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

时间:2023-11-03 作者:笔舞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

教学重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加强的知识点、技能或能力。教案的分享与交流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一

主题:。

我和月亮手拉手》。

一,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传说,风俗及有关的诗词等。

技能目标:。

1,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交流,促进同学们主动参与,与人合作的技能。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中秋节的有关内容,了解社会,风土人情,引领孩子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

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热爱生活,乐于参与,勤于动手,学会与人相处,分工合作,体会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设计意图。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本学期我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家家庆团圆,孩子们倍感快乐,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虽然年年都过中秋节,但是孩子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班级便选择了"中秋节"这一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生活。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一份快乐。

主题班会设计为三大板块。

一是引导孩子想办法多途径的去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习俗的资料,

二是学生在出竞赛题的过程中,必定会去仔细研究这些资料,筛选资料,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在很自然的常态下初步掌握了信息处理的能力,同时感受到学习知识带来的快乐。

第二板块是让学生自由合作,选择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佳节。虽然我班学生刚升入二年级,但就我平时的了解,孩子们平时有不少兴趣爱好,琴棋书画的小能手也有不少,针对这一特点,我为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搭设了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让他们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充分展示学生的收获和才华,同时为每一个孩子的主动发展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和舞台。让孩子们在交流本领的过程中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第三板块是传递节日的快乐和祝福。让学生伴随着动听的音乐,一边品尝着甜甜的月饼,一边相互赠送着自制的节日贺卡,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再次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中秋节知识竞赛(约10分钟)。

主持竞赛。

参与知识竞赛。

根据前一阶段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资料,开展知识竞赛,一来通过竞赛检查学生对中秋节的知识了解程度,二来活跃气氛。

师生以不同的方式庆祝中秋节(约20分钟)。

1,《我给月亮写封信》。

2,古诗吟诵《月亮组诗》。

3,古诗吟唱《静夜思》。

4,古筝《登月交辉》。

5,《口琴,器乐联奏-----月亮船》。

6,书法展示《月圆,人圆,梦圆》。

7,泥塑展示《奇特的月饼》。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独特的方式来歌月,颂月,庆祝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一方面搭设平台,全面展示学生的才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功,并在交流本领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传递祝福,感受祝福(约5分钟)。

1,品尝月饼。

2,赠送中秋贺卡。

品尝中秋特有的食品,了解月饼的品种,增强民族的自豪感。通过赠送自制的贺卡,向他人传递祝福的心意,再次感受节日的快乐。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二

甲:讲文明,讲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塑造一个人的美好形象,首先要做到说话文明。下面请看小品《课间十分钟》。

乙:表演者:厉嘉兴、常泉新,演某高年级学生;表演者:王戴强、黄晓轩,演某一年级学生;地点:教室外走廊。

人物:a、b:某高年级学生c、d:某一年级学生。

c、d:(正在走廊上做游戏。)。

a、b:(追跑过来,猛地把c撞倒在地上。)。

c:(扑在地上,大哭起来。)。

d:(连忙扶起c,发现鼻子流血了。)哎呀!流血了。你……你们……。

a:我们怎么了?小屁孩!谁让你们在路上挡着的?

c:没挡着,我在边上。呜……。

d:(生气地)走,我们告诉老师去!

b:敢?我看你是欠揍!(握拳,举起要打。)。

c、d:不告,不告。(举手抱着头。)。

a、b:(耀武扬威地退下。)。

c、d:(惊恐地哭泣着。)。

乙:看了刚才的小品,同学们有何感想呢?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再请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甲:指名2~3名学生发言,并做简评。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很好。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明用语是通向心灵的金钥匙。在交际中能否使用文明用语,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而这两位同学既不文明,又欺负小同学,蛮不讲理,这种行为是可耻的。

乙:如果你撞了别人,你准备怎么做?

(学生讨论)。

乙:指名2~3名学生发言。

乙:刚才同学们说的建议都很好。讲脏话、粗话的世界是“黑白”的,讲文明用语的世界是“彩色”的。净化环境,我们应坚决不讲粗话、脏话,提倡文明用语!

甲:除了“对不起”之外,我们还要学会哪些文明用语呢?

