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

时间:2023-11-01 作者:翰墨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

范文范本可以提供大量的例证和样本,使写作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写作技巧。这篇总结范文的结构紧凑,通过段落和句子之间的过渡使文章更流畅。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一

科学认识非战争军事行动,深化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理论研究,对于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军事学界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成果颇丰,但由于研究角度、侧重点不同,在某些问题上还存有争议。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学者一致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由美国最早提出,但对概念提出的具体时间认识不一。张炜在《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兴起和“中止”》一文中提出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最早见于1991年11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和颁发的第一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该出版物指出:“非战争行动,包括除战争以外所有运用军事力量的军事行动。”“在所有非战争行动中,我们的目标同样是促进国家安全,扞卫国家利益。”朱之江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美军全维作战中的一部分,与战争行动构成一对基本军事行动范畴,是美军1993年版《作战纲要》(fm100—5号野战条令)中首次提出的。该纲要专辟“非战争行动”一章,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非战争行动的理论意义、原则、行动类型等。在郭炎、杨军主编的《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一书中,对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提出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美国国防部在1993年公布的《防务全面审查报告》中提出美军不仅要善于实施战争行动,还要善于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二是出自于1993年9月美军颁布的《联合作战纲要》(jp3—0):“非战争军事行动包括的范围很广,这种军事行动要使用国家力量中的军事手段,但又不是去实施通常与战争相关的大规模作战行动”。

总之,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冷战结束后美军发明的一个军事术语。一般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1年11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和颁发的第一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而1993年版的《作战纲要》则具体阐述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

美军在1993年版的《作战纲要》中首次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制定了理论原则,但却没有确切阐述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的内涵,此后的一些条令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内容大同小异。直至1997年版的《联合作战纲要百科词典》中,美国参联会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列为正式词条,解释为包括除了战争以外所有军事行动的军事能力的应用,非战争军事行动可作为其他国家力量工具使用的补充。

我国学者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的内涵,主要是从三种角度进行定义的。第一种基本上沿用了美国1997年版的《联合作战纲要百科词典》中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定义,主要是从非战争与战争的区别上进行定义的。如张炜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除战争以外的军事行动范畴内使用军事力量的行动,能够被用于补充任何其他国家力量手段,可在战前、战中和战后发生。第二种主要是依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战争”、“军事”、“行动”的规范解释。如谢丹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除武装斗争之外的与军队和战争相关的各种具体活动。通俗地讲,只要不是武装冲突,所有为达成一定政治目的而展开的军事行动都可归入非战争军事行动之列。第三种主要是基于战略目的来理解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内涵。如朱之江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以防止战争,消除冲突,促进和平与稳定,支持行政当局为直接目的,针对非军事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公认的“战争”水平或国际法标准之下使用军事力量的一种军事实践活动;肖天亮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为了达成一定的政治目的,使用军事力量,以非暴力或有限暴力手段遂行的非战争事态的军事活动;汪书敖、汪书轩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质上是指世界或国家范围内总体处于非战争状态时期,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实施的一种非暴力性的战略性军事行动;在张爱华主编的《非战争行动》一书中,强调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武装力量为实现某种政治、经济或军事目的而采取的不具有战争性质的军事行动。可以看出,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定义,共同点在于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有着本质区别,不同点则在于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目的、实施手段、运用场合等有着不一致的表述。

汪书敖、汪书轩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本质属于军事斗争的非暴力性,主体力量只能是国家武装力量而不是别的力量,其战略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主要运用于人类社会处于和平状态与危机状态时期,是一种战略手段,是武装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略运用,而不是一般的军事行动。肖天亮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属于硬实力的“软运用”,其表现方式是通过逐步释放战争能量,对抗程度和强制性都较低,但同样能够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软实力释放战争能量的方式可分为非对抗性释放和对抗性释放。类似的观点还有,刘小力、陈友献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本质特点在于:其前提是在非战争状态下实施的行动,主体是军队或以军队为主其他力量参与的力量,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卫人民和平劳动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以及消除危机、遏制战争,行动的对象是应对因国家间或人为的某种矛盾激化而导致的恶性突发事件和危机。上述分析立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的区别,都强调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战略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特有的性质。但有些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探讨,如非战争军事行动究竟是非暴力性还是低暴力性,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界定;非战争军事行动可能涉及平时、危机和战时的非战斗行动,在分析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性质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朱之江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归纳为内在冲突比较明显,对进攻性武力手段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控制,对象十分复杂,往往需要依靠特种部队,成本普遍低于战争行动。尤光旭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任务特殊、政治性强,任务紧急、复杂多变,任务繁重、力量多元,任务多样、专业性强,任务突然、实战性强等五个特点。易巧平等人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具有广域性、突然性和国际性等特点。刘向阳等人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归纳为五点,分别是专属性、非暴力性、战略性、多元性、政策性。在王明武等着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一书中,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归纳为具有行动的突然性、准备的仓促性、快速的机动性、任务的艰巨性。齐敬岩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样、协调要求高,突发性强、任务转换快,社会关注度、透明度高,危险性强,考验官兵意志。显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进行的归纳,大都突出了政治性、复杂性、多变性三大特点。如何更全面、更准确地概括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同样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1995年《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纲要》中,美军明确提出了六条用以专门指导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原则,分别是目标原则、统一原则、安全原则、克制原则、坚持原则、合法性原则。我国学者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指导原则的理解与美军所提出的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一些学者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指导原则包括依法行动、快速反应、靠前指挥、密切协同、协力保障等。王美权、陈龙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必须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准则,立足国情民情军情,树立远大的战略眼光,以敏锐的政治头脑谋划全局,整体运筹、军地兼顾、趋利避害、科学决策、果断指挥、通过行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胜利。肖天亮认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应以国家利益为准则,服从国家战略目的;与其他领域斗争密切配合,提高斗争效益;灵活高效地运用各种非战争军事斗争手段;根据需要妥善处理和调控各种军事危机。刘从良认为,一是要在着眼全局大势中搞好科学筹划,牢牢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正确方向,二是要在适应特点要求中搞好科学指导,努力确保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质量效益,三是要在注重协调配合中搞好科学统筹,积极营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和谐环境,四是要在加强人文关怀中搞好科学激励,大力增强官兵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凝聚力。上述指导原则强调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政治性、合法性、联合性等,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表述上也有待达成共识。

根据美参联会1995年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纲要》,美军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划分为16种基本类型。由于涵盖面广,我国学者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样式研究还不够深入,划分的标准也不尽统一。

朱运伟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分为威慑与反威慑、军事冲突和危机控制、反恐与防暴三大类。刘小力、陈友献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分为军事威慑行动、反恐维稳行动、边境封控行动、强制维和行动、海空安保行动和核生化防护与救护行动等。刘向阳等人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样式包括军事威慑、军事外交、边海空防斗争、建立禁区、软战攻击、军贸军援、维和行动、反恐行动、反黑缉毒、难民监管、武装护送、消除核生化污染、军事管制、民事支援、掩护撤侨、危机处理等。国防和军队建设本身就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形式。

上述观点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划分过于笼统,肖天亮则从较具体的角度对非战争军事行动进行了划分,将其概括为:从环境和状态看,可分为平时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危机时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战时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从暴烈程度上看,可以分为包含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不包含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从行动区域看,可分为在国内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在国外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此外,还有学者就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法律、政治工作等问题展开了研究,丰富了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对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我国面临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军队作为国家安全重要的战略资源,发挥其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主体作用,既是国家战略的需要,又是军队在和平时期的特殊使命。因此,更加系统、深入地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不断深化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二

摘要: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军队也在不断进行变革。在新军事变革过程中,人才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环节。如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更好地进行人才建设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话题。本文就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新军事变革;人才建设;培养。

在新军事变革的过程中,需要专业化的人才作为依托。在这种情况下,新军事变革无疑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对新军事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的必要性。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军事变革需要以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积极打造更加高科技的军事体系。同时,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军事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性技术人员,这是有效保障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而想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拥有非常先进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在新军事变革中加强人才建设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同时,在全球军队建设竞争逐渐严峻的发展背景下,实施科技强军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随着一大批高新技术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军队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依托来有效进行新军事变革,从而实现质量建军。

另外,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导向中,我国想要进一步提升军事力量,就需要不断提升军事发展的科技化水平,让我军实现信息化跨越式发展,而这无疑需要以军事人才培养为基础。由此可见,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策略。

(一)完善与新军事变革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

一方面,要积极树立起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人才发展意识,积极构建起人才建设长远发展规划,树立长远的目标和方向,并且在信息全球化和高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借鉴有益的经验和思想观念,为部队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社会认知氛围,从而更为有效地调动军事人才的培养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高技术人才的重视,积极培养高技术人才。从目前来看,在重要的变革期,我国军队建设面临着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要求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而想要进一步提升部队现代化水平,就需要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作为依托,正因为如此,要有一定程度上的竞争意识,加强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

此外,还要积极构建任人唯贤的人才培养意识,客观地评价人才的综合素养,不但要重视培养人才的能力,还要能够认识到其发展潜力,同时要有效重视人才发展的周期性特点,注意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在能量,避免浮躁的情绪,通过应用宽阔的胸怀来对待人才,积极帮助他们克服弱点。在选择人才时,要提升人才的稳重性,选择那些敢于负责的人才,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培养,一方面要提升其军事化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培养其军事责任感和荣辱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才培养更加高效的开展。

(二)积极构建同新军事变革相贴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要积极构建同新军事变革相贴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构建与新军事变革相衔接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为此,首先,要实现培训模式由零散型向集中型的转变。新型武器装备数量大、专业多、分类细、科技含量高,有必要由上级机关统一组织,集中多种专业人才进行培训。这样既可以加强人才培训的计划性,又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使专业人才培训形成规模效应。

其次,要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采用更加综合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加强对战士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努力提升军队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培养,军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而可以让其全方位综合化的发展,让相关军事管理者成为既能够指挥作战,也能够有效管理的综合性人才。

第三,对于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建设,要进一步拓展其范围,让培训教育方法更加开放。为此,可以进一步加强同相关院校科研单位等机构的有效合作,通过有效结合这些社会力量,来更为有效地发挥院校人才培训主渠道的作用。在培养组织干部的过程中,要更有针对性地让其进行培训深造,不但要在部队进行培训,还要积极派遣其去专业的院校进行培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科技练兵,并将人才培训和科技练兵有机融合,进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

(三)积极建立与军事人才价值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

在新军事变革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非常激烈的人才竞争,在这种背景下,要积极建立起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为此,应该积极建立与军事人才价值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

一方面,要积极构建起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在对人才进行评价时,绝对不仅仅看其文凭和职称,而是应该对其创新能力、工作能力等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在评价人才时,要紧紧围绕是否有利于战斗力增长这个核心概念来完成,要深入分析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充分观察其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选拔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构建起更加客观、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要为人才提供能够展现其才华的平台,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等方法,积极为人才施展才干、成就事业创造条件。要敢于在重大任务中派遣人才,对其进行有效的锻炼。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竞争机制,为人才表现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对那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才加以有效利用,有效打破传统的人才挖掘方式,积极应用那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合理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在这种体系下,高素质的人才才会更好地被挖掘和培养,从而为新军事变革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结语。

新军事变革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而这无疑对军队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人才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过程中,要努力树立起有效的人才培养观念,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胜田.新军事变革进程中院校任职教育探析[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02).

