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

时间:2023-12-18 作者:XY字客

情况报告是一种详细描述特定情况、问题或事件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并分析当前情况。这些情况报告范文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不同背景的读者都有参考价值。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在*副主任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等相关部门以及*等镇街和近*个行政村,深入基层开展座谈交流,广泛听取了包括区人大代表在内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村集体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超过预定的工作目标。

(一)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建立村级运转财政补助机制,*年开始连续*年对行政村实行运转补助,累计投入金额*亿元,有效确保了行政村的正常运转。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长效管理和农村河道保洁的经费保障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河道路网环境卫生清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利等基础设施长效维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了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积极落实保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年安排资金*万元支持*个村级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加快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延伸,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年开始,区政府制定实施三年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年对龙坞茶镇*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整治建设,*年又启动*片*个村、*镇*个村的全域化美丽乡村建设,*、*小集镇综合整治也带动了*等*个村的整治建设。农村地区的环境面貌、设施配套和道路交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壮大集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累计流转土地约*万亩,并已引进两家规模企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现代产业园的引进带动,将提升村集体建设用地和现有房产的潜在价值与经济收益,为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渠道。

(四)启动整村连片搬迁。近年来,区政府花大力气、大手笔对*、*部分行政村实施整村搬迁,着力通过引进大项目、大平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项目已经确定落户*村和*村,*景区打造和*新区建设将覆盖*村、*村等。通过整村搬迁后大项目的引进,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村集体负债,“刚性”支出在不断增长;

增收来源乏力,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收支难以平衡。*年全区*个行政村村集体可分配收入约*万元,平均每个村约*万元。其中*万元以下有*个村,最低的*桑园地村*万元。*万元至*万元有*个村,*万元至*万元有*个,*万元至*万元有*个,*万元以上有*个,最高的留下东穆坞村*万元。*年村级集体总支出约*万元,村均支出约*万元,*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总额*万元,平均赤字约*万元。*年区级财政投入村集体补助资金*万元,平均每村获得补助收入约*万元。依靠较高的财政补助收入,大部分村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但绕城等*个村仍收不抵支。预计*年全区*个行政村可分配收入相比*年有所降低,约为*万元,但总支出较*年将出现较大增长,约为*万元,预计将有*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金额*万元,其中*个村在加上补助收入的情况下仍收不抵支。

*地区被划为*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各村在土地利用、开发建设、招引企业等方面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村集体经济发展难度极大。

**个村美丽乡村建成沥青路面*万方,公共绿化面积*万方,庭院河道绿化*万方,路灯*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个,仅靠村自身将难以维持长效管理的费用支出。三是村级债务负担过重。*年共有*个村背负债务,累计负债*万元、村均*万元。沉重的债务也带来了高昂的利息支出,如转塘何家村债务总额*余万元(含部分预付款),每年利息支出需*余万元,但其年可分配收入也仅约*万元。

(四)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不够完善,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一是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撤并后存在“并村不并账”问题,村里大部分经营收益仍归老村(组)所有,新村村集体大多无经营收入,只能靠补助收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要想发展集体经济更是“小马拉大车”。二是扶持机制不够完善。近年来区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直接有效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土地保障、物业租赁等方面还没有一套更加系统有效的配套政策。三是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信心不强、办法不多。不少村干部思想上过分依赖通过留用地开发建设这一条路径,而对其他增收渠道则探索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来,区级财政的补助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村干部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欠缺。

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在帮扶方式上,要从单一财政扶持转变为政策、财政、智力等综合施策上;

在工作主体上,要充分尊重农村集体组织自治原则,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四要强化指导。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部门、镇街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要工作任务,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经济薄弱村、部门和企业联村结对等制度,持续对各村进行指导与帮扶。要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向各村提供切合实际,具有政策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精准指导,帮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拓宽发展思路,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一要整合资源增收。深入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旅游全域化发展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融合文章。要以景区化标准统一规划布点各村设施配套,切实为村集体发展旅游、服务村民、壮大集体经济提供空间支持。要指导各村深入挖掘当地人文、历史、民俗、特产等,发展生态游、故地游、创意农业、民宿休闲等产业项目。如龙坞茶镇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日前已顺利通过省旅游局*a级景区旅游资源评估。要积极鼓励指导村集体充分利用*a级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发或者参与开发西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小吃游、乡村民俗游等特色旅游产品。让村集体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让村集体在发展“龙坞旅游”中有所作为、大有收获。二要依托项目增收。要加快*新区建设进度,积极招引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显、环境效益好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要切实加快两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步伐,稳妥做好后续几万亩土地的流转工作,尽快形成农业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要挖掘潜力增收。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契机,加快对村级农贸市场、物业用房的提升改造,增强商业综合体能力,着力实现业态转型,提高村集体收入来源。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和鼓励村集体合理利用山林、池塘水面、“四荒”地、低丘缓坡等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四要合作发展增收。支持和引导村集体以土地、物业等资源,以保底分成的方式合作、入股,稳妥参与景点打造、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多元化发展,实现资产管理向资本运营的转变,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预支留用地指标的落地政策,及时调整布点规划,努力实现指标落地。对各村现有被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梳理,区政府要制定出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建设政策,按照每个村规模大小,允许相应的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布局,既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又减少土地浪费。要注重发挥“一事一议”的作用,对于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一事一议”“几个一点”的办法,成熟一个、上马一个,帮助村集体突破政策瓶颈,拓宽增收渠道。二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美丽乡村需要财政转移支付和反哺。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区镇两级对村级的专项投入和各类补助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效使用,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要加快制订出台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制定补助标准,明确经费投入来源,确保长效管理落实。三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撤村建居步伐。加强与市人社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将区内超龄农民视同撤村建居居民以及征地农民,允许一次性缴纳养老经费,享受职工基本养老金。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联系对接,争取将绿化、保洁、路面养护等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经费纳入城市绿化保洁以及背街小巷整治经费体系,减轻区级财政与村集体的开支负担。

一要规范“三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三资”平台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推动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和规范化,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村民监督。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不断提升村集体经营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逐步合并村级账目,加大村集体资金资产融合力度。要加强对已有留用地开发建设的村的监管力度,确保村级资产保值增值增收。二要建立典型带动机制。要立足区内实际,突出增收特色,指导各村集体组织提炼总结增收的好思路、好方法,着力形成适合本村的增收模式。要加强农村集体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先进村集体“现身说法”,努力通过典型示范,整体推动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三要防范风险,建立村级债务化解机制。要严格落实债务化解责任制,控制新增债务,建立健全举债申报审批制度、债务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规范举债行为,坚决防止盲目举债,严防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同时要加大村级债务的化解力度,积极利用好省市区财政扶持化解村级债务的各项政策,采取有效举措努力化解村级债务,着力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对何家村等负债特别重的村,要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尽快帮助解困。

适时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开拓发展经济思路,增强致富带富本领。二要抓考核。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对村班子和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奖励政策,落实奖惩责任。要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机制,激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要重自治。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将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明确奖罚举措,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转变生活观念,消除乱扔垃圾乱吐痰等陋习,减少村级管理支出。要教育引导村民群众树立“我居住,我收益,我负责”的观念,自觉做好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二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加快推动我市楼宇经济及其招商引资工作,今年3月3日,市商务局组织市本级有关街道赴上海市学习考察发展楼宇经济工作,与上海市黄浦区商务委员会、金融服务办公室和打浦桥街道办事处进行了座谈交流,考察了服务业集聚区域和重点楼宇。现将学习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黄浦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全区面积20.52平方公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1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亿元,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431.1亿元,其中区级可支配收入163.5亿元。该区是我国著名的商贸集聚区,拥有南京路商贸商务圈、淮海路商贸商务圈、外滩金融集聚区,是上海市商务楼宇最为集中的区域,已开发形成商业商务楼宇面积1300多万平方米。其楼宇经济发展情况及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楼宇经济运行质量好、贡献作用大。据统计,目前黄浦区共有2万平方米以上的重点商务楼宇165幢,面积600万平方米。20,165幢楼宇实现税收257.7亿元,同比增长7.5%,占黄浦区税收总收入的59.8%。165幢楼宇中亿元楼宇58幢,其中单幢楼宇最高税收达19.4亿元,平均落税率为46.9%。

(二)业态功能定位水准高、带动效应强。黄浦区持续聚焦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打造金融服务业、商贸流通业、专业服务业、文化创意业、休闲旅游业、航运物流业等六大业态,形成了外滩金融集聚带、新天地国际高端商务区、打浦桥综合商务区、人民广场公共文化商务区、豫园商业文化旅游区等五大功能区,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对上海市其它城区商务发展和商贸繁荣起到了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市场运作租售效率高、流转速度快。黄浦区下辖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外滩、豫园等重点商贸商务区域,地段、市口优势明显,引领上海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该区楼宇需求十分旺盛,年平均出租率达到95%以上,租金价格一直保持稳定,平均租金每天每平方米达7.5元左右,而且租期期满后不断有企业愿意加价承租,十分抢手。

(四)入驻企业品牌影响大、跨国业务多。由于地域优势和一流的人文环境,黄浦区集聚了大批高端商业商务业态和品牌龙头企业,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金外滩国际广场、soho复兴等重点项目成为外商首选的楼宇,上海清算所等重要功能性机构和一大批新型金融企业陆续落户。截止年,全区引进跨国公司达40家,涉及各行业的总部型和龙头型企业,有效地拓展了资产管理、资本运作、离岸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创意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高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上海市黄浦区发展楼宇经济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黄浦区处于上海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区域面积较小、土地资源有限,但黄浦区经济总量绝大部分来源于楼宇经济。他们的实践证明,楼宇经济对于集约利用资源、拓展发展空间、集聚要素资源、提高业态档次、提升发展内涵、扩大经济总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坚持规划先导,明确楼宇经济发展布局。,上海市实行行政区划调整,原黄浦区、卢湾区实施“撤二并一”,设立新的黄浦区,之后该区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在认真梳理楼宇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楼宇经济长远发展规划,包括空间布局规划和业态分布规划,围绕“一带”、“两街”和“五个功能区”,打造符合区域实际,具有高能级、高产出的新型产业群。同时,对楼宇、交通、生态、环境等各类资源的许可利用作出统筹安排,提高各类楼宇的集约化水平。

(三)着眼转型升级,滚动储备楼宇招商项目。面对因快速发展而不断出现的楼宇供应跟不上业态发展壮大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阶段性矛盾,该区努力在增加优质楼宇供应上下功夫。一是在建楼宇抓增量。积极配合和支持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促进项目早出功能、早出效益。二是调整存量拓展增量。对商务楼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与服务,支持楼宇企业的转化和调整,提高楼宇的入驻率。三是储备楼宇经济招商项目。着眼长远,聚力推进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确保楼宇经济有足够的高端楼宇支撑和源源不断的后续项目储备。

(四)突出政策扶持,助推楼宇经济持续发展。20,黄浦区政府出台了《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了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提高企业落地率、楼宇经济贡献度和楼宇业主积极性为目标,对具有一定体量规模、产业服务功能和经济贡献度的商务楼宇给予政策倾斜,具体推行“四个鼓励”,即鼓励提高楼内企业落地率和经济贡献度、鼓励楼宇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提高二次招商转化率、鼓励完善楼宇设施配套。通过政策扶持,有力地推动了该区楼宇经济业态结构的调整优化和楼宇品质的提升。

(五)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楼宇经济管理服务。一是建立黄浦区楼宇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对全区楼宇经济工作实施全面领导,研究重大决策,制定重要政策,统筹协调楼宇及入驻企业经营中碰到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重点商务楼宇联络联系制度,在每个楼宇设立首席联络员及其工作团队,以楼宇所在街道为主,工商、税务派员参加,实行全区重点楼宇联络工作全覆盖;三是发挥基层主体主要作用,以街道为发展楼宇经济的主体,充分发挥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街道与楼宇企业联系紧密、情况清晰、感情融合的优势,切实优化投资环境、整合服务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做好引商、安商、留商等综合服务工作。

从调研情况看,黄浦区在楼宇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楼宇总量供应不足、阶段性短缺矛盾突出,部分楼宇企业落税率不高,楼宇内外配套设施跟不上企业发展和白领阶层的需求,周边环境及交通有待完善,等等。

三、对我市发展楼宇经济的启示及建议。

(一)要从长计议,统筹谋划,高起点规划建设楼宇,高标准定位发展业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阶段后,我市要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建设和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抓手。要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适合不同商务商贸功能的标准楼宇;同时要结合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服务业发展规划,高标准设定一批重点培育发展的服务业业态,形成具有嘉兴特色的、与沪杭互补互促的发展业态,打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业区域品牌;同时还要强化规划,形成本市域内“业态集中、特色鲜明、差异布局“的楼宇经济发展格局,推动全市楼宇经济实现非同质的有序发展。

(二)要内外并举,着眼转型,深入开展接轨上海,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要坚持“内资外资并举、线上线下并重、在岸离岸并进”的项目引进、业态培育、市场拓展的思路,着力于从做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从本土企业先行发展向外来品牌企业集聚发展转型,以接轨上海和实施沪杭同城战略为手段,以“立足长三角、面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为目标,组织开展主题专注、业态专一、手段专业的招商引资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和国(境)外举办系列活动。通过招商引资和推动本土企业发展,加快做大我市楼宇经济规模,同时逐步提升业态和功能水平,引进品牌企业,加快形成我市在长三角发展楼宇经济的区域竞争优势,提升我市中心城区的国际化水平。

(三)要出台政策,统一标准,制定支持重点明确的政策体系,发挥政策措施的导向引领作用。要按照行政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摒弃普惠思路,聚财聚力,聚焦支持总部型、品牌型项目以及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高端业态和具有较大建筑体量规模、经济总量规模的重点特色楼宇。按照“两级财政、统一标准、分级实施”的思路,规范市和县(市、区)两级财政扶持政策,市级财政侧重于扶持规模较大的特色楼宇、楼宇公共配套设施及周边环境建设;县(市、区)财政侧重于扶持楼宇物业管理和楼宇业态培育发展及入驻企业租赁等方面。