(指名2~3名学生回答)。

(您好、请、谢谢、欢迎、再见、没关系、请原谅、对不起、请稍等……)。

人物:a、某高年级学生b、某低年级学生。

a:在操场上走着。

b:边玩球边走路,球突然砸在a身上。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a:没关系。(拍身上的灰尘)。

b:大哥哥,你没受伤吧?(帮忙拍身上的尘土)。

a:还好,谢谢你。

甲:同学们,他们的行为美不美啊?(集体回答:美!)是啊,一声“对不起”作用了不起,一声没关系,团结我和你!人际交往中,学会道歉,是我们从小学做人的很重要的一项道德修养。

乙:每天早晨,我们披着灿烂的朝阳,走进美丽的校园,开始了一天愉快的学习生活。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好习惯呢?又有哪些不好的好习惯呢?请看下面的画面。

甲:指名5~7名学生回答。

乙:刚才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和同学们的看法基本一致。把大家所说的归纳在一起就是:请看大屏幕。好习惯:(红色)坏习惯(绿色)。

甲:要做一个文明的好学生,还要在很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把这些行为规范编成一首拍手歌,请大家一起来唱一唱。

(大屏幕出示拍手歌内容)。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三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20xx年9月25日。

:四(5)班教室。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1)主持1: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主持2: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英文介绍中秋节。

主持2:你们知道外国人眼中的中秋节是怎么样的么?

(4)、中秋知识问答。

主持1: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还有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你们知道么?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学生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主持2(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学生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主持1: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主持2: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主持1:我们来看这幅画,同学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学生齐背《静夜思》。

(2)、主持2: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老师:学生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xxxx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感谢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6

1、了解中秋、感恩节的来历。

2、知道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民俗节日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体味团圆的快乐。

4、在活动中,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意识和行为。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感恩节和中秋节的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

“感恩节”小品。

亲手制作一张中秋节的贺卡。

家长给孩子的中秋祝福。

师:大家都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在古时候,各个国家都有各自庆祝丰收的方式,并把这天定为自己国家的民俗节日。你们看,在美国大家是这样庆祝的:(小品表演)。

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你搜集的有关这两个节日的资料进行比较。(来源、时间、习俗、引申)。

美国的古人为感激上帝的恩赐而有了感恩节,中国的古人为祭拜月亮而有了中秋节。这两个节日虽都有各自不同的`习俗,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是美国的感恩节,还是中国的中秋节都是合家团聚的节日,都是怀有对远方亲人深深思念之情的节日。

(静夜思)(齐诵)。

师:中秋的圆月常常会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教室墙上也贴了许多跟中秋有关的诗句,请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来一个(中秋古诗对对碰)(音乐起)。

1、请在座家长和同学每人摘取一条。

2、请在规定时间内找到诗的另一半。

3、完成后请两人合作吟诵。

师:一曲曲感人的诗篇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现在亲人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手拉手把心贴得更近。(游戏:猜手)。

1、请五位同学上台在幕布后入坐,从幕布后伸出一只手。

2、请这五位同学的家长上台找到并拉住你孩子的手。

师:大手牵着小手已经走过整整十年,我们与亲人间彼此的默契已经无需语言的交流,是亲情把我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面对亲人我们同学是不是有好多话要说。

师: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在大人看来好象算不了什么,可能有些家长早已忘记,可是它却深深地埋藏在孩子们的心底。您的恩情孩子们迟早都会报答,请家长也乘此机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家长发言)。

我们还有好多同学的家长虽然没能到场,但也送来了祝福,带来了对孩子的殷切希望。请家长没有到场的同学开启家长给你们的信,如果愿意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师:句句话语渗透着浓浓的爱意,声声祝福温暖着我们的心。千言万语并为一句话,最后,让我们为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中秋节的礼物!在佳节时分就让这份小小的礼物收藏款款深情,传递给你的亲人。(音乐起送贺卡)。

总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又到中秋这个传统的节日了,让我们共同期待月圆人团圆,盼望真爱满人间。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四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看看谁最聪明。

(出示课件)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中秋习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

中秋节的来历有关习俗:吃月饼、团圆饭、赏月。

月饼的来历: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可以讲一讲中秋节的习俗。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

3)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4)《古朗月行》李白。

2、活动二:老师和同学分享中秋怎么度过。

难点(1)状物(赏月)+寄情(表团圆幸福感、异乡思念之情···)。

状物(教学生用比喻)。

1)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2)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3)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

4)那高高悬挂着的圆月就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白玉盘。

3、结尾寄情(篇末点题)。

1)夜已深,月正圆,我爱中秋,我爱圆月。

2)中秋佳节真快乐呀,不但月亮圆,而且人们也和亲人一起圆聚。中秋节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议呀!

