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温柔雨

范文范本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也是我们写作的启示和指导。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一

内容摘要:幸福是每个人都追求的,它在每个人眼里的存在形式都不尽相同。幸福无处不在,但我们往往会忽视了它的存在。要想捉住幸福就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调整好心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那么,幸福就会常伴你的左右。

关键词:幸福;拥抱;珍惜;心态;感恩。

当幸福心理学老师要求我们在金钱、名誉和幸福之间进行选择时,大多数同学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幸福。由此可见,对我们来说幸福是多么重要。选择幸福心理学课作为我的选修课也是因为我渴望幸福。哲学家们都说: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费尔巴哈在《幸福论》中提出:“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

我有时候和那些花甲之年的前辈们聊起来,他们在物质那么匮乏的时期,具有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高尚革命精神,快乐满满。每天歌唱着干活。而我们,特别是我们这些80后、90后,都是在蜜罐中长大,衣来张手,饭来张口,要什么有什么。但我们却越来越远离幸福,就像我们的心理学老师说的:就连现在的年轻人写的作品全是无病呻吟,无比消极。那么,这个世界缺少幸福吗?世界上不是因为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和领悟幸福的心灵。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灾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我认为,幸福是你现在拥有的,所以,要捉住幸福就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在此,我给大家讲个故事:王明在整理太太遗物时发现了一条围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买的,他太太舍不得用而想把它留到结婚十周年再戴,但她没等到这个日子就走了。王明告诫自己的朋友们:“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亲爱的朋友们,珍惜你所拥有的幸福吧,不要等到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很远时才后悔没牵着它。

幸福是一种心态。要拥抱幸福,首先要调整你的心态。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有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雨伞的,小女儿是卖草帽的。一到下雨天,老太太就担心小女儿的草帽卖不出去,而一到晴天她就担心大女儿的雨伞没人买。总之,老太太没有一天能开心的。智者对说,你在雨天想想大女儿的生意很好,在晴天想想小女儿的草帽很受欢迎。老太太听取了智者的话,果然,老太太每一天都是笑呵呵的,可开心啦。万事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与其愁眉苦脸的过生活,为什么不快乐的过好每一天呢?能使自己生活欢快一些、自在一些,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当你做到了以上几点,就和幸福永远地牵上了手。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二

网络的应用与发展带来了一种全新并有区别于计算机科学的范式。在网络的观点中,重点不是一台电脑的内部过程,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网络的信息流。作为整体的网络具有每台电脑都不具有的特质,这让我们想到了格式塔的名言:“整体大于部分的和”。因此,这个新范式将导致网络心理学的诞生,网络心理学将人的群体和计算机网络相类比,用网络的信息交流观研究人和人交流的心理。

从学科理论研究角度出发,首要任务就是对这一概念进行必要的阐述。对于网络心理学概念的界定,目前尚处于未定型阶段,或者说还处于探讨与争论时期。在此,我们暂且把“网络心理学”的含义划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而言,网络心理学是指一切与网络有关的心理学研究,如工程心理学对虚拟现实商店的界面的研究、社会心理学对虚拟社区的研究等;从狭义上而言,网络心理学则是主要探究由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构成的环境下的心理维度,在网络世界这个虚拟现实中,人们的行为和隐藏在其背后的心理过程及其变化发展。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广义的网络心理学研究将以自己的广泛的研究而为狭义的网络心理学研究提供支持证据与补充。在现阶段中,我们更多的是从传统心理学的角度来反思网络,对于“网络心理学”的含义更多的也是从广义的层面上加以理解,对于狭义的网络心理学的研究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基于上述认识,不妨提出一个可供商榷的概念:网络心理学就是指融合与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传统心理学理论为基石,以实证研究为手段,研究并揭示在互联网相关情景中人的心理、行为及其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心理学学科。

网络心理学是一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升级而日益深广发展的学科,因而它具有鲜明的计算机网络特征。

(1)交互性。实时互动是网络心理学的突出特征,人类告别了在广播、电视、报纸前被动接受信息的历史,人人都可以在internet上随意点击、各取所需,主动控制信息内容、流量并与之交流。如远隔重洋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面对面”地沟通,也可以利用网络电话或网络会议系统与网上的心理医生进行实时响应的切磋或咨询,也可以给有关专家发e-mail,或在聊天室里应用私聊功能。

(3)隐匿性。由于人们在internet中可以隐匿身份、容貌特征等个人资料,使得人们更易于与有关人员交流、咨询平常不便或不愿讲出的问题。

(4)共享性。网络心理学的资源共享是前所未有的。计算机网络大大解除了资源地理位置的束缚,用户使用千里之外的资料就象使用他桌面上的一样。如一篇答复某强迫症患者、提供系统脱敏治疗计划的贴子一旦在internet上发布,即成为共享资源,其它医患人员都可以参考并加入交流。心理学与网络相结合,其内容之集中、资源之博大、影响之广泛是任何传统手段所不能企及的。

(5)更新性。网络心理学内容丰富之快、刷新周期之短,是传统心理学难以达到的。随着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知识、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的日益紧密,网络心理学发展与更新将紧随计算机网络技术前进的步伐。由于发布学术成果没有刊登“壁垒”,使得网络心理学研究领域可以容纳不同学科、不同学派、不同层次的声音。而且研究成果可以随时补充、更新,使得网络心理学研究体系日趋完整和科学。

(6)扩散性。作为第四传播媒体的internet,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网络心理学因而能藉此打破众多传统界线,如在北京上网贴上一篇网络心理学论文,几分钟内也许会从硅谷跟贴一位数学家对该论文的质疑。而且internet的使用者不仅在网上传收信息,还会把信息带到网下传收,使网络信息在非网络用户中得以接收和反馈。

(7)经济性。上网费用低廉、信息资源检索收发方便快捷,大大减轻了网络心理学的研究者和受益者负担,使得网络心理学更有条件迅速发展。

(8)并行性。由于internet的存在,多结点间信息传输使大范围的心理咨询、测量与调查或为不同地理位置的患者进行跨越时空“集体治疗”成为可能,心理诊疗者同被诊疗者之间单对多、多对单、多对多的诊疗模式轻松实现。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三

互联网对人的心理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网络心理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网络心理的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与不足。

1、网络心理学研究方法尚未形成严谨的程序与体系。

网络心理学的研究相对于现实社会中人的心理行为研究来说具有自身的特点,它在研究环境、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上都有新的变化,因而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并不能满足网络心理研究的需要。就目前而言,网络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仍未突破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束缚,只是将一些诸如心理测验、调查问卷等方法从现实中的应用转移到了互联网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效率,但是本质上与传统的研究方法并无差异,这就造成当前网络心理学研究的方法难以形成严谨的程序和体系。

对于一门学科来讲核心的内容体系构建是关键。纵观当前网络心理研究的内容仍然较为分散和片面,具体而言有如下一些表现。首先,对于不同层次的网络使用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青少年群体,忽视了心理比较成熟的成年网络使用者的研究;其次,网络心理研究更多关注的是网络空间内人的心理行为及其表现,缺乏对于网络使用者的认知、情感与行为过程关系的演变研究;再次,网络心理研究大多停留在表面的现象描述层面,局限于简单的数据解说,缺乏基础的理论概括。因此对于网络心理学研究来说,要拓展研究思路,更多地将新问题与具体理论相结合,从新的视角切入研究,促进这一学科体系内容的建立。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四

[1]孙志峰。试论21世纪青年工作者的网络意识[j]。中国青年研究,2001,(1)。

[2]崔丽霞等。网络心理咨询的疗效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7,(2)。

[3]覃征等。网络应用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吴长亮。青少年网上聊天心理分析[j]。学术论坛,2003,(5)。

[5]陶国富等。大学生网络心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6]程乐华。网络心理行为公开报告[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五

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是个不断反复记忆和积累的过程,根据不同的人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策略或者方法。就我个人而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记忆和情感在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记忆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而如果记忆的同时融入情感,那么我们学习词汇的效率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高。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英语词汇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在学好其基本词汇的基础上,不断地了解时事,不断地更新我们的学习方法,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为自己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要对自己充满自信,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让学习的最佳时间延长,从而提高学习英语词汇的效率。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六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本质基本可以概括为是对普通人的心理活力与思想美德进行研究的心理科学。

