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

时间:2023-11-07 作者:飞雪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

教案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体现,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请大家参考以下这些三年级教案范文,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篇一

1、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断直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会画直角,判断直角、锐角、钝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三个不同形状的角。

师: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些图形,你们认识吗?叫什么?角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角。

(板书:认识指角)。

二、认识直角。

1、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你们能从桌上的物品中找到角吗?小组交流。

师:(取一张正方形纸)谁来介绍它的角?你还能找到同样的角吗?学生介绍,出示挂图。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真是同样的角?可以怎样来验证呢?学生动手试一试。小组合作验证:将三个角重合比较。师在黑板上画出直角。教学直角的符号。

小结:这三个角虽然位置不同,但他们都是直角。闭上眼睛想一想直角都是什么样?可以用手势比画一下。

2、师:出示一张不规则的纸。

师: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直角吗?我们可以用它折出一个直角,想试一试吗?(请跟老师一起折一折)每人按要求折纸,并在折出的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四人一小组比一比折出直角的大小怎样?。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学生寻找交流,师生倾听评议。

4、、你能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尺拼出一个直角吗?

5、我们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画。

要求:在方格纸上任选一点作为直角的顶点,把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准这一点,然后沿着三角尺直角的两边画去,这就是一个直角。

三、认识锐角和钝角。

1、出示3个钟面,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学生交流:哪一个是直角,哪一个角比直角大,哪一个角比直角小?(黑板上画出锐角和钝角)。

2、出示活动角,转一个直角,这是什么角?请你用活动角也转一个直角。

师:说说怎样的角是锐角,怎样的角是钝角?判断练习: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辨析中认识锐角、钝角。

1、“想想做做”第4题,数一数:图形中有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统计错误人数。

2、“想想做做”第5题,找一找:下面的四边形中,哪几个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并标上图形中所有的直角。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一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篇二

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1-5题。

1.通过练习和思考,进一步掌握不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方法;能熟练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加深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加深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课件。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方法,谁能来说一说我们计算时是利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借助表内乘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利用表内乘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上下两题的联系与区别。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分组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三、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

刚才同学们做的非常仔细,非常认真,正确率非常高,对于下面的练习有没信心?

(一)完成练习一第3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白菜有多少棵?青菜呢?

2.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倍”的问题吗?(青菜是白菜的多少倍?)。

3.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可以先圈一圈,也可直接列式,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4.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二)完成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要求学生列除法算式来解答,不熟练的同学可以先圈一圈,再列式。

(三)完成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两名同学板演,再让其中一位同学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四、拓展延伸。

今年,妈妈27岁,小明3岁。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追问:明年妈妈的岁数又是小明的几倍呢?

五、全课小结。

你知道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

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篇三

《找次品》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里内容,教材说明把这部分的内容分三节课教学,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二、尽量体现“数学味”

三、尽量体现方法渗透。

本节课中教者还力图渗透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猜测等方法始终贯穿着整节课。我觉得,如果单单让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找次品的知识似乎意义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一一认识,只有具备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乐于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学会找次品的方法乃至认识更多更广的生活世界,这也是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经常要体现地重要思想。

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篇四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粉笔、铅笔,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分米”长的东西。孩子参与测量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自始至终,学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学生的兴致很浓。

在一节课中,比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单纯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知识易忘,能力永存”;“学生”应当在教师心目中占第一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我想,“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档为doc格式。

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8÷29÷35÷5。

口答。

46里面有()个十()个一。

95里面有()个十()个一。

84里面有()个十()个一。

73里面有()个十()个一。

二、探究新知。

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

小棒可以演示。

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60÷364÷255÷5。

50÷580÷484÷436÷3。

4、教学竖式计算。

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探索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思考: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完成第2页第1题。(注意区别与联系)。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

3、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篇六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_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8÷29÷35÷5。

口答。

46里面有()个十()个一。

95里面有()个十()个一。

84里面有()个十()个一。

73里面有()个十()个一。

二、探究新知。

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

小棒可以演示。

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60÷364÷255÷5。

50÷580÷484÷436÷3。

4、教学竖式计算。

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探索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思考: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完成第2页第1题。(注意区别与联系)。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

3、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篇七

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挂图。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篇八

:教材p105、106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4题。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直尺1把,三角尺1块。

1、下面图里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图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线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书课题)

1、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让学生观察数学书的封面,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边指一周。

提问: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黑板的面,教师指一指。

(2)出示:长方形纸片。提问:这张纸片的面是什么形状?

提问:长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板书: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提问:平时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状?(板书:正方形)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纸片。

提问:正方形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长方形。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引导学生对折。先说明“对边”,并让学生自己指一指哪些边是对边?

学生对折,得出: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纸片上4个角都是什么角?

