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标准(实用5篇)

时间:2024-09-24 作者:雅蕊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标准篇一

重大应急预案编制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对于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控制事故与灾害的恶化,保障人民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笔者从应急预案编制的技术层面上,论述了应急预案的`基本框架和应急预案体系;认为该体系可以由6个一级和20个二级的核心要素构成.其中,应急策划是制定应急预案的技术基础,包括风险评价、资源分析和法律法规要求3个二级要素;应急准备包括机构与职责、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质、应急人员培训、预案演练、公众教育和互助协议6个二级要素;应急响应是应急预案中核心的内容,包括现场指挥与控制等11个二级要素.所提出的应急救援预案文件体系,建议一般按照四级文件形式的设想,应急预案的目标是提高整体应急能力;建议把应急预案的具体编制过程划分为6个基本的步骤,对于预案编制与实施应实现持续改进的机制.

作者:邢娟娟作者单位:中国劳动保护工业企业协会刊名:中国安全科学学报isticpku英文刊名:chinasafetysciencejournal年,卷(期):14(1)分类号:x92关键词: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应急预案

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标准篇二

公路隧道事故偶然性大,极易造成交通中断和人员伤亡。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全长18.02公里,火灾一旦发生,救援难度很大,除隧道管理机构外,还需大量外部单位配合,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隧道应急预案。

科学的预案,需要有科学的预案编制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已发布的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较少,且主要针对危险品泄漏、环境污染方面,没有适用于公路隧道管理的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而国外的应急预案编制指南是根据本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而制定,又无法直接应用于我国。在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应急预案的编制中,首先解决了两个难点,第一是预案编制技术的研究、确定,第二是具体的编制过程、方法。

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标准篇三

为指导和规范电力企业做好电力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电力监管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有关文件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是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电力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规范系列文件的组成部分。各电力企业应按照本导则及相关文件要求,规范编制电力综合应急预案。

本导则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对电力应急预案的编制格式做出了要求和说明。

本导则由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导则规定了电力企业编制综合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导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电力规划设计、生产运行、检修试验以及电力建设等业务的电力企业。各电力企业可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生产规模、风险种类、应急能力等特点对综合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适当调整。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引用文件如有修订或更新,使用本导则的各方应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函》(国办函[2004]33号)

3.1 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电力企业人员伤亡、电力设备损坏、电网大面积停电、环境破坏等危及企业安全稳定或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紧急事件。

3.2 应急预案

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3 危险源

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社会危害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4 风险

是指某一特定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5 预警

是指为了高效地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对突发事件征兆进行监测、识别、分析与评估,预测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和强度,并依据预测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发布相应警报,提出相应应急建议的行动。

3.6  突发事件分级

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所确定的事件等级。

3.7 应急响应分级

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的等级和事发单位的应急处置能力所确定的应急响应等级。

电力企业应结合自身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编制一个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的内容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符合与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2)与事故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相适应;

(3)职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4)与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应急预案有机衔接。

5.1 总则

5.1.1  编制目的

明确综合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和作用。

5.1.2  编制依据

明确综合应急预案编制的主要依据。应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的管理规定和指导意见;行业管理标准和规章;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或上级单位制定的规定、标准、规程和应急预案等。

5.1.3  适用范围

明确综合应急预案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

5.1.4  工作原则

明确本单位应急处置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总体思路,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5.1.5  预案体系

明确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构成情况。一般应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应在附件中列出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图和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名称目录。

5.2  风险分析

5.2.1 单位概况

明确本单位与应急处置工作相关的基本情况。一般应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生产规模、主设备型号等。

5.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存在或潜在的危险源或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价,包括对地理位置、气象及地质条件、设备状况、生产特点以及可能突发的事件种类、后果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估和归类,确定危险目标。

5.2.3 突发事件分级

明确本单位对突发事件的分级原则和标准。分级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5.3 组织机构及职责

5.3.1 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构成,包括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日常管理机构等,应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

5.3.2  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

明确本单位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日常管理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根据应急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5.4  预防与预警

