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

时间:2023-10-31 作者:碧墨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境进行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问题。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几篇写得不错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一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通过系统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习英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决心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用自己的包容心态去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去处理好各民族的关系。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能稳定及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历史的镜子告诉我们,由于民族矛盾,民族歧视所引发的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冲突给与了我们的忠告;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相互学习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友好交往成为贯穿历史的主流。事实证明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秀的民族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正是因为我们的民族能紧紧的融合在一起,我们能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爱国力量的凝聚,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首先,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爱国的心,需要一种爱国的强力支撑。我们伟大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风风雨雨,遇到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挫折和失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屈服,他们从没放弃和困难作斗争,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指导下,他们树立了明确的方向,各民族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_压迫,人民成了真正的主人。民族是我们做一切事的基础,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坚实的保障,是新中国诞生的先决条件。

然而,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了我国在处理民族之间关系中关键的一步,各民族在统一的领导下,维持个民族的特点,风俗习惯,组织有力的力量壮大自己,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间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

我国发展到现阶段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但是在这样的国度,我们也得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感,一些发分裂势力任然在秘密的进行破坏人民团结的活动,他们企图截肢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新疆地区作为多民族聚集地区域,合理的处理民族的关系成为更好的,和谐的发展新疆地区的关键因素。新疆地区也存在一些民族分裂分子,“三股势力”是我们维护新疆地区民族团结的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他们在一些学生当中宣扬反分裂的思想,希望有先进思想的大学生被他们所利用。

我想作为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我们要用先进得思想去和一切的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矛盾的极端分子作坚决的斗争,用我们先进的思想去教导那些思想狭隘的民众,让他们认识到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要发展的必要前提。民族的分裂只能带来流血牺牲,给人们带来的是灾难,是经济的衰退,是历史的倒退。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时刻保持清晰地思维,明白什么事是该做的,什么事是坚决不能做的,什么事又是我们要奋力阻止的,因为一种责任,一种爱国的情怀深深地埋在了我们心中,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民族,贯穿了整个时代,实践证明民族团结给我们带来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在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也努力做好民族团结,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用每个人的努力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在新疆这块民族大聚集的地方,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思想,敢于和一切的反分裂势力作斗争,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建设和谐新疆。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我国各民族发展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构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要明白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如果一个国家四分五裂,必然无法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在中国历,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状况下出现的。

要让民族团结,首先就得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民族政策的基石。在我国,各民族社会地位一律平等,享受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汉族和少数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一律平等;任何民族都没有特权,任何民族的权利也没有被限制。因此党和国家民族还个性强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_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建设。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做民族团结颈部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中华民族就必须能够构成永恒的团结,拥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镇结合实际,在继承和发扬历年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时俱进,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认真开展了__镇第27次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全力打牢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坚定广大党员干部战胜困难的信心。通过宣传教育,使共产党好、祖国大家庭好、社会主义好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增强民族团结责任感和使命感,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我镇是多民族乡镇,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直接关系到我镇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大局。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今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__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镇党委、政府召开班子联席会,研究部署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就有关工作提出了安排意见,及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实施方案,使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部署,为全镇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10月23日,__镇召开2021年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座谈会,总结成绩、表彰先进、交流经验,组织动员全镇各族人民,坚持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努力开创__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促进全镇各民族更加团结发展。镇领导班子、镇直单位负责人、各村支书主任、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等60多人参加了会议。座谈会上,__镇镇长助理做了重要讲话,并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受到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关心和支持__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社会各届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会议强调要求: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全镇民族工作的自信心;要理清思路,科学规划,树立推进全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加强开创__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的使命感。镇政法副书记和镇人大副主席宣读了党委、政府的表彰决定;参会领导为__镇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获奖者颁发了奖状和证书;先进集体代表、先进个人代表、先进党支部代表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总之,一年来,我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继往地开展好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全面落实民族政策,推动各民族的共同进步,服务少数民族群众,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十月促全年,不断推动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__,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化解房地产库存成为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化解房地产库存,既是当前的现实问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说。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5—2016》显示,截至今年底,我国商品住房总库存预计达到39.96亿平方米。其中现房库存,即现房待售面积约4.26亿平方米,去化周期23个月;期房库存,即在建待售面积35.7亿平方米,需要4.5年来消化。

“如果在目前的建设基础上,每年再增加10%的供给,未来5年,商品住宅的总供给将高达88.2亿平方米,去库存压力可想而知。”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

去库存决不是政府兜底托市。

在任兴洲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疑给楼市去库存开出了一张“近期与远期统筹结合、供给与需求双向发力、多措并举”的药方。

从长期看,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还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农民工市民化等措施是化解楼市库存的一条途径。但这属于中长期政策,需要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组合拳落地,因此至少要等两三年才能见效。”任兴洲说,“制度性的变革可以解决房地产长期需求问题,但去库存也是现实问题,因此中长期制度性变革必须与短期的去库存措施相结合,多种措施并举。”

短期看,楼市去库存一方面要从供给上发力,特别是。

三、四线城市,坚决控制土地和开发节奏,不再造成新的库存压力;另一方面还是要刺激需求。从政府角度,可以通过交易环节税费的减免,提高交易的流动性,促成像小房换大房这样的合理需求的释放。而作为开发商,也应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开发商作为利益主体,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去库存决不是政府兜底托市,趁机涨价不明智,应尽快争取市场出清。”任兴洲说。

利用货币化安置,打通保障房商品房之间的通道。

打通供需通道是消化库存的另一条腿。任兴洲认为,根据目前住房市场的现实情况,有必要利用货币化安置打通保障房与商品房之间的通道,实现住房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

目前我国住房市场已从供不应求转向供求基本平衡、局部过剩,包括棚改在内的住房保障政策也应适时调整和转型。从国际经验看,在住房总量不足的时候,政府的住房保障政策通常以“补砖头”的实物保障为主,而在住房总量不足的矛盾基本解决后,住房保障方式会更加重视货币化的“补人头”,因为这可以给保障对象更多的选择权,在保障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保障对象的满意度。

“明年还有600万套的棚改任务。在高库存城市,通过货币化安置方式,以商品房库存来解决非常现实。现在很多地方楼市去库存压力很大,再建实物保障房,实际上是给市场加压,不如盘活存量资源。”任兴洲说。

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认为,这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要求一脉相承,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

“脱贫攻坚成败在于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也是现行标准下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摆脱贫困的根本保证。”汪三贵说。

建议采用多维贫困标准识别贫困户。

“确保‘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也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汪三贵说,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扶持对象精准。目前,全国主要是通过建档立卡的方式来识别贫困人口。识别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精确统计农户的收入很困难。

“今后对扶持对象的识别和动态调整过程中,需要在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改进识别标准和识别方式。”汪三贵建议,放弃单一的收入标准而采用多维贫困的标准来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避免国家制定的标准与基层采用的标准完全脱节。在基层民主评议中需要更加重视收入和消费因素,用严格的否决性指标如财政供养人口、有商品房家庭等排除掉不合格的人群。

资金使用精准。汪三贵认为,对贫困户情况更了解和负责实施精准扶贫的地方政府,必须给予其在资金使用上的自主权,以保证地方政府确定的到户扶持项目有资金支持。目前80%的专项扶贫资金的管理权已经下放到县一级,但其它行业部门的资金管理方式变化不大,需要进一步下放资金管理权,才可能做到扶贫资金在县一级的整合,提高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效果。

措施到户精准。“以往的扶贫经验表明,很多扶贫项目和投资缺乏有效的到户机制,减贫效率较差。地方政府要重点探索和建立贫困户受益机制。”汪三贵说,资产收益扶贫不以劳动能力、特别是独立的生产经营能力为实施条件,失能和弱能贫困户即使不参与项目的经营管理也能直接和间接受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现有扶贫措施的不足,能显著提高扶贫到户的效率。

防止扶贫工作可能出现的大跃进倾向。

2017年是换届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急于将本来设定在2020年实现的减贫目标提前到2017年完成。“这样很容易造成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现象,或者导致减贫质量不高,难以真正脱贫。”汪三贵说。

为防止扶贫工作可能出现的大跃进倾向,汪三贵建议各级政府正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困难性,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和措施,把目标分解到年度上,层层落实,有序推进。

汪三贵说,“十三五”期间我国脱贫攻坚的目标不仅是收入问题,还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保障和发展指标,地方各级政府应根据这个目标设定综合的、多维度的贫困测量指标体系和脱贫标准,这个标准应向社会公开发布,接受监督,杜绝虚假脱贫。

养老要公平提高统筹层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养老保险要“提高统筹层次”,这对老百姓有何影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保所所长金维刚表示,提高统筹层次意味着要加快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这将有利于制度的可持续性,更好发挥养老保险互助共济的功能。

我国在2010年基本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但除北京、陕西、黑龙江等少数地区实行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之外,多数地区的省级统筹是采取省级预算管理方式,提取省级调剂金,没有真正实现完整意义上的省级统筹。

金维刚介绍说:“由于地区之间存在负担比的差异,缴费压力轻重不一,资金余缺各有不同。全国一半以上的结余资金主要集中在东部几个省市,而一些中西部地区则要靠中央财政提供不同程度的补助资金,来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实现全国统筹,可以扩大调剂范围,逐步改变各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与结余不均衡的状况,切实发挥社会保险互助共济的功能。”

记者了解到,到去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305亿元,基金支出19847亿元,当期收支结余3458亿元,基金累计结余30626亿元。基金结余看起来不少,但是老百姓常常会听到“某某省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消息,担心自己的养老金还发不发得出。这主要是因为各地收支状况存在很大差别。

