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

时间:2023-12-27 作者:梦幻泡

教案模板的制作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在教案模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下面是一篇具体的范例。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一

(一)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前,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建立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之上。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碱金属、卤素知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等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过渡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因此在本章教材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1)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2、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由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其他规律的基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知识;初步接触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这些为学好本节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本节教材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及灵活运用,须加强演练。

三、教学方法。

为增强启发性,教材不是直接给出周期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做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

本节教材可分五步进行:

1、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

将质子数1~18的元素,仿照表5-5的形式,取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三项,依次在黑板上列出。然后向学生提问: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两个方面分析,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一纵行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已学过的碱金属和卤素按上述规律应排入表格的什么位置?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并在小结时指出:如果对质子数大于18的元素继续研究,同样可以发现,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也会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象na到cl一样从1个递增到7个,最后到8个电子的现象,从而揭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普遍性。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

2、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启发学生根据电学知识,推测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内正负电荷越多,静电引力越大,因而次减小。然后对照教材表5-5,对有关数据进行验证,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3、研究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

组织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li到f、na到cl的主要化合价。然后组织学生对照教材表5-5,验证1~18号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并完成教材表5-8。

4、研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

(1)借鉴已学碱金属、卤素的知识,介绍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组织学生回忆分析,从哪些实验事实可以说明碱金属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增强;卤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2)推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组织学生讨论并指出:当电子层数相同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8(或2),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因而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3)实验验证对11~18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进行实验验证及分析。建议增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镁、铝与盐酸的反应为边讲边做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按钠、镁、铝的顺序,金属性逐渐减弱的结论与上面的.推论是一致的。教学中,通过al2o3,al(oh)3与酸、碱反应的实验引入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指出铝虽是金属,但已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归纳教材表5-9。

在研究硅、磷、硫、氯等元素的性质时,教师可和学生一起从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以及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归纳出表5-10,从而得出从硅到氯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的结论。

还应当指出,对其他元素进行研究,如从钾到溴,从铷到碘,也会出现类似的结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组织学生将本节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元素周期律。

四、演示实验说明和建议。

[实验5-1]可以用镁带跟水反应,不要用表面已氧化的镁粉跟水反应。反应前要用砂纸擦去氧化膜,反应时要加热试管至水沸腾。镁跟冷水的反应相当缓慢,这是由于镁的化学性质不如钾、钠活泼,并且镁跟水反应时在镁的表面会形成一层难溶的氢氧化镁薄膜,阻碍内部金属继续跟水反应。因此必须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看到反应迅速地进行。

镁跟水反应生成的氢气量较少,不易点燃。为清楚看到氢气泡,而不是加热时由于水沸腾而产生的气泡,应该在停止加热,水不沸腾是立即观察。

[实验5-3]制取al(oh)3沉淀时,向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的量要恰当。如果naoh的量不足,试管中残留有alcl3,当al(oh)3跟naoh溶液作用时,将会看到沉淀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如果naoh过量,试管中有部分al(oh)3沉淀溶解,生成了naalo2al(oh)3跟h2so4作用时,也会看到沉淀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上述现象都会影响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因此原则上alcl3跟naoh最好能完全作用,即所用3mol/lnaoh溶液和1mol/lalcl3溶液的体积应相等。

五、布置作业:课本第101页第一、三大题。

板书设计。

(一)教材内容: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元素周期律。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教材安排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之间,承前启后。

2、基础理论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1)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逻辑推理能力。

(3)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量变引起质变,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1)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2、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做实验,分五步进行。

1、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提问方式。

2、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结合电学知识推测。

3、研究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

4、研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

四、演示实验说明和建议。

五、布置作业。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二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换算关系: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天平的使用。

a.托盘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c.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结:(在板书中小结)。

观察实物。

回顾小学学的重量单位。

查看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观察天平构造,对照书本,指出每一组成部分。

三、思考与作业如何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iv.板书。

第一节质量。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换算关系:1000进制。

二、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读数。

3.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v.课后作业。

同步练习册。

vi.导学后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2.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培养思维能力。

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德育目标。

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称量质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称量物体质量的单位,在教学中应通过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天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平衡美、对称美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教材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铁锤和铁钉、木船和木椅,通过比较组成这些物质的物质的多少,引出质量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质量的单位——千克、克、毫克、吨,列举了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对千克形成较具体的观念.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于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中可利用挂图或幻灯片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教法建议质量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法学习,质量的测量这部分内容可通过示范、讲授、实验法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知识点阐述。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质量的概念只作粗浅介绍,重点讲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

通过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对物体和物。

质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各具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才能比较质量的大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物体的属性,但是,教材内容中已涉及到这一点,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应明确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通过实践予以说明,这样有利于后面密度的教学.

