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文锋

优秀作文是以精彩的语言和独特的观点,展现出作者扎实的思维能力和较高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文学形式。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一

俗话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在古代,中秋节以及月亮都被古时候文人墨客提到过,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由此可见,皎洁的明月早已浸润华夏儿女数千年;而在中秋赏月、吃月饼也随着月光流淌了数千年。

我这次中秋节回到了奶奶家,奶奶很高兴的在门口迎接我们,到了奶奶家里,我们洗好手开始帮助奶奶做月饼,奶奶不由自主的问我:“大孙子,你知道中秋节月饼的名字由来吗?”我想了想,说:“奶奶我不太懂。”奶奶便讲起了月饼名字的由来,月饼之名当时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时,吃胡饼。那时月饼也只是一个圆形状的糕点,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太好听,于是杨贵妃仰望这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名称便在民间流传至今。每到中秋之夜家家户户也会吃上月饼,尽管很多亲人忙碌在外吃一口月饼,看着这轮明月可以遥寄思乡、思亲。

听奶奶讲述完毕,我们一家人开始了做月饼,但是唯独我自己不会,于是我开始请教奶奶做月饼的方法,奶奶面带着笑容开始给我细心的讲起做月饼的方法:“首先把做月饼的冰皮准备好,继续把自己喜欢的馅,比如红豆、绿豆……食材准备好,然后像包包子一样把馅儿包在冰皮里,揉成一个团,最后把它放在容器里压一下就好了。”

月饼出炉了,月饼的香气布满整个院子,各式各样的水果和月饼摆放在院子中间的的石桌上,这里不仅没有大树遮挡视野的赏月圣地,还是一个谈笑的好地方,我一个不怎么爱吃月饼的小孩,可是在这个端午节我大口的吃着我自己做的月饼,那一刻,感觉香极了。夜里,一阵凉爽的秋风吹过,爷爷一边小口喝着雄黄酒,一边吃着月饼。爷爷和我的爸爸许久不见,那个夜里好像有着说不完的话,我们都纷纷回屋睡觉可爷爷和爸爸在外面的石桌旁还在聊。

碗中有日月,日月快如梭。正是从古流传至今的碗中日月,记录着祖先在餐桌的礼仪以及各种节日的美食,都在碗中出现过,身边的每一个个碗都穿越无数个日日月月来带我们身边,我们也自然要把这种传统辈辈相传!

在当今,吃月饼、赏圆月,其内涵更多的体现在吃月饼人与自然的和睦谐相处,家庭成员间的和睦相处。一个小小的月饼,它的主题就是吃一种情绪、情调。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月饼传递的不仅仅是一种那个文化,而更是一份真情!一份浓浓的乡情、亲情更是思乡之情!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二

时光荏苒,光阴流转。每个人都只是时间的过客,时间不仅在改变人们生活中的点滴,比如那碗。

奶奶和爷爷总是说,现在的生活有多好,让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奶奶总是语重心长地说,他们小时候和我们现在不一样。当时的碗十分简陋,不是瓷碗而是陶碗,颜色是土黄色。陶碗即使缺了一小块,不能吃饭的话,也可以用来喝水。陶碗里早上装的是番薯,晚上装的是“老瓜”。平时吃些玉米,麸皮都算很好了。家里条件好的可以吃到点粗粮。过年时才可以吃上大米、馒头,而且全村人分一头猪。虽然不够解馋,但是奶奶他们还是每天都盼望着过年。

时过境迁,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到了爸爸妈妈十一二岁的时候,他们不仅每个星期都能吃上肉,而且用的碗也变得好看了,浅底大口,上面部分是淡蓝色的两个圈,下面是白色的,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蓝边碗”。早上的时候,烫一盆白面烙成薄薄的单饼,配菜有辣椒炒鸡蛋、青椒土豆丝……吃一口单饼,喝一口用“蓝边碗”装的米汤,开始“元气满满”的一天。夏天的晚上,人手一“蓝边碗”的手擀面,配上几瓣糖蒜。一扫白日忙碌的疲劳。

我们现在用的碗不仅是雪白的瓷碗,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花纹。瓷碗如果出现手指甲大小的脱瓷,就会出现一整套新的。瓷碗里每天装的不仅有白米饭,还有各种各样天南海北的美食。每天都和过年一样,果真是“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碗一直在变,碗中的食物也在变,它们不再是简单的餐具和填饱肚子的食物,而是社会变迁的见证。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三

日,可以是阴雨霾霾,但却及不上人类绸缪萦绕;月,可以是万物复苏,却挤不上人类的狂热激情;闲闲,是若如小溪潺潺般的轻快感、跳动着,我们可以调节自身的雅意,给予愈多的`诗情画意。在闲闲中,我们亦可以“书中自有黄金屋”,或是“书中自有千钟栗”,更所谓得不偿失。

在这暑假期间,陪伴的是路飞的乐观,余光中的文字世界,坠进着那敻远的梦想。静下心来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美,是那能打动人心的,能给予心灵的莞尔的音乐。美国纽约,繁华大都市的节奏,甲壳虫的烦恼,脚步声附和着如奔踹的风难以停下。在各都市里,这里没有属于人心灵的满足,你,感受到了吗?陪伴的更多是属于经济的人与物。相反的,小路周边的野草慵懒享受着太阳的的暖意,虽是一望无垠草原上的小草能激起一片片的滚动,但它给人的感觉是那就是我。一个阒黑的角落,埋藏着人的无奈与泪水。没有都市的压力与聒噪不已,停下来缓缓气,感慨自己的情感与人生。

