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敕勒歌古诗诗意赏析(推荐)(六篇)

时间:2023-03-24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最新敕勒歌古诗诗意赏析(推荐)(六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敕勒歌古诗诗意赏析(推荐)(六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敕勒歌古诗诗意赏析(推荐)一

  • 鲁迅《孔乙己》原文及赏析 推荐度:
  • 彝族民歌音乐教案 推荐度:
  • 《达古拉》音乐教案 推荐度:
  • 寒窑赋原文解读 推荐度:
  •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歌》汉乐府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古歌

其一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其二

秋风萧萧愁杀人①。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②,树木何修修③!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④。

①萧萧:寒风之声。

②胡地:古代胡人居北方,故后即用以代指北方。飙(biāo)风:暴风。

③修修:与“翛翛”通,鸟尾敝坏无润泽貌,这里借喻树木干枯如鸟尾。

④思:悲。末二句是说难言的悲感回环在心里,好像车轮滚来滚去。

其一

在高高的田土上播种小麦,最终(会因为缺水)而难以长出麦穗。男儿(常年漂泊流浪)在他乡,又怎能不憔悴难当?

读这两首诗,容不得人情感上有所酝酿,劈头便为一派浓重的忧愁所笼盖——一个苍莽悲凉的秋日,一场郁郁无欢的怅饮,本已令人愁闷难耐。何况还有那吹不尽的秋风,老是在帐外“萧萧”地响,更教人愁杀。“秋风萧萧愁杀人”,这一句突发的啸叹,正将主人公心头的万缕愁绪,化作烈烈秋风,“苍茫而来”,立时令人生出一种“不可遏抑”的困扰之感。“出亦愁,入亦愁”,则以细节刻画,抒写愁苦中人的坐立不安。不禁使人感到,那困扰着主人公的忧愁,竟怎样难以趋避、无可摆脱。受这困扰的`,不止主人公一人:“座中何人谁不怀忧?”既称“何人”,又加“谁不”,这双重反问告诉人们:那忧愁正如病魔一样,已侵袭到所有在座者的心腑。使主人公所对无非忧者、所闻无非愁叹——这样的日子,真能耗蚀人的青春,加速衰老之期的到来。难怪主人公要发出“令我白头”的幽幽哀叹了。

以上一节,一味写“愁”,使人来不及细想,先就浸染上了那摆脱不开的忧愁。读者不免要问:诗中主人公是谁?他究竟为什么如此忧愁?第二节诗,正为读者解开了疑团:“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胡地”,即塞外胡人居处之地。主人公既呼之为“胡”,可见他自己不是胡人。联系下文“离家日趋远”一句,可知主人公应是远离家乡、出塞戍守的汉卒。对于初到塞外的旅人来说,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的异域风光,实在是新鲜而奇妙的。但作为戍卒而久居胡地,看惯了浩瀚的黄沙,见不到几多绿意。秋冬之际,唯有呼啸的飚风,时时摇撼着稀疏的高树。那滋味可就大不好受了。它们所能勾起的,只能是千重忧虑、万里思情。读到这里,读者便可恍然大悟:主人公之所以“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之人之所以“谁不怀忧”,那都是心揣着有家难归的万里离思的缘故。在这样的断肠人眼中,无论是“飚风”,无论是“修树”,触目间全都化成了一片愁雾。故此二句看似写景,实亦写愁,正与上文“秋风萧萧愁杀人”相应,将满腹的忧愁“外化”了。

如果说,忧愁可以催人衰老,它首先带给人们的,则是憔悴和消瘦。“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诗中的主人公,正因为飘泊异乡、离家日远,被愁思消磨得茕茕骨立了。但诗人却不肯明言,而是巧妙地运用“衣带”之“日缓(松)”,以反衬主人公身躯的日见消瘦,写得含蕴不露而哀情深长。一位形销骨立的戍卒,就这样独伫于塞外荒漠,默默无语地遥望着万里乡关:“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他不是无语可说,而是心中塞满了愁思,纵然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要描述这样一种痛苦之状,笔墨是难以胜任的。但人们在极度痛苦之中,想象力就往往特别活跃,笔底口中便常常跳出奇语。《卫风·河广》的主人公,在眺望黄河彼岸的故国时,思归心切,就唱出了“谁谓河广,一苇杭(渡)之”的奇句。而这首歌的主人公,为抒写胸中难以排遣的痛苦,竟想出了“肠中车轮转”这一奇喻。用滚滚车轮在肠中的转动,写主人公无可言传的曲曲愁思,真是形象得教人吃惊。也正因为如此,戍卒那离家万里的痛苦怀思,才以更强的力度震荡了读者的心弦,使人不能不为之悚然动容。