(三)质量的单位。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质量的单位吨、千克、克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接触质量的单位.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毫克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质量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质量”,可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讲过质量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上把质量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学中都统一叫质量.

(四)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质量的工具有很多,可先向学生介绍几种秤,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用来称质量的.然后重点讲实验室里用的天平.教师可根据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重点讲述的对象.如果本校实验室里托盘天平较多,学生实验中主要用托盘天平,则可重点讲托盘天平.

天平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教师应从1.认识天平2.调节天平3.使用天平三个方面入手.为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为下几节课打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分层次讲授.

二、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组织学生举例、分析、讨论弄清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

(二)组织学生分析、比较同一材料组成的不同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三)组织学生观察天平,观察应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局部的层次进行.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以下为本教学示例所需的教具和学具,教师可参考本示例和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五、教学设计示例。

(一)新课导入。

需要的教具与学具:教室内的各种装备、行星与恒星的幻灯片、讲桌和木椅实物、铝锅和铝勺实物、铁锤和铁钉实物.

方案一:观察教室中的桌椅、黑板、粉笔、黑板擦,教室外的树木、房屋、汽车、飞机,放映幻灯片“行星、恒星”,向学生介绍物体是由铁、木头、水等各种材料组成的,人们叫这些材料为物质,也就是说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一张课桌比一把木椅所含的木材多;一个铝锅比一把铝勺所含的铝多;一把铁锤比一个铁钉含的铁多.引出“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课桌和木椅虽然都是由木材构成,但是它们的质量不同.

注意事项: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才能比较质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三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mendeleev)首先创造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2]原子半径由左到右依次减小,上到下依次增大。

在化学教科书和字典中,都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英文:theperiodictableofelements)”。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这张表,人们便会想到它的最早发明者——门捷列夫。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时,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形成现行的元素周期表。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跟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如下关系: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钪、锗)。

19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射线x,发现原子序数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数)排列。后来又经过多名科学家多年的修订才形成当代的周期表。[3]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序号,大小恰好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这个序号称为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前。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有明显的规律性,科学家们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viii族包含三个纵列)。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7)。共有16个族,从左到右每个纵列算一族(viii族除外)。例如:氢属于ia族元素,而氦属于0族元素。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显示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被称为化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0族元素除外)。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重大,科学家正是用此来寻找新型元素及化合物。

年6月8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将合成化学元素第113号(nh)、115号(mc)、117号(ts)和118号(og)提名为化学新元素[7]。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四

为了强化学生的体验,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采用了边讲边实验的教学设计,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以缩短观察的距离,增强实验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由于缺少提前预习和充分的思考,一些学生对实验目的不明确,实验过程不熟悉,面对实验用品只能照方抓药,速度慢,效果差。

启示:要想让学生充分活动,就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和思考。只用半个课时来完成na、mg、al的活动性比较实验,时间过短,如果延长至1课时,效果就会大有改观。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熟练,观察不全面。例如对mg、al与盐酸的反应,仅用快慢来概括实验现象,而对于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情况、反应的放热现象没有做更加细致的观察、记录。甚至对于mgcl2、al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比较不出现象上的差别。

启示: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学生的薄弱环节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暴露出来,也只有通过实践逐步得到克服。我们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五

2. 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投影及有关仪器、药品

探索发现和迁移类比。思考讨论,分析讲解,探索规律,总结归纳,理解实质。

(第一课时)引入:介绍门捷列夫,设问:他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答: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六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练习: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

(2)氧化铝与硝酸。

(3)氢氧化铝与盐酸。

(4)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钾溶液。

作业:课本p104三。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七

(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二)。

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

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八

《元素周期律》属于高一课本第五章第二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以往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和学习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指导,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同时,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较高。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元素周期律属于知识教学要求的c层次,即懂得“为什么”。该层次要求学生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能够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本节教材有以下两个特点。

(1)对与初中知识有交叉的内容,如核外电子排布、半径大小的比较虽说在初中不作要求,但原初中的实际教学多数已达高中时的要求。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综合列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

(2)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得出,不仅有理论推导,还通过比较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而且,理论推导也从陈述式改为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方式进行。至此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其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两个元素族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

为了增强启发性,教材不是直接给出元素周期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十分有利。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本节教学重点:1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1、2两点为本节课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1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九

