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

时间:2023-12-14 作者:雨中梧

教案模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于指导教学的一种规范文档,可以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范文,相信会给您的教学工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一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组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是著名作家叶圣陶以一个小朋友的口吻写的。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教学。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是教学的重点,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是教学的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jsfw8,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我主要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教学重难点。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紧扣“美”字,以“情”为线,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猜谜赏图,悄然入情。

为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选用了猜谜语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学生答出是荷花后,马上追问:你见过荷花吗?在哪里看见的?说说你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随后我出示几幅荷花图,和学生一起欣赏,(展示课件)欣赏后,让学生再次用积累的词语描绘刚刚看到的荷花。

作者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阅读所得。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的状态。

(二)细读美文,逐步动情。

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的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引入第二段的教学。

作者笔下的荷花是多么美丽啊,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肯定会齐声回答:想!我适时播放课件: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的样子。通过欣赏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么美的荷花写生动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后,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在这里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惯例,而是教师跟着学生走,抓住时机解决重难点。

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花的句子。”我就用课件出示,每句话都配以与之相对应的图片,图文对照,“你最喜欢哪一种形态的荷花呢?为什么?”有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完全开放的荷花,因为花瓣全展开了。我就和学生看图理解“展开”的意思,抓住“展开”指导朗读。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花骨朵,因为“饱胀”可以看出荷花马上就要开了,充满了希望,我就抓住“饱胀”让学生感悟,指导朗读。然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荷花的美读出来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赛读。还采用表演的形式,请三个同学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分读三句话,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叶的句子。”我也出示这句话,并配有图片,抓住“挨挨挤挤”和“大圆盘”,观察画面,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出这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多”、“大”、“圆”三个特点。最后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紧紧抓住“冒”字进行教学,想象荷花是怎样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长出来的。引导学生给“冒”换个字,体会和原句相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指导学生读出白荷花的生机盎然。

作者写得太精彩了,老师也忍不住要和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最后师生一起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此刻,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形成共鸣,融为一体。

(三)品味美句,巧妙移情。

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作者看到这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是什么感受呢?引入第三段的学习。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内化语言,巧妙迁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什么样的姿势,除了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也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发展语言。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我运用课件来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看图,观察并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活的画”呢?想象你看到一幅怎样的图画?让学生抓住“活”字,体会是阳光,是雨露的滋养,才有荷花蓬勃生长,婀娜多姿,随风摆动。然后进一步思考:画出这幅画的画家是谁?学生这时就很容易明白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创造了这么美的荷花。最后引导学生体会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这样的.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感情与文本的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和作者一样对荷花,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也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想象美景,尽兴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激活了,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抒发情感,我设计了如下环节:作者笔下的荷花栩栩如生,(课件)看到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些什么?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我想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画下来。”“我想朗诵一首与荷花有关的古诗。”“我想背诵一下课文。”……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写文章,或朗诵古诗,或背诵课文,表达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

荷花。

闻清香。

荷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荷花半开全开含苞。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板书,既理清文章脉络,又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迅速对课文建立框架结构认识,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这节课我抓住以下几点设计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文嚼字,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进行。

4、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美,享受美,进而达到去创造美。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二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组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是著名作家叶圣陶以一个小朋友的口吻写的。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教学。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是教学的重点,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是教学的难点。

二、设计理念。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三、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紧扣“美”字,以“情”为线,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猜谜赏图,悄然入情。

为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选用了猜谜语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学生答出是荷花后,马上追问:你见过荷花吗?在哪里看见的?说说你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随后我出示几幅荷花图,和学生一起欣赏,(展示课件)欣赏后,让学生再次用积累的词语描绘刚刚看到的荷花。

作者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阅读所得。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的状态。

(二)细读美文,逐步动情。

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的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引入第二段的教学。

作者笔下的荷花是多么美丽啊,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肯定会齐声回答:想!我适时播放课件: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的样子。通过欣赏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么美的荷花写生动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后,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在这里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惯例,而是教师跟着学生走,抓住时机解决重难点。

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花的句子。”我就用课件出示,每句话都配以与之相对应的图片,图文对照,“你最喜欢哪一种形态的荷花呢?为什么?”有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完全开放的荷花,因为花瓣全展开了。我就和学生看图理解“展开”的意思,抓住“展开”指导朗读。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花骨朵,因为“饱胀”可以看出荷花马上就要开了,充满了希望,我就抓住“饱胀”让学生感悟,指导朗读。然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荷花的美读出来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赛读。还采用表演的形式,请三个同学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分读三句话,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叶的句子。”我也出示这句话,并配有图片,抓住“挨挨挤挤”和“大圆盘”,观察画面,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出这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多”、“大”、“圆”三个特点。最后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紧紧抓住“冒”字进行教学,想象荷花是怎样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长出来的。引导学生给“冒”换个字,体会和原句相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指导学生读出白荷花的生机盎然。

作者写得太精彩了,老师也忍不住要和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最后师生一起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此刻,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形成共鸣,融为一体。

(三)品味美句,巧妙移情。

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作者看到这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是什么感受呢?引入第三段的学习。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内化语言,巧妙迁移: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什么样的姿势,除了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也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发展语言。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我运用课件来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看图,观察并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活的画”呢?想象你看到一幅怎样的图画?让学生抓住“活”字,体会是阳光,是雨露的滋养,才有荷花蓬勃生长,婀娜多姿,随风摆动。然后进一步思考:画出这幅画的画家是谁?学生这时就很容易明白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创造了这么美的荷花。最后引导学生体会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这样的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感情与文本的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和作者一样对荷花,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也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想象美景,尽兴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激活了,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抒发情感,我设计了如下环节:作者笔下的荷花栩栩如生,(课件)看到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些什么?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我想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画下来。”“我想朗诵一首与荷花有关的古诗。”“我想背诵一下课文。”……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写文章,或朗诵古诗,或背诵课文,表达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

