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会法律读后感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大全5篇)

时间:2023-10-09 作者:MJ笔神2023年社会法律读后感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大全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社会法律读后感篇一

1.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依法治校.法育未来!

3.知法明理,做“四有”新人!

4.树立法治权威,构建和谐社会。

5.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

6.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7.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8.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治观念。

9.学法.懂法.用法.守法。

10.没有诚信的坚强基石,法制便犹如是建在沙土上的高层建筑。

11.维护宪法权威,增强权利义务观念

12.开创农村普法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3.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

14.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

15.学法.用法.守法.护法,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16.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17.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8.以诚取信心灵美,依法循规事业兴。

19.坚持依法办事,推进依法治校。

20.弘扬民主法制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21.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抓紧抓好!

22.推进依法治市努力建设法治城市

23.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文档为doc格式

社会法律读后感篇二

法律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它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制度、道德和伦理等价值观念,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中国反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这二者也是中国古代法律所要维护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支柱。本书依据大量个案和判例,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在社会上的实施情况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是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社会法律读后感篇三

1、法律是什么?
大一的时候,法理学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批书。我清楚地记得,其中有一本书,题目就叫《法律是什么?》
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这都能成为问题?如果连“法律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那些法学研究者都在做什么?那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实际上,对“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讨论,从古希腊时代一直到今日,都从来没有停止过: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就是某种永恒不变的正义观念的体现。至于这种正义观念源于何处,有的人认为是上帝,有的人认为是理性,还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感觉;实证主义法学派则认为,除了由国家机关制定的实际存在的规范性文件以外,别的一切都不可能被称为法律;社会法学派不愿拘泥于法律文本的条条框框内,认为法律应该是对人们产生实际影响的社会中的法律;历史法学派则认为,法律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或习惯的体现......
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真是多得让人抓狂。可是,依我看来,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开始讨论“法律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根本搞不清楚这个问题问的到底是什么:它问的是法律的本质吗?于是有人就开始背诵课本里面马克思的观点。(“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云云)。它问的是法律的形式吗?于是有人就回答,法律就是成文法、判例法、习惯法等的总和;它问的是法律的特征吗?于是有人告诉我,法律就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的社会规范”(又是背诵课本,懒得写了)。它问的是法律的功能吗?我心里默想,法律就是现代社会得以持续的基石。
这样看来,“法律是什么?”,就连这个问题也是多义的。法学家们,耗尽毕生的精力,可能也只能对上述问题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难怪,直到现在,“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仍然争论不休!
2、法律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
实际上,庞德并没有解决“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准确来说,他并没有回答“法律的本质”究竟为何。从本书第二章前半段可以看出,庞德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对于所谓的“本质”问题,人们即使能得出一个答案,也更可能只是一些幻想。(p21-p24)
但是,从功能的角度,庞德给出了一个确切的答案:法律就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
这里就会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社会控制?每个人无拘无束地,像卢梭笔下快乐的野蛮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对于这个问题,庞德的解答是:
俗话说得好,我们大家都需要地球,我们大家都有我们谋求满足的许多愿望和要求。我们有那么多人,可是地球却只有一个。每一个人的愿望不断地和他邻人们的愿望相互冲突和重叠。所以,人们不妨说,这就有了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任务。这就有了一项使生活物资和满足生活在一个政治组织社会中的人们的各种要求和愿望的手段,在不能满足人们对它们的一切要求的情况下,至少尽可能地做得好些,这就是当我们说法律的目的是正义时的意思。(p39)
是啊,在一个有相当规模的社会中,资源不可能是无限的。可是,人的愿望和需求却源源不断。在欲望的驱使下,群体生活的人必定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利益冲突。如果不能通过一种恰当的方式,或者说制度,去合理地分配资源,那么人们岂不是要为了那有限的资源而争斗殆尽?
正是为了解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冲突,法律才有了创设的必要性。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利益冲突无法避免,任何社会只要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必然会产生法律。
3、法律权利的工具性解读
承接上文对法律的功能的论述,庞德对法律权利的工具性解读,不得不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权利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不比“法律是什么?”简单。前人的观点,在此不再赘述。但至少,我们知道,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常常把“权利”看作是一种固有的、神圣的存在,于是有所谓“天赋人权”的说法。
然而,在庞德看来,“权利”的概念是如此的模糊,以至于不少人会将不同类型的“权利”混淆在一起——他认为,“权利”可分为以下三类:自然权利、道德权利以及法律权利。(p47-p50)按照庞德的观点,那些所谓的“天赋的”权利,或许更像是一种道德权利。
然而,庞德更加关注的,并非道德权利,而是法律权利。
他认为,法律权利实际上就是一种保护利益的工具。(p53)当然,这里的“利益”,指的是法律上得到承认和被划定界限的利益。毕竟,法律就是通过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或者利益从而达到社会控制的效果的。如此看来,法律权利也只不过是实现社会控制的一种工具。
在庞德这里,法律权利不再“神圣”,也不再虚无缥缈——并没有什么固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现实生活中,有的只是立法者对不同利益的承认和评价。
4、价值问题
既然法律要实现社会控制的目的,那么它就必须合理地分配利益。既然要涉及到利益的分配,那么利益的评价和权衡就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利益评价应如何进行?利益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在本书的第四章中,庞德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
庞德认为,利益评价的标准有三种:第一种,经验方法,即通过经验寻找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p66);第二种,学理方法,即按照一定时间和地点的法律假说进行评价(p68);第三种·,理想图景方法,即从一种应然的法律制度的构想出发,把理想状态中的理论运用到现实之中,以解决争端。(p71)
庞德更主张采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利益评价,他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法学学说,还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图景,都是众说纷纭,众口难调。对于这些问题,法学家和哲学家们可以一直争论下去,可是司法实践却不能因此停滞。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就要运用经验和理性,恰当地进行利益评价,以找到最佳的利益方案。(p79-p80)


