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扶贫进展情况(汇总14篇)

时间:2024-01-15 作者:储xy实用扶贫进展情况(汇总14篇)

通过安全标语,我们可以加强对于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宣传,保障工作和生活的安全。在制作安全标语时,应避免使用过于恐怖或负面的形象和语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标语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有关安全的重要思考。

实用扶贫进展情况(汇总14篇)篇一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总体思路,根据省委三加十扶贫攻坚组合拳,结合“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工作原则。

注重把握“五个结合”主攻方向和“五个一批”的消贫路径,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全乡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计划,找准路子,建好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三、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乡共4个村11个村民小组,600户3000人,幅员面积103.5平方公里,2015年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00元。2014年底我乡按国家标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42户510人,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共清退31户,123人,新增16户52人,脱贫83户296人,最终核定贫困户44户,143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户,人;无劳动能力户人。

贫困村和贫困户呈现出如下共性即是三弱三难:

一是自然环境弱,基础设施建设难。11个村民小组中仍有5个组未硬化,田间作业道基本为零。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的状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电:4个村600户人原有的分户线路有所老化、停电现象随时发生,存在用电难的问题,电网还需进一步改造。通讯:目前我乡4个村均没有广播、宽带,群众在信息吐纳方面严重滞后。水:目前通过百千万及安全饮水工程生活和灌溉用水已基本解决,但由于各村都没有排污系统,加之地形地质复杂,全乡各村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地质滑坡(共22个点),严重破坏土地、房屋等,但困于治理资金和难度大,只能长期监测。

二是产业发展水平弱,群众增收难。农业是全乡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客观来说,我乡在种养殖方面都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存在盲目跟风赶不上趟的现象,别人种青脆李就种青脆李、别人种核桃种核桃,而且管理粗放,没有明显的区域和产品优势;旅游业也还未形成气候,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保障跟不上,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够优化的问题,农户普遍存在观望态度,信心不大,办法不多;集体经济4个村均是有骨无肉,党员干部双带能力差。三是社会事业发展弱,人口质量不高,享受公务服务难。社会事业发展落后,贫困户普遍缺文化、缺技术、缺政策、缺人才、缺保障,导致社会问题多,综合素质偏低,是我乡致贫的深层次原因。全乡贫困人口中青壮年人无一技之长,就业难、创业更难;全乡种养殖方面的专业人才溃乏,全乡没有专业的农技人员,服务农业发展困难;还有因风俗习惯、教育教养等原因,在贫困村养老敬老良好风气尚未形成,产生一部分贫困老人。

综合分析我乡开展扶贫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是:贫困需求多,扶贫资源供给少;乡镇编制项目科学化不高、针对性不强,导致扶贫项目粗放,项目发挥的效益不明显;产业化、组织化不高;涉农资金上级要求与基层需求有效对接差,上级都是按照行业需求和规划安排钢性使用资金,基层无权因地制宜进行调整,导致不够精准和有效;齐抓共管合力不强,导致政府主唱,群众观望,社会组织、企业等参与度不高,缺少外力驱动。

四、目标任务。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从2016年起实施精准扶贫,我乡计划用2年时间,对上述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精准帮扶。采取精准扶贫措施,到2017年底稳定实现中央提出的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省委提出的“四好两富”,为我乡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精准扶贫帮扶到户的实施,使贫困对象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主业,并实现稳定脱贫;在全乡达到“六确保”目标:一确保贫困户家庭危房完成改造;二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三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四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五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六是确保每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

五、工作内容。

(一)精准识别。

1、扎实做好建档立卡。

(1)核准底数,精准识别。按照省州制定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政策兜底低保户三类贫困户。按照10对比8排除,对2014年建档扶贫对象进行再次摸底识别,并纳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严格审核各村上报的贫困户名单,确保做到识真贫。

(2)完善系统,建档立卡。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互联互通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做到“一户一网页、一户一对策、一户一帮扶、一年一结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动态监测,分级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做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2、建立帮扶制度。对家庭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生活困难户,根据有关政策切实做到政策兜底或医疗救助(共户人)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收入户(共户人)要明确具体的到户帮扶措施和年度目标,按照四个一批采取各种扶贫开发方式和方法,扎实开展针对性的帮扶。

3、建立帮扶台账。各村要建立驻村帮扶的结对帮扶台账,帮扶台帐要有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年度目标、帮扶投入、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和扶贫对象户收入变动等内容和指标。

(二)精准施策。

1、精心组织实施基础扶贫。

(1)完善道路和交通设施的提升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乡四个村的村道硬化已全部完工,但因受环境和政策的局限性,村道延伸较差,一部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需硬化组道20公里,分别是小河坝村5公里、耕读百吉村12公里,巴地五坡村3公里;需建设田间道120公里,分别是小河坝村5公里,蔼紫关村5公里,耕读百吉村6公里,巴地五坡村4公里。需建设安保工程13.2公里,其中小河坝村3公里,巴地五坡村4公里,耕读百吉村3公里,霭紫关村3.2公里。

(2)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和通信。

需对一村、二村、四村的变压器进行更换,对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对4个村,10个组的广播、户联网进行安装。

(3)完善群众安全饮水工程。

通过“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全乡四个村灌溉用水已基本解决,但群众安全饮水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小河坝村小河坝组夏天生活用水困难,泥沙多,必须要到小寨子拉水吃,计划投入资金10万元左右。(实际以工程实物量计算)。

(4)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和危房改造。

2、精心组织实施产业扶贫。

(1)培育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

请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各村自然、生态条件和产业发展特点,重点推广种养殖(牛、羊、中蜂)、林果(青脆李、)食用菌(羊肚菌)、羌文化旅游(羌族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文化旅游)、蔬菜(莴笋、无茎豆)、中药材6个产业,良种繁育与栽培、品种改良与养殖、羊肚菌栽培、中药材种植4类技术。通过一批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主导产品,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强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各村有计划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方面加强科技培训,普及推广先进适用、农民易学易懂易用的技术;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让贫困农民参加具体的科技扶贫项目,从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致富本领。

(2)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对全乡的致富人才进行摸底建库,搭平台,提要求,一方面引导他们在乡创业致富,将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和他们“联姻”,转变贫困户观念,面贫困户以资金、劳力、资源等入股,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

3、实施能力扶贫。

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学习技术、落实就业。同时,县下达的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技术培训。

4、积极开展就业扶贫。

(1)实施“订单”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积极与县就业局对接,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

(2)提升就业技能。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对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学习。

(3)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方式。协调劳动就业部门加大就业推介力度,通过购买城市新增的城管、环卫、园林等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5、大力实施保障扶贫。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低保、“医疗救助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发生。

(2)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灾、因残等支出型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特别救助,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加大对残疾人和无人监护儿童的救助力度。

(3)加快危房改造。因巴地五坡村属地质灾害较严重区域,故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优先安排危旧房改造指标。

6、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抓扶贫。

一是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按照“自主自愿、互惠互赢”原则,积极引导我乡林麝养殖基地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立村委+合作社+农户”、各村以发展果园、养殖、林权抵押、林地流转等模式,小河坝村土地流转、蔼紫关村林地流转、耕读百吉村发展牦牛养殖、巴地五坡村种植上药材,增加村集体收入。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乡党委、政府成立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乡驻村责任人、村委负责人为成员。每个村的驻村领导是每个村的帮扶领导小组组长,村两委负责人为副组长、省、县、乡派驻的联系帮扶人员、驻村干部均为成员。按县委政府要求,乡领导小组组长要同驻村负责人、帮扶干部、第一书记签订责任书。

(二)建强队伍,竭力帮扶。各村帮扶领导小组组长要负责统筹协调该小组成员的工作分工,要把精准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与村以及帮扶对象取得联系,摸清底数,找准“贫”因,主动深入,开展帮扶工作。要坚持抓好本村内扶贫开发重大问题的研究、难点问题的协调,推动精准扶贫取实在推进。

(三)密切配合,强化协作。乡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衔接县直部门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确保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要切实加强沟通协作,乡精准扶贫办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

(四)科学评价,强化考核。科学制定考核细则和扶贫开发考评办法,从建档立卡到脱贫,确保每一步有档案记载,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实行一月一写实,一年一考核;落实督查问效制度。对在扶贫开发中工作突出、减贫效果明显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扶贫工作重视不够、推进不力的严格进行责任倒查,视其情况给予警示提醒、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对精准扶贫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注重选树典型,注重宣传励志脱贫,加大能人致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工作氛围。乡党委、政府每年将评选“先进帮扶干部”,予以表彰。

文档为doc格式。

实用扶贫进展情况(汇总14篇)篇二

开展“三区”科技人才选派工作。按照科技部、中组部等5部委《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的安排和省市科技部门的要求,开展“三区”科技人才选派工作,围绕特色产业大力引导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为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制定了《关于2020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意见》(寿科〔2020〕35号),推荐选派涉及食品加工、畜牧、水产养殖、农学、林果等专业领域15名科技人才到我县开展科技服务,从贫困村安排2名种养户参加安农大集中培训。。

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以成果推广应用和科技产业化为主线,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平台作用及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县已建立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个,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服务基地7个,推荐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29人,选派县级科技特派员35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对从事特色种养业的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引导贫困村农业从业人员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农户提高科技水平,降低成本,增加农业收入。1月24日,“淮南市科技三下乡示范活动”在xx启动,活动现场,市县科技部门共发放科普宣传资料1000余份,优质良种600余袋,提供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咨询百余人次。并邀请部分果树、蔬菜及养殖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肉羊越冬、冬季果树整枝工作,为科技下乡做好示范。

组织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对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积极争取并认真实施省市科技扶贫项目。重点支持特色农产品及生产基地,支持与贫困村建立利益联接机制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通过项目带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扶贫帮扶能力。省一般性转移支付科技扶贫项目资金96万元,对11个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公示,已报省市科技部门备案立项。2020年承担实施省科技扶贫项目1项(安徽xx银丰棉业有限责任公司“牛奶蛋白纤维棉混纺织物多功能梳棉被胎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省拨项目资金20万元。共带动12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实用扶贫进展情况(汇总14篇)篇三

工作期间,我遇到了很多贫困户,他们的生活状况实在让人揪心。我扶贫的对象中有各种类型的群体,很多都让我记忆犹新。有位退伍军人,多年前他因脑梗导致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再加上他的孩子是智障,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因为他的病情和孩子的问题,妻子与他离婚,身患重病还要抚养一个孩子,他的生活可想而知。在2020年12月8日到2020年12月9日,他因为十二指肠穿孔在我院胃肠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住院期间,因为他父母年事已高,家里又没有人能照顾,我主动协调各项事务,牵线搭桥,通过努力,解决了他住院治疗的问题,胃肠外科医生就担负起照顾他的责任。患者出院的时候,也是我院派车,由主管医生亲自把他送回家。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办理的各项手续,都是我和主管医生一起办理的,而他的住院费用以及手术治疗费用,经过积极帮助办理,全由我院为其报销。

我帮助的贫困群众中还有一对老夫妻,这对夫妻都身患重病,儿子几年前因为车祸不幸身亡,女儿也因为身患疾病去世了,现在就剩两位老人相依为命,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生活一度陷入绝境。我把他们的情况反馈给院里,院里为他们进行了减免补助。老人说没有补助的时候不敢到医院看病,有病只能一天天熬着。针对到我院治疗的贫困户,我院给予他们费用减免补助,并定期上门回访慰问,切实帮助贫困患者减轻了生活负担。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贫困群众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能为他们减少一点痛苦,能帮助他们减少一点生活压力,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

实用扶贫进展情况(汇总14篇)篇四

全旗扶持贫困人口12442人确保6169人实现稳定脱贫其中国家级贫困人口4385人市级低收入人口1784人实现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按照中央、自治区、市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围绕市委“六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深入实施扎实开展了扶贫攻坚工作现将近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准识别,健全包扶机制。

(一)认真谋划,打牢脱贫攻坚基础。成立了以旗委书记任组长,旗长和有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苏木镇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并于春节前召开了全旗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对全旗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安排部署。同时,按照精准扶贫思路,围绕精准脱贫目标,紧扣“六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编制完成《20扶贫开发行动方案》、《扶贫开发“十三五”规划》和《达拉特旗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旗人民政府研究出台了《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政策意见》,从7个方面出台了18项具体帮扶政策措施。

(二)精准识别,确保扶持对象精准。我旗成立了建档立卡“回头看”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回头看”实施方案,充分调动各工作团队、包嘎查村领导干部、各苏木镇领导干部及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力量,严格对照贫困识别标准,逐村逐户调查每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把好群众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监督、确认审核五道关口,通过核查,共查出325户、1012人不符合贫困人口标准,已予以剔除。全旗贫困人口数已全部确认完毕。

(三)领导带头,建立精准包扶机制。围绕“谁来扶”,结合“三到两强”“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扶贫包联工作的`通知》,确定了领导干部精准包扶对象,将每一个贫困户的包扶任务落实到人头,做到因人包扶、因户施策、精准发力。全旗共安排52名县级领导、108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590名下基层干部开展扶贫包联,县级领导每人包扶4户以上贫困户,科级领导每人包扶3户贫困户,下基层干部每人包扶2户贫困户,共包扶贫困人口12442人,确保每一个嘎查村有一个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一名帮扶责任人,一包五年,不脱贫不脱钩。3月20日前,各级包扶领导干部已全部完成入户走访工作,下一步将大力推进包扶工作。