二、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一)积极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继承。

1、继承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正面的人性观。人本主义心理学改变了传统消极心理学中贬低人性或非人性化的思想研究倾向,打破了原有精神分析理论范式的局限,正式提出了一种积极地具有人文关怀性质的研究模式;认为社会上的人本性具有善良、自主、能够对事物进行自我选择的特征,并且认同人类自身所具备的自我实现成长发展倾向。

2、对心理学中心理治疗观念的继承。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心理治疗方式是当代心理学治疗理论中三个主要流派之一,其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实践基础,主要着眼于人的进一步成长和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实现,坚持认为人必然具备一定的内在建设思想倾向和在遇到问题时的自我指导能力,重视人在社会中的个体性以及与其他社会成员构建的人际关系,强调通过心理学指导人员对接受指导人员身临其境的理解和人性关怀,用绝对的耐心消除接受指导者的心理障碍,进而逐步恢复心理健康,使人的精神和人格都得到进一步完善。

积极心理学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心理学治疗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对已经产生的精神伤害加以治疗和研究,也应该关注人优秀精神品质的培养,挖掘人的自身潜能,应该将研究重点放置在为普通人创建健康美好的精神生存空间,推进整个人类社会健康幸福的发展上。二者均重视在心理学治疗中强调当事人自身的自助治疗,以及当事人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治疗观念大致思想相同,具有一定的传承性。

(二)积极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新和超越。

1、对社会主流心理学研究态度的创新。在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实证主义心理学一直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方向,人本主义思想也在逐渐的发展变革过程中成为本一种反对实证主义的心理学研究分支,走在主流心理学的对立研究面。但是这种非主流的研究处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当地社会进行相应的创新。积极心理学研究方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它以人本主义思想为主要特征,却不对主流心理学进行攻击,而是另辟蹊径,通过与主流心理学创建良性的'共处融合关系,在公开学术研究场合明确指出自身是对社会主流心理学的补充,是一种新的发展,从而真正获得了主流心理学的认同,融入主流心理学中,并在其中加以创新和变革,逐渐对心理学研究起到主导作用,较之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取得了更大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2、对心理学治疗观念的创新。积极心理学的治疗观念和方式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治疗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治疗方式存在相当大的一致性,但是在具体实施上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可以说如果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仍然当做是一种与来访者在同一个文化层面上的谈话,那么就可以认为积极心理学是用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文化对接受心理治疗者相关心理问题的细化分析,体现了心理治疗的跨文化性质。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来访者为核心的治疗观念简单的说就是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移情,并且通过这种移情来完成心理治疗双方的良性沟通。而积极心理学在这方面的创新则体现在反移情上,通过让被治疗者对治疗者积极乐观心态的体会而调动起自身对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并在这一过程中达成心理治疗的共识,这样被治疗者的心理问题就会被治疗者的积极心态所取代,从而完成对被治疗者的治疗并进一步激发被治疗者的身心潜能,促进其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不仅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有所继承和创新,还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现代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前进动力,二者的协调发展有助于为普通人创建健康的精神生存空间,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七

摘要: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的创新性探索,将人格构建规律作为基本出发点,对学生社会人格特征的形成过程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在学生社会人格构建过程中渗透出社会发展心理的引导作用。传统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的创新性探索主要以思想意识为侧重点,学生社会人格构建与发展的重要性相对较为缺失。在现代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的创新要素探索中,结合学生社会独立人格、社会民主人格构建的基本要素,客观引导学生社会发展心理,促使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侧重点形成科学转型,成为发展的全新要素。

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全新视角探索中,介绍教育心理学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及理论[1],将学生人格特征以及人格构建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根本出发点,引导学生社会人格的建立,为高校学生社会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学生社会人格形成的一般规律角度为根本突破口,强调社会独立人格以及社会民主人格构建的重要作用,突出高校学生社会独立人格与社会民主人格构建的重要因素,并积极优化学生社会发展心理。确保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的健康程度能够不断提升,体现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构建方向。

1.立足一般人格形成规律研究,展现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信息爆炸引发各种思潮进入校园,在促进校园革新的同时,也引发各种问题。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心理理论[2]。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性拓展与研究中创新点在于将学生人格构建与发展为切入点,以人格特征的一般形成规律为基础,积极构建学生社会心理,促使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的适应性能够全面提升。学生一般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具有阶段性特征,分别是人格意识的构建、人格动机的形成以及人格行为的体现等三个阶段性条件。人格意识的构建包含独立人格与民主人格意识的构建过程,人格动机的形成是学生社会发展心理产生的前提条件,而人格行为的产生是学生社会心理发展状态的直观体现。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的拓展与创新,结合学生一般人格构成规律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教育心理学引导过程中渗透,促使研究方向与研究视角的创新性得到充分表达。

2.着眼社会人格构建主体思路,表征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观点。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探索的方向性创新要素中确立学生社会人格构建的基本思路,将社会人格形成与发展,充分明确学生社会心理所产生的带动作用。从学生社会人格构建的基本思路中将学生社会思想、意识、观念、思维的形成过程为根本主体,积极构建学生社会发展主观能动心理,从思想、意识、观念以及思维层面正确引导学生社会发展心理,进而积极转变高校学生心理。这是高校教育心理学立足人才社会发展,深层探究社会人格构建所具有的作用性的根本表现,促使社会人格构建的一般规律中能够渗透出人才社会发展心理所具有的影响与指导作用,为高校教育心理学发展方向的转型提供必然推动力。

3.以利他人格培养客观路径,表达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全新切入点。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为了得到良好的结果而灵活自我调节的能力,即积极力量[3]。利他人格的形成作为人的社会人格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的社会发展心理深层优化的具体表现。从利他人格的基本特征来看,关键点在于以他人利益为中心,并且将满足他人利益为根本立足点,体现出人的社会人格、心理发展的成熟度。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中针对学生社会人格的构建与发展一般规律,将利他人格培养的侧重方向进行具体挖掘,突出以他人利益为中心的人格引导过程,同时积极构建学生满足他人需要的社会发展心理,进而促使高校学生社会人格能够逐渐完善,从社会客观层面深层引导学生社会发展心理。这既是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全新切入点,也突显立足学生人格构建规律,为学生社会发展心理形成积极优化,促使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的健康度、成熟度达到充分保证。这是体现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思想创新的重要因素,利他人格的培养路径能够积极优化学生社会发展的心理意识,推动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保证学生社会人格、社会心理、社会思想、社会思维的正确树立。

1.以思想独立性为根本,形成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社会人格化影响。从人的社会思想形成所具备的`一般特征进行具体探究,思想的独立性最为明显,表征出的社会人格更加具体,影响人的社会心理发展。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集成中针对社会思想的独立性,将社会独立人格形成产生的必然作用进行具体分析,探究教育心理学中高校学生的社会人格引导,并最终准确建立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从思想的独立性角度出发,思想的独立性特征的形成源于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以及看待事物角度的不同观点。而思想的独立性中能够反映出学生的人格发展特征的不同性,为此在进行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中,尊重学生社会思想的独立性发展方向,总结出影响学生社会人格的不同思想作用,对动物本能取向和共同人性观点进行激烈的批判,并为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的积极优化进行思想保证[4]。这是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探索中从思想特征角度分析学生社会人格形成的客观作用,得出教育心理学研究社会人格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2.以意识独立性为重点,体现高校教育心理学的社会人格研究新方向。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尊重学生社会人格发展的必然过程,将社会意识的独立性研究作为重要的切入点,以社会人格构建与发展为突破口,正确引导和指向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从高校学生意识的独立性角度进行具体探究,将学生社会意识、责任意识作为重要构成因素,履行社会责任、强化社会发展意识能够体现出高校学生社会人格发展的主观方向。然而在高校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所存在较大的差异,社会发展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认知观点存在一定的不同,产生高校学生社会人格形成的基本方向的方向性作用力,形成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的带动作用的不同作用及影响。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针对社会意识的独立性进行系统深化,将责任意识、社会意识的引导方向进行准确探究,以意识的独立性全面分析为侧重点。突出学生社会人格构建的方向性引导要素广泛探究,明确高校教育心理学的学生心理作用,教育心理学的社会人格研究新方向由此更为明显。