[2]陆阿坤.新军事变革中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

[3]吴骏.新军事变革与我军人才培养的思考[j].吉林大学,2006.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三

摘要:中国梦就是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是以“三个必须”作为努力的方向。中国梦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之梦,检察机关不仅可以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同时检察机关大力开展检察文化建设又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三个方向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关键词:检察文化建设;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到“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民族复兴这一伟大的“国家梦想”,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著名论断,用“三个必须”全面阐释了实现“中国梦”的努力方向。如今,“中国梦”已经成为大家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负有法律监督使命的检察机关自2011年10月25日颁布实施《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以来,全面开展的检察文化建设,对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起到怎样的助推作用值得我们探讨。

一、检察文化与中国梦的内涵。

1、检察文化的概念、功能。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长期法律监督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相关的思想观念、职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以及相关载体和物质表现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1]检察文化建设涵盖检察思想政治建设、执法理念建设、行为规范建设、职业道德建设、职业形象建设等,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检察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内涵。一是检察文化反映了检察人员的价值取向,是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检察文化通过培育干警集体主义思想、团结协作精神、团队意识等主流精神和基本理念,以达到增强检察机关凝聚力、向心力,创新发展检察工作的目的。二是检察文化反映了检察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积淀于实际工作中的高尚精神境界。三是检察文化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它既使检察机关与社会公众处于一种沟通状态,又使检察系统中的个人能力充分施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与组织和谐发展。四是检察文化反映了检察机关及其干警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是保障检察职能充分发挥的精神财富。[2]检察文化具有独特的教育、引导、凝聚、激励等功能,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各项业务工作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长期性推动作用。一是引导功能。检察文化引导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前进道路,将检察人员个人价值融合到检察机关整体价值里。二是教育功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法治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检察工作的指导思想。检察文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等,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检察人员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三是激励功能。检察文化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一种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充分激发检察干警的创新能力,鼓励干警为国家、为人民而努力奋斗。四是凝聚功能。检察文化倡导理性平和、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等和谐理念,注重检察机关内部人员之间,检察人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劲往一处使,集中力量做好检察事业。

2、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正在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中国梦不只是简单的大国崛起,而是以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与世界其他民族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的雄心壮志。”“中国梦不是他国梦的翻版,而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3]中国梦就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要实现中国梦需要以“三个必须”来作为努力方向,即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二、检察文化与中国梦两者之间的关系。

1、两者的区别。

一是检察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层面,如思想观念、职业精神等,又包括物质层面,如物质载体等,而中国梦完全属于意识形态,是一种整体性的理想和目标。二是所涉及的外延广度不同。检察文化是在检察系统内部形成的,适用于检察机关和全体检察干警,而中国梦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追求,其外延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三是目标的远大程度不同。检察机关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是为了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保驾护航的客观需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和专业化检察人才队伍的实际要求,而中国梦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2、两者之间的联系。

中国梦为检察文化建设指明了目标和前进的方向,起到为大海中航行的船舶提供灯塔的作用,“三个必须”同时也是检察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可以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的检察队伍,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毕竟中国梦也是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之梦,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的监督机关,如果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准确把握检察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牢牢把握检察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核心,加强职业道德、法律监督能力、执法规范化以及纪律作风和自身廉政建设等,就可以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做好表率和推动作用。

三、检察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推动作用。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将“三个必须”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努力方向,因此,笔者从这三个方面阐述检察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推动作用。

1、对走中国道路的推动作用。

实现中国梦“三个必须”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检察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正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重要任务和正确方向[4]。检察机关要不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引导检察干警树立公平正义、执法为民、保障人权、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执法理念;要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论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以案析理”活动机制、巡回宣讲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抓好各项制度落实,真正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检察人员中内化于心、外化为全体干警的追求和自觉行动;不断巩固检察干警对中国道路的坚定信念,千方百计实现检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进而为圆中国梦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对弘扬中国精神的推动作用。

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与之相对应,检察文化建设一直注重从以下两方面来开展:一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包括:不断进行爱国主义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实践者、维护者;坚持从严治检,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建立健全自身监督制约机制,构筑惩防腐败体系,以确保检察机关内部不发生任何有辱清廉的事件;重视并充分发挥检察官的个人价值,从理解、尊重的角度,时刻关心检察干警的学习、生活,支持其进取精神,并为其物质和精神需求提供保障,调动其参与检察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自觉地、主动地推进检察文化建设;将立检为公、服务人民、保障人权切实落实到执法办案中,程序公平和实体公平兼顾,以程序公平为先,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二是检察文化建设要发扬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检察文化建设持续进行的不竭动力。首先,要不断创新检察文化的内涵。检察文化的内容会随着检察工作实践的深入而丰富和发展,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及其人员在检察文化思维理念、法治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与时俱进,使检察文化的内涵富于创新性和时代性;其次,检察文化的载体要突出个性与特色。文化的优势在于有特色。当前各地检察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缺少自己的独特性和品牌,很容易导致公众的混淆和新鲜感,进而影响了检察文化建设的成果。因此,要加强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大力开展形式新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主题的文化活动,把本地优秀的特色文化与检察文化相融合,创造更多的独立品牌的检察文化产品,赋予检察文化建设旺盛的生命力。综述之,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工作开展,中国精神将会首先在检察文化建设方面得到弘扬,然后推及到其他领域并发扬光大。

3、对凝聚中国力量的推动作用。

中国力量是指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检察文化建设始终着眼于培育检察干警集体主义思想、团结协作精神等精神和理念,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增强干警们的凝聚力。首先,检察文化建设通过培养干警们的互相合作、团结一致等基本理念,使其落实到干警的追求和自觉行动上,全面提升检察干警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其次,适时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教育等大讲堂活动,引导干警客观评价自己,积极应对挫折和困难,正确看待各种荣誉,保持一颗平常心、平衡心,做到爱生活、爱工作、爱同事;再次,在检察系统内部和检察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经常性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篮球比赛、摄影绘画比赛等活动,培育检察人员之间、检察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团结协作、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团队合作精神。人多力量大,通过集中全体检察干警的精力,聚集广大群众的力量,检察文化建设定会取得辉煌成就,进而带动其他领域建设取得成功。

注释:

[1]引自:2011年10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

[2]张庆建:检察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及建设途径探析。

[3]公茂虹:解读中国梦。

[4]引自:2011年10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四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教育持续开展,卓有成效。但研究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国防教育学学科正处于创生阶段,因此深入探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对于国防教育学学科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方法论与一般方法层面初步探讨了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构建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国防教育;学科;研究方法;构建。

正如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所说: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探讨和建立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是建立国防教育学不可回避的课题。国防教育学作为一个呼之欲出的新兴学科,是关于国防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是国防教育活动规律的总体反映。国防教育学像其他学科一样,不但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亦像其他学科一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而且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是国防教育学是否能够成为独立学科的重要条件。所谓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是指探索、发现、揭示国防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以解决国防教育问题,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构建国防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的一整套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的总和。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是学科研究方法,而非国防教育问题和现象的研究方法,它作为研究国防教育学学科知识体系和国防教育活动特点、规律的认识工具,是一个包括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的多层次的方法体系,首先科学认识和解决方法论和一般方法问题,才能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和专门的研究方法。

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即方法论,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中最高层次和基础性的方法体系。“一般来讲,科学研究方法有三个层次:一是方法论,如哲学思想、理论假定、研究原则和分析逻辑等;二是研究方法,如研究程序和操作方式;三是研究技术,如具体方法、工具和手段。”国防教育学既有自己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也承载着指导一个国家全民国防教育的政治责任和战略使命,因而研究国防教育学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哲学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共同规律和一般特性的方法,是各种科学研究中最高级、最抽象、最普遍的方法,为人们的一切科学研究提供认识框架与思维路线。因而,哲学方法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概括和总结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实现了唯物主義和辩证法的结合,实现了一般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们研究一切科学理论带来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也为我们正确认识国防教育活动和现象及其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我国国防教育科学研究根本的方法论。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体系基础之上。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的中国特色,首先就表现在其研究的方法论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作为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但建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和确立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必须正确处理好国防教育学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关系,二者之间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其中,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具体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中的共同性的升华,依照一定的原则、观点和原理对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指导,并且是对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科学抽象而形成的系统化、条理化的科学知识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为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才能使丰富复杂的国防教育现象和活动规律得到科学的说明和揭示,国防教育研究工作者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才能真正掌握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而科学地揭示国防教育现象和国防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国防教育学研究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就会误入歧途,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公式化地照搬照套,国防教育学研究也会误入歧途。

因此,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抽象与构建,一方面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同时吸取逻辑学、社会科学方法、自然科学方法的方法论指导,并从系统方法、控制方法、模型方法、信息方法等科学方法论中汲取有益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必须从当代普遍使用的具体科学方法,尤其是丰富、具体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中进行抽象和升华,才能形成科学的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形成和确立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二)现代哲学方法群是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的重要理论借鉴。

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现代哲学方法群也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理论借鉴。“哲学思维方法是一切科学最普遍、最高度概括的认识方法,它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当代无限多样性和生动的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提炼和升华出了系统哲学、复杂性哲学、混沌哲学等新的哲学理论,这些哲学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也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规律,具有普遍方法论的意义,因而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必须从当代哲学方法群中借鉴有益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例如系统哲学方法,包括“旧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综合发展的结果。它所提供的如整体系统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原理、反馈原理等,是将哲学方法在各种科学研究之中的具体化,对各种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而其与矛盾辩证法相结合,又把两极辩证法即矛盾辩证法发展为多极辩证法即系统辩证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方法论,因而也是指导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思维方法。再比如20世纪下半叶发源并兴起于西方各国的复杂性科学群所产生的复杂性哲学,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一个统一的规律,即非线性相互作用,因而建立了以简单性和复杂性相统一、有限性和无限性相统一、因果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确定性和随机性相统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统一为特征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不但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近代科学思维方式,也要求人们用总体性思考、综合的方法、整体的观念来理解宇宙万物。作为非线性科学重要支柱的混沌理论也引起了哲学的革命。混沌哲学认为混沌是各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模糊的复合体,混沌是一种无法预料结局的无序状态,是一种不规则的运动,但混沌无序的背后又有着某种秩序,因而混沌又是一种高级有序的活动。混沌哲学是思维科学的又一次革命,要求人们一方面要从整体、综合、全面、立体的角度去把握事物和运动的全貌和总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把事物看成是一个由无数的“点”组成的动态的立体的“球”,不仅要立体地看问题,还要动态地看问题。不难看出,产生于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这些哲学方法群,既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哲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下,充分吸收和借鉴这些新兴哲学方法,才能突破单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这一制约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科学化的瓶颈制约,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并进而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建立的根本指导思想。

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这是由国防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和国防教育学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首先,中国的国防教育实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因此,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本身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根本指导思想不动摇。而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理论上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领域中的特点与规律,包括中国特色国防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实践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律,就难以把国防教育实践真正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难以有效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要进一步把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实践的特点规律方面的认识上升为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并以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来指导未来国防教育实践特点和规律的探索,无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才能使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理论体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要求,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与军事科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更加具体的要求就是要坚持以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因为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篇”和“军事篇”,如果脱离了党的教育理论和军事指导理论的指导,不遵循教育的基本经验与基本规律,不遵循军事科学理论揭示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国防教育学研究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其方法论就难以指导国防教育工作者透过国防教育现象和活动看到国防教育的本质,难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客观而准确地研究和把握国防教育的发展变化并揭示其规律。

总之,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实践,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根本指导思想,这是由国防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决定的。而作为这一实践规律科学总结和升华的国防教育学,其研究的方法论的构建,也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军事学说、新时期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科学观点、立场和方法贯彻到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之中,这是由国防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综上所述,正处于创生期的国防教育学学科,其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虽然还未完全形成,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必须借鉴当代哲学群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才可能使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真正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逐步提炼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

与其他任何学科一样,国防教育学也有自己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国防教育研究和构建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的方式,是以国防教育现象和实践过程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国防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中居于中间层次,既受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指导,又对国防教育学研究过程中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有指导作用。

由于国防教育学研究区别于教育学、军事学等学科研究而具有自身的特点,如:针对性、实践性较强;研究周期较长;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有国防教育实践工作者、国防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全民的参与,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等等。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一般方法体系的建构,除了必须建立在当代科学研究一般方法基础之上,还应着重把握以下问题。

(一)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运用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国防教育学主要是教育学与军事科学交叉融合的学科,学科归属于教育学学科门类,因而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首先必须科学运用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以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基本的研究手段。