(一)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根据全旗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鼓励贫困户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肉羊、肉牛、生猪、绒山羊、乳业、家禽、獭兔、果蔬、食用菌、红枣、枸杞和林沙产业。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每户安排金融扶贫贴息贷款2―5万元。截止目前,在我旗树林召镇林原村、五股地村,中和西镇南伙房村、翻身村,展旦召苏木黄木独村等发放金融贷款1102万元,受益农户291户,受益贫困户88户。二是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强涉农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鼓励涉农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吸纳贫困人口打工就业、入股分红等形式,与贫困人口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在各涉农企业或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凡与10户以上贫困户建立紧密、稳定利益联接关系的,优先给予安排金融扶贫贴息贷款50―300万元,循环使用3年,做到扶贫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目前,我旗已与中国银行、鄂尔多斯国开银行签订了金融贷款协议,下一步加快推进发放速度,支持“种养加”大户、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带动农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三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鼓励贫困农牧民在“十个全覆盖”建成村和在建村的房前屋后、零散空地、整理出的宅基地等区域种植经济林,扶持贫困农牧民种植小果园、小苗圃、特色花卉、中药材等,对有意愿发展庭院经济的贫困户,优先给予扶持,免费提供种苗或补助种苗款,此项工作,各苏木镇在4月初已全面开展。

(二)认真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16年通过异地搬迁稳定脱贫2934人,经我旗扶贫办、发改局对8个苏木镇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分布、交通情况、居住条件、生存环境、住房状况等进行实地调研,现已将我旗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已全部确认。达拉特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已成立,各苏木镇易地扶贫搬迁施工队已确定,现已开工的安置区有恩格贝镇蒲圪卜村、昭君镇二狗湾村。其他苏木镇将在4月下旬开工,有部分分散安置的户子也开工。

(三)抓好生态补偿工程。积极争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原生态奖补等各类生态建设项目,继续加大十大孔兑沙棘、京津风沙源二期等林草工程建设,扩大沙棘、柠条、优质苜蓿等林草种植规模;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切实增加贫困人口政策性补贴收入;同时,通过吸纳就业、投工投劳等方式让更多贫困人口参与到工程实施中来,切实增加贫困人口收入。选择有管护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到生态建设管护中,护林员和草原管护人员等岗位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年内计划通过生态补偿脱贫100人,人员名单各苏木镇已上报至旗林业局,旗林业局正在安排之中。

(四)抓好教育医疗救助工程。采取教育基金会资助、一对一结对帮扶、信用助学贷款等形式,建立完善政府投入、社会捐助、信贷支持,学校减免的多元化筹资助学体系;认真落实教育救助脱贫政策,全旗已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享受3年教育救助政策,根据不同学龄阶段的贫困学生给予资金补贴。同时,大病医疗救助封顶线提高到8万元/年,切实降低贫困户看病支出。目前,我旗对贫困家庭幼儿资助已全面开始。

实用扶贫进展情况(汇总14篇)篇五

乡村精准扶贫政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平衡发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汇报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和矛盾。以下有三篇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范文可供参考:

1

20xx年5月上旬,青岛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赴莱西市对青岛市农村扶贫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实地察看了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村、沟西村和车格庄村的扶贫工作情况,听取了青岛市农委、莱西市和日庄镇有关情况汇报,并和驻村市人大代表、村干部进了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了基层情况和群众的实际困难。委员们对青岛市农村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予以肯定,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贫困底数清楚。去年以来,青岛市根据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按照“组织培训、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建档立卡”六步工作法,对全市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了精准识别,共识别贫困村200个、贫困户3万户、贫困人口6、5万人。同时,结合青岛市实际,将承担生态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任务的10个库区镇、林区镇和粮区镇识别为经济薄弱镇。目前,对贫困对象的信息采集和建档立卡工作已经完成,全部纳入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动态管理。

(二)领导机制健全。调整充实了由市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市扶贫工作,各相关区市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并将脱贫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各级的科学发展观考核。选派470名干部驻村帮扶,在全市200个贫困村全部安排了驻村工作队,安排基层干部与3万个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款捐物参与扶贫工作,形成社会合力。

(三)工作措施得力。采取了项目扶持、干部帮扶、培训就业、低保保障等多项扶贫措施。一是加大了资金投入,20xx年度共落实市级扶贫资开发资金3000万元,协调市级相关部门投入6000余万元,有效扶持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项目。二是加强了对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增收技能,尽快脱贫致富。同时,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采取了政府兜底的措施,保障基本生活。通过以上措施,仅去年一年就实现帮扶脱贫2万人。今年3月,青岛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扎实开展农村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扶贫任务目标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实行结对帮扶制度等十项措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青岛市的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全市的贫困人口数量相对较多,扶贫工作的任务还非常艰巨,一些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较大。近些年,随着全市各级农村扶贫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有脱贫条件的村庄已经基本实现了脱贫。但目前识别出的10个贫困镇、200个贫困村中,一些镇、村地处水源地、粮食产区和山区,承担着全市生态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任务,还有一些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投入不足,镇容村貌落后,发展难度极大。3万贫困户中,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基本没有自我脱贫能力,需要政府兜底脱贫。

(二)扶贫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调研了解到,农村扶贫工作涉及农业、民政、水利、财政等多个部门,虽然市、区已经成立了相应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但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工作上也没有实现有效的联动,这就导致在具体扶贫工作中出现信息不畅和协调不力的问题。同时,全市各级没有建立专门的扶贫机构,现有扶贫机构的职责一般安排在农业部门的农业生产科室,没有专职抓扶贫开发的工作人员。

(三)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市级财政资金的总体投入较多,但市(区)财政基本没有安排专项扶贫资金,资金的总量仍然较小,特别对由市(区)负责的经济薄弱村和部分贫困户资金投入较少。而且,各级财政的资金几乎全部用于扶贫开发,没有安排扶贫工作经费,这使得扶贫信息采集录入、扶贫宣传、培训等工作开展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扶贫工作。

三、意见建议。

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村扶贫工作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扶贫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把农村扶贫工作抓实抓好,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要把整体推进和精准到户有机结合。既要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又要把扶贫规划与城镇化规划、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统筹起来,通过区域整体开发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加快推进连片困难镇、村的发展。要整合各职能部门的扶贫资源,改变目前资源分散、管理分治等“多龙治水”的扶贫工作现状,搭建信息平台,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扶贫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针对我市地处水源地、粮食产区和山区等贫困镇、村的现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的责任、标准和方式,探索各种资源性收费中部分用于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加大对生态公益扶贫项目的扶持力度,帮助资源输出型镇、村实现脱贫。

(二)要继续加大财政和金融扶持力度。各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扶贫的支持力度,要完善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把各类扶贫资金整合起来,统筹使用,发挥综合效益。要进一步简化资金拨付流程,严格对资金管理使用的审计和监督,确保扶贫资金落到实处。要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地方与有关金融机构开展合作,针对贫困区域发展和扶贫产业、龙头企业的不同需求,采取建立贷款风险准备金、小额贷款保险等方式开展扶贫信用贷款,通过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实现脱贫致富。

(三)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要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建立社会扶贫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以投资兴业、志愿服务、扶贫捐赠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政府及主管部门在加大扶贫投入的同时,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做好农村扶贫顶层设计,为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配置、各种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四)要切实加强领导。要坚持政府在农村扶贫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完善考核机制,落实扶贫责任,对扶贫工作实行属地管理,明确市、区(市)、镇(街道)的帮扶责任,对每个扶贫对象,都要明确帮扶单位和责任人,扶贫工作情况纳入各级责任目标考核范畴。要加强扶贫工作队伍建设,各级扶贫工作要有专人负责。继续实行以“第一书记”为主体的干部驻村帮扶制度和强区与经济薄弱镇结对帮扶制度。对绝对贫困户,政府要通过完善农村低保、给予生活补助和物资援助等方式,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实现兜底脱贫。

2

根据省、市、县有关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我中心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以县扶贫办和砖窑湾镇政府制定的精准扶贫工作措施为准则,结合街砭村的实际情况和我中心的工作性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多种扶贫方法。通过半年的努力,我中心精准扶贫工作取的了良好的成绩,现就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根据砖窑湾镇政府出台的各项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和县人大制定的各项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上半年来,中心领导多次进村召开精准扶贫专门会议,并多次带领单位包扶干部入户走访,将整村困难和各贫困户实际致贫原因收集汇总,全体领导干部对所有汇总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集体商讨研究,制定出包扶村和每户的帮扶措施:

展的信心。

2、街砭村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苹果种植业的方面,本村几乎每户村民都有4—30亩不等面积的苹果园,在我们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该村虽然是一个苹果产业发展集中典型村,但真正懂的苹果树种植和管理的人员很少,为了能让广大农户进一步提高苹果园种植和管理水平,我中心专门诚邀县果业局多名技术人员为该村苹果种植户举行了一期苹果种植和管理方面的培训班,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苹果种植技术和管理不到位的实际困难。

3、通过苹果种植技术培训的深入,我中心专门为本村贫困户每户购买苹果树修剪专用剪刀一把。

4、在对关路峁村组走访中,村领导和村民反映苹果园缺水问题,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带领包扶干部实地考察和外围调研,发现制约关路峁村民脱贫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苹果园灌溉问题,为了打通这一瓶颈,我中心高主任从本已紧张的工作经费中拿出5万元,用于实施关路峁村组的苹果园灌溉工程,该项工程于今年4月底开始建设,现已完成工程量的50%。

5、协调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工程队,拓宽街砭村所有苹果园生产道路。

6、积极协调县水利部门,修建王台村组跨河桥,

解决该村组生产道路不畅问题。

7、根据贫困户王生满的要求,给予其成年母猪一头。予以解决该贫困户的实际困难。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因我中心工作职能范围小,性质单一,在帮扶过程中一是因该村地处偏远,发展一直缓慢,整村存在的困难比较多,一时无法全部解决;二是村民的思想观念陈旧,更有一部分村民故意刁难,挑事闹事,使我们的帮扶工作难以开展;三是协调能力不足,资金缺口较大,一些重大困难无法解决,如该村村委会办公驻地因多雨失修,于20xx年塌陷,因重新修建费用过大,现一直处于搁置状态。

三、下半年打算。

1、积极与商场用工企业联系,解决需要外出务工人员的务工需求,增加他们的收入。

2、积极引导贫困户创业,并给予创业贷款的扶持,解决脱贫致富的长效办法。

3

围绕“按照“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抓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解决了“行路难”;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基站、网络通讯,解决了“通信难”;新建了镇卫生院,全面实行新农合,解决了“看病难”;新建了中心校,镇中学宿舍,完成教学点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解决了“上学难”;完成了农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全镇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抓资源开发,促农民增收。由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果业、毛竹、林业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农产品得到升值,资源优势开始转变为经济优势。果业面积已达22800亩(其中密桔13600亩,脐橙9200),其中连片200亩以上的精品果园有8个;全镇共有林业面积32万亩,其中毛竹林基地面积6、5万亩。同时,扎实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劳务收入明显增加。

(三)抓政策落实,完善社会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二是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不断健全民政救助,及时安排发放救灾救济款物,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四开展广泛的支持和扶助活动,让受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四)抓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活条件。一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先后完成了上坪集镇建设规划设计和69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投资400万元,以精品建设点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了1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二是全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完成了654户农村危旧土坯房的改造,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加强民主管理。改革村级管理办法,对所有村级集体收入和转移支付经费一律实行“村财镇管、镇管村用、民主理财,规范管理”。对村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奖得动心罚得心痛,实现村民自治与政府工作的对接,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抓基层组织,增强发展能力。建立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分解了任务,使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个环节。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了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先后有两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考录为乡镇事业干部,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足,贫困人口较多。镇地处高寒冷凉的山区,海拔在400米以上,属典型的立体气候,每年冷涝灾害频繁,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且黄龙病综合防控形势严重,耕地面积6019亩,人均可用耕地0、46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结构单一,产值较低,竞争力较弱。虽然我镇拥有丰富的铁、铀、铅锌等矿产资源,但是目前铁矿只是小规模开采,铀矿、铅锌矿等优势矿产资源未被开发利用,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对镇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同时,由于全镇农民文化素质底,思想还比较保守,知识结构短缺,劳动技能不强,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全镇仍有贫困人口2930人占22、4%(今年争取脱贫779人),五保户54人,低保户477人占4、2%。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较差,全镇仍有566户(20xx年改造186户,20xx年改造468户)居住在土坯房中。

二是财力不足,债务包袱沉重。由于全镇经济缺乏支柱产业,企业培育和发展滞后,开辟和培植新的税源尤为艰难,财政税收也就逐年减少。由于财力有限,要保持机关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更无多余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镇因公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近1000万元。由于债务缠身,镇政府在抓经济发展中往往感到压力重重,举步维艰,巨额债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三是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产生活不便。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自身财力不足等影响,全镇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一是农田水利设施亟待改造。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机耕道路等建设滞后,多为改革开放以前修建,很难进行全面整修,抗灾能力差,水系配套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二是通电视覆盖率有待提高。全镇仍有3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1530户不通有线电视。三是电网改造有待加快。由于电压不够,用电安全较难保障。四是公路等级低,群众出行难。全镇有公路60公里,其上坪至松山坳线21公里,高头至杀人坳线19公里,村村通20公里,但由于都是低等级公路,弯多路陡,受恶劣气候影响严重,管养困难,近期才开通1路客车,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现象依然突出,整体效益发挥不足。

