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明采访心得体会(通用6篇)

时间:2023-09-17 作者:文锋2023年清明采访心得体会(通用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清明采访心得体会篇一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气之一。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人们祭扫祖先坟墓,追忆故人,并表达对逝者的深深思念和感恩之情。作为一名小记者,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清明节采访活动。通过这次采访,我对清明节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第一段:采访的起因和目的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节日,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祭拜祖先的时间,更是了解传统文化的好机会。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清明节的意义,校报特意组织了一次清明节采访活动。我们小记者的任务是走进社区,采访居民对清明节的看法和习俗,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二段:采访的准备和过程

在采访之前,我们小记者进行了详细的准备工作。我们研读了与清明节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并了解了社区居民的背景和习俗。采访当天,我们小记者提前走进社区,设立采访点,准备好摄像设备和采访工具。我们采访了五位社区居民,从不同角度了解了他们对清明节的理解和心情。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清明节的含义,更感受到了人们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三段:采访所得和感悟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获得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居民们纷纷表示,清明节是一种感恩之心的体现,通过祭祀祖先,人们不仅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更体现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很多人带着整个家庭一同前往祖坟祭拜,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传统的延续。此外,很多社区居民也透露了对生态环境的担忧和反思,提醒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这是对祖先的敬意。

第四段:采访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不仅对清明节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更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和社交能力。我们通过与居民们的交流,学会了如何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兼听则明。此外,通过采访,我们也了解到了许多社区居民的关注点和需求,这对我们进一步改善社区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有很大的帮助。

第五段:对清明节的思考和展望

清明节是一次向往、传承和感恩的节日,它让我们有机会思考生死和家庭的重要性。通过这次采访,我们感受到了更多人们对家人的思念和珍视之情。作为一名小记者,我们将继续努力,通过不同形式的报道,向更多人传递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这次清明节采访活动,我不仅了解了清明节的意义和习俗,更感受到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次采访不仅培养了我们的采访技巧和社交能力,更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小记者,我将继续传递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清明采访心得体会篇二

其实在新闻采访方面,我是一个新手,一只“菜鸟”。说来惭愧,进校报的这一年里,真正意义上的采访其实不多,只有四次。中间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见,现在就写出来,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个人采访是在军训的时候。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学院的新生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军训表彰大会上,“詹丽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他一入学辅导员就跟我说了,要特别关注她的举动)。后来师姐说让我们挖掘军训的人和事,我第一个念头便想到了詹丽璇。后来我通过其他人了解了她的信息后,感觉师妹身上有能够代表这一届新生在军训中蜕变的闪光点,就跟碧岚师姐主动请缨,说我要去采访詹丽璇。

师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采访,还是一个人采访,自己不免内心紧张。后来我从图书馆找来了通讯写作的书籍,可总觉得里面的那些原则宝典之类的不适合现实中的采访。我开始苦恼,幸好这时碧岚师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通过电话引导我摸索,最终,我把那些问题想好了,列好了,也顺利采访好师妹。

这一次充足的采访前期工作是那次采访成功进行下去的关键。因而在做人物采访前,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收集被采访者的信息及别人的一些看法,这对采访中挖掘人物的闪光点至关重要。

好的采访是成功的采访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采访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这点。第二次采访的是一位现从事媒体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师姐。由于当时师姐在海南,我只能通过qq对她进行采访,而我对那位师姐的所以认识就只有那张纸上的信息。那段时间很忙碌,没怎么好好地琢磨那次的采访,在还没做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就贸贸然地采访了师姐。很快,师姐就指出了我采访的不足,她说我问的都是一些表层次的东西,而且问得比较乱。我心惊地接受了她批评,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采访,发现真的有许多漏洞。

那次采访稿最后世师姐也帮我修改了不少,这让我觉得很惭愧,也更加意识到我们采访者的责任和采访上自己存在着的不足。

说了那么多了,好像都在强调采访前期的准备和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其实我还觉得,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的表现同样很重要。就算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人采访还是会有不同的风格。这在电视上我们也可能看到,鲁豫的采访和王志的采访风格就算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风格。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的是鲁豫式的闲话家常的采访,而不喜欢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采访。可能大家刚看这两张风格都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鲁豫,可一旦真正进入采访,还是会有人就不知觉地扮演起王志来。当采访着说出一个对我们而言十分有利的信息时,我的观点是,请做温柔的鲁豫,一步步引导采访者继续说下去,而不做尖锐的王志,立刻单刀直入,令采访者汗颜。

好了,说了那么多,也该搁笔了。真正的采访经验采访感受恐怕还是要我们自己去体验才能找到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风格和感受!

