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模板19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琉璃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模板19篇)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代表公司向大家致以深深的敬意!在写开场白时,可以询问自己一些问题,如“听众为什么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或“我应该怎样引起他们的共鸣?”请大家留意,以下是一些写作总结的经典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一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二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试卷命题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也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本次试卷紧扣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基础知识、计算、解决问题三大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试卷特点:本次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充分体现了以教材为主的特点,所考内容深入浅出地将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展现在学生的试卷中,并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验。同时使学生在答卷中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另外,此次试卷注重学生的发展,从试卷的得分情况看,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获得高分的。

试卷难度适中,有较强的科学性与代表性,试题内容注意突出时代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尤其是填空题突出了灵活性,能力性,全面性,人文性的出题原则,提高了测试水平。整个试卷布局合理、图文并茂,题目比较灵活,淡化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加重了试题的思维含量,既注重测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注重了基本技能的检测。开放性、操作性的题目有所体现。全面涵盖了本学期学生应掌握的学习内容。总的来说,试卷难易适中,既有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没有偏题、怪题,也没有过难的题目,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没有出现超纲现象,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三、存在问题:

第一、不良习惯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认为试题简单,而产生麻痹思想,结果造成抄写数字错误、加减号看错等。

第二、审题不认真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审题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题目需要学生在审题时必须注意力集中才能找出问题,但学生经常大意。

第三、在数物体个数并比较多少并填数时不够细心出错。

四、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循课标,灵活处理教材。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把教材当作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重视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着的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善于驾驭教材,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

2、营造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4、做好帮差补缺工作。

5、加大学生的识字量,能独立读题、审题。

五、通过这次检测的反思,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

1、加大题型的训练,多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

2、以后多出一些新颖,多样化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选择最优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边读题边做题的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三

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认识,就是继承和发扬我们祖先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也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个有效途径。让小学生经常诵读经典诗文,必将使其受益终生。因此,我班在本学期将计划诵读一下经典诗篇:(本计划从第三周开始)

第三周: 唐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第四周: 唐诗 《咏鹅》 骆宾王

第五周: 唐诗 《悯农》 李绅

第六周: 唐诗 《春晓》 孟浩然

第七周: 《画》 佚名

第八周: 唐诗 《静夜思》 李白

第九周: 唐诗 《古朗月行》 李白

第十周: 唐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第十一周: 唐诗 《绝句》 杜甫

第十二周: 唐诗 《游子吟》 孟郊

第十三周: 唐诗 《清明》 杜牧

第十四周: 唐诗 《悯农》 李绅

第十五周: 唐诗 《草》 白居易

第十六周: 唐诗 《江雪》 柳宗元

从十七周开始进行检查评比,可集体检查和个别抽查,对诵读掌握全面的同学给予奖励,对稍微落后的同学进行激励。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四

本单元包括:识字5-8,《识字5》是一组描写夏天的词语,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图画的兴趣,同时经过识字的积累,为下面更好的学习课文又做了铺垫。《识字6》是描写围绕夏天的乡村夜晚,把12个词语按一定逻辑关系,排成四行。《识字7》是采用图画来形成识字,图和词并茂,学生看到图想到词,读到词想到图,是一篇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培养观察、想象、口头表达能力的好课例。《识字8》是转转盘识字,就是我们常说的.用基本字加偏旁组成一个新的字。课文中用转转盘的形式出现。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学生学会多种识字方法,进行独立识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养成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认识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养成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识字5…………………2课时

识字6…………………2课时

识字7…………………2课时

识字8…………………2课时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五

1、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并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2.知识与技能: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的更多性质。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的现象。

意识到固体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而是由材料、形状所决定的。

沙子、小苏打、勺子

一、激发兴趣,故事导入:

学生讨论:他们把水倒进树洞,皮球飘上来了。

2、同学们真聪明,和小伙伴们想到一块去了,于是他们抬来了水,把水倒进树洞,皮球就浮上来了。小伙伴们又开心的玩了起来。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把物体放到水里,看看是溶解在水里,还是浮在水面上。

二、探究

(一)预测物体在水里的情况。

1、认识材料。

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准备许多好玩的物体,快看一看都有什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2、学生汇报。(沙子、小苏打、食用油)

3、猜一猜。把他们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现象?