四是投入不足,公共事业滞后。虽然长期以来我镇在文化、教育、卫生上的实行了高投入,但是总量较小,公共事业建设滞后。全镇现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5所教学点,6所幼儿园,退休教师35名,在职教职员工86名,在校中学生266名,小学生662名,幼儿学生374名,校舍面积1140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仅10平方米,有d级危房3600平方米;有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9间,村医11名,医疗设备陈旧,医技水平偏低,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全镇综合文化场所和农村现代信息场所缺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较贫乏,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与整村推进相结合,实施一批项目。我们将抓住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加快融入对接,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工程、通组水泥路建设等一批项目。

2、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好一批村庄。围绕全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加强村庄的环境整治,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引导农民转变落后的生活方式,达到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美化优化的目的。

3、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培养一批能人。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重点,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工作,充分发挥能人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镇村经济更加发展壮大。

四、建议。

1、建议给予政策支持。建议上级在贫困乡村扶贫项目资金安排上考虑边远贫困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方面的特殊情况给予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增加项目资金和物资预算投入,以便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产生的实效。如项目的前期调研评估、后期管理服务资金上没有列入项目预算,导致一些项目没有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2、建议给予项目支持。一是在农田水利项目给予支持。受柑橘黄龙病的冲击,部分农民有意愿恢复土地水稻种植,对水陂水圳修复愿望较为强烈;三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建议加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帮扶力度,提高客运班线通行密度,方便群众出行。三是建议加大农村电网改造,提高用电质量。四是给予农村信息化工程项目支持。建议每个行政村设立1个农村信息化点,方便群众获取生产生活信息。五是扶持建设农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议在每个镇建设1个农民培训基地,提高农民技能,方便群众外出务工和返镇创业。六是扶持建设综合文化场所。建议在每个村建设1个农村文化场所,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七是加大农村大病救助力度。农村因病致贫严重,建议加大农村大病救助力度,破解因病致贫问题。

3、建议给予资金支持。由于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救灾减灾投入巨大,历史债务较重,由于可用财力不足,要靠自身力量还清历史债务极为困难,建议能综合考虑镇级承受能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分别给予帮助支持,化解历史债务。

实用扶贫进展情况(汇总14篇)篇六

为贯彻落实《xx县20xx年保障扶贫工程实施方案通知》(x脱办字〔20xx〕x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扶贫政策,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我局精心组织、主动作为,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全面完成我县20xx年度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一是摸清人员底数。我局主动与扶贫办对接,通过扶贫系统中全面筛查出20xx年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名单。目前,全县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员x人。

二是开展信息比对。通过信息比对,全县符合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条件有1461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有x人(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员x人,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中属低保、五保、重残人员的有x人),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五保、重残人员政府代缴保费的有x人。

三是做好参保登记。5月份印发了《关于做好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x社险字〔20xx〕x号)文件,并将x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基本信息分发给各乡镇,要求各乡镇组织人员进一步核实政府代缴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并对不符合参保条件的在校学生、现役军人、服刑人员及死亡人员等进行备注说明;对符合参保条件至今未办理参保登记的,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进行参保登记和缴费申报。

四是落实参保缴费。对20xx年个人已参保缴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要求提供本人县农商行(信用社)银行账户,我局将政府代缴每人每年100元的保费通过县农商行(信用社)发放到贫困人员个人银行账户;对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已有参保信息的,但20xx年个人尚未缴纳保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由各乡镇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按贫困户每人100元档次变更为经办机构收,为其代缴保费x元。社保扶贫做到了精准识别,精准代缴,确保不漏1人,不错1人;在历年对建档立卡未脱贫贫困人员和重残人员代缴居保费的.基础上,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对象全部纳入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范围,列入民生工程考核内容,作为扶贫保障措施之一全力推进。为做好政府代缴保费工作,该局和各乡镇主动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协调对接,动态掌握全县代缴保费人员基本信息,并将代缴保费人员基本信息与居保信息系统人员信息进行比对,将符合政府代缴居保费条件的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3706人全部纳入代缴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县财政及时预算政府代缴居保费x万元,确保了特殊群体政府代缴居保费全面落实,做到应代尽代。

五是强化宣传动员。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我局组织人员进乡镇召集村干部开会讲解、在乡镇、社区等发放宣传单、在各村村务栏贴公告、利用集镇赶圩集中摆摊设点、宣传社会保障扶贫政策,确保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员应保尽保。

1、存在的问题:一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对象等需政府代缴保费人员,姓名、身份证等基础信息不准确,给保费代缴带来一定的难度;二是需政府代缴保费人员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给及时代缴保费造成一定困难。

2、下一步打算:定期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对接,及时掌握需政府代缴保费的新增人员,并及时予以保费代缴,确保不漏1人。

实用扶贫进展情况(汇总14篇)篇七

今年以来,江西省xx市国土资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在选派优秀干部驻点担任对口扶贫的进贤县南台乡桥头村第一书记,并在全面摸清村里贫困户情况和村情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了帮扶方案,在资金、生产、交通、生活、住房等5方面给予对口扶贫村倾斜支持,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受到了村民的一致“点赞”。

加强帮困扶贫。帮助贫困学生1名解决上学困难,走访慰问了困难户73户,送去了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

助力农业生产。积极帮助群众发展庭院经济,为每户种植了4株香橙柚树苗,共计20xx株;迁移2个电排站变压器,改造1条排水沟涵管,提高了防涝能力;积极探索引导低保户以入股分红的形式与农业化专业公司开展农业合作化生产,增加农户收入。

便利交通出行。帮助该村硬化2条路3.5米宽进村道路,共计2.06公里,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配强生活设施。帮助新建了张家村600平方米休闲广场,改善了村委会办公条件,添置了电脑、打印机、空调等硬件,扩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购买了乒乓球桌,增加科学技术书籍等,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

强化住房保障。按照新户型要求,帮助3名特困户重建住房,大大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

实用扶贫进展情况(汇总14篇)篇八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今天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地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盛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的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为夺取“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的跨越发展和脱贫目标的实现开好局、起好步。等一会,县委郑成芳副书记将对农业农村工作作具体安排;最后,县委宫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扶贫开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xxx”时期,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始终把扶贫开发摆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紧紧围绕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目标,努力改变扶贫模式,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把提升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努力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扶贫开发新模式,有力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特大雪凝灾害和百年难遇旱灾的影响,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全区年度评比中获一等奖。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从 xx年的24.34万人下降到年的17.01万人(1196元标准),净减少7.33万人。二是贫困群众收入显著增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60元,为xx年的1.67倍,年均增长10.8%。三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年实现全县24个乡镇通油路,100%的村通公路,比xx年提高34.6个百分点。五年来新增灌溉面积11.07万亩,解决农村44.13万人和5.4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沼气池建设2.29万口。新建农村敬老院25所,改造危房14400万户,建设“黔西北民居”10992户。四是产业化扶贫深入开展。草地生态畜牧业顺利实施,“4个30万亩”农业产业工程整体推进,目前,共完成茶叶种植 10.32万亩、蔬菜种植 145.6万亩、经果林种植9.8万亩、 牧草种植10.1万亩,产业化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五是劳务输出取得新进展。通过整合职业技能培训、产业化掊训、绿证培训、“阳光工程”等培训资源,实施有效培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六是重大扶贫项目的实施成效明显。近年来,经过我县有关部门的积极争取,得到实施一系列重大扶贫项目,其中雍熙、寨乐、张家湾、厍东关、维新先后得到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姑开乡、龙场镇被列为孙国强副省长的帮扶联系点,锅圈岩乡被确定为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乡镇,乐治镇被列为年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乡镇,羊场乡得到实施茶产业扶贫项目。这些项目资金投入较大,投向相对集中,对推进我县扶贫开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七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两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人均受教育年限从6.14年提高到6.6年。医疗卫生条件极大改善,五年来完成地氟病防治改炉改灶17万户,年全县新农合参保76.13万人,比xx年净增30.8万人,参合率提高到92.57%。文化体育设施逐步完善,五年来新建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及3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惠及4.59万户农村群众的村村通工程,新建农家书屋88个。

在肯定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扶贫开发任务较重。中央和盛地提出到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按照新的贫困标准(1550元标准),全县贫困人口将突破27万人,每年需要减少5.4万贫困人口,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较重。二是扶贫攻坚难度较大。当前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深山区、石山区、边远山区、高寨山区、地方病多发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条件恶劣,发展基础较差,扶贫攻坚难度较大。三是返贫现象时有发生。有些群众虽然暂时越过了贫困线,但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稳定增收后劲不足, 极易返入贫困境地,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四是扶贫投入不足。由于财力有限,扶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需求与投入差距较大, 扶贫效果不明显。五是农民的素质有待提高。由于一些地方农民素质不高,不能看到扶贫开发潜在的和间接的效益,不理解、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开发扶贫自觉性较差,给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带来阻力。

尽管当前我们扶贫开发工作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但也面临一些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得到中央领导的关怀。xx等中央领导经常关注试验区的改革和发展,多次对毕节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二是各方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央统战部多次召开会议对试验区建设作出安排和部署,民革中央一直对我县倾情帮扶,深圳宝安每年向我县提供捐赠资金达数百万元,一些企业和慈善机构经常对我县实施帮扶。三是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厦榕、杭瑞两条高速公路纳雍段即将进入实质性开工阶段,织纳铁路、毕纳水铁路年内立项开工可能性较大。这些主干路网建成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可迎刃而解,对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四是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投入,盛地相继出台了加快脱贫“摘帽”的`奖励意见,进一步确立了阶段目标任务,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决心,全省上下扶贫形势较好。

综上所述,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重,困难多,但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县上下一定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增强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排除万难,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总的目标任务是:净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9万人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完成年度整村推进任务,完成5乡镇脱贫“摘帽”任务。

围绕以上目标任务,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抓好产业化扶贫工作。产业化扶贫是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和巩固脱贫成效的最有效的措施,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最大最明显的特点。各乡镇、各部门要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巩固提高烟草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抓好以“4个30万亩”农业产业工程为主导的产业化扶贫工作,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要严格按照现代农业和有机农业建设的有关技术规程,认真抓好羊场乡200万元的茶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做到“科学规划,规范种植”,为全县新建茶园树立典范。要切实抓好乐治镇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实施,根据上级批复建设内容拟定投资计划,实行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高标准打造200亩核心示范区,高效推进1000亩示范基地建设,力争辐射规模达5000亩以上。要认真总结近年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实施的经验和教训,切实抓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的实施,对雍熙、寨乐等老项目区,要搞好已建草场的抚育,加强动物饲养管理,巩固项目成效;对维新等新项目区,要在坚持大户领办、示范带动的原则下,将项目向有积极性且具备一定养殖条件的农户倾斜,积极探索试行滚动发展机制,努力扩大国家扶贫资金的覆盖面,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要突出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以核桃和板栗为主的干果产业,适量发展以玛瑙樱桃和布朗李为主的鲜果产业,力争在加工、包装、宣传等方面有所突破,努力提升经果产品的附加值。要抓住当前各级高度重视招商引资的机遇,积极联系马铃薯加工企业进驻我县共赢发展,力争在马铃薯深加工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要结合“4个30万亩”工程的实施,探索建立专业组织管理和农民自约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制定管护制度和村规民约,确保管护到位,巩固工作成效。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大力培育和引进适应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农业企业,引导建立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和市场开拓精神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成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强化产销加工有效衔接,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千方百计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要认真落实茶叶、经果林、畜牧养殖等产业发展的贷款贴息及补助政策,积极帮助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二)加快减贫“摘帽”步伐。为了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确保全县提前实现减贫“摘帽”目标, 根据地区安排,我县已出台了(关于对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进行奖励的意见),提出到年全县22个重点乡镇和317个贫困村全部实现减贫“摘帽”。具体“摘帽”标准为:以年为基期年,贫困发生率每年下降3.3个百分点;以年全省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105元为基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乐治镇、王家寨镇、百兴镇、龙场镇、阳长镇等5个乡镇和71个村在年实现减贫“摘帽”,锅圈岩乡、姑开乡、张家湾镇、勺窝乡、沙包乡、老凹坝乡在20xx年实现减贫“摘帽”,厍东关乡、昆寨乡、维新镇、羊场乡、曙光乡、左鸠戛乡、新房乡在20xx年实现减贫“摘帽”,化作乡、水东乡在20xx年实现减贫“摘帽”,董地乡、猪场乡在年实现减贫“摘帽”。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各乡镇党政一把手要切实负起总责,要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领导班子和乡村干部头上,确保工作到位。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制定本乡镇脱贫规划,确立阶段脱贫目标,强化措施,确保“摘帽”目标按期实现。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动用一切力量, 做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有机结合,建立“县领导联系、乡负责落实、帮扶单位牵头、乡村组织实施、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扶贫攻坚合力。 对按期完成减贫“摘帽”任务的乡镇,县委、县政府将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用作产业发展,同时对乡镇领导班子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三)大力抓好集团帮扶和“四帮四促”活动。一是抓好省领导联系集团帮扶工作。姑开乡和龙场镇要抓住孙国强副省长联系帮扶的机遇,着眼全乡发展大局,围绕与群众切实利益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方案,科学合理安排好项目及资金,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包保项目制度,落实项目点具体责任人,强化考核奖惩,高效推进集团帮扶项目的实施。二是抓好地、县领导联系集团帮扶工作。各乡镇要以地、县领导联系帮扶为契机,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联系沟通,大力争取实施适合于本乡的各类扶贫项目。县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切实树立大扶贫观念,将本部门项目资金向帮扶联系乡镇集中倾斜,助推贫困乡村早日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三是抓好锅圈乡彩票公益金项目的实施。要按照彩票公益金项目投向比例,结合实际拟定项目投资计划,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实现整乡连片开发。要借鉴姑开乡安坪村互助资金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管理章程,及时启动运行互助资金,缓解困难群众燃眉之急。要根据国务院外资中心关于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档案资料完整、规范。四是积极抓好“四帮四促”活动。围绕实现“强县升位、跨越发展”的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四帮四促”活动的安排,积极深入联系点开展调研,帮助联系点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形成共同推进发展的大格局。

