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

时间:2024-05-08 作者:琉璃

在编写范文范本时,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范例,或者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随后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学习。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一

3.4-1.8=4.9+21.6=160÷8=4.7+0.2=。

990÷9=808÷8=30×23=280÷2=。

35×10=630÷3=32×30=6×200=。

3000÷5=960÷6=630÷9=4800÷8=。

260÷2=630÷3=990÷3=884÷4=。

480÷3=95×20=240÷3=14×60=。

4.2+8.7=2.9+3.6=9.4-2.8=800÷8=。

38×20=35×20=609÷3=50×16=。

600÷5=8.6+6.7=8.7-6.9=25×30=。

3.7+2.2=480÷8=98÷7=640÷2=。

50×47=4.5+8.6=4.2-1.5=20×43=。

700÷7=7000+300=20×55=200÷5=。

20×36=4×25=2.7-1.2=65+0=。

4500÷9=50×700=63×20=800÷4=。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二

(3)288÷3÷4=。

(4)289.9÷18=。

(5)101.7÷9=。

(6)26÷0.13=。

(7)16.8÷28=。

(8)15.6÷24=。

(9)10.625÷25=。

(10)1.35÷27=。

(11)0.416÷32=。

(12)91.2÷3.8=。

(13)0.756÷0.18=。

(14)210÷1.4=。

(15)126÷45=。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三

1、直接写出得数。

7+5+5-7=9+8-9+8=25+4+70=。

(111+189)×3=4×3÷4×3=125×8÷100=。

396×25×0=(1+7)×(16-6)=81×4÷4=。

26+26÷26=1537÷1537=。

2、在下面每个条件后面补充合适的问题。

3、在每个问题的下面补充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1)甲、乙两组一共生产多少台机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辆汽车共行驶多少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电视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这批零件一共需要多少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式计算。

(1)486与114的和除以2789与2783的差,商是多少?

(2)305减去15乘以18的积,差是多少?

5、应用题。

(2)一班有35人,二班有45人,两个班平均每人买了8本练习本,一共买了多少本?

(3)买4本书用了12元钱,买120本同样的书,一共要用多少钱?

(4)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27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540千米需要几小时?

(5)某汽车队用8辆汽车3次运水泥480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多少袋水泥?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四

62×45=57×26=47×25=98×88=。

618÷3=1482÷5=650÷5=324÷8=。

859÷8=572÷7=526÷8=756÷7=。

804÷5=53×18=43×39=65×94=。

二、脱式计算。

405÷5+25=789-21×15=18×30÷6=。

40×14-500= www. 29+805÷5=687+999÷3=。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五

58+26=960÷3=。

180÷9=65+15=。

660÷6=800×2=。

50÷5=3×800=。

420÷7=3×220=。

480÷4=58+33=。

0÷51=。

二、估算。

41÷2≈62×6≈。

909÷9≈28+2≈。

51-3≈23÷7≈。

25÷4≈18+16≈。

82+127≈52×61≈。

15×2≈12×8≈。

22+189≈201×4≈。

16×5≈49÷4≈。

21÷7≈40÷2≈。

52+57≈112×3≈。

27+36≈。

22×4+22121×3+410。

40÷2+174147+72÷8。

9×4+4202×80÷4。

20×5÷2202+36÷9。

130÷5+24081÷9+877。

66×5+774921+7×4。

80×6×2770÷7+65。

198÷2+99×(25+55)。

72÷8×66+19×5。

四、竖式计算。

560÷4458+542。

362÷625×32。

726÷651×16。

78×22416÷4。

367÷4495+125。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六

一、计算题:

二、列式计算。

(1)130加上20与5的积,和是多少?

(2)98除以2的商减去25,差是多少?

(3)100减去24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

(4)8与25的积加上70得多少?

(5)581减去6个72得多少?

(6)46的7倍加上382得多少?

(7)1450比69的6倍多多少?

(8)785减去76除以2的商,差是多少?

(9)1800减去15乘4的积,差是多少?

(10)434加上6个36得多少?

(11)28除以15与8的差得多少?

(12)302加上18的和再乘以5,积是多少?

(13)130比28乘5的积少多少?

(14)1240比740与290的差多多少?

(15)18的7倍与120相差多少?

(16)26乘以98与89的差,积是多少?

(17)765与387的差乘以4,得多少?

(18)4乘391与145的差,积是多少?

(19)3630除以24与31的和得多少?