2014年6月公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年度发展报告2014》显示,一些省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支出大于收入。同时,不少省份有大量结余,其中广东一省的结余就达到5128亿元,北京、江苏、上海、辽宁、山西、四川、浙江、山东等省份的结余也在1000亿元以上。

此外,不同地区之间养老保险资金状况不同、待遇水平不同,也使养老保险关系在跨省之间转移接续上受到种种制约。金维刚表示,实行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将在全国各地区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统一,并根本解决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及其权益保障问题。

纵观历史,在我们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很重视民族团结工作。从建党之初到新中国成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后来的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到之后的每一届执政政府,每一届领导人,都把解决民族问题和协调民族关系作为一项根本原则和基本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更把民族团结视为人民的生命线,并描绘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宏伟蓝图"中国梦",充实了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工作内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时代内涵。可见民族团结问题不仅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前提,也是今后改革开放成败的关键。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因此"民族无小事".随着国际、国内局势的日趋复杂,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抬头,民族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和平与发展的显著问题,和睦相处、和舟共济、和谐发展是关键。习xx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深刻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xx年人民网理论部就刊出了习主席《摆脱贫困》一书,书中深入调研分析了闽东少数民族状况,并指导性提出了摆脱贫困的战略方针。习xx总书记高屋建瓦,非常重视各民族工作,从祖国的世界屋脊到黄土高原,从西南的山寨到天山南北,从北国的边疆到南海椰林,就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懈努力着。

团结稳定是中华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核心问题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这是关乎人民是否康乐幸福的关键指数。民不富则国不强,同时,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我深知民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政府工作人员,我深感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怎样使我们的民族能够真正的团结、富足、有礼呢?结合实际,我们社区现有居民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居民总数的百分之,少数民族党员名,占全体党员的百分之,每一个小团体,每一个分子,一枝一叶总关情,社区居民的事就是大事。新形势下,深入贯彻执行习主席民族团结指导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坚持习xx同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思想精髓,巩固和发展辖区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民族关系,凝聚各民族居民团结一心,打造和谐社区,推进民族团结的楷模社区建设,让民族团结之花竞放,是我今后的职责,也是我今后继续努力地方向。

公而忘我,情系居民。孔子有一句话,反映了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句话用于我们的当今社会有一样的作用。用于我的实际工作中就是以民族团结,社区和谐为重,千方百计想居民所想,解居民所急,不断学习,加强服务意识。以人为本,端正服务态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民心连心,自觉服务,倾听民声,体察疾苦。

1、坚持思想学习工作不放松。通过集中学习和不断自学,不断努力,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需要,个人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密切结合实际,更好地服务于民。

2、求真务实,力争更好成本职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不摆架子。利用社区之家,广泛开办各类活动,包括健康讲座,各类娱乐活动,扶贫、帮助再就业等活动,促进感情交流,增进了解,凝聚人心,从而真正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创建和谐文明社区。

3、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牢固树立为居民服务的观念,杜绝歧视不同民族现象,从社区居民不满意的难点热点抓起,从居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做起,急居民所急,让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精简手续,让居民多半事,少走路;少说话,多受益。

4、积极引导居民做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理想公民。德不孤,必有邻。习主席也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社区服务坚持两手都要抓,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教与建设,营造公德向善浓厚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风纪建设,大力倡导树立文明观念。

放眼未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奏响富民强音,实现全国各民族的现代化强国发展梦,最终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勤勤恳恳去努力。社区工作虽然琐碎,但是它承担的责任重大,好比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学习习主席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使我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心,坚定了更好为民服务的决心。人人从我做起,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必将指日可待!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二

我通过学校、教学党支部集中学习及个人自学的方式,学习了《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民主会和组织生活会学习材料》。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次、第七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等。

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是我们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在师生中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使我们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校领导和教学部多次组织和学习关于民族工作的教育活动。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平等、互助、共同繁荣新型的民族关系,有别于历代的剥削阶级民族关系,它的实质是努力实现各民族间的事实上的平等。由于历史、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相对落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处于弱势地位。为了真正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互助、共同繁荣发展,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缩小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差距,包括适当放宽少数民族高考分数的政策,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得到扶持和帮助,加速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进一步实现民族间的平等发展。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国家的统一稳定、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三

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摆在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第一,把握一个主题,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把握了这个主题,就把握了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把握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就把握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把握这个主题,就要牢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民族众多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把握一项方针,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有更快的发展,又大力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加快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既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第四,把握一项任务,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切实把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五,把握一个机遇,即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等都十分明确了。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到、落实到“十一五”规划中去。关于这一点,在筹备会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各地要紧紧抓住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六,把握一个要求,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民族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在认真总结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时代特征的能力、推动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能力。

四个突破是:

第一,民族理论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要有新的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认真学习和宣传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不断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意义重大。要借助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掀起学习和宣传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的高潮。首先在思路上要有新突破。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仅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要学,从事其他工作的干部也要学习;不仅干部要学习,一般群众也要学习。要增强学习和宣传的针对性。对小学生,要加强民族常识宣传教育,使其从小就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对中学生,要加强民族政策常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其民族政策意识。对大学生,要加强民族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进一步突出学习和宣传的重点。大力宣传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史,宣传各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人人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人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尽职尽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民族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宣传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了解民族知识所需要的基础性读物。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影视作品。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现代生活风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使群众能够通过一首歌、一张画、一台节目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总之,要努力展示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大发展的生动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措施要有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在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上有新的突破。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黑龙江、xq、xz、甘肃、青海、贵州、广西、福建等10个省区中的85个县、237个乡镇、640个行政村。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特别困难的群体。加大对这些民族的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民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项规划。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即xx年前,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标,特色产业促增收”的目标。即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校、有卫生所、有人畜饮水、有安居房、有能解决温饱的农田地;人均占有粮食、人均收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每个乡村培植一项或几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稳定解决温饱,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兴边富民行动要有新的突破。由国家民委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制定并实施兴边富民“十一五”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帮助边境地区集中解决吃饭、饮水、上学、就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快沿边(境)等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边境一线茅草房(危旧房)改造工程,逐步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缺乏生存条件、但为守边固土又不能移民搬迁的边民,要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要有新的突破。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作为全国扶贫的重点,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优先将特困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规划,重点改善水、电、路、通讯及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要实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搬迁扶贫,确保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因病因残、生态移民等特困群众,要逐步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拓宽农牧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进城务工等渠道,增加收入。

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支持民族地区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免书本费、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要大力兴办寄宿制学校,力争使确需寄宿的边远山区、牧区、高原和边境地区学生能够进入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学习。进一步做好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其他地区的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中小学任教和支教。办好在内地举办的各类民族班(学校)。积极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好民族院校。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把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站)、图书馆(阅览室)、文化馆(站)、影剧院、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好并完善起来,解决各族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等问题。扶持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等传媒的节目制作和播映,扶持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翻译、出版。支持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强民族文化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

加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要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鼓励医务人员到民族地区基层工作,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逐步解决医务人才匮乏问题。加强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传统医药。做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工作上要有新的突破。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提高层次。

第三,民族工作法制化建设要有新的突破。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办法。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民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代国务院起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这个规定一旦出台,将极大的带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办法,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四

近日,西藏昌都市藏医院外科在天津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及本院消化科、内镜室、麻醉科、手术室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了该院建院历史上的第一例直肠癌miles根治术。在全国人大代表、昌都市藏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泽仁永宗看来,这得益于“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的好政策。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在治病救人、送医送药、结对认亲中,架起了民族交流交融的桥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要突出包容性,深培民族交融之壤。像种子离不开土壤一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交融也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我们知道,纯粹的、单一的民族文化是不存在的,各民族文化都是在互相学习、彼此吸收中形成的,我们中华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以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怀,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形成的。所以,我们在推动思想文化交融中,一定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包容性,一视同仁、拒绝偏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既深刻认识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强调其共同性,找到思想文化的共同性因素,让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顺畅,达到感情相依、情感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文化格局,不断提升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

要突出互补性,厚植民族交融之树。种子要成长为参天大树,必须不断吸收满足自身成长所需的养分,民族交融也一样。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强烈愿望会驱使民族间开展广泛深入的经济交往,进而走向经济发展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讲,我国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也是经济交往、融合的历史。我国各民族居住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适应各自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差异性和互补性,使我国各族人民经济交往密切。事实证明,各民族在经济上互补、技术上互帮、困难时互援,早已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所以,新时代各民族在经济交往中一定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北方与南方、内地与边疆、农业与牧业等各方面频繁、密切交流,相互合作、互通有无,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要突出互动性,绽放民族交融之花。民族交融之花需要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浇灌,在交流互动中绽放。推动民族之间的频繁互动,进一步消除社会结构分割,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型社会结构是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途径。从宏观上看,我国各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已经呈现出高度的互嵌结构,但从微观上看,仍然有一些少数民族群体受地理、族际通婚、语言文字、教育水平、职业分布、社会流动性等因素影响,与其他民族存在一些隔阂。因此,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推动社会结构交融。要强化各民族群众法律意识,将民族团结建立在牢固法治基础上,要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减少民、汉学校分立的办学模式,要着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技能,让少数民族成员积极参与到各个行业、各个层次的工作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的历史。只要各族人民在民族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就一定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我通过学校、教学党支部集中学习及个人自学的方式,学习了《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民主会和组织生活会学习材料》。重点学习了***总书记关于双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指示;***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总书记在第六次、第七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2019年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等。