板书:

1、短信祝福。

2、中秋的由来、习俗。

3、明月(状物)、吃月饼的场景。

4、结尾抒情。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五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能在调查、访问、欣赏等活动中获得中秋节的相关经验,并大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3、能安静的倾听同伴的表述。

1、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资料和丰富相关经验。

2、幼儿每人一本《嫦娥奔月》的.图书。

1、交流相关经验,知道中秋节的时间和有关风俗习惯。

(1)幼儿自由结伴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集体交流,丰富相关经验。(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调查表的内容进行交流,提醒幼儿能安静地倾听同伴的表述)。

(3)拓展有关经验。

指导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事情或问题?

2、通过欣赏图书《嫦娥奔月》,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传说。

(1)欣赏图书,了解《嫦娥奔月》的主要故事内容。

(2)交流自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指导语:你从这本书上看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边看图书边完整地倾听老师讲述故事。

(4)交流自己听过的其他传说。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尝试选用铃鼓、小铃、舞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2、在看指挥演奏的过程中,能与集体的演奏保持和谐。

3、体验集体合作演奏的快乐。

乐曲磁带、乐器(小铃、舞板、铃鼓等)。

1、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欢快的风格。

指导语: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吗?名字叫什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2、通过身体的动作,感受歌曲的节奏。

(1)边听歌曲边拍手,初步表现歌曲的节奏。

(2)共同设计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3)看指挥分声部进行身体动作。

3、尝试用铃鼓、小铃、舞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1)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2)尝试看指挥,用铃鼓、小铃、舞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提醒幼儿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有节奏地敲击乐器。)。

(3)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六

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9)“残月斜照影成对”,打一“多”字;。

1、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1)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6)苏轼《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8)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9)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五、议论。

接下来问大家几个问题。

1、你过圣诞节吗?

2、你“过”圣诞节的理由是什么?

3、你的这个圣诞你和谁一起度过?

4、你曾在圣诞节送过别人送的礼物吗?

5、你曾在圣诞节收到过别人送的礼物吗?

6、相比下,你更喜欢过西方圣诞节还是中国春节?

7、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你怎么看?总结: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一部分。作为一个青年,我们更应尽己所能,发扬它们、保护它们,使它们在中国历史长河里闪烁耀眼的光芒!

相信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大家都有所收获。中秋就快到了,我们也要送给大家一个月饼。第一层,体贴!第二层,关怀!第三层,浪漫!第四层,温馨!中间夹层,甜蜜!祝大家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永远开心!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七

xx年5月3日,在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和“五四”青年节前夕,胡总书记亲临北大视察,与师生亲切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意义深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校工作的肯定和对广大师生员工的亲切关怀,对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是进一步贯彻17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政策宣言。近来,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要实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跨越,要发挥教育事业的功能和作用,一个基本前提是国家、社会和教育战线自身必须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重大问题上真正凝聚共识,这是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更加自觉地履行国家、社会和教育战线自身对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责任,真正形成重视教育、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着重提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造就高素质人才、创造一流学术成果、培育优良校风等四点希望,是指导北京大学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四点希望,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胡总书记的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求真务实精神。无论是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还是强调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无论是强调自主创新,还是强调培育良好校风,都十分准确地把握了时代脉搏和当前高等教育事业的内在发展要求。

四点希望,最突出的风格是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胡总书记不仅对我们提出了殷切期望,还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具体途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造就高素质人才,就是要切实做到“三个狠下功夫”。创造一流学术成果,就是要充分发挥大学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方面的潜力和作用。培育优良校风,就是要努力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点希望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必须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高校的核心使命。高校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用爱国主义精神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航向;高校不断创造一流学术成果,最根本的就是要形成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战略高地;高校积极培育优良校风,最根本的就是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北京大学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充分肯定了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明确指出了北京大学的进一步发展方向,是鼓舞我们更加奋发有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动员。最近几天,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已经迅速兴起了学习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热潮。5月4日,北京大学隆重召开建校110周年庆祝大会和实施“985工程”10周年总结大会,这次大会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师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动员大会。校党委书记介绍了胡总书记视察北大并发表重要讲话的相关情况后,强调深入学习贯彻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科学安排、抓好落实。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八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着许多洋溢着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无不大力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