5.4.1  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控的方式方法。

5.4.2  预警行动

明确本单位发布预警信息的条件、对象、程序和相应的预防措施。

5.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明确本单位发生突发事件后信息报告与处置工作的基本要求。包括本单位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单位内部应急信息报告和处置程序以及向政府有关部门、电力监管机构和相关单位进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方式、内容、时限、职能部门等。

5.5 应急响应

5.5.1 应急响应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结合本单位控制事态和应急处置能力确定响应分级原则和标准。

5.5.2  响应程序

针对不同级别的响应,分别明确启动条件、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和现场救援、应急资源调配、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的总体要求。

5.5.3  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结束的条件和相关事项。应急结束的条件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突发事件得以控制,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并经应急指挥部批准。应急结束后的相关事项应包括需要向有关单位和部门上报的突发事件情况报告以及应急工作总结报告等。

5.6  信息发布

明确应急处置期间相关信息的发布原则、发布时限、发布部门和发布程序等。

5.7  后期处置

明确应急结束后,突发事件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污染物处理、善后理赔、应急能力评估、对应急预案的评价和改进等方面的后期处置工作要求。

5.8  应急保障

明确本单位应急队伍、应急经费、应急物资装备、通信与信息等方面的应急资源和保障措施。

5.9  培训和演练

5.9.1 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应急培训的计划、方式和周期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应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5.9.2 演练

明确本单位应急演练的频度、范围和主要内容。

5.10 奖惩

明确应急处置工作中奖励和惩罚的条件和内容。

5.11 附则

明确综合应急预案所涉及的术语定义以及对预案的备案、修订、解释和实施等要求。

5.12 附件

综合应急预案包含的主要附件(不限于)如下:

(1)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图和应急预案目录;

(2)应急组织体系和相关人员联系方式;

(3)应急工作需要联系的政府部门、电力监管机构等相关单位的联系方式;

(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如电网主网架接线图、发电厂总平面布置图等;

(5)应急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流程图;

(6)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应急预案的编制格式和要求

a.1封面

应急预案的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部门)名称、颁布日期、修订日期等内容。

a.2批准页

应急预案的批准页为批准该预案发布的文件或签字。

a.4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批准页;

--一级标题的编号、标题名称;

--二级标题的编号、标题名称;

--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a.5印刷与装订

应急预案采用a4版面印刷,活页装订。

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标准篇四

应急预案实际上是一个透明和标准化的反应程序,是快速响应和有效救援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有完整的设计、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和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

1.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风险评价:主要是将隧道内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及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重大事故灾害风险,列出清单,逐一评估。

资源分析:对应急救援活动涉及的相关资源进行了解、分析,以便制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

2.预案的体系架构?

按照系统论的思想,应急预案是一个开放、复杂和庞大的系统,预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应遵循体系要素构成和持续改进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国内外应急救援体系的研究、分析,特长公路隧道应急预案体系可以由以下5个部分构成。

(1)应急机构:明确分为场内与场外两类应急机构,前者的职责主要是整个应急救援活动的信息中枢、组织协调、资源调配和扩大应急救援活动的指挥,而后者则承担现场的灾害控制、人员救护和工程抢险等具体的救援任务。

(2)响应程序:是应急预案中核心的内容,是检验应急救援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

(3)预案培训:其目标是检验其应急行动与预案的符合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缺陷性,以及对应急能力水平的评估。

(4)公众教育:目标是提高全体公众应急意识和能力。

(5)预案管理:建立应急预案的编写、审批、发放、更新等规则,并通过预案演练和评估对预案实现持续改进。

3.预案编制

通过对国内外隧道事故。以及其他行业应急预案要素的分析,归纳出隧道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以下12个核心要素。

(1)预案启动:确定预案的启动条件及启动程序。

(2)现场指挥与控制:以事故发生后确保公众安全为主要目标,按照应急预案的响应程序指挥、协调救援行动,合理使用应急资源,使事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

(3)预警与通知:是应急救援迅速启动的关键,接到报警后的初步分析,筛选掉不正确的信息,落实事故的地点,时间、类型、范围,初步分析事故趋势。

(4)警报系统与紧急通告:事故被确认后立即通报应急指挥中心,及时向公众和各救援单位发出应急警报,建立通讯程序。

(5)通讯:确保报警和通讯器材完好,并能正确使用报警和通讯器材,保持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

