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

时间:2023-11-04 作者:雨中梧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

范本不仅仅是一篇好文章,更是一种经典和典范,它代表了一种写作的高水平。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学习。

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篇一

(一)确定调查对象、目的。在《民族音乐学手册》一书中,作者玛西亚赫尔顿和诺尔玛麦克雷奥德以收集材料为着眼点,提出了田野工作中的六个w,即who(研究谁)、why(为什么研究)、how(怎样研究)、what(研究什么)、when(什么时间研究)和where(去哪里研究),这六个w可以准确帮助初次进入田野工作的研究者明确调查目的。当调查者对六个w有了明确的回答,进入实地调查现场才不会“手忙脚乱”不知从哪入手展开调查工作。所以,确定调查对象、目标是田野工作的第一步,一旦明确,就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了。(二)对被调查地区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在调查者确定了调查对象、范围后,就要开始搜集和了解与此次调查有关的资料,比如历史资料、背景资料、相通艺术资料和本次调查对象有直接关联的专业音乐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调查对象的社会历史背景、音乐文化发展、民族生活习俗,这样才能对所考察的音乐对象的相关背景有较全面深入把握,在调查过程中才能避免一些重复劳动,避免调查者在调查对象面前有一些不合适的行为。(三)拟定调查提纲。田野工作准备过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拟定一份可行的调查提纲,调查者可以根据六个w列出提纲。一份全面调查提纲可以帮助调查者顺利开展工作,为调查者明确调查方向,使调查过程变得条理化、系统化,不会在调查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设备不全、忘掉细节等问题。

二、田野工作的方法及原则。

(一)田野工作的方法。民族音乐学者根据长期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几种集体操作方法,如“直接观察法”“个别访谈法”“集会调查法”等。直接观察法,也称“现场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在音乐现场进行直接观察,详细记录音乐事项的一种调查方法;个别访谈法,是指调查者在进入音乐环境后,逐一进行个别访问的调查方法;集会调查法,是指采用集会的形式,与被调查群体进行座谈访问的调查方法。这三种方法各有优势和弱势,所以在进入调查现场时可以考虑交替使用,这样才能得到满意的音乐资料。(二)田野工作的原则。在田野工作时,如何消除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双方的文化隔膜,也是值得初学者注意的问题。调查应该做到诚挚交往、平等待人,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应该有耐心热情的工作态度和朴素平易的语言交流,应该尊重民族情感和地方习俗,不滥用被调查者的时间和体力,从而消除调查者可能存在的种种顾虑和思想。初学者在进入调查现场时,在采集资料上要遵循“客观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持久性”。在调查时,要求调查者保持“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我、只唯实”的工作态度,如实、原样、求真记录,并且要抓住机会不断验证调查材料的真伪。在采集资料时,要持之以恒进行调查和研究,持久搜集第一手资料,并且要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使采集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三、田野工作资料的整理。

在田野工作过程中,现场笔记是最重要的一种文字资料储存方式,所以要及时跟进音乐现场笔记。在记录笔记时要注意内容一定要详细、真实,有什么记什么,不能根据自己的喜恶去修改所见到的音乐事项。由于田野工作的特殊性,导致考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结束的,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也要整理好每天的工作日志,记录好当天调查的进度和调查遇到的问题,为日后的工作提供方便。在进行田野考察时,不能光留有文字资料,现场的录音、照相、录像资料也尤为重要。在记录电子数码资料时,一定要全面、多角度、多方位记录,录制完成之后及时编辑好文件编号、信息和内容,并且要有备份,以防资料丢失。在调查时也有可能获得音乐实物,音乐实物比文字、电子数码资料更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在收集到音乐实物后,要对每件实物进行编号,用文字详细说明,文字说明可以采用填写“实物登记表”的形式,这样有利于以后资料的整理。对于初次进行田野工作的学生来说,一定要尽可能准备充分,多思考有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和调查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不要把田野工作当成游玩,在进行实地考察时,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真正融入被调查者的生活,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张伯瑜等.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xx.

[2]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3]张伯瑜.再议民族音乐学的田野工作[j].星海音乐学报,20xx(2).

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篇二

摘要:新疆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但随着社会进步,文化生态的改变,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呈现出失去文化空间,传承人后继无人等状况。对此,要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认识分析,接受民族音乐文化随社会变迁而变迁的规律,尊重传统,允许改变,包容创新,才是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关键词:新疆民族音乐;传承;发展;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提出,是研究文化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文化学和生态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就一个社会适应其环境的过程进行研究,它的主要问题是要确定这些适应是否引起内部的社会变迁或进化变革。但是,它还结合变革的其他过程来分析这些适应。文化生态学理论普遍认为,文化并不是受某一因素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而是在多种复杂的变量的交叉影响下出现的。”[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加速发展,而农业文明被工业文明的取代则导致了农耕文化的日益破坏,原本与农耕文化相适应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随之发生急剧变化,致使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随着西部大开发、经济大发展的进程,新疆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生态也发生着巨变,很多音乐形式因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正在消失。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来看,文化是人与自然协调的产物,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文化必定呈现出特定的民族、地域、历史等风貌,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范围内创造的具有生态适应性特征、各种元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文化方式和文化状态。

生产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赖以生存的固有生产劳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生活习俗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原生态民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那些以特定的生产劳动为依托的一些民族特有的传统音乐体裁,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失去了其继续生存的根基,如新疆库车地区,人们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即兴编创的歌曲,如《犁地歌》《割麦歌》《麦场歌》《赶车歌》等多为散板,篇幅短小、节奏自由、气息悠长。据当地人反映,这些劳动歌曲和生活习俗歌曲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还比较盛行,但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改变,特别是90年代以来传统的耕作方式为现代化耕作技术所取代,如今能够演唱生产劳动歌曲和生活习俗歌曲者已凤毛麟角,只有少数60岁以上的老人能够演唱两三首犁地歌、割麦、赶车歌,中年人能够演唱一至两首歌已实属不易,年轻人基本不会唱,生产劳动歌曲已濒临灭绝。作为无形遗产的传统音乐,载负于有形的人而存在。传承人老龄化却后继无人的现状,是目前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特别是70岁以上的传承人,他们昔日所经历体验的音乐记忆以及所持有的精绝技艺,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尘封,永久锁定在他们的脑海里。而40岁以下的年轻人,受现代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价值观的改变、母语的缺失,使得他们不能承袭祖辈留下来的音乐遗产。新疆传统民族音乐不能为当地的年轻人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另有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年轻人更愿意接受外来的流行音乐。审美观念的不同和变化,本民族传统音乐已经无法吸引年轻人,因此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境地。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认识新疆民族音乐现状,民族音乐文化的变迁是随着其赖以生存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一味地保护、传承民族音乐的原生性,实则是有违社会发展规律,有违文化与环境相互适应关系规律的。少数民族音乐原本以自然传承的方式生存于民间,现代社会原有的传承方式和生存机制逐渐被边缘化,一少部分少数民族音乐在转型过程中逐渐适应了现代社会,能够将文化资源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凭借市场完成自身的延续传承和发展。但更多的民族音乐资源虽然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但是却难以与市场结合,在民间传承中优胜劣汰。因此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应被认为是保护遗产的正确方式,发展可以不断出新,保护则应当尽量追求其原真性,音乐功能可以转型,但音乐形态本身不应发生太多改变。民间的自然传承也应当尊重传统,努力把握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华,同时也容许在传承过程中有部分的改变,如传统音乐与西方流行音乐结合的新兴的民族音乐种类,也逐渐走进民间生活,而这恰恰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因此需要对其以包容的态度。这样,一方面增强民族音乐适应现代社会环境,激发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尽量保持原有的音乐样态,跟随文化生态环境而逐渐变迁。旧的传统不会被原样重复,新的环境又会使新模式不断加入进来,所以文化只能是一个开放、流动和与时俱进的体系。过去,我们孤立的看待传统文化,我们认为传统与现代是对立的,实际上,在当今世界里,往往是现代里包容着传统,传统里也融入了现代。“传统是一条河流”,在文化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传统也在日渐更替,因此对于新疆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文化生态环境才是可寻规律。

[参考文献]。

[1]崔明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5.