元素周期律是对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实质的解释,教材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作为重点内容,在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为代表的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基础上,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介绍元素周期律。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知道元素的性质变化具有周期性以及引起其周期性变化的实质,实现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将元素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内容将结合起来,归纳总结有关的化学基本理论。

学生已经学习钠、铝、硅、氯、硫、氮等元素化合物相关性质,为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感性资料;第一节学习了原子结构和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学习了第二节第一课时,学生已掌握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及化合价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对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产生思考,这些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一定的基础。

1、了解第三周期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递变关系;

2、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3、初步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结构与元素性质三者的统一性。

1、复习科学探究1的结论引入研究主题,确定本节课的探究任务,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性,提出假设: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的逐渐增强。

2、验证假设na、mg、al金属性逐渐减弱,根据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设计方案,结合实际条件进行优化,通过三种金属对与水、酸反应的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初步体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知识的理性思维过程。

3、初步了解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和环节,提高“对照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思想。

4、验证假设si、p、s、cl非金属金属性逐渐增强,根据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设计方案,结合实际条件优化,选取硫化钠与氯水反应实验,通过教材p16表格阅读信息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观察数据、分析问题、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归纳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体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培养知识整合的能力以及逻辑推断能力。

5、利用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延伸到其他周期,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本质,揭示学习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的意义。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

通过自学、思考、对比、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慨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在学习碱金属和卤素时,已经知道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相似其性质也相似,人类已经了现了一百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都有些什么联系?这就是本节要讨论的问题。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十一

1.了解的概念和的画法,掌握的三要素;。

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

三要素。

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根本依据。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的相关知识点。

1.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2)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的学习.

2.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3.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五、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例如: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b点表示-1.5;。

o点表示0;c点表示3.5;。

d点表示6.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表示是正数;反之,知道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同理,,表示是负数;反之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3.正常见几种错误。

1)没有方向。

2)没有原点。

3)单位长度不统一。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十二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本节课采用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做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上归纳得出的,因此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重要的基础理论。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发现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保持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

(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

到目前为此,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两个元素族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为本章创造了必要条件。但由于在初中的学习中,教师对初中教材大纲的把握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导致了高一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也深浅不一。

教学方法。

学法引导。

通过阅读,了解并归纳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总结归纳出元素周期律,再与理论推导的进行比较、统一。

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教法。

本节课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可采用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通过实验启发讨论等方法。

重、难点突破办法。

教学中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更应注意剖析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

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程度设计。

课时安排为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堂,整个课堂的目标完成的设计即是老师组织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不断将学生引入学习新的知识,激发思考新问题,使学生有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可分五步进行:

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将质子数1~18的元素,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两个方面分析,组织学生按同一横行元素和同一纵行元素两个方向研究、讨论,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的适当时候,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

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和第一步思路一样,先讨论、归纳,再比较验证,最后分析总结。

研究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组织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li—f、na—cl的主要化合价。对照表5-5进行验证,完成表5—8,得出结论。

研究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先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推测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

实验验证。对11~18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进行实验验证及分析。(通过al2o3、al(oh)3与酸、碱反应的实验引入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组织学生将本节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元素周期律。

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的课堂练习题,以进一步巩固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略。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十三

我是氧,不用想,离开我就憋得慌;

我是氟,最恶毒,抢个电子就满足;

我是氖,也不赖,通电红光放出来;

我是钠,脾气大,遇酸遇水就火大;

我是镁,最爱美,摄影烟花放光辉;

我是铝,常温里,浓硫酸里把澡洗;

我是硅,色黑灰,信息元件把我堆;

我是磷,害人精,剧毒列表有我名;

我是硫,来历久,沉淀金属最拿手;

我是氯,色黄绿,金属电子我抢去;

我是氩,活性差,霓虹紫光我来发;

我是钾,把火加,超氧化物来当家;

我是钙,身体爱,骨头牙齿我都在;

我是钛,过渡来,航天飞机我来盖;

我是铬,正六铬,酒精过来变绿色;

我是锰,价态多,七氧化物爆炸猛;

我是铁,用途广,不锈钢喊我叫爷;

我是铜,色紫红,投入硝酸气棕红;

我是砷,颜色深,三价元素夺你魂;

我是溴,挥发臭,液态非金我来秀;

我是铷,碱金属,沾水烟花钾不如;

我是碘,升华烟,遇到淀粉蓝点点;

我是铯,金黄色,入水爆炸容器破;

我是钨,高温度,其他金属早呜呼;