(四)要加强领导,建立机制,夯实发展楼宇经济基础工作,形成持续健康发展良好局面。要加强领导,在市和县(市、区)两级建立领导小组和四套班子领导对口联系重点街道及重点楼宇制度;要整合资源,建立以发改、经信、建设、商务、统计等部门组成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具体协调处理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有关标准制定和认定工作;要畅通渠道,建立政府部门、楼宇业主、入驻企业、物业公司四方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掌握楼宇运营管理、企业流转等情况;要加强动态管理,制定楼宇业态性质和分类管理标准,建立楼宇经济统计体系和企业入驻与退租信息管理系统及企业档案。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三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__年9—10月期间,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__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__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四

为弱势群体提供司法保护是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法院如何在为弱势群体提供司法保护的同时确保司法的公平正义,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从弱势群体案件的特点及在诉讼上的缺陷分析入手,提出对策建议。

一、法院对弱势群体司法保护的现状与不足。

(一)法院对弱势群体司法保护的现状。

1、行政诉讼是实施宪政的重要保障。20__年至今年4月,pp法院审结的涉及公安、城建、土地、劳动和社保等一审行政诉讼案件为77件。其中,判决撤销行政行为或确认行政行为违法、无效的9件,判决履行法定职责的2件,原告主动撤诉和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后原告撤诉的26件,维持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和驳回诉讼请求的37件,其他3件。

2、大力开展司法救助工作。法院在依法审判案件、确保司法公正的同时,大力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力求最大限度地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20__年,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得到救助的案件为60件,诉讼费减、免、缓累计16万元。20__年,全年共为74件案件的当事人减、免、缓交诉讼费14万元。20__年11月起,实行了先执行后收费制度。

(二)法院对弱势群体司法保护的不足。

1、司法救助的方式过于单一。20__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确定的方式就是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这无疑是不全面的,不仅与被救助者的需求之间有一定差距,与公平理念也有一定距离。诉讼权利的保护与实现,不仅是对当事人实行诉讼费减、缓、免交,而且是当事人在诉讼中诉权行使时遇到法律阻却事由,以及不能、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行使诉权保护合法权益时,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的援助,否则他们很可能在诉讼中败诉,对他们进行的经济上的援助也会付之东流,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司法救助。

2、司法救助的有关操作不具体、不规范。《规定》尽管对当事人可以申请司法救助的范围详细列举了十一项内容,具有一定操作性。但是,司法救助范围的十一项内容中多次强调“生活确实困难”,但对“生活确实困难”没有规定具体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带有主观随意性。如《规定》第四条规定“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司法救助的,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和足以证明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据材料。”但因为对属于救助范围的十一种情况,什么样的情况,应提交什么样的.证据材料,应由哪一级部门出具证明材料,是民政部门出具,还是所在地的办事处、乡镇出具,或是单位出具,没有详细的规定,所以不好把握。因此,要使司法救助在审判实践中更趋规范化,建议上级法院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

二、弱势群体案件的特点及其在诉讼上的缺陷。

(一)弱势群体案件的特点。

1、案件数量多。全国各级法院一年共办结案件达800多万件,pp法院每年办结的案件也超过了5000件。其中涉及弱势群体的案件,如农民失地案件、消费者权益案件、劳动争议案件、拆迁案件以及家庭暴力案件居高不下。

2、案件影响大。弱势群体的案件,不少是社会热点案件,比较敏感,一旦受理,往往引起社会轰动。

3、案件法律关系新。有的案件是法律欠缺,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被侵犯的事实已明显构成,但司法迟迟不敢到位。如经济领域的不正当竞争、垄断而造成的对消费者的利益损害。

(二)弱势群体在诉讼上的缺陷。

1、诉讼行为能力的劣势化。在诉讼中由于需要负担包括案件受理费在内的诉讼费用、收集证据所必须支出的诉讼成本以及参加诉讼所不可避免的费用支出,经济困难者相对非经济困难者存在着明显的且可判断的弱势。

2、诉讼心理素质的脆弱化。在诉讼中,不同的诉讼主体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情感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必然导致诉讼心理素质的多样化差异。弱势群体在诉讼中的心理压力高于一般诉讼主体,在诉讼中有比较严重的顾虑感、比较强烈的挫伤情绪和比较普遍的社会支持缺失感,这些使得弱势群体保持高度敏感性,其诉讼心理素质极易受到触动和影响,十分脆弱,难以自我进行有效的调适,进而容易对诉讼乃至司法公正失去信心或信任。

三、法院对弱势群体司法保护的对策。

(一)拓宽司法途径,为弱势当事人提供完善救助。

1、立案救助。立案是司法救助工作的第一道关口,要大胆改革立案方式,采取各种便民、济民措施,切实履行好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责,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要积极推行口头立案方式,即对因文化程度低或身体有残障等原因写不了诉状而要求立案的,可以口头起诉。立案法官向当事人了解双方的基本情况、诉争事由及审查相关证据材料后即行立案。同时,要加强立案阶段的释明工作。

讼法庭,实行快立案、快审理、快结案、快执行,切实保护新居民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3、执行救助。执行是诉讼的延续,“案结事了”是诉讼的最理想状态。弱势群体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权利自我保障能力欠缺,更需要法律和社会给予特殊的保护。人民法院要在诉讼制度、内部机构设置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在执行阶段,涉及弱势群体的,则应做到既要维护法制权威,又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充分实现“弱势群体生存权保护原则”。

(二)完善诉讼制度,推进审判方式改革。

首先,从“保护人权”的法律原则出发,充分给予弱势群体诉权。其次,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推行普通程序简易审,做到繁简分流,在法定审限结案,避免超审限。第三,坚持立案公开,审理公开,质证公开,裁判结果公开,执行公开。法律文书要充分说明判决依据的理由,并且公开上网,以方便人民群众查阅和监督。

(三)不断改进作风,树立亲民审判新形象。

一要摒弃“衙门”意识。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依法为当事人提供司法服务上,平等对待和充分尊重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对话和诉求,为当事人提供一个公正、透明和亲和力的诉讼空间,使诉讼高效有序地开展。把为民、利民、便民思想贯彻到司法工作的全过程。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困难疾苦放在心头,不轻视往往涉及百姓生活的小额案件。二要多做诉讼调解工作。注意把现代司法理念的民主和中立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为贵”结合起来,把法理解释同耐心做当事人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注重实质正义。要对现有的审判体制不断创新,为弱势群体及时、低成本地维权创造条件,使审判机关成为弱势群体的依靠。三要为弱势群体尽职服务。在诉讼中提供更多的便利,以帮助其充分实现合法权益,降低诉讼成本。鼓励事实或法律关系清楚案件的困难当事人不委托代理人,自行进行诉讼,帮助确需请律师代理而无钱委托的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对涉及弱势群体当事人的小额债务纠纷、劳务纠纷、婚姻案件等着重实行调解,力争协商解决。

法院对弱势群体提供司法保护,需要正确处理好平等原则与倾斜性保护原则之间的关系,防止矫枉过正。同时,法院对弱势群体提供司法保护不是无条件的,也不是万能的。在保护弱势群体利益过程中,需要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社会各界的联动,使之进入良性轨道。

文档为doc格式。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五

按照区委统一安排,总部经济发展调研课题组迅速成立,立即将有关要求和任务分工进行了部署,并调研了武侯区等总部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我区发展状况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发展背景。

2001年,为从根本上扭转“老工业基地+大农村”的落后局面,成华区以“成都市东郊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下称“东调”)为契机,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型,总部经济在城市和产业“双转型”中逐渐发展壮大,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实践。

第一个阶段:2001年至2006年底,在推进“东调”战略过程中,为避免产业空心化,2003年底启动建设“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着力发展都市型工业。

第二个阶段:2007年至2009年,按照成都市统筹城乡、“三个集中”和发展高端产业的要求,成华区将“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定位调整为“总部经济+都市工业”,并经成都市政府批准设立“总部经济试验区”。

第三个阶段:2009年起,围绕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成华区明确提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并按照“产城一体”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总部基地”向“总部经济城”升级发展,总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二)产业结构。

按产业门类划分,成华区总部企业主要有七个板块:

以中国二重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为龙头的机械装备制造类企业16户,占总部企业总户数的10。3%;以川庆公司为龙头的石化类企业9户,占总部企业总户数的5。8%;以成都航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电子通讯类企业14户,占总部企业总户数的9%;以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院、省建筑机械化公司为龙头的建筑工程行业的总部17户,占总部企业总户数的11%;以龙港、攀枝花钢城集团为龙头的钢贸物联、商业零售、批发、运输行业总部62户,占总部企业总户数的40%;以中国医药集团抗菌素研究所为龙头的医药类企业8户,占总部企业总户数的5。2%;以中国节能四川公司为为龙头的环保节能企业6户,占总部企业总户数的3。9%;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尚无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其他类企业23户,占总部企业总户数的14。8%。

(三)空间布局。

龙潭总部经济城(以下简称总部经济城)内有规模以上总部企业123户,是成华区总部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占总部企业总量的79。3%,占总部企业税收的15。6%;总部经济城以外有总部企业32户,占总部企业总量的20。7%,占总部企业税收的84。4%;其中,猛追湾总部经济聚集区的总部企业12户,占总部企业总量的7。7%,占总部企业税收的49。4%。

(四)规划与政策。

根据成华区总部经济规划研究的成果,将重点发展先进生产型企业总部、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总部,加快构筑“一城三轴三区”的空间格局,使成华区成为成都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在投资环境上,正在执行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有:

1。《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成华委〔2011〕69号)。

2。《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意见》(成华府〔2011〕136号)。

3。《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成都市龙潭总部经济城环保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成华府〔2010〕82号)。

4。《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成华区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的通知》(成华府〔2010〕71号)。

综合以上情况,2007年后成华区加大了发展总部经济的载体建设、财税扶持、政府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总部企业总量增长较快,但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的税收贡献,仍以存量总部企业为支撑,新引入企业尚处于建设、培育阶段,税收增长贡献有待加强。

中心城区在发展总部经济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以原有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而对于占有80%以上的中央商务区(cbd)核心区的锦江区而言,发展总部经济的重点则主要集中在成都中央商务区(cbd)和春熙路、盐市口两大商圈周边。

在中心城区工业园区内,工业净用地面积最大的.是高新区,其次为金牛区,而在园区内总部项目用地面积占比较大的是成华区,比例达到45。94%,仅次于锦江49。1%。剩余可用面积最大的是成华区,还有约3xx1亩土地。

各城区依托原有主导产业,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加快载体开发建设,差异化发展。

1。具有集聚总部资源的大体量空间优势。

成华区是成都市可开发土地资源最多的中心城区,土地储备优势明显。成华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以工业用地居多,距市中心较远,人口密度较低,土地开发和整理成本相对较低、难度较小,可供开发利用土地保有量大。目前,全区各类建设用地总面积达35平方公里,已整理出存量土地9000余亩,未来两至三年整理出的土地面积将达到2。7万亩。

2。具有与西部重要经济区域互动性强的区位优势。

成华区对外交通辐射能力强,处于成绵乐、成内渝、成南(遂)渝三大发展带的桥头堡位置。是成渝、成绵、成南三条高速公路和川陕公路的起始点;成渝、成昆铁路经过境内,城际铁路枢纽、火车东站等重要节点布局其间;有效联络了川、渝、陕、桂、滇、藏、黔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尤其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后,更是在成渝经济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具有发展制造业总部的产业基础优势。

“东调”战略使绝大部分生产型企业离开了成华,但同时大量的专业技术与科研设计力量保留下来。这部分传统老工业区的历史积淀优势,为发展总部经济确立了内生动力,为聚集研发设计、产品中试、检验检测等与生产制造密切相关的总部型企业提供了基础。同时,区域内电子科大、理工大学、西财天府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电子十一院、西勘院等科研机构,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培育环境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平台。

4。具有适宜总部特色化需求的后发优势。

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其他城区总部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更有针对性制定自己的发展策略。其他城区受到发展空间限制、产业形态锁定、市政设施更新改造成本巨大等问题的影响,难以及时有效地回应总部企业的新需求,而成华区可以采取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服务等策略更好地满足总部企业特色化需求。

1。市区商务功能规划,影响企业区位偏好。

根据成都市中央商务区的规划,成华区几乎没有区域在商务区范围内。对于世界500强企业来和大企业大集团来说,在选择办公地时在意楼宇的形象,装修品质和档次,同时对写字楼周边的城市生活配套要求也高。而中央商务区便捷的交通、丰富的信息、优质的办公设施和良好的金融、商务运营环境,能大大节约企业的管理和交易成本,能够更有力地吸引各大金融、商务公司入驻,进而成为这类企业的首选。

2。主导产业尚在培育,产业结构尚需优化。

规模上,各产业均发育不足,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关联发展、集群发展度不高;结构上,主要以制造业企业总部为主,其中,传统制造业占比较大,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环保节能等新兴产业发育较弱。新引入企业贡献率还不高,项目建设周期及成长培育期较长。

3。配套功能相对滞后,支撑体系有待完善。

一方面,高端商务楼宇数量不足,缺乏总部经济发展载体;道路、交通、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高端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还不能充分满足入驻企业商务活动和员工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专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法律服务、科技服务、会计审计、中介咨询等专业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4。发展供地环境趋紧,加快发展成本增大。

成华区因土地指标、征后实施等工作滞后,大部分供地企业尚未取得土地权证,市政府对中心城区利用工业用地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收紧,存在将工业用地调规或调高供地价格的政策变化可能,规范发展压力增大,供地成本增加,招商难度也将增大。

5。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影响发展环境优化。

成华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完善城市配套改善城市功能的投资刚性需求大,但由于近年来宏观经济震荡,国家金融政策趋紧,对政府项目、国有平台公司融资严格控制,导致建设发展资金短缺。

(一)坚持科学推进,完善发展规划。

要进一步完善“一城三轴三区”重点发展区域的发展规划。对各个功能区、重点发展区域,要结合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差异化地制定近、中、远期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各阶段推进步骤,并确立近期发展路径和操作性举措:一是对已具发展基础的龙潭总部经济城、猛追湾总部经济集聚区和二环路总部经济发展轴,完善产业分类发展规划,明确各区块(楼宇)招商重点,扶持和发挥龙头、骨干、优势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延展、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二是对规划的新成华大道总部经济发展轴、蓉都大道总部经济发展轴、新客站总部经济集聚区和北郊片区总部经济集聚区等基础较弱的区域,工作重点则应是抓好四川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都市“北改”等机遇,一方面高起点、高品质地加快载体和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引入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发展的主体架构,使之成为成华区总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