清明采访心得体会篇三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日。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扫墓祭祀。本次采访旨在了解人们对清明节的理解和祭祀的方式,通过采访我对清明节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体会到了尊重祖先的情感。

在采访中,我第一次亲身参与清明节的祭扫活动。从下竹村的村委会到村里的坟区,我见到了许多人们手拿鲜花、祭品,前来扫墓的情景。许多人面带愁容,缓缓地行走在墓地中,向祖先磕头,祈求着平安和幸福,心情非常庄重。

在采访中,我了解到,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个节日,它代表了人们对祖先的尊重和思念之情。祭扫也是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人们会带上黄纸、鲜花、水果等祭品,烧上香火,向祖先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在尊重祖先的同时,也希望祖先能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幸福。

采访中,我还了解到一些关于清明节的习俗。比如在祭扫时要穿素服,素服代表着人们的悲痛和尊重。在烧香前,要先将水洒在自己的脸上,这是为了防止坟墓中的祖先认不出来。还有拜祭时要烧上一种称为“钱币”的纸钱,这是为了祭祀祖先,使他们在阴间过得安稳。通过了解这些习俗,我对清明节的意义和人们的情感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采访,我还了解到不同人对清明节有不同的理解和祭扫的方式。有的人认为清明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他们会选择前往墓地扫墓,保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的人认为清明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他们会选择回家陪伴家人,一起祭祀祖先。而也有的人则认为清明节是一个度假的好时机,他们会选择外出游玩,放松自己的身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需求,这也是清明节多样化的一面。

通过本次采访,我深刻感受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无论是前来扫墓的老年人,还是年轻一代前来祭扫的人们,他们都对清明节充满敬意和感恩之情。在我看来,清明节是一个让人思考生死、感悟生命的时刻,也是一个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祭扫祖先时的一份虔诚和感恩,令我深感对祖先的尊重和思念之情。

通过本次采访,我对清明节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对祖先的尊重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让人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时刻。祭扫祖先时的虔诚和感恩之情令人敬畏,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让我们怀念祖先,也让我们更加懂得尊重和感恩,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人生的重要意义。

清明采访心得体会篇四

大家再次随人群而上,拐过一个弯,再拐过一个弯,上了阶梯,大家找到了太太的坟,跟往常一样。这次我给经历了一个春秋风吹雨打的字上色。我写着这一个个的大字,想到如果太太还活着,那么该多好啊!这下我肯定与太太快乐的聊天……想到这我的欣慰的笑了。

妈妈与爷爷拿着镰刀,在坟旁边把杂草杂花清理掉。我拾起坟沿边的杜鹃花,静静地将花插在太太的碑后,望去,犹如太太头上的装饰品。这时妈妈爷爷也做好了清理工作,整个坟边看起来干净了许多。

之后大家小心翼翼地点了一柱清香,放上祭品,默默祈祷,给予大家的'祝福。

我转过身子,放眼望向蓝色的湖,上面还有一个个的涟漪,湖面上行驶着一条条的游船,它带着人们的祝福,带着人们的祈求,带着人们的希望……驶向远方。

清明采访心得体会篇五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人们祭扫祖先墓地、缅怀先人的日子。作为新闻工作者,在清明节期间进行采访,亲身体验到了人们对祖先的深情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在此次采访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清明节的独特魅力,也对我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段:明清风味,重温古人风华

清明节期间,我前往了某古村落进行采访。这个村庄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和风俗,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魅力。在清明节这一天,村中的居民纷纷前往祖先墓地祭拜,扫墓活动庄重而庄严。我采访了几位老人,他们告诉我,自己家祖先的墓地已经传承了七八代,每年的祭拜仪式都是家族之间的重要联络和传承仪式。通过这次采访,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先对子孙后代的期盼和关怀,也看到了传统文化在这个村庄中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段:感受大自然,领略传统节日的生态价值