3.以观念独立性为关键,突出高校教育心理学社会人格化研究新目标。社会独立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观念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影响人的社会发展心理。从人的社会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中可以总结出,观念的独立性具有的重要作用,同时明显影响人的社会发展心理。在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中,针对学生的社会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以及人格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观念的独立性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从教学策略和课程设置、教育评估和特殊群体教育、学校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学校中的健康关怀与心理健康服务、校外早期干预和改革推动者角色等五个方面体现心理学对学校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5]。针对观念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的独立性、人生观念的独立性、社会观念的独立性等三个方面。由于高校学生所处的生长环境存在较大的区别,具有较为复杂的基本特征,社会观念、价值观念以及看待人生发展的观念也存在相应的区别,作用于高校学生社会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存在明显不同。将这一方面作为重要出发点,总结和归纳高校学生社会发展的观念独立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独立人格,在观念引导路径存在相应的具体性的同时,促使高校学生社会心理构建的目标、方向能够保持高度统一,最终实现高校教育心理学面向学生社会人格化发展新领域,构建有时代特色的研究新目标。

1.以民主心理构建规律为契机,呈现教育心理学民主人格研究新动态。民主心理构建的一般规律作为人的社会民主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能够影响和促进其社会民主心理的发展。从民主心理构建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内在必然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民主动机与民主行为。民主动机的形成主要体现于激发民主心理形成的作用点,民主行为的形成直观体现民主心理发展方向。通过两方面必然要素,积极构建人的社会民主人格,进而深层优化人的社会发展心理。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针对民主人格形成与构建的基本要素,突出民主心理构建规律所具有的根本性。结合民主动机以及民主行为产生的必然条件进行深层探究与分析,促使高校学生民主心理构建要素能够形成深层补充,为构建学生民主人格提供强有力的作用因素。这既是高校教育心理学立足社会人格构建的基本方向,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以及研究目标进行实质性转变的根本,推动教育心理学民主人格研究侧重点能够得到充分呈现,表征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所具有的方向性创新要素,构建民主人格研究与发展新动态。

2.以民主意识引导为侧重方向,形成教育心理学民主人格发展新理念。人格的民主性特征中能够反映出人的民主心理以及民主思想。而在人格的民主性特征中民主意识作为重要构成因素,直接促进人的民主发展思想的构成,促使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特征以及思想特征发生转变。在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深化探索过程中,以教育现实情境为基本研究取向,以学习者心理研究为中心,以量化研究为主并注重多方法结合,凸现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6]。同时应明确民主意识引导具有的关键性作用。通过民主意识引导,指引学生民主人格的构建方向确立。从民主意识引导路径角度分析,将观念意识的强化为基本条件,促使高校学生民主发展观念能够得到有效确立,有机带动社会人格的民主性方向发展。深层引导学生民主思想,促使高校学生民主参与思维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形成人格特征的民主化构建,为构建学生社会民主发展心理产生重要的思想意识推动作用。这是高校教育心理学立足民主意识引导为关键点,将民主人格构建为侧重方向,促使高校学生社会心理的构建与形成具有较强的民主性特征,突出高校教育心理学民主人格构建与新理念,成为优化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的重要着力点。

3.以民主思维强化为核心要素,表征教育心理学民主人格构建新局面。民主思维的强化作为人的民主人格形成的重要标志,意味人的民主人格特征全面形成,推动人的社会发展心理形成持久性。从民主人格构成的阶段性发展角度进行探究,民主思维的形成作为最高阶段,体现出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发展心理的民主化方向全面形成,能够以社会民主角度看待社会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特征,同时保持客观、准确的社会事物发展的认知观念。在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进程中,将学生社会民主人格构建为重要研究方向,以民主思维的强化为核心出发点,有机优化人的社会民主心理。进而使高校学生面对社会发展新环境,能够将社会发展思想、社会发展观念予以适应性转变,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构建的准确性。然而在民主思维的构建与强化过程中,结合学生社会人格构建与发展的一般特征进行积极引导,在以社会层面强调人格独立性的同时,深层构建民主性人格。高校学生民主化发展心理能够得到全面深化,推动高校教育心理学发展能够以学生社会人格的民主化发展,形成社会人格民主化思维,达到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民主化发展新目标,体现出教育心理学民主人格研究全新侧重方向以及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2]陈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走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5):33.。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八

网络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心理学领域相结合而诞生的新课题,体现了各学科融合与借鉴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网络技术和传统心理学结合促进了心理学研究的网络化趋势,另一方面心理学已经将网络中的心理行为与现象作为自身的研究内容。网络心理学的提出体现了心理学工作者对网络心理研究学科倾向的认可,也明确了相关研究应从系统化、学科化的角度建构网络心理研究的学科体系的发展方向。网络心理研究促进了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整合心理学研究、提高心理学学科地位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价值。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互联网认识的不断深入,网络心理研究也将向全面纵深的方向发展,促进网络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发展和理论构建,也带给心理学学科新的发展契机,真正展现其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九

网络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如同心理学自身研究领域一样宽广与多样化,几乎心理学的每一分支学科都可以而且正在与网络相结合而成为网络心理学自身的研究对象。正如约翰苏勒博士所言:“因特网为心理学家以及其它行为科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首先,网络本身作为一种处理与收集信息的高科技手段,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然造成深刻的冲击。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以及实验法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对应的形式。网络为心理学界揭开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在这个研究领域中存在着很多研究方法。其次,随着网络空间、虚拟现实的快速发展而出现了诸如网络成瘾、网络环境的去抑制特点、虚拟团队的管理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导致心理学开始考虑将网络作为自身的研究内容。再次,人们在网络中的行为因为不同的技术载体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而每一种形式都涉及到人机交流、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三种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正是网络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所在。此外,在进行网络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因为网络改变了人类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时间、空间和感观上的构成,它需要一套有别于传统道德准则的独立的阐述说明。

在与计算机心理学、传播心理学与影视心理学等类似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相比较,可以看出,网络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极其广泛,网络心理学研究将涉及心理学的所有分支学科。实质上,这正是网络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基础载体的必然结果。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十

摘要:幸福在每个人眼中的视网膜上成不同的像,不同的人对幸福也有不同的追求。但有时我们往往会忽视身边的小幸福,忽视身边的人和物给我们带来的开心与感动。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幸福观,树立好心态,为自己将来的幸福作一个好的规划。

关键字:幸福,心态,幸福观。

这个学期我有机会接触了幸福心理学,在这次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深入了解的东西,对一些事物也有了不同于之前的看法。老师在课堂上生动形象的讲课方式以及饶有趣味的课堂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关于幸福的定义,我有了自己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以前懵懂的我!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所谓幸福是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位深爱你的人,一帮可信赖的朋友。当你看到这句话时,一切随之拥有。”在庆幸自己能看到这么富有哲理的言语的同时,也感叹这句关于幸福的注释很好,很实在,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进行太深入的思考。

这学期在第一节幸福心理学课上老师引导了我们一起思考什么叫幸福,我发现在被别人忽然问道什么是幸福时我竟然回答不出。于是,我又想起一个电影里讲的东西:在这个电影里面,范伟饰演一个农民工,人家问他什么是幸福?他也愣了一下给出了这个回答:我饿了看到别人手里拿一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别人穿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就蹲在那里就比我幸福。这种回答很有意思,它就是一个比较。按照他的逻辑,幸福一定意义上是我们比较出来的。随后坐在我旁边的同学说了一句话:“什么叫幸福很简单的,幸福就是数钱数到手抽筋,睡觉睡到自然醒啦!”这时,另一个同学说道“你们还记得去年春节晚会上,小沈阳跟赵本山演的那个小品《不差钱》吗?里面有句话成为了去年一个流行语。小沈阳说人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完”。赵本山说不对,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钱没了”。我赞同这样的观点”

很快,老师在课堂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不是有钱就能带来快乐,像我现在虽然不是富翁但我很快乐、很幸福。可能每个人的幸福观都不同,对于我来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像教书、带孩子等等都是非常幸福的事,幸福是靠你们自己去感受的”。

我想我之所以没有像老师一样有一个明确的幸福观跟自身缺乏思考和总结及当今的社会的基本状况有关。就如《卓越企业家终身学习月刊》上所讲的一样: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一下今天这个社会,叫做快速、多变、多诱惑,这就是当今世界的状况。中国经济发展很快,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变化得很快,这是好的地方。但同时也是给我们带来麻烦,比如快速会让我们有些麻烦,那就是忙。我们人人都很忙,有很多事要做。其实忙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我们忙到最后连心也丢失了。所以我们现在很多时候要去寻找心。也就是我们很少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没有及时地去体验自己的幸福。于是身边的小幸福都被自己忽视了!

