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道理 励志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汇总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笔尘2023年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道理 励志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汇总8篇)

一分钟,可以让我们回顾一下刚刚发生的事情。一分钟如何让我们变得更有条理和计划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分钟积极心态培养方法,希望能让大家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道理篇一

在山西省境内,而今耸立着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占地700余里,高逾万丈,据说是从冀州与河阳之间迁徙而来。

那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经快90岁了,他的家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由于交通阻塞,与外界交往要绕很远很远的路,极为不便。为此,他将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愚公提议:“我们全家人齐心合力,共同来搬掉屋门前的这两座大山,开辟一条直通豫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达汉水南岸。你们说可以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赞同这一主张。

这时,只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担心,她瞧着丈夫说:“靠您的这把老骨头,恐怕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么对付得了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再说啦,您每天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又往哪儿搁呢?”儿孙们听后,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将那些泥土、石块都扔到渤海湾和隐土的北边去不就行了?”

决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领子孙三人挑上担子,扛起锄头,干了起来。他们砸石块,挖泥土,用藤筐将其运往渤海湾。他家有个邻居是寡妇,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也跳跳蹦蹦地赶来帮忙,工地上好不热闹!任凭寒来暑往,愚公祖孙很少回家休息。

有个住在河曲名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率子孙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可笑。他劝阻愚公说:“你也真是傻冒到家了!凭着你这一大把年纪,恐怕连山上的一棵树也撼不动,你又怎么能搬走这两座山呢?”

愚公听后,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对智叟说:“你的思想呀,简直是到了顽固不化的地步,还不如那位寡妇和她的小儿子哩!当然,我的确是活不了几天了。可是,我死了以后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还会生儿子,这样子子孙孙生息繁衍下去,是没有穷尽的。而眼前这两座山却是再也不会长高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还愁会挖不平吗?”面对愚公如此坚定的信念,智叟无言以对。

当山神得知这件事后,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禀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派两个大力士神来到人间,将这两座山给背走了,一座放到了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以南一直到汉水南岸,就再也没有高山挡道了。

这篇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智叟孤立而静止地看待愚公之老和太行王屋两山之高,其实无“智”可言;而愚公能用发展眼光洞悉子孙无穷与山高有限,又怎么能说是“愚”呢?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的人,就应像愚公那样充满信心,有顽强的毅力,不惧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寓言故事:不同的“偷”之道

从前有这样两户人家,一家是齐国人,姓国,十分富有;一家是宋国人,姓向,非常贫穷。姓向的听说姓国的很有钱,便专程从宋国跑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

姓国的告诉他说:“我之所以发家致富,是因为我很善于‘偷’。我只用了一年的工夫就有了吃穿;两年下来就相当富足;三年过后,我的土地成片、粮食满仓,我成了方圆百里之内的大户。从那时起,我便向乡邻施舍财物,大家都得到了我的好处。”

姓向的人听了十分高兴。可是他以为姓国的致富走的是偷盗这条路,他以为姓国的所说的“偷”就是到处翻越人家的院墙,凿开人家的房间,凡是眼睛所看到的、手能拿到的,就可以拿走归自己所有。于是他回家以后,到处偷窃。没过多久,他因被人查出了赃物而判罪。姓向的人不但清退了全部赃物,而且被判罚没收他以前积累的所有家产。

姓向的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受了姓国的欺骗,于是就到齐国去,找到姓国的责备他说:“你骗我,我去偷怎么就犯了法呢?”

姓国的听了哈哈大笑,说:“你是怎么去偷的`呀?”

