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语体会读后感(优秀5篇)

时间:2023-10-02 作者:文锋2023年论语体会读后感(优秀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体会读后感篇一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你会写论语学生体会读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学生体会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了士不能够不宏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有人读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就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读过《论语》的人都明白,孔子最看重的东西似乎是礼,如何宴请宾客,如何侍奉国君,所以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在他看来,没有仁爱的根基,礼也是无用的。这点孔子曾反复阐述。尤其是对父母之爱。他谈论孝,人人都说孝就是奉养父母,而他却说如果不能从心底里敬爱父母,这又与饲养犬马有何区别事实上,也只有基于真诚的亲子之爱,才有可能到达真正的孝道。对于任何人来讲,爱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们能够达致幸福快乐的阶梯,不懂爱的人便不会懂得生活。

人活在世上快乐与否,很重要的因素,取决他能否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持续自己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他用一句话为这个原则做了最好阐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告诉人们,与朋友之间,不管相处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强求两人观点完全一样。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就应能够持续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立,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情。当受到他人伤害的时候,他不赞同无原则的以德报怨,因为善待对自己坏的人,实际就是怠慢了真正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认为就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也是做人原则性的体现。

我感觉《论语》和其它经典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就应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到幸福,它是温暖人心的。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民殷王室的后裔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其远祖遂成为宋国贵族孔子出生于鲁国地位亦由公卿下降而为士。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学无常师尤其留意于周代的礼仪制度以恢复周初的“德政”为自己的理想并很早便以博学知礼而名闻遐迩。

“儒”在甲骨文中作“”象形字本义是沐浴儒身指那些以为人相礼祭祖祀神为本质的人。因相礼前他们必须沐浴斋戒故称之为“儒”。

说到了儒家经典就自然要提到《论语》。“论语”二字的解释有很多。《汉书·艺文志》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说法有很多很多现代人一般皆从《汉书》之说将其理解为语言的论纂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语录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论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私人著书的开始它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

《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此中“仁”出现过109次它是一切理论的中心。

说到为人处世孔子提倡的.是自爱和爱人,

说到为政治国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

总之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仁”统帅着忠恕孝悌宽恭信敏惠智、勇刚毅等诸多道德规范。

当然《论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的潮流相背离的如政治上的复古倾向对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对妇女、劳动的轻视等但瑕不掩瑜祖先具有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让我们为之骄傲的。

《论语》,一篇充满高尚的文章。今天,我们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孔子智慧般的面容,宋代开国丞相赵曾说:“半部《论语》知天下。”可见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翻开第一页,就看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它的意思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温习以前的知识,这难道不是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了,这那难道不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如果有人不理解我,我却并不怨恨,这样的人难道不算是君子吗?“孔子说得真对!求知自得其乐,交友衷心喜悦,怀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

我喜欢读书,读书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自从我有点阅读能力起,书就对我有强大的吸引力。要是碰到一本好书,它就能影响人的一生。我们在阅读时候会将书中的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自己的思想行为作比较,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和道德素质。俗话说得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可想而知,书有多大的作用!知识丰富了,就能拥有宽广的胸怀。

就如我读《论语》学而这一部份就使我受益无穷,增长了知识。我们应该多读书。

一本书上层说过,孔子。一个2000多年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的先进,那么贴切,何以想象《论语》这本书却通知了中国近二十一个世纪。

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说的话综合在一起,写下了这篇文章,他所说的不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还有学习的好处和如何学习。

我喜欢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中的一样,可我们现在的社会,却连这一句话都做不到!

孔子,一个创下无数辉煌的学家,现在却已成了一个历史,但孔子仍然活在我的心中!