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是我们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在师生中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使我们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校领导和教学部多次组织和学习关于民族工作的教育活动。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平等、互助、共同繁荣新型的民族关系,有别于历代的剥削阶级民族关系,它的实质是努力实现各民族间的事实上的平等。由于历史、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相对落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处于弱势地位。为了真正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互助、共同繁荣发展,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缩小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差距,包括适当放宽少数民族高考分数的政策,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得到扶持和帮助,加速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进一步实现民族间的平等发展。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国家的统一稳定、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名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09年的“7.5”事件使生活在新疆的我们更加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深入践行***总书记关于“守望相助”理念,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向心聚力”工程,形成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合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边疆草原常开长盛。

报批机制、开展“三会一课”季度督查、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大排查等方式,有效指导解决组织生活不正常、不规范、走形式等问题。目前,旗委组织部抽查各基层党支部。

工作计划。

58个,督查“三会一课”落实情况5轮次,整改解决存在问题40余个,评选优秀“三会一课”案例20个,不断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从严从实。

坚持思想引领,构筑民族团结向心力。强化民族理论武装。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抓实《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启动1月份“冬训”、5到7月份“夏培”计划,以满洲里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为基地,以“红色堡垒户”为辐射点,采取分年度集中学、分批次轮训学、分专题跟进学的方式,累计开展教育培训50余场次,覆盖党员160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部分牧民党员牧忙时节参加组织生活不及时的问题,实现了民族理论教育全覆盖。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结合牧区生产生活特点,将建党日、国庆节、建旗日、全旗夏季和冬季那达慕开幕日和5月上旬的牧民丰收节等6个节日设为“陈巴尔虎党性教育日”,通过“理论学习+党员议事+党性体验”为主的规定动作和“主题党课+志愿服务+座谈研讨”等为主的自选动作,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分专题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基层党员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增强“五个认同”。目前,各苏木镇、嘎查党组织累计开展党性教育80余场次。抓实专题教育培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列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围绕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学习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5期,培训1000余人次,实现全旗科级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各级英才、嘎查社区“两委”干部全覆盖。积极打造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在旗、苏木镇、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嘎查活动联合体8个,打造党性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厅4个,为全旗各领域党员提供体验式、互动式学习教育场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加强组织引领,激发民族团结凝聚力。建设“最强党支部”。按照政治功能强、队伍建设强、组织生活强、作用发挥强、群众工作强的创建标准,采取“处级领导包、苏木镇党政正职带、机关党组织书记联”的方式,全旗183名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包联43个嘎查社区、155个教育等其他领域党支部,突出抓好对包联支部民族工作的指导,支部建设得到有效加强。细化“最强党支部”建设标准体系,将民族工作开展情况和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的表现情况作为重要评定标准,评选出旗级“最强党支部”20个,命名旗级各领域最强党支部书记10名,逐步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成为民族工作战斗堡垒。培树“红色堡垒户”。将推进民族团结和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以优化组织架构、提升治理效能为重点,从牧民党员中择优选树“红色堡垒户”138户、“边境堡垒户”30户,围绕牧业点、边境线、社会面合理布局,建立由嘎查“两委”成员、“红色堡垒户”、“边境堡垒户”构成的牧区网格员队伍,组织开展政策宣讲、便民服务、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构建了嘎查党组织引领示范、“红色堡垒户”辐射带动、“边境堡垒户”户户联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目前,嘎查级网格员累计开展民族理论政策宣讲30余场次,及时排查解决群众困难60余件。培育“巴尔虎先锋”。坚持将各类人力资源和工作力量下沉到基层,实施“巴尔虎学子回归”行动,通过降低人才引进门槛,合理设置服务期限,创新专岗事业编制等方式,考录15名到嘎查任职大学生、32名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49名中小学校教师,目前,嘎查、社区、学校等领域党支部全部实现“一肩挑”,新一届嘎查社区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67%,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新一届苏木镇党委班子中全日制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占52%,各项比例均较上届有显著提高,实现了“一嘎查一名大学生委员”“一社区一个大学生团队”“一苏木镇一个强有力的党委班子”“一学校一名懂教育工作的党支部书记”,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通过系统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习英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决心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总书记重要讲话,站位高,立意深,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全国各族人民、全体中华儿女的热切期盼。一是以12个“必须”,全面总结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二是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形成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是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纲”,通过3个“必然要求”,深刻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使命。三是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为什么要创新发展,怎样创新发展的问题。为什么要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改进过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的保障各民族群众共同利益。怎样创新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物质与精神”的4个关系;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要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四是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把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重要工作载体,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和国民教育体系,全社会宣传教育。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党的治国方略在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要认真学习领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抓好各项任务贯彻落实。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

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

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要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做好重点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群体等的工作。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各级党委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要更加重视、关心、爱护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一线干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要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总书记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是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使之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宣讲活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加强领导、压实责任,搞好协调、强化督查,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五

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摆在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到“六个把握”,实现“四个突破”。团支书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六个把握主要内容:

第一,把握一个主题,即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把握了这个主题,就把握了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把握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就把握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把握这个主题,就要牢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民族众多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把握一项方针,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有更快的发展,又大力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加快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既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胡锦涛同志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第四,把握一项任务,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切实把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五,把握一个机遇,即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等都十分明确了。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到、落实到“十一五”规划中去。关于这一点,在筹备会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各地要紧紧抓住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六,把握一个要求,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同志指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民族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在认真总结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时代特征的能力、推动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能力。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六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总书记重要讲话,站位高,立意深,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全国各族人民、全体中华儿女的热切期盼。一是以12个“必须”,全面总结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二是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形成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是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纲”,通过3个“必然要求”,深刻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使命。三是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为什么要创新发展,怎样创新发展的问题。为什么要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改进过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的保障各民族群众共同利益。怎样创新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物质与精神”的4个关系;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要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四是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把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重要工作载体,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和国民教育体系,全社会宣传教育。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按照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xx学习教育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关于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重要论述。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团结奋斗、荣辱与共,共同书写了气壮山河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这一概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人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创新发展的理论品格,是************关于民族工作的新。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宏大课题。下面浅谈几点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把握的几点。

(一)深刻认识其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正如************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中不同成员的关系,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各民族相互之间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二)牢固树立国情意识。************指出,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xx周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既是历史事实,也是现实写照,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升为“基本国情”的高度加以阐述,表明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大的公约数是统一,而多民族则是一大特色和一大有利因素,多民族的大一统,既是重要财富也是重要优势。必须深刻认识到,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梦,也是各民族自己的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情意识和“家底”意识,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祖国认同,打牢共同体的思想政治基础。

(三)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可以说,“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之本,没有“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增强“五个认同”,就必须正确树立、真正树牢“五观”。一是国家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各族人民的神圣义务。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主权的言行。二是历史观。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各民族都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利用历史问题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对立的错误历史观。三是民族观。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民族平等是民族关系最本质的特征。既要认同本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更要认同各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处理好本民族局部利益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关系,正视多样性,增强一致性。要做民族团结的忠诚守卫者和捍卫者,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及一切民族歧视、民族隔阂的言行,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四是文化观。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要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旗帜鲜明地反对把中华文化等同于某一个民族的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的倾向。五是宗教观。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自知的共同体必然有自己的政治认同意识,这个政治认同的重要内容就是对中国******的认同。中国******把民族宗教问题作为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加以解决,在保持自身的政治理念和理想信仰的同时,以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为旗帜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力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既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关系的常态。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的大势下,民族孤立主义、种族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既是人类进步的障碍,也是妨碍民族发展的毒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感情相依、情感交融。

(五)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强调,全面建成小康,各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共建全面小康,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挑战,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应怎么做。

我县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聚居生活着20多个民族100多万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我市经济社会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发展,人民群众全面实现脱贫,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新生活。社会安定、民族团结是我市的主流,同时,全市民族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应高度重视新时代民族工作,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升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民族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各级党委一定要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全面抓好。要强化从事民族工作机关的工作,从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经费保障各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从而使其适应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二)要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五个认同”,使“三个离不开”的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在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

(三)要解决好民族共性和差异性的问题。更加注重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树立“大家庭”的理念,一切工作都要服从维护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局。同时尊重并发展各民族文化,在保持民族特性和多样性的同时,努力增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共同性和相互包容性。

(四)要妥善处置涉及民族领域的问题和矛盾。民族工作无小事,日常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和意识形态的管控,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避免事态进一步发展。如果发生问题,要准确研判并区别一般维护社会稳定案件与涉及民族矛盾的问题,及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处置,绝不能让事件发酵。

(五)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认真培育、选树、宣传好民族团结方面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实例来影响、带动更多的群众,正确树立政治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八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站位高,立意深,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全国各族人民、全体中华儿女的热切期盼。一是以12个“必须”,全面总结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二是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形成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是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纲”,通过3个“必然要求”,深刻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使命。三是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为什么要创新发展,怎样创新发展的问题。为什么要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改进过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的保障各民族群众共同利益。怎样创新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物质与精神”的4个关系;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要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四是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把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重要工作载体,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和国民教育体系,全社会宣传教育。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特征,也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讲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让广大群众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生活中体验多元和认同一体,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中,让多元真正成为凝聚一体、认同一体、维护一体的要素和动力,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特征是各民族共有共享的,同时也是各民族共建共守的,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主要途径,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各民族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当前这一相对独立的民族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需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促进各族群众发现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共同要素,并努力使其凝练为社会共享的核心价值。因此,要逐步建构开放融合的民族教育体系,为各族群众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使其在交往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相互理解,在理解中相互交融,在交融中相互包容、尊重和欣赏,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日常生活中,人们有着多重社会角色与身份,多重社会角色与身份所遵循的社会规则和价值是超越个体身份,是全社会普遍遵循的,这是多元社会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一体或构建共同体的所需求的社会心理基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是让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关系。在尊重各民族认同、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确立和凸显各族群众多重、叠加的共有身份,在共学共事中发现社会共有共享和价值,进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语言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是在各民族语言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本身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仅传承传递汉族文化,也传承传递各民族文化,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交流的工具。当前社会上对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呈现两种错误观念:一是把学习汉语狭隘地理解为是对“汉族语言”和“汉族文化”的学习;二是认为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会削弱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我国历来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和前提,是少数民族群众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的整体质量,有助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有助于少数民族青少年求学就业,有助于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1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研讨交流。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主持集体学习并讲话。

