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ZS文王

范文范本是指在学习、写作或者研究中,作为参考或者样本的一种文本材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指导。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一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计数。如:中国陶瓷、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皮影、乐器等等。今天,我就着重说一说元杂剧和文房四宝。元杂剧第一人是关汉卿,这位中国第一位戏剧作家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剧作700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关汉卿的剧作有描写社会矛盾、歌颂人们斗争的《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

文房四宝就是人们说的笔墨、纸、砚。笔因王羲之的缘故,李渡毛笔名声大振。墨: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纸: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铅山造纸状况,对连四纸作了说明,并给予很高评价。砚:星子的金星砚和婺源的龙尾砚都具有1000多年历史。

是啊,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历史悠久呀!

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中国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越来越冷落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可说是丰富多彩,上到节日下到名胜古迹。这么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怎么去继承和弘扬呢?首先,我认为可以建立一个网站,然后写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类的一些文章,这样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其次,想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先要请全中国人注意,我们可以适当的去了解别的国家的传统文化,但是不能丢掉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打个比方吧,比如大家都对圣诞节比较感兴趣,而却越来越冷落了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以至于端午节的申遗产文化权给了韩国江陵,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所以,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请所有的国人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最后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多多宣传,多多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千万不要冷落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剪纸、品茶、春节、放鞭炮、舞狮子等,我最喜欢的传统文化就是过端午节了。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有的地方还进行赛龙舟的活动。这天,奶奶买了很多粽子。我剥开用叶子做的粽子皮,里面是糯米和红枣,吃在嘴里软软的,黏黏的,甜甜的,非常好吃。我家还买了用五彩线编成的粽子和公鸡,挂到门上,听说这样可以避邪。

我想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我上网寻找答案。原来,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贵族,他为国尽忠,却遭奸臣毁谤陷害,被迫在五月初五这天含恨投江自尽。人们得知后,纷纷划船追赶拯救。大家争先恐后,就演变成后来的赛龙舟。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吃掉,人们用竹筒装糯米饭投入江中,后来渐渐改为用粽子包裹,再用彩线缠绕,形成了粽子。人们对屈原如此敬仰,不仅是敬仰他的文学造诣,更敬仰他的忧国忧民、磊落坚贞、大义凛然的嵩高品质。

还有一些节日也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人物,比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文公的臣子介之推,七夕节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将它们发扬光大,传遍世界。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二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特定标记。对外汉语教学第一步是促进语言的推行,但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同样也就没有文化。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语言深刻的反映了文化发展,同时也反映了文化的影响。因此,当在进一步发展对外语教学,文化地位的更加深化也更为突出。为了使得国家“软实力”的战略发展能够顺利实施,能够使世界成为一个更全面的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促进文化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

1.1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言系统。

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象声词来描绘复杂和奇怪的声音,各种客观世界有许多叠韵词在使用中,传达出一定程度的放松,友好,愉快的感觉。国民性的声音使一些欧洲和美国学生学习这些国家的艰苦,枯燥数字,但如果老师能将演讲知识,放在所隐含文化背景下解释给学生,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汉语的认识。

1.2词汇是语言最为重要的基础。

词汇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哲学思想和道德信念。汉语中的一些话同汉民族的历史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反映了汉族文化的积累、渗透知识经验、情感色彩。例如,在汉语的许多话中的含义是代表吉祥高贵。如“龙”、“凤凰”代表好运气,独一无二的,对词或短语的组成通常有这个意思。这与中华文化的“龙”、“凤凰”图腾有关。“牡丹”为代表的财富与贵族,鸳鸯”表明一个美丽的爱情,松树和柏树表明了不屈不挠。汉语词汇的许多引申是需要理解这些文化的寓意,否则很难正确地使用这些字眼。另一方面,汉语成语谚语具有高度的文化性。汉语中的`成语有上千条,使用的十分频繁。外国学生如果不明白这些成语的文化内涵,根本就不能掌握这些术语的正确使用。

2.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因材施教。

对学生的了解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什么他们学习中文,有什么是他们的个人需要和他们的学习方法等,出于学生正确理解的目的,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了解,结合教科书和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总结,编写指导材料以帮助学生学习汉语。初学汉语的留学生,其中大多数对中华文化所知甚少。老师可以做一个简单的问卷,通过统计分析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的具体情况,看看学生的个人特点和想法,以及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一般而言,只要学生选择学习汉语,表明他们首先在不同程度上对汉语言都有一定的兴趣,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较容易做好。不同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不尽相同,许多学生喜欢中华文化,他们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接触中华文化,从而导致学习中文的兴趣。例如,吃饭,享受中餐,观看中国电影。此外,一些学生看到,在当今世界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快速的发展。并考虑他们毕业后的诸如发展方向等具体问题。他们已认识到学习汉语和掌握汉语对个人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情况,指导他们学习中文有特定的目的和方法的学生谁想要了解中华文化和共同利益,可根据材料提供相应的材料。

2.2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

语言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大相径庭的,语言教学更加注重于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发展的最终目标。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我教你学,我讲你记,我问你答”这种模式,学生学习是在被动状态,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当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充分引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将枯燥的语言教学和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模式。在语音初学阶段应着重强调区别。在教学课程中提到的经典笑话以使学生印象深刻,有助于理解和接受。还有相近发音,平卷舌的问题,分配到小组进行培训。

然后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实践效果,您可以介绍一些绕口令,并解释其含义,在文化渗透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涉猎中国相声,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留学生的母语都是26个字母组成的,而汉语是由汉字组成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这时可以通过介绍书法知识来介绍不同字体古代和现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图片等,以欣赏的方式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可以考虑引人我国的篆刻,可以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培养学生学写汉字,甚至雕刻汉字,让他们觉得,不仅可以写汉字,您还可以享受中华文化。在情景教学的操练中,可以让学生学习说话,走路和行动,甚至方言也可以引进课堂,寓教于乐,创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中国的歌曲,与其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一篇三百字的文章还不如学习唱一首歌曲,毕竟少花了不少时间,音乐无国界,只要唱对了音律。一节课的时间就可以学下来。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课堂气氛活跃。语言和文化为内容的手段,最终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真正学习汉语是在巨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背景下进行的。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三

泱泱华夏,具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许多的知识在里面,五千年之中诞生了许多的思想与流传下来,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但文化之中有着优秀文化与糟粕文化,且听我娓娓道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拥有着浩瀚的“诗词文化”。在古代里面有一群闲暇下来的农夫,看着太阳一步步的升起来,心里高兴就说了一句:“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自此我国的.“文字文化”的延伸就诞生了;一句句诗词通过农夫,工人等唱作出来,诗词开始流传与民间之中,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之一,到了后来,诗词,文字等通过作者个人的情感写出,在文字一个个的间隔之中,流露出诗人当时的心境与感情,而现在就产生了诸多流派,这反而是个好事,因为说明诗词文化并没有消逝,而是一步步的向前进,具有勃勃生机!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还具有一股特殊的“美学文化”。这是我国独特的价值观所产生的,因为在古代里面,没有丰富的染料,而其他颜色被封为“禁色”普通人不可触摸也;就这样中国流传下来欣赏艺术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颜色比较单调的衣服,美学文化就开启了雏形,而当美学与诗词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便是一副自然的山水画,我们欣赏一首首美丽的诗词,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与感情,慢慢地我们的美学观也慢慢蜕变,便的独特起来,但中华的“美学文化”也会一直影响着我们。

同时古代的先贤的哲学文化也非常独特,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教会我们该如何做人,老子的无为而治,对立面思想教会我们判断事物,墨子的兼爱非攻教会我们树立多些自己的朋友,而不是多一些敌人,孙子的上善伐谋,教会我们要运用智慧去解决事物……非常之多,这些思想充分着超前的理论,而这些也留到了现在,作为我们中国人基本判断事物的方式与思维方法,也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

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多,但有着优秀文化与糟蹋文化,我们要选择继承这些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要明事理,懂事晓,让我们一起光复中国的传统文化吧。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四

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文化也是我国历经多年文化沉淀而结成的体育文化结晶。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世界体育文化开始渗透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给传统体育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立足于全球化的视野,在分析传统体育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提若干意见。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传承与发展势必影响到整个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探究成为当代学者和社会各界的研究焦点对象。但是在全球化的发展下,传统体育文化在理论体系,思想价值体系等方面受到了西方其他体育文化的影响,也因为现代化体育文化的繁荣出现了某些不适应的情况。想要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的体育文化,必须要从意识上重视起传统体育文化,以长远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世界体育文化,在坚持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精神不变,独特性不变的情况下,积极拥抱西方其他体育文化,重新构建并完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使得传统体育文化朝多元化、世界化发展。

传统体育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十分丰富多彩,就种类就包括了竞技体育,休闲娱乐体育以及健身养生类的体育项目。因为其丰富的形式和内涵,使得多年来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没有被中断过,不但得到了全国各民族、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与喜爱,而且也赢得了世界其他体育文化的尊重甚至模仿。总的来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近几年来全球化速度加快,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遇到机遇的同时,也碰到了许多难题。主要是世界体育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管是在内容形式上还是在精神本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世界文化在入侵过程中,多少会影响到传统体育文化,使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原先的传承和发展模式开始不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速度,在内涵和属性上出现了断层。另外,全球化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受到攻击,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理论基础薄弱,传统价值观念与西方现代化体育文化观念不相适应等。

一方面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基础本身就比较薄弱,很多体育理论都不太成熟;另一方面传统体育文化理论在发展中会因为时代的改变,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革新而出现许多新的特征和要求,文化传播中也会出现新的意义和价值,传播的受众群体也在发生改变。基于上述原因,在全球化视野下,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需要重新构建与完善。首先,需要不断地挖掘并分析整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使得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本质内涵被充分地利用并体现出来,探索研究当前体育文化理论的发展规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其次,需要利用到先进的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技术,找出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使得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更加凸显。比如打破原来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和传承方式,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文化理论上的增殖和增值,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科学的分层整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理论进行归档便于研究,并且还要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人群对传统体育文化的需求,更深层次地构建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另外,我国也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时期,所以通过构建新型的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可以使得我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逐渐接轨,实现文化的增值。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价值理念方面和西方现代化的体育文化价值有很大的差别。我国在体育价值精神上追求的是以人为本,有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人道主义精神,但是西方在体育价值理念体现上更加注重竞争,通过竞争获得个人和团队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提高。针对价值方面的不同,在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入侵过程中,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被同质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一方面要积极与世界现代体育文化进行沟通交流,比如发现两者的共同点,实现共性上的传承,相互吸收并丰富各自的体育文化价值体系。另一方面是要保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价值上的独特性或者说个性,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在价值上有许多精髓部分,这些部分不但使得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还丰富了整个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比如依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精神,传统体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体育中获得快乐,使身心均得到健康的发展,达到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目的。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有许多值得不断继承和发展的精华部分,比如我国的太极体育和太极体育文化,不管是从体育的形式内容,还是体育所能达到的目的或者精神本质上来看,太极体育和太极文化都具有不可剥夺的意义。对传统体育文化中的这些优秀的精髓内容需要进行不断地强化,并且对其中的民族特色、民族认同感、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等精髓进行拓展传承。但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并不全都是优秀的,也有部分需要被重整或者创新。为了得到更好的创新继承,使得后续能够得到更有利的发展,需要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现代化体育文化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借鉴其他世界其他体育文化的优秀部分,像日本的相扑文化、印度的瑜伽文化,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本质上都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另外,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积累发展的开放性过程,所以在继承中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在体育文化方面的主流方向,认清自己在传承上的优势以及劣势,改变自己存在缺陷的地方,与世界优秀体育文化合理地融合,创造优秀的先进的体育文化。

3.1传统体育文化多元化、世界化发展。

在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上主要的趋势是多元化和世界化。一方面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持自己独有的特色,把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部分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发展,实现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比如在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中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体育价值精神和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态度和日常的体育价值实现。在合理发展传统性的基础上,实现多元性、民族性发展,并且以传统体育文化核心价值作为价值理论基础,合理地发展其他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需要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结合起来,在时代主流的号召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应该要积极走出去,充分发挥政府以及社会的力量,使得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实现国际性发展。比如在世界化进程中,培养公平竞争、团队协作、自强不息等体育精神,形成严谨详细的组织竞争制度等。另外,还需要站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高度,拓展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空间,在全球化视野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3.2发挥传统体育文化优势,与社会、学校等体育项目结合。

传统体育文化在进行现代化、世界化改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挖掘并发挥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优质资源,可以将这些优质资源或者优势与社会、学校等体育项目结合起来。首先,社会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体育项目或者民俗活动,不同的社区、城镇农也有各自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项目一般都是为了健身或者娱乐,所以在挖掘传统体育文优质资源的时候,可以把传统体育文化中的部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起来。比如将少数民族中的民俗节日、民俗活动与全民健身结合起来,使得传统的民俗文化与体育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比如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改造,将其作为农村或者社会健身的体育项目,在与农村或者社区体育项目进行结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社区不同农村人群的不同特点,尽量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另外,我国传统体育集竞技、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完全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层学生的特点,选择传统体育中的优秀内容,并将其引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中。通过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项目结合,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接触传统体育,理解传统体育文化并将其进行发扬,另一方面也让传统体育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创造革新,在融合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发展。

综上,在全球化视野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一方面需要坚持自己的传统特色和独特的个性,使得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得到更好地继承;另一方面需要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现代化体育文化,并学习和借鉴其中优秀的内容与形式,将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多方位地创造革新,与各民族体育文化、世界文化接轨,实现多元化、现代化以及世界化的发展。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五

“学习争先虽重要,礼貌礼貌也要好。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要礼貌。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牵的牢。爱护公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这是一首礼貌礼貌歌。

礼貌的定义:是指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的尊重与友好的体现。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六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经历了多个朝代,兴盛于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文化改良,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同时,传统武术文化也同样受到西方体育思想的强烈冲击。

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播的以套路、功法练习和实用技击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底蕴中并不断积累起来的具有文化“珍品”的民族文化精髓〔1〕。

