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汇总15篇)

时间:2023-12-25 作者:笔砚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汇总15篇)篇一

为了迎接国际五一劳动节,每个单位都会策划一些节目,我们幼儿园今年也别出心裁的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希望通过此活动,教育孩子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更多的神奇,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为社会服务。

一、活动的生成:

为迎接“五一劳动节”的到来,让幼儿对“五一劳动节”有了深刻的认识,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劳动人民,萌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懂得珍惜劳动人民的成果。我们大二班在节日前夕开展了“劳动人民最光荣”的主题活动。希望通过此活动,教育孩子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更多的神奇,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为社会服务。

二、活动内容:

1、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

了解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初步理解五一劳动节的含义。

2、绘画“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美术作品。

介绍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初步了解不同劳动者对社会的不同奉献。

3、谈话:说说“我的爸爸妈妈”

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工作,知道他们工作的辛苦。

4、组织幼儿义务劳动,如:擦桌子,椅子、洗抹布等。

5、手工:制作“美丽的花”。

组织幼儿将自制花朵送给幼儿园各行业的劳动者,并说一声祝福的话。

6、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愿意在大家面前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__幼儿园。

20__年x月x日。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汇总15篇)篇二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课程教育为主要依托,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立德树人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以生为本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本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学科优势等可利用资源,开展符合专业特点要求的劳动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

注重实践原则。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进劳动教育方式,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一)加强劳动精神学习宣传。

1、深刻领会劳动精神内涵。通过各类宣传平台,在全校开展劳动教育学习宣传活动。各院系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座谈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主题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提升学习效果,教育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把握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良好习惯。(责任单位:宣传部,配合单位: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校团委、各院系)。

2、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开展劳动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开展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邀请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进校开展劳动教育专题讲座,示范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责任单位:宣传部,配合单位:校团委、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工会、各院系)。

3、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中劳动教育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不少于32学时。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课程为依托,开展不少于8学时的理论课教学,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就业择业观。实践部分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分类实施。作为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补充,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中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责任单位:教务处,配合单位: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校团委、各院系)。

4、灵活设立学年劳动周。各院系结合专业能力素质要求、职业发展需求和教学计划安排,分层分类,有序组织学生在每学年的劳动周里集中开展劳动实践。各院系可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责任单位:教务处,配合单位: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校团委、各院系)。

5、发挥实践教育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积极拓展校外渠道,结合专业见习、实习等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到实践教育基地参加劳动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各类实践教育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满足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增强学生对劳动精神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责任单位:教务处,配合单位:各院系)。

6、将劳动教育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为抓手,客观记录、审核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活动情况,实现劳动教育管理、科学评价的信息化。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劳动教育活动及实践累计第二课堂学时,在每个学期末按照学校的学时学分对应关系,统一认定第二课堂学分。(责任单位:校团委,配合单位:教务处、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各院系)。

7、开展劳动教育典型选树活动。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活动、“劳动之星”评选等为抓手,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选树一批优秀典型,对劳动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之一。

8、广泛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以“后勤服务育人”为载体加强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结合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开展绿化养护、校园卫生、教室清洁、实验室维护、文明寝室建设等劳动锻炼,每学年劳动锻炼时长不少于16学时,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助力推动校园文明建设。(责任单位: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配合单位:后勤管理处、校团委、各院系)。

9、深入开展专业生产劳动实践。围绕专业特色,积极打造“专业+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劳动实践”。工科专业结合专业实习教学实际,每学年安排一定学时的生产劳动实践。以校内外专业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组织学生到高新企业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安排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同时与“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赛事深度融合,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责任单位:教务处,配合单位:校团委、各院系)。

10、积极开展服务性劳动实践。以校院(系)两级团学组织为主体,开设“菜单式”志愿劳动项目,加强学生公益性劳动意识。非工科专业结合专业实习教学实际,每学年安排一定学时的服务性劳动实践。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抓好“西部计划”,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培养学生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

1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由学校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学生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劳动教育体系设计、教学管理、劳动教育组织及学分认定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劳动教育工作办公室定期召集召开研讨会,分析、商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责任单位: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

12、精心组织重实效。劳动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各院系相应成立劳动教育工作小组,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统一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反馈和指导各院系开展劳动教育,避免劳动教育虚化、弱化、软化和形式化的问题。(责任单位:各院系)。

13、加强宣传引导。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提升教育效果,注重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事迹,发挥榜样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氛围,不断加强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建设。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汇总15篇)篇三

一、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传唱红色经典歌曲比赛,加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弘扬民族精神,使同学们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刻苦学习,为红领巾添光增彩。

二、活动时间:4月30日下午。

三、活动地点:大操场。

四、参赛对象:1—6年级。

五、比赛要求:

1.演唱内容:一首红色歌曲。

2.演唱时间:不超过5分钟。

3.演唱形式多样化:可采用齐唱、合唱、领唱朗诵加演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

4.参赛班级自备伴奏带、伴奏碟,

不得清唱。

5.演唱者表情自然、大方、着装要统一、整洁、美观。

6.各班可根据歌曲内容自行设计动作和准备道具。

7.指挥节奏准确,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8.提倡每班全体学生都参加。

9.节目单下周二上交教导处。

六、评分标准:

1.演唱者声音整齐、音色统一:歌唱声音要清晰、和谐。(20分)。

2.演唱的感情要到位:能够较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20)。

3.能够准确地把握音准节奏、咬字准确、吐字清晰。(20)。

4.服装统一、整洁、美观。(20分)。

5.指挥节奏准确,有表现力和感染力。(20分)。

注:评分最后结果以100分制进行计算,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最后算出该节目的平均分。

七、奖励办法:

按年级评选: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优秀奖一名。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汇总15篇)篇四

从哲学的角度看,劳动是主体、客体和意义的统一。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它通常是指能够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的运动。劳动是人们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县教科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细则,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5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

3、课程整合与渗透。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4、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的依据之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6月)。

各校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做好劳动教育成果的积累(如汇总家务劳动,家务劳动的感受体会,家庭成员对孩子家务劳动的评价感受等等)。同时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并上报中心校,届时中心校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对评选出的家务劳动小能手、劳动好少年等进行表彰。

为了贯彻市、区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计划。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掌握初步的劳动技术。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1、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

2、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3、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组织教师学习市区相关文件,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和手工劳动材料,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们,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院区及绿化区,一年要除草数次。绿化区的月季花需要施肥、浇水、修剪,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我们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浇水、修剪等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打扫街道等公益性劳动,将运河路南段、大桥道东段,这一路段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路面的清扫工作(主要捡拾白色垃圾)。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2月份:校内劳动基地分工。开展“生活习惯五个一”活动。即每天做一次家务劳动;每周做一次饭;每周洗一次衣物;每周倒一次生活垃圾;每周在校做一次服务性劳动。

3月份:开展春季卫生、绿化美化校园活动。公益性劳动。

4月份: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公益性劳动。

5月份:组织学生校内劳动基地劳动。与社区联系开展公益性劳动。

6月份:进行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评选“劳动小能手”。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学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造学员良好习惯培养教学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色护绿色活动教学。

(1)学校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呼吁所有老师和学生:每个人都参加植树节的绿色护理、绿色养生系列活动,尽力美化、净化环境。

(2)中高年级可开展环保活动。各班组织开展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立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与家校结合教育评估工作,利用家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家校联系卡的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依据不一样年级的学生能力,以星级评价等形式开展:成年人不用吃饭,自身整理房间,认可菜名,挑选菜品清洗,清理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进行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所有学员参加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每月开展一次学校大扫除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指导学生的劳动技术。

4.课堂教学。

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和技术教学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资料,提交德育所。

5、节日教育。

各班五一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组会,学会唱歌劳动最光荣,朗读粒粒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实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例如,不按时工作,处罚清洁。