集体学习会前,中心组成员进行了个人自学和深入思考,认真撰写了研讨交流材料。集体学习会上,王莉霞、李秀领、林少春、杨伟东、张韶春、段志强、那顺孟和、包钢先后作了发言,其他同志提交了书面发言材料。大家深入交流学习******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紧密联系实际讲认识、谈感受,并就加强和改进内蒙古民族工作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深化了思想认识、增进了工作共识。

石泰峰指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制度保障、实现方式以及中华民族历史观和民族工作的方法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重要思想是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强起来的历程中提出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我们党对民族工作的认识和实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境界。我们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时代意义和实践要求,切实增强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深入系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理解把握******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努力把每一个思想观点、每一条政治论断、每一项实践要求都学深悟透,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充分运用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去研究解决内蒙古民族工作中的问题,用真理的力量去端正党员干部的民族观、改善内蒙古民族工作大环境。

石泰峰指出,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中心任务,民族工作的立足点、着力点也有所不同。在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的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关键时期,党的民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已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牢记“国之大者”,把准战略定位,抓实重点任务,切实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战略全局中展现内蒙古担当、作出内蒙古贡献。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特别是道路自信,坚决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两个结合”,科学稳妥制定和完善涉及民族工作的法规规章、重要政策和重大举措,慎重稳进推动各项工作,在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这个重大职责使命上发挥好民族地区的应有作用。要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做好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边疆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工作,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奋斗。要充分认识民族复兴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石泰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对民族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我们一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深化理解把握,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历史观,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紧密联系内蒙古实际加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阐释,深入挖掘、整理、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讲好中华民族的历史,讲好内蒙古各民族的历史,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切实端正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要正确把握******强调的“四种关系”,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创新载体、实化抓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能落地、可感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点点滴滴上。要在用好发展这把总钥匙的同时,把思想教育这把钥匙用得更好,让精神的力量强起来,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深深扎根。

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摆在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第一,把握一个主题,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把握了这个主题,就把握了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把握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就把握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把握这个主题,就要牢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民族众多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把握一项方针,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有更快的发展,又大力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加快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既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第四,把握一项任务,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切实把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五,把握一个机遇,即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等都十分明确了。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到、落实到“十一五”规划中去。关于这一点,在筹备会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各地要紧紧抓住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六,把握一个要求,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民族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在认真总结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时代特征的能力、推动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能力。

四个突破是:

第一,民族理论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要有新的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认真学习和宣传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不断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意义重大。要借助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掀起学习和宣传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的高潮。首先在思路上要有新突破。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仅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要学,从事其他工作的干部也要学习;不仅干部要学习,一般群众也要学习。要增强学习和宣传的针对性。对小学生,要加强民族常识宣传教育,使其从小就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对中学生,要加强民族政策常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其民族政策意识。对大学生,要加强民族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进一步突出学习和宣传的重点。大力宣传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史,宣传各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人人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人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尽职尽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民族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宣传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了解民族知识所需要的基础性读物。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影视作品。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现代生活风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使群众能够通过一首歌、一张画、一台节目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总之,要努力展示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大发展的生动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措施要有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在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上有新的突破。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黑龙江、新疆、西藏、甘肃、青海、贵州、广西、福建等10个省区中的85个县、237个乡镇、640个行政村。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特别困难的群体。加大对这些民族的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民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项规划。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即2010年前,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标,特色产业促增收”的目标。即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校、有卫生所、有人畜饮水、有安居房、有能解决温饱的农田地;人均占有粮食、人均收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每个乡村培植一项或几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稳定解决温饱,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兴边富民行动要有新的突破。由国家民委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制定并实施兴边富民“十一五”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帮助边境地区集中解决吃饭、饮水、上学、就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快沿边(境)等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边境一线茅草房(危旧房)改造工程,逐步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缺乏生存条件、但为守边固土又不能移民搬迁的边民,要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要有新的突破。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作为全国扶贫的重点,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优先将特困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规划,重点改善水、电、路、通讯及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要实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搬迁扶贫,确保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因病因残、生态移民等特困群众,要逐步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拓宽农牧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进城务工等渠道,增加收入。

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支持民族地区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免书本费、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要大力兴办寄宿制学校,力争使确需寄宿的边远山区、牧区、高原和边境地区学生能够进入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学习。进一步做好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其他地区的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中小学任教和支教。办好在内地举办的各类民族班(学校)。积极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好民族院校。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把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站)、图书馆(阅览室)、文化馆(站)、影剧院、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好并完善起来,解决各族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等问题。扶持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等传媒的节目制作和播映,扶持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翻译、出版。支持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强民族文化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

加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要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鼓励医务人员到民族地区基层工作,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逐步解决医务人才匮乏问题。加强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传统医药。做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工作上要有新的突破。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提高层次。

第三,民族工作法制化建设要有新的突破。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办法。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民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代国务院起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这个规定一旦出台,将极大的带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办法,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民族工作社会化上要有突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支持民族工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良好局面。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质。但是,在当今各种“变异”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开始亵渎传统文化,把文明积淀看作炒作的工具。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守护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几何时,我们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的气质和风格。微博时代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蓝精灵体”,习惯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话:“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们戏谑调侃之时,传统文化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半文半白的“甄嬛体”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不痛不痒、无病呻吟的“琼瑶体”居然号称能“医治心灵创伤”。这时的我们,情何以堪!

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被修饰、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该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乡之情被无聊地调侃,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对于中国沉淀已久的文化,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去完全深谙,但也没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没有资格去编乱造,去挑战先人们高超的文学功底。因为我们生在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所以我们要坚守本真,不要丢失了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传统文化调侃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并不是要我们一成不变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创新和突破是必要的,毕竟,那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坚守本真,意味着天空的圆月依然是圆月,它是一轮思乡的月,而非被人们俗化了的月亮;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意味着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饰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给先哲们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矫揉造作,不要画蛇添足,更不要将经典俗化。

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传统文化之树绽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

第一,把握一个主题,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把握了这个主题,就把握了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把握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就把握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把握这个主题,就要牢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民族众多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把握一项方针,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有更快的发展,又大力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加快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既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第四,把握一项任务,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切实把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千百年来,各族先民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在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融进了人民群众的血液和灵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不断开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新局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刻画在头脑中、应用在工作中、贯彻到实践中,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以理论上的清晰推动政治上的清明,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要站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和格局上分析问题、谋划工作,将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聚焦到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上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语言相通才能心意相通。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在思想上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对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要旗帜鲜明、坚定政治立场。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行动上全面加强宣传引导,努力提高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主动出击,向各族群众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阐述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获得更好发展机会,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未来。要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以更好的思想理念、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中做表率,倾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团结协会会员、多参加采风活动,了解会员的拍摄特长,以照片交流、摄影比赛等方式开展活动,与其他协会共同合作进行拍摄工作。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形势充满错综复杂的各种变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1、认识当前经济形势,首先要有全局视野。从外部看,世界经济的增长动力在减弱,国际贸易增长有所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较多,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对比国内,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平稳增长,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中高端行业增势良好,就业形势好于预期,调查失业率略有下降,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由此表明,尽管受到外部因素不利影响,经济运行稳中有缓,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我国发展仍然拥有足够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

2、认识当前经济形势,还要有长远眼光。影响当前经济形势的各种不利因素,都是我们前进中必然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不能只盯眼前,纠结于局部,要从过往、现在和将来发展的大趋势中,辨析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的不同影响;从中外发展大量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症结的认识。惟此,才能跳出问题解决问题,立足于我国经济的内在韧性和巨大潜力,更加精准地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一一化解,最终赢得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未来。

3、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更要冷静看清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之中,我们既要牢牢抓住没有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要紧紧盯住大变局中同生并存的危和机。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变压力为动力。要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牢牢抓住世界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重大机遇。

在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会议非常鲜明地指出——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这一判断对于增进发展信心、坚定办好自己的事具有不一般的意义。

1、做出不会改变的论断,源自可观的内需市场。中国有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阶段,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蕴藏着可观发展空间。着眼于这一市场优势,会议提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环境,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着称心、用得舒心……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市场,今后潜力无疑更大,魅力更足。

2、做出不会改变的论断,源自较好的发展基础。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总储蓄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有9亿多劳动力人口,其中超过1.7亿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有丰富的土地总量资源,集约用地潜力巨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支撑。如何在这一基础上更上层楼?会议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增长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未来发展的质量有望更优。

3、做出不会改变的论断,源自不懈的改革开放。中国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过去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改革破除沉疴顽疾,降低制度成本;开放联结中外,共享全球化收益,二者的强大合力,共同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会议提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会议提出“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深深受益于改革开放的中国,未来前进脚步将更坚定。