荷花。

闻清香。

荷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荷花半开全开含苞。

想变荷花。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三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的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一课,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像的事,赞美了荷花的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重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教具准备:课件、荷花的贴画。

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利用《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一堂好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俗话所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用课件播放采莲的录像,让学生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观看荷花图后的感受,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

如此激趣的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趣,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自主探究,寻找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学生相互间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体验美。

学生们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如教学写荷叶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这一学习的方法。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这一句紧紧抓住“冒”字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怎样的长才能叫冒?给“冒”换个词,再让学生说说“白荷花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教学时分三步走:(1)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2)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读出美?”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边读边作手势。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在感受了、体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学生饱含激情,齐读第三段,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出似乎听见的语言。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展示满池荷花,让学生面对大自然描绘的美丽画卷,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接下来出示一幅带民族音乐的配图古诗,让学生在课后借助工具书去理解.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感受到荷花的美,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爱,让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贴画和一个“美”字组成,让荷花的美再现在学生面前。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四

《荷花》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重点理解体会“挨挨挤挤”“冒”词语的含义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会运用类似语言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说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3.读了文章,你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荷花?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体会体会,这句子美在什么地方。(默读,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2)、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

(4)、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你能体会到“冒”字很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跳”!“探”!“蹦”!“伸”!“钻”!

好的字眼,美的字眼,是需要用时间慢慢去嚼的。这样,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迫不及待非常高兴欢天喜地非常激动)。

(荷花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她想让人们都来观赏她!

她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欣赏她的美丽!)。

引导学生读描写荷花美的句子: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学习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师:课文中一共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2、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师生齐读第二段)。

说一说,生活中的花。仿照文中描写荷花的句子写一写。

展评文章。

五、总结:

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看了荷花之后,有了许多的感想,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五

《荷花》是省编义务教材第6册第6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一段话,初步学会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自然段主要意思。这是在第2单元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第5单元读懂用并列关系写的一段话和第5单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基础上,对段的阅读理解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从而为四、五年级概括逻辑段段意打下基础。通过前一篇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一句式概括段意。《荷花》则对此进行复习、巩固。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意思。培养学生能力方面:1.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能背诵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第2课时学习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着重讲第1课时的教学。

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习13自然段,能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1、3自然段主要意思。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感受荷花的美。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六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既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的同时,能够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所以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我会出示一些荷花的图片,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

那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一)第一环节,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二)第二环节,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会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在第二自然段中,因为优美的句子比较多,所以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最好。

(三)第三环节,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第四环节,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愈加热烈,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文的最后,我会让学生富有感情地来朗读整篇课文,以达到对本文的情感升华。“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在本篇课文学习的最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赏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学们从中一起体会并感悟这篇散文,来感受荷花另一种静谧的美。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七

1、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依据(7分)。

2)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碰撞,并且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练习法:学以致用,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性的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准备使用的教具、学具和其他教学手段(3分)。

《荷花淀》是一篇意境优美、语言请丽的诗化了的小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特色,本课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课件。通过展示白洋淀优美的风光,播放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审美享受的境界,同时运用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果条件许可,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inter网上去浏览有关孙犁的生平、创作特色,《荷花淀》的评价、关于“诗体小说”等知识,然后在进行信息的筛选,从中选择有效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制成powerpoint,用于课堂交流。这样将会有助于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让学生感觉到自主学习、资源共享的合作学习的乐趣。

1、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其依据(5分)。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每个人终身不断地学习,因此,学校教育决不是学习的终点。学校教育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本课主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5分)。

本课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

(在优美的《高山流水》乐曲声中,徐徐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老师再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课文,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使学生进入审美享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教学目标,作为预期的学生行为变化,是语文课堂教学最核心的因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开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控作用。简单明了地揭示教学目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让他们把学习目标指向掌握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积极、愉快的情绪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然后用四字短语精要地概括情节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了,基本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本文没有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等,而是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来描写人物丰富内心世界,从而使人物栩栩如生。因此,通过品味人物的对话,让学生把握作品人物形象。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八

《荷花》是苏教版教材第6册第4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4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能背诵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第2课时学习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简要讲一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习1—3自然段,能用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写话;展开想象说话。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三、品读第一至三段。

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会用手势表示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五、录音欣赏,回归整体。

六、课外拓展,写画并用。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图片,表示了作者的思路,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思路。

课堂教学我想首要的就是真实性,其次是科学性,最后才能谈得上艺术性。我一直在遵循着苏教版“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理念。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九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媒体,品味词句,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荷花的神韵,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荷花的神韵,体会大自然的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第一课时:

设置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10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的生字“蓬、梦”,多音字“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重点注意“蓬”是上下结构的字,“翩”字要写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设问激趣。

针对本课生字的发音特点出示重点新词组织学生认读,读好后鼻音、儿化音以及叠词。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荷花。(美丽、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公园,再去看看荷花。

这个环节既对上课时的学习进行了反馈,也使学生产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略讲。

通过指名朗读,了解“我”看见荷花的时间和地点。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赶紧”和“跑”体会作者的急切心情,读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详讲。

教学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荷花池边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组织讨论时,以学定教,从学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习语句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动手比画比画,结合展示的画面与语言的渲染,展开充分的想象,尽情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形态之美,荷花的姿态之美、色彩之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观赏者的眼光读课文看课文,使他们产生真切的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自然地表达赞美、喜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过一组荷花的图片和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对荷花的风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梳理后确定重点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倾听学生发言,并适时给予指导。再组织交流,加以点拨。理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时,先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赏析方法,引导他们从“色彩”、“姿态”等多个角度去评价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再次品读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画家”一词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学生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许还会说是中荷花的人,这些答案都可以给予肯定。

