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验报告包括哪些内容(优秀5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念青松最新试验报告包括哪些内容(优秀5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试验报告包括哪些内容篇一

摘要:本文对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中的掺加技术及应用的分析。通过分析既有的实验数据表明适量聚丙烯纤维掺加在混凝土中可以减少混凝土的裂纹,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同时其他性能都有明显的改善。实际工程应用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防水抗渗性能;工程实践

一、纤维混凝土的应用特点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韧性差,且由于裂纹的存在使水的渗入成为可能,从而影响到混凝土抵抗水渗透的能力。多年来人们从原材料、配合比、外加剂、浇捣方法和养护工艺等等方面加以研究和改进,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这些方法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混凝土的性能弱点。

上世纪80年代纤维复合材料发展起来,得以各种合成纤维等纤维材料应用于水泥混凝土中,从不同层面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聚丙烯纤维应用于混凝土中,具有掺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推广应用。

国内目前在混凝土中使用的普通聚丙烯纤维多是切割后的短而细的纤维,或者将纤维编织成网状。该纤维具有化学性能好、耐酸碱,不导电,成本低廉,易于添加到水泥混凝土中。有效改善了普通混凝土的性能。

二、聚丙烯纤维的物理性能

三、纤维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分析

(一)纤维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机理

任何密实的混凝土都存在微裂缝,这些微裂缝存在于相与相之间(石、砂、水泥胶体三相)和水泥微颗粒之间。混凝土在硬化形成强度的过程中,初期由于水和水泥水化反应形成结晶体,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后期由于混凝土内自由水分的蒸发而引起干缩。内部产生应力超出了混凝土机体的抗拉强度,在混凝土内部引起微裂缝。混凝土在凝结和硬化过程中,微裂缝经历了出现和发展的过程。混凝土的微裂缝在发展过程中,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向最薄弱方向定向发展。微裂缝向细裂缝的发展大多数在3-7d凝胶期内完成,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小于1mpa,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抗裂措施,混凝土固有的微裂缝在内外应力的作用下将会发展为更大的裂缝以至最终形成贯通的.裂缝,从而导致防水失效,造成混凝土抗渗能力的降低甚至波及到强度。

在混凝土内掺入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与水泥集料有极强的结合力,很容易与混凝土材料混合。其单丝细度大,形成大表面积,能在混凝土内部构成一种均匀的各方向支撑体系。当微裂缝在细裂缝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多条不同向的细纤维的阻挡,消耗了混凝土内部应力产生的作用,阻止了细裂缝进一步发展。因此,聚丙烯纤维可以有效地抑制混凝土早期干缩微裂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减少了混凝土收缩裂缝,尤其是有效地抑制了连通裂缝的产生。从宏观上看,细纤维分散了混凝土的定向拉应力。另外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聚丙烯纤维后,均匀分布在混凝土中彼此相粘连的大量纤维起了“承托”骨料的作用,降低了混凝土表面的析水与集料的沉降,从而使混凝土中直径为50~100nm和大于100nm的孔隙含量大大降低,有效提高了混凝土抗渗能力。

(二)试验数据

下面是一组已有工程实验数据

纤维

纤维掺量为:0.6~0.9kg/m3。

水泥

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粗骨料

掺入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指标见下表:

试验数据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x3→x2→x1),混凝土的渗透高度减小,纤维混凝土抗渗性能增强。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和素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含量为0.5、0.7、1.0㎏/m3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渗能力分别比普通混凝土提高64%、73%和75%。由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聚丙烯纤维可以大提高混凝土抗裂、抗渗能力,作为混凝土本体刚性自防水的效果显著。

四、工程应用实践

霍林郭勒市污水厂污水沉淀池防水防渗应用。该工程单体直径60米,深6米,地上2米,地下4米,池壁厚300,c30砼。原设计上没有只是按普通抗渗设计考虑的。考虑以往类似工程的缺陷,和附近的地下水不能污染特殊要求。并结合一期污水沉淀池的实际防水抗渗能力差不够理想的原因,决定加强新建污水池的防水抗渗的能力。通过经济技术指标和施工工艺的可操作性,选用聚丙烯纤维掺入混凝土来达到防水抗渗的目的。根据一些参考工程数据,对纤维掺量选定为0.7kg/m3。为确保工程质量制订了严格的施工方案,如派专人将聚丙烯纤均匀地撒筒内,送入机搅拌均匀后再加水进行搅拌,采用按正常搅拌时间的1.5倍搅拌,使纤维在混凝土中分散均匀。针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较为粘稠,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的穴坑复平时间较长,适当加强收面。对纤维混凝土第一次浇筑要进行开盘鉴定,检验满足配比后进行大面积浇筑。在整个混凝土浇筑中,自由下落高度控制在2米内,并适当加强振捣频率,根据实际需要的参考数据分阶段分组留出试块以便检测。提前记录天气情况控制好收浆时间和专人进行养护等。