我国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不断地攻坚克难中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正如近期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此,我们要着眼大势认识当前经济形势,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为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上一份满意答卷。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站位高,立意深,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全国各族人民、全体中华儿女的热切期盼。一是以12个“必须”,全面总结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二是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形成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是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纲”,通过3个“必然要求”,深刻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使命。三是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为什么要创新发展,怎样创新发展的问题。为什么要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改进过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的保障各民族群众共同利益。怎样创新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物质与精神”的4个关系;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要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四是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把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重要工作载体,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和国民教育体系,全社会宣传教育。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26日至27日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指出,我们党即将迎来百年诞辰。我们党一路走来,成就举世瞩目,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开辟未来。

做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在基层政策的宣传者。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要以身作则,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努力干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想,増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结合实际,将党中央保稳増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稳定各项攻策切切实实向基层群众进行宣讲,让广大基层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有明确清晰的了解,从而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以落地生根,不断解决基层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回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毋庸置疑,敢担当、善作为是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鲜明特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指出的:“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让初心和使命在内心深处铸牢、在思想深处扎根。

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摆在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第一,把握一个主题,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把握了这个主题,就把握了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把握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就把握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把握这个主题,就要牢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民族众多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把握一项方针,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有更快的发展,又大力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加快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既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第四,把握一项任务,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切实把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五,把握一个机遇,即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等都十分明确了。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到、落实到“十一五”规划中去。关于这一点,在筹备会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各地要紧紧抓住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六,把握一个要求,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民族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在认真总结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时代特征的能力、推动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能力。

四个突破是:

第一,民族理论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要有新的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认真学习和宣传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不断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意义重大。要借助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掀起学习和宣传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的高潮。首先在思路上要有新突破。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仅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要学,从事其他工作的干部也要学习;不仅干部要学习,一般群众也要学习。要增强学习和宣传的针对性。对小学生,要加强民族常识宣传教育,使其从小就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对中学生,要加强民族政策常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其民族政策意识。对大学生,要加强民族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进一步突出学习和宣传的重点。大力宣传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史,宣传各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人人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人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尽职尽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民族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宣传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了解民族知识所需要的基础性读物。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影视作品。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现代生活风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使群众能够通过一首歌、一张画、一台节目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总之,要努力展示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大发展的生动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措施要有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在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上有新的突破。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黑龙江、xq、xz、甘肃、青海、贵州、广西、福建等10个省区中的85个县、237个乡镇、640个行政村。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特别困难的群体。加大对这些民族的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民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项规划。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即xx年前,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标,特色产业促增收”的目标。即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校、有卫生所、有人畜饮水、有安居房、有能解决温饱的农田地;人均占有粮食、人均收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每个乡村培植一项或几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稳定解决温饱,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兴边富民行动要有新的突破。由国家民委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制定并实施兴边富民“十一五”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帮助边境地区集中解决吃饭、饮水、上学、就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快沿边(境)等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边境一线茅草房(危旧房)改造工程,逐步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缺乏生存条件、但为守边固土又不能移民搬迁的边民,要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要有新的突破。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作为全国扶贫的重点,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优先将特困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规划,重点改善水、电、路、通讯及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要实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搬迁扶贫,确保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因病因残、生态移民等特困群众,要逐步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拓宽农牧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进城务工等渠道,增加收入。

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支持民族地区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免书本费、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要大力兴办寄宿制学校,力争使确需寄宿的边远山区、牧区、高原和边境地区学生能够进入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学习。进一步做好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其他地区的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中小学任教和支教。办好在内地举办的各类民族班(学校)。积极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好民族院校。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把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站)、图书馆(阅览室)、文化馆(站)、影剧院、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好并完善起来,解决各族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等问题。扶持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等传媒的节目制作和播映,扶持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翻译、出版。支持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强民族文化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

加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要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鼓励医务人员到民族地区基层工作,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逐步解决医务人才匮乏问题。加强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传统医药。做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工作上要有新的突破。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提高层次。

第三,民族工作法制化建设要有新的突破。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办法。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民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代国务院起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这个规定一旦出台,将极大的带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办法,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民族工作社会化上要有突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支持民族工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良好局面。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我国各民族发展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构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要明白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如果一个国家四分五裂,必然无法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在中国历,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状况下出现的。

要让民族团结,首先就得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民族政策的基石。在我国,各民族社会地位一律平等,享受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汉族和少数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一律平等;任何民族都没有特权,任何民族的权利也没有被限制。因此党和国家民族还个性强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_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建设。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做民族团结颈部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中华民族就必须能够构成永恒的团结,拥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九

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摆在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第一,把握一个主题,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把握了这个主题,就把握了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把握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就把握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把握这个主题,就要牢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民族众多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把握一项方针,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有更快的发展,又大力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加快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既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第四,把握一项任务,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切实把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五,把握一个机遇,即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等都十分明确了。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到、落实到“十一五”规划中去。关于这一点,在筹备会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各地要紧紧抓住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六,把握一个要求,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民族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在认真总结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时代特征的能力、推动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能力。

四个突破是:

第一,民族理论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要有新的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认真学习和宣传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不断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意义重大。要借助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掀起学习和宣传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的高潮。首先在思路上要有新突破。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仅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要学,从事其他工作的干部也要学习;不仅干部要学习,一般群众也要学习。要增强学习和宣传的针对性。对小学生,要加强民族常识宣传教育,使其从小就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对中学生,要加强民族政策常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其民族政策意识。对大学生,要加强民族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进一步突出学习和宣传的重点。大力宣传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史,宣传各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人人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人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尽职尽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民族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宣传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了解民族知识所需要的基础性读物。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影视作品。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现代生活风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使群众能够通过一首歌、一张画、一台节目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总之,要努力展示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大发展的生动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措施要有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在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上有新的突破。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黑龙江、新疆、西藏、甘肃、青海、贵州、广西、福建等10个省区中的85个县、237个乡镇、640个行政村。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特别困难的群体。加大对这些民族的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民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项规划。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即2010年前,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标,特色产业促增收”的目标。即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校、有卫生所、有人畜饮水、有安居房、有能解决温饱的农田地;人均占有粮食、人均收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每个乡村培植一项或几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稳定解决温饱,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兴边富民行动要有新的突破。由国家民委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制定并实施兴边富民“十一五”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帮助边境地区集中解决吃饭、饮水、上学、就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快沿边(境)等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边境一线茅草房(危旧房)改造工程,逐步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缺乏生存条件、但为守边固土又不能移民搬迁的边民,要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要有新的突破。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作为全国扶贫的重点,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优先将特困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规划,重点改善水、电、路、通讯及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要实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搬迁扶贫,确保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因病因残、生态移民等特困群众,要逐步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拓宽农牧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进城务工等渠道,增加收入。

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支持民族地区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免书本费、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要大力兴办寄宿制学校,力争使确需寄宿的边远山区、牧区、高原和边境地区学生能够进入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学习。进一步做好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其他地区的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中小学任教和支教。办好在内地举办的各类民族班(学校)。积极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好民族院校。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把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站)、图书馆(阅览室)、文化馆(站)、影剧院、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好并完善起来,解决各族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等问题。扶持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等传媒的节目制作和播映,扶持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翻译、出版。支持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强民族文化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

加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要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鼓励医务人员到民族地区基层工作,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逐步解决医务人才匮乏问题。加强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传统医药。做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工作上要有新的突破。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提高层次。

第三,民族工作法制化建设要有新的突破。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办法。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民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代国务院起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这个规定一旦出台,将极大的带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办法,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民族工作社会化上要有突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支持民族工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良好局面。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通过系统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习英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决心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摆在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第一,把握一个主题,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把握了这个主题,就把握了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把握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就把握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把握这个主题,就要牢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民族众多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把握一项方针,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有更快的发展,又大力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加快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既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第四,把握一项任务,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切实把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五,把握一个机遇,即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等都十分明确了。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到、落实到“十一五”规划中去。关于这一点,在筹备会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各地要紧紧抓住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六,把握一个要求,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民族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在认真总结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时代特征的能力、推动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能力。

四个突破是:

第一,民族理论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要有新的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认真学习和宣传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不断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意义重大。要借助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掀起学习和宣传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的高潮。首先在思路上要有新突破。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仅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要学,从事其他工作的干部也要学习;不仅干部要学习,一般群众也要学习。要增强学习和宣传的针对性。对小学生,要加强民族常识宣传教育,使其从小就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对中学生,要加强民族政策常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其民族政策意识。对大学生,要加强民族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进一步突出学习和宣传的重点。大力宣传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史,宣传各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人人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人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尽职尽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民族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宣传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了解民族知识所需要的基础性读物。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影视作品。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现代生活风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使群众能够通过一首歌、一张画、一台节目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总之,要努力展示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大发展的生动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措施要有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在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上有新的突破。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黑龙江、xq、xz、甘肃、青海、贵州、广西、福建等10个省区中的85个县、237个乡镇、640个行政村。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特别困难的群体。加大对这些民族的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民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项规划。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即xx年前,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标,特色产业促增收”的目标。即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校、有卫生所、有人畜饮水、有安居房、有能解决温饱的农田地;人均占有粮食、人均收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每个乡村培植一项或几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稳定解决温饱,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兴边富民行动要有新的突破。由国家民委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制定并实施兴边富民“十一五”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帮助边境地区集中解决吃饭、饮水、上学、就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快沿边(境)等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边境一线茅草房(危旧房)改造工程,逐步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缺乏生存条件、但为守边固土又不能移民搬迁的边民,要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要有新的突破。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作为全国扶贫的重点,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优先将特困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规划,重点改善水、电、路、通讯及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要实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搬迁扶贫,确保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因病因残、生态移民等特困群众,要逐步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拓宽农牧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进城务工等渠道,增加收入。

