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笔舞

范本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对范本的研究,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范文范本是作者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思考所写成的精品作品。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性.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将化学实验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认为化学实验教学应从实验的内容和学习要求出发,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增强学习化学的体验,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作者:张爱丽作者单位:泰州实验中学,江苏,泰州,225513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必要性理解注意点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二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美术课程教学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美术教学已经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他们的自我发展需求,例如:美术课堂最常见的就是老师带领学生一味地临摹。但在新时期的新课改下还能行吗?这不是抹杀学生的美术天性吗?因此美术新课改要求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调动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内在的发展与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构建超越美术的动态知识结构。

大部分美术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美术知识的常规教学不成问题。而美术新课程却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学科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紧随新课改的步伐,学习和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构建开放的动态知识结构,真正实现师生与新课改共同成长。

3.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的互动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下,美术教学由于贯彻了新的教学理念,特别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给美术课堂带来了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我们要根据实际积极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有效促使教师更新教学方式。在美术新课改中,教师将是探究者和开拓者。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更好地落实新课改提供有力保障。

1.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课堂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讲解,主观上注重课堂结果,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讲授法、讲解法,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一起打破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资源,与他们共同观察、讨论和体验,共同建立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2.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让每一个学生平均发展,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差异性,找出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保证每一位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因此我们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进步。

三、改变教学方法。

1.注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有效更新,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必然。多媒体技术能够立体地、直观地、动态地、生动地、形象地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课堂教学已越发显得重要。它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表现手法形式多种多样,并富于变化的优越性等优势,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创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传统美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缺少学生参与,暴露出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知活动的不完整性,并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学习绘画方法,指导要贯穿他们尝试学习的课堂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课本、边尝试绘画、边思考、边探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经过绘画活动完善绘画技能和获得体验,实现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目的。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

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适时适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美术活动及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让不同学生都有机会展现各自特长和优势的机会,并给予有效评价,使他们树立自信。

总之,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要让美术新课程真正体现出课程的“新”,让课堂教学不断创“新”,我们不仅要做专业型教师,更要做创新型教师,勇于实施新课程,探究新课程。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三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爱地理教师,才会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此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喜爱。一方面要外塑形象。地理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仪表仪容,向学生展现平和、亲近而可爱的教师形象。另一方面要内提修养。地理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视野,要有一颗爱心,向学生展现一个富有爱心而又渊博的教师形象。只有这样地理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尊重与敬佩,学生自然也会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上来。

二、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的基础之上。以往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学生所接受到的永远是现成的没有悬念的`知识。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积极思考,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考察地理事物与现象,把握本质,发现规律,揭示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规律性认知,才能有效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教师要改变知识的单向传递,以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让学生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探究中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在探究中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使其真正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在探究中达到对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本质认知,认清其内在关联性,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教师要在无疑处质疑、在重难点处质疑,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从中进行概括与总结,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同时,在学生展开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学生提问的过程正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可以将学生的思考与思维全过程暴露出来,教师鼓励学生提问更利于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处,更加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理论知识源于对实际生活以及实际现象的理解及概括,发展后的理论知识又要还原于生活,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并且从实践中来不断提升理论知识的科学性以及适应性。为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无论什么样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即使学生背诵得再怎么流利和牢固,也不会在实际中灵活运用,更不会结合地理知识来分析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无法利用这些知识来提升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就无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灵活、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自己对我们国家环境现状的一些看法,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来说一说应该如何向好的方面进一步发展,如何有效改善不好的地方。这样,学生便会积极收集环境语言,思考并分析其中的优势和缺点。然后,教师再从我国的地形、气候等方面做出全面的分析,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这种方式不但运用实际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不断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量实践证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而且还能够高效率地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总之,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做好短期与长期规划,将其渗透于每节课的教学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教学进行全方位改革,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四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欣赏语文、表达语文、聆听语文、感悟语文。让听、说、读、写等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日积月累,真正形成习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新课程改革。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文章中蕴含的生活情理,并在生活中去实践、运用、验证,能从生活的高度理解文章这样写的原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科学性,并在学习中发展能力、健全人格、提升境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积累词汇和语言生活化。建立一套合理的奖惩机制,以实现积累的有效性,使其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并让学生在积累中自觉地学习、做事。另外,教师还要定期检测字词,批改学生的周记,对表现优秀的学习进行表扬,找后进生谈心等。

一、积累词汇。

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生应重视对词汇的积累和运用,到了高中,也应该如此。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趋向于成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生词汇积累有很大的好处。这个环节,教师应这样做:生字、生词要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己去解决,这是他们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学生应该具备自觉和习惯,要让这种学习方法成为一种习惯。这就需要每一个学生应准备必要的工具书,不管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生活中,只要遇到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就要主动向字典请教。字典就是一个满腹学问的教师,而且态度非常好,只要你伸出援助之手,它就是随叫随到,高高兴兴地去帮助你解决困难。为了真正落实这一要求,每一篇文章的生词,教师都不给学生解释,让学生自主勾画,自主利用课文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意,或者利用工具书自主整理、理解。只有学生通过努力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才帮助他们。时间一长,学生就能形成主动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二、积累素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积累素材主要是指积累精彩的语言或者段落。那么,什么样的语段才是精彩的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思想内容好;另一方面语言有艺术性。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词汇、文字并不等于语言。要想提高写作水平,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学生需要读书破万卷,这里的书不但指文字作品,还指生活这本大书。学生要通过广泛阅读借鉴别人文章中的精彩语句。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别人的语言或者生活中的语言,然后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变成自己的语言素养,写好自己的文章。比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这都是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优秀书刊,学生要彼此借阅。教师要专门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摘抄,每次不低于600字。事实表明,学生摘抄的时候他们是奋笔疾书,如饥似渴。他们认真完成这项作业,而且效果非常好。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没有上这一节课,学生还会要求教师把这节课补上。学期末,教师挑选出优秀的文摘并装订成册,每个学生手中一本,让他们取长补短,分享成果。

试想,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坚持摘抄,长年累月,学生就会摘抄大量的高质量的文摘,这对他们的心理、人格、思想、语文素养等会有多大的影响力。如果学生坚持高中三年,每个学生大概能摘抄10万字,并且还是养成自觉文摘的好习惯。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还促进了他们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其实,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就是提升境界的过程,只要每一个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真正解放,勇于创新,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他们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提高都难,语言文字不优美也难,这样的教学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材为中心,除了一本课本以外,就是让学生大量练习。语文教师要敢于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延伸、整合,并注重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对教材进行质疑。就语文而言,课堂的延伸就是生活的延伸,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大语文”的天地。

新课程下的教学活动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更没有一种亘古不变的教学模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开放式地接纳课堂生成和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变得延展开放,它改变了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眼界限于书本的藩篱。语文课堂要突破只在教室内上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延伸到广阔的空间内,拓宽到学生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实践和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也不再单单靠语文课本,而是延伸到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一个课题,有的学生把清洁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他早晨早早起床就去马路上观察清洁工工作的场景,逐渐地,他也喜欢上了这份职业,热爱劳动,并且主动和清洁工去交流,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谈心,并拍了很多照片。学生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走向社会,并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学习和实践,使自己的知识和情感得到有效提高。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语文教师应领悟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把握正确的新课程改革方向,把学生当作课堂学习的主人,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设计多种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加强学生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作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要勇于创新,推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高中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j].语文教育,2008(6).