有人认为,《古歌》所抒写的,是“游子天涯之感”,恐怕不确。从上文的分析可知,它应该就是“胡地”戍卒的思乡怀归之作。东汉曾多次对羌人用兵,战争均延续十数年之久。朝廷之将贪功而无能,至使离乡征戍之卒“进不得力战,退不得温饱”,大批丧生于“胡地”、边境。这正是《古歌》之类思乡之作产生的背景。这首歌熔抒情、写景于一炉,在“秋风萧萧”中抒写困扰戍卒的愁思;又将它融于异乡的修树、荒漠的飚风之中,变得更加蓬勃、纷扬;最后忽设奇喻,将其化为辘辘车轮,在肠中滚转不已。如此形象的情感抒写,显示出汉乐府民歌在抒情艺术上已有怎样长足的进步。能够与它比美的,在汉代,恐怕只有“长于抒情”的《古诗十九首》了。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释】 ①萧萧:风声。杀:同“煞”。②飚风:暴风。修修:鸟尾干枯不润泽貌,借喻胡地树林干枯凋敝之状。③日趋缓:一天比一天宽松。意谓腰身越来越消瘦。④思:悲。

【译文】 秋风呼呼地吹,真是愁死人。出门也愁,进门也愁,在座的几位,有哪一位不心忧?愁得我白了头。胡地常刮暴风,树木何其干枯。离家越来越遥远,衣带越来越松缓。心中悲痛无处诉,肠中像有车轮转。

【集评】 明·钟惺:“此歌态生于情,情生于调,微吟自知之,其故难言。”(《古诗归》卷五)

清·沈德潜:“苍莽而来,飘风急雨,不可遏抑。‘离家’二句,同《行行重行行》篇,然‘已’字浑,‘趋’字新,此古诗乐府之别。”(《古诗源》卷三》)

清·陈祚明:“起语浏栗悲凉,莽莽而来,此情至不能遏也。”(《采菽堂古诗选》卷二)

清·张玉谷:“此作客胡地思归之诗。前六,就秋风引入愁思,亦是逆起,而用笔有惊飚骤至之势。首句是纲,出愁入愁,顶愁申说,再用‘座中’二句,推开作陪,然后折出‘令我白头’来,一气直下,句句顿挫,妙绝。后六,点明胡地久淹,愁心莫诉,飚风树木,明应起处,带缓而肠终转,是所以白头之故也。‘离家’二语,与古诗《行行重行行》篇,止改一字;而结二语,则直与前《悲歌》同。古人以意运词,不妨沿袭,往往如此。”(《古诗赏析》卷六)

【总案】 这首诗《乐府诗集》、《古乐府》均未收,沈德潜《古诗源》收入《汉乐府歌辞》,张玉谷《古诗赏析》收入《汉杂曲歌辞》,丁福保《全汉诗》收入《杂歌谣辞》。其末二句与《悲歌》悉同,可足证其出于乐府。诗写客居胡地的思乡之苦,主意也与《悲歌》相同,但重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表现手法与《悲歌》略有差别。诗以“愁”字作骨,只觉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感,莫不一个“愁”字,把“愁”这样一种抽象的思绪表现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s("content_relate");

【《古歌》汉乐府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古歌(汉乐府民歌)10-30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7-22

古歌原文翻译及赏析05-16

古歌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木兰辞》北朝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古歌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7-06