(二)围绕发展定位,强化产业招商。

树立务实招商理念,重点抓好主导产业。一是做大优势产业,围绕机械装备、电子通讯、石油天然气、钢材物联、建筑工程等具有良好基础和发展比较优势的产业招大扶强,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延伸拓宽产业链,做大做强核心产业集群。二是抓好新兴产业,围绕环保节能、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选商选资,引入行业内龙头企业总部,形成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创新营销招商方式,继续加大区域总部经济发展宣传力度,运用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等平台,塑造品牌,扩大影响。突出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分类招商;对招商资源、对象实施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提供专项服务、跟进服务、一站式服务。四是突出特色招商,突出对研发设计、营销结算等功能性总部招商、培育,形成区域特色,推进差异化发展。

(三)促进圈层融合,完善产业链条。

加强区域合作,密切与周边地区相关制造业的关系,完善产业链。一是充分挖掘好老工业基地存续的商脉、人脉等资源,利用东调企业的成华情结,吸引他们回归成华设立总部。二是促动以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功能区为“头脑”,周边腹地制造业区域为“躯干”运行的发展模式,建立总部企业与腹地范围内企业的产业链联系。三是在引进总部企业的同时,鼓励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周边布局,实现产业链功能上的耦合。

(四)加快配套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提升总部经济发展配套服务环境。一是加快完善交通、环境、住房等基础设施及教育、医疗、安全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二是加快建设一批以甲级写字楼为重点的高标准商务楼宇,增强总部经济空间承载能力;三是加快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与生活性服务要素,构建总部经济发展服务体系。

(五)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要素保障。

多渠道、多模式解决资金问题。一是拓宽融资渠道,研究和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成都科银风险投资的融资服务作用,助推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二是拓展投资运作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加速推动总部经济发展。

(六)优化体制机制,确保强力推进。

要通过优化体制机制增强推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动力、合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对重大项目招商、重点区域发展等涉及的土地、报规报建、工商转注、税收划转等事项,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强力协调。二是完善全区共建共享机制,建立全域招商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以及重大项目责任到位、专项服务、街道部门联动的招商机制。三是强化项目促建、产业培育机制,督促企业早建成、早投产、早达产,兑现约定税收贡献等经济指标,对不良项目坚决清退。着重跟踪督办工商注册、税收到位、约定贡献兑现到位,确保招商成功引入一家、经济贡献实现一家。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六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2003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

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03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03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03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

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

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2000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03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七

(一)运行质态全省前列。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幅全省第四,实现利税、利润增幅全省第四、第三,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全省第二,新增列统企业15户,全省第一。

(三)骨干企业支撑有力。1-6月,全市销售超亿元企业达380户,超10亿元企业19户;全市百户重点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利税88亿元、利润3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0%、55%、45%。

(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实施的20个重点新兴产业项目中已开工建设12个,中电投洪泽光伏电站、涟水制药固体制剂车间等项目已经竣工。

(一)强化运行协调,实现稳步增长。

一是突出运行监控。狠抓关键支撑指标的分析、监控和通报,通过月度联席会议、首季“开门红”、冲刺“双过半”等有效措施,推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二是突出市场开拓。创新举办市工业名优新产品春季展示交易会,400多家企业参展,成交4亿多元,组织100多家知名企业参加产品万里行等省内外展销活动,着力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突出要素保障。组织开展工业重大项目百亿银企保签约活动,帮助170个项目贷款152.93亿元。牵头开展银企保对接月月行、“助小微、送金融、共成长”、中小企业bcg专业融资服务市场“三进”专场对接等活动,1-5月,已担保贷款59.5亿元。优化编制迎峰度夏用电方案,保证企业合理用电需求。

(二)强化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狠抓“3211”项目快推进。着力推动全市30个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20个重点新兴产业项目、100个亿元以上竣工项目和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已竣工投产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45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个。

二是狠抓招商项目快开工。举办春季百个工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122个工业项目同时开工;扎实开展“20xx闽浙地区产业招商”系列活动,集中签约项目68个,总投资25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占比达82%,储备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

三是狠抓竣工项目快产出。排出竣工项目产出计划,按月督查,加强帮办服务,加快投产达效步伐。锦纶化纤帘子布、中高煤矿机械等一批新竣工项目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强化企业壮大,推动做大做强。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准确研判经济形势变化,全省首家出台《关于加快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九条意见》,以及《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加快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着力打造全省政策最优的发展环境。

二是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实施“531”龙头企业梯次培育战略,通过政策聚焦、资源聚合、服务聚集,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向上争取,今年已有6个项目获得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扶持资金4068万元。

三是加快中小企业成长。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社会化服务。加强载体建设,召开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会议,强化行政推进、重点重抓、政策扶持、督查指导,加快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扩量提质增效。

(四)强化产业提升,加快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构建“5443”现代工业体系。着力推进五大主导产业高端发展、四大传统产业提升发展、“4+3”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突破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网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加快实施特色产业“十百千”培育工程。精心培育施河教学具、王营新型建材等销售超10亿元的乡镇特色产业,金湖石油机械、淮阴区食品等销售超百亿元的县(区)特色产业,和特钢、it、盐化工等销售超千亿元的主导产业。

三是以节能减排倒逼产业升级。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能评制度,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重点推进淮钢特钢能源管理中心、理士电池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和安邦电化国家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西南化工片区发展型搬迁,所有新上化工项目全部“入园进区”。一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4.23%,全省领先。

四是以企业创新推进转型升级。出台《市千企升级行动计划(20xx-20xx年)》,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企业创新”工程,加快企业家培养。组织申报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6个,成功申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个、国家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质量品牌项目2个。

(五)强化信息应用,提升信息化水平。

一是“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开展全市“两化融合”推进暨“数字企业”创建工程和“两化融合”专家进百企活动,认定市级示范试点企业30户,组织20户企业申报省级示范试点。

二是“三网融合”取得突破。加快推进全省首创的信息基础设施“三统一”模式,实现新城三阳湾安置小区和体育中心安置小区“光纤入户”,加快“智慧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

三是“中国声谷”加速崛起。全球单体最大的3万席中国移动呼叫中心成功落地,着力推动安邦保险、易才集团等呼叫项目的落户,尽快形成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的15万人规模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八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我乡主动作为,顺势而上,紧紧抓住发展的大好机会,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有效解决群众增收困难这一难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大抓农村产业。产业发展呈现出从弱到强、从无序到有序、从疲软向蓬勃发展的态势,产业经济成为全乡村经济的“助推剂”。

(一)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畜牧业是我乡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20__年,全乡畜禽存栏量近7万头(只),各类养殖大户70户,实现畜牧业年产值达2500余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增收600余元。

(二)果蔬种植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乡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有距离巴城较近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水果和蔬菜产业,打造有机、绿色蔬菜基地建设。

积极帮扶回乡创业青年岳林在家乡组建了“金大寨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以寨子包村为核心,租赁土地2000余亩,打造以优质蔬菜、水果、水产等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目前,已建成生态草莓园200亩,优质食用菌10万袋。蔬菜大棚15个,30余亩。完成核心园区耕作道8公里,硬化园区公路200米,园区蓄水池8个6000余方,新建、整治园区渠系5000余米。总投资820余万元。解决当地农民就业100余人,20__年已实现产值80余万元,20__年拟建成草莓园300亩,食用菌40万袋,种植蔬菜300亩,可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

回乡创业青年赵维国发起、并组织成立万绿种养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50人。依托印山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万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主要种植莴笋、韭菜、芦笋、大葱、西红柿等品种。目前全乡蔬菜种植面积4600余亩,产量1.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农民人均增收860余元。果蔬农产品采取传统种植模式,走无公害种植路子,结合现代农业科技,产品质量过硬,畅销城区,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农民种的绿色菜品”。金大寨专业合作社引进北京的葡萄品种,在寨子包村种植的优质葡萄,成为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高品质水果。

(三)工业项目实现从无到有。

由于受地理条件和资源的限制,我乡工业发展举步维艰。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班子不断发掘本乡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外地客商,投资300余万元,在天桥村兴建了纯净水生产基地。该水厂的建设,既把多余的山泉水“变废为宝”,解决全村近3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发展乡村旅游业大有可为。

我乡距离主城区较近,生态良好、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古楼山已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休闲基地。近年来,我乡以鼓楼山、寨子包、方山雁、何家坪村为依托,打造观光农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我乡的“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与观光园”项目,核心园区达2300余亩,种植优质草莓和葡萄,打造农业产业观光体,吸引了更多市民到休闲观光。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重视产业发展是根本。

我乡过去产业发展虽有起步,但未形成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状态,在增加农民收入、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动力不足,成效不明。去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我乡把农村产业发展列入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坚持产业先行,搞好科学规划,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建设美好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充分发挥乡党委的决策力量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释放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乡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下大力气走出以产业发展促进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回应发展需要,解决了为何发展农村产业的问题。

(二)发展定位准确是关键。

产业发展定位准确与否事关我乡产业发展的成败,经过不断实践和努力探索,结合实际和历史传统,因地制宜,充分论证,村民自愿,逐渐形成了我乡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富民强乡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方向,以主城区为市场,围绕有机、绿色、无公害,大力发展果蔬产业;围绕“传统养殖、市场竞争”的战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围绕地理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围绕巴山新居和聚居点建设,结合农村发展的历史趋势,发展个体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务。发展定位准确,解决了如何发展农村产业的问题。

(三)突破发展方法是核心。

把“纸上谈兵”演变成产业发展的成果和农民增收的现实,是该项工作的核心。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走出去”开展招商引资,引进资金、技术,仅20__年下半年,赴成渝、珠三角开展小分队招商3次,对接企业20余家,洽谈现代农业、旅游文化、商贸服务等项目8个,成功引进现代农业项目1个,合同协议投资2000万元。二是积极实施“回引工程”。大力宣传近几年来我区的发展变化,吸引在外人士返乡创业,成功回引了赵卫国、梁李等在外人士19人,总共投资0.8亿元,着重发展果蔬、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多措并举,有效解决了怎样发展产业的问题。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已有产业发展成绩的基础上,我乡将再接再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抓好抓实今后的产业发展工作。

(一)在工作推动方面下功夫。

开弓没有回头箭,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倒逼全乡干部主动作为,推到产业工作一线。坚持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树立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想更多的办法、用更多的措施推动工作。发展决心不减,形成发展的更大合力,扎实推动产业发展,形成常态化和长效化工作机制。

(二)在做大做强方面下功夫。

我乡的畜牧产业、果蔬产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充分调动积极性,研究和对接市场,做大做强现有产业,打造产业升级版,使之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品牌。

(三)在服务保障方面下功夫。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认真树立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高度重视投资软环境建设,大力宣传发展环境,贯彻落实开放合作工作部署,做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营造产业发展的氛围。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九

实体经济是淳安经济的主体,实现“蝶变淳安”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存在哪些困难问题,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力扶持和加大力度,结合“以湖xx县、蝶变淳安”主题学习实践活动,xx县人大常委会于今年3-4月,选择了部分工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限上服务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进行了针对性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调研中了解到,当前淳安实体经济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一)工业企业势头良好,但压力增大后续乏力。一是企业生产销售快步增长。今年企业节后开工总体比上年提早。1-3月份,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4.56亿元,实现销售产值52.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7.2%;全县工业产品产销率96.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二是骨干产业拉动明显。一季度规上工业27个行业大类中有18个实现销售产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66.7%;有11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其中纺织业一季度销售产值增幅48.8%,拉动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增长16.4个百分点。三是工业投入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县完成工业投资4.29亿元,同比增长55.1%,制造业设备投资增长成为明显看点。但同时xx县工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后续重大工业投入项目少,转型升级慢,尤其是大项目的工业招商力度不大,有些原已招进企业长时间不开工,项目进展不快,节能降耗的压力加大,工业发展后劲乏力。

(二)农业企业快速成长,但规模偏小带动力不强。一是实力逐步壮大。截止20xx年底,淳安农业龙头企业10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家、市级28家,全县农业龙头企业注册资金10.51亿元,总资产42.11亿元,销售产值56.19亿元。特别是在目前宏观调控下,农业企业因其风险小、市场前景好而受青睐,20xx年有3家房地产企业转产投入农业产业。二是带动能力得以增强。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共联县内外基地65万亩,自建基地18万亩,联接本地农户12.5万户;其中通过租赁、流转、承包等方式建各类农产品基地4.7万亩,20xx年共收购县内农产品5.88亿元。三是经营领域有了拓宽。基本形成了茶叶、蚕桑、干水果、竹木、渔业、菌类六大产业格局,并已向大农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延伸。四是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到20xx年全县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09个,无公害农产品113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76个。20xx年14家农业龙头企业直接或间接出口县内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桔、畜禽等产品,出口额达到4724.19万美元。但淳安农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低、精深加工能力低,产品主要依赖县内市场,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之间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

(三)旅游行业蓄势待发,但商旅对接能力相对较弱。一是旅游星级酒店初步形成集群。全县已开业的高星级酒店14家,其中五星6家,4星8家。1-3月份,尽管受阴雨天气影响,但酒店平均入住率仍达32.42%,高星级酒店入住率达到50%以上。二是乡村旅游已成为千岛湖旅游新亮点。全县共有乡村旅游景点15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2个,农家乐经营户370余户,床位3600余个,餐位2.5万余个。一季度住宿和餐饮零售额达到1.88亿元,增长17.1%。三是商贸企业运行平稳。1-3月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1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9.22亿元,增长16.4%。但淳安旅游业总体仍停留在观光旅游阶段,乡村旅游未形成规模,商贸市场发育不完善,大件商品在该县选购余地不足、价格偏高,商旅对接能力弱,旅游对商贸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四)外贸企业生产经营正常,但外贸压力进一步加大。20xx年淳安外贸进出口额20459.02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实现1589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5%,康盛、千岛湖恒博纺织、商辂丝绸、千岛湖鲟龙、杭州伊斯特塑料制品等重要出口企业和全县7家外资企业外贸出口都呈大幅增长。但外贸出口压力加大的情形逐步呈现,今年1-2月累计出口1947.32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32%,较上年同期增幅回落25.3个百分点。特别是外国公司大量削减了周期长、额度大的外贸进口业务,无论对外贸自营出口企业和依靠产品出口的工业企业都带来严峻挑战。

