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夏生产工作总结(模板5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文轩2023年三夏生产工作总结(模板5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夏生产工作总结篇一

截至6月4日17时,河南省已收获小麦4964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58.2%。其中,郑州已收获小麦129.8568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58.9%。随着小麦抢收不断推进,我省夏播工作开始压茬进行。截至6月4日,全省夏播面积2340万亩,占预计面积的26%。

6月4日上午我市以阴天为主,各地抓住降水间歇抢收抢种。下午到夜间有阵雨,对机收速度有一定影响。市农机技术中心派出3个生产服务指导组深入中牟县、新郑市、荥阳市、惠济区一线指导服务“三夏”生产,协调机械调配。由于我省南部小麦收获已基本结束,随着收割机北上,预计今日起我市收割机充足。截至目前郑州已收获的129万余亩小麦中,机收129.0058万亩,机收率达到99%。我市已播种夏玉米57.2573万亩,其中机播57.0412万亩,玉米机播率达到99%。

截至6月4日,全省夏播面积2340万亩,占预计面积的26%。粮食作物已播1807万亩,其中玉米1428万亩,水稻289万亩,大豆33万亩,花生已播410万亩,瓜菜已播101万亩。

三夏生产工作总结篇二

又是一年“三夏”时节,在两季作物的衔接期,农民们抢时收获,按时播种。据最新一期农情调度周报,截至5月12日,全省已收获夏粮1248.06万亩,同比快45.2万亩,占播种面积1488万亩的83.9%。全省计划播种秋粮4816.6万亩、比上年有所增加,目前春播进度已超四成。

为更好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省委、省政府对抓好今年粮食生产高度重视,省委农村工作会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进行部署。我省将全年6287.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930.3万吨粮食产量,以及252.2万亩大豆、7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22.3万亩油菜底线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市、县、乡、村四级。为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全省各地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农资保供、病虫害防控、防灾减灾、政策落地等各项农业生产措施,抢抓粮食生产。

为保障粮食生产顺利推进,临沧市种子管理站执法工作人员深入各县(区),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种子市场集中检查抽查,把好种子源头关。工作人员还采取“手把手教+面对面讲”的方式,开展田间地头教学,培训好科技人员、推广好优质种子。“为确保完成临沧市粮食播种面积434.53万亩,粮食产量110万吨的目标任务,将扎实抓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等工作。”临沧市种子管理站站长李继章说。目前,临沧市早稻育秧、秋收粮豆栽种进展良好,农用物资保障充分。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粮食生产稳步推进。全省各地还抓住冬春农田水利建设黄金期,全力推进37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任务落实。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也在释放其效益,全力保障我省粮食安全。

在宣威市热水镇响宗村的千亩玉米制种基地里,一垄垄洁白明亮的农膜铺天盖地,一株株绿油油的玉米苗破土而出,迎风生长。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这一片集中连片的耕地平整广阔,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给玉米制种业带来了提质增效的有利契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宣威市引进制种企业,繁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稳定群众增收。

眼下,“三夏”正忙,宣威市以建成高标准农田为基础,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业;以良种为核心,推动品种品质结构调整;以样板为引领,示范带动宣威市260万亩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我们利用高标准农田路通水通地肥的优势,发展玉米制种1万亩,马铃薯制种3万亩,推进10万亩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可带动项目期亩均增粮五十公斤以上,预计全年可实现粮食总产达8.3亿公斤。”宣威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管理股股长敖景说。

截至目前,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结转任务完成超七成。2022年结转的230.15万亩建设任务已完成163.95万亩、占71.24%。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新增任务也在加快推进。2023年第一批下达的150.4万亩建设任务基本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和立项批复,开工面积42.37万亩、完成改造提升4.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图入库基本完成。全省已完成2019—2021年上图入库面积1165.85万亩,昆明、曲靖、玉溪等7个州(市)完成上图入库任务。

三夏生产工作总结篇三

6月1日,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宁陵县逻岗镇麦田机收作业。趁晴好天气,我市各地农民抓住时机,全力抢收小麦。眼下,我市936万亩小麦已进入成熟待收期。

为切实抓好小麦抢收工作,全市计划投入各类农业机械45万台(套),争取用10天左右时间完成全市小麦抢收任务,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同时,市、县(区)开通10部“三夏”机收作业值班电话,值班人员随时在岗,及时提供相关服务。据市农业农村局农情调度统计,截至6月1日16时,我市已收获小麦5.9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0.63%),其中,永城市5万亩、夏邑县0.06万亩、民权县0.36万亩、宁陵县0.47万亩、示范区0.01万亩,日投入联合收割机0.13万台。

据省秸秆禁烧办公室“蓝天卫士”监控中心等监测显示,我市10个县(市、区)均无火点。

三夏生产工作总结篇四

“前几天一直下雨,看天气预报接下来几天还会有小雨,趁这两天天晴,赶紧动员群众抢收抢种。”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门庄村党委第一书记杨帆说。

门庄村共种植小麦5000多亩,为尽快收割播种,选派干部和选调生积极参与宣传动员并帮助抢收抢种。6月2日,几台收割机正在门庄村麦田里紧张地工作着,一些不成规模的小块地,农户们也在紧锣密鼓地用镰刀收割着。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杨帆带领选派干部帮助农户抢收抢种,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联系外地收割机与本地收割机两台,四名机手“两班倒”,收割机、播种机24小时不停歇,通宵抢收。

下一步,门庄村党委将全力以赴做好抢收抢种及后续工作,大力宣传秸秆禁烧规定;适当开放新村广场等公共场所,为群众提供晾晒场地;积极联系镇内有烘干能力的小麦收购点,加班加点收购群众小麦并及时烘干,保证门庄村小麦颗粒归仓。

三夏生产工作总结篇五

为确保全镇小麦颗粒归仓,连日来,东和店镇抓住现有有利天气,以“龙口夺食”的紧迫感,趁天抢时,全力做好夏粮抢收工作。

建队伍,组织有力。东和店镇组织全体镇村组三级干部成立了禁烧工作队、宣传队、后勤保障队、应急队伍,镇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班子成员担任工作队队长,与群众一起共同助力“三夏”生产。

强保障,服务有情。东和店镇主动与辖区内收割机手联系,主动询问困难需求,及时给予帮助解决,让机手感受政府的温度。同时,还组织队伍帮助各村困难群众进行抢收。

广宣传,号召有序。东和店镇组织宣传队伍积极向群众宣传,号召他们积极进行抢收,并现场指挥群众进行收割,做到及时收割、及时收储。

重管理,协调有方。面对缺少机械情况,东和店镇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进行抢收,主要领导在田间进行现场调度机械,做到人停机不停。另一方面,在国省干道设立服务站,对过往收割机进行劝留,并及时调度缺少机械车辆的村,填补空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