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雅蕊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于教学任务、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明确和安排的书面文件,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规划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实际经验,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习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借鉴。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一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登月全过程。

2.深入理解登月的重大意义。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赏析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20xx年10月15日,是一个让中国沸腾的日子,你能想起来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吗?(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了多长时间?(16个小时)杨利伟只是在太空遨游了十几个小时就令我们振奋不一了。

早在1967年,美国的一个名叫阿姆斯特朗的人就向全人类报告了一条消息:“鹰已经飞上了月球”。他指的鹰是指“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古往今来,月亮总是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直到1976年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阿波罗”在古希腊神话中是太阳神的名字,那时一个具有伟大力量的人。那么以“阿波罗”来为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宇宙飞船命名,可见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意义重大。

下面我们就可以跟随19课作者的笔来跟踪了解这次登月的全过程。

感知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把表示事件的关键词语划下来,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2.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少距离,多长时间?

3.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4.拿出示意图结合登月的几个阶段进行简要说明。

默读完后,四人一组讨论

明确:

1.本文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时间顺序

2.76万公里、195个小时

3.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4.让学生结合自己画的示意图上台介绍。(注:宇航员登月后作了哪几件事情?)

研读赏析

自由讨论,全班交流

2.研读文中恰当精美的描写性的句子,谈一谈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比如:

a“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高达一百多米。”

b“他们小心翼翼的登上登月舱,……甜甜的睡了七八个小时。”

c“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的在狭窄的指令舱里紧紧的握手。”

学生再自己找一找文中其他一些生动的描述,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拓展延伸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前面的彩图以及课件中的图片,对于登月的全过程有没有疑问,或有别的想法,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比如:

1.科学家什么要收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

2.在登月的高空,宇航员绘有什么感觉?

3.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空中,这样做合适吗?

明确:

1.开发利用月球

2.失重、头晕、呕吐、昏厥

3.太空垃圾问题

1.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人类这一小步看起来小,但对整个人类来说,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说明人类可以征服月球;这一小步预示着人类已经在开发并利用月球,并准备向外层空间发展。

小结并联想

从我们对月球一无所知因而对它产生无数幻想到人类登月成功,这期间人类的科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目前的航天技术虽然还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我们相信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也不远了。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二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举。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概括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举。

教学难点。

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先看一段登月的录象。

2、能在太空遨游,能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二、速读课文,概括大意。

注意文中的人名、时间和术语。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文中表达精确的时间,并概括出相应的事件。

2、整个登月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3、提出疑问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4、出示有关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四、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

五、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人类探索太空的勇气令人钦佩,但这个过程也充满艰辛,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四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三

1、阅读课文,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过程;按时间顺序,画出登月示意图。

2、品读富有趣味的语言:叙述间的描述,叙述间的`议论,精确的数字。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一、导入。

中国的飞天梦(屏显);诗句;月亮介绍。

二、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抢答。

1、地球和月球的距离是多少?

2、哪个国家?哪个航天中心?

3、哪几个宇航员?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

4、乘坐的是什么号飞船?

5、什么时间登上第一次月球?

6、阿姆斯特朗是怎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地“一小步”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三、以图示意。

请阅读课文,根据时间顺序,用示意图表示整个登月过程。

(交流后,再屏显)。

航天员在月球上做了哪些工作?

四、好奇心起。

请你提问。

五、写作特点。

恰当的描述(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像)。

用数字说话,精准的数字(增加知识,有吸引力)。

叙中有议(深化理解,画龙点睛)。

六、拓展延伸。

中国的航天事业。

七、作业布置。

作业本。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四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

《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而这节课的内容与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关于月亮的资料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学习这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

上这节课的班级学生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计算机水平较好,对网络和网站知识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习,上网探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多数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如在上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一些与月亮有关的手工作品或画月亮图,上课时画出登月轨迹图,将较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质疑登月常识及课文内容,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上网,上网过程中自主选择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后要向协作小组和全班同学汇报,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做好关于这一课的课件和与月亮有关的网站。

(1)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2)关于月亮的作品。

1、(学生角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师角度)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教师引导)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a、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b、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c、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d、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e、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2)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你说我说大家说)。

(1)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2)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