姓向的把自己翻墙打洞偷盗人家财产的经过讲给姓国的听了,姓国的又好气又好笑地对他说:“咳,你真是太糊涂了!你根本没弄懂我所说的‘善于偷盗’是什么意思。现在我仔细告诉你吧。人都说天有四季变化,地有丰富的出产,我偷的就是这天时和地利呀。雨水雾露,山林特产,和湖泽的养殖可以使我的庄稼长得很好,房舍建得很美。我在陆地上能‘偷’到飞禽走兽,在有水的地方能‘偷’到鱼虾龟鳖。无论是庄稼和土木还是禽兽和鱼虾龟鳖,这些东西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并不是我原本所有的。我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向自然界索取财富,当然不会有罪过,也不会有灾祸。可是,那些金银宝石、珍珠宝贝、粮食布匹,却是别人积累起来的财富,你用不劳而获的手段去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就是犯罪。你因偷盗罪而受到了处罚,那又能怪谁呢?”

姓向的听了这番话,惭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看来,明智的人懂得如何用辛勤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向大自然索取,创造财富;愚蠢的人才会想到用非法手段,走“捷径”去攫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使自己致富。这种人,到头来还是要栽跟头的。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道理篇二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道理篇三

去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中国神话故事》,我读了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精彩的故事,但我最喜欢的是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一个叫愚公的人,他家门口有一座大山,愚公每天出行都要翻过这座山,很不方便。为了自己和乡亲们出行方便,愚公决定移开这座大山。他每天都在山上挖土和石头,用扁担挑到渤海边。智叟嘲笑他,说他永远也搬不完这座山。但愚公没有放弃,还是每天坚持的挖着,终于感动了天上的神仙,神仙派人帮他把山搬走了。从此以后,愚公和乡亲们的出行就非常的通畅。

在这个故事里,愚公被智叟嘲笑了,智叟说愚公太傻,非要去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明明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把家搬到山对面。但我认为,这个故事主要体现了愚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只要愚公和他的后代每天不停地挖,总有一天会把这座大山搬走。

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我们都像智叟那样耍小聪明,走捷径,不去正面挑战困难的话,就永远没有进步。我们要学习愚公的精神,要勇于挑战困难,不怕困难,最后战胜困难。

我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很多不会做的题目,我不能去抄答案,要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难题,这样才能把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牢牢地掌握,做一个像愚公的人!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道理篇四

《愚公移山》主题思想即恒道。

“愚公移山”故事出自《列子》。《列子》文本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崇尚虚静思想,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也正是对《列子》文本中核心思想的充分注解:

首先,“愚公移山”故事象征了“道”的永恒性。联系其他篇章,从《列子》一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上分析即可看出,《列子》不但继承了《道德经》关于“恒道”的思想,而且从过程论的角度予以了发挥。《天瑞》篇在论及阴阳的时候分别以“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来指称天地化生的不同阶段。

最后,作者又以“一”到“九”的数字象征大道循环往复的运动。而“愚公移山”故事中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意象实际上可以看作大道永恒而生生不息精神的寄托。其次,故事表达了道家的“抱一”观念。这种观念起端于老子《道德经》,并且被《列子》、《庄子》等道家著作所继承和诠释。

道家讲的“一”乃是基于“道”的整体性、永恒性、化生性而提出的重要概念,体现了哲学的高度抽象。《道德经》称“道生一”,又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引伸到社会人生方面,“抱一”即表现为行事持之以恒,具有坚定信念。

愚公虽然年纪很大,但却坚信可以搬走两座大山,并且率领子孙挖山不止,以实际行动履行了道家的“抱一”精神。

张湛《列子注》之后,“愚公移山”的故事得到广泛流传,但更多时候这个故事已经脱离了《列子》引用这则故事的语境,不再是一个哲学命题的注脚,而成为可以随意解释的一个独立故事,当然这也立足于故事本身的.可延展性和多元解释的可能性。正因为这样,该故事在文学、哲学、甚至是民间信仰中都得到了新的解读。

