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

时间:2023-11-09 作者:念青松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逐步深入学习中获得扎实的知识基础。最后,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一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2、积累文中的成语、格言、警句,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

3、认真研读课文,了解传统文化,深入思考有关个人修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论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了解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背诵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三组古诗。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个人就是孔子。

还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那么,孔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近孔子。

1、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孔子的知识。

2、教师补充。

孔子是流传千古的文化名人,而最能体现孔子的为人和思想的就是《论语》。北大教授郭家齐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假如只读一本书,就读《论语》;假如要读两本书,那就加上《道德经》。这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文明的源头,每个人都应该从这个源头中吸取养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声名远扬的《论语》。

教师介绍《论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流利有感情诵读,了解大意。

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则或几则在小组内读给大家听听,并谈谈为什么喜欢以及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名言、古诗、故事或生活中的经历)。

1、学生小组交流。

2、学生展示。教师相机指导。

《论语》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重读经典,哪些闪耀着智慧的话语依然鲜活如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除了孔子《论语》,你还了解哪位文化巨人或者读过哪些经典名著,给大家介绍一下,不要忘了带上你的感悟哦。

学生展示交流。

中国,是一个有着三千余年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度,《论语》《诗经》《孟子》四大名著等等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精神遗产。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够多阅读这些经典文化,感受先贤们的智慧与豪情,感受古代文人们的傲骨与诗情。总之,这些古典文学将是你养心益智的好帮手,更是你运笔挥洒自如,日后步入文学殿堂的好阶梯。

背诵《论语》六则。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二

知识目标: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能力目标:

能够比较通顺流畅的翻译古文句子。

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落实句子翻译。

讲读法、朗诵法、提问法。

1~2课时

1、熟读背诵课文

2、落实课前基础字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注意重点词语:

重点句:

各句均要掌握。

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1、2、3、4、5章

关于思想品德修养:1、4、5、6、7、8、9、10章

关于孔子思想体系核心:“仁”的概念:8、10章

前九章的形式都可以说是格言的体系,而第10章的形式为对话,其核心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可以用来作为格言。

(一)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2、指导学生领会文章中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几则名言。领会关于人生的几则名句。

3、指导学生领会关于语段中的文言虚词。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能够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2)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

(3)掌握语段再出现的一些参与的古今含义。

(三)教学难点:

(1)掌握“而”“之”两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2)领略每一则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课时:二课时

(五)预习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本周练习中的相关基础练习。

课时一

(本课时重点:指导学生领会前五则)

导入:(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介绍孔子的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其父叔梁纥,其母颜征在是叔梁纥的第三个夫人。孔子幼年丧父,其母被迫离家。少年孔子是在贫困的家境中度过的。但由于他的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编订整理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的诗歌总集《诗经》,重要的文献《尚书》,并把鲁国史官记录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论语》则是记录他与及再传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其中有许多的话今天仍然有广泛的影响。所以宋代的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得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做为中国思想的正统,从此,儒家思想整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过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二)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2、请学生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分析课文:(串讲时加点词语尤其要作为重点。)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译文: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也有讲个人修养问题。

(点评:本则论语第一句讲述了学习的方法,也讲述了学习的态度。第二句则讲述了学须有友,朋友间虚心互相学习的态度。第三句重点阐明了做人的修养。)

第二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有竭尽全力吗?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表现吗?老师较我的东西没有去复习吗?”

(点评:本则论语主要讲的是个人修养的问题)

第三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点评:本则论语讲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知新应该指的是新的体会,也就是加深了认识,另外也指领悟到新的内容。)

第四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点评: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第五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5、译文: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孔子说:“看见贤人便想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要检查自己。

(点评:本则论语主要是讲述一种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第六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点评:这则论语主要讲述的学习上要有虚心好学的态度。就内容上与第五则相似,学习别人的优点,以别人的缺点作为请教。)这里可以穿插孔子虚心好学的几个小故事。(向师襄子学习弹琴。《文王操》,向郯子、老聃礼与文化知识。)

第七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曾子说:“读书的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大度,意志刚强坚韧,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当作自己的责任,负担不也是很沉重的吗?死了以后才停止,路程不也是遥远的吗?”

(点评: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的弟子,孔子曾经专门向他传授孝道,他据此整理了《孝经》,成为儒家“七经”之一。后世尊其为宗圣,本段主要是讲述读书人的责任的问题)

第八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8、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天气,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落的。

(点评:本段中岁寒的松柏比喻在逆境中能够保持节操的人。)

第九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9、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点评:本段主要是讲述做人的道理)

(三)全班齐读课文,当场背诵。

(四)讲评配套练习及配套古文语段。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三

1.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论语》四则。

2.正确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感受孔子思想的精华,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加强个人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落实句子翻译,感受孔子思想的精华。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累计节数: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心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论语》四则)。

2.谁能简要地介绍一下《论语》这部书。

书中的《论语》四则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这几条论语说的是什么意思,又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

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老师找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读得是否准确。(注意:愠罔殆焉省这五个字的读音)。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特别是刚才强调过的这些字。

3.再指名朗读课文。

4.全班再次练读,不仅要求读音正确,还要注意文言文语言简练,掌握好句子停顿。

1.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注释和课前所查的资料,边读边想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

2.同学们刚才思考得非常认真,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思考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如果在汇报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理解。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稍后可以提出来。

3.在刚才的交流过程中,哪些词语、句子是你们小组理解起来很困难的。

4.哪组同学能说说全文的意思,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果觉得他哪些地方说得不恰当,可以指出来。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学习态度)。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还有讲个人修养问题。)。

第二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

而不肯读书,就精神疲惫而无所得。(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第三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我)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的身上也有)就(应该)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学习态度)。

第四则: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先做人,再做事)。

“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有竭尽全力吗?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表现吗?老师教我的知识有没有去复习呢?”

1.默读这四则论语,边读边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一谈。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3.指名谈谈学习论语的体会。

1.背诵《论语》四则,你还知道《论语》中的哪些话,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积累几条。

2.预习《薛谭学讴》。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四

1详细了解孔子的生平大概和《论语》产生的社会背景。

2品味孔子语录的艺术特色。(排比的语言气势,比喻的形象意义,对偶的整齐形式)

3懂得语录所阐述的道理。

品味孔子语录的艺术特色。

懂得语录所阐述的道理。

课前收集有关孔子和《论语》的资料。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揭示主题





导入新课。





1板书:先哲智慧





“先哲”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先哲智慧”的?