(3)展示各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介绍登月过程。

(4)利用月亮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1、(观看课件中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2)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3)质疑登月事件。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到高潮。

a、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b、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c、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d、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e、登月舱与飞船是怎样脱离和对接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课文,深人体会。

(合作探究)。

(让学生谈自己真实的体会,畅所欲言。有一点必须明确:a、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有条不紊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b、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c、用数字说明)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2)探究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很紧张,很自豪)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找出来并朗读、评析。

(3)探究3: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认识。

(总结)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也可以进入老师准备好的月亮网,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查阅。

2、各兴趣小组将搜集到的内容制作成课件。

3、各小组从不同角度交流查阅到的资料:

(1)星空奇观。

(2)月球之谜。

(3)中国航天。

(4)登月计划。

(5)阿波罗之旅。

(6)登月图集。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我国已进行了无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必做题:

1、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2、根据练习三创设情境,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选做题:课后继续看与月亮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在网络上的探究活动和反馈,我觉得本节探究活动有一些收获:

1.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让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工具,渗透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过程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利用网络(internet)上资源的丰富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极大地扩展了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外延。

3.利用网络上超文本的特性,和人类思维的自然联想,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把信息的使用和控制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学习。

4.网络小组协作和个别化教学可以实现有差异教育,培养与人分享、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在具体的教学中也有不足:

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不一,在小组协作中,有的小组成员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处理;学生网络探索的主动性不足;由于课时所限,课外探究任务的完成有些难度。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五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1.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延伸拓展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关于报道人类登月的文章如自读课本中的《登陆月球》进行对比阅读,充实有关细节,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及胶片、月球地貌的图片。

1课时。

训练学生快速默读文章,用圈点勾画和记录摘要获取要点信息、概括课文内容。分析文章表现手法,如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等。利用课堂实践活动,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探索月球的奥秘。

设计(一)(多媒体显示月球地貌、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的资料)。

(教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朱长超的《月亮上的足迹》。(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二)(多媒体播放一段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六

教师: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做好关于这一课的课件和与月亮有关的网站。

学生:

1、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2、关于月亮的作品。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七

预习作业:

1、熟悉一下课文,摘录自己在读书中发现的疑问。

2、根据课文中提到的时间,把登月过程列成一张表格(包括时间、事情)。

一、导入:

老师的问题是:你知道在10月这个月份里,中国大大小小的媒体报道中最热点的新闻是什么吗?(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航天成功。)。

邀请大家一起再回顾一下“神舟”五号发射的全程录象——约4分钟。

导入到课文学习。

二、小组合作,理清内容:

1、小组内交流预习时自己设计的表格,并互相补充完整。

2、把这些事件进行“合并”,看可以把登月过程分成哪几个大的阶段?

三、配合图片深化内容:大家最有兴趣深入了解的是哪个阶段?

选择其中学生感兴趣的阶段详细了解,另外的则略过。

注意各个部分深化时运用不同的方法:

1、“准备阶段”:1)课文写到了哪几个方面的.准备?(火箭发射架、宇航员)。

2)仔细观察图片“火箭发射架”,填完整描写的句子。

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一样,。

3)看图片“宇航员”,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他们吗?

上做了哪些事情?——用动宾短语的形式进行概括。

4、“返航阶段”:“对接”图片简要说明。

四、“意义”探讨:

为了登月,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你觉得值得吗?意义何在?

——先请同学说,然后一起读“课后研读”的练习二,帮助同学理解。

五、拓展和延伸: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登火星计划”。

——提示:可从登火星的最佳时间和路线、生存装备、实验考察的内容等方面选择一项。

——如果制定的速度较快,在课堂上交流几组的计划。

六、通过学习,是否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都解决了?是否有新问题产生?