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支持民族地区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免书本费、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要大力兴办寄宿制学校,力争使确需寄宿的边远山区、牧区、高原和边境地区学生能够进入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学习。进一步做好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其他地区的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中小学任教和支教。办好在内地举办的各类民族班(学校)。积极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好民族院校。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把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站)、图书馆(阅览室)、文化馆(站)、影剧院、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好并完善起来,解决各族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等问题。扶持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等传媒的节目制作和播映,扶持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翻译、出版。支持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强民族文化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

加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要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鼓励医务人员到民族地区基层工作,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逐步解决医务人才匮乏问题。加强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传统医药。做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工作上要有新的突破。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提高层次。

第三,民族工作法制化建设要有新的突破。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办法。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民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代国务院起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这个规定一旦出台,将极大的带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办法,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民族工作社会化上要有突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支持民族工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良好局面。

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摆在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第一,把握一个主题,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把握了这个主题,就把握了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把握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就把握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把握这个主题,就要牢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民族众多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把握一项方针,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有更快的发展,又大力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加快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既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第四,把握一项任务,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切实把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五,把握一个机遇,即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等都十分明确了。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到、落实到“十一五”规划中去。关于这一点,在筹备会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各地要紧紧抓住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六,把握一个要求,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民族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在认真总结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时代特征的能力、推动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能力。

四个突破是:

第一,民族理论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要有新的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认真学习和宣传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不断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意义重大。要借助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掀起学习和宣传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的高潮。首先在思路上要有新突破。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仅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要学,从事其他工作的干部也要学习;不仅干部要学习,一般群众也要学习。要增强学习和宣传的针对性。对小学生,要加强民族常识宣传教育,使其从小就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对中学生,要加强民族政策常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其民族政策意识。对大学生,要加强民族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进一步突出学习和宣传的重点。大力宣传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史,宣传各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人人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人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尽职尽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民族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宣传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了解民族知识所需要的基础性读物。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影视作品。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现代生活风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使群众能够通过一首歌、一张画、一台节目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总之,要努力展示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大发展的生动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措施要有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在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上有新的突破。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黑龙江、xq、xz、甘肃、青海、贵州、广西、福建等10个省区中的85个县、237个乡镇、640个行政村。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特别困难的群体。加大对这些民族的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民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项规划。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即xx年前,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标,特色产业促增收”的目标。即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校、有卫生所、有人畜饮水、有安居房、有能解决温饱的农田地;人均占有粮食、人均收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每个乡村培植一项或几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稳定解决温饱,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兴边富民行动要有新的突破。由国家民委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制定并实施兴边富民“十一五”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帮助边境地区集中解决吃饭、饮水、上学、就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快沿边(境)等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边境一线茅草房(危旧房)改造工程,逐步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缺乏生存条件、但为守边固土又不能移民搬迁的边民,要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要有新的突破。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作为全国扶贫的重点,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优先将特困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规划,重点改善水、电、路、通讯及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要实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搬迁扶贫,确保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因病因残、生态移民等特困群众,要逐步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拓宽农牧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进城务工等渠道,增加收入。

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支持民族地区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免书本费、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要大力兴办寄宿制学校,力争使确需寄宿的边远山区、牧区、高原和边境地区学生能够进入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学习。进一步做好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其他地区的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中小学任教和支教。办好在内地举办的各类民族班(学校)。积极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好民族院校。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把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站)、图书馆(阅览室)、文化馆(站)、影剧院、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好并完善起来,解决各族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等问题。扶持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等传媒的节目制作和播映,扶持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翻译、出版。支持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强民族文化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

加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要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鼓励医务人员到民族地区基层工作,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逐步解决医务人才匮乏问题。加强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传统医药。做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工作上要有新的突破。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提高层次。

第三,民族工作法制化建设要有新的突破。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办法。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民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代国务院起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这个规定一旦出台,将极大的带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办法,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民族工作社会化上要有突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支持民族工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良好局面。

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摆在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第一,把握一个主题,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把握了这个主题,就把握了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把握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就把握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把握这个主题,就要牢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民族众多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把握一项方针,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有更快的发展,又大力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加快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既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第四,把握一项任务,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切实把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五,把握一个机遇,即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等都十分明确了。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到、落实到“十一五”规划中去。关于这一点,在筹备会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各地要紧紧抓住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六,把握一个要求,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民族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在认真总结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时代特征的能力、推动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能力。

四个突破是:

第一,民族理论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要有新的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认真学习和宣传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不断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意义重大。要借助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掀起学习和宣传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的高潮。首先在思路上要有新突破。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仅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要学,从事其他工作的干部也要学习;不仅干部要学习,一般群众也要学习。要增强学习和宣传的针对性。对小学生,要加强民族常识宣传教育,使其从小就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对中学生,要加强民族政策常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其民族政策意识。对大学生,要加强民族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进一步突出学习和宣传的重点。大力宣传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史,宣传各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人人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人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尽职尽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民族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宣传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了解民族知识所需要的基础性读物。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影视作品。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现代生活风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使群众能够通过一首歌、一张画、一台节目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总之,要努力展示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大发展的生动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措施要有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在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上有新的突破。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黑龙江、xq、xz、甘肃、青海、贵州、广西、福建等10个省区中的85个县、237个乡镇、640个行政村。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特别困难的群体。加大对这些民族的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民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项规划。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即xx年前,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标,特色产业促增收”的目标。即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校、有卫生所、有人畜饮水、有安居房、有能解决温饱的农田地;人均占有粮食、人均收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每个乡村培植一项或几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稳定解决温饱,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兴边富民行动要有新的突破。由国家民委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制定并实施兴边富民“十一五”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帮助边境地区集中解决吃饭、饮水、上学、就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快沿边(境)等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边境一线茅草房(危旧房)改造工程,逐步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缺乏生存条件、但为守边固土又不能移民搬迁的边民,要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要有新的突破。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作为全国扶贫的重点,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优先将特困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规划,重点改善水、电、路、通讯及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要实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搬迁扶贫,确保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因病因残、生态移民等特困群众,要逐步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拓宽农牧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进城务工等渠道,增加收入。

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支持民族地区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免书本费、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要大力兴办寄宿制学校,力争使确需寄宿的边远山区、牧区、高原和边境地区学生能够进入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学习。进一步做好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其他地区的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中小学任教和支教。办好在内地举办的各类民族班(学校)。积极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好民族院校。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把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站)、图书馆(阅览室)、文化馆(站)、影剧院、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好并完善起来,解决各族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等问题。扶持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等传媒的节目制作和播映,扶持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翻译、出版。支持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强民族文化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

加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要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鼓励医务人员到民族地区基层工作,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逐步解决医务人才匮乏问题。加强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传统医药。做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工作上要有新的突破。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提高层次。

第三,民族工作法制化建设要有新的突破。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办法。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民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代国务院起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这个规定一旦出台,将极大的带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办法,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民族工作社会化上要有突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支持民族工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良好局面。

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需要做好这一点,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统一思想,加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分裂分子”集团利用宗教分裂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揭露“分裂分子”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真实面目,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正面舆论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安定团结、遵守法律、和谐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其次,立足实际,认清形势。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利通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

长期以来,“分裂分子”集团一直处心积虑地破坏发展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坚定意志、正确思路、实际能力、政策措施和自觉行动,以更好地把握人民的意愿,把握利通区发展进步的关键。因此,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举一反三,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当前反分裂斗争的新形势,始终紧绷政治这根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切实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坚决粉碎“分裂分子”的新一轮进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确保国家安全和利通区社会稳定。

第三,和睦相处,加强团结。多少年来,利通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创造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团结”的新局面;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了做好民族工作的“十二个必须”,形成了我们党民族工作实践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的最好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最根本遵循,作为高校教师的一员,我们承担着宣传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任务与使命,我们要教育各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使学校成为各民族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

本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还特别强调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群众的个体发展,也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更能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我负责的工作范围内,刚好包括教材管理和普通话测试工作。在领导的带动下,教材管理的相关文件已在本学期修订完成;普通话测试工作也由单一形式的培训和测试,转变为多元化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作。工作内容不断充实,以多种形式促进优秀的校园精神建设。

举世瞩目的“两会”胜利开幕,温总理代表国务院做了他任期内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成绩总结得客观,对今后的工作指导推荐科学合理。此刻我们都在学习“两会精神”,我们单位也组织了学习,我也认真的学习了,我明白在两会期间,听到了董事长振奋人心的报告,看两会,能体会到国家政策就是好,刺击消费,扩大消费,合理消费,让老百姓多挣钱敢于花戗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是“两会”精神的一大重点,也是“两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已经作为“两会”主旋律。此次会议同时也为我们矿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对此刻的要求和对未来的构想和期望。我决心要跟上矿上的发展步伐,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我的岗位不仅仅重要还关乎到生命,所以我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各位师傅们的经验,以各位师傅为自己前行的榜样,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潜力,力争在新的一年里,《莲~山课件》将本职工作做得更加出色。经过前期的工作和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自己在工作方面的经验不足。因此要不断加强各项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及加强各项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是我现阶段的工作目标。

工作就意味着职责,愉快的理解和完美的执行是我们对待工作的唯一选取。工作不仅仅是要做好做精,还要在认真的基础上细心,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将不断强化职责意识,把职责放在心中,从认真敬业做起;把职责放在手中,从点点滴滴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年之旅,始于今朝。沿着两会确定的发展方向,坚决贯彻两会精神,我们必能在市场的浪潮中激流勇进,更好更快更强的持续快速发展,也决不会停止其前行的脚步,必会用勤劳的双手,以“挑战中把握机遇,逆境中勇往直前”为信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辛勤和智慧,用汗水与激情,努力开创一片新天地!

