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然生物心得体会怎么写(优秀6篇)

时间:2023-09-18 作者:文轩最新自然生物心得体会怎么写(优秀6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然生物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一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

1、关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探究性学习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美者施瓦布倡导的,他主张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探索性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学生物新课程突出“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探究式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习惯于去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因而也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不相符。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尝试对一个问题进行识别和解说,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解决问题则是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其实质是重新构建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使其更加充实和协调。据此具体说来,课堂上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检验、结论、交流、评价等基本环节。但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墨守成规,照搬硬套,否则只有造成教学的公式化,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和欲望。

2.1探究性讨论活动;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生物学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例如“探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教师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知识的基础上,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设置一定的情境:用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来饲养动物,其结果的不同;广受青少年欢迎的我国蓝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之理由;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挂图和病症介绍等。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产生疑问:这些病症是不是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生长激素与生长发育有何关系?巨人姚明是巨人症还是正常的发育所致,这其中的原因何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类比、归纳出生长激素的功能。最后,通过侏儒症、巨人症、等生长激素分泌失调的病症来验证结论,澄清疑问。

2.2探究性实验;生物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本质上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有很多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生物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已知结论的基础上,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而探究性实验则是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去探求结论。因此,探究性实验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于一体。例如“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由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确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从而提出问题——骨为何具有这两重特性,与什么有关系?之后教师稍微复习初一生物中植物种子成分的鉴定实验,从而引导启发学生假设:骨含有无机物有机物。接着,通过骨的锻烧及其在盐酸中的浸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全班交流,得出实验结论,并据此结论让学生畅谈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练应注意的事项。

3.探究性学习与能力培养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努力倡导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1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观察、再观察”,前人之言已经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探究始于问题的发现,而问题的发现又多源于观察。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教师要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其二,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详尽的计划。同时,在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最后,观察时,要伴于积极的思考,要求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各观地加以分析。

3.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对学习生物学和从事生物学研究无疑是很重要的。生物新课程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给出了实验设计方案,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有的探究活动,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只给学生提出问题,其他部分如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都要靠学生独立完成,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探究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有诸多益处。当然,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采用多种多样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目标。

自然生物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二

a.演示实验的作用:演示实验,能够紧扣课堂的教学环节,以它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试验方式有效地配合生物学的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b.演示实验的特点:

1、能够紧扣教学主题,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2、现象明显、生动直观。

3、便于教师操作示范,能够培养学生实验规范化的习惯,特别是教师能够边操作边进行讲解,更能强化实验操作的规范化。

4、实验材料易于准备,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c.演示实验的类型以及要求:

1、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2、验证巩固知识的演示实验。

3、演示实验对教师的要求:要在演示前认真备课,在演示的时候,要注意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化,注意发挥演示教学的示范作用。

d、演示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演示实验必须要目的明确,能够说明问题,演示实验必须要现象明显,可见度要高。

(3)模拟实验.模拟实验的作用及其特点:

1、由于种种原因,直接用于研究对象,也就是原型是非常困难的,或者简直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模型来代替研究对象进行实验,模型必须和原型有某种相似性,这样才有可能把模型的研究结果外推到研究客体。因此,模拟实验的第一个作用和特点就是模型可以将宏观或微观、抽象或复杂的事物直观化、形象化。

2、模型强化和突出了生物体某部位的主要结构特点。

二、实验材料.

自然生物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三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这次借着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心得,经验谈不上,有点只是一点点肤浅的体会和做法,还希望各位领导和同行们对我科组做得不好的给予批评指正,因为我们学校的领头羊是老大数学科和英语科,下面我就把我们科组的一些做法和一些老师的日常教学管理跟大家分析,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引出我们学校更多优秀教师的一些做法可以学习到。

每个学期开学初,梁校就会组织我们科组开展好每个学期初的科组会议,我们生化科组比较特别,有初一生物的所谓大众眼中的次科,有初二生物的区会考科,还有初三竞争激烈无比的化学科,这样的学科组合,就要求我们在教师成绩和管理上要有所不同的鼓励和做法。例如初一、我们开学初就定一个目标:学期末赢兄弟学校,初二:赢兄弟学校,在区排前列;初三,赢兄弟学校,超区平均,尽量位列区前列。

科组老师,都是来自不同学校聚合在一起的,渡过磨合期很重要,毕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突出自己的优秀能力,例如曾淑珍、彭远向、王高桂等,他们以前都是镇的别的兄弟学校因为工作调动而调到我们科组的,初来乍到,他们有他们的个性和做法,不一定会立刻适应和跟上我在工作上的要求和习惯,而我这个人对工作有点严格,都希望每一个老师做好自己的本分,问心无愧,不管成绩好坏,只要我们看出他尽力,我就没有意见,大家都知道我的性格,可是怎样才令他们心诚口服的听指挥、统一行动,不搞个人主义,我以前也做了一点工作和丑人的,在科组会议上,该开口批评就批评,该表扬就表扬,而且就是以身作则,毫无私念的让所有人都看到和知道,成绩是团体的,个人再怎么好也不是好,如果尽力做了工作,个人再怎么差,也不是一个人差,我们是一个家庭,后来慢慢的,大家都毫无私心,把自己多年的资料、宝贝都拿出来,而且会觉得拿出来越多,受到大家的喜欢,自己越有价值,越自豪。这样大家齐心工作,成绩就容易上去而且工作开心。