(1)科学书上说的登月时间和我们课文中的时间不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在返航时,宇航员把登月舱甩在太空,你认为这种做法合适吗?举出你的理由来。

(4)……。

七、总结和作业:

作业:课外找资料继续探究月球奥秘,准备“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与其说这是篇语文课文,倒不如说它是一篇介绍登月事件的科普小品更恰当。因此在这节公开课的整个准备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如何才能在教学中上出语文课的特点来?如何才能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其中,真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经过对教材的分析和挖掘,最后决定把着眼点放在以下三点:第一、在教学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精神、科学探究的兴趣;第二、注意与科学学科的整合和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技大事;第三、让他们明白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从整个教学的过程来看,预先定的目标能基本达到,学生一头的反应也不错。

考虑文章比较通俗浅显,所以教学中没有在文本研读中花太多的时间,只是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先把课文内容理清,在课堂上利用第一次小组合作进行交流和小结;在接下来的“登月过程”的深化中,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程度选择其中两个部分进行了稍微详细的解析——其间注意对学生的一些语文能力(分析、理解、概括、学科整合……)提出要求和进行培养;后面对“登月意义”的探究和设计“登火星计划”,可以说是对学生传统学习习惯和方式的挑战,因此花了些时间,应该也是值得的。之所以把一般老师习惯放在教学中间的“问题探究”放在最后,则是考虑到与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配合、以及最终要告诉学生的一个道理:课堂的结束并不等于学习的结束,恰恰相反,它往往是新的学习的开端。我们总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再解决……”,鼓励学生养成刻苦钻研、深入探究的科学精神。总体上采用的是“框架式”结构,便于灵活机动地根据学生的动态组织教学。

当然,没有一堂课是没有遗憾的,我们不也是在这样那样的遗憾中逐渐成长、成熟的吗?认真反思一下,自己觉得主要还有两个问题值得继续探索:

2、从整堂课的反应来看,虽不如专家所夸奖的那么好,总体上还差强人意,但是自己上完课后的感觉仍是把“我”放在首位,学生一头还放不开。固然有公开课的压力和借班上课的因素在作怪,但是追根究底,还是理念上没有能真正做到“投胎换骨”,还不能真正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来更开放地组织教学。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八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登月全过程。

2.深入理解登月的重大意义。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赏析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让中国沸腾的日子,你能想起来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吗?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了多长时间?(16个小时)杨利伟只是在太空遨游了十几个小时就令我们振奋不一了。

早在1967年,美国的一个名叫阿姆斯特朗的人就向全人类报告了一条消息:“鹰已经飞上了月球”。他指的鹰是指“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古往今来,月亮总是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直到1976年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阿波罗”在古希腊神话中是太阳神的名字,那时一个具有伟大力量的人。那么以“阿波罗”来为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宇宙飞船命名,可见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意义重大。

下面我们就可以跟随19课作者的笔来跟踪了解这次登月的全过程。

感知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把表示事件的关键词语划下来,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2.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少距离,多长时间?

3.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4.拿出示意图结合登月的几个阶段进行简要说明。

默读完后,四人一组讨论。

明确:

1.本文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时间顺序。

2.76万公里、195个小时。

3.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4.让学生结合自己画的示意图上台介绍。(注:宇航员登月后作了哪几件事情?)。

研读赏析。

自由讨论,全班交流。

2.研读文中恰当精美的描写性的句子,谈一谈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比如:

a“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高达一百多米。”

b“他们小心翼翼的登上登月舱,……甜甜的睡了七八个小时。”

c“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的在狭窄的`指令舱里紧紧的握手。”

学生再自己找一找文中其他一些生动的描述,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拓展延伸。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前面的彩图以及课件中的图片,对于登月的全过程有没有疑问,或有别的想法,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比如:

1.科学家什么要收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

2.在登月的高空,宇航员绘有什么感觉?

3.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空中,这样做合适吗?

明确:

1.开发利用月球。

2.失重、头晕、呕吐、昏厥。

3.太空垃圾问题。

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人类这一小步看起来小,但对整个人类来说,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说明人类可以征服月球;这一小步预示着人类已经在开发并利用月球,并准备向外层空间发展。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九

1、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3、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4、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1、课文的结构方式“概说——评说”。

2、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cai课件。

一课时。

1、(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导语激趣,引入课题。

2、疏通了解。

(1)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平实的语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点”。

(2)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3)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阅字典,弄清读音和意义。

3、再次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点拨:

(1)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升空前的准备(3、4段)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2、飞向月球(5——9段)检查、点火、升空、飞行。(播放火箭升空一、二级火箭脱落的录象)。