愚公何德,遂荷锸而移山;精卫何禽,欲衔石而塞海。(南北朝庾信《拟连珠四十四首》之三八)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唐·丘鸿渐在《愚公移山赋》里也提到了愚公形象,他说:止万物者艮,会万灵者人。艮为山以设险,人体道以通神。是知山之大,人之心亦大,故可以议其利害也。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千岩纠纷,万仞回互。蓄冰霜而居夏凝结,联源流而飞泉积素。爰有谆谆愚叟,面兹林麓。怆彼居之湫隘,惩祁寒之惨毒。激老氏之志,且欲移山;当算亥之年,宁忧就木。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已;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傥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多岐在於亡羊,齐物同於指马。我修词而忘倦,彼移山之不舍。吾亦安知夫无成与有成,谅归功於大冶。在这里,作者提出的愚公移山之人道与天道说。提出了“知山之大,人之心亦大”的思想。移山之既成,在于“愚公之道行”,“体道以通神”,因而人天同心,最终获得有成。

人道大于天道,天地同心,人能感天,这是唐代人通过解读愚公移山而得到的哲学思想和精神。不论是究其“志气”、“自成”,还是“精诚之心”,都是持肯定、赞扬的态度来肯定愚公这个形象的。以此训寓后人。

传统的叙事寓意指遇上困难时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持之以恒,争取最后的胜利。这是一个经典的叙事手法,而且寓意深刻。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道理篇五

我本与王屋兄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出生,长成“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山。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呀。我们拥有茂密的森林,遍地的野花,成群的蜂蝶……每天,我们呼吸着林木释放的新鲜空气。低头,任微风拂过脸颊,仰望,便是璀璨的'星空。我们散发着蓬勃朝气。

后来出现了愚公。我们赋予了他一个快乐的童年。他在树林中玩捉迷藏,在草地上打滚,在花丛中追赶蝴蝶,饿了食野果,渴了饮山泉。我们还赠予他一个充实的壮年。他砍山上的枯枝作柴薪,采桑果卖出赚钱,后来发家致富。你说,我们哪里对他不好了,他年且九十时,竟说他面山而居,搞得卖果之路太迂,惩我与王屋兄之塞已久。愚公召集全家人,说要毕力铲平我们,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我与王屋兄哭笑不得,既然是苦我们已久,为什么不在你壮年时就动手?对他几十年的恩情,抵不上一个“利”字。我们成了他谋求发展的绊脚石,就巴不得将我们置之死地而后快。

很快,愚公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认同。愚公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又用箕畚装石头、土地运到渤海之尾,隐地之北。可恶的是愚公邻居寡妇家的那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空着大门牙也来凑热闹。寒暑易节,他们才往返一次。我与王屋兄如此高大巍峨,想凭他个愚公怎奈何得了?于是便没把这事放心上。倒是操蛇的山神慌了,要是我们真被挖了,他住哪儿去?现在房价炒得差一点高到灵霄殿,他可没钱买。于是晚上托梦叫河曲智叟来帮忙阻止愚公。

智叟讥笑愚公,说他都一只脚踏进棺材里了,还异想天开。不料愚公说智叟多管闲事,他子子孙孙无穷尽,我与王屋兄又不会再升高,何患挖不平?这话看似有理,却不符实际。谁敢保他不会断子绝孙?而且,我与王屋是由于地壳相互挤压形成的,地壳一直运动,我们就会一直长,只不过人感觉不到这一微妙变化而已。你没看到喜玛拉雅山一直在长么。智叟辩不过他,气呼呼走了。

后来我们被挖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这个愚公真的是愚,挖山不懂挖,居然从山脚挖起。山脚给我们的支撑力越来越弱。植被被破坏得严重,树倒猢狲散,动物们被迫迁走了。我与王屋兄的生态系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一天夜里,暴雨来袭,王屋兄再也无法忍受,爆发了特大泥石流,,变得奄奄一息。我当即哭了,大声喊他的名字,我怕他离我而去。凄凉呐喊,哀转久绝……第二天,愚公开门见到王屋兄就笑了。天助他们呀,不用费力气挖了,直接运泥土。他们干得更欢了。我对他恨之入骨,心疼王屋兄。

山神的住房面积猛缩,只好向天帝报告了这事。本以为天帝会替自己打抱不平,不料天帝却被愚公的愚蠢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来背走了我与王屋兄。从此,我与王屋兄天各一方,永不得相见。我日夜思念王屋兄,泪水汩汩流成了长江与黄河。