古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5-16

古歌原文及赏析05-16

民歌《敕勒歌》原文及翻译04-11

最新敕勒歌古诗诗意赏析(推荐)二

  • 蒹葭赏析 推荐度:
  •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推荐度:
  • 鲁迅《呐喊》赏析 推荐度:
  • 承德避暑山庄导游词 推荐度:
  •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翻译赏析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作者为唐朝诗人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赏析】

如果说,摩诘的“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自然入妙,别有思致,“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王维《从岐王夜讌卫家山池应教》)使人感觉山涧清新,夜色迷人,那么在这首诗里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则是诗中有画,画中有人,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这首诗中“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句,引用了《列仙传》中的'典实:“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颠。’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二句意谓,仙家的居处未必能胜过九成宫,为什么要像太子晋那样成仙而去?充满了浓郁的仙风道气,颂赞了岐王的神仙风致。

虽然摩诘这三首“应教”诗都是应制之作,颂圣之品,但皆鲜润清朗,充满了自然野趣,仙风道气,展示了摩诘似仙山琼阁般的精神世界。

s("content_relate");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古诗原文及赏析11-14

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全诗赏析11-24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王维09-15

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鉴赏11-11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王维唐诗鉴赏08-24

关于《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王维唐诗鉴赏11-02

敕勒歌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敕勒歌》原文赏析与翻译04-11

敕勒歌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8-06

最新敕勒歌古诗诗意赏析(推荐)三

含有“勒”字的词语有哪些

勒,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lè;lēi,其部首为革,是左右结构。形声。从革,力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如:《说文》:“勒,马头络衔也。”下面用“勒”字组词,请看示例。

勒石

勒面

勒紧

勒抑

勒铭燕然

勒紧裤带

勒勋

勒取

勒索

勒逼

勒索敲诈

勒迫

勒马悬崖

勒马

勒兵

勒派

勒花

勒功

勒脖子

勒令

勒崇

勒毕

勒子

勒休

勒帛

勒戒

勒姐

勒竹

勒限

勒停

勒掯

勒铭

勒卒

蝎勒虎子

塞维勒的理发师

巴勒斯坦

敕勒歌

加勒比海

那不勒斯

敕勒术

弥勒榻

跋勒国

三勒浆

呼必勒罕

弥勒佛

梅勒章京

多普勒效应

马勒口

敲榨勒索

临崖勒马

追官勒停

比勒陀利亚

悬崖勒马

扎脚勒手

斯大林格勒战役

呼毕勒罕

敲诈勒索

红勒帛

梅勒额真

浮收勒折

言同勒石

浮收勒索

习勒

钳勒

贝勒

磨勒

勾勒

鋚勒

伏尔加格勒

柑勒

谨勒

鞍勒

弥勒

珠勒

克勒

绳勒

遏勒

鞅勒

部勒

逸勒

句勒

敕勒

铁勒

涩勒

抹勒

宝勒

浮勒

纂勒

钤勒

王夷甫识石勒

金勒

拑勒

玉勒

罗勒

迫勒

斯大林格勒

掯勒

隔勒

渠勒

呵黎勒

箝勒

瑑勒

凤勒

严勒

驻勒

诫勒

银勒

轧勒

失勒

约勒

刻勒

勑勒

铭勒

【拼音】:[lè]

基本字义1、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

2、收住缰绳不使前进。

3、强制。

4、用绳子等捆住和套住,然后用力拉紧。

5、方言,强制,逼迫。

【例句】:"勒住他们,但不要伤了他们的锐气,"这是塔尔顿夫的箴言。

勒姓起源勒姓有毓姓演变而来,在汉代,有位叫毓秀的从山东逃难到江西永修历阳山下,由于官兵追来,躲在一片长有勒刺的灌木林里,官兵追到跟前问;"你姓毓吗?一时心慌的毓秀机灵一动,说;"我姓勒.于是就以勒姓在历阳山下定居,至今到我辈已有三十三代,主要集中在南昌市北郊新祺周一带,在清代曾出过很多名人,有南京府台勒少重,民国期间出过俩位大律师,叫勒重孙和勒抵虎.以前叫马隆勒第,上任南昌市工商局局长勒世振就是我家堂叔,还有庐山疗养院以前的院长勒世祯,海南军区当军长的勒运军等等。