民族传统武术正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使传统武术发生了转型,向着竞技武术方面发展。

横向与纵向的逐渐递进提高,使传统武术的研究建立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高度上,提升及开阔传统武术文化研究的整体价值与发展前景。

传统武术价值的多元文化形态和作用功能,使我们对扩散于民间的武术拳种独特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应引起关注,它是整个中国武术拳派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1武术传承由秘密状态转向公开将会日益发展。

西学东渐的文化改良,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同时,传统武术文化也同样受到西方体育思想的强烈冲击。

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剧烈冲突,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奥林匹克运动虽然是近代国际体育运动的最高代表,但并非真正容纳了世界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它在推动世界各国开展民族的体育运动时,也充当了向全球传播和普及西方体育文化的角色。

中国传统文化受中国传统哲学、政治理论、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原理、社会习俗等影响,因而它具有封闭性,而且在长期的封建中央集权限制下,比较重视整体的东西、宏观的东西、共性的东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2〕。

西方文化是在希腊城邦制中发展起来的,它看重平等,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分别对立的关系。

中国文化侧重于内心修为、自然、继承传统、安逸。

西方文化复兴的是个性、自我超越、创新、奋斗、反传统等。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国民族传统武术呈现出:(一)民族传统武术中的部分民族传统项目已经开始消亡或逐渐走向消亡;(二)“西学东渐”使我国各民族文化被外来民族文化所同化,一些传统武术项目已经逐渐消失;(三)因西方竞争体育的传入,篮球、足球等项目已抢走民族传统体育的观众和参与者,使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者减少;(四)民族传统武术从侧重于强身健体、武力保家、原始祈福、娱性怡情的作用,已成为人们休闲之中的生活点缀。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他们的选择有了更快的节奏,人们的目光瞄准了nba的飞人和足球世界杯的绿茵,他们的兴趣逐渐离开了武术。

人类社会的社会行为存在着一定的遗传性,即人们的社会意识和行为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与一代人或前辈的相对一致。

社会行为遗传实质上是在一种社会环境的熏陶下,使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将某种技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

处于不同区域的民族体育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独立成长的,在封闭的环境中,社会结构是以血缘为主体,血缘维系的人际关系重点是敬祖,存在着强烈“辈份主义”色彩,人们行事严格讲究辈份,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权利是严格按照辈份的高低排列的。

武术作为传统文化,涵盖内容纵横交错,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拳种人物等方面千差万别,研究内容非常宽泛。

以血缘为纽带维系的宗法制度,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稳定的农民生活适合于血缘家族的世代延续,因而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这种倾向甚为明显。

师徒之间的关系血缘化倾向导致各门派在技艺上的千差万别,形成独特的风格和传统,并在各门派之间相互保密,成为“祖传秘方”的封闭状态〔3〕。

传统武术的区域性也非常明显,改革开放迅猛发展,与世界的交通与信息传递日益发达,武术传承由秘密状态转向公开,由师徒授受制改为学校教育制,武术交流更加普遍、武术门派是一个封闭文化环境的产物,武术传承由秘密状态转向公开,那么这个环境一旦开放,当更有利于传统武术的继承。

2努力构建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体系。

中国人很重视自己的武术文化。

民族武术文化的自尊,是对民族武术文化的认可,对民族武术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依恋和从容的把握。

要树立武术文化自尊和自信,必须依靠一定的武术文化张力。

武术文化张力主要是由精神文化作用于人而产生的观念形态的张力,这种张力就是靠弘扬武术文化、传承先进武术文化激发出来的。

传统武术的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相似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除包括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大量的科学知识外,还有许多富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内涵,是民间知识的重要来源〔4〕。

近年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一再呼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关注。

要使传统武术在民间更好地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在民间传承和发展武术文化,如何在民间创造一个习武氛围。

武术文化的传播是个耳濡目染的过程,需要适宜的条件和环境。

笔者认为,长期浸淫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氛围的个人必然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某种人格结构,并会由于得到社会的鼓励而不断得到强化。

营造一个好的习练传统武术的社会氛围,这需要并非少数的老武术家和更多寂寞的、传统武术传承者忍耐住现在生活的清贫,只有这样,才能守住明天传统武术文化复苏的希望。

同时更需要我们对传统武术文化有清醒认识。

对于民间武术文化,我们不应也不能只把它囿于练武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最大限度地拓展它的范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让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人群关爱武术文化传承,因为武术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人人都拥有认识武术文化、享受武术文化、创造武术文化的权利。

尽管他们对武术文化传统的诠释有各自不同的角度,层次水平也会有所差异,但他们在武术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积极性上却是一致的。

传统武术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大有希望,我们要珍视和立足于这一十分有利时机与基础。

一个古老的文明或文化,都是在一定的政治与经济条件下发生的。

国家首先应该树立武术文化自尊,在高层,要形成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战略思考、系统政策。

当今时代的中国,广大青年学生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日趋深入的多元文化环境之下,他们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重要的一条是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条件下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5〕。

因此,我们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武术传统文化。

如今是信息时代、知识时代,武术要想引起国民的文化自尊,政府决策、媒体宣传是非常重要的。

全面系统地宣传武术文化教育思想,加强人们对武术文化思想的深刻认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国家应该加大对武术的宣传力度并出资扶持传统武术的发展,这个问题我们过去巳经呼吁过多年,问题现在依然严峻,并未得到明显改变。

对武术历史的轻薄态度很容易导致丧失民族自尊和自信,丧失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

剑道为什么在日本发展得这么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日本国家高度重视,日本为了向我们国家灌输剑道,可以做到路费住宿费等由传教者出,只要给日本人提供场所和学生就可以把剑道技术免费送人。

这种“金钱加技术”的特有传播方式,使剑道得到了快速发展〔6〕。

3吸收外来文化与民族武术文化的自强。

传统武术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驿站,用来承载民族的认同感,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生命、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不少人在追求“武术创新”时,却忘记了武术继承传统的重要性,例如将西洋体操嫁接到武术中来,结果造成了“奢华的滑稽”。

由于历史的原因,武术文化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受民族传统文化中其他文化的影响与渗透,精华与糟粕并存、先进与落后共进,已是明显的武术文化现象,它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七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就是我喜爱的传统佳节——元宵节,人们都还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中。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传说,平定“诸吕之乱”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

元宵节是我喜爱的一个传统佳节,我真期待下一个元宵节赶快到来呀!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八

中华民族传统祖国是“三位一体”的意义结构体,“天下”为体,故土家乡是根基,政治国家是保障,伦理文化是支撑,是“乡土之国”、“中国”、“中华”的有机统一。

中华民族在相对封闭隔离的内陆生存环境中,在自然经济、政教合一的宗法农业社会,在认识改造自然社会、创造中华文明的实践话动中,对个人与民族国家的价值关系长期思索、反复定位,历史地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了“三位一体”的祖国的意义结构。所谓“一体”指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天下”),“三位”指村社共同体(乡土)、多民族共同体(“中国”)和伦理型的民族文化(“中华”)。其中,村社共同体是基础,是联系个体的情感心理纽带,多民族共同体(国家)是调控个体社会生活的政治保证,而人伦文化则是调节整合个人和民族国家的价值关系的精神支撑。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构成有机整体。

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始终构成其所热爱的祖国的价值内核,维护和发展祖国的根本利益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这种价值理念不断内化,历史地积淀成“天下”人文观念。

人们一般地把“天下”理解为实体性的空间地理概念,但在儒家的话语系统中,“天下”具有特定的人文内涵。总的来说,民众是“天下”的主体力量,民族是“天下”的最高意义。“天下”具有神圣性,其利益不可侵犯。是故,“天下”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象征,“天下”是传统祖国的根本意义所在。

首先,民众利益是“天下”的基本意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为天下位天下也。”“天下”是“天下”民众的“天下”,而不是君主一人的私利。所以,天子的职能不是剥夺、占有“天下”利益,相反,天子是为天下民众的生存而治理天下的。是故,在天下、国家、君主的价值序列的选择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他批判君主专制独裁,说“岂天下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强调“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王夫之也倡导“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总之,儒家特别是明清之季的启蒙思想家都认为民众是“天下”的主要力量,民众利益比君国利益更重要,但没有也不可能确立人民主体论的政治观。

其次,民族利益是“天下”的最高意义。王夫之以“天下之大公”为最高价值尺度,阐释了爱国主义的价值序列的层次性。指出了民族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价值,高扬了民族爱国主义的信仰。他说:“有一人之正义,有一时之大义,有古今之通义,轻重之衡,公私之辩,三者不可不察。以一人之义,视一时之大义,而一人之义私也;以一时之义,视古今之通义,而一时之义私矣;公者重,私者轻矣,权衡之所自定也。”“一人之义”“一时之义”与“古今之通义”都是在“公”的层面上按照价值普遍性的大小从低到高的排序。也就是说,以“天下之大公”来衡量三者,个人的正义最低、君主国家(“一时之大义”)利益次之,民族利益(“古今通义”)最重要。当三者发生矛盾冲突时,“不可以一时废千古,不可以一人废天下”,而应该舍小义,取“大义”,全“通义”。这就是说,民族利益是“天下之大公”的体现,从而是“天下”的最高价值意义,“天下”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象征。顾炎武曾经严格区别了“国”与“天下”。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致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国”指一家一姓之王朝,是一己之私利,而“天下”则是不因王朝更迭而永恒存在的民族及其整体利益。两者在价值序列的选择上,显然是“天下”重于。国家”。“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由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超越时空界限的民族爱国主义宣言书,对民族整体利益的自觉认识和维护,成为“祖国”观念的价值核心。

再次,“天下”人文观成为社会正义原则,具有神圣的价值意义。“天下”既然是永远高于专制国家的价值理想,是衡量现存国家合理性的最高尺度,对于现存国家始终具有批判超越性的一面。这样,它就取得了与中华民族的祖国在价值观念上相契合相对等的地位和意义。不妨说,它是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象征,是传统祖国之根本价值意义所在。因此,它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祖国观念的价值之源和意义之本。

中华民族在形成之早期,不像希腊等为代表的西欧社会,经过了私有财产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社会分工和交往扫荡了氏族公社的血缘残余,以地域性的社会组织进入了文明国家阶段。相反,它没有经历私有财产充分发展之阶段,而由氏族进入国家阶段,这样,国家就保留着大量的氏族残余。农村公社就成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社会基础。我们民族自觉不自觉地把村社共同体看作是生养自己的最直接最具体最现实的“祖国”原型,几千年来积淀成深厚的恋土思乡的情感,成为中华民族难以拂拭的集体无意识。所以,我们认为,故土家乡是我们民族祖国观念的基础和纽带,是产生“中国”和“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前提。

1.公共土地构成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价值本源。维系氏族共同体的物质力量是农村公社的公共土地。公社成员对属于每个人的公共利益的维护和追求,成为他们认同、归属该共同体的价值前提。虽然说专制君主剥夺了共同体成员的这种神圣的公共利益,但中华民族始终把“公天下”作为其追求的价值理想。一部沉重的散发着原始民主精神的大同思想史,正是对这种公共利益的价值理想追求的历史体现。所以说,乡土情结的价值指向乃是农村公社的公共土地,公共土地构成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价值本源,村社共同体是传统祖国的价值原型。

2.自然血亲情感是中华民族伦理文化的基础。古代的农村公社,是时间上的血缘和空间上的地缘相统一的社会复合体,其所传播的文化信息实质上仍是自然血亲人际情感。儒家的礼乐文化是建立在“仁”的根基上的。“仁”不是一种外在性的强制的规范,而是个体自觉的人性意识。儒家的仁学思想是以宗法农业公社的自然血亲人际情感为文化心理纽带的。这种“群体至上”的利他性道德意识,表明了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的质朴敦厚无私无虑的人际情感。它由父子、夫妇、兄弟推至朋友、邻里。即由家族推及宗族社会,自然成为个体成员的人生归宿。因此说,自然血亲情感构成中华民族伦理文化的情感心理纽带。"。

3.乡土意识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意识的原型。在古代,由于战争、内乱或者种族压迫,生活在一定地域的公社成员被迫迁徙他地,客走他乡。生活的艰难困苦和异乡异俗,常常勾起人们思念家乡故土的情思。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文明历程中,逐渐积淀成炎黄子孙的思乡情结。思念家乡故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主义情感,不管是伟人圣贤,还是凡夫俗子,无不如此。刘邦称帝后,还归故乡沛县,和父老乡亲引吭高歌雄浑慷慨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那“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的肺腑之言,道出了我们民族那种难以拂拭的乡土情结。如果把它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联系在一起,乡土意识便溶入了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从而升华为一种高尚的。国家民族意识即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说,乡土意识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意识的原型。

总之,中华民族把村社共同体理解成自己所热爱的祖国的原型。原始公社的公共土地、人际情感和乡土情结,分别构成传统祖国的价值本源、情感纽带和民族国家意识的原型。中华民族之传统祖国观念,从起源和基础来看,它首先是乡土之国。

作为“乡土中国”政治化的历史产物,中华民族把自己的“祖国”理解为多民族的共同体,凝结为“中国”这一概念。“中国”之指谓,并不侧重于种族之血缘意义,而是强调政治之大一统和文化之大一统意义。政治大一统有两层意义。其一是对民族内部而言,实行家国同构、君国交织的专制统治。亦即专制君主既是国家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象征。其二是对于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言,专制君主是“天下共主”,“中国”与其他民族是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作为政治大一统形态的“中国”,要求个体成员忠君爱国。由此,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实践中,君与国的交织纠缠,衍生出复杂而矛盾的价值观念,甚至使忠君与爱国演变成二律背反的历史悲剧。