(四)着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庞大,探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变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促进农民增收最快捷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但由于我县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一定的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不强,极大地影响了我县劳务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增收。因此,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力争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努力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要结合我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的实际,充分整合和用好农业、扶贫、劳动保障、职中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和资金,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初级技工培训、农业产业化培训和扶贫干部培训等项目,积极开展适合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创业的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要充分利用民革中央和深圳宝安对口帮扶的机遇,拓宽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联系,积极探索完善异地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着力推行定单培训,努力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机率。要针对高中、初中毕业未续读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五)继续抓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国家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种科学的扶贫模式。自去年这项工作启动以来,经过全县广大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由于国家贫困标准从原来的1196元调整到现在的1550元,这就要求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新的标准和相关规定,充分运用“两项制度”开展以来的好的做法,积极开展新一轮的调查摸底,认真测算我县实际贫困人口数量,摸清分布状况,适时完善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逐步形成“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两轮驱动的科学扶贫模式,实行一户一策分类扶持,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科学合理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六)抓好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涉及面广,建设内容多,各有关部门和项目乡镇要密切配合,认真履职,共同推进项目的实施。其中县纪检监察部门主要负责对整个项目采购、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监管,票据审核;县扶贫办主要负责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组织开展项目检查、验收;项目实施乡(镇)主要负责审核项目扶持农户,完善项目村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管理,监督项目工程进度、质量、报账,制定后续管护措施,按时完成项目建设。同时,要根据民革中央与东部十省区统战、民革达到的初步意向,积极做好前期相关工作,大力争取东部十省区统战、民革对我县实施 “一对一”结对帮扶,即一个省区帮扶一个贫困村,力争在东部十省区的帮扶下,这些贫困村早日实现整村脱贫。

(七)强化扶贫资金的管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对扶贫开发工作相当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都将不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投入,这对我们加快贫困山区发展无疑是一个大好的机遇。各乡镇要珍惜这一机遇,从为民服务的高度出发,心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关心体恤贫困群众疾苦,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规范运行,发挥作用。在资金管理中要做到“四个严格”:一是严格实行项目公开、公示制,将资金数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单位、开工时间、竣工时间等情况进行公示,严禁暗箱操作;二是严格监督,扶贫、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从各自的业务角度出发,加强对扶贫资金运行环节的监督,严格资金拨付及备案等程序,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三是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三专”管理,即对项目资金一律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支付、专户核算”; 四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截留、滞留扶贫资金现象。

三、加强领导,为完成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当前扶贫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责任大。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讲政治、顾大局,按照地委、行署关于扶贫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的要求,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一些扶贫项目还要另行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抽调业务精、能力强的干部参与项目的管理和实施。要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督查考核。县委、县政府将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对各乡镇的年度目标考核和“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的重要内容,由县考核办牵头,各有关单位参与,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对各乡镇扶贫项目建设情况、减贫“摘帽”情况和阶段性脱贫目标实现情况等进步督查。对未按要求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乡镇,将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问责;对未如期实现减贫“摘帽”任务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实行“一票否决”。

同志们,年是“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的起步之年,抓好今年的扶贫工作,确保到年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发展、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抓好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为夺取“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首战告捷而努力奋力!

实用扶贫进展情况(汇总14篇)篇九

根据《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宿区政办发〔20xx〕5号)等文件精神,区城管委办公室安排专人对一月份我区城市管理方面工作进行督查考核,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整体工作情况。

城市管理体制调整后,区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能切实按照中心城区建设管理工作会议要求,主动承接职能转移,强化管理职责履行,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精细化程度不高、工作推进不到位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项机制未落实到位。“一支队伍修到边”养护机制、“一把剪刀修到边”管养机制、“一把扫帚扫到边”环卫保洁机制均未全面落实到位,如黄河南路人行道至建筑物外立面之间动态保洁滞后、幸福南路树穴及绿化带内垃圾杂物较多、项王路等路段道板砖破损维修不及时等。此外还存在一些责任不明晰区域,如花园路两侧绿化带保洁责任不明确,仍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2、部分区域基础设施失于管护。重点集中在市场商城、商业街区等内部,如宝龙24街、金港花园儿童街等内部区域道路等基础设施破损严重,长期无人管护。相关职能部门及属地街道要创新工作思路,通过考核物业公司、使用维修基金等措施筹措养护费用,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3、公厕日常管理不到位。存在背街后巷公厕设施缺损环境脏乱差、农贸市场内部公厕未按要求开放等问题,属地街道要加大对辖区公厕管理力度,工商分局、商务局要采取措施督促市场管理方强化公厕管理和保洁,区环卫园林局也要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水、电等优惠政策,并强化日常督查,推进公厕管理工作。

4、违建整治工作进展缓慢。现有各类违法建设存量较大,分类处置工作相对滞后,城管分局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查考核,推动属地开展违法建设整治行动,确保新违建零增长、旧违建逐步拆除,并定期汇报整治计划及整治工作进展。各街道办、双庄镇、宿城新区管委会要结合物业小区综合整治提升的契机,加大违建的拆除力度,确保每月有方案、有计划、有集中组织活动。

5、基层城市管理力量不足。城管分局属地大队已划归属地进行管理,但各街道办、管委会、双庄镇的城市管理协管员招聘工作仍未真正开展,车辆等执法装备尚未配备到位。个别大队办公场所简陋,没有罚没仓库,制约了执法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6、交办工作有不按时完成现象。对上级交办、安排的工作,部分单位存在整改不及时、落实情况未及时反馈等问题,如创建优秀管理城市交办的个别问题幸福街道未整改到位,在扫雪除冰工作中,区科技局、区人大办包保路段无人清扫等。

二、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考核情况。

根据《20xx年1月份数字城管工作情况通报》,各单位和部门得分如下:

项里街道83.55分,河滨街道75.00分,古城街道61.12分,幸福街道60.09分,城管分局99.61分,环卫局90.26分,住建局72.08分,水务局50.00分,教育局50.00分,其它单位和部门当月无案件,取平均分71.3分。

三、交办工作办理情况。

双庄镇:4份交办单共18个问题,2个未整改到位(宿支路西外环至南海路段两侧门面房店外店店外堆放杂物未整改到位,靳塘小区周围动态保洁不到位),扣4分。

幸福街道:5份交办单共24个问题,2个未整改到位(宿城区东大街一店多招乱贴乱画等问题整治不到位,市府东路北背街餐饮店铺油烟排放设施整治不到位),扣4分。

古城街道:5份交办单共11个问题,1个未整改到位(中豪国际星城门面房前保洁不及时、垃圾箱垃圾外溢),扣2分。

项里街道:4份交办单共13个问题,1个未整改到位(建业路上道路两侧堆放杂物、白色垃圾较多无人清理、店外墙壁小广告较多),扣2分。

河滨街道:2份交办单共3个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宿城新区:4份交办单共22个问题,2个未整改到位(北海路便民河桥底树人学校东侧有垃圾、两岸绿化带内有蔬菜种植,利民河两侧绿化带内有蔬菜种植),扣4分。

区住建局:2份交办单共2个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城管分局:1份交办单共8个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得分:双庄镇96分,幸福街道96分,古城街道98分,项里街道98分,宿城新区96分,其他单位100分。

本月因筹备中心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会议等客观原因,未组织月度综合检查,各单位月度综合检查得分均为100分。

五、加减分。

(一)根据市城管办1月19日印发《十二月份市区城市管理工作综合考核情况通报》内容,对涉及我区相关责任单位的,对照考核办法予以相应的加减分。

检查优秀的:

1、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南湖路。2、市容市貌管理:平安大道。3、建设(拆迁)工地管理:宿城区体育文化中心建设工地。4、园林绿化管养:成子湖路绿化管养。5、“五小行业”管理:大润发东巷豆乐蜂等3家餐饮酒店单位。6、环卫设施管理:平安大道公厕。

需重点管理的:

1、主次干道清扫保洁:运河路。2、市容市貌管理:项王路南侧市交警一大队西侧。3、居住小区管理:金谷盛世康城、富康花苑西区、府苑小区。4、市场商城管理:凤凰菜市场。5、园林绿化管养:黄海路绿化管养。6、水环境管理:古黄河四号桥至通湖大桥段、古黄河二号桥至古楚大桥段。7、“五小”行业管理:永阳大厦东侧邳州擀面皮店。8、环卫设施管理:矿山新村公厕。

加分:住建局加2分。

扣分:项里街道扣2分,幸福街道扣4分,河滨街道扣2分,宿城新区扣2分,工商分局扣2分。

(二)根据上级反馈及区城管办日常督查发现:1、城管分局、四个街道、双庄镇小广告整治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成效显著。2、在扫雪除冰工作中,幸福街道、环卫园林局组织迅速,行动得力。3、区住建局牵头的小区物业整治提升工作总体进展缓慢。对相关单位对照考核办法予以相应的加减分。

加分:幸福街道加2分,古城街道加1分,项里街道加1分,河滨街道加1分,双庄镇加1分,城管分局加1分,环卫园林局加1分。

扣分:住建局扣1分。

六、相关要求。

1、督查通报中安排的工作、通报的问题,将列入区城管办重点督查范畴,请各有关单位认真对照,采取措施整改落实到位,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送区城管委办公室邮箱。

2、近期区城管办将围绕十项重点整治活动、属地城管协管员队伍建立等重点事项进行督查。请各牵头部门及责任单位迅速组织、快速推进十项重点整治活动,务求取得实效,牵头部门要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报送工作情况及考核评价结果。属地城管协管员队伍要按照目标责任状要求在2月底前全部组建到位。

附:1、违法建设拆除进展情况;。

2、一月份综合考核得分及排名情况。

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区领导张辉、王瑞、张以进、汪育才。

送: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宿迁市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年2月10日。

实用扶贫进展情况(汇总14篇)篇十

(一)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态势。 一是全州启动实施325个小康及温饱示范村建设。截止6月底,共完成投资1793.2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1323.9万元,整合资金39.19万元,群众自筹430.12万元。所有村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总体上,第一批启动的项目已完成过半的工程量,马关、***、麻栗坡等县工程建设势头较好,进度较快,特别是州委、州政府派驻州委扶贫工作队重点抓的100小康示范村和50个温饱示范村进度快,效果好。

总结上半年的工作,概括起来呈现出五个特点。第一,吃透政策,创新思路。按照中央和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州情实际,州委、州政府提出开展“四村”建设(建设温饱村、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夯实“双五”基础(基本生产、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教育、基层组织等五项建设;沼气池、小水窖、民房改造、乡村公路、适用科技培训五个重点项目),实现“五个”目标(实现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环境好起来、村容美起来、班子强起来)。

第二,注重规划,长短结合。按照“以行政村为半径、自然村为单元、农户为重点”的要求,开展总体规划和关于全村经济、水利、道路、农业、林业、畜牧业、社会事业、农户庭院改造、新农民培训、村内外绿化美化等多个单项规划,确保规划科学合理,近期便于落实,远期指导作用长久。

第三,整合资源,凝集力量。首先,组建了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州、县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工作合力。其次,各级各部门立足各自的职能职责,从不同的工作角度共同参与。再次,整合项目村的力量。建立健全和完善项目村的各套组织,特别是成立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好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加强村小组、团、妇女、文艺队等组织建设;同时,在党支部等核心组织的领导下,建立由村民自愿组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协调处理好全村建设发展的相关事务。

第四,狠抓产业,促进增收。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为核心,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切实解决“空壳村”问题。注重特色,以特色取胜。注重科技,以科技促进。注重龙头,以龙头带动。

第五,抓紧进度,落实到位。对一些急需实施的项目经过合理设计后及时启动实施,保证群众的劳动力能得到合理的调配,确保工程进度。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边干、边总结,确保全州以“四村”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技及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社会扶贫等各项扶贫措施均按年度计划安排,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易地开发扶贫已经完成项目申报,待省批准后即可组织实施。