3、登月成功(10——15段)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4、返回地球(16——20段)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

3、树立登月纪念碑。

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播放宇航员登陆月球后的录象、图片)。

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时间)。

(喜悦、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4、精读课文,依时间顺序列一事件进程表。

时间事件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点51分20秒阿姆斯特郎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

5、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6、布置作业。

根据第二部分第1、2阶段的内容,画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图。

[课堂练习]。

1、课后习题。2、画图。

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起飞。

评说登月全过程。进军。

返航。

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十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

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在发射后13小时30分开始平静地进入梦乡。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扰他们的好梦。他们必须好好休息,因为要成功地进行登月飞行,没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点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使用的氧气。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

1969年7月22日0点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唤醒了飞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舱中的两名宇航员,命令登月舱升到一定的绕月轨道,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登月舱发动机启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入了预定轨道。22日上午6点35分,它与去那里等候的“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地在狭窄的指令舱里紧紧地握手。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在太空。

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返航。25日凌晨1点35分8秒,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登月归来不久,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畅谈登月的感受。

阿姆斯特朗谈到了登月的意义。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十一

2、连续长期观察月相,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制作月相盒的材料,记录纸,月相日记表。

课前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并记录画出月相,注明日期(农历、公历都写出)地点,天气,以及与前一天的月相相比有什么变化。

一、谜语导入:“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天体。

学生猜出:月亮。

师:出示课题“看月亮”

二、研究月亮的各种形状。

1、画月亮。同学们在前一个月的观察中了解到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把它画下来。

给每个小组发正方形白纸八张,上面画有虚线圆。让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画出一个月中月亮的变化,并讨论排先后顺序。

2组内交流。

介绍自己的画的月亮的特点,出现的时间日期,有更多相关知识的可以分享给同学。

师:各小组都画出了一个月中的月相变化,并排了顺序,我们能够发现月亮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吗?不同形状的月相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一起看一看。

提示学生按时间顺序排,师生交流,得出正确的排列顺序。

(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和左蛾眉月的顺序不对,上弦月下弦月的顺序不对,让学生各自保留意见,通过日后实际观察,做月相日记,或拍照辅助取证解决。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知识尊重事实证据的科学素养。)。

3、制作月相盒。

师教制作方法:录制微课辅助教学,师讲解。

圆形扁盒子(或正八边形),在面上中心为圆心,用铅笔画出八等分线,在圆形的侧面上挖八个观察孔,盒盖内部中央固定一个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小手电筒,打开手电筒,就可以在每个观察孔观察到模拟的月相变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状一样。

师:通过使用月相盒观察月相,你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月亮,排月亮两个操作活动,使学生全员参与研究月亮变化,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只是探究的主体。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制作月相盒,让学生对月亮辩护的知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分析过渡,教学生用模拟实验来发现科学道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三、作业:连续地观察月相。

生:生活中实际观察。

师:看月亮需要很长时间的坚持记录。这就需要同学们有毅力有恒心,我们能努力做到吗?怎样能更好的完成月相观察呢?老师给几个提示。

提示:

1.月亮在不同日子出现的时间不同,要查资料了解当晚月亮大约什么时候出现,做到定时观察。

2.注意天气情况,阴天雨天可能看不到月亮。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如何更好的完成作业,老师教育学生要有耐心,用一个月晚场观察表。

时间(农历)。

问题与感想。

思考:

1.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左娥眉月与右娥眉月的区别是什么?

3.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4.写观察小论文。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十二

一(1、2)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将要发生的事件。

二(3-9)写飞船离开地球,向月亮奔去。

准备、登机、检查、起飞、飞行。

三(10―15)写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动。

四(16――20)写登月归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十三

春来几时有?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诗。这是我们学过《月亮上的足迹》之后所发的感想。

月球离地球大约有38万公里,这如此遥远的月球而我们人类竞能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人类的伟大也可想而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郎,科林斯,奥尔德林代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只脚印。

阿姆斯特郎说的:“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全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说明了此次登月的意义,这一小步凝聚着人类梦想的一小步蝉精竭虑地工作,各行各业团结一心为之奋斗,这一步不正是整个人类的梦想吗?人类终于走出了地球进入了太空,去探索月球这个美丽而又神奇的星球。这一小步让人类的梦想成为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不会局限于地球,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