中华民族在本质上把“祖国”看成是具有高度发达之伦理文化的“礼仪之邦”。对祖国的认同和民族个性主要是文化的认同和文化个性。这就历史地凝聚成一个观念即“中华”。元人王元亮云:“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若从炎黄算起,中华文明具有六、七千年的光辉历史。它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融合了中华民族其他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在汉化和胡化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群体至上的伦理型文化。中华文化把群体至上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强调个人利益应服从于国家民族利益。在义利、公私、群己关系上,崇尚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人后己”,“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群体至上”的价值取向和人生信条,极大地凝聚了中华民族,民族的整体利益被整合成中华文化的价值核心,为个体在爱国主义实践中正确处理民族、君主国家、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多维价值关系提供了思想依据。中华民族把自己的祖国诠释成群体至上的伦理型文化实体,这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中华文化崇尚天下一家,世界大同,反对民族压迫和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于来自周边民族的侵扰,总是先以和平方式来化解矛盾,迫不得已,才奋起还击,这叫做“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在对待周边民族的态度上,反对以血统种族标准贬低、污辱文化落后的民族,而倡导用宽容的文化标准衡量民族之先进与否。这种热爱自由、追求和平的人文情怀,为加强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平等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持,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又为中华民族维护和发展祖国的根本利益提供了鲜活的精神动力。所以说,“中华”是中华民族传统祖国观念的灵魂和统帅,是中华民族立足发展的精神依据。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在创造古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祖国观念。它以“天下”为根本意义和最高尺度,以村社共同体为价值原型和情感纽带,以多民族国家(“中国”)为政治依托和政治保证,以人伦文化(“中华”)为精神统帅和思想灵魂。是“天下”之国、乡土之国、政治之国和文化之国的有机统一体。在这个一体三位的意义结构中,既有明确的价值主体和价值指向,也有深厚的历史根源感,既有现实的政治依托,也有超现实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底蕴。这就为民族传统爱国主义的历史展开拓宽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内容,确立了神圣崇高的理想目标,注入了鲜活充足的精神动力,从而有力推动了传统爱国主义的发展进程。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九

有一方净土,谓之华夏;有一种图腾,其名为龙。龙本含韵,千古永存。

龙,自古便为万兽之灵,承载着古人的祈福与憧憬,是平安与权贵的化身。

传说。

将龙描摹得圣洁而神秘,在炎黄子孙的心里,留下了威严乃至不可亵渎的神圣身影。神通广大的龙,是实至名归的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有“九似”之身,相传诞生于黄帝“合符釜山”之时。集各部落图腾元素为一体的龙,由此逐渐被世人所熟知。在往日,它象征着各部落的结盟与统一,在今日,它更是华夏大地上中华儿女共同的信仰,是折射出56个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明镜。龙,早已在潜移默化里,一点点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祖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放眼于全中华,在祖国广袤无垠的领土上,龙,无处不在。无论是服饰装饰还是日常饮食,更或为传统习俗,都无不彰显着华夏儿女对龙的敬仰与崇尚。

古时的龙,象征着无上的皇权,因而皇帝被尊称为龙子,皇帝之座椅即为龙椅,即便是连绵的山脉,也能以龙命名,称其为“龙脉”。而流传到今日,龙早已褪去权贵的浮华,成为了平安祥瑞的化身,悄然步入寻常百姓的家中,成为了服饰上精美的。

刺绣。

在细致入微而毫无瑕疵的魅力中透露出龙本便含有的深韵。

在祖国的饮食里同样能觅得龙的身影。在传统美食里的龙,成为了别出心裁的名称,成为了精妙绝伦的造型,饮食的方方面面里,无不反映着龙在百姓心中重要的地位。

从古至今,龙在传统习俗中一直占据着一袭之地,

端午节。

在纪念壮士屈原的同时,也以赛龙舟这种独特的方式,反映着对历史的敬仰,对生活的热爱,而精雕细琢的龙舟,同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故曰之:龙本含韵,千古永存。

无人见真龙,龙自隐心中。传说里十全十美,无所不能的龙,也映射着中华传统美德的诞生与发展。中华民族始终秉持着的孝道,是全世界所为之敬佩的民族文化,而拾金不昧,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也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身为“龙的传人”的风范。

历史长河漫漫,龙自炎黄时期诞生,见证了祖国元朝的疆域辽阔,唐朝的国力强盛;也目睹了清朝的腐败妥协,让往日世界赫赫有名的强国,像一只脆弱的羔羊任人宰割;它铭记着侵略者的残暴,它永不能忘中华民族所受的耻辱;它见证了“东亚病夫”的崛起,见证了被外国所嘲笑的祖国一步步强盛,一步步走向世界的前端……龙不灭亡,华夏不倒,即龙韵在时间长河里终是千古永存,中华,终会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龙,不仅是一个图腾,更是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华民族的灵魂,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灵魂!

请铭记有一方净土,它的名字叫做华夏;请铭记有一个图腾,象征着中华民族之魂。龙本含韵,千古永存!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十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精彩文化的大民族。传统节日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它是我们民族每个时代文明的载体,连续着中华文明的深深血脉。

春节,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贴春联、放鞭炮、拜岁、舞龙、挂灯笼等等是我们延续了几千年的庆祝方式。但是,今年2月1日起,阳泉市开始禁燃烟花炮竹。意味着这将是一个没有炮竹声声的安安静静的年。

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我和小伙伴们在春节走上街头,宣传禁放烟花爆竹。

我们制作了宣传板,印制了签名墙海报布,设计了调查问卷。活动开始了,我和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同学向路人散发关于禁燃烟花爆竹的问题知识调查;有的同学向来往的行人介绍我们的活动;有的同学邀请行人在签名海报墙上签名。

我和好朋友接到的任务是做调查。一开始,我羞涩不愿开口,我害怕大过年的每个人会很匆忙,没人会停下脚步接受一个孩子的提问。所以我和好朋友忐忑的找到一位阿姨接受我们的调查。没想到阿姨对我们设计的问题都很感兴趣,认真一一做了回答,还给了我们好多有用的建议,赞赏我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活动。得到肯定后,我和好友都有了信心,再次向行人提问起来就自信了好多。我和伙伴在人群中穿梭,收集到近二三十份的报告。在这些报告中,反映了人们了解并支持禁烟花爆竹活动,绝大多数的群众认为虽然春节不放鞭炮有些小小不适应,但是保护环境更加重要。看到这样的报告,我真为我的市民们感到骄傲,大家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社会陋习,携手呵护城市的蓝天!

今年的这个春节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节日,它虽然是传统的节日,但是,却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加文明,健康,环保;更加适应我们的时代;更加进步!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十一

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被印尼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成功申报端午祭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民俗被抢的消息传到国内国人一片哗然痛骂者有之鄙夷者有之更多的则是无奈和痛惜。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西化,很多人信奉天主教,热恋圣诞节。然而,在崇尚洋节时,似乎已经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自觉意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将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保护我们的文化财产,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每个国人自己的事。我们要熟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体验古人在诗词里面留给我们的意境美;我们要多听《贵妃醉酒》,从传统戏曲中领略民族艺术的风姿;我们要过清明节、端午节……,在节日中颔首我们民族节日文化的习俗,把它发扬光大;我们要学习儒家经典、道家理论,那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可以以此培育我们中华学子的“中国心”。

如今,国家为保护民俗文化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从起,清明、端午、中秋成为了法定节假日。央视《百家讲坛》也先后推出了刘心武的《解密红楼梦》、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庄子》、钱文忠的《三字经》等,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古代文学作品,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创新,深受大众喜爱,从而带动了国人对国学、历史等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清明时节的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时与家人的团聚,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读孔子、学老庄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都来学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十二

“日穷淮海满如霜,万到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这是宋朝米芾写得一首赞美中秋节的诗。那你们知道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吗?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大节,它代表全家团圆,寓意美满幸福。据说,中秋节这天是一年中月亮最大、最圆、最漂亮的一天。在外不能回家的游子会很思念家人,因此中秋节的风俗有:吃月饼和赏月。

中秋节那天,爸爸端来了我们都爱吃的香喷喷的月饼。因为好吃,所以我和妈妈唯恐落后,争先恐后地抢着吃,眼看只剩下一个月饼了,我眼疾手快地夺了过来。刚想吃,突然想到:“我不能太贪吃,妈妈才吃了两个,给她吃吧!”我把月饼给妈妈吃,妈妈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月饼后,我们开始望天赏月。圆圆的月亮,使我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它像一颗硕大无比的宝石,在天空上利用星星的照耀发出万丈柔和的银白色光芒,给大地铺上银色的地毯,朦朦胧胧的银光让大地显得更加变化莫测。

此时,我仿佛隐隐约约看见了月中嫦娥。只见她迈着轻盈的脚步,穿着七彩的衣服,系着五色的彩带,抱着白如雪的玉兔,用优雅的嗓音轻轻的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哦。”

传统美食—饺子。

作者:陈渝。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最热闹、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是春节。春节,是农历的元旦,是一年岁月更新的开始。每当年底临近,人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年货了。除夕将至,大家忙着准备一年之中最富有意义的团年饭,你们知道春节要吃什么吗?对了,是饺子!那你们知道饺子是怎么做的吗?就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首先准备的食材有:猪肉、韭菜(或者芹菜)、面粉、水等。第一步:先把猪肉剁细,再把菜和剁细的肉馅搅拌在一起,记住还要加上调料哦!第二步:把水和面粉和在一起揉成团,然后将面粉分成小团,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张饺子皮。好了,准备工作完备了,我们来包饺子吧!第三步:先把一张饺子皮放在手心,再来一勺饺子馅放在饺子皮的中心,四周沾点水,把饺子边对折在一起,用手捏紧,一个饺子就成功的包好了。我们反复这样做,就包了许多许多个饺子。饺子包好了,我们要开始煮了。第四步先将锅里的水烧开,然后再将饺子一个一个地放进锅里,看到香喷喷的饺子浮在水面上,面皮发亮,表示饺子煮熟了。美味的饺子出锅了!

你们看到了吗?饺子是这样做的,这可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哦,别忘记了哦,你们也试着去做做吧!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作者:刘悦。

端午节是我国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人们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赛龙舟时,龙舟里坐了十几个划舟人,他们坐在一条舟上。龙舟队的首领是一个敲鼓的,在激烈的鼓声中,各队队员使出全力向前冲,使劲划向终点,争夺比赛的胜利。

一说到吃粽子就让我口水直流。传说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为了屈原不被鱼虾吃掉,于是往江里扔粽子,鱼虾吃了粽子就不会吃屈原了。所以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们每年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绿油油的粽子有三个尖角,里面融合了粽叶和糯米的清香味道,咬上一口,真香啊!吃了还想吃。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欢欢喜喜过春节。

作者:何淼。

古老而文明的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仅是传统节日就数不胜数,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辞旧迎新的节日,更是家人团圆的喜庆日子。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感受这个美好的节日吧!

春节前几天我总会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家家户户团年的“标志”,我们家也会邀请外公、外婆、幺爸一起团年,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年饭,聊着一年的趣事。

接着,爸爸妈妈带我到城西批发市场去买糖、瓜子、花生等年货,到了那里,一片人山人海的景象,大家精挑细选地购买自己需要的年货,我们也大包小包地提着一堆年货,做好过年的准备。

大年三十的晚上,爷爷奶奶准备了非常丰盛的晚饭:鱼,代表着年年有余;热腾腾的饺子,代表着幸福团圆……我为大家倒上酒或饮料,然后,举起酒杯,并且说道:“新年快乐!”晚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着春晚,一边享受着美味的点心,一边等待着新年钟声的响起。家家户户欢天喜地地放着烟花鞭炮,庆祝着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一家人赶庙会,拜佛祈福来年顺利平安,孩子学习进步,老人身体健康、岁岁平安。随后,接下来的十几天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去亲戚家拜年。来到亲戚家,我一进门,首先就说:“新年快乐!”给他一个小惊喜,然后双手握成“一块石头”一样,弯下腰鞠一躬。亲戚觉得我很懂事,纷纷给我压岁钱!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这就是我们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春节,我喜欢过春节,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快乐的春节。

作者:王皓。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国这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各种不同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节日。

您知道春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您春节的来历吧!古时候有一只叫“年”的怪物,长期生活在海底,经常上岸伤害人命和牲畜,大家为了赶走它,在家门口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并用“砰砰啪啪”的炸响声来吓“年”,年浑身战栗,再也不敢往前凑近了,大家终于明白了,“年”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声,这就是春节,贴对联、放鞭炮这一习俗的来历。

只要春节一到人们就会穿上新衣服,在自己门前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一片喜气洋洋,整个城市变得美丽而充满快乐。

记得那一年,我们到婆婆家去过春节。妈妈早已买好了红红的对联和一对大红灯笼,在路上的时候我们买了各种各样的烟花和鞭炮。到了婆婆家,妈妈和爸爸、爷爷就开始贴对联、挂灯笼了。本来我也想帮忙贴对联和挂灯笼,可是我太矮了,所以我帮不上忙。这时开始放鞭炮了,这可是我的绝技,可爸爸说我只能放小烟花,“呜呜呜”,为什么我不能够放鞭炮,爸爸说很危险。[u15]后来一想小烟花也很好玩啊!我先用打火机点火,然后小烟花就变成了五颜六色的了,过了一会了绚丽的火光映入了我的眼帘。到了晚上我们打开电视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婆婆也端来了香喷喷的饺子,过了一会儿婆婆还给我发了压岁钱,我一看有六百元呢,我非常高兴。

过春节真快乐,我真希望天天都可以过春节!

春   节。

作者:秦楚竣。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

过春节时,爷爷会做一大桌子的饭菜,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为什们要吃鱼呢?因为鱼代表年年有余,可是又不能把鱼吃光光,要有剩余才行哦!

过年的时候还要贴对联,放鞭炮,因为这样才能把可恶的年兽赶走。有人会问什么是年兽?那我就告诉你吧!传说从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经常出没,欺负人们。有一天,一个人在烧火,年兽来了,他看见火就飞快地逃跑了,那个人还不知道是为什么,原来是年兽害怕响声和红色的东西。所以一到过年,人们就会放响响的鞭炮,贴红红的对联来赶走可恶的“年”兽。

我最喜欢过年,是因为长辈们要给我们发压岁钱,家里也会有许多好吃的,比如:巧克力、开心果、糖等等,还可以去游乐园玩,买玩具、玩游戏、放烟花。许多好玩的事情都可以做,大人们也不会反对。

想到这些有趣的事情、好吃的东西,真希望明天就是春节。

看,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不是很热闹?