[2]孟晓庆.活化语文课堂,激发个性飞扬——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之我见[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6).

[3]罗德辉.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j].文学教育:下,2012(5).

[4]房丽.坚守有效教学,成就无限精彩——新理念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追求[j].语文天地,2011(21).

[5]阮朝辉.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大学精神文化——以贵阳学院图书馆为例建设转型的策略[j].经济师,2013(6).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五

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笔者经过多年的思考与探索,认为以下教学策略可以较好地应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

1.营造气氛,进行探究式教学策略。

2.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策略。

3.联系实际,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策略。

4.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策略。

二、结论。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六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手段较单一,教学方法简单重复,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就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探求创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实施对策:教学方法多变,拓宽、加深现有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

新课程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我们要不断探求创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应该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创新学习,主动建构,拓宽、加深现有的教学内容,是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在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创新型高中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和创新型高中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探索,与同仁共勉。

1.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定势。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学习,教师和学生是灌输者与被灌输者的关系,学生只能够被动学习,无法有效地将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2.教材内容较固定。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多少年几乎不变,即使有小幅度的调整,也是微乎其微,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够学到固定模式的技能和知识,无法从本质上理解高中语文知识,更不能应用高中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及时了解高中语文理论中存在的争议和最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3.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和传统。

高中语文教学通常是通过黑板和一些简单的电化教学工具,如录音机、幻灯或多媒体,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无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影响了教学效果,无法与现有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无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语文人才。

4.没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

目前高中语文课通常就是所说的诵读、作品欣赏、文言文教学和写作训练等教学,不能让学生形成较灵活的学习方法和较宽广的知识面等。

1.引导学生学会设定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定能够充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应当能够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全方位地综合发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进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2.让学生学会质疑,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认知冲突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总结这些发展的问题,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升华。

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习。

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究性的学习模式在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能够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又要采用创新方法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模式进行引导。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在学生之间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用定时评价的方法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5.引导学生积极内化,让学生学会主动建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法保证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与发生过程相符合。教师应当以旧知识的增长点为基础找到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这种新的认知结构,可以采用迁移重组的方法对学生新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深化,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化。

1.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技巧。

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认知冲突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在听课时分析问题,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最后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总结这些发展的问题,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升华。

2.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够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求。教师既要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又要采用创新性的方法完善学生的探究学习模式进行引导,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能力,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用定时评价的方法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第一,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到高中语文知识,学会用高中语文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第二,讨论式教学。对于教学过程中难懂的知识和高中语文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几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的查阅选择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第三,案例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能力。第四,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综合测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能够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应当弥补现有考试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平衡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

5.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

应当以完善的高中语文教学设施为基础进行现代化教学,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6.拓宽、加深现有的教学内容。

中学生应当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教学模式,既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高中语文理论知识,又要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七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基本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阵地,是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但是,长期以来,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未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难以到位。为此,本文就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式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如何优化,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教育观念不变,课堂教学优化无从谈起、课改难以实施。所以,要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

1.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核心理念。虽然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喊了多年,但在不少教师的眼里,“主导”就是“领导”,课堂上仍然居“统治”地位,学生仍是操纵的对象。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核心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既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起步策略,又是学生自在主体成长为自为主体的终极目标。

2.要确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观。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课改中的重大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与学由“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下的教学论认为,教学应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互动。课堂教学过程则应当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互教互学的过程。

课堂教学任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任务观是否科学、全面,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任务应该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维度的有效整合去关注学生,实施教学。即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理、自悟、自主观。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努力地去构建“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创造性地掌握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自己学会提出问题,自己学会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渠道,也是挖掘、发现、提高学生潜能的出发点。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环节),就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原有不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改造,将教学的基本要素设计成为一个优化的组合方式和运作流程,保证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1.导入要先声夺人,引人入“戏”

导入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对每一节课的成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运用多种导入技能,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尤如好戏开头,鼓乐齐鸣,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教学气势,来吸引学生的认知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很快入“戏”。

2.讲授要精心安排,广泛参与。

讲授,是教师运用语言对学生讲析、传授知识、开阔视野、启发思维、陶冶性情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学最中心的环节,教师须精心安排。既要善讲,又要精讲,还要巧讲;既要抓住关键,又要巧妙点拨,还要重锤敲打,以确保讲授内容的顺利完成。

3.练习要形式多样,灵活善变。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提升。这一环节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达标训练,既要切中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又要从不同角度组织练习。练习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练,也可以是书面练、板演;练的`题目要具有多样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练的内容既要有书本知识,又要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形式多样、灵活善变。

4.结课要收束有度,余音绕梁。

课堂的结束和导入一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和导入相呼应,一始一终,一开一合,共同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因而,教师要讲究结课的艺术性,既要对整堂课的主要内容高度浓缩,提纲挈领地归纳概括,给学生精要、深刻的印象,还要起到卒章显志、总结升华等功效;既要保持课堂结构的整体性,收束有度,又要给学生留下思索、回味无穷的空间,做到课虽终而意无穷。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这样才能改变以封闭、单向灌注为主的传统教法,才能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1.着眼于导趣,诱导学生“乐学”

导趣,就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自然地引入主动获知的状态之中。实践证明,兴趣是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它使每个学生能够把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变成最大的乐趣和精神满足。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把学习视为一桩乐事,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2.着力于导思,启导学生“活学”

导思,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积极地思考问题。“学起于思”,学生的思维活动是贯穿于教学始终的,是学生掌握知识、认识规律、提高能力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事实证明,出色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去探索奥秘,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质疑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去创设一种良好的“问题”情境,来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总结规律,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死学”为“活学”。

3.着手于导法,指导学生“会学”

导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师的“教”离不开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离不开教师的“教”,两者互促互进、共生共荣,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自己要掌握灵活多变的教法,而且要指导学生掌握灵活多变的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但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考虑“怎样学”的问题,既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4.着重于导成,引导学生“善学”

导成,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特点、风格和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它是学生形成最优学习方法的途径,是学生“善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控,并且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品质和肯于钻研、善于学习的品行,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变“乐学、活学、会学”为“善学”。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施良方.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abstract:reformingclassroomteachingandimprovingclassroomeffectistherequirementofcurriculumreform.hence,thispaperprobesintohowtoachievetheoptimizationofclassroomteachinginthelightofnewcurriculum.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八

1.实验经费以及器材的缺失。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器材以及经费的不足是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样的,物理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也使得许多学校的实验课无法正常展开。由此可见,现阶段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在于上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够,还有可能是开展实验课程的负责老师的工资往往偏低,使得教师没有进行实验教学的兴趣,这也就造成了现阶段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缺失。