(20)125与69的差乘8,积是多少?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七

1、小明大拇指指甲面积大约是1。

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的胸围是6()。

3、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30(),腿的长度10()。

4、用4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

5、一块正方形彩纸的面积是64平方分米,它的变成是()。

6、面积是80平方米的长方形,长时5米,宽是()。

7、周长是56米的长方形,长10米,宽是()。

8、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也是100()。

9、110平方米=()平方分米。

10、1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1、一块长300厘米、宽是200厘米的塑料膜,面积是()平方米。

12、学书厚8(),教室的门高200()。

13、一幢楼房的占地面积是200()。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八

(5)21+32=(6)19+17=(7)28+9=(8)36+5=。

(9)28+3=(10)16+30=(11)28-6=(12)45÷9+37=。

(13)100-9×3=(14)80+5×4=(15)30-36÷4=。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九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5至8题。

教学目标:

1.经过反复练习和思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练习。

6÷260÷2600÷26000÷2。

8÷480÷4800÷48000÷4。

10÷22×560÷320×3。

24÷3240÷32400÷3120÷3。

70÷710×754÷648÷8。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297÷4469÷8194÷6。

3、笔算比赛:

8÷280÷2800÷28000÷218÷3。

180÷31800÷390÷35×840÷5。

54÷96×981÷97×98×9。

7×927÷36×745÷5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7题。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十

(5)1005÷5÷3(6)996÷6×2。

(7)256×7×5(8)150×4÷5。

(9)726+247×3(10)4176÷3÷3。

(11)1912×3÷4(12)328+16×3。

(13)6024÷3÷4(14)280×5÷4。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十一

一、直接写出得数。

45+315=34÷6=。

512×617=56×0÷35=。

2-15+45=38×16=。

6-13=1233÷311=。

67+1÷7=5×15÷5×15=。

二、化简比。

1、2.5︰0.45。

2、24︰827。

三、求比值。

1、18︰14。

2、34︰0.25。

四、解方程。

38x=21307÷x=114x+16x=85。

五、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512÷7+712×17。

16+34×23÷2。

(2419+1617)×18+1517。

六、文字式题。

1、712加上512乘以910的积,和是多少?

2、12加上23的和与一个数的23相等,这个数是多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十二

62、一本应用题练习册,有应用题50道,红红每天做5道,几天做完?

63、学校买了6本科技书和36本故事书,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几倍?

65、二年级一班有5个红皮球,黄皮球的个数是红皮球的3倍,黄皮球比红皮球多几个?

70、超市里买4袋饼干要付8元,买8袋饼干要付多少元?

79、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80、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81、选择有关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82、老师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

83、比较下面一组题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然后再解答.

(1)食堂里有15袋大米,又买来40袋,现在有多少袋大米?

(2)食堂里原有大米42袋,用去27袋,又买来40袋,现在有多少袋大米?

84、二(1)班有男同学27人,女同学21人,如果每排座8人能座几排?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十三

数学教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就是来自随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计算器随笔,欢迎阅读和借鉴。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在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已经提高到相当重要的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以上两点看似简单,却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尽心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拉进师生距离,相信学生定能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到更多,他们学习的进步才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要使学生一拿到数学新书时就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学生的兴趣是它的基础。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么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这在第一课尤为重要,特别是布置第一课的前置性学习中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培养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知识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情感倾斜,关注学困生。

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在情感上多一些倾注,在课堂多一些关注,课后多一些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可能会有所提高,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十四

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s=2(ab+ah+bh)。

v=sh。

v=abh。

(二)正方体。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个面的面积相等。

12条棱,棱长都相等。

有8个顶点。

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s表=6a2。

v=a3。

(三)圆柱。

1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s侧=ch。

s表=s侧+s底2。

v=sh/3。

(四)圆锥。

1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v=sh/3。

(五)球。

1认识。

球的表面是一个曲面,这个曲面叫做球面。

球和圆类似,也有一个球心,用o表示。

从球心到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球的半径,用r表示,每条半径都相等。

通过球心并且两端都在球面上的线段,叫做球的直径,用d表示,每条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

上文是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十五

长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一个感性认识及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求规则图形面积的第一课时,所以我把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一、复习面积单位中引入如何测量面积。

让学生对面积的测量有一个动手试验的机会,体验面积是如何测量的,从中体验到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去摆,再一个一个数,在现实生活中不方便,也不灵活,进而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知道长或宽等,能否利用一个什么计算公式,就能知道它的面积。适时引导学生从测量长方形卡片面积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与想法中,对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进行猜想,再想办法验证。