我想,像佛教一样,每一部经典,每一种思想,它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是因为他有多么高深,一定是它抓住了人性的某种弱点,从长远来看,人是很没有记性的一种动物。论语讲的主要是两部分,做人和治学,但是做人和治学不同于科学知识的积累,知识可以通过媒介传承积淀,但是对于人,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即使是有关于做人的知识,他也要自己亲身的实践与体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与进步。而从另外一个方面,人对于自己的认识与控制往往并不像科学知识那么客观和理性,或者说,要想干点实事儿并能有所成就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什么是自己的性子,就是人性的一些弱点,自私,贪婪,欲望,懒惰。孔子告诉我们的,就是要克服弱点,终有所成。因为人性的弱点是永恒的,所以论语二十篇,虽经千年岁月,却仍历久弥新。要克服这些本性,走向克己复礼,走向仁义礼智则必须要付出一些努力,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道理。

无论现今的人如何推崇或批评孔子,或是他的思想被政客们如何的百般蹂躏,不可否认的是,以《论语》为代表的孔子思想已经作为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的心灵中,体现在人们的举止行为中。但在现实社会中,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思维的改变,在数千年不断拉大的历史差距下,孔子的思想被淡化似乎是必然趋势。

论语给我的启示太多太多,关于交友,关于养身……论语中的人文精神,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希望大家多关注国学。对一些着作多一些见解,让我们共同提高自身的修养。

我读了《论语》后,我知道了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让我来告诉你吧!

我明白了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的意思是说:“学的知识要时常去复习的,不也很快乐吗?”单单这句话就不仅教会了我一个道理,还教会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呢!从前,老师教过的知识,我放学回家后从来都会自觉去复习,总以为自己脑子聪明,很轻松地在课堂上就能把这些知识全部记住。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到了即将段考的前几天,妈妈一检查我的作业和试卷,才发现我学的知识很多都没有巩固,有印象的东西并不多。在离段考的前几天里,为了能考出优秀的成绩,我被迫每天晚上“开夜车”很辛苦地补缺补漏到深夜,熬到眼睛变成“熊猫眼”。导致严重睡眠不够,第二天起床晚了上学迟到,耽误上课。即使是这样,加班加点还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记牢。后来在段考时我果然吃了大亏,虽然很努力,但是考得并不理想,语文才80分。后来读了《论语》之后,我开始学会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学会了每天晚上对老师当天教的知识进行复习,知识不知不觉记得牢固了,学习变轻松了,期考成绩竟然提高到了90几分,我别提多高兴啦!《论语》教会了我一个绝好的学习方法,使我学得更愉快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思说:“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记得小时候,妈妈买来了牛奶,我常把牛奶藏起来,不让姐姐知道,想一个人独占。上学时,我经常担心:“姐姐会不会找到我藏起来的牛奶呢?妈妈会不会发现呢?”当我读完《论语》之后,我主动地把牛奶拿出来和姐姐分享。妈妈也表扬我大方。《论语》教会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从此以后我做事光明磊落,越来越有君子之风。

《论语》教会我的做学问、做人道理真的令我终身受用!这便是我读《论语》的宝贵收获。

《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精华思想。以前未曾学过《论语》,对它知之甚少。自9月份以来,由李华老师引领我们学习《论语》后,才了解到,悠悠华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源头竟然是《论语》。

孔子是一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一位无法被岁月所磨灭的精神巨匠。他用最锐利的智慧,打开了一道为时光所尘封的门,使仁爱之心溢满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语,铺展起一条充满哲理芳香的坦途,让子孙后代奏响了成功的凯歌;他用最简单朴素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在广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读《论语》是一种享受。犹如静心独坐于清泉碧水边上,细细品茗。仿佛《论语》的字字精华,便沉淀在绿叶清茶中,喝一口,它就顺着舌尖流入体内,纯化了身心,顿觉一阵清香荡漾胸怀,足以洗涤冲刷你灵魂中的一切欲念。

读《论语》是一次旅行。弥留在充满油墨芳香的字里行间,感受儒家思想与仁义之道的巨大魅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包容与豁达以及“仁”是做君子的根本。《论语》所充盈的儒家气息是如此的浓厚而深邃,不失为一次精神旅行。

读《论语》是一场精神洗礼。让原本枯燥的心灵得儒学的甘霖以滋养,让原来疲乏的思维得精妙的哲语以启迪。那一句句循循善诱的言语,那一段段平易朴实的文字,震醒了你我,也浇湿了被快节奏生活带动下,一颗颗骚动的心灵。