二、三自然段的设计,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位,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从文本的美转向对大自然的美的升华。

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画”来想像荷花,描写中“我“与荷花融为一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化的表演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荷花,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并通过录象、音乐的渲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鸟”,讲述清早飞行的快乐、昨夜做的好梦,并进行创造性对话,说说小虾、蝴蝶、小鸟可能会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学生配上音乐图片朗读课文,让学生置身其中,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心灵,进入美的境界,再次进感受美。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置身荷花中,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动态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关键词,讨论“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此时“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十

《荷花》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的是“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运用以往领悟的品读词句的方法欣赏本课遣词造句的特点。

2、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实施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因此更需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虚拟成专题网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走进课堂”、“增长见识”、“灿烂文化”、“荷花资源”、“在线测试”、“荷言荷语”。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

“荷花小站”六个部分中,“走进课堂”部分集文字、图片、影像、音乐于一体,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有个性化;“在线测试”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并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写话练习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常说,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小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所以,新课伊始,我给学生送上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来,是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历来被人尊称为“花之君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赞美荷花的诗篇、画幅数不胜数。

而杭州西湖的曲院凤荷则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采莲曲》,一起去荷花池边欣赏荷花的美丽风姿,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怀着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打开“荷花资源”中的“荷花视频”,欣赏荷花的美景。此时,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调先有情”,他们已深深陶醉在美仑美奂的境界里,为领略课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当学生激情澎湃、叹为观止的时刻,我引领孩子“走进课堂”,尽情地、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老爷爷的《荷花》一文,体会文中的荷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知道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写了荷花形态各异的美。

在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及方法:初次在反复美读后,指导学生感情背诵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众所周知,课文只是个例子。我在引导学生美读成诵之后,带领学生进入“在线测试”。让学生一边观察多姿多彩的荷花,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婀娜多姿、万紫千红的荷花取上新颖别致的名字,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荷花的迷人风韵。通过练习、交流、点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当课接近尾声处,我让学生自主浏览网站上的其他栏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习下节课作知识上的铺垫。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十一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的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一课,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荷花》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像的事,赞美了荷花的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

感受荷花的美。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利用《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学法: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一堂好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俗话所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用课件播放采莲的录像,让学生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观看荷花图后的感受,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

如此激趣的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趣,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自主探究,寻找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学生相互间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体验美。

学生们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如教学写荷叶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这一学习的方法。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这一句紧紧抓住“冒”字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怎样的长才能叫冒?给“冒”换个词,再让学生说说“白荷花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教学时分三步走:

(1)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

(2)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读出美?”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边读边作手势。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在感受了、体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学生饱含激情,齐读第三段,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出似乎听见的语言。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贴画和一个“美”字组成,让荷花的美再现在学生面前。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十二

《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叶圣陶以丰富的想像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色、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环节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板书设计: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闻:清香荷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看:含苞荷花半开全开。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十三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孙犁的《荷花淀》。我遵循教学规律,渗透课改精神,突出学科特色并结合我们学校所倡导的“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实现有效教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荷花淀》选自中职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单元学习重点是“欣赏小说的表现手法和语言”。

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能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还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2.教材处理。

本课内容信息量较大,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包含有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艺术风格等,因此,我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侧重点我放在学习课文刻画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法上,在这一基础上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孙犁的作品。(办法)。

如此处理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欣赏作品,还能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好处)。

中职生的共性是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意识缺乏,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特点)设计的任务既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考虑到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收获。(因材施教)。

通过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根据新课程思想,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学习通过景物烘托、细节描写、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法。

2.能力目标:

(1)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生动的细节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由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掌握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体会孙犁散文化、诗化的语言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在新课导入时,将荷花淀美丽的景色,纯朴的生活环境呈现出来,让学生从视觉上先了解荷花淀的风景与人情。在品味对话时,播放视频,让学生体会传神的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个任务,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完成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习过程中学法指导显得格外重要,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结合任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自主探究法。理清情节后由学生自由诵读、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3.分工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完成人物性格分析,组与组之间互相补充、完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约2分钟)。

由多媒体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把学生带入美妙境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为整节课奠定基调,为教学任务作必要的铺垫,为重点内容的讲解提供提示。为此我用图片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讲述新课,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约5分钟)。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尽可能用最少的字精要地概括情节,理清文章思路,基本理解小说主旨。

1.简介作家作品。

小组推荐代表简要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作者生平及作品资料。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有人将作家简介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为了介绍而介绍,其实,了解作者生平就是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掌握作品资料就是初步感知作品的写作特色。因此让学生查找作者生平及作品资料是为课文的理解提供必要的辅助。

2.为小说情节拟小标题。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第三个环节:探究与讨论(约30分钟)。

任务一:品读景物描写,体会诗化语言(难点)。

(1)第一幅画面,白洋淀夜景的描绘。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再对淀上风光作十分精彩的描写。

分小组讨论这几段是如何体现景物美、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启发学生可通过抽掉修饰性的词语和更换景物的喻体来加深理解。在仔细品读以上几段景物描写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景物描写的作用。

任务二:细微动作,领会人物心理(次重点)。

体会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当水生说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作品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由两名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结合表演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动作反应了当事人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表演,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更准确地体会人物心理。

任务三:品味对话,分析形象(重点)。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要求能切合人物身份,把握人物感情。

鉴赏讨论:

请运用联想和想像,结合上下文和语境,分析水生嫂形象。

2.俗话说:“闻其声可辨其人”,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分析五位妇女的不同个性。

学生分角色朗读“商量探夫”时五位妇女的对话,体会人物含而不露的复杂感情。

通过讨论,明确此处写出了委婉含蓄、直爽开朗、谨慎稳重、冒失侥幸、害羞忸怩等5种不同性格。短短几句对话,含而不露,情味隽永,耐人寻味,几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她们忸怩羞涩之态可掬,缠绵悱恻之情可鉴,充分表现了中国女性特有的含蓄美。

第四个环节:自评、互评、师评(约5分钟)。

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个别学生问题。推选2~3组的答案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以及完善的方法。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约3分钟)。

先让1~2位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教师再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任务完成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教学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综合知识;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动向,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力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十四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孙犁的《荷花淀》。我遵循教学规律,渗透课改精神,突出学科特色并结合我们学校所倡导的“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实现有效教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荷花淀》选自中职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单元学习重点是“欣赏小说的表现手法和语言”。

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能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还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2.教材处理。

本课内容信息量较大,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包含有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艺术风格等,因此,我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侧重点我放在学习课文刻画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法上,在这一基础上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孙犁的作品。(办法)。

如此处理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欣赏作品,还能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好处)。

二、说学生。

中职生的共性是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意识缺乏,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特点)设计的任务既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考虑到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收获。(因材施教)。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根据新课程思想,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学习通过景物烘托、细节描写、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法。

2.能力目标:

(1)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生动的细节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由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掌握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体会孙犁散文化、诗化的语言特点。

四、说教法。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在新课导入时,将荷花淀美丽的景色,纯朴的生活环境呈现出来,让学生从视觉上先了解荷花淀的风景与人情。在品味对话时,播放视频,让学生体会传神的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个任务,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完成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说学法:

学习过程中学法指导显得格外重要,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结合任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自主探究法。理清情节后由学生自由诵读、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3.分工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完成人物性格分析,组与组之间互相补充、完善。

六、说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约2分钟)。

由多媒体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把学生带入美妙境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为整节课奠定基调,为教学任务作必要的铺垫,为重点内容的讲解提供提示。为此我用图片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讲述新课,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约5分钟)。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尽可能用最少的字精要地概括情节,理清文章思路,基本理解小说主旨。

1.简介作家作品。

小组推荐代表简要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作者生平及作品资料。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有人将作家简介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为了介绍而介绍,其实,了解作者生平就是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掌握作品资料就是初步感知作品的写作特色。因此让学生查找作者生平及作品资料是为课文的理解提供必要的辅助。

2.为小说情节拟小标题。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第三个环节:探究与讨论(约30分钟)。

任务一:品读景物描写,体会诗化语言(难点)。

(1)第一幅画面,白洋淀夜景的描绘。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再对淀上风光作十分精彩的描写。

分小组讨论这几段是如何体现景物美、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启发学生可通过抽掉修饰性的词语和更换景物的喻体来加深理解。在仔细品读以上几段景物描写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景物描写的作用。

任务二:细微动作,领会人物心理(次重点)。

体会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当水生说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作品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由两名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结合表演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动作反应了当事人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表演,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更准确地体会人物心理。

任务三:品味对话,分析形象(重点)。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要求能切合人物身份,把握人物感情。

鉴赏讨论:

请运用联想和想像,结合上下文和语境,分析水生嫂形象。

2.俗话说:“闻其声可辨其人”,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分析五位妇女的不同个性。

学生分角色朗读“商量探夫”时五位妇女的对话,体会人物含而不露的复杂感情。

通过讨论,明确此处写出了委婉含蓄、直爽开朗、谨慎稳重、冒失侥幸、害羞忸怩等5种不同性格。短短几句对话,含而不露,情味隽永,耐人寻味,几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她们忸怩羞涩之态可掬,缠绵悱恻之情可鉴,充分表现了中国女性特有的含蓄美。

第四个环节:自评、互评、师评(约5分钟)。

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个别学生问题。推选2~3组的答案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以及完善的方法。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约3分钟)。

先让1~2位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教师再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任务完成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教学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综合知识;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动向,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力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十五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荷花》。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教学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整合点:录像引入,整体感知。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于是在课开始时,(点)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荷花颂》的音乐,大家看,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感悟课文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直奔重点,品位美丽。

整合点: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点)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挤挤”。

(1)比较句子。

(2)出示画面理解。

(3)贴荷叶。

(通过这三种方法理解“挨挨挤挤”,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以及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

2、体会“冒”的妙处。

(1)出示句子,换词体会,可以换成什么字?(如:长、钻、伸、露、冲)(2)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激动地)。

(3)出示冒出来的荷花图。

师:大家看,(点)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迫不及待、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出示句子。

想象写话:

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_。

(这样通过多元解读,不仅是想更深刻地理解“冒”,更重要的是想开阔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三)图文并茂,品味语言。

整合点:读中感悟,熟读成诵。

1、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

师:在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时,利用多媒体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图文并茂,直观理解作者的用词。

(1)用手势表示三种姿态的荷花。

(2)男生读句子,女生做手势。

(3)贴荷花(贴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第一句,全体学生读二、三句,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5)指导背诵。

(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学生对优美词的积累内化,从而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板书: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学生激情朗读。

(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意境,升华情感。

整合点:角色换位,突破难点。

出示句子。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青蛙跳上荷叶,();蝴蝶落在我身上,()……我想这时学生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十六

我们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每一篇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今天我要说的《荷花》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

《荷花》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六册书中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多方位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旨在从语文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之感。