2.不要用免劳动来鼓励孩子。例如,今天的作业是正确的,扫地的任务是免除的。

3、不要在孩子面前鄙视劳动。例如,现在学习不好,将来会捡垃圾。

4、干燥不好,不要。例如,不要洗,不要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斥责如何打破碗,真是笨蛋。

6、不要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比如十分钟了,一个还没完,我做了三个。

7、不要否认孩子的劳动成果。比如看你洗的袜子,和没洗一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讨厌劳动的话。比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不去。

各班简单总结教学活动,期末交给德育所。根据总结情况,德育所选择了劳动好男孩。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汇总15篇)篇五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区中小学家务劳动指南》,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特制定此方案。

通过家务劳动,学生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强化责任担当,切切实实地感受、体认到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进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确定相应的家务劳动内容。

[1—3年级]。

居家防疫:熟悉家务防疫内容,增强防疫意识。掌握口罩晾晒及处理、消毒通风等劳动技能。每日自测体温,健康出行。

卫生清理:熟练使用卫生工具,有效完成卫生清理劳动。学会扫地拖地、灰尘清理、碗筷洗刷、马桶冲刷等。

内务整理:掌握个人内务的整理技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折衣服、叠被子、系鞋带等。

物品归整:学会物品分类摆放、学习归纳物品,增强自理能力。能够熟练整理收拾书桌,做到书本、文具分类摆放。

加工食品:学会食品初期的简单处理,掌握择菜、洗菜、洗水果和1—2样简单食品加工技能。

手工制作:尝试使用手工工具,熟悉一项手工技能。可学习缝制沙包、香包、编织、自制手工书皮等。

衣物洗涤:学会洗涤自己的简单衣物、掌握简单洗涤技巧,会清洗袜子、内衣等小物品。

垃圾分类:掌握垃圾类别,知道分类处理,自制分类垃圾桶,主动将家中垃圾进行分类。

种植养护:掌握花草日常养护知识,能够有规律的浇水,施肥。给动物准备食物、帮助清理动物卫生等。

照顾家人:懂得照顾家人、照看老人及幼儿,掌握简单照顾技巧。

[4—5年级]。

居家防疫:掌握防疫知识,增强防疫意识。学会口罩晾晒及处理、消毒通风等防疫技能,监督家庭成员居家防疫。每日自测体温,健康出行。

卫生清理:熟练使用卫生工具,掌握不同区域清理的方法和清理顺序,做到饭后收拾并擦干净桌子、收拾地面。

内务整理:提高个人内务整理能力,有条理的整理自己的衣橱衣物,保持自己的衣橱衣物整齐。

物品归整:掌握物品分类摆放、物品归纳技能,能够自己独立整理书橱、衣橱,并学会分类摆放。

加工食品:学会安全使用烹饪工具、学会简单烹饪、掌握2—3样简单食品加工技能。

手工制作:能够使用手工工具,掌握—项手工技能。尝试制作鸡毛毽、编织、贴绣、剪刻手工装饰等。

衣物洗涤:掌握衣物洗涤分类,能够洗涤自己和家人的简单衣物、学会使用洗衣机。

垃圾分类:掌握垃圾分类的意义,带动身边的人能按照垃圾分类的原则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种植养护:根据花草的具体需求,对花草进行的修剪、浇水、换土和施肥,学会给动物消毒等。

照顾家人:学会照顾家人,掌握一定照顾技巧。帮助穿衣换衣、简单喂食、哄睡等。

1、设立家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学习相关的家务劳动技能,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活动特征有机融入家务劳动教育内容,确保家务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

2、家庭服务。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的美德思想,从家庭小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家务劳动。一是让家长和学生共同确定孩子每天适当的常规家务劳动量,由家长负责督促检查,形成固定的家务劳动岗位。二是利用节假日期间,为学生布置适合学生身心年龄的.实践活动,规定时间内学会做某一件事,每月安排一张劳动项目表,确定每月新学的一项劳动本领,由家长作指导,让孩子月月有所收获,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并在每一项完成后有简短收获或感悟,在实践中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磨炼、成长,在劳动中体悟个人的幸福生活。

3、定期开展家务劳动展评活动,将自己的劳动技能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相互学习新的家务劳动技能。

4、结合特定的节日和主题活动开展相关的家务劳动,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

1、定期评选“家务劳动小能手”,班级先根据学生表现和家长评语进行评选,确定候选人,然后进行学校评选,颁发奖状,树立榜样。

2、每学期末,班级以图文并茂总结性的形式汇报班级学生的劳动情况,学生将自己本学期的家务劳动情况以图文形式(a4纸)在班级展示。

3、将学生家务劳动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汇总15篇)篇六

制定劳动教育研究型旅游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研究研究型旅游策略,让学生了解社会地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进而养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良好品格。

在教育实践中,丰富劳动实践育人途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等职业学校要紧密结合“服务发展宗旨和促进就业导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以诚实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规律。将劳动实践教育有效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段特点、学生特点、学业特点,与专业发展有机结合,选择恰当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3.融合专业。结合学生专业学习过程和特征,探索建立产教融合的劳动教育方式,将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活动有机融合,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实践导向。将劳动实践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通过劳动精神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知行合一,逐步建立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建立新颖高效的劳动教育体系。

用3-5年时间,争创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实现中职劳动教育常态化,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家庭普遍重视劳动教育良好氛围。统筹区域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健全有效的教育机制,形成立体、开放的中等职业教育劳动教育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与每天劳动时间有机结合,与实训实习有机结合,发挥实习实训课在劳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每学年设立一个集体劳动周,根据专业、年级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根据需要编写职业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或自主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社区、社会资源,开发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社区劳动实践课程。开发校外劳动实践教育课程。职业学校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其他战略新兴产业,结合专业设置,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企业劳动实践课程。

(二)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专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将劳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设计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目标,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劳动实践有机结合,有序开展。统筹组织好学校劳动实践。结合学生管理一日常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食堂劳作、教室环境美化、实训室清扫、勤工俭学等劳动实践岗位,建立学校、系部、班级劳动实践岗位系统图谱,引导学生自主制定校内劳动实践公约,倡导学生自治管理,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劳动服务理念。组织实施好劳动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企业,参加校外劳动锻炼。基于产教融合的企业劳动实践。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及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学生用技能参加劳动,通过劳动促进各专业交流,引导学生尊重规范和标准,积累职业经验;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相结合,鼓励创新型劳动,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三)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

充分发挥家长职责。各班级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沟通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使广大家长深刻领会劳动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庭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育人合力。合理安排劳动作业。针对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明确家庭劳动内容,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作业,以一定形式保持与家长的交流反馈,并表彰鼓励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的学生。

(四)大力推进社会劳动实践教育。

明确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实施要求。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社会实践范畴。加强组织管理,合理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外劳动实践。推行学校集体组织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数量和质量。通过各类培训提升教师指导能力,教师躬亲示范,以身作则,结合各类基地特点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参加劳动,逐步提升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加强对教师劳动教育参与度和劳动教育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的考核。公益劳动实践教育方式。联合社区、街道及各类公益场所,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校团组织的作用,做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教育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加强劳动,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

(五)加强劳动教育载体和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建设部分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制定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力争挂牌省级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率先建成一个规模适度、课程完备、管理规范、运营良好的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职业体验中心),并向所在地区中小学生开放。鼓励学校因地制宜栽植多种类的花草、树木,开辟专门区域种植农作物,开展适宜的养殖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承担养护、种植和养殖等劳动任务,学习相关劳动技能和动植物知识。打造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统筹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因地制宜,面向行业、企业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一批示范性产教融合型劳动教育实训基地。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