提问后板书:都是直角。

(3)你能总结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4)说明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指一指。

3、认识正方形

(1)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跟着了老师折一折。

(2)观察一下正方形纸片,正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

(3)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条边有什么关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个角有什么特点。

(4)你能总结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四条边,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提问: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4、总结特征。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练习二十三第4题。

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篇九

1、创景:出示动画请学生观看孙悟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趣:出示游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各种问题。请学生各抒己见,分别提出不同的问题,期间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3、引疑:解决提出的问题,重点解决如何计算出小路的周长。鼓励学生根据数字特点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先独立计算。

a、可以与同学互相交流计算方法。

(米)560+240=800(米)200+200=400(米)。

600+800+400=1800(米)(展示时用红色的及用下划线)。

告诉学生可以根据数据特点进行简便计算。若有学生能够用不同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要大张旗鼓的.表扬他们。

1、出示生活中各种形状的图片请全班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2、学生小组交流(可以查阅他人的计算方法)、汇报计算方法。

实践活动:

任务:两人合作估计并计算教室里有关物体的面的周长。

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篇十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篇十一

知识与能力: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12+8-1316-4+2116-4+21。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

导学释疑,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学生汇报:

(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例1内容。

(2)问题1: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的几分之几?书中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3)对于分步通分和一次通分你更喜欢哪一种?

(5)列式后比较良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在混合运算中该怎样计算?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的。

3.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基本题:

完成118页“做一做”

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1----4题。

2.拓展练习: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篇十二

1、结合具体的活动,学会推算出日期。

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能力。

通过实际情景学会根据条件推算日期。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一、 结合生活,引入新课。

1、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师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师的生日吗?谁来猜一猜?

逐步给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这个月是大月。

(3)是这个月的第12天。

二、 创设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说一说。(独立思考)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情境,收集数学信息。)

2、说一说,解决简单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简单的推理过程。(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出一些模仿练习,如:一年的倒数第5天是哪一天?)引导学生讨论:淘气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议一议。

师巡视、提示、纠错 。重点关注没有想到解决问题的学生。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思考。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书上p72上的填一填。

2、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你知道吗?你想到了什么?

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第52页第10题。

(1)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口头分析: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40。

(2)再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3)独立做下面两题。(4)交流总结。

3、做第11题。

(1)学生先独立练习。

(3)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二、做第12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三、做第13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要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四、思考题。

方法一:可以根据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方法二:通过画图帮助思考。

五、课堂总结。

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篇十四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徽标,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徽标的活动中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规律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1、联系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小小设计师。

谈话:同学们,老师在课前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组精美的图案)这些图片好看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案?学生自由回答。

2、激趣引入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的图案,你们说,这样的图案设计起来容易吗?不过,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改变你的想法。(设计意图:把生活中有规律的图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动态展现,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美的产生,引发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从图案到图形,认识图形的变换。

2、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它们的基本图形,还知道了这些图形都发生了运动。这些基本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呢?下面就请两个同学一组探讨一下,这些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师贴出四幅基本图形)。

(三)独立操作,感受一个图形的变换。

师: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几个图形的运动方式,它们都是通过那个图形在运动?(基本图形)下面请你从桌上的四幅图中拿出一个基本图形,把它放在前面看一看,它复杂吗?(不复杂,很简单),老师手中的这个基本图形它只有一笔,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图形,通过运动,就得到了这么美丽的图案,看来简约也能创造美,你们想不想用这个简单的图片自己来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制作过程)。

师:请同学们选取自己的图片素材,运用学过的图形运动方式,设计出与老师不同,自己喜欢的图案。注意,在设计的同时,要思考你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开始。师:谁手中有这样素材的作品也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分别展示4个基本图形呈现的作品。展示的同时,说出所设计的图形的运动方式。)。

师:一个如此简单的图形,在同学们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起!小黄狗把你们的作品送去了织布厂,可是织布厂的工人觉得你们的图案太小了,我们的布很大啊!接下来怎么办啊?谁来说说?(可以用基本图形平移)课件出示图样。

问:我们可以用哪个图形平移?(大的正方形图片)怎么平移?师:刚才都谁是这么拼的?接下来我们就现场拼一拼。

师:之前我们是把基本图形拿来运动,现在我们是把整个图形运动,这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么一个整个图案看做了基本图形进行平移,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比较方便)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基本图形,(指大的)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可是我要的布比这大得多怎么办?(可以把整块布进行平移或旋转)(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出难点。)。

(四)自主设计,尝试设计。

师:老师只教了你们把基本图形进行运动,你们却能举一反三,这是一个很好地学习方法。刚才是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基本图形,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呢?课前那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课件演示制作过程。)师:先做出基本图形,接下来再做基本图形的运动。再看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学都发了四张中间有复写纸的纸,你们可以把你们喜欢的图案画在上面,然后把画好的图案拼在大的正方形纸上。开始吧!(师行间巡视指导)师:如果完成了,可以涂上颜色,同座互相交流一下,告诉他你的作品是怎样运动出来的。(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这里是把美术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同学们动手画图,培养学生对设计产生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创造美。)。

(五)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都可以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制作出不同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起。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小小设计师。今天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这节课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来说一说?老师用一首小诗来总结图形的变换,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图形变换真奇妙,简简单单换新貌。学习数学练本领,美化生活乐淘淘。师:只要利用我们聪明的.智慧,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创造出生活中更美丽的图案!