我国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存在不同的認识。如有的学者认为:“任何一类研究都需要综合运用思维工具、技术工具和符号工具,都要有一套从发现问题到检验结论正确性所具备的顺序规范,以保证认识、研究活动的有效展开。这些工具、程序、规范的特定结构性组合,可称为‘研究范式’。”教育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它细分起来,可分为两层:一层是以系统科学为代表的横断科学所采用的系统方法;另一层是以对象性质、所属类别做区别的自然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与科学学方法等。”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两种类型。量的研究即定量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字统计方法等。质的研究即定性研究,研究的思路主要是一种归纳的方法;而根据对条件控制的严密程度,则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理性研究法和自然研究法两大类型。理性研究法以实验法最为典型,它的主要特点是要求严格控制研究过程的各种条件,分解研究对象,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研究对象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客观、准确、反映必然性的结论。自然研究法则强调在自然条件下,在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中,从整体上把握对象。

有的教育学研究著作对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类,例如:从科学原理上可以分为理性思维方法、具体与抽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思辨的方法,逻辑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实验方法等实证方法;按方法使用的主要手段可以分为思辨的方法、实证方法,以及数学的方法(如统计测量的方法、模糊数学方法、模型化方法、计算机处理研究数据的方法等)、符号方法(如课题与假说的表述,研究结果、论文的撰写,列表法与图示法);按方法的内涵可以分为抽样的方法、测量的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观察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实验法与追因法、经验总结法、历史法、比较法、列表与图示法、内容分析法、评价分析法,等等。综上所述,教育学的上述一般研究方法,既规定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也为教育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适用于教育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研究和各个分支学科研究。国防教育学归属于教育学门类,其具体的研究方法必须借鉴和受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的指导,而其一般研究方法的构建,也必须以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为基础和指导。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国防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借鉴与运用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当代其他哲学方法论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通过对国防教育历史经验的总结,通过对中外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国防教育的比较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通过运用各种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实证法和实验法的运用,把国防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上升到学科知识体系,建立起国防教育学理论体系和研究的方法体系,从而指导国防教育研究者对国防教育现象和实践过程的研究。

(二)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借鉴军事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国防教育学与军事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国防教育实践,实质上是利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把军事科学理论与军事技能传授给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全民国防素质和国防能力的教育实践。因而作为总结这一实践过程规律和知识体系的国防教育学,其研究的一般方法,也必须借鉴和运用军事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因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诸如归纳与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具体与抽象法、历史与逻辑法、预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数学模拟法、调查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军事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同时,军事科学又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因而军事科学还有自身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如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古今中外法、战例分析法、实兵检验法、军事模拟法、虚拟实践法等等。

这些军事科学研究常用的一般方法,既科学运用了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也结合军事科学的特点而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一般研究方法。国防教育学作为与军事科学众多学科相交叉与融合的学科,必须借鉴和综合运用军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体系。国防教育学研究,从目的与功能上来看,就是要科学运用军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把握军事科学与军事实践的发展趋势与规律,把握军事科学在国防教育中的特点与规律,进而把军事科学理论与军事技能以特定的目的、方式与方法传授给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国防能力,服务于国防建设和保卫国防的实践需要。

综上所述,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要运用和借鉴社会科学、教育学及军事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但也不能机械地照搬和套用,必须有自身独特的一般方法体系。因为任何一个学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不但要满足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有特殊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有较庞大的研究群体、理论成果对于实践要有用等等基本条件与前提外,还必须有自身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体系,这一方法体系,是学科研究的工具和手段。国防教育学亦是如此。

目前军队院校及普通高校已经出版了多部国防教育学著作,但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远未构建起来,甚至国防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体系也未构建起来。从建国后数十年国防教育实践来看,我国国防教育学相关理论的研究,从方法运用的角度而言,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和教育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综合运用社会科学、教育学及军事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方法来开展国防教育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的建构与运用,主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党的创新理论与教育理论为前提,综合运用教育学与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在解决国防教育具体问题中不断实现方法的融合与创新。这方面的实践,需要以《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理论论著的形式来进行提炼、概括与综合,从而建立起国防教育学学科方法体系。

另外,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也需要在研究工作者具体研究国防教育学及国防教育理论问题中,融合并創新教育学与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因为国防教育及国防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彩,实践性强、针对性强、系统性强、变动性大、发展迅速,对于各种问题的研究,需要研究者综合运用当代教育学和军事学研究的最新方法,并借鉴其他学科领域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找到自己所研究问题的最适当的方法与路径。因而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所运用的一般方法是不同的,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时期的研究方法也可能是不同的。但大量的研究实践经验与研究方法经过不断的积累、抽象与积淀,就会抽象和上升为国防教育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这些一般方法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构成我国国防教育学研究的独特范式和一般方法体系。

在运用与融合多学科一般研究方法创新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时,还应当适当注意方法的分类与发展趋势问题。一般而言,我国国防教育学研究一般方法体系建构应当包括两大类型--国防教育研究方法和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一是应当以方法的适用范围,或根据国防教育研究对象的层次与结构,把国防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分为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研究方法,特殊类型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研究方法,城市、农村及其他类型国防教育研究方法,等等;二是应当以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分支为基点,建立诸如国防教育心理学、国防教育战略学、国防教育历史学、国防教育文化学、国防教育方法学、国防教育比较学、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等分支学科的各自的一般研究方法,既科学指导国防教育学不同分支学科的研究,也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奠定基础。同时,也应当专门研究和建立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国防教育学各个分支学科研究及方法体系的建立提供方法工具和理论指导。只有这两种类型方法的不断完善,才能建立起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科学把握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也是建构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必须重视的问题。就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共性趋势而言,主要有研究方法范式的不断选择与转型越来越快、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与融合越来越强、新兴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出现等趋势,因此,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必须注意这些发展趋势,不断吸收科学研究方法带来的观念的转变,不断重构我们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使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同步。就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本身的发展趋势而言,主要有分支学科会随着国防教育实践领域的拓展而不断增加,相应的分支学科都会有自身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教育学和军事学研究方法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会带来国防教育学研究一般方法不断更新;国防教育学研究中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运用会越来越多,等等。因此,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应当建立在上述发展趋势之上,做到综合反映各个学科分支的一般研究方法,充分借鉴和融合教育学、军事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最新方法,使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一般方法由传统的经验归纳与定性研究为主,转变到实证与定量研究同定性研究高度结合上来。

毋庸置疑的是,作为正在创生阶段中的国防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定有自身独特的学科研究方法体系。这一体系由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组成。由于具体研究方法是方法论和一般方法在研究不同国防教育问题时的具体运用,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构建,主要是探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和一般方法。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建设及国防教育活动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因而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构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当代哲学方法群作为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具有教育学和军事学双重属性,与其他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因此,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必须以教育学和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为借鉴和指导,综合运用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而形成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独特一般研究方法體系;我国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利用教育学与军事学的教育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传授军事科学知识、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行为能力,因而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构建,又必须在国防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运用和总结新的方法,使新的方法不断融入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之中。总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必须首先解决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问题,而学科方法问题的深入探讨和逐步建立,又必然推动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并为国防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为国防教育学研究和国防教育实践提供方法这一重要的实践工具。

参考文献:

[1]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

[2]彭健伯:《开发创新能力的思维方法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3]周慧敏:《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方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杨新:《军事战略思维研究》,白山出版社,2009.

[5]杨晓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叶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喻立森:《教育科学研究通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8]李效东:《国际军事学概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9]刘继贤:《军事科学研究与管理》,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五

国防和武装为量的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伟大复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础。强化国民的国防意识,完备国防动员系统,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处在人身的黄金年龄阶段,18-24岁之间,其人生观价值观对今后的一生影响重大,向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国家法律条文下必须进行的,有法可依,是整个中华民族和社会国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冷战结束后,大战没有,但局部战争纷乱不已,恐怖主义在西方的反恐下,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呈现扩散之势,新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从2009年的“七五”事件后,反恐形势不容乐观。由此,加强对本地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显得极为重要。

1在高校推广国防教育的意义。

1.1开展国防教育是法律法规的要求。

我国《国防教育法规定》:学校国防教育是全国民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应当把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质量和效果[1]。

在石河子大学新生的军训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军事技能训练(2周),如队列队形、正步走、口令等;二是,军事理论课36学时,以军事理论为主包括军事思想,新概念武器等,这些对于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中心思想是国家防卫问题,而这些将国家的安危与个人利益密切相联,能够在大学生中引起共鸣,激发其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在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为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1.2在新疆开展国防教育是我国及自治区安全形式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及前苏联解体,世界格局从冷战走向多极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形成“一极多强”的格局。主要表现在:(1)美国的霸权及强权没有了强有力的制约。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12年gdp19.6万亿美元)。牙买加侮一的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借海湾战争再次成为世界第一,然后发动了1999年的波黑战争,2011年的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发动阿富汗战争,后两场战争是以反恐为名而发动的,美国从此向中东、中亚国家推广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发展模式和民主制度,以此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但当其政策在各国都受到了强烈反制,美国的一意孤行并未收到效果,而是适得其反,冷战中的一些国家,如索马里、阿富汗、利比亚、也门在冷战中国家里的现代化建设,人民经济生活水平都还不错。但现在基本沦为失败国家或准失败国家,索马里基本在沦为地理概念上的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地区,目的就是借钓鱼岛,南海与中国有纷争的国家来向中国施压,以此淦翁得利,并从经济对我国进行遏制,军事上借中国正常的海陆空军发展为理由对我进行干涉。

(2)台湾作为美国封锁我国第一岛链的中枢位置,美从其切身利益出发,暗中支持“台独”,向台湾出售f-16cd预警机e-3c等先进武器装备,不断地离间,挑拔两岸之间关系。

(3)日本政坛集体转向右倾。2013年日本政坛民主党被自民党击败,安倍晋三的右倾化更加明显。野田佳彦在2013年9月11日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此来向国民表示其强硬立场,但最终仍然失败于竞选。安倍上台在武器出口三原则,自卫队改为国防军,修改和平宪法等上面逐一突破。向菲律宾出口炮艇、快艇,使武器出口三原则名存实亡;与美国频频军演夺岛;在7月28日获得参众的自民党的多数以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修改和平宪法。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应当极为重视的。

(4)中印在东、中、西段现存在领土争议,尤其是藏南地区,的今年的访印,虽在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但之前存在所谓“账蓬对峙”的事件,使分歧依然存在。

(5)南海诸岛礁存在争议。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再加上重陆轻海导致越南、菲律宾、印尼长期占领我南海大量岛礁。大学生是国家的中流砥柱,虽然21世纪的世界各国之间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但局部的战乱、纷争是有的,美国在世界上一权独大,大肆干涉别国内政,推行西方的价值道德观,经历的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美国正在调整其政策重点,从伊,阿撤军,重返亚太,重点是遏制中国崛起是重中之重,甚至不惜放任日本政坛集体右倾化。因此,当前我们的教育界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大力抓好大学生们的国防教育工作。

1.3国防需要高校为其培养人才。

现在的几场局部战争证明,谁掌握了更先进的高科技技术谁就在战场上占优。1999年的波黑战争,米格29和北约联军的f-16c/d在单机性能不分上下,南军起飞的6架升空迎战,但还没见到f-16的影子就被击落了,原因是北约的e3预警机,e3预警机的侦测范围至少5000公里以上,米格29的机载雷达不到60公里,根据这样的公式:性能相同的飞机,战斗力是推测距离的倍数的立方。500÷60=8(倍)(至少),那么在预警机的帮助下,一架f16可对付83的米格29。可见预警机的作用了,是战机力量的倍增器。现代战场上的高科技武器对人的要求更高,如b2战略隐性轰炸机,f-22猛禽“爱国者”防空导弹,巡航导弹,c4isr系统,是只有高青人才才能使用的。美军的军官98%有大学本科学历,以色列甚至是普通士兵都是本科学历。大学生文化水平高,对高精尖技术接受能力强,对高技术武器稍加培养就能掌握,可将其作为预备役,战时一动全就可形成战斗力,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高等的校国防教育的周期长,循序渐进式的完善和进步的,不仅是教育界的问题,更多是社会、军队和社会的紧密配合,高校在国防教育的教学内容师资培养,因材施教,经费保障等诸多方面有更多工作去探索。我国要善于总结学习,结合现实情况,预见未来,树立学生爱国的国防的意识和正确的国防观念。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2-5.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六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军委*****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军事理论》作为非思想政治课的其他课程同样具有发挥协同育人作用,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达到协同效应,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

