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的小论文范文(12篇)

时间:2023-11-08 作者:XY字客五年级数学的小论文范文(12篇)

范本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参照和比较的标准,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来看看下面这些总结范文,它们总结得很到位,言之有物,对于写作指导很有帮助。

五年级数学的小论文范文(12篇)篇一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我们通常用许多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前几天,妈妈带我去商场,相中了一款美的电饭煲,价格1000元。有两种优惠形式,一种是直接打八折,另一种是消费满100元送20元的代金券。妈妈问我哪种划算。我说:“消费满100元送20元的代金券实际上是用100元钱买120元的东西,100÷120×100%≈83%,也就是大约打八三折。没打八折划算。”妈妈买下了电饭煲,大约节省了30元钱。还夸我说:“带着你就相当于带了个计算器,我可省心了。”

这段时间,爸爸一直忙着装修房子。今天,在选择地转方面犯了愁。原因是爸爸看中了两种地转,一种是每块11平方分米,一块30元,另一种小一点,每块6平方分米,一块18元。厨房和卫生间一共50平方米,用哪种更划算呢?我帮爸爸算了算:“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50÷0.06≈833(块),也就是说,要用834块,一共15012元;11平方分米=0.0.11平方米,50÷0.11≈455(块)用455块,13650元,用一块11平方分米的更划算。”爸爸听了,手指点着我的脑门说:“鬼丫头,有你的啊!”

生活中还有许多貌似与数学不相干的问题,如: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呢?因为它的直径都一样,这样就不会掉下去。

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如果我们善于探究,就一定会发现它的魅力。

五年级数学的小论文范文(12篇)篇二

每年春节,相信大家有收到不少的压岁钱吧?现在,就让我给大家讲讲“压岁钱里的学问”吧!

妈妈告诉我:“钱存在银行里,在固定的时间内,会像妈妈生小孩似的,生出许多小钱来呢!这个小钱被大家称为利息。”我还是不理解,钱不就是钱吗,怎么还叫做利息呢?“那,什么是利息?”我继续问妈妈。妈妈解释道:“银行的存款利息都是按照年化利率计算的,假如定期存款一年期利率为1.75%,意思就是把100元钱存入银行,一年后就可以获得1.75元的利息,总额就变成100+1.75=101.75(元)了。”

按照家乡的习俗,上学前和学生时代都可以获得长辈的压岁钱哦!那我就来算一算,等到大学毕业时,我总共可以获得多少压岁钱吧。计算公式是:本金×年利率×存期+本金=本息。今年我共获得了5700元,那么存一年的本息是:5700×1.75%×22+5700=7894.5(元)。以5700为平均每年得到的压岁钱来计算,总共会有5700×1.75%×(1+2+3+…21)+5700×22=148442.25(元)。

我刚算完,妈妈还告诉我,不同的银行,不同的存期,年利率都不一样,第一年产生的利息可以成为第二年的本金,但是这样计算起来会更加复杂。听着妈妈这样介绍,我感觉很迷惘,看来只有继续学好数学,才能把生活中的这些数学问题统统解惑了。

五年级数学的小论文范文(12篇)篇三

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是通过在课堂上重建一个新的师生关系,即“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获得自我体验的一个过程。为了顺应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本文就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探究性教学”几点思考的特征。

1.主动参与性。探究性教学是一个师生一起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该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合作,还包括学生间的合作以及其他形式的合作。探究性教学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只有学生主动投入精力,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有趣。

2.平等合作性。在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他们会对老师进行各种问题的提问。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无论是怎样的问题都不能拒绝回答,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促使他们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3.独立实践性。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教与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对“探究性教学”应用策略的深入探寻。

1.提高教师的探究性教学理论水平。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一定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探究性教学是在21世纪新课改后得到大范围普及与应用的,但是教师的一些相关培训却远远落后于探究性教学的研究进程,导致探究性教学的实际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只有在充分掌握探究性教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数学教师的探究性教学实践水平,减少探究性教学的盲目性,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在实际社会实践中,可以多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对教师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也可组织探究性教学示范课活动、探究性交流活动,让每一名教师都能深入理解探究性教学这一新理念。