日月闲闲,闲出你的人生,闲出你的烁点,绽放美……。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四

诗中日月长是什么,让我在如烟的红尘中看到那淡若烟萝的墨香游离在诗笺之上,如寂月之夜中的一阵风绕过风铃,如那迷茫的黄昏之边,一抹佛灯烁砾之光,这曾经的轻吟浅唱,是千年未变的咏叹调,尽显花样的高贵,如一首长歌摇开了一方新的天地,摇出了一段辉煌的文明,让我在冥冥之中忽触一点灵光,魅影粹金,忽然间清点心灵。

终究又回到了御柳江畔的皇都,在扬花比清溪还透明的月夜,是哪个放荡不羁的灵魂淡入浅出的吟唱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夙愿,于是月亮便承载了又一段美好的情丝,这多情的人儿,人们要怎样记忆你呢?是你让我们能对这明月悲对着明月喜,对着明月期冀。那如昼的灯市,月亮悄悄爬上柳梢,相约的佳人来否?这甜蜜的片段被诗人题及便成了后人仰望的意境,曾有多少人向往那描述中的花市,满天的彩灯与那谧光魅影的月亮升入深邃的天空,更是那神秘的幽会也不知牵走了多少人痴痴的灵魂。若是等来了佳人,便是皆大欢喜了,若是等不到便是“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了。不论喜与愁,这区区几字便引领了灵魂。

这飞跃在纸上的传奇,有说不完的“寒蝉凄切”道不完的“古道瘦马”猜不透的“几多愁绪”千百年来,风云万变,而那几只竹管笔所偶尔涂画的诗,却能镌刻河山,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五

大年初一,我们来到爷爷家,还没进门,欢声笑语就已经传到我的耳朵里了。我推开门,嘴里大声说:“爷爷奶奶过年好”!“好!”随后一只大手递给我了一只红包,“谢谢爷爷”!我向爷爷鞠了一躬,我转过身来对着叔叔婶婶说:“叔叔婶婶过年好”!……,一圈下来,我的手里多了一沓红包。

我们小孩子在外面玩鞭炮正尽兴呢,肚子咕噜噜地叫起来了,我们便回家吃饭去。我们回到家,正好赶上上菜,桌子上琳琅满目,鸡鸭鱼肉一应俱全,看那红扑扑亮晶晶的红烧肉,颤巍巍的让我的眼睛离不开它;松鼠桂鱼仰着头翘着尾,好像正在跳龙门,栩栩如生;白切鸡色泽金黄明亮,小龙虾红彤彤的,举着它的大钳子似乎还在耀武扬威。阵阵香味飘过来,让我肚子的叫声更大了。我们按照长幼顺序做好,爷爷坐在中间,长辈们端起酒杯,我们也举起饮料,庆祝春节来临合家团圆。我眼巴巴等着爷爷慢悠悠地夹完后,才敢从自己面前的盘子里夹了一口菜,然后大快朵颐起来。

在大家吃饭的时候,爷爷对我们说:“我在你们这个年龄吃的是地瓜干、窝窝头和土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点肉”。叔叔说:“我们小时候吃的是馒头、煎饼和大白菜“。我站起来抢着说:”我吃过北京烤鸭、意大利面“。”我还吃过俄罗斯大列巴呢“!表妹也站起来说。爷爷感叹道:”你们这个时代真好,不用为生计奔波。可以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还能吃到全世界的美食,多作文吧么幸福啊“!

午餐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春节让我们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感怀过去,展望未来,从父辈到我们,我们吃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的窝窝头,到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美食,形式繁多。春节既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感受到亲情,也体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六

在之前的封建时代中,大部分人仍旧也是普普通通的平民阶层,想要每天都吃的足够饱对于他们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甚至有时来一场天灾人祸,兵荒马乱这衣食无忧几乎也就成了一个奢望。更别提来了一个暴君,那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毁天灭地的灾难了。所以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很有可能靠父母全年无休的工作才能换来每天热气腾腾的白米饭。

不过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必须用命去搏才能换来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毕竟现在的中国已经快实现小康社会了。不过还有不少华夏同胞依旧过着食不果腹的痛苦日子。仍旧还有不少农民顶着烈日或是寒冬为我们服务。

可是现如今,虽然还有不少人过着这么艰难的日子,却还是有不少作文吧家庭生活过得还不错的人,每天把一些剩饭剩菜随意丢弃。其中还有不少人在饭店点十个左右的菜,却仍旧有起码五个菜几乎没怎么动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点这么多菜吃不完,就变成了一些富人的常态,这是多么令人可恨的事!

现如今中国政府强调多次光盘行动,可现在却仍旧有很多明明可以吃的食物被大肆浪费。这是多么的对不住那些为了我们生计而辛苦劳作在田间的农民,那些还有那些可怜的食不果腹的穷困家庭。

现在那么多人和封建社会的肆意浪费粮食却不给平民百姓食物的暴君、皇族子弟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毕竟从小学学的“粒粒皆辛苦”并不是一个儿戏。现如今年轻人为了那变态的虚荣心不知伤害、丢弃了多少由农民辛苦劳作出来的粮食。

虽然有不少人随意丢弃粮食,可是现在也有大部分人会珍惜每一个由农民辛苦栽种出来的粮食。他们会在饭店暂时只点几个菜,不够再点的珍贵品格。尽量少浪费一些粮食,还真心感谢那些农民。这才是中国同胞该拥有的珍贵品质。

坚决不浪费每一粒粮食,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每个中国同胞都该拥有的信念。因为我们知道碗中的每粒粮食,是农民们辛苦劳作的成果。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七

今天,风和日丽。中午饭过后,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还有小姨妈和月月表姐,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顺德去摘菜。