生讨论:(有的.沉、有的浮、有的不见了。)

4、学生汇报本组的猜想。

(二)探究物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

2、学生汇报做实验的注意事项。

(三)师小结:有些物质在水里容易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三、拓展活动:

1、饮料可以冲着喝,知道为什么吗?

2、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六

1.在游戏中,了解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2.能在主动探索、反复尝试中找出磁扣的南北极。

3.在合作游戏和探索活动中感受玩磁铁的乐趣。

条形磁铁、u形磁铁若干,磁扣人手一个,磁铁玩具

一、探究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1.情境导入,激趣

师:小队员们,又到了我们一起“学科学,大闯关”的活动了,大家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别忘了我的口号是“科学泡泡,动手动脑;玩转磁铁,探索奥妙!”大家准备好了吗?有没有信心们?好,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闯关游戏。

2.探究知道新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观察一下磁铁。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磁铁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

(1)磁铁的形状:方块磁铁、瓦形磁铁、圆柱形磁铁、圆环磁铁、圆片磁铁、条形磁铁、u形磁铁。

(2)磁铁两端有蓝色,一端红色。

(3)磁铁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

3.游戏:变身小磁铁

师:同学们很棒,请你们任选蓝色和红色小标志的两头,互相对碰会有什么现象?(同颜色的两端相斥,不同颜色的两端相吸。)

二、探究磁铁的应用

1.激趣

师:玩过了游戏,我们休息一下,进行我们的终极挑战。

2.学生探究,磁铁还可以吸引那些物体?(教师适时引导,并观察学生实验情况。)

3.分享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简介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七

96-98页 (9 加几)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每人准备小棒18根。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第99面的第1、2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八

一、看图写数。

二、填空。

1、56里面的5在()位上,表示()个()。

2、67里有()个十和()个一。

3、85的5在()位上,表示()个()。

4、6个十和6个一是()。

5、和79相邻的数是()和()。

6、比91小,比88大的数是().和()。

7、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青岛版):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

8、100里面有()个十。

三、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

472855456976587967

四、填一填。

五、口算。

1、7+70=2、35+5=3、666=4、833=

5、43-3=6、4+60=7、90十9=8、3+40=

9、5040=10、977=11、8060=12、50+5=

六、比一比

4、78-8○805、42+8○496、20+6○30

7、5+50○1008、69-9○709、53-3○50

七、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

1、和80相邻的数是81和82。()

2、36后面第五个数是41。()

3、个位是5,十位是2,这个数是52。()

4、100里面有100个十。()

八、把不合适的划去。

1、55接近于(40,45,60)。

2、80比(70,90,100)少一些。

3、100比(30,50,90)多得多。

4、65和(59,44,89)很接近。

九、看图计算。

十、应用题。

1.学校已栽了50棵树,又栽了6棵,现在有多少棵树?

2.小丽要写斗7个生字,已经写了9个,还要写几个?

3.学校有30面彩旗,又买来8面,现在一共有多少面?

4.强强看一本88页的书,看了一些后,还剩8页,他已经看了几页?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九

1、72比7大(),6和85相差()。

2、比25大9的数是(),()比30小2。

3、1张拾圆可以换()张壹圆,可以换()张贰圆,还可以换()张伍圆;1张20圆可以换()张伍圆;1张50圆可以换()张20圆和()张拾圆;1张100圆可以换()张50圆。

4、书包的价钱是65元,小明的钱正好可以买一个书包,小明最多有()张十元。小丽买书包付的全部都是十元,小丽最少要付()张十元。

5、小梅有4张画片,小刚有22张画片。小刚给()张画片小梅,两个人的画片就一样多。

6、

()元13元

二、统计下面三种水果的数量。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写下来,越多越好哦。

三、按要求将你合适的答案圈起来。

1、的价钱比90元少一些。(100、88、50)

2、的价钱比46元贵多了。(96、52、40)

3、和60最接近的数。(100、25、70、55)

4、54+5的和是(四十多、五十、五十多)。

5、85-5的差是(七十多、八十、八十多)。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5、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制作圆柱

