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

时间:2023-11-12 作者:温柔雨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

通过编写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提前思考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案模板范例中的教材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都经过反复验证和优化,可以帮助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一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明白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景,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样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1、听课文录音,把自我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光,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能够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我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

--。

-2自然段;第二段,3。

--。

-22自然段;第三段。23。

--。

-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1)你觉得哪些词句能够看出老班长对我们十分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资料理解2)。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境怎样?(单击资料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资料理解5)。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资料理解7)。

(3)课文最终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资料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资料理解8)。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能够补充改正。最终,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二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

一、揭示题目,导入  新课。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 。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三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经过不一样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很多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当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本事。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能够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仅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必须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1.本篇课文资料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资料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必须的障碍。基于这样的研究,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资料,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把自我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理解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资料,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本事。

(1)理解课文资料,找出文中的几种描述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1)经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本事。

经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述方法?

2.你明白这描述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以往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日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能够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最终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之后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境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样……”)。

(3)你能经过朗读把“我”的心境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资料)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述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述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团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境描述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经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境吗?(指导学生朗读。)。

1、每一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述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述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此刻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此刻完美的今日,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向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到达了我预设的效果。下头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资料也造成了必须的障碍,所以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一向以来,上每一堂课我都要求是全员参与,并且也在尽力地去做好它。一般在课上,只要学生愿意回答问题的,我都会给予满足,一些不太愿意的有时也会“硬逼”着他来回答,我坚信只要多叫几次,他也会慢慢融入到这个团体中来的。但今日的这堂课让我发现其实我做得还很不够。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四

《金色的鱼钩》是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理解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节描述,体会人物心境。

:相关课件(老班长的图片等)。

本节课所讲资料离学生生活时代较远,课前要让学生充分搜集资料,调动学生学习进取性。

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中国红军长征的资料。

2、简介长征,看一段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

3、师:看到雪山草地,你的记忆里,跳动着哪些感人的故事或使你至今难以忘怀的人?(生谈长征故事)。

4、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日我们要认识一位长征中的特殊英雄,请认真看教师写课题(书题、生齐读)。

1、师:课前大家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此刻教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景。(出示课件,认读生字词,并理解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这篇课文比较长,谁来概括地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师:指导员教给老班长什么任务?(出示,一路上……)老班长带领大家走出草地的日子里,遇到什么困难呢?(生谈、师小结)。

4、找重点资料“三天”:这篇课文教师也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都深受感动,那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看看在老班长带领下大家走出草地的那么多日子里,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天?最让你感动的是哪几天?(标出所在的自然段)。

5、师小结:小梁发现了老班长不喝鱼汤秘密的这一天,秘密泄露后命令大家喝鱼汤的这一天,最终的老班长英勇牺牲的这一天,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5、师:下头就让我们走进这最让我们感动的三天,请大家好好地读一读,然后抓住关键的词语,深入体会体会(出示学习提示)。

(学生汇报最让自我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生读受感动的句子。

(2)重点交流以下句段:

出字课件:“不行,太少了,小梁,说真的……”

师:请大家精心读读这段话,看哪些词语打动了你?创设情景感受老班长钓鱼,找野草之难,指导朗读这段话。

出示: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失声喊起来:“老班长,您怎样……”

师:老班长的哪些动作打动了你的心弦?(“嚼”和“皱着眉头”“硬咽”)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谈谈自我的体会,指导朗读这段话。

师:你觉得在老班长的心中,三个小战士像老班长的?(兄弟,亲人)是呀,人迹罕至的无边草原是无情的,老班长就像兄长一样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小战士。

师:在带领战士们走出草地的日日夜夜,老班长始终用自我实际行动践行着——(出示:一路上……出草地)齐读。

(1)师:刚才大家抓住老班长的动作感悟得很深,那么,在发现秘密后的第二天,你发现老班长的神态有了什么异样?此刻请你们静下心来读读课文的第20-22段,边读边画出描述老班长神态变化的句子。(交流板书)。