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篇十五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2.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能在掌握的计算方法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计算,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7×9=30×8=90×7=6×60=300×5=7×700=。

2.估算。

401×9798×7295×6502×2498×4。

3.笔算。

87×66×4567×79987×3254×6。

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题中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在现有的地砖和要用的地砖这两个数量中,哪个数量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考虑铺地砖时的损耗问题,但是为了减少解题难度,我们在这里把地砖的损耗省略不计。下面需要同学们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方法来计算,是选择口算呢?还是选择笔算或估算?说一说你的理由。

你准备怎样估算?

用估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地砖数量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这次你选择了什么计算方法?

这次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你们认为谁选得对?

请两个同学分别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或笔算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2.教学练习五第6题。

(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条件与哪个条件是有联系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并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3)提出新的问题:这辆车如果刚好满员,一共可以运送多少旅客?

(5)指导学生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8题第1问。

2.和学生一起讨论第8题第2问。

(四)课堂小结。

实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案例16篇)篇十六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并能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按运算顺序灵活选用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复习回忆。

课件出示:

1、计算。

2、解方程。

独立完成后指生回答。

3、出示湖北云梦风景图片及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

师: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处美丽的景区(出示图片),这是湖北省的云梦森林公园景色,那里崇山峻岭,风景优美,森林里到处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

这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表(出示表格),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谁来说?(先请2位学生说,再一起读一遍。)。

生:乔木林占公园面积的1/2,灌木林占公园面积的3/10,草地占公园面积的1/5。

师:我们把这些信息绘制成一个扇形统计图,黑板画扇形,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口头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本子解答。(反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2、提出问题:

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呢?你会列式吗?还有其他方法吗?(1/2+3/10—1/51/2-1/5+3/103/10-1/5+1/2)。

3、引出课题。

比较:这些算式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例1(1):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师:怎样计算这几个算式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选其中两种进行计算吗?

(1)尝试计算。

(2)反馈评讲。

反馈:a、说说解题思路先算什么?(指名说,同桌说)。

b、观察这三种计算方法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比较归纳得出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c、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3)老师强调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用递等式计算,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2、例1(2):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过度语:森林多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好处呢?这云梦公园地处长江中下游,雨水特别充足(下雨动态图)。这么丰富的降水量都转化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的表格)一起读一读:“森林和周边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统计对比”。

师:仔细读这个表格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先让学生解读表格,再引导学生理解表格意思。)。

(2)提出问题:

再来看看周边裸露地面的降水量转化情况:地表水11/20、其他2/5,那么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先想一想怎样解答,再做在本子上。

(3)尝试解决。

(4)反馈评讲(课件上出示两种方法)。

请板演的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再比较两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强调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最后强调答案)。

(5)渗透情感教育。

发现这种情况,你想说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小结:你说的非常好,我们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行动起来,一起绿化环境,保护水资源。

3、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师:今天学习的知识在书本第117到118页,请大家打开书看一看。

三、巩固应用。

过度语:同学们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1、用递等式计算。先说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用今天学会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擦黑板和擦玻璃的学生比扫地的学生多还是少?多几分之几?

师:其实据专家们的最新报导,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最好能达到10小时,这样更有利于你们的生长发育,记得晚上一定要早睡。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相关范文推荐

    最优土木工程材料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心得体会对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果,以及促进个人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来自一些名人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

    2023年小区开锁合同协议书(汇总19篇)

    对于商业合作而言,签署合同协议是一种重要的法律保障。请大家根据自身需求,在借鉴合同协议范文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以符合实际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热门申请扶贫资金申请书大全(19篇)

    申请书可以是对个人能力、经历或项目计划等的全面展示和陈述。请看以下更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尊敬的政府领导:我是xx乡高营村四组村民x

    专业合伙企业变更登记申请书(案例22篇)

    转专业申请书是一种写给学校或教育机构,请求转换专业的书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转专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包括了精心选取的转专业成功案例,可以帮助大

    热门物业维修外包服务合同(模板15篇)

    参与服务月,不仅可以为他人带来帮助和快乐,还能够从中体验到服务他人的喜悦和成就感。以下是志愿者们在服务月期间的感悟和经历的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最新学年学校工作汇报(案例16篇)

    工作汇报是对一段时间内工作情况的总结和概括,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材料。请大家参考以下工作汇报范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便写出更加精彩的工作汇报。

    实用建设生态文明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通用18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思考。生态文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与我们的生存息息

    最热高中生学生自我陈述报告(案例17篇)

    通过撰写报告,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回顾和评估,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希望通过阅读下面的报告范文,可以激发大家对于报告写作的兴趣,并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

    最热机组心得体会总结(汇总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梳理重点,加深对于经验的领悟。请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起到一些启发和提升作用。

    优秀领导就职表态性发言范文(16篇)

    优秀范文是一种优秀的借鉴对象,通过借鉴优秀范文的优点和特点,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下面是一些经过认真挑选的优秀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作上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