[2]周明甫,金星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简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

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篇三

摘要: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文化艺术特点也是各不相同。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中,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逐渐的受到了国内乃至于世界领域的重视,从我国的边界山区逐渐的走向了文化汇集的大型都市。若不及对其进行保护,很有可能导致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艺术被国内外的文化艺术所吞没,失去了其原有的艺术特点。因此,本文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展开了分析,并针对如何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和传承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特点;传承发展。

少数民族的音乐主要以反应现实生活及文化特征为主,由于云南地区所居住的少数民族众多,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与传统文化并不相同。因此,导致了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不同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也造就了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以及艺术方面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在进行表演时,所使用的乐器多为其民族乐器,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而来,并将研究出的结果在子孙中进行传递,因此,其音乐中的民族气息十分浓厚。不仅是音乐的部分,在音效的方面也是一样,除了一些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固有的音乐元素以外,还融合了许多现代的音乐元素,甚至有许多歌曲中还含有较大部分的地方方言,使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民族性更加明显。歌曲《阿杰鲁》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其取材于彝族民间的童谣,歌曲中的全部歌词都是由彝族文字语言组成,却又在编曲方面融合了现代音乐的基本元素,既体现出彝族歌曲中的民族艺术特点,又满足了现代人对音乐的追求,是少数民族音乐在当今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二、保护和传承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必要性研究。

(一)有利于人类的和谐发展。

在我国古代的音乐表现形式中,诗词曲赋缺一不可,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其音乐表现形式除了歌舞以外,也包含了词曲与诗赋。从这个角度来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属于综合艺术类音乐[1]。这种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刺激听众的感官,促进听众感官的协调,还能使听众通过更多的层面去感受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与特征,感受音乐带给人的快乐,对于促进听众心理功能和个性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性的作用。

(二)促进人与人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创作源泉多来自于节日庆典,集体劳动、生活。因此,多数都是由集体创作,表现形式也以集体表演为主,也正是依靠了集体的力量,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才得以流传至今,并在不断的传承中拥有了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由此看来,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对云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众多,是我国民族文化冲击最为激烈的地区,在文化的冲击与融合过程中,由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再加上外来势力的挑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随着矛盾的不断尖锐化,自然会对该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造成伤害。因此,许多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云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协作,反对民族间的仇视与冷漠,坚决抵抗外来不良势力的煽动与挑拨。因此,才形成了今天云南地区各个少数民族齐聚一堂的壮观景象,促进了地区的稳定与和谐。除此之外,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中,原生态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表达形式,在音乐中充分的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精神,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具体措施。

(一)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原生态环境。

从当前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以及选秀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听众以及音乐人对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的接受程度越来越深,使得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逐渐的走出了山区,来到了现代化的都市,现代音乐的文化元素也对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云南地区,作为少数民族汇集的地区,其音乐文化丰富多样,原生态音乐也是该地区民族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将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推向城市化舞台的同时,也要加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原生态环境保护。

(二)通过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少数民族音乐传播。

云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旅游景区,其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样的地方民族特色都是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的重要因素之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云南地区经济的发展[2]。因此,在大力发展云南地区旅游产业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在其中融入一部分民族音乐,使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传承。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中,歌舞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此,让游客感受到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与美感。其次,可以在旅游景点中建立民俗文化村或者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生态环境,还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了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目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文化的发展传承以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特点的保护,确保其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良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楚楚.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传承[j].民族音乐,(01).

[2]陈劲松.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现代解读[j].学科建设与文化创意,.

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篇四

中国高等教育当中,音乐教育不可或缺,它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养成具备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对民族音乐教育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发展进行探讨:第一,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第二,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第三,民族音乐教育渗透到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措施。根据这三个方面的分贝阐述和讨论,主要是为了让读者认识到民族音乐教育,继而感受到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然后对民族音乐加以重视,旨在为民族音乐教育提供借鉴,综合各方力量为民族音乐教育提供更加完备的发展条件。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

我国高校教育在教育改革中不断进步,课程设置也向着更加契合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方向不断发展,音乐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一大重点,也需要逐步完成其完善和更新,人文教育的被重视,让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也有提高。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音乐教育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许多高校以西方音乐为主的教育模式尚未改变,因此,要想让民族音乐教育逐步发展起来,首先需要在高校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的过程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振兴。

1、弘扬传统文化。

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不仅给中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途径,也让外国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到中国里来,就音乐方面来看,西方音乐和音乐理念传入中国,形成目前备受年青一代青睐的流行音乐,就高校课堂而言,许多西方音乐观念和教学方式也带入中国音乐课堂,这样,让学生对外来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但是,这样重视外来文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非常稀少,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缺失,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们的生活里无法展现其精彩。因此,高校音乐课堂中带入民族音乐,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中国音乐,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帮助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和发展,达到弘扬中国文化的目标。

2、提高教学质量。

相比西洋乐,民族音乐的唱法所包含的内容和方法更加复杂多样,每一个唱法中都蕴含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其唱法的训练分布在表演方式、情感模式、声调选择、留白技巧等各个方面。民族音乐讲究声腔的选择和节奏的精确,细微的差别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在对民族乐近乎苛刻的学习中,会对教学起到更好的作用。

3、提升学生素质。

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更加全面,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需要得到展现,为了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也为了高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契合,各个专业教育都应该做出自己的更新。音乐教育像是人体构造当中的折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族音乐在音乐课堂中的加入,不仅对音乐课堂的完善和发展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首先,民族音乐的加入完善了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结构更加完整;其次,学生在上课期间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可以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乃至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在未来的职业当中产生灵感,在帮助他们扩宽就业和创造机会的同时,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再次,对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课程能力增强,而且增加了他们对民族事物的审美能力。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1、学生音乐基础差。

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理念当中重视素质教育的发簪,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进步,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弊端,因为素质教育的广泛发展带来的就是应试教育,因此,美术音乐一类课程得不到学校教师的重视,高校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这些课程的学习非常不足,初等教育中对学生应试能力的重视让学生对文艺课程非常忽视。学校、教师、家长一致的行为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对艺术的审美能力相当缺乏。长此以往,大学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便存在一些基础性的障碍,这样子不仅影响学生音乐欣赏的发展,也对学生心理构建有所阻碍。