思政教学改革之前,只是结合课程专业知识,授课军事专业知识,忽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育人效果不是很理想。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军事理论》课程开展情况为例,思政教学改革之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师资比较薄弱。《军事理论》课程任课教师主要以辅导员、行政人员兼职教师为主,无军事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经过调查研究,近三年《军事理论》任课教师人数大概在15人左右,兼职教师的专业无一军事专业背景,对于授课《军事理论》有一定的难度。第二,授课形式比较单一。近三年《军事理论》授课形式主要以讲座形式为主,授课人数较多,一般在400人左右,教学效果一般,尤其思政育人方面没有突出,只注重专业知识。第三,医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程思想认识不足。高职医学生认为《军事理论》是一门考查学科,从思想上不重视,主要把学习经历放在医学专业知识上,忽视《军事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存在着对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和教学手段僵化的问题。针对医学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着力联系思政教育、国防教育、医德教育等要点对该课程进一步丰富内容和扩展知识。一是牢牢把握医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领方向,将中国国防教育中的军民融合、军队文化、军队改革与医学道德教育等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二是严格按照2019年国防部和教育部颁发新大纲要求进行授课,并把军事理论课设为学校素质教育学分制的必修课并列入教学计划,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军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达到育人目的。

《军事理论》在集体备课时,注意收集课程中每一个章节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必须要讲政治、讲创新、讲科学,要善于把每一章节理论转换成有人文情怀、有温度、接地气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参与,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每一章节具体思政融入点见表1。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军事理论背景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的短板,可以聘请部队教官兼职授课,构建“学院+部队”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聘请邻近部队教官讲授《军事理论》课,邀请教官参与《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学习教官如何把思政课融入军事理论课中去。无军事背景兼职教师可以虚心向部队教官学习交流,参观军营,了解部队文化,对于上好《军事理论》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3.2构建集政治性、系统性、时代性于一体的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体系。

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的本质,是展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军事理论构架,引导学生系统地去学习,尤其要挖掘出各个章节的思政元素,突出政治性,科学加以优化。不仅可以学到军事知识,还可以学到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增强对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四个自信”。构建学院医学专业特色与军事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特色优势,激励学生所学医学专业与军事理论相结合。具体思政案例汇编如下:

案例一:抗美援朝与中国国防。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这场保家卫国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比如大家熟知的黄继光、杨根思等英雄,其中还有一位健在英雄人物,当时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获朝鲜自由独立二级勋章,在国庆70周年前夕也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就是叫李延年同志。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军伤亡有几十万人,但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那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代大学生要向李延年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积极投身军营、参军报国,为实现中国强军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案例二:沂蒙乳汁救伤员。1941年秋冬时节,日伪军大肆扫荡沂蒙山区,11月4日,有一名战士作战时受了重伤,正好遇见了村民明德英,这名战士由于失血过多昏迷了,明德英将乳汁滴进战士的嘴里并救了这名战士。

案例三:时间就是生命,掌握cpr为生命护航。2015年3月17日下午,龙口市人民医院护士王菁在下班回家途中看到一场车祸,见到现场一名29岁男子口鼻流血倒在路边,王菁立即停车上前,发现该男子已昏迷不醒,她检查情况立即清理其口鼻腔血液以畅通呼吸道,随机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120赶到将病人送往医院,该患者获救。为贯彻落实《“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促进全民救护网络构建,促进健康福建建设.作为医学生,更应该推进这一救护技能的普及培训,关爱你我生命,让更多人的学会自救互救,为建设“新福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案例四:珍宝岛保卫战。1969年3月,中国和苏联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三次比较大的武装冲突,原因是两国的矛盾长期存在摩擦的结果。10月,中国和苏联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两国紧张对峙局面已经开始缓和。想想如果没有新中国20几年的国防建设,没有“两弹”的成功,苏联就会对中国进行空前的报复。这说明谁如果轻视国防,谁将受到灭顶之灾,也说明国际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中国只有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忧患意识,才能保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案例五: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叙利亚自从2011年爆发内战以来,战火一直延烧至今,数十万人因此丧生。历史证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才是国防真正的“钢铁长城”。

3.3构建微课、网络互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相互融合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一是根据《军事理论》教学改革要求,拍摄5个微视频,具体内容为:(1)抗美援朝与中国国防;(2)沂蒙乳汁救伤员;(3)时间就是生命掌握cpr为生命护航;(4)珍宝岛保卫战;(5)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微视频教学内容融人思政元素,更好达到全方位育人。拍摄微视频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是通过网络互动有效利用好本校资源,如超星学习通、校园易班等提升医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兴趣,激发医学生开拓创新在精神。网络线上交流互动可以帮助任课教师更好完成授课任务,能够更好地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

三是充分突出课程的思想性,挖掘教材的思想政治元素,如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精神等等,通过讲授国防历史在启示、70周年国庆大阅兵、新型武器装备,来教育医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在青春。

四是重视第二课堂教学,主要是充分利用学校与校外单位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中国船政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和林则徐纪念馆等。正如***总书记所说:“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更好明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总之,《军事理论》教学模式上的改革要通过构建微课、网络互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相互融合,全方位为医学生做好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张崇飞(1981-),男,江西婺源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七

军事(military),即军队事务,古称军务,是与一个国家及政权的国防之武装力量有关的学问及事务。有人认为,军事为政治的一部分,但在中国古代,军、政是分开的。比较正式的说法为,军事是一种政治延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下面就中国的就中日钓鱼岛问题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据新浪网报道,2010年5月27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全国知事会议上表示,如果日中两国围绕钓鱼岛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共同应对。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有史以来,钓鱼岛主权一直归中国所有。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日本右翼分子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叫嚣,侵犯我国主权。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

从中日边境钓鱼岛争端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存在威胁。

从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

而我们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势不容乐观的: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上亿人口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在周边国家中,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世界或地区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另外,我国与邻国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

目前,虽然周边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这些国家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领土与领海的争端,利益的争端,综合观察我国周边环境安全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有:

一、祖国统一面临的复杂形势。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台独分裂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岛内局势稳定,两岸关系呈现新局面。但反台独军事准备斗争不能放松,要时刻警惕台独势力。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中国和日本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日本与我国战略礼仪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另外,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企图迈向军事强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加。中日最大利益争端无疑就是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还有东海石油问题。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嚣张,加强对中日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无视我国主权。其次日本插手台湾事务也使得中日关系极不稳定。

三、中印边境悬而未决。我国与印度存在着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印度占领着我国大约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印之间曾因边界争端爆发过武装冲突,此后长期对峙多年。近几十年来,两国多次边界谈判,但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

四、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东南亚南海周边国家一直占领着我国大量岛屿和领海,并在南海开采石油。

五、与韩国存在黄海大陆架争端,韩国一直在黄海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另外韩国还侵占了我国的苏岩礁等岛屿。

六、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政治上,美国对中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另外,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对我国存在潜在军事威胁。

七、其他因素。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还有西部的恐怖势力、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

面对如此复杂险峻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与周边国家地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中国要想在21世纪完成大国崛起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周边环境尽管复杂,但总体趋于缓和,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曾经与我国发生过武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虽然如此,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智慧、勇气、策略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应在和谐气氛,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战略平衡将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各国争端的积极策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利益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分歧和冲突的格局下,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外交策略为指导,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不断地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同时,也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摘要:军事是国家发展的有力基石,正是因为它的地位极其重要,所以才需要强大资本的介入。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军事人力资本“套牢”现象,再提出改革管理模式和优化管理任务两种途径强化对军事人力资本的管理,从而更好的利用军事人力资本,实现军事人力投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人力资本;套牢;投资效益。

一切资本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投在人身上面的资本。面对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战争的严峻挑战,我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不断提高广大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但是军事人力资本套牢问题一直存在,对此要加强对军事人力资本的管理,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一、军事人力资本“套牢”

套牢这个词最开始出现在股票市场,主要是指在进行交易时会遭遇到的风险。关于套牢,专业人士还将它进行了区分。从套牢诞生的意义来看,它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套牢”在军事上的意思是在军队和军人之间分配好足够的投资资本,使两者之间能够达到合理的平衡。军事资本也存在着“被套牢”的现象。有从事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员,曾经调查过军人在服役期间的投资行为。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军人,他们在投资的时候喜欢通用型的人力资本。这种资本的风险比较小,而且难度不高。但这也就导致了军事上的人力资本投资“被套牢”,无法获得足够的流通空间。资本如果被固定在一个地方,不经过流通的话,没有办法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尤其是近几年的资本已经慢慢的从军用领域转移到民用领域,它的巨大价值正在逐渐丧失或者减少,最后就会导致在军事方面,专用性投资不够,可支配的资本资源较少。同时还存在另一个弊端,就是专用与通用的投资结构无法达到应有的平衡,对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管理军事人力资本的途径。

(一)改革管理模式。

军事人力资本投资理应与时俱进,管理模式也应该随之变革。人力资本的可变性主要表现在其内在的质与外在的量两个方面。为优化军事人力资本投资,我们应该同时革新两个层面的管理模式,双管齐下。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资本的质是人力资本的内在要素,也是可变性最大的要素。内在的质主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个人素质,从而提高军队整体水平。常规的制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比较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人的心理、思想、行为等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这里的三个方面,包括个人和整体,各方面都要被管理,才能使整体有条理。延伸到军事上,便是组织要对资本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不正确的资本不允许进入此领域的市场。被允许进入的资本,会投资到各个方面,不管是对军人还是对军队都有影响,能让他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2、掌握人力物力的平衡。

资本的量是人力资本的外在要素,在管理时会比较麻烦,相较于改革质的层面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本外在要素的管理更加复杂,不太容易统一,对资本的量进行管理,必须依据外在人力和物力的变化,对人力进行相关的培训,提升其整体能力,使其能够和物力合理匹配。只有达到最合适的平衡度,才能够使人与物充分发挥出它们应有的效应。在军事领域中,把握好人力和物力的平衡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军事领域,各个国家都攒足力气前进,国际上总会出现新型武器。我国为了更好地研制武器,就必须要得到资本的支持。人员也要进行培训,获得当前的国际军事新知识,如此就可使军队资源与武器资源能够保持有机结合,增强我国的军事实力。所以我们要根据时代因素,对资本的量进行管理,根据物力的变化,对人力进行相关的培训,再随着人力的进步,不断加快物力的更新迭代,使人类能够和物力合理匹配,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提升军队整体实力。

(二)优化管理任务。

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必须制定相关策略,对军事人力资本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激发军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军事能力,最后推动国家的军事发展。关于如何优化管理任务,具体如下:

1、完善计划配置。

合理的计划配置有利于保证国家随时随地有充足的军事人才,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完善计划配置,在招揽人才时进行更多资源配置,比如计划有福利的活动,吸引军人的参与;给出相当丰厚的薪酬,来招聘新的人才。只有不断吸引新的力量,为国家军事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够满足国家军事发展的需要。主要吸引人才的方式就和薪酬有关,如果没有足够的军事资本储备,就无法给前来应聘的人才足够好的待遇,那么他们就不会愿意加入。

2、注重潜力发展。

如果投资项目没有足够的潜力,那么就不会有任何资本的介入。国家的军事人力资本实力雄厚,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成绩,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流通资金。而成就主要就体现在军队的实力上。国家不断研制出新型武器,军人在战场上不断立功,这些都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强大。从经济上来说,投资这种项目,就会稳赚不赔。那么便会出现资本争相进入军事领域市场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员对军事人力资本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样也要考评资本的潜力发展,以便专用性视角下军事人力资本投资能达到收益最大化。