学习了幸福心理学之后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探索自己的幸福观。

其实自从踏入大学以来我经常感觉到空虚,我不知道自己整天在干嘛?真的感觉不到快乐,找不到幸福感。因为我内心一直纠结着!之前我是没有了读书的机会,后来在斗不过自己内心强烈想读大学的愿望时,我冲破重重阻力来到了民政读书。开始的一段时间我是踌躇满志,积极地竞选班委,加入学校的部门与组织。可过了一段时间我就焉了,我发现我的内心不快乐。因为我不喜欢费尽心机去拉拢同学支持我;不喜欢在部门里表面上和所有的人都和和气气的,而背地里却在争权拉派;不喜欢在舞台上表现很假很假的一面。受这种环境的熏陶我发现我的幸福观也悄悄地发生了一些改变。我在想:是否幸福就是在班上每门功课都得a,然后拿到国家奖学金;是否幸福就是在部门里争一个好的位置坐,受到众人的敬仰,随意地支配别人;是否幸福就是在每个大型的舞台上都能看到他亮丽的身影,获得鲜花与掌声,让同学们都钦佩自己;是否幸福就是和每个老师都打好关系,说话有底气、做事有背景有靠山。正是因为这些想法让我每天都不开心,因为这些我一条都做不到。我发现自己在这个学校如同一只蚂蚁,渺小地不能再渺小了。我努力着却做不到这些,所以我更加地自卑,更加地瞧不起自己。于是我的心情也跟着自己的内心变化此起彼伏,频繁地出现焦虑、恐怖、悲伤的心理现象。

学习了心理学之后我有了新的改变,我不再抱着那些自己讨厌也做不到的幸福观了。在审视自己一段时间后我为自己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也遵从了自己的感受,不再强求一些什么,好好地把握自己的幸福,为自己将来的幸福做一个规划,享受自己的人生。

现在,在我眼里开心就是最重要的事。我一直认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吃自己喜欢吃的,结交自己喜欢的朋友,和自己心仪的男生谈恋爱是很幸福的事。因为这样自己很开心,把每天都过好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因为对于别人来说所谓的幸福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但开心的感觉是一样的。只要自己觉得开心那就是幸福。有人说,“幸福其实就是开心的另一种说法。”不过幸福比开心包括的要多,开心只是说自己当时的一种心情,而幸福包括了健康、家庭、爱情、事业和友情。如果这些都很完美,那你就是很幸福的人了。但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完美”,这时,只要你开心就是幸福了。

确保现在的幸福感得可持续发展,对于以后的幸福我也应该做一个好的规划。

对于健康我要重视了,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身体不好,那么他干其他的事也会经常有着有心而力不足的感觉。众所周知,钱可以买到药却买不到健康的。所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我们都非常重要,健康是成就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大学里我要谨慎地对待恋爱问题,找到一个合适的男友,为自己将来的婚姻打下基础非常重要。众所周知:爱人是与你相伴一生的人。如果你的爱人与你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你就会拥有和谐的家庭,而和谐的家庭才是你停泊的港湾。当你外出时,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有人牵挂着你;当你回到家里,有人嘘寒问暖,疲惫的身心在这儿得到修整。革命导师列宁与妻子克鲁普斯卡妮,科学家居里夫妇,他们志同道合,互相理解和赏识,甚称典范。不管他是否与你一同从事相似的事业,你俩都能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奋斗。所以,当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够被一个异性深深地爱着,就是你的幸福。如果你的爱人与你同床异梦,家庭便危机四伏,你便寝食难安了,而幸福也会荡然无存了。所以在大学里我要为自己的幸福做好规划,不要因为寂寞而随便找一个男的谈一场耗钱、耗时、耗力、耗感情的恋爱。

虽然之前因讨厌阿谀奉承而没有幸福感,但我不能忽视朋友给自己带来的开心,不能忽视朋友的重要性。《永远是朋友》这首歌里有句歌词说得好:“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俗语也说多个朋友多条路。生活在大千世界,一个人一生会遇到许多困难,而个人的能力和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别人的帮助。即使你很富有,很有能力,也不可能做到万事不求人。而且,许多时候,我们除了物质的需要以外,还有精神的需要。你的感情需要与人交流,你的心声需要有人倾听,你的思想需要有人理解,你有些矛盾和疑问需要有人化解……所有这些,都需要朋友。美国前总统林肯说:“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应该是他同别人的友谊。”友谊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盏明灯,它能照亮人的心灵。有了一帮可以信赖的朋友,你的生活才会一帆风顺,丰富多彩。所以,要想获得好的幸福感,朋友这条链子不能断的。

幸福是一个奇特又重要的东西,它如同刚吹起来的泡泡一样,五彩缤纷地点缀着我们的天空、点缀着我们原本单调又乏味的人生。它轻盈地飘起,晶莹剔透的样子又是多么脆弱易破碎呢。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幸福观,为自己将来的幸福做一个规划,享受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卓越企业家终身学习月刊》。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十一

作为一个全新的边缘性学科,它的研究目标就是用心理学这一传统学科的独特视角和观点来分析网络这一新生事物,从而来指导网络用户正确使用网络、正确利用网上资源和进行有效的网络管理。

1、研究人们在虚拟环境下的多种心理状态与心理变化。

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革,促进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得到极大地改变,如收发电子邮件与查询信息等;网络娱乐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刺激与享受,但同时也产生了网络沉迷、网络依赖等一系列综合症状;网络也带来了空前广泛的交流空间,人们的交往模式、社会交往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隐蔽性都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心理变得更加复杂,信任感降低;同样网上出现的负面行为、病态行为,也会影响到个人、家庭。因而研究人们在不同的网络应用中的不同心理问题就越显得重要。

2、研究网络应用心理与现实对应环境的心理差异。

不同的'网络应用产生的新的行为模式、心理模式与现实生活中对应的行为、心理有着巨大的差异,网络所蕴涵的文化与传统人文思想也有着巨大的落差,人们在这种巨大的差异与落差中所呈现出的新的道德、伦理问题都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

3、研究网络应用所对应的多种心理需求。

从研究用户不同的网络应用心理出发,从分析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心理特征等着手,找出现存网络应用的弊端,为设计开发更符合人的行为、心理、思维活动方式的网络应用提供依据,这是网络人性化、可用性的需求。

4、研究网络应用而带来的各种心理困惑的心理根源。

网络沉迷、网络依赖,乃至网络成瘾已成为目前网络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积极探索引起网络心理问题的各种心理因素、心理特征、思维模式等是非常重要的。网络对于个体的作用永远是双重的,如何让网络更好地促进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目前网络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十二

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女性逐渐走向社会,同时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也是提供给女性的。但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幼儿在成长到3~5岁阶段,就处于一个尴尬期,没有家长的看护,又没到入学的年龄,所以幼儿园就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入手,重点分析幼儿园在户外空间的设计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内容,以及设计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对幼儿心理状态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到幼儿的需求,以期能够设计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户外空间,为幼儿创造更加舒适的幼儿园生活环境。