在河南郑州、新乡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防汛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就防汛救灾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资金2000万元,专项支持防汛救灾工作,同步发出通知,要求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危难时刻显真情,苦难时刻显担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社会各界纷纷与河南同胞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实际行动让鲜红的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这就是民族力量,始终激荡人心、振奋人心,时刻引领着、鼓舞着我们奋勇前进。

这种力量是不顾风雨,“河”你一起,越是艰难越向前。“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在防汛救灾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汛情就是命令,抗洪就是责任,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人民子弟兵、消防救援人员“战”在一线,交警、环卫、电力、通信、供水、市政……所有保证居民正常生活的岗位,都有防汛救灾人员风雨逆行、抢险救灾的身影。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一张张令人动容的面庞,大家没有因为充满艰难就望而生畏、也没有因为路途漫漫就放弃前行、更没有因为困难重重就打起退堂鼓,而是始终将保障河南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心头、扛在肩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场挑战,河南人民一定中”的铮铮誓言。

这种力量是不远万里,风“豫”同“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受灾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全力帮助和支持灾区防汛救灾、恢复生产生活”。安徽、山西、河北、湖北、江西、江苏等多个省份的消防救援力量陆续前往河南增援,1800名指战员、250艘舟艇、7套“龙吸水”大功率排涝车、11套远程供水系统、1.85万余件抗洪抢险救援装备……这些数字的背后汇聚起全国人民防汛抢险救灾的强大力量,彰显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中国精神,体现出的更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团结的伟力,天灾无情,但压不垮泱泱大国;暴雨凶猛,但敌不过众志成城,河南这场抗洪救灾战役一定胜利!

这种力量是守望相助,共渡“南”关,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难的时刻,越能见证守望相助的真情;越是紧要的关头,越要凝聚同舟共济的力量。从年年利益亏损濒临倒闭的鸿星尔克豪捐5000万元到网友纷纷购买刷爆直播间冲上热搜,从不仅要自救的蜜雪冰城到申请破产重组的汇源果汁,从奇瑞汽车、白象、东北方大集团到贵人鸟,这些逐渐淡出国人视野的国产企业纷纷向河南捐款捐物,这其中很多故事都让人不禁泪目。爱国者人恒爱之,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每一名成员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力量是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赤子情怀,是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更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撑。

疫情面前,洪涝面前,举国上下携手奋斗,我们的民族定会从磨难中奋起,愈挫愈勇!致敬那些“河”你一起,风“豫”同“州”,共渡“南”关的人们,河南加油,中国必胜!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资料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透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一样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构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这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构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将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我们的每一滴汗水都将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如果在维护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中,做不了大海的滚滚波涛,那就做一股山间的潺潺溪流吧;如果做不了峰顶的参天大树,那做一棵河边的青青小草吧。让我们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保卫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成果和稳定的政治局面,一齐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乘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的浪潮,并肩携手、同心同德,共同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弘扬民族团结精神,爱我中华,共创祖国辉煌的明天。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党的治国方略在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要认真学习领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抓好各项任务贯彻落实。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

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

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要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做好重点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群体等的工作。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各级党委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要更加重视、关心、爱护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一线干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要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是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使之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宣讲活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加强领导、压实责任,搞好协调、强化督查,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一

按照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xx学习教育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关于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重要论述。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团结奋斗、荣辱与共,共同书写了气壮山河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这一概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人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创新发展的理论品格,是************关于民族工作的新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宏大课题。下面浅谈几点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把握的几点。

(一)深刻认识其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正如************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中不同成员的关系,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各民族相互之间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二)牢固树立国情意识。************指出,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xx周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既是历史事实,也是现实写照,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升为“基本国情”的高度加以阐述,表明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大的公约数是统一,而多民族则是一大特色和一大有利因素,多民族的大一统,既是重要财富也是重要优势。必须深刻认识到,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梦,也是各民族自己的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情意识和“家底”意识,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祖国认同,打牢共同体的思想政治基础。

(三)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可以说,“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之本,没有“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增强“五个认同”,就必须正确树立、真正树牢“五观”。一是国家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各族人民的神圣义务。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主权的言行。二是历史观。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各民族都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利用历史问题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对立的错误历史观。三是民族观。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民族平等是民族关系最本质的特征。既要认同本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更要认同各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处理好本民族局部利益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关系,正视多样性,增强一致性。要做民族团结的忠诚守卫者和捍卫者,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及一切民族歧视、民族隔阂的言行,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四是文化观。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要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旗帜鲜明地反对把中华文化等同于某一个民族的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的倾向。五是宗教观。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自知的共同体必然有自己的政治认同意识,这个政治认同的重要内容就是对中国******的认同。中国******把民族宗教问题作为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加以解决,在保持自身的政治理念和理想信仰的同时,以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为旗帜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力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既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关系的常态。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的大势下,民族孤立主义、种族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既是人类进步的障碍,也是妨碍民族发展的毒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感情相依、情感交融。

(五)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强调,全面建成小康,各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共建全面小康,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挑战,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应怎么做。

我县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聚居生活着20多个民族100多万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我市经济社会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发展,人民群众全面实现脱贫,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新生活。社会安定、民族团结是我市的主流,同时,全市民族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应高度重视新时代民族工作,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升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民族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各级党委一定要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全面抓好。要强化从事民族工作机关的工作,从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经费保障各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从而使其适应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二)要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五个认同”,使“三个离不开”的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在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

(三)要解决好民族共性和差异性的问题。更加注重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树立“大家庭”的理念,一切工作都要服从维护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局。同时尊重并发展各民族文化,在保持民族特性和多样性的同时,努力增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共同性和相互包容性。

(四)要妥善处置涉及民族领域的问题和矛盾。民族工作无小事,日常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和意识形态的管控,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避免事态进一步发展。如果发生问题,要准确研判并区别一般维护社会稳定案件与涉及民族矛盾的问题,及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处置,绝不能让事件发酵。

(五)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认真培育、选树、宣传好民族团结方面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实例来影响、带动更多的群众,正确树立政治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二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一次民族工作会议。会议以“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文化交融”为主题,旨在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关注民族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此次会议,我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珍贵和文化交融带来的巨大力量。

会议一开始,主持人向我们介绍了我国多民族结构的现实情况,同时强调了民族团结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他告诉我们,我国共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习俗,正是这些多元性的结合,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要保持民族的多元性,就需要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团结。听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曾经在学校中看到的一幕场景。一次,我在操场上看到了不同民族的同学一起跳舞,他们的舞步虽然各不相同,但却能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仿佛在舞动着民族团结的旋律。这个场景深深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会上邀请了一位负责民族教育的专家,为我们讲解了文化交融的重要性。他提到,文化交融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从而实现了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和进步。他列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广东菜里的各色菜肴吸收了西方烹饪艺术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粤菜文化。而我激动地想到,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吃粤菜,每次和家人去广东旅游,总是乐不思蜀地品尝当地美食。通过这些了解,我逐渐明白了文化交融不仅能够使我们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更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团结。

会议上还邀请了一些民间艺术家和乡村代表,向我们展示了各民族独有的舞蹈、音乐和手工艺品等。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全场的热烈掌声。看着他们用手中的艺术品讲述着他们民族独特的文化,我不禁为我们的国家而骄傲。我想,正是这些民间艺术家和乡村代表,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将他们的民族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而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更需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会上举行了一次座谈交流环节。同学们纷纷发言,分享自己对于民族工作的理解和体会。有的同学提到,只有通过充分的了解和交流,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民族团结。而有的同学则谈到,保护民族文化是我们作为当代青年的责任。这些发言不仅仅让我认识到了每个人对于民族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更加坚定了我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融做出自己贡献的决心。

通过这次学民族工作会议,我更加明确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而文化交融则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创造力和活力。未来,我将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民族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传递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深入交流与了解。同时,我也会通过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为我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民族团结的力量将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三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民族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通过会议的学习和交流,我深刻领悟到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会议中,我不断反思自己在民族工作中的不足,并制定了一些改进措施,相信这次会议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这次会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现在会议的主题明确、内容丰富。会议的主题明确为“学民族工作”,使我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学民族工作。在会议上,我了解到学民族工作的目标是打破民族壁垒,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共融。会议内容包括理论指导、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等多个方面,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了学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难题。

学习是会议的核心,会议的每个环节都让我深受启发。在理论指导环节,我通过深入学习了关于学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概念和政策法规等,增强了对学民族工作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学习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方案,深感这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听取案例分析,我了解到了一些学民族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这些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教训,也让我认识到学民族工作的道路并不平坦。和与会代表一起进行经验总结,我深感学民族工作存在着共性和特殊性,关键在于如何善于发现、总结、借鉴和推广。

在会议中,我不断反思自己在学民族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首先,我意识到自己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和深入,这导致我在工作中无法真正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挖掘和发掘自身文化优势。其次,在学民族工作中,我还存在政策理解不够到位和工作细致认真程度不够的问题。会议期间,我不断与会代表交流,倾听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并在反思中明确了自己今后发展的方向。

针对自身不足,我制定了一些改进措施。首先,我决定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自己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理解和关注度,以更专业、更有效的方法去开展学民族工作。其次,我会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学习,以确保自己能够熟悉并正确运用相关政策,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服务。此外,我还计划加强与其他学校和地区的交流,互相借鉴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这次学民族工作会议的学习和反思,我深切感受到了学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民族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责任和使命。我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学民族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实际行动,我能够在学民族工作中取得更为出色的成绩。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四