时值中秋节来临,六年级组计划围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关于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类优秀文化的共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信念,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9月16日——9月18日。

六年级师生为主。

1、召集年级组各班班主任,交流活动内容。并发放相关材料(方案、主题班会课教案、诵读材料等)。

2、年级组长准备提前活动所需材料。

3、各班后墙板报中有中秋节相关内容。

4、宣传动员:9月16日,升国旗仪式上作中秋节演讲,以营造节日气氛。

5、落实相关负责人。

6、准备展板,展出优秀作品。

1、生花妙笔绘中秋。

中秋是个充满诗意,富有美感的传统节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传说故事流传甚广。

(1)组织学生用笔把这些美好的传说故事画出来。(可以参照网上图片来画)各班周一上交至少两幅画作,大小统一为a4。学校对各班作品进行评比、展出。

(2)书法:进行书法创作,主题:“中秋”。

负责人:各班班主任、年级组长。

各班至少2份。年级内评比评奖,周一展板展出优秀作品。

负责人:班主任。

各班利用周一班会举行一次中秋主题班会课。了解中秋的节日起源、传统。

民俗、逸闻趣事等,师生诵读中秋经典诗文,感受中秋快乐、和谐、团圆的氛围。

附件1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拍照:x。

4、中秋主题阅读。

下发“六年级中秋文化专题读本”(见附件2),组织学生晨读进行诵读。感受文学中的中秋节浓浓文化味。

负责人:语文老师。

拍照:x。

5、红领巾广播站中秋专辑。

策划周一“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红领巾广播。编稿、拍照:x。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九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1、能回忆我吃过的月饼,在月饼上画出图案。

2、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引起对中秋节活动的兴趣。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水彩笔、范例、纸环境:幼儿在家尝过各种各样的月饼活动过程:

1、回忆讲述:我吃过的月饼是什么样的?月饼上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幼儿、老师一起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上画出图形,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是按规律排列的。

3、幼儿练习,鼓励幼儿能大胆作画。

4、展示讲评:我画的月饼。

活动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十

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奇。

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聚的节日。

3、激发学生喜爱祖国传统文化,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学生懂得各种外形的月亮的名称。培育学生团结合作,敬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1、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入深。主要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通过尝一尝月饼,画一画学生心中的中秋节等动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民俗节庆课的兴趣。

2、建议让学生可以回家做适当的预备,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3、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对中秋节感兴趣的内容和习俗的了解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中秋节,教师把学生的作品选择后布置在教室的展现板进展展现。

(一)活动预备。

1、歌曲:《但愿人长期》。

2、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信息。

3、学生进展才艺预备。

4、学生带好月饼。

(二)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主持人“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头。

1、首先以歌曲《爷爷为我打月亮》引出班会主题;

2、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

3、学生沟通今年中秋节的活动安排。

(三)话说中秋。

甲: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请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同学说中秋节的来历)。

乙:噢,原来中秋节是这样来的,真是一个漂亮的传奇。

2、听故事《嫦娥奔月》。

甲:中秋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漂亮的神话有关。

乙:中秋节最出名的传奇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同学来介绍一下,请听故事《嫦娥奔月》(同学说嫦娥奔月的故事)。

甲:嫦娥真是个和善的仙女,为了百姓,情愿自己受难。

乙:中秋吃月饼也是为了纪念朱元璋月饼起义,盼望嫦娥一家团聚的民间传奇。

3、竞猜中秋灯谜。

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十五的月亮(猜成语)。

月亮里的桂树(打一成语)。

4、品诵中秋诗文。

主持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中秋之夜,借月抒怀,留下很多不朽的诗句!

(生诵诗歌)。

全班:古诗吟唱:水调歌头(歌曲:但愿人长期)。

甲: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利、团聚的象征。

乙: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聚,品饼赏月,尽享天伦之乐。

甲乙:《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到此完毕。

(四)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致的月饼图案。

2、画出自己见过的月亮外形。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十一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并称四大传统佳节。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我们开展此次班会,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从中国传统佳节中秋中体会中国结——福禄寿喜财安康——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情结,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关于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类优秀文化的共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信念,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1、活动主题:中秋月儿圆

2、活动对象:全班学生

3、活动时间:班会课

4、活动形式:观看资料片、知识竞赛、歌曲竞猜

5、活动准备:

挑选两名主持人主持活动并注意记分和计时

收集相关的中秋灯谜和歌曲

全班分成四组,选出答题代表,组长做好组员沟通工作,准备组内节目表演以备惩罚之用。

竞猜规则宣读

准备书签

第一阶段:主持人开场白(2分钟)

主持人男女:各位老师、同学,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月到中秋分外圆”的主题班会。

女:提起中秋,大家会想到什么吗?像中秋的诗歌,古人关于咏月畅怀的诗歌何其之多呀。

男:那就让我们来考考大家。举头望明月

同学们:低头思故乡

女:海上升明月

同学们:天涯共此时

男: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茶是故乡浓

男:看来大家对于中秋佳句都了解得较深啦。那么,中秋节的来源不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女:这个我知道,是跟“唐明皇梦游月宫”有关的

男:没错,这个故事自古以来就广为人们传颂,请大家欣赏短片《中秋节》

第二阶段:女主持人放短片(5分钟)

第三阶段:竞猜 (15分钟)

l 必答题:猜灯谜,每组两道,由代表抽题

l 抢答题:月亮与歌曲联姻共八首歌曲

第四阶段:总结颁奖(5分钟)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十二

【活动主题】:

中秋月圆人团圆。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2、让学生体验节日的快乐,热爱生活,懂得情感的可贵,为身边的人送上祝福。

活动准备:

(提前几天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节目。

2、搜集资料。

(1)、中秋节的来历(民间传说);。

(2)、有关中秋“月亮”和“月饼”的谜语;。

(3)、明月的古诗词。例:李商隐——《嫦娥》;李白——《静夜思》。

(4)、有关月亮的歌曲;。

(5)、中秋节笑话、小品、相声。

【活动过程】:

走近中秋。

播放音乐《花好月圆》,营造一种中秋的氛围。

a:时光的车轮展过一道深深的痕迹,留下金秋的收获。

b:皎洁的月亮传达一种深深的思念,思念中秋的团聚。

a:今天,中秋佳节,我们一起欢度时光,同抒走进校园的喜悦!

b:今天,菁菁校园,我们在嘹亮歌声中把希望起航。

a:明月当空,万里无云,诗情画意,让我们展现心声——请欣赏。

文学组同学的诗朗诵《明月几时有》。

a:此情此景,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它的悠久历史,想起了那美丽的传说,下面请文学组同学讲述它的悠久历史。

文学组同学带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朱元璋起义与月饼等)。

王勤主持猜谜游戏。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下面进行才艺表演。请美术组来解说他们的才艺表演。__解说。

__表演小品《吃月饼》。

美术组展示美术作品。

结束语:(班主任)。

伴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这次的班会圆满的结束了。这次班会上同学们的发言让大家都感受到了快乐,让我们知道亲人的思念,在特别的日子里,同学们要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同学。我衷心的希望同学在新学期有新气象,新起色,焕然一新的我们一定会越做越好,此次班会圆满结束。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十三

1.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尝试用模具印刷的方式将月饼的图案和设计表现在面团上。

2.了解人们在节日的主要庆祝活动。

3.简单了解节日的由来,知道它的全称、日期和意义。

面粉,月饼模具,帽子,桌布,面具,音乐。

首先,中秋节到了,人们庆祝中秋节。

你知道中国有什么特殊的节日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敬老节、中秋节的由来以及相关的传说和习俗,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的习俗和形式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看月饼说月饼。

说说月饼的区别:形状不同,一般有圆形、方形、心形等;图案不同,月饼有图案,有的`有图案,有的有文字;不同的馅料,豆沙,玫瑰,鲜肉等。不同的制作方法(不同的材料),冰淇淋,冰皮,广式,苏式...

第三,做月饼。

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月饼?

老师示范:取适量面团,在手中搓圆。用模具轻轻按压,保持月饼表面光滑。拿出塑料刀,在月饼上刻出图案。

第四、一起自由选料。

观察孩子生产的情况,给予及时适当的提示、示范等帮助。(播放音乐)。

第五,介绍和展示自制月饼。

把准备好的月饼拿到食堂蒸,让孩子尝尝自己做的月饼。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十四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2、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传奇故事。

3、共品月饼,增进同学情、师生情。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愉快的长假。这是一个特殊的假期,双喜临门,一来喜迎建国_周年,二来又迎来了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谁来告诉老师,中秋节是农历几月初几呢?(八月十五)真棒啊,今天,我们二(1)班全体同学欢聚一堂,在这里举行“话中秋,品月饼”的主题班会。(出示媒体)。

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看着我们手中圆圆的月饼,闻着月饼散发出的甜甜香味,此时此刻,相信我们每个人心里也是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了解中秋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说到中秋,人们总要“举头望明月”,因为中秋的月亮在一年中是最大最美的。(出示媒体)。

1、中秋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到底有哪些呢,看谁说得多?