本课是《荷花》教学的第二课时,根据课标要求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其中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比较学习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语言文字,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2、自读自悟法:通过读中想象、角色换位、音乐渲染、比赛背诵等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丰富语言积累。

本课的教学流程分四个部分进行: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情境。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条“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还需要外力的推动,就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如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有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于是在课开始时,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课件)大家看,这“风吹蓬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初读课文,并初步感悟课文情感。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所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该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以读助解,描绘情景。

本节课中,我力求突出语言实践活动,特别是读的实践过程,强化语言实践,注重语言积累,也是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孩子在初步感情课文情感并为之动情时,情绪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契机,并顺势推进教学过程,从初读进入精读。精读时力求做到:

1、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引入:作者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那他是怎样用文字描绘这美景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少数重点语句,要重视学生的感悟情况,并做出多元解读。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解读: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觉得它美,学生会模模糊糊地知道“冒”字用得好,但他可能说不清到底美在哪儿,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你能察觉‘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蹦)。

老师:“那么请你用心默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

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争先恐后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喜气洋洋地……)。

接着,再出示多媒体课件,说:“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你们想想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它想到外面来透透气!它想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它想和我们交朋友!她还想看看这个精彩的世界!”像这样,通过多元解读,学生一定能更深地理解语言,并使情感移入对课文描写的对象上。

2、在读中展开想象。

_______,还有的______。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3、在读中表演、背诵、积累。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了,他们会不可遏制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此时,让他们同桌互读第4小节,并采用老师和学生比赛背诵的方式,将他们的情感推向高潮。我想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定会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孩子们肯定会情不自禁地配上动作进行表演、背诵。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学生的情感。

三、角色换位,感悟情景,突破难点。

我认为,《荷花》这篇课文最精彩的一处,莫过于第4自然段“我忽然……”,它的精彩,就在于此时作者已不是人群中的一个,而是荷花中的一朵,看荷花到了忘我的地步。设计时,我受此启发,将学生自身角色与荷花进行换位,让孩子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整个教室的孩子就成了一池的荷花。

在第二段中,品味了“冒”字之后,让学生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势,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此时的学生俨然一朵白荷,可能有的会低着头,有的可能会翘着嘴,有的可能还会展开自己的双臂……老师顺势说:“看!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到底是谁画出了这么一大幅活的画?”面对这个难点,可能有同学认为是大自然,也有的同学认为是画家,答案不一。那到底是谁呢?大家再看看,再次出示课件,让学生又一次身临其境,真切地感悟荷花的清香与美丽,真实地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此时,他们一定会清楚地知道,这个画家就是大自然,教学的难点便迎刃而解。又如:在学生背诵第4段之后,趁他们还沉浸在情景之中时,顺势问道:“可爱的白荷花,你听到小鱼对你说了些什么呢?”这种角色换位,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避免了教学的模式化,效果应该会很不错!

四、音乐渲染,升华情景。

闻一阵清香。

看叶:挨挨挤挤碧绿。

花:冒展开活的画。

想自己是一朵荷花。

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用箭头表示文章的思路,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

我预设的效果是:

1、通过朗读、交流、感悟,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丰富了语言积累,发展了语文能力。

2、构建了一个情景交融,富有诱惑力的课堂,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懂得热爱大自然,懂得追求美好。

这种自主学习的情景,也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所追求的境界吧!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十七

今天下午听了李老师给高三学生上的课。这一天,李老师有二节课,这二节课有教师的引导,有学生的鉴赏,最终又用练习夯实了思想,给我的感觉是一次融课堂艺术与教学实效于一体的精彩的授课。育才中学的教学有其独特之处。这些特点在李老师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刚开始听课的时候我连李老师针对的是哪个年级段的学生都有点糊涂,因为他先给了听课老师一张练习纸,那时我以为他会上专题练习分析课;后来他让学生阅读课文《荷花淀》,我又以为他针对的是高一或高二年级段的文本阅读。最后我才发现他采用了以高三文本为载体,促进学生更好的阅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找到现代文阅读的某种路径。所以,我听的时候,感觉到了语文课应有的细细阅读、慢慢欣赏的优雅的学习氛围,感受到了师生融洽的关系,和谐的课堂环境,有效的预设与自然的生成;同时也感受到了李老师对学生负责,有效面对应试教育的审慎的风格。

铃声刚响,李老师摆出了二个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思考的问题。这二个问题使得教学的内容集中起来,但也给我一种错觉,我以为这堂课会比较严肃、比较沉重。我知道二个问题可能是二个教学目标,也可能是专题训练的二个切入点。按照一般上法,无非是让学生进行筛选、理解、提炼、组织,基本就可以完成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但是李老师忽然宕开一笔,插入了《上甘岭》的主题曲,让学生了解歌词展现的家乡风貌,以及在电影中所处的环节;李老师还和学生一起动情地哼唱这首歌曲,很快学生就进入了情境。我一直认为“要想对景物描写有深切的感受,必须近入作品设置的情境”,当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画面中的人物时,当我们设身处地的感受时,我们的理解才会全面,我们才能更具体地捕捉甚至还原人物的状态、心理,体会作者的意图。现在的学生很容易把自己看作解题的机器,所以就慢慢地变得缺乏“想象力”“联想力”了,面对景物描写,很多学生往往不会先在脑中用再创造的方式使形象浮现出来,形象思维不足的话,一旦碰到阅读理解就只能答一些粗糙的言辞,甚至可能曲解作者的情思。

在我看来,李老师的课上最有价值的一环就是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课堂教学中的铺垫、预热,这是非常有效的,这样的环节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的思维饱满、情绪丰盈、素养提升。