总而言之,读《论语》让我感受到的是古文化的浓郁芳香,品味到的是精神的点滴精华,领悟到的是圣贤思想的深刻内涵。

读《论语》,于心灵间,荡漾起一片纯净……

论语体会读后感篇二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民殷王室的后裔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其远祖遂成为宋国贵族孔子出生于鲁国地位亦由公卿下降而为士。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学无常师尤其留意于周代的礼仪制度以恢复周初的“德政”为自己的理想并很早便以博学知礼而名闻遐迩。

“儒”在甲骨文中作“”象形字本义是沐浴儒身指那些以为人相礼祭祖祀神为本质的人。因相礼前他们必须沐浴斋戒故称之为“儒”。

说到了儒家经典就自然要提到《论语》。“论语”二字的解释有很多。《汉书·艺文志》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说法有很多很多现代人一般皆从《汉书》之说将其理解为语言的论纂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语录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论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私人著书的开始它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

《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此中“仁”出现过109次它是一切理论的中心。

说到为人处世孔子提倡的.是自爱和爱人,

说到为政治国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

总之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仁”统帅着忠恕孝悌宽恭信敏惠智、勇刚毅等诸多道德规范。

当然《论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的潮流相背离的如政治上的复古倾向对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对妇女、劳动的轻视等但瑕不掩瑜祖先具有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让我们为之骄傲的。

论语体会读后感篇三

读后感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你会写《论语》体会读后感600字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体会读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我觉得,在道德方面,东方更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来讲的,也讲不出来。所以论语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见(《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序p3),但却通篇没有定论。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总是言传身教,因材之异而施教。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弟子体会到什么是“仁”。或许后来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传弟子为了能让后人能够受到如师在侧般的指导,才从先师的生活中截出一个个片断,整理出一部《论语》。(当然,这纯属我的想象,没有什么依据)

正是因为《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鲜活的再现,所以我们才应该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去读它。个人认为,与其风格比较像的一部书是晋代的《世说新语》。我们怎样读《世说新语》的?我想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出于学术目的(例如需要写一篇论文或读书报道什么的),一定不会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话是多么曲折地表达了一个多么深刻的学术理论——我们大都会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的纪录,以一种闲心来读它。我觉得,其实闲谈的心境才是最适合读这样的书的。读到会意处,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达什么。或许比条条框框地分析加分解来得好一些。当然,这是读书的高境界。我做不到。

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读教人做人的书,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到故纸堆中去寻找疑问的解答。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国学经典才是我们语文学科真正所学习的,总之,《论语》记载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畴,我们必须要认真阅读这一部学习的典籍。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

在今年暑假,我又从书柜中找到这本书,揣摩一下内在的文字。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简单意思就是三个人里面必定有一个是我的师傅,而经过我们的揣摩以后,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让我们在学习方面,要学会谦虚,告诉我们一个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所以我认为,《论语》不但教我们学习的知识,还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处人遇事。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过细读《论语》,仅阅几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我们真的应该多看一看这些古文,让其他人对你刮目相看!这也是对现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一个练习。

论语,它就像一盏引导我们向前的明灯,教会我们做人,论语就是一种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从小就背的朗朗上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当时只是背诵,现在再来看,这一小段话蕴含着许多道理。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就注意改正,如果没有,就要加以防备。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

上学时,每天都会接受新的知识。不会复习的我每次都在考试中失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除了学会温习之前的知识,还要知道怎么学。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现在学习知识,都是自满的,自认为良好,事实上,并没有学到许多知识。学知识要做到虚心求教,在学习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全方位汲取营养。

生活中,在不同地方当不同的角色,就要做一些应当做的事。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父母面前就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还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先知道孝敬父母,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文化学习在第二位。

讲到孝,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他父亲在世时,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论语》,一本浓缩了我国几千年文明的书籍;一本教我做人的书籍;更是一本带给我快乐的书。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我还在牙牙学语时,父母便开始叫我读《论语》。那时的我不知所云,只是随着父母的尾音读出几个不标准的音,引得爸爸妈妈开怀大笑。随着我慢慢长大,我对《论语》的理解也渐渐增多,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心得和收获。有一段时间,我在学习上遇到了瓶颈,我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可学习成绩却不进则退。我闷闷不乐,百思不得其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还要喜欢学习,以学习为乐,如果不以学习为乐,从而以学习为苦,就会出现看似在认真学习,其实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我慢慢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取得不错的效果。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论语》一直给我启迪。当我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获得打开疑惑之门的钥匙时,我会想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当我面对别人的过失而愤愤不平时,我会想到:“躬自后而薄责于人。”当我取得好成绩而自满时,我会想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我好心办坏事时,我会想到:“德不孤,必有邻。”当我犯错误而想要耍小性子时,我会想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在生活中,《论语》一直给我讲道理;在学习上,《论语》一直使我走向成功。今天,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理想和报负,如今,唯一不变的是对理想目标奋斗的执着。