传统节日——春节。

作者:朱晨炀。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很多,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每到大年三十,商场里人来人往,人山人海,大家都忙着买年货。但你知道吗?关于过年还有一个神奇美妙的神话故事,你们想听吗?那就让我给你们说说吧!

传说中,在一个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物,除夕晚上“年”都会出来袭击山下的一个村子。村子里的人非常害怕“年”,准备到城里过年,在路上,人们看见一个仙人,仙人对人们讲“年”最害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人们听了仙人的话,连忙去买了春联和锣鼓。到了晚上“年”又来了,它看到红色的春联,听到锣鼓声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就太平了。

现在,我们每到过年,吃完年夜饭后,就是拜年的时候。大人们会给孩子们压岁钱,当我拿到压岁钱时,打开一看,“哇!100元咧!”我高兴地说道,然后就兴高采烈地跑下楼去放烟花了。[u21]各种各样的烟花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道该选哪些来燃放,爸爸帮我选好了一些烟花,并用打火机小心翼翼地点燃后向天空发射,只听“啪”的一声,一束束美丽的烟花挂在天空,五彩缤纷,好看极了。[u23]放完烟花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家了,和家里其他人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在看联欢晚会的时候,爸爸端来一盘饺子,看见是我最喜欢吃的饺子,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真的太好吃了!”我边吃边说道。

春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啊!我特别喜欢,你们呢?

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

作者:金艺楠。

大家应该都知道春节吧,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的习俗吧!

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挂灯笼,大扫除,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上十二点钟声敲响了,大家都会吃饺子,吃汤圆,放鞭炮。

新年的第一天,小孩子们都穿着漂亮的新衣服给大人拜年,大人给小孩子们发红包,红包里还有压岁钱呢!祝福我们岁岁平安,快乐成长。

晚上,小孩子们拿着各种各样的烟花来玩,有些烟花满天飞舞,光彩夺目;有些在地上窜来窜去,龙腾虎跃;还有些烟花飞快地喷出一个“星球”,一下子飞到空中爆出了五彩缤纷的花朵。

还有些小孩子在放孔明灯,把愿望写在孔明灯上,拿到外面,轻轻地上下晃动,孔明灯就鼓起来了,再用打火机把里面的白色蜡烛点燃,(注意:用打火机时要让大人来帮忙哦,注意防火)慢慢地孔明灯就飞起来了。

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吃大鱼,吃年糕……。

每到春节是我们大家的传统节日,你觉得热不热闹?我们应该好好地回味一下。

难忘的春节。

作者:朱雨桐。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了,每到春节来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对联和福字。

记得去年过春节的时候,妈妈先带我到街上买漂亮的衣服、裤子和崭新的鞋子,再到超市买开心果、腰果、花生、瓜子……然后我们到菜市场买鱼、五花肉、饺子、蔬菜……回到家里,妈妈就连忙开始做年夜饭,我和爸爸开始粘对联和福字了,我发现爸爸把福字粘反了,连忙告诉爸爸,“把福字粘倒的意思就是福到了。”爸爸说,我说:“原来是这样的。”

我们把对联粘完都已经晚上了,妈妈还没有把饭做好,我只好带着自己心爱的烟花下楼去找伙伴一起玩,我们先玩“地雷”,就是把“地雷”上的一根线点燃,它就会在地上像陀螺一样旋转,然后冲上天,美丽极了!玩完“地雷”,我们又玩烟花,只要把烟花点燃,它的四周就会闪出五颜六色的光茫,就像夜空中的小星星在眨眼睛,正玩的高兴的时候,妈妈叫我们回家吃饭了。

我连忙跑回家,只见香喷喷的饭菜已摆到桌上,让我直流口水,有我最喜欢吃的可乐鸡翅、糖醋排骨……多得让我眼花缭乱,我和爸爸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几乎把所有的饭菜都吃光了。吃完饭,我向爸爸妈妈拜年,妈妈连忙从包里拿出红包递给我,笑眯眯地说:“祝你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谢过妈妈,在鞭炮声中渡过了愉快的除夕之夜。

去年春节,真是过得太开心了,真希望今年的春节会过得更开心。

快乐的春节。

作者:熊博轩。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很多,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

我想到去年过春节的时候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过年了,大家都聚到一起,可热闹了,有我们一家、妹妹一家人、姐姐一家都在爷爷婆婆家过年。吃团圆饭的时候,我看见桌子上有许许多多好吃又好看的香气扑鼻的菜,最吸引我的菜是一道红烧鱼,那好看的颜色和香味让我垂涎三尺,我一闻简直太香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婆婆摸摸我的头和蔼可亲的说:“慢点吃别被刺卡往了,还有很多呢。”我点点头慢慢吃起来,婆婆问:“你知道过年为什么要吃鱼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呢?”我问婆婆,“过春节吃鱼是希望年年有余的意思,知道了吗”?婆婆笑呵呵的回答说,我说“知道了”。吃完团圆饭迎来了我最期待的拜年,因为拜完年就有压岁钱拿,我们从姐姐开始一个一个的给长辈拜年,轮到我了我,好开心,赶紧说祝福的话让爷爷婆婆高兴,爷爷给我个红包,婆婆说:“你们都拿到压岁钱了,可你们知道压岁钱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不知道”婆婆就让爷爷告诉我们,爷爷想想说:“长辈给你们压岁钱是祝福小孩子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哦,原来压岁钱还有这个意思我终于懂了。

到了晚上全家在院子里放各种各样的烟花,烟花在空中爆开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可漂亮了。

第二天早上,最有趣的是婆婆在家的每个角落里放一些钱让我们找,谁先找到就是谁的。婆婆说:“开始了”我们三兄妹就飞奔过去到处找,第一个找到钱的是妹妹但是是小姨帮忙的,姐姐也找到了。我非常焦急,很怕被她们全部找完,我告诉自己不能急,要细心,在我的细心发现下终于找到一元钱,虽然只是一元钱可是我还是非常的高兴。我一直希望下一个春节快点来到。

这就是传统节日——春节。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作者:谢坤霖。

我国有很多个传统节日,比如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其中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了。

记得xx年农历五月初五,妈妈带我去了商场里,买了牛奶、花生、零食、粽子等,迎接端午节的到来。这个节日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回到家,爸爸负责做饭,蒸粽子,准备迎接客人。一个小时后,舅舅、舅妈,爷爷奶奶都来了!我们把香喷喷的饭菜全吃完了。吃晚饭后,一家人观看划龙舟,然后我们还吃了热呼呼的粽子。我吃了三个尖尖的粽子,因为它的味道又香又甜,所以我狼吞虎咽地吃着粽子。我们一家人欢天喜地地过着端午节!

这就是我喜欢的端午节,它带给大家无尽的欢乐!

有趣的剪纸。

作者:舒东阳。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一种镂空艺术。充满智慧的民间艺人凭着他们灵巧的双手,把普普通通的纸,剪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剪纸需要一些工具:剪刀、刻刀或是美工刀、纸……。

剪纸可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会画画,还有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就能剪出漂亮的作品。比如,想剪一只红红的小兔子,你就得先准备一张红色的蜡光纸、一支铅笔、一把剪刀和一把美工刀。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工了:先在蜡光纸的背面画一只小兔子,再用剪刀沿线剪下来,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了。要是你觉得还不够漂亮,就可以用美工刀进行修剪和装饰。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有很多种,如:窗花、门笺、墙花、团花……剪纸真是既简单又有趣啊,只要你有一双灵巧的手,就会有美好的收获!

美好的春节     作者:张遥瑶。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九九重阳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但我最想讲的是在我的老家——桂林过春节的习俗。

一到春节时候,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就像中大奖一样。舞狮队敲锣打鼓的也一家家拜年,到处人山人海,鞭炮声也响个不停,到处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我们在家吃年夜饭,有,鸡、鸭、鱼,还有必不可少的腊肉和有名扣肉。我们津津有味、狼吞虎咽地吃着美食。吃完后,我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过年要吃这些?”“因为这代表年年有余啊!“妈妈满面笑容地解释道。听完妈妈的解释后,我和小伙伴们就去嬉戏打闹,玩得可开心了!

过春节还要打大扫除、贴对联、送红包呢!我们开始打扫,扫完后,只见地上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又贴对联,有的对联写着“一帆风顺”,有的写着“万事如意”。我们又去拜年,我见到长辈就说:“长辈新年好。”她们见我有礼貌,就给我一个大红包,我高兴极了!

春节真有趣、好玩、快乐,真希望下个春节快点到来!

过   年。

作者:张与弛。

我国的传统佳节有很多,比如吃月饼的中秋节、吃粽子的端午节……但是,大家最重视的节日依然是春节。

春节是个“辞旧迎新”的节日,它告别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之所以叫过年,还有个传说呢,听我慢慢道来:传说,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非常凶猛。“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这一天,人们都要逃到深山里避难。后来,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的东西和鞭炮爆炸的声音,这下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这一天,大家会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亮洁如新。再贴上红对联,对联上写着许多祝福语,用心想事成、财源滚滚、吉星高照、出入平安……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愿望。除夕之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一定会有鱼,代表“年年有余”。晚饭后,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就给晚辈压岁钱,它代表着保持自己的岁数,永不衰老的美好心愿。12点,大家拿着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鞭炮在空旷的地方燃放,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鞭炮声震耳欲聋。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佳节——春节,很有意思吧?

作者:杜佳宸。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许多传统文化,有戏曲、美食、节日,而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

每到春节的时候,在外工作的人们都陆陆续续地回到家,人们兴高采烈地准备丰富的年货。大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户都摆上一桌丰盛的美食,有:鸡、鸭、鱼…样样俱全,而且鱼头、鸭头之类的都是给家里的老人吃,表示对老人的尊敬,祝老人长寿的意思。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津津有味[u46]地享受着美食,一边观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在门上还要贴上红色的春联,挂上象征着“红红火火”的灯笼,晚上还要放各种各样的鞭炮和烟花。在这天晚上,人们要睡的越晚越好,这叫“守岁”,表示长寿,健健康康。大年初一的早上要起得越早越好,还要出去拾一把柴回来烧了,这叫“进财”。还要吃美味的汤圆,表示一家人生活甜甜蜜蜜、团团圆圆。长辈还要给孩子发压岁钱。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欢天喜地过新年。

作者:罗俪宸。

在我喜欢的节日中,最喜欢的还是欢天喜地的春节。每到春节,外出打工的亲人都会带着一年的收获和满心的期盼,兴致勃勃的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一次开心的团圆饭。

每到过年的时候,小朋友们就会欢蹦乱跳,因为一到过年,每个小朋友都会穿上好看的,漂亮的新衣服,脸上都会带着灿烂的微笑。不过,我相信每个小朋友最喜欢的还是收到压岁钱吧!

过年,街道上就会长出一个个红红的大灯笼,到处都是张灯结彩,非常美丽,人头攒动,热闹极了。

到了晚上,我们就会去放美丽的烟花,和“啪啪啪啪”响的鞭炮。我的朋友很胆小,一听到鞭炮的声音就会吓得躲得远远的。

你们快看,春节是如此的美妙,如此的有趣啊!主要是能拿压岁钱,我真希望春节能快快到来。

作者:蔡精杰。

大年三十一到,大街小巷都是卖年货的,买年货的人。大路两旁,灯笼高挂,到处彩旗飘飘,显得格外热闹。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对联,团圆饭前都要放鞭炮,一大桌丰盛的晚餐。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看联欢晚会,一起放烟花,烟花们把天空装扮得五彩缤纷。

大年初一,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带上微笑,带上祝福给长辈拜年,小朋友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长辈就会把准备好的压岁钱给他(她),接过压岁钱的小朋友非常开心。如果我拿到了红包,就会欢蹦乱跳地跑去买玩具,买好吃的。这样过春节让我都不希望太早结束。

我真期待今年春节快一点到来。

快乐的春节。

作者:肖连城。

小朋友应该都应该都很喜欢过春节吧?因为春节可以得很多很多的压岁钱,吃美味无比的饺子。

每到春节,我们要拜新年。贴美丽的对联。放鞭炮。可高兴了。

春节到了,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都是开开心心的,满脸笑容,喜气洋洋的,都很开心。

我吃过饭后,马上去妈妈那那里去要压岁钱,我开心地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不拿红包,打成熊猫。”妈妈给我拿了100元钱,我很高兴。

正月初一早上可以吃美味的汤圆。妈妈把一元钱硬币包到汤圆里面,谁吃到了,这一年就平平安安,开开心心。门上挂着红红的灯笼,这叫红星高照。大门上还要贴红红的对联,保住平安。

这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我非常喜欢过快乐的春节。

热闹的端午节。

作者:陈一鸣。

在我们中国有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和节日,尤其是端午节令人印象深刻。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它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这个历史悠久的端午节,直到今天,人们还定期举行隆重的仪式,来缅怀已故的大诗人——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就是传统的端午节,每家每户都要挂艾叶和菖蒲,吃粽子、咸鸭蛋、雄黄酒、还有我最爱吃的松花皮蛋,还会观看精彩的龙舟赛。

一大早,妈妈就去集市购买艾叶和菖蒲,还有草药。拿回家后,妈妈把艾叶和菖蒲挂在大门上,草药准备在晚上熬水洗澡用,据说这些可以避邪、防病治病哦,当然,这些都是老人的传说,我们可要科学对待哦!不一会儿,妈妈已准备好了一大桌丰盛的美餐,锅里的粽子香喷喷的,端在桌上,满屋都飘着粽子的清香味,让我口水流了三千尺,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皮,直往嘴里送,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那味道真让人回味无穷呀!