2、学校课时较少。

我国自小学开始的课程设置里诸如音乐美术这样的课程都非常少,应试教育之下,语文数学等科目成为学校的主要科目,而美术音乐课程每周只有一节,甚至有时候还会不上或者被占课。而高校的音乐教育仍旧延续了这样的做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课时非常少,而且因为各方面条件不足,学生对这门课程也很难提起兴趣。课时少让学生对音乐审美有缺失,而西方音乐理念与中国学生教学、生活环境的不符合让学生一时难以融入其中,无法对其音乐提起兴趣。因此,民族音乐的加入会让学生开始接触我国传统文化,而这些都与他们的家庭、生活等有着丝丝联系,让学生产生兴趣,在音乐课堂上也更具有求知欲望,如此才能使这门课程更快地朝着民族、特色、完善的方向发展。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事物,生活之余,音乐可以带给人类很多不同的感受和体会。高校学生作为一群即将踏入社会的中坚力量,对他们心智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的教学责任,对音乐的学习和审美能力培养是课堂上教学环节进行的主要方向,因此,教师在讲述音乐时,需要在作品中加入中方和西方两种风格,让学生自己感受,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更加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该音乐作品产生的年代和社会背景,在了解这些之后,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更加清楚音乐创作的来源和创作的方法,在了解本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学生对音乐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高校学生作为未来我国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主体也是他们。我国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课堂的渗透,有利于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感知和了解。传统音乐的初步形成在于人们真实情感的迸发,它只是先辈们在表达自身情感的时候,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对此,要想在课堂上达到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音乐感知力运用良好。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要以引导和启发为主,传统音乐对中国学生长长的渊源能够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第一,教师要根据传统音乐的意境和情感等,引导学生自己先体会音乐,感受传统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在这样自行的感知之后,教师可以设置分享环节,让学生对自己的感受加以阐述,以期待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或者各抒己见。第二,音乐课堂不仅仅局限于对音乐的感知,也需要学生对音乐专业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尤其是对音乐节奏、乐理知识的掌握,只有在专业知识的支撑下,学生才能达到对音乐整体的学习和认知。第三,增对目前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在西方音乐、流行乐和中国传统音乐中找到平衡点,鼓励学生自行创作,将传统音乐元素加入到音乐创作当中,达到对音乐全面的学习,这样也能带给学生更多的创作灵感。

3、加强教师的音乐素养。

传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国家和学校的支持,更加需要教师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因此,选取一些优秀的教学师资是学校应当首先考虑的事情。要想让传统音乐更快更好地走进高校音乐课堂,对教师应当有这样的要求:第一,教师应当对中国传统音乐非常熟悉,传统音乐博大精深,只有教师做到对它的全面了解,才能够有信心和能力带给学生不一样的音乐教学体验。第二,教师应当具备创新能力。新的音乐和新的风格不断在社会中涌现,在这样信息资源广泛的社会当中,音乐以不同的形式快速涌入学生的世界当中,传统音乐要想在这样多样的音乐中占到一席之地,需要教师将传统音乐不断创新,这样的过程中,既达到对传统音乐的学习,也能够满足学生对流行乐等的学习需求,由此形成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对传播传统音乐产生更加积极的意义。将中国的传统音乐教学与当前高校的音乐教育相结合,必须有强大的教师团队才能够实现。

今天,社会的全面、多面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加重要,中国教育更应该借此机会大展中国之特色,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音乐教育应当担负起这一重任,因此,音乐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教育是必然的趋势,不仅可以传播民族文化,也可以在国际上展现中国风采。在传统音乐教育的基础上,高校音乐教育完成对各类音乐教育的吸收和拓展,对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文化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当前高校学生全面发展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即使目前民族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尚不能达到完全的融合,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民族音乐的大放异彩是大势所趋,因此,学校、教师、学生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这些民族音乐的魅力,为传播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1]地方高校音乐鉴赏课渗透民族音乐教育探讨[j].娜响。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7).

[2]地方高校音乐鉴赏课渗透民族音乐教育探讨[j].尹娜。求知导刊。2014(12).

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篇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是明确了高中音乐课堂的重点教学内容,即加强民族音乐教学,通过民族音乐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后能有效理解并掌握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差异与特色,借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为弘扬民族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还要求高中音乐课堂要融合多种艺术,有利于学生审美、鉴赏恩呢管理的提升,并加强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例如:在进行《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不同地区的民歌来拓宽学生的原有知识面,渗透学生灵魂、陶冶学生情操,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国之瑰宝——京剧》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代表作《贵妃醉酒》、《嫦娥奔月》等让学生欣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京剧的理解程度,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民族音乐的内涵进行诠释。

音乐是一门极富情感的艺术。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诠释民族音乐作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其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就以《广陵散》为例,它虽是首古琴曲,但在认真的聆听下,便会发现曲中所想表达的气氛,从聂政的怨恨到愤慨、从刺杀韩王的壮阔到悲凉在曲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采用联想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其内涵,继而能更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含义。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中国是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由古流传至今的民族音乐极为丰盛。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越来越普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以生动的画面陶冶学生情操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针对一些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乐器、传统戏曲以及原生态民歌的具体内容,仅仅依靠语言的表示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能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方便学生理解,继而丰富学生的感官。例如,在向上民族乐曲《二泉音乐》、《百鸟朝凤》作品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想学生介绍与作品相关的各项内容,如创作背景,创作者的生平事迹等。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拓宽了自身知识面,也能充分调动自身各个感官,进而全身心投入去理解并感受作品,启迪学生的民族思想。

(四)通过民歌演唱,树立学生的自尊心。

开展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更要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民族兴衰的历史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如在欣赏《看秧歌》、《采茶灯》、《龙船调》等作品时,先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学生对此有了兴趣,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有效的民族自尊与自信心。

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篇六

(一)确定调查对象、目的。在《民族音乐学手册》一书中,作者玛西亚赫尔顿和诺尔玛麦克雷奥德以收集材料为着眼点,提出了田野工作中的六个w,即who(研究谁)、why(为什么研究)、how(怎样研究)、what(研究什么)、when(什么时间研究)和where(去哪里研究),这六个w可以准确帮助初次进入田野工作的研究者明确调查目的。当调查者对六个w有了明确的回答,进入实地调查现场才不会“手忙脚乱”不知从哪入手展开调查工作。所以,确定调查对象、目标是田野工作的第一步,一旦明确,就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了。(二)对被调查地区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在调查者确定了调查对象、范围后,就要开始搜集和了解与此次调查有关的资料,比如历史资料、背景资料、相通艺术资料和本次调查对象有直接关联的专业音乐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调查对象的社会历史背景、音乐文化发展、民族生活习俗,这样才能对所考察的音乐对象的相关背景有较全面深入把握,在调查过程中才能避免一些重复劳动,避免调查者在调查对象面前有一些不合适的行为。(三)拟定调查提纲。田野工作准备过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拟定一份可行的调查提纲,调查者可以根据六个w列出提纲。一份全面调查提纲可以帮助调查者顺利开展工作,为调查者明确调查方向,使调查过程变得条理化、系统化,不会在调查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设备不全、忘掉细节等问题。

二、田野工作的方法及原则。

(一)田野工作的方法。民族音乐学者根据长期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几种集体操作方法,如“直接观察法”“个别访谈法”“集会调查法”等。直接观察法,也称“现场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在音乐现场进行直接观察,详细记录音乐事项的一种调查方法;个别访谈法,是指调查者在进入音乐环境后,逐一进行个别访问的调查方法;集会调查法,是指采用集会的形式,与被调查群体进行座谈访问的调查方法。这三种方法各有优势和弱势,所以在进入调查现场时可以考虑交替使用,这样才能得到满意的音乐资料。(二)田野工作的原则。在田野工作时,如何消除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双方的文化隔膜,也是值得初学者注意的问题。调查应该做到诚挚交往、平等待人,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应该有耐心热情的工作态度和朴素平易的语言交流,应该尊重民族情感和地方习俗,不滥用被调查者的时间和体力,从而消除调查者可能存在的种种顾虑和思想。初学者在进入调查现场时,在采集资料上要遵循“客观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持久性”。在调查时,要求调查者保持“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我、只唯实”的工作态度,如实、原样、求真记录,并且要抓住机会不断验证调查材料的真伪。在采集资料时,要持之以恒进行调查和研究,持久搜集第一手资料,并且要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使采集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三、田野工作资料的整理。

在田野工作过程中,现场笔记是最重要的一种文字资料储存方式,所以要及时跟进音乐现场笔记。在记录笔记时要注意内容一定要详细、真实,有什么记什么,不能根据自己的喜恶去修改所见到的音乐事项。由于田野工作的特殊性,导致考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结束的,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也要整理好每天的工作日志,记录好当天调查的进度和调查遇到的问题,为日后的工作提供方便。在进行田野考察时,不能光留有文字资料,现场的录音、照相、录像资料也尤为重要。在记录电子数码资料时,一定要全面、多角度、多方位记录,录制完成之后及时编辑好文件编号、信息和内容,并且要有备份,以防资料丢失。在调查时也有可能获得音乐实物,音乐实物比文字、电子数码资料更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在收集到音乐实物后,要对每件实物进行编号,用文字详细说明,文字说明可以采用填写“实物登记表”的形式,这样有利于以后资料的整理。对于初次进行田野工作的学生来说,一定要尽可能准备充分,多思考有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和调查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不要把田野工作当成游玩,在进行实地考察时,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真正融入被调查者的生活,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张伯瑜等.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xx.