2.发挥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在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中,必须认清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的事实。实施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给学生,引领学生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在探究性教学活动结束后,引领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回顾、思考与总结,教师自身也要反思这场探究性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探究性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进行一些相关资料的收集,向学生示范探究性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方法与对策;在探究性教学活动进行中,教师可进行巡视,在必要时向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此外,还需要注意,教师介入探究性教学活动时应选择恰当的时机,介入不可过早也不可过晚。介入过早,将会使学生丧失自主发现并探索问题的机会:介入过晚,则不仅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也会影响探究性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3.选择科学合理的探究性教学内容。

(1)探究性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趣味性。实践表明,那些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一定新颖性、趣味性的探究内容,可以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自主探究学习的状态。

例如,在探究“打折与优惠”时,可以要求学生以数学活动小组为单位,由数学活动小组组长组织组员于周末去有折扣的商店了解原价与折后价间的关系,并了解商店打折的原因。通过调查,他们会发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还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经过此次探究性活动,数学教师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交流社会调查体会,并自编自答与“打折销售”相关的数学应用题,这样更易于渗透知识。利用儿童爱玩的天性,把一些趣味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会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向学生多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活动平台,以儿童活动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自主探索、主动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真正能得到发展。

(2)探究性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要确保学生经过探索后,可以得到正确答案,而不是学生通过若干步骤探索后,最终得出错误的答案,或得不出答案。例如,学习“15+26=?”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准备好小棒子,首先,让学生在第一排摆上1捆和5根,在第二排摆上2捆和6根,捆与捆相对,根与根相对,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去发现5根和6根和为11根,从11根里再取出10根成为一捆和整捆小棒放在一起,那么单根就只有1根,整捆就有4捆了,这时再启发学生运用算理进行计算,1捆为10个单根,4捆为40个单根,和1个单根加起来就是41。将这样类似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将会使教学内容显得通俗易懂,这对于引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大有帮助。

此外,探究性教学内容不能太过复杂,一定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即探究性教学中学生应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付出一定的努力后,可以基本理解或解决问题。探究性教学内容太难,将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降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探究性教学内容太容易,学生的学习止步不前,探究性教学也失去了其价值。

4.注重对探究教学过程的评价。

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探究结果,对于那些达不到教学要求的探究结果,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给予学生肯定。即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得出了有偏差或大相径庭的结论,教师也不应该严厉地批判学生,而应把这个看成学生积极探究后所得出的结果,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如笔者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有这样一道题:商南新村新盖的3幢楼房共住了42户。照这样计算,这个新村25幢这样的楼房共住了多少户?这时笔者给他们提出以下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个条件?这个条件题目有没有告诉我们?再根据哪个条件来求?”此时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不应急着指出学生的错误,应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找出原因。另外,探究结果出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

5.不断改进探究性教学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或多媒体播放等多种方式来向学生呈现一个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往往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可思索性、现实性等特点,以此来吸引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确定探究目标,指明探究方向。数学是一门实用型的学科,除了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外,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认清探究性教学所要达成的目的,向学生指出探究性活动的方向,而不只是抛出问题,让学生茫然不解。

(3)培养探究技能,注重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中,一个学生若不具备相应的探究性学习能力,那么这场教学过程也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因此,探究性教学中,应该重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譬如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探究技能水平。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对以往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积极引导学生去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年级数学的小论文范文(12篇)篇四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超市里,餐厅里,家里,学校里………都离不开数学。我也有几次对数学的亲身经历呢,我挑其中一件事来给大家说一说。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衣服,进入超市,还没走几步,我就被一个非常漂亮的衣服所吸引了,只见这个衣服的上方写着八折,我心想:这么便宜的衣服,怎么不去抢购呢?我便拿起衣服去试衣间试了一下,结果很合身。妈妈便对我说:“打八折就用100乘以0.8,价格是80元。”旁边还有一件和这个差不多的衣服,价钱却150元,但上面却写着买一送一,妈妈便很开心地奔过去,觉得自己赚了,便去收银台付了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当时我也觉得挺划算的,也没想什么。

晚上爸爸回来了,我们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爸爸:“我们今天用150元买了两件衣服,本来应该80元买1件。”爸爸却说:“这件衣服我在一家商店里,看到了一模一样的衣服,只要60元。连上面的厂家都一样。”我们这才知道我们不是赚了,而是亏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多观察,多思考,多留心,你就会发现人家发现不了的东西比如:买衣服,都会有许多学问呢!