(观赏月亮、吃月饼、祭月拜月,吃毛豆芋艿)(出示媒体)。

(媒体出示)。

4、故事引趣。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这天晚上,一家人要乘着皎洁的月光,围坐在一起,感受亲情的温暖。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

当然除了传说以外,还有很多关于中秋的民谣,有谁能说说吗?(同学们自由发言)。

(1)月亮亮吃大饼。

大饼勿吃吃小饼。

小饼勿吃吃香稃。

吃了饼风调雨顺。

吃了稃生活步步高。

(2)月饼我爱吃月饼圆又圆咬一口香又甜叫我如何不想念。

盼中秋等月圆月饼端上我心欢。

不等爷奶慢不管弟妹玩我先把上一块解解馋。

啊月饼好好吃个遍管它肚子愿不愿。(媒体出示)。

三、分食月饼。

我们都知道好东西要和朋友分享,让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来吃那象征团圆的.月饼,每个人都给对方说一句祝福的话语。

(互相品尝月饼,分享月饼的不同口味。)。

四、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共同品尝了这么多好吃的月饼,真开心呀!看来,我们二(1)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齐心协力,共同创造我们二(1)班美好的明天!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十五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20xx年9月25日

八(7)班教室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 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

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学生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学生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十六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应该拥护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保留一点炎黄子孙传统的东西。此外,借助于“团圆”,让学生感觉到亲情、感情存在。

一、活动准备: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人;

2、根据班会内容确定班会骨干同学;

3、排练朗诵、合唱《水调歌头·中秋》等节目;

4、学生查找有关中秋的信息。

二、活动过程:

1、主持人(顾佳卉、)致欢迎词;

2、周想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3、讲述中秋的由来、食俗;

4、讲述身边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

5、有关中秋的民谣表演;

6、冯文彬等全班合唱《水调歌头·中秋》;

7、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三、活动内容:

女:首先欢迎各位老师光临,参加我班的“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

男:当冰峰上的一片雪花在阳光的拥抱中成了一滴水珠的时候,它便有了生命,有了与生俱来的蓝色的梦想。

女:当这滴水珠将自己溶入涓涓细流、溶入汪洋大海的时候,它便有了勇气、有了追逐梦想的汹涌的力量。

男:转眼间又到中秋佳节了,在此祝所有的同学老师——。

合:“中秋节快乐!”

女:下面请欣赏周想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男:很好,谢谢周想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朗诵《水调歌头·中秋》,同学们,我们谈中秋到现在,那有谁知道“中秋”的由来啊?(同学们自由发言)。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女:其实呢,最近几年我们这代人对这些节日慢慢淡化了,反而对圣诞节等比较注重。在20__年中秋节才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20__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规定自20__年1月1日起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当日放假一天。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男:同学们知不知道到中秋了,我们这边有什么样的食俗啊?(同学们自由发言)吃月饼、鸭子、芋头等。

女: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匈奴,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男: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关于中秋也就有了很多的传说,同学们有谁能够给我们讲讲吗?(同学们自由发言)。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逄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广东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女:当然除了传说以外,我们还是有很多关于中秋的民谣,有谁能说说吗?(同学们自由发言)。

童谣。

月亮光光骑马燃香东也拜西也拜月婆婆月奶奶保佑我爹做买卖。

不赚多不赚少一天赚三大元宝。

月亮亮吃大饼。

大饼勿吃吃小饼小饼勿吃吃香稃。

吃了饼风调雨顺。

吃了稃生活步步高。

月饼月饼真好吃冬过爱吃大月饼。

中秋佳节赏月圆冬过自在月饼中。

月饼我爱吃月饼圆又圆咬一口香又甜教我如何不想念。

盼中秋等月圆月饼端上我心欢。

不等爷奶慢不管弟妹玩我先把上一快解解谗。

啊月饼好好吃个遍管它肚子愿不愿。

八月初一太平初一月到中秋全家拜月宝塔灯照照天地花下藕。

藕丝连连红石榴榴开见子团圆饼夫妻同偕到老和家和睦团圆。

中秋夜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分红柿。

切蛋黄赏罢月亮入梦乡乘火箭月宫逛看看嫦娥和吴刚。

男: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即将过去,我们的主题班会也接近尾声了,最后由我们的__×同学带领大家合唱《水调歌头·中秋》。