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幼儿园还需要在各个方面空间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结合孩子成长的需求,尽可能的设计出幼儿需要的活动场所,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幼儿娱乐和玩耍的户外空间。主要就是由于户外空间是幼儿在园中主要的娱乐场所,也是幼儿成长阶段非常需要的娱乐内容,所以幼儿园在针对户外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倍重视。因此本文结合儿童的心理学特点,重点分析幼儿园户外空间的设计,以期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娱乐场所。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成年人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具现阶段我国心理学家所分析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孩子的幼儿期在3~6岁,这也处于幼儿成长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一般需要在幼儿园中学习。由此可见,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教育属于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幼儿园中户外空间,是幼儿园所有设施构成的一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在幼儿园中主要的活动都在户外设施中进行。国外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说过,儿童接受户外游戏是最好的一种社会教育方式。同时也有心理学家表示,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眼前能够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能够在基础上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幼儿园中优秀的户外设计能够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场地,这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因此幼儿园中户外空间的设计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据调查和研究显示,幼儿园生活是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儿童心理学主要就是针对儿童心理进行研究,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重点揭示幼儿的心理活动特点,还有心理状态以及思维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相关学者能够了解到幼儿对于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这样也能够对幼儿园的建设进行辅助,以此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1、划分不同类型的游戏空间。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在分析儿童和游戏之间的关系上看,对于游戏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类型:游戏可见,儿童在幼儿园中所玩的游戏有着不同的意义,同样的不同的游戏方式对于幼儿产生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对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还需要重点划分游戏的种类,分区域的为幼儿提供由此场地,这也是户外活动空间在设计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2、关注特殊儿童,给予关怀。

很多幼儿园中都不可避免的会接收身体上存在残缺的幼儿,这样的幼儿不能够向别的孩子一样游戏和娱乐,同时很多孩子会对这一类特殊儿童出现排除的现象,导致特殊儿童无法融入到集体中。甚至有些肢体上存在残疾的幼儿也无法加入到一些游戏之中。所以幼儿园对于特殊儿童还需要给予更好的爱护,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够帮助特殊儿童走出阴影。由于每一个特殊儿童的情况都不相同,所以在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儿童的特点,加上比较丰富的色彩和声音,这样能够有效刺激幼儿的神经,保证幼儿能够适当参与到游戏之中。

3、尊重丰富多彩的设计要素。

心理学家任务,幼儿的感觉、听觉、注意力和记忆以及思维等在这一阶段会处于快速的发展期,但是各种感官的发展依然依赖的是幼儿的身体机能是否充分敞开,接受刺激。因此在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给予幼儿丰富的环境,还需要遵循幼儿的兴趣。

(1)利用植物造景在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阶段,想要选择植物种类,还需要首先考虑生命力顽强,便于管理的物种,其次才是靠考虑到植物的功能。儿童对于形状奇特,色彩鲜明的植物会产生比较多的兴趣。因此在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如果选择了比较多的植物,会激发幼儿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幼儿在观察植物的形态之后,也能够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这些都是力求为幼儿营造出色彩斑斓的世界,能够满足幼儿的天性和活动需求。

(2)多使用游乐器械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但是幼儿阶段也是最短暂的,儿童的心灵和世界永远是最纯洁的圣地。所以幼儿所成长的环境也需要保证幼儿的纯净,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幼儿长久发展。因此机械在孩子的游戏中能够最大程度的锻炼和发展幼儿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在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置的过程中,还需要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向幼儿提出最新的要求,并且保证幼儿的发展水平之间能够相互符合。只要满足幼儿的各项需求,户外活动空间都能够在根本上推动幼儿的心理发展。但是如果户外活动仅仅限制在秋千和滑梯这种常见的娱乐设施中,幼儿很容易出现乏味的现象。因此在户外活动设计阶段,还需要尽量寻求具有挑战性和选择性的游戏器械,同时需要保证器械的安全性,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根据以上分析和探讨的内容能够看出,幼儿在幼儿园中生活的时间相对比较长,甚至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把幼儿长期放在幼儿园,所以幼儿园中的各项设施都和幼儿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能够看出,幼儿成长阶段对于户外娱乐设施的需求量非常大。幼儿的天性就是游戏和玩耍,因此对于幼儿园户外设施的要求也非常高。针对幼儿的心理状态能够看出,对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更多的设计依然需要遵循人性化和科学的指导,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改善幼儿的生活环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户外娱乐空间。因此经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给幼儿园的户外空间设计提供有效的建议。

[2]王玮,王喆.参与式幼儿园空间营造设计框架与实践——基于儿童权利、能力和发展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16,01:9-18.

[3]刘素,齐彤,张妮妮.幼儿园户外游戏场的现状及改进策略——以长春市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04:6-8.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十三

随着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已经意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提升教学效果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当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方面,口语交际依然是中职语文教育的短板。要想增强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借鉴和运用其他学科中最新的理论成果,吸收心理学、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为其所用。本文探索通过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方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增强口语交际的实效性。

21世纪初,美国著名大学教授塞利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联名在闻名世界的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2000年第55卷第1期上共同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正式拉开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潮。当前,积极心理学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的理念正为越来越多的领域所运用。

中职生正处于15-18岁年龄段,心理学上称为的“断乳期”。在这个时期里,他们往往消极心理素质较多,积极心理素质减少,也是他们产生心理困惑最多的时期。大多数的中职生是因为中考成绩差而进入中职学校,他们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而积极心理学倡导学生积极的自主发展,提倡对个体的问题作出积极的解读,并使个体能从中获得力量,感受到成功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体现。由此看来,这样的教育理念正是中职教育教学要取得实效所不可或缺的。

对于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来说,说话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的过程,会话中双方的心理处于互动互变状态。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懂得克服心理障碍,掌握心理沟通的方法,是口语交际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笔者认为,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用积极的理念去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促进学生客观正面地认识自我,转变消极的口语学习观念,提升学生对口语交际学习的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心理体验,源于自我评价过低,在心理学上也叫自我否定。常表现在对自己拥有的学识、综合能力和已有的道德等因素评价过低,少有刺激便显示出心理脆弱的一面。而口语交际中典型的心理障碍就是自卑心理的表现。由于自卑心理的影响,在口语交际课堂上,他们常常出现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肢体语言僵硬、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等现象,有些学生甚至因为重复越多,反而越强化其自卑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早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数中职生不但深陷学习困境,而且要忍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往往表现为“不能正确自我评价”而导致胆怯、自卑心理;其二,笔者所教的中职生大多来自桂东南农村的粤、客家等方言区,由于学生日常交谈所用的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普通话学习起来困难重重,需要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时就容易产生消极悲观、自卑的复杂心理。

(二)焦虑心理。学习情绪焦虑心理是中职生在口语交际课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表明,在外语课堂上,最能引起学生外语焦虑的任务是口语表达,即口语焦虑,焦虑越高,口语成绩越低。显然,学生的母语口语交际也是如此。为此,在口语交际学习过程中,中职生的焦虑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安,课堂上讲普通话紧张,交谈练习时声音小,甚至磕巴,害怕被人嘲笑,避免与老师的目光接触”等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卡壳”“蒙圈”等沉默。造成中职生口语交际学习的焦虑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交际恐惧。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特别是课堂学习活动中,由于与老师、同学的人际信任度不高,造成了被称为“学困生”的他们挫折心理增多,而自尊水平下降。这种心理长时间存在而得不到排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课堂上“恶性循环”式的焦虑心理。此外,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专业课学习不顺、目标渺茫等情况也是导致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原因。

(三)厌烦心理。中职生的厌烦心理是口语交际课堂上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学生的厌烦心理主要表现为沉默、不愿意过多参与任务、课后不主动训练、说话时缺乏精神气等现象。学生口语交际课上的厌烦心理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内因方面,中职生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产生了较多的挫折心理,但他们心理复原力又较弱,同时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低,对口语的学习尤其兴趣不够,动机不高;外因方面,根据笔者以往的观察,中职生很容易对新鲜事物发生兴趣,但课堂上如果仍是呈现出沉闷的口语交际氛围、陈旧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手段、机械的教学评价等情况,那么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大脑由兴奋状态转变为抑制,从而产生厌烦心理。