五年级数学的小论文范文(12篇)篇五

中专的学生大部分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文化基础薄弱,并且学生之间的文化修养差距也比较大。中专学生为了就业更注重专业技能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公共课程学习不认真,甚至是把数学当作学习的负担。从初中过渡到中专,学生们的心理波动较大,思想和阅历也会发生改变,更向社会靠拢,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不够好,学习劲头不够足,导致教学困难。

二、新时期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途径。

1.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是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中职数学教学首先要优化课堂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紧密相连,让学生学到能学会的知识、必备的知识和有用的知识。例如,数学知识和会计知识相联系,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点也是做会计应该掌握的。

2.实施多元化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新时代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教学方法应该多元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例如,通过视频展示空间几何,让想象力弱的同学对几何体有直观的感受。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创设情景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知识会技能,做德才兼备的中专生。

3.教材编写体现生活化、职业化、趣味化。

中职数学教材的编写应该大换血,让教材与中职学校的特点相符合,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职业发展,并且教材的编写要体现生活化、职业化和趣味化。中专生文化基础较薄弱,所以数学教材应该编写的简单一些,有趣味一些,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

4.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许多中专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我们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转变他们的学习习惯,让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成为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扭转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展一些关于正确学习方法的讲座和活动,让学生重新定义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

5.完善课堂评价方式。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鼓励学生,用敏锐的眼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多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当发现学生问题的时候,要及时指出,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此外,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增进师生感情像朋友一样的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感染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总之,教学是教和学的相互配合,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反思,中职学校应大刀阔斧的改变中职数学教学的不利现状,依据新时期的教学特点对中职教学进行积极的改革和探索。

五年级数学的小论文范文(12篇)篇六

我国人口总量大约是13亿人口,总人均量占全世界第一,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们每户人口每年都会有很多的生活垃圾,就说垃圾袋,每户人口每年扔的垃圾袋的数量的约有一顿左右,全国大约有13亿人口,按每年一吨来算应该有1300000000x1=1300000000(吨)垃圾袋,每人一生按八十岁有1300000000x80=128000000000(吨),并且我们中国人口还在不断增加。

垃圾袋还不可以火烧,不可以土埋,因为用火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毒素进入人体后如果不严重还能留住性命,但要是严重的话,那后果就不开设想,可能会导致死亡,而土埋会导致地污染,并且垃圾袋埋在土里两三年拿出来还是完好无损,想让垃圾袋彻底腐蚀干净至少要过十年才行。现在,我们在生活中基本上是在哪里都能看见垃圾袋,例如在超市里,在食堂里,在饭店里,在家里,如果我们在这些地方不用垃圾袋而换用环保袋的话那么我们的中国每年就可以少用1300000000吨垃圾袋,这样下来我们国家就可以不用再受垃圾袋的危害了。

保护地球,人人有责,我们要爱护地球,我们要少用垃圾袋,这样才能让地球不再受污染。

五年级数学的小论文范文(12篇)篇七

今天,妈妈要去买灯泡,到了超市,发现超市里有两种灯泡:一种是节能灯泡,一种是普通灯泡。节能灯泡虽然开200小时只需要用一度电,比普通灯泡一度电多用170个小时,但是它一个要5元,;普通灯泡一个只要1元,比节能灯泡便宜4元,但是它30个小时就要用一度电。

妈妈问我:“考考你,如果我要买一个灯泡回家,买哪种的灯泡最划算?”

我思索了一会儿,不慌不忙地说:“可以这样算:

5÷1=530×5=150(小时)200小时150小时。

还可以这样算:

5÷1=5200÷5=40(小时)30小时40小时。

由这几步可得出结论,节能灯泡省钱。”

妈妈又问我:“很好。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算?”