三、练习

1、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十一

一、填一填

1、72比7大(),6和85相差()。

2、比25大9的数是(),()比30小2。

3、1张拾圆可以换()张壹圆,可以换()张贰圆,还可以换()张伍圆;1张20圆可以换()张伍圆;1张50圆可以换()张20圆和()张拾圆;1张100圆可以换()张50圆。

4、书包的价钱是65元,小明的钱正好可以买一个书包,小明最多有()张十元。小丽买书包付的全部都是十元,小丽最少要付()张十元。

5、小梅有4张画片,小刚有22张画片。小刚给()张画片小梅,两个人的画片就一样多。

6、

()元13元

二、统计下面三种水果的`数量。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写下来,越多越好哦。

三、按要求将你合适的答案圈起来。

1、的价钱比90元少一些。(100、88、50)

2、的价钱比46元贵多了。(96、52、40)

3、和60最接近的数。(100、25、70、55)

4、54+5的和是(四十多、五十、五十多)。

5、85-5的差是(七十多、八十、八十多)。

四、解决问题。

1、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36岁。后,爸爸比小明大多少岁?

2、芳芳买一个书包,付给营业员50元,找回18元。一个书包多少元?

3、小白兔和小松鼠一起去拔萝卜。

上午下午

小白兔38个41个

小松鼠47个49个

(1)小松鼠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2)小白兔上午比小松鼠少拔多少个?

五、

玩具名称汽车小熊积木飞机布娃娃火车

价钱26元13元7元45元19元38元

1、小明想买两件不同的玩具。

(1)最少要花多少钱?(2)最多要花多少钱?

2、小丽的钱正好可以买一架飞机,她最多有()张十元。

3、小红买一个火车,付的全是十元,她最少要付()张十元。

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试题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十二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即掌握分类方法。

找到合适的分类标准;

各种颜色的立体快、铅笔等。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是懂礼貌、爱整洁的孩子。而且老师还知道你们今天每个人都会表现的非常乖。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分类需求

那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出示第一幅图)。仔细观察后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1:书架上的书很乱;

生2:玩具到处都是;

生3:笔、桌上、地上都有…

师:很乱。那孩子们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很乱呢?请生自由回答。

师:孩子们说的都对。小猴自己也说了,好乱呀!播放课件。

师:ppt出示第二幅图

师:孩子们,下面我们看看小猴整理后的房间,你感觉怎么样?生自由答。(整齐)很舒服(或很整齐)。

那孩子们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很舒服呢?

师:回答的真不错。所以呀,我们平时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共同学习。

之前老师已经请小朋友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预习了关于分一分的内容。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2、3个同学)你是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的?(出示课件)(善于捕捉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灵活处理)

生自由汇报:语文放在一起,数学放在一起,文具放在一起等。

师引导总结:把书放在一起,作业本放放在一起,学具放在一起等。

师:看来呀孩子们真能干,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书包。真了不起!

三、练习

1、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把桌子上的小棒自己独立的试着分一分;

老师看哪些同学能干,分好用坐姿告诉老师。(老师巡视,捕捉信息,灵活处理)

2、请同学们把小棒快速地放到桌子的左边然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那下面我们来展示展示你们的本领。老师相信你们行。

3、练习(出示课件)

(1)把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涂色。

师:请同桌之间小声地相互讨论,然后再回答问题。(生自由答。)

(2)整理玩具,分类摆放。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十三

1易错生字:“跟、最”:左下角的提要写规范。谁:左中右结构要把握好。“阳”字的左耳旁横撇弯钩写得高、小,竖为“垂露”。“那”“都”的右耳旁横撇弯钩要写得低、大,竖为“悬针”。“点”“照”的四点底:四个点的方向不一样,第一点由右往左下点,其他三点由左往右下方点。最:最后一笔是捺。找:右边的第一笔是横。

2反义词:哭泣—微笑寒冷—温暖巨大—微小

4数量词(引导学生自己到生活中收集有关的数量词)

一杆秤一艘船一双手一口缸一个瓶子一件事

5形近字、同音字

量(力量)园(公园)为(因为)活(生活)

最(最高)因(因为)办(办公)话(说话)