(一)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州委、州政府的要求,积极筹备召开全州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十一五”全州扶贫开发工作,对“十五”期间扶贫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同时,出台《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和《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二)不断完善新阶段扶贫工作机制。一是贫困瞄准机制。瞄准贫困人口做好建档立卡等基础性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二是群众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要保证贫困农户参与到扶贫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三是力量整合机制。整合资金、整合资源、整合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金和力量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四是企业带动机制。积极推行“龙头+基地+农户+科技+信贷资金”的模式,制定有效的产业化扶贫规划,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加收入,发展致富。五是培训服务机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机制,全面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六是社会动员机制。要在全社会形成互帮互爱的良好气氛,促进社会和谐。七是激励奖惩机制。开展绩效考评,建立激励机制,改革和完善扶贫资金分配方式,严防“干好干坏一个样”。

(三)加强督促检查,突出抓规划、抓进度、抓质量、抓安全生产、抓后续管理。抓规划。协调相关部门的`力量共同抓好规划。尤其是3个试点村的规划。抓进度。周密安排,见缝插针,抢时间,抢节令,既保证项目按时完成,又不与农活争劳力,做到项目建设与农业生产两不误。抓质量。在项目建设中适时进行技术指导,项目建设完工时履行单项工程验收移交手续,实行工程施工质量终身负责制。抓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项目建成以后,及时做好建档立卡工作,以备查验,确保项目真正到村入户。抓后续管理。对已建成的扶贫项目,加强后续管理和跟踪问效,做好项目管理使用和技术培训,制定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强化管理意识,充分发挥项目的扶贫效益。

(四)进一步完善挂钩扶贫制度,发挥部门帮扶力量。制定“十一五”社会帮扶计划,继续加强与中央国家机关外交部、高检院、冶金局和省级挂钩扶贫单位的联系,提高上海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层次和水平,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深化挂钩帮扶的做法,结合实际,完善州直和省驻文单位挂钩扶贫联系制度,调整帮扶要求,将实施整村推进作为挂钩扶贫的一个重要内容,帮助挂钩扶贫点开展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等,将贫困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认真实施好省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加强对已建设产业基地和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发挥出应有的扶贫效益。二是扶持新的产业项目,特别是借***白玉兰技能培训中心建成和全州已申报确定9个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之际,积极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协调配合,组织好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向广东、上海等地输出,通过专业技能、法律知识培训和文化补课,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务输出效果,培育“打工经济”,增加农民现金收入。

(六)继续加大扶贫宣传工作力度。突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认真宣传好党的各项扶贫开发政策,让广大贫困群众了解扶贫开发工作的特殊性,把党和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变成群众加快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

(七)开展绩效考评,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物资的管理,杜绝违法乱纪行为。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创新机制,强化监督,保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严格管理程序,强化资金、物资管理。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审计、监察,继续坚持“三制度、一公开”和“四个对应”的管理办法,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实用扶贫进展情况(汇总14篇)篇十一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扶贫督查情况通报,供大家参考!

各乡(镇)、区直各单位:

6月21日-22日,受省扶贫工作督导组委托,市脱贫攻坚第一督导组对我区扶贫工作进行了历时两天的督查。在督查过程中,督导组听取了全区扶贫工作汇报,重点抽查了张茅乡、菜园乡工作情况,对清泉沟村、后崖村、田家庄村30余户贫困户进行入户走访,调查贫困户识别和干部驻村帮扶情况。经过督查,督导组对我区的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表示我区扶贫工作富有成效,与上次督查情况相比,各乡(镇)工作面貌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从区主要领导到乡(镇)书记、乡长以及行政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思想重视,工作安排扎实可行。尤其是张茅乡、菜园乡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工作,全程参与陪同督查,分管领导思路明晰,亲力亲为。二是宣传氛围浓厚。各单位制作了大量巨幅宣传板面,扶贫固定标语随处可见,扶贫政策、贫困户的界定及识贫程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群众认知度高。三是阵地建设健全。乡(镇)、村脱贫攻坚组织机构健全,工作队员齐备,乡(镇)脱贫攻坚指挥部、贫困村脱贫攻坚办公室以及贫困户都能够按照“683”要求,全面落实场所、人员、制度、档案以及办公设施。四是定点帮扶责任夯实。进一步完善落实定点帮扶工作要求,在定点扶贫村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现贫困村由单位帮扶全覆盖,贫困户由干部帮扶全覆盖。帮扶单位负责人工作认真负责,对所包贫困村、贫困户情况十分了解,制定的帮扶措施切实可行。尤其是市国税局帮扶菜园乡田家庄村,工作认真,作风扎实,受到群众高度赞誉。五是扶贫政策贯通,档案资料详实。区、乡(镇)、村以文件方式传达落实上级扶贫政策不打折扣,迅速到位,做到了上下贯通,扶贫工作档案资料收集及时准确,内容详实。

督导组在肯定我区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一是个别区直单位对扶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安排的驻村工作队尚未驻村开展工作,个别区直单位干部对自己帮扶工作不清楚。在督查张茅乡时,督导组随机抽取了两张省级贫困村麻塘湾村区直单位人员联系贫困户表格,依表格内容,督导组分别致电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区环保局自然生态股副股长戚浩宇和党政办副主任张焕梅询问包户情况,戚浩宇表示因单位工作忙,今年未入村开展帮扶工作。也不知道自己所帮扶的贫困户是谁。而张焕梅手机一直无人接听。二是个别乡(镇)、村原始档案资料收集不完善,“六签字”表格有代签现象。

针对以上督导组反馈的问题,为了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落实贫困户帮扶责任,经陕州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对区环保局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区环保局工作人员戚浩宇和张焕梅提出通报批评。望各单位引以为戒,务必对帮扶工作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动员本部门、本系统干部职工参与到定点扶贫中来,在定点扶贫村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人要深入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

各乡(镇)、区直各帮扶单位要结合这次省、市督导提出的共性问题及时整改。1、群众不知道现行贫困户的收入标准是年收入不超过2850元。2、界定贫困户没有计算收入和支出账,凭印象或估计界定。3、个人申请不是贫困户自己写而是工作人员一笔到底,贫困户只有签字没有按手印。4、包扶人员没有入户,致贫原因、帮扶措施不具体。5、部分非贫困户对已确定的贫困户有异议。6、“683”工作不到位。望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制定方案,尽快整改,确保在25号前对精准识贫、档案完善、宣传及阵地建设、搬迁任务、结对帮扶以及省委省政府下发的“五个实施意见”、“五个管理办法”的贯彻学习等工作落实到位。25号以后,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区委督查室将对以上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排名,排名结果进行全区通报,同时计入年底考核成绩。

陕州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年6月22日。

9月28日至29日,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卓、县人大副主任陶带领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攻坚办组成的9个督查小组,对全县各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及县直单位结对帮扶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现将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乡镇重视程度高。自9月11日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会召开后,各乡镇都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落实各项工作。各乡镇都召开了精准扶贫推进会,落实了3—6人的工作专班,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县普遍展开。

(二)部门帮扶力度大。绝大部分帮扶部门多次进村入户填写表册、宣传政策、因户施策的制定帮扶措施。州民委、县交通局、县法院、县交警大队、县人社局、县食药监局、容美工商所等帮扶部门在帮扶村兴产业、强设施、捐款捐物慰问贫困群众,有效解决了帮扶村、贫困户的许多实际问题。

(三)社会参与氛围浓。走马镇鑫农公司、中营雀语春公司、邬阳乡骑龙公司、下坪岩门良品生态土鸡专业合作社、五里乡南村金泰牧家庭农场等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纷纷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为贫困户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指导、保底回收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四)措施到户责任明。按照“五个一批”分类施策的相关要求,县直单位、乡镇、村支两委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覆盖全县每一个贫困户,明确了具体帮扶责任人,摸清了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做到村村有方案、户户有计划。

(五)软件资料项目全。各乡镇均已按照软件资料清单完善了。

工作方案。

发展规划“五个一批”分类统计表20xx年预脱贫花名册等软件资料。乡村户三级档案资料完备,做到了一户一档。各乡镇被督查的村均按照“532”的减贫任务,明确了今年的预脱贫对象,部分村已将20xx年预脱贫人员公示公告,乡村挂出精准扶贫作战图,签订脱贫军令状。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帮扶存在差距。督查中乡镇反映,少数帮扶部门重视不够,认识不高,措施乏力,派出的第一书记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要求,如运管所派驻太平镇的第一书记到村工作借单位工作忙、身体有病、家里有事等原因参加乡镇会议不积极;国电鹤峰管理处至今未认领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少数部门工作作风漂浮,软件资料记录的信息和督查时农户所回答内容不一致。

(二)软件资料不够完善。检查中各乡镇和村在软件资料上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表格内容填写不完整,存在漏项的现象。二是对同一贫困户的家庭人口、林地面积、耕地面积等,在帮扶工作情况表和帮扶手册上填写的数据不一致。三是“两公示一公告”、“四议一公开”相关会议记录、图片资料不全;四是没有在一般贫困对象的家中张贴结对帮扶联系卡。

(三)宣传工作不够深入。政策法规宣传不够,村支两委对具体帮扶政策理解不透,个别村(如走马镇红罗沟村)甚至认为可以将政策资金均分给全村群众。入户时,贫困户虽然对精准扶贫知晓度较高,但是对适合自己的帮扶政策不够了解。

(四)具体工作缺乏培训。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存在乡镇、县直部门在填写各类账表卡册时,对个别项目指标含义理解不清楚,不知道怎么填,缺乏统一规范的培训指导。

(五)落实措施缺乏创新。工作生搬硬套,缺乏创新。大部分乡镇和村生硬套用“532”的比例确定20xx年预脱贫对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强化宣传引导。各乡镇要迅速制定出具体、详细、量化的宣传方案,利用各种载体大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法规,着力营造浓厚的精准扶贫工作氛围。二是合理确定20xx年预脱贫对象,做到“有出有进”,动态管理,实事求是,进出有据,对预脱贫的对象要算好经济账,让每一户都明白脱贫途径。

(二)加强业务指导。以扶贫政策、工作程序、补贴标准等为重点内容,加大业务指导培训,迅速“武装”一批精准扶贫“教员”,确保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三)建立样板示范。各乡镇要分别选择一个村、一个企业、一个经济组织,作为产业扶贫与金融扶贫试点,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注重工作实效,积累工作经验,以点带面指导其他各村精准扶贫工作。

(四)规范工作程序。一是规范操作程序。脱贫对象严格按照“四议一公开”程序退出;返贫对象严格按照“两公示一公开”程序纳入。二是规范表格填写。各乡镇要对现有账表卡册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发现问题,按照规范统一的标准,完善软件资料,确保信息真、数据实。

(五)加大督办力度。各乡镇党委政府、各级帮扶单位要责任上肩,任务落地,及时研究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严格工作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攻坚办要对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精准扶贫工作真督实查、严督严查,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

11月16日至18日,根据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的通知》文件精神,围绕当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县人大、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攻坚办组成工作专班对各乡镇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县直单位结对帮扶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现将督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行动迅速。各乡镇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为领导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精准扶贫攻坚办公室,明确由乡(镇)长兼任攻坚办主任,其中铁炉白族乡由乡党委书记兼任攻坚办主任。根据辖区贫困人口数量,各乡镇进一步充实专班力量,专班人员分别新增至4—9人。另外五里乡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产业扶贫等六个实施细则工作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上报、验收、审核等工作。

(二)部门参与,真帮实扶。从督查情况来看,各级帮扶部门多次进村入户填写表册、宣传政策、因户施策并制定帮扶措施。县委组织部、县法院、县交警大队、县编办、县史志办、县国土局、县地税局、县规划局、县民宗局等帮扶部门在帮扶村谋发展、兴产业、强设施、送温暖,有效解决了帮扶村、贫困户的许多实际问题。另外,第一书记进村入驻工作时间得到保证,工作效果明显,涌现了像王业如、肖家友、郜平、马发权、张韬、汪平等一批工作扎实、群众反映良好的第一书记。

(三)宣传到位,范围浓厚。一是乡镇以乡(镇)村进出口通道、主要路口、人口集中地带、村委会公示栏为载体,刷写标语,悬挂横幅,设立政策咨询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精准扶贫宣传。其中燕子镇统一组织精准扶贫政策知识考试,全镇镇直单位负责人、村干部、工作片区组长参加考试。二是按照“两公示一公告”和“四议一公开”工作程序,乡镇积极召开评议会、党员代表会、群众会,其中走马镇杜家村,五里乡水泉村、杨柳村政策宣传力度大,群众知晓率高。

(四)分类造册,资料齐全。一是对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专项检查重点事项落实情况表,各乡镇基本完善了工作方案、发展规划、“五个一批”分类统计表、20xx年预脱贫花名册等软件资料,乡、村、户三级档案资料完备。二是根据县攻坚办“六进六不进”标准,乡镇对“失真失准”对象和返贫对象实行台账管理,分类登记造册,并依据精准甄别结果调整减贫计划和帮扶措施。