(六)创设劳动文化传承主阵地。

积极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多渠道表彰宣传劳动实践优秀典型,在学生中牢固树立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理念。结合学校特色挖掘劳动教育素材,广泛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班会、劳模报告会、工匠进校园、手工作品制作、劳动技能表演等活动。发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志愿者组织,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等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与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等相关劳动文化相结合,与二十四节气、“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中国传统劳动所包含的人生智慧相结合,农村学校可结合地域特点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劳动实践教育的文化内涵。教育学生热爱家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积极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学生在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将具体劳动内容、过程和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客观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并作为升学、评优、毕业的重要参考。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由主管部门牵头,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项目、组织实践活动。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估,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体系,将学校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情况纳入督导内容,适时组织开展对各地劳动教育组织和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的专项督导。

(二)加强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培养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从企业、社会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要根据规模和特点,配备能满足基地教学和管理需要、结构合理、有专业特长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可争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在坚持公益性原则下,可以发挥专业技能优势,适当开展一些经营性创收,减轻家庭负担。教育部门会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推动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

(四)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工作规程,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均要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各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五)加强宣传引导。

职业学校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着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畅树奉献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在重大疫情、灾害面前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为了贯彻市、区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计划。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掌握初步的劳动技术。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1、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

2、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3、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组织教师学习市区相关文件,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和手工劳动材料,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们,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院区及绿化区,一年要除草数次。绿化区的月季花需要施肥、浇水、修剪,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我们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浇水、修剪等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打扫街道等公益性劳动,将运河路南段、大桥道东段,这一路段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路面的清扫工作(主要捡拾白色垃圾)。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2月份:校内劳动基地分工。开展“生活习惯五个一”活动。即每天做一次家务劳动;每周做一次饭;每周洗一次衣物;每周倒一次生活垃圾;每周在校做一次服务性劳动。

3月份:开展春季卫生、绿化美化校园活动。公益性劳动。

4月份: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公益性劳动。

5月份:组织学生校内劳动基地劳动。与社区联系开展公益性劳动。

6月份:进行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评选“劳动小能手”。

孩子的劳动观念要从小培养,只有树立劳动观念,从小培养劳动习惯,才能让孩子热爱劳动。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提高。劳动课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劳动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授劳动知识技能和培养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目的性的活动,促进学生提升劳动力。例如,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立能力测试、劳动名人竞赛、今天我可以在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加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小鸡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举行盛大的颁奖仪式,提高学生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立能力、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3.注重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在确定劳动教育目标、内容的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监管机制。例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重视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到会议的各种需求,踏实,真正落实劳动教育。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潜力很大,一是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策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考察活动等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节假日团队、红领巾专项行动团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员参与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为提升学员劳动技能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还可以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学生在家工作态度的变化,在学校认真值班,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1、要打破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思想障碍,纠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意识。

2、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及市教育局《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统称中小学)劳动教育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育、学生常态化参与劳动实践的浓厚氛围。到2030年,建成完善且优质的学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家庭劳动教育指导体系、校外劳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面落实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3.严格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各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按照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中等职业学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个学时。

4.组织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研发。按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的中小学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编写要求,体现“一纲多本”,满足不同学校的多样化需求,各校可根据区域资源组织编写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校本专题读本。鼓励学校、学术团体、专业机构等收集整理反映劳动先进人物事迹和精神的影视资料,组织研发展示劳动过程、劳动安全要求的数字资源,梳理遴选来自教学一线的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形成分学段、分专题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包,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使用。

3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中等职业学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劳动法规教育。专业课在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全方位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

6.统筹安排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各校要切实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中等职业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进行。注重推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设计劳动活动内容,鼓励广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

7.扎实做好家庭劳动教育相关工作。各校要依托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广泛开展各种劳动教育相关讲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明确家长的劳动教育责任,引导家长依据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组织家庭劳动,增强家庭劳动教育指导的科学性。广泛开展“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系列劳动主题宣传活动,不断强化家庭劳动教育活动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打造一批使家长和学生切实受益的品牌活动。

8.健全完善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9.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鼓励各类学校依托有关专业机构,定期组织开展关于学生劳动素养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等的监测。鼓励、支持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三、着力提升劳动教育的保障能力10.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各校可采取学校特聘、专业培训、区域内教师交流共享等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中小学校可聘请高校、研究机构、优秀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推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采用“结对子”“手拉手”等方式,促进劳动教育教师资源共享。

11.强化劳动教育研究与指导。鼓励和支持学校和教师参与相关机构设立的劳动教育研究项目。争取设立一批试验区或试验学校,注重开展跟踪研究、行动研究。逐步配齐省、市、县三级劳动教育教研员,组织开展专题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通过协同创新、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提高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

12.组织劳动教育相关培训。各校各相关部门要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面向各级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加大劳动教育相关培训力度,提高其劳动教育规划、组织实施、评价等多方面能力。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育人意识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培训需求诊断,改进教师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组织高质量培训,切实提升教学水平。

13.完善劳动教育教师激励机制。各校尤其是教师进修学校要定期组织劳动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实现以赛促优,提升劳动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在各级教学成果奖励中,将劳动教育教学成果纳入评奖范围,对优秀成果予以奖励。依托有关专业组织、教科研机构等开展劳动教育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实践创新的潜能和动力。积极协调新闻媒体传播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思想,大力宣传劳动教育先进学校、先进个人。

14.建好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立以县为主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积极推动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学习、生活有关场所,建立规模适当、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劳动技术实践教室,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以学农基地为依托,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丰富劳动教育资源。

15.拓展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丰富市各类社会实践资源,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市学生校外劳动实践资源图谱。各级各类学校要主动与市蒸汽机车陈列馆、市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市渔猎馆等各行业劳动基地和实训基地协同,实现政策协同和资源共享,不断联合开发新的劳动教育资源,增加优质劳动教育资源供给。

16.注重劳动教育安全保障。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学校要把劳动安全教育与管理作为组织实施的必要内容,强化劳动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分层分级劳动安全应急处置体系。学校在组织实施劳动实践活动前,要研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

7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18.加强督导检查。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办法。对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对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学生劳动实践组织的有序性,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督查和指导。督导结果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作为对被督导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

19.注重宣传引导。加强新时代劳模精神宣传,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以多种形式展示各行各业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成长故事。鼓励各校积极举办“劳模大讲堂”、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挖掘开发各种资源,建立劳模展示馆。鼓励各校重视和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实现劳模精神常态宣传、广域传播。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县教科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细则,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5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

3、课程整合与渗透。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4、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的依据之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6月)。

各校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做好劳动教育成果的积累(如汇总家务劳动,家务劳动的感受体会,家庭成员对孩子家务劳动的评价感受等等)。同时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并上报中心校,届时中心校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对评选出的家务劳动小能手、劳动好少年等进行表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区中小学家务劳动指南》,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特制定此方案。

通过家务劳动,学生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强化责任担当,切切实实地感受、体认到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进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确定相应的家务劳动内容。

[1-3年级]。

居家防疫:熟悉家务防疫内容,增强防疫意识。掌握口罩晾晒及处理、消毒通风等劳动技能。每日自测体温,健康出行。

卫生清理:熟练使用卫生工具,有效完成卫生清理劳动。学会扫地拖地、灰尘清理、碗筷洗刷、马桶冲刷等。

内务整理:掌握个人内务的整理技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折衣服、叠被子、系鞋带等。