2.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仅仅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验教学,而多数教师都认为实验课是可有可无的,没有足够重视物理实验课。同时,有的教师在进行实验课时,往往更多的考虑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么是照本宣科,要么是仅仅在黑板上板书讲解实验,失去了进行实验教学的真正意义。在多数教师的意识中,做实验的效果远远不及讲解实验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快。

3.实验课程较少,学生兴趣不浓厚。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多数物理教师都格外重视理论教学,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在教师的意识中,认为讲解实验,背诵实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取高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而且得到的效果最为明显。这样使得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浓厚,开展实验课程较少,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脱节。而就算在实验课堂上,有的学生出于好奇,经常不按照规定进行实验,容易破坏器材,教师为了减少麻烦,往往会减少实验课程的开展,进而降低学生的实验兴趣。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实验中,大多数都是进行验证性的实验,教师往往采用先讲理论再进行实验的方式,这样一定程度上算是为了实验而实验的,既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更快更好地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由此可见,在传统理念中的高中物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验教学,与新课标要求的有一定的差距,也不符合培养新型人才的目标。

1.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转变教学理念。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充分地认识到现代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应当是顺应时代和个人发展的,应当全面地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真正地培养有利于社会、民族的新型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上级部门和学校有着指向性的作用,应当从上到下地进行人才选拔机制的改革,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全面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而对于像高中物理这样的自然学科,应当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进行探究,让学生充分重视实验课程。

同时,在高中物理中应当加大对实验器材以及经费的投入,让学生的实验设备能够更好地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加强对实验课程的管理,提升实验教师的待遇水平,全面满足现代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需求,更好地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2.转变教师角色。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是进行实践教学的主体,也是引导学生发展的指路明灯,而教师如何看待新课标直接决定了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的成功与否。新课标中要求做到以学生为教学根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因此,对于高中物理教师而言,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教师可以进行实验的展示,有意识地设定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实验,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转变实验教学的观念,强化探究性的实验教学。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实验中,教师应当多多进行探究性的实验教学,以此来鼓励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同样的,教师可以对实验教学的形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创设相关的开放性探究实验,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到实验的角色中,通过各种探究式的实验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器材以及其操作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好地达成实验教学的目的。全面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实验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更多地鼓励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以及探究精神,全面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上级教育部门、学校以及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物理,充分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全面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九

美术的教学在中学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探讨和研究,美术教学能变得更好更顺利,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那么就一起来欣赏下面三篇美术教学论文吧!

“写意”造型对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1】。

在中国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其一,把对中国画的“教”和“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去枝存叶,去本求末,让学生只在“笔法”与“墨海”中绕圈子;其二,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从而无法把握中国画造型法则的实践和应用;其三,对中国画概念的误导和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画的本质与内涵的模糊,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不到良好的贯彻落实。

这些问题的继续存在,必将使中国画教育与教学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为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探讨之一:中国画的概念及其本质的再认识。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熏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

这种思维方式与造型观,是中国画及其技法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泉。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众多作品不单纯显露了“笔墨”技法的熟练与高超,更重要的是无一不闪烁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和对“写意”艺术性的创造。

这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人对事物的认识提到“神会意通”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创立了自己“意在笔先”“不求形似”“以形写神”的特殊画风。

这种更富于“情”“理”“性”以及艺术愿望的表现法则,构成中国画以“写意”为核心的独特与伟大。

探讨之二:对“意象”思维方式和“写意”造型观的基础性思考。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

这种思维是以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为核心建立的一种辩证思维观。

它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又有别于“抽象”思维,是处于二者之间的独特思维方式。

“意象”思维把“意”(即人的意识,意志、意念、主观)与“象”(即客观物象,宇宙万物)看成是一个互通共识的有机体,将“事物”“人格”化,寻求人与事物“感应”式的认识法则。

“黑白成象”“阴阳相生”,倡导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共存性和可知性,视认识的完美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思维方式与认识观特别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式的理想认识观,也突出了中国文化强调主观意识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孕育“创造”性的先决条件。

中国画的“写意”式造型观正是依此而创立的。

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

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

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探讨之三:培养“意象”思维,掌握“写意”造型,是贯彻实施中国画教学目的之关键。

在此倡导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

技法作为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之一,有其不可轻视的价值。

但技法形式如脱离了思维观的指导及其造型的功用,则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御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的贯彻。

启美启智启德启信【2】。

一、启美启美,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

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如讲《生活与设计》这一节时,谈到服装设计,我特别联系了中学生的服装设计——“衣服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信息。

同学们正处在充满活力的学生时代,因此,服装应当能体现出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而耳环、戒指、美容化妆等成人的打扮暂时还不适合同学们。

不是有人说,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妆吗?”同学们笑了起来,下课后,原来佩带饰物的同学悄悄把饰物摘了下来。

二、启智启智,即是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逢新学期开学,我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

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有的同学甚至把整个麦收场面画了下来,画面上有麦田、远山、道路、脱粒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初步体现。

这么复杂的场面,若不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难以描述的。

三、启德德为立身之本。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

四、启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因此,选择实施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就应成为每节课的总体构思。

数年来,我一直坚持每节课结束前的好作业评点,只要是有可取之处的作业,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扬,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3】。

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

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

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的创造力。

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

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

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

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

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如老师要求孩子们创作一幅《救救大熊猫》的画。

一个孩子在画面上画出一只大熊猫在哭,一群小朋友围了过来,有的送苹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

另一儿童异想天开,画了一个猪形的“扑满(储蓄罐)”,上面帖了红纸,与上“寄给大熊猫收”,还帖上一张邮票。

真使人意想不到。

发掘这种天真奇妙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神奇的幻想,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就会在他们心灵中挖掘不尽的美的宝藏。

画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不可忽视,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

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

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

再刷刷几根头发。

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

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

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

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象,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

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儿童的厌烦,减退画画的兴趣。

在启发儿童创作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启示以爱国旗为题。

这时,孩子纷纷举手,说要画国旗。

一个孩子提问:“能不能画降旗?”教师问:“为什么?”原来他记忆起去年学校中曾发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几个红领巾看见操场上国旗还没降下来,他们冒雨下了国旗。

他想画这个场面。

这是很好的设想,教师鼓励他进一步构想,这个孩子画了三个红领巾冒雨降旗,并将教学楼,操场上的篮球架、双杠、单杠等都画了进去。

教师提示:这样画太庞杂了,主题不突出,绘画就是要画出生活中最美的东西。

象教学楼、篮球架、双单杠和降国旗爱祖国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接受了意见,画面只剩下三个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绳索,天上正下着大雨,并题名《下雨了》。

画面集中,形象单纯,主题突出。

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要求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多带孩子出外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

一次我带着孩子参观盲童学校,那儿环境清静,一尘不染,绿树成荫,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园,看到盲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处处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长。

更使孩子们惊奇的是他们还能以手代目,进行雕塑,刺绣等艺术创作,甚至还能学习推拿医疗技术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在祖国的怀抱里,残废人生活幸福,使孩子们很爱感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十