今年春天,外公在顺德老家租下了几分地种菜。因为我的名字有个“阳”字,表姐的'名字有个“月”字,所以,我们给这几分地取名“日月农庄”。

我们在农庄种了许多品种的蔬菜和瓜果,有南瓜、菜心、玉米、节瓜、木瓜、豆角、辣椒、萝卜、茄子、甘蔗……农庄平时由舅公打理。舅公有空的时候,就会去农庄浇水、施肥、拔草,还有赶虫子。在舅公细心照料下,这些蔬菜都长得很好。瓜果成熟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农庄摘菜,每一次都满载而归。

这一次也不例外。一回到顺德,我们约上舅公,就直奔农庄而来。爸爸一到农庄,就趴在南瓜地里找南瓜,找到了好几个大南瓜,兴奋得不得了。月月表姐就喜欢在甘蔗地里钻来钻去,原来她在甘蔗地里发现了一只猫,在逗猫玩呢。外公外婆和舅公就忙着摘菜、摘豆角、摘辣椒、摘节瓜,我和妈妈负责运菜出来,小姨妈就负责给我们拍照,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摘着菜,一边开心地说着、笑着。我们还在菜地里发现一只蜥蜴呢。

不一会儿,满满的一堆菜就摆在我们面前了,看来,这次我们又大丰收了,可以吃好几天呢。晚上,舅公就用农庄里的菜给我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农庄里的菜又香又甜真好吃!

更多写事作文进入写事作文大全:xiaoxuezuowen/xieshi/。

【1】【2】。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八

日月如梭,饺子自千年前东汉张仲景发明以做药用至今已成为了中国人每逢春节碗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我家过年的团圆饭也是吃饺子。

“桐,快过来包饺子。”姥姥呼唤着我,“来啦。”我忙放下手中的书,小跑着进入厨房,看到长辈们也都在忙碌着,姥姥吩咐我,要把这些面团都擀成面皮,望着案板上白花花的一大坨面,我心中不住叫苦。做饺子皮很费劲,我先把面团裹上一层面粉,然后用手笨拙地把面团捏成一个小圆片,这样做了几个面皮费事极长,姥姥注意到了我的行为好像感到很奇怪,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她也在擀饺子皮,而且已经做了不少。也许是怕手上的面粉弄脏我的衣服,她用手肘碰了碰我,向我示意,她用擀面杖轻轻抵住面团边缘,用另一只手灵活地转动面团,直到成为面皮,演示完成,我们二人四目相对,随后放声大笑。我掌握了技巧,从抽屉里抽出一根擀面杖用,不一会一大坨面粉就都被我们两人都擀成了饺子皮。目视面皮,颇有成就,不禁回忆起以往动手包饺子经常是一家人一齐上阵,每每参与其中,我都能体会到同亲人们在一起的快乐。

终于到了包饺子阶段,我左手托起饺子皮,右手拿起勺子,往面皮里加了一大勺馅料。“傻丫头,包不住的。”姥姥边说边拿起我手中的饺子皮,去掉了一些馅料,“看,这些就够。”她道。我慢慢地包出了一个个歪七扭八的饺子,而姥姥动作娴熟的包了许多精美小巧而又皮薄馅大的饺子。饺子下锅,沸腾的水使它们婉如泉间轻歌曼舞的白裙精灵般灵动可爱。出锅,姥姥将滚烫的饺子倾入我的碗中,我目视碗中的热饺子,它像是晶莹的月牙儿,像是天空中一轮晶莹明亮的弯月,照映着家家户户的人们,共享着节日里家庭的温馨和团圆的幸福。多少个日月节年浮现在眼前,饺子早已成为我家每当节年不可或缺的一员,它就象征着幸福安康,承载着亲人之间的包容、关心与祝福。

一家人们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它不仅温暖了我们的身体,还温暖了我与家人们的心,不知不觉,碗中的饺子已被我吃光,望着光滑干净的碗,日月往昔皆在碗中。饺子虽然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是亲人们一起包饺子时的其乐融融,一家人围着餐桌吃饺子的欢声笑语,就是我家生活中最隆重的幸福时光。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九

爷爷的记忆中满是饥饿、贫穷、粮食极度短缺,碗中饭从来没满过。所以他无比的珍惜粮食。即使现在生活好过的多了,爷爷也从不会浪费粮食。

每次逢年过节,一大家子在一起吃饭之后,爷爷总是吃上几顿的剩饭剩菜。我们劝他吃剩饭剩菜对身体不好,他总是说不吃的话,就浪费了,太可惜。然后吃的津津有味,任凭我们在旁边说,他一直笑而不语,保持他的习惯。

时间一长,我爷爷这个珍惜粮食的光荣美德,也就传给了我爸爸。听我爸爸说,他小时候虽然能吃得起东西,但家里还是有点穷。因为我的爷爷奶奶是农民,所以他们要经常下田干活,爸爸要自己做饭吃。爷爷会留下固定的一碗粮食,不能多做,以免浪费,浪费粮食就要挨揍的。至于爸爸有没有因此挨揍,他没说,但我也能猜得着,肯定没少挨。