物品归整:学会物品分类摆放、学习归纳物品,增强自理能力。能够熟练整理收拾书桌,做到书本、文具分类摆放。

加工食品:学会食品初期的简单处理,掌握择菜、洗菜、洗水果和1-2样简单食品加工技能。

手工制作:尝试使用手工工具,熟悉一项手工技能。可学习缝制沙包、香包、编织、自制手工书皮等。

衣物洗涤:学会洗涤自己的简单衣物、掌握简单洗涤技巧,会清洗袜子、内衣等小物品。

垃圾分类:掌握垃圾类别,知道分类处理,自制分类垃圾桶,主动将家中垃圾进行分类。

种植养护:掌握花草日常养护知识,能够有规律的浇水,施肥。给动物准备食物、帮助清理动物卫生等。

照顾家人:懂得照顾家人、照看老人及幼儿,掌握简单照顾技巧。

[4-5年级]。

居家防疫:掌握防疫知识,增强防疫意识。学会口罩晾晒及处理、消毒通风等防疫技能,监督家庭成员居家防疫。每日自测体温,健康出行。

卫生清理:熟练使用卫生工具,掌握不同区域清理的方法和清理顺序,做到饭后收拾并擦干净桌子、收拾地面。

内务整理:提高个人内务整理能力,有条理的整理自己的衣橱衣物,保持自己的衣橱衣物整齐。

物品归整:掌握物品分类摆放、物品归纳技能,能够自己独立整理书橱、衣橱,并学会分类摆放。

加工食品:学会安全使用烹饪工具、学会简单烹饪、掌握2-3样简单食品加工技能。

手工制作:能够使用手工工具,掌握-项手工技能。尝试制作鸡毛毽、编织、贴绣、剪刻手工装饰等。

衣物洗涤:掌握衣物洗涤分类,能够洗涤自己和家人的简单衣物、学会使用洗衣机。

垃圾分类:掌握垃圾分类的意义,带动身边的人能按照垃圾分类的原则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种植养护:根据花草的具体需求,对花草进行的修剪、浇水、换土和施肥,学会给动物消毒等。

照顾家人:学会照顾家人,掌握一定照顾技巧。帮助穿衣换衣、简单喂食、哄睡等。

1.设立家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学习相关的家务劳动技能,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活动特征有机融入家务劳动教育内容,确保家务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

2.家庭服务。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的美德思想,从家庭小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家务劳动。一是让家长和学生共同确定孩子每天适当的常规家务劳动量,由家长负责督促检查,形成固定的家务劳动岗位。二是利用节假日期间,为学生布置适合学生身心年龄的实践活动,规定时间内学会做某一件事,每月安排一张劳动项目表,确定每月新学的一项劳动本领,由家长作指导,让孩子月月有所收获,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并在每一项完成后有简短收获或感悟,在实践中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磨炼、成长,在劳动中体悟个人的幸福生活。

3.定期开展家务劳动展评活动,将自己的劳动技能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相互学习新的家务劳动技能。

4.结合特定的节日和主题活动开展相关的家务劳动,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

1.定期评选“家务劳动小能手”,班级先根据学生表现和家长评语进行评选,确定候选人,然后进行学校评选,颁发奖状,树立榜样。

2.每学期末,班级以图文并茂总结性的形式汇报班级学生的劳动情况,学生将自己本学期的家务劳动情况以图文形式(a4纸)在班级展示。

3.将学生家务劳动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指明了劳动教育在“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学校提出了加强劳动教育的新任务、新课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xxx指示精神,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北京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实践为主,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教育实效,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实践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通过长期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充分做好家校共育,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创立家校合作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参与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通过实践带领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一)落实实践体验,坚持育人导向。

劳动课程和劳动活动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自己动手实践为基本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成长需求,以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并用、安全适度。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注重创新探索,体现时代教育。

劳动课教学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课程内容要常改常新,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开设劳动技术课,职业体验课和劳动法律专题课等多样课程,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三)多科协力合作,多面评价反馈。

劳动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课程与活动优势,与美术、综合等课程有机结合,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相配套,打造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劳动课程。建立学生劳动实践动态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注重情感和态度教育,建立激励机制,全面客观评价劳动教育成果。

(四)结合本地文化,开展特色活动。

劳动教育要体现大同地方特色文化,与大同一中校园文化传统相结合,综合结合省情教育,德育主题班会,主题团(队)会,校本课程相关内容,通过科技文化节等传统活动平台展示成果,打造“特色课程+特色活动+特色展示”三位一体的劳动实践教育体系。

劳动教育需要家校高效合作,达成教育目标共识,有机多样地开展实践教育。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延期开学,学生居家网络学习期间,是开展劳动教育的特殊机会。学校积极进行劳动教育探索与尝试,通过综合健康课开展劳动知识教育,利用居家学习机会尝试家务劳动实践课,鼓励学生和家长合作学习,创造了家校合作共育的良好开端。通过对本次网络教学成果的研究与反思,制定如下具体实施措施。

成立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组,由校长担任工作领导组组长,负责总体工作;教科处、教务处和综合健康备课组主导课程体系建设,其他相关科目备课组辅助完善课程;德育处、团委和学校年级组组织开展专题活动,提供展示平台;年级组和德育处负责劳动教育过程评价与记录,教科处、团委和综合健康备课组负责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与宣传;全校各相应科任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实施。

2.打造劳动教育课程。

学校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打造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日常教学以综合健康课为课程主体,采用“必修+选修”日常劳动课程形式,开展个人居家生活劳动,日常家务劳动,庭台农植生产劳动,居家手工创作劳动等知识教育。知识类、方法类和习惯培养类课程在日常综合健康课中开展教学,动手实践类、手工创造类等课程与美术、物理、生物等科目结合开展,日常家庭家务类课程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家庭实践课。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卫生清扫劳动机会,抓住打理植物、清扫落叶、扫雪等季节性特殊劳动机会,建立校园内劳动实践课堂,打造全面完善课程体系。

3.打造品牌创意活动。

结合学校现有教学环节与活动,融入劳动教育要素,让劳动教育渗透至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

开展一课教师体验、一日班主任体验等主题体验活动,以学校课堂为重要展示平台,让学生通过换位了解教师职业,促进师生互相理解沟通,在体验职业劳动的同时促进学生提升学习兴趣。

开展家长职业分享专题会,以每周班会和团(队)会为平台,家长分享职业体验与心得,让学生了解社会各种职业职能知识,同时体会父母工作不易,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学会尊重父母职业,进一步拓展到尊重社会不同职业。

开展“寻找最美校园人”活动,让学生从身边开始,寻找校园中校医、保安、保洁最美工作瞬间。逐步开展同主题系列活动,在社会中继续寻找劳动者之美,让学生学会尊重每一位普通的劳动者,进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

积极开发社会资源,加强家校合作,与可靠社会机构加强联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多样职业体验活动,如博物馆讲解员,图书馆管理员,交通疏导员等。利用学雷锋志愿活动和寒暑假假期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性活动,让学生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养成良好社会公德。

劳动教育评价要注重坚持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促进学生创新品质形成和创新能力发展。劳动教育评价时既要注重过程记录,还要注重结果展示,还需要特殊注意情感和态度评估。评估时要关注个体内差异,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正向积极引导,提升学生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由德育处、年级组和综合健康课共同记录评价,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全面记录学生劳动过程与感想,形成劳动日记、劳动心得等多样评价展示材料。注重多学科合作评价,定期评选劳动榜样,开展劳动实践成果展,开展劳动专题竞赛活动,多角度展示学生劳动收获与成果。逐步建立公示、审核制度,全面客观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由主管部门牵头,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项目、组织实践活动。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估,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体系,将学校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情况纳入督导内容,适时组织开展对各地劳动教育组织和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的专项督导。

(二)加强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培养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从企业、社会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要根据规模和特点,配备能满足基地教学和管理需要、结构合理、有专业特长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可争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在坚持公益性原则下,可以发挥专业技能优势,适当开展一些经营性创收,减轻家庭负担。教育部门会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推动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

(四)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工作规程,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均要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各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五)加强宣传引导。