[2]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3]张伯瑜.再议民族音乐学的田野工作[j].星海音乐学报,20xx(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篇七

摘要:中华民族音乐具有明显的艺术特性和旋律特征,从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中为学前钢琴伴奏汲取营养,不仅是对当下学前音乐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和民族风格气质的熏陶。本文将通过探讨如何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学前教育钢琴伴奏中融入更多民族音乐意境入手,讨论在学前钢琴伴奏中融合民族音乐的几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前教育;钢琴伴奏;高职教育。

所谓民族音乐,广泛意义上指的是一个民族具备的极具民间特色的一种音乐形式。我国由于历史发展原因,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在民族音乐领域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无论是民间歌曲或者是民间乐器,我国的民族音乐不仅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珍贵宝藏,对于世界音乐史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璀璨明珠。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的珍宝需要我们更加珍视和保护,在儿童学前教育领域,作为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地在民族音乐中汲取营养,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儿童能够在音乐课上领略到民族音乐之美,教师可以通过钢琴伴奏教学的方法,增加对儿童民族音乐的'熏陶,在为儿童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够让中国的民族音乐更好地有所传承。

(一)民歌从民族音乐的体裁上看,民歌是占有很大比例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从古至今,我国歌曲宝库中存有大量的优秀民歌,劳动人民通过民歌表达朴实无华的情绪,有些民歌欢快动人,有些则和特殊的历史时期相照应,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民歌都是从民间劳动过程中汲取灵感并创作而成。(二)仪式音乐从文化学者的角度上看,仪式音乐可能起源于我国古老的祭祀活动中,这种音乐普遍庄重、气氛凝重,少有欢快的作品,在过去往往是伴随祭祀活动产生,让这种音乐也具备了一定的宗教色彩。(三)戏曲戏曲是民族音乐中发展较为系统的一种音乐形式,不同的区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戏曲音乐元素,在音乐形式上也更加变化多端,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京剧、川剧等等剧种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瑰宝。

二、学前钢琴伴奏融合民族音乐的途径。

(一)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中,增加钢琴即兴伴奏内容教学。基于民族音乐特征而发展出的钢琴伴奏,比单纯的钢琴弹奏更为复杂,教师要将设计伴奏的意图传递给学生,钢琴即兴弹奏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尤其是在需要融入民族音乐的要求下,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需要让学生针对民族音乐的特色进行和弦编配及和声编写的专业练习,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琴键上准确地将音乐弹奏出来,在前期教育过程中,高职教师也应当注重对钢琴基础的技巧性训练。(二)通过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促进学前钢琴伴奏和民乐的融合。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艺术教育也需要通过增强师资队伍的方法让改革深入到高职院校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引进专业的钢琴即兴伴奏专业教师,提升自身院校的师资能力,只有具有一支过硬钢琴伴奏弹奏技巧的教师队伍,才能不断地为学生带来正确的指导,如果总是通过其他音乐教师兼职的办法来替代专业钢琴伴奏教师,教学效果自然不甚理想,也会影响学生的钢琴伴奏演奏水平。各个高职院校可以针对本校的情况酌情考虑人才的引入,也可以通过在学校内组织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会的方法,让钢琴伴奏和民族音乐专业进行一次思想碰撞,通过挖掘自身学校师资潜力的方法,使得钢琴伴奏和民族音乐互相启发,相互促进。(三)通过植入创新概念,增强民族音乐和学前钢琴伴奏之间的融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属于我国师范教育的一种,在本阶段的教育中除了需要培养出符合大众化要求的教师之外,也应当注重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钢琴伴奏和民族音乐相融合方面,教师可以在钢琴伴奏的流程中,通过节奏型的变化,让钢琴伴奏参考民族音乐的音乐元素,采用多种节奏形式,让钢琴伴奏表现出一种戏剧性的艺术效果。而且在进行钢琴伴奏过程中也可以更加灵活一些,通过运用钢琴高音声部来模仿民族音乐中的旋律,采用双旋律的复调进行演奏,通过旋律和风格上的一致性,凸显出民族音乐的韵味来。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需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一起对当下流行的“新民乐”做出分析和探讨,组织学生在欣赏新民乐的过程中剖析钢琴伴奏在其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可以和学前教育中的哪些曲目相融合。创新意识是现有能力上的拔高,虽然存在一定困难,但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也需要对学生提出一定要求。

三、结语。

学前教育中,钢琴伴奏是学前音乐教师的必备专业技能之一,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伴奏技能,拉近教师与儿童之间的距离感。为了培养出更多学前教育领域的优秀教师,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和人才的引进,并且在教育中不断加强对学生民族文化的熏陶,让原汁原味的民俗音乐融入到钢琴伴奏中,也为学前教育开拓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2]杜蔚.浅析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通俗歌曲,20xx(7)。

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篇八

民族的兴衰与民族精神息息相关,未来是属于青少年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整个民族的振兴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我国众多音乐作品中,包含这我国各民族丰富的民族精神与信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民族信仰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引导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相关知识的同时挖掘作品中所隐藏的民族精神,今儿使学生的民族意识得以强化,增强学生的自信。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现代高中生特别喜爱流行音乐,因此不了解民族音乐的精髓或只有片面性的理解,审美范围亟欲拓宽,部分学生盲目模仿自己喜欢的明显,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民族音乐能有效的培养高中生心里,帮助高中生塑造正确的人格,并且在提升高中生思想意识与全面文化素养方面有着积极、显著的作用。

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篇九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华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自己听一下,加上老师上课所讲的,我自己开始对民族音乐有了更一步的认识。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它包含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类艺术,如壮族山歌、蒙古族的牧歌、汉族的方言歌谣等等。我们不一定要具备很多音乐知识或者有高层次的欣赏水平,只要“打开耳朵”去听音乐即可。在欣赏音乐时,便会感受到到旋律是优美的或者是动听的,并且凭直觉去选择个人觉得悦耳的歌曲或乐曲去欣赏,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更深的层面去体会歌曲和乐曲中的情感和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欣赏同一首歌或者乐曲,通过联想,通过思考,从而得出这首歌曲或者乐曲所渲染的感情。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去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体裁以及其音乐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生平等等,更深层的体味音乐作品的内涵。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以及具备一定得欣赏能力。而在更深入的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既可以获得欣赏过程中的快感,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

我认为学习《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有利于培养自己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素养。民间音乐,顾名思义,当然是来自于民间了。所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民乐在其性质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进程、现实状态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只有用心聆听才能真切地体会民间艺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才能了解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姿。比如听一曲《美丽草原我的家》,我们能领略大草原的辽阔壮美和牧民的幸福生活。欣赏《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等,我们可以认识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视野。如此不胜枚举。这样的鉴赏课,比枯燥的书籍更能启迪人。

其次学习《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面对民族民间音乐日益式微的今天,在高校开展民乐教育,可以扩大民乐的普及面,提高其影响力,促进民乐的复兴。

学习《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有利于丰富我们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我们的精神品位和艺术素养。