我又想了一会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可以用我这学期才学的"百分数″来算:

5/200×100=0.025×100=2.5。

1/30×100≈0.033×100=3.3。

3.32.5。

或者这样算:

200/5×100=40×100=4000。

30/1×100=30×100=3000。

40003000。

因此,也是节能灯泡便宜。。”

我和妈妈买了比较划算的节能灯泡回去了。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

课本阐发。

论文。

求积的类似值因此求一个小数的类似值为基础的.,但新就新在要团结现实无原则要取类似值,使门生找到数学知识和生存现实的细密讨论,也作育门生具体题目具体阐发的本事。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序次和整数一样,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搪塞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这说明乘法的运算定律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应作育门生认真审题的好风俗,树立“轻便”、“机敏”的解题意识。

教法提倡。

小数乘法的意义、盘算规则、运算序次以及应用运算定律简算等知识都与整数乘法有着亲昵的讨论,教学时要讨论整数的相干知识举行,在相比中找异同,既使门生找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讨论,又能资助门生构建比力完备的知识体系,还能大大低落教学的难度。好比教学小数乘法的盘算要领时,先让门生完成整数乘法,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因数添上小数点再让门生讨论并实验完成,说出凭据,再相比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在盘算上的类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在学习应用乘法运算定律举行简算时也是云云,先温习整数中的简算,再变更成小数。议决类推迁移使门生真正领会到乘法交换律、团结律和分配律的广泛意义,到达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在教学小数乘法盘算、简算时要特别细致提交门生盘算的熟练水平。由于它是第二单元整数、小数四则肴杂运算的直接基础,在确保准确的基础上前进门生的熟练性,可以接纳选择准确效果、坚定对错、角逐、管理生存中现实题目等多种实习情势。搪塞小数乘法中的简算,应珍视门生解题思绪和差异要领的引导,并与口算细密团结起来,使门生形资本领。好比:2.5×1.2,既可以应用乘法团结律简算(2.5×0.4×3),又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2.5×(10.2)=2.5×12.5×0.2,像一些简算题可以把它融到口算题中心去。在每天的口算实习中,比力机敏的标题可以让门生说出差异的算法,在比力中找出最优。

求积的类似值现实即是在求小数的类似数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没有更多新的知识,因此要与门生的生存现实细密讨论,使门生学完之后能够使用这部门知识管理生存中的现实题目,好比购物时算总价,盘算家里每月的电费,学会看发票核对账目、丈量、盘算黑板的长、宽、面积,桌面的面积等等。开展富厚多彩的探究实践活动,既能前进门生管理现实题目的本事,又能作育门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适当地增补一些相干的课外知识。好比求类似数一样平常?quot;四舍五入“法,但还偶然接纳”进一法“、”去一法“,还有”四舍六入法“。以此来开阔门生的眼界。

五年级数学的小论文范文(12篇)篇八

在数表里框出几个数、在墙面上贴瓷砖、选择连号的参观券或座位等实际问题,都可以和图形的覆盖现象联系起来。围绕覆盖了哪里、有多少个位置可以选择等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能感受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工具,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乐于探索的。教材编排了两道例题,例1里的覆盖比较简单,覆盖的位置只有一个维度上变化。例2里图形的覆盖位置,在两个维度上变化。练习十运用例题里的方法和认识的规律,解决日常生活、数学游戏中的实际问题。

例1的教学从游戏开始。把1~10这十个数从左往右顺次排列,组成一张数表,游戏的方法是,用红框在数表里框数,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只框两个数,第二次要框三个数,第三次框更多个数。

