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纸韵

春节是一个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和希望的时刻,人们欢聚一堂,愿望美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一

川味美食名扬天下,而最著名的莫过于腊肉香肠了!

腊月来临,家家户户就开始杀猪,吃“旺子汤”,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旺子汤”,因为刚刚杀好的猪,新鲜的猪血,猪肚,猪肠,猪肝,做成各种美味,什么雪皮菜猪血汤啊,什么爆炒猪肝啊,又或者卤一锅猪大肠……都能让我一说到“旺子汤”,就“口水直下三千尺”。

吃完“旺子汤”的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起了个大早,这即将是忙碌的一天,外公外婆开始筹备做腊肉香肠,他们做的腊肉芳香扑鼻,远近闻名,我也忍不住要去帮忙了,外公让我找来一把秤,把肉和调味料统统称量之后备好,外公说比例把握准确,是腊肉香肠味美的关键因素。

开始行动了,我们把一些零碎的猪肉,有的肥,有的瘦,挑一些出来剁碎了作为香肠的原料,剩下一些整块的做腊肉。

香肠做起来相对麻烦,需要准备的原料有:肠衣、花椒,干辣椒粉,五香粉,白酒,盐、糖等,把这些调料和剁好的碎肉拌匀,就可以灌香肠了,此时别忘了用上灌肠神器哦。

我和外公通力合作,外婆扶着肠衣,我将肉一股脑儿往肠衣里塞,然后每隔20厘米左右打个结,别忘了用针扎破肠身排气才不至于挤爆香肠,就这样一段段精美的香肠就做好了。然后晾在树上滴干水分。

腊肉做起来就相对简单了,但是很需要力气,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交给外公了,用白酒,盐和花椒腌制的腊肉味道最为纯正,外公将调料一一揉搓在肉上,然后放进缸里,一层一层铺满瓦缸,等我们忙完这一切,天色都已经暗了下来。这可是真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啊!

下面的一步,也是极其关键的步骤:熏制。我和外公外婆多次到山上去采集松柏树枝,用于熏制腊肉香肠。熏制几天之后,肉就会变得芳香扑鼻了。

紧等慢等,终于大年夜来临了,是时候轮到腊肉香肠登场了。如果没有腊肉香肠的话,那么这顿年夜饭就不会被称为川味年夜饭了!没吃腊肉香肠就没有吃年夜饭,我想,腊肉香肠俨然是四川年的象征了。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二

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人们称之为“祭灶节”。这个春节,我随爸爸回老家河南有幸一起过了这个有趣的节日。路上,爸爸就神秘的告诉我,有可能会赶上过“祭灶节”?什么是“祭灶节”,那个做饭的炉子有什么好祭奠的?看着我一脸的狐疑?爸爸告诉我,传说灶王爷是由玉帝指派,下界监管人间是非,为此每当这一天到来,人们敬请灶王爷吃灶糖,希望用糖把灶王爷的嘴黏住,回到天宫后不再搬弄人间是非,向玉帝多说好话,以求来年可以五谷登丰,人人都可以吃饱肚子。以前环境十分恶劣,田地有时颗粒无收,人们都吃不饱,因此祈求上天。哈哈,看来这个灶王爷是个贪嘴的老头。

好不容易盼到晚上,我与父母来到灶神庙前,人们恭敬地跪在灶王爷面前,脸上展现出崇拜的神色,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感到好笑,觉得这只不过是迷信而已,只有辛苦劳作,才会有好的收获。但为了不失礼节,我赶紧随着妈妈一起跪在灶神面前。爸爸把事先准备好的公鸡放入我怀里,这是一只红公鸡,看来灶王爷要骑红马上天了。因为据说鸡是灶王爷升天之马,故鸡不称鸡,而称为马,若为红鸡即为红马。奶奶说接下来就要到高潮了,为的是让灶王爷在走的最后时刻依然对我们保留着好印象,因此专门举行仪式,为灶王爷送行。我跪在灶王爷面前,看着爸爸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将酒浇在鸡的头上,鸡在我怀里扑棱扑棱发出声响,我惊讶的看着爸爸,爸爸微笑的说了声:“噢啦!”我松了口气,将鸡还给爸爸。祭完灶,爸爸给我和妹妹一人发了一块灶糖,吃着甜甜的灶糖,望着散去的人们,我突然想到,这并不是可笑而愚昧的迷信,而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我不该嘲笑他们。他们使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这一次我领略到了劳苦人民用自己那独特的方式表示自己对来年大丰收的期待,在这无形的鼓励下,用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期望变成现实。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三