另一次采访,我来到一个山区,这里的丰收祭拜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在活动现场,人们载歌载舞,边祭拜边品尝着农田里的新鲜农产品。我采访了一位老农,他告诉我,这个山区是他们家族根植的地方,祭拜是他们对土地的感恩和尊重。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也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这个山区绿树成荫,清新宜人,我意识到,除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外,清明节也是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刻。

第三段:现代化清明,线上线下融合折射新文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清明节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在一次采访中,我来到一家寺庙,寺庙通过网络直播清明祭拜仪式,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信众也能参与其中。我采访了一位年轻人,他告诉我,网络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传统文化中来。他认为,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既具有现代化的特点,又保留了传统节日的庄严和神秘感。通过这次采访,我明白了,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并通过新的方式传承下去。

第四段:面对罹难者,态度决定一切

在清明节期间,我参与了一次采访活动,采访对象是一位特殊的群体——罹难者的家属。这位家属告诉我,他们为亲人的离去感到无尽的痛苦,但他们仍然选择走上前去祭拜的道路。通过采访,我感受到了这位家属的坚强和从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希冀。在采访中,我意识到,面对罹难者,我们应该用一种尊重和珍惜的态度去对待,而我们的态度也决定了我们能够获得的信息和感悟的深度。

第五段:传统节日的活力,需要我们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清明节的采访,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和其对人们情感和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是我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脉。而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有责任去传承和创新,通过采访和报道传达清明节的文化价值和人文关怀。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和传承,才能让清明节焕发新的活力,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更好的发展。

清明采访心得体会篇六

新闻采访让大家了解更多事情的真相。新闻采访是现代新闻实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采访更是其不能忽视的新闻实务环节。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新闻采访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其实在新闻采访方面,我是一个新手,一只“菜鸟”。说来惭愧,进校报的这一年里,真正意义上的采访其实不多,只有四次。中间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见,现在就写出来,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个人采访是在军训的时候。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学院的新生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军训表彰大会上,“詹丽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他一入学辅导员就跟我说了,要特别关注她的举动)。后来师姐说让我们挖掘军训的人和事,我第一个念头便想到了詹丽璇。后来我通过其他人了解了她的信息后,感觉师妹身上有能够代表这一届新生在军训中蜕变的闪光点,就跟碧岚师姐主动请缨,说我要去采访詹丽璇。

师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采访,还是一个人采访,自己不免内心紧张。后来我从图书馆找来了通讯写作的书籍,可总觉得里面的那些原则宝典之类的不适合现实中的采访。我开始苦恼,幸好这时碧岚师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通过电话引导我摸索,最终,我把那些问题想好了,列好了,也顺利采访好师妹。

这一次充足的采访前期工作是那次采访成功进行下去的关键。因而在做人物采访前,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收集被采访者的信息及别人的一些看法,这对采访中挖掘人物的闪光点至关重要。

好的采访是成功的采访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采访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这点。第二次采访的是一位现从事媒体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师姐。由于当时师姐在海南,我只能通过qq对她进行采访,而我对那位师姐的所以认识就只有那张纸上的信息。那段时间很忙碌,没怎么好好地琢磨那次的采访,在还没做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就贸贸然地采访了师姐。很快,师姐就指出了我采访的不足,她说我问的都是一些表层次的东西,而且问得比较乱。我心惊地接受了她批评,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采访,发现真的有许多漏洞。

那次采访稿最后世师姐也帮我修改了不少,这让我觉得很惭愧,也更加意识到我们采访者的责任和采访上自己存在着的不足。

说了那么多了,好像都在强调采访前期的准备和信息收集的重要性。其实我还觉得,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的表现同样很重要。就算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人采访还是会有不同的风格。这在电视上我们也可能看到,鲁豫的采访和王志的采访风格就算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风格。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的是鲁豫式的闲话家常的采访,而不喜欢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采访。可能大家刚看这两张风格都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鲁豫,可一旦真正进入采访,还是会有人就不知觉地扮演起王志来。当采访着说出一个对我们而言十分有利的信息时,我的观点是,请做温柔的鲁豫,一步步引导采访者继续说下去,而不做尖锐的王志,立刻单刀直入,令采访者汗颜。

好了,说了那么多,也该搁笔了。真正的采访经验采访感受恐怕还是要我们自己去体验才能找到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风格和感受!