《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课已然结束,在此感谢老师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转变。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如今,通过音乐常识这门课,我学习到了有关音乐的基本常识,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懂得了如何去鉴赏音乐和如何去欣赏音乐,并深深的感悟到了音乐中不仅能产生赞扬、歌颂人或事物的效果,而且人的喜、怒、哀、乐;对事物的叙述;激发我们的激情;对人或事物的讽刺等,都可以在音乐中完美的展现出来,这也需要有一定的音乐鉴赏、欣赏水平才能体会得到,现在我学会了如何去鉴赏、欣赏音乐,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将在音乐的音符中过得更加的多姿多彩。总的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了我的个人素质的修养,并且对民族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些音乐鉴赏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篇十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音乐文化更是改变了音乐教育的表现形式。在当今多元化音乐教育文化理念背景下,我们应当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教学,将民族音乐文化内容,赋予多元化民族特色,让音乐教育体现新的生机及内涵。基于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展开对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分析,剖析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作用,并提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针对性措施,以期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多元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保护。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强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然有着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极具多元化,更在国际间占据了尤为重要的位置。不过民族音乐文化的优秀独特性,并未在现阶段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得到重视[1]。由于对国外西方音乐的学习,就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现状而言,西方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了学习主体,而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却逐步呈现边缘化发展趋势[2]。基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来看,民族音乐文化是构成民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阶段社会的不断进步,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已经无法将其作为单一化的音乐教学,而应当重视在不同的音乐教学中,融入多民族音乐特色及人文内涵,同时更要将其作为一种新时代的音乐文化创新[3]。

(一)宏观环境。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交通不便、生活方式比较单一及整体经济水平比较滞后的偏远地区。由于存在诸多方面的局限性,他们与外界之间所形成的联系相对较少,同时音乐文化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也存在较大限制。民族音乐文化所活动的空间相对较为固定,通常情况下会受到世代相传的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了明显变化,比如广播、电视、交通、网络等多方面的现代化技术[4],都能够让少数民族地区感受到外界音乐文化。而此种外来的音乐文化及音乐演唱方式,对少数民族音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及冲击。比较质朴的本土化音乐与外来音乐的技术制作相比,导致外来音乐的整体竞争力逐步提升,而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则受到冷落。(二)发展劣势。就民歌的演唱来讲,我国流传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歌种类尤其之多,整体数量也相对较为惊人[5]。但由于整体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社会思想认知等方面的变迁,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生存空间逐步造成较大的冲击,因而导致越来越少的人会唱民歌。而少数民族地区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也更加热衷于流行音乐,忽视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为了加大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及保护力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考察了我国贵州、甘肃、广西等省(区),发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现状均不容乐观。(三)发展潜力。在现阶段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已经逐步引发我国诸多研究学者的关注。我国已经设立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就作为其中一项,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在当前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还专门设立了“原生态唱法”,从而鼓励人们多去传唱民族音乐。而民族音乐文化能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使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对其传承及保护的迫切性加以正确引导。

二、多元化音乐教育分析。

(一)多元化音乐教育概貌。基于当前我国本身的音乐特性来讲,一直具备了较为明显的民族性及地域性特点,并且受到了绝大多数人们的喜爱。基于某种意义讲,我国的音乐本身就具备了多元化特色,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其实都反映了所在地区的文化内涵及精神[6],体现了所在地区的文化属性,更形成了所在地区的重要文化内容,同时也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民族音乐本身所依赖的社会宏观环境已经逐步变迁,因此其本身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发展路径,必然要重视进一步创新。在当前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民族音乐如果想要更好地传承,就必然要逐步扩大其自身的影响范围,同时还应当主动地与学校音乐教育相融合。通过借助当前的现有学校教学资源、平台、手段,实现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创新及传承,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们更加全面地对民族音乐文化内容加以了解。在现阶段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学生能够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对其中所蕴含的音乐文化内涵及本质有所领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整体认同感,提高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创造力,激发学生能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音乐作品。由于音乐文化及教育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通过分析多元化音乐教育,必然会将其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及保护的重要途径。(二)音乐教育多元化传承特征。针对音乐教育的传承特征来讲,可以基于两方面着手,其一就是基于音乐本身的产生起源,其主要产生于语言类音调中,由此也必然决定了民族音乐文化在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将音乐风格加以统一,从而更加完美地体现于同一民族张闽赵洋洋:论多元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音乐文化的完整性及统一性。再者就是音乐符号是音乐文化传统所构成的基本要素,同时更是其尤为重要的组成内容,与此同时也表现了音乐语言的文化载体[7]。在此作用之下,基于一定层面,将音乐教育的`独特价值观有所凸显;基于另一层面,也能够更好地塑造音乐教育方式,促进音乐思想的形成,从而对音乐文化形成更加深远的影响。由此可以发现,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背景的民族音乐,会由于音乐价值观的本身影响,从而呈现出多元化音乐文化特色。

三、多元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及保护的作用。

(一)彰显民族音乐文化独特魅力。在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背景下,直接影响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种影响是具备双面性的,分为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积极影响能够更好地促进处于当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及融合[8]。而消极影响则会致使民族音乐文化无法正常地实现彼此沟通及交流。由此在多元化的音乐教育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参考其他地域性音乐文化的积极影响,对民族音乐文化体系逐步丰富,从而增强其自身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保持民族音乐的内在精神品质,不脱离其文化本质。(二)强化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力。基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态及存在依据来讲,无论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它的实现需要经由教育及社会生活才能更好地融为一体。对社会发展进程而言,更是加快了社会的生产进步,使得此种音乐文化意识形态逐步融入至社会文化体系中,同时也形成了愈来愈重要且明显的体系。相对来讲只有社会整体发展有所进步,才能更好地促进音乐文化发展。从另一层面讲,由于不同民族之间其民族文化自然具备一定差异性及独特性,比如音乐风格、题材、主题及文化载体,都是民族音乐文化与其他音乐文化形成区别的重要标志。(三)在文化借鉴中创新民族音乐文化。在多元化音乐教育社会背景下,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变迁是实现创新的重要维度,更是音乐文化传承的本质。基于音乐本身的教育过程来讲,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无论是对于施教者或者受教者,其本身的状况及价值观都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整体的音乐教育过程并非只是单纯地复制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更多的是实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从而衍生出新的音乐文化要素。