(2)师:发现秘密的第二天,看到战士们不忍心喝鱼汤,他的神态、情绪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通过老班长的神态走进老班长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想象老班长的内心世界)。

老班长感到欣慰,同学们想象得很好,读懂了老班长的内心世界,老班长时刻用自我的实际行动履行着职责——(出示:一路上……出草地)齐读。

(2)师:(出示三段文字),请大家沉下心来读读这几段文字,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人物的心境,过一会儿用你的声音把这种感爱读给大家听。(自由练读后,学生读出情感,教师适时引导提升)。

(3)师: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任凭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最崇高的方式践行了自我的职责——“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出示)。

(4)分主角朗读。

师:让我们再看一眼老班长,再听一听他的声音吧,我请三位同学来分主角朗读这几句话。(分配主角,音乐起)。

1、师:同学们,聆听着作者满含深情的叙述,我们沉浸在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场景里,作者通过老班长的神态、动作、语言描述,把一座精神的丰碑高高树立在我们心中,在你的心中,老班长是个怎样的红军战士?(板书)。

2、师:老班长用自我的舍己为人,关心同志,忠于革命的精神,挽救了三个战士的生命,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自我却永远留在了那片茫茫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仅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鱼钩,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终一段——(出示句子)齐读:“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

3、师:看得出来,有一份深深的感受在你们的心中涌动,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最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受(生读,谈感受)。

4、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五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一课时。

1、两国人民在战火纷飞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列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这惜别的场面真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人间真情吧。

2、交流资料。

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这鱼钩是什么样子?

3、齐读句子: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5、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

7、说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理解。

8、这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

(1)巧妙地点明主题。

(2)典型人物的刻画。

(3)精彩的对话描写。

(4)动人的真情实感。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六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明白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景,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样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我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光,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能够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我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经过自学,理解资料,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能够看出老班长对我们十分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资料理解2)。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境怎样?(单击资料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资料理解5)。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资料理解7)。

(3)课文最终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资料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资料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能够补充改正。最终,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七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录音机。

1课时。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八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板书设计。

18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九

全文有六处描述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横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述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向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我设计作业,到达自我教育的目的。能够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设计。

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要走出草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忙,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从怀念老班长方面:老班长活在我们心中。引导学生想象,小战士们掩埋老班长的遗体后,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从向上级讲述老班长牺牲的经过方面:老班长救活了我们。让学生回述故事资料,并简谈体会。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认识本课4个生字。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快速阅读。

录音机。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理解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十分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我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十一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一课时

1.两国人民在战火纷飞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列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这惜别的场面真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人间真情吧。

2.交流资料。

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这鱼钩是什么样子?

3.齐读句子: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5.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

7.说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理解。

8.这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

(1)巧妙地点明主题。

(2)典型人物的刻画。

(3)精彩的对话描写。

(4)动人的真情实感。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十二

浙江省永康市民主小学徐秋芬。

设计理念: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复杂、深刻的情感因素,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就是作者情感的艺术再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尺度,促进学生与教材的情感交融。用丰富的语言文字去感染学生,打动他们的心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物内心世界的美好,也陶冶了他们真善美的情操。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复述故事,提高阅读速度。

3、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

学习重点:

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等描写,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格。

学习难点:

通过讨论“老班长先后的两次笑”引导学生由外表到内心世界的思考、体会,深刻感受老班长的崇高思想境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2、小结:同学们讲的故事很感人,想亲眼看一下那些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的情景吗?(播放《长征》中的感人片段。)。

3、过渡:看了录像片,想对那些红军战士说点什么吗?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将走近一位长征路上的老班长,走进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5、质疑:看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

二、检查预习,了解情况。

1、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这些词语都读准了吗?指名读,齐读。

颧骨、两鬓斑白、青稞、搪瓷碗、熬、收敛、疙瘩、奄奄一息、抽噎、红绣。

2、出示句子:“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指名读句子。

在脸上指出“颧骨”、“两鬓”。

四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条件艰苦、环境恶劣。)。

2、这样一位正值壮年的炊事班长,在即将走出草地时,却永远的倒下了,为什么?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吗?