我的老家在湖源那当然我的家乡就在湖源!

湖源其实我认为没有什么风俗,唯一风俗可能就是这个吧,你猜猜是什么?

我们家每一年过年,过年前一天,元宵,清明等节日会祭祖。那如何祭祖?我们会在吃饭前记祭祖,桌上会买买许多零食水果,晚上要吃的饭,一根烟,一瓶酒,许多椅子与一只碗。而且有一个人会拿三只香,等开始祭祖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去一摸椅子,你知道为什么不能去摸吗?因为我们记住就是为了想念已去世的人们,或者是你去世的亲人,这些椅子上面虽然没有人,但是我们就像椅子上有人一样,不能去摸,不能去碰。你知道为什么不能摸,不能碰吗?你想想你吃饭会有人来无缘无故碰你吗?有人会来摸你吗?并没有,那这椅子上面就是有人的,有人就不能去摸它们?而且在祭祖前要洗好手,必须是要干净的手,这一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而且在祭祖的时候,我的叔叔与爸爸,会给他们倒酒,他们每人一只碗陆续的倒过来,最后再把酒倒到一一只碗里去外地一洒,干什么?那香最后怎么处理呢?我们会把它插在家门口的泥土前,就是祭拜土地公公。

记住记好我们小孩可能过去拿零食,可能会把饭菜搬到另一个桌上去吃,因为祭祖的桌子是不一样的,记住的桌子是方方正正的,而我们的桌子是圆圆的。

比如过新年那一天,我们吃好饭可能就会大家一起娱乐,一起放小小的烟花,一起在群里抢红包,度过这一天,比如清明节什么的,可能还会去上坟罢了吧!其他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我的家乡会有每个节日的祭祖,那你的家乡又有怎样的风俗呢?快来讲给我听听吧!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四

在我的老家,有很多不一样的风俗。举办葬礼的风俗更是与众不同。听爸爸对妈妈说,为逝去的亲人举办葬礼是希望死去的人能快乐地去“天堂”。

那年,我的奶奶去世了。我们家的亲戚朋友们都来了,大家一同坐在奶奶的遗体旁,看向奶奶。这是我们家乡的第一个风俗“看门”。大人们一边哭,一边聊着奶奶是怎么去世的,而我们这些孩子就站在大门前,看着大门,不让外人进来。那时,我想哭,眼泪在眼眶里打滚。可是,妈妈告诉我:“如果我哭了,奶奶就会被天堂的门兵赶走”。所以,我为了让奶奶进入天堂,只能强忍住眼泪看着大门。

到了第二天凌晨,大家也停止了哭泣,安安静静的坐着陪奶奶度过人间最后的一天。而我,从人群中挤到了前面,看到了爸爸的位置,连忙跑了过去,坐在他旁边。这是我们家乡的第二个风俗“看天堂”。

表演开始了,大家都把眼睛睁大,目光看向表演台上。就连平时坐不住的我,今晚也乖乖的。我问爸爸:“爸为什么要表演呀”?“因为这样是为了让玉皇大帝开心,然后他就让奶奶住在天堂了”。