由于是被强硬移走的,我身上仅存的树木不能适应突变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枯的枯,死的死。我几近成为荒山。漫长的岁月过去,我吸收日月精华,季雨滋润,才逐渐恢复回来。秋天,我托南飞的候鸟问候王屋兄,春天,收到回音,王屋兄还在沉眠之中,他瘫痪了,需要更漫长的岁月来抚平伤痛。我又哭了。

我是愚公移的山,被他摧残过风花雪月,对他的仇恨啊,要我如何忘却?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道理篇六

今天我读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被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出入很不方便。于是他对全家人说想要把山移开,他不但亲自干,还让自己儿孙一起干,就这样寒来暑往干了很多年。这种精神感动了上帝,就派神仙给移走了。

这个故事,反映了愚公一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敢于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然的精神,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学习!

我坚信,如果我们每个人对前途未来都能像愚公那样充满信心、不畏困难,最后胜利一定属于自己。记得我以前学习并不好,每次看到学习好的同学领奖,我总是抱怨自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于是我发奋学习,终于取得好成绩。

奋斗吧!让我们像愚公一样为自己的理想不停的奋斗。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道理篇七

在一座森林里,有两只美丽的天鹅,分别住在湖的东西岸,一只叫玲玲,一只叫璇璇。它们的羽毛有如月光下的白雪,纯洁白净而带着一分神秘感,所以大家称它们为“白雪天鹅”。

不幸的是,它们都认为自己是森林中最美的天鹅而看不起对方;但又怕在某个场合,如果和对方相遇,万一比不过对方,便太失面子了。所以平时有玲玲的场合,璇璇就不参加;而有璇璇出席的场合,玲玲也不参加。

不巧,今天玲玲和璇璇在路上相遇了,结果不但不打招呼,反而互相数落起来。玲玲说:“哼,还自以为美呢!头上戴了那么大的蝴蝶结,真是丑人多作怪。”璇璇说:“居然敢说我丑?也不先瞧瞧自己那副难看的尊容。”

它们越吵声越大,森林里的动物都跑来看热闹。后来,它们竟打了起来,开始啄对方的羽毛,怎么拉也拉不开,使大家都忍不住摇头叹息,不愿再看下去。

最后,这一对“白雪天鹅”啄累了,全身上下的羽毛也啄光了。它们的好胜心只落得“两败俱伤”的下场,“白雪天鹅”成了“无毛天鹅”,多不值得呀!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道理篇八

自从上次一块肥肉被可恨的狐狸骗去了,乌鸦气得三天三夜都没睡好,一心想报仇。

这天,乌鸦叼着一块肥肉去好友麻雀家参加“party”。由于路途遥远,中途停了下来,不想又遇上了诡计多端的老狐狸。狐狸本不在意乌鸦,可突然看见一块香喷喷的肥肉,便若无其事的抹抹口水,立刻细声细语地说:“哎呀!这不是万人崇拜的大帅哥,乌鸦大哥嘛!这身合适的西服穿在您身上,真是有其物必有其主呀!请问大哥这次出来有何贵干?”这次乌鸦比上次细心了,一言不发,这下急坏了狐狸。便一本正经地说:“乌鸦大哥,近来有一只叫孔雀的家伙居然说它比您漂亮,叫您去凤凰坡比个高低,小的特地来报告。”乌鸦一听脸拉得好长,像黄瓜,可没说话。狐狸一见,急了。但眼珠骨碌一转,一计上了心头,向一只小白兔扑去,乌鸦急得大叫:“小白兔,小心!!!”这一叫,不要紧,可要紧的是肉已滑进了狐狸的肚中。乌鸦一见,急得哭了,大白兔跳过来,对乌鸦说:“乌先生,你救了我儿一命,我给你10千克松子。”乌鸦十分高兴。

这时,狐狸的救命声传来,原来,狐狸踏中了猎人的陷井,这可真是大自然的法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编写寓言故事500字作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