(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品读金色。

1、自主学习,读、划、思、写。

老班长的舍已为人,使三个年轻的战士胜利的走出了草地,让战士们。

永生铭记在心;老班长不惜牺牲自已的崇高品质,也让我们动容感叹。同学们,读课文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可以把感受深刻的地方划一划,还可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

2、合作学习,互相启发。

小组长组织组员交流。一名组员先说明自己感受比较深的句子,然后就这段话说说自己的体会,其他组员如有不一样的感受或者更深的感受,可以提出异议或补充。

3、学习反馈,交流补充,随机点拨。

片断一:偷偷硬咽鱼骨头(第8段)。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2)老班长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我,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此时,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震惊、震憾、难受、不忍。)。

(3)能把这种震惊、不忍融入到朗读当中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通过老班长的行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战士们受一点累,他的这种父亲般的关爱让我们感动。(板书:偷偷硬咽鱼骨头、行动)。

片断二:放弃休息找吃的(第15段)。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儿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1)老班长在钓鱼、找野菜时,战士们在干什么?读读句子,从加点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放弃休息张罗食物,寻找食物艰难困苦、照顾伤员尽责尽力。)。

(2)感情引读:

老班长为了让伤员们吃得好一点——有时候等了半夜……。

老班长为了不辜负党的委托,任劳任怨——有时候等了半夜……。

老班长照顾伤员尽责尽力,日夜操劳——有时候等了半夜……。

(3)老班长为了能让三个伤员吃得好一点,日夜操劳,竟然把眼睛都给瞅坏了。老班长的实情诉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尽职尽责,他的任劳任怨让我们感动。(板书:放弃休息找吃的,语言)。

片断三:命令战士喝鱼汤(第20段?——第22段)。

(1)老班长笑了几次?笑得一样吗?在笑容背后,蕴含着老班长怎样的内心想法?

(第一次笑,是故意装出来的。老班长是个尽职尽责的人。今天,他端来的鱼汤“特别少”,他心里只能充满了自责,怎么会笑呢?但是他想到头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想到同志们已经知道他从来不曾吃鱼,今天的鱼汤不一定能痛痛快快地喝下去,因此,他故意装出了一个笑脸。他想用这个笑脸来营造一种气氛,来动员大家喝鱼汤。

第二次笑,是真的笑了。同志们把鱼汤喝下去了,喝下去,对同志们就有好处。因此,老班长笑了。但是,同志们吃的东西太少了,老班长远远不会为同志们吃了这么“一丁点”东西而开怀大笑,所以只是露出了“一丝笑意”。没有笑容,更没有笑声,只是一点笑的意思。作者用词是如此的准确。)。

(2)面对这少之又少,来之不易的鱼汤,我觉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咽下了这这异常珍贵、饱含真情的鱼汤,我觉得——(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我的心“塞了铅块似的”沉重?

(3)老班长千方百计,想尽办法,让战士们喝下鱼汤,使我们感受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他的无私、舍已令我们感动。(板书:命令战士喝鱼汤,神情、语言)。

(4)分角色感情朗读。

片断四:奄奄一息让鱼汤(第28段——第32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已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你会对老班长说什么?(板书:奄奄一息让鱼汤,语言)。

(3)激情范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老班。

长的手垂了下去!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悲痛欲绝、肝肠寸断)学生悲痛呼唤老班长。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过渡: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句子:“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感情朗读。

五、拓展金色,读写结合。

【引导学生情动辞发,练习表达。这样以读带写,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延伸。】。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十三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十四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以设疑的方法一步步的让学生随着这条线索贯穿于全文,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1、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4、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意义。

一、质凝导入。

出示:

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师:你知道这句描写的是谁吗?