最新敕勒歌古诗诗意赏析(推荐)四

敕勒歌的翻译及赏析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男儿血,英雄色。

为我一呼,江海回荡。

山寂寂,水殇殇。

纵横奔突显锋芒。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色苍茫,四野茫茫,在那广大的草原上,一阵风吹过,野草低伏下去到处都可以看到成群的牛羊。形容大草原的美景。

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甘肃、内蒙一带。

②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④见――同“现”,呈现。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敕勒歌》的作者相传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的部将斛律金,公元546年东魏权臣高欢玉壁一战(《敕勒歌》在此时诞生)时,鲜卑族在以山西中、北部为中心的统治时间已近150年。公元534年,高欢建立东魏(北魏由此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于次年即公元535年在今西安建都)后,自任大丞相,虽然将都城设在今河北临漳县的邺城,但其统治中心仍在山西(高欢的大丞相府设在晋阳,其址在今山西太原市南)。在此近150年的时间里,敕勒族与鲜卑族大融合,共同生活在黄河以北以山西中、北部为中心这块土地上。公元546年,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在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带头作一首能表现鲜卑、敕勒族民族性质的歌曲。斛律金即作《敕勒歌》,并带头领唱,高欢也随之附唱,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敕勒歌》也因此在军营中广传,留传到今。

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这里。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南北朝民歌具有显著的差异,前者轻艳绮丽.委婉缠绵,一如江南少女,多情而温柔;后者粗犷雄放,刚劲有力,恰似塞北健儿,勇悍率真,豪爽坦直。若用西洋美学概念来表示,前者属于“优美”的类型,后者则更具“崇高”的倾向。这种审美趣味上的差异,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我们不妨从《敕勒歌》来作些分析,这对理解《敕勒歌)本身也是有意义的。

敕勒是古代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部落,它的后裔融入了今天的维吾尔族.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不过,北朝时敕勒族活动的地域不在今天的新疆,而是在内蒙古大草原上。

前四句是对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咏唱。“敕勒川”,不知是今天的哪一条河流,而且即使在当时,也未必是一个固定的专名,恐怕只是泛指敕勒人聚居地区的河川罢了。阴山,又名大青山,坐落在内蒙古高原上,西起河套,东接内兴安岭,绵亘千里。敕勒人歌唱起他们所生活的土地时,就以这样一座气势磅礴、雄伟无比的大山为背景。就具体的地理位置而言,这样说未免有些含糊,但作为诗的形象,一开始就呈现出强大的气势和力量。接下去,诗人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苍茫辽阔的图卷: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毡帐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如此风光,使人心胸开张,情绪酣畅。

在江南,山岭起伏,河流曲折,植被丰富多彩,景观充满细部的变化,人的注意力,也就容易被一山一水,甚至一草一木所吸引,形成细腻的审美感受,关注于色彩与线条的微妙韵味。而在北方,特别是在大草原上,自然景观是单纯的,色彩和线条也没有多少变化。由于缺乏可供细细观赏的东西,于是抬眼就望到天际,开口就是粗豪的调子。

这里面还有一种不易察觉的因素在起作用。草原上的人,是没有土地私有观念的。他们逐水草而居,天地之间,凡可放牧的地方,都可以视为自己的家。即使,由于习惯,由于不同的种族分别占有了各自的疆域,他们的活动也有一定范围,这范围也决不像农业地区、尤其是江南地区人们日常活动的范围那么狭小:一座村庄、几所房屋、若干亩土地。在视界里,牧民的“家”仍旧是无边无际的。这种生活.培养了草原上人们自由豪放的性格,也培养了壮丽的美感。他们不会像江南人那样,歌唱小小荷塘里娇艳的莲花,村头路旁婀娜的柳丝;在他们的感觉中,敕勒人共同拥有着望不到尽头的大山,望不到尽头的河流,望不到尽头的草原,而天恰似“穹庐”(现在所说的蒙古包),笼盖着他们共同的“家”,他们便讴歌这样的“家”。

