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

时间:2023-10-31 作者:ZS文王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和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二年级作文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创作热情。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一

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72--93)

1.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安排如下表。2.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具体情景引出乘法问题,结合连加结果编出乘法口诀。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逐步提高要求:7的乘法口诀由实物图引导学生操作,得出连加结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8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熟悉的军乐队列队图,通过引导观察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9的乘法口诀以赛龙舟的示意图,通过观察与推想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总体看,逐步提高抽象程度。

2.解决问题的编排也是逐步加深的。7的乘法口诀之后,设计了3个例题:先用摆图形的实例,说明“什么是一个数的几倍”;再用摆物与推想,说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该怎样计算;最后用现实情景,结合线段图,教学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8的口诀之后,只在练习中以情境的方式,说明条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现实问题。9的乘法口诀之后,在情境图中,由学生自己组织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在设计上,逐步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

知识点目标: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能力点目标:使学生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目标: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难点: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1.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习2~6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7~9的乘法口诀。应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自觉吸收自己喜欢的思路,学习口诀、记忆口诀。

2.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在操作或推想出连加结果后,一定要记熟连加的结果,再写乘法算式,编口诀。这样,记忆口诀的负担不至于留在最后的“背诵”上,使难度适当分散。再是记忆口诀要把重点放在数目较大、容易混淆和比较拗口的口诀上。在训练时,应注意变换方式,以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在解决问题时,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另一方面要用学具进行操作,为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书中的线段图是为学生思考问题做帮手的,不宜要求太高。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合作交流。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削弱每个人“再创造”的机会。要采取适当措施,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二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

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欣赏轴对称图形的图片。

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想看看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课件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通过小组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在将两个分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时,不能掌握的很好。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五

教学过程:

直线、射线、线段。

提问:1)分别说一说什么叫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完成123页上面的“做一做”。(学生笔做)。

提问: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完成123页下面“做一做”的1题、2题。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大于0°。

小于90°。

垂直与平行。

提问: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哪几种情况?

2)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回答:下面几组直线中,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

完成教材124页的“做一做”

三角形。

提问:

1)什么叫做三角形?

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顶点a的对边是指哪一条边?

先笔做:以顶点a的对边为底,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底和高。(前页一幅图)。

在下面的表中填写三角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征。

名称。

图形。

特征。

回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边形。

提问:什么叫四边形?

回答:看图说出下面各图的特点,再说一说图中各字母表示什么。

完成125页“做一做”中的1、2题。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六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通过小组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在将两个分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时,不能掌握的很好。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七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4.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1.看木偶戏。

教科书第2~4页例1。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9(人)22-6+13=29(人)。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八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4.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1.看木偶戏

教科书第2~4页例1。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22+13-6=29(人) 22-6+13=29(人)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九

四(1)班xx人、四(2)班xx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发现一些运算规律;联系数的已有知识认识整数间的一些关系和整数的一些特征;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通过实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观念,了解容量的意义和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经历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选择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3、数学思考方面:

(1)在联系已有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开展猜想、讨论、解释、交流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2)在观察、探究整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特征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能对现实生活的有关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规律和概括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4)在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特征和对图形进行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5)经历把现实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数据作出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发展数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观察、猜想、实验、类比、归纳等活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结论作出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说明与解释。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结果,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2)能应用相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

(3)能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

(4)能选择恰当长度的小棒搭三角形,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能根据三角形的两个已知角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求一个底角(或顶角)的度数。

(5)能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从生活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实例,能利用方格纸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6)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到指定位置,能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能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说明所得的'结论。

(8)能从生活中主动收集数据信息,能读懂有关媒体中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设计简单统计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应的数据。

(9)学会并具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展主体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内容,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里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

(3)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意识与态度。

(4)能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体验;能与他人合作交流,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有质疑和反思的意识;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5)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知识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十

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促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学习贯彻学校工作要点,在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继续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加强对新教材、新课程的了解和探索,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们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性,切实做到减负增效,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改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教改就将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必定要更新教学观念,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才能指导平常的教学工作。

2、提高课堂质量,争取及格率为百分之百.