要出成绩,踏踏实实的做好常规,真的是没有办法可以省略的一个环节。其中,做法有:1、首先集体备课,出好合适的学案,是最重要的一点。2、尽量每天都改学生作业,发现情况互相指出;3、改好每一次小测和测验,做好总结。4、每一个班要求每一个老师吧合格、临界生的名单都定好,发给我,考试完毕核对达标情况。

自然生物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四

a.什么是观察实验呢?观察是指用五种感觉,主要是视觉,当然还有听觉、味觉、触觉和一些工具来认识事物和自然现象。

b.观察实验的启发:

第一点,我们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这是在观察之前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点启发,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程序。

c.观察实验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全面的进行观察,要能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以及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第二个方法是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者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务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以及因果关系。

第三个方法是重复观察。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我们就难以区分这个现象是偶然出现的,还是必然发生的。

d.观察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1、观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概念。

3、有助于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自然生物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五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和《反杜林论》旧序两篇重要文献虽然发表于一百多年前,但是却高屋建瓴概括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体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总体思想,《自然辩证法》导言及《反杜林论》读后感。百年以后,当我们身处新时代,回首人类社会发展以来的一些过程和经历,不禁感叹恩格斯对自然科学的高度概括能力与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通过分阶段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同,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通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了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他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后来以神学为中心的形而上学,直到科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希腊哲学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上影响深远,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甚至到了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当时在知识上高于希腊古代的自然科学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是低于他们。

科学的发展必将推动人类认识的进步、促进哲学思维的发展。正由于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考察,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大量的科学史实为依据,说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在回顾中,恩格斯指出,在大约十六世纪,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认知革命后,促使人们真正发现了地球。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恩格斯认为,“这是一次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在这个伟人云集的时代,在人们开始渴望以科学的自然辩证法正确的认识、解释这个世界,并威胁到神学的时候,一些为了真理而奋斗的先驱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布鲁诺和塞尔维特等人成为新科学的殉难者,用自己生命捍卫了真知。

哥白尼推翻“地心说”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时代,在随后的年代里,在以牛顿和林耐为标志的这一时期末,我们见到这些科学部门已经达到某种程度的完成。一些重要学科建立、一些主要规律被彻底弄清楚了。然而,因为依然受到神学的限制,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特殊的总观点的形成,是一些规律的描绘和对周围世界一种静态的分析与研究,读后感《《自然辩证法》导言及《反杜林论》读后感》。这个总观点的中心是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这样一个见解。对于起因,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只是简单的解释为由于神秘的“第一推动”而运动起来,并永恒的如此运动下去,而且直到世界末日或万古永世,一切都将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样。

这种建立在神学基础上的形而上学,使得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这也导致牛顿等科学家们后来发现虽然他们可以解释一些现象和规律,但是却不能找到这些规律的根源,最后只能在神学中迷失自己。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旧序中指出,“十七和是把世纪的形而上学,是一些迷人的障碍。”

在这个关键时刻,哲学发挥了其巨大作用。在这个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家,而是哲学家康德。他在1755年发表了《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其发现包含着一切继续进步的起点。康德认为地球是某种生成的东西,其上面的生物不仅有在空间中互相邻近的历史,而且还有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历史。这样,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这就使得自然科学家们不再走无穷无尽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下浪费掉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劳动。这也告诉我们,在今天,我们提供科学方法训练、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的知识很多,哲学,历史,文学都有我们可以汲取的营养。

正确的自然观带来了科学的繁荣。此后的科学家们开始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天文学、物理、化学的研究都突飞猛进。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这样,从太阳系以及地球的起源开始,人们可以解释生物进化,人类产生以及最终进入近代的绝大多数现象。

不过,在当时也有人利用一些荒谬的自然观来欺世盗名。在《反杜林论》旧序中,恩格斯以实证的知识材料抨击了杜林之流鼓吹的“假科学”。他认为自然科学的理论之间有联系的,是系统的,指出“辩证法是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它才能为自然界所发生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为一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

自然生物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六

在暑期期间,我参加了在xxxx市举行的xxxx年xx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生物科岗前培训。经过几天的培训,听了许多老师的专题讲座,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标准在教育理念、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作为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我,虽对教学工作有些经验,但通过录像看了两节老师的示范课,我觉得与我现在的课堂教学相比有了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点:

一、 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的“添鸭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去探究,思考。

过去的上课模式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回答,学生跟着学,而录相上的两位老师改变了这种上课模式,他们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上课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

二、教学目的转变,由“双基教学”转变为“三维”目标的教学。

看了这两节示范课,我充分体会到在新课改中首先转变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往往会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使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 角色的转变:教师已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是重点,因此教师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法指导者。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配合学生去学习,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目的。

四、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发现者。

新的教材中探究活动贯穿全书中,因此,它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作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由封闭的小课堂转变为开放性的大课堂

新教材安排3个必修模块,3个选修模块,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转变

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的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

生物新课改,给了我许多思考,并将我带入一个广阔的实验天地。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更新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注意师生角色的转变,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注重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使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在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教师面对的学生也更加复杂化、个性化,教师只有不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程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常教常新”,永具生命活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