“天苍苍,野茫茫”,仍然以浑浑浩浩的笔调写景,但这已经是为下一句作背景了。“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我们看到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画面开阔无比,而又充满动感,弥漫着活力。诗没有写人,但读者不会不意识到那遍布草原的牛羊的主人——勇敢豪爽的敕勒人。他们是大地的主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只有他们,才能给苍茫大地带来蓬勃生机,带来美的意蕴。在诗中,我们不但感受了大自然的壮阔,而更重要的,是感受了牧人们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那是未被农业社会文明所驯服、所软化的充满原始活力的人性。

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人不断得到新的东西,也不断失去原有的东西。因而,就像成年人经常回顾童年的欢乐,生活在发达的文明中的人们,常常会羡慕原始文明的情调。《敕勒歌》在重视诗的精美的中国文人中,也受到热烈的赞美,原因就在于此吧?前不久,电影《红高梁》大放异彩,歌坛“西北风”劲吹不息,也是类似的现象。但是,当江南人向往草原的壮阔的时候,草原上的人们又何尝不向往江南的温媚?人类的生活极其丰富,美感也同样是丰富的。最可厌的态度,就是在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之间,随意拿一种来否定另一种。

《敕勒歌》是牧人的歌唱,而我们如今只能阅读它的歌辞而无法欣赏它的曲调,实在遗憾。一个著名的传说也许可以稍微弥补这一遗憾: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这个故事令人想象:《敕勒歌》的歌声,该是多么雄壮豪放?又据史书记载,这首歌辞原是鲜卑语,很早就译成了汉语。但斛律金是敕勒族人,他应该会用敕勒语唱。大约因为东魏贵族多为鲜卑人,他才用鲜卑语演唱。也就是说,这首古老的歌辞,是经过了两重翻译的。那么,最初的歌辞又是什么样的?真是令人神往。

s("content_relate");

最新敕勒歌古诗诗意赏析(推荐)五

  • 苏宁客服实践心得 推荐度:
  • 寒窑赋原文解读 推荐度:
  • 鲁迅《孔乙己》原文及赏析 推荐度:
  • 寒窑赋原文注解及译文 推荐度:
  • 盛世中国原文朗诵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熙宁五服敕原文注释及翻译

熙宁五服敕

【原文】

予为《丧服后传》,书成,熙宁中欲重定五服敕,而予预讨论。雷、郑之学,阙谬固多,其间高祖远孙①一事,尤为无义。《丧服》但有曾祖齐衰三月,曾孙缌麻三月,而无高祖远孙服。先儒皆以谓服同曾祖曾孙,故不言可推而知,或曰经之所不言则不服,皆不然也。曾,重也。由祖而上者,皆曾祖也;由孙而下者,皆曾孙也;虽百世可也。苟有相逮者,则必为服丧三月。故虽成王之于后稷,亦称曾孙。而祭礼祝文,无远近皆曰曾孙。《礼》所谓以五为九者,谓旁亲②之杀也。上杀、下杀至于九,旁杀至于四,而皆谓之族,族昆弟父母、族祖父母、族曾祖父母。过此则非其族也。非其族,则为之无服。唯正统③不以族名,则是无绝道也。

【注释】

①远孙:当作玄孙,因宋太祖赵匡胤的始祖名玄朗,所以当时遇到玄要避讳。玄孙指曾孙的子辈。

②旁亲:据《礼记·丧服小传》改。

③正统:此指皇族。

【译文】

我撰写《丧服后传》,书写成后,熙宁年间朝廷要重新制定丧服制度,而我参与了讨论。雷、郑的学说缺漏、错误的地方固然很多,其中高祖玄孙一事,尤其没有道理。《礼仪·丧服》中之说曾祖齐衰三月,曾孙缌麻三月,而没有提到高祖玄孙守丧的.服装。从前的学者都认为服装与为曾祖、曾孙守丧的相同,虽然没提也可以推想得到,有人说经上没提到的就不服丧,这两种说法都不对。曾,是重的意思。从祖父以上的都是曾祖,从孙子以下的都是曾孙,即使一百代以后也是这样。如果可能的话,都必须为之服丧三个月。所以即使周成王对于后稷也称曾孙,而祭祀祝文中无论世代远近都称曾孙。《礼记》所谓以五为九,讲的是为旁系亲属服丧时如何降低等次。上杀、下杀至于九代,旁杀至于四代,在此之内的都称为同族,族昆弟父母、族祖父母、族曾祖父母。在此之外的就不算同族了。不是同族,就不为他服丧。唯有正统不以族来命名,是因为正统是绵延不绝的。

s("content_relate");