埃德加·斯诺、法拉奇、霍默·比加特、威廉·劳伦斯、乔恩·富兰克林这些知名记者的背后故事有很多,这些日子在网上细细浏览了他们的资料,心中感触很大。其实对于一名记者,我理解的层面还是停留在中学时代那就是为人们呐喊。单纯的理想让自己报了这个专业,在学习中我曾经徘徊过,也曾经骄傲过,记者是一个“杂”家,更是一个需要勇气和智慧的事业。

暑假实习的时候,开始的时候是自信满满,觉得终于可以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了,终于可以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就这样带着七分兴奋和三分胆怯走进了报社,走出了自己的第一步,后来就有了我的第一次采访,第一次感动,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的专业,第一次开始有感于新闻采访,有感于记者这个职业。

记者,这个被冠于“无冕之王”的角色,是一个在社会上有很多争议的职业,在面对一些涉及信仰涉及利益甚至是涉及生命的时候,记者这个角色就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法拉奇这个传奇女子,采访了著名的越南战争、印巴战争、中东战争和南非动乱,采访过邓小平,采访过基辛格,每一次的采访都作为了现代采访界的典范永久被珍藏。这个被称为“世界政治采访之母”人物无论是在采访战争还是在采访政坛风云人物的时候,她的智慧、她的立场、她的视角,总是那么闪耀和无法企及。记得暑假实习那会总是会遇到不知从何采访起的尴尬场面,有时候草草的收场,以至于收集不到好的新闻线索写稿子的时候无从下手。

采访前充足的资料准备,是取得采访独立性的“敲门砖”。法拉奇采访基辛格的时候正是有这种充足的准备才在采访的过程中不畏不惧,尖锐提问,态度上保持独立性。欣赏法拉奇的人都知道她采访的个性,讲究的是独立和现场。法拉奇的独立是她看问题的角度。新闻的真实性也正是以这种方式得以实现的,只有在现场才能真正的见证事实,就如威廉·劳伦斯搭乘携带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的飞机,写下了著名的空中目击记《长崎投弹记》。有了真实的体验在能够把自己的新的体会写在新闻报道中让人们去体会。

想起了我在暑假实习的时候采访一个聋哑的清洁工,不会说话更是听不懂别人说什么。采访的那天天气很热,因为开始之前有一个采访,采访完之后就已经快中去了,想到采访这个肯定又要花很长时间不说采访未必会成功,于是就回家了。在网搜上果然有一篇类似的稿子于是投机取巧,自己又重新编了一篇稿子给了老师,后来老师打电话来说这个稿子没写好,并一直说不要以为是聋哑人就采访不到信息,说了一大堆批评自己的话,于是心中很是后悔过意不去。这件事是在实习的时候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

做新闻就是讲究的是一个真实,失去了真实,还有什么资格称的上新闻。霍默·比加特能够走进《原子弹轰炸下的广岛》,那种恶劣的环境,那种时刻会丢掉生命的环境,都能够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还有什么值得去畏惧。没有亲身体验过是无法去体会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个前辈记者告诉我,亲身经历的东西会感受更深,会更有东西写。这句话是真理,是一个值得大家去理解和记住的真理。

还有就是一个人的信仰,记者的信仰很重要,因为一个记者的信仰关乎着这个记者的道德品质,埃德加·斯诺是我最欣赏的记者之一,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能够一直坚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努力着,为世界的和平努力着。作为一名美国记者、作家,斯诺把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真实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是多么的伟大!

