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精选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笔尘2023年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精选8篇)

诚实守信,标语提示。标语要突出宣传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与其他竞争标语区别开来。接下来是一些有趣而富有创意的标语,快来看看吧!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篇一

在讲完不等式的性质后,我们根据学生情况安排三个课时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我们的设想是:第一课时:在简单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注意其中的区别与联系(即类比思想),学会用数轴直观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数形结合思想);第二课时:)(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三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通过简单的类比解方程,学生很快掌握了解不等式的方法,而且对比起方程,不等式题目的形式较简单,计算量不大,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动笔解答。

但是巡堂时发现出现以下问题:

在两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负数时,不等号忘记改变方向。

1、去括号的问题。

2、去分母的问题。

3、系数化1的问题。

解决方案:

1、在课堂巡堂时,检查每个学生的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发挥学生的力量,开展“生帮生”的活动。

3、课余对还未掌握的学生进行课后个别辅导。

4、安排“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小测,及时查缺补漏。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篇二

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河南中考的必考内容,近五年的考卷多以填空选择出现。教材在这部分以解不等式组和确定解集为重点,中招考试落脚点也在于此。并且这部分内容常常结合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来确定函数值范围。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经历了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积累一定的知识基础。大部分学生能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但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在用数轴确定解集时方向会出错。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应用,确定字母的值或范围,很多学生在此容易迷惑,到底是未知数的范围还是字母的范围。

2、已有的活动经验

(1)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解集。

(2)用不等式组解集确定字母的值或范围。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举例分析,会用不等式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会用数轴正确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能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确定字母的值或范围。

【学习重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学习难点】

(1)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

(2)用不等式组解集确定字母的值或范围

【评价任务】

1、能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表达式。

2、能用顶点坐标公式或配方法求出二次函数最值。

3、能用五点法画出二次函数图象。

【评价标准】

1、学生能通过看课本,说出这节课复习主要内容和重点

2、学生能正确举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例子,并自主解答

3、学生通过借助数轴,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4、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能用所给解集求出不等式组中字母的值或范围。

【评价方式】

以交流式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和检测为主要方式进行。

1、交流式评价。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如下:根据学生对以下活动的开展情况检测任务的完成。

针对评价任务1:

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这节复习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复习重点。

针对评价任务2:

(1)请同学举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例子,并请该同学上台板演解答过程。

(2)结合学生给出的例子,再画出另外三种解集情况,学生单独回答不等式解集。

针对评价任务3:

小组讨论交流,选出中心发言人回答确定字母值或范围的方法。

2、表现性评价。

通过独立思考,互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回答问题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3、检测评价。

通过当堂检测3个小题,对学生进行检测性评价。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复习内容

2、呈现课标要求

3、呈现本节复习内容在中考中的出题方向和题型

4、明确本节复习目标

二、基础巩固

任务1:重回课本巩固概念

(1)阅读八下课本56页——59页,概括出主要内容和重点。(多媒体展示主要内容,学生齐读一遍,再强调重点是解不等式组。)

任务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确定其解集

(2)学生举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例子,全班同学一起求解,并要求在解题后总结易错点。

(请一位同学板演过程,批改时用彩色粉笔标出易错之处。)

(3)不等式组的解集,我们是通过数轴来确定的。现在老师把这条数轴上的解集范围变化一下,请你再确定解集范围。

(还有三种情况,在黑板上画出来,提问学生回答。)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篇三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初一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而《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这节就要求学生利于函数的观点重新认识、分析。

在复习导入过程中,我给出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的题目:3x—2x+2。同学们都笑开了花,有同学说:“这么容易,老师,我们已经不是初一的小孩子了。”也有同学直接说出这个不等式的解。这时,我提出了问题:“谁能把刚刚学习的一次函数和这个不等式联系到一起?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由于学过利用函数观点看方程,有很多同学反映比较快,说:“画两个一次函数y=3x—2和y=x+2的图像,然后再观察”。我按照他的思路讲解了这种方法,同时提出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引导同学通过一个函数图像来解决问题。

这节课要结束了,突然有个同学问:“老师,本来我们能用初一的知识解题的,为什么要弄的这么麻烦啊?”“问的好,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同学们数形结合思想,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篇四

本节公开课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工程与配套问题)。教学目标是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学的重、难点是能准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现将本节课的得失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设计上我通过两方面来突破重、难点:

1、设计简单而对本节课有启发作用的前置作业让学生提前完成,使学生在上课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利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形象直观地把已知和未知的条件找出来,有利学生分析理解和找等量关系。

二、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小组交流与合作的模式:

1、小组内交流,中心发言人回答,及时让学生补充不同的思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这样有利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气、才能和个性,使学生思维更清晰。

2、组外的交流,如果整个组的同学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则可以作为外援到其他组进行帮教,并利用加分的评价机制进行激励。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既能对后进生进行帮扶,也能引领和鼓舞优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讨论热烈,思维完全放开,有见地的结论不断涌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应注意改进的方面有:

1、把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写出来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改成填空的形式。

2、课堂容量不足,应把重点放在找等量关系和列方程上,解方程部分可省略,这样就可以增加题量。

3、如果能把工作量变式为分数,能提升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

4、提出问题以后,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以上都是有待改进地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篇五

调配问题中既有劳力调配问题,又有事物调配的问题,且这类问题的应用较广泛。由于这类问题都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因此较复杂的应用题应放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章节中去处理.基于上述原因,本教学过程设计时所安排的例题、练习题、及作业题均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较简单为标准。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篇六

有的学生用的是穷举法,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一个试。1只、2只、3只。试到5只时,满足条件了,学生说了:“老师,我算出来了,是5只!”有的还接着试,能试出6只也可以,而试到7只时就不满足条件了。所以,答案应该是两个:5只猴子,23颗花生;6只猴子,26颗花生。对于这种方法,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而且是学生容易理解、最易接受的一种方法,也说明了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了!当然,也说明学生对方程思想应用还是比较熟练的,但对于不等式思想解题还不习惯,所以我们有必要花大力气在学生已经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不等式解题的渗透,帮助学生从不等量关系入手,用不等式知识解题。

数量关系中的不等和相等是事物运动和平衡的反映,虽然量的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量的相等是局部的、相对的。但初中教材对方程安排多些,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应用方程思想解题,而不习惯从不等关系方面考虑问题,所以在学习这一章时,有必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不等式解题的应用。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篇七

我主讲了一节七年级的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现将教学反思整理如下;

一、成功方面

1、本节课设计成学案的形式,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本节课的题目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商品销售问题中的标价、售价、进价、利润、利润率这些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解题。

3、我把教材中的探究问题分解成三道题目,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4、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先练教师后讲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尝试意识,激发探究热情。

二、不足方面

1、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够好,简单问题强调、重复太多,耽误教学时间,没按预定的教学方案完成任务。

2、在从算术方法解决商品销售问题过渡到用方程方法解决销售问题时,设计不太好,学生不能自觉利用方程知识来解决问题。

3、思想理念放不开,对于探究问题可能有其他解法,实际上有学生也用了算术方法,但我没有给出评价,这样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努力方向

加强学习,厚积薄发;钻研教材,教法,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都要把学生放在心上。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篇八

调配问题中既有劳力调配问题,又有事物调配的'问题,且这类问题的应用较广泛。由于这类问题都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因此较复杂的应用题应放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章节中去处理.基于上述原因,本教学过程设计时所安排的例题、练习题、及作业题均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较简单为标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