(五)房地产企业健康稳定,但发展势头日趋平缓。淳安房地产业坚持以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为基础,以普通商品房开发为主线,以景观休闲房产为重点,凭借着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仍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一季度千岛湖镇新开工房地产面积6.8万平方米,与上年同比增长了411.28%,普通商品房销售价格也基本保持稳定。但随着杭州等一线城市房价走低,持币观望现象普遍,商品房销售量和二手房交易明显下降、外地购房户持续减少。现有的房产企业部分出现资金紧张、收缩“战场”等现象。目前,本县15家房产企业和60家外地进淳房地产项目公司,有新项目开工的36家,已完成项目建设尚在后期销售的13家,暂时停业的26家。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实体经济运行整体是好的。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下,仍然取得较好的业绩,呈现增长势头。但淳安实体经济仍面临内部矛盾交织,外部制约因素较多的压力,特别是目前金融危机还在发展、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使淳安实体经济发展步履艰难。当前企业集中反映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融合发展认识不足,环境氛围仍不乐观。一是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思路认识不到位。实践证明“打造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首位经济、工农业依托生态和自然资源特色发展和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是淳安实体经济发展的唯一路子。但一些乡镇和部门对融合发展的认识不够充分,思想不够统一,割裂一二三产业发展之间互为依托关系。一谈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首位经济,就认为不重视工业,不重视制造业,没有按融合发展的思路去指导经济工作,缺乏抓生态工业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抓住不放的思路和决心。二是在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上存在着偏差。保护好生态资源是淳安的责任,发展经济也是淳安的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单位和同志存在着把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相对立,谈生态就轻工业、谈保护就弃工业的现象,思想上、行动上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展生态工业。三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氛围不够浓厚。表现在有的乡镇领导,会上强调的多,会后解决具体问题少;关注政府投资的多,关注社会投资的少;要求出台政策的多,上门关心服务的少。调研中有的企业还反映近两年有些部门和领导到企业少了,宣传工业的少了,对民间投资、市场经济关注少了,研究如何提高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少了。由此带来整个实体经济发展的氛围淡化、信心不足。

(二)要素制约矛盾突出,发展瓶颈日益显现。一是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市场低迷,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积压严重,资金回笼缓慢,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资金短缺、周转困难的问题。今年以来,已有4家规上企业关停或注销。企业无抵押物可担保,机器设备抵押率过低,银行利息太高、成本增大等为融资困难的主要表现。二是土地制约,用地困难。现有平台可供土地很少。经济开发区坪山、鼓山区块基本无地可供,其他工业园区尚未完成配套或未启动,乡镇功能区普遍面积较少,配套不足,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工业用地指标紧缩,用地要求提高,使部分初创企业望而却步,有些发达地区转移的制造业在招商引资中也被挡在了门外。三是能耗制约,用电困难。由于节能降耗指标的限制,从2009年开始,已连续三年用电高峰期间拉闸限电,并从65天提高到85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从今年开始,xx市为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目标,将实施万元gdp能耗和能耗总量的“双控”,减排也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指标,使淳安发展的压力更大。目前已出现部分县内企业新增投资转移外县的.现象。四是人才紧缺,用工困难。在“服务百企解难题”问题汇总中,招工难问题赫然成为排在土地问题后的第二大难题。用工难体现在纺织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生产旺季难以招到熟练工,机械制造等加工行业很难招到技术工,规模企业很难招到高级管理人员。据新投入开业的几家五星级酒店反映,目前招聘宾馆服务人员很难,几个原在宾馆工作、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中层人员总是被相互挖来挖去。用工紧张、人才紧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

(三)转型升级步履缓慢,内生动力严重不足。淳安工业企业仍处于粗放式、外延扩张阶段。规模小、结构散、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转型升级缓慢、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其基本特点。一是从总量上看,20xx年,淳安规上工业销售产值仅占杭州的1.2%,全县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23家,而建德、桐庐分别是333家和343家;截止20xx年12月,淳安拥有个体工商户10902家,民营企业2233家,而建德分别是16260户和6132家,桐庐是16310户和7315家。淳安无论是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从产业结构看,淳安工业企业仍以传统行业为主,高科技、新型产业项目很少。工业的门类多,但没有形成集群块状发展。淳安优势产业如纺织服装业,同质化竞争激烈,效益空间日趋缩小;食品饮料业上规模企业偏少,知名品牌难以引进;机械行业门类单一,配套不足,基础薄弱。淳安农产品丰富,但精深加工能力低,附加值低,没有形成主导作用的产品。三是从装备技术看,淳安工业企业技术装备处于全市落后状态,绝大多数行业缺乏关键技术或开发新品、名品的技术基础。工业产品多数集中在传统行业的制造加工环节,产品以中、低档为主,立足于低成本、低价格竞争,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四是从企业投入看,近几年企业在设备投入、技术改造和新品研发上投资的少。今年1-3月份,全县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仅为4.46亿元,同比下降8.5%,新产品产值率10.7%,分别低于上年同期和全年3.9和2.4个百分点。至3月底,仅有18家企业有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14.9%。

(四)合力扶持差距较大,服务环境尚待改善。从“服务百企解难题”问题统计了解到,截止三月底尚未解决的408个问题中,涉及审批问题有31个,要求政府帮助搞好服务的105个,要求政策扶持的32个。尽管有些问题企业提的也不尽合理,从这些数据体现,一方面政府审批、服务方面尚待改进,另一方面也体现企业期待着政府部门更大地扶持。从调研中了解到,涉及服务环境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政策落实上有差距。原已出台的优惠措施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有“慢”、“拖”和“折扣”现象。二是办事效率上有差距。现行政策规定涉及企业或经济实体前置审批的项目仍有20多个方面、350多个项目。尽管多方已作努力,但仍有部分企业反映在具体审批过程中,速度慢效率低,其中工业项目从引进到落地一般需要一年时间甚至拖得更久。三是服务意识上有差距。重商、亲商、活商的氛围不浓,服务意识淡薄,个别单位存在行政权力部门利益化现象。四是平等竞争上有差距。部分县内民营企业反映,有些国有企业或招商引资企业可享受的优惠政策,本地中小企业没能享受,以致挫伤本地中小企业积极性。

(一)提高认识,造浓实体经济发展氛围。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实体经济是物质财富的基础,是民生就业的基础,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树立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理念,使县内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强势;树立开放发展理念,以开放促发展;树立品牌建设理念,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千方百计推进实体经济发展,脚踏实地打造“创业淳安”。二是加大宣传,造浓氛围。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充分反映淳安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进展,及时报道各乡镇、部门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新举措、新经验,充分展示发展实体经济的实践成果,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和关爱实体经济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领域。三是完善制度,加强协调。建立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和相关督办制度,定期分析形势任务,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定期协调矛盾问题,定期督察工作进展。四是非禁即入,鼓励发展。树立非禁即入的理念,只要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只要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没有明令禁止,只要不对本地资源环境和节能减耗造成负面影响,都应大力支持,千方百计地引进,毫不动摇地鼓励发展。

(二)把握重点,致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针对淳安一二三产业共同存在的门类多、结构散、档次低的特点,积极引导企业依托生态优势,集群发展,转型升级,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1、生态工业发展,突出做好转型升级。一是突出做大做强水饮料产业。大力宣传千岛湖资源环境,做大做强水饮料产业,使“中国水业基地”品牌名符其实。要尽早规划,建设好水饮料产业集聚平台,为水饮料行业大企业的引进和发展预留空间。要开展专题招商,成立由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挂帅的水饮料产业招商小分队,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的水饮料企业为重点,上门招商、定向招商、定点招商,力争再引进2-3个实力雄厚的水饮料大企业、大集团。要大力培育县内成长性好的中小水企业,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合资联营,整合品牌、错位竞争。形成大小兼有、层次合理,融合促进、相得益彰的水饮料产业集群。二是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因其对环境要求高,产品附加值高,污染少、运力成本低等特点,对拥有一流生态优势的淳安尤为适宜。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现有企业发展。鼓励现有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所联系,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促使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要加大对先蕊科技、清正生物、美澳生物、伊斯特塑料等企业扶持,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突破。三是加快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机械、纺织是淳安优势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因其能耗的因素受一定的制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通过内部挖潜,合理安排生产,避开用电高峰等实现有序生产;另一方面要致力于企业转型升级,调整结构,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依靠大企业、大集团及科研院所,加大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力度,增强自己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能耗指标,给机械、纺织企业一定的发展空间。

2、服务业发展,突出旅游龙头带动。一是继续推进高星级酒店群、旅游综合体发展。高星级酒店和旅游综合体建设直接推进了千岛湖由湖区观光游向休闲度假转型,对提升旅游目的地品牌、提高千岛湖整体服务品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当地就业、培养旅游人才方面起着积极助推作用。要继续鼓励、合理规划、有序推进,通过高星级酒店集群、特色酒店和旅游综合体的发展,带动淳安旅游业的发展。二是加快推进休闲产业发展。要加快推进休闲项目建设、休闲街区的改造,落实休闲产品奖励政策,推进休闲运动、茶楼酒吧、文化娱乐、餐饮美食、康体疗养、旅游商品、婚纱摄影、自驾骑行等特色潜力行业的发展,着力抓好富有淳安小吃特色大排档的建设,丰富休闲度假旅游的业态,吸引更多的游客游在千岛湖、住在千岛湖、娱在千岛湖、消费在千岛湖。三是强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是千岛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强县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要按照全县景区化要求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乡村旅游板块式发展,强化乡村旅游接待能力,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放开乡村旅游市场,降低乡村旅游的准入,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乡村旅游队伍。四是全力推进商贸市场的发育和发展。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引进品牌和培育自强相结合原则,加快建设一批大型综合旅游购物商场,重点培育和壮大一批集基地、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积极争创由国家、省、市命名的购物街(区)。加强商旅对接,使旅游和商贸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

3、生态农业发展,突出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的核心问题,也是三大产业融合的关键所在。一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围绕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业资源,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土地适度经营,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自建基地。加大农业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具备种苗、加工、物流优势的重大农业项目。大力培育营销主体,加强以市场交易、网上销售、产品物流为重点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千岛湖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快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业集聚发展。要按照“统一规划、产业集聚、资源共享、整体优化”的原则,探索在开发区(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建立农林特色产品加工业基地,努力促进农林产品加工业集聚、集约、集群式发展。三是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千岛湖”为主打品牌,强化农产品品牌整合工作,抓好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推进农产品安全质量监测,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努力开发出一批安全质量好、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农产品。

(三)寻求突破,着力缓解项目要素制约。要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破解资源要素制约,着力在完善发展支撑上实现新突破,确保重点区块和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1、扩大供给规模。在融资方面,要鼓励各商业银行加大专项融资力度,特别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创新金融产品,把民间资金转化为产业资本;在土地供应方面,要争取更多的重大建设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乃至国家级项目,同时要强化内部挖潜,继续开展征而未用土地、闲置厂房清理的“腾笼换鸟”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存量变为增量;在用电方面,要结合市对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的目标考核,做好向上争取文章,有效保障各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用电;在人才方面,要继续推进“百项国内外引智计划”、“百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百个技术科研攻关创新团队计划”等有效载体,形成各类人才的梯次配置、动态管理,为“以湖xx县、蝶变淳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集约节约利用。一方面要强化集约,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开发地下空间、置换厂区空地,以最少的土地换取最大的效益;制定开发、更新、改造节能设备的鼓励措施,完善节能专项资金补助办法,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制度,推动工业、建筑、交通、高星级酒店、公共机构等全社会节能。另一方面要厉行节约,按照“有保有压、科学合理”原则,尽早出台有效用电方案,实施“电量分解、限额包干、按月控制、酌情调整”,对年用电量在20万千瓦时以上的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实施单位gdp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合理控制单位增加值能耗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的企业用电增长。

3、优化要素配置。建立用地用电用能指标与产值税收效益贡献率挂钩机制,倡导“以亩产论英雄”,让要素资源向符合产业导向的高端产业、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效益好税收多的优势企业集中,向前期工作推进快、工作基础实的园区和功能区倾斜,形成“科技强、效益好、消耗低、污染少、能循环”的新型生态产业体系。按照优化产业布局的要求,积极推进县内各大园区和功能区的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对大项目好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要全力确保各类要素供给;对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性的落后产能,要分期分批坚决淘汰,以资源要素倒逼转型发展,不断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四)依法行政,持续优化实体经济环境。xx县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表面看似受地理位置影响和历史积累薄弱产生的差距,实质是经济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当前的关键,就是要在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取得突破。

1、抓好作风建设。要下实手、下硬手解决影响办事效率和发展环境的,确保服务方式进一步改进,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行政成本进一步降低,努力打造“环境更佳、服务更优、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四更四低”发展环境。

2、落实扶持政策。xx县委、县政府近期专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培育发展小微企业的实施意见》等多个具有很高含金量的政策文件,加上原在高效生态农业、服务经济等方面先后出台的多项政策,淳安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基本形成了体系而且含金量较高,为实体经济发展夯实了良好基础。下步工作推进中,关键是要把信贷、贴息、技改、税收、土地、用电用水、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各项优惠政策和补贴资金,及时落实到位,真正发挥财政奖励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淳安实际,重点要推进“职能整合、三级联动、一体化审批”的审批制度改革。一是推进职能归并,实现“两集中、两到位”。即部门行政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部门行政许可向中心集中;部门行政许可项目进中心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授权到位。二是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三级联动”。进一步明确组织架构和服务事项,加大乡镇、村便民服务资源整合,规范乡村便民服务中心(室)建设,推进行政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三是发挥中心作用,实现审批服务“一体化”。探索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张总表申报、一个网络审批、统一出具审批意见”方式,实现相关部门协同审批、证照一次性发放,建立便捷、高效、合理、规范的行政审批新方式。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十

6家企业和部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分析当前经济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表明,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经过阶段性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普遍反映,近两年来,经济发展的硬软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社会重视环境建设的氛围已经开始形成。但是,实行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努力营造通畅、宽松、便利、法治的良好环境,依然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座谈中,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今年县委专门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下。

“重锤”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人大、政协对经济环境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改变了以往投诉无门、治理无人的局面。随着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审批项目逐年减少,审批事项向服务中心集中,方便了企业办事。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经济环境的案件,行政执法人员明目张胆地“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明显减少,雁过拔毛的现象得到遏制。实行奖励纳税大户等制度,形成了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经济发展环境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当前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座谈中大家反映,传统的官本位、权本位、利本位意识在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有些干部发展意识不强,习惯用计划经济的管制手段管理企业,居高临下,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对企业不惜竭泽而渔。有些部门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跑项目、创品牌、融资等方面的措施不力,扶植企业发展的政策难以落实。座谈中大家反映,尽管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土地、税收、金融、工商等方面的政策仍不够灵活,在服务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还不足,企业准入的门槛还比较高,一些好的产业进不来,有的来了也留不住,难以形成规模。如南河工程老板中途撤走,亚泰和胜动合作项目黄磷尾气发电无法履约等等。少数部门由于思想观念难以从根本上转变,习惯用条条框框束缚企业,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支持的少,干预的多;设路标的少,设路障的多。

