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德育的教学反思 德育教育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QJ墨客最新我德育的教学反思 德育教育教学反思(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德育的教学反思篇一

小学生对教师有崇敬感和信任感,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都在影响、感染着学生,如果说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动,无形的楷模。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要与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加深理解、亲近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班主任的语言显得尤其重要,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可以成为萌发学生思维的春风,也可以成为凋零思维的秋霜。班主任与学生的每一句谈话,乃至每一个词都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不仅要加大“含金量”,而且要增多“糖分”,亲切、自然,为学生接受和领会。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也可以套用为:“教欲善其事,必先敏其言”。本文试从班主任语言的艺术技巧来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和浅见: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语言负载丰富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班主任语言符号传递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班主任要说服学生、感化学生,必须讲究语言的情感性,把握好语词的情感色彩,要让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们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歧情绪,使得“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理解老师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语言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如有一次,我们班有一位叫张书宝的同学在计算检测中全级最少分,很多同学都讥笑他。我知道这件事后,马上在班上对同学们进行教育。我说:“书宝同学是没考好,你们急,老师也急,相信书宝更急;但是,这能光怪书宝吗?和同学们比起来,书宝成绩是低了点,才考了69分。可是,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上次口算检测书宝才得了48分,从48分到69分,他已经进了一大步!你们中的哪一个,在这回的检测中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而他的进步,是自己默默地努力获得的,你们中的哪一个,又曾经帮助过他呢?”看到同学们都低下了头,我趁热打铁:“同学们,一个好的班集体不光要学习好,还应该是一个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集体,讥笑一个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这难道是207班的同学应该做的吗?同学们都很热爱我们的班集体,我们一定要共同努力,一起加油。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该怎么办呢?”话语一落,“呼啦”一声,十几个同学举手发言,他们想了很多很好的办法。如:要组织一个学习互助小组,一定要帮助书宝同学把成绩赶上去……。

二、因势利导,激发自信,让微笑温暖学生心灵。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个班主任,可能最重要的表情就是微笑了。当学生错了时,微笑着说:“知道错了,改正就好!”让他们的心中出现一些温暖的色调。实践证明,班主任一味板着脸说教是行不通的,反而会拉大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果班主任充满情感性的话语再加上亲切自然的微笑,一定会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的感觉。

在上思想品德课或周会课的时候,我经常把微笑挂在脸上,常对学生说鼓励性的话语。有一次,在思想品德课上,我让学生按小组分组进行角色表演,然后鼓励学生说:“不管谁上台表演,代表的就是你们整个小组,看看那位同学为集体争光。”学生都很踊跃,争着要上台展示自己,第一轮下来,我微笑着赞许说:“××同学好样的!表演很精彩,为你们组争了光,我们用掌声感谢他。”这样很快就把气氛调动起来了,同学们在上来表演的时候,非常投入,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背负着一种“责任”,要为自己的小组争光。我有意设计了一些表演难度不大的角色给怕羞、腼腆的同学来表演,微笑着鼓励他们去尝试:“××同学,老师相信你一定行,你是一位勇敢的孩子!”让他们树立信心,表演后,我都会因势利导,赞扬他们说:“太棒了,××同学表演得真精彩。”然后带头鼓掌鼓励,或者说:“你的表演非常有新意,很有创造性,如果表演的时候更大胆、更投入一点,那就更精彩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又帮助学生树立了信心,锻炼了自己。

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启迪发挥教育功能。

班主任要结合学生实际,善于捕捉容易使学生思考醒悟的机会,动真情,说真话,语意要明确,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启迪的余地。

我班有个叫钰琳的同学,她过生日时,舅舅送她一盒水彩笔。她喜欢极了,还带到班上向同学们炫耀,好些同学的很羡慕她。可是钰琳不爱画画儿,也舍不得使用新的水彩笔。心想水彩笔用过了,同学们就不羡慕她了。我知道后,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我说;“古时候,有个人得了一支好箭,高兴极了。他把这支箭放在家里,天天都要拿出来看看,就是舍不得射。没过多久,这支箭生锈了,成了一支没用的箭了。你喜欢水彩笔,真喜欢就要用它画画儿,你说对不对?”钰琳听后很不好意思,若有所思点了点头,对我说:“老师,你说的有道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第二天,她就用水彩笔学画画儿了。

总之,班主任语言要善于传情,工于达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平时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身体、表现;要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要多家访或与家长直接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分析孩子思想动态;要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要有教育心得,多记录、多总结,积累经验……这样对学生各方面情况均了然于心,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充分发挥班主任语言的真正魅力。