现在,一切都变了,但唯一不变的是你,一个带给我快乐的朋友!《论语》,谢谢你!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中来认识他。

这学期读了《论语》,我发现,孔子给弟子教学时,常常会在很自然的气氛下,诱导学生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孔子从不以圣人、仁者自居,却能好学不厌,诲人不倦,安贫乐道,尽量做好自己本分内的事情,并且能随时勉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修养境界。

眼看时局纷乱,孔子有心出仕济助世人,但他却绝不肯违背道义和原则,绝不委屈求官。虽然屡屡受到只求洁身自好的隐者嘲讽,他毅然不消极,仍抱持积极进取的精神态度,努力推行正道。

在日常生活中,孔子态度谦恭而温和,言行平实而得宜,待人亲切而有情,对物也取之有节。也正是孔子的这些优秀品质,使他深得弟子们的推崇和敬仰。从中让我看出来孔子的梗概,让我获得很大启示,也丰富修养了我的身心。

孔子让我懂得,在日常做学问的时候,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要有踏实的求学精神,要有善于向一切人学习的谦虚品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让我懂得要有勤奋学习的精神,学习上要经常温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思考和学习同样重要,让我懂得做学问要有求实的品格,要善于反思和总结,更应该有谦虚的态度,并且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这对我的高中学习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读了《论语》这本经典著作,让我对孔子有了更多的崇敬,我深深地感到,孔子和《论语》,不仅对封建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的智慧和思想对我们中学生,乃至对我们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和指导力。

以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搜索更多关于孔子的知识,我会努力学习孔子的优秀品质,我会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学识。

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论语》,这本书里讲了许多人生道理,每个道理都有一个故事、一幅插图,图文并茂,令人更加能明易懂。带着好奇,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论语》中有一句话是: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是:孔子说:“君子要广泛地学习一切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不背离君子之道了。”为了帮助理解,下面还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孩很放纵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家都以为他没出息。一天,他听见有人对自己家的孩子说:“你不要和他玩,他仗着自己家有钱不读书,别跟他学坏了。”他听了后收到深深的警醒,觉得很有道理,从此发奋读书,做了一个有用的人。是啊,我们要从小严格约束自己,广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放纵自己。我不由地想起了我自己。这个暑假,我没有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学习,每次都是在妈妈的再三提醒下做作业、看书。

书中还说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就是说学习要勤奋,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著名的公式:勤奋努力+方法+讲究=。也是说明勤奋是学习的首要因素,勤奋是精神,更是方法,要勤学、勤记、勤思。子曰:“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要要勤奋学习。说得多好啊,我也要以这句话为我的座右铭,陪伴我今后的学习之路。

故事里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远近闻名的学者,我也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通过自己的勤奋、自觉取得好成绩。

不知道哪天开始,班级里同学们开始满口的之乎者也,一会儿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会儿有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得我一头雾水。好不易知道了这都是同学们从《论语》中引用来的`,我怀着满腹的好奇找来了这本书,薄的一本,寥寥几千字。可就是本书,去让我从中获益良多,受益匪浅。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他这样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学家、大教育家眼中,每个人也都有他们自身的长处。孔子尚且如此,那更何况我们呢?从这里让我明白了,与人交往相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更应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些那些好的,摒弃那些不好的。

在学习方面,《论语》这本书里我更是看到一句句好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告诉我们学习要多思考,要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要时常回顾自己所学过的,要温故知新。