我们常常听到有些教师无奈地说:“课堂千变万化,一旦放开,学生的兴趣是有了,可是把课堂的有限时间占用了,后面的教学内容完不成,这样还能叫成功的教学吗?”对于课堂的这种尴尬处境和疑问还有很多。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以下是笔者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多年来,课堂纪律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然而,这一做法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应给以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冲撞。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上过这样一堂公开课,课题是(有几棵树)在不同的班级进行试讲,其中一个班级的学生确实很守纪律,双腿合拢,身体坐端正,除了老师规定的动作,如举手发言、拿书、写字外,其余动作都是多余的,甚至不让他们讨论问题或提出问题,举手发言的学生甚少。而另一班的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但跳着、喊着、抢着回答,还提出不同的看法。请看学生是如何算“8+6”的。

生1:把6分成2和4,8+2=10,10+4=14。

生2: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3:把8分成5和3,把6分成5和1,5+5=10,3+1=4,10+4=14。

生4:把8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4。

生5:摆学具。先摆8个,再摆6个,一共14个。

生6:我早知道6+8=14,所以8+6=14。

生7:我会算9+6=15,所以8+6=14。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班级的学生“太守纪律”,根本就不敢问,也根本谈不上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权利,学习效果也不会高,而另一班学生的学习过程却很愉快,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提高。

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课堂切实需要纪律,课堂讨论也要有秩序,有规则,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七嘴八舌”也不是个性发展。可是,守纪律是否就要两手背后,双腿并拢,身体坐端正,除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外,不做其他动作呢?这显然不是课堂教学所需的必要条件,而是为了防止个别学生影响教学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手段。只要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跳跃,如果教师把这看作是妨碍教学,以纪律为名去强行抑制,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就会受到压抑。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让孩子体验感悟的场所,是孩子身心完全放松的课堂。学生可以两手自由摆放,两脚随便活动,而且可以离开座位与同学讨论,还可以找教师请教,没有喧闹声,但有激烈的讨论声,有时还伴随着表达喜悦、遗憾或沮丧的动作和声音。

二、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我在上(观察物体)一课时,整节课采用教师问,学生答,气氛热烈,学生回答也不错。但我在反思中发现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这样教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于是,我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上(可能性)一课时,我让学生做摸球游戏,并填表: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白球5039。

黄球4960。

然后让学生看表格提出问题。如(1)为什么第二组摸的全是黄球?(2)为什么第一组摸的白球比黄球只多了1个,而第三组摸的白球却比黄球少3个?并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这样一节课的难点就不攻自破了。我觉得这样教学,把问题习惯于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质的变化。

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觉得首先应当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的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认真对待学生的“两极分化”

过去,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接受同样的学习任务,回答同样的问题,做同样的作业,迫使这些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完成任务。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主性、少了被动性,减少了机械模仿,没有了强制手段,减少了学习压力,一部分自觉性差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使原本已有的差距拉得更大。另外,教师指导教学的思路发生了变化,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是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随时都可能面临学生提出新问题的挑战,关注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于是就无暇按传统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辅导和帮助,这些都促使学生向差的一极分化。所以,对于两极分化,用的具体分析,原来是齐步走,现在拉开了距离,好的更好、更活跃了,一般能达到基本要求,就不能叫“两极分化”。有这样一道题:3盒彩色粉笔,每盒12支,求一共有多少支?你会用什么方法算?学生反馈时有:算法一,(摆学具);算法二,(口算法)12x3=36,。算法三,(连加法)12+12+12=36.算法四,(折数法)8x3=24,4x3=12,24+12=36。算法五(数的分解组成法)10x3=30,2x3=6,30+6=36。这样教学,一部分学生只会用一、两种算法,而一部分学生每一种算法都能理解。我们应该看到,孩子本身是有差距的,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改,让所有学生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关键是要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也可以适当使用分层教学,尽量缩小两极间的差距,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合格。

总之,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祛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探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十一

目前新课程标准改革已经进行到了第十年,我很有幸参加了一轮完整的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确实是一次大的冲击,因为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其实质是突出人文精神、培养研究性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实际能力。

我是在边学习新课程标准边运用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的,因而有些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有很多都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才慢慢领悟的。

一、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记得刚开始时,孩子们上课时对我提出的问题和给出的答案只是默默地接受,不敢有过多的疑问,新课程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中的主人。这一个理念就得改变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为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由“至高无上的尊师”转为学习的朋友、伙伴。教师不再一言九鼎,学生不再唯唯是从。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有异议、敢于创新。这样就会出现自主、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要有充分的时空合作、交流。

以前的教学方式是一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安排得满满的,学生有异议的也只是走场子,说说、议议,草草收兵,如“蜻蜓点水”。这样常常弄成事倍功半。新课程要求一节课的教学情况要通过实际反馈情况而定,教师要灵活处理课堂出现的情况,整体把握课堂,适时改变教学程序,为课堂中有异议、有质疑的问题多腾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发现中升华,在辩解中发展。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记得在分析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时,本来我没打算展开讲,只想让同学们了解二十年前后不同的杨二嫂变化的社会原因,然而有个学生却提出,杨二嫂能够如此大胆、泼辣,虽然有些过分,但在当时女性倍受压抑的封建社会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这一番新的说法,可是我没有料到的,于是我就此改变了教学思路,让学生进行了一番争论。

三、创设情境,用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出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中许多知识点都是靠模仿、借鉴、发现、创新才掌握的。这就要有个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境,在有物、有意、有情的情境中,学生置身于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激活创新的思维。一句句佳句,一篇篇美文都是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的。

因此我尽量将枯燥无味的作业化为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近似游戏的过程中达到练习、复习巩固的目的,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是让学生们画一幅画来表现课文的内容,上课时,同学们都拿出了自己画的画,于是我挑出了几幅画作道具,拿着画结合课文学习了《春》,图文结合,在图中找文,在文中读画,很快,学生们看着画就能够背诵出课文了。记得《皇帝的新装》这一课,几乎是在学生们的笑声中结束的,学生们拿着自己做的道具,极尽自己对课文人物的理解,把课文中的人物性格活灵活现展现了出来,演完后加上同学们的评论,这篇文章几乎不需要我再过多讲解了就已经很清楚了。还有《范进中举》这一课,为了让同学们对文中的细节描写有更深的理解,我特意让学生上台把细节部分表演出来,结果同学们通过表演对胡屠户这个唯利是图的市侩小人形象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这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征,而且也加深了学生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外我们还举行了手抄报比赛、辩论赛、格言警句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重视课前预习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因此,只有指导好课前预习,课堂才能有效地指导自主学习。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经过语文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参与下,我们总结出指导学生预习要注意的几点:

(一)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样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就高了。比如在教学《伟人细胞》之前,除了布置预习生字词之外,我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并为每件事起一个小标题。这样上起课来学生就提高了兴趣,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比如预习文言文,我就让学生自己先翻译课文,把翻译不出来的地方作上记号,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更加集中了。