那么这个节约粮食的品德又是如何传给我的呢?小时候我不爱吃饭,只要遇到不好吃的饭菜,就会把它们挑出来,偷偷地扔进垃圾桶里。有一次,爸爸发现后十分严厉地批评我:“你为什么要把食物扔掉?你这是浪费粮食的行为,你知道吗?”我委屈的看着爸爸说:“不好吃,我不想吃。”爸爸把我拉到身边认真地对我说:“全世界每天有8。21亿人在挨饿,全球每3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将要受饿而死。中国人均耕地面积本来就小,耕地还在减少,但人口在增加,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现在我们之所以不挨饿,是因为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科学家“袁隆平”们的努力,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我们能浪费现在的粮食吗。”在爷爷和爸爸慢慢的引导下,我懂得了这个道理。虽然我没到过爷爷、爸爸那个年代,但我可以想象出来,我要好好珍惜粮食。我终于改掉了浪费粮食的坏毛病。从此,这个品德也就成了我们家的家风。

碗中的粮食来之不易,碗中日月让我们要勤俭节约,珍惜粮食!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十

一个青花瓷碗,一绺金黄的面条,浇上一碗香浓的鸡汤,点缀以香菜、葱花。青花瓷碗的蓝,鸡汤的黄,葱花和香菜的绿……色彩的交织让人心中升起占有它的欲望。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熟悉的碗中日月。

我姥爷的故乡在唐山。那里有一种叫朝鲜面的美食。虽然叫朝鲜面,但是和东北延吉的朝鲜冷面有着天壤之别。朝鲜冷面一般在冰镇后吃,微甜在舌尖旖旎;唐山的朝鲜面却是热汤面,咸香却在身心中回荡,让人回味无穷。

未加工的朝鲜面只能在唐山的集市上买到,所以姥爷每次回老家时总是不忘记给我买一大包。回到北京的第二天,他一定会早早地起床,做好朝鲜面,让一家人享用。面条柔软又富有嚼劲,虾皮的鲜,冬菜的咸,加上香油的醇香,葱花的清新,最后用香菜将味道加以调和,成就了碗中的日月。

可是现在,姥爷的年岁大了,身体状况不佳,回唐山的次数渐渐少了。那一碗承载着呵护与疼爱的面我再也没有吃到。紧不住我一天天的念叨,终于在一天,我放学回到家时再次闻到了那熟悉的香气氤氲在空气中。桌上,那个青花瓷碗赫然挺立。一碗面,一勺汤,一撮儿葱花,就这样在桌子上召唤着我的内心。先尝面条,还是原来的味道;再喝汤,依旧那么的鲜香。虽然妈妈做的朝鲜面的虾皮放得有点多,但是对于很久没有吃到朝鲜面的我来说,熟悉的味道与熟悉的亲情再一次在我的五脏六腑中回荡,使我心灵中的空缺得到了弥补。手艺的精髓便在与此。技艺的传承,让碗中的日月,再一次浮现在眼前。

暑假,我开始学习做饭。先将面条搓洗干净,并在泡发的同时开始烧汤。将提前熬制好的鸡汤放入葱圈,姜丝,冬菜,虾皮烧开,然后加入调料,香油,搅拌均匀。另起一锅,将泡发好的朝鲜面在滚水中烫两分钟,最后将面条放入碗中浇汤,点缀上葱花和香菜。朝鲜面算是做成了。虽然味道比姥爷做的逊色了许多,但这碗中的日月的传承还是得到了延续。

碗中,没有高贵的食材、复杂的技法、炫目的配料,只有食物本身的质感、美味,以及,一脉相承的亲情。对美味的渴望,源自人类的本能,但是我心中的挚爱,只有那碗中日月。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十一

要谈到碗,我的话就多了。

现在我们家的一个柜子里,有个破旧不堪的瓷碗,很多人会问,为什本站么把这破碗放在这,这只碗对我的姥姥来说意义非凡啊。

这件事是我以后才知道,原来是姥姥年轻的时候,姥爷曾给送给姥姥一只碗,那碗是外公亲手做的,上面刻着青花瓷,还有姥爷、姥姥的名字。姥姥对这只碗十分珍惜,用它吃饭,别的碗一律不用。我问她:“外婆,你为什么天天用这碗呀?”她回答:“这可是个宝贝!吃饭特别香。”我也曾偷偷的试着用它盛饭,但没感觉有什么异常,当时心想:嗯,一个碗算什么宝贝?后来,我越来越感叹:“外公可真浪漫!”虽然岁月是无情的,漫长的时间使这只碗破旧不堪,以至于只能放在柜子里,但是姥姥、姥爷的爱却永远凝聚在碗中,永远长青。

柜子里还有一个碗,不锈钢的,那是幼儿园时的碗。饭和菜都在盛在里头,我的任务就是把碗里的饭吃完。我爱吃碗中饭,当然也就爱这碗。

记得一天晚上,屋外下着大雨,我坐在饭桌前,拿着我的小碗,碗中有几块红烧肉,我刚端起来准备品尝时,不知是手上抹了油,还是碗上沾了油,“啪”,碗掉在了地上,我看着碗碎了,我也跟着哭了,妈妈安慰我说:“不哭不哭,碗碎了再换个不就行了。”可我只想要那个碗,最后还是妈妈冒着大雨去买碗,可很多家店都关门了,花费了半个多小时才买到个一模样的碗。

后来我的碗的数量与食物的数量发生了“大变革”,变成了三个,两菜一汤加一个主食。我便收起来自己的碗,跟大家用一样的碗,但碗中的食物还是有时刻的变化。

还记得三年级暑假,我去了新沂舅舅家,在和表弟玩耍的时候跌了一跤,我就潜意识地把双手向前伸,可不小心右臂骨折了,去医院打上了石膏。于是那天晚上我就被接回了家,第二天一大早,爸妈便早早起床去买菜,忙活了一个上午,中午吃饭时好像有什么贵宾似的,全家的碗、盘子都用上了,爸爸和妈妈用筷子把菜硬往我面前的碗里面夹,边夹还边说:“多吃点,多吃点,有营养,等骨折好了后,我给你报了个兴趣班,还等你去呢。”额,真不愧是老妈,我都受伤了还不忘帮我报兴趣班。