别(别人)那(那里)在(在家)象(大象)

到(到处)哪(哪儿)再(再见)像(画像)

做(做工)作(作业)

6在大写字母后写出相应的小写字母

a()b()c()d()e()f()g()h()i()j()k()l()m()n()o()p()q( )r()s()t()u()v()w()x()y()z()

7搭配合适的词语

金黄的落叶闷热的`天气多彩的季节清澈的泉水高大的树木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十四

一、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三、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两组句子。

a.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想它们的意思。

b.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a.指名说说“光”和“抽”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b.联想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如:花

3.a.公园里的花可多了。

b.奶奶眼睛花了。

c.我不乱花钱。

d.林子里鸟可真多,有白的,有黄褐的,还有花的呢!

4.总结,拓展。

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二)日积月累

a.读读认认

1.自由读儿歌,不会的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自由认读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识记生字的窍门。(大部分字为形声字,左形右声)

b.读读背背

1.自由读古诗,有不认识的字主动请教别人。

2.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练习背诵。

第四课时

展示台

一、提出要求

这几天,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综合性学习,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它是我们生命的养分,也是世界和谐美好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把父母批改过的习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中为回报父母之爱的各种小制作、记录等准备向大家展示。

二、小组合作

1.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利用课桌搭建一个展示台,将每个组员的作品都展示出来。

2.人员分工后,动手布置小组展示台。

3.小组成员互相介绍展品的来历及制作过程,读一读父母给自己批改的作文,可以提问,也可邀请老师参加。

三、小组参观

各组巡回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问。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十五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它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心童趣,利于启迪学生智慧,丰富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

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多种方法朗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引导学生读出画面,读出个性,读出疑问,读出思考,读出情感。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内容,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荷等12个生字,会写朵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中心句荷叶是我的,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新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及教学流程。一个特色是:培养学生自读、会读。三个原则是: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2、是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3、是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观察研究,逐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情境法,朗读式教学。学法是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4种小动物头饰。

本课教学时安排为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下面主要说说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检查

通过检查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个别朗读的情况,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是: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字语言描述,再现教材情境,就会给学生以真实感、轻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

为达到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看图细读课文指导学生用谁在哪儿句型进行说话训练,由浅入深的提问,让学生理解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叶上,小鱼儿在荷叶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穿插朗读指导,老师适时纠正读音。

第二步,用玩捉迷藏游戏,把文中带有是的中心句找出来,小组交流讨论,以点带面,引导学生理解这4句中我指谁?并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比赛读、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第三步,是表演读

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即兴表演。表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在这复杂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引起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就不只囿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出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延伸

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发展学生扩散性思维出发,故采用此环节。

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小水珠的摇篮,小蜻蜒的停机坪,小鱼儿的凉伞,那在你眼里荷时是谁的什么呢?在一分钟内哪个小组说得最多,哪一组就获胜,并适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渗透环保意识。

为帮助学生熟记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我采用了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板书设计,这种板书既符合低年级小朋友和年龄特点,又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图略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十六

每个人都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的第一次做饭。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早早的起床走出了家门,上班去了。我睡到八点多钟才起来,起来之后,我收拾了一下房间。然后去书房玩了一会电脑,就去写作业了,写到十点多钟后,我的作业刚好做完了。作业写完之后,我突然十分无聊,闲来无事,既然这么无聊,那我找点事做好了。

正好,爸爸妈妈快要下班了,平常都是妈妈做饭的,既然如此,那我来当大厨,露一手,为他们做一顿饭好了,就炒一个我最爱吃的菜好了,那就炒一盘土豆丝好了,说干就干,我找来几个土豆,把它们削好皮后,我回想起,妈妈每次做饭的时候,都会穿上围裙,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穿上围裙后,把削好皮的土豆放在菜板上,可是,这几个土豆就像调皮的小孩在菜板上跳来跳去,好不容易把土豆放好之后。想起土豆还要切丝,为了防止像刚才那样,我想了一个办法,把土豆切成两半后,再到菜板上把土豆切成片在慢慢切成丝,土豆丝终于切好了,但是一点也不好看,没关系,可以炒成一盘菜就可以了。

