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卜算子咏梅陆游有感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琴心月2023年读卜算子咏梅陆游有感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卜算子咏梅陆游有感篇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词作的内容;

2、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乐观主义教育。

通过比较,领略词作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梅----品梅----悟梅----比梅

课前播放视频《梅花》

一、导入:

说说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诗句概括你对梅的认识

(关于梅花的古诗文,学生说得出吗?)

二、读梅:

2、朗读,读出自己理解到的诗词的感情。

3、听读录音,听出自己的感悟。

疏通词的大意,疑难问题做出标记。合作交流对这首词意思的理解

三、品梅

1、概括梅花的形象,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这是------的梅花因为它-------

(预设: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谦逊无私、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

2、齐读这首词。

四、悟梅

谈一谈通过这首词,你领悟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五、比梅

1961年12月,中国人民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反华逆流冲击着稚嫩的新中国,共和国的领导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写这首词鼓励大家。再读陆游的《咏梅》。

陆游词写作背景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生活在南宋的动荡时期,他不肯与奸臣同流合污,因此一生仕途不得志,空有报国的雄心却无处施展。坚持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自己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

3、这就是两位诗人当时写咏梅的背景。都是借梅花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在风格上对比鲜明。诗言志,志,就是思想;诗,是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的。对比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今天,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我们学过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竹石》等。

4、学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

5、试背这首词

板书设计

卜算子咏梅

读卜算子咏梅陆游有感篇二

1、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这两首词

重点难点:重点教学目的1、3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点播、赏析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零落:凋谢

1、请学生试读,略评

2、点播分析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

讨论点播: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小节: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6)理解诵读

(7)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点播、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3、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8)、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陆游

形象傲雪俊俏,积极乐观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乐观向上,充满自信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界气势恢弘,博大高远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9)、作业:探究学习

(10)、欣赏《红梅赞》歌曲

读卜算子咏梅陆游有感篇三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这可以从他的《卜算子·咏梅》中得到印证。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读罢此诗,我们也不禁会生出“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的感慨来。作为一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很早就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君书”的爱国之志,二十九岁时,他以状元秀的身份登上仕途可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部分卖国求荣的投降派,更面对着苟且偏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对积贫积弱的现实,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宋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破亡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排挤、贬谪,使诗人不得不发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浩然长叹了。尽管如此,但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不从俗媚的节操没有丝毫的改变。即便到了“食且不继”,因为没钱,药也停了吃;因为省灯油,书也没的读,甚至不得不连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卖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迹不踏权门,他依旧胸怀杜稷,心系百姓。我们从中仿佛听到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与坚定,我们仿佛看到了杜甫那“穷年忧黎园,叹息肠内热”的抑郁与沉重。真可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也正是有这样的社会背景,有这样的思想根基,使我们在品读《咏梅》时,更能清楚地看到诗人那至死不渝的追求。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象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读卜算子咏梅陆游有感篇四

1、把握诗歌赏读方法;

2、学习咏物词的写作特点。

赏析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及炼字;

对背景的把握,咏梅与自咏之间的关联;

一课时

一、导入:周敦颐《爱莲说》

二、介绍诗歌赏读方法:意读、情读、美读;

学生集体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词意,达到意读目标。

分析内容:

(1)上片写梅愁:梅生长的环境,荒寒寂寥,凄苦困厄;

(2)下片咏梅品:以群芳反衬,凌寒先发,傲然卓立。

表现手法及炼字的赏析。

三、情读

咏物词的特点:托物言志。言志应知人论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下片:生平品质: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功,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成泥成尘,香犹如故,凸现了作者即使粉身碎骨也还是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咏梅是自咏,梅花是作者自我写照,人格化身。

四、美读:学生能读出美感。

古典诗词,贵在凝练,贵在意境,贵在寄托。本词妙在凝练而圆熟的语言,超群脱俗,独标一格。从屈原《橘颂》开始,就有以贞木劲草比拟正人直士,借佳卉幽芳歌颂高风亮节的优良传统,《卜算子》完美地继承、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

五、比较阅读。

山园小梅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比较《卜算子咏梅》和《山园小梅》各得其妙,各妙在何处?学生探讨。

总结:梅以韵胜,以格高。林逋所重,在其韵;放翁所重,在其格。

六、课后作业。搜集咏梅诗句,写一则关于中国梅文化的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可根据学生回答适当调整)

忧国伤时托物写梅愁:荒寒寂寥,凄苦困厄(烘托映衬)

明志——————咏梅

坚贞自守言志咏梅品:凌寒先发,傲然卓立(以群芳反衬)

读卜算子咏梅陆游有感篇五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被选入沪教版语文书试用本第3版第3单元宋词集粹),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压住一“愁”字,表现了梅花的寂寞与无人问津,渗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独。下阕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赏,陆游立志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名家评价: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末句想见劲节。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排涤陈言,大为梅誉。

明·钱允治《类编笺释续选草堂诗馀》:言梅虽零落,而香不替如初,岂群芳所能妒乎?

近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咏梅,取神不取貌,梅之高格劲节,皆能显志。起言梅花开之处,骤外断桥,不在乎玉堂金屋;寂寞自开,不同乎浮花浪蕊。次言梅开之时,又是黄昏,又是风雨交加,梅之遭遇如此,故惟有独自生愁耳,下片,说明不与群芳争春之意;“零落”两句,更揭出梅之真性,深刻无匹,咏梅即以自喻,与东坡咏鸿同意。东坡、放翁,固皆忠忱郁勃,念念不忘君国之人也。

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亦作者身世之感,但借梅抒出之。上半阕写所遇之世,如此堪愁。下半阕写其生平,不慕荣华而品质坚贞,如梅之耐寒,虽“零落成泥”而香不灭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