碗与食物的变化,都能体现家人们的爱,都会化作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有人说,岁月在酒里,《水浒传》中蒋门神的酒铺幌子上就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这分明是醉话。而我要说:“爱里乾坤大,碗中日月长”,这话才真实不虚。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十二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装满着亲人给我的点滴关爱,让我时时刻刻感到幸福无比。

我的幸福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中,我有一个坏毛病:尿床,三天两头的尿床。这下受累的`就是我的爷爷奶奶,第一天才洗的床单,第二天就被我尿湿了,奶奶似乎很生气,高高地扬起手,却轻轻地“打”在我的身上。爷爷每天提醒我,慢慢地,我尿床的次数少了,爷爷奶奶也老了。我在爷爷奶奶呵护中幸福的长大。

我的幸福在妈妈的唠叨中。从我上学开始,每天上学的时候,妈妈总是一句“路上小心点。”开始时,我还应一声“知道了。”可是时间久了,这句话在我的耳边已经磨出了老茧。有时候我飞也似的跑出去,还能远远地听到妈妈那句“路上小心点。”慢慢地,我长大了,妈妈那永不变更的话仍旧在我耳边响起,可是我分明感到我是幸福的。

我的幸福在爸爸的严厉中。放学回到家,爸爸总是一脸严肃的盯着我写作业。爸爸要求我必须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我每次我做错了事情,爸爸总是严厉地批评我,然后指出我的错误,帮助我改正。在爸爸的严厉督促下,我的成绩一直很好,我的诚实宽容知错就改让我拥有许多的好朋友。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我的爱举不胜举。我这只小小碗中盛满了亲人的爱。

我知道我的一生都将是幸福的。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十三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碌,我就被父母寄在了外婆家。

我一直不太喜欢外婆,觉得外婆家太节约了。我想吃好吃的零食总不给我买;本站总是煮我不爱吃的饭菜;一餐吃剩下的总也不肯倒掉,下一餐还会摆在桌子上。

那一阵子,每次吃饭,外婆都会从厨房柜子里拿出那一两碗黑黢黢的饭菜。不是早上吃剩的,就是中午吃剩的饭菜。外婆还会要求我一定要把碗里的饭扒拉干净,我总会小声嘟囔着提抗议,外婆就会说一大段话,从我总是贪嘴,吃东西经常只吃一半,到批评我不懂得节约粮食,大手大脚。我只好一边哭一边吃,那段时间我苦不堪言。

那段时间我像是一个录音机,妈妈一打电话给我,我就哭哭啼啼地要回家。最终老天好像听到了我的呼喊,我终于回家吃上了可口的饭菜。

后来,因为学习忙碌,我们也很少在外婆家住,只有新年和长假的时候才偶尔回老家住。每次回到农村里,总是会看见那孤独瘦小的身影,在大门口坐着,仿佛我们多晚回来,外婆也会等到那个时候。我的母亲很心疼,毕竟一个八旬老人吹着冷风,等着亲人回来,还等这么晚,实在很辛苦。

可能是现在生活条件确实更好了,我们每次回老家,外婆会做了一桌的菜,有新鲜的青菜,也有一大盘梅菜扣肉,还有鸡、虾、鱼什么的。妈妈总说外婆为什么搞一大桌子,吃也吃不完。我们一家吃完后,我们就急急忙忙回自己家去了,并不在意这些剩下的菜是如何处理的。

有一次回家后的第三天,我想起我的课本落在了外婆家房间里。妈妈开车载我着急忙慌的赶着回去。当时正是吃饭点,我推开门,发现外婆一个人在孤单的吃饭,脚旁边还有一只狗狗。桌上竟然还是我们回老家那天吃剩的饭菜,那残缺一角的饭碗上有着像是拖把一样的菜,我走近一看,居然是梅菜!而那鸡肉经过这几天的反复的热菜,也和梅菜一样黑了不少。妈妈很生气,说外婆怎么还在吃剩菜!外婆说:“又没坏,为什么不可以吃?”

听着她们的对话,我突然懂得了点什么。我平常吃的家常菜,可能是外婆一周的食物;我们平常浪费的半包零食,在外婆眼中那是辛苦挣的钱。我们一直生活得优裕富足,哪里能体会一个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人呢?在我们自以为是地嘲讽她的节俭时,却忘了这是往昔的辛苦给她打上的烙印。我的眼泪一粒一粒地从眼眶里掉落出来,我不愿擦干,也不愿停止哭泣。很快,牛仔裤上湿润了一片,那深深浅浅的颜色带着某种黑暗嘲讽的气息。

如何对待这一碗简单的饭菜,是穿越时空的对话。

或许,理解和体谅,就是一碗饭菜的距离。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十四

母爱,是你严冷时的一件热衣;母爱,是你伤心时的亲切安慰;母爱,是你饥饿时的可口食品;母爱,是你灰心时的极大鼓励……母亲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在表达着对我们的.爱。几天来,我又从碗中体会了母爱。

前些天,家里炖了鱼。要知道“鱼”可是我的最爱。吃饭时,妈妈总是将已挑了鱼刺的细嫩的鱼肉夹到我的碗中,而她总是吃鱼头。我迷惑地问:“妈妈,您怎么只吃鱼头,不吃鱼肉呢?”妈妈被我的题目惊愣了一下,笑了笑说:“鱼头比鱼肉好吃。”“是吗?我也来尝一尝。”说完,我夹起鱼头,咬了一口。“真难吃!”我有把鱼头放到了妈妈的碗中,夹起了鱼肉。而妈妈默默的吃着鱼头。