“收发室”,实行审批职能体外循环。有的行政机关一项许可要经多个科室,涉及到几个分管领导。有的在报批材料上做文章,不实行一次性告知,对申报材料吹毛求疵,逼着企业找关系、做工作。

“挤牙膏”式的服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快办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做工作”。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也容易滋生执法中的腐败行为。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十一

1、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6月份,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27项。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8项,完成市年计划15项的53.3%;亿元以上项目开工8项,完成市年计划7项的114.3%。

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月份,实际完成103.6亿元,同比增长37.2%,完成市年计划191.5亿元的54.1%。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月份,实际完成31.8亿元,现价增长37.2%,可比价增长30.9%,超过市里下达30.6%的增幅计划,完成市年计划50.7亿元的62.7%。

4、新增规模企业。1-6月份,新增规模企业19户,新增企业户数完成市年计划20户的95%。

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月份,实际完成48.1亿元,同比增长1xx%,完成市年计划90亿元的53.4%。

6、实际利用外资。1-6月份,全口径完成3xx3万美元,同比增长28%,完成市年计划5850万美元的52.5%。

7、出口创汇。1-6月份,全口径完成2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9.5%,完成市年计划58500万美元的39.3%。

8、内联引资实际到位。1-6月份,全口径完成36.2亿元,完成市年计划42亿元的86.2%。

9、重点新产品。1-6月份,完成28种,完成市年计划37种的81.1%。1-6月份,实现重点新产品产值8.5亿元,完成市年计划16亿元的53.1%。

10、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6月份,实施3项,完成市年计划3项的100%。具体是:xx阿斯创化工有限公司的新型环保遮光剂、从锆英砂中分离放射元素的工艺条件的研究;xx开发区合金铸造厂的大型薄壁耐压铝合金壳体系列产品的研发。

1、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工业发展年”各项工作。xx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深化“工业发展年”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深化“工业发展年”会议精神,成立了xx开发区深化“工业发展年”领导小组;制定了《xx开发区深化“工业发展年”工作实施方案》和《xx开发区工业项目引进及相关奖励政策》。3月29日xx开发区召开了招商引资暨“工业发展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会议对20xx年招商引资暨“工业发展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xx年工作进行了部署,表彰了纳税大户、获得国家免检产品企业、创省市名牌和著名商标企业,签订了20xx年招商引资暨“工业发展年”主要指标责任状。

2、确定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沿海开放和“五点一线”战略的深入实施,xx开发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施新举措,谋划大发展,力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和辽宁“五点一线”的开发建设进程中,实现率先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沿海、临港和区位优势,我区确立以“建设辽宁沿海对外开放的先导区、新型工业化项目的集聚区、港口城市经济的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商贸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区”为发展战略,以“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综合实力”为奋斗目标,以“项目、环境、和谐、稳定、惠民”为工作重点,全面实施大规划、建设大路网、建设大园区、发展大旅游“四大”工程,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创业、人居、旅游环境优势明显的和谐开发区,积极打造现代化、生态化的海滨城市。

3、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上半年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跑项目、谈项目,共组织了多次招商洽谈活动。今年3月份、5月份党工委书记高作平带领“三镇”、“四办”、区直有关部门及各园区先后2次到浙江的宁波、杭州、苏州、昆山、上海和山东的.威海、临沂、日照、聊城进行项目洽谈和招商活动;5月8日,闵忠贵副主任带队参加了“20xx年辽宁(南昌)商品展销会暨经贸洽谈会”,xx开发区绅特制衣有限公司、辽宁中泰彩铝有限公司、xx旺运红酒业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各携带代表企业特点的产品参加了展会,展示了xx开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同时推介熊岳温泉城项目和五金商贸城项目。

4、搞好各类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对现有7个工业园区进行整合。撤销绿色工业园、临港工业园、装备制造工业园、绿港物流,组建临港工业区、滨海工业区;保留冶金工业园、塑料工业园机构及法人资格,成建制并入滨海工业区,作为滨海工业区内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保留海洋渔业产业园机构及法人资格,成建制并入临港工业区,作为临港工业区内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

5、加强服务工作。对引进的项目做好跟踪服务,促进生物柴油、生物汽油、炭素深加工等投资5000万元以上落实项目的开工建设。

为了进一步抓好深化“工业发展年”的各项工作,下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招商引资工作,组织各种项目洽谈活动。开发区将积极参加市里统一安排的招商洽谈活动,其中,首先按市政府要求,在市经委的主动服务和大力支持下,组织安排好各项展洽工作;其次,将有针对性地到各地招商引资;再次,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企业到开发区考察洽谈投资。

2、组织深化“工业发展年”工作调度分析会,按照开发区深化“工业发展年”实施方案,对各推进组、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督察。同时,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的跟踪服务,帮助其快建设、早投产。

3、抓经济运行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尤其要抓好新增长点、重点企业、新增规模企业,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市计划。

4、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工业发展年”工作宣传。其内容主要有: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巡视;技术创新重点项目探访;推荐省、市名牌产品报道;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进展等宣传。

综上所述,开发区正在全力、有序地推进深化“工业发展年”的各项工作,经过艰苦奋斗,开发区保证完成“工业发展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力争超额完成任务,为xx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十二

一、xx乡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来源单一,收入不稳定。由于畜牧养殖和外出打工分别占农民人均现金毛收入的35.6%、32.64%,一但畜牧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当年农民的现金收入。如20xx年受国际金融和猪流感事件的影响,xx乡生猪出栏价格从20xx年的8元/斤降至20xx年上半年的4元/斤,仔猪出栏价格从20xx年的18元/斤降至20xx年上半年的5元/斤。由于生猪、仔猪出栏价格降幅过大,且生产成本并没有下降,因此养殖户20xx年上半年养殖越多亏损越大,部分养殖户不得不放弃养殖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也不得不大量削减养殖数量,只保留部分母猪。外出务工收入20xx年上半年呈下降趋势。据49.1%的外出务工家庭反映,外出务工子女20xx年上半年汇款回家的很少,没有活干,工厂时常停工,主要还是受国际金融的冲击。

二、人患大病、大牲x生病死亡、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高等教育成本过高仍是导致农民反贫的主要原因。调查中10人认为家中有人长期生病或大牲x生病死亡是导致家庭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8.9%;6人认为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是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5.4%;3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过高是导致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2.7%。

三、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和落后。调查中13人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占调查人口的11.6%。20xx年至20xx年上半年,xx乡新建成的水利沟渠共计5.8千米,目前xx乡农田水利沟渠待建和需维修的仍有175.5千米。耕地多是小梯田或斜坡,面积小不利于机械作业,仍属于牛马农耕生产。四、农村交通落后。虽然全乡5个村基本实现了通村公路,但路况差,目前连五级乡村公路标准都还没有达到,客运车辆不能通行,只能通行普通农用车辆,路况十分恶劣,24公里的通乡村公路就要花1.5小时才能走完,20xx年到20xx年上半年没有整个乡村公路投入的维修资金不到10000元。76个村民组仍有21个组没有通公路,农民生产生活仍是靠肩挑马驮运输。

五、农民缺乏先进的劳动技能。调查中有28人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民先进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占调查人数的34%。目前,xx乡有在册一户一技能人数为592人,占总人口的7.3%,但多是以普通农业生产技术为主,如生猪养殖户中,真正掌握先进生猪养殖生产管理技术且能长期发展并赚钱不足10户,而大多数仍是传统养殖模式,不善于学习和接受别人先进的养殖模式,一但生猪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生产就出现亏本。

六、乡镇农技部门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发挥应有的技术指导作用。20xx年xx乡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分别有编制2人、3人、2人,但截止20xx年上半年,三个站在册人数为零。xx乡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在没有技术员指导下只能靠传统经验生产,先进农业技术、畜牧业技术得不到推广利用,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制约xx乡农村经济发展。

七、乡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投入不足,养殖协会没有发挥作用。xx是以保护青山绿水,发展畜牧养殖和生态农业为目标,以开发森林探险游观光游为思路的乡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xx乡林业收入占全乡财政收入的30%以上,林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60%以上。20xx年xx乡全面开始了天然林禁伐,从那时起在保护青山绿水方面,政府采取了许多行政措施,如控制砍伐指标减少数量,加大打击乱砍滥伐力度,在森林防火上下功夫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青山绿水是保住了,但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没了。如何实施“东羊西猪”大力发展畜牧业,如何搞特色养殖、种植,创建生态农业,使农民从农业结构调整中重新得到稳定的收入,本世纪以来几届乡党委、政府以资金扶持少数养殖户,组织部分养殖户学习培训先进养殖技术,积极开展畜牧疫情春防、秋防等服务,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乡政府本身就属吃饭财政,没有财政收入,在对畜牧业养殖发展、生态农业的创建投入上也是杯水车薪。20xx至20xx年由于得到省直机关党建扶贫工作队的帮扶,xx乡在畜牧养殖业投入上共投入了33.9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养殖户的圈舍和购买优良品种,而其它年份却没有对畜牧养殖业的直接投入,20xx年也没有这方面的资金,且在特种养殖、种植上政府几乎没有资金投入。xx乡现有养猪协会一个,但多年来协会没有后续资金投入,协会会员没有开展活动,整个协会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形同虚设。

一、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观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决定出路,乡党委、政府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来引导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要抽出时间下村进行调查研究,到周围县市调查了解农村市场,充分利用互联网掌握农村市场信息需求,经过分析研究后用来指导农村农业的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传媒网络,加强对农民教育,使其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观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市场经济观,为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通讯、信息大通畅,农产品大流通。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了解家底是乡党委、政府必须提前做好的工作,要派人提前做好乡项目库的建立,做好5年或10年乡项目建设规划,平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宣传,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同时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充分发挥了当前“一事一议”项目的作用,做到施实一个,高质量完成一个,管理好一个,使其长期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农村道路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的后期管护上要引导村、组建立管护的制度,形成管护长效机制。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未来旅游业的开发联系起来,为将来旅游业发展奠定好基础。

三、加大农业先进技术培训力度,创建典型示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农业技术水平,是其农业增产,经济增收的重要途径。乡党委、政府一要多方面引进农业先进技术人才,为农民提供技术报务;二要花钱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到乡村,分期分批的对农民进行农业先进技术培训;三要培养领头雁,在技术、资金、市场信息上帮助示范户发展壮大,通过示范户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致富。四是要结合实际,发展市场需求的商品。如利用xx茶元、塘头村高海拔气候特点,在夏季大量种植冷凉蔬菜。

四、建立农村稳定的信贷体系、互助组织,带动农村全面富裕,鼓励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打好基础。在鼓励现有农村信贷服务的同时,政府要教育好农民,要学会用明天的钱、用别人的钱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看准一个项目就应当大胆的把握时机尝试一个项目;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发展基金,并且每年以百分之几的递增资金投入,为农民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服务,为暂时存在困难且又是好项目的农户解决燃眉之急,渡过难关2017年度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017年度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要调动农民自身的潜力,指导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养猪专业合作社、养羊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或者是农民专业协会,让这些农民合作组织发挥它的协作、互助作用,同时在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合理进行土地留转,一是解决土地荒芜问题,二是为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土地,真正实现农产品商品化。

五、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做好农业服务,确保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一个地方农业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其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作为基层政府,一要做好国家x策落实服务工作,要将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三农”政策切切实实逐一兑现给农民,要调动全体基层力量,将上级党委、政府“三农”政策向农民宣传到位,实施到位,使农民得到实惠,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二要为农村建立和培育农产品市场,使其最终实现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集约化。要排除地方政府保护主义,鼓励农产品流通、交易,要培养乡土物流人才,发展壮大物流业,要筹资为农村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贮藏设施、有条件时还要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三要培养一支技术过硬、思想过硬、能吃苦耐劳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做好对农民技术培训和服务。四要建立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网络。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广播电视传媒,利用现代交通枢纽将农民的农产品变成商品,将农村的自然资源变成商品,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六、朝旅游业方向发展,在特种养殖、种植上下功夫。要长期保护xx的青山绿水和野生生态资源,必须走旅游业和特种养殖、种植发展道路。xx地处三地四县五乡镇交汇处,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要充分利用施秉县北环路打通后的机遇,把xx未来发展融入施秉、镇远、石阡、余庆旅游发展圈,逐步开发佛顶山、九龙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食品小吃游。要与石阡的窑上景区、施秉的杉木河、黑冲、云台山景区连成一遍,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保护青山绿水的目的。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五步蛇、乌梢蛇、古妮虫草是xx的野生自然资源特色,但现在人们仍在非法猎取,除了继续打击不法行为外,政府应鼓励部分农户从事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乌梢蛇、古妮虫草等野生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种植,用来满足市场需要,减少对野生资源的破坏,实现保护野生生态资源目的。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十三

xx镇是国家级生态镇,湖南的门户镇,资源优势明显,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4.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14.3万亩,楠竹6.5万亩,森林覆盖率89.5%。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发展林下经济力度,特别是从去年以来,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一城三地,推动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努力把xx建设成为最美的民族风情森林小镇。

1、林药、林花、林禽、林蜂立体综合开发基地。基地为xx镇石斛兰种植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70万元兴办。xx年2月,在县政府和xx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基地由中心村搬迁至黄洞口村实施。使用流转林地500多亩,在办理好土地林地流转和基本解决“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合作社充分发挥丰富的兰花、中药材资源优势、林地优势、地理环境优势和技术优势。根据省、市和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和市场需求,基地计划按因地置宜和长远与眼前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林药、林花、林禽、林蜂和产品加工、销售、旅游休闲相结合的立体综合开发模式。林药以仿野生贴树、贴石和林下大棚生态种植铁皮石斛为主。林下主要种植湖南药物志记载,畅销全国和东南亚的xx产名贵中药材升麻和草珊瑚、金线莲、白芨等丰富的中药材。花卉以春兰、蕙兰、四季兰、寒兰和具开发前景并已登录注册为国字兰花品种xx建兰、湘南鹤顶兰、绿嘴红花虾脊兰为主。林间发展绿色生态养鸡、养蜂。在搞好林下种植、养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林药(铁皮石斛系列保健品)加工销售和旅游休闲,争取获得最大效益,为发展林下经济作出示范。石斛兰产业实行“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实现产销一条龙,搭建大棚80个,大棚种植16000盆,种植石斛兰500亩,仿野生贴树种植铁皮石斛80多亩;种下山兰200多盆,长势喜人。春兰、蕙兰、盆景、盆栽观赏铁皮石斛各式盆景和创意新颖别具特色的壁挂式石斛板已上市销售。