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只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并理解“到处”。

(2)出示:

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

学生补充完后说说对“合不拢眼”的理解。

2、师: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终于有一天老班长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

板书:

做鱼钩、钓鱼。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师: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出示: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2)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师:我发现老班长的秘密后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3)学生交流:

师:你觉得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任务呢?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师:是呀,这么好的一位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美好的品质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2、现在我们重新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3、总结:

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十五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相关课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十六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

能达到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总结主要内容,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写出段意,练习用提纲的形式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教学步骤:。

查预习,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对于读错的字音及较难读的语句教师当堂指导.

2,听写本课生字组词,指名3—4人到黑板板书,针对出现的问题重点指导.如:"涯"与"崖"在字形和义上的区别;"兜"的书写笔顺及部首等.

3,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利.

(建议:预习作业可以布置,查找有关第二次国内战争及长征的资料;读熟课文批注出不懂的问题;自学生字并组词;看课后练习试着完成.)。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课文分成4部分,并能写出段意或提纲.

(1),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总结段意——运用上一篇课文总结小标题的方法把段意精简成小标题.

(以老班长的角度:接受任务—精心照顾—完成任务—光荣牺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正确地写出对难句的理解.

三,了解老班长的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无微不至关心战友的崇高品质,并产生敬佩之情.

四,体会人物外貌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写出对难句的理解.

体会人物外貌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引入新课.)。

浏览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说说《金色的鱼钩》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浏览课文,回忆主要内容,迅速进入课文情境.]。

二,深入学习:。

(抓住重点情节和场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片断感悟:。

(利用统领全文的问题,给出自学时间,先让学生进行自学感悟,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课件:课文插图)这就是那位为了照顾战友而光荣牺牲的老班长,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草地,借助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来认识老班长,来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吧.

出示课件:。

[学生借助自学提示,勾画,批注,自学理解,相互交流.]。

(二),汇报交流,全面感悟:。

(通过集体汇报,让每个学生的理解都由片面趋于全面,从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老班长,通过教师的点播,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产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重点通过三次喝鱼汤的不同情境,逐层深入地了解分析人物,并以小梁的情感变化为辅线,侧面衬托老班长的品格)。

1,从第一次喝鱼汤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汇报教师点播——抓住老班长忧愁得"整夜整夜合不拢眼"和洗衣服回来"喜出望外"做鱼钩这一喜一忧的对比,体会到老班长一心为战友着想.

通过小梁的心情进一步感受老班长的高尚品格.

(这部分是课文重点,要通过朗读反复体会,采取抓住老班长表情变化的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品质.)。

(1),出示课件。

读一读这段话,你从中体会到小梁怎样的心情省略号省略了小梁想说的什么话呢。

(2),出示课件。

读读这段话,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想一想"为什么小梁觉得盛着鱼汤的碗有千斤重"。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是课文高潮,采取抓住小梁情绪的强烈跌宕,换位体会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2)表达感动:。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体会老班长崇高的精神.)。

出示课件:。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

(3)有感情地朗读第32自然段.

(三),提升理解,读写结合:。

(通过写的方式梳理自己对课文,对难句的理解,完成知识转化的过程.)。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地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友们的生命.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出示课件:。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答案见教参)。

三,课外扩展:。

(借助文字的外貌描写,回忆相似文章的英雄人物形象.通过教师导语的描述,回忆。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十七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十八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十九

1.读准字音,掌握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

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变化?

划出有关。

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课时。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二十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相关课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 饥饿 喝上 难过 不吃 咽下 走出

威胁 鱼汤 激动 鱼汤 鱼汤 草地

老班长 合不 喜出 语重 皱起 皱纹 壮烈

拢眼 望外 心长 眉头 舒展 牺牲

终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训练运用圈划的方法,理解在任务刻画中关键语句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和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

放一组草原的图片,想象看到草原后会想到些什么。

播放《长征》的电影剪辑。

师:电影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品质?引出课题《金色的鱼钩》。

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师:看课题文章应该重点写什么?

生: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角是老班长,可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

师: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的?

抓中心句,进行释疑。

师: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出示多媒体: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代表他个人吗?