忽然,一股奇异的感觉涌上了我的心头。噢,这就是母爱,这就是蕴躲在我碗中的母爱!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十五

“岁月在碗中,碗中有日月。”碗象征着什么呢?大家都说民以食为天,并且在干活时也称为“干活路”,找工作也称之为“找饭碗”,说明了中华民族对“吃”是很看重的,在中国人民看来,“饭碗”就是自己的生命,他干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事——吃饱饭。这个愿望是不是很微不足道?我们或许会说他没志气,可想想以前闹天灾的时候,就可以领会到粮食的重要性,包括现在许多人也在为吃饭发愁,因为吃饭是要花钱的,以前也是要劳作才可以吃得上饭。

现在大多数人能吃饱饭是因为袁隆平爷爷发明了杂交水稻,是因为人民勤劳务农,是因为中国独立自强。

想想以前红军长征的时候,翻雪山、跨草原,条件是多么的艰苦啊!许多人都是因为吃不上饭饿死的。

我记得有一位红军战士带着士兵,连着对抗了日军几天几夜,异常勇猛,在“弹尽”的时候,他们摔碎了枪,与敌人肉搏,最后英勇就义。连日本人都坐不住了,将他们的遗体进行解剖,发现他们的胃里全都是草根、树皮和泥土,日军也懵了。他们不知道一个连粮食都没吃的人是怎么和日军大战,并且让自己损失惨重,究竟是怎样的精神支持他们忘我的战斗。

是他对祖国的热爱,是他对人民的热爱,是他对党的忠诚。

在抗美援朝的时候,一位士兵蹲在防空洞里,吃着“炒面”,就着雪,当记者问他为什么来这里战斗,愿意受这等艰苦环境的折磨时,他说:“我们在这里吃苦,可是我们的老百姓不用啊,他们想吃点啥就吃点啥,想唱什么就唱什么,所以我们受点苦并不算啥,因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也是我们的意愿。”

朋友,珍惜你手中的饭碗吧,它是无数的英雄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拼死换来的。现在我们安居乐业,可是我们得饮水思源,知道我们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您的饭碗,它代表着革命的胜利与中国的崛起。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十六

太阳爬进了半个窗棱,热气咆哮着,席卷着屋内的一切。

不知是谁家的鸡,“咯—咯——噶”个没消停。也许主人的心情也被这声音给搅乱了,只听鸡翅膀一阵扑腾,糅杂着尖叫声。顿时,窗外又狂吠不断。八成是这狗被鸡的余震给惊吓了。条件反射,本能地发出了警告。

女人的心情稍稍平和,脸上堆着一丝笑意。

女人回过神,顿感神经绷紧,她再也没有心情去聆听窗外的动静。女人的脸上刻满匆忙,脑波中传输着“该去弄饭了”的信号。即便没有看时钟,亦没有看手表手机。一切是那么自然。

屋子隔间窜出一稚嫩的声音:“妈—妈,我—肚—子—好—饿!”声音有气没力,毫无骨架,酥软得像团烂泥。女人急蒙了,闪电似的朝隔间跑。趔趔趄趄的她没有注意,不时磕碰到了横亘在路中间的凳子角,痛像电流传及周身,但她无暇顾及。当确信儿子无虞,只是饥肠辘辘罢了。这下更坚定了她的意念:“该做饭了,别让儿子饿着。”走向厨房的同时,女人抛了一包薯条给儿子垫肚底。

菜洗切完毕,女人就开始了油烟中的忙碌。炒菜前,女人照例炖了一锅玉米排骨汤。红红的煤气灶火焰映红了她暗淡的面庞,也透析着她那颗炽热的'爱子心和责任心。袅袅升腾的香气预示着儿子的营养有了着落。

炖完汤,女人将高压锅端至一旮旯。架上铁锅,用肥肉提炼起了油。炸出的油可以炒菜,并且炒出来的菜额外的香;提炼后的油渣子又是儿子的最爱。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这不,刚要铲起油渣子,就听见一个声音:“妈妈,我要吃油渣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只见男孩顺着飘出的香味,欢蹦乱跳着进了厨房。“您炒得菜好香啊,妈妈!”小机灵鬼奉承道。女人的心底像涂料层蜜,她的脸顿时笑开了花。许久未见过她如此开心灿烂的笑容。真是久违了。女人顺水推舟,连忙说:“好香你就多吃点哦!”男孩忙铿锵有力地回答道:“嗯!”同时还不停地点点头。这点头的频率跟小鸡啄米不差毫厘。点头的弧度成九十度。看在眼里,女人的嘴角微微上扬着。

男孩满心欢喜地端起油渣子碗,津津有味地吃着。女人忙活了半天,终于炒完了菜。她火急火了地擦拭了一下桌子,并把两个菜端了上来。高温的厨房把她蒸得不成人形:她的衣服已经完全被汗水浸透了,紧紧粘贴着身体;露出的肢体也泛着一层油,颗粒大些的汗珠子摇摇欲坠;美丽的发型也被这汗水无辜地折腾坏了,刘海紧贴着眉宇,松散的发髻油乎乎的,几绺青丝溢出垂下着;干净的面庞当然无存,油头垢面,汉蒙双眼,口里时不时还渗着点咸味。

“开饭了!”女人叫唤道。儿子雀跃着飞奔过来。他伸出那个空空的碗,口里嘟嚷着:“我的口好渴,我要喝汤!我的肚子还是好饿,我要吃玉米!”女人听后异常高兴,因为这说明儿子的胃口还挺好的。她忙盛了碗排骨汤,顺带放了几块排骨,此外,还用筷子扦插了几截玉米,轻盈地走到了桌前。男孩的双眼只剩一条缝。