2提问:你能说出几个先哲的例子呢?





1齐读板书。阐述各自观点。








2交流所知。





使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内容。





检查学生的感悟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





二、信息交流,





语文激发兴趣。





1过渡:这节课熟悉一位先哲。





板书:孔子





2关于孔子,你们知道些什么呢?





3他与他弟子的智慧在哪本书中集中体现?板书:《论语》八则。





4谁对《论语》有所了解?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信息。






2自由回答。






3齐读课题。








4自主交流。





加强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旨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检验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自读语录,





整理哲理。





1《论语》八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自己学习。






2你们懂了哪些语录,注意朗读,最喜欢哪则,结合生活谈它给你的启示。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八则语录,小小组交流讨论准备小组发言。





2自主朗读,集体交流。







通过自学交流朗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又养成合作学习习惯,感悟语录中的哲理。使学生懂得学习要举一反三,并积累优秀文化遗产。





四、拓展学习,





增加积累。





1《论语》中语录有上千条,推荐《初中文言读本》。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学习《子罕三则》,完成读读背背。






2同桌交流。






3课后另选几则《论语》加以背诵积累。






增加学生的积累量,不断加强他们的文化底蕴。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五

本文是六则语录性的文言文。由于初中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读读、背背、议议中理解常用的文言实词,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格言等。同时通过对内容的探究,让学生从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获得启迪,受到教育。

本文短小精悍,拟通过通读感知、品读赏析、创读拓展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读、探究中获得知识,得到启示。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学生之间交流)把你了解的孔子和《论语》的知识讲出来,如果不完整可以互相补充。

2(1)介绍孔子。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介绍《论语八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9篇,内容有孔子谈话,弟子问及弟子间的互相讨论,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i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

(1)齐读,散读;个人读。

(2)点拨朗读文言文的技巧。

(3)结合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4)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

3讨论、质疑、析疑。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

学生质疑、析疑结束后,老师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词、句,供学生探究。

如(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人不知而不愠(恼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不解;殆,这里是"学业陷入困境"的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认为可耻)。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诲,教导)。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又如分别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了旧知识,获得了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4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5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四)小结。

"温故而知新"。当我们回顾这节课学的知识时,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每一句话,对我们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启示啊!

(五)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论语)六则》中,每条语录都渗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赏析,探究内涵。

l学生散读、背诵、讨论、赏菥。

2(1)从文中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

(2)课文在学习方法方面强调什么?在学习态度方面又强调什么?

(要点提示: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学习要经常温习)。

"温故而知新"(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谦虚好学)。

"学而不厌"(学习要不满足不断进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要随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而从)。

归纳: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在学生阐述这些内容的过程中,要求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说,只要说得合理,老师就应给予肯定)。

(三)创读文句,拓展创新。

1学生朗读(分齐读、二读、个人朗读)。

2(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课文中有些话己凝固为成语,试着把它找出来。

(3)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四)小结。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让我们"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从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为我们的成长,为建设祖国服务。

(五)作业。

课外摘录《论语》中的格言警句,在班上交流。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六

教材分析: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2、合作探讨3、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

教学重、难点:

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学情分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朗读磁带、幻灯片。

教学过程: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七

1.熟读并背诵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

2.学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鉴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

2.借鉴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则。

重点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难点1.文言的理解。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课文。

1.熟读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二)、导学练习。

作者简介。

1.关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注释《周易》。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自汉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之书。

《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它是我国现成最早的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说"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

4.儒教的创始人是谁?儒家思想、儒家风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给加点字注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由,诲女()知之乎!

(三)自学疑难摘要:

二、合作探究。

1.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知之为知之。

(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展示提升。

1.朗读第二则。

(1).学而时习之,而:表顺接。

(2).不亦说乎?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问,释为不也......吗?亦:也。

(3).有朋自远方来。朋: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而:表却。

2.翻译第一则。

3.第一则讲了那方面的内容?

4.背诵第一则。

四、反馈与检测。

1.朗读第二则。

(1)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的反省。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3)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翻译第二则。

3.第二则讲了那方面的内容?

4.背诵第二则。

5.朗读第3—5则。

(1)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领会。

(2)可以为师矣。是个省略句,应为可以(之)为师,译为可以把(他)当作老师。可,可以;以,把。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转折连词,译为可是。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无所得。

(4)由,诲女知之乎!诲:教导。知:知道,懂得。之:代词,代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

6.翻译3—5则。

7.3—5则讲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8.背诵3—5则。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八

1、知识目标:

(1)掌握“亦、殆、诲、厌、斋、辅”等6个字。

(2)了解“说”“识”等字的特定读音。

(3)了解孔丘和《论语》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熟读、背诵课文,初步学会对照注释学文言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古人论学的道理,并借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文意。

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2课时

一、介绍作者及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二、朗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内容: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论语》中是指孔子。曰:动词,说。

时:副词,时常,常常。

习:动词,温习,复习。

说:通“悦”,形容词,愉快,高兴。

乎:相当于“吗”。

朋:文章中指同一师门的师兄弟。

愠:怨恨,心里不满。

君子:文章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翻译:

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好好学习,享受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友互相激励,探讨。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君子的风度。

第二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动词,温习。

故:旧,指学过的知识。

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

为:动词,做。

矣:相当于“了”。

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第三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通“惘”,迷惑不解。

殆:危险。

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第四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动词,喜爱。

乐: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是“以??为乐”。意动用法。

翻译: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第五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其:代词,他的,他们的。

从:采纳,听从。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第六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惑:疑惑。

耳:听觉。

逾矩:超越法度。逾,超越,超过。矩,本指木工用的曲尺,引申为法度。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九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人。”谁有这样伟大的人格魅力,让司马迁这样的大历史学家心向往之。古史亦有:半部《论语》而治天下!虽曰夸张,然实则确也!《论语》作为中华古典文献巨著之一,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精髓,其中所体现的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影响深远。《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在历史上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读典籍。全书二十篇,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即古人所云:微言大义。今天,我们重读《论语》(亦或初读),就是以心向往之的探究精神去品味厚重精髓中的微言大义,将经典古籍化为今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品德修养的精神食粮。