(6)事态监测:监测和分析事故造成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以便提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评估。

(7)人员疏散与安置:应使所有公众熟悉报警系统、逃生线路、避难所和总体疏散程序,准确估计事故影响范围、人员影响区域以便组织疏散、撤离,积极搜寻、营救受伤及受困人员,建立现场危险品泄漏时人员的避难所。

(8)警戒与治安:为保障救援工作顺利开展,救援现场要有警戒区域设定,实施交通管制,保障救援队伍、物质供应、人员疏散的交通畅通。

(9)医疗与卫生服务:应急救援中的医疗与卫生服务,由专业和接受过急救和心脏恢复培训1的人员,事先组成医疗救援小组,在当地卫生部门的配合下,及时地提供应急需要的医疗设备和急救药品。

(10)应急人员安全:应急救援行动的原则应是优先确保公众和救援人员的安全,严禁冒险指挥,防止造成次生灾害。

(11)公共关系:在重大事故中应明确应急过程中的媒体及公众发言人,协调外部机构,及时与各部门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联系。

(12)善后复原:在应急救援完成后,应尽快组织善后复原工作。在研究确定以上12个核心要素的内容之后,需通过预案的推演,将这些要素串接成一个可执行的应急计划。

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标准篇五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行政规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特制定本措施。

(一)按照“积极预防”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家长及全体师生员工宣传《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使全园师生及家长能够领会精神,熟悉条文,创造法治环境,切实增强积极预防的意识,提高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能力及水平。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园。

(二)针对《办法》中幼儿园所承担的责任范围,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园“安全管理制度”系列,建立建全预防与处理机制,以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依法、合情合理及时的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将各种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

(三)进一步明确主管领导安全负责制,专职人员、各部门领导、各班组长、教师等要具体承担起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做到安全工作层层落实,常抓不懈。

(四)完善幼儿园的安全保卫制度,做好内保工作,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积极做好幼儿园周边环境的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在工作中主动联系派出所、街道、工商管理、文化监督部门共同抓好治理工作,确保幼儿的安全。

(五)加强幼儿园园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的管理工作,在由幼儿园提供给幼儿使用的玩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

(六)抓好幼儿园的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饮用水安全工作,做到谁分管谁负责,对食堂、消防等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加强管理力度,对进入食堂的食品原料等要从源头上把好关,严防投毒事件、火灾事件、饮用水中毒、食品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七)各班级组织学生参加教学活动或园外活动时做到逐级审批制度,每次外出活动都应做好活动安全教育、保卫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及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并批准、上报。在活动中,做到安全责任追究制,如遇安全事故等,追究其组织者的责任。

(八)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或其他有关规定,严禁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及操作规程,坚决杜绝组织或安排幼儿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及其他活动。不得组织幼儿参加具有易然易爆、有毒等具有危险性活动。加强对幼儿的关心,对学生中有特异体形或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学活动(如体育课)的学生,要尽量做到提前知道,在上课时给予必要的注意,避免造成事故。

(九)加强门卫值班制度,严格控制开关园门时间:早晨7:00开门,晚上17:30关门,要求值班老师准时到位,并认真做好书面记录。对幼儿在园内所进行的危险性质活动(如爬墙、越门等),全园教职员工都应有加以制止的义务。

(十)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领导及管理者、教师职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全园批评、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应急预案

本预案启动时机:幼儿园发生幼儿伤害事故时,启动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各班教师

(二)职责:

1、幼儿发生伤害事故时,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机构成员、保健员应在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及时采取紧急救援措施,保护现场,救助受伤害幼儿,同时应及时告知幼儿的监护人。如发生师生身体受到意外伤害时,应及时送伤害者到医院诊治。

2、幼儿发生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应在一小时内向上级部门报告。

3、迅速收集有关事故信息,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及做好事故现场有关证据的保存工作。

4、在做好抢救、救援工作的同时,尽快恢复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保证幼儿园的治安秩序的稳定。

5、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有关条款规定,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受伤害幼儿的监护人、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无理取闹,扰乱幼儿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或者侵犯幼儿园、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权益的.,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并依托教育局及相关部门的力量,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