职业学校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着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畅树奉献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在重大疫情、灾害面前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抓好我校劳动教育工作,根据《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寒假劳动教育指导建议》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教育目标,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统筹资源,构建模式,形成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把我校创建成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为了有序、有效推进工作实施,实现既定的劳动教育目标,决定成立胜利小学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组长:陈喜会(总负责)副组长:周宗慧(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成员:教导处各学段主任、一至六年级班主任二、坚持基本原则,发挥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三、抓住关键环节,开展教育活动1、学习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年龄特点,学习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利用这个寒假学会1-2项,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2、协助家务劳动,减轻家长负担。引导学生结合疫情期间的特点,协助家长开展家务劳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习做好清洁卫生,消毒防疫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好孝老、敬亲、爱老等活动。3、开展兴趣劳作,体会劳动乐趣,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兴趣劳动,创作各种手工作品,促进手眼协调、手脑协调能力,体会劳动乐趣,提高劳动技能。4、利用家访,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四、劳动成果展示,评选劳动达人1、确立学生劳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把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通过撰写劳动叙事作文,制作手工作品,拍摄劳动实践照片、小视频等方式展示交流劳动教育成果。2、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劳动教育主题班会,评选班级“劳动之星”“家务劳动小达人”、“手工达人”“种植小能手”等荣誉称号,在全校进行展示评选出学校的“劳动小能人”。3、把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班级(劳动)管理情况与绩效考评相结合,有效增强老师们对学生劳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上交形式:1)每个班级每月制作两篇劳动美篇,在1月31日和2月22日分别以组为单位上传,开学后上交美篇文本。2)开学时各学年组收齐《胜利小学学生假期家务劳动评价单》相信,通过这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劳动教育,能够激发学生们创新创造,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一定会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珍视幸福生活,珍爱生命自然的好习惯,树立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汇总15篇)篇七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为此,学校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小培养劳动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确定开展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实施步骤和策略。

1.思想教育,形成热爱劳动导向。通过晨会课、少先队活动课、劳技课、家长会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强化教育。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教师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学生和父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热爱劳动的环境。

(1)开展校内劳动。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果蔬,让班级、学生认领责任区域,予以精心呵护。了解一、两种粮食一年节气成长过程;通过种植好种易活蔬菜,了解蔬菜生长过程。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书包整理、教室装饰等实践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学校废物回收活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初步设想学期中开设劳动周,开展专时专项劳动教育。

(2)组织校外劳动。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努力联系城区周边可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组织,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如到图书馆做小义工,帮助整理书籍;到职业体验小镇,体验各种职业劳动过程;到交通岗做文明督导员;到公园、植物园做环保小卫士;到种植园体验劳动等等。

(3)倡导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的项目化学习内容、有关劳动的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择菜、洗碗、洗衣、扫地、拖地、整理床铺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二年级能够自己吃饭、穿衣、系鞋带;“今天我当家”,中年级管理家庭家务琐事一天;“开心小厨师”,高年级每季度尝试为家长烧一道菜,毕业时学生能够主厨烧制一桌“感谢宴”。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做出榜样,及时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以少先队活动课、劳技课为抓手,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与训练。每学期的劳动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劳动习惯,我们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的学生主体能动作用。除了每天轮流的常规值日外,学校每双周一下午为固定的大扫除时间,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卫生扫除,促进和强化学生将养成的劳动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探究形成劳动评价机制。

一至五年级分年级设计劳动评价表,对学生参加的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区劳动进行同步评价。学校课堂模式劳动课,每节课后进行实时评价,分自评、他评。家庭劳动评价由家长根据学生劳动情况进行评价,分满意、良好、需努力等档次。社会劳动由参加的社区服务相关组织,给学生进行总评价。各项评价成绩,计入学校每个学生的成长手册包含劳动评价内容。学期末学生评优,劳动成绩作为评优参考值,进行评选。学期中举行的劳动活动,进行劳动小标兵评选。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激励学生参加劳动,热爱劳动。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汇总15篇)篇八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进而养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良好品格。

在教育实践中,丰富劳动实践育人途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等职业学校要紧密结合“服务发展宗旨和促进就业导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以诚实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规律。将劳动实践教育有效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段特点、学生特点、学业特点,与专业发展有机结合,选择恰当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3.融合专业。结合学生专业学习过程和特征,探索建立产教融合的劳动教育方式,将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活动有机融合,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实践导向。将劳动实践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通过劳动精神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知行合一,逐步建立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建立新颖高效的劳动教育体系。

用3-5年时间,争创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实现中职劳动教育常态化,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家庭普遍重视劳动教育良好氛围。统筹区域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健全有效的教育机制,形成立体、开放的中等职业教育劳动教育体系。

(一)科学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与每天劳动时间有机结合,与实训实习有机结合,发挥实习实训课在劳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每学年设立一个集体劳动周,根据专业、年级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根据需要编写职业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或自主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社区、社会资源,开发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社区劳动实践课程。开发校外劳动实践教育课程。职业学校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其他战略新兴产业,结合专业设置,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企业劳动实践课程。

(二)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专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将劳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设计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目标,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劳动实践有机结合,有序开展。统筹组织好学校劳动实践。结合学生管理一日常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食堂劳作、教室环境美化、实训室清扫、勤工俭学等劳动实践岗位,建立学校、系部、班级劳动实践岗位系统图谱,引导学生自主制定校内劳动实践公约,倡导学生自治管理,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劳动服务理念。组织实施好劳动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企业,参加校外劳动锻炼。基于产教融合的企业劳动实践。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及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学生用技能参加劳动,通过劳动促进各专业交流,引导学生尊重规范和标准,积累职业经验;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相结合,鼓励创新型劳动,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三)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

充分发挥家长职责。各班级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沟通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使广大家长深刻领会劳动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庭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育人合力。合理安排劳动作业。针对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明确家庭劳动内容,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作业,以一定形式保持与家长的交流反馈,并表彰鼓励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的学生。

(四)大力推进社会劳动实践教育。

明确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实施要求。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社会实践范畴。加强组织管理,合理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外劳动实践。推行学校集体组织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数量和质量。通过各类培训提升教师指导能力,教师躬亲示范,以身作则,结合各类基地特点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参加劳动,逐步提升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加强对教师劳动教育参与度和劳动教育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的考核。公益劳动实践教育方式。联合社区、街道及各类公益场所,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校团组织的作用,做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教育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加强劳动,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

(五)加强劳动教育载体和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建设部分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制定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力争挂牌省级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率先建成一个规模适度、课程完备、管理规范、运营良好的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职业体验中心),并向所在地区中小学生开放。鼓励学校因地制宜栽植多种类的花草、树木,开辟专门区域种植农作物,开展适宜的养殖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承担养护、种植和养殖等劳动任务,学习相关劳动技能和动植物知识。打造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统筹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因地制宜,面向行业、企业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一批示范性产教融合型劳动教育实训基地。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

(六)创设劳动文化传承主阵地。

积极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多渠道表彰宣传劳动实践优秀典型,在学生中牢固树立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理念。结合学校特色挖掘劳动教育素材,广泛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班会、劳模报告会、工匠进校园、手工作品制作、劳动技能表演等活动。发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志愿者组织,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等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与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等相关劳动文化相结合,与二十四节气、“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中国传统劳动所包含的人生智慧相结合,农村学校可结合地域特点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劳动实践教育的文化内涵。教育学生热爱家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积极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七)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学生在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将具体劳动内容、过程和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客观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并作为升学、评优、毕业的重要参考。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由主管部门牵头,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项目、组织实践活动。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估,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体系,将学校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情况纳入督导内容,适时组织开展对各地劳动教育组织和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的专项督导。

(二)加强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培养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从企业、社会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要根据规模和特点,配备能满足基地教学和管理需要、结构合理、有专业特长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可争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在坚持公益性原则下,可以发挥专业技能优势,适当开展一些经营性创收,减轻家庭负担。教育部门会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推动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

(四)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工作规程,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均要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各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五)加强宣传引导。

职业学校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着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畅树奉献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在重大疫情、灾害面前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汇总15篇)篇九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县教科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一、具体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三、主要任务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细则,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5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

3、课程整合与渗透。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4、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的依据之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6月)

各校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做好劳动教育成果的积累(如汇总家务劳动日记,家务劳动的感受体会,家庭成员对孩子家务劳动的评价感受等等)。同时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并上报中心校,届时中心校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对评选出的家务劳动小能手、劳动好少年等进行表彰。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汇总15篇)篇十

五一假期前,学校布置了“和妈妈换一天岗”的特殊作业。我一听就觉得蛮好玩,心里嘀咕着,“做家务活还不简单?”