社会法律读后感篇四

大约两年前,一位考上政法系统公务员的朋友推荐了这本书,虽然看得费劲,但终究还是看完,没有半途而费。他推荐的理由也很特别:好玩,而这个理由已足够吸引我看下去。

确实,书里很多案例用今人眼光看,足够新奇,有的甚至可以说足够怪诞。不过,可能这才是传统中国社会的本来面目吧,而且通过一些最日常真实却也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来表现,既反映社会日常运行的规绳,也反映这种运行的微观面目。如此,以前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了解,似乎有大而化之之嫌,了解的是作为整体的人们在当时如何怎样,但这个整体形象却往往缺少个体际遇作为支撑,缺少现场感和真实感。再对照这本书,理论的探讨和描述是建立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之上,显然说服力更强、论据更充分,读者也更容易形成概念。于是想到,所有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人其实都应该重视法制史方面的史料,而不仅仅局限治法制史的人,著名学者黄忠智先生早年几本著作在这方面其实就已经做了很好表率。

读这本书,形成的'概念有几个方面,其实从前也从理论上有所了解,但显然还没成为脑海中的“概念”:

其一,父权、夫权的权威,以及士大夫与庶人贵贱之别超过想象;其二,容隐是一种原则;其三,复仇是一种责任;其四,妾的地位如此之低;其五,官吏与官吏家属的特殊地位原来古今同一;其六,法律对行巫蛊之术者处之极重;其七,儒家以礼治世,法家以法治世,西汉之后儒法争辩已无形消失,儒家思想支配古代法典是中国法系的一大特色;其八,德治衍为人治。

社会法律读后感篇五

当年在写自己的毕业论文时,boss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你的论文里,看不到引用瞿同祖的段落?”当时自己年轻气盛,回答“瞿的书偏重社会理论,不重视法律本身,所以未曾采纳他的观点。”boss默默不语,给了个优秀论文。

年轻人总是看问题太片面,这是经验不足的结果。到现在,我依然认为瞿的重点是在“中国社会”上,而非“中国法律”,虽然引用他的文字是法制史学界的一个惯例,但是,与我写的'唐代婚姻制度无关。不过,细读之后发现,一旦放宽了自己的视野,谁是重点实在是很无所谓的一件事,中国法律正是在其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点一点的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反之亦然,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法律的发展由于受到统治者的左右,总是和社会不一致、不协调,但又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可以慢慢的纠正这种错误,这些都是重读以后的感受,谨记。

相关范文推荐

    活着读后感活着是为了(实用7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

    2023年风华正茂读后感(通用8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

    秘密花园读后感悟(实用6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感悟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

    街头音乐的文案(实用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美容医院试用期工作总结(通用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

    观念与革命读后感(通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

    2023年诗经选读书笔记(优秀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

    红与黑读后感(汇总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

    2023年可乐这本书讲了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

    2023年先秦名著读后感(汇总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