《论语》里有许多句子发展成为成语、名言、警句,其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在中国的典籍中可谓独占鳌头!所选十则,各有所侧重,或谈学习态度与方法,或谈思想品德修养,亦或直切孔子之核心思想“仁”。教读这些,要谨记三要:其一,激发文言兴趣,自主探究学习;其二,注重生成发散,完善知识积累;其三,创造“反刍”条件,沉淀锻塑人格。

任务:搜集主题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主题预设走近儒家传统文化(结合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走近孔子(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主题活动:《孔子世家》司马迁、《孔子:第一位教师》冯友兰、《孔孟》黄仁宇、《四书五经的假面目》南怀瑾、《孔子家语》王肃、《儒学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论语》(《论语》相关简介及评论)

学情预估:

传统文化知识的搜集与整理长期以来是语文学习的“禁区”,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同时又略显有点难度,因此,平时我在阅读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比较注意让学生搜集、分类并进行整理这方面的知识,依此作为文言学习的知识储备。与“走进儒家传统文化”相比,“走进孔子”“走进《论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搜索与分析。

说明:

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本节课学深学透的基础,同时随阅读量的增加,疑点会呈波浪式出现,有些问题不解自知,而更多的疑点则会呈现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景。我们正是抓住这点点滴滴的疑,从而展开探究。

活动:话题预设“遨游儒家传统文化”、“感悟传统经典”“我心中的孔子”“我与孔子的心灵对白”“走进《论语》”……依小组为单位,依据搜集资料的实际选择言之有物的话题,结合文本具体信息完成初读学习的生疑、质疑,进而为下一步的悟疑、解疑作下铺垫!

学情预估:

初一的学生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可能不很主动,最重要的是交流要切中主题,这需要教师既要点燃学生自我展示的热情,又要进行方向性极强的指导。

说明:

关注文本,注重文本的生成与创新是文言学习的主旨所在,依据资料生疑、质疑,进而围绕文本展开讨论,走进文本,深入探究。(重点参读南怀瑾《四书五经的假面目》)

任务:圈点文言重点字词,训练句读,分类商译文本内涵

活动:

1、抄读文本,删除标点,训练句读,自主探究

2、圈点字词,商译(商讨、翻译)文本,分类整理

3、交流异议,反复诵读

4、《论语》成语、格言、警句集锦

学情预估:

学生可能对文言文中的通假、句式、词义的演变以及文言文常识性问题的解决产生障碍,诸如“说”同“悦”;“知”同“智”;“女”同“汝”以及“三省”、“三人行”中“三”的用法等,这些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正确诠释!同时,在进行句读训练时,注重语法,商译文本时,也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说明:

句读训练是文言学习的最基本能力,通过训练可以增加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为商译与诵读做好了铺垫。而商译与诵读的过程则是对文本的深层次的探究研读。由文本归纳总结成语、格言以及名言警句便是活学活用文言文的标志,更容易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

任务:沉浸文言经典体验感悟实践

活动:

1、诵读感受,体验经典

2、交流感悟,结合所搜集资料,整体感悟孔子思想及《论语》

3、归纳大家的想法,进行类的升华

4、参照文本,强化自我体验,实践真知

学情预估:关注学生的是实际情感体验,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内化文本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和人文素养。交流这个环节是最具开放性的,学生依据《〈论语〉十则》的文本信息,加之补充读物和所搜集资料,从而学生会更有可言之的话题,因此,“放之有度”的教学在这里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民主与开放,也更具有人文关怀,因为我们始终在关注着学生。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十

子曰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子曰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目标3

目标3

预习指导

子曰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子曰愠 罔 殆 谓哉 焉 诲

子曰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子曰3.熟读。

一、三分钟演讲

子曰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子曰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子曰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子曰三、文言文入门:

子曰教师讲解:

子曰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子曰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子曰3.通假字

子曰4.朗读与背诵

子曰5.四种特殊句式:

子曰四、朗读指导

子曰1.教师范读课文。

子曰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子曰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子曰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子曰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子曰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子曰(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子曰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子曰处理方法:

子曰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子曰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子曰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子曰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子曰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子曰七、指导背诵

子曰八、小结

子曰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子曰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子曰九、作业

子曰l.课后练习一、二题。a类

子曰2.背诵全文。b类

子曰3.默写全文。c类

子曰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子曰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子曰4.朗读与背诵.

子曰教学重点:目标2

子曰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子曰教学过程

子曰一、三分钟演讲

子曰二、检查复习

子曰朗读全文。

子曰二、导入

子曰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子曰三、翻译课文6-10则

子曰l.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子曰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子曰四、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子曰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子曰(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子曰(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五、片断写作:

子曰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

子曰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子曰五、小结

子曰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子曰六、背诵指导:

子曰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子曰七、作业

子曰a 1.课后练习三、四题。b 默写课文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一

1.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思考行孝与立德的相关问题,继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年前,我们曾有幸结识孔子,体验了学而时习、学而思之的学习境界和谋事而忠、交友而信的人格品性。今天,我们将再次捧读《论语》,继续聆听圣贤的教诲。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以陶醉之情和虔敬之意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旁若无人,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教师了解具体学情。

5师生齐读。让教室传出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

三、默读初解。

1.给学生十分钟时间,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默读课文前四则。要求学生绝对安静。

2.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录最感兴趣的一则,记下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四、讲解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并带领全体同学背诵这一则。

2.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和其他同学解答。要求学生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清除词句理解障碍。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

(1)前四则谈论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是孝道。同样问孝,

孔子给孟武伯和子游的回答为何各有不同?