一样,也有窍门哦。你看,拿拖把要节力,顺着一个方向,角角落落都要拖到,不要来回擦。”照着妈妈的方法,才拖了十多分钟,我就觉得腰酸背痛,手也没劲了,而且角落还沾着灰尘。妈妈打趣我:“你的小腰断了吗?角落里可以把拖把竖起来拖。”在妈妈的指点下,我花了1个多小时拖完了所有的地板,额头上早已布满了汗珠子。

吃完饭后擦桌子,这比拖地要简单多啦。我先把桌子上的所有物品都搬到椅子上,再拿来一块抹布,在水池里冲了点水,拧干,在桌子上仔细地来回抹,抹完后再把东西整齐地放回原处。

傍晚,我来到阳台上,小心翼翼地把手伸到阳台外的晾衣杆,摸摸每件衣服都干了,才拿开夹子,把衣服收进来,一一叠好,放进房间的抽屉里。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今天我才明白,原来妈妈这么辛苦,我要好好孝敬妈妈!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汇总15篇)篇十一

   (一)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二)具体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统筹资源,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重点打造1所本科高校教学实验农场、10个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遴选10个劳动教育示范县(市、区),遴选立项100个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00所省级劳动教育项目试点学校,以点带面,实现“校校有场地、县县有基地”,带动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三)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幼儿园阶段要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义务教育阶段要将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渠道,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色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普通高中应结合当地产业和学生需求,开发丰富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职业院校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及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在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生产实习、工业劳动、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中加强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能力的培养。普通高校要结合学校自身培养定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将大学生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服务社会,不断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劳动教育培养目标,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结合学科专业课程特色,融专业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公益劳动和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探索实施劳动实践教育,可邀请农技人员、农业种植能手等到学校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创客空间,引导学生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创意制造实践。

(四)在校内活动中嵌入劳动教育。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设立宿舍管理、食堂帮厨、快递收发、校园绿化等勤工助学岗,引导学生走进劳动一线。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把学校草地、花坛、食堂、餐厅、宿舍、文体设施等作为学生接受劳动实践的场所,明确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学校日常管理、清洁卫生事务,参与校园绿化管理、文体设施清洁、学生宿舍整理、食堂餐厅保洁、餐具清洗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辟“校园农场”,设立校本劳动技能培训基地或“田园课堂”,适当开展种养劳动实践。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活动,或到“校农结合”基地开展劳动实践。高校应当设置劳动实践月或实践周,在实训实践中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明确学分计算方式。各级各类学校要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

报告。

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五)在家庭生活中强化劳动教育。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幼儿园要引导幼儿掌握自主穿衣、吃饭、如厕、收拾玩具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协助家长完成择菜、浇花、摆放碗筷等简单的家务劳动。中小学可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安排学生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保障中小学1至2年级家庭劳动实践每周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学生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劳动家庭作业以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立足自己的事自己做,并适当帮助父母或其他长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主。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务劳动以整理内务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以内务整理、洗菜、煮饭、炒菜、洗碗、洗衣、家庭卫生保洁、购物、器具修理等日常家务劳动为主。中小学生每学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六)在社会实践中拓展劳动教育。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小学高年级以上校外劳动每学年不少于1次;高校结合专业实习实践开展校外劳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千村万户”劳动实践月或劳动体验周,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劳动。充分利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团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职业体验活动等。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要立足自身的办学定位,结合乡村振兴、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积极探索适应当前环境和条件的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发挥学生专业特长,以劳动互助和服务社会的方式,设立促进学生劳动情感养成、劳动能力提升的系列劳动教育品牌引领项目。

(七)统筹课程设置。义务教育阶段1至4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5至9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普通高中一年级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教育,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要尽可能兼顾多种活动方式,整合实施。普通高校应围绕或依托专业实践、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开展各种劳动教育活动。职业院校应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劳动教育。

(八)统筹课时安排。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一半以上时间采取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职业院校专题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可在已有课程中设立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以专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在保证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相关专题活动可以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实施。小学三年级以上可设劳动日,每月1次;也可设劳动周,每学年1次。

(九)统筹专业融合。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实践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建构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中小学要加大对学生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职业院校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围绕就业创业,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普通高校要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专业实验、生产实习、工程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田野调查等有机结合起来。

(十)统筹成果呈现。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生每学年完成1次社会服务和1种职业体验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鼓励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作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初中学生每学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至少2份较完整的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劳动技术作品,完成至少2次社会服务和2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进行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高一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发展指导开展职业体验;高二、高三年级学生须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课题研究。

报告。

或项目设计。

方案。

;高中三年期间,学生须参加至少1次志愿服务,并有完整的活动成果报告(或记录),选择至少一门专题教育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校学生必须完成至少2次社会劳动教育活动。职业院校学生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考核结果计入学生学业成绩。

(十一)加强统筹领导。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责任部门。加强县级统筹,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型服务性劳动,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特别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力量,为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机会和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配合支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十二)加强经费投入。各市(州)、县(市、区)要统筹中央补助资金、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和自有财力,以及通过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各地要将劳动教育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并由主管部门在部门的购买服务目录中进行细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促进社会力量提供更优质的劳动教育服务。

(十三)加强师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校劳动课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待遇。多渠道多举措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规模和特点,配备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支持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与职业院校建立师资交流机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优势,承担普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任务。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等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十四)加强资源开发。各地要把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因校制宜,扎根本土,充分挖掘、运用所在区域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源,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社区建设需要,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依托“校农结合”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劳动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劳动体验教育。通过自建或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以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创新创业等为主要内容的规模适当、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技术实践教室,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确认一批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城乡社区、福利院、医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公共场所作为服务性劳动基地。城镇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涉农涉工高校、职业院校要优化教学实验农场和教学实训中心教育教学功能,向全省大中小学开设劳动体验营。启动省级劳动实践教育和高校实验区创建工作。

(十五)加强安全保障。以县为单位建立完善劳动教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劳动安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安全劳动意识。强化劳动实践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防控措施。依据学生身心发育情况,科学合理安排劳动实践活动。贯彻落实《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支持各地各学校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完善校方责任险和无过失责任险,探索开发与学生劳动安全密切相关的保险产品,发挥保险在化解学校安全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

(十六)加强督导检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对市(州)、县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并建立长效机制。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次数、劳动实践态度、实际操作、劳动实践成果等具体劳动实践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汇总15篇)篇十二

工作计划是对未来重要工作的最佳安排,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指导性。这是应用写作的计划风格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区中小学家务劳动指南》,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特制定此方案。

通过家务劳动,学生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强化责任担当,切切实实地感受、体认到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进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确定相应的家务劳动内容。

[1—3年级]。

居家防疫:熟悉家务防疫内容,增强防疫意识。掌握口罩晾晒及处理、消毒通风等劳动技能。每日自测体温,健康出行。

卫生清理:熟练使用卫生工具,有效完成卫生清理劳动。学会扫地拖地、灰尘清理、碗筷洗刷、马桶冲刷等。

内务整理:掌握个人内务的整理技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折衣服、叠被子、系鞋带等。

