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下原文及翻译 孟子的名言孟子语录(模板10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雅蕊孟子·告子下原文及翻译 孟子的名言孟子语录(模板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孟子·告子下原文及翻译篇一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孟子·告子下原文及翻译篇二

人类有着无穷的追求和渴望,而古圣先贤之中,孟子的思想一直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孟子的思想和理论发人深省,对于我们的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在研读孟子经典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孟子的仁爱之道、民主政治观念以及人伦关系等思想所打动,以下是我对于孟子经典的心得体会。

首先,孟子的仁爱之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着一颗善良之心。他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在社会中做一个有责任的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的仁爱观念鼓励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在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不断,人情冷漠,如果能够学习和实践孟子的仁爱之道,相信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更加融洽。

其次,孟子提出了民主政治的观念,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孟子认为君主应该倾听民众的声音,实行民主的决策方式。他主张君主应该像庄稼一样对待百姓,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保护。他的民主政治观念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对于今天的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民主政治可以集众智,吸纳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政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真正实践孟子的民主政治理念,相信国家和社会将会更加繁荣富强。

此外,孟子对人伦关系的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孟子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亲人、朋友和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他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起亲近的关系,通过爱和关爱来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困扰。孟子提倡一种人伦观念,即亲情、友情和仁爱,这个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特别具有指导意义。在如今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疏远,缺乏关心和倾听。我们可以从孟子的人伦关系思想中学习,学会更加关注他人,建立起真诚的友谊和亲情。

此外,孟子的言论对我们的个人修养也有很大的启示。他主张人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不受外界干扰和诱惑。他认为修养要始于内心,通过内心的修整去调整外部的行为。这个观点在当代社会中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往往容易为功名利禄而迷失自我。如果我们能够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内心保持平和宁静,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那么我们就能够减少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孟子的经典之作让我深深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伟大。他的思想超越时空,深入人心。他的观点不仅给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更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他的仁爱之道、民主政治观念以及人伦关系思想都对于我们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我们应该从孟子的经典中汲取智慧,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为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孟子经典的思想和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帮助。他的仁爱之道、民主政治观念以及人伦关系思想都是我们应该珍视和学习的宝贵财富。通过深入研读孟子的经典,我深深意识到只有做一个有责任感、有人情味的人,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孟子·告子下原文及翻译篇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仁者无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仁则荣,不仁则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告子下原文及翻译篇四

孟子一直被称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体系基于儒家经典,强调人性本善、天命之道、仁政等重要概念。在我的学习和思考中,孟子的哲学思想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感悟,本文将从以下五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人性本善

孟子的人性观认为,人之初就具备了良善之性,只是后来被环境和社会所压抑,才会渐渐失去本初的纯真善良。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内在本性的发展,追求道德的提升和自我完善。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人性本善,应该以此为基础来面对自己和他人,关注内心的本真需求,用真诚和仁爱的态度待人处世。只有坚信人性本善,才能更好地通过自我修养,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第二段:天命之道

孟子提出的“天命之道”指的是天命人类的自然法则和规律,它是一种指导人们行为准则的观念。孟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和秩序,而人类和社会也应该遵循天命之道,自然而然地和谐相处。我们要能够倾听自我内心,以本性为基础,遵从天命的指引,保持内心的平衡和谐,并最终实现自我完善。

第三段:仁政

孟子的仁政思想非常重要,它是他强调并倡导的一种政治理念,是一种与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实践。孟子认为,政府应该以仁慈和正义为宗旨来发扬自己的责任,关注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利益,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繁荣。这种思想不仅仅在政治中应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始终努力追求仁政,通过待人以诚、问心有愧的方式来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

第四段:“广孝”

孟子提出的“广孝”意味着除了对父母的敬爱和尊重之外,我们还应该扩展自己的孝顺和关爱范围,包括对父母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以及其他人的孝敬。也就是说不仅要注重个人情感的体现,还要关注全社会的互助和和谐。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常常认真对待所有与我有着无论如何的联系的人,包括同事、朋友、比邻而居的人,采取诚实、助人为乐的态度来交往。

第五段:勇于直言

孟子提倡的勇于直言,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坦诚地表达个人想法和感受,与人以诚相待,不做虚伪和讹诈,同时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我深刻领悟到,勇于直言不仅在个人发展上有巨大的益处,同时也对团队、公司、组织、社会等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在团队合作中,我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共创更好的结果。

总之,孟子的哲学思想充满启示和智慧。通过对思想内容的研究和体悟,我深刻理解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同时也使自己得到一种更为完整和协调的个人价值体系,成为一个更有效和有所作为的人。

孟子·告子下原文及翻译篇五

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代表之一,而孟子则是儒学思想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我读完孟子之后,我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对于人生、道德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在此,我想分享我的孟子之旅,谈谈我对孟子思想的体会和感悟。

二、孟子思想的核心

孟子思想的核心在于“仁”。他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道德自觉,这种自觉被称作“仁心”。孟子认为,一个人的“仁心”可以被激发和挖掘出来,让其成为一名有德行的人。