生:这是指导员代表党组织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

师:你怎么理解“上级、保姆、勤务员”的?

生:默读课文。

师:现在说说老班长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生:为了照顾好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真象个勤杂工,什么活都干。

生:老班长在水塘边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千方百计给病号加强营养。

生:老班长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对病号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生:草地上有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那极少的鱼汤维持着三个病号的生命,为了把他们带出草地,老班长自己忍肌挨饿,还不让别人知道。

师:老班长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他没有吃鱼?

生:因为老班长是共产党元,党员要吃苦在前,老班长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别人受委屈。

师:课文中描写老班长的句子你读了后什么地方最受感动?

生:老班长让病号吃鱼汤,自己却嚼着几根草根和鱼骨头,那紧皱眉头咽下去的情景催人泪下,好像我的喉管也被万根钢针扎着,心中痛苦万分。

生:老班长临牺牲前怕浪费东西,拒绝吃鱼汤,他一心想着别人,惟独没有他自己。

师:想想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

生:老班长不辞辛劳,任劳任怨,像保姆照顾小孩一样照顾着三个年轻的病号,对革命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生:老班长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生:老班长用自己全部心血执行着党交给他护送伤员的任务,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师: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详细的描述,我们仿佛能看到、听到、透过这些描述,我们体会出他崇高的内心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师:现在想想初学课文时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经过学习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在长征过草地时,老班长用鱼钩钓鱼给病号吃,鱼钩记录着老红军战士的英雄事迹。

生:从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到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的光辉思想。

生: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表现了“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师:其实在长征途中像老班长这样舍己为人的战士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是当培养的好战士,好儿女。为了祖国人民,北上抗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无声无息地长眠在那茫茫草原上。虽然他们已经与世长辞,但他们的精神与世长存,永垂不朽。

请学生讲讲另外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

结束:齐唱队歌。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模板22篇)篇二十二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重点字词

3.训练朗读能力

4.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概括故事、分析人物、品读语句、理解主旨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一.预习探究:

1、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2、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合作交流:

(一)、前提测评:

1.听写字词:(之后互评)

2.正音.

(二)简述

1.师背景介绍:2.长征路线图展示:

(三)快速读文,本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三:品读体验:

1.划分段落。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一、1—2二、3—23三、24---33四、34)

2、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a外貌描写:(第2、8、21、22、23、28段)

含义: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第5个展示“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3、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4、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反面衬托)

5、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忠于党和人民……

6、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2)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

7、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

8、讨论,提高思想认识。

a、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四、巩固延伸:

1、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妈妈”“爸爸”……..)

2、你认为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写篇读后感。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舍己为人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在学生自由朗读有了一定基础,胆寒未完全找到感觉是,教师应当贩毒令人感动的自然段。饭读诗,教师要投入感情,一波动学生的心悬,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相关范文推荐

    登山活动策划(精选14篇)

    活动策划要注重与参与者的互动和沟通,以提升活动的参与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的活动策划案例,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为了丰富信科院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

    参加集团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7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方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感受他人的

    幼儿园数学教研个人工作计划大全(20篇)

    通过制定幼儿园工作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推动幼儿成长发展。每一份幼儿园工作计划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

    季度工作总结的金句(模板23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自我评价,也是对工作成果的一种总结和归纳。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思路。经过上一个季度

    家庭理财规划方案(专业21篇)

    计划书起到指导和引导作用,让人们对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计划书范本,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计划书。如何为自己的家庭设立一

    讨论发言记录讨论发言材料(实用20篇)

    发言稿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将我们的思想和观点传递给他人,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共鸣。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言

    小班美术教案冰糖葫芦大全(23篇)

    在小班教案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在编写小班教案时,可以参考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成果,借鉴他们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活动总结范文(18篇)

    总结范文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工作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以下是一些关于个人成长和进步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和行动。

    节约用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大全(20篇)

    综合实践是一种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将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的学习活动。随着社会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实践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以下是一些成功的综合实践案

    初一新生入学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20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班主任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的一份规划性文件。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范文,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