(三)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我校的洋思教学也正是这样提倡的。因此我们力争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者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转变。教学中尽量少问,让学生多问,学生通过读、思、议,自由发挥、自由伸展,标新立异,大胆假设,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从中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我们也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学生读中相机指导,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在读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问题加以疏导,就水到渠成。其实这和我们学校所提出的“洋思”教学方式一致的。例如教学小说《范进中举》时,我带领学生复习了有关小说的知识之后就没有再多讲,而是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自学,让他们自己找出学习这篇小说的突破口,然后自己去分析--其实孩子们的能力有时候是很难估量的,不妨给他们一些空间,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讨论了半节课后,他们概括出了范进、胡屠户的性格特征,甚至得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是这篇小说反映的中心。总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发挥其独立精神,奇迹就会出现。

六、拓宽学习渠道,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规定每个年级的课外阅读量,目的是督促师生把语言积累落到实处。如果学生的语言积累有了量的突破,胸有万卷,“书生气”十足,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定会洋洋洒洒,下笔千言,这不是倡导学生像过去私塾教育一样死记硬背,但适当背诵经典作品、优美词句,可以让学生储存语言模型,发现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反应机械,以更好地受到审美感染。因此,我鼓励学生把课外学到的优美句子抄在笔记本上,并互相交流。作业时也有的放矢地延伸到课外,如:写出从课外学到的名言、歇后语、儿歌、诗歌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语言积累落到实处。

然而,虽然我在教学中。

然而,虽然我在教学中对新课程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也能够运用新课程理念,但是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三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也进行了一些进行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成为“走场子”

(一)自主学习之前启发讲。

(二)合作学习之中提示讲。

(三)疑难问题之处明确讲。

(四)总结、归纳时补充讲。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要把握一个度。

在新课程改革中,力求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中常出现天南地北地乱侃一通,结果在短暂的40分钟里讨论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有时课堂中形成互相取笑、互相喧哗的休闲场所,上了几堂这样师生皆大欢喜的课后,我发现不行!这样课堂还是不是学习的主阵地呢?学习还是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呢?学生究竟学会了些什么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一个度。

(一)形成策略:根据学习任务采用几种相应的策略:1、先明确分工,再合作学习。2、先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基础好的,反应敏捷的会直接说出自己的见解,学困生就有可能窃取别人的学习成果来掩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形成他们原地踏步。

(三)强化指导: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适时地给予点拔、指导,倾听、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学会判断、质疑。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将合作学习开展得更出色、更有成效。

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教材又是在生活当中提取的,它只是一些较典型的,有一定思想内涵的生活素材。学生需要的又是多方面的知识,教材永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就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

(一)、灵活地使用教材。为了让教材更切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要努力地抓住生活中稍纵即逝的闪光点,调整教学内容,让语文学习更具实践性。如:在阳春三月常常下起了淅沥淅沥的小雨,泥土湿漉漉的,树木开始抽新芽,很适合植树。这时,将《春》提前教学,召集学生到雨中看雨、看天、看地、看树,再来学习,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二)、适当地改变教材。适当地改变教材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情感活动中,使学生更自主地探索、发现、想象、创新。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也是在大海上,也是一艘快要沉的船,后来船沉了,故事的主要矛盾在一只救生艇上展开:这只救生艇最多只能载十人,而此时船上有十七八个人,而且当时海上的风浪很大,要想活下去,就得拼命划船和风浪作斗争,救生艇上的人们面临的选择是:要么一起被海浪掀翻,要么船上就得有几个人自己跳下海去……当时船上有健壮的青年人、奄奄一息的老人、受重伤的人、手无缚鸡之力的富家小姐,那么究竟谁该跳下海去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争论,有人说还是应该留下老弱病残,因为那是美德,有人说如果老弱病残留下了,划不动船,还是得死,应该让年青人留下,可是那样又很残忍……虽然没有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但这样的问题学生感兴趣,这让他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最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在情感价值观上教育了学生。

(三)、大胆地拓展教材。课改中,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大胆地尝试拓展教材。如: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我就让学生再思考生活中有多个答案的事例,结果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学生们的思维竟然那么活跃,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样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又推动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对我们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元。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十二

新课标是新时期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重要创新。这是我国接轨国际,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与当今世界主流文化融合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我国的基础教育承担着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历史重任。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它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与其他学科一起为培养我国21世纪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新课标的培养目标和核心理念所在。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使新课标的理念具体化,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整合与重新定位。

过去,在我国实施单一的课程和单一的教材的时期,教师把教材当成“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不少外语教师把“统编教材”当成“圣经”,不敢增删,盲目遵循其规定的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其结果:扼杀了教师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活动的空间。教材的多样化带来了新的观念,那就是: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对教材作革新性和批判性的使用。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实施课程,达到预期的目标。

近年来,各级骨干教师培训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这样一个基本的道理:教师应做教科书的主人,而不应是教科书的奴隶;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应是课程设制的参与者。三级课程管理机制向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即使不编教材,也有权选择教材。教材的多样性应体现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特色和不同的对象等方面。教师应从学生和学校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材。学生不可能买多套教材,但教师需要了解和学习各套教材,从中吸取营养,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才能教得活、教得好。实际上,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教科书。每套教材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有的优点多些,被看作是好教材;有的缺点多些,被当作差教材。然而,差的教材到了好的教师手里也能教出好学生,而好的教材落到不合格的教师手中照样教不好学生。可见,教师在实施课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多么大。

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从对教材盲目的崇拜转向新的思想解放,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材。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可以把教材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教材就是我们传统使用的教科书,而广义的英语教材作为英语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teachingmaterial)已不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了。优秀的英语教材是指一个教学包(teachingkit),其中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手册、配套读物、录音带、录像带、挂图、卡片、多媒体光盘等。这些材料大大加强了教材的弹性,为教师灵活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内容提供了条件。有的教材还设置了网站,学生运用互联网可以自学,排除课堂上的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学习个性化。有些英语教材特制了示范教学的光盘,并通过电视台播放“空中教室”,为师生展示了优秀的课堂教学,弥补了英语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因此,新课标对教材的定义是对传统狭义教材的延伸。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适应我国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弥补教材与教学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对教师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以往教材的设计,对学生因素考虑欠缺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主要媒介,教材要成为“学材”。教材要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并体现这种已有经验和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学科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如何理性地选择适合于本地区学生实际的中学英语教材,作为学校英语教学的核心材料,需要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在与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与家长代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选择经教育部门审定或审查的教材。选择教材应遵循以下的准则:

1、教材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需要。英语教材的选择应与语言学习计划(英语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相一致,要充分体现不同年龄和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同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在内容、目标、和要求方面要系统性。选取的语言材料要真实、地道、典型。

2、教材应反映学生现在或将来使用语言的情况。应该选择有助于学生为达到自己的各项目的而有效使用语言的教材。英语教材的内容和活动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3、教材应考虑学生作为学习者的需要且能促进他们的学习进程,并不是说教的形式。英语教材应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教材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也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应引导学生提高鉴别能力。