二、动手操作中验证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进行观察、归纳、验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让其知其所以然。

三、精心设计练习,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设计在练习中,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但考虑到本班学生层次比较复杂,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层次难度逐渐上升,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练习中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作为年轻教师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经验总是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课始的导入,太过生硬,不够自然,也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搞清哪里是物体或封闭图形的周长,哪部分是它们的面积,所以在后面的练习中求面积有学生就用求周长的方法在求。再如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导出,没有让学生好好体验物体或封闭图形的面积,再加上学生对正方形周长公式印象太深刻了,大部分学生对其面积公式也就想当然是4×边长,引导后,只有小部分反应过来正方形是长方形中特殊的一种图形,还应是长×宽,在这里正方形面积加上公式,基本上我是自己在那讲,引导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也可以算得上这节课失败的其中一笔,也是对教材分析、理解得不够透彻,教学设计的不够到位的缘由。

总之,这一切还是要依赖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十六

62×45=57×26=47×25=98×88=。

618÷3=1482÷5=650÷5=324÷8=。

859÷8=572÷7=526÷8=756÷7=。

804÷5=53×18=43×39=65×94=。

二、脱式计算。

405÷5+25=789-21×15=18×30÷6=。

40×14-500=29+805÷5=687+999÷3=。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十七

350÷7=500÷5=100×6=2000÷2=1200÷4=。

700÷7=2000÷5=160÷4=120÷3=1500÷3=。

800÷8=630÷9=400÷4=4900÷7=540÷6=。

2、填一填,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0x()=2408x()=326x()=4200。

90x()=4906x()=36002x()=1400。

30x()=27008x()=64007x()=5600。

3、估算。

82÷9≈241÷4≈235÷4≈162÷2≈。

330÷8≈121÷6≈159÷8≈260÷4≈。

194÷6≈297÷5≈425÷7≈138÷7≈。

267÷9≈440÷9≈410÷7≈360÷5≈。

178÷6≈181÷3≈460÷9≈435÷7≈。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十八

1.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2.对集合,时,必须注意到“极端”情况:或;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对于含有个元素的有限集合,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4.“交的补等于补的并,即”;“并的补等于补的交,即”.

5.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抓住关联字词”;注意:“不‘或’即‘且’,不‘且’即‘或’”.

6.“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7.四种命题中“‘逆’者‘交换’也”、“‘否’者‘否定’也”.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反证法分为三步:假设、推矛、得果.注意:命题的否定是“命题的非命题,也就是‘条件不变,仅否定结论’所得命题”,但否命题是“既否定原命题的条件作为条件,又否定原命题的结论作为结论的所得命题”.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十九

62×45=57×26=47×25=98×88=。

618÷3=1482÷5=650÷5=324÷8=。

859÷8=572÷7=526÷8=756÷7=。

804÷5=53×18=43×39=65×94=。

二、脱式计算。

405÷5+25=789-21×15=18×30÷6=。

40×14-500=29+805÷5=687+999÷3=。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这10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综合计算题就是为您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计算题100道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二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三年级数学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也特别重视这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使学生通过我的教学设计能够自己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上完这节课,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教学按照进程有步骤地实施。

二、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备课时我认真分析了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索知识方面没有计划和方法,从日常学习情况看学生们比较懒惰,不能做到积极思考问题,总体看学习成绩比较差。因此,我在安排教学是有意的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应用方法的能力。

每行摆几个摆了几行面积。

每行有几个与长的关系,有几行与宽的关系。做这样一个铺垫,对于孩子们就相对容易一些。学生们尝到取得学习成果的喜悦,再思考问题就很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调动起来。

除此之外,我还注重知识灵活性地运用,在推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后,我又安排一个过渡环节,以几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基础,将练习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结合起来。学生们在我的安排下,一步一步地得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在练习环节,我重视基础训练的同时,更加注意锻炼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利用组合图形很好地练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同时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

三、出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力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课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出现与。

教学设计不一样的地方,其中有学生不能顺利达到教学预想的可能,那么,该如何处理?我想,针对学生的问题,赶快调整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学会知识。在这节课上我就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我们拼摆出几种长方形之后,探讨每行有几个与长的关系,有几行与宽的`关系时,学生们开始听不懂我说话,不知从哪儿去思考和回答,于是我放慢语速,再清楚地说一遍,然后利用手势帮助学生看清楚我问的问题与哪儿有关,学生就比较快速地回答上来。