第一个节目开始了,所有的亲人站起来,面向奶奶的棺材,磕三个头,亲人们都把头朝向地面。随着主持人的说词和音乐,亲人们都哭了起来。我也大声哭啼着:“奶奶,您不要我了,您不是答应我,要看我长大吗?我现在才六岁啊!奶奶,您回来……”

第二个节目开始了,是魔术,接着第三,四个……虽然表演很好看,可我根本没看进去,一直在想奶奶。表演结束了,随着我们的掌声,伴着惊天动地的爆竹声,奶奶去了“天堂”。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五

啪啪啪,你猜这是什么声音,哦,原来是春节到了。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吃年饭、贴对联、放鞭炮。到了晚上,我们开始放焰火,焰火时而象嫦娥奔月,时而象孔雀开屏,时而象仙女散花,时而象宇宙飞船……五彩缤纷,真是好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六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七

我们中国的节日有很多,而且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可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

春节活动,在腊月初就开始了,春节前几天就更忙活了,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子,把一些旧的.东西换掉,因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人们祈求万象更新。

春节还要准备年货。街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卖的各种小玩意,把孩子们都吸引了过去,挤成一大堆,争相购买。大人们非常忙,要准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的门外都贴对联,贴福字,有意思的是“福”是倒过来贴的,代表福气已经来临。

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桌上有鱼,寓意“年年有余”;有年糕,寓意“年年升高”;有鸡肉,寓意“积福多多”。

吃完团圆饭,还要守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还一边吃着小零食,真是其乐融融。

到了12点,大人们都要下楼去放烟花,庆祝新年的到来,祈祷新的一年一帆风顺。

第二天大年初一,大家吃了饺子之后走出家门,相互串门拜年。到处充满喜庆热闹的气氛!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八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乎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同学们,说起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一次,蜀国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学士在桃符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士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年年约余庆,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春联。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把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的是长辈会发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

过年了,少不了走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九

看着那一碗碗喷热乎的炖大肉,就算是肚里不缺油水的人,也准能掉下一串哈喇子,挑块儿瘦点的就酒,拣块肥点的解馋。这一锅炖肉便是人们心中最朴实的吃肉。比山珍海味更过瘾、更实惠,也更有家的感觉,吃着吃着,年味也渐渐浓了。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十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位于美丽的嘉陵江畔,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县城,安宁而热闹.在家乡的民间传统节日中,最热闹的要数春节了,在我们当地俗称"过年".

武胜人对于一年一度的春节都很重视,刚过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热火朝天地忙着采购各种年货了,卖鞭炮,卖春联的门店生意火爆.超市里人头攒动,收银台前排起了条条长龙.除夕一早,各家各户都喜气洋洋地在自家门前贴上了象征吉祥如意的春联,挂上了意味着团团圆圆的大红灯笼.在天南地北工作的亲人们都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归途家乡的春节.

除夕夜,阖家团圆,吃完年夜饭后,小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来到小区空旷处燃放烟花家乡的春节,只听"嗖嗖"的几声响声后,黑漆漆的夜空中盛开了朵朵绚丽的花朵,它们重叠在一起,五彩斑斓,闪闪发光,天空成了光的海洋,最后渐渐变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坠落下来,漂亮极了.孩子们兴奋得手舞足蹈家乡的春节.放完烟花,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家乡的春节前兴致勃勃地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地一起"守岁".深夜12点正,窗外就会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此为"除旧迎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孩子们恭恭敬敬地向长辈们作揖、拜年,口里还不忘调皮地念着"恭喜发财,红包家乡的春节拿来",引来阵阵笑声,大人们则笑呵呵地给着一个个红包,名曰"压岁钱",期盼来年孩子们健康平安!

大年初一的早晨,无论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吃过象征团团圆圆的汤圆或意味着富贵长寿的面条后,一家人相携相伴地出行.大街上,锣鼓声声,鞭炮齐鸣,扭秧歌、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满街的人目不暇接,人声鼎沸,小孩子们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着队伍叫,年轻人搀扶着老年人跟着队伍跑.在一阵阵鞭炮声中,那条条长龙和大红大绿的狮子正卖力地在各商户门前舞动着,向各家各户拜贺新年,人们早已经将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个个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尖,瞪圆了眼睛,津津有味地观看着这精彩的场面,这热闹的场面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欢乐气氛.