我还收集了一些赏月佳对: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北斗七星水低连天十四点;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学习《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使我收获很大,明白了登月的意义,又积累了很多赏月佳对。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十四

《月亮上的足迹》写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部过程,指出人类终于现实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义,激发人们为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亮上的足迹。

作文。

希望你们喜欢。

对面街上又传来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震得我头皮阵阵发麻。我再也睡不下去了,于是披衣下床,走出门外。

想着想着,我变得好轻好轻,最后竟驾着飞船飞向了天空。

天上的雾好浓呀!一层层将我包围住,使我喘不过气来。飞船费力地拨开云层,向月亮飞云。不一会儿,雾稀了,月亮也到了。

“好美的星球!”我走下飞船,傻眼了。一排排粗壮的桂花树开满了金黄银白的花,玉兔在底下跳来跳去;那一幢幢宫殿像是用洁净的水晶砌底……这里无灰尘,无污染,地球上哪儿找得到?!我不禁发出感叹,我刚掏出摄影仪,嫦娥突然出现在我眼前,她莞尔一笑,说:“请别拍照!”“为什么?”“唉,上次我扔了一颗千年桃树给你们,可没等结果,花早已经被摘光了。如果让你们知道,那我们的心血不就付之东流了吗?”听了她的话,我哑口无言。嫦娥又说:“就是因为你们任意破坏,才会造成今天的下场,有时,我们也深受其害啊!”我为是地球人而羞耻。这时嫦娥牵着我的手,带我参观月宫。

一路上,嫦娥指着座座花园,幢幢宫殿,向我讲解他的方法。我用心地记在脑海里。最后,我到了天女园。还没进园子,阵阵香味迎风飘来,让人精神顿佳。这时,一位身着淡绿色衣裳的仙女来到面前,我一见面就责怪起她来了。“这能怪我吗?是你们不珍惜我的花。我撒多少,你们破坏多少,也不计较后果,也不会晓得,很多人因为污染死亡,河流因污染断水……”我又一次被震醒了,急切地问:“难道就没有解决的方法了吗?”“有!”天女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改变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是人的意识。”我浑身热血沸腾,激动地握住她的手,“放心吧!没问题的!”天女信任地点了头。

忽然,我的头被瞌了一下。睁开眼一看,原来是倚在树干上睡着而做的一个梦。我抬头向月亮眺望,月亮依然皎洁,我暗下了决心,非让地球的环境比过月亮不可!

《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是我们七上年级的略读课文,可我还是仔细自学了这篇课文。

《月亮上的足迹》写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部过程,指出人类终于现实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义,激发人们为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这篇课文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就如20xx年10月15日,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内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经过这次伟大的探月,我国又利用嫦娥奔月工程,又造了;神舟;六号,并发射成功,载两名宇航员飞上太空,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经过,使每个中国人都信心大增。就算在二月份吧,探险队们很出色地爬上了高达8848.13米的珠穆朗峰,测出了新高度,在十月份向全国为8844.43米,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字,他是我国的最高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这让人多么自豪啊!

我长大以后,我也要当一名出色的宇航员,乘着宇宙飞船在地球上空飞翔,在茫茫的宇宙中翱游。在宇宙中发现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我俩在宇宙中快乐的玩耍,还要在宇宙中发现同地球一样可以生存生物的星球。

啊,我美丽富饶又可爱的中国,您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人类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产生了很多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树。他们把月亮当作本体,用无数的喻体尽情描述。可是月球离地球大约有38万公里,遥远的距离使人类在月球上留下足迹十分艰难。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终于把人类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月亮上的足迹》写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指出人类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义。

结尾写了阿姆斯特朗评论他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说明了此次登月的意义,这一小步凝聚着汗水和梦想。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向外层空间发展,人类未来是美好的。这篇课文使我想到许多。我国以古代神话人物命名的嫦娥工程,将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20xx年9月25日发射的神舟七号,代表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登上了一个新台阶。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火星、木星……,乘着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宇宙中遨游。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十五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