男孩点着头大快朵颐。女人忙往儿子碗里加排骨,笑容未曾收敛过。桌角那一碗干干的,白白的饭,平放着老半天了,没人顾及。这是女人的饭,只顾着照顾儿子,自己都忘记了饿。

女人撑着右腮帮,露出欣慰的笑。男孩碗中的食物越吃越少,她心田那颗幸福的禾苗越长越高!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十七

一天早晨,我匆匆地行走在路上,忽然一股浓香吸引了我,循味找去,发现是一家早餐店的红豆粥。那香味真浓,使匆忙的人感到丝丝愉悦。凝视着碗中的红豆粥,我陷入了回忆。

小时候的一个暑假,爸妈在城里工作,我到了农村的奶奶家里,幼小的我对奶奶吵着要吃汉堡,可她却不知道这是什么。晚上,吵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忽然从床边飘来阵阵浓香,我回过头看见奶奶笑眯眯地望着我,手里端着一碗红豆粥。“丫头,快来尝尝吧!”奶奶慈祥地说。我迫不及待的下床跑过去,拿起勺子就是一大口。“哇,好好吃啊!比汉堡还要好吃一万倍!”我惊奇地喊。我以前认为汉堡才是人间美味,没想到这红豆粥居然这么好吃。奶奶轻轻地抚摸我的头:“好吃就多吃点。”不一会,我的肚子就成了一面小鼓。

从那以后每次回到奶奶家我总是缠在奶奶的身后,吵着要吃红豆粥,而且百吃不厌。

有一次骄阳似火的中午,奶奶出去干活还没有回来。我玩累了趴在桌子上,忽然一个想法占满了我幼小的心灵——不如我自己做一碗红豆粥给奶奶吧!说干就干,我照虎画猫学奶奶做粥的样子。“砰”咚”“咔嚓”“呲”……经过艰难的过程,一碗红豆粥从水深火热之中爬了出来,真是不容易啊!但是看到疲惫的奶奶回到家中便吃上了热腾腾的红豆粥,并且赞不绝口,那时我真的感到非常快乐!

后来,我也离开了奶奶回到了城里,但那碗红豆粥却一直伴随着我。

星期天爸妈不在家,朋友来我家玩。许久后,一个朋友说饿了,于是我便自告奋勇地为大家做红豆粥。我跑进厨房用奶奶的方法做红豆粥,不一会就做好了。朋友们尝了之后都露出了佩服的神情,连连夸赞。我笑着看着他们,心里想,爱的分享,爱的传递,我要把爱像红豆粥一样,传递给别人!

夏日的炎热已经消逝,红豆粥的清香随风而散,称赞声渐渐远去,而碗中的日月,碗中的爱,碗中传递爱的心成了倾泻而下的海洋球,永远在我心头跳动,灿烂明媚!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十八

老家的碗柜中到现在还放着一些十分有年代感的碗,上面多印着一些喜庆的图案。例如:龙、凤凰、喜鹊等等。但它们大多因为磕碰或是太多清洗得不够干净而变得有些陈旧,碗口有些不知哪个年代留下的痕迹,有些还有了缺口……但就是这样不惹人喜欢的破碗,承载了我的整个童年。

我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或许是沾染了乡下人的土味,我不怎么在乎干净,也自然不会嫌弃那些旧碗。每天清晨,我便在床上听着奶奶在厨房忙碌时柴火燃烧发出的“哔哩吧啦”的响声和热水下锅的“嗞啦”声。待到这一曲交响乐停止,我便从床上跳下来,冲进厨房,寻找属于我的那个小碗。桌上只摆了三个碗,我的那一个里边总会安安静静地躺着一颗水煮蛋。每到这时,我便迫不及待地抄起铁勺,贪婪地咀嚼口中的食物。奶奶刚坐在一边,见我被呛到,她便一边笑着拍着我的背,一边说:“吃这么快干啥?又没人和你抢。”见我被碗口刮到,她也是一边笑,一边说:“这破碗又把我乖孙给刮了。”却也总是笑着让我小心点,并不会因此特地给我换个新碗。

到了中午,给爷爷送饭的活就落在我肩上。我戴着一顶比我人还大的斗笠,行走在乡间的田埂上。远远的看见一个模糊的高大身影,我便飞奔过去,还喊着:“爷爷!爷爷!甲崩了(吃饭了)!”爷爷听见我的声音,也停下了手中的农活,将锄头立在一边,也冲我用方言大喊:“乖孙来了?今天吃什么啊!”之后我和爷爷便坐在田埂上,一人托着一个碗,大口吃起来。其实奶奶准备的饭菜很简单,一般就是在饭上面浇一大勺汤,铺上几块肉,还有些青菜。但是,在田边吃饭的感觉很好,风里有草的香,也有牛叫的哞哞声,仿佛饭和菜都特别好吃。

晚上,我们会坐在院子里吃饭。一张老旧的饭桌,几张小矮凳,我们三个围着坐。奶奶总是最晚坐,我和爷爷先坐,等奶奶端出一天最主要的食物。隔壁邻居也差不多是这样,在日落时分,一家人一起坐在院子里吃饭。有时,还会有人端着碗,靠在门边,一边吃饭,一边和爷爷奶奶聊着家长里短。家里有好菜时,就招呼着一起吃几口,邻居也不会客气,夹几口菜一起吃,还顺便夸奖一下奶奶的厨艺。黄昏总是在这样聊着天,吃着饭中悄然结束,迎来乡间温柔的夜。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过去那份美好的时光如今也只能封存在回忆之中。快乐、纯真、田野、阳光、爷爷、奶奶,一切都留在了回忆之中。人生有时就和这些碗一样,快乐并不会因为碗的新旧而减去半分。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十九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阳光灿烂,万里无云,老师带领我们去秋游。我们迫不及待地上了车。