(一)保护。1.重视制度建设,加强社会关注度。要想保护民族音乐文化,就需要构建一套完整性的传承、保护、发展的长效保护机制,并且在具体的贯彻过程中对其逐步完善。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也应当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整体关注度,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人预留一定的社会发展空间,予以其经济待遇及社会地位,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可以通过鼓励新一代青年群体投身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中,同时在艺术类教育、舞蹈教育、传播及艺评体系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宣传度。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避免打着保护民族音乐文化的牌子,一味地向相关文化管理部门索要保护资金投入;应当避免由于功利心过强,从而导致商业文化覆辙的出现;同时还应当尽可能地避免由于一时热情、文化猎奇而对民族音乐文化造成的人为性破坏。2.构建民族音乐陈列馆、民族文化保护园。通过构建民族音乐陈列馆,陈设来自民间所收集的诸多少数民族乐器,以及密切相关于民族地区生活文化、人文氛围的服饰及道具,并且通过民间音乐乐谱、影像资料等的收集保存,以及对民族音乐文献类历史资料的整理,以此充实民族音乐陈列馆。此种实物类的资料、乐谱、影像学数字资料,都具有尤为关键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非物质文化收藏价值。我们应当重视将音乐这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及多种形式,实现民族音乐文化至可长期保存资料的转换。另外,借助编写民族音乐的特色乐谱等方式,为其配上数字音像或者录音等;或者借助文字形式,客观地描述民族音乐生活的实际状态,撰写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习俗及人文氛围,从而实现以不同方式记录民族音乐文化档案,通过上述方式,保护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园的构建,是在既定范围之内保留原有的生态环境,从而使得部分尤为珍贵的乐种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变迁中要想更好地得以保护,必须依赖于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通过构建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园,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更加集中化且多样化地保护,最终实现整体性文化保护。通过在民族地区构建民族文化保护园,从而更好地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做好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二)传承。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更是延续民族音乐文化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传承不仅作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的一种积极应对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保护的被动性。基于民族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来讲,由于年轻一代并未对其有较多的了解,因此一些专业人士在研究中就对其存在诸多忧虑。当前只有极少数的民族地区后辈,还对民族音乐文化感兴趣。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就是应将民族音乐文化引入学校音乐课堂,让青少年自小能够加大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度,否则就可能出现民间原生态的民族音乐文化断层。首先应当从小学生群体逐步抓起,通过将民族音乐文化纳入学校的音乐教材中,可以让民族地区小学生群体都够对所在地区或者其他地区的民歌有所了解熟悉,让他们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同时,还要始终保持科学传承的态度,做好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工作。我们应当加大对培养青少年民族音乐人才的重视程度,将文化艺术类学校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培养少儿民族音乐人才的培训基地;举办多样化、特色化、民族化的文化艺术活动,可以请民族音乐的老艺人重新开展民族音乐传唱,在传播及弘扬民族传统音乐的同时,肩负起向后辈传授音乐文化的重要指导责任。另外,也可以通过组织多种能够体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主题活动,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交流。除此之外,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及科研工作的开展,也应当更加积极地开发多种音乐类文化课程资源,重视满足民族音乐的表演、欣赏及教学需求。与此同时,需要重视文化艺术资料的发掘、民族唱腔的抢救以及戏曲的逐步开发利用等诸多方面的合作,并成立艺术研究所、艺术陈列馆、唱腔艺术团、艺术保护传承基地等。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层面,我们需要逐步学习部分民族地区音乐文化的传承经验,从而更好地将拥有技术及人才优势的高校及研究所,转变成为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重要传承力量。并且,通过借助现阶段的计算机设备软件,以及诸多硬件设备的支撑,从而使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应当重视合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有效保护民族音乐文化,长期规划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路径。同时,我们也要始终相信在民族地区广大有为青年以及音乐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配合下,必然会在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不断创新、保护、传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使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静.试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科研,,(8).

[2]张加贝.试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影响[j].北方音乐,,(10).

[3]邓文欢.试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35(11).

[4]陈自勤,王琳.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下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6).

[5]黄柯瑕.论壮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j].大舞台,2015,(5).

[6]郭强.多元教育理念对高校少数民族音乐运用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16,(12).

[8]李艳婷.论高校教育在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作用———以丽江民族音乐文化为背景[j].艺术品鉴,2015,(8).

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篇十一

:新疆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但随着社会进步,文化生态的改变,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呈现出失去文化空间,传承人后继无人等状况。对此,要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认识分析,接受民族音乐文化随社会变迁而变迁的规律,尊重传统,允许改变,包容创新,才是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新疆民族音乐;传承;发展;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提出,是研究文化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文化学和生态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就一个社会适应其环境的过程进行研究,它的主要问题是要确定这些适应是否引起内部的社会变迁或进化变革。但是,它还结合变革的其他过程来分析这些适应。文化生态学理论普遍认为,文化并不是受某一因素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而是在多种复杂的变量的交叉影响下出现的。”[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加速发展,而农业文明被工业文明的取代则导致了农耕文化的日益破坏,原本与农耕文化相适应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随之发生急剧变化,致使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随着西部大开发、经济大发展的进程,新疆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生态也发生着巨变,很多音乐形式因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正在消失。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来看,文化是人与自然协调的产物,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文化必定呈现出特定的民族、地域、历史等风貌,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范围内创造的具有生态适应性特征、各种元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文化方式和文化状态。

生产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赖以生存的固有生产劳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生活习俗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原生态民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那些以特定的生产劳动为依托的一些民族特有的传统音乐体裁,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失去了其继续生存的根基,如新疆库车地区,人们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即兴编创的歌曲,如《犁地歌》《割麦歌》《麦场歌》《赶车歌》等多为散板,篇幅短小、节奏自由、气息悠长。据当地人反映,这些劳动歌曲和生活习俗歌曲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还比较盛行,但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改变,特别是90年代以来传统的耕作方式为现代化耕作技术所取代,如今能够演唱生产劳动歌曲和生活习俗歌曲者已凤毛麟角,只有少数60岁以上的老人能够演唱两三首犁地歌、割麦、赶车歌,中年人能够演唱一至两首歌已实属不易,年轻人基本不会唱,生产劳动歌曲已濒临灭绝。作为无形遗产的传统音乐,载负于有形的人而存在。传承人老龄化却后继无人的现状,是目前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特别是70岁以上的传承人,他们昔日所经历体验的音乐记忆以及所持有的精绝技艺,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尘封,永久锁定在他们的脑海里。而40岁以下的年轻人,受现代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价值观的改变、母语的缺失,使得他们不能承袭祖辈留下来的音乐遗产。新疆传统民族音乐不能为当地的年轻人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另有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年轻人更愿意接受外来的流行音乐。审美观念的不同和变化,本民族传统音乐已经无法吸引年轻人,因此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境地。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认识新疆民族音乐现状,民族音乐文化的变迁是随着其赖以生存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一味地保护、传承民族音乐的原生性,实则是有违社会发展规律,有违文化与环境相互适应关系规律的。少数民族音乐原本以自然传承的方式生存于民间,现代社会原有的传承方式和生存机制逐渐被边缘化,一少部分少数民族音乐在转型过程中逐渐适应了现代社会,能够将文化资源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凭借市场完成自身的延续传承和发展。但更多的民族音乐资源虽然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但是却难以与市场结合,在民间传承中优胜劣汰。因此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应被认为是保护遗产的正确方式,发展可以不断出新,保护则应当尽量追求其原真性,音乐功能可以转型,但音乐形态本身不应发生太多改变。民间的自然传承也应当尊重传统,努力把握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华,同时也容许在传承过程中有部分的改变,如传统音乐与西方流行音乐结合的新兴的民族音乐种类,也逐渐走进民间生活,而这恰恰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因此需要对其以包容的态度。这样,一方面增强民族音乐适应现代社会环境,激发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尽量保持原有的音乐样态,跟随文化生态环境而逐渐变迁。旧的传统不会被原样重复,新的环境又会使新模式不断加入进来,所以文化只能是一个开放、流动和与时俱进的体系。过去,我们孤立的看待传统文化,我们认为传统与现代是对立的,实际上,在当今世界里,往往是现代里包容着传统,传统里也融入了现代。“传统是一条河流”,在文化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传统也在日渐更替,因此对于新疆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文化生态环境才是可寻规律。

[1]崔明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5.