物品归整:学会物品分类摆放、学习归纳物品,增强自理能力。能够熟练整理收拾书桌,做到书本、文具分类摆放。

加工食品:学会食品初期的简单处理,掌握择菜、洗菜、洗水果和1—2样简单食品加工技能。

手工制作:尝试使用手工工具,熟悉一项手工技能。可学习缝制沙包、香包、编织、自制手工书皮等。

衣物洗涤:学会洗涤自己的简单衣物、掌握简单洗涤技巧,会清洗袜子、内衣等小物品。

垃圾分类:掌握垃圾类别,知道分类处理,自制分类垃圾桶,主动将家中垃圾进行分类。

种植养护:掌握花草日常养护知识,能够有规律的浇水,施肥。给动物准备食物、帮助清理动物卫生等。

照顾家人:懂得照顾家人、照看老人及幼儿,掌握简单照顾技巧。

[4—5年级]。

居家防疫:掌握防疫知识,增强防疫意识。学会口罩晾晒及处理、消毒通风等防疫技能,监督家庭成员居家防疫。每日自测体温,健康出行。

卫生清理:熟练使用卫生工具,掌握不同区域清理的方法和清理顺序,做到饭后收拾并擦干净桌子、收拾地面。

内务整理:提高个人内务整理能力,有条理的整理自己的衣橱衣物,保持自己的衣橱衣物整齐。

物品归整:掌握物品分类摆放、物品归纳技能,能够自己独立整理书橱、衣橱,并学会分类摆放。

加工食品:学会安全使用烹饪工具、学会简单烹饪、掌握2—3样简单食品加工技能。

手工制作:能够使用手工工具,掌握—项手工技能。尝试制作鸡毛毽、编织、贴绣、剪刻手工装饰等。

衣物洗涤:掌握衣物洗涤分类,能够洗涤自己和家人的简单衣物、学会使用洗衣机。

垃圾分类:掌握垃圾分类的意义,带动身边的人能按照垃圾分类的原则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种植养护:根据花草的具体需求,对花草进行的修剪、浇水、换土和施肥,学会给动物消毒等。

照顾家人:学会照顾家人,掌握一定照顾技巧。帮助穿衣换衣、简单喂食、哄睡等。

1设立家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学习相关的家务劳动技能,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活动特征有机融入家务劳动教育内容,确保家务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

2家庭服务。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的美德思想,从家庭小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家务劳动。一是让家长和学生共同确定孩子每天适当的常规家务劳动量,由家长负责督促检查,形成固定的家务劳动岗位。二是利用节假日期间,为学生布置适合学生身心年龄的实践活动,规定时间内学会做某一件事,每月安排一张劳动项目表,确定每月新学的一项劳动本领,由家长作指导,让孩子月月有所收获,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并在每一项完成后有简短收获或感悟,在实践中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磨炼、成长,在劳动中体悟个人的幸福生活。

3定期开展家务劳动展评活动,将自己的劳动技能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相互学习新的家务劳动技能。

4结合特定的节日和主题活动开展相关的家务劳动,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

1定期评选“家务劳动小能手”,班级先根据学生表现和家长评语进行评选,确定候选人,然后进行学校评选,颁发奖状,树立榜样。

2每学期末,班级以图文并茂总结性的形式汇报班级学生的劳动情况,学生将自己本学期的家务劳动情况以图文形式(a4纸)在班级展示。

3将学生家务劳动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

1、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测试、劳动能手竞赛、“今天我当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还可以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3、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潜力很大,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与其他的活动,如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调查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量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家里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学校认真做好值日,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1、要打破来自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来自思想上的障碍,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

2、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健全家校合一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汇总15篇)篇十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要求,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总体要求。

(一)实施目标。

1.育人目标。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劳动教育资源,为每个学生提供高质量、可选择的劳动教育机会,让学生获得丰富劳动体验,掌握必备劳动技能,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创造性的劳动思维,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解决问题、勤于创造、善于合作的氛围,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奋斗、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

2.工作目标。统筹劳动教育资源,建立家庭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和社会劳动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实施机制。到2025年,建设100个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创建100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培养100名劳动教育名师,开发系列劳动教育课程,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校内校外结合、课程体系完善、资源丰富多样、体制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常态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的协同育人格局,实现劳动教育先行示范。

(二)实施原则。

1.思想引领原则。劳动教育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正确观念,帮助学生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思想品质。

2.有机融入原则。劳动教育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充分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方面。

3.实践体验原则。以体力劳动为主,创设劳动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劳动实践过程,获得劳动感受,分享劳动成果,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理适度原则。开展劳动教育,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心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当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实施内容。

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

小学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洁,掌握简单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家务劳动,参与班级集体劳动、手工制作,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体验植物种植、社区服务,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民风民俗。

小学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要指导学生参与简单烹饪、家居清洁、收纳整理、编织缝纫、校园公益、种植养殖等劳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不同职业。

初中以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为主要内容,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要指导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开展校园保洁和美化,参与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型劳动,适当体验金木电工、陶艺布艺、工艺设计等劳动,尝试简单家电和家具维修、科技创造,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以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为主要内容,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养成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要指导学生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从通用技术、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职业院校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要组织学生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开展职业技能比赛,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普通高等学校应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要让学生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服务性劳动;积极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四、实施途径。

(一)开设必修课,扎实开展劳动教育。中小学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探索将学校保洁、绿化、餐厨等部分后勤服务内容设置为劳动教育课程,并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吸引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劳动模范任教。劳动教育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和其他科任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二)融入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中小学要在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学中,有重点地融入劳动教育;通过多学科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开发多样化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校本课程和特色项目课程,加强实践类社团建设。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化产教融合。开放大学(成人高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综合实践课程。

(三)丰富实践活动,系统推进劳动教育。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教育周。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志愿者服务、文明校园创建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性、服务性劳动,树立良好的劳动服务意识。学校在组织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时,可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和主题,嵌入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劳动情境和体验劳动的机会,提升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的劳动教育实效。

(四)依托实践基地,创新实施劳动教育。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力度,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联盟,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基地。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技术学校、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支持学校利用屋顶等空闲场地设置劳动教育场所。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实训实习场所、设施设备,以及社会各类学生实践或实习基地等开展劳动教育。

(五)弘扬优良家风,强化家庭劳动教育。家庭要弘扬崇尚劳动的优良家风。家长要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言传身教,鼓励孩子主动担当、积极参与、自己动手。为孩子提供劳动实践机会,引导孩子参与简单烹饪、家庭清扫、垃圾分类等必要的家务劳动,帮助孩子每年有针对性地掌握1-2项生活技能。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与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劳动实践活动,尤其是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树立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

(六)设立主题活动月,广泛宣传劳动教育。每年5月为全市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月,各高校、各区和中小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包括宣传劳动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组织开展学生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评选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重视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

(七)优化管理评价,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纳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范围,定期检查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督导内容,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建立学生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过程和结果记录机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毕业的依据之一,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做好三年一个监测周期的劳动学科教育质量监测。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高校和各区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和教育部文件要求,出台具体工作方案,系统设计、常态化实施劳动教育。学校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组织实施工作机制,明确主管校领导,设置专门机构或明确相关部门负责劳动教育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师资培训、过程管理、总结评价等。

(二)强化安全管理。各高校、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建立安全管控机制,分级落实安全责任。学校要充分了解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制定开展劳动教育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难度较大或有一定危险性的劳动项目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集体外出劳动教育要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有关学生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做好安全预案。

(三)优化社会协同。中小学校可统筹安排公用经费、课后延时服务经费等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资源和服务。各高校、各区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师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提升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本意见自2022年3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汇总15篇)篇十四