工作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具有韧劲、坚持、奉献等特点。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工作精神的重要性和力量。下面我将从扎根亲情、接受挑战、追求卓越以及传承发展等四个方面,分享我对中华民族工作精神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华民族工作精神的重要性体现在对扎根亲情的态度上。中国人注重家庭,把家庭视为情感寄托和精神力量的源泉。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将亲情放在心中的最重要位置。工作时,我们不仅要为了家人努力工作,更要通过扎根亲情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责任感。只有有了亲情的滋养,我们才能有更强大的动力去努力工作,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正是因为这份与生俱来的亲情牵引着我们,激发着我们在工作中的拼搏精神。

其次,中华民族工作精神的力量体现在接受挑战的态度上。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国人常常能够坦然面对,勇往直前。无论是天灾人祸还是工作的困难,我们都能够迎难而上,敢于挑战自我。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扰,但是只要我们心怀坚定的工作精神,勇敢地去面对、解决,就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和答案。接受挑战的态度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意志,也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成长的机会。

再次,中华民族工作精神的强大体现在追求卓越的态度上。中国人向来注重追求卓越的品格,不论在何种职业岗位上,都以追求卓越为目标,以超越自我为动力。中国人的工作精神追求的不只是表面的成功,更是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我们相信只有全心全意投入工作,追求卓越,才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创造出突破和惊喜。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工作精神正是因为对追求卓越的不懈追求而显得格外强大。

最后,中华民族工作精神的传承发展展现在我们秉持的价值观上。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强调了勤奋、诚信、敬业、质量等重要原则。在这些价值观的指引下,我们工作的态度和职业精神必然是严谨而全面的。追求卓越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工作中的细节,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个职责,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我们深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工作精神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一种方式。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工作精神源远流长,通过亲情、挑战、卓越和价值观的秉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工作状态和职业态度。我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工作精神的重要性和力量,它让我不断进取,追求卓越,成就自己的同时也为家庭和社会作出了一份贡献。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中华民族工作精神,牢记我们对工作的责任和担当,我们一定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五

举世瞩目的“两会”胜利开幕,温总理代表国务院做了他任期内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成绩总结得客观,对今后的工作指导推荐科学合理。此刻我们都在学习“两会精神”,我们单位也组织了学习,我也认真的学习了,我明白在两会期间,听到了董事长振奋人心的报告,看两会,能体会到国家政策就是好,刺击消费,扩大消费,合理消费,让老百姓多挣钱敢于花戗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是“两会”精神的一大重点,也是“两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已经作为“两会”主旋律。此次会议同时也为我们矿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对此刻的要求和对未来的构想和期望。我决心要跟上矿上的发展步伐,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我的岗位不仅仅重要还关乎到生命,所以我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各位师傅们的经验,以各位师傅为自己前行的榜样,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潜力,力争在新的一年里,《莲~山课件》将本职工作做得更加出色。经过前期的工作和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自己在工作方面的经验不足。因此要不断加强各项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及加强各项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是我现阶段的工作目标。

工作就意味着职责,愉快的理解和完美的执行是我们对待工作的唯一选取。工作不仅仅是要做好做精,还要在认真的基础上细心,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将不断强化职责意识,把职责放在心中,从认真敬业做起;把职责放在手中,从点点滴滴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年之旅,始于今朝。沿着两会确定的发展方向,坚决贯彻两会精神,我们必能在市场的浪潮中激流勇进,更好更快更强的持续快速发展,也决不会停止其前行的脚步,必会用勤劳的双手,以“挑战中把握机遇,逆境中勇往直前”为信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辛勤和智慧,用汗水与激情,努力开创一片新天地!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六

近期,我参加了一场关于学民族工作的会议,会议内容充实丰富,思想深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会议的学习和交流,我深切意识到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体会到了推动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民族工作中的角色和责任。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在会议中,我了解到民族工作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新时代特别重要。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团结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只有不断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才能推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民族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非常重要,只有不断学习、增进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投身到民族工作中,为民族团结和谐贡献力量。

其次,要关注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会议中,与会者对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我了解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教育资源匮乏,人才培养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要加大力度,做出具体的行动。比如,加大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改善人才培养体制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得到协调发展。

第三,要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会议上,我听到了很多关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案例和经验分享。我深深感受到,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传统和独特的符号。只有保护和传承好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保持民族的团结和认同感。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在教育和传媒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第四,要营造良好的民族关系。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和谐,离不开不同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在会议中,与会者强调了加强民族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我们要真诚友善地对待不同民族的人,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和传统,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另外,我们还要加强民族工作队伍的建设,培养更多了解民族事务、熟悉民族政策、热爱少数民族的专业人才,为推动民族团结和谐发挥积极的作用。

最后,要加强民族工作的宣传和教育。会议中,与会者强调了宣传和教育在民族工作中的重要性。宣传和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有效手段,我们要加大对民族团结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政策,增进民族团结的意识。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和青年的教育,培养他们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培养他们成为能够为祖国和民族发展做出贡献的有用人才。

通过这次学民族工作会议,我深切体会到了学习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关注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性。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到民族工作中去,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更加和谐稳定。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民族团结和谐做出贡献!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七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中华民族工作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形成的珍贵财富。它体现了勤劳、勇敢、踏实、创新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取得辉煌发展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的工作中,我也深受中华民族工作精神的熏陶与影响,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勤劳(大约200字)。

勤劳是中华民族工作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无论是历史上的劳动人民,还是现代的工作者,都以勤劳奋发、百折不挠的精神面貌赢得了赞誉。在我的工作中,我深感“勤劳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每天早出晚归,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现场,我都将工作目标放在首位,全力以赴、不辞辛劳,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而不懈努力。正是这种勤劳精神,让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绩。

第三段:勇敢(大约200字)。

勇敢是中华民族工作精神的重要特质之一。历史上,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和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无比的勇敢与坚毅。在我的工作中,我发现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不畏艰难困苦,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这些勇敢的行动不仅让我在工作中锻炼出了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而且也为我赢得了同事和上司的认可和赞许。

第四段:踏实(大约200字)。

踏实是中华民族工作精神的重要价值观之一。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实际工作,注重事事认真对待,精益求精。在我的工作中,我深受踏实的影响,始终坚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不偷懒、不敷衍,力求做到最好。我明白踏实的工作态度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建立起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创新(大约200字)。

创新是中华民族工作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注重传承与创新,力求在不断改进中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我的工作中,我也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思维方式。勇于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勇立时代潮头,为推动事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创新让我能够不断超越自我,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结论(大约100字)。

中华民族工作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始终以一颗勤劳、勇敢、踏实和创新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我们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相信在中华民族工作精神的影响下,我们的事业会越来越成功,中华民族会更加繁荣昌盛。

2023年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案例18篇)篇十八

中华民族工作精神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品质。工作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人们对劳动的尊重和珍视,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创造、进取和奉献的追求。这篇文章将从工作精神的内涵、重要性、体现方式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第二段:工作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

中华民族工作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它包含了对实践成果的珍视与追求、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以及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工作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当每个人都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工作,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并不断提高自己,中华民族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前进。

中华民族工作精神体现在每个人工作上的点点滴滴,表现出来的方式多种多样。一方面,它体现在中华民族人民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对工作的责任心。无论是农民、工人还是知识分子,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追求卓越。另一方面,它体现在中华民族人民对创新和进取的追求。中华民族工作精神中的锐意进取是中华民族取得辉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只有敢于改革创新,勇于打破旧有的思维和制度,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

第四段: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中华民族工作精神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个体的发展上,更能够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个人通过工作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不仅能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实际收益,更能够提升自身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而社会通过工作精神的推动,能够形成一种和谐、稳定而又发展的大环境,促使整个社会更好地实现繁荣富强的目标。

第五段:结语。

中华民族工作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精神支柱。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劳动的崇高理念和勤劳奋斗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获得辉煌成就的不竭动力。作为后来者,我们应该在自己的事业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工作精神,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不畏困难和挑战,努力做到实事求是、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世界的大舞台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相关范文推荐

    优质培训授课邀请函(通用20篇)

    邀请函通常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以及其他必要的细节。范文中的措辞和语言都经过精心设计,既庄重正式又不失亲切,值得借鉴和学习。尊敬的_______老师:为提高

    最热谈办公室工作的体会(通用17篇)

    通过写工作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进步。工作中的挑战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和决心,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就当前如何进一步增强政

    最优清洁清扫活动心得大全(19篇)

    心得体会是对某一事物或经验的深思熟虑后的理解和归纳。如果你对如何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感到困惑,那么不妨看看下面这些优秀范文。清洁清扫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

    实用民航业疫情心得范文(15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不仅可以反映个人的成长,也可以展现个人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写作的启示。疫情防控是“一盘棋”,

    优质武汉旅游心得感悟(汇总18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回忆与思考的结合,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类似情况。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武汉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

    精选转校入学申请书大全(18篇)

    写作更多申请书需要仔细研究申请要求和对方的期望,从而能够符合他们的需求并突出自己的优势。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申请者的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鼓励。

    专业房贷用收入证明开(案例16篇)

    范本是提高写作效果的利器,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写作困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文章。兹证明__________(身份证:____

    最新精准扶贫实践报告心得范文(23篇)

    通过实践报告的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鉴。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实践报告样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吧。我们小组在这个暑

    最优与家长谈话后的心得体会(模板15篇)

    经验和教训都蕴含在我们的日常行动之中,总结是将这些经验和教训提炼成有价值的智慧。接下来是一些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学习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热门办公室接待工作总结范文(18篇)

    办公室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在办公室工作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