(五)进一步甄别,效果明显。当前,乡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六进六不进”标准,遵循“两公示一公告”和“四议一公开”工作程序,对贫困对象进行了再次评议,使贫困对象进一步精准,干部群众反映良好,潜在的矛盾逐步减小。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一是少数村村支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对精准扶贫工作理解认识不够,如走马镇九岭村、铁炉白族乡江口村的村干部对“五个一批”、“六项政策”、贫困户划分等基本情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影响全村精准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二是帮扶政策法规宣传存在死角,宣传对象多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部分非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相关情况知之较少,容易诱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矛盾。三是部分贫困户对适合自己的帮扶政策了解不够,对如何算好收入账一知半解,表述不清。

(二)软件资料有待进一步完善。检查中发现乡镇和村在软件资料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户档案资料填写不规范,存在填写资料质量不高,准确度不够等问题。如同一贫困户的家庭人口、林地面积、耕地面积等数据在户口簿、联系卡、明白卡上不一致。二是乡镇档案痕迹管理还存在疏漏的情况,关于20xx年建档立卡工作流程的相关会议记录、影像资料、请示批复文件整理不完善。

(三)落实措施有待进一步创新。各乡镇精准扶贫工作前段时间重在软件方面的完善,对实现产业扶贫、贫困人口增收研究不够,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不多、不优,措施针对性不强,结合村情、民情不够,组织推动力度不够,多数长效脱贫措施还停留在群众自发状态。

(四)工作程序有待进一步严格。部分村没有按照“四议一公开”程序进行公示,有的村即使公示了也不全面。如邬阳乡三园村、郭家村村民代表在甄别决议书上签了字,但没有公示;下坪乡东洲村、红鹞村只公示了清退对象和增补对象,其他贫困户没有公示。在走访中了解到,部分被清退贫困户没能完全熟悉政策,清退后存在不稳定因素。

(五)政策落地有待进一步推动。当前离20xx年年底不到40天,但各乡镇产业扶贫等六项政策除医疗救助外都还处于摸底汇总阶段,有待进一步推动落地。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加大宣传,化解清退矛盾。一是拓宽宣传范围,要求通过以小组会、党员代表会、群众会等形式切实将政策宣传至每一户每一人,做到政策公开透明。二是入户帮扶工作组要进一步把工作做细做实,多了解熟悉帮扶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增进与帮扶对象的感情,算好收入账,确保被帮扶的贫困户明白自身脱贫途径。三是帮扶工作组与村支两委干部要做好清退对象思想工作,确保不产生新的矛盾。

(二)查漏补缺,完善软件资料。一是落实档案痕迹管理,按照精准扶贫目录清单完善软件内容,尤其是20xx年建档立卡相关底册、会议记录、影像资料、请示批复文件的痕迹资料。二是对本地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全面核查,认真开展一次“回头看”,及时更正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失准失真”信息。

(三)创新方法,注重帮扶实效。各级帮扶单位立足贫困村实际情况,多给支持,多办实事,围绕贫困户这个核心,产业致富这个重心,大胆探索。着力创新帮扶措施,加大产业谋划发展力度,积极为帮扶村引入带动性强的企业、合作社与能人大户,将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引入农村,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利益链接机制,确保贫困户能够稳定增收不返贫。

(四)责任到位,落实驻村制度。派驻的第一书记要继续发挥帮扶作用,积极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协调实施各项帮扶措施,带领全村早日脱贫致富。驻村期间,第一书记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坚决杜绝“两头跑”和“走读”行为,每月驻村时间不得少于20天。

实用扶贫进展情况(汇总14篇)篇十二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省份。全省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总人口4483万,其中农村人口3600多万。国土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4%。与越南、老挝、缅甸三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4060公里。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197个民族乡,有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少数民族人口有1415.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1.6%。有国家扶贫重点县73个,占全国的12.3%,还有7个省级扶贫重点县,是全国扶贫攻坚的重要主战场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制定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从2001年到2010年,集中力量,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把我国扶贫开发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关心指导、中央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上海市的倾情帮扶下,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结合省情实际,制定实施了《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十一五”时期农村扶贫开发进程的决定》、《关于完善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责任制度的意见》、《关于实施分类指导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的意见》、《关于加快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众脱贫进程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团结带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推进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高潮迭起,特点鲜明,措施有力,亮点闪烁,成绩突出,效果显著。

2001—2009年,全省共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42.0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96.17亿元,省级财政扶贫资金45.89亿元,省级财政资金投入总量居全国第一。2010年计划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达26.31亿元,比2001年增加了14.2亿元,有力地推动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

(一)“一体两翼”战略强势推进。一是整村推进。2001—2010年,省扶贫办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51.7亿元,完成了2078个村委会和2.53万个贫困自然村的整村推进,有143.5万户贫困农户直接受益,提前一年完成“三个确保”目标任务。如:曲靖市2007年开始,以户“八有”、自然村“六有”和行政村“六有”为目标,每村整合投入资金400万元,探索开展了“政府大投入、资金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路子,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332个贫困村委会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贫困人口整体脱贫。二是劳动力转移培训。在贫困地区认定了90个省级和1个国家级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10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69亿元,转移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201.69万人,其中技能培训28.4万人,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就业渠道。如:昭通市在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工作机构的基础上,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和外出务工人员同乡会,在外出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建立了60多个农民工服务联络点,提高了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常年在珠三角、长三角的昭通籍务工人员达30.98万人,占全省省外务工总人数的25.8%。三是产业扶贫。10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贴息资金8.36亿元,引导项目贷款94.41亿元,重点扶持了龙头企业251家,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引导到户贷款114.59亿元,帮助约240万户贫困农户发展特色小产业,户均增收1100多元,到期还款率由过去的86%提高到现在的99.3%。投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4.57亿元,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在69个县600多个贫困村开展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600万元,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如:金平县引进广州大唐实业公司到勐拉乡进行香蕉产业开发,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使香蕉亩产由原来的200-300公斤提高到1000-1500公斤,已带动3500多户农户实施标准化种植香蕉6000亩,户均增收400多元。漾濞县立足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培植和壮大核桃产业,苍山西镇光明村共有核桃12万多株,人均99株,核桃干果年产量480吨,销售收入67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600元。腾冲县大力推进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界头大园子村汤家岭小组互助社35户社员累计借款35万元,购买摩拉奶水牛35头,日产奶约240公斤,每天毛收入近千元,每年户均增收达7000元。

较少民族扶持发展规划,率先对人口较少民族集中扶持,组织实施了布朗族、基诺族综合扶贫工程。累计投入镇沅县苦聪人帮扶资金2.6亿元,基本解决了1.3万苦聪人的温饱。整合投入莽人克木人帮扶资金1.66亿元,开展了整村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安居工程等12项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胡总书记、温总理的充分肯定。2008年以来,又相继启动了对僰人、独龙族、瑶族支系山瑶、拉祜族的重点帮扶工作,为全国开展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综合扶贫开发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重要经验。

(三)兴边富民扶贫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2005—2010年,我省先后组织了两轮兴边富民工程,累计投入资金预计达到254亿元,主要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温饱安居、产业培育、素质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生态保护与建设等6大工程30件惠民实事。其中,在边境25个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38亿元,实施了4902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使边境一线贫困程度得到有效缓解,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贫困村脱贫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四)片区综合开发取得实质性成效。建立了对特殊困难区域重点扶持机制,加大了对昭通、文山、怒江、迪庆集中连片贫困州市的投入力度,整体贫困状况得到明显缓解。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亿元,在10个县开展了“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按照大扶贫、大整合、大参与、大发动、大开发的理念,一次规划、分两年实施,在全省16个州市20县21个乡镇开展整乡推进试点,省级每乡补助600万元,探索了贫困地区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经验。安排4500万元专项资金,加快推进我省47个革命老区县开发建设进程。如:云县在茶房、大寨两个乡镇相对集中连片的20个行政村,187个自然村实施连片开发试点项目,覆盖11900户、49839人,累计完成总投资14837.33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35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201.45万元,通过抓产业、强基础、重培训,全面夯实了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基础。会泽县五星乡共投入资金6882.12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420万元,县级财政资金126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350.93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及自筹2850.18万元,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步伐。

(五)行之有效扶贫措施充分发挥作用。一是易地搬迁扶贫。对丧失生存条件,就地难以解决温饱的人群,坚持就地就近小规模集中安置和插花安置的原则,10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4.88亿元、国债资金17.96亿元,对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64.66万人实施了易地搬迁扶贫,基本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特别是在防灾减灾、保障贫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如:永德县大山乡纸厂村龙塘沟自然村,红山自然村一组、二组海拔地处炭酸盐岩地区中松散堆积的不稳定陡坡上,随时面临滑坡的威胁。2009年共投入资金337.9万,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68.5万元,群众自筹169.4万元,组织实施了易地扶贫开发,转移安置农户55户337人,从根本上改善了基本丧失生存条件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安居温饱工程。2003年以来,我省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54亿元,对125个县(市、区)1726个乡(镇)9180个村委会5.5万个村民小组40.25万特困农户实施了破烂茅草房改造,并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又改造了3.3万户,实现了贫困群众世代期盼的安居夙愿,被贫困群众称为“第三次解放”,在境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如:沧源县自2005年以来,通过茅草房、杈杈房改造和安居工程等建设,先后修建民房达21196户,占全县总农户的64.13%。勐来乡民良村七组通过项目实施,人均纯收入达2900元,人均比上年增加1943元,翻了两番多。三是以工代赈扶贫。投入以工代赈资金24.43亿元,积极开展乡村道路、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水土保持、江河治理和水毁工程恢复建设,加强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类工程492个项目,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比1992年增加了1944元。上海市自2006年对口帮扶德昂族以来,5年共投入帮扶资金3688.76万元,安排项目457个,实施8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和社会事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帮扶工作。“上海亲戚”、“上海路”、“上帮村”遍布德昂族聚居区。

(七)扶贫机制和政策研究不断创新。开展了“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和整乡推进试点,扩大了村级互助资金试点范围,增加了小额信贷和信贷扶贫规模,小额信贷扶贫经验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开展了创建“带领致富党支部”和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活动。积极探索扶贫园区开发模式。开展了《云南省扶贫开发条例》的前期调研和10余项专项课题研究。开展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机衔接,在16个州市19县开展了试点工作,并对80个重点县进行了摸底调查。到2009年底,全省低保对象达到338万人,月人均救助水平达60元。

十年来,我省扶贫开发重点突出,亮点频现,为我国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指标和全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是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全省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1022.1万人下降到2009年底的540万人、减少了482.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9.63%下降到14.71%。二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73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00元提高到2569元,其中2009年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三是贫困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明显提高。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均gdp从2000年的2207元提高到2009年的7198元,农业总产值从302亿元提高到810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从120元提高到418元。四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加强。新增灌溉面积315.3万亩、农业设施和畜牧设施面积342.9万亩、小水渠(管道)192万公里、人畜饮水管道15.8万公里、小水窖1069.4万立方米,解决和改善了496.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通村硬化路面5.1万公里、通自然村(组)硬化路面8.7万公里、连户硬化路面142.4万公里。五是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在73个重点县完成学校修缮投资65.98亿元,建设学校10278所,项目建设面积达892.36万平方米。有1.1万个行政村建设了卫生室,2009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0%以上。六是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条件不断改善。结合“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18.8万公顷、退牧还草19万公顷,共建设沼气池及节能灶137.5万口。

理制、资金报账制、跟踪问效制、招投标制、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制、项目验收考核及后续管理制等,严格落实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革命老区项目、信贷贴息项目、村级互助资金绩效管理制,着力推行扶贫项目廉政承诺制、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制、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员制,创造性地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扶贫机关、进扶贫项目、进贫困社区、进扶贫企业、进培训基地、进培训课堂、进干部职工家庭“七进”活动,牢固树立了上级监督、部门监督、审计监察监督、人大政协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六道防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工作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报嘉奖,获9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奖励。

二、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形势。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连续出台八个1号文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扶贫开发从主要依靠经济增长拉动和专项扶贫计划推动,转变为各行业、全社会和区域政策共同推动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明了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方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赋予了扶贫开发工作新的内涵、新的要求、新的标准。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加大扶贫投入,采取多种方式,推进扶贫减贫取得更大进展”。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要求“把南疆地区、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西边境山区、秦巴山-六盘山区等集中连片困难地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集中连片困难地区扶贫攻坚作出明确安排。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明确要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发的桥头堡,并作出了战略部署。云南省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入了扶贫开发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