记得实习的时候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到《楚天都市报》的记者陈世昌,是一个很具有正义感的、敢于说真话的记者。心中很是敬佩,觉得这个记者真正是个能干的人,或许这种记者就是自己未来心中向往的那种。

采访写稿子这些都在不断的交替之中,实习中记忆就是问路采访然后回家抓紧写稿。写稿子是一个对采访的验收吧,暑假里面老师不停的告诉我们要抓新闻点写,要在一件事情中挖东西写,要注意细节……写稿子不是我的专长,我是一个理科生,经常会被班上学文科的同学调侃说“在文学的地盘上面滥竽充数”。其实写新闻高并不是要多大的文采,但是却要有自己独到的创新和不错的文笔,这个是我欠缺的。乔恩·富兰克林的《凯利太太的妖怪》这是一篇新闻稿,写的像小说一样,但是它确实像描写一样把一个手术给活化了,细节抓的也恰到好处,这行新闻界值得借鉴的。

以上是我对新闻采访的一点感悟,其实不仅是这些大家记者,更是这个暑期实习给我的。

12月份以来,我们所学的《新闻采访学》几乎都是以实践、实习为主。正所谓理论联系实践。之前学了那么多的有关采访的理论知识,都从没有用到实践中去过,只是系统的把那些新闻采访知识输灌进了脑袋,但却没有用来指导实践过。而如今,老师在有限的条件下给我们安排实践实习的机会。不管是学习他人的实践经验,还是让我们自己去体会,我都觉得很有必要,也很感谢老师为我们争取机会而付出了那么多。

第一次的实践活动应该是我们班举行的模yi答记者问。我和另外4位同学有幸成为被采访者,其他的同学对我们五个人分别提出问题,我们做出回答。陶艳的回答确切、具体;胡文茜快言快语;林蓉蓉纯真无邪;张国平的语言犀利;我呢?很真诚、很用情,不过我觉得我太情绪化了。虽然我们这次模yi答记者问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地方不规范,但通过老师的点评后,我们都知道了哪些地方不规范,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日后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管怎样,我们的实践活动还算的上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吧。因为我们5个人的回答各有千秋,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很有水准,只是我们在程序以及礼仪上存在一些小毛病。

第二次的实践体会是江西日报的高级记者程娟来给我们班上课。程娟老师把她自己的采访经验结合理论知识传授给了我们。《我能摸摸火车吗?》让我知道了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也让我知道了程娟记者是如何做到与别人不一样的;《袁政海班组》的系列报道让我更坚信了“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那句话语;有关铁路、公路的开通的报道让我知道了原来新闻也可以写成那般的诗化和散化,我想这与她平日里爱阅读散文,写散文文章是分不开的;对“金圣”烟的报道表现了她独有的睿智······说实在的,我很羡慕她,羡慕她能写出那么漂亮的文章;但我更佩服她,她那不断上进的心与那吃苦的劲把我给折服了,她一个劲的重复那句“一定要吃的了苦”,我想做新闻工作的应该都很辛苦吧!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更应该强健体魄,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能力,以便日后投入到新闻事业工作中去。

第三次是老师带领我们做校车去感受南昌的变化。第一个目的地是秋水广场,广场的最高喷泉是108米,据说是中国的第一高喷泉。我们在那逗留了半个小时又奔向了另一地点------摩天轮,据称是亚洲第一高的摩天轮。在它的旁边正在完善一个赣江公园,它的建立与完善不仅会给人们提供了又一娱乐场所,而且还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让人们更加关注昌北的建设与发展。摩天轮的对面有一个“嘉年华”娱乐场地,也还在完善之中,不过应该快要竣工开张了,因为有好多大学生在那求职,大概有300多个人在那排队等待,据我们了解,该娱乐场地计划12月24日开张。在那逗留了近一个小时,回到校车上准备打道回府。不过我们并不是按原路线往回返,而是开上了生米大桥,那座桥很长、也很雄伟······ 我们一路上有说说笑,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到了我们的学校,结束了我们的感受南昌变化的体会活动。

这就是我们的三次实习体会活动,那三次活动让我明白了新闻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一双敏感的眼睛。让我们做个有心人,为新闻事业而奋斗终身吧!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真爱电影心得体会(精选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

    最新内向的看法 内向幼儿心得体会(实用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预防水痘班会教案 班会方案(汇总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

    最新领略自然心得体会 自然之道读书心得体会(实用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

    家乡十年变化心得体会(精选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下面是小编帮

    2023年绿企心得体会(汇总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

    药品仓储工作总结 仓储培训心得体会(优质5篇)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药品仓储工

    2023年医师学徒心得体会 母婴医师进修心得体会(优质8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

    读贝壳鸟懂的了道理 读书心得体会(优秀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感恩母亲珍爱生命班会(实用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