(四)畏难情绪。跟普高学生相比,中职生的学习畏难情绪就较为突出,语文课上的口语交际训练尤其如此。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常常表现为缺乏恒心、畏惧,不愿意参与练习等现象。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他们的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都处于方言浓郁的语言环境中,10多年的方言影响,造成他们更习惯用方言进行思维,以及沟通交流。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中职生要面对的是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纠正的问题。比如,笔者所教的學生由于受方音的影响,容易把“v”发成“u”,在听感上则会将“请握紧拳头”变成“请握紧‘船头’”。此外,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极少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也是造成学生口语交际学习过程中畏难情绪产生的原因之一。

口语交际课是一门实践很强的学科。所谓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由听、说双方共同进行的活动。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个部分。消极的情感因素是口语交际活动不能很好实施的原因之一。为此,要想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首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入手,根据学生心理的状况,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一)采用积极情感体验法,激发学习动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引入积极情感体验法教育学生,让他们能够自己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增强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

1.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观。首先,以积极心理为指导的口语交际教学应用积极的理念,促进中职生正确评价自我,信任自我。引导学生用积极、发展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引导学生学会对事物进行积极归因,从而帮助学生修复学习口语的自信心。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动机跟其他学校学生不同,因为他们面临的是就业,学习动机与未来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为此,应该从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未来的目标等方面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比如,在首次口语课上,面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学生,笔者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介绍往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结合国家对中职“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来引导学生。其次,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实用动机”。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普通话的意义,认识到学好口语是个人职业发展的要求与未来社会法发展的需要。比如,笔者对护理专业学生就是重点从护患沟通的必要性来引导的。通过引导,学生才会真正理解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才能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学习。

2.将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学中。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新奇的事物能够极大地引发人们的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人们的行动常常可以收到更好的成效。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是重中之重。为此,口语课堂上出现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技术、新形式、新手段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引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口语交际课上,笔者经常借助手机实现翻转课堂,播放口语交际相关微课,借助多媒体实现营造虚拟交际情境,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创设真实可感的口语交际情境。与我们母语的口语交际教学相比,国外口语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活动教学,即创设真实情境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一方面,教师采用信息技术自拍的录像、影视片段等会强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想说、乐说。例如,在口语交际课“劝说”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在护理实验室拍摄《劝说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很快理解劝说的基本原则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国家在中职学校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中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已得到极大的改善,给口语交际课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提供了保障。比如,上护理专业的口语交际课“即席发言”时,笔者把学生带到护理实验室进行角色模拟训练,让学生感觉到交际环境的真实性,口语交际训练中凸显医学专业的职业环境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交际状态,激发了学习动机。

(二)运用积极心理辅导法,缓解课堂焦虑。较之一般心理辅导法,积极心理辅导法往往着重关注来访者潜在的能量与积极品质在环节其心理障碍或行为中的积极作用,具体途径如下:

1.营造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最愿意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展示自我。良好的人际互动不但能够使个体体验到持久的积极情绪,同时也能帮助其有效应对消极状态。比如,在口语训练课上,老师切记不要学生一出现问题,就立即打断和纠错,这会让学生的训练挫败感增强,对口语交际失去信心,课堂焦虑、畏难心理就会不减反增。相反,创建民主、自由的口语交际空间能让学生情绪舒缓。比如,在“介绍”一课中,将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游戏”引入课堂中,让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互助的口语交流的愉快氛围,实现教学相长的快乐课堂。总之,教师应该创设出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学生开口交谈的兴趣,缓和或降低学生的口语焦虑情绪,口语交际教学的质量才能有进一步的提高。

2.模仿训练。对于中职生来说,模仿能力强是他们身上的一个闪光点。为此,通过模仿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缓解课堂焦虑。比如,笔者在“普通话朗读”这一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通过模仿训练,将“z、c、s与zh、ch、sh的对比练习”做成微课,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将《交谈:密闭式静脉输液的对话》直接发送到学生手机上,供学生模仿训练。结果,学生语音能力自我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口语焦虑水平明显降低。

(三)借鉴积极组织系统法,化解厌学情绪。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成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组织系统中进行的,这样的组织系统有利于培养人的积极情感、积极品质。口语交际课可借鉴这种方法。

1.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学应进行科学严谨的规划,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遵循中职生的认知规律,逐渐提高口语练习的难度,化解厌学、排斥情绪。比如,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语境的安排上,首先,应是设置“倾听”(下转第139页)(上接第78页)为主要任务的语境;其次,选择中职生喜欢的话题语境,让学生主动开口说话;再次,播放跟护理有关的经典口语交际情境;最后,设定目标情境,让学生为了达成某个护理目标而积极交流,戒忌一开始就安排比较难的、不易听懂得对话,而是要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医学知识来定。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从导诊接待会话开始,再慢慢深入护患沟通的日常用语,最后才是到“面对病人时,如何具备主动关怀病人所采取最有效的沟通方式”等内容。这种循序渐进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厌烦情绪。

2.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应构建以具有激励功能的形成性评价为主,自评、组评和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学生口语交际的成长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具体做法是:在口语训练课前,教师指导学生每4人作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大家进行学习和互相评价;建立由课代表和部分组长组成的班级评价小组,负责在角色扮演训练中对4人小组的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教师则注意巡视,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及时地表扬学生。这样的评价,既可以缓解学生的拘束和焦虑情绪,更能化解学生的排斥、厌学情绪。

总之,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如何更好地将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口语交际教学中,达到“塑造中职学生乐观自信、善于沟通的积极品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还要教师们继续努力。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十四

引言:。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只是死板的进行课本教材内容的讲述,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要恰当的应用其它专业知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不仅需要对教材进行深人研究,还需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对象心理活动特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重点,这样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才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行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科学知识领域徜徉,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心理学与教学方法相融合的趋势。

教学方法经过长时间的变革已经从以往单一的言语讲述转变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教学体系。科学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发展,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学方法发展也呈现除了新的趋势,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对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心理学是教育学科中一门非常基础的课程,心理学研究主要对象就是人的心理现象,对人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进行探索。教学理论是研究通过何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必须要结合心理学,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给于充分尊重,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行,顺利实现教育目标。在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注重心理学与教学方法的融合,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为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他提出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教育活动开展不能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孟子对独立思考非常重视,要求在教育中需要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良好呈现出来,在独立思考中进行反省。但是对教育领域发展进行深人分析发现,在十八世纪之前教学方法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经验描述层面上。社会不断发展,对教育领域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众多学科领域获得的研究成果为教学方法发展输人了新的血液,特别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十九世纪瑞士著名教育家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提倡心理学与教学方法的融合。他强调在心理学层面上对理论进行论证,解决教学问题,认为心理学与教学方法的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这一内容不仅代表着他对教学理论进行了深人研究,同时反映了科学的不断发展,将心理学与教学方法相融合的探讨工作已经开始。他明确的指出,为了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越小年龄阶段教学活动开展越需要心理学知识进行引导。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中,教育领域重点研究内容不应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这一道理也越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证。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人,素质教育快速发展,教学方法与心理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为密切。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行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避免学生陷人被动式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将学生具有的创新意识呈现出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离不开心理学理论的支持。