一方面,在当前发展阶段转换和结构调整加快的双重背景下,我省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虽然贫困人口在持续减少,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致贫因素较多且复杂、返贫压力增大。按照1196元扶贫标准,到2009年底,全省还有贫困人口540万人,贫困发生率14.7%,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5%,居全国第二位。还有60多万特困群众基本丧失生存条件,急需进行易地搬迁扶贫。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生存环境更差、居住更加分散、构成更加复杂、社会发育程度更为落后的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原战区、边境一线、“三江”沿岸地区,扶贫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同时,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已成为贫困农户的经常性威胁和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工程移民、建设用地、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等项目,都可能产生新的贫困群体。虽然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区域、城乡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扩大,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从全国来看,2002年为1:2.8,2009年为1:3.34;从我省情况看,2002年为1:4.27,2009年为1:4.29;已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1:3的警戒线。2009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69元,仅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424元的23.3%;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玉溪市为5119元,最低的怒江州仅为1709元,相差3410元。73个国家重点扶持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569元,仅为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76.2%,全国的49.8%。我省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总体有了改善,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交通、饮水、上学、就医、住房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当地群众。虽然部分贫困地区已经实现整体脱贫,但特殊困难区域和特殊贫困群体问题依然突出。边境一线、“三江”沿岸地区、革命老区、原战区及昭通、迪庆和怒江等州(市),7个人口较少民族和少数民族中的困难群体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农村残疾人贫困面比较大,实现脱贫致富受到多重制约。虽然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得到初步遏制,但生态环境保护区农民的生计问题还没有得到稳定解决。我省约50%以上的国土面积划为天然林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区和自然保护区,是大江大河的上游区,是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国土安全的生态屏障,这些区域绝大部分为贫困地区,他们赖以生存的森林等自然资源被无偿划拨,没有可替代的、可脱贫致富的生计,使一些主要依靠资源开发为主的贫困地区陷入两难境地,扶贫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

区作为全国六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加大扶持,中央支持云南“桥头堡”建设调研组提出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内容写进《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这些都为扶贫开发提供了体制机制及政策措施保障。二是中央和省级综合实力和财政调控能力增强,公共财政有条件更多地向贫困地区倾斜,各种资源有望更多地投向扶贫领域。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推进,对稳定解决温饱起到积极作用。四是多年来扶贫开发实践经验的总结推广,扶贫措施的完善,扶贫政策的影响,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坚定、愿望强烈、积极性空前高涨。五是国家实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对农村全面实施反哺政策,为构筑“大扶贫”工作格局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撑。六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逐年加大扶贫投入,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搞好扶贫开发创造了良好工作条件。

三、云南省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初步设想。

第一,基本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尽快帮助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改善贫困地区民生、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为主线,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一线为扶贫优先地带,以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为优先帮扶对象,以专项扶贫为龙头,以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增强贫困人口内在发展动力和能力,更加注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更加注重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开发攻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集中力量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第二,总体目标。巩固提升480万基本解决温饱农村人口的扶贫成果,全面推进54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进程,突出实施160多万深度贫困人口的扶贫攻坚。力争到2015年,解决3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基本实现深度贫困人口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有学上、有低保、有医疗、有产业,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9年翻一番以上,深度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整体上达到当年国定贫困标准。到2020年,稳定解决深度贫困人口的温饱,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稳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重点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为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第三,工作重点。一是紧紧瞄准扶贫对象。将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并且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住户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对象。对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深度贫困群体进行重点扶持。注重对少数民族、妇女、残疾人实行帮扶。建立健全贫困识别机制,做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二是突出打好深度贫困扶贫攻坚战。云南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了《关于加快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众脱贫进程的决定》,制定了专项规划,决定采取综合规划、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分而治之的策略重点、限期解决深度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我们将结合实际,大力推进安居温饱、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素质提高、服务体系建设、整村推进六大工程,实现深度贫困群体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社会事业明显进步,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三是着力抓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综合扶贫开发。抓住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央支持我省“桥头堡”建设的重大机遇,对滇西沿边和哀牢山区、乌蒙山—凉山片区、石漠化地区以及迪庆、大理、丽江、怒江等藏区进行深入调研,摸清贫困底数,编制规划,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支持。我省各级扶贫部门也将对所辖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域情况进行调查,坚持分类指导,实行有差别的扶持政策。

第四,专项扶贫。以专项扶贫规划为平台,整合各部门资源,以专项扶贫资金为粘合剂,整合行业部门资金。一是整体推进。初步考虑今后5年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缺什么补什么、整体推进的原则,实施3225个贫困行政村的整村推进,其中2011年实施645个,每村补助100万元。

二是产业扶贫。继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扩大信贷资金和到户贴息贷款规模,每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年度信贷规模力争达到50亿元,积极稳妥推进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初步考虑,到2020年,在贫困地区新增经济林果3000万亩,经济作物3000万亩、出栏大牲畜2000万头。三是劳动力转移培训。以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到2015年,完成100万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其中技能培训75万人,引导性培训25万人。2011年完成20万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其中技能培训15万人,引导性培训5万人。四是易地搬迁。注重与工业化、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到2015年,完成易地搬迁35万人。2011年计划完成易地搬迁7万人。五是片区综合扶贫开发。以三个片区为主战场,按照“整体规划、县为单元、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综合开发”的原则,到2015年实施30个“县为单位、整合资源、整村推进、综合开发”项目。在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选择365个乡开展整乡推进试点,每乡补助1000万元。六是以工代赈。大力改善贫困地区耕地(草场)质量,稳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强乡村(组)道路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中小河流与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夯实发展基础。七是兴边富民扶贫。以解决边境地区和广大边民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为重点,继续实施兴边富民整村推进综合扶贫计划,支持边境贸易发展和区域经济协作,帮助边民尽快脱贫致富。八是革命老区综合扶贫开发。进一步落实革命老区综合发展规划。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革命老区,制定专门规划,提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水平,着力夯实脱贫致富产业发展基础。

第五,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在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部署中,将围绕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重点在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科技教育卫生和人口服务、社会保障、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按各行业部门的职能,具体明确部门扶贫任务和扶贫责任,切实建立部门落实行业扶贫责任、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并对其作出制度性的安排。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责任制度的实施意见》、沪滇对口帮扶规划等社会扶贫的纲领性、政策性、制度性文件,着重在切实加强各级定点扶贫工作,深入推进沪滇对口帮扶合作,充分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队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广泛动员企业参与扶贫,动员社会各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六个方面取得突破。

第六,政策保障。实施有利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增长方式,采取鼓励和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增加支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专项投入,制定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协同攻坚、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有机结合、对贫困人口全面扶持的政策,发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综合效益。考虑在财税支持、投资倾斜、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使用、生态建设、人才培养、区域发展等8个方面制定有利于扶贫开发的政策。同时,要求各地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认真研究有关政策措施,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认真研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中,进一步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途径和实现方式。

社会参与机制。加强与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云南单位的沟通和联络,构建沪滇对口帮扶合作良好机制,认真落实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责任制度,探索军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与扶贫开发的有效方式,积极组织扶贫志愿者参与扶贫事业的活动,争取更多的国外政府援建项目、世界银行贷款和非政府组织反贫困资金、各类慈善基金等投入贫困地区。健全完善项目资金监管机制。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社会扶贫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贫困情况统计监测平台,进一步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制度。切实落实扶贫资金分配使用和项目资金公开公告公示制等各项制度,严格执行项目资金审计和督查制度,扶贫项目廉政承诺、廉政评议、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员制、廉政文化进扶贫制度,牢固建立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

整村推进工作基本情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整村推进作为我省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2001年,制定了《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确定以行政村为单元实施4000个重点村和以自然村为单元实施5000个温饱村。2006年,为进一步提高整村推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时期农村扶贫开发进程的决定》,确定到2010年完成3万个30户以上贫困自然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其中省级扶持2万个、州市级扶持1万个。2002年至2009年,我省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91.88亿元,其中:投入中央及省级财政扶贫资金41.73亿元,州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7.68亿元,部门整合资金22.33亿元,其他扶贫资金10.14亿元。共完成了4835个行政村的整村推进(注:2005年以前以行政村为单元实施整村推进2078个,2005年至2009年以自然村为单元实施整村推进,折算行政村数为2757个)。项目覆盖了16个州市的124个县,使267.3万户1208.5万人受益。

一、十年来我省整村推进成效显著。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提升。通过实施整村推进,累计新修乡村道路4.19万公里,村内道路硬化9103万平方米,铺设饮水管道4.4万千米,新建饮用水池1313.3万立方米,架设高压线6729.7千米,安装变压器1787台,新建特困农户住房30.8万户,中低产田改造91.6万亩,新建灌溉沟渠1.2万千米,新建灌溉水池(塘)总容量501.3万立方米,使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整村推进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教育、文化、卫生、广电、体育等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新建文化活动室26.8万平方米、文化活动场所29.2万平方米、村卫生室1464所、村小学(校点)416所,实现通广播电视3046个村小组,新农合参合率达90%以上。2007年至2008年,在73个重点县投入了21亿元,将421.83万人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占全省享受低保人数的79.83%。

三是产业培植为贫困群众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实施整村推进工作中,高度重视贫困群众增收产业的培植,结合财政产业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累计发展种植烤烟22.1万亩,茶叶53万亩,核桃200.9万亩,橡胶13万亩,甘蔗21万亩,蔬菜24.6万亩,草果等香料23.6万亩,其它经济作物167.4万亩;累计发展养殖牛34.8万头,羊36.7万只,猪125.5万头,家禽349.2万只,其它13.3万头/只,为贫困群众可持续脱贫奠定了基础。

四是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条件不断改善。结合“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共新建节能灶42.9万口,新建沼气池74万口,新建太阳能设施45.9万套,种植生态林17.9万亩。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10年来,我省在实施整村推进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办法、运行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作用,明确行业扶贫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逐级分解目标和建设任务,将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责任人,做到各级各部门职责明确,相互协同,步调一致,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纵向强势推进,横向协同攻坚的工作态势。

二是整合资源,合力攻坚。以村级规划为平台,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各类强农惠农政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事业发展政策,建立并落实以贫困村整村推进为平台的资源整合机制。加大社会扶贫力度,开展了“千企扶千村”扶贫行动,加强了与中央定点扶贫单位、上海市的沟通联系,认真落实滇沪对口帮扶规划,不断提升定点扶贫、对口帮扶的范围和层次,丰富社会扶贫的内容。同时充分发挥贫困群众扶贫开发的主体作用,初步构建了“党政硬化责任、部门整合资金、统筹各类政策、定点挂钩扶贫、沪滇扶贫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群众自力更生”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支持贫困村发展的强劲合力。如曲靖市实行“政府大投入、资金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扶贫开发模式,对全市332个贫困行政村实施整村推进,每村投入达到400万元以上,这一模式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高度评价。

三是强化管理,注重实效。全面落实财政扶贫资金预拨报账制,坚持资金跟随项目走的原则,严格实行支出凭证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资金安全运行。严格扶贫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财政扶贫资金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主要用于贫困户的住房改造、人畜饮水、基本农田、村内道路、产业开发等与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关系最密切的项目上。切实落实公告、公示制,对整村推进的年度项目建设计划、项目村名称、资金补助等情况,要求各州市县必须在当地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上进行公示,并将公示情况报上级扶贫部门备案。在项目村内,结合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对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公告、公示。同时,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办法,必须设立扶贫项目永久性标志牌,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并作为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严格执行物资采购管理的有关规定,大宗物资要集中招标采购,严格供货企业的资格和产品认定,使用的产品必须经质量监督部门鉴定合格。加强部门配合,依靠行业部门,按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实施项目,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全面推行绩效考评管理制度,坚持管理与效益并重的原则,确保建设责任、目标任务、管理措施“三到位”,强化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奖惩措施,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四是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在扶贫项目资金的安排上,严格坚持先难后易的原则,优先安排最贫困的村实施规划,优先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努力消除贫困死角,让最贫困的群众率先受益,做到“雪中送炭”,坚决杜绝“锦上添花”。牢固构建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五道防线,切实加大对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项目点检查指导,对项目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质保量如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坚持扶贫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察制度,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全面审计和督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同时要对完工项目及时组织验收,建立和完善验收项目的移交管理制度,并结合验收工作制定后续管理办法,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人员,保证项目成果长期发挥作用。

五是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切实发挥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全面宣传国家和省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全程参与规划的制定、实施、监管,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努力扭转群众自力更生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的被动局面,使之成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定力量。切实加强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堡垒作用、核心作用,提高基层组织在扶贫开发中动员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水平和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使党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

整乡推进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点,硬化措施,明确责任,强化督查,加强管理,有力推进整乡推进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整乡推进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在第一批17个乡(镇)整乡推进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又相继增加了会泽县待补镇、祥云县米甸镇、威信县水田乡3个试点。目前,全省整乡推进试点项目涉及16个州市,20个乡镇(其中曲靖市3个乡镇,大理州2个乡镇)、182个村委会、1576个自然村。项目规划围绕产业扶贫、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能源建设、科技推广、民生保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七大类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22.55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14亿元,州市县财政扶贫资金投入2.02亿元,整合部门资金10.82亿元,社会帮扶资金1.69亿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5.74亿元,使用信贷扶贫资金1.13亿元。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实行一次规划、二年实施、第三年检查验收。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每乡(镇)投入600万元,分2年安排,2009年至2010年度项目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