三、天人合一

孟子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认为,天地万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一个巨大而有序的整体。人作为天地之间的一份子,需要充分理解和把握这种联系,将自己与环境、他人融为一体。

四、救世主义

孟子不仅讲道德,也对人的行为起到了深刻的反思。他关注社会秩序、人民生计,提出了救世主义思想。他认为,如果政治奸臣夺取了民众的利益,人民的权益将被剥夺,国家的正常秩序被颠覆。这时,就应该有人来拯救民众,“君子”就应该挺身而出,拯救国家,保障百姓的利益。

五、个人体会

经过了对孟子思想的了解和探讨,我对于什么是“仁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为,“仁心”不仅是对别人善良回报的敏感,更是一种对内心的洞察,一种懂得自己、感悟世界的能力。同时,我也从孟子的思想中懂得了:“不行其道者,终将失之”。

总之,孟子思想宣扬的是以体现人性的道德为核心,也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文化、传统文化和个体对内心的洞察。在现代社会,学习与理解孟子思想对我们的人生有着很深的启示价值。通过阐释孟子精神,我们可以在寻找与现实社会的和谐之中,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具有人类慈悲心的人,进而更好地融入那有序、美好的社会健康机器之中。

孟子·告子下原文及翻译篇六

孟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之一,被誉为“孟子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以至中华文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地认识到了他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孟子思想的心得体会。

一、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只是环境、教育等因素会让人偏离本性而变得不善。这个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人性本善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我们要尽量避免恶劣的环境,扶持善良的人,以此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孟子的“天命思想”

孟子的“天命思想”认为天地万物皆有定数,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使命和责任。这告诉我们不应该抱怨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处境,而是应该凭借自己的责任感和毅力去拼搏。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孟子的“仁爱之心”

孟子的“仁爱之心”认为,人要学会亲爱自己,也要充满爱心地待人接物,这是一种超越利己的高尚情操,也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中坚力量。在商业社会并不缺少钱和物质,但缺少与人善待、友好、宽容的亲情。有了仁心,我们的社会关系才能更加和谐。

四、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的“民本思想”认为,国家政权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并且要有一个良好的治理框架。现在的一个国家没有人民关注,政权就难以正常运作,最终落得个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处境。我们要始终牢记:民为邦本,政治家旨在服务人民,而不是反过来。

五、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强调教育对人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以心为师”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小就去培养人的思想意识。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但相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需要通过更加先进、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手段才能实现全面健康的社会发展。

总体而言,孟子的思想与现代的社会也是很契合的。作为现代人,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在孟子思想的启示下面对今天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思考并实践合乎时代的价值观念,努力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善治”的社会进步。

孟子·告子下原文及翻译篇七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之一,被誉为“孔子之后,程朱之前”的“孟门二圣”之一。他的思想深入人心,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学习孟子思想的过程中,我有着一些心得体会,这些感悟也许能够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孟子思想的价值。

首先,孟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表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自然与人类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在孟子看来,人们应该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生活,并与之达成和谐共处。这种思想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也同样显著。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否则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将会受到长期的威胁。

其次,孟子提出了道德人性的核心概念——“仁”。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深刻的意义。仁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尊敬,它是道德和社会秩序的保证。人们越来越强调个人主义,弱化社会关系,却忽略了这一基本的价值关系。通过借鉴孟子的思想,我们可以重新认识个人和社会的本质,拓展我们的视野,更好地理解个人价值之外的社会价值。

第三,孟子的思想重视教育,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与教育密不可分的。他认为,每个人天生具有良心,只有经过教育的磨练才能使良心得到发挥。这个观点在当今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是培养和塑造未来领导者的核心工作。如果我们无法像孟子所说的那样重视教育,我们将难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第四,孟子的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谐是一种核心理念,它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的这种关系,以及我们与自然世界的关系。和谐社会不仅有助于减少社会冲突,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力。在当今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显著。

最后,在学习孟子思想的过程中,我认为要重视他的实际贡献,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无论是他的思想还是行动,孟子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对孟子思想的准确理解应当基于这一点,我们要从他身上学到实践的重要性,以及道德和思想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之,通过学习孟子思想,我认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深入探讨人类道德和社会秩序的本质,开拓我们的视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孟子的思想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我们的社会和个人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孟子·告子下原文及翻译篇八

1、尽信书,不如无书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8、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14、以五十步笑百步

1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6、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7、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8、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2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30、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告子下原文及翻译篇九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

(7)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

(8)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9)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1)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1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15)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7)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1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1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20)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2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2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23)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2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25)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26)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27)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28)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2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30)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孟子·告子下原文及翻译篇十

1、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2、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孟子

4、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

5、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孟子

6、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孟子

7、尊贤使能,后杰在位。——孟子

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

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10、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1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1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1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

16、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1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

1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9、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

20、人无廉耻,王法难治——孟子

21、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

2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23、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24、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孟子

25、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孟子

26、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孟子

27、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孟子

2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2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3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

31、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

32、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33、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

3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

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40、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孟子

4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

4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孟子

44、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45、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

46、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4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48、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孟子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