我德育的教学反思篇二

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由于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时,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品德教育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另搞一套政治说教。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如第九册《金色的鱼钩》,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班长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着眉头硬咽了下去。教这段话时,我抓住“硬”字让学生理解,“硬咽”是什么意思?老班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白了,这里的“硬咽”是明明咽不下去,还要勉强往下咽,班长这样做是为了把鱼汤省下来给小战士吃,好让他们坚持走出草地。这样,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学生体会到了老班长为了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受到了舍己为人思想的教育。

二、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与否,这包括三个方面:

2.把握教材德育内容要准确。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准确地把握德育内容。如讲述《我爱故乡的杨梅》,如果只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杨梅的热爱,就没有把握准确课文的德育内容;如果进而启发学生,作者描述故乡杨梅的可爱,实际是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这样,课文的德育内容就把握得比较准确了。

3.引导学生的认识要准确。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

三、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笔者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用充满激-情的语调总结全文:回顾这篇课文,作者离开自己的祖国,心情异常复杂。这包括对亲友送别的由衷感激,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对自己离国而去的深深自责,对祖国前途命运的热切希望。从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郑振铎先生的殷殷爱国志、拳拳爱国情。教师的激-情,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对作者无比热爱祖国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把语文课上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的良好品德体现在生活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人。所以。除了激发学生情感、动之以情以外,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导之以行。如学习了《珍贵的教科书》、《一定要争气》后,笔者引导学生奋发学习建设四化的本领;学习了《列宁和卫兵》,就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制度;学习了《寒号鸟》,则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办事不拖拉的良好习惯。把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从而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效果是显著的。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德育语文教学反思。

我德育的教学反思篇三

本节课我对第二章第3节常见的材料的第2块内容进行了讲解。第1块内容主要讲的是金属材料,在这块内容里主要的内容有:合金的概念与性能;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金属锈蚀的方法。

那么这节课我首先对这两块内容进行了复习和巩固,在此基础上继续完成接下来的内容就是金属污染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简单而过,并且花了一定的时间进行了讲解。我个人认为这块内容正式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很好的话题。

这块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根据课本上安排地进行讲解。

1.金属污染引发的问题:1)金属一般不会自行分解,如铝罐即使埋在地下500年之久,仍不会有太大的改变;2)像铅、镉等有毒的金属被腐蚀后会溶于水中形成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在潮湿的环境中,金属罐会逐渐氧化,从而污染土壤,危害生态环境。

接下来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请根据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经历等。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比如说:有很多的学生说回收再利用,还有的学生说到到路边上的'垃圾箱都是分开的,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箱。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最后归纳:(1)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2)可循环再利用。

通过学生的回答也可以看出学生的想法还是比较先进的,也能够做到认真、仔细观察,他们真是好样的。另外紧接着我就对学生进行了一件事情的交流。

我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说,我们为祖国做贡献是不是非得献出宝贵生命啊?”有的同学摇头,有的同学仔细的在想,有的同学还再摇头,看到这种情况我也没有叫任何一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我说道:“其实,我们为国家做贡献,不一定需要献出生命的,我们现在就可以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那就是为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同学们不要乱扔垃圾,哪怕是看到一张纸也让主动、自觉捡起来,还有我们还要跟我们的家人进行不要乱扔垃圾的交流。”

然后说道家用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问题,对此问题我还是先给同学们进行了说明,说明干电池里含有很多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对环境都会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到我们人的健康,所以我们不能乱扔废旧电池,接下来让学生说出他们是如何处理废旧电池的。

这节课的第2块内容就是讲解了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讲解了水泥、玻璃和陶瓷,对这三种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通过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的:原材料、工序、用途等。然后再分别进行一些介绍就完成任务。

所以本节课的主要就放在了环境污染方面,主要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番德育教育!

文档为doc格式

我德育的教学反思篇四

一、在音乐教材的选择上突出德育因素

教师在对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里的德育进行渗透时,要认真准备教材,挖掘音乐素材的教育作用,在教材中找到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爱国情怀和艺术的美感。在备课中确定要如何渗透德育,用哪些教学方法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在对歌曲《我爱你,中国》教学欣赏时,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意境,激发学生对祖国秀美壮观河山的热爱,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与学生互动演唱作品及对作品进行介绍,来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样让学生既欣赏、演唱了音乐作品,又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用音乐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深刻内涵,丰富学生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及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1]。