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截止目前,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16.38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73%。项目进展情况为:产业扶贫,种植经济作物37.6万亩,发展种植经济林果28.7万亩,发展养殖大牲畜30万头(匹、只),分别完成计划的95%、75%、89%。基础设施,完成安居工程建设25709户404.2万平方米、占计划的84%,完成基本农田建设10.1万亩、占计划的88%,修建三面光沟渠48条237千米、占计划的70%,完成小水池、小水窖等蓄水工程建设1276件2万立方、占计划的74%,实现新增灌溉面积4.1万亩、占计划的93%,改善灌溉面积8.4万亩、占计划的90%。架设引水管道1720千米、占计划的70%,完成小水池、水窖等蓄水工程建设10.2万立方、占计划的56%,解决9.5万人11.8万头家畜的饮水困难问题。修建乡村道路24条191公里、占计划的89%,建村组道路319条1168公里、占计划的86%,完成村间道路硬化214万平方米、占计划的38%。社会事业,建设村级卫生室84个、占计划的77%。生态能源,种植生态林木6万亩、占计划的72%,建设沼气池9623口、占计划的75%,节能灶16383口、占计划的36%。科技培训,开展劳务输出培训1929期29.5万人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建村党组织活动场所95个,创建带领致富党支部71个,培养致富带头人9102人。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各级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整乡推进试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破解“三农”难题的重大举措和推进扶贫开发攻坚克难、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成功之路,切实加大组织和推进力度。2009年11月中旬,在文山州文山县召开了全省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工作汇报会,纪恒书记、孔副省长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按照“省抓协调,部门配合,州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要求,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将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责任人,实行目标责任制和奖惩考核制。实施整乡推进试点工作的县(市、区)建立和完善了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同抓,扶贫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各级各部门职责明确,相互协同,步调一致,形成了纵向强势推进,横向协同攻坚的工作态势,确保了整乡推进试点工作的有效实施。

城乡协调发展上,按照“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思路,政府负责公共设施,群众自主建设精品旅游小集镇,使统筹城乡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三)明确目标,重点突出。各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建设要有新规划、产业要有新格局、项目要有新突破、服务要有新体系、村庄要有新面貌”的“六新”要求,突出建设重点,找准工作难点,选好工作结合点,在“六新”上取得了实效。曲靖市委、市政府在总结全市两批“866”工程建设和会泽县五星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产业支撑、强化基础、综合配套、整乡推进”的扶贫工作思路,明确了“整乡推进”的“8666”目标(即户“八有”、自然村“六有”、行政村“六有”、乡镇“六有”)。昭通市鲁甸县在实施小寨乡整乡推进试点工作中,确立了项目乡“八通、八有”建设目标。“八通”:所有村委会通公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移动电话;100%自然村通简易公路,60%自然村通安全卫生饮用水,100%自然村农户通电;“八有”:实现村委会有安全实用的办公房、支部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80%农户住上安全实用的安居房,60%农户户均有1口沼气池或节能灶,80%农户有1个小水窖或小水池,人均有0.8亩高稳产农田地,人均有4.5亩经济林果或经济作物,年人均有1.5头商品畜出售,户均有1个以上劳动力输出,贫困发生率降至14%以内。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上学难”、“看病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生活难”等问题。迪庆州根据整乡推进试点乡(镇)巴迪乡的实际,以群众最需要最实惠的水、电、路、房等项目为切入点,从群众易行适用的“一池三改”项目入手,确定项目建设内容。

(四)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整乡推进试点更好地整合了行政区域内的资源,有效地推动工作力量向贫困地区集中、引导资金向贫困地区聚集,实现了工作的有序推进和扶贫开发的带动辐射效应成倍放大,“酵母”作用充分发挥。文山州采取“一挂三帮四整合”的措施,实行“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产业大发展”,对追栗街镇66个村组开展建设,其中2008年以前已实施13个,2009年实施33个,2010年实施20个。计划投入资金10920万元,自项目启动实施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762.6万元,完成计划的62%,基本实现了“五强八有九提高”目标,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各级采取多种形式,深入试点贫困村,宣传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的目的、意义和政策规定,确保项目区农户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广泛发动群众,激发贫困农户参与试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开发。临沧市在博尚镇实施整乡推进试点工作中,通过村组召开户主会议,宣传发动群众,每7至11户农户自愿组成村民联合互助组,做到生产互助、生活互助、资金互助。召开村民会议由村民投票决定村内重大事项,创新村民自治机制。目前,全镇成立了777个村民联合互助组,19个村委会制定了《村民决议办法》。德宏州在实施整乡推进试点工作中,大力发挥村民的主人翁意识,项目乡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如:丙盖自然村活动室建设木料由村民自筹,群众一户捐一棵树,筹集了4.5万元的木料建盖活动室;管家寨村内道路建设所需沙石全部由群众自筹,节约资金近2万元;那峦傣社村内道路建设中群众自筹了1万多元的沙石;永和村在外墙加固粉刷上每户投入资金200元。

(六)强化管理、加强督促检查。省扶贫办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扶贫项目资金督查制度的通知》(云贫开发办发〔2010〕63号),把试点工作落实情况列入重要督查范围,严格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专户(账)运行。建立和完善了项目资金廉政承诺制,把评议结果作为扶贫项目管理的重要事项。牢固构建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点检查指导,对项目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行省级试点工作月报督查制和定期通报制,做到跟踪问效、督促检查经常化、制度化。各州市县严格执行项目和资金管理规定,认真落实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工程质量监理制、扶贫项目资金报账制等制度,从物资采购、建设施工、现场管理等各个环节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

促农增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信贷资金扶持贫困地区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扶贫贴息贷款运行机制,加大财政贴息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扩大扶贫信贷规模,扶贫贴息贷款工作运行良好,有效推动了贫困地区产业开发又好又快发展。

一、五年来,我省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2005年至2009年,全省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01.8亿元,安排贴息资金45545万元,其中:累计发放扶贫项目贴息贷款26.8亿元、占扶贫贴息贷款总量的26.3%,安排扶贫贴息资金8040万元、占扶贫贴息资金总额的17.7%;累计发放扶贫到户贷款(以下简称到户贷款)75亿元、占全省扶贫贴息贷款总量的73.7%,安排贴息资金37505万元、占全省扶贫贴息资金总额的82.3%。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明显成效:(一)加快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步伐。到户贷款通过我省探索实施的五种模式,使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及时获得信贷资金,既解决了贫困农户抵押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还给予贫困农户贴息扶持,极大地调动了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广大贫困农户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精心筛选项目,用好为数不多的到户贷款,不断增强使用有偿资金的信用意识,基本都实现了增产增收。到户贷款已成为贫困群众稳定解决温饱和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路。

(二)增强了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扶贫贴息贷款扶持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的一项重要扶贫措施。贫困农户通过信贷扶贫项目扶持,使自身的劳动和经营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转变了“等、靠、要”的思想,进一步增强了贫困农户的信用意识、市场意识和经济意识。把贫困群众迫切脱贫的愿望,变为了扶贫开发的强大动力,为贫困群众稳定解决温饱打牢了基础。

(三)培育了一批地方优势产业。扶贫贴息贷款重点扶持贫困村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通过扶贫贴息贷款引导,使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到户,实现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实现近期增收有保障、远期增收有潜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科技扶贫和信息扶贫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循环经济,注重生态能源运用,培训大批农村经纪人,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开发建成了一批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扶贫项目。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创建政府引导下的金融机构到户贷款模式。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开展到户贷款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明确由扶贫部门牵头,并负责制定年度到户贷款计划。落实扶持政策、搞好综合协调和组织推动;财政部门负责贴息资金保障和监管;省农行、农信社等负责信贷资金筹措和管理、到户贷款的放贷和到期收贷;乡财政所、农经站、农科站等七站八所齐抓共管,为获贷贫困农户提供经济、技术、信息等服务,帮助他们搞好生产经营,实现增收。全省还逐步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实行资金到县,权利到县,任务到乡,责任到乡,确保了到户贷款有人抓、有经费、有制度、有目标、有奖惩、有实效。

(二)增加投入,银政合作,充分发挥到户贷款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近年来,省政府逐年加大到户贷款财政贴息投入,金融机构以对贫困群众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增加到户贷款资金规模,2009年全省发放到户贷款30.11亿元,安排专项扶贫贴息资金15055万元,到户贷款获贷贫困农户达39万户,比2005年发放到户贷款10.03亿元,增加放贷资金20.08亿元,年均增加4亿元。财政贴息资金投入比2005年增加1亿元,进一步加大了对贫困农户的扶持力度,为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用扶贫进展情况(汇总14篇)篇十三

按照**县监察局《20xx年廉洁重建脱贫“双攻坚”监督检查工作要点》(汉纪发〔20xx〕7号)精神,**乡高度重视,结合本乡实际,对本乡的“双攻坚”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6月起,**乡持续抓好扶贫攻坚工作,纪委加大脱贫落实的监督检查,同时做好重建回头看监督工作。把扶贫攻坚这项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地来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重建和扶贫攻击工作顺利完成。

(一)、重建资金管理、使用方面。

严格规范灾后重建账务管理。完善支付凭证等会计资料,准确核算账务科目。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科学、合理、透明管理和使用资金,落实专人专户管理、核算重建资金,坚决防止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行为。公平、公正发放“4.20”强烈地震农村居民住房维修加固资金132.1万元,分四批次将恢复重建补助资金568.9万元全部发放完毕,无一例信访举报案件发生。

(二)、农房重建及质量安全反面。

灾后重建工作开展中,我乡建立**乡灾后重建工作监督检查指导工作小组,组织安排乡村组干部、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结合我乡实际广泛征询重建方案,充分进行调研交流,科学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强化重建质量监督检查,确保农房质量。同时实行全乡198户重建户一户一档,严格按归档要求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与农户签订安全质量重建责任书198份,统一外观风貌承诺书198份,在确保安全和时效的基础上提升了重建质量,并于**年已全面完成198户重建户搬迁入住以及相关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为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乡纪委于5月18日、5月27日、6月13日对全乡贫困户家庭进行了监督检查,6月17日对全乡已录入贫“国子办”和“六有”系统进行数据和帮扶情况监督检查;通过采取专项督查与全面检查、明查与暗访等多种形式,对全乡58户贫困户帮扶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其中重点检查已经脱贫的22户后扶工作,通过乡纪检监督后扶工作,确保脱贫困再返贫。

我乡的“双攻坚”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灾后重建工作已完成,扶贫攻坚已经脱贫困22户,但也还存在36户脱贫重任,帮扶力度还有待加强。

1、加大保脱贫的工作的帮扶,团绕产业帮扶促发展。

2、加强监督脱贫政策的落实,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3、重点针对即将脱贫对象实际,加强帮扶力度,早日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4、对已脱贫的对象,加强产业帮扶,开展后扶工作。

实用扶贫进展情况(汇总14篇)篇十四

**年12月,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为全市教育主管部门,教体局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积极履行自己所肩负的扶贫责任,不断完善教育扶贫措施,确保每个贫困家族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不让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普惠政策的同时,全力做好困难幼儿补助、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免学费、贫困高中生补助以及贫困准大学生补助等工作,确保贫困家族子女有学上、不失学。工作中坚持做到三到位:一是政策宣传到位,二是帮扶措施到位,三是资金落实到位,确保每一名家庭贫困子女都能享受到国家的资助政策。截至目前,2015年已发放各类助学资金700余万元,受惠学生5万人次,有力地解决了众多贫困学生读书难问题。

我们在全市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爱网络,实行了贫困学生登记制度和社会结对帮扶制度,优先满足贫困学生进入寄宿制学校的需求。深入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加强对贫困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贫困家庭子女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保障他们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

贫困家族大多集中在农村,所以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对于教育扶贫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我们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为抓手,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校安工程”“薄改工程”机遇,不断加大对农村学校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搞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市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我们在全市校际间实行了“不同法人单位,联校协调管理”的管理机制,联合校实行“一联席、一共享、五统一、一交流”的运作方式,让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组成联合体,结成帮扶对子,使全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学校管理、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基本达到均衡,保证贫困家庭子女也能和普通家庭子女一样接受到良好的义务教育,不让他们输到起跑线上。

对贫困家庭子女就业进行扶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一技之长,将来能稳定就业,融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结合职教中心分校建设,全市建成乡镇成人学校11所,村成人学校36所,成人学校共有专职教师33名,兼职教师51人,初步形成了市、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乡镇成人学校在开展送教下乡长班教学的基础上注意搞好短期培训工作,**年共开展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培训1500人次,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人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3000人次,为贫困家庭子女学习生产技能,掌握发家致富本领提供了智力支撑。

教育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措施,真正将总书记对这项工作的指示贯彻落实好,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子女通过公平优质的教育脱离贫困,走向幸福。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支部生活会对其他同志的批评意见范文(18篇)

    青春是一个锻造意志与坚持的时光,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怎样才能在青春的框架下,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激情?接下来是一些青春励志的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

    最新中学生五一国际劳动节演讲稿模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演讲稿吧,我

    2023年中学生五一国际劳动节演讲稿三年级优质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那么演讲稿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

    2023年放飞梦想的朗诵稿三分钟 放飞梦想朗诵稿子小学生四篇(通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最新放飞梦想的朗诵稿三篇(模板)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放飞

    2023年观开学第一课有感作文5篇(通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2023年观开学第一课有感作文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作文300字5篇(汇总)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作文300字(优秀十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励志演讲稿600字精选(十篇)

    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

    最新励志演讲稿300字(模板5篇)

    演讲稿首先必须开头要开门见山,既要一下子抓住听众又要提出你的观点,中间要用各种方法和所准备的材料说明、支持你的论点,感染听众,然后在结尾加强说明论点或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