从初二到初六,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乡间小路上处处可见三三两两的人们手提礼物,到亲朋好友家去拜年,到处一片欢声笑语.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十一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间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楹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嵋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十二

可是,春节到底是什么呢?面对着这么多的习俗,其实呀,我认为。

在我的记忆当中,每年的春节都成了我们家的“团圆节”。我们一大家子平时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即使是五一、十一都很难聚在一起,因此,只好趁春节这个机会啦!不聚在一起可能不知道,一聚在一起,小孩子吵,大人们也闹,七七八八,数一数,有二三十个人。要说去哪家拜年,一大堆子人,两桌饭菜都不够。不过我喜欢这种集体生活。舅妈说,我们是一个大家族,到了以后呀,团团圆圆,高高兴兴,现在过春节,好!一个个是独生子女,可就没这么多人了。现在要好好珍惜团圆的时间,对呀,团圆是一种欢乐,春节就是团圆节。

春节与*节日不同的是家家门里贴上喜庆的对联,有什么“春风浩荡展鸿图,虎步奔腾开胜景”“岁岁平安”倒贴福。一是为了图喜庆儿,二是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除此,还要穿新衣,夜里早晨鞭炮声不断。我在这样的气氛下祈祷自己在新一年里健康吉祥,学业有成。

我喜欢春节,喜欢它带来的团圆的幸福感,狂欢的快乐感,喜欢它其中丰富多彩的习俗,喜欢它浓浓的,喜庆的气氛。它是我心目中的“红色中国节”。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十三

“除了鞭炮声,春风还温暖着屠苏。千户总是以新换旧。”这是王安石的《元日》。我很喜欢这首诗,因为它是在元旦写的,所以我很喜欢。

20xx年,我们全家一起打扫卫生。俗话说,“扫进好的,扫出坏的。”我一起工作,擦窗户擦桌子,大人干重活。我们很快就彻底打扫了房子。

29年,奶奶去摘了些橘子叶准备过年。我就知道是洗澡用的,奶奶对我说:“洗完祝你好运。”

除夕也叫除夕,是成年人最忙的一天。爷爷奶奶在老房子里杀鸡杀鹅。我们有用红纸包橘子和橘子叶的习惯。而且橘子要配在一起,我就和爸爸贴对联。把一切都放好。孩子应该早点洗澡,用橘子洗。所谓橘子水,就是用橘子皮和叶子,还有水一起煮的。橘水象征“好运”,洗完可以穿新衣服。奶奶开始拜,把鱼、豆腐、扇子、鹅、酒、茶收起来,在门口点起蜡烛和香来拜。还听奶奶念道:祝福孩子身体健康,学业进步……爸爸放鞭炮,然后开始吃饭。我一饮而尽,迫不及待地跑出去和我的小伙伴们玩。

元旦那天,我们去松山湖骑自行车。还有好多红包。我们还观看了精彩的独角兽表演。每只独角兽都很漂亮,我们不想离开。

元旦,我们会去外婆家过年。我去的时候会说“新年快乐,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奶奶和爷爷高兴地说:“哎,没人有红包,领了红包一年就长大了。”我高兴地接过红包,对爷爷奶奶说:“谢谢。”

真的很喜欢过年的热闹气氛!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十四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放焰火

我先给大家介绍春节习俗,再给大家介绍元宵节习俗。春节的习俗有压岁钱、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年画、守岁和爆竹。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春联也叫门对、春贴、桃符等,它以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做成各种图案的。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1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吃元宵代表着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2

耍龙灯:舞龙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龙是中国古老的图腾,正月十五耍龙灯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个华人聚居的地方!

