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残疾人培训方案(通用5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纸韵最新残疾人培训方案(通用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残疾人培训方案篇一

20xx年任务目标为256人,其中中残联126人,区残联任务30人,南宁市残联100人。区残联任务要求以精准脱贫为目标,在有培训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选出对象开展职业技能校训。通过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残疾人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切实提高自我发展和增收能力。

项目实施对象应满足以下条件:

(二)有劳动意愿且具备接受培训的条件和能力;

除满足以上(一)、(二)条件外,项目实施对象还应满足以下其中任意一项条件:

(三)兴宁区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残疾人户;

(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残疾人;

(五)家庭月人均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15%之内的低保边缘户。

如果按以上条件未能完成任务,可按实际情况适当放宽条件,确保全年完成任务。

(一)分解任务。20xx年7月份,下达各镇残联培训任务,各镇残联按城区残联下达培训任务执行落实,并报城区残联。

(二)筛选对象,进行公示。20xx年8月份,各镇残联应开展调查摸底,筛选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户作为培训对象。筛选参加自治区培训的对象在各镇参加统一培训的同时,另外还参加城区组织的专题培训,15名有培训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选,个人可以从残疾人技能培训项目中自选参加项目,城区给予交通培训补贴。安排对拟培训对象要以村(社区)为单位在村委进行公示,避免暗箱操作,增加透明度。

(三)确保培训质量。20xx年10月份底前,要摸清培训残疾人的状况,本着自愿参加与引导鼓励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贫困残疾人的自身需求,结合贫困残疾人自身的状况、培训需求和当地农村优势产业、就业形势,切实有效地开展针对性强、见效快的实用技术培训。要加强与农业、扶贫、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培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接受能力,注重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确保能学会、能掌握;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和技能在培训后能够直接与发展生产和实现就业相衔接,切实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不得向残疾人收取任何费用。

(四)加强档案管理和统计汇总。20xx年11月底,承担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任务的各镇残联做好培训人员基本资料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的登记造册工作,整理汇总后统一由城区残联妥善保管。城区残联将培训人员是信息录入中国残联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年度统计台账系统。

残疾人培训方案篇二

年度内帮助全市940人(次)有需求的农村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确保每个农村残疾人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切实提高自我发展和增收能力。

(二)有培训意愿且有就业意向;

(三)退出户、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残疾人优先。

(一)项目资金来源及标准。目前中央财政下达我市项目专项补助资金47万元,补助标准按人均0.05万元标准下拨(具体培训任务及补助资金详见桂残联计财字〔20xx〕31号文件)。各县(市、区)可根据培训内容、培训天数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位残疾人的培训补助标准。在完成年度培训任务的基础上,有当地配套项目资金的县(市、区)可适当增加培训残疾人数。

(二)资金使用范围。补助资金要按照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管理项目资金,资金专项用于授课费、场地费、资料费、印刷费、食宿费、交通费、学员补助等与培训有关的费用,做到专款专用。项目资金要严格按照采购合同规定执行,及时拨付到位,严禁挪用、挤占和截留,不得用于除培训之外的其他开支。实行公示制度,做好公开透明,接受审计监督。

(一)摸底报名。各县(市、区)要认真做好摸底调查工作,积极组织动员有培训意愿且有就业意向的残疾人填写《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学员报名表》(附件1)。

(二)审核审批。乡(镇、街道)残联对报名申请培训的残疾人身份进行审核,各县(市、区)残联对报名申请培训的残疾人进行审批,筛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作为培训对象。

(三)拟培训人员公示。对拟培训对象要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在乡(镇、街道)政府进行公示,避免暗箱操作,增加透明度。

(四)委托培训机构。各县(市、区)残联要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政府采购实施条例有关规定,通过恰当的政府采购方式来确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

(五)开班培训。各县(市、区)残联要根据当地残疾人的自身需求,结合贫困残疾人的自身状况、培训需求和当地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就业形势,切实有效地开展针对性强、见效快的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要注重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切实让残疾人能掌握实用技能。

(六)考核发证。培训机构在培训结束后,要依据培训课程内容、培训难度和培训对象的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结业考试,对考试合格学员统一颁发结业证书。

(一)制定实施方案。根据自治区残联工作要求,制定市级项目实施方案,并下发至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当地项目实施方案。

(二)确保培训质量。各县(市、区)残联要和培训机构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并严格履行协议的权利义务。切实做好机构的监督、指导、培训效果验收等工作,做到培训工作全程跟踪,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