二、现代教学方法与心理学的融合分析。

众多教育研究人员认为优秀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能,强化学生学习成效,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也有着积极影响。不良的教学方法很有可能使得教学课堂成为扼杀人才成长的主要场所。全球化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蔓延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中。不可置疑的是,现阶段国际竞争越来越为激烈,如果谁没有重视教育改革,谁就会在新世纪中失去教育发展的契机。对全球教育教育改革进行分析,特别是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虽然在内容、结构等众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是改革的切人点却有着相似指出,就是对课堂结构进行充足,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展现出来。从中可以得到这样这一结论,关注心理学现代研究成果,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下面就对教学方法与心理的融合进行深人分析。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层面进行分析,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工具,是人们对某种事物进行认知动力源泉。如果学生可以带着浓厚的兴趣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对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有着积极影响。本文笔者在课堂教学时间中对学生的注意状态、情绪变化和意志情况进行了长期性的观察。最终了解到学习兴趣较高的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现踊跃,不仅会非常认真的听取教师讲述的内容,同时还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课后作业,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专研精神。他们不畏惧在学习中遇到的众多困难,会在难题攻关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但是对于那些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他们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学习中遇到困难总是畏缩,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解决,同时也会产生焦躁、自卑等不良心理。从中这些情况中可以看出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态度有着较深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深人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学生后续学习道路奠定良好基础。兴趣来源于目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结合“学了可以派上用场”的心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知识对他们有什么作用。在叫许中教师需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在生活中的众多方面也有所应用。还可以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知情统一,注重学生和谐发展。

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研究表示,学生智力因素与学生情意等非智力因素有着非常紧密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因为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动力所在,可以对教学活动开展进行调节,对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成效,对学生智力发展也有着较深影响。当代教育领域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人员也逐渐认识至」了情意等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成效的影响。所以心理学与教学方法的融合,教师需要注重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将学生学习过程看作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的统一。暗示教学方法最为主要的原则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避免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使得学习活动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心理学与教学方法的融合,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学习中的情意因素,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方法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三)倡导启发式探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从上文叙述中也可以了解到,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看重的不应该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研工作人员的探索过程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心理学与教学方法的融合倡导启发式探究教学,教育人员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依据学习要求选择学习方法,并且对教学方法进行设计,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教学方法改革需要从“学会”向着“会学”方向转变,教学改革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懂得自学。从某种层面上进行来讲,教师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这样为学生后续学习道路也可以做好铺垫。教会学生学习不仅是心理学与教学方法融合的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开展重要任务,是提升教学成效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现代教育领域的发展的主要对策。

(四)集思广益,强调学习情境的合作性。

合作性教学对教学活动中众多动态因素之间的联系非常看重,强调众多动态因素之间的重要性。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将众多动态因素的优势咋还能现出来,促进课堂教学成效提升,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满足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学方法的需求,为社会输出更多高素质人才。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单向性的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灌输,没有认识到学生学习能动性和主动行的重要作用。西方学者在上个世纪对合作学习进行了深人研究,并且试着将社会心理学对合作原理的实验研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区。我国对该内容的研究非常起步较晚,但是经过长时间研究也取得了非常客观成就。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突显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非常适合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需求,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建立和维护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需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找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同时,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了解,促进主体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反省,使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五)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

教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要因材施教,是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不仅一些专门的个别化教学法如程序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法等强调这一点,就是其他的教学方法也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总体来看,现代教学方法更加趋向于关注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更加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更加注意增加个体学习的参与度,更加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众所周知,学生享赋因人而异,如他们对不同学科的兴趣不尽相同,学习的能力大小有别,学习的速度快慢不一。此外,学生在智力、健康、情绪、经验背景、特殊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也是千差万别洛不相同的。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并努力设法适应这些差异,这也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国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都特别强调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如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语:。

心理学与教学方法的融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众多教育人员都需要加强重视程度和研究力度,这样才能使得我国教育水平随时代发展不断提升,为社会发展做好人才保障。心理学与教学方法融合可以避免教学方法改革过于盲目,而是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以及教育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教育方法改革。注重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使得教育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并且具有较为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十五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迅速发展,而高校作为国家人才摇篮的输出地,面对着新的教学形势与教学环境的变化,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提高高校教育的质量。对此本文将从人文关怀视域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

管理制度对于现代高校教育影响重大,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但可以促使教育管理工作稳步进行,也可以提高高校教育效率,但教育管理并不是一种强制行为,只有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人文观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才能构建人文主义下的和谐校园,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一、现代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概念。

人文关怀这一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所提出的人文主义,其本质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因此其倡导人人平等,追求个性化的思想解放,同时也是对人性的一种尊重。而这一思想与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所提倡的“仁”的观点是具有相同意义的,这也无疑从某个方面肯定了人文关怀的现实价值[1]。然而在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中,采用的是一种强制性的管理模式,要求学生言听计从,这无疑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扼杀。因此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人们越发的意识到高校教育不只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做到以人为本,立足于实际,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人文关怀下健康成长,这才是真正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根本利益出发的教育管理体系。

1.严格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当下的大学生以九零后为主,其主要的特点就是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但是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加强对其管理和约束是有必要的,但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教育管理具有可信性[2]。对此笔者认为有两点是必须要做到的`,首先制定切合学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对于高校教育管理部门而言,其应该摒弃长久以往的陈旧思想,将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条条框框连根拔除,可以与当下的教育改革要求相结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形成对学生有效的约束。其次可以依照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如果无法做到按照规章办事,所有的规定也将会是一纸空文,因此当制度制定后,就应该严格遵守,使制度落实到实处,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重一视同仁,这样才能体现出管理制度的人文性。

2.细致教育,体现人本精神。

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也是教育管理者指导学生思想的基础,而为了能够真正的体现出教育管理的人本精神,就要小事做起,细致入微的展开教育。对此高校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意识,高校教育管理者要顺应时代要求,转变教学理念,从过去的管理、教育、服务,转变为今天的服务、教育、管理,时刻确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打破原有的标准化培养模式,将所有的工作重心都转向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为学生办一些实事[3]。第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从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以人为本就是对个体机能的一种激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管理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学生得到满足的过程,因此只有从学生的心理、生理多个层面出发,才能满足学生的能力需求,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例如管理者可以为一些优秀骨干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使其实现对自我的超越,而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家庭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就要给予其更多温暖和关怀,使其在集体之中找到属于自身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而这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3.严中有情,融情感于教育。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管理制度的确不可或缺,但是面对鲜活的学生个体,只用制度来管束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从情感入手,将情感注入到教育之中。对此管理者要明确这样的概念,严格并不是管死,只有从管理中体现出人本精神和人文关怀,才能将无情的制度和有情的教育相结合,使高校教育管理既具有制度化又具有人情化。其次管理者也要体会教育中的“情”并不是不讲原则,也不是降低制度的力量,而是在刚性的管理中,又能体现出情的一面,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性化。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管理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只有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邢雪峰.在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问题经验谈[j].科教导刊(上旬刊),(03).

[3]刘顺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2).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十六

贫困生是一个从经济角度进行概念划分的群体,它是我国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个群体的定义,从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可以得知,贫困生指的是家庭经济苦难无法支付教育费用或者在教育经费支付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的情况,各地区之间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的地区对于贫困生的家庭经济量化评比标准也有所差异,但是总体上认可了难以支付教育费用这样的一个特征,也就是说,贫困生是一个教育领域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贫富差距的存在,我国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构建积极的人格、思想、行为和心理将有利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干预治疗提供帮助。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述。

积极心理学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在西方国家兴起,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具体指的是以积极作为人情绪的主体,主要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通过普通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试验手段来对人的内在积极品质和心理活动进行一个探讨,充分发掘人本来就有的积极力量和情感,推动人们积极、乐观情绪的建立和心理素养的养成,从而促使人类和社会达到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状态。在社会环境变化,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心理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从而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发挥也越来越明显。哈佛大学还专门开设了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网络公开课程,以此来发挥积极心理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二、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高校贫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些群体,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特殊,这个群体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根据心理调查机构的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高校的贫困生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到了12%,有一般心理问题的有21%,剩下的23%则是有轻微的心理问题,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贫困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基数越来越大,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地上升。在高校中,贫困生因为自身的心理问题而休学或者出现极端行为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上,最主要集中在自卑、过度的自尊、虚荣心强和嫉妒四个方面。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高校的贫困生中,有51.6%的学生是有自卑的心理问题的,并且自卑已经成为了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如果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得不到有效的排解,他们就会变得敏感、多疑,并丧失了解决问题、应对困难的勇气,容易出现退缩和逃避现实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人格的扭曲。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理想,很多贫困生的自尊心会比较强,对外界的事物特别敏感,容易出现过度的自我保护情况,对于他人的看法和评价过度在乎并存在一定的曲解现象。同时贫困生还出现了虚荣心,爱攀比的行为,以不符合经济能力的物质消费来提升自己的整体存在感,并容易对他人产生嫉妒,严重的时候会有犯罪行为的产生。