在电影插曲与《荷花淀》开头景物描写位置设计原因的挖掘与产生效果的对比讨论中,学生的表现非常踊跃,思维非常活跃,阐述非常精彩;我在下面听课都被感动了。学生高质量的发言,让我再一次领略了育才中学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风采。李老师上课的艺术感染力很强。在对问题的理解达到一定的饱和度的时候,李老师用极为凝练的言辞进行了小结。

总的来说,李老师让学生将视野扩展到自己接触过的其它生活资源中去,通过对比来深入感受文学作品的价值,这体现了拓展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就我听过的课而言,不少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拓展阅读,往往是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相脱离,或者无法自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第一个问题讨论结束后,李老师又顺带解题,阐述了课文标题不叫《白洋淀》,而叫《荷花淀》的原因。这样的小结形式,给我一种有放有收,水到渠成的感觉。接下来李老师便让学生探讨第二个问题了。

李老师选择了文本中几处语言描写的细节。所选言辞都是很细微的,但确实最能体现作者的独到匠心。第一个例子,李老师将“标点运用”这个知识点融合在了里面,看似讲标点,实际上解决的问题高于其上。我一直认为,标点符号的作用应该是“帮助我们看清楚文字的层次”,这一次李老师举的例子可以使听者感悟到“标点符号运用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更好地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我本来以为学生不大可能做出精彩的解答的,但是学生却答得既快且好,我看这仍然离不开前一个问题的预热环节的帮助,因为当时学生已经进入了文本的情境,教师虽然没点穿,但是学生已经自发地“在具体情境中思考文字的意义了”。因此,事后想想学生答得精彩而准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不过在针对第二个问题展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更为细微的文字。

在这个环节里,表面上看,有的例句分析是让学生关注标点的运用,有的例句分析是让学生关注拟声词、用词节奏,有的例句分析是让学生关注潜台词;但实际上阅读指导的落脚点是一致的。李老师用这三处特点各异的文句,让学生学会根据人物所处的具体情境、具体的背景、前后情节的关联,深入体会小说中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阅读离不开对“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要素的鉴赏体悟,但是要得到准确的阅读感受的话,绝对不能将这三个方面孤立起来对待,而要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三要素各自的表现、展开的过程中,它们应该存在着相互推动的作用,这种相互间的推动仍然得以进入情境、善于联想为基础。所以,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答案是可以逐渐丰满起来的,要做到让学生的答案以丰满的姿态呈现出来,很多时候是离不开教师的循循善诱的。

在第二个问题的探究中,李老师仍然保持了重视课堂艺术性、感染力的风格。拉进文本作者生活轶事,补充“林黛玉进贾府”的对话片段,这些教学环节,同样有为深入探讨问题预热的效果,同时起到了拓展对比、触类旁通的效果。我认为,拓展不仅要有效,还得注意时间的控制,不能让它成了课堂的主要成分,最好还能起到调节课堂节奏,使课堂呈现动静相生的面貌的作用。李老师每一次引入其它素材都是很及时的,很简约的,也是很有效的,它使得学生知识面有所拓展,理解更为深刻,也使得课堂更为生动丰富了。

最后,李老师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总结了高考时阅读理解解题时应注意的二个要点,使得学生对于类似的问题有了一个思考的方向。在之后对下发练习的探讨中,我看到了学生的良好反应,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总而言之,用艺术欣赏的眼光,带着学生享受美文,不知不知觉就帮助学生了解了一些应试时需要具备的解题意识,就是李老师这堂课的主要特色。讲究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结合,这应该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

文档为doc格式。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十八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环节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十九

在华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荷花》这篇经典美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也从中感受到了她和她的学生们对《荷花》一文的真切感受。

华老师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一上课,华老师先通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给学生欣赏了荷花美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华老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再选择喜欢的句子读,不仅让学生领略到荷花的美,更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学生交流最喜欢的句子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生1: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你们从这个句子听出了什么?

生2: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师:冒字还可以其它字吗?

生:(长、钻、伸、露、探、冲)。

师:体会一下,怎么样的长叫冒?

生:(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

教师在处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上,应该是相当自然,引导得水到渠成的。而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听课过程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已经逐步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等词的体会,让课堂实现了真正的对话。并且,学生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现出来,使得课堂里时时出现精彩的诵读声,,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二十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课《荷花》。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3、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三大环节:

(一)课件播放荷花图片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让学生听录音并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在学生充分读后交流。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借助图画(课件出示):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于荷叶之上盎然盛开的画面,并配上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体会到“冒”用得好。他们自主的再次诵读课文,丰富情感体验。既而又从文中的“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等词句中,体会出这一池美丽的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与活力,至此,学生内心对大自然这位高明画家的无比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课件再现画面,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然后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移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学生理解想象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我利用课件呈现一池生机盎然的荷叶荷花,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的视觉感受形之美,听觉感受声之美,仿佛置身其中,课文中描写的那种想象的原来似乎不可捉摸的情境变得可闻可见了。这时,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学习探究的欲望:“作者看到这一切,他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于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读自悟互相交流。“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和满池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就有了与作者相似的体验,情感上与作者产上了共鸣。通过感知领悟和积极丰富的想象,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对荷花的美的感受。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想象力也得到了的发展。

诵读之后,课件再次呈现一池美丽的荷花,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深情的观赏,这时,教师的话音柔和的响起:“在这美丽的荷花池中,蜻蜓飞过来,小鱼游过来,它们会跟荷花说些什么呢?”画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情境和想象的广阔空间,此刻,学生产生了表达语言的强烈的欲望。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闻到:清香。

叶:茂盛。

(挨挨挤挤、碧绿)。

看到:荷花—美一大幅活的画。

花:姿势多。

(全开、刚开、未开)。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想到:仿佛是荷花。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二十一

一、听写生词,复习导入。

1、老师与同学一起听写(在家里已复习好的同学给大家读词)。课下请会默写的同学督促写错字的同学修改(个别字重点强调)。

2、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读课文,说出不懂的地方。

二、学习文章,品评语言。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你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于海洋:“莲蓬”是什么意思?