孔子对弟子提问的回答都是有针对性的,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状态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诲,正所谓因材施教。孟武伯是鲁国世家孟孙氏的子弟,其父孟懿子曾按照其祖父的临终嘱托向孔子学礼,但有始无终。所以其父孟懿子在向孔子问孝时,孔子回答的是“无违”,暗指他不应违背父亲的嘱托。孟武伯行事错乱,所以孔子教导他不要让父母因身体疾病之外的事情为他操心。子游为人公正方明,但有些不拘小节,所以孔子教导他要注意表达对父母的恭敬孝顺之心。

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在日常的听命侍奉上,关心父母的衣食冷暖,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能及时行孝。

母在,不远游”记在心间。

知道父母的年纪,寿高康宁,子女得以成欢膝下,是乃人生喜事,足以摆酒相贺,此为“喜”。但也要念及父母年纪增高,人生苦短,来日不多,时有不测之忧,因此而“惧”,所以身为人子更应珍惜光阴,尽心侍奉。

(4)“百善孝为先”。《论语》中有很多谈及“孝”的篇章,你能再举几例吗?(借助幻灯,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背诵。)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五、背诵感悟。

1.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则。

2.全体同学随发言同学齐诵这一则。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按照课上摸索的解读方式在课后独立完成对后五则的解读,选择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题目自拟。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行孝——唯疾之忧

——敬而养之

——游必有方

——知年喜惧

不动笔墨不读书。相信同学们都已经在读书笔记中写下了你的读书思考,请你选择自己读书笔记中自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朗读,可侧重于词句理解方面的收获,也可侧重于思想感悟方面的收获。倾听同学发言时,大家要注意随时吸纳,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

学生展示。

1.学生分小组展示。

2.教师及时点评,鼓励学生形成个性理解,并提醒其他学生整理补充。

教师补充。

1.视学生展示情况而定。

2.教师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作如下准备: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仁,是爱人。弟子问仁,孔子的回答各异。克己复礼为仁,仁者乐山,仁者不忧,仁者必有勇……都是针对弟子的不同个性和状态加以引导和教诲,使之接近真君子的品性。对仁的解说可以各异,但有一点被孔子反复强调,那就是“巧言令色”之下很难有仁的存在。只敢顺情说好话,不敢说逆耳之言;只敢显和颜悦色,不敢显真实怒容。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这是生命的病态和假象,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相爱。首先看到仁的反面,坚决地与之划清界限,才能顺畅地走向仁的中心。

(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伙伴。”

遥远。有德者立于世,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然会有朋自远方来;更何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不论能否欢聚畅谈,有德者都不愁没有精神知己相伴。

(3)孔子所说的“义”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有何异同?

孔子所说的“义”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义”都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和举动,“见义勇为”“义不容辞”“义务劳动”中的“义”都是这个含义。但是,因为“舍生取义”“大义凛然”“大义灭亲”“共产主义”等价值观的渗透和影响,人们心中的“义”有约定俗成地缩小为“大义”的倾向,即重要的原则,如“民族大义”等。

(4)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恕”的深刻含义?

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见在孔子的思想中,恕很重要。什么是恕?孔子的定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讲,我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别人也不要把他的想法强加给我。恕很不容易做到。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孔子说,“赐也,非尔所及也”。恕是将心比心,古人拆字为解,“如心为恕”。我们要注意的是,孔子所谓恕,与现在的宽恕不同。今语宽恕,强调的是宽,从宽引申为原谅。孔子谈的恕,含有对等原则。

追求至圣境界的人。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纪的君子,应继承什么?还应有哪些发展?

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纪的君子,应继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为人。除此而外,还应赋予君子以时代的新内涵,如应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面对人生的磨难和挑战,善于接纳新鲜事物和理念,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把握机会、显现才能,但也要懂得纳悦自己。

(6)《论语》中还有哪些关于“君子”的论述?(借助幻灯,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背诵。)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君子不器。(《为政》)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宪问》)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

知也。”(《卫灵公》)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阳货》)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阳货》)

1.学生放声朗读后五则。

2.学生分别背诵后五则。

3.全体背诵后五则。

1.默写课文后五则。

2.以小组为单位,坚持研读《论语》,并搜集最新的有关《论语》的热评。读书课上交流。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十二

1.掌握文言实词的解释。

2.学习在翻译文言句子时适当补充的方法。

3.通过学习语录,学习一些学习方法和为人的道理。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文所选八则,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则侧重于“为学”,后四则侧重于“修身”,两者又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

1.《论语》是记录()的书,共()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合称“四书”。

2.孔子,名(),字()。()国陬邑人,()末期()家、()家。

3.注音说愠罔殆诲知好省。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有的解释为“知道,懂”,有的解释为“智慧”,你更倾向于哪种理解?结合语境说明理由。

(5)课文中含有的孔子的为学思想有哪些?对你而言,最有现实意义的是什么?结合相关的学习经历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6)曾子选择了“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三方面作为每日多次自省的内容,对你而言,其中哪一方面是尤为重要的?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了解出自《论语》中的其他成语,并积累掌握,学会运用。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

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

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八佾》)。

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

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

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

*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颜渊》)。

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

*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宪问》)。

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杀鸡焉用宰牛刀:“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阳货》)。

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道听途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阳货》)。

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阳货》)。

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

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1.背诵并默写《〈论语〉八则》。

2.按照课上摸索的解读方式,在课后独立完成对《〈论语〉八则》的解读,选择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题目自拟。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三

课堂学习:

学习目标:交流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

第一块理解性阅读。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因为《论语》中的经典语录指引人们如何处世?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几则《论语》。

2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这两篇短文,现在请大家再把文章读一遍,找出你不懂的字词。

学生阅读,做好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3

将全班分为两组,相互质疑。

教师组织质疑,并解答学生解答不准确之处。

学生相互质疑。

4

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自由朗读一下《论语》八则。

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朗读。

第二块拓展延伸。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请同学们选择一条语录,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来谈谈你对所选的这条语录的'理解。

学生思考。

2

组织交流。

学生交流。

第三块经验交流。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对于学习,除了语录中提到的方法和态度之外,你还有什么补充,或者,你还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能与你的同桌分享。

学生思考。

2

教师巡视,并参与交流。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

3

教师组织交流,对好的学习方法进行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利用好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地学习。

全班交流。

课后学习:熟读八则《论语》,直至能背。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十四

第一段,开头引入:

在我们接受中华文化传统的过程中,论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概括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以其简练明晰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渗透着中华文化的智慧以及精神内核。本文将会分享我在学习《论语》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段,对《论语》的精髓的概括:

《论语》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是因为它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其主题包括仁爱、孝悌、忠信、诚实、正直、勇毅、谦逊等等。尤其是“以德报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诸多名言警句,为后世做人处世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第三段,以个人学习实例来证明“论语”对个人成长的推动作用:

自打开始学习《论语》后,我对其思想深深着迷,深深的体会到,其丰富多彩的人生哲学也恰如我内心的追求。比如,当我看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时候,深深的意识到了做人的道理是什么。这引起我不断的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利益?什么才是真正能够带来幸福的东西?这种思考深入而持久,塑造了我一颗高尚的道德心。

第四段,介绍《论语》的现实意义:

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而言,接触《论语》似乎已变成了对过去思想与文化的尊重。然而,如果我们将自己的生活与《论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相比较,无疑会发现《论语》中的智慧能够教导我们很多现实意义。例如,在现今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诱惑使社会上普遍缺少道德情操。而经、史、子、集式的学科体系变成了各自为政、畏手畏脚、追求短期利润、脱离实际的学科体制,现实社会所呈现的新型社会矛盾也日趋复杂。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论语》可以为现代人所用。它能够刺激现代人对于人道主义道德的关心,同时也能够启发人们对于真正的人生价值和本质意义的思考。

第五段,概括性的总结:

在《论语》这一部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中,蕴含了深邃智慧。这一文化宝藏,不仅带给我们了教育智慧和财富,也告诉着我们什么真正是有价值的。根植于生活的哲学,为我们今天的现实挑起了思考的火花。无论在现实中还是v学术上,《论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吸取其中的精华,我们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和道德建设做好铺垫,也能以当代的思考方式,来审视《论语》的意义,发掘它在今天的实用价值。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十五

《论语》作为中国古典典籍之一,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一篇《论语》都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教诲,而不同的注释又会带来不同的解读方法。在我读完《论语》后,我颇有些感触,这篇文章主要就是阐述一下我的读书体会。

第二段:理解孔子言论在当代的意义。

在孔子的言论中,有很多思想可以引用到现代文化,例如在经济上,“欲速则不达”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座右铭。在人际交往上,孔子在第一章中说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在人生道路上,尤其是职业生涯的选择上,孔子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启示。了解这些言论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段:掌握经学的方式。

在《论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孔子的思想进行深入解读,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在人情、事业和微言大义方面的精神面貌,也使我们在衡量世界事物时更为坚定的为自己负责。我在学习中逐渐发现,把握经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理解孔子的思想时,我们需要理解这些言论的历史背景、文化视角和哲学基础。通过与现代情境进行联系并提出新的问题,可以引导我们形成更加深层的理解。

第四段:注重温故知新。

《论语》是一部流传了几千年的经典之作,有许多人阅读了多次,但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我们注重温故知新,反复阅读这个经典,我们会认识到曾经没有想到过的东西,也能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对自己有启示的办法。通过读书笔记,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我们的想法及体验。同时,笔记也为我们扩充了对读书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段:得到启示。

《论语》是一部富有智慧的经典,它教给我们很多关于人类本性和社会运作的知识。在学习中,我得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做一个更加有意义和快乐的人的启示。孔子的思想成为了我的生活信条和方式,我也把它们应用到职业中去。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做一个善良,宽容和有贡献的社会成员是多么的有价值。

结论。

《论语》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漫长的学习,它教给我们很多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哲学思想。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更加成功。我们应该注重阅读经典,掌握方法,从过去的智慧中受益并且应用到现在。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十六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十二章的内容,就可以发现新版突出了一个主题,就是表现了对高尚生命的追求。以第一章为例,这是《论语》的首章,也是编选《论语》者不会缺少的一章。这一章从表面上来看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方法、交友的原则及与人交往的态度。但实际上,这一句都是在围绕追求高尚的品德这一个主题而言的。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中庸》中引用孔子之言曰:“正己而无求于人则不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就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阐释。那么如何“正己”呢?这需要时时警惕,事事用心,无时不心存敬畏之心,也就是《中庸》中所言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没有比幽暗之中更为显著的,没有比细微之处更为明显的,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谨慎啊)要做到时时警惕,自然要“学而时习之”,此处的“时”,朱熹释为“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而程颐释为“重习也”,均强调了学习不可中断。而“有朋自远方来”则表现了这种追求的影响力,正如朱熹所言“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

清刘宝楠的《正义》中明确指出“朋”指同门,并引用《中庸》“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由此可见,追求高尚的品德,不仅是指对自身品德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来影响他人,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分析这一章,我们就可以发现孔子所强调的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围绕这一追求所展现的方法与态度和对他人的影响。这一主题同样也在其它各章体现了出来——以往我们将之作为学习方法阐述的内容均不能单纯地视作对知识的学习,更应体现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方法,而孔子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对颜回的赞颂则体现出了高尚品德在现实中的表现,孔子还通过自身的感受体现了高尚品德带给人的自豪感。以此为纲,不仅可以把这十二章联系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与前面几篇课文相呼应——如果说前面几篇文章表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认识到了不同一般的学习收获,那么这一篇则表现了生活中最高尚的追求,是学习的最高目标。《论语》中所体现出的中国士人所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以及在追求的过程中至死不易的信念。

学习本文,应遵循化难为易,由浅入深的原则,在起始阶段无需将“而”“之”“于”“其”等文言虚词的含义讲得抽象而难懂,学生可以翻译,了解区别就可以了。而对于文意的理解,可以通过老师穿插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同样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讲相关的故事,让他们在具体的内容中了解文章的内容。至于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无需讲得过深,从字型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能够释读全文就可以了。

1、通过结合注释、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义。

2、通过结合事例、编讲故事把握各章所蕴含哲理。

3、通过结合背景,历史事例感受孔子的精神力量。

参考书目:《论语》、《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

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材料。

公元前480年,在鲁国按例举行了一次春天的狩猎,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猎到了一头异兽,无人能识。于是人们自然就想到去请教以博学多识著称的孔子,没想到孔子见到这头已死的异兽时竟然流下了眼泪。他说,这是麒麟啊,这原本是在太平盛世出现的异兽,怎能出现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并且惨死在猎人之手呢?于是,他唱起了一首悲伤的歌曲:“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这首被后世称为《获麟歌》的歌曲充满了悲凉之情。那么,孔子为何会对这头麒麟的死如此悲伤?他究竟在悲叹谁的命运呢?就请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孔子。(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发言)。