中国虽然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热闹的端午节。

中 秋 节。

作者:任欣奕。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节日也多,有春节、重阳节、端午节……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中秋节,因为在这一天,所有的家庭都团聚了。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的诗很多。

今年的中秋节,是我们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这天晚上,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团聚在一起。在家吃过晚饭,我们就坐在院子里聊天、赏月。过了一会儿,妈妈端来一盘像月亮般的大月饼,我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一边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听说,一年当中中秋节的月亮是最圆最大最高的,意味着团团圆圆,我看着像银盘似的月亮想:月亮上真的住着嫦娥吗?她一个人又怎么过节呢?想到这,又想到我们一家人都能团聚在一起过中秋节,我顿时感到很幸福很快乐。

中秋节太美好了,我喜欢中秋节。

欢乐的春节。

作者:陈杉。

我盼春节,因为除了可以吃美食,放烟花,我更盼望的是收到压岁钱。

大年三十,有很多习俗,如贴春联、贴福字、拜年、放鞭炮、收压岁钱。爸爸妈妈在厨房里面准备了好多好吃的年饭,大碟小碗,摆得哪儿都是,我好高兴啊!妈妈还会包饺子,妈妈拿着面皮,用勺子挖了一小勺肉馅房子面皮中间,再用筷子头沾了一点点水摸在面皮边上,然后,把面皮合拢,一捏一捏就成了各种各样的饺子。我好奇地说:“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妈妈耐心地说;“因为吃饺子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过年。”

我们一家人忙了整整一下午,终于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呈现在桌子上。我们一家人围在饭桌旁边,看着桌子摆满了香味扑鼻的饭菜,妈妈好倒满了酒和饮料在杯子里面,接着说:“在结束一年的最后几个小时和迎接新年的第一天,我们干一杯吧!”大家有说有笑,高高兴兴相互祝福着,吃起了团年饭......饭后,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晚会,等待新的一年来到。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地立刻变成鞭炮声,和烟花的世界,啊!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把节日的夜空装成了大花园。啊!天空好漂亮呀!

春节多么令人欢乐,多么一意义!我盼望下一年春节快来。

快乐的春节。

作者:秦俪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还有很多传统的节日,有春节、七夕节、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全家人团圆的日子。到了这一天,在千里之外工作的叔叔阿姨们就会回到家乡和亲人们团圆,慈祥和蔼的老人们喜笑颜开,天真无邪的小朋友们欢天喜地。家家户户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崭新的春联,大街上敲锣打鼓,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每年春节,我都会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买许多吃的和喝的东西,糖果、牛奶、水果……大包小包地提着,满心欢喜地回爷爷奶奶家过年。爷爷奶奶准备了丰盛美味的年夜饭,有清炖土鸡、红烧鱼、麻辣鸭……忙碌了一年的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边吃边聊,其乐融融,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喜迎新年。

吃过年夜饭,我和哥哥姐姐去向爷爷奶奶拜年,祝愿他们身体健康,万寿无疆。爷爷奶奶高兴地合不拢嘴,立马给我们发压岁钱,希望我们岁岁平安,长命百岁。

午夜的钟声响起,是我最期待的时刻,爸爸会带着我放烟花鞭炮,炮竹声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的响声代表着来年一定会红红火火。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多彩,好像一颗颗流星从天际划落,又慢慢地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儿,艳丽璀璨,点亮了夜晚的天空。我看得如痴如醉,高兴地欢蹦乱跳,大喊大叫。

春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既幸福而又美好!

快乐的元宵节。

作者:黄彦。

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而观看烟花也就成为人们庆祝这个节日的方式之一了。

元宵节晚上,我、爸爸和妈妈在家里煮汤圆吃。我们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就去彩虹桥看烟花。

我们走彩虹强的路上,我看见许许多多的人也与我们一样想看烟花,大家都显得十分高兴。

我们来到彩虹桥上,人可真多啊!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开始放烟花了,我只听见几声响,一束束烟花升上天空,在空中展开美丽的花朵,有黄的、紫的、粉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最有趣的是白色烟花了,因为它才升上天空时怎么看也看不见,像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似的,原来,这种烟花要升上天空后爆炸时才会出现把白花花的烟花。看到绚丽多彩的烟花,人们不禁发出赞叹,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生活是多么好啊!

这就是元宵节放烟花的习俗。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十三

摘 要: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小康社会的构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均需要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与引导”。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十八大”后的多次重要讲话中突出了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针对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可行性较高的路径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主题相互融合以及充分汲取由优秀传统文化所传递出来的正能量等等,以期望能够对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公开讲话上强调,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得到优秀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支持,进一步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余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了连绵不断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为国家的治理与社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儒家所推崇的是民本仁政的安邦理念、法家所倡导的是奖罚分明的治国方针、道家所主张的是取法自然的人生信条、墨家所宣扬的则是兼爱交利的人生情怀......这些不同理念但却相同目标的各家文化汇聚成了推动中国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强大力量,在无形当中形成了富有强大生命力与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如今,小康社会的全面构建与依法治国的进一步落实,均离不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支持,为了能够更加顺利的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需要做到的是“传承优秀文化、开辟崭新未来”。

一、中国梦的历史轨迹与本质。

(一)追寻中国梦的历史轨迹。

回顾一下我国的近代历史,这与中国梦的形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事实上,中国梦本身与中国的近代史发展非常相似,都经历过了“辉煌——衰落——复兴”的曲折历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将中国百姓陷入到了水深火热的境地之中,中国社会沦为了半封建的状态。随后,千千万万个爱国人士自发的组成了一支支“圆梦团队”,开始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奉献自己的汗水和热血。例如由李鸿章和曾国藩领军的改良运动、以义和团为代表的革命战争、由梁启超发起的变法运动等等,这些顽强无畏的奋起抗争虽然为民族解放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但是却均以惨淡的失败所收场。在历经了较长时间的磨砺以后,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终于成功踏上了富强、民主的发展之路。

在新中国正式成立以后,崭新的历史起点又衍生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国家的繁荣与社会的发展均离不开经济建设的支撑,因此在改革开放决策的实施下,中华民族真正踏上了民族复兴的光辉大道。

(二)中国梦的本质概述。

在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博物馆展览活动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次年的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人大会议闭幕式上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梦。”不难看出,中国梦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富强与民族的兴旺,同时还揭示了中国梦的真正目的是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梦”[1]。

二、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关系。

(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精神所在。

众所周知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与沉淀后才逐渐形成的智慧结晶。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仅拥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蕴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海量胸怀,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华夏儿女的重要精神支撑,并且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也奉献出了不容小觑的力量。

(二)中国梦赋予了传统文化以崭新的时代特征与内涵。

单单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分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数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在其中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利益观念与精神气质。因此,在中国梦中所具备的组成要素几乎都深深的烙印着传统文化思想和精神价值。例如,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出的“致中和”思想几乎是如出一辙;和谐社会发展理念同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尚中”同样是不谋而合;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还是相互相通的。

由此可见,当前社会中的很多理念都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汲取过来的,其不仅有利于中国梦的顺利实现,而是还兼具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可以丝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梦的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让我国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2]。

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精神力量的路径分析。

中国梦的顺利实现离不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感召力与影响力,正是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沉淀,才让中国民族可以在国际的文化舞台中都具有着强大的自信心。当代的青年群体是国家进步与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所代表的就是国家的希望与民族的未来,因此如果不能够进一步加深青年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那么就无法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自信顺利的传承下去,进而对中国梦的实现带来一定的阻力。事实上,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由传统文化所积累得来的文化自信所代表的即为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需要着重认识到蕴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前景与发展优势,在进一步实施中国梦的基础之上,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同时还要将我国历代的优秀文化资源与文化代表展开更加详细的讲述,其中包括来自于儒家的积极思想、来自于道家的淡定优雅、来自于唐诗宋词中的文学艺术等等,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夯实当代青年群体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信心[3]。

通过上文中的内容可知,中国梦的实现是历代华夏儿女所共有的夙愿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我国的近代历史就一直处于“救亡图存”的状态,数千万华夏儿女都在发自内心的呐喊着“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且在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与奋起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经了一段漫长的战争年代后,各路力量的碰撞与整合促使了中华民族不得不去寻求出另外一条更加适合的复兴之路,并且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又一道明亮曙光。自从中国共产党正式进入到我国的政治领域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就落在了党组织的肩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之下,在封建社会中受尽欺凌的中国人民开始奋勇向上,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浴血奋战后组建了新中国,让中国正式成为了众多世界民族中的一员。毋庸置疑的是,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是坎坷无比且荆棘满布的,但是中国共产党却仍然坚守着国家的“富强梦”、民族的“复兴梦”、人民的“幸福梦”而去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中,经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探索与大胆实践,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正式踏入了顺利实现的征程,并且呈现出了令人欣喜的光明前景。基于此,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要建立在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础之上,要对我国各个阶层百姓的实际情况与利益实现展开更为深入的体察,争取早日实现国家梦、民族梦以及人民梦之间的融合和统一[4]。

中国梦的实现已经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的关联到了一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虽然是在经历了严峻考验后的近代历史背景下被提出的,但是其仍然具有着非常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这主要是由于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传统文化所形成的。

首先,拥有着数千年发展历程的中华文明让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与不可比拟的文化自信,这些都是中国梦顺利实现的巨大精神动力;其次,在中国梦中蕴含着令人动容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所在。在我国的近代史中出现过很多感人肺腑的爱国事迹,那些令人尊敬的革命先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汇聚成了精忠报国的精神信仰,并且在历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滋养下演变成了中华文化宝库中最最耀眼的明珠;再次,在诸多的中国梦过程要素中都烙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精气神。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顽强不息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持,同时还要具备能够凸显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来进行引导,进而将国家梦想、社会梦想以及个人梦想更加紧密的关联到一起。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梦所倡导的和谐发展与合作共赢理念均能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相对应的力量支持,为此,中国梦的实现为的是让我国历代的民族夙愿得以早日完成,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将我国五千余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更为长远的传承下去[5]。

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得到丰富实践经验的支持,关键之处在于,中国共产党与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能力来不断的增强国家所具备的物质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继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来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13亿人口的幸福美好生活绝非易事。中国在发展道路上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由此可见,如若想要让中国梦得以更加顺利的实现,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来众志成城,努力去攻克一个又一个困难,将所有能够调动起来的积极因素都融入到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程当中,尽可能的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正能量发挥出来[6]。

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同时还需要得到宝贵传统文化资源的支持。一直以来,我国的党组织都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当成了自己的一项首要任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向传统文化内容中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时代内涵。在经过了我国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以后,中国梦的实现已经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关联性,其中包括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开拓意识、“民为贵、君为轻”的以人为本理念、“为政以德”的仁政文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等等,不难发现,中国梦的实现俨然已经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以及人民群众所具备的思想觉悟与文化自信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无形当中加快了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发展之间的融合速度,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式成为了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力量源泉,继而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根基得到更进一步的夯实与巩固。

四、结束语。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需要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如果想要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更加顺利的达到实现中国梦的任务要求,亟待解决的另外一项问题即为调整传统文化资源内部的落后与不足之处。在日后的工作中势必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与困扰,但是需要坚信的一点是,中国梦的实现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我们应当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来对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展开更进一步的梳理和调整,积极的贯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方法论,将优秀的文化引进来、将落后的文化剔除出去,从真正意义上去实现古为今用,让我国经过了数千年历史沉淀后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更多的力量源泉。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更进一步的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理念紧密的融合到一起,要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完全的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之上去不断的推陈出新,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保留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浓郁的时代精神。最后,我们需要去更加的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中所面临的资源流失困境,应当采用更加通俗易懂且新鲜有趣的方式来诠释和传播传统文化,让这些富有内涵且发人深省的优秀文化能够在国人的心中不断的生根发芽,继而去将传统文化与国家的政策制度、舆论引导、教育体系、民间传承以及产业开发等领域融洽的关联到一起。

总而言之,我们要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充足的养分,从而为中国梦的顺利实现输送源源不绝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3]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13(7):22.

[4] 孟东方,王子博.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3(5):66.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十四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积淀,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但同样面临着文化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冲击。为此,主要通过分析文化全球化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挑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去发展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传统文化;挑战;出路。

在现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作为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强弱的一种显现,对国家的发展强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运用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更好地与当代社会相融合,需要我们不断关注传统文化的相关工作进展,学会对传统文化进行准确定位,找出一条适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新道路。

1、文化全球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论述。

1.1、文化全球化。

学术界普遍认为,文化全球化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的交流、对话以及价值共识和共享。其实文化全球化就是世界上的各种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过程。正如费孝通先生在描述20世纪的局面时说:“20世纪是一个世界性的战国世纪”,“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个分裂的文化集团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一个多元一体的国际社会。而我们现在的文化就处在这种形成的过程中”。目前,文化全球化主要表现形式是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欧美国家文化的全球化。美国等西方国家凭借经济和先进的科技优势,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多种手段在全球快速传播。

1.2、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文化的概念,有学者把它定义为“历史演续中形成的文化,这种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还有学者表达为“祖宗创造的具有继承活性的历史遗产”,而“继承活性”则说的是某些文化自创立以后独立于其创立时所处的政治经济关系的能够跨时代并影响后人的意识形态。基于以上概念,笔者认为传统文化是在民族历史演变中形成发展起来,并被大多数人所认同流传下来的带有民族特性的一种动态文化。它会根据时代的发展状况,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内涵。从内容的延展性上讲,它涵盖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建筑科技等各种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从思想的延续与继承上,它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辅以百家之长的一种圆融和谐的文化;从时间的跨度上,“新文化运动”以前它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沉重的奴隶社会和近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社会,五千年的酝酿与积淀,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精深。

2、在现今社会发展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

2.1、加剧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矛盾。

“全球文化体系是一部普遍的法典,然而其目的不是普遍的同化;恰恰相反,它是区别、界限和冲突的表现。”不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交流与融合,虽然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推动文化的发展,但还会因各自文化差异而引发新的冲突。最突出表现就是西方的价值理念和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在西方社会里大多喜欢追求个人主义,注重和维护小我的利益。相比之下,我们国家就注重强调集体主义,以整体利益为重。

当西方的这种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进入人们视野之后,原先传统文化中良好的道德风气和风俗习惯就会受到挑战,人们会产生质疑,甚至还会抛弃它转而推崇外来的价值观念。这就是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常常看到的各种因“道德绑架”而带来的社会难题。