3

舞狮子: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助庆。

4

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5

送花灯:送灯又称送花灯,汉族传统民俗,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6

踩高跷:踩高跷亦作“ 踩高蹻 ”,一种民间杂技。表演者装扮戏剧或传说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7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8

10

逐鼠:逐鼠是一项元宵活动,这项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十五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国家的端午节。在这一天,许多地方都会飘着浓郁粽香,共同纪念这个节日。虽然各地都过端午节,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家乡的端午节,就非常的与众不同。

一提到端午节,我首先想到的,是那诱人的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也是自古以来的习俗,在两千多年前,有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因自己的国家灭亡,悲愤不已,含恨跳江自尽。人们为保住屈原的躯体,就将米用粽叶包裹,投入江中,让鱼虾吃粽子,而不吃屈原的躯体,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天立为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也就这么延续下来了。

想吃粽子先要会包粽子,但可别小看包粽子,那也是一门技术活。我观察了妈妈包粽子的过程,首先,将买来的粽叶,将其清洗干净,放在旁备用。然后将糯米放在盆里洗净浸泡24小时,准备些猪肉、蛋黄、大枣等粽馅,根据个人口味搅拌均均,也可以是纯米的。最后才是包粽子,将粽叶折成漏斗状,然后将米、馅放入“漏斗里,再将粽叶裹住,用线绳系紧,粽子才算包好,妈妈包好的粽子三尖两叶长,非常好看,看妈妈包粽子既长知识又享快乐!

除了包粽子之外,我们还会系着五彩绳去踏青。传说系五彩绳是为了防止五毒入侵人的身体,孩子们去踏青,多数是为了折艾蒿或者折桃枝,享受踏青时光,与大自然亲切接触,呼吸到新鲜空气别有一番情趣。

故乡的端牛节,浓浓的家乡风俗,世世代代永远传承。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十六

我的家乡。

作文。

欢迎阅读。

我的家乡在高峰镇九甲村,那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那里不光是风景好,人也好。那里的人很遵守祖传习俗。

在那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春节。那里的春节是从除夕到元宵节,元宵节过后就完了。

除夕时,家家户户在早上大扫除,扫除完后又到镇上去赶集,买春节时准备的东西。小孩子只管到村中好好地玩。买完东西后,第一件事是烧鸡祭神,放鞭炮吓鬼神。晚上,谁也不能串谁家的门,只能在家中吃香喝辣。在今晚,除了小孩子,谁也不能睡,必须守岁。

大年初一,这天就成了孩子们的天地。小孩子们一个个提着大袋子到别人家去拜年。拜年时必须是男娃先进堂屋,女娃后进,这样保佑这家来年生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娃。拜年只能拜到12点,拜完后,满10岁的小孩得在这天自己去赶集,以早学独立。

我们九甲村过春节只求安宁、幸福,不图别的东西。

拜年,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我的家乡福建,拜年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在家中晚辈依次向长辈拜年。旧时要行跪拜礼,后逐渐改为作揖鞠躬,虽有鞠躬行礼者,但大多只说些“拜年”、“长寿”之类的话。长辈在接受小辈的拜年之后,要赏给红包或红桔等。

第二种是亲朋好友之间的拜年。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新年发财,主人也以作揖回贺。小孩也会得到一份“压岁钱”,至少也有两个红桔。亲友互相贺年,入门要高声说“新正如意”,对方要回答“大家,大家”,以表示彼此皆如意。贺年要带二枚红桔,一些糖果之类,对方把礼品收下,红桔奉还,以表双方都吉利。不过必须先到亲属中的长辈和老师家中拜年,否则有失礼仪。但去的第一家不可是姓王、吴、桑的人家。

现在拜年之俗仍然盛行,而且增加了和电话拜年的新内容。新年钟声一响,人们便拿起电话向亲朋好友贺年,既及时,又便捷。电话拜年的习俗也流行起来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