孔子自己就是这头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一年后,孔子预感到自己死期将至,望着远道而来的学生子贡,他又咏叹出一首辞世之歌:“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总结自己一生坎坷的命运。七天后,孔子去世了。他的学生们都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尽礼而去,唯有子贡守了整整六年方才离去。孔子去世后,曾经涌现过一股否定孔子的声浪,子贡奋力为老师辩护,维护了老师的'名誉。孔子的声名不仅令他的学生们钦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着世界。西方曾经评选过世界十大哲学家,孔子名列榜首。曾有西方哲学家说过21世纪是儒家文明的世纪。

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可是,当时那些权势煊赫的贵族王公们都为历史所淹没,他们的名声早已被人遗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他的家族至今传承不绝。那么,孔子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令他成为后世敬仰的万世师表?今天我们学习的《论语》十二章,只表现了孔子思想的一个小小片断,但管中窥豹,我们也可以从中去感受这位伟大哲人的思想印记。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们以及学生的学生们的课堂笔记,不过也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课堂笔记,有一个数据称这部书在全世界的印刷数量仅次于《圣经》,而我们熟悉的成语大都源于古书,《论语》被称为出现成语最多的书。这部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其核心就是孔子所倡导的理想的人生目标——“仁”,这也是中国历代正直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探究一下十二章表现了孔子所倡导的人格修养有哪些具体内容,他的治学态度与处世方法各是什么?这些内容又是如何体现出“仁”的内涵。

学习方法:

(1)配合音乐,读出古文韵味。

(2)结合注释,自学各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3)将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及自己无法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并提出。(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出来)。

提示:

(1)“乎”“矣”“哉”“也”“夫”均为语气词。“乎”,一般在问句结尾,或反问、或疑问,根据上下文而定。“矣”“哉”“也”不翻译,“也”的用法与《咏雪》一课中“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不同。“焉”有时也可以作为语气词,它的用法则不同,在书上已经有解释了。

(2)“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一样,都是代词,所代内容根据文本而定。“学而时习之(代学习的内容)”,“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学问和事业)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优点),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点)”。

(3)“而”“其”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含义而定,这个字出现的较多,因此我们放在文中解释。

(4)圈出三类字:通假字,如“说”“有”。语义与用法与今天有所区别的字,如“传”“故”“新”“乐”“饭”以及需要我们重点理解的字。(要求学生解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心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学习方法:

(1)以关键字为核心,结合字型理解含义。

(2)结合具体故事,深入浅出,理解各章含义。

(3)结合自己生活,通过自编故事,说出自己对各章的理解。

(4)以首章为核心,围绕首章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孔子的人格修养,具体的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提示:

(1)“学而时习之”一章中,前两个反问句强调了什么内容?(自己的快乐)而最后一个问句说明这种快乐是一种高尚的快乐。那他为什么而快乐呢?我们先来第一句。这一句中“而”字需要翻译吗?这里的“而”仅仅表示“学”与“时习”两个词组之间有一个先后顺序。看甲骨文中的“学”,形状象几个人在建造房屋。建造房屋除了要模仿别人的行为,还需要什么?(思考房屋的结构,地基等等内容)也就是说,学习需要领悟其中的精神。房屋是大家的栖身之所,因此古人如此造字,表现了“学”的重要性。领悟了新的精神就够了吗?在甲骨文中“习”写成在太阳之上鸟飞翔的样子。鸟要学会飞翔,不能停止,“习”强调了什么?(反复练习钻研),因此翻译成了“复习”。为什么这一内容需要按时复习,不能一刻懈怠呢?(因为这不仅仅是普通的知识,而是对道德的追求,这是不能松懈的。)。

补充材料: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启发学生保全自己的肢体很难,保全自己的人生追求也是很难的。

(2)“有朋自远方来”。为什么这些人会从远方而来?从甲骨文来,“朋”的原意是指货币的单位,两串钱为一朋,缺一不可,说明两者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亲密无间)“友”为两只手,也可以理解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就是做生意。而做生意最根本的原则是什么?(诚信)因此,“朋”说明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与孔子之间是互相信任并且亲密无间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会信任孔子呢?“朋”的另一种解释是“凤凰”,凤凰一出现,百鸟就会追随它飞翔,为什么?(物以类聚)。孔子就是“凤凰”,这些人因为有着共同的追求,因此都愿意追随他。大家说,这些人是什么人呢?(孔子的学生们)。

补充材料:孔子周游列国时,屡遭打击,他的学生虽然也有过怨言,但没有一个人离开他。孔子也很欣慰,不时地赞赏过他的这些学生们。

(3)“人不知而不愠”。这里的“而”需要翻译为“却”,语义发生了转折。他为什么不生气呢?因为他的追求与普通人不同,他追求的是什么?(最高的道德)只要他不丧失这一道德,他就不会生气,也唯有具备高级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补充材料:孔子曾经在陈蔡之间被围七天,没有粮食吃,跟随的人都饿得站不起来了,但孔子却还在弹琴唱歌。面对弟子的质疑,孔子说出了一番堂堂正正的言论:“君子达(通)于道之谓达(得志),穷于道之谓穷(困顿)。今丘也拘(坚守)仁义之道,以(因为)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因此)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灾难),于丘其幸乎!”这番话之前从没有人说过,之后就成为了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行为准则,被他们用各种方式实践着。而这些人也构成了中国的脊梁。

(4)这一章分成三段话,表面上看讲了学习方法,交友原则和个人修养,但核心却只有一个,是什么?(表达对道德的追求)这是修养人格的最重要内容,这一修养使孔子的人格完善,并且能够影响远人。孔子如何修养自己的人格?(永不松懈)这是人格修养的基础,那么,孔子及他的学生们又围绕这一点补充了哪些原则呢?(学生列举相关语句,老师指出其中的关键字含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语义很虚的转折,可不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随。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知识。新,新的见解。可以,可以凭借。为,成为。而,表示先后关系,可不译,也可译为“就”。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却”。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其中。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切,恳切。近,当前。其,这。而,表并列,可以译为“并且”。