本工程聚丙烯纤维(长度15~20mm),加入适量高效减水剂,达到较好的防水抗渗效果。28天后检查和竣工验收检查都没有发现裂缝,28d抗压强度高出普通混凝土的试配强度,经过二年的使用池壁没有发现渗漏的痕迹,池底留设的观测点处观察也没发现渗出现象。可见在混凝土材料中适量掺入聚丙烯纤维是一种防水抗渗可操作性强的工艺,是实现混凝土本体抗渗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

聚丙烯纤维适合采用先掺或后掺工艺法添加到混凝土中,容易在混凝土中混合均匀,对施工工艺无特殊要求。与普通混凝土比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掺加改性聚丙烯纤维的混凝土表面光滑、无裂纹,抗渗性、抗冻性明显提高。工程实践证明,纤维混凝土不仅抗渗、抗冻性能增强,其韧性等其他性能也都有所改善,尤其适用于刚性防水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在工程实践中,针对性的根据结构本体功能特性采用小掺量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配以适当的外加剂,并解决好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不仅是提高结构防水抗渗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混凝土结构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改性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的应用与研究,《混凝土》03期赵晶,赵亚丁,张桂敏,

2、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及其应用,《新型建筑材料》期朱江

试验报告包括哪些内容篇二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结构实体检验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结构实体检验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两项。

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亦可采用非破损或微破损检测的方法,推定混凝土结构实体的强度。

同一分部工程、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600℃•d同条件养护试件为一验收批,试块强度值应乘以折算系数后按现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进行检验评定。根据试块组数的不同分别采用统计法和非统计法进行评定。强度评定应列出公式,写出计算过程。验收批评定合格,则通过验收;验收批评定不合格,则通过非破损或微破损检验的方法,推定该验收批某部位或全部混凝土强度。

试验报告包括哪些内容篇三

对于现场搅拌混凝土,特殊情况28d配合比通知单出具前施工,可由试验室出具临时配合比通知单,正式配合比通知单出具后,按正式配合比通知单施工,临时配合比附于正式配合比之后。

混凝土应采用重量配合比,施工中应严格按配合比计量施工,不得随意变更。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如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水泥,骨料,外加剂等)有变化,其配合比应重新试配选定。不同品种水泥不得混用。

试验报告包括哪些内容篇四

烘炉期间,高压电气班组成员严格按照烘炉期间的特殊要求,全力以赴满足烘炉期间电力供应,同时以施工建设实际需要为基础,一方面保证安全、稳定、持续供电,另一方面又在进行自身相关设备的调试安装工作,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双重任务,双重责任,高压电气人员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掌握,保证烘炉期间电力供应和施工建设两不误,对现阶段总结如下:

一、精益求精,白班点检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提出环网柜与变压器连接修改方案。

现在环网柜到变压器出线的连接方式是通过3*120的电缆连接而成,电缆接头制作工艺要求严格,使用环境要求较高,制作质量的不可控性造成电缆事故频发。为减少安全隐患,通过实际勘察研究,建议由原来的电缆连接改成40*4的母排连接,同时给母排加装绝缘护管,保证绝缘强度满足实际需要。

2、提出连退1#所变压器卷帘门改进方案。

现在连退1#所变压器卷帘门由370w/220v的小电机带动,控制方式采用电子遥控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但是手动控制开关设置在卷帘门内侧,这种形式不利于安全生产。

(1)、由于手动控制开关设置在卷帘门内侧。意外情况电机控制电源断电或遥控器失灵,将导致处于闭合状态的卷帘门无法正常打开。不利于紧急情况下事故处理。

(2)电子遥控开关遥控范围过大,且电子遥控器大小适合采用挂在钥匙盘上集中管理,部分遥控器过于灵敏,值班人员携带钥匙盘巡检电气设备时,极易导致多个控制器相互碰撞,触动控制按钮,造成卷帘门非人为控制性开启闭合。对安全生产极为不利。

建议:采用稳定性高的纯机械结构手动控制门,加装铁锁,或者给卷帘门电机加装ups装置,同时配备备用控制器。

3、发现多处电缆及电缆沟问题。

(1)、部分电缆头间距太小,过于集中,不符合电气安装要求,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导致电缆接头“同命相连”,一个电缆头发生爆炸,必然导致另一个电缆头损坏。

建议:在电缆挪动可行性情况下错开电缆接头,不可行性情况下加装防爆盒。

(2)、电缆沟的防水和排水问题。由于电缆沟本身的设计缝隙过大,当地土质以松散的沙质土壤为主,在雨季到来时以及将来绿化灌溉,电缆沟内势必造成电缆沟内积水严重、泥沙漫灌。

建议:一是把现有沟盖板换成表面带小排水沟盖板,且两块盖板之间契合良好。盖板之间的缝隙用水泥封死,加装防水。二是在电缆沟内建立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在电缆沟和电缆隧道内安装一套水位报警系统(委托给长白厂,可由长白厂外购或制作),在每个积水井处放置一台潜水泵,能就近排水的采取就近排水,不能就近排水的用消防水管把各个积水井内的潜水泵串联起来,在电缆沟、电缆隧道内找到一个最低点,把水集中到最低点,最低点用一个排水量大的潜水泵把水排到河里,防止雨量多时排不及。(排水系统改造委托给长白厂)