(二)高校贫困生心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开始注意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组织相应的资源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高校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关注程度还不够,更多的关注放在了物质方面,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生的问题,反倒让他们在物质条件支持的情况下出现了攀比的行为;其次,很多高校的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是脱节的。我国政府在贫困生的帮扶方面出台了许多的政策,从奖助学贷四个角度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同时各高校也会有相应的勤工助学岗位,以此来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这些帮扶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主要用于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教育,改变恶性循环的状态。但是很多高校在政策的落实方面忽略了育人的目的,给学生形成了一种理所当然获得的心理,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和感恩的心理;最后,在管理和教育方面,高校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有脱节的情况的。高校的学习模式相对比较自主,学生自由性很强,这样的模式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少,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很多高校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的部分是不同的,因而也在育人和资助工作的联合上不能得到很好的组织建设支持。

(一)构建积极、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环境对于人体是有着较大的影响的,尤其对于人的心态,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积极心理学的领域里,环境对人的作用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如果环境是轻松的、愉悦的,那么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就会更加放松,从而心理状况会处于乐观、积极的状态。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多个层面入手,不仅要从教育的内容和环节上进行把关,也要注重环境氛围的影响。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氛围,从而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外部因素的影响。校园环境氛围的营造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其中,软件指的是人文环境和气息,这是一种非物质化的潜在因素,但是有时能起到更为明显的作用。硬件就是环境里面的物质、物品,例如校园布局、设施基础等等。

(二)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步就是要培养他们积极的人格品质,积极的人格品质内容很广泛,感恩、好学、宽容等等都是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积极心理学的观点里,人格品质的养成比心理问题的解决更加重要。要想培养这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就需要有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认知观。在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方面,首要的是抓住贫困生这个群体身份的根源,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明白家庭经济困难不是他们造成的问题,不需要自卑,相反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对于自己的困难要有客观的认知态度,不要将其作为博取他人同情的资本。在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培养贫困生应对挫折的能力。这个能力在教育阶段很多时候表现为一种心理能力,要让他们在挫折中学会自我调节,充满自信,主动克服自卑的心理状态。

(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任何教育的良好开展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体制,从而促进教学的更好开展。一个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对于贫困生的`心理疏导是有很大的帮助,教育体制越完善,所产生的效果就会越明显。在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完善方面,高校要确保基础组织结构的落实,确保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且有专职的心理健康咨询师。在学生层面,要有心理健康辅导员和宣传员,并且在学生群体中有一定的联络员和信息反馈员,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完善还要从教育的内容入手,除了常规的教育引导之外,要多鼓励贫困生参与集体活动,让他们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网。同时,还可以发挥优秀榜样学生的作用,让他们与贫困生结对子,互相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心理健康教育体制虽然是一个教育模式,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还要注重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心理危机的干预。虽然高校贫困生中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大多数是属于轻微的症状,但是我国的高校学生基数大,如此一来,有严重和一般心理健康疾病的贫困生就不在少数。对于这种情况,高校要建立起个体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并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看待,防患于未然。通过了解、调查等途径进行深入的摸底,给每一个学生都建立一个记录档案,通过档案进行跟踪和记录,以备不时之需。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要尽快地采取治疗的措施,对于心理问题加重的学生要建立危机干预机制,提前监控和干预,避免引发严重的后果。

(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心理和意识层面的教育,因此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打破学生的心理防线。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当前的情况下要进行一些创新的调整,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高校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通过一些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相关的教育。这样的一种方式方法创新是符合积极心理学的原理的,因为创新其实就是一种积极的象征,只有学生所处的周围一切都具备创新的因素,学生才能有着积极的心理建构。

浅谈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大全(17篇)篇十七

国家要认真贯彻和实施《教师法》《体育法》里面的相关政策,提高体育教师工资待遇,贯彻执行体育教师工作津贴、服装发放的问题,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要从乡镇中学体育教师的实际出发,给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获得成就感的机会,鼓励更多的体育教师走科研之路,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和设立相应的奖励措施。解决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的现象,确保每个体育教师能按时领到工资。对体育教师额外的工作量和相应的付出给予一定的报酬和待遇。除工资制度外对一些劳动、住房、医疗、退休制度进行改革,使体育教师能够真正体会到职业的幸福和从教的乐趣。

4.2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作为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教育的发展,加大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优化教学环境,为体育教师提供理想的教学空间,充分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同时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也可以增强体育教师的锻炼欲望,调动体育教师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强化自己的专业技术。学校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美化校园、净化空气,还使校园里的教师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学生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更加容易静下心来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体育教师不仅受学校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学生学习风气的影响,校园环境好会让体育教师整天怀着一颗轻松愉悦的心情来教学,学生也带着求知积极的心态来上课。这样就会激起他们的教学热情,唤起他们的教学灵感,从而使体育课效果更加明显,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4.3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

学校的管理、评价是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让体育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就必须从这两个机制作为切入点,让体育教师在一个公正轻松的氛围进行自己的教学工作。由此可见,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幸福感影响非常大。实行民主管理,能够使教师的情绪得到饱和,而它的幸福氛围一定是非常浓烈的,学校应实行开放的、人性化的管理。学校应该为体育教师设立一套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特有的考核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学生评,最终学校考核的方式来对体育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取消传统的以学生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标准的方法,采用灵活、实效的方式进行,比如体育课课堂气氛、整个体育运动项目在这个学校的推广、课余时间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学生对体育课以及体育教师的客观评价、学生上体育课前后体育成绩的对照、对学校运动会等其他一些活动组织开展情况等来综合对体育教师进行客观评价,让体育教师能够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体验到工作的成就感。

4.4加强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

教师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学生的人格走向。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作为学校要减轻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减少体育教师的不良竞争。组织各种面向全体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为体育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能让他们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和地方,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培养他们心理的自我调试能力。同时要支持体育教育工作,关注体育教师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快乐的工作氛围,关注他们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3]陈怡.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版(热门19篇)

    在幼儿园中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孩子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请看下面的幼儿园中班总结范文,了解孩子在不同方面的进步与成长。2、培养幼儿有爱护环境、保持环

    小学教师减负增效心得体会(通用16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一个展示自己教学成果和经验的机会,通过分享我们的心得,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根据要求,从第一部分随机选择一句,例如:“通过写教师心得体

    仓管员面试自我介绍范文(20篇)

    自我介绍是一个展示个性和能力的机会,可以吸引他人的注意并引发他们的兴趣。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始你的自我介绍,下面是一些自我介绍范文,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教师节庆祝会的主持词(优质16篇)

    在这个重要的场合,我将竭尽全力做好主持工作,为大家带来愉快和难忘的体验。接下来,我们将邀请几位专家为大家解读主题并发表演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

    高中生在学校抽烟反省检讨书(热门13篇)

    写检讨书时,要注重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避免陷入无效的自我抱怨和埋怨。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检讨书样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敬爱的老师:您好!很抱歉

    学校寒假期间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参考大全(20篇)

    在学校里,孩子们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可以培养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校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根据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

    那一次我懂得了艰辛(模板20篇)

    优秀作文是在语言运用上精准、流畅、生动,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动。下面是一些著名作家的优秀作文片段,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他们的写作之道吧。在我们班,其貌不

    神奇的药丸想象(模板18篇)

    优秀的作文必须具备清晰的逻辑、正确的观点和精彩的表达。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的愉悦与启发。你们知道十年后是谁干活儿吗?如果想知道,就跟

    绿化工程承包合同简单(优质18篇)

    承包合同通常包括合同主体、合同价格、工程范围、施工期限、付款方式等要素内容。小编整理了一些承包合同的典型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合同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青春人生的励志发言演讲稿(专业14篇)

    青春是热情奔放和积极进取的阶段,我们应该树立远大志向,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青春至理名言,让我们一起进步吧。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