2.2、我国本土的文化安全出现问题。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美国等欧美国家都是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他们可以通过电视、电影、互联网等传播方式,无形地向我们推销他们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价值观念,从而达到“文化霸权”的目的。仔细观察周边,不难发现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出现了“西化”的现象:饮食上随处可见的麦当劳、肯德基和德克士等西式快餐店;服饰穿着上对lv、gap、阿迪达斯等外国品牌的盲目追求。特别是“西方节日”的大兴之风,可以说是与中国传统节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其实都是当前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忽视或者缺乏认同感的体现。“对于人来说,归根到底最重要的,不是政治意识形态或者经济利益。人们认同之所在,人们为之而战斗、而牺牲的,是信仰和家庭、血统和理念。”人们对于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弱化,很容易让我们迷失文化方向,忘却自己的文化底线,给我们自身的本土文化带来一系列文化安全问题。

3、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

3.1、辩证地看待并继承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虽然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今天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支持。但是我们还应该意识到,由于时代背景的局限,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需要摒弃的糟粕。所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就是:既反对教条式地全部接受和学习,又反对那种全盘否定式地宣扬传统文化“无用论”。更多的是做到:弘扬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确保传统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

3.2、坚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所谓的创造性转化,就是根据现实诉求和时代需要,将那些有借鉴价值的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理解,并以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之符合现实要求和大众的口味。这样,不仅提高了公众参与度,还能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而创新性发展主要是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合理完善和拓展。一是要把传统文化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二是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地融合外来的优秀文化。例如,国家现在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吸收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借鉴了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之上而产生。

3.3、树立开放的文化观,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下,树立开放的文化观,坚持多元文化可以共存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发展自己本民族文化,而不主动与其他外来文化交流、借鉴和学习,这无异于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

文化全球化带给我们的除了挑战更多的是机遇,只要方向正确,道路明确,完全是可以让其他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创造出更符合时代特点的优秀文化。

首先,需要增强我们的文化主体建设意识,加大对本国文化的建设力度,增强文化自信心。通过大力发展相关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形象,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出现新的商机。其次,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加大传播方式、手段和力度,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最后,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文化发展措施,确保走出去的文化产品能够准确代表中国形象。总之,需要形成一种“合力”以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中华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发展下来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这是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但我们同样要认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更需要抓住文化全球化这一历史机遇。以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在碰撞中产生新的契机和新突破,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袁金刚。文化、文学全球化涵义界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费孝通。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j].三农中国,1998,(11):8.

[3]程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4):34.

[5]朱雪。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3.

[6][德]乌·贝壳,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m].王学东,柴方国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十五

“过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活动,挖掘传统节日内涵,理解传统文化,实践传统的情感,从而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精神奠定情感基础。

镜头一:圣诞节前,大街小巷,各个商场,各个超市布置一新,早早地张灯结彩。欢快的圣诞歌曲不绝于耳,圣诞树和挂件都很热销,让人仿佛置身于西方世界。在这种热闹的氛围中,还不具有辨别能力的小学生也开始了庆祝活动,他们不仅互赠卡片和礼物,还会在圣诞前夜或圣诞节当天自行举行庆祝活动。此外,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许多家庭也会买圣诞树进行装饰,甚至有些家长会装扮成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礼物。

镜头二: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当教师问学生:“你知道端午节吗?”全班43名学生,只有6个学生知道端午节是吃粽子的;教师继续提问:“那你知道端午节怎么来的吗?”这时全班只有1名学生知道它的来历和屈原有关系。“那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这唯一的一名学生也不知道是哪一天了,课堂上呈现了一副冷冷清清的场面,和过圣诞节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的传统文化————春联。

在组织学生进行过春节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抄写三副对联,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春联的文化蕴意,了解中国古代人的境界和追求,热爱中华文化。我们班的学生在春节前后以各种方式收集了春联,在开学后的《品德与生活》课中,我们班级开展了“春联擂台赛”、“咏诵春联”等一系列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们慢慢发现了春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文辞优美、对仗工整、韵味十足,不同的春联表达了人们心目中共同的新年祝福。

最意外的是,以前对春联完全陌生的学生,现在居然能够背诵多副春联,连我们班口齿不是很清楚的王艺鑫也能陆陆续续地背诵两副了,这真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成绩啊!这种生动、有趣、艺术价值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辉煌和灿烂,远比教师单调的说教好的多。

(二)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的深刻情感————亲情。

过春节活动引导学生给亲人拜年,从小树立报本返始、不忘家人,又鉴于本班大多数学生都是外地人的实际情况,所以在放寒假之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回老家和家中的亲人团聚。其中一位母亲去世的学生的做法更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和她爸爸一起去给不幸生病去世的妈妈拜年。用她自己的话说:“活人要过年,死去的人也要过年,所以我要给我妈妈拜年。”多感人的话呀,多真实的感情啊,是呀,过年过节的时候能够记住他们,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孝心啊!孩子这一番发自肺腑的真诚话语,也体现了一种宝贵的人文情怀。在过春节主题活动中,笔者要求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给老师拜年,可以打电话,发邮件,发短信等,其中有一位平时学习成绩比较落后,很调皮的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道:老师,虽然我的学习不好,但我非常喜欢你,在今天,我在老家向您拜年。当我看到这里,我心理感到特别的幸福,因为这一句简简单单的问候语是来自一个经常被我批评的学生,他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爱,也就是在这一时刻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当老师的最大幸福。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营造弘扬民族文化的环境。

在节庆活动之前、期间或者活动之后教师可以有目的给学生布置一些主题明确的活动,如讨论会、故事会或调查研究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表自己的的观点和见解,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交流等形式认识到各民族相依相存、共同团结、共同进步。当然还可以在班级中开辟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专栏,开展有关传统节日的讨论,建设班级民族文化的角落,收集体现民族精神的语录、文章和诗句,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了解到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习俗。我们班开展的“过春节”活动,新学期伊始,就在教室里挂起了红灯笼,摆上出自学生之手的年画、剪纸、对联等富有节日色彩的作品,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这样浓厚的节日氛围和民族文化环境,吸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去体会节日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2传统节日的保护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意识以及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都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灵,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很多活动都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完成,如:“我和父母共收集春联”,“我和父母共同扎灯笼”等等活动,都需能够市,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另一方面,家长的参与也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社会舆论则对孩子们对春节的看法也起到了导向作用。因此,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保护传统节日的活动中来要保护的传统节日和文化,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大力的宣传。如传媒应该有系统地宣传民俗文化,通过传媒,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进行抢救,对还在传承的传统文化进行报道和引导,进行系统地宣传。

[1]王健敏《道德学习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

[2]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十六

[摘要]华文出版,是具有世界出版或国际出版的一种中华文化场域之文化出版。华文出版,从外延上讲,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还应包括两个具体义项:一是海内外华文出版主体以世界其他语言所从事的出版,二是海外出版主体以其他语言所从事的关于中国内容的出版。华文出版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原则是:传承与弘扬,和而不同,融入,现代性阐释,全球化。

[关键词]华文出版义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中国政府部门开始实施出版“走出去”政策。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通过出版传播到世界自然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兼具政治、经济、文化多重意义的战略实践话题。在研讨出版“走出去”的背景中,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占有核心地位。研究或探讨的文章有很多,大多集中在政策解读与策略探索两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工作总结和新闻报道。出版“是人类知识的载体”,书籍是“知识和灵感的载体”[1]。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出版走向世界,主要是走向西方世界,必须立足于世界接受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成功。当今,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面临的首要也是主要的社会文化语境,无疑就是西方社会与文化的现代性问题。这也正是本论题提出的客观背景。迄今对于这一问题的专门研究非常少,本文旨在从学术理念上予以提出并进行探讨。

二、华文出版的再定义。

“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是2003年出版“走出去”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学界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坛。该论坛由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台湾南华大学出版事业管理研究所于2005年合作创办,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于2007年加入。此后形成了三家单位共同主办,每年一届的论坛模式,迄今已举办了11届。

应当属于中华文化的大范畴之中。所谓华文出版,指的是主要承载中华文化,并以中华民族的任一民族语言文字作为出版语言的出版。”[2]2011年,笔者又指出:“华文出版之定义,是具有世界出版或国际出版的一种中华文化场域之文化出版。”随着近些年华文出版的不断发展及笔者的跟踪研究,笔者认为这个定义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两个具体义项,即华文出版还应包括:一是海内外华文出版主体以世界其他语言所从事的出版;二是海外出版主体以其他语言所从事的关于中国内容的出版。必须强调指出,所谓华文出版,从外延上讲,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

三、传统文化之国家界限。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主题为“华文出版与传统文化研究”,显然,最为关键的词语就是“传统文化”。其实,如果再加上“中国”一词,即“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更加周延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传统文化不仅中国有,欧美国家也有,一切有历史的国家、民族、地区都有其传统文化。

这就涉及两个基本概念,即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关于这两个概念的研究与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文社科学界特别是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现代化理论研究者已经作过比较充分的专门探究,兹不赘述。简言之,所谓中国传统文化,从外延上讲,是一个有着严格国家界限的历史文化概念。在此指明并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家界限,为的是明确中国传统文化出版“走出去”的世界坐标与历史坐标问题。

四、华文出版概念之世界性。

“华文出版与传统文化研究”是一个很有文化意趣的主题。这一文化意趣主要来自于这一主题文化内涵中的逻辑冲突或意义张力,即世界性与中国性的冲突与张力。

显然,这是一个在理论上很难回答的问题,很复杂、很丰富,也很有内涵、很有张力。理论回答很有难度,实践回答也许更有难度。如果把问题改成:中国出版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那就相对容易多了,答案基本上是现成的标准答案。然而,这一问题又是海内外华人出版界必须面对、正视并思考解答的基本命题。

五、华文出版解码中国传统文化。

华文出版究竟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过去的理解失之简单化了。显然,华文出版之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之间既不是等同关系,也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主要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文化传播关系。其中,文化并集、交集、合集,文化历时性与共时性,文化异质与同质兼具。简言之,华文出版对中国传统文化,客观上需要文化解码。就其解码原则而言,大致有如下原则。

1.传承与弘扬。

这是华文出版的基本准则,否则所谓“华文出版”这个概念也就失去了其主要的文化依据。出版界显然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出版中国传统文化图书的主力。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通过出版方式向世界扩大传播中国文化。出版界已经做了不少实践工作,新闻媒体基本都有报道。如人民出版社积极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将《中国民俗史》等优秀图书输出到海外。2013年,我国出版社在海外图书馆馆藏排名中,中华书局位居第一。中国书局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题材出版强社。既有出版实践表明,实践的局限与困境,亟须学术上或认识上的突破与解围。

2.和而不同。

对世界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历史文化,必须采取一视同仁的平等眼光与态度。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体系中的一员,理应与世界文化其他成员平等相处,在平等交流中进行传播。既要凸显华文出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个性、边界、独立性,又要在和平交融中合理规避不必要的冲突、碰撞乃至交锋。例如,可以通过广义文化传播协作方式实现渐进式出版传播,对以往的线性出版传播思维作出调整,以免急于求成,欲速而不达。可以通过数字媒体、自媒体实践传播。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图书源源不断地大量翻译传入我国,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此进行研究,反观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实践,显然具有直接的启示。

3.融入。

华文出版与中国传统文化,显然是相对于世界文化而言的,并非一种“自言自语”式的文化。失去了世界,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首先要注意的是“融入”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经由华文出版的媒介途径,如何才能有效融入世界文化的汪洋之中?融入意味着接受、改变、适应、新生等。没有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出版的世界定义也就无从谈起。

中的法西斯主义思想翻译成英文。除了该书的最后一部分外,作者在书中的某些思考、反思汉族的问题,葛浩文都删除了,德文版同样如此。《狼图腾》为什么能够在世界上成为畅销书呢?如果没有葛浩文的话,这本书也许就不会畅销,可以说是葛浩文创造了一本畅销书。因为是他决定了该书的英文版应该怎么样,他根本不是从作家原来的意思和意义来考虑的,他只考虑到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市场。德国的出版社也知道这本书是很有问题的,德国的知识分子都不会认同它,所以德国的出版社考虑的是普通老百姓和文学水平不高的人。[4]可见,顾彬在此以德国人、汉学家、汉语写作者三重文化身份来看待中国作家的世界性。他说“鲁迅就是中国的路德、中国的歌德”,其实就是一种融入的视角与观点。他揭露的葛浩文“决定了该书的英文版应该怎么样”“根本不是从作家原来的意思和意义来考虑”,也使我们充分意识到华文出版世界化的融入式修正问题。

4.现代性阐释。

现代性乃至后现代性问题是华文出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正视并需要合理解决的重要时代命题。当然,这里并不是排斥和否定华文出版的完整主体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原典的文本出版。其实,如果这一独立性及原典能够始终保持“纯粹”,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然而,这显然只是就绝对历史语境而言。事实是,在历史演变与现实语境中,华文出版与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呈现为动态结构。特别是近代迄今,除去少量特殊的历史时期外,华文出版与中国传统文化,并非生存在真空与绝对静止之中。改革开放以来,华文出版与中国传统文化即使是在中国范围之内,其定义结构也是“苟日新,日日新”的生态。放眼世界,华文出版与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正视并处理好现代性乃至后现代性的问题,既要“独善其身”,又要“与时俱进”。例如《周礼》,“原封不动”地实现华文出版的意义,真是不好设想。这需要翻译者身后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地道的语言转化功力,实难为也!例如美国散文家梭罗在其散文中对中国《论语》《孟子》多处引用,但都极具现代性。

当然,华文出版与中国传统文化之于现代性、后现代性,无论关系呈现多么复杂、荒谬、怪诞,但绝对不能失去华文出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据与“正身”。但是,现代性、后现代性的问题是绝对回避不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正面相迎,“执子之手”,实施完美解决方案。