3、準确协调关系。

资本与人力之间总存在着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充足的资本可以激发人的潜力,也可以推动企业长足进步,知识人士也能充分利用资本来实现企业的发展。尤其在军事人力资本投资上,介入的资本数额往往比较大,投资的数目也比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影响是非常恶劣的。但这两者又缺一不可,唯一能够做的只有协调两者的关系,达到用资本促进军事人力发展的目标。

军事领域的人力资本相对来说会更加复杂一些,与一般企业的人力资本有很大的差别。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效益,都必须要注重整体效益的增长,加强军事人力资本的管理。

参考文献:

[摘要]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是新时期军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急迫而现实的问题,在提高部分官兵的职业水平与满足部队人才需求、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和院校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的矛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mooc是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可为部队官兵开辟一条成才的道路,对调动官兵的学习积极性、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提高军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必要性;开放型课程。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行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据此,我国军事职业教育的定义可拟为:按照军事职业岗位任职需求,给予军队受教育者以岗位任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教育[1]。

一、正确认识“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这一现实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部署,拟定了《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实施纲要(2016—2020年)》,在这一纲要中,提出要建立非实体性军事职业教育大学,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mooc,推行开放式在线自学等教育模式[2]。笔者认为,这是军事职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正确的创新发展方向,是一个急迫而现实的问题。

要保障这项工作顺利进展,调动执行部门的积极性,必须解决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客观事物又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也不例外,它既有本身发展的规律,又和其他方面诸如经济、政治、军事等有关系[3]。所以要正确认识和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我国的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按照客观规律使其不断发展。

二、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现代战争是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战争,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入贯彻科技强军战略、人才强军战略,在这项工作中,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推进军事人才现代化,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也是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

(一)解决部分官兵的职业水平与部队人才需求间的矛盾。

目前,部队装备种类多、类型多、构成复杂、知识技术密集,军事训练正在向信息化转变,在这一形势下,一个合格的军事人才必须要具备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创新解决问题等,即部队需要复合型的军事人才。目前,在军队,许多士兵是初、高中毕业,文化层次水平低,根据部队现有的条件,只有少数人能够到军校学习,提高职业素养;大部分士兵没有经过系统的文化课学习和专门的业务训练,职业素养不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操纵实际装备、维修、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其次,部分干部虽然经历过系统的学习,但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对军事人才的整体运筹能力、深远经略、综合管控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干部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从以上分析可知,部分官兵的职业水平与军事人才需求间存在矛盾,造成这种矛盾有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官兵自身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教育问题。军事人才是一种特殊人才,不是只要有要求,就可以凭空产生的,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3]所以,教育不仅是一种生产,而且是一种人才、人力的特殊生产。部队的战斗力的提高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官兵的受教育程度。因此,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事人才队伍,必须大力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基础完全筑建于部队的需要之上,部队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

(二)解决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与院校职业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

军事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生产技能的军事人才,以提高军队战斗力。它是紧扣职业方向、职业特点、职业需要的,目前,军事职业教育主要是在军队院校内实施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为了提高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位官兵都到部队院校学习是不现实的。更重要的是,在部队中,官兵的日常训练任务繁重,很难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将他们集中起来进行学习;况且,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岗位不同、要求不同、作用不同、认知能力不同,不可能让他们学习相同的课程。官兵需要的是一种具有专业性、能够体现差异性、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教育模式。

从以上分析可知,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与院校的职业教育现状之间存在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遵循现代军事教育规律,借助信息化和网络的发展,对现有的军事职业教育格局进行创新发展,将一种教学方式(实体教学)发展为两种教学方式(实体教学和非实体教学)。实施非实体性教学模式,主要是要着力构建全员全时全域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让官兵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从实际需求出发,明确自己的短板,系统性、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三、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mooc。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其内容、方式、特点非常适合部队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将mooc这种非实体性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军事职业教育,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将官兵的学习和在部队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将教育落到实处。

2.教学内容和学员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3.专业和学员的兴趣、特长结合起来,学生能发挥特长,学习有兴趣。

官兵通过学习,在拓展知识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履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所以这种方式既能适应部队发展需要,也为部队官兵开辟一条成才之路,还能够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部队也正在有计划地进行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教师,他们必须忠诚于国防教育事业、与部队紧密联系、合格稳定、又红又专。教师队伍的组成主要是部队院校教员,为提高师资水平,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专业教师培训班,这样既有助于部队与院校融合,同时也保证了教育内容与装备技术的融合。另外,根据实际需求,要精心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不仅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学员的学习指南,在制定时,首先,要认识到学员的差异性;其次,正确处理好训练、学习、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最后,正确处理好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开设文化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军事人才的文化水平;二是文化课要为专业课服务。所以必须防止两种倾向,即忽视文化知识教学、片面强调只会干活就行的倾向;忽视专业知识教学、脱离培养目标的倾向[3]。

不积跬步不能行千里,质的突破离不开一点一滴量的积累,因此,推行军事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力争在2020年前,基本建成全员全时全域、便捷高效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刁军.明确军事职业教育定位,构建军事职业教育体系[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学报,2013,12(1).

[2]魏靓,惠晓滨.浅析mooc在军事职业教育中的运用[j].空军院校教育,2014,26(2).

[3]怎样办好职业教育[m].第1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

中国新形势—大国崛起。

下面就中国的就中日钓鱼岛问题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据新浪网报道,2010年5月27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全国知事会议上表示,如果日中两国围绕钓鱼岛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共同应对。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有史以来,钓鱼岛主权一直归中国所有。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日本右翼分子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叫嚣,侵犯我国主权。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

从中日边境钓鱼岛争端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存在威胁。

从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

而我们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势不容乐观的: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上亿人口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在周边国家中,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世界或地区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另外,我国与邻国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

目前,虽然周边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这些国家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领土与领海的争端,利益的争端,综合观察我国周边环境安全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有:

一、祖国统一面临的复杂形势。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台独分裂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岛内局势稳定,两岸关系呈现新局面。但反台独军事准备斗争不能放松,要时刻警惕台独势力。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中国和日本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日本与我国战略礼仪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另外,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企图迈向军事强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加。中日最大利益争端无疑就是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还有东海石油问题。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嚣张,加强对中日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无视我国主权。其次日本插手台湾事务也使得中日关系极不稳定。

三、中印边境悬而未决。我国与印度存在着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印度占领着我国大约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印之间曾因边界争端爆发过武装冲突,此后长期对峙多年。近几十年来,两国多次边界谈判,但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

四、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东南亚南海周边国家一直占领着我国大量岛屿和领海,并在南海开采石油。

五、与韩国存在黄海大陆架争端,韩国一直在黄海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另外韩国还侵占了我国的苏岩礁等岛屿。

六、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政治上,美国对中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另外,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对我国存在潜在军事威胁。

七、其他因素。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还有西部的恐怖势力、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

面对如此复杂险峻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与周边国家地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中国要想在21世纪完成大国崛起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周边环境尽管复杂,但总体趋于缓和,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曾经与我国发生过武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虽然如此,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智慧、勇气、策略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应在和谐气氛,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战略平衡将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各国争端的积极策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利益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分歧和冲突的格局下,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外交策略为指导,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不断地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同时,也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关键词:自尊心;文化氛围;社会实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人才、资金、原料、信息等资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流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成果的共享。我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努力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的发展,从而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我们要善于挖掘它,运用它。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各种活动和教学之中,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借助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2、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

我校每年元旦前后都要在黑板报上系统公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各种数字,作师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发动学生写家乡变迁的作文和城镇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此外,还请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来校解答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举行学生记者招待会和对话会,接受学生记者的录音采访,还应邀到班级作小型报告,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学校还组建了:“少年团校\",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团的知识教育和培训。

外事活动中更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自尊自爱,不卑不亢。10多年来,我校接待美国、英国、西德、瑞典、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际友人近400多人。从1985年开始、我校与在兰州的外国专家,学者开始了更加密切的交往,自1986年开始,我校又从美国大学语文服务社请来了两位美籍短期服务教师,他们在我校任教一个半月,对我校的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由此,我们开始了和美国友好人士及中学生的广泛交往,还与美国堪萨斯州的哈斯维尔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至此,我校有200多名师生和美国朋友有书信来往。在这一有意义的交往中,我们的师生以自己的文化素养、品格和真诚,赢得了美国朋友的心,并使他们通过我们了解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3、创设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使用感。

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隐型课程的耳濡目染和熏陶和教育,所以我们在每个教室张挂国旗,校内布置历代伟大科学家、医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的名言或画像,张贴宣传伟大祖国和革命领袖为内容的美术图片等橱窗,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渗入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这样学生们眼界开阔了,感情升华了,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在他们的心头悄然而起。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3.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五四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状。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二、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认清国家安全新形势,树立忧患意识,强化国防观念,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融合发展,注重结合实际,促进教育成果转化,是保证国防教育取得实效的有力措施。要坚持把国防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促进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履行国防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强大国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国家安全;新形势;国防教育。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巩固国防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世界军事变革日新月异,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影响着世界格局,世界并不安宁。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增大,一些西方大国、临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止中国的发展和前进。

这种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使我国的周边环境更为复杂,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我国邻国众多,政治格局多极化;陆海兼备,自然环境差异大;东强西弱,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间矛盾交织,军事冲突较多。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更面临着祖国统一形势严峻;与周边国家海洋领土争端有增多的趋势,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等等诸多挑战。这些因素都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时刻保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忧患意识,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

当前,中国正经历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处于“由大到强”阶段的国家安全要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既要重视传统安全,又要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新的国家安全体系。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此,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家安全新形势,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尤为重要。党的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的基本遵循。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进全民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国防能力,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的必然要求。

国防教育作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途径、保障措施等,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奠定基础。

党的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围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搞好全民国防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爱国拥军热情转化为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协调发展的实际行动,不断深化国防教育成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搞好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是巩固国防,促进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必须围绕时代主题和形势任务,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国防观。要着眼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强国家安全新形势教育,普及和深化国防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观念,树立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观念,树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观念,树立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切实打牢建设和巩固国防的思想根基。

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国防教育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共同推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国防教育,调动各层面、各类群体的积极性,依法开展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教育,把国防教育成果转化为企事业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素质、履行国防职能的实际成果,转化为双拥共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行动,增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齐抓共管,按照《国防教育法》规定,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国防教育办公室组织协调,军地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国防、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积极性。统筹国防教育与城市文化传播,把国防教育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宣传活动,在弘扬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强化公民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国防意识。

虽然我国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带领全国人民攻艰克难,稳中求进,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全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充满期待,强国强军、巩固国防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为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国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要丰富载体、更新手段、创新举措,加强思想引导,开展舆论宣传,注重实践培养,突出工作重点,使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合力合拍、同频共振,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军事发展与国防。

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选拔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为军队服务,加快军事发展巩固国防。

近些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精确度,高技术作战平台,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国防,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象征,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军用航天装备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空中的作战能力,科技更是用与军事装备的发展,例如,电子战装备和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军队作战的灵活性,核武器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粒子束武器等等,各种高技术的武器发展提高了军事科技的力量,加强了国防。

军事发展是国防至关重要的方面,在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下,发展军事成为了保护国家主权的最有效手段,军事人才的培养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军队素质,是国家军队作战能力的体现,是保护国家的一个方面,国防在历史上更是极其重要,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国防和军事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是责任。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八

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选拔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为军队服务,加快军事发展巩固国防。

近些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精确度,高技术作战平台,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国防,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象征,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军用航天装备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空中的作战能力,科技更是用与军事装备的发展,例如,电子战装备和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军队作战的灵活性,核武器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粒子束武器等等,各种高技术的武器发展提高了军事科技的力量,加强了国防。

军事发展是国防至关重要的方面,在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下,发展军事成为了保护国家主权的最有效手段,军事人才的培养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军队素质,是国家军队作战能力的体现,是保护国家的一个方面,国防在历史上更是极其重要,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国防和军事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是责任。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九