(三)做好档案管理和统计汇总。承担项目培训任务的机构要做好培训方案、培训申请表、培训通知、培训现场照片、学员补助签领表、学员培训签到表、课酬发放表、培训资料、开支明细列表及凭证等档案资料整理,汇总后送县(市、区)残联一套以备查。县(市、区)残联要将培训人员的信息录入中国残联年度统计台账系统和实名制系统。并于当年度12月底前将项目执行情况以书面形式报至百色市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以便汇总上报自治区残联。

(四)加强监督管理。市残联将加强对各县(市、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将项目工作纳入绩效评价考核,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加强社会监督,有条件的县(市、区)要逐步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约束力和工作透明度。对因工作不力影响项目实施的,市残联将给予通报批评。

残疾人培训方案篇三

全县培训任务数为1120人。

实施对象由各乡镇组织认定并收集相关证明信息,县级残联审核,需符合以下相关条件:

(一)对象范围

1.农村享受低保残疾人、特困救助供养残疾人、已脱贫(原建档立卡)残疾人、纳入防返贫监测对象的残疾人等。

2.经乡镇认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1.5倍左右的农村低收入残疾人(低保边缘残疾人)。

3.一户多残、以老养残等特殊困难家庭中的残疾人。

4.经乡镇认定或村委会推荐的困难家庭中的残疾人。

5.以上情况中的重度残疾家庭的一位成员。

(二)对象条件

接受培训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接受培训的人员应为具有苍溪县户籍的农村残疾人;

3.年满16周岁以上;

4.有劳动能力和意愿且具备接受培训的条件和能力;

5.同一名残疾人(重度残疾家庭的成员)在一年内免费培训一次,在“十四五”期间首次培训后两年内不得重复参加培训。

使用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平均每人每年补贴标准为1500元,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天,使用县级残疾人发展事业补助资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平均每人每年补贴标准为500元,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天,培训经费主要用于接受培训人员食宿、交通、培训课程费用等,以及购买培训使用的生产学习资料(如猪仔、鸡仔、种苗、化肥等)费用。生活费、交通补贴等按有关规定确定标准。

(一)培训内容

各乡镇要结合本地残疾人实际需求和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培训机构及场地等情况,以掌握实用技术为目的,以巩固脱贫致富为导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因地制宜选取种植养殖技术、家庭手工业、加工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等农村实用技术项目,就近就便开展培训。培训时长由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二)培训方式及数量

一是县残联根据残疾人的自身特点及需求,加强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集中组织开展县级培训二期,人数为80人(乡镇负责培训人员选送);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培训机构到乡镇开展培训,人数为180人(乡镇负责组织培训人员);三是各乡镇自行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讲解等方式,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培训,人数为780人;四是已实施残疾人股权量化项目的就业帮扶基地实施培训,人数为80人。

(一)县残联根据省市目标任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下达年度培训绩效目标任务。

(二)县残联督导项目在各乡镇、专业机构、就业帮扶基地实施,并根据培训任务积极落实本级补贴资金。

(三)各乡镇、专业机构、就业帮扶基地落实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具体要求和政策措施,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各乡镇、专业机构、就业帮扶基地制定的项目实施方案报县级残联备案。

残疾人培训方案篇四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以提高残疾人生活幸福指数,与健全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目标,坚持“突出重点、解决特困、示范带动、注重实效、公平公正”的`原则,着力提高残疾人劳动技能,切实让残疾人得到实惠。

对32名残疾人进行种养殖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实用劳动技能,带动全镇残疾人有劳动能力和从业愿望的残疾人增强自强自立能力,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为民办实事助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残联执行落实。坚持“组织、人员、工作”三到位原则。

(二)认真部署实施。精心组织、计划周密、落实到位、注重实效。

(三)突出“因地制宜、因业定训、因人施训”原则。

残疾人培训方案篇五

为进一步促进我社区扶残助残事业健康发展,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以改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生存发展条件、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目标,以满足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需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托养服务功能,健全完善以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互相帮助残疾人的体系,推动社区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解决急需,着力改善处于就业年龄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状况;注重帮助特困残疾人家庭。

通过实施方案,利用项目资金为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提供资助和志愿者服务,对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给予补贴。

1、依法建立,手续完备;

2、服务对象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

3、属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符合规定标准的.困难残疾人家庭;

4、家庭成员中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处于就业年龄且无业,长期需要人照顾。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