我是金,很稳定,扔进王水影无形;

我是汞,有剧毒,液态金属我为独;

我是铀,浓缩后,造原子弹我最牛;

我是镓,易融化,沸点很高难蒸发;

我是铟,软如金,轻微放射宜小心;

我是铊,能脱发,投毒出名看清华;

我是锗,可晶格,红外窗口能当壳;

我是硒,补人体,口服液中有玄机;

我是铅,能储电,子弹头里也有我。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十四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本节课采用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做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

本节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上归纳得出的,因此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重要的基础理论。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发现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保持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

重点:(1)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到目前为此,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两个元素族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为本章创造了必要条件。但由于在初中的学习中,教师对初中教材大纲的把握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导致了高一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也深浅不一。

学法引导。

通过阅读,了解并归纳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总结归纳出元素周期律,再与理论推导的进行比较、统一。

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教法。

本节课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可采用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通过实验启发讨论等方法。

教学中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更应注意剖析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

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时安排为2课时。

教学过程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堂,整个课堂的目标完成的设计即是老师组织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不断将学生引入学习新的知识,激发思考新问题,使学生有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可分五步进行:

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将质子数1~18的元素,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两个方面分析,组织学生按同一横行元素和同一纵行元素两个方向研究、讨论,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的适当时候,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

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和第一步思路一样,先讨论、归纳,再比较验证,最后分析总结。

研究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组织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li—f、na—cl的主要化合价。对照表5—5进行验证,完成表5—8,得出结论。

研究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先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推测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

实验验证。对11~18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进行实验验证及分析。(通过al2o3、al(oh)3与酸、碱反应的实验引入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组织学生将本节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元素周期律。

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的课堂练习题,以进一步巩固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略。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十五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元素化合价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

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一)n氮o氧s硫,c碳p磷金au;k钾i碘al铝,钨的符号w。……

(二)hhelibeb(氢氦锂铍硼)cnofne(碳氮氧氟氖)namgalsip(钠镁铝硅磷)sclarkca(硫氯氩钾钙)五个五个背,比较顺口。

(三)化合价: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十六

高中化学。

人教2003课标版1学情分析。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是高一第二学期学生首先学习的内容,学生已完成高一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一些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性质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初中阶段学习了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特点,知道了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为学习元素周期表知识作好良好的铺垫。通过本节元素周期表的学习,熟悉元素周期表结构和实质,为系统学习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相互推断。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

【分析】门捷列夫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全部列入表中,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他还在表中留下了空位,语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的性质,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的完全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的顺序排列。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周期表。【分析】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

【开放性训练】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将1-18号元素编成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十七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十八

怎样让你轻松备好元素周期表呢?下方是关于元素周期表顺口溜,希望能帮到你们哦。

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

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

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

我是铍,耍赖皮,虽是金属难电离;

我是硼,有点红,论起电子我很穷;

我是碳,反应慢,既能成链又成环;

我是氮,我阻燃,加氢可以合成氨;

我是氧,不用想,离开我就憋得慌;

我是氟,最恶毒,抢个电子就满足;

我是氖,也不赖,通电红光放出来;

我是钠,脾气大,遇酸遇水就火大;

我是镁,最爱美,摄影烟花放光辉;

我是铝,常温里,浓硫酸里把澡洗;

我是硅,色黑灰,信息元件把我堆;

我是磷,害人精,剧毒列表有我名;

我是硫,来历久,沉淀金属最拿手;

我是氯,色黄绿,金属电子我抢去;

我是氩,活性差,霓虹紫光我来发;

我是钾,把火加,超氧化物来当家;

我是钙,身体爱,骨头牙齿我都在;

我是钛,过渡来,航天飞机我来盖;

我是铬,正六铬,酒精过来变绿色;

我是锰,价态多,七氧化物爆炸猛;

我是铁,用途广,不锈钢喊我叫爷;

我是铜,色紫红,投入硝酸气棕红;

我是砷,颜色深,三价元素夺你魂;

我是溴,挥发臭,液态非金我来秀;

我是铷,碱金属,沾水烟花钾不如;

我是碘,升华烟,遇到淀粉蓝点点;

我是铯,金黄色,入水爆炸容器破;

我是钨,高温度,其他金属早呜呼;

我是金,很稳定,扔进王水影无形;

我是汞,有剧毒,液态金属我为独;

我是铀,浓缩后,造原子弹我最牛;

我是镓,易融化,沸点很高难蒸发;

我是铟,软如金,轻微放射宜小心;

我是铊,能脱发,投毒出名看清华;

我是锗,可晶格,红外窗口能当壳;

我是硒,补人体,口服液里有玄机;

我是铅,能储电,子弹头里也出现。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十九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3)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碱金属和卤族元素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

引入练习:完成第五页,碱金属原子结构的表格,从中找到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讨论:完成表格,相互讨论。

活动2【讲授】新课讲解。

教师:请学生从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思考,k和na哪种元素比较活泼?