孩子的劳动观念要从小培养,只有树立劳动观念,从小培养劳动习惯,才能让孩子热爱劳动。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提高。劳动课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劳动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授劳动知识技能和培养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目的性的活动,促进学生提升劳动力。例如,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立能力测试、劳动名人竞赛、今天我可以在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加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小鸡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举行盛大的颁奖仪式,提高学生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立能力、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3.注重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在确定劳动教育目标、内容的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监管机制。例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重视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到会议的各种需求,踏实,真正落实劳动教育。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潜力很大,一是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策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考察活动等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节假日团队、红领巾专项行动团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员参与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为提升学员劳动技能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还可以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学生在家工作态度的变化,在学校认真值班,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1、要打破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思想障碍,纠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意识。

2、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汇总15篇)篇十五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劳动是主体、客体和意义的统一。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指生产物料的过程。它通常是指能够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们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市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高中一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高中二年级开设“通用技术课”,贯穿高中三个年级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每学期初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方针,认识“五育”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利用我校现有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食堂、宾馆每学年开展学生帮厨活动;我校的农场,每学年安排学生实践体验。近几年来,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我们将其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卫生保洁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复兴社区参加公益性劳动,将复兴社区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公益服务工作。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开展研究,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劳动课教学的质量,是优化劳动教育的关键。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深刻领会纲要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举行了劳动教学公开课,课后,重点讨论研究劳动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4.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将评选劳动先进班集体。

5.学校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6.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7.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8.开展评选最佳“劳动能手”等活动。

孩子的劳动观念要从小培养,只有树立劳动观念,从小培养劳动习惯,才能让孩子热爱劳动。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提高。劳动课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劳动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授劳动知识技能和培养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目的性的活动,促进学生提升劳动力。例如,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立能力测试、劳动名人竞赛、今天我可以在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加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小鸡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举行盛大的颁奖仪式,提高学生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立能力、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3.注重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在确定劳动教育目标、内容的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监管机制。例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重视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到会议的各种需求,踏实,真正落实劳动教育。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潜力很大,一是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策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考察活动等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节假日团队、红领巾专项行动团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员参与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为提升学员劳动技能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还可以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学生在家工作态度的变化,在学校认真值班,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1、要打破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思想障碍,纠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意识。

2、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区中小学家务劳动指南》,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特制定此方案。

通过家务劳动,学生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强化责任担当,切切实实地感受、体认到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进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确定相应的家务劳动内容。

[1-3年级]。

居家防疫:熟悉家务防疫内容,增强防疫意识。掌握口罩晾晒及处理、消毒通风等劳动技能。每日自测体温,健康出行。

卫生清理:熟练使用卫生工具,有效完成卫生清理劳动。学会扫地拖地、灰尘清理、碗筷洗刷、马桶冲刷等。

内务整理:掌握个人内务的整理技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折衣服、叠被子、系鞋带等。

物品归整:学会物品分类摆放、学习归纳物品,增强自理能力。能够熟练整理收拾书桌,做到书本、文具分类摆放。

加工食品:学会食品初期的简单处理,掌握择菜、洗菜、洗水果和1-2样简单食品加工技能。

手工制作:尝试使用手工工具,熟悉一项手工技能。可学习缝制沙包、香包、编织、自制手工书皮等。

衣物洗涤:学会洗涤自己的简单衣物、掌握简单洗涤技巧,会清洗袜子、内衣等小物品。

垃圾分类:掌握垃圾类别,知道分类处理,自制分类垃圾桶,主动将家中垃圾进行分类。

种植养护:掌握花草日常养护知识,能够有规律的浇水,施肥。给动物准备食物、帮助清理动物卫生等。

照顾家人:懂得照顾家人、照看老人及幼儿,掌握简单照顾技巧。

[4-5年级]。

居家防疫:掌握防疫知识,增强防疫意识。学会口罩晾晒及处理、消毒通风等防疫技能,监督家庭成员居家防疫。每日自测体温,健康出行。

卫生清理:熟练使用卫生工具,掌握不同区域清理的方法和清理顺序,做到饭后收拾并擦干净桌子、收拾地面。

内务整理:提高个人内务整理能力,有条理的整理自己的衣橱衣物,保持自己的衣橱衣物整齐。

物品归整:掌握物品分类摆放、物品归纳技能,能够自己独立整理书橱、衣橱,并学会分类摆放。

加工食品:学会安全使用烹饪工具、学会简单烹饪、掌握2-3样简单食品加工技能。

手工制作:能够使用手工工具,掌握-项手工技能。尝试制作鸡毛毽、编织、贴绣、剪刻手工装饰等。

衣物洗涤:掌握衣物洗涤分类,能够洗涤自己和家人的简单衣物、学会使用洗衣机。

垃圾分类:掌握垃圾分类的意义,带动身边的人能按照垃圾分类的原则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种植养护:根据花草的具体需求,对花草进行的修剪、浇水、换土和施肥,学会给动物消毒等。

照顾家人:学会照顾家人,掌握一定照顾技巧。帮助穿衣换衣、简单喂食、哄睡等。

1.设立家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学习相关的家务劳动技能,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活动特征有机融入家务劳动教育内容,确保家务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

2.家庭服务。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的美德思想,从家庭小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家务劳动。一是让家长和学生共同确定孩子每天适当的常规家务劳动量,由家长负责督促检查,形成固定的家务劳动岗位。二是利用节假日期间,为学生布置适合学生身心年龄的实践活动,规定时间内学会做某一件事,每月安排一张劳动项目表,确定每月新学的一项劳动本领,由家长作指导,让孩子月月有所收获,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并在每一项完成后有简短收获或感悟,在实践中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磨炼、成长,在劳动中体悟个人的幸福生活。

3.定期开展家务劳动展评活动,将自己的劳动技能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相互学习新的家务劳动技能。

4.结合特定的节日和主题活动开展相关的家务劳动,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

1.定期评选“家务劳动小能手”,班级先根据学生表现和家长评语进行评选,确定候选人,然后进行学校评选,颁发奖状,树立榜样。

2.每学期末,班级以图文并茂总结性的形式汇报班级学生的劳动情况,学生将自己本学期的家务劳动情况以图文形式(a4纸)在班级展示。

3.将学生家务劳动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相关范文推荐

    卫生系统类三八妇女节演讲稿(优秀16篇)

    在演讲稿的写作中,应注意措辞准确、简洁明了,尽量避免废话和重复。各位领导、尊敬的嘉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学生会的某某,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

    企业经理的个人年终述职报告大全(22篇)

    述职报告所涉及的工作范围可以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所取得的成绩与荣誉、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将全面展现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状态。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

    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9篇)

    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激发自己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接下来是一些难得一读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第一段:引言(120字

    舞蹈教师年终总结(优秀21篇)

    年终总结是每年结束时对工作和生活进行回顾和总结的重要方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年终总结范文,相信会给你带来一些新的灵感和想法。一、教学方面:我担任本校形

    做实践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过去经验的挖掘和思考,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经典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帮助。实践是知识的源

    有爱心演讲稿(汇总23篇)

    在不同场合,演讲稿有着不同的要求,如宴会致辞、毕业演讲、企业宣传等。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演讲稿范文,它们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

    文秘人员实习心得体会大全(19篇)

    实习心得体会是对实习期间所面临问题、所取得成就以及所获得启发等方面的概括和总结。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好实习心得体会,小编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陈情表读书心得(通用19篇)

    读书心得是对我们的思考和领悟进行整理归纳的过程,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读书心得是领悟书籍内涵和智慧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

    单位消防培训方案(模板18篇)

    一个综合性的培训方案应该涵盖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培养。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份优秀的培训方案,那么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会有所启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权是法律赋予职工的

    班主任个人的工作总结(优质21篇)

    我积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多角度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在此,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值得借鉴的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