(5)“三省吾身”一句中,甲骨文中的“省”的主体是一只眼睛,而一个箭头直射眼睛,说明什么?(要注意观察自己)看清别人的弱点容易,但看清自己的弱点就不容易了,所以需要多次反省。曾子所反省的内容与前面孔子所说的内容有什么相同?(强调了对别人、对朋友要讲诚信,学习的知识要反复复习)“传”字在甲骨文中的本字就是两个人传递一个东西,这个东西被密封了起来,说明非常重要。这个字本来指传递信件,也可以引申为重要的物品。因此,必须不能遗失,就需要人们手把手传递,少了一个人都传递不到目的地。同样,我们的学习也要按时,不能有一天懈怠。“温故而知新”一章中,“故”指旧的知识,“新”指新的理解与体会,为什么温习旧知就会得到新体会呢?我们看“新”的甲骨文,指砍掉树木的旁枝,以便它长出新枝来。学习也同样如此,我们对旧知识,要如同给大树修枝一样来整理它,就会发现了规律,新知识也会如树木般长出新枝来。“为”的甲骨文,是指用手牵大象的鼻子,使大象成为驯服的家畜。同样,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也可以成为老师,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思”字从篆文来看,是由头与心组合而成的,在古人看来,头与心均能诞生思想,是什么可以自头脑至心,贯穿不绝呢?(人的想法)“罔”就是陷阱,从篆文来看,人陷在罗网之中,没有一个缺口可以使自己逃出去,因此光学习不思考学习的意义,只能让自己被大量的知识缠绕起来,无法挣脱。“殆”的篆文指一个人站在了高台之上,四周无依无靠,那你说会有什么感觉?(恐惧)因此文中解释为有害的。一个人总是胡思乱想,就会有许多害处。“善”的篆文由“羊”与“言”组成,原意是指吉祥,这里就是指人的优点好处。子夏的话与上文有什么联系?(补充说明了学习的内容应广博,学习的态度应诚实,还要多提问,多思考,是学习的基础)(学生活动:根据自身经历,说小故事解读这些内容)。

补充材料:

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的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恭敬的说:“老师说这乐曲就叫做《文王操》啊。”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其,这。乐,乐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曲,弯曲。其,这。

(7)在这几句中,“乐”字反复出现。我们看甲骨文与篆文中的“乐”,均是表现了乐器。音乐需要声音纯正,需要音符和谐,这样才能给人带来持续的乐趣。那这一特点如何体现在这几句话中呢?(颜回“不改其乐”,孔子视富贵如浮云,均是因为他们的立身纯正,因此他们的生活尽管穷困,但却是和谐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孔子把追求道德作为自己的乐趣,他坚信这种道德必然实现,因此即使生活穷困也不会后悔。)。

补充材料:

孔子知道大家心里不高兴,问子路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子路说:“也许我们还不够仁吧?人们不能相信我们;也许我们还不够有智慧吧?人们不肯去推行我们的道。”孔子说:“是这样的吗?由,如果仁者一定会让人相信,怎么会有伯夷、叔齐?如果智者的道一定会得到推行,怎么会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去了,孔子让子贡(端木赐)进来,问子贡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子贡说:“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夫子为何不稍加贬损呢?”孔子说:“赐,良农能种植谷物却不一定能收获谷物,良工的技艺高明却不一定能顺应物理。君子能修其道,却不一定能为世俗所容。现在呢,你不求修道而求为世所容。赐,你的志向并不远大呀!”子贡出来了,孔子让颜回进去,问颜回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颜回说:“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虽然这样,夫子推行您的道就是了,天下不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容然后见君子。道之不修,是我的耻辱;道已大修而不为天下所用,那是诸侯的耻辱啊。天下不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笑着说:“不错啊,颜家的孩子!假如你有很多钱的话,我可以给你做管家呀。”

(8)孔子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不会生气,那他就不会难过吗?面对重重打击,他又是如何坚守自己的志向?(列举相关语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夺,夺取。

(9)“逝”字的偏旁一般解读为拾阶而上,但我从这句话同样产生了联想,可以比作流水,走过的道路是不能回头的,因此我们要珍惜这随时而逝的时光。孔子的晚年也曾经感叹,说如果自己五十岁就学习《易》,则可以终身无大过了。五十岁已是“知天命”的年龄,孔子还在学习,可见他对时间的珍惜,他要抓紧一切时间去学习。“夺”字的古文写作鸟儿从手中飞走,鸟儿是有生命的,就带有冲破的意义了。换而言之,“夺”字所表现的是指用强力夺取。这种力量大到可以从千军万马中夺取统帅,但却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意志。可见,孔子对自己理想的坚守与无所畏惧。

补充材料:

在宋国时,宋国大夫桓魋欲杀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表现出了一种大勇。

5、体会精神(归纳上文所学内容,总结感受)。

(1)在我们学习了上述的内容之后,大家总结一下孔子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的具体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人格修养:永不松懈,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治学态度:善学善思,时时温习旧知。

处世方法: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因暴力或穷困或改变。

(2)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可结合具体的故事来说)。

(3)总结:孔子真正的魅力源于他高尚的人格以及坚韧的个性,他坚守理想,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弟子们在他去世后定居在他的墓地周围,后人们也因此将他视为“万世师表”。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感受他伟大的精神力量。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七

1。熟读并背诵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

2。学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鉴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

2。借鉴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则。

重点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难点1。文言的理解。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课文。

1。熟读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二)、导学练习。

作者简介。

1。关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注释《周易》。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自汉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之书。

《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它是我国现成最早的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说"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

4。儒教的创始人是谁?儒家思想、儒家风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给加点字注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由,诲女()知之乎!

(三)自学疑难摘要:

二、合作探究。

1。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知之为知之。

(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展示提升。

1。朗读第二则。

(1)。学而时习之,而:表顺接。

(2)。不亦说乎?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问,释为不也......吗?亦:也。

(3)。有朋自远方来。朋: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而:表却。

2。翻译第一则。

3。第一则讲了那方面的内容?

