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课标培训体会(7篇)

时间:2023-04-03 作者:储xy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课标培训总结与反思篇一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理念一是新课程标准改变了原有的课程标准,例如,原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标准: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

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中的备课应由“备教材”转变为“备学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把课堂由“老师说”变成“学生多说”。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如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就要制定有效的学习评价,让它帮助老师来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检测。评价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交互化,继续坚持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长。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数学课标培训总结与反思篇二

未来的数课程将力求形成“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重要的现代数学观念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某个问题,必须精心设计出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系列,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性的思维活动,设置的问题,要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并解决。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成功地学到知识,而且学到统摄知识的,从中让他们发现数学真理的奥妙和体验成功的愉悦。

2、逻辑型的如分类、类比、完全归纳、反证法、演绎法、特殊化等;

3、技巧型的如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

在过去十年的课改实践中,我们不断在摸索,不断在反思,在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我们曾经困惑,不知所措,但通过学习,我们又会新的姿态站在教育前沿。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紧跟着新课标、新理念,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总之,面对新课标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想办法,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数学课标培训总结与反思篇三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升,对如何做好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有了更多的努力目标。我将反思着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寻找着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相信本次培训活动对我今后的教学一定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课标培训总结与反思篇四

x月xx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洛阳师范学院送教下乡伊川县小学数学教师培训》,聆听了数学专家杨建滨老师的《在"问题"的驱动和引领下实现深度教学》专题讲座,让我茅塞顿开,收获颇多!

深度教学是建立在教师深度教的基础,通过学生深度的学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发展做奠基,以问题为核心,解决问题为目标,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讨论,探究,表达等学习活动,解决教学问题,发展学科关键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四基,四能,三会。现在新课标指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即通过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是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过去仅仅强调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现在加了两个,就是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三会"是指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接下来的日子我会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深度教学,促进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发展。

数学课标培训总结与反思篇五

“提出问题是智慧,解决问题是能力。”“发明千千万,起点是疑问。”这些名言都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结合具体案例说一说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已经挂了26个牌子,还剩3个;

(2)给小树挂牌的有15人;

(3)浇花的有15人;

(4)已经浇了23棵,还剩20棵。这就是第一步让学生整理信息。

学生提出了下列问题:一共挂了多少个牌子?一共有多少棵花?挂牌的和浇花的一共有多少人?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学生能顺利提出这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关键是对图中的信息进行了梳理,去掉了没有价值的信息,根据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因而提出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因此,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外,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对图中的信息进行整理,根据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才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问题意识才能得到培养。

数学课标培训总结与反思篇六

2022年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颁布,其中数学核心素养是个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数学教育的育人的行为有关(如思维、做事)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在本人参与其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无论小学、初中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一致的,只是数学核心素养在各个阶段的表现是不一样。

各学段数学都包括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在数与代数中,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教学中。在图形与几何中,强调几何直观,增加尺规作图的内容。就是增加动手操作环节,增强对数学的感觉。在统计与概率中,强调统计量,把百分数作为统计量。在综合实践中,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生活和传统文化的联系。

培养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即达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低年级学段数学核心素养表现得更加具体,更侧重意识;到了高年级学段,则倾向于一般,更侧重能力。在小学要强调推理意识、模型意识、数据意识,在初中强调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数据观念。

教材修订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几何直观、加强代数推理,强调知识的本质与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课程变化的趋势下,我们要关注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整体性与一致性主要针对的是数与代数,包含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在数与运算中,要让学生体悟从感性具体到感性一般的过程。小学数学要建立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初中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让学生感悟到数是一种符号表达,是对数量的抽象。在数量关系中,要重视数到字母的思维过程,字母能够表达很多现象和一般规律,教师至少要让孩子明白性质、关系、规律分别用字母如何表示。

核心素养关键就是在课堂上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也就要求老师能够创造合适的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讨论,相互提问,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标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了基本事实以后,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去感悟。如,关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老师可以给学生两条线,让其做等腰三角形。对此,老师可以提问:不同的线段长度可以做出怎样的三角形。两条线段,无论哪条线段做腰或者底,怎样的关系可以使得其构成三角形。

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感悟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教学较以往就会有所改变,抛开死记硬背的概念教学。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可以自己得出结论或者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说明学生自己能够思考问题。怎样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这也就需要老师创设合适的情境,设计高水平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需要建立两个原则:满意原则和加分原则,这其实是在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需要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比如:超市的问题,有一条道路连接两个居民小区,计划在路边建一个超市,你认为应当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如果学生思考的过程和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则可以采取满意原则,如果学生思考得更加深刻,则可以采取加分原则。如设计关于滑滑梯的情境,老师可以提问,什么样的滑滑梯滑得比较快,对此,学生会回答陡的滑梯比较快,老师紧接着可以提问,什么样的滑梯是陡的,这就回归到了数学教学中,涉及到高、角度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透露出了未来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变化,这些变化和要求要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这就需要老师们不断尝试,将学理知识变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数学课标培训总结与反思篇七

很庆幸开学初教研室就组织了对数学教学的网络培训,听了这两天的培训,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

1、数学课程设置有几大基本理念。

2、数学课程内容有哪些?

3、数学的教育目标。

4、数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十大核心词有哪些?这些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却和教师的教学息息相关,只有把这些知识理解融入到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才会富有灵动,才会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刘主任在培训中根据一年级的教材具体给我们讲解了如何来讲解,道出了数学学习的真谛:让孩子们学会抽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抽象只有摆脱具体形象,才能使思维用算法化的方式得出新的结果。

如一年级学习“9加几”的加法,当学生有一圈十、凑十的实物操作基础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回到算式,抽象出算法,要算9加几的加法,先要想9加几等于10,再把第二个加数进行分解,最后再进行9+1+()的计算。

刘主任根据一年级下册“谁比谁多”运用抽象思维去解决“谁比谁多”也就是“谁比谁少”总结出联想就是推理,在任何一节课都要去运用推理抽象。

我要把这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每节数学课上。不断提升自己。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