让学生独自通过实验探究k、na活泼性(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注意安全)。

让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是k比na活泼,实验现象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讨论:阅读实验,小组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小组发言金属活泼性的本质。

教师:引入问题,卤素是否也如同碱金属族有相同的性质变化规律?请同样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

学生:分组探究,利用碱金属的分析方法同样对卤素的原子结构做出大胆预测。实验验证。

教师:引导学生从金属活泼性与非金属的活泼性本质是否相同进行思考学生:学生阅读课本材料,讨论、思考、分析非金属的活泼性本质,找出自己探究上的错误之处。

活动3【活动】交流讨论。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

1.一个族的性质变化规律,能够从碱金属与卤素两个典型的族拓展到其他的族。能够从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来判断一个族的性质相似性和规律性。

2.碱金属和卤素的性质。

活动4【练习】课堂练习。

幻灯片展示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

活动5【测试】习题。

1.通过课本的演示实验,总结整个碱金属的`性质规律有哪些?

(1)。

(2)。

(3)。

3.下列那个选项不能说明金属a比金属b活泼()。

a.a常温下可以与水反应,b不与水反应。

b.b不能从任何含a的盐中置换出金属a。

c.用氨水可以制取b对应的碱,却不能制取a对应的碱。

d.a在空气中比b耐腐蚀。

4.下列对铯的性质预测正确的是()。

a.它的熔点很高。

b.它只存在一种氧化物。

c.它的碳酸盐不易溶于水。

d.氯化铯易溶于水。

5.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原子的电子能力增强,元素的还原性,金属活泼性。通过碱金属性质相似性和规律性的总结,请你推测卤素的相似性和规律性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核对于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原子的电子能力减弱,元素的氧化性,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6.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根本原因是()。

a.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b.钾原子的电子层比钠原子多一层。

c.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d.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汽化。

7.下列关于卤化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卤素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越稳定。

b.卤素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越不稳定。

c.稳定性为hfhclhbrhi。

d.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越难,生成物越不稳定。

8.将下列物质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a.kcl晶体b.ki晶体c.ccl4d.mg。

活动6【作业】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册本节30分组测试试题。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二十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元素化合价。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单质的熔点。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二十一

不论你是中学生还是中学生的家长,都可以试试。算好了,只要10分钟时间。

在背诵之前先用2分钟时间看一个不伦不类的小故事:

侵害。

从前,有一个富裕人家,用鲤鱼皮捧碳,煮熟鸡蛋供养着有福气的奶妈,这家有个很美丽的女儿,叫桂林,不过她有两颗绿色的大门牙(哇,太恐怖了吧),后来只能嫁给了一个叫康太的反革命。刚嫁入门的那天,就被小姑子号称“铁姑”狠狠地捏了一把,新娘一生气,当时就休克了。

这下不得了,娘家要上告了。铁姑的老爸和她的哥哥夜入县太爷府,把大印假偷走一直往西跑,跑到一个仙人住的地方。

这里风景优美:彩色贝壳蓝蓝的河,一只乌鸦用一缕长长的白巾牵来一只鹅,因为它们不喜欢冬天,所以要去南方,一路上还相互提醒:南方多雨,要注意防雷啊。

看完了吗?现在我们把这个故事浓缩一下,再用6分钟时间,把它背下来。侵害。

老爸银哥印西提地点仙。

(彩)色贝(壳)蓝(色)河但(见)乌(鸦)(引)来鹅一白巾供它牵必不爱冬(天)防雷啊!

铁钴镍铜锌镓锗----铁姑捏痛新嫁者。

砷硒溴氪----生气休克第五周期:

铷锶钇锆铌----如此一告你钼锝钌----不得了。

铑钯银镉铟锡锑----老爸银哥印西提碲碘氙----地点仙。

铯钡镧铪----(彩)色贝(壳)蓝(色)河钽钨铼锇----但(见)乌(鸦)(引)来鹅铱铂金汞砣铅----一白巾供它牵铋钋砹氡----必不爱冬(天)。

第七周期:钫镭锕----防雷啊!