4、教材应确立的学习帮助者的角色,像语言教师一样,起到语言学习者与目标语言的媒介作用。

目前,我们的教学正由教材传递和接受过程向教材开发和创造过程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摈弃“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传统观念,树立“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首先,要善于灵活性地运用教材。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充(amend)和删减(leaveout),或者替换(replace)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及调整教学顺序等。当然,对教材的补充和取舍不应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新教材以单元为单位,以话题为主线,因此,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话题,进行教学资源的积累,并及时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总结。

再次,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学科整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学生学习外语最终是为了用语言吸取和处理信息。因此,英语教材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如版的人教版高一英语教材中,涉及的话题有环境、人口、网络、旅游、天文、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等,这些内容,在其它学科如社会、政治、科学中也先后出现,教师可以在与其它学科教师讨论后,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以加强学科的整合。

最后,以教材为基础,开发教材。教师和学生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开发教材,是在教师及学生的实践、反思中进行的。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新思维,在师生互动,共同开发教材,为建设校本教材进行有益的探索。

综上所述,新课程引发了中学英语教材的变革。对教师而言,树立课程意识和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应逐步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把握教材改革的脉搏,从更深层次上认识教材和合理使用教材。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十三

历史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在我市实施已有一年多时间。经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对新的教学改革有了更高层次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认真比较新旧课程,有了很大差别。旧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而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动性,重视个性的发展。课程改革势在比行。面对新教材,谈谈对历史教学改革的想法与感受。以往的课堂教学只是老师一味传授似的填鸭式教学。通过读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学习,认识到今后的教学中要将课堂还于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筋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在教师知道指导下,显示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同时,作为教师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究,自己创新。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开学以来,我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总之,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照此要求,我们任重道远,确需努力。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十四

自通过暑假新课程培训后,我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了《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和《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深刻的认识。首先,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讲和练,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次,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传统的截然不同: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形成教学特色。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由单一的听教师传授知识转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习了理论后,我们必须将它同实际相结合。教师应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进行改革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在智力、身体、情感与社会行为等各个方面取得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还应当帮助他们发展独立生活能力。因此,我们初中英语教师的责任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当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和英语教学的方式应随不同年级的学生而定。为他们安排的语言学习活动程度一定要合适。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英语课程的目标上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应当结合这五个方面展开。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初一阶段主要发展学生的听和说的技能。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听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课本所附的录音带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声音与口音。因此,听录音很有好处。其二,教师本身也是听力材料的重要来源。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如与动作相结合的听力活动、用图片辅助的听力活动、与培养动手能力相结合的听力活动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听力材料,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为学生提供了在现实生活中听人讲英语的真情实景。

学习英语会话应充分发挥学生善于模仿、不怕重复的特点,反复实践。按课本编排从词汇、短语、短句入手,让学生练习一些问候语、请求用语、课堂用语以及简单问句。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和句子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自由度较大的会话活动,如讲故事、收集信息、英语晚会等,然后对活动的“成果”进行展出。

初中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语音可以通过听录音、朗读绕口令等活动来练习。新教材初一的词汇量很大,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词汇上,因为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词汇可以通过图画、实物和动作来帮助,尽可能做到生动直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词汇的学习中还可以开展其他的活动,如网状词语图,即围绕一个主题词提出一组相关的词语,教参上每个单元都有这个项目,可直接应用或调整应用,这对帮助学生记单词很有好处,还有猜词、找出不合群的词等。

学生的情感态度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之一。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让他们获得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英语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我认为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可以从三项具体活动来体现。第一,学唱英语歌曲,可以帮助记单词,提高学习兴趣。第二,玩游戏,培养他们的相互合作精神,正确对待竟争中的成功与失败。第三,课堂内外开展英语实践活动,如画图、着色、制作卡片、会话表演等。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进行交流,给他们提供真正运用英语的机会,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动手能力。活动结束后,把学生的成果放在学校或班级展出,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步骤,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我作为英语教师起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并且为他们提供条件。新学期开始,帮助他们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如在英语会话、英语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分成2人一组或3至4人一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在玩游戏、学唱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词典,查询资料,搜集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提供学生练习英语的机会,如开展实践活动,表演英语会话,制作信息卡片等。

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重要方面之一,在以往的教材中很少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实际上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能让他们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西方国家的文化也逐步引入国内,世界性的生活、商贸、文娱、体育活动等越来越频繁,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自主地去学英语,而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学习。

总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另外必须改革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求打破传统的单一分数制,采用多元的、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已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英语会话表演、英语实践运用,信息卡片制作等作了等次记录,再结合期末的成绩考核来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英语学科中的全面表现。

主要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钟启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十五

课程改革,犹如一声声春雷响起,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通过对新教材的使用,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多了生气、多了活力。课堂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了进步。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自主的、发展的、有潜能的、需要我们开发的宝藏,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于是让多数学生参与还是让少数学生参与。只要我们把学生看成朋友,相信学生,静下心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小学生同样具有创造潜能。新教材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强的教学内容,这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及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等非常有宜处。如在教学一年级教学“9加4”的算法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之间比一比看看谁的算法多?学生通过努力发现有多种方法,并能一一说明理由,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对每种算法都有体会和收获,最后告诉学生在计算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这样既能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又能使全体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再如进行一年级第33页的练习时,让学生将立体图形进行滚、搭、摸等实践活动,感知物体的特征,形成对这些物体的直观认识。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思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索多种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于是我们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学习情况,融会贯通地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出有生活味的、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流程,在教学活动中充分鼓励学生勇于去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让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二、重视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如在教学一年级“9加几”这个内容时,以学生非常喜欢和熟悉的校运动会形式呈现,主题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先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再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互相说一说,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问小朋友“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把你的算法在4人小组内交流,说给大家听。”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有多种,教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情感、态度得到发挥。新教材编排上紧紧联系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你身边。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形成技能技巧,体现算法多样化,注意减少单纯技能性训练,避免了繁杂计算,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理解、解决了问题。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新事物都好奇,同时也存在对老师倚赖的特点,不知该怎样学习。因此,要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应该使他们在积极的准备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我能做”,从而满怀信心参与学习活动。同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折一折找圆心的位置,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知道在同圆孩子等圆中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二分之一。操作与比较分析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活动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了儿童的探究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容易使同龄人容易接受,可以起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群体互助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互相启发合作探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要观察每组是否都在有组织地、有效地开展活动,如果没有,应及时加以辅导。教师再深入到一个组内,作为组内普通一员,把自己的思维转换到学生状态并与学生共同学习,凡是学生会的,教师决不代替,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再加以点拨,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学生掌握了倒数的意义,这时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0有没有倒数?0为什么没有倒数?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和老师一起交流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了知识。像这样我们把学生看成一个学习的主体,和老师一起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之间除了教师起到主导作用之外,同学之间也起到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平等竞争、相互协作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率。长期坚持,课堂教学会发生很大变化,学生活泼而不散漫,规矩而不死板,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敢于质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逐步形成。