摘要:上好军事理论课,是军事教员必备的素质和技能。但因为军事理论课“面广、线长、点多”,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不如人意,如何才能把这门课上好?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军事理论;思路途径。

军事理论课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面广、线长、点多”。“面广”指涉及内容广泛,教学内容不仅涵盖军事思想,军事历史,而且还包括军事战略,军事谋略和军事高技术等科目,内容丰富而繁多。“线长”指教学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都较大,譬如军事思想,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和当代,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空间跨度则包括中国和外国,外国又分为周边和世界。“点多”指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多,大多繁杂而抽象。这样一门课程,在讲授时,如果没有一定的功底,再加之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学员厌烦,教员苦闷,授课效果事倍功半。’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把这门课上好,思路必须准确,途径必须得当,简言之,可以概括为“一个态度,两个准备,三个沟通,四个禁忌,五个要求”。具体如下:

一、一个“态度”

指教学态度必须端正,这是搞好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础。要想把这门课上好,教员必须认真对待它,看重它,珍惜它。唯其如此,教员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认真备课,积极上课,使授课内容丰富而不庞杂,思路清晰而不旁骛,言语富于激情而又收放自如。只有态度端正了,才能真正感染学员,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授课效果也能达到预期目的。教学实践一再证实,教员的态度是学员听课热情的温度计。反之,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态度消极的教员。一个心不在焉的教员,一个不认真备课的教员,能调动学员的听课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两个“准备”

指课前的两个准备,这是搞好军事理论教学的必要条件。“不打无准备之仗”,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员,必定是一个课前做了充分准备的人。这种准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前针对所授内容做充分的准备,不仅对所授内容熟记于心,而且要针对所授内容,查阅大量的资料和佐证,对相关内容也了然于胸。譬如讲授《孙子兵法》时,要把当时的历史背景交代清楚,要把孙武的个人阅历讲清楚,让学员知道《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必然。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引用典故是必要的。或旁征博引,或独辟蹊径,力争引人入胜,让学员感到耳目一新。如果仅仅把课本内容简单地给学员加以“复制”和“粘贴”,学员势必感到味同嚼辣,效果不佳。需要指出的是,准备的资料和佐证要准确详实,力戒道听途说,甚至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

其次课前准备,体现在要提前进入教室。提前赶到教室的重要作用,就是查看上课所需的设施是否正常,学员到课人数是否全员,如果缺员,问清情况,以便日后个别补课。如果不能提前赶到教室,而是“恰好”卡在时间点上甚至迟到,上来就讲,讲后就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样的教学,由于缺乏课前酝酿,导致教员盲动,学员被动,即使很卖力,也很难说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设施再出现“意外”,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

三、三个“沟通”

指教员和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增进教员和学员关系的润滑剂,也是搞好军事理论教学的必要条件。这种沟通体现在“课前沟通、课间沟通和课后沟通”上。

“课前沟通”是指课前教员要主动询问学员,和学员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一些较为轻松的话题,或者时政的,或者流行的,或者学员较为关心的。课前沟通的最大好处不仅在情感上缩短教员和学员之间距离,消除生疏,使授课在一种融洽、恬淡和“随意”的气氛中进行,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课前提问的内容大多与即将讲授的内容有关,这就为开讲做了必要的铺垫。“润物细无声”,当学员没有上课时那种固有的紧张和“刻意”时,授课效果是最好的。

“课间沟通”是指课间休息时,和学员之间进行交流。这时的沟通主要是询问学员对授课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上,以及对授课方式的意见及建议上。譬如对讲解的概念是否真正理解了,还有哪些内容需要扩展讲解,哪些学员不清楚的事例需要澄清,讲课的语速过快,课件的制作是否需要完善等等。课间沟通的目的就在于适时掌握授课情况,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下节课的讲授进度及方式,以及课后进行总结纠正等。

“课后沟通”是指课堂内容结束后,及时与学员进行交流。这时的交流可以是在教室里,也可以是在学员队,甚至在学员宿舍。这时沟通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检查督促学员进行理论课的复习,另一方面在于对学员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这样的气氛更随意,效果也会更好。

四、四个“禁忌”

指教员在授课方式上要力戒出现的情况。归纳为:一忌缺乏激情;二忌居高临下;三忌文不对题;四忌若即若离。

教员缺乏激情会让学员失去听课激情。教员缺乏激情表现在内容上,是要么照本宣科,要么人云亦云;表现在语言上则简单直白,无趣无味;表现在动作上则是面元表情,呆板僵硬,没有必要的辅助手势和动作。教员的授课态度不认真,准备不充分,理论功底差,语文水平低,不懂授课技巧,是导致缺乏激情的要原因。

教员居高临下会让学员觉得紧张和产生抵触。居高临下的表现之一就是感觉自己学富五车,才华横溢,视天下为无物,自命不凡,惟我独尊。把教员和学员的平等关系人为地差异化,甚至故意拉大二者之间的距离,让学员觉得教员高高在上,不可接近。教员的“耍大牌”和故弄玄虚,让学员在感觉到一种压抑和紧张的同时,也在学员中产生抵触。须知,高估自己,低估学员是无知的表现,也是知识匮乏的表现。惟有谦虚、平等和包容才能赢得学员的尊重,也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文不对题是另一种常见现象。为了把军事理论课上好,把课堂气氛搞活,适当引用事例,甚至偶尔使用笑话点缀课堂是可以理解的,但切忌“迷失方向”。一是引用事例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不是峰回路转,或者在学员情绪调动起来后及时移入正题,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是一发而不可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最终发现竟然“回不来了”,甚至“一个故事讲了一节课”。二是“花边”太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例太多,滥用这些事例,必然冲淡主题,课堂气氛活则活也,但与大纲的要求去之千里,杳然不知所终。

五、五个“要求”

一是讲课资料要丰富。为了印证某个观点,要准备大量的资料;为了阐释某个概念,要准备大量的资料;为了讲解某个思想,更要准备大量的资料。没有资料,军事理论课就容易陷入单调、乏味和枯燥之中。

二是课件制作要精美。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工具,课件制作的精美与否,直接关系到学员的听课兴趣。课件的制作我们觉得要达到精美,首先是得生动,色彩要浓淡相宜,画面要动静结合,其次得丰富,授课要点要罗列清楚,授课内容要生动丰富。二者相得益彰,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授课语言要生动。要锤炼自己的授课语言,尽量做到风趣幽默,把枯燥的理论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是对教员的较高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广泛涉猎文学、哲学、心理学等书籍和专著,不断提高自己的涵养和口才。

四是课堂交流要经常。这种交流除了课前和课间的沟通,还有课堂上的交流,譬如和学员之间眼神的交流,会意的笑容,一举一动,都是提升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融洽的交流和沟通不仅能活跃气氛,更能提升授课效果。

以利于后面的理论课程的讲授。

总之,军事理论课程,要想讲好并不难,关键是要下工夫,从点滴入手,从方方面面着手,全面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军事素质,有了好的素质,才能临危不乱,镇定从容,把枯燥的军事理论课上好上活。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十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十一

摘要:预研是装备研发的必经之路,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预研项目特点,从论证立项、资源配置、计划管理、经费执行、成果转化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预研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工作,以期为后续预研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先研究;项目申报;管理。

预先研究是我国装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装备研发的必经之路。预先研究在提供装备研制与改进提升的技术储备、降低装备研制风险、缩短研发周期和缩减研制经费以及培养研究人才队伍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预先研究一般指为研制新产品新装备而先期进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技术成熟度通常在6级以下。根据国防科研规律和特点,预研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探索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为解决装备研制中的技术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知识,技术成熟度一般在4级以下;应用研究主要探索基础研究成果在装备上应用的可能性和技术可行性,为装备研制提供技术储备,技术成熟度一般在4-6级;先期技术开发通过开展系统或分系统原型的研制、试验和演示,验证前两个阶段成果在装备研制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技术成熟度一般在5-6级。三个阶段互为衔接、逐步递进。

预研项目的成功申报立项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需求牵引,谋划项目。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瞄准未来装备发展方向与产业布局,结合本单位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提前论证谋划预研项目,为后续发展打基础;二是研究解決当前装备研制或性能提升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专家引领,团队攻关。一是要充分发挥军工科研院所的首席科学家/专家以及领军人物等专家作用,积极推荐并争取机会参与各上级机关部门的预研中长期规划、项目计划与指南编制等工作,在专家带领下开展相关预研项目论证研究与沟通汇报工作;二是要集中国内各单位优势科研力量,组建核心技术团队,同时组建包含领导、专家、技术及市场、计划、财务等专业人员在内的项目攻关团队,各司其职,开展项目争取工作。

再次,找准关键点,注重细节。针对机关发布的指南规划与项目需求,一是要认真研究找准关键点,仔细发掘其真实核心需求,论证为达到该需求所需突破的关键技术与科学问题以及采取的技术路径,分析预估项目难点与风险性以及解决办法,提出合理预算;二是要注意申请材料的形式要求;三是尽可能多与上级机关、项目需求单位及相关专家汇报沟通,争取指导,以更好地契合其需求,推动项目顺利立项。

由于预研项目的经济效益不高,慢,预研项目立项后,为使项目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并取得相应成果,还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资源配置。转变重研制轻预研的思想,加强对预研项目的投入。一是人员配备上,应根据项目类别指定相应的专家指导,安排专业技术领域骨干参与预研项目,避免项目中途人员频繁变动,同时也是为后续的型号研制培养人才;二是经费支持上,确保项目拨付的经费全部用于项目本身,自筹投入一定比例经费开展研究,以取得更理想的研究成果,降低后续投入成本;三是在条件保障上,在与型号研制任务冲突时,尽可能为预研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2)计划管理。由于预研项目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计划管理作为预研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体现了预研管理水平。计划各节点的制定要合理周密,具备可执行性、可考核性、协调性。计划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例会,督促跟进项目进展,加强沟通发挥联动作用;一旦出现延期或偏差,立即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同时,要注意经费执行情况,避免出现经费执行率低、超预算支出等情形。

(3)评估验收。项目节点评估和验收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费拨付、考核等级及后续应用推广,应严格按照合同或计划要求的节点完成研究任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建立咨询专家库,邀请内外部专家进行技术把关,开展节点预评估、预验收工作,以拓宽研究思路,把准方向,规避技术风险,顺利通过甲方组织的评估验收。

(4)知识管理。由于预研项目一般技术难度较高、有一定风险性、研制周期相对较长,且是后续型号研制工作的基础,应加强项目各类文件归档管理,避免出现“只见成果、不见文档”现象。一是建立健全预研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各类文件的归档要求与程序,并兼顾考虑归档文件范围尽量广、内容尽量全面,使之具备可追溯性、可参考性;二是充分利用单位的信息化手段,通过各类知识管理平台建立共享机制,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提高效率促进交流。

(5)成果转化。预先研究项目验收通过并不是结束,其最终目的是预研成果的实际应用转化,为装备研制提升和产业发展服务,创造更高的效益。关于预研项目成果转化,一是以需求为牵引,在项目立项之初即明确成果应用方向;二是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动态评估成果转化潜力,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工作;三是多方面宣传推广已取得的预研成果,以提高预研成果转化率。

(6)管理机制。我国预研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以适应国情发展。为提升预研管理水平,军工科研院所应结合预研工作实际,以人为本,不断优化健全管理机制,探索创新激励机制,激发预研工作内在活力。

总的来说,预先研究作为装备研制的基础阶段,要以需求为牵引,结合信息化手段科学地进行项目管理,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提高成果转化率,推动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瞻.科技预先研究的管理措施[j].科技与管理,2004,(3).

[2]安波,等.国防科技预先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9,(5).