[2]周明甫,金星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简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

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篇十二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文化艺术特点也是各不相同。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中,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逐渐的受到了国内乃至于世界领域的重视,从我国的边界山区逐渐的走向了文化汇集的大型都市。若不及对其进行保护,很有可能导致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艺术被国内外的文化艺术所吞没,失去了其原有的艺术特点。因此,本文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展开了分析,并针对如何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和传承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少数民族的音乐主要以反应现实生活及文化特征为主,由于云南地区所居住的少数民族众多,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与传统文化并不相同。因此,导致了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不同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也造就了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以及艺术方面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在进行表演时,所使用的乐器多为其民族乐器,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而来,并将研究出的结果在子孙中进行传递,因此,其音乐中的民族气息十分浓厚。不仅是音乐的部分,在音效的方面也是一样,除了一些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固有的音乐元素以外,还融合了许多现代的音乐元素,甚至有许多歌曲中还含有较大部分的地方方言,使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民族性更加明显。歌曲《阿杰鲁》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其取材于彝族民间的童谣,歌曲中的全部歌词都是由彝族文字语言组成,却又在编曲方面融合了现代音乐的基本元素,既体现出彝族歌曲中的民族艺术特点,又满足了现代人对音乐的追求,是少数民族音乐在当今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一)有利于人类的和谐发展。

在我国古代的音乐表现形式中,诗词曲赋缺一不可,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其音乐表现形式除了歌舞以外,也包含了词曲与诗赋。从这个角度来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属于综合艺术类音乐[1]。这种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刺激听众的感官,促进听众感官的协调,还能使听众通过更多的层面去感受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与特征,感受音乐带给人的快乐,对于促进听众心理功能和个性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性的作用。

(二)促进人与人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创作源泉多来自于节日庆典,集体劳动、生活。因此,多数都是由集体创作,表现形式也以集体表演为主,也正是依靠了集体的力量,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才得以流传至今,并在不断的传承中拥有了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由此看来,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对云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众多,是我国民族文化冲击最为激烈的地区,在文化的冲击与融合过程中,由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再加上外来势力的挑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随着矛盾的不断尖锐化,自然会对该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造成伤害。因此,许多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云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协作,反对民族间的仇视与冷漠,坚决抵抗外来不良势力的煽动与挑拨。因此,才形成了今天云南地区各个少数民族齐聚一堂的壮观景象,促进了地区的稳定与和谐。除此之外,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中,原生态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表达形式,在音乐中充分的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精神,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原生态环境。

从当前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以及选秀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听众以及音乐人对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的接受程度越来越深,使得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逐渐的走出了山区,来到了现代化的都市,现代音乐的文化元素也对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云南地区,作为少数民族汇集的地区,其音乐文化丰富多样,原生态音乐也是该地区民族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将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推向城市化舞台的同时,也要加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原生态环境保护。

(二)通过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少数民族音乐传播。

云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旅游景区,其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样的地方民族特色都是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的重要因素之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云南地区经济的发展[2]。因此,在大力发展云南地区旅游产业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在其中融入一部分民族音乐,使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传承。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中,歌舞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此,让游客感受到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与美感。其次,可以在旅游景点中建立民俗文化村或者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生态环境,还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了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目的。

综上所述,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文化的发展传承以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特点的保护,确保其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良好的传承。

[1]楚楚。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传承[j].民族音乐,2010(01).

[2]陈劲松。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现代解读[j].学科建设与文化创意,2015.

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篇十三

中国一个悠久的国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饱经沧桑的日子里依旧用歌声记录着岁月变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脚步的发展,对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日益深远,而民族音乐做为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和情感状态也不断升华,烙印上社会生活的影子,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仅仅要将民族音乐传承下来,更要将其发扬光大,站在世界的角度以开放的心态去审视民族音乐,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

有人把音乐比作清泉,可以滋润心灵,带给人美的享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每个民族的音乐也别具风情,正是这样的差异才有了内容丰富的民族音乐,从夏商周时期,对声律的重视就可见一斑,至唐朝音乐更是达到一定高度,时至今日民族音乐依旧活跃,依旧洋溢着鲜明的艺术生命力。但是随着“地球村”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外来文化的出现对民族音乐的冲击也不断加大,外来音乐的独特风格逐渐吸引人们的注意,一些“爵士乐”“架子鼓”等多样的音乐风格和乐器开始在国内市场打开一片天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忽略民族音乐,各种选秀节目也是充斥着艺术市场,使得几千年来的民族音乐正受着流行音乐的冲击,这是不得不让人觉得遗憾的,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变的。只有将民族音乐放在正确的位置上,重新去认识其中的精神内涵,赋予新的时代解读,才能让其焕发生机。

(一)强化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的音乐历史悠远,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产生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社会意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符号,是艺术表现形式的特殊载体,要想让这种精神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需要我们加强对民族音乐的保护,通过深入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和学习,重新去诠释音乐内涵,让其符合现代审美趋势,去鼓励人们主动积极的了解民族音乐,让其更具有生活气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民歌下乡活动,不同的民族音乐研讨会,加强对民族音乐的传承,让民族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有新的活力。

民族音乐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绚丽的一笔,可以说随着时间的发展没有被淘汰反而沉淀下更深厚的底蕴是有一定理由的,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发展体系,有着独特音质、语言结构内容,在认识到这些的基础上,我们在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不可去全盘否定民族音乐,音乐具有多元化,无论哪种音乐文化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只有正确的认识我国音乐上存在的不足,不断去改进民族音乐才能使民族音乐得以继续发展。要想使民族音乐不断发展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可以由上而下,由学校到社会共同宣传,例如在校举办歌友会,鼓励学生接触不同的音乐类型,在比较中感受民族音乐特殊韵味,也可以在社区展开各种活动,让孩子、家长多些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让音乐走进生活中,这样才能起到一个弘扬的作用,但对于民族音乐的继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要坚持做下去,当把宣传变成一种习惯,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碰撞,用开放接纳的心态来看待民族音乐,那民族音乐也会在世界舞台上走的更远更久。

要想使民族音乐始终保持活力,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对于音乐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创新也必不可少,随着人们对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在音乐欣赏上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很多时候我们将视觉和听觉分开了,其实这是统一的,在现如今可以学习流行音乐的变达方式,结合音乐背景,在保持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同时丰富其表现形式,或者将民族音乐在保持原生态基础上进行改编,运用多重的变达方式去展示。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中只重视其音乐这一本体,但忽视其表达载体乐器,做为传输音乐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不可忽略,不同的乐器可以表达不同的音律和情感,不同的音律也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在我国民族器乐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去运用,不是单单靠某一种乐器去表情达意,而是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或者听众可以感受到这些民族乐器的不同和魅力,充分去开发和利用民族音乐的资源,让他们发挥出自身的魅力,为民族音乐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结语。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要想使中华民族音乐得以不断发展,必须要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突破创新,走向世界。这是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的,这样才能使民族音乐永立世界之林。

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篇十四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文化艺术特点也是各不相同。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中,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逐渐的受到了国内乃至于世界领域的重视,从我国的边界山区逐渐的走向了文化汇集的大型都市。若不及对其进行保护,很有可能导致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艺术被国内外的文化艺术所吞没,失去了其原有的艺术特点。因此,本文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展开了分析,并针对如何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和传承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少数民族的音乐主要以反应现实生活及文化特征为主,由于云南地区所居住的少数民族众多,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与传统文化并不相同。因此,导致了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不同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也造就了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以及艺术方面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在进行表演时,所使用的乐器多为其民族乐器,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而来,并将研究出的结果在子孙中进行传递,因此,其音乐中的民族气息十分浓厚。不仅是音乐的部分,在音效的方面也是一样,除了一些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固有的音乐元素以外,还融合了许多现代的音乐元素,甚至有许多歌曲中还含有较大部分的地方方言,使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民族性更加明显。歌曲《阿杰鲁》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其取材于彝族民间的童谣,歌曲中的全部歌词都是由彝族文字语言组成,却又在编曲方面融合了现代音乐的基本元素,既体现出彝族歌曲中的民族艺术特点,又满足了现代人对音乐的追求,是少数民族音乐在当今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一)有利于人类的和谐发展。

在我国古代的音乐表现形式中,诗词曲赋缺一不可,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其音乐表现形式除了歌舞以外,也包含了词曲与诗赋。从这个角度来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属于综合艺术类音乐[1]。这种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刺激听众的感官,促进听众感官的协调,还能使听众通过更多的层面去感受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与特征,感受音乐带给人的快乐,对于促进听众心理功能和个性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性的作用。