女:“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到此结束,祝老师同学们中秋节快乐,谢谢各位。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十七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发动幼儿自带水果和月饼活动形式: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师:孩子们,明天我们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吗。

幼儿自由交流。

师:每年的农历8月15日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二、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教师小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它的衣裳总是穿不上。

三、谈话品尝:

2、分享:

幼儿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

并说说自己所带的食品。

中秋节班会教案二年级范文(18篇)篇十八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应该拥护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保留一点炎黄子孙传统的东西。此外,借助于“团圆”,让学生感觉到亲情、感情存在。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人;。

2、根据班会内容确定班会骨干同学;。

3、排练朗诵、合唱《水调歌头·中秋》等节目;。

4、学生查找有关中秋的信息。

1、主持人(顾佳卉、)致欢迎词;。

2、周想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3、讲述中秋的由来、食俗;。

4、讲述身边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

5、有关中秋的民谣表演;。

6、冯文彬等全班合唱《水调歌头·中秋》;。

7、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女:首先欢迎各位老师光临,参加我班的“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

男:当冰峰上的一片雪花在阳光的拥抱中成了一滴水珠的时候,它便有了生命,有了与生俱来的蓝色的梦想。

女:当这滴水珠将自己溶入涓涓细流、溶入汪洋大海的时候,它便有了勇气、有了追逐梦想的汹涌的力量。

男:转眼间又到中秋佳节了,在此祝所有的同学老师——。

合:“中秋节快乐!”

女:下面请欣赏周想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男:很好,谢谢周想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朗诵《水调歌头·中秋》,同学们,我们谈中秋到现在,那有谁知道“中秋”的由来啊?(同学们自由发言)。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女:其实呢,最近几年我们这代人对这些节日慢慢淡化了,反而对圣诞节等比较注重。在20_年中秋节才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20_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规定自20_年1月1日起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当日放假一天。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男:同学们知不知道到中秋了,我们这边有什么样的食俗啊?(同学们自由发言)吃月饼、鸭子、芋头等。

女: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匈奴,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男: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关于中秋也就有了很多的传说,同学们有谁能够给我们讲讲吗?(同学们自由发言)。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逄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广东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女:当然除了传说以外,我们还是有很多关于中秋的民谣,有谁能说说吗?(同学们自由发言)。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全市统战部长会议上的致辞(汇总17篇)

    通过致辞,可以向听众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态度,展示出自信、真诚的形象。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致辞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影视公司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5篇)

    在写社会实践报告时,我们需要准确地记录自己的社会实践过程和感受。以下是一些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实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实习目的:实习,即在实践

    爱心活动总结报告(汇总14篇)

    在活动总结中,我们可以对活动的目标、策划、组织和执行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总结。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动总结样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20_年12月23日下午

    三八妇女节策划方案反思(通用16篇)

    在企业运营中,策划方案是制定和实施各项策略和计划的核心。做好策划方案的编写工作,是一个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20xx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为充分调动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园(实用17篇)

    食品是指通过采集、种植、捕捞、养殖等方式获取的各种具有营养价值的物质。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些食品加工和烹饪的经验总结,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以下是以某学校为例,为大

    入职时注意事项及心得体会版(热门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它可以记录下我们不断前进的脚步和逐渐积累的经验。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入职一家新公司,对于任何人来说都

    餐饮主管终总结及计划(优秀20篇)

    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过去的经历,从中汲取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个人房产抵押合同(模板18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合作的基石,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合作的顺利与否。合同协议范文的内容包括各种常见的商业情景,涵盖多个领域和行业。甲方(出借方、抵押权人):乙方(出借

    小班元宵节活动方案大全(21篇)

    活动方案通常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安排、预算、参与人员等细节。这是一份关于活动方案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对大家在制定自己的活动方案时有所帮助。上午7:30——10:30

    酒店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优秀18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下面的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伴随着新年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