师:请同学们找到这句话后齐读。结合课文插图解释“莲蓬”意思--莲花开过后的花托,里面有莲子。

王政勋:“翩翩起舞”是什么意思?

师:请同学们找到这句话,朗读后做动作理解。

李泽齐:就是在空中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你理解的不错。仅仅在空中跳起优美的.舞蹈吗?

李晓然:在地面上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也可以。那么这两个同学的意思合起应该怎么说?

李西:就是跳起优美的舞蹈。

金起明:开始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通过这一段描写,我觉得作者被眼前美丽的荷花迷住了,他也想变成一朵荷花,加入到里面。”

师:你说得真好!可从你的语气中,你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没有?(没有。)你再试读一遍好不好?(练读,较有感情。)通过他刚才的阅读,你们被这美丽的荷花迷住了没有?(没有。)。嗯,请同学们闭上眼,边听老师朗读边想象画面。

生:老师读完后,睁开眼学着老师的语气练习朗读课文。

师:谁能告诉我,假如你是一只蜻蜓,清早看到这么美丽的荷花,会告诉它什么?如果你是一条小鱼,从这么美丽的荷花脚下游过时,会对荷花说些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

呼文妍:“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马上要破裂似的。”通过这一段,我看出作者写荷花的样子非常详细,就好像我们也看到了一样。

毕凯鹏:这段话里作者把荷叶想象成了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你们说得都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感情练读一下这一段。一会儿咱们要合上课本画一画这一段中荷叶、荷花的样子。(学生练读课文。)。

师:指名四个同学到黑板上分别画出文章中作者所描写的荷叶及三种荷花的样子。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生:开始画画。画完后根据课文内容排出顺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读出荷花充满活力的语气)。

徐海歌:这一池荷花长得很旺盛,有生命力,像一幅画。

毕凯鹏:荷花绽开的过程就是它的成长过程。

师:说得真好!叶圣陶爷爷和某些同学一样,思想爱开小差。不过,个别同学在课堂上是胡思乱想,他是被眼前美丽的荷花陶醉了,所以,想做一朵荷花。下面请同学们再自由读一遍课文,仔细体会、想象一下荷花的美丽。

生:自由朗读课文。(剩余几分钟时间背诵)。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二十二

“荷花的制作”一课是《冷菜,冷拼与食品雕刻工艺》中花卉雕刻单元里的一节内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雕刻手法去制作形态各异的花卉。本课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运用前面所教授的横刀与插刀两种技法,来雕刻六棱台状的花坯,并在花坯上制作叶状花瓣,最终完成荷花的雕刻。本课在月季花教学之后,花坯由圆台形变为棱台形,花瓣的雕刻手法由旋变为刻。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基本雕刻手法的能力,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多棱台花卉的雕刻奠定了基础。如萱草花与玉兰等。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教学目标与任务。

a、掌握荷花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b、学会制作叶形花瓣的方法。;

c、学会制作六棱台花坯。

确定依据: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教会学生制作荷花,花的制作首先要把握住花形,而花坯和花瓣的造型决定花形;又因为荷花的特点就是两层6瓣呈叶状的花瓣,所以我将学会雕刻六棱台花坯、掌握雕刻叶形花瓣的方法及掌握荷花制作的方法与步骤确定为教学目标与任务。

(2)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b、期望学生都能做个高尚的人。

确定依据: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所以在教学中我多次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另外荷花是高尚、纯洁、正直的象征,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了做一个高尚的人的期望。

3、教学重点的确定。

重点:花坯及叶状花瓣的制作方法。

确定依据:花的外形是由花坯的形态和花瓣的外型决定的,制作花坯时棱台的高度,边数选择决定了花瓣的高度和数量,也决定了花卉的整体造型。再者,荷花的一大外型特点就是呈叶状的大花瓣。把握了这两点就抓住了荷花制作的关键点。另外这种花瓣的雕刻手法还非常具有代表性,是运用横刀法在两个面所夹的棱上作截面获得的花瓣,睡莲,剑兰,玉兰等的花瓣都这样制作的,掌握这一重点也便于今后知识拓展。所以我将花坯及叶状花瓣的制作方法确立为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的确定。

在荷花的雕刻中花瓣的厚薄,弧度,花坯的高低,都会影响花的美感和真实感。所以我将对花型的把握,运刀的技巧作为教学的难点。

学生已经进行了一些雕刻手法的训练,具备了一些动手的经验,但中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课堂思维不积极;还有就是学生的数学基础较薄弱,缺乏空间想象力,教师应尽可能创设多形式多亮点的学习情境。

1、利用多种情景使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目标进入新课学习。

(1)通过问题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正课之前我以提问方式,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2)展示教师作品,图片,通过美的展现激发学习热情。

2、以认知和能力目标为两条主线,采用螺旋上升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反复的熟知教学内容,不断的突出重难点,不断的强化技能要领,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学习和能力水平始终处于一种螺旋式上升状态。例如在重、难点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教学中分折、讲解,示范中着重突出,录像里反复播放等方法,一次次的加深学生的认知。在技能训练中通过学生实践训练,教师纠编,学生竞赛再一遍遍的突出重难点,这种看似简单的重复,其实是一种认知不断升华的过程。再结合学生的动手训练,使其感性知识逐渐变成理性知识,并伴随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上升为经验,即由会到懂再到精。