五、重视学生的实际体验。

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也就是说当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和积极性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因为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设计的教学过程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尽量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活动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所不在。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师:看了这张平面图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好胜心理,大胆地把教材的例题改变成富有挑战性的探究题,把学生带入开放的情境,让他们获得学习材料和自由开放的空间,在生动而活跃、紧张而和谐的求知氛围中感受体验,激起参与动机。

又如在教“加法的意义”时,先让三名学生表演。教室前面站一名学生,教室后面站两名学生,教师说开始走,当三名学生走在一起时,教师说停,反复走动3――4次。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直观地看出,1名同学和2名学生合并的过程,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手势表达合并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直观理解。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合作、探索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自我活动、合作互补的表现机会,使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真实、高效,做精做实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以完善,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和谐的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乐园。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十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浓浓的春意,浴创新教育链的阳光、雨水和年轻的园丁微笑气应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感到生活的教学过程新课改心得体会。

一、注重学习、改变概念,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是老师。

一种新形式的课堂教学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用提出的话题——实验探索指导实验教学方法的观察,分析,推理的结论。老师的注意力从学习的单一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的方法是:

1、建立一个思想,即“准备”的发展学生生活和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张应该是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学生的一部分,应该是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是重精神轻,应该发展个性和不一样的模式,新课改心得体会应该是可持续发展,但并不局限于目前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必须从每个部分。这是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的起点。

2、两个关键的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改革,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将大脑,开始做。

3、三个变化。

(1)教师的角色的变化;

(2)改变学生的状态;

(3)改变教学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十七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的变革,就必然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也对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战。教师想在这场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应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挑战。本文就新课程进入校园,进入课堂谈点看法。

一、新课程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1、要有开放的胸襟和敢于自以为非的精神。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性的开阔地,它让因循守旧者困惑,也给真正的改革者释放了智慧的源泉。以往,只要有现成的教材,捧一本教参就可以轻车熟路地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因为课程总是换汤不换药。如今,课程标准不那么具体那么精确了,却多了些弹性空间;而教材,也不再是经典,只是教学使用的材料了。这才让习惯于以教材为目的的教师感到困惑了。因此我们说观念转变是课改成败的关键。

要想取得课改的成功,就要不断吸收新思想,树立新观念,而要吸收新思想,树立新观念,必须有开放的胸襟和敢于自以为非的精神。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总要触及过去的观念。有些多年积累的"经验"可能要被否定了,习惯的做法可能不宜再用了,甚至连自身的"威风"也要减下去几分了,又没有现成的新方法可以随手拈来。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新课程要求我们要用质疑的目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反思,并进行不断的创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智慧,新的教学智慧是要改造传统的教师权威。

近年来讨论的学生主体性、教师角色转换、自主建构性学习、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等问题,如今都将在改革中落实。教师在"死守"或"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上,首先要作出抉择,要适应新课程。就要与旧观念决裂,短时间内,教师的内心或许会有点心慌意乱,行动上也会无所适从,但从长远的方面来看,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课程的实施。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能否尽快调整自己的思路,能否尽快在新课程占有一席之地,能否站在课程改革的制高点,考验了我们当代教师的学识与智慧。

2、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我们自己也要学会与其他老师合作。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叫做《天堂和地狱》。据说,有一个天真的小孩子不知天堂和地狱为何物,便去请教一位哲学家。哲学家把孩子领到一个很深很深的池子旁。小孩子看到,池子旁坐着一群瘦骨嶙峋的老人,老人们用很长很长的勺子在池中舀肉汤喝,从汤中吸取营养以维持生命。哲学家告诉孩子:这便是地狱。

紧接着,孩子又跟随哲学家来到另一个地方。同样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的勺子,所不同的是,这里的老人们个个红光满面,神采飞扬。哲学家说,这就是天堂。同样的的池子,同样的肉汤,同样是人,但天堂与地狱有天壤之别,差异何在呢?原来,地狱里的人老死不相往来,自己舀汤自己喝,费时费力,营养不足,精神疲惫。天堂则相反,你舀汤给我喝,我舀汤给你喝。省时又省力,营养充分,身体健康。

二、新课程教师角色变化。

1、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如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后,紧接着是一系列的自检、互检、他检、师检的检查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主人的作用。

二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个宽容、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三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时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订得低些,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实现。如有一次我接手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的作文能力很差,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先请学生听念范文,然后写下来,同学们听与写的过程中,感觉符合自己的实际,愿意写。

如果不这样,硬逼着连听写都有困难的学生作文,他们便失去兴趣,索性不写,效果反而更糟。等学生学会了写作文后,我们可以再一点点引导他们往高处攀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在辅导后进生时我们应该别忘叮嘱自己:我是在帮助学生学习,我是学生的助手,我要有耐心。我们应该坚信学生脑子里有好学上进的一面,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对面,强制、逼迫学生去学习,结果往往和学生搞得很僵,使得师生心里都不愉快。我们应该坚信每位学生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耐心地到学生中去寻找助手,努力与学生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引导者,一定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个学生同等参与讨论的机会。

在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是关心,是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学生的智力不同,家庭情况也不同,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让所有的学生都去够同一高度的桃子。一刀切,切出来的只能是失败和沮丧。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和偏见。对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期望值不能过高。硬要他们考一百分,就等于要求小指长得和中指一样长。这是不现实的。如果十个手指头都一般长,那就不叫手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丰富多彩的个性。

社会的丰富多彩也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国家需要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80%以上将要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劳动者。这样想来,我们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就不必逼着100%的学生都去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训练了。让学生也认识到:升学是人才;当数学家、文学家是人才;当工人、经商搞个体经营,干得踏踏实实,干得出色也是人才。

三、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

1、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即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这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那么,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以书本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即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索学习、研究学习。当前课堂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行为和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力量源泉。

2、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本位,即教师以教为中心,学生学围绕教转,严重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个人认为,教师备课必须备学法,不要以"教会"为目的,而要以学生"会学"为目的。一位教师教学生学习"上、下、沙"三个生字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笔顺偏旁上。"竖――――横――――横――――上"、"横――――竖――――点――――下"、"左边三点水,右边少――――沙",这样教学,学生只能凭借机械记忆学习识字、写字,学习难免枯燥乏味。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结果当老师让学生听写的时候,就有两个学生把"上和下"给颠倒了。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我们不能不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进行反思。假如老师这样教"上"和"下":上和下的长横代表地平线,一竖、一横像不像长在上面的一棵小树?一竖、一点像不像长在下面的树根?小树当然要往上长,树根当然要往下长。假如老师这样教"沙":沙,我们在海边或者河中才能看见,水少之后,才能看见沙。这样学习识字,要让学生忘掉是困难的。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先进的学习"生产力"。大家都熟悉点石成金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金子固然重要,但点石成金的方法比金子还重要。联系到教学,便会得出方法比知识还重要的结论。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传统的教学多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很欣赏这个观点。叶老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令人遗憾的是,课堂教学中真正重视学法指导的却不多见。例如,对于大段知识的掌握,有些教师充其量只能从应试的目的出发,强调某某题考试已考过多次,很重要,要记牢。至于怎么记,即是学生的事情,教师是不操这份心的。