二、寓德育于音乐课堂教学全过程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对教学全过程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设计,将德育教育融入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如师生互动、营造积极健康的艺术和道德氛围、优化课堂评价,形成平等、互动、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音乐基本表现要素来表情达意,让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鉴赏力来分析作品,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说音乐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教师在准备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作品的思想内涵,把这种情感感受转化为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鉴赏作品,陶冶情操,受到作品的感染,来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就是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欣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时,用歌曲《爱我中华》片段导入新课,引出主题,让学生感受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同时,还可以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将民族音乐之美传达给学生。例如在介绍藏族民歌时,旨在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掌握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能在演唱歌曲时把握其民族风格。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了相当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及演唱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学生,调动学生,注重以生为本、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感知音乐之美在于旋律、在于歌词,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积淀,让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让学生在领悟和挖掘作品风格的同时,培养和塑造自身的审美能力[2]。

三、寓德育教育于音乐第二课堂活动中

音乐第二课堂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时机。例如,教师教学生学习蒙古族舞蹈《鸿雁》,可先教学生分解动作,然后熟练后再教学生跳蒙古族舞蹈的感觉,教师讲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讲授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先感觉蒙古族音乐的美感,产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然后再练习舞蹈,让学生亲身体验蒙古族舞蹈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在表演舞蹈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器乐小组活动中,曾让四名学生共同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因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能力都各不相同,所以对作品的处理及内在的感觉也不同,在排练时我就先给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黄河带给我们的震撼及作品的深刻内涵是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华民族光荣、悠久的历史,形象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让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再酝酿用什么情感来诠释作品,这样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又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把握,用这样的情绪演奏作品会更有感染力,更能完美地表现作品,这样在活动中既渗透了德育,又让学生能更好地表现作品。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音乐课的首要条件,教师的语言和行为要能打动学生,要感染学生,要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效提高融入德育的实效,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交往”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这样就是把德育融入了教学全过程[3]。

音乐教育家贺渌汀说过:“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不但不会妨碍他的专业,由于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使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并使其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通过音乐艺术的魅力,给学生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也提高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的要求,让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唤起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自觉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邹文奇.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成才之路,2012(1).

[2]张丽娜.音乐教育在普通理工科高校中的美育作用及实施路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硕士论文,.

我德育的教学反思篇五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在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是道德。”学校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我们所教育的人的身上,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体质的健全发展应当合为一体。然而,美术学科有别于单纯的思想教育课,结合自身学科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有相得益彰、琴瑟相和之妙。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针对新时期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思想复杂性,教师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优化教学,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从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

1.《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我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短片导入,同学们被激励、感动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这条巨龙正在腾起,由此我们动手做一条腾飞的龙。在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在学法上提倡小组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分组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创建分组竞争的课堂气氛,调动同学情绪,鼓励小组争先,使大家积极地参与到做龙的活动中来,并在作品展示过程中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激发集体的创造精神。

2.新课程增加了很多民族性、地域性很强的、具有欣赏价值的内容。大量中国古代极具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如秦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丰富的内容蕴含着爱国元素,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学生打开课本的.一刻,就会为自己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取得如此惊人的艺术成就而骄傲,同时激发了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德育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讨论法、设问法、欣赏法等,从中进行德育教育,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应用课在课本中占了很大比例,我采用讨论法对学生使用材料进行节俭教育,让他们发现生活中材料的美并利用材料。如《发现与创造》一课,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身边现有物质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开发、设计和利用,鼓励学生废物利用,包括各种纸材、塑料、金属等易寻找的材料,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认识到利用废旧材料作为艺术创作材料的意义。

色彩具有打动人的视、知觉和影响人的精神、情感的特性,因而赋予绘画以生命和力量,丰富了绘画作品的艺术效果。我在讲《色彩丰富的风景画》一课时,令所有任课教师头疼的二班课堂秩序很乱,我强调几次也无效。我无奈望向窗外,一大片药苗在蒙蒙春雨中变得更加翠绿,远处一个身影在细雨中的药苗田缓慢前行,她正在给药苗雨前施肥。我对同学们说:“你们看窗外能看到什么?”学生沸腾了,有的站在椅子上向外看,“药田”“下雨啦”同学们笑起来,我说:“对,除了这些,你们还看到什么?”“一个人。”“那你能分辨是男还是女吗?”随着提问的深入,学生也渐渐安静,“好像是个女的”,我接着说:“在雨中她拿着肥料细心施肥,衣服湿透也全然不顾;也许她是个孩子的妈妈,为了孩子、为了家她在辛勤劳作,默默付出……也许她就是我们妈妈的影子。”很多学生低下了头,我轻轻唱起《母亲》,越来越多的同学加进来,里面有很多抽泣的声音,所有的人都深受感动。

美术教学的德育,关键是要灵活多样。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依靠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接受,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完整的人格,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易丹妮。生活德育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