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在发射后13小时30分开始平静地进入梦乡。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扰他们的好梦。他们必须好好休息,因为要成功地进行登月飞行,没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点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使用的氧气。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

1969年7月22日0点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唤醒了飞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舱中的两名宇航员,命令登月舱升到一定的绕月轨道,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登月舱发动机启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入了预定轨道。22日上午6点35分,它与去那里等候的“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地在狭窄的指令舱里紧紧地握手。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在太空。

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返航。25日凌晨1点35分8秒,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登月归来不久,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畅谈登月的感受。

阿姆斯特朗谈到了登月的意义。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研讨与练习。

一快速默读课文,试把登月的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的解说。

1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阿姆斯特朗)。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则是对未来的希望。(奥尔德林)。

3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何祚庥)。

三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像,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读一读,写一写。

观测指令合算海域畅谈神往里程碑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遥遥在望。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十六

《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是我们七上年级的略读课文,可我还是仔细自学了这篇课文。

《月亮上的足迹》写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部过程,指出人类终于现实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义,激发人们为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这篇课文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就如2003年10月15日,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内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经过这次伟大的探月,我国又利用嫦娥奔月工程,又造了神舟六号,并发射成功,载两名宇航员飞上太空,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经过,使每个中国人都信心大增。就算在二月份吧,探险队们很出色地爬上了高达8848。13米的珠穆朗峰,测出了新高度,在十月份向全国为8844。43米,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字,他是我国的最高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这让人多么自豪啊!

我长大以后,我也要当一名出色的宇航员,乘着宇宙飞船在地球上空飞翔,在茫茫的宇宙中翱游。在宇宙中发现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我俩在宇宙中快乐的玩耍,还要在宇宙中发现同地球一样可以生存生物的星球。

啊,我美丽富饶又可爱的中国,您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17篇)篇十七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

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在发射后13小时30分开始平静地进入梦乡。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扰他们的好梦。他们必须好好休息,因为要成功地进行登月飞行,没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点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使用的氧气。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 ,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

1969年7月22日0点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唤醒了飞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舱中的两名宇航员,命令登月舱升到一定的绕月轨道,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登月舱发动机启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入了预定轨道。22日上午6点35分,它与去那里等候的“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地在狭窄的指令舱里紧紧地握手。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在太空。

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返航。25日凌晨1点35分8秒,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登月归来不久,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畅谈登月的感受。

阿姆斯特朗谈到了登月的意义。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研讨与练习。

一快速默读课文,试把登月的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的解说。

1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阿姆斯特朗)。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则是对未来的希望。(奥尔德林)。

3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何祚庥)。

三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像,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读一读,写一写。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干部赴基层团组织挂职锻炼个人总结(精选13篇)

    个人总结并不是简单的一篇文字,它是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付出和努力的肯定和总结。这些总结范文中的语言简练明确,内容实用有深度,让人读后有所收获和启发。

    端午节感悟(精选20篇)

    优秀作文不仅内容充实,而且结构合理,语言美观,给人以良好的阅读体验。小编搜集了一些精选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

    整治村霸心得体会(专业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所取得成绩和遇到困难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规划的思考。在这里,小杨总结了一篇关于自己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近年来,我国政府一

    市场意识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对于自己成长的一种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心得体会和收获是人们在经历

    军训总结领导(实用16篇)

    军训总结是对我们在军事训练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进行总结和总结,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军训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

    公司销售部的年度工作计划(通用15篇)

    通过制定销售工作计划,可以使销售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浏览以下销售工作计划案例,您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和团队的成功经验和策略。随着山东区市场逐渐发展成熟,竞争日

    毕业证遗失证明(汇总19篇)

    范文是一种经过总结和概括的优秀文章,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姓名:,性别:_,出生年月日:

    我是一颗小石头(优秀17篇)

    优秀作文的特点之一是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一些受到广泛关注的优秀作文片段,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清晰的逻辑赢得了读者的共鸣。

    各高校放暑假的通知(通用15篇)

    通知还可以包含附件或相关文件,以便接收者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要求。通知的内容和形式应当与您的组织文化和沟通方式相适应,做到恰如其分。各单位、各部门:现将暑假放假时间

    奇妙的克隆教案(优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书面材料。教学工作计划的完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