(二)促进人与人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创作源泉多来自于节日庆典,集体劳动、生活。因此,多数都是由集体创作,表现形式也以集体表演为主,也正是依靠了集体的力量,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才得以流传至今,并在不断的传承中拥有了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由此看来,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对云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众多,是我国民族文化冲击最为激烈的地区,在文化的冲击与融合过程中,由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再加上外来势力的挑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随着矛盾的不断尖锐化,自然会对该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造成伤害。因此,许多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云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协作,反对民族间的仇视与冷漠,坚决抵抗外来不良势力的煽动与挑拨。因此,才形成了今天云南地区各个少数民族齐聚一堂的壮观景象,促进了地区的稳定与和谐。除此之外,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中,原生态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表达形式,在音乐中充分的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精神,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原生态环境。

从当前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以及选秀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听众以及音乐人对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的接受程度越来越深,使得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逐渐的走出了山区,来到了现代化的都市,现代音乐的文化元素也()对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云南地区,作为少数民族汇集的地区,其音乐文化丰富多样,原生态音乐也是该地区民族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将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推向城市化舞台的同时,也要加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原生态环境保护。

(二)通过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少数民族音乐传播。

云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旅游景区,其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样的地方民族特色都是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的重要因素之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云南地区经济的发展[2]。因此,在大力发展云南地区旅游产业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在其中融入一部分民族音乐,使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传承。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中,歌舞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此,让游客感受到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与美感。其次,可以在旅游景点中建立民俗文化村或者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生态环境,还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了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目的。

综上所述,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文化的发展传承以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特点的保护,确保其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良好的传承。

[1]楚楚。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传承[j]。民族音乐,2010(01)。

[2]陈劲松。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现代解读[j]。学科建设与文化创意,2015.

实用民族音乐鉴赏论文大全(15篇)篇十五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明显的艺术特性和旋律特征,从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中为学前钢琴伴奏汲取营养,不仅是对当下学前音乐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和民族风格气质的熏陶。本文将通过探讨如何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学前教育钢琴伴奏中融入更多民族音乐意境入手,讨论在学前钢琴伴奏中融合民族音乐的几种有效途径。

所谓民族音乐,广泛意义上指的是一个民族具备的极具民间特色的一种音乐形式。我国由于历史发展原因,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在民族音乐领域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无论是民间歌曲或者是民间乐器,我国的民族音乐不仅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珍贵宝藏,对于世界音乐史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璀璨明珠。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的珍宝需要我们更加珍视和保护,在儿童学前教育领域,作为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地在民族音乐中汲取营养,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儿童能够在音乐课上领略到民族音乐之美,教师可以通过钢琴伴奏教学的方法,增加对儿童民族音乐的熏陶,在为儿童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够让中国的民族音乐更好地有所传承。

(一)民歌从民族音乐的体裁上看,民歌是占有很大比例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从古至今,我国歌曲宝库中存有大量的优秀民歌,劳动人民通过民歌表达朴实无华的情绪,有些民歌欢快动人,有些则和特殊的历史时期相照应,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民歌都是从民间劳动过程中汲取灵感并创作而成。(二)仪式音乐从文化学者的角度上看,仪式音乐可能起源于我国古老的祭祀活动中,这种音乐普遍庄重、气氛凝重,少有欢快的作品,在过去往往是伴随祭祀活动产生,让这种音乐也具备了一定的宗教色彩。(三)戏曲戏曲是民族音乐中发展较为系统的一种音乐形式,不同的区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戏曲音乐元素,在音乐形式上也更加变化多端,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京剧、川剧等等剧种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瑰宝。

(一)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中,增加钢琴即兴伴奏内容教学。基于民族音乐特征而发展出的钢琴伴奏,比单纯的钢琴弹奏更为复杂,教师要将设计伴奏的意图传递给学生,钢琴即兴弹奏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尤其是在需要融入民族音乐的要求下,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需要让学生针对民族音乐的特色进行和弦编配及和声编写的专业练习,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琴键上准确地将音乐弹奏出来,在前期教育过程中,高职教师也应当注重对钢琴基础的技巧性训练。(二)通过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促进学前钢琴伴奏和民乐的融合。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艺术教育也需要通过增强师资队伍的方法让改革深入到高职院校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引进专业的钢琴即兴伴奏专业教师,提升自身院校的师资能力,只有具有一支过硬钢琴伴奏弹奏技巧的教师队伍,才能不断地为学生带来正确的指导,如果总是通过其他音乐教师兼职的办法来替代专业钢琴伴奏教师,教学效果自然不甚理想,也会影响学生的钢琴伴奏演奏水平。各个高职院校可以针对本校的情况酌情考虑人才的引入,也可以通过在学校内组织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会的方法,让钢琴伴奏和民族音乐专业进行一次思想碰撞,通过挖掘自身学校师资潜力的方法,使得钢琴伴奏和民族音乐互相启发,相互促进。(三)通过植入创新概念,增强民族音乐和学前钢琴伴奏之间的融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属于我国师范教育的一种,在本阶段的教育中除了需要培养出符合大众化要求的教师之外,也应当注重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钢琴伴奏和民族音乐相融合方面,教师可以在钢琴伴奏的流程中,通过节奏型的变化,让钢琴伴奏参考民族音乐的音乐元素,采用多种节奏形式,让钢琴伴奏表现出一种戏剧性的艺术效果。而且在进行钢琴伴奏过程中也可以更加灵活一些,通过运用钢琴高音声部来模仿民族音乐中的旋律,采用双旋律的复调进行演奏,通过旋律和风格上的一致性,凸显出民族音乐的韵味来。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需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一起对当下流行的“新民乐”做出分析和探讨,组织学生在欣赏新民乐的过程中剖析钢琴伴奏在其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可以和学前教育中的哪些曲目相融合。创新意识是现有能力上的拔高,虽然存在一定困难,但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也需要对学生提出一定要求。

学前教育中,钢琴伴奏是学前音乐教师的必备专业技能之一,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伴奏技能,拉近教师与儿童之间的距离感。为了培养出更多学前教育领域的优秀教师,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和人才的引进,并且在教育中不断加强对学生民族文化的熏陶,让原汁原味的民俗音乐融入到钢琴伴奏中,也为学前教育开拓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杜蔚。浅析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通俗歌曲,20xx(7)。

相关范文推荐

    最优大学生采访党员总结(案例16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党员个人对自身思想觉悟、工作能力和党性修养等方面的反思与反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

    2023年二年级数学人教版全册教案(通用18篇)

    在编写二年级语文教案时,我们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教学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别再为二年级教案的编写而烦恼了,下面的范文将为你提

    热门新校心得体会范文(18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勤奋是成功的基石,心得体会了这一点后,我下定决心要加倍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在学校

    实用中学教师述职报告德能勤绩廉范文(17篇)

    以写述职报告为契机,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工作纪律和积极的职业态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们就在忙碌的

    最新文职辅警教育整顿心得体会大全(12篇)

    心得体会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经验。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人在写心得体会时的风格和思考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热门延期交货协议书大全(18篇)

    合同协议的签订是合作双方为了共同利益进行的自愿行为。如果您对合同协议的某些条款不确定,可以参考以下范文,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甲方(出借人):身份证号:联系

    优质严实细高心得体会(汇总21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感受、领悟和得失进行总结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成长。这段时间的总结让我认识到,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只要努力不懈

    优质股东代持股东协议书大全(23篇)

    在商业交易中,签订合同协议是保障权益,确保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合同协议是商业活动中的基本法律依据,通过签署合同协议,双方确立了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如何撰写一份

    实用房屋买卖资金监管协议(汇总22篇)

    买卖的过程中,双方通过协商或合同达成交易,并且通常会涉及价格、质量、数量等方面的讨论。如果你是一名买家,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选购到质量好、性价比高的商品。

    实用病假请假条的正确格式大全(18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的优点和缺点,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指导和借鉴。我今天给您写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