第一次游戏,先框出数表左端的两个数1和2,算出它们的和是3。再任意移动红框的位置,可以看到各次框出的两个数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两个数的和不可能相同。“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提出了游戏里的数学问题,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到研究红框在数表中有多少个不同的位置。学生首先会想到第一种方法,随着红框从数表的左端逐渐移到右端,依次计算1+2=3、2+3=5……9+10=19,数数一共写了9个算式,得到9个不同的和。第二种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对问题的理解十分准确。“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这个问题,是问和的个数,不是问和是多少,所以不必进行求和计算。二是应用了图形平移的知识,通过红框从左往右依次平移一格得出了结果。其中,红框平移8次,能得到9个不同的和,是需要突破的难点。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理解并使用第二种方法,学生数学活动的水平有了提升,也为继续进行的游戏和探索规律构筑了平台。

第二次游戏,红框每次框出三个数,和第一次游戏相比,有两点提高:一是只用平移的方法找答案。在前一次游戏中体会了平移是解决这类问题比较好的方法,在这次游戏中学生必然乐意应用这种方法。二是初步感知每次框出的数多,得到不同的和的个数少。这一感知一方面能在问题的答案上获得:每次框2个数,得到9个不同的和;每次框3个数,得到8个不同的和。另一方面能在平移的过程中体会:每次框的数少,红框平移的次数多,得出的和的个数多;每次框的数多,红框平移的次数少,得出的和的个数少。显然,通过这次游戏,学生对用平移方法解决问题的体验深了,为发现规律迈了坚实的一步。

第三次游戏,在同一张数表里,每次框出更多个数,如4个数、5个数,分别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安排学生继续实验,并把数据都填入一张表格。有前两次操作的经验,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活动的方法。或是仍旧用红框逐次去框数,或是看着数表想像框的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对这类现象的感知得到进一步的充实,更清楚地看到,每次框的数的个数越多,红框平移的次数越少,得到的和的个数也越少,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得出规律是例题最关键的教学环节。带着教材里的两个问题逐行观察表格里的数,研究平移次数与每次框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得到不同和的个数与平移次数的关系,找到的共同特点就是这类现象的规律。平移次数与每次框的数的个数的关系,在表格中能看到的是:它们相加的和都是10(数表里有10个数)。由此推理,10减每次框的数的个数等于平移的次数。如果联想平移红框的操作,就能体会这个关系是合理的。如在数表左端框出3个数,数表里还剩7个数,红框还能向右平移7次。发现和的个数与平移次数的关系比较容易,表格里能看到平移的次数加1等于得到的和的个数,在几次操作活动中都有这一体会。发现的规律要用自己的语言,顺着填的表格,从左到右概括地讲述。如数表里有10个数,减每次框几个数等于平移次数,平移次数加1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看着表格讲述比较方便,关系清楚,也有助记忆。

“试一试”增加了数表里的数(从10个变成15个),“练一练”把数表换成正方形图案连成的花边。要求利用例题里的规律,说出几个问题的答案,在应用中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发现的规律。还要注意的是,“试一试”直接说出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练一练”直接说出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它们都没有问“平移多少次”。这是因为平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平移次数是解决问题时应该主动思考的中间数量。

例2的素材是在墙面上贴瓷砖,每块瓷砖都是大小相同的正方形。4块花色瓷砖拼成正方形,组成一个图案。把这个图案贴在墙面任意一个位置,称为一种贴法。要解决的问题是图案在墙面上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显然,图案在墙面上的位置,可以在同一行左、右移动,还可以在同一列上、下移动,这是例2比例1复杂的地方。但是,无论图案从左往右移动,还是从上往下移动,计算平移次数的方法与例1是一致的。所以,这道例题要以例1的规律为基础,构建稍复杂一些的规律。

首先是理解题意,激活相关的经验。示意图的墙面上贴了瓷砖,中间的4块组成一个图案。“把图案贴在这面墙的任意一个位置”引发想像,可以把图案贴高些,也可以贴矮些;可以把图案贴在墙面的左边,也可以贴在右边。经过交流和,得出两条线索,即教材呈现的两种思考。这两种方法都是把例1里获得的经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第一种方法想的是在一行上移动,和例1非常贴近,很快得出贴在最上面一行有7种贴法。第二种方法想的是在一列上移动,比例1稍有变化,所以贴在最左边一列有多少种贴法需要数一数或算一算。