5.全球化。

中国古代的“大同”理想,可能就是当时的一种世界“大同”,亦即“国际化”思想。至少,对于现今的“国际化”是富有启示和想象力的一种智慧思想。尽管“国际化”并不完全等同于“全球化”,但这两个概念在特定意义上似乎也可通用。当今,科技、网络、数字化时代远非恍如昨天的历史时期可比,在此姑且不对“全球化浪潮”作专门探讨,只是就华文出版与中国传统文化而论,因为置身的世界乃是明显“全球化”的世界,因此必须清醒地考虑问题的紧迫性、严重性及其应对方案了。也许,过去我们对所谓华文出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过于狭窄了,狭窄得近乎一厢情愿,近乎自言自语,在“全球化”语境中,以“走出去”口号而突然呈现为“欲嫁”文化心理,抑或“抢婚”文化心理。

简言之,笔者认为:华文出版与中国传统文化之于“全球化”,应取两种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方式: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有为方式,充满自信,兼容并蓄,大胆实践,大胆前进,宁折不弯;二是“禅修”的静观方式,心存远境,明心见性,永远保持初衷。

研究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接收实践,不无启发。例如对刘震云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这一书名,英文译为“我没有杀死我丈夫”,法文译为“我不是荡妇”,德文译为“中国式离婚”,瑞典文译为“审判”,等等[5]。这完全是基于本国历史文化语境,基于本国读者接收需要的一种译法,而距原作书名意义远矣。世界其他民族、国家、地区的历史及传统文化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的。华文出版现今面对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华文出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出版如今已然是一种世界出版。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十七

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我选的是第一个题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点在精髓二字,精髓的基本解释为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部分,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解释,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吸收和沉淀,到现在糟粕其实已经很少,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灵魂,也即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那么,灵魂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思想,而文化的灵魂则在于其无形的思想层面,换一个词,哲学。并不是我一人这么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文化的灵魂直接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还有后来传进来的佛家等等,这些在现代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再论述到中国哲学的鼻祖,是哪里?可以比较东西方的不同,西方的东西好像就是在不断地创新然后推翻前面的结论,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像金字塔一样,从上到下,不断增加;从古到今,不断扩充。而金字塔的顶端应该算哪里?我想,当之无愧的当属《易经》,或名《周易》。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更多的是一本卜筮之学,是迷信。但显然不是这样的。以其第一卦乾卦来说(也许没有背下来的必要,只是我背下来了,这里不管了),这一卦属于大吉的卦,好像其中的利见大人啊,无咎啊,吉啊等等讲的就是卜筮,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怎样面对,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跟算命差不多;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它更多的讲的是安身立命出世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就会被人拿来当座右铭或者拿来教训晚辈,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讲的是象,系词里面说,圣人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乃始作八卦,彖言乎象,爻言乎变,所以六十四卦里面有很多关于象的描述也是暗含着处世之道。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之前有一些国学朗诵活动的普及就是很好啊,虽然说美国那些地方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好,但我依旧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抓起的重点是要从小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人有好有坏,为什么我们会有好坏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准绳的,如果什么时候这个准绳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大家,一是环境所致,二,还是环境所致,现在应该抓紧的还是精英教育,但是可惜上下不同体,社会太浮躁,但,大乱之世必有伟人出,也许是现在还不够乱,也许,伟人还在成长。

对于某位菇凉提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在?用一句文言回答。我实在不知道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然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人都不在了,再牛掰的东西也只是个东西,没有了创始者赋予它灵魂,就只是死物,死物如何延续?不才认为这就应该归于中国医学的作用,没有中医都活不下来!当然,真相不是这么诡异耍流氓的,只是我现在能想到的也只有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为代代人都有这样的抱负,灵魂不死,故而永存!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十八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精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采用一定的措施加强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将其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很有必要。

一、引言。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而中国五千年以来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多得的重要精神财富,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也积极肯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倡导将其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更不能缺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髓,以思维、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形式一代一代的流传至今,仍能成为指导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主要在于其被大多数人认同的特点内涵。

首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依旧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不断改变的社会时代下,传统文化也在不断的继承创新,逐渐成为中国最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文化。而这种时代相传的继承性特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具有重要作用,需要由新一代年轻人将其继续发扬传承下去。

其次,在道德伦理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尤为明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伦理道德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具有积极影响。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师重道的道德观念也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它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直接影响,利于创建一个文明、守礼、尊师的注重人伦道德的和谐精神家园。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对“和”的重视可见一斑。从古代社会的家族利益中逐渐延伸出了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等,当人们在和谐整体性的引导下,共同努力、齐心合力才能打造一个完美和谐的家园。这样的传统文化,在当前个人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当道的社会环境下,犹如一股清流,对大学生的视野、三观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利于帮助大学生抵抗不正之风、消极思想的侵蚀,共同向着建设和谐、健康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努力。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和校园文化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发现,目前大学生对于中国优秀文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相当少,尤其是在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下,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的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等,还有的大学生连饮食习惯都偏向于西方,相比较粽子、月饼,更喜欢可乐、汉堡、牛排。为了提高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就必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无形中影响学生的观念意识,具体表现为:

1、在高校中专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并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甚至可以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出现在大学生的面前,或是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努力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紧密结合联系,在学习专业学科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优秀传统文化,总之就是最大程度的将其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2、针对大学生热衷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定期举办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或是设定传统文化的相关专题,组织学生以专题报告或辩论的方式来参与;也可以举办中国传统优秀名着阅读、爱国歌唱比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尤其可以在特殊的传统节日,或是重要的历史事件之日时,开展各种活动,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关注。

(二)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搭建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更青睐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来获取咨询,成为大学生提升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鉴于此,很多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都大大的利用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工具,组织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了扩大大学生了解认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渠道,高校也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并将其巧妙的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例如:在高校校园局域网内构建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站,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以管理,务必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以达到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目的。也可以大范围的利用校园广播、qq群、论坛、微博、校园文化宣传栏、微信群等方式来加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力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更多思想道德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占有重要地位,要想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且综合素质能力强,才能确保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因此,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必须阅读大量的古典文化书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向大学生传授正确的传统文化。同时,大学思想政治教师还必须定期参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相关培训,认识到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并树立将其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观念,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十九

中华文统文化博大精深,浸润心灵,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作为高校班级管理来说,可否也能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管理学生,是当前教育界又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中因材施教、无为而治、人本管理等思想理念早已在企业乃至治国方面有了极大的应用。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借鉴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意义,以及分析班级管理对学生行为习惯引导的基础上,为改进学生行为习惯提供具体的建议。希望全文的研究对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有所参考。

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积淀。可以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宝贵财富。传统文化就像空气一样,架构着当前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中国的每个领域都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子。而涉及管理类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有人本思想、无为而治、因材施教、法治管理等,若将其引入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基于此,我试图通过借鉴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意义,以及分析班级管理对学生行为习惯引导的基础上,为改进学生行为习惯提供具体的建议。希望全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有所参考。

1.“人本管理”思想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和谐。

“人本管理”即是凸显人为中心的一种管理模式。古代各个朝代中只要实行“仁治”即可以列作“人本管理”。我国的政策中很多标榜和谐相处的模式背后都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也可以是说一种人本治国之道。对于高校班级管理中,如果将人本管理融入其中,以生为本,尊重理解学生,必然会让整个班级变得更加和谐。

2.“因材施教”思想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公平。

“因材施教”指从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扬长避短。而对于班级管理,如果管理者能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那么学生在接受管理中会感受到公平氛围。不仅如此,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法治管理”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作风严谨。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一直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治国的主要途径。韩非子就曾说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作为班级管理来说,拟定严格的班纪班规并遵照执行将让学生的个人作风更加严谨,从而带动整个班级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

4.“无为而治”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加民主。

“无为而治”的思想是出自老子所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思想的内涵是在表达“无为管理”也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老子的无为而治的言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层面凸显的就是事物对立的两面性,事物是矛盾构成体,而矛盾会不断转化,而转变的方式就是顺其自然。同样赞同此种观点的也有庄子,他曾提及“以无为为常”就是指主要以无为来治理天下。对于班级管理来说,不进行细节化管理,学生在没有具体化措施中自行调节,相互引导,这样班级管理则更加民主,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进一步感受到自由和快乐。

分析班级管理与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为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笔者发现对于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引导,班级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班级管理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高校中,进行课堂学习是他们与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而为了帮助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管理中很多条例都是为了学生能进行学习而设定的。如果学生能一一遵守班级管理,那么课堂学习的环境将得到净化,学生也会在良好的课堂秩序中学到知识。另外,在班级管理中,涉及学生诚信、考试作弊、抄袭等现象的规定也时有发生,学生违例不仅要受到校纪严惩,也会要受到班规处罚。所以这方面也能督促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班级管理能改变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

班级管理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围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展开,而这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能很好的融入班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准迟到早退、注意教室清洁、安全管理、宿舍照明管理等。这些管理条例约束下学生改掉自己不良的坏习惯,并对集体、对他人及自己产生责任感。3.班级管理能激发大学生主动自觉意识班规本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行为而细化的内容。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可以慢慢认识到班规存在的必要性及对于个体意义的重要性,也会自然而然形成遵守班级管理的内容,并同破坏班规的行为做斗争的自觉意识。

正是由于班级管理对于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进一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中,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建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班级管理中凸显“人本”观念培养学生自律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更应该将对学生的尊重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进行班级管理中要时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需求出发,这样才能保证班级管理对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建议在拟定每条班级班规时,或针对现有的班纪班规修订时都可以把全体学生召集一起进行探讨,看哪些有必要增加,哪些有必要精简,最终出来的才是适合学生需要的纪律规范。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学生通过对班级班规的制定可以培养起严于自律、自控的精神,还能做到一个既得到自己实现,又能为班级做出贡献的人。

2.班级管理中借鉴“因材施教”来了解学生特点更加与时俱进。

班级管理一直说班规,会给人严肃固化的感觉。但学校毕竟不是纪律部队,而是一种和谐自由的学习殿堂。现在的大学生集中在“90后”这个阶段,他们都是一群时代性较鲜明的群体,与其他时代有着不同的特点。他们喜欢独立思考,也喜欢自由自在。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也需要与时俱进,贴近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特点。针对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班级管理教育。如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方式发布班级管理的信息和学校活动的信息等就是一种符合他们交流方式的班级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保证班规内容执行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积极配合,改进自己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另外,学生之间差异性是不争的事实,在班级管理中,更要将教育与管理相融合,即在班级行为管理中穿插严规,在严规中适时强调行为管理,做到张弛有度,让“服软不服硬”的学生接受行为管理中的严规,让“服硬不服软”的学生接受严规中的行为管理。

3.班级管理中效仿“法治”用严规督促学生改正不良行为。

贯穿“法治”理念的严规并不是本本主义,我认为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更多的还是带有一些具体的手段与方法的。只有这样做才能“严师出高徒”。例如将班级的管理分成几个小块,如学习方面、宿舍安全卫生方面、文娱活动方面等,然后责任到人,分包到人,另外还将班级成员组队管理,每组队员按分的小块轮流当责任人,如果一个小队中有一方面做不好受罚,所在团队成员也将集体受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集体意识,还能在他人的监督下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

4.班级管理中融入“无为而治”来释放学生的个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抹杀了大学生的个性意识,相反在遵规守纪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释放。“无为而治”是治国治家中的最高境界。而在班级管理中如何通过“无为而治”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遵纪的同时保持好自身的个性呢?这是需要的是智慧,更需要创新班级管理形式。首先你要明确班级管理目的是营造一个激发学生“以班为家”的主人翁氛围,其次你在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在一些班级管理中自发形成“非正式团体”。我采取的方法就是每年新生入学都要自觉填写兴趣上交,然后将兴趣的一致或类似的同学的座位排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交流中以兴趣相投而结成的“非正式团体”,帮助学生在“非正式团体”中释放自身兴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瑰宝,从中蕴含着丰富有价值的管理之道。可以说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保健品”,十分有益学生的“身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摒弃中华传统文化,相反应该粹取其精华,继承发扬。笔者认为中华传文化更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就像中医一样,能治标又治本的慢慢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另外,全文只选一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未面面俱到,我会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深入研究。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二十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汉语言文学的必修课程,它是对中国儒家、道家、佛教、玄学及古代艺术的全面阐述。本文就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为研究方向,从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开始,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地位及教材建设,最后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意在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教学理论基础。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互通有无,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更尊重他国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掀起了一股申办孔子学院的热潮,目前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建立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所中小学孔子课堂,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彰显的无穷魅力。在国内,中国传统文化热潮的重要体现是各大高校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在课程定位、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多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使传统文化课程也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步骤。

一、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意义。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四大文明古国,形成了人类最早时期的文明。追溯中国历史,至今已有5000年文化积淀,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经过了多种字体的演变,并由此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传承了下来。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不仅要以中国传统文化引以自豪,而且要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和智慧,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一)学习传统文化精华。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老祖宗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开辟疆土,为我们创造了今天令世界瞩目的中国文化,身为华夏子孙尤为自豪。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从春秋末年至今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用儒家思想统治底层人民,现代社会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中国古代文化精髓,使之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文化瑰宝中,人们尤为珍惜,从老祖宗遗留下的宝贵财富中择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信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的部分融入到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去。

(二)全球设立孔子学院。

截止到2015年年底,据调查在乌兹别克斯坦、美国、英国、法国、韩国、俄罗斯等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建立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所中小学孔子课堂,且仍有70多个国家的200所大学都在积极申办孙子学院,由此可见中国汉语言文学及古代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阐述了“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活下去,就必须回顾2000年前,吸收孔夫子的智慧”

这一理论,顿时在全世界引起广大反响。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必须全面地认识祖国传统文化的珍贵性,保留、继承和弘扬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思想与文化,齐心协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三)从古文化汲取智慧。

虽然高校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比较乏味,一些文史类的专业仅将此课程作为辅修课,学生对该门课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但中国文化是教育的根基,如果不认真对待,将会与老祖宗的智慧失之交臂。如今全球已开始重视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孔子学院每年都在增加,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是有必要汲取和继承下去的,中华儿女必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不是让外国人告诉中国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多优秀。时代的发展告诉每一位华夏儿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地位。