3、针对年级段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变。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以发展为主题,质量为主线,创新为动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两手一起抓。

2、继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中要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功能。

努力改进研究活动的形式,注重提高教研实效,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和业务管理水平。力求做到研究专题化、活动制度化、学习理论与开展教学实践相结合。建立正常的以听课、说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常规教研活动。

4、认真重视抓好教科研。

本学期要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作深层次地探索与研究。每位教师在平时要注意资料的搜集,并进行阅读和理解,交流心得体会,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和集体交流的基础上,可撰写文章,文章围绕本教研组课题展开体现研究动向。全体教师应树立科研兴教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可以根据教学中实际情况及教学新动态自拟专题向教研组或教导处申报备案。

5、坚持我校教研的一贯要求,落实听课、上课、学习心得、教学随感、教学论文的指标。继续发挥教研网络的作用,逐步提高活动档次,增强精品意识。

6、规范和优化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具体计划如下:

2、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上学期工作,撰写本学期计划;

3、学习有关教学理论,促进素质提升;

4、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1、上教研课(中心小学老师听课);

2、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

3、撰写20__年课题方案;

4、熟悉教材内容,交流思想,集体备课;

5、继续素质提升。

2、教案、作业批改自查;

5、组织教师互相听课。

1、教师“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2、学学科论文撰写;

3、素质提升作业交流。

1、学期考试、考查、教学质量抽测与评价;

2、教案、作业批改自查;

3、20__课题结题;

4、收交各种资料。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年级同学来参观博物馆啦!出示图。每个班级都由2名老师带队。四个班级的中队长都站在本班队伍的最前面,打着自己班级的班牌: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同学们站得整整齐齐,正等待尽管呢……仔细观察,画面里蕴涵着好多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出示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二(1)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

(1)理解题意并列式。

求总数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5+2=。

(2)用口算。

先把两个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所得的数再与30相加,即5+2=7,7+30=37,所以35+2=37。

(3)摆小棒计算。

3捆=30根。

5根+2根=7根。

7根+30根=37根。

所以35+2=37。

(4)用竖式计算。

先从个位加起,5+2=7,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十位上的3直接落下来,写在得数的十位上。

2、二(1)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1)理解题意并列示:35+32=。

(2)口算。30+30=60,5+2=7,60+7=67,所以35+32=67。

(3)借助摆小棒计算。

(4)用竖式计算。先从个位加起,5+2=7,7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再算十位上3+3=6,结果写在得数的十位上。

归纳总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4+4=21+7=24+3=46+3=。

62+17=35+24=13+84=44+40=。

2、数学医院:

17+2=1950+6=5642+3=45。

175042。

+2+6+3。

195645。

24+61=53+22=37+40=。

245337。

+61+22+40。

857577。

教学反思:

有过之前的学习基础,很多孩子口算就可以直接算出结果。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十二

第一课时:

除法(一)认识竖式。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b、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20÷5=4。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

掌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

3、指明让学生扮演:

24÷8=3(元)5-3=2(元)。

5-24÷8。

=2(元)。

4、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

指明读题(2):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钱?

四、课堂总结。

思考回报:

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该怎么解决。

2、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买鲜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钱?

24÷8=3(元)5-3=2(元)。

5-24÷8。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十四

班级基本情况:

这四个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苏教版数学学习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大部分学生数学计算速度较快,正确率高,上课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举手发言,作业书写很工整,学习风气浓厚。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深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们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体验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中去。但四个班都有小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常在课堂上管不住自己,几个同学不愿动笔做题。

如(2)班的何伟、徐微微、刘薛玉等,(4)班的周李贤、马少南、李佳等,这期的教育重点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几个学生:如(2)班的李琉扬、王喜龙、卞有龙(4)班的周国庆、张韵伟、唐帅帅等在学习上障碍非常大,常常跟不上教材安排的任务,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都不高,课堂作业也难以完成,需要老师多对他们加以辅导与关心,鼓励他们加强学习的信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因材施教,让这部分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在本期容入到班级的学习氛围中。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一定的难度,但正因此使一部分乐学、好学的孩子通过两年的学习更加优秀。进入二年二期后,有一部分如杨一鸣、林伟龙、姜欣沂、张萧灿、顾慧鹏等学生可尝试进行奥数训练,让优者更优。由于存在着年龄的差异,存在学习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老师应尽最大的努力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

教材分析(含重、难点)。

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数的认识笔算加法、加法的估算与验算,连加;笔算减法,减法的估算与验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不超过100)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方面:?与有余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认识,比较简单的路线图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与钝角分米和毫米,简单的度量,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简单的长度测量。

解决问题方面:

应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有关方位的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或设计简单的路线图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单位和适宜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

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根据统计结果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预测。解决问题方面:?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角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合理地解决问题。实践活动测定方向(用东、南、西、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词语描叙现实生活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你能跳多远(通过实验和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价值)。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具教具准备:

钉板、皮筋、彩纸、硬纸条、折扇、剪刀、三角板、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再过几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红和小华相约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给小明作生日礼物。瞧,他们做得多认真啊!(出示主题图)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细看,这些物品上有没有我们以前认识过的图形啊?(闹钟的面是圆形、纸工袋的面是长方形……)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闹钟图)评:教师创设小明过生日这一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在观察各种实物图形的基础上,教师的一句简短的问话“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1、认识角。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儿呢?(拿出剪刀,开、合)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电脑闪现)三角形纸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纸指)三角形的这里也是一个角。(电脑闪现)剪刀、三角形纸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电脑闪现)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角。(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特点呢?(相交于一点,两条边都是直的……)。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以及数学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拨一拨、数一数、说一说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认一认拨一拨。

看书24页了解算盘的历史结构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

三、练一练。

1、完成书25页第2题。

(1)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一个同学读。

(2)各自填写书上的空白。

(3)学生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文精神。

(4)学生上台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试一试。

(1)看一看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对2128的理解。

(2)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3)交流千位上的2和十位上2个表示什么意思。

(4)仿照举例说一说。

3、完成书25页1题。

4、做数学游戏:谁的第一。

(1)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2)怎样算出机灵狗得了多少分。

(3)同样的方法计算淘气的了多少分。

(4)说说谁的第一。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板书设计:

2128=20xx+100+20+8。

计数器表示。

方块表示。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十七

style="color:#125b86">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

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欣赏轴对称图形的图片。

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想看看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十八

教学流程。

复习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东面)。

你能指出教室里其他七个方向吗?师问,生答并用手指一指。

请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分别请坐在他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的小朋友听口令起立。

辨认教材呈现的场景里的方向。

小朋友们能辨认出各个方向,你能辨认出平面图中的方向吗?(能)。

出示场景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指名说。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按什么规定绘制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看这幅图中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这幅图中的正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观察后,指名答。(正北方向指向平面图的左上方,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你能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思考,指名交流。

在校园里定方向。

平面图中的校园已经会测定方向了,你们想不想到我们的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向?(想)。

师说要求:请大家尽量保持安静,每一组带一本书、一枝笔。每五人一小组,商量一下,那么这组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测定方向,然后分工测定,把表填好。看哪一组测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回班,整理表格。汇报测定结果,大家给予评价。

全课总结。

请学生说一说测定方向的体会。

教后记:

优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次备课(案例19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

基本练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说出各图形的名称,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

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

完成131页“做一做”中的1、2题。

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八1、2、3。

第五课时。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基本练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出示教材132页上面的五个图形,说出各图形的名称,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

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

完成133页中的1、2题。

(2)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

投影图片出示132页中间的三幅图形。

结合图示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应怎样计算?根据图中给出的条件,用字母表示它们的面积。

整理:长方体表面积()。

正方体表面积()。

圆柱表面积()。

v=v=v=v=。

结合图形,分别写出各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联系。

相关范文推荐

    优质在党群部工作的心得体会范文(22篇)

    工作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工作总结的兴趣和热情。

    精选河北爆炸心得体会(案例23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并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最优疯传读后感(通用17篇)

    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欢迎大家阅读以下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无意之中,看到了这篇

    最新做智慧教师心得体会(案例19篇)

    教师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增强教育教学的自信心。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撰写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您带来启示和借鉴。教育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作为从事这个

    最优申请评审报告(汇总17篇)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撰写各种报告,以便有效地向相关人员传达信息和数据。对于需要撰写报告的人来说,这些范文可以提供参考和灵感。立项申请报告范文:xx市发展和改革

    热门大国担当心得体会(汇总14篇)

    心得体会是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中,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思考,反思和总结所得到的一种个人感悟和体验。它既可以是对于某个具体事件或任务的总结,也可以是对于人生、职业

    最新分组讨论汇报发言(汇总12篇)

    范本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一些写作样本,它们的优秀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和模仿。以下是一些优秀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示。国土资源管理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宏

    2023年园林专业应届生简历(案例22篇)

    一个好的个人简历不仅能吸引雇主的眼球,还能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个人魅力。在这里,您可以找到一些出色的个人简历范本,帮助您更好地呈现您的职业素养。雇主们想要你的证

    热门去流水线工作的心得(模板15篇)

    工作心得总结是一个深入思考和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职业追求和人生价值。小编整理了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心得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

    2023年党是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经历和感悟,这些都可以成为写心得体会的素材。当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样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