2、林畜基地。该基地为明星村深丘湾组党支部副书记钟礼韶自筹资金30万元兴建。主要从事黑山羊生态养殖。放养山林面积300多亩,在解决种羊、养殖技术和安全越冬等难题后,获得了显著效益。现存栏280多头,年出栏60多头,收入超过10万元,并带动了五户农户养殖。

3、林禽基地。上里村党支部书记李建秀,发挥交通方便优势和优越的场地优势。投资20万元,建土鸡林下养殖场,放养山林面积30多亩,自繁自养,主要由夫妻俩人管理,现存笼13000多只。一般20天出售一批,一年出售12-15批,年收入60万元左右,带动农户养殖1000-2000只的15户,500-1000只的8户。

4、林驯基地。

(1)野鸡林下原生态养殖基地。中心村西边山组钟云成,21岁。2013年初,投资4万元,利用林下有利条件围网、搭棚10亩养殖野鸡。从衡阳先后购入三批野鸡雏鸡计1800只,仿原生态林下养殖。野鸡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放养半年左右,每只可达2.5-3斤可上市。主要销往广东,另附养本地土鸡2000只。现已销售1500只,销路极好,价格高出家鸡几倍,年收入可达10万元。但因交通不便,三个村民组100多户的大村,至今未修通组公路,严重影响村民发展产业。

(2)林下原生态石蛙养殖基地。石蛙为难得的山珍,销售市场极好。上里村西丰组卢房优根据市场需求,于2012年自学技术,筹资10万元,选择社会治安好,水好、环境好的寒坳细坑兴建石蛙原生态养殖场(基地),现已建养殖棚260平方,养殖池5个,高价从广东引进种蛙200对,经过精心养殖、繁殖,现已出售第一批石蛙,收入2万多元,见效快。计划再投资20万元,扩大养殖棚和养殖池400平方。由于获得了很好效益,已有几户农户准备养殖。

1、缺乏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技术的了解。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和申报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项目的要求和条件不了解,故难以得到政策扶持,加快产业发展。

2、缺乏发展林下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打造品牌的发展思想和认识。只有一个名符其实的石斛兰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他都是一家一户单独生产经营,又没有龙头企业带动,故难以将项目做大做强,带动千家万户发展为大产业。

3、缺资金。农户积极性高,迫切要求将项目做大做强,但缺资金,农村要求代款难解决,影响产业发展和农户积极性。

4、缺乏方便的交通。林下经济产业基地,一般都在村边、山边,远离公路,交通不便,影响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如中心村西边山组相连有拦江丘、打苟洞三个村民组,是一个100多户的大村庄,急需政府帮助解决通村公路。

5、加强引导和扶持。按照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旅游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因地置宜,突出特色,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模式和目标。认真搞好规划论证,建立项目库,为立项开发和招商引资提供依据,确保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6、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林下经济是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和旅游开发的绿色产业体系综合性大产业项目,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应利用各种关系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促进我镇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7、引进人才和新技术新品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林下经济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应加强与有关大专院校联系,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当顾问,结合邀市、县科技人员,搞好技术服务。为打造区域品牌,争取最大效益,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十四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我市村级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创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拍,过时了,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村地处山区,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专业村,村里无偿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各项服务,群众收入虽然比较高,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里办公用房只有两间1965年盖的土坯房,村干部也十几年未发工资。东平县老湖镇南辛庄村,群众在村里的帮助下,通过特种动物养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户年收入达17万元,但村里不收服务费,集体无收入,运转非常困难。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虽然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原先办企业、上项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顾虑重重,不敢闯、不敢干。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莱镇胡家泉村的两名村干部,都是致富能手,家里有波尔山羊养殖、羊肉加工等项目,年收入比较高,但对集体发展考虑得很少,主动做工作少,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致使村集体无收入。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调研发现,有的村虽有近千亩土地,但一年到头只能收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没有任何增加集体收入的门路,村干部畏难发愁,只等上级扶持,全村坐等受穷。有的`村虽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影响了村里的稳定持续发展。

2、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递进培养工程”,解决好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结合今年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职,包括计划生育干部、生产组长、工勤人员等,能兼的一律兼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成功经验,采取工资统筹、办理养老保险等措施,保证村干部待遇落实,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保证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市财政、农业、土地、工商、税务、金融、计生、政法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业务职能,提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强大合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村级事权,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取消一切不符合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不得强迫村里出资兴办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严格执行中央订阅报刊的政策规定,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除党报党刊以外的其他报刊摊派。总结县乡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能挂帐的挂帐,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销的核销。同时,要求乡村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严防增加新的债务负担。

4、提高民主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制定细致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公开时间、程序、内容、形式等进行规范,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杜绝“跑冒滴漏”,并通过多种方式改革产权制度,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5、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市委制定关于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发展路子,落实领导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乡镇,县乡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后进村和市、县直部门包村制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搞服务、引项目,协调资金,优化环境。把村级经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加大村级特别是负债严重、运转困难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贫资金,破解发展难题。总结岱岳区实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经验,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各级发展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十五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了解企业呼声,提高市直各部门的办事效率,为企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一个便捷、高效、清廉的政务环境,市效能办深入我市x个乡镇、x个工业园区,xx个重点企业,就市委、市政府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职能部门承诺践诺情况,机关作风转变情况,机关办事效率情况进行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得到进一步整治和优化,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优惠政策贯彻落实较好,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逐步规范,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1、领导重视程度高,推进力度比较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继续推行市级领导挂点规模企业制度、班子领导季点评经济工作会议制度,几大班子主要领导经常性地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进程。各有关部门也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

规章制度。

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宣传工作抓得实,舆论氛围比较浓。全市广泛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全社会参与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

3、服务环境逐步改善,办事效率有所提高。全市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进一步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普遍实行了“一站式”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调研中各企业普遍反映,近年来我市各职能部门履职践诺的水平不断提升,办证、执法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4、行政执法逐步规范,服务质量比较高。我们调研的26家重点企业普遍认为,当前我市各职能部门基本上能做到执法文明、规范,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如市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就谈到,其总公司股票增发有关立项、环保等各项工作得到了市环保局、发改局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现海螺水泥总公司的国家“环评”工作已顺利通过,市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改扩建工程也已列入总公司开发重点项目;市鹏宇房地产有限公司在办理相关证件中,市工商局、国税局、房管所等部门提供上门服务,并且严格按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5、政策环境逐步放宽,招商引资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市结合实际,在税收、土地、用工等方面定了多项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文件,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xxxx年实现新开工xxxx万元以上工业项目xx个,其中xxxx万元以上项目x个,亿元以上项目x个;实际利用外资xxxx万美元,增长xx%;山海协作项目注册资本金xx亿元,增长xx%。

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虽然近些年我市的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兄弟县市相比,与我市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服务意识差,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处理不到位。首先,一些职能部门重管理、轻服务,向企业宣传政策是轻描淡写应付,出了问题却避轻就重对付,如一些培训工作走形式,办证不够快捷等。某食品企业反映,市防疫站就存在将企业送检样品随意丢弃,检验结果不主动告知企业问题。其次,一些职能部门在执法检查工作中死搬政策,不人性化,缺灵活性,落实上级“首查不罚”要求不到位,其他地区能特殊处理的问题在本市上纲上线,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机械类企业就有反映税务部门在检查企业是否偷漏税时,不是本着服务、指导的原则出发,而是采取将企业帐本扣留盘查,到企业仓库盘点货物等办法进行检查,企业感觉自已作为纳税大户,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此外,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态度冷、横、硬、冲,该办的事顶着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拖着不办,可变通办的事卡着不办。

2、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创新服务意识不够。一些职能部门制定的政策、规定,没有联系企业发展现状,灵活性不足,企业难以承受。如木材加工企业反映,税务部门制定的农副产品抵扣款额度,没有随着市场价的变动而及时调整;多数竹木企业认为市木材交易中心的原材料价格高于周边县市,这种现象背离市场经济规律;此外,多数企业认为周边县市对原材料的进出都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希望我市林业部门也能如此操作;房地产企业则反映,当初参加土地招投标时,供电部门的安装标准为每平方20多元,在招投标结束后,省供电部门下了一新规定,将安装标准提高到每平方60多元,而企业当初竞标时,是以旧标准做的预算,如果供电部门不以文件下发前、后来收取安装费用的话,前期中标的企业将为此增加费用近千万元。

3、市场有序竞争不够,部门利益严重。一些部门不是以大局为重,长远利益为重,而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符合本单位、本部门和个人利益的政策,就及时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不符合本单位、本部门和个人利益的政策,就采取拖、等、看、抵等手段,软拖硬抗。调研中,各企业普遍认为供电、供水部门的收费过高,有些甚至是高得离谱,企业对这些垄断行为极为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市安顺变压器厂生产的产品,由于供电部门的打压,在xx地区无法销售就是极典型的例子。另有部分乡镇企业反映,村一级的干部常以各种名义向企业要赞助,或要求企业基建工程由自已来做,企业是敢怒不敢言。此外,一些企业反映,少数职能部门有强行向企业摊派报刊、杂志征订情况的发生。

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虽然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在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但与快速发展的经济要求相比,政府服务的水平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如房地产企业、园区企业都提出,希望政府的“三通一平”工程进度能更快速些,规模更大些,为企业的生产发展创造更好的硬件环境。二是技术工人的培训问题。多数企业都谈到招工难问题,尤其是一些技术性工种,更是极缺人手,希望劳动部门能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多开展一些技术性工种的培训活动。三是政府部门与企业的沟通联系问题。多数企业希望政府挂点领导、职能部门平常能多到企业走动走动,给企业及时传达一些产业政策、省地市有关文件规定、业务信息等,协调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四是企业再融资问题。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很多企业在生产、扩建中遇到资金问题,各企业希望政府能出面予以协调解决。五是木材指标的分配问题。多数竹木加工企业认为,我市木材指标发放不够公开、透明。市林业局将指标下到各乡镇后,各乡镇一直按住不分配,等到临近年终,才进行分配,为防止指标作废,各企业只好突击砍伐,这样一方面造成企业该时期要花大量资金囤积原材料,另一方面造成指标未发放的6-8月期间,企业要想方设法找指标,买高价原料。此外,企业对于何时下指标,指标如何查询不清楚,希望有关部门能有个统一的规定。六是关于已投产企业的关注问题。一些企业认为政府这几年不断加大招商引商力度,针对新引进项目、企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对一些已投产的企业关注不够,也无相关政策扶持,希望政府对已投产企业一视同仁,通过扶持已投产企业发展壮大的办法,达到和招商引资一样的效果。

5、爱商、扶商力度不够,政府诚信建设还需加强。某化工企业反映,早几年我市提出了创名牌产品的号召,并承诺创出某一级的品牌,政府给予奖金若干,如今企业创出品牌了,政府的承诺却没有了。另有部分近年招商引资进入的企业认为,政府在当初招商引资时,作的许多承诺、签订的一些。

合同。

在企业正式投产入驻后政府就置之不理了企业对此极为不理解认为政府只重视招商不重视爱商、富商。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市情,狠抓当前,着眼长远,摆正局部和整体、管理和服务、监督和扶持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1、抓领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办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纪检监察机关和效能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纳入效能监察的内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特别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影响经济环境的敏感问题开展督促检查,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并做好责任追究工作。要把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效能监察的重点。定期对优化经济发展的重点部门,重点领域进行督察,对不作为,乱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单位及人员出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查不贷,对典型的问题要公开处理,并实施跟踪问效取信于民。要重视政府的诚信建设,凡是对企业作出的承诺、与企业签订的协议、制定的政策,就要及时予以落实,并保持政策在一定时期的稳定性。

2、抓改革,着力提高工作效能。在执法检查方面,要进一步端正执法宗旨,树立正确的执法意识,处理好执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做到在执法中优化环境,在优化环境中执好法;要大力推行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不要随意冻结企业银行帐户和扣押企业运输车辆,切实做到既维护了法规的严肃性,又保护了企业的利益。要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做好我市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和审批事项,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减量”到位。凡是上级明令取消的一律取消,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凡是部门自立项目一律取消。二是“提速”到位。三是“监管”到位。即对已经公布取消的审批和收费项目,进行经常性检查,防止反弹;对明取消暗保留、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坚决予以纠正,对问题严重的坚决追究部门领导的责任。四是“服务”到位。实行在建项目“四位一体捆绑责任制”(领导、银行、主管部门、企业法人),重点大项目领导领办、效能项目官员全程代办,努力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周到、一流”的服务。

3、抓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在为企业服务方面,各部门要针对企业周边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主动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多为企业做好事,少设障碍,特别是有的企业刚刚建立,应尽力为他们做好办理相关手续的协调工作,想办法解决原材料供应不足等问题,切实做到引进企业,扶上马,送一程。要进一步强化市效能办职能,切实指导、监督各职能部门为企业服好务,营造好良经济发展环境;拓展入企检查报备制,今后各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执法、检查,未到市效能办报备的,企业有权拒绝;各职能部门到企业检查、执法、调研要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不能接受企业宴请、馈赠。

4、抓公开,打造高效务实政府。要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政府有关文件规定、产业政策应下发到企业,或通过网站、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及时公开政府相关信息。应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增加政府法规和决定的透明度、公开度。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行网上公开、网上审批。同时,利用电脑网络平台公开政府管理信息,增加政府部门管理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政府要组织各种形式的银企恳谈会、发展座谈会,加强双方的沟通,把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和困难的现场办公会议,多开到企业生产发展的第一现场。对于企业反映较大的水电安装费用问题,可推行有第三方参与的议价、招投标机制。