(一)教学的基本内容。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的学科,也是文史类和师范类院校必开的一门课程,目的是让广大莘莘学子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的、悠久的古老文化,将这种文明与思想继承下去,影响更多的人。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广义上来讲,中国的文艺理论和汉语言文学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各种形态的文学思想皆与中国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玄学等古代哲学密不可分,构成了中国最丰富的古代文化组成部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整体文化,对学习中国古汉字、音乐、舞蹈、宗教等文化具有一定帮助。

(二)针对性人才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方向非常广,对其总结主要为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文字写作和阐述、影视评论、影视出版以及汉语言研究与教学相关工作。工作的性质基本与文字打交道,重点在于对文字的组织与推敲,要求每一句发言稿或宣传稿不仅能够突出主办方的意愿,而且能够达到社会的共识,这对稿件撰写人的文字组织水平具有很高要求。事实证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莘莘学子,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生来说,语言组织能力较高,非常适合做报纸、电台、电视等相关媒体的编辑、编导或宣传工作。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增加自己的内在涵养,而且能使自己的工作更优秀。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材建设。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校开设最早的课程之一,该专业注重学生文学修养、文学鉴赏、古文阅读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开设与中国社会变革是联系在一起的。随着90年代全民经商大潮的兴起,文坛上百花齐放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文学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少,90后一代更热衷于现代西方文化,普及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一)普及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高校开设的课程并不能全面地介绍中国几千年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精髓。重点是一些高校并未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必修课程,而是作为文科类专业辅修课程,学生对此兴趣不高,这些都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无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另外,在高校课程设置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书名的命名和质量也参次不齐,如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通论、中国文化通史等。纵观这些书籍所阐述的内容基本一致,大多是从宗教、艺术、教育、科技等方面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未对宗教、艺术、教育、科技等形式和发展做更深入的阐述与说明。

(二)解剖中国文化形成。

除了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深度解剖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这些正是喜爱中国历史的学生最关注的部分。一般来说,这类教程从中国文化的源头先秦时期开始讲起,贯穿了两汉时期的经学、隋唐时期的佛学、宋明时期的理学、清明时期的朴学及近代民主思想等,细细解剖和阅读会发现趣味众多,中华文化的经典也正是在这其中体现出来。无论是两汉时期的经学,还是隋唐时期的佛学,无论是宋明时期的理学,还是清明时期的朴学及近代民主思想,所有教程均将中国的演变史与历史人物和事件结合起来,总结出每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阐述了中华古老文化对该时期的深远影响和历史意义。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虽讲述的是古典文化和艺术,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影响教师采用高新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视频、声音于一体的方式还原当时历史时期的场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影像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教育、佛学等文化。除此以外,通过实地考察和开设孔子学院,也能够更好地推广和普及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一)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受西方思潮的影响,新一代的大学生思想比较开放,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礼节和习俗嗤之以鼻,甚至认为某些思想退化或属于封建守旧思想,不值得继承和发展。正是因为这一现象,高校更应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大学生全面、准确、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承与弘扬中国文化。人文素质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汉语言文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世界知名学府都在申办孔子学院,研究孔子哲学,作为中华儿女更有义务学好中国文化并将此发扬光大,向世界展示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是高校改革的必备条件,它让文字、图形、视频于一体的教学方式成为现实,能够让学生更直接了解课本的内容,增加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古代文学、文字与历史的内容较多,学生一旦不理解则无心学习,而多媒体教学让传统的教学提升到另一个层次,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领会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乐趣。

从高校基础配置来看,95%以上的学府都设有电子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这些都是利用现代化科技资源来拓展高校教育的渠道和模式。事实证明多媒体教学能够更直观、更方便、更形象地还原出课本内容。

(三)实地感受中国文化。

通过实地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最有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时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的资源,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和考察,了解当地历史的演变、风俗习惯、礼节礼仪等传统文化,并多选取几个不同的城市作为比较和研究,会发现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们生活习惯和风俗皆不相同,各有差异,这也正是中国56个民族不一样文化的特色。另外,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也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剪纸、戏剧、刺绣、饮食、制茶工艺等,别小看这些民间艺术,许多已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中国传统文化,更应该利用互联网工具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让世界了解中国古老智慧。

五、结语。

汉语言文学是古老而又具有系统性的一门学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文学鉴赏、古文阅读等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通晓中国古今文化的文坛之士。两汉时期的经学、隋唐时期的佛学、宋明时期的理学、清明时期的朴学及近代民主思想等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全面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身为中华儿女感到自豪。新时代的大学生同时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任务,可利用多媒体或互联网工具,将中国悠久且古老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二十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快。近些年,我国农村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地发展进步,使得农村的转型升级、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文中对我国的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进行了分析,并为我国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以利于促进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

文化创作生产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是直接作用于精神领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繁荣的必经之路,也是繁荣发展的关键。因此,要不断激发文化生产活力,将文化产品质量提到更高一层,这样才能够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目前新农村不断地建设,社会结构也不断进行转变,传统的农村文化产业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拥有无限开发的潜力和市场前景。而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建设也有进一步的推进,对传统文化的构建、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顺应新的发展要求,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必须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充分研究和掌握其中的发展规律,并进行有效指导。

新时代的朝阳产业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因其具有投入少、产出高和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时间虽然长,但其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各地都希望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农村传统文化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为背景,是农民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逐渐累积的思维、认知和价值观等结构。农村传统文化产业主要指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等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农村文化事业、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都在农村传统文化建设之内。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对农村文化事业具有加强作用,能够促进对传统优秀农村文化的传承,有效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繁荣农村经济。

2.1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高,创意不足。

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阻碍就是部分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现代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强烈的矛盾。受到“重儒轻商”的中国式传统思想影响,部分人对文化产业追求的利益最大化不能够接受,认为文化不能沦为商品,觉得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对文化的破坏,人们对文化产品消费力受到极大的影响,不利于整个文化产业的前景发展。当前学界和业界都不能对怎样发展文化产业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还有部分人的目光停留不前,认为文化产业就是第一、二产业,没有意识到文化产业其中的特殊和价值。此外,我国目前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普遍创意不足,没有真正掌握到“文化创意”的核心。

2.2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内生动力。

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范围覆盖比较广泛,既有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制造,又包含有第三产业中的文化服务行业等。按照制造行业的角度而言,文化产业对于占有比重高达60%的重工业而言,其规模和生产设备都是非常小的。

2.3管理薄弱,服务不到位。

对于农村传统的文化产业发展而言,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机构不完善。部分地方虽然设有管理机构,但是由于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低以及管理方法落后,造成服务不到位。管理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要求进行,甚至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导致农村传统文化产业不能实现健康发展。

3.1在政策上大力扶植,促进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要想发展好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就必须要借鉴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方法,需要政府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以及城市文化产业统筹发展,充分展现自身优势,以利于两者协调发展。

有关部门要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探究,明确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机制,要充分结合该区域文化生产的实际情况、资源以及拓展空间,致力于促进和城市文化产业间的要素流通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完善。

3.3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农民文化需求。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推进新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建设的必要条件。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例如文化站、街道、文化室、体育健身工程等。政府要逐渐完善该区域文化设施,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做好乡镇的文化互动场所工作,激发农民群众的热情,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和加大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建设的投入。

3.4培养农村文化建设人才。

发掘和培养农村文化建设人才,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对于已有产业既要巩固,又要增加其生命力和竞争力,而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发掘人才。除此之外,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入到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之中。管理机构也要建立一套高效的人才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吸引、挖掘、培训人才,使高素质人才从内心里想留在农村,为文化产业的建设做贡献。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的管理和文化产业人才的支撑。需要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切实贯彻有效的发展方法,保证我国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能够不断发展前行。

参考文献。

[1]罗婧。中国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2]王成强,毕西娟,刘兆莹。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测试,2016.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字论文(优质22篇)篇二十二

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汉语热正在日趋高涨。众所周知,韩国汉语学习者的人数在全球汉语学习者中的比重是最大的,且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忠诚度也是最高的。伴随着汉语教学的进行,中华文化开始走进韩国中小学的汉语课堂,怎样将中华文化教学开展的有生有色将是本文的重点探讨之处。

对外汉语教学;韩国初中汉语学习者;中华文化;方法。

自古以来韩国与中国就进行着频繁的政治、文化往来,韩国与很多其他亚洲国家一样,都处于汉语文化圈之内并深受其影响。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中韩经济政治交流愈加频繁的背景之下,韩国汉语学习者的人数在全球汉语学习者中的比重最大,且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忠诚度也最高。20xx年正值中韩建交20年,从今年开始中国将陆续向韩国派遣近200名汉语教师志愿,这些老师将深入到韩国的各个中小学之中,与韩国当地的汉语教师合作教学。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是比要求对外汉语的教学在一定的文化为基础上进行。文化教学既可以增进学生对于外语的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语承载着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所以学习汉语的同时中华文化输入更是必要之举。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时下韩国中学的汉语教学课堂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汉语。一所学校之中,几乎百分之九十八的学生都未去过中国或未接触过汉语,因此韩国初中生对于汉语以及汉文化的了解程度就可想而知,开设中华文化课势在必行。

以现阶段韩国首尔地区的汉语课堂为例,汉文化的讲解介绍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依照课本总结文化内容;汉语志愿者教师自行选取中华文化内容。首尔地区的汉语课堂采取后者的方式偏多,选取的文化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的简介。如国土面积,行政区划分,人口,民族等;

2、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3、观看中国电影,与校园文化有关;

4、中国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

6、二十四式简氏太极拳;

7、中国的婚俗;

9、中国流行歌曲;

“人们习得一种语言,同时也就习得了这种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语言和融合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是同时习得的。语言系统中的文化因素也是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之一”。语言教学应与文化因素相融合,但需要强调的是,汉文化教学只是正常汉语教学之外的辅助教学,不可喧宾夺主,用文化教学取代日常的语言教学。

1、选取文化内容时,应循序渐进原则。正因为韩国的中学生大部分都为汉语零基础者,所以文化教学的内容不宜过难,即使是当下教授简单内容的仍需韩方的汉语老师协助,因此更妄说内容深奥的中华文化。

2、应该与母语为汉语者的文化教学区别开来。母语为汉语者因为平时的耳濡目染,对于汉文化的积淀比较深厚,因此教学时可以进行深层的探讨和拓展,而对于初学者就应以简单内容为主,选取骨干讲解即可。

3、选取教学内容时,应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中华文化并非都是精华,对于糟粕我们也要敢于进行批评,敢于正视自身文化的不足之处,为学生呈现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

中华文化的教学必须依赖于学习者所处的具体环境,脱离语言学习而进行的文化学习必定枯燥无味。学习者的环境主要为母语环境,汉语环境,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学习目的,智力水平等。

中华文化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来说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如教材上已配备汉语文化内容,应该尽量依照教材的编写和顺序进行。韩国当地的汉语教材作者大部分都为身处韩国教育一线的汉语教师,或者是资深的汉语研究者,所以韩国当地的汉语教材编写的都比较科学合理,有利于韩国本土学生的学习。

2、如汉语教材无相关文化内容,汉语老师就必须要自己进行选择。此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在授课之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调查,询问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文化教学。只有知道学生所想,才能投其所好,达到良好的文化学习效果。

3、可以采用尽可能多的多媒体手段,例如ppt、视频、音频资料等。人类对于外界信息的接触是通过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来实现的,感官越丰富,接收到的信息便会越多。韩国中学生较活泼好动,好奇心更是强烈,图片、音频等资料对于他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引力,且视频、音频等资料可以更直观、更客观的展现中国文化、经济、政治情况,此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中华文化习得的能力。

4、给予学生尽量多的实践体会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剪纸、书法、太极拳等。

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进行一定的讲解之后应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体会实践,让学生自己制作剪纸,自己动手写书法,既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也可以让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目前的韩国的中小学学生状况而言,学生们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强,所以多增加文化体验的机会只会利大于弊。如若条件允许,汉语教师亦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和中华文化有关的建筑等实物,在视觉、听觉、嗅觉甚至于味觉的冲击下,授课效果会得到显著提升。

5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积淀,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毫无疑问,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源泉,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水平。而作为一名汉语教师,需要不断教授学生中华文化,也要对于当下的流行文化了如指掌,这样才可做好文化的使者,友谊的桥梁,更要多学习韩国文化,从中发现中韩文化的异同所在,进而在理解学生文化背景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进行更恰当的授课。“教师能将教学与实际交际相联系,并能说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能通过对比的方法对实际交际中的会话原则进行分析,从而理解会话的真正含义”。

[1]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赵永新。语言对比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5.

相关范文推荐

    微笑服务倡议书(实用19篇)

    在服务月期间,我们将开展一系列培训和讲座活动,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服务月活动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颐景园物业全体同仁:为了进一

    国旗下讲话稿稿(优秀20篇)

    国旗下讲话稿应当简练、凝练,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共同认同。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国旗下讲话稿,它们表达了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大家早上好!我是初三454

    游戏老鹰捉小鸡范文(15篇)

    优秀作文是在充分思考和拟定主题之后,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论述,逐步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世界。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范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优秀作文的特点和

    研究小学生的调查报告(精选23篇)

    调查报告是对已有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结果,可以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不同领域的调查报告对于解决各种问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调查报告案例

    动物园之旅(热门18篇)

    优秀的作文应当注意字数的控制,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系列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十一”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

    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工作会议的讲话(专业15篇)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言语来传递情感和信息的方式,它需要在语言上具备亲和力和感染力。演讲稿的质量和演讲的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这些范文能帮到大家。按照要求,现将我县

    公司关工委工作年度总结(模板15篇)

    总结让我们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检验和调整,为新的一年制订更加有效的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年度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

    口腔诊所护士年终工作总结(精选16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和优化。了解别人的工作总结也是一种学习和进步的方式,下面是一些他人的优秀月工作总结范文,希

    电子商务调研报告BB电子商务调研报告(通用18篇)

    通过调研报告,我们可以了解某个领域的现状和趋势,提供决策参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调研报告范文,通过阅读它们,你将更好地理解调研的重要性和技巧。

    技能竞赛活动总结职工技能竞赛活动总结(精选23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参与者的反馈和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以下是一些活动总结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