[3]魏俊峰,等.跨越现实与未来的边界(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透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十二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人才、资金、原料、信息等资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流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成果的共享。我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努力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的发展,从而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我们要善于挖掘它,运用它。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各种活动和教学之中,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借助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2、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

我校每年元旦前后都要在黑板报上系统公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各种数字,作师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发动学生写家乡变迁的作文和城镇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此外,还请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来校解答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举行学生记者招待会和对话会,接受学生记者的录音采访,还应邀到班级作小型报告,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学校还组建了:“少年团校\",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团的知识教育和培训。

外事活动中更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自尊自爱,不卑不亢。10多年来,我校接待美国、英国、西德、瑞典、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际友人近400多人。从1985年开始、我校与在兰州的外国专家,学者开始了更加密切的交往,自1986年开始,我校又从美国大学语文服务社请来了两位美籍短期服务教师,他们在我校任教一个半月,对我校的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由此,我们开始了和美国友好人士及中学生的广泛交往,还与美国堪萨斯州的哈斯维尔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至此,我校有200多名师生和美国朋友有书信来往。在这一有意义的交往中,我们的师生以自己的文化素养、品格和真诚,赢得了美国朋友的心,并使他们通过我们了解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3、创设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使用感。

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隐型课程的耳濡目染和熏陶和教育,所以我们在每个教室张挂国旗,校内布置历代伟大科学家、医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的名言或画像,张贴宣传伟大祖国和革命领袖为内容的美术图片等橱窗,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渗入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这样学生们眼界开阔了,感情升华了,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在他们的心头悄然而起。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3.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五四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十三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不防”,有次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物理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国家的主权将被剥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国防;国际形势;军事技术。

前言。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国防传统的国家,从几千年前夏王朝的出现到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成就,国防的发展脚步无一不印证着一个道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军事技术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从保卫国家的安全角度来说,仅仅考虑核威胁、核保护战略已远远不够了。航天战略(或宇宙战略)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高技术水平是这个国家威慑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的安全除了有赖于必要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赖于高技术武器。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十四

国防建设是指国家为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家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它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不防”,有次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物理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国家的主权将被剥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国防传统的国家,从几千年前夏王朝的出现到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成就,国防的发展脚步无一不印证着一个道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一、国防的含义。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二、国际形势。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首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增长,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相互依存加深,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国防建设。

根据国家安全需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

4、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坚持科技强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四、军事思想。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小结:人类历史,是一个演绎着战争与和平悲喜剧的巨大舞台,而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振兴,则是贯穿于一幕幕起伏跌宕、蔚为壮观的话剧中最为激动人心的的主题。进入21世纪,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绘制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蓝图,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再次成为历史聚光灯下一个鲜活的主角,全世界所瞩目。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十五

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虽然让我们吃了一些苦,但我认为吃这些苦是值得的,也是有必要的,它不仅让我们体魄得到了锻炼,更是让我们在意志上得到了升华。如果非要让我说在这次军训中学到了什么,那我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词语:目标、态度、团结、牺牲(奉献)、纪律、尊重、勇气(魄力)、坚持。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那么他每天的生活将会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没有目标的人,只是一个空有躯壳的傀儡罢了。人生苦短,总共也才只有三万多天罢了。每过一天代表着我们距离死亡也就近了一天,要是还没一点收获,那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对生命的不负责。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一个通过自己努力能完成的小目标,在较长的时间内确定一个通过自己努力能坚持完成的大目标。这样每天活着才有意义,才会有收获。人一旦有了目标并通过自身完成了它,那他的人生才会是完整的。激情奋斗将成为其原动力,完成目标后的满足感将成为其毕生的骄傲。

刚开始军训时我们没有做到尊重教官,我们还未将身份转变过来,认为我们只是在他手里随随便便训练一段时间,等不了多久就会离开。没有对他说的话,所下的命令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像刚开始夜间查点人数,教官明确的对我们说过不许出训练营大门,若有事要出去需提前到他哪里请假。当天就有人没有请假就外出,而我们其他人则是在走廊里趴着等着他们回来。我清楚的记着教官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我是你们的教官,在这里我就要对你们的生命和安全负责。”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只有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这就不得不让我们要有换位思考的习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我这样做对吗?我该不该这样做?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会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才会让我们尽量少犯错甚至不犯错。军训是单一的,是乏味的。每天可能做着同一个动作,喊着同样的口号,唱着同样的军歌。亦如我们的生活,亦或是我们以后的工作。我们不能将其改变,那只有默默的承受。如何将承受改为享受那就只有取决于我们的态度了。就像军训时的站军姿,教官会不时的强调动作要领,让我们不要偷懒,不要在他出现在你面前时,你才不动,把腿伸直,把手臂夹紧。我们站不战的好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态度,而不是取决于他人的评判。亦像是我们今后的生活。你认真过是一天,你懒散过也是一天。那干嘛不去为自己争取为自己快乐而认认真真的去过呢?亦或是我们今后的工作。我们所做的工作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做到问心无愧,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态度决定一切,做任何事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只有端正了态度,才能化被动为主动,积极面对任何挑战。

我看到的是兄弟姐妹们勇往直前、敢于挑战的勇气。看着十分艰难,难以突破的项目,只要你能迈出那一步,跨过心中的那一道坎,迎接你的将会是一片崭新的蓝天。或许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会出现许多无形的障碍墙,当需要我自己面对时,我会鼓起勇气,勇往直前的翻越过去;当需要我们整个团队面对时,我也会尽最大所能,做到我能为整个团队做什么和团队一起齐心协力共同翻越过去。

俗话说的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地方我们都应遵守当地的规矩。没有条条款款的约束人的自制力往往是最差的。就像军训时教官为了不让我们讲话,会连续的吹几遍哨子。而往往我们也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趴下做俯卧撑是免不了的。为什么只有通过惩罚以后我们才会意识到纪律的重要性呢?为什么我们不去自觉遵守呢?一盘散沙的游勇永远比不过纪律严明的军队,同样一支懒散的团队永远比不过一支纪律严明的团队。只有纪律严明的团队才能更高效快捷的完成目标避免犯错。

我想在兄弟姐妹的心中贯穿整个军训的信念就是坚持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做任何事情都不应该半途而废,要有始有终才算完整。坚持不需要响亮的口号只需默默的付出,始终坚信我行,我可以,我做到了。即使以后出现再大的困难,我也不会畏首畏尾,而是迎难而上,坚持就是胜利。这次的军训让我感受颇多,或许还有一些是我没有言明的。但我相信这次的军训会深深的刻在参加军训的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深深的记住这份情谊,记住我们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十六

"……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

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

军事战略指针。

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

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

"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

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

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

·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

·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

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

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

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用途———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种文章突出显示了中国做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因为任何这种行动的打击对象,即使不是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社会,都会视之为战争行为.

有关战争的一项全面观点20年来,中国的文职与军事战略家一直就现代战争的性质问题进行辩论.这些辩论汲取中国战略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内部的来源,以提供对"军事革命","非对称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种辩论突出表明了中国对战争的非动能手段的兴趣,以及经济,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的战争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科学》(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国军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战争观点.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还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

最近,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把它当作在战斗前对敌手产生威慑的一项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场信息战,把第三方的干预描绘成按照国际法属于非法.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舆论,使之有利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通过在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放弃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规范,而接受有关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上空,可能还有外层空间享有更大主权的解释.

非对称战争。

确认和利用非对称性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维的一个根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支较弱的军队打败比较强大的军队的手段.自从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联军行动"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一直注重采取非对称对策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9年《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阐述了这一点:"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并非没有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的直接宗旨必须是找到利用强敌弱点的策略."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择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资于弹道和巡航导弹系统方面看到.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太空对抗系统,电脑网络作战和特别行动部队.

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

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

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蔽和诡计之外,解放军还汲取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从战略和诡计在中国的治国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贯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几十年,解放军内部重新掀起研究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热潮.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关运用诡计的戒律.

中国共产党对保密性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上的诡计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方面的透明度.然而,过度的信心可能是由于军事领导人迷恋于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敌手的技能也可以用于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保密性和诡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中国的敌手,而且给中国领导人造成迷惑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

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正确的高技术战争认识观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的是人不是物”这一科学论证,正确揭示了人和武器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现代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发展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削弱人的决定作用,相反却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这是因为,人永远是战争的主体,这也是我们建立正确的技术战争认识军事人才的关键。(一)高素质的人是高技术战争中决定性因素的关键要素。

在高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今天,高素质的人与低素质的人不是简单的能力差,而是战斗力的质量差,而以不同的二者形成的人的群体,军队,部队或战斗团体,在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上,具有本质的差别。因为高技术战争所涉及的技术与科学知识十分广阔,人的体力与体能在战争中的作用大幅度下降,而人的智能作用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在科学技术还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人与武器的结合是件很容易的事,稍加训练就会提高技能,可以形成和提高战斗力。武器装备也要靠人去掌握和使用。同样的武器,在不同人的手中将发挥不同的效能。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郎各自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一些新式武器装备,但由于双方军队的素质不高,结果是用先进的武器打了一场落后的战争。智能化的武器需要智能化的士兵来掌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全胜与伊拉克的惨败,二者在科技素质上的悬殊差别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霍克导弹现象足以证明这一点。霍无导弹是美国雷锡恩公司1954年研制,6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一种全天侯中低空的地对空导弹。经过近些年的高技术改造,在90年代初仍是比较先进的高技术兵器,它是美陆军、海军、陆战队标准的野战防空的中程防空导弹,可以用来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和地对空导弹。海湾战争前夕,美军卖给科威特140枚导弹及发射控制系统,当科威特陷落后,这140枚霍无导弹自然成为伊军的战利品,但由于霍克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方式,操作与发射过程十分复杂,由于伊军缺乏技术人才,尽管在90年8月份占缴获到手,但一直到1991年1月17日战争爆发,还没有掌握操纵,控制与发射的本领。尽管战场十分需要防空兵器,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让其在库中睡大觉,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霍克导弹现象则进一步说明高素质的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反,低素质的人尽管再多,但它的作用很小,有时甚至是没有作用。有的同志说战争就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其实不然,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第二个问题:

(二)人的数量优势不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优势,战斗力不仅来自人质量,也来自人的结合体-武器的质量。在武器装备水平较低的时代,兵力兵器的数量是军力大小强弱的主要标志数量优势可以弥补质量上的劣势,成为制约战争胜负决定性因素。“多兵之旅必胜”几乎成为战争制胜的名言,而现代高技术的今天,是用数量无法弥补的。海湾战争中,占尽兵优势的伊军,由于军力,经济和政治组织力方面的质量差,不仅一次象样的抵抗都没有,简直成为战场上的聋子,瞎子和靶子,只是被动挨打,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因此人的决定性因素-不在数量优势。高素质的人与武器结合,才能生长和提高战斗力。(三)人心向背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更为突出。

毛泽东同志历来把人心向背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来看待,这也是他建立无产阶级战争观的基本出发点。在高技术战争的今天,人心向背,战争的正义性问题仍在战争胜负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湾战争更为深刻的说明这一点。(1)从战争的起源上,是由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因而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特别是伊拉克置联合国十项决议而不顾,一意孤行,形成了100多个国家参加反伊的联盟和30多个国家组成多国部队;(2)从战争力量的形成上,由于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在全世界空前孤立,几乎全世界都反对伊拉克,伊拉克真正成了孤家寡人。而多国部队似乎具有了战争的“正义性”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再不像美军侵略越南,奇袭利比亚那样遭到世界及国内的反对与遣责,原因不正是伊拉克的人心向背问题吗?就连生活中也是这样,如一个需要积极向上的整体,某名同志不顾制度及要求,自行行事,犯了于集体“摸黑”的错误,必然招来全体的反对。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思想切不可有丝毫的动摇。

(1)人的因素将更多地通过“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使人的作用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和更高层次上得到充分发挥。如人借助“外脑”和其他先进的技术装备,成倍地提高大脑的功能;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把人的“智力”开发推向一个新领域;“机器人”参战也由幻想变为现实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人的因素的作用,将更多“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2)人的因素在“寂静战场的的对抗中更加突出”