5、抓教育,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的水平和素质。要加大对各级干部的学习、宣传、培训和帮助、引导、教育力度,增强营造良好政务环境紧迫感和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采取制度、纪律和评议等形式,约束干部严格自律;要把机关作风整顿活动长期坚持下去,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均关xx形象”之类的活动;运用组织调整的方式和选贤任能的机制,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加大引进、教育和培养管理人才的力度,优化人才结构。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十六

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85亿元,同比增长10.1%;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75亿元,同比增长9.2%;2015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21亿元,同比增长8.3%;从以上可以看出,生产总值增幅趋缓,经济发展趋向稳定发展。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可比价增幅2013年3.6%,2014年4.2%,2015年上半年4.5%,增幅逐年增长,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第二产业可比价增幅2013年12.2%,2014年10.2%,2015年上半年11%,增幅先降后升,工业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可比价增幅2013年10.1%,2014年10.3%,2015年上半年4.8%,增幅先升后降,波动较大,不容乐观。

(一)。

1、夏粮生产丰产丰收。

根据全县小麦实产全面统计结果来看,今年全县夏粮播种面积为86.69万亩,同比增长2.0%;单产528.3公斤,同比增长0.59%。总产45.8万吨,同比增长2.6%。实现粮食产量十三连增。

2、畜禽产品售价波动严重,影响效益提升。

生猪价格经过去年的持续回落,从今年三月中下旬开始恢复上涨,目前生猪出栏价格为13.69元/公斤,同比增长1.78%。猪肉价格为22.80元/公斤,仔猪价格为21.55元/公斤,环比上涨1.17%,同比增长27.36%。仔猪价格伴随着生猪价格继续上涨。

第二季度鸡蛋价格持续下降,目前为7.19元/公斤,同比下降31.39%,环比回落1.24%,鸡苗价格为2.53元/只,同比回落17.05%,环比下降了1.56%。鸡苗价格没有稳住,养殖户对于养殖前景仍然缺乏必要的信心。肉鸡价格为8.29元/公斤,同比回落15.50%,环比下降2.15%。牛羊肉价格延续跌势,双双回落。牛肉价格57.05公斤/公斤,同比降低1.23%,环比回落0.47%;羊肉价格为61.51元/公斤,同比回落1.30%,环比下降0.68%,2015年5月份家禽养殖将至近几年最低点。

3、种植业效益稳定。

相对于畜禽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种植业由于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等原因,种植效益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住户监测显示:每亩土地小麦和玉米均按亩产500公斤计算,每年毛收入约为2360元,支出方面:种子80元、化肥560元、农药140元、机耕机收165元、水电费93元、人工155元、其他52元等总计约为1245元,亩均收入为1115元,再加上小麦直补125元,每亩净收入为1240元。由于农资价格近几年一直处于涨跌不一的状态,农民种植粮食作物收入也相对稳定。

4、林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县优质果园面积达27.26万亩,果品总产量可达到30.74万吨,建成了鲁西最大的万亩大棚水果和万亩大樱桃生产基地,是鲁西北最大的果品生产基地。已形成了以苹果、梨为龙头,进而拉动桃、杏、葡萄、山楂、枣及特种名优果品为主导的果品大家庭全面发展的格局。从栽植特点上看,当前xx县的果树种植已从传统种植,逐步走向陆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名优水果栽植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目前,xx县已逐步实现一个林果产业带,即以沙河地带为中心,外延辐射十个乡镇的果品生产带,年改接和新植一万亩新果园、壮大七大果品生产基地的林果生产总体目标。林果亩均效益约为6000元,相对于大田作物效益要高出许多,所以深受农户欢迎。

5、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县共有各类大棚5.4万个,设施占地面积7.38万亩。形成了以斜店乡、烟庄街道为主的黄瓜蔬菜、兰沃乡、东古城的林果、贾镇的瓜果、店子镇的灵芝等特色种植基地,在拉动农民人均收入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调研情况看,一个1.5亩的冬暖式大棚每年可为农户带来2-3万元的纯收入,效益远超粮食种植。

1、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当前工业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6.17%、15.92%、7.72%;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03%、12.93%、9.04%;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87%、5.1%、1.24%;利税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29%、7.93%、1.40%。近三年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下降趋势,反映当前工业生产增长放缓,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

2、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形势稳中向好。虽然近三年来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但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形势出现稳中向好的势态,比如交通设施制造业,通过调研,进入4月份以来xx县交通设施行业迎来销售旺季。xx县大部分交通设施制造企业订单已排到年底,订单充足,生产形势良好。国家由于加大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开发,带动了交通设施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负责人预测未来两年内交通设施行业的市场行情都很好。xx县是全国交通设施制造的基地,据了解xx县交通设施制造业主要产品(如护栏板)占全国份额的30%。xx县交通设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扭转xx县工业生产放缓的趋势。

3、出口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呈稳步增长态势。这种情况表现在钢材加工企业。出口业务给企业经营提供了较多的利润,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汽车等下游行业需求放缓,且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国内钢铁价格比国际上低,因此国内板材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优势。再有人民币的贬值也对出口企业形成利好。如xx县冠洲集团镀锌板、彩涂板13年出口量129855吨,14年出口量164785吨,15上半年出口量85867吨,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4、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张,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全县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为239家、270家、287家,2015年比2013年增加了48家。2013年、201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872.47、997.63亿元,总量上提升明显。

5、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唱响主角。xx县大力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发展思路,发挥集群优势,突出产业特色,着力培植壮大精品钢板产业集群,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几年的发展,精品钢板产业集群已成为xx县最大的特色产业发展集群,区域面积85平方公里。目前,该集群内有企业142户,骨干企业主要有冠洲集团、中天复合材料、众冠钢板、通亚交通等。该集群拥有省级品牌2个、省著名商标2个,公共服务平台14个。以冠洲集团为龙头,加强产业延伸,重点发展汽车板、家电板、镀锡板、取向硅钢板等高端产品。截止2014年底,该集群主要产品产量:钢板971.5万吨、高速护栏板121.9万吨,占国内市场比重10%。

6、工业节能成效明显。近年来,xx县通过逐步加强各项用能管理,挖掘内在节能潜力,紧紧围绕节能降耗的目标要求,控制高能耗行业过快增长,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在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的同时,单位产值能耗稳中有降,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其中煤炭消费呈现下降趋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不断上升,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年规上工业企业煤消费量比2013年减少4.6%。

今年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3.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6亿元;较去年增加48.2%,服务业地税收入15243万元,占地税收入的58.51%,同比增长-2.21%。

1、道路运输:今年,全县新增货运企业11家,货运企业达到116家。1-6月新增货运车辆1354辆,全县营运车辆总数达到7888辆,货运量达到796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112569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5%、10.05%。

2、房地产业:截止到2015年7月份xx县共有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20家,比2013年的15家和2014年的17家分别增长了33.33%、17.65%;截止到2015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占地面积为35亩,较2013年的20亩,2014年的24亩分别增长75%、45.83%,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办公条件有所差距,大部分都是租赁或合用的办公地点;截止到2015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增加值为45900万元,2014年为89500万元,2013年为84300万元;截止到2015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税收合计为4285.1万元,2014年为7147万元,2013年为5073万元,地税占到总税收的96%以上;截止到2015年7月份房地产企能源消费量为0.014万吨标准煤,2014年为0.23万吨标准煤,2013年为0.24万吨标准煤。

3、旅游业:今年,成功举办第十届梨园文化观光周等活动,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00万元。抓住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加快拓展市场空间,规划建设“梨园大世界”,进一步提升中华第一梨园景区品质。

4、批零住餐。

批零行业整体平稳,经营情况不乐观。xx县城区内的几个大卖场经营基本平稳,商品零售额未出现大的波动,但人们消费欲望不高,除日常消费以外,对耐用商品、高端商品、奢侈品消费不足。受价格及市场行情的影响,目前煤炭已下降到今年最低水平,部分煤炭批发企业的现状是只要少赔钱或者不赔钱就出货,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受国际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持续低迷,钢材企业也是勉强维持经营。

住餐行业整体趋于回暖,年内有望好转。部分住餐企业逐渐适应了政策影响,积极谋求转型,推出平民化、大众化的就餐消费,加上一些婚宴、生日宴和亲朋好友宴请数量的增加,客流量逐渐增加,企业经营状况得到了改善,接下来的几个月有望得到好转。

1、重工业占比较大。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重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66%、67%、69%。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占73.9%,工业结构层次仍然偏低。同时高耗能行业虽然得到有效调整,但所占比重仍然偏高。

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逐年减少,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2013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1家,2014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2015年上半年xx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仅有3家,比去年大幅减少,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3、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缺乏流动资金。个别生产形势较好的交通设施企业也存在流动资金缺乏的现象,如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企业的生产销售能进一步提高。据了解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惜贷,贷款手续复杂,存在上浮利率的情况,造成企业财务费用高。二是2014年以来企业受担保圈的影响较大。担保圈中有一家企业贷款不能按期归还,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其他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和影响,即便是没有经营问题的企业,也会因联保而被冻结账户,导致资金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

4、土地资源紧缺。企业发展、转型升级、招商引资都需要土地,随着xx县工业企业户数的增多,可用土地面积逐步减少,用地成本不断提高。尤其是工业园区企业投资项目受制于征地难、用地贵,土地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1、目前房地产企业。截止7月份房地产企业投资4.83亿元,增幅11.39%;房屋施工面积85.85万平方米,增幅13.7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7.39万平方米,同比-71.49%);销售面积9.5万平方米,同比-20.14%,从环比数据来看6月份销售面积为8.4万平方米,环比增13.1%;从环比和调研中发现目前楼盘销售处于平稳态势,看房询价的有所增加;资金短缺等问题仍然存在,截止目前全县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共有26个楼盘项目,其中五星金桂园项目由于资金问题处于停工状态;冠玉星湖湾项目由于市场销售低迷及资金问题开工较为缓慢,只完成了验槽工作;还有些项目已经开工,由于手续不完备还无法纳入到统计范围内,比如民生的冠洲印象等项目。

2、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行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布局有城乡发展不平衡,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待优化。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xx县共有34家批零企业,5家住餐企业,共计39家。这39家企业中接近20家企业位于县城城区或者城乡结合部,19家位于乡镇驻地,城乡之间的企业布局存在较大差距。各乡镇之间的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个数也是参差不齐,多的乡镇能达到3-4家,如清泉、崇文、柳林镇,有的乡镇如梁堂镇、贾镇、万善乡至今还没有一家限上企业,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目前现有的限额以上企业大部分位于县城繁华地段或乡镇政府驻地,企业在地域分布上偏于集中,有待优化。

企业个数偏少,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目前全市共有662家限上批零企业,xx县有34家,仅占5.1%,共有99家限上住餐企业,xx县有5家,仅占5.0%,与全市其他兄弟县相比,xx县的限额以上企业数量偏少。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划分,目前xx县的39家限上企业中有9家被划为中型企业,25家为小型企业,5家为微型企业,缺乏大型企业。并且这些限上企业经营模式单一,规模较小,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企业经营的商品档次较低,经营粗放,品种雷同,名优产品不足。企业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相关设施不配套,只能满足较低层次的购物、就餐、娱乐需求,已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以及商务活动等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反映当前消费时尚和潮流的综合性购物广场、星级酒店、大型超市和休闲娱乐场所还很少,难以满足消费者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调查发现,有的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台账,没有专门的统计人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年龄跨度较大,综合素质整体偏低;管理者对市场形势把握不准,经营理念滞后,营销手段不够,营销措施不力,缺乏精细化管理,从而制约了批零住餐企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对xx县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分流严重。目前电子商务风生水起,对传统实体店商家造成一定的冲击,而实体店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转型。xx县限上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等原因再向电商转型方面有很大欠缺,三联家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家电零售的企业,随着电子商务日渐兴起,它的家电零售面临挑战,部分顾客对电商的青睐程度高于实体店,虽然该企业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但由于一些技术和营销方面的限制,搞得不是很好。

货运品种单一,行业依赖度高。一是随着国家治理污染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煤炭需求量大幅下降,山西省很多煤矿从年初到现在一直就处于停产状态,煤炭出货量不高,特别是今年五六月份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二是钢铁、房地产等行业整体不景气,货运需求减少。而xx县的道路运输行业市场主要在山西省,并且以运输煤炭、钢材为主。受上述两大因素影响,xx县的道路运输行业出现了整体性不景气的现象。

行业运行不规范,企业同业竞争激烈。近几年来,道路运输企业和运营车辆持续增加,道路运输市场逐渐趋于饱合,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同行业间竞争加剧。竞争加剧最明显的后果就是运费下降,运费虽然降下来了,但是货车司机的工资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日均300元左右)。去年五、六月份运费价格大致在220元/吨,而今年同期运费价格是190/吨左右,运费价格降幅为13.6%。企业收入下降,但是各项费用和开支却没有减少,造成企业利润降低,经营步履维艰。

道路运输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原有长期固定大客户消失蒸发。按往年的情况,一般规模比较大的运输企业都拥有一定固定的大客户,引用一句企业老板的话就是“活不用愁,就怕没车。”去年同期的情况是企业因为订单多现有车辆满足不了,而去租借别人的车辆。今年却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车辆的运行都处于维持费用状态,几乎没什么利润;一些经常需要维修的老车,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还有一部分车辆由于订单减少甚至长时间没有订单而处于停运状态。

运营车辆骤减。报废车辆与新购置投入运营车辆存有时间差,新车不能及时投入运营,也会影响道路运输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甚至会使单个企业的效益明显下滑。

1、加强对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密切关注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健全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和预警预测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时反映经济运行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防范和化解运行中的风险,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2、做好新增企业的申报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督促有关单位对xx县新投产企业和成长的企业进行摸底,对达到规模标准并且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加以指导申报,对接近规上标准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其次,在规模以上企业申报过程中,提高企业上报材料质量,减少出错率。

3、在贷款融资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有些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行情还不好,流动资金的缺乏对这些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银行贷款方面,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给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将能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4、要切实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努力研发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向功能化、差异化产品发展,开拓高端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产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一要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改进产品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二要加大科技和品牌投入力度,推动企业向产业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走高品质、高端产品、精品化路线,努力开拓高端市场,只要有好的产品就不怕没有市场。三要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延长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措施来消化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的因素,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

1、有序开工房地产项目,对于保持房地产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一是要督促已供地、已开工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如期竣工投入使用,保障商品住宅有效需求;二是着力打造新区,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商业设施、工业厂房、办公用房、公共设施、商品住宅等,适度开发高档精品楼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商业用房的需求。