3、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教学。

(1)培养团队意识。每位同学都加入小组讨论中,共同分析重难点,总结要领。

(2)利用竞赛巩固教学效果。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中有意注意不可能长期维持。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的有效性是我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讲授,示范,训练,总结后采取了小组竞赛,一方面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兴奋点,巩固知识,增加课堂有效性,另一方面利用团队竞赛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为了顺利地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更好的强化重点,易化难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问题导入、作品展示、图片、录象等来实现。

2、讲授法:用于讲清方法与步骤。

3、分析法:用于启发学生发现现象,分析成因,寻找解决方法,得到结果;

4、示范法:用于示范操作方法与步骤,增强感性认识;

5、个案分析法:用于分析个案,进行指导和纠偏;

另外这是一堂操作实践课,所以我更注重教会学生方法,发展并培养其能力,为了让学生都动起来,我组织了以下学习方法:

1、观察法: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看示范、录象、图片、作品并观察制作要领。

2、实践法:巩固所学,训练动手能力,获得经验;

3、讨论法:独立思考加团体合作,在讨论中总结要领,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法: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竞争的氛围中积极地体验、参与、交流合作。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

问题导入,教师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在课堂的开篇,我首先提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指那种花卉,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再问:“谁了解荷花的形象?,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围绕课题进行思考,这样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点明课题“荷花的制作”。

(二)新课呈现。

1、展现作品,点明学习目标。

在新课讲解前,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我首先出示了荷花的实物图片和已雕刻好的荷花的作品,并提出希望,希望课后每位都能雕出一束美丽的荷花,以进一步点明教学目标。

2、讲授新知。

然后正课讲解,教师先介绍选料,所用刀具,荷花制作的操作步骤,为学生理出一个理性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知道萝卜如何一步步变为荷花的。

3、教师示范。

紧接着教师示范,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性过程,不仅是示范操作步骤,还要指导学生观察,突出花坯及叶状花瓣的制作要领,强调操作中的重难点。为了使这一过程最大化,我通过实物投影,录像循环播放,不断的冲击其大脑神经,以求留下深刻印象。

(三)实践训练,评析纠偏。

1、模仿训练。

为检验教学效果,我要求学生立刻进行实训环节——每人雕一朵荷花,要求他们安原先分配好的小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在实训的过程中继续播放录像。在其间由教师不断指导,强调重难点。

2、评析,纠偏。

当第一朵花完成时,教师进行集中指导,评析,请每组同学合作总结出操作要领、重难点。

(四)小组竞赛,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在大家有了一定操作经验后,我要求进行一场比赛,即在规定时间里,看各小组完成的质量与数量并评出本节课的优秀小组。一方面巩固、强化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斗志与团队合作精神。

(五)总结。

活动八: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的教学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

(六)拓展与延伸。

(七)布置作业。每人雕刻一束荷花,并拍成图片上交评比。

(八)板书设计。

1、课题。

2、选料、用具、原料、制作过程。

3、操作要领。

4、知识拓展。

(九)课件。

部编荷花说课稿(通用23篇)篇二十三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在这一节课中,郭老师执教时最大的特点是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媒体激趣,触发语感。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课堂伊始,郭教师在板书课题后,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出示了一组静态的荷花图片及动态的池塘荷色,并引导学生或词或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迅速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激起了他们亲近文本的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中来。

2、充分诵读,领悟语感。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中的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依我的理解,美读就是读者将作者文中当时的情感还原出来。要到位地还原,就要读者沉入文中,体会文意,与作者的心灵相通。郭老师的课中,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运用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配乐读等形式,实现了预定的训练目的。在课堂上,通过多层次、多坡度的多元诵读,以及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解读,还原了语言形象,又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反馈了出来。

3、多元解读,积淀语感。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作出多元的解读。

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生1: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你们从这个句子听出了什么?

生2: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师:“冒”字还可以其它字吗?

生:(长、钻、伸、露、探、冲……)

师:体会一下,怎么样的长叫“冒”?

生:(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

教师在处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上,应该是相当自然,引导得水到渠成的。而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听课过程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已经逐步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等词的体会,让课堂实现了真正的“对话”。并且,学生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现出来,使得课堂里时时出现精彩的诵读声,,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小班语言教学总结(实用14篇)

    教学工作总结有助于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随后,我们将分享一些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总结,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让幼儿成为音乐的主人。二、问题

    面点师年度工作总结(精选20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对工作表现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个月的工作做好准备。小编特地为大家收集了一

    第一场大雪小学(通用14篇)

    优秀的作文语言要简练、准确,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模糊的词语,要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这些优秀作文涉及的主题广泛,既有关于生活的思考,也有关于社会的关注。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精选16篇)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与感情的艺术形式,我们需要写一篇优秀的作文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这些优秀作文从不同

    关爱残疾儿童方案(专业17篇)

    编写计划书可以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并能够在需要时查找和追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通过开展活动,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营造团结互

    2023年商业元旦活动策划范文(21篇)

    活动策划需要具备创新性和灵活性,能够针对不同的活动目标和参与者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以下范文中的活动策划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和巧思,打造独特和有吸引力的活

    2023年指间的太阳读后感(实用19篇)

    读后感是在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观看一部电影后,对个人感受、思考和体会的总结。如果您正在困扰于写读后感,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会给您一些启示和灵感。

    学生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热门18篇)

    优秀作文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妈,我回来了。”“儿子,回来啦,考得怎

    部编八年级语文的教学计划(优秀18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希望这些教学计划范文对大家制定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计划有所帮助。我所任教的20xx级(1)班和(2)两个班

    童年趣事为话题初中(优秀22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我的童年多姿多彩,趣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