对联。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小孩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小孩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大全(17篇)篇十七

盼望着,盼望着,新的一年终于来了。

(一)忙之乐(打扫除)。

腊月二十九的早晨,妈妈早早就起床了,吃过早饭,妈妈就拿起扫把,把地板扫了一遍又一遍。这时,我也起床了,我快速吃好早饭,就开始给妈妈帮忙,妈妈拿给我一条毛巾,让我负责擦茶几和电视柜,我仔细认真的忙碌起来。这时候,爸爸也回来了,妈妈拿起桶和毛巾,让爸爸负责擦窗户、擦门、擦柜子,我们三个人分工合作,忙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家里终于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明几净,让我眼前一亮,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二)吃之乐(年夜饭)。

腊月三十,姑姑、姑爷、哥哥就早早地来到我家,我帮姑爷洗菜、帮姑姑拿盘子,我们大家一起忙碌了起来,开心的准备着年夜饭。到了下午四点钟,一桌丰盛美味的年夜饭做好了,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上了美味的团圆饭。吃完年夜饭,我就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的时候,姑姑把红包塞进我的口袋里,我摸摸红包,呀!有点厚。这时,爸爸也递给我一份红包,我跑到房间里拆开,数了数,啊!爸爸给我六百元,姑姑也给了我六百元,我心里特别激动。

(三)玩之乐(放鞭炮、看春晚、守岁)。

除夕夜到了,我和爸爸、哥哥下楼放鞭炮,鞭炮噼里啪啦的响着,我和哥哥吓地捂住了耳朵,鞭炮的碎片就像小精灵在天空中飞舞着、跳跃着,十分可爱;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就像盛开的花朵,美丽极了。我也拿出我的小炮放,我点燃我的小炮,小炮就在地上转,好玩极了。回到家已经七点五十九了,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有精彩的小品、有五彩缤纷的舞蹈,有美妙的歌曲,今年的春节晚会节目多姿多彩,有些小品逗得我哈哈大笑,精彩的节目,让我回味无穷。

除夕夜,我在“鞭炮声声辞旧岁”中守岁到零晨1点,然后和爸爸一起放开门炮,祝愿我家20xx年开门大吉、狗年旺旺啊!

一眨眼,新年过去,开学在即,我的脑海里还闪现着过年的喜悦呢。

相关范文推荐

    年度驾校教练工作总结(汇总18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强项和改进的方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不知不觉间,来到驾校已

    英语写作的短语范文(20篇)

    英语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我们应该系统学习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及改正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人,要有梦想,才能有前进

    成长的快乐九年级初三(通用13篇)

    优秀作文是能够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和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思想更加准确和深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小学总校校长述职报告(优秀23篇)

    通过撰写述职报告,可以加深上级对自己的认识,提升在组织中的影响力和职业发展机会。以下述职报告范文通过精心编写,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采石场申请报告(专业22篇)

    最后,在完成报告的撰写之后,我们还需要进行仔细的审校和修改,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邀请大家一起来探索这些报告范文,并加以运用和发展,共同提高写报告的水平和质量

    难忘的第一次(专业22篇)

    优秀作文是在语言表达、内容结构和观点阐述等方面都非常出色的一篇文章,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我们应该努力写一篇优秀作文出来呢。在这里,我为

    保育中班工作总结(优秀14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进展,查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做出改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月工作总结,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

    开学第一天有感大全(16篇)

    优秀作文是指在内容和结构上都能够准确表达作者的观点,并且具备清晰的逻辑关系和精彩的文采的一种写作杰作,它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深度思考和丰富

    小班下学期个人的工作总结(通用22篇)

    学期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过去几个月里所做事情的一个记录和评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学期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时间的脚步从不停歇,它如白

    教师年度考核岗位履职情况自我评价(实用19篇)

    在自我评价中,我们需要学会用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下面是一些成功的自我评价示例,希望能够为大家展示出写作自我评价的正确方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