【熙宁五服敕原文注释及翻译】相关文章:

《敕勒歌塞北》原文注释05-25

《敕勒歌》原文及翻译05-02

婴宁的原文及翻译06-13

婴宁原文及翻译02-17

《敕勒歌》原文赏析与翻译04-11

民歌《敕勒歌》原文及翻译04-11

敕勒歌原文翻译及赏析08-19

敕勒歌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6-15

《敕勒歌》原文翻译及赏析06-15

最新敕勒歌古诗诗意赏析(推荐)六

  •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推荐度:
  •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推荐度:
  • 《螃蟹歌》的说课稿 推荐度:
  •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教学设计 推荐度:
  • 《水果歌》中班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二年级语文 《敕勒歌》课堂实录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示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局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沛表达了牧民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风光的图画。

课文朗读录音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vcd光盘(或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不多,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采用部件分析方法记住字形,教学中要专设环节检查指导。 2写字教学。

庐:半包围结构,字体偏斜,书写时应特别掌握好字的重心。“广”字旁的横,不要写得过长,第三笔撇,应写作竖撇。里面“户”字的“”写得开阔些,末笔要写成竖撇。

盖:上下结构,上边是美字头,下边是皿字底。

(三)词句教学

敕勒歌: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平原。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阴山:阴山山脉,大局部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笼罩、遮住、盖住。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茫茫:辽远,没有边沿。

本课的词语,大多数是凭已有知识理解不了的,教师应在学生通读诗句的基础上讲解。诗句的理解,要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插图加以体会,然后通过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这首诗的大意是: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

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

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

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四)朗读、背诵指导

在指导读的过程中,结合看插图投影、看录像、听音乐等,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诗的意境。朗读指导可参考示例如下: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指导朗读这首民歌时,教师要多示范,必要时可领读难句。只要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多读,就会熟读成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1、2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课后第3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读词语,体会“苍苍、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时,有不同的含义。应联系事物特点去体会。

天苍苍:形容天空蓝蓝的。

松柏苍苍:形容松柏翠绿翠绿的。

青丝苍苍:形容头发白白的。

野茫茫:形容原野没有边沿。

大海茫茫:形容大海没有边沿。

云雾茫茫:形容云雾浓厚,看不清楚。

(六)课时布置

教学本课用1课时。

《敕勒歌》见于《乐府诗集》的《杂歌谣辞》类,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居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带。这首民歌虽仅27字,却形象地展示出一幅雄浑壮丽、苍茫辽阔的北方大草原的画面。

s("content_relate");

【二年级语文 《敕勒歌》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赏析《敕勒歌》06-30

敕勒歌的赏析02-19

敕勒歌译文及赏析02-18

《敕勒歌》原文赏析02-18

《敕勒歌》教学设计12-01

敕勒歌原文及赏析06-30

《敕勒歌》全文赏析06-30

《敕勒歌》原文及赏析06-28

敕勒歌的翻译及赏析07-11

相关范文推荐

    有关敕勒歌古诗诗意赏析范本(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2023年敕勒歌古诗诗意赏析范本(3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

    最新敕勒歌古诗诗意赏析范本(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关于敕勒歌古诗诗意赏析(推荐)(六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最新离婚协议书孩子更名(模板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

    2023年集团公司转型心得体会 公司转型心得体会(大全8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

    2023年幼儿园园长演讲稿二 幼儿园长演讲稿(优秀9篇)

    要写好演讲稿,首先必须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使演讲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可是却无从下手吗?接下来我就给

    2023年小学六年级教研计划(通用10篇)

    计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领域。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六年级教研计划篇

    最新家庭装修合同样本(汇总8篇)

    现今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合同协调着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合同感到非常苦恼吧。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合同范

    最新自愿防汛申请书(模板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