然后小组讨论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逐步深入的。第(1)个问题需要的时间最多,把第一种一行有7种贴法和第二种一列有5种贴法结合起来,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这里不要急于得出一共有多少种贴法,要弄明白的是:如果一行一行地想,要从上到下想5行;如果一列一列地想,要从左到右想7列。第(2)个问题在理解题意时已经有了答案,这里再次讨论,是因为第一种方法讲的是最上面一行,第二种方法讲的是最左边一列,需要扩展到每一行都有7种贴法,每一列都有5种贴法。第(3)个问题是解决一共有多少种贴法以及它的算法。有前两个问题为基础,很容易想到一共有7×5=35(种)贴法,这个算式的数量关系就是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与一共有的贴法之间的关系。

“试一试”和“练一练”都是例题的变式。“试一试”的图案虽然仍旧由4块瓷砖拼成,但拼法变成“凸”字形。把它贴到墙面上,求一共有多少种贴法,要把图案看成长方形。这一点可以通过教师演示或学生操作来理解。“练一练”在墙面上贴的是长方形瓷砖,有6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瓷砖拼成一个图案。求一共有多少种贴法的思考与计算,和贴正方形瓷砖相同,能再次体会一共有的贴法与沿墙面长的贴法、沿墙面宽的贴法之间的关系。

练习十第3题里有两类问题,一类是用“十”字形的框在数表里每次框出5个数,一共有多少种框法。解决这类问题,要把红框看成每次框出9个数的长方形。这一点,学生在“试一试”里已有初步的体会。另一类问题是研究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与中间数的关系,只要通过几次框数活动,就能发现框里的5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5倍。中间的那个数是5个数的平均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数学的小论文范文(12篇)篇九

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指名说。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先独立思考,想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一: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二: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三: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1754714548。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五年级数学的小论文范文(12篇)篇十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在学习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已学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教学的,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我本着让学生“实践”数学、“体验”数学,以主体性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参与新知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数学思维。

一、挖掘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的导入直接利用了三道练习题,让学生回忆商不变的性质和体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让学生猜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为自主探索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必要的铺垫,同时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科学验证。

首先,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比一比的实际操作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比较中,感性地认识到这里的三个分数是相等的。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感知数学事实,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通过有序的交流和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规律,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经历一个不断完善、修正、充实的过程。在整个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活动中,我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表达、辨析、质疑的训练,尽量不给学生的数学思维加上框框,让学生展开思维,大胆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应用拓展,巩固深化,学以致用。

在师生合作共同归纳出结论之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以利于更好地迁移和运用。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力求紧扣重点,做到层次分明、多样、有坡度。这样做不仅能照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而且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四、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不足如下:

在学生的动手验证这一环节中我是设计了让学生按折、画、比的步骤一步一步来引导学生操作,为学生设计的是相同的学习方式,没能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如果设计成:“课桌上的信封里放着一些材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你觉得不需要材料,当然也是可以的。”这样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总之,“教育是一种十分细致的精神活动”。的确,这就更加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细心,更要付出真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数学的小论文范文(12篇)篇十一

新课改实施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学生基础差距很大,通过诊断考试,两科总成绩分布在38~192分之间。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存在巨大反差,再使用单一的目标教学,势必使优秀生感到不满足,学困生感到深涩难懂。久而久之,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学习兴趣都会受到影响。怎样找到一种既能面向全体,又能重点突出的数学教学模式,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不同潜质的学生都有所发展,这是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体现。

20xx年6月,我校申报了“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数学教育研究课题———《采用阶梯目标教学,促进不同数学水平学生发展的研究》。课题由研究中心数学课程工作室管理和指导。

什么是“阶梯目标教学”?就是在教学的各环节设计不同的目标,学习难度像蹬阶梯一样具有层次,逐渐递进。在不同时段,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努力达到预选目标,完成相应的任务,就视为该阶段学习成绩合格有效。

在教学的每个环节设计三级阶梯目标:

第一级———双基达标目标:掌握知识点的概念、判定和性质,理解知识的作用和用途。能力达到程度:会。

第二级———知识运用目标:达到第一级目标,并能运用知识解答简单的综合性问题和课本上全部练习和习题。能力达到程度:熟。

第三级———技能提高目标:达到第二级目标,具有较系统的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备一定的探究问题的能力。能力达到程度:巧。

例如,现在流行两轮滑板,如果设计它的三级目标,第一级能在地面上滑行,不摔倒;第二级能控制行进方向、加速减速自如滑动;第三级能连续做复杂的动作和花样,把舞蹈融入滑板运动中。

备课是体现阶梯目标教学的关键,备好课就意味着教学成功了一半。备课时要按三级目标改编教材内容,增强知识层次感,设计学生、设计例题、设计练习和作业。这样备课,教师的工作加大,在每个环节都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稍微懈怠就可能回到原来的老路子。教师要团结协作,采用分解任务集体备课的方式,共享、互用教学资源,能减轻一定的工作量。教师要掌握课堂教学节奏,讲授知识要有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要求上要体现出阶梯性,恰当地安排时间练习。要按三级目标布置作业,不同学习目标学生的作业数量和题型要区别。辅导时调整重点,加强对课堂上仅能达到第一级目标学生的辅导。

考核时试卷题目相同,但试卷有三级评分标准。每一题目上要标识清楚三级目标,就像高考试题标注文理科解答一样。对于不同目标的学生只要完成目标任务,就能得到满分;这样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现自身价值。

初一新生入校后,通过考试建立初级信息库。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己当前学习的综合实力,自主选择学习目标(教师不强迫)。

以后定期(一个月)进行严格的测试,每次测试都要建立学生学习情况阶段信息库。教师根据测试结果,把成绩位次与上一阶段信息比较,教师和学生各自分析变化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到改进措施,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的三级目标管理是一个长期、连续、动态、透明的过程,建议使用电脑和专用软件管理。

家校互通信息,了解学生选择的学习目标,正确对待每一阶段的考核结果,只要学生达到预定的目标都能得到满分。学生初次确定学习目标时,教师可以引导,但不要干涉,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习目标确定后,学生在一个阶段内的学习行为应保持稳定,严格按预定目标完成任务,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20xx年7月,为期三年的阶梯目标数学教学实验结束,进入课题结题阶段。将学校20xx年中考成绩和初中入学初始成绩比较,数学优秀比例增加了九个百分点,及格及以上比例增加了十七个百分点,课题实验取得了一定范围的成功。

五年级数学的小论文范文(12篇)篇十二

摘要:通过本课的教学,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游戏亲手尝试动手操作培养能力提高能力。

1.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

2.通过课内合作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片段案例分析。

(一)猜想从问题设置开始。

师: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大家有兴趣吗?

生:有!

师:老师现在这有两枚骰子(教师出示两枚骰子),现在我同时掷在桌子上,大家猜测一下它们的和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不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说出理由。

生1:它们的和应该在2-12之间。(教师板书:2-12中的任意一个)。

生2:它们的和肯定不会超过12,12是最大了。

生3:它们的和大于2或等于2。

因为1个骰子最小是1,2个骰子的和最小是2。学生动手操作结果显示:掷两枚骰子的和在2-12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板书: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2)教学心得: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生:好!

师:你们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呢?

生1:老师选了5,6,7,8,9是五种可能;5,6,7,8,9以外的数2,3,4,10,11,12是六种可能,应该是我们赢的可能性大。

生2:这要看运气,谁赢的可能性大!

师:还是让我们看实验的结果来说话吧!(学生动手投骰子,边投边记录)。

教学心得:学生对猜想和动手操作活动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从发现问题中,进一步猜想与探究。

师:通过你们几次的尝试,操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通过操作看记录结果,显示老师赢的次数多。

生:……。

师:小实验的结果老师赢的次数多,不是老师幸运,是其中隐藏着小小的秘密,下面,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个秘密。

师:我们知道每粒骰子有6个面,分别是1、2、3、4、5、6。在一个面上,1-6出现的可能性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两枚骰子出现2-12这11个数的可能性是不是一样呢?我们下面去研究一下。