3、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正视教材的相对性,开放教材,充实教材,超越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力凭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死"握教材不放,预设的教案也将是灵活的、有弹性的,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大胆地开发和创造,使师生达到共同创造、共同提高的目的。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它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前所未有、施展才华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教师应抓紧机遇,知难而上,为国家的基础教育贡献应有的力量。

新课程教学论文大全(18篇)篇十八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我国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之中,以各种机制或合作、合资、独资形式的外国语学校如春后雨笋般出现在华夏大地,必将成中国教育的一朵奇葩。

在激烈竞争的教育市场上,新生的外国语学校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大都遵循了“壮大小学、办强初中,精品高中”的战略。“精品高中”体现了中学基础出口教育;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中的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作为家长关注自己子女的出口,即升入高等院校的数量,尤其是质量,也是各类学校,尤其是外国语学校的“候舌”和品牌价值倍增器。

要打好“精品高中”这张牌,就必须不断研究、探索、挖掘外国语学校的优势,克服其劣势。

由于办学模式多以民办或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的形式,决定了外国语学校势必考虑投资者回报的问题,因此在生源上既要考虑质量,也要考虑生源的承担力,与公办学校相比就存在着生源竞争的一定的劣势。但优势在于公办学校一般高中每个班在50人左右,有的班达到60人以上;而外国语学校大都以外语为特色之外,均采用了小班制,大约30人左右为一班,小班教学无疑成为了外国语学校的一大优势,如何利用好或者说挖掘小班教学的优势和潜力就成为了树立“精品高中”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德阳外国语学校的初步实践、探索,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小班教育管理优势:

(1)零距离或近距离管理。

现在作为独生子女,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比较脆弱,作为寄宿制的外国语学校学生远离父母,在心理上,情感上需要依托,关心和关注。由于小班制、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生活指导老师可以频繁地与学生接触、交流、疏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分层分类教育。

由于小班制,学校、年级、或班级可根据学生情况如将单亲家庭学生,网迷学生,优生、待优生分类,分层进行小型小组指导、教育,组织活动、开展讨论、辩论,让学生在活动中和参与中接受教育,体验新的德育形式。

(3)强化家校联系,构建立体教育网络。

各班级通过家校联系册,每周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学生情况为家长汇报;家长将学生在家的表现,及对学校的意见、建设或希望填在家校联系册上反馈给学校。而且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共同填写家校册,体现了学校与家庭的交流。此外对待优生的电话家访,网上家长或学生留言或信箱,学生家长接待日,学校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加强家校沟通。

学校和年级或班级还经常召开小型家长会,及时交流,沟通子女的情况,共同教育管理学生,使学校教育和家庭上教育成为一体,相互延伸,优化了教育效果。

二、小班教学在教学上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的实施,小班教学的优势,将更加突出。《新课标》倡导以“学生能做什么”为目标,以任务型教学模式,提出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而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具体手段。

小班教学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为完成每课堂,每个阶段的任务,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感知、体验、实验、实践以及通过分组合作,畅所欲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会得到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就会明快、流畅,一气呵成。师生学生之间频繁的交流,讨论、辩论,论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思维的撞击,迸出智慧的火花。

(2)小班教学也容易体现《新课标》所要求的“人文性”、多维性和层递性。

《新课标》提出我们不仅要突出知识,培养成技能,还要覆盖情感、策略、文化即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的统一。

为了面向体学生,适合外国语学校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确保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与喜悦,德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兴趣爱好,将学生分a、b、c三类层次,实行分层次,分班教学,每个层次的教学任务,教学活动都应保证能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充分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学校有的年级还实行了语文、政治等同班上课,数学、英语等班学生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班上课,充分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

(3)实施分类,家教式辅导,或称近距离或零距离指导。

老师利用自习时间到教室对学生进行辅导或让学生到办公室辅导,对学生的练习面批面改,分类召集学生、探讨、指导学生在学习上的情感、认知等策略和小到具体一个知识点的学法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而有效的辅导与指导。

(4)小班教学有利于任务型教学中任务实施的情景性、自主性和合作性。

学生的发展是外国语学校小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也提出了“发展自主能力”它主张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认识和实践活动,学生在小班教学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小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和合理利用开发多种资源,如图书、网络、教材、实践等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同时将教学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德外组织了“englishcomer”、“radioschool”、“理科实验研究学习小组”,文科课外阅读小组,英语课外活动小组,球类、田径、舞蹈、美术、音乐、形体、书法等活动课,还常常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出外参观,参加讲座等,以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和学习中形成自主性,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有内动力的支撑,并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和相应的调控。

(5)小班教学有利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多元化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学返馈快,能充分发挥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优势;小班教学有利于构健个人与小组组合,学生、教师、与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模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由于人数少,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快,可体现评价的时效性,使学生时时享受成功的喜悦。德外采用了“教师观察、访谈、座谈,班主任、科任老师日常记录,评价表(自我或相互评价表),读书笔记,多媒体、学生档案,作业纠错等方式,教师充分利用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

总之,面对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和挑战,外国语学校为了增大自己的发言权,吸引力,生命力,必须打好“精品高中”这张牌,开发和利用小班教学的优势,还须不断求索。

德阳外国语学校高中英语组:黄军等。

相关范文推荐

    设计院员工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8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内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重要步骤,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提升工作效率。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月工作总结的实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幼小衔接活动教案(汇总12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效实施需要与评价、反馈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国土局评议党员个人总结材料(实用15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的经历,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下面是一些写得比较好的个人总结的例子,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我认真对照党章、

    期末复习动员讲话稿(优质14篇)

    作为一种正式的演讲文稿,讲话稿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讲话稿,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表达的方式。大家早上好!今天是1

    学校军训校长动员的讲话稿(实用19篇)

    在各种场合,比如会议、演讲、庆典等,我们经常需要撰写和演讲一份讲话稿。掌握好讲话稿的撰写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演讲的效果和口才表达能力。各位教官、各位老师、各位

    环境保护工程师求职简历(汇总17篇)

    个人简历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介绍材料,它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恭喜你完成了个人简历的第一步,下面是一些个人简历示例,供你参考和借鉴。年龄:21。户口所在:

    iqc工程师简历(精选12篇)

    在求职过程中,个人简历是面试官了解我们的重要途径,它为我们树立良好的形象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个人简历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自己的个人简历。

    公司刻章委托书(热门17篇)

    公司是一个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通过生产和销售商品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几个不同规模和行业的公司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普周启动仪式领导经典讲话稿大全(16篇)

    讲话稿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增强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沟通效果。讲话稿是在特定场合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向听众传达信息和观点的一种文字材

    给妈妈的母亲节礼物(通用18篇)

    优秀作文是文字的艺术,需要用恰当的词语和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作者的思维和情感。以下这些优秀作文充满着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感悟,让人忍不住为之赞叹。我还记得,我第一次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