在我们完成表格填写任务,思考: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有什么关系时,学生在我的手势提醒下也回答不出来时,我开始慌张,于是再次重申问题,学生们不知怎么思考,正在这时,我想到这个问题与上面问题的联系就请刚才回答问题的张境莹同学再把每行有几个与长的关系,有几行与宽的关系说一说,帮助全体同学思考。可就在这时,许志博同学再一次把大家带到另一个误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我当时恨死他了,怎么想到那儿了?我又一次不知所措,责备孩子不行,责备自己不是时候,于是,我赶快问:“我们现在推导什么呢?”同学们异口同声:“面积。”“对了,那刚才许志博说的是什么?是周长的计算方法。”在这时学生反应过来,重新思考得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才得以突破。

四、面对学生漏洞进行反思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上完这节课,暴露出一个个问题,回想起来,当然这些问题出现使我慌张的原因是我分析学生情况还是不够全面深刻,设计的教案没有完全符合学生实际,才会不顺利。这次的教训,我应该反省的是,以后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提前预想以下学生会怎么回答每一个问题,如果回答不上过来应该怎样调整教学方法等等,尽可能多想一些,使教学进程顺利一些。

面对这节课,我觉得自己有点过高估计自己和学生的能力,才会造成被动,以后我应该扬长避短,发扬对数学教学的热情,设计新颖、实用的教案,克服自以为是的缺点,全面地分析学生。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二十一

对教学情境的创设、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等的反思及自身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再贴近,我在导入新课时捕捉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录像呈现出高楼、篮球场、游泳池的长方形块面,鲜艳生动的画面,具体可感的生活实际场景,引起了学生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长方形的面积,这种办法在实际生活中太麻烦,也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个简便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通过一次实验而发现的,是不能成为科学发现的结论,还必须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新的认识、新的结论不能盲目、划率地断言,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我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既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改进措施。

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可能是经过比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想采用那种公认的方法做,但做的时候又不仔细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错率就比较高了。另外在采用了“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后,我在度的方面把握不好了,教师该强调的地方不敢多说了,导致学生的思路偏离得很厉害。听了周主任的点评后,受益匪浅,为我今后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2]。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汇总22篇)篇二十二

1、小明大拇指指甲面积大约是1()。

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的胸围是6()。

3、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30(),腿的长度10()。

4、用4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

5、一块正方形彩纸的面积是64平方分米,它的变成是()。

6、面积是80平方米的长方形,长时5米,宽是()。

7、周长是56米的长方形,长10米,宽是()。

8、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也是100()。

9、110平方米=()平方分米。

10、1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1、一块长300厘米、宽是200厘米的塑料膜,面积是()平方米。

12、学书厚8(),教室的门高200()。

13、一幢楼房的占地面积是200()。

相关范文推荐

    夫妻间的道歉信(通用17篇)

    作为一种常见的公文书写形式,道歉信在商务和个人关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请看以下几篇经典的道歉信范文,希望能让你们对于写作和表达更加得心应手。亲爱的老公:真的真

    教师和学生的旅游指南大全(14篇)

    范文范本中蕴含着作者的个人观点和主题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总结的写作技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

    行政助理面试中的自我介绍技巧(热门21篇)

    自我介绍是一个互相认识和拉近距离的重要方法,让他人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个性和才能。这些是一些经过精心整理的自我介绍素材,供你参考和挑选。行政助理面试中应试者是否能够

    教师分享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8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们通过不断思考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品质。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和指导。

    家长参与教育活动(优质17篇)

    范文范本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一个参照标准,更在于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引领学生全面自由成长,家校携手共

    美术教师的小班教学反思(精选21篇)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使教学更加有效果。教学反思范文三: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这周由于六年级学生马上要参加美术知识的

    市场营销与环保活动策划(优质17篇)

    活动策划要注重创新和差异化,让活动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活动策划实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2、经销商网点50个。3、公司在自控产品市

    人力资源部实习生个人工作计划(专业21篇)

    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运营中非常关键的部门,它负责管理员工的招聘、培训和福利等工作。以下是一些成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建立内部人才引进的

    校园歌唱比赛策划书: 一个学生音乐爱好者的完美指南范文(17篇)

    策划书是一种详细规划和安排工作或项目的书面材料,可以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如果您需要编写策划书,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范文,或许能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元旦团课活动心得体会(优秀18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决策进行评估和反思,有助于获取新的洞察力。下面是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其中包含了一些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