教学心得: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三)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验证开始的猜想。

学生每4个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其他3个同学轮流抛骰子。

生:(活动开始)抛骰子。

通过小组动手操作———研讨———总结,根据师生的共同活动,记录结果发现11个数出现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

师生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

板书(每次的结果分析):

2=1+1。

3=1+2=2+1。

4=1+3=2+2=3+1。

5=1+4=2+3=3+2=4+1。

6=1+5=2+4=3+3=4+2=5+1。

7=1+6=2+5=3+4=4+3=5+2=6+1。

8=2+6=3+5=4+4=5+3=6+2。

9=3+6=4+5=5+4=6+3。

10=4+6=5+5=6+4。

11=5+6=6+5。

12=6+6。

从直观的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掷出的和是5、6、7、8、9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2、3、4、10、11、12的次数较少。

师:从上面的分析中,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再动手操作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会跟大家说说其中的道理。

生:老师选的5,6,7,8,9这五种可能的机会明显多。

师:这就是老师赢的机会多的原因。

教学心得:通过简便、直观的方式呈现出现的结果,会更直接感受实验的结果。使动手操作从表面现象延伸到深层次的内涵。

(四)小结。

师:今天这个活动虽然很简单,同学们做起这个活动也很方便,但是,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是不是感觉到做任何活动,只要善于动脑,善于探究,就会有很大的收获?请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生1:简单的实验,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大道理。

生2: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做游戏,不能只看表面,应该善于动脑子,多思考。

生3:再简单的动手操作,其中往往会让我们变得很聪明。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学数学会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动手操作会揭开许多小秘密;以后还要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动手动脑,会越来越聪明。老师希望你们越来越聪明!

教学心得:通过这样一个“可能性的大小”的实验游戏揭开了这个隐秘的秘密,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三、课后反思。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来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了“组合”的知识内容,来进行可能性大小的探讨,解决“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很简单,但是环环相扣,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的研究。

第一个环节:设置问题质疑———猜想的开始。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个环节:从实验中发现问题———猜想的深入。

实验结果与事先估计不一样时,引起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亲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当学生通过统计有限次数的实验结果,看到掷出的和是5、6、7、8、9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2、3、4、10、11、12的次数较少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数的分解的形式来分析其中的奥秘,找出其中内含的秘密。

第三个环节:从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验证猜想的结果。

只有猜想没有行动———是空想。猜想后的探究活动会验证猜想的结果。过程很简单,但是猜想———实验———探究的过程就是我们从发现问题到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动手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解决问题的活动方案,最终圆满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2008(8).。

相关范文推荐

    假期阅读收获和体会(热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它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

    大学生酒店实训总结报告(专业16篇)

    报告范文的撰写需要具备分析、整理和逻辑思维等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内容的准确性和格式的规范性。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

    预防传染心得体会总结(专业19篇)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我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以下是一些健身爱好者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健身锻炼积累了健康和身心的感悟。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公共场所

    前端开发年终工作总结(优质13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自己过去一个月工作状态的一次梳理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下一个月的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

    医院安全日活动总结(专业19篇)

    在进行活动总结时,需要注意客观、全面地总结,同时要尽量避免个人主观色彩的介入。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启发和激发大家写活动总结的灵感。

    士官学员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一段时间内的经历、感受和收获的总结和概括。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范文。士官学院是一所培养优秀军事人才的高等军事院校

    少先队教育心得体会(专业22篇)

    心得体会是对我们在某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思考和总结。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思路。第一段:引入尊师教育的重要性(字

    稻谷销售合同(专业15篇)

    销售合同是商业交易的基石,能够确保双方的权益不受侵犯。销售合同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模板和参考,帮助我们写出完美的合同。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

    雨雪天气应急预案演练大全(21篇)

    面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能够起到及时应对和有效处理的作用。以下是相关领域专家总结的应急预案范文,希望对您的编写工作有所启发。连日来,我市出现了几十年来罕见的、持续

    银行行长服务日心得体会(热门20篇)

    心得体会是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接下来是一些写作心得体会的参考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在人与人之间,它是一个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