《论语》就像一位谆谆善诱的长者,耐心而仔细的教着我们,怎样和朋友相处,怎样做人,如何尽孝,如何学习。每每翻阅都有新的收获,我想这本书会一直陪伴我,人生的道路上它势必会为我的扬帆起航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论语体会读后感篇四

作为一部中国古代经典的书籍,《论语》一直以来被人们所尊重和研究。其中的“先进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篇章,它涵盖了许多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道理。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许多之前从未感受过的东西,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我认为“先进篇”所强调的敬畏之心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关于敬畏之心的记载,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颜回对孔子的感恩之心:“子之恩,陈与?曰:“求之不得,寝而思之,得而不喜,动而觉之,是以有闻。”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先辈、师长,感恩于他们的灵魂和精神上的点拨,更要用这种敬畏之心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遇事果断地去解决问题。敬畏之心是一个人做人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关键。

其次,学习在《先进篇》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篇文章在很多时候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如书中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所渴望的读者的状态。这种状态大概就是在学习中时刻保持思考,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与世界对话,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通过阅读《先进篇》,我意识到学习是一种生命力,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一个人的灵魂的年轻。

在《先进篇》中,许多篇章涉及到做人和处世的坚持和原则。其中有一句话是我非常赞同的,那就是“态度决定一切”。人的为人处事总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候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而态度则可以决定很多事情的结果。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平时对待工作抱有消极的态度,那么他很可能做出的成果也不会太好。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待事情的积极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态度,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更好的发挥。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做人和处世的道理,它可以引领我们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让我们的生活不再盲目。

在读完《先进篇》后,我还意识到了用心的力量。书中不断地强调“用心”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学习中都非常重要。无论是从哪方面来看,用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用心并不是一个人的天份,它是一种习惯,一种良好的思维状态。无论你的天赋如何,如果没有这种“用心”的抱负,你的成就会受到很多限制。如今的社会充满了竞争,我们只有懂得用心,才能在无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阅读《先进篇》是对我人生的一次启发和豁然开朗。学会敬畏,学习有思想,坚持人生的原则和用心的状态,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希望我们能够时刻以《先进篇》为指南,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论语体会读后感篇五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留下了许多睿智的言论,这些言论被总结为《论语》。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经久不衰,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读《论语》不仅仅是一件愉悦和有趣的事情,同样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和自我提升的方式。今天,我想谈一下我读《论语》先进篇后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首先,在读完《论语》先进篇后,我认为孔子的思想是十分崇高的。在《论语》中,孔子表现出了他高瞻远瞩和睿智的智慧,他的思想引领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他强调人性的善良,因此他的思想鼓舞着人们去追求真理、积极向上,以及发扬自己的精神。

其次,《论语》先进篇让我认识到在生活中,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有素养的人。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们被塑造为勤奋、正直、自律、有家教的理想人物,他们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仅表现出他们的良好素养,而且在人际交往和自我发展方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后,《论语》不仅仅是一本传统文化经典,同时也是一份智慧和灵感。在读完《论语》先进篇后,我意识到一个人的智慧和管理能力不仅来自于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来自内心深处的道德、品格和行动。另外,孔子的论语充满了很多启示和建议,对于人们做事看问题的方式产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论语》先进篇激发了我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并帮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读完《论语》后,我开始懂得到在获得和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总之,《论语》先进篇是一本既充满古代智慧又充满珍贵的人文精神的书籍。它不仅启迪了我的思维,同时也让我认识和尊重历史和文化。在我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这本书对于我的发展和变化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阅读《论语》是一次与先贤们的思想和高品位交往的过程,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中,这本书还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成长与启迪。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巴黎圣母院读书感悟 巴黎圣母院读书心得(模板10篇)

    心得感悟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感悟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感悟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

    2023年一年级小学生做家务心得体会 幸福心得体会小学生一年级(汇总5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

    2023年员工辞职报告简单明了(汇总7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

    最新给医生的感谢信(通用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

    幼儿园惊蛰教案设计意图(优秀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

    教育专题学习计划 专题学习教育计划(汇总7篇)

    计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领域。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

    新时代好少年观后心得体会(优质5篇)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我

    让闺蜜感动到哭的留言(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2023年一年级最简单的中秋节手抄报(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最新党员发展对象审查会议 支委会审查发展对象会议记录(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