以往的战争,众人们习惯考虑双方打起来之后如何战胜对方。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则要求把和平时期各个领域的广泛较量,即在“寂静战场”上的较量,视为“热战场”较量砂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作为战胜对方的新手段。当今世界,威慑理论的广泛研究和运用。凭借高精尖技术兵器,力图给对方构成一种威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素质,观念及军事理论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3)人的因素将更多地在间接对抗中发挥作用。

新的技术兵器大量运用于战场几乎是强制性地改变着传统作战方法。打赢现代化战争不仅要靠直接操纵者,而且要靠保障者和组织者。人的因素将更多地表现为斗智斗谋。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方式和作战方法的改变,作战理论的更新,归根到底是人创造活动的结果。

就连技术发展的美国1986年《作战纲要》指出:“战争是由人而不是由机器去进行并取胜的。一如既往,人的因素将在未来的战役战斗中起决定作用”。

1、在严格训练中成才。军事人才要经过系统严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的教育,更要经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实践的锻炼。战争条件靠战争实践学习战争,在和平时期则要靠训练,靠苦练,邓小平指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高军队的;军事素质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2、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肩负着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任务。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更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军事技术,努力探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战法。3、坚持多形式多渠道自学成才道路。培养现代高素质军事人才,除上述主要途径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军事人才的新途径,谋求21世纪战略主动,在军队建设上,实现收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实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十七

[摘要]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先进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哲学基础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研究不同时代北京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思想;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际问题的军事理论.它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吸取了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的精华,即是对陈腐的军事观念的否定,又是对人类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先进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基本原理永远是我们夺取革命战争的指南。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检验,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科学的,先进的军事思想体系.深人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军事理论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进行浅薄的探讨。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其形成与发展就是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最大的创新发展,在于突破了在暴力革命方式上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束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借鉴吸收了马列暴力革命的理论,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科学论断,阐明了武装斗争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一支在其绝对领导下的武装,作为完成党领导的革命任务的工具。毛泽东通过对中国国情的考察认识到,实现暴力革命的具体途径在不同国家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根本依据只能是本国国情。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中国当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很不平衡,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产业工人人数很少,根本不具备以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条件。在全党范围内,毛泽东率先成功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斗争实践中探索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波浪式地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此外,毛泽东还借鉴中国古典军事战争思想,并与中国革命战争相结合,创造了最灵活、最完整、最成功的,形成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的新的战略战术,他是一位最杰出、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战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军事家。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在他的万卷苦读中,历史书籍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历史兵书占有重要位置。如《战国策》、《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他对春秋战国“七雄”争霸古战史十分精通,同时,对孙武、孙膑、诸葛亮等用兵之策颇有鉴赏。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特别下功夫地论述的问题就是游击战。毛泽东把古典战争经验和理论,以最简练的语言、最生动形象的比喻,赋予革命战争的实践。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理论中最活跃的游击战争思想理论,是他的亲临战争实践与古典战争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创立的游击战争理论,决非单纯的游击战术,它是游击战略思想与红军队伍建设相结合的,是我军各时期对敌作战的战略方针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并不断发展的军事战略思想理论体系。这种战略思想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毛泽东亲临战争的实践。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发展的标志。特别是反映在我军初期的队伍发展和军纪军风建设上,毛泽东亲临战争实践,总结战争经验,再运用于指导战争的思想和作风尤为突出。

如1927年秋,由于当时共产党军队的力量薄弱,战略战术十分简单,致使先后发起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秋收暴动接连失败。会师井冈山后,毛泽东认真研究红军队伍建设和红军的战略战术问题,制定了著名的“十六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作战原则。这个原则后被定为作战方针,贯彻红军全军。这个方针,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强调了在敌强我弱情况下,灵活运用游击战略,避免阵地战,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重要性。这样,使红军的机动性和神速而有力的“短促突击战”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红军队伍因此而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

为加强红军队伍建设,毛泽东将游击战的原则和纪律,作为红军官兵的守则,以军歌形式在红军中传颂,促使红军队伍掌握战争原则和加强纪律建设的自觉性。他总结失败原因时,得出必须加强我军根据地建设的结论,进而又强调加强我军根据地建设,必须考虑我军依靠的对象和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在完善军纪上大做了文章。如最初在红军战士中规定的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这三条简明纪律,突出军队整体一致性,也突出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本质。该纪律贯彻执行刚开始,就得到了根据地农民的极大拥护和支持。后来,又在三条上增添了八项。即:上门板;捆铺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这些纪律的制定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反映了毛泽东亲身体验和实践的过程,它既反映我军的性质是革命的队伍,又反映了这支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它是毛泽东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创立的红军建军思想,它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正是在这种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解决了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避免了我军孤立、简单、拼消耗、伤亡惨重的局面。解决了巧妙地打击了敌人,发展自己等一系列重大军事战略问题。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十八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已经从一个无知的孩童成长为一个新世纪的青年,跨入了大学的校门。面对崭新的学习环境,我既充满了好奇和兴奋,也面临着不适和困难,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和憧憬迎接新的人生阶段。

走进大学的校门,翻开人生的新篇章,我们的身份也发了变化,我们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所以我们的肩上肩负着人民的重任,历史的责任.我们必须明确目标,勇往直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奋斗.作为当代大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国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使命,明确成才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为对党和国家,人民有益的人.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的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民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在社会上生存,都要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们,所以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了解我们的祖国,从而能更好的为保卫和振兴我们的祖国而奋斗。

在大学期间开设军事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我国军队编制、国防政策、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等相关知识从而做好我国武装力量、国防力量的后备军。

威慑是和平时期国防的主要功能。这种威慑,不需要进行战争,而是运用强大的国防力量,采用多种手段,发挥最大的影响力,给敌方造成巨大的压力,使敌方不敢动用武力,以保证本国获得最大的利益。

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的因素,因而对当代大学生开设军事理论教育课,有助于增加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当代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主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时刻树立忧患意识,而军事理论课程的来设恰恰有助于此.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来,我们的人生从高中到大学就是一个转变.从一个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从一个不独立有依靠思想的人向一个独立而必须自己面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这样一个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对我们进行恰如其分的军事理论教育,有助于我们强化自我的思想意识,开始体会自我,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在这个教育中,我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开始思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对自己的国家负责.让我不仅认识到自己对自己,或父母,朋友的价值,更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些中国国防力量,增加了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了解了一些军事思想,懂得了一些世界军事力量和战争,使自己的目光更加高远.

在以前军训中,我不知道我们是学生干吗要参加军事训练.通过军事理论这门课程,我知道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格公民,我们必须参加军事训练.而当代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我自然而然的开始关注我国的国防,开始心系天下.明白了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而且,在授课中,所有教官的军人风格,讲授时的一丝不苟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太过自由的性格,认识到自己对什么事都不够严谨的这一不好的态度.所以,不仅仅是教官传授我们国防知识,促进我们爱国观念,从某种角度来说,在真个教学过程中,教官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我们,也在鞭策着我们.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管住自己,做一个有纪律的人.

通过军事理论课,我已经学到了很多,从中收益非浅.在大学的四年,我想着门特殊的课程为我的生命上了一层绿色,不仅是绿色的军装,也是一颗能感受的心.提醒着我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应关注天下大事,更应心系祖国安危,这是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感谢能让我平静的坐在教室学习的保卫国家安全的战士,让我感谢那些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人,我也应感谢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的人.

这门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些国防教育知识将永远在我脑海里,指导我心系祖国,再这,我也要感谢传授我知识的各位教官!

最近一段时间,我与全校同学一起学习了军事理论课,通过国防大学的老师们生动形象的讲解,我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段时间的理论课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我增加了伟大祖国的热爱,下面,我就谈谈我学习的一点体会。

学习中国军事力量这一课时,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时的令人激动的情景:伴着气势磅礴的军乐,胡锦涛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响彻十里长街。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主席对我军历史使命作出科学概括,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回眸历史,凝望未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谋划着新世纪新阶段的兴军之策、强军之道。在军事理论的课程中,我了解到:胡锦涛同志对新时期新阶段军队建设提出了以下要求: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原则,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工作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解决好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课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生长战斗力;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这一系列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治军方略,与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指引着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现在,我们的人民军队已由过去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开始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年月日,在人民海军成立六十周年时,胡锦涛主席郑重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远不称霸,不搞军事扩张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内的中国-军队,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两会上,温的报告中也指出: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成就。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圆满完成国庆首都阅兵、重点地区维稳等重大任务,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一年,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大力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积极稳妥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增强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各级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这充分体现出我国的国防军队建设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了新的重大的成就!

通过学习军事理论课,我深刻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国防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学到这里,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为自己生活在这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而感到骄傲!

今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已经把繁荣中国的大旗扛在肩上,把祖国的重托扛在肩上,把未来的希望扛在肩上,我们坚挺的脊梁足以让革命先辈欣慰安然!我们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目的,就是学习国防军队知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时刻对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保持警惕。当今,国内外仍有一部分敌对势力觊觎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仍然以各种方式分化我们,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消灭社会主义中国,但学完军事理论课后,我坚信,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这次军事理论课让我对暑假时的军训更加期待,我迫切的希望在学完军事理论后能够亲身实践,而军训就是我们亲身实践的最好的平台,所以,我一定会在军训中,努力表现,锻炼自己的意志,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优质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大全(19篇)篇十九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关键词:自尊心; 文化氛围; 社会实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人才、资金、原料、信息等资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流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成果的共享。我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努力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的发展,从而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我们要善于挖掘它,运用它。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各种活动和教学之中,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借助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2、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

我校每年元旦前后都要在黑板报上系统公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各种数字,作师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发动学生写家乡变迁的作文和城镇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此外,还请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来校解答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举行学生记者招待会和对话会,接受学生记者的录音采访,还应邀到班级作小型报告,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学校还组建了:“少年团校\",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团的知识教育和培训。

外事活动中更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自尊自爱,不卑不亢。10多年来,我校接待美国、英国、西德、瑞典、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际友人近400多人。从1985年开始、我校与在兰州的外国专家,学者开始了更加密切的交往,自1986年开始,我校又从美国大学语文服务社请来了两位美籍短期服务教师,他们在我校任教一个半月,对我校的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由此,我们开始了和美国友好人士及中学生的广泛交往,还与美国堪萨斯州的哈斯维尔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至此,我校有200多名师生和美国朋友有书信来往。在这一有意义的交往中,我们的师生以自己的文化素养、品格和真诚,赢得了美国朋友的心,并使他们通过我们了解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3、创设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使用感。

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隐型课程的耳濡目染和熏陶和教育,所以我们在每个教室张挂国旗,校内布置历代伟大科学家、医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的名言或画像,张贴宣传伟大祖国和革命领袖为内容的美术图片等橱窗,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渗入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这样学生们眼界开阔了,感情升华了,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在他们的心头悄然而起。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3.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五四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语文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大全(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它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在总结写作方面有所启发和帮

    精选课外书读后感高中范文(18篇)

    这些精选范文是根据学生们不同主题的写作要求而收集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如果我是鲁滨逊,如当船在暴风雨中失事,我会像他

    专业沙漠的体会(通用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里程碑,通过总结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接下来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沙漠,是一个让人迷恋却又充满挑战

    最热贷款营销心得体会手写大全(18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内心感受和思考的表达,可以增加自信和自我认知的准确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最新崇廉践廉心得体会(汇总2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一件事或某一经历的感受和思考的总结。在下面的范文中,大家可以找到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灵感和思路。第一段:引言(150字)。践廉,即践行廉洁。廉洁是

    实用大学生面试自我介绍男生版(模板22篇)

    一篇成功的自我介绍应该能够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兴趣,让对方想要与我们进一步交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我介绍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尊敬的各位领导:上午

    精选做饺子心得范文(14篇)

    总结是衡量一个人工作能力和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我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

    精选月自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对过去的回顾和展望。如果你对心得体会写作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帮助你理清思路。在这次远程教育培训期我

    专业国企领导干部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1篇)

    通过参加培训,我不仅扩充了自己的知识面,还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xx年x月x日,

    最优家庭活动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总结和概括,通过这个过程,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表现和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