先打开火,在锅里放少许的油,等油烧好后,我把土豆丝往锅里倒,结果,突然,油炸了起来,把我的手灼伤了一小块我忍着痛,把土豆倒下去后,放了一些少许的作料,然后,我用锅盖盖住,这时,我听见楼下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我走到窗边一看,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来找我玩了,我二话不说,就去和朋友玩去了,玩到十一点半后,我回到家里,才想起我火上还炒着菜了,我马上跑过去一看,还好没胡,我把菜装在盘子里。

菜刚装进盘子里,放在桌子上,爸爸妈妈刚好进门,赞叹的说道:“真香啊!让我们来尝尝味道如何,”爸爸妈妈吃了之说:“味道还不错。”

得到爸爸妈妈的赞叹后,我自豪极了!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十七

亲爱的远方朋友:

你好!

我们彼此还不熟悉对方,希望你听完我的介绍。我们可以成为好朋友!我叫王金瑶,是舞钢市第一小学五(2)班的一名学生。我的爱好是跳舞,画画,葫芦丝。

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你们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你们在阴暗的小屋里学习,没有灯光,没有舒适的椅子,而我们每天都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你们那里的家庭都很贫困。常常吃不饱,穿不暖。

我要对你们说,不要因为自己的生活条件差就沮丧,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会把自己的一些漂亮的学习用品捐给你们。我以后不会在乱买零食,把平时的零用钱都寄给你们虽然我的捐助是杯水车薪,但这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你们看到会很开心。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将来让我们的祖国就建设的更加美好,为祖国做出伟大的贡献!

这次我们班级举行了“手拉手”活动。你们要是遇到困难,大家都会帮助的。不会让你们感到寂寞和孤单。

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

祝:你们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写信人:

日期: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十八

诗(古诗)(诗歌)(诗人)(诗句)

村(农村)(乡村)(村子)(村民)

童(儿童)(童话)(童年)(学童)

碧(碧绿)(碧玉)(碧空)(碧石)

妆(化妆)(补妆)(红妆)(妆台)

绿(绿色)(绿叶)(绿豆)(绿化)

丝(雨丝)(丝瓜)(粉丝)(吐丝)

剪(剪刀)(剪纸)(剪断)(剪彩)

第2课《找春天》

冲(冲动)(冲破)(冲出)(冲向)

寻(寻找)(寻人)(寻思)(寻求)

姑(姑娘)(姑姑)(姑妈)(村姑)

娘(新娘)(大娘)(娘家)(奶娘)

吐(吞吐)(吐丝)(吐痰)(吐话)

柳(柳枝)(柳树)(杨柳)(柳条)

荡(回荡)(扫荡)(飘荡)(晃荡)

桃(桃花)(桃子)(桃树)(核桃)

杏(杏花)(杏子)(杏树)(银杏)

第3课《开满鲜花的小路》

鲜(鲜花)(新鲜)(鲜红)(鲜艳)

邮(邮递员)(邮票)(邮局)(邮件)

递(传递)(快递)(邮递)(递给)

员(队员)(员工)(演员)(学员)

原(原来)(草原)(高原)(原因)

叔(大叔)(叔叔)(叔公)(叔母)

局(邮局)(局长)(局面)(出局)

堆(土堆)(沙堆)(堆放)(扎堆)

礼(礼物)(礼品)(队礼)(军礼)

第4课《邓小平爷爷植树》

邓(邓氏)(姓邓)

植(植树)(植物)(种植)(培植)

格(格外)(格子)(及格)(表格)

引(引人注目)(吸引)(引用)(引号)

注(注意)(关注)(注入)(注视)

满(满意)(满分)(充满)(丰满)

休(休息)(休学)(午休)(退休)

小学一年级单元测试卷篇十九

教学内容:

教材p120_121例3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教学过程:

一、摆一摆

2、将摆放每边的棋子数与总数记录下来,看看有什么规律?

二、新授:

1、出示例题及围棋教具,

围棋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想一想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2、交流方法

3、小结,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他与植树问题又有什么联系?围棋子与间隔数相等,是在封闭线上的植树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变式练习:练习二十6、7两题。

四、课堂总结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