2、继续培育好房地产的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保证房地产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重视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坚持住房市场化的方向,大力发展普通商品住房,使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子。

3、要加强房地产行业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加强监督,把好工程质量、促使房地产企业诚信经营、承诺兑现。建立健全房地产信息系统,建立不良经营行为公示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1、加大对批零住餐企业扶植力度,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使企业迅速膨胀规模,尽快成长为限额以上企业,积极扶持几家在批零住餐领域内有影响的企业成长为域内的龙头企业,带动xx县批零住餐行业整体发展。

2、积极排查和纳入够标准的企业为限上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要有所突破,将限上企业个数纳入对乡镇的年终考核之中,督促各乡镇积极申报限上企业。特别是对于目前还没有限上企业的乡镇,要加大排查力度,尽快将符合标准的企业纳进来。

3、优化企业布局,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在商品质量、档次和服务标准上下功夫,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引导限上企业向乡镇延伸,均衡商业网点布局,方便乡村居民消费。

4、创优经营模式,打造特色品牌。企业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激烈的竞争中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将很难立足。这需要企业自练内功,找准主业发展方向,走“专、精、特、新”经营创业之道,特别是住宿餐饮企业要运用积极的营销手段,开展包括低价套餐、积分折扣、团购优惠等形式多样的打折促销活动,以实惠价格薄利多销吸引顾客消费,以量补价,拓宽利润空间。

5、积极引导企业搭建电商平台,开展电商服务,依托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进行经营,拓展销售渠道。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十七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2003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03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03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

口号。

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03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堽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2000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03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3、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并举。各级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开源节流并举,加减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村级收入,一方面厉行节约,管好用好每分钱。一是减少干部职数。落实了村干部“四定”(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改革措施,大力推行“两委”干部交叉兼职,使享受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尽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减轻村集体负担。今年,岱岳区明确提出取消编外人员,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计生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全部由在编村干部兼任,大大减少了村干部人数。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村“两委”干部17093人,平均每村4.7人,干部总数比2001年减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普遍实行了农村财务由乡镇代理记帐、代管资金,大部分村取消了会计、现金出纳,设立一名报帐员,既加强了监督,又有效地减轻了村级的支出压力。三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各级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对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等工作程序和内容进一步作了规范,并坚持定期检查督导,实现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村干部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还设立了农村财务网络监控中心,与乡镇“双代管”服务中心微机联网,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农村财务的会计电算化、监督网络化、运作规范化。

4、更新观念,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调查发现,各级充分认识到,用好一个人就能激活一个班子,找到一条路子,带富一个村,特别是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已成为各级的共识。去年以来,各级都结合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大胆选用政治素质好、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有的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去年以来,全市共调整经济薄弱村班子598个,876名致富能手被充实进村党支部班子,其中327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们上任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使这些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平县提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双强”(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标准,改善农村干部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肥城市王瓜店镇蒋庄村,原来的村干部观念陈旧,发展经济没能力、无路子,集体经济空壳。2002年,个体大户孟凡胜回村任党支部书记后,提出了“经营农村”的思路,仅春季植树公开拍卖树点,村集体就增加收入20多万元。为切实提高农村干部致富能力,各级认真落实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五年规划,大力实施“十百万”工程,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知识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去年以来,我市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31430名,建立县级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37个,乡镇示范服务基地128个,培养建设科技致富示范村321个,党员科技致富带头户15908个。

三、存在问题。

我市村级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创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拍,过时了,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村地处山区,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专业村,村里无偿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各项服务,群众收入虽然比较高,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里办公用房只有两间1965年盖的土坯房,村干部也十几年未发工资。东平县老湖镇南辛庄村,群众在村里的帮助下,通过特种动物养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户年收入达17万元,但村里不收服务费,集体无收入,运转非常困难。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虽然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原先办企业、上项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顾虑重重,不敢闯、不敢干。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莱镇胡家泉村的两名村干部,都是致富能手,家里有波尔山羊养殖、羊肉加工等项目,年收入比较高,但对集体发展考虑得很少,主动做工作少,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致使村集体无收入。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调研发现,有的村虽有近千亩土地,但一年到头只能收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没有任何增加集体收入的门路,村干部畏难发愁,只等上级扶持,全村坐等受穷。有的村虽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影响了村里的稳定持续发展。

2、村级债务负担沉重。截止2003年底,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中,有债务负担的2528个,占69.07%;村级负债总额达11.76亿元,平均每个村32.13万元,有的村竟高达5800万元。负债的主要原因,既有搞道路建设、通水通电、修建学校等公益事业形成的,又有盲目发展村办企业和盲目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造成的,也有为完成上级任务,贷款垫付“三提五统”、农业税等形成的,还有一些村在近两年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形成了新的债务。债务中既有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有群众的高息借款。利息越滚越大,连年增加,有的村由最初的几万元累加到几十万元,根本无力偿还。特别是一些村,因欠群众高额借款,潜伏着很大的不稳定因素。沉重的债务负担,使这些村疲于应付,甚至有的村干部经常被司法机关传唤、拘留,根本没有精力谋发展、搞建设。东平县接山乡林马庄村因打井修渠、修路架电、新建学校等已累计欠外债284万元,积重难返,越陷越深,发展难度非常大。

3、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一是自然条件差。有的村地处山区、库区,土地贫瘠,耕地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条件差,治水、修路、通电成本高,发展没优势,这样的村全市达315个。有些山区村,虽然林果等农副产品产量较高,但受交通条件制约,产品运不出、销不了,增产不增收。东平县老湖镇有22个村属库区移民村,村里没有一寸土地,原先集体收入全靠公益金,自去年取消公益金后,这些村集体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并且公益金不在转移支付范围,下一步得不到转移支付资金,村里运转困难,村干部待遇也落实不了,情绪非常低落。二是政策不配套。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使村级收入锐减,原先村级组织运转还能由“三提”来解决,现在只能靠较少的农业税附加,如果村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运转难以保证。特别是下一步农业税全部取消后,运转将更加困难。而现在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拓展村级发展空间,促进村级增收。如土地政策,越来越严格,村里即使引来了项目也难以落地;税收政策,在利益分成上,村里得不到任何收入;“一事一议”规定过死,每人每年必须限制在15元以内,一些公益事业根本无法兴办,等等。三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调研发现,我市农村许多有头脑、有技术、有本事、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一些高中毕业生也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一个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

4、非生产性支出大。调研发现,目前村级事权过多,支出项目多,资金缺口大。2003年,全市村级运转支出总额5.31亿元,运转资金缺口219.5万元。特别是一些非生产性开支比较大,突出表现在干部工资、计划生育和报刊征订上,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目前拿工资、吃补贴的村干部职数还比较多,工资支出比较大。2003年,全市村级干部报酬总额8971万元,平均每村2.5万元,村干部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的村达2133个,占58.3%,有64个村只能靠贷款来发工资。计划生育要求配备“三大员”(药管员、统计员、宣传员)、计生主任、协会会长、育龄妇女小组长和查访员(每个村民小组各一名),人员比较多,有的不允许兼职,必须专职配备,绝大多数村超过“两委”干部数,有的竟多达19人。并且计生干部的待遇标准比较高,还必须优先保证。基层普遍反映,计划生育工作检查过于频繁,重过程、重形式,培训、考试、宣传资料、档案、板面要求高,费用大,一般村用于计划生育的开支每年都在2万元以上,有的村高达15万元。报刊征订工作,尽管中央要求大村不得超过800元,小村不得超过500元,但是有的部门、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摊派报刊仍比较多,有的村征订报刊种类多达25种,个别报刊份数太多、定价过高,而且必须完成。据统计,2003年,全市征订报刊杂志的费用达到1277万元,平均每村3490元,有的高达6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岈山村共有712人,每年工资支出2万多元,计划生育经费2万多元,报刊征订8000多元,而去年村集体收入只有2.8万元。类似这样的支出,很多村依靠自身的集体收入根本无力承担。有的为了应付这些支出,甚至采取借贷举债的办法,致使村级债务负担又“雪上加霜”。

四、对策建议。

2、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递进培养工程”,解决好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结合今年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职,包括计划生育干部、生产组长、工勤人员等,能兼的一律兼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成功经验,采取工资统筹、办理养老保险等措施,保证村干部待遇落实,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保证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市财政、农业、土地、工商、税务、金融、计生、政法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业务职能,提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强大合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村级事权,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取消一切不符合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不得强迫村里出资兴办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严格执行中央订阅报刊的政策规定,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除党报党刊以外的其他报刊摊派。总结县乡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能挂帐的挂帐,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销的核销。同时,要求乡村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严防增加新的债务负担。

4、提高民主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制定细致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公开时间、程序、内容、形式等进行规范,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杜绝“跑冒滴漏”,并通过多种方式改革产权制度,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5、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市委制定关于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发展路子,落实领导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乡镇,县乡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后进村和市、县直部门包村制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搞服务、引项目,协调资金,优化环境。把村级经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加大村级特别是负债严重、运转困难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贫资金,破解发展难题。总结岱岳区实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经验,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各级发展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十八

从宿迁参加完了大学生村官创业(syb)培训之后,回到镇里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在王玉镇长的带领下,我们李口镇大学生村官深入到潭坝村展开为期两个礼拜的调研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潭坝的具体情况,加强与潭坝的老百姓交流沟通,为潭坝人谋利益。

在从宿迁回来的路上,就听同事告诉我一些情况,由于我没能赶上前两天的调研。据说,第一天王镇长召集潭坝村组干部开会,部署这项工作,居然有部分村领导迟到了将近一个小时。这个是态度问题,正所谓“要想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拉”。村干部就是火车头,假如火车头都老化了、腐朽了,怎么可能带领整列火车跑得更快,带领火车赶上时代的站点。

调研活动已经进入中期阶段,我们对潭坝的基本请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整个调研活动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部署下,在王玉镇长的'亲自指导下,进行得非常顺利,基本向着预期的目标前进。通过调研也给我们大学生村官上了一堂深刻地课。

一、好的村支两委领导班子是关键。有的地方为什么会落后于其他的村,党委政府给的是同样的发展政策,甚至党委政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给了一些优惠的发展政策,但是这些地方还是会出现问题,发展滞后。我想这个与村组干部的领导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村干部对老百姓工作态度不够好,久而久之就导致了百姓对干部的信任度下降,工作自然就难以开展,也就最终严重影响村级经济、政治的发展,在全社会都与时俱进地奔小康的时候,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二、党群关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是我国最基层的组织,他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改革开放稳定大局的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所在。而这些发展的取得,必须依靠群众的参与。有的村群众对村干部简直信任度趋近于零。干部不能以身作则,工作态度懒散,时间观念不强,自身形象也有严重的不协调。群众对他们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管什么和谐社会,也不管什么奔小康。家家户户关起门来“谋发展”。此种现象的出现是绝对不允许的,更与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的。

这就是我首日深入潭坝调研获得的感悟。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9篇)篇十九

根据市委的安排,*月*日―**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xx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xx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xx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xx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xx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xx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3、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并举。各级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开源节流并举,加减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村级收入,一方面厉行节约,管好用好每分钱。一是减少干部职数。落实了村干部“四定”(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改革措施,大力推行“两委”干部交叉兼职,使享受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尽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减轻村集体负担。今年,岱岳区明确提出取消编外人员,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计生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全部由在编村干部兼任,大大减少了村干部人数。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村“两委”干部17093人,平均每村4.7人,干部总数比xx年减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普遍实行了农村财务由乡镇代理记帐、代管资金,大部分村取消了会计、现金出纳,设立一名报帐员,既加强了监督,又有效地减轻了村级的支出压力。三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各级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对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等工作程序和内容进一步作了规范,并坚持定期检查督导,实现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村干部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还设立了农村财务网络监控中心,与乡镇“双代管”服务中心微机联网,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农村财务的会计电算化、监督网络化、运作规范化。

4、更新观念,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调查发现,各级充分认识到,用好一个人就能激活一个班子,找到一条路子,带富一个村,特别是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已成为各级的共识。去年以来,各级都结合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大胆选用政治素质好、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有的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去年以来,全市共调整经济薄弱村班子598个,876名致富能手被充实进村党支部班子,其中327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们上任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使这些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平县提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双强”(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标准,改善农村干部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肥城市王瓜店镇蒋庄村,原来的村干部观念陈旧,发展经济没能力、无路子,集体经济空壳。xx年,个体大户孟凡胜回村任党支部书记后,提出了“经营农村”的思路,仅春季植树公开拍卖树点,村集体就增加收入20多万元。为切实提高农村干部致富能力,各级认真落实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五年规划,大力实施“十百万”工程,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知识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去年以来,我市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31430名,建立县级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37个,乡镇示范服务基地128个,培养建设科技致富示范村321个,党员科技致富带头户15908个。

相关范文推荐

    家具销售合同样本(精选21篇)

    销售合同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约定,它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这些销售合同范文覆盖了多个行业和场景,适用性广泛,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家具是指人类维持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实用12篇)

    一篇优秀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和合理的段落,使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和领略其中的思想。接下来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写作的热情和动力。

    乡镇残联工作制度(热门18篇)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作品进行精选和研究,旨在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应对各种文体的能力。范文范本2:接下来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环境问题的

    幼儿园推普周经典诵读活动方案范文(17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时间、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和需求。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的活动方案分享,希望对您的活动策划有所帮助。为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面点年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6篇)

    工作总结是我对自己在过去一个月工作中的努力和付出所做的一种总结和反思。请各位看官阅读以下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相信会对您写作时有所帮助和指导。20xx年在领导下,

    教师工会职称述职报告(优质20篇)

    述职报告是加强上下级之间沟通和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可以让上级更好地了解下属的工作情况和成绩。接下来是一些写作述职报告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伴随你的脚步范文(13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编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春天来了,春姑娘加快了她

    两节期间安全工作总结(通用20篇)

    安全工作总结的内容应包括安全隐患排查、事故原因分析、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安全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为确保中秋、国庆两节稳定,

    银行保险营销心得(优质14篇)

    银行通过贷款支持企业和个人,促进经济发展和消费能力增长。如果你正在考虑个人综合金融规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综合理财推荐。技巧1,习惯运用二选一的营销语言

    试验仪器管理制度大全(18篇)

    规章制度是组织或团体为保证正常运行、维护秩序而制定的一套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的落实不只是依靠制度本身,更需要每个组织成员的自觉性和责任心。1、凡由实验室保管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