(3)、电缆竖井入口防盗改造,目前厂区内的电缆竖井入口都无任何防盗措施,不利于电缆的安全运行。尤其是燃气区,控制电缆一旦被人为破坏,将直接导致电磁阀失控,容易造成爆炸。

建议:对电缆竖井装设防盗设施,加装二重铁盖板(上铁锁)。

(4)电缆支架存在焊接不牢固的问题。目前的电缆隧道和电缆沟内的电缆支架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焊接不牢固的问题,而且电缆隧道和电缆沟内环境潮湿,电缆支架容易腐蚀。

4、发现连退高压配电室1#电加热油浸式整流变三相电流不平衡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月6日晚至4月7日,连退配电室1#电加热油浸式整流变三相电流不平衡,后台机显示具体参数如下:

最大值最小值

ia54.290.51

ib27.700.37

ic28.241.56

ia、ic两相电流相对平稳,ia与ib、ic两相电流比较相差最大时差20a左右。经巡检1#电加热油浸式整流变压器无异常声响。

处理情况:实际测量结果与后台显示状态基本一致,且幅值波动频繁,与连退调试现场联系沟通后,确定三相电流频繁波动是由于现场电气室内调功柜工作原因所至,三相电流不平衡也可以确定是在经调功柜到现场存在问题导致,可能原因是出线电缆或电加热炉内电阻带断裂等问题。

处理意见:待连退现场加热炉烘炉结束后对其加热炉内电阻带进行检查,后期值班室人员随时对1#电加热油浸式整流变三相电流进行实时观察。

二、严防死守,运行人员高度负责,设备运行稳定

1、认真监机监盘,按时巡检电气设备,针对烘炉期间的具体实际,对电力系统设备开展切实有效的巡视检查,密切监视电力设备参数变化情况,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上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沟通,与连退现场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保证烘炉期间生产、调试工作持续,有效,高效。

2、严格执行“两票四制”确保操作规范顺利。现场高压设备停送电操作频繁,针对这一实际,班组各成员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紧张细致,稳扎稳打,操作前对设备进行深入彻底的检查,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加强互保联保,实现安全停送电100%。

3、全面落实要害登记制度。现阶段现场人员复杂,电气施工与运行同时进行,设备运行方式变化频繁。施工人员不了解设备带电情况,为保证安全生产,运行人员严格落实要害登记制度,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对来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做好全面细致的记录。向施工人员讲解设备带电情况,保证施工时与带电体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同时加强监督,做到哪里施工,哪里监督。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监督施工质量。

4、加强日志台账管理,开展日志评比活动。高压电气运行在日志管理上毫不含糊,严格要求。对日志内容,书写规范,书写时间作出明确要求。对书写日志较差的员工提出批评教育。结合生计室下发的关于日志书写的通知,进一步细化日志管理规范。开展日志评比活动,根据日志书写情况,细化动态排名,奖罚分明,极大的提高日志台账规范性。

三、硬化措施,在安全防范和隐患治理上下功夫

1、结合现在气候情况,做好对厂房建筑、防雨、防汛、防雷电、防塌方、防暑和防触电设施的检查工作,各种防护设施是否齐全完好,检修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发动全体成员排查隐患,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划分区域,分区负责,严格落实。

2、结合“五一’前安全检查,对各站正在使用的安全工具进行检查,核对有效期是否合格,建立安全用具台账,记录各种安全工具的分配使用情况。

3、根据各个站所具体实际,建立各种应急预案,具体包括:供电系统应急预案、消防应急预案、煤气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人身触电事故应急预案。选择适当的时间、条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职工应对各种事故的处理能力,并记录演练情况。

4、进一步强化安全规程和岗位职责熟知落实情况,了解安全工具的使用情况,对各个站所值班人员实行互考制度,并建立互考台账,制衡监督检查权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还向您推荐了以下相关工作总结文章:

客户专员工作总结

幼儿园小班老师工作总结

试验报告包括哪些内容篇五

600℃•d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600℃•d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不同于标准养护试块,该同条件养护试块要对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无工作台班及浇筑混凝土数量要求。在委托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时,必须写明该组试块取样的部位及代表的构件。

对于地基基础工程,应确定影响结构安全的构件,然后留置同条件试块。例如,砖混结构混凝土条形基础,混凝土条基应留置同条件试块。而基础圈梁则不必留置同条件试块。

关于桩基础留置600℃•d同条件养护试件的问题。对于混凝土灌注桩基础,由于需进行成桩质量检验,且留置的试块无法做到与桩同条件养护,故可不必留置同条件试块;对于预制桩,每一强度等级桩,应留置不少于三组与预制桩同条件养护的试块。

同条件养护试块应由各方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处见证取样。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块的留置数量不宜少于10组,以构成按统计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条件;留置组数不应少于3组,是为了按非统计方法评定时有足够的代表性。

按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d的规定,结构实体检验同条件试件应在达到等效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所对应的龄期,00c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