(唉,没办法,这么难记的东东,又必须要背,就只能这样了。其实,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化为各种特殊方法来记忆,熟能生巧就能极大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每个人都能学好快速阅读记忆那该多好啊!)以上是横着按周期背。下面是竖着按族背:

氢锂钠钾铷铯钫铍镁钙锶钡镭。

硼铝镓铟铊。

碳硅锗锡铅。

氮磷砷锑铋。

氧硫硒碲钋。

氟氯溴碘砹。

氦氖氩氪氙氡。

请李娜加入私访(李娜什么时候当皇上啦)。

父女绣点爱(父女情深啊)害耐亚克先动。

化合价可以这样记忆:

23、镁。

24、铝。

27、铁。

56、锌65、钙40、铜64、钾。

39、硫。

32、碳。

12、氢气。

2、氮气。

28、氧气。

32、水。

18、一氧化碳。

28、二氧化碳。

44、盐酸36.5、硫酸98、碳酸钙100、氢氧化钠40.常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提问者采纳。

青害李碧朋,探丹阳付奶。(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那美女桂林,流露押嫁该。(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抗台反革命,提供难题新。(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

假者生喜羞,可入肆意搞。(镓锗砷硒溴,氪铷锶钇锆)。

你母得了痨,八音阁隐息。(铌钼锝钌铑,钯银镉铟锡)。

替弟点仙色,贝兰是普女。(锑碲碘氙铯,钡镧铈铺钕)。

破杉诱扎特,弟火而丢意。(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

虏获贪污赖,我一并进攻。(镥铪钽钨铼,锇铱铂金汞)。

他钱必不安,东方雷阿土。(铊铅铋钚砹,氡钫镭锕钍)。

普诱那不美,惧怕可爱肥。(镤铀镎钚镅,锔锫锎锿镄)。

们若老,炉肚喜波黑,卖uunuuuuub!

元素周期表的教案(模板22篇)篇二十二

第三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那美女桂林留绿牙。

第四周期:钾钙钪钛钒铬锰----嫁改康太反个萌。

铁钴镍铜锌镓锗----铁姑捏痛新嫁者。

砷硒溴氪----生气休克。

第五周期:铷锶钇锆铌----如此一告你。

钼锝钌----不得了。

铑钯银镉铟锡锑----老把银哥印西堤。

碲碘氙----地点仙。

第六周期:铯钡镧铪----(彩)色贝(壳)蓝(色)河。

钽钨铼锇----但(见)乌(鸦)(引)来鹅。

铱铂金汞砣铅----一白巾供它牵。

铋钋砹氡----必不爱冬(天)。

第七周期:钫镭锕----防雷啊!

相关范文推荐

    大约军训心得(通用19篇)

    军训心得是我对自己在军训中的表现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军训心得范文,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不动产赠与合同书样本(实用15篇)

    无论在商业领域还是法律领域,合同样本都是非常重要的。请大家浏览下面的合同样本范文,了解合同中常见的条款和惯用语的使用方法。不动产的赠与是社会人的财产的一种继承方

    旧机器买卖合同(优秀20篇)

    买卖的基本特点包括双方自愿交易、价值交换、等价交换等。以下是一些买卖中的创新和变革案例,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思维和创业激情。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甲方自愿将铲车卖给

    经济管理毕业生简历表(优质23篇)

    毕业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接下来是一些毕业生继续深造的经验心得分享,希望对有意向的同学有所帮助。经济管理实习生简历表格在写求

    ERP实施工程师个人简历(热门17篇)

    个人简历可以反映出个人的工作经验、教育背景、技能特长等重要信息,是雇主评估和筛选候选人的重要依据。最后,希望以下个人简历范文能对大家在编写自己的简历时有所启示,

    彩色的梦小班说课稿(优秀19篇)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节省备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教师总结的教案模板,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班语言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及反思(热门14篇)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以个性化教学为目标。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也许能让我们更好地理

    环卫所党组巡察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汇总21篇)

    在各个领域中,情况报告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评估特定情况的机会。通过阅读以下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情况报告的写作准则和技巧。

    面试个人自我介绍(实用17篇)

    自我介绍是一个展示自己过去经历和成就的时机,可以让别人对我们有更深的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我介绍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您好!我叫李明,毕业于xxxx校

    农村建房的施工合同(实用19篇)

    施工合同是建筑施工工程中确立责任、规范行为和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法律文件。在签订施工合同之前,建议阅读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管理的文献,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