4。背诵第一则。

四、反馈与检测。

1。朗读第二则。

(1)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的反省。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3)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翻译第二则。

3。第二则讲了那方面的内容?

4。背诵第二则。

5。朗读第3―5则。

(1)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领会。

(2)可以为师矣。是个省略句,应为可以(之)为师,译为可以把(他)当作老师。可,可以;以,把。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转折连词,译为可是。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无所得。

(4)由,诲女知之乎!诲:教导。知:知道,懂得。之:代词,代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

6。翻译3―5则。

7。3―5则讲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8。背诵3―5则。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十八

黎先生教会我什么,今天我就浅浅地谈谈。我要谈的是我对《论语·雍也第六》中“知之者”一节的感受。《论语》原文如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同《论语》中其它的句子,这句话本身的意思也是浅显的: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懂得一门学问是要下功夫的,下功夫意味不可避免地要着受皮肉或精神上的苦。人性本无善恶,但可以确定的是,人生来趋利避害,如果承认这一点,那么必然没有人会喜欢受苦,有些人常说享受痛苦,前提是痛苦能带来成长,并不是痛苦本身有多好。那么人们受苦去钻研一门学问,动力是什么呢?头一种可以用刚刚结束的高考来解释,高中生受种种苦大多为的是金榜题名,真正喜欢那些课程的少之又少,在很多高中生那里,做好学问意味着考高分,考高分意味着上名校,上名校意味着好工作,好工作意味着轻轻松松拿高薪水,拿高薪水就不必再为了什么了,因为当今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就是赚钱的多少。这种学问是做不长久的,许多教授评上了职称便不再做学问,印证了这一点。这句话讨论的是做学问的道理,做学问是终生的事,它的中断便意味着做学问的失败,因此,仅局限于“知之”,怀着并非求知的欲望,仅仅是比不知好,甚至不如不知。

而喜爱则是高一层的境界,做自己喜爱的事情,痛苦肯定会减轻不少的。就好比一个偏科的学生,特别喜欢语文而讨厌数学,那么让他学语文比让他学数学更让他感到轻松快乐,即使目的都是高分。喜欢意味着想要占有,这种占有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它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占有欲也是如此,因此,好之者比起知之者更有可能做大学问。

人的欲望确实没有止境,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占有欲就是。男子女子会移情别恋,都首先是欲望的变化所致。“乐之”则是最高的一种境界了,避免了这种尴尬。“好之”表明存在着“好”和被“好”的双方,“好”的一方欲望的变化,会影响到被“好”者的变化。皇帝明天会临幸哪个妃子,谁也说不准。“乐之”意味着人与他的学问或事业融为一体,在这里,不得不提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一句,都是不同方面的最高境界,最终都是同样的道理。学问流进血液,塑造出一个真正的自由人。获取新知永远是他的快乐,真正应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俗语,而且这种境界融“知之”、“好之”于一炉,却又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累加,做到它的是圣人,也必定是最幸福的人。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仿佛有个终极目标,比如为共产主义献身之类,其实尽是枉然。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宗教,它只是给人们一个念想,使人们真正投入每一场奋斗和探索,以获得真的自由。

我愿意为这种真自由(其实这个词语又何尝不是一个念想)不懈一生。

论语导读教案(精选19篇)篇十九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一本涵盖了诸多核心思想和价值观的书籍,学习《论语》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加深我们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认知。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一位老师的带领,对《论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学习《论语》的方法和技巧。

要想从《论语》中得到真正的收获,我们需要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首先,要读原著,多次品味,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验进行思考。其次,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找到其中隐藏的思想和道理。最后,要注重实践与经验,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不断探索和改进。

第三段:《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论语》中的核心思想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包括:仁爱、礼仪、忠诚、信任、自由、平等、正义等等。这些思想和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价值取向与准则,在生活中给予我们指引和启示。比如孔子提倡的仁爱就是我们要尽力去关心和帮助别人;他强调礼仪,则要求我们遵守社会的公共规则,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第四段:《论语》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

个人的发展是每个人都必须关心和思考的问题。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对于自己成长和发展有帮助的思想和方法。首先,我们要努力去积累知识和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我们要遵循良好的道德准则,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和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最后,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心灵,坚信自己的人生付出会有回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第五段: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论语》是一本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的书籍。通过学习和领悟,《论语》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我们的人生之路提供有效的指引和启示。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论语》的学习和研究,从中汲取力量,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境界。

相关范文推荐

    法院刑庭工作总结大全(23篇)

    工作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可以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和提高。在下面这些月工作总结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我院在各组织的领导下,上下齐心,团结

    幼儿园端午节的活动方案设计(实用20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时间、地点、预算和安全等。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活动方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活动策划的原则和方法。

    酒店副经理竞聘演讲稿(模板23篇)

    在竞聘中,我们需要准备充分,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下是一些成功竞聘面试的案例分享,希望对大家在求职过程中能够有所帮助。大家好,今天有幸参加科级干部

    卡丁车租赁协议(实用20篇)

    租赁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空置和浪费,对于一些不经常使用或仅需短期使用的物品来说,租赁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下面是一些租赁常见问题解答,希望对大家的疑惑有所解答。

    街道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专业14篇)

    活动方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可以提供指导和组织安排,促使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方案是活动前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可以

    小学环境教育教案及反思(通用19篇)

    教案应融入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做到科学、系统、有针对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院感知识竞赛主持词(优秀23篇)

    在这个庄严而又喜庆的场合,我代表主办方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祝福。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流程安排,请各位嘉宾和观众们紧密配合。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安质效是当前

    人力实训总结心得(热门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领域中获得的经验和经历的总结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和拓展所学知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从中获取一些灵感和启

    商务网站建设方案(通用19篇)

    在建设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及时的改进和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关于建设方案的资料和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发包人:(以下简称

    简单自我介绍自己大全(17篇)

    自我介绍的方式可以因人而异,有的人喜欢直接自我介绍,而有的人则比较喜欢通过朋友或者其他关系介绍自己。请大家阅读下面的自我介绍范文,学习其中的表达方式、关键词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