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开心地难以形容了。我那按捺不住的心,捱过了漫长的路途,终于抵达目的地――日月洲了。

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步入了这雄伟高大的大门。步入日月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碧辉煌的日月女神雕像,像是生态园花神的化身,她双眸微闭,头戴鲜花,与日月相依相偎,好似一位婉约的女子,又像是慈祥的母亲,守护着园区的花花草草。

令我最难忘的是“热带风情区”。刚来到里面,就仿佛进入了原始森林。一条条从上面垂下来的.粉色的藤蔓,犹如天然的窗帘。处处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在所有的植物里面,让我最惊讶的是火龙果。我只吃过火龙果,但从来不知道它长在哪里,今天总算见到它的真面目了。火龙果树和仙人掌长得很像,三角形的枝条像柳条一样从树顶垂下来,上面长满了刺。只见一个个硕大的火龙果挂在那细细的藤条上面,我真的好担心,生怕这藤条被缀断了。

令我久久难忘的还有一种叫“碰碰香”的植物。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平凡又普通,又没有一丁点气味,实在是不起眼,但你若用手去摸摸它,碰碰它,那么香气便会立刻扑鼻而来,仿佛是这弱小的植物在证明自己的存在。

时光在悄悄溜走,不知不觉已经是回校的时间了,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日月洲,离开了这个充满了我们欢声笑语的地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碗中日月初三(通用20篇)篇二十

自有记忆起,我似乎就天天念着奶奶做的那碗土豆炖猪肉。那时候,还不懂得一加一的我,在满村叫“妈妈”,累了就回家,饿了就吃奶奶做的饭,可是那饭并不好吃。于是我就嚷嚷着说:“奶奶,我换点别的菜吃吃吧!”奶奶道:“行,只要你不调皮,我就给你做。”

当天,我努力克制着自己,不去爬树,对大人们恭恭敬敬的,对所有的小朋友都忍让着,回到家,和奶奶说:“奶奶,我今天可听话了!我没翻墙,没爬树!您做的好吃的呢?”奶奶说马上好了。不一会儿,奶奶就把菜端上来了,香气直扑鼻子。我从未见过这么好吃的菜,不管九九八十一,拿起筷子就把那菜往嘴里塞。“哇,真香啊。”我问奶奶,“真好吃,这叫什么菜呀?”奶奶看着我如此香,笑眯眯说那叫土豆炖猪肉。我就纳闷了,这不应该是锅炖的吗?为啥是土豆炖的啊!但不管怎么说,这道菜比馒头、玉米好吃一百倍!以后,只要是去吃奶奶做的饭,我都会吃到土豆炖猪肉,因为奶奶知道我爱吃她做的这道菜。

时间像是一支箭,飞快的穿梭着。一眨眼,我从那个毛头小孩变成了一个大男孩,没变的是奶奶做的土豆炖猪肉,与我对此一如既往的爱吃。有一天下午我上完课,回到家中,正好看见奶奶在做土豆炖猪肉,她将糖当做盐洒在了锅中,我上去和她说:“奶奶,您把糖当做盐撒错了。”奶奶笑着硬是说没有。我转念一想,奶奶都六十多岁了,还在辛苦的为我做饭,我不能和她争了。奶奶做什么,我就得吃什么,而且必须认为好吃。于是我耐心的在桌前等着。不一会儿,奶奶就端着土豆炖猪肉上来了,笑眯眯的示意我尝一口。我非常庄重尝了一口,惊喜发现味道比以前更好了,这令我愕然。原来奶奶没弄错,是新学的一种做法,为了让我更爱吃。

看来,我以后的日月,是永远别想离开那土豆炖猪肉了……。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总结反思(模板17篇)

    通过学习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改进的方法。小编整理了一些学习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好自己的学习总结。自我反思是一种对自己的思

    接收为预备党员会议记录(优秀18篇)

    预备党员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下面是一些先进典型预备党员的事迹和表彰,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党员候选人。会议内容:黄老师

    小班第二学期个人计划(通用20篇)

    学期计划可以帮助我们追踪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下面是一些学期计划的写作例子,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可爱的鹦鹉小动物(实用17篇)

    优秀作文的篇幅要适中,既能充分展开论述,又不至于啰嗦冗长。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在动物世界里,有许多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鸟。

    搞笑的工作检讨书(优质12篇)

    当我们对某个行为产生不满或后悔时,写一份检讨书可以帮助我们释放情绪,同时更好地反思自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独特的检讨书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借鉴。敬爱的领导:。您

    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传统挑小棒(通用16篇)

    幼儿园大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幼儿园大班总结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活动目标:1、

    部队军训个人总结(优质15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在某个时间段内的工作和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果你正需要一些个人总结范文的参考,以下的内容或许适合你。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脚步,

    美丽的向日葵(专业15篇)

    优秀作文注重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能够让读者如临其境。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它们的行文流畅,观点独到,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有一种花的名字可优雅了,它的名字

    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汇总21篇)

    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教育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设备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看电视

    成败看细节国旗下讲话稿(精选21篇)

    国旗下讲话稿是彰显国家形象和凝聚民族力量的一种方式。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一同欣赏一份充满激情和力量的国旗下讲话稿。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