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

时间:2023-11-17 作者:薇儿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

6.范文范本是一种写作的典范,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优秀的句式、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文化背景,丰富自己的写作视野。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一

2、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物体的边线。

1、出示一面无边框圆形镜片。

那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解除这个麻烦呢?

我也想过给镜子镶一道金属边框,可我怎么知道这个边框倒底要多长?(可以用软尺量一下。)。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量哪里吗?

点名指一指边线,如果学生指着边线上的某一点,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师:同学们刚才所指的,其实就是这个镜面的边线。

谁再来指一下三角尺的边线?生指,师生指。同桌互指三角尺的边线。

3、出示想想做做2。

师: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大家任意挑两幅图描出它的边线。

学生独立描出第二题图形的边线,并相互交流。

师选取两位同学的作业做对比,指出画时应贴近边线画。

1、(出示例题图)。

师:儿童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在哪里?谁来指给大家看。

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师:游泳池池口的边线的长也叫游泳池口的周长。

谁再来说说什么是游泳池口的周长?指名说,互相说。

3、你还能指出这是什么的周长吗?谁来边指边说。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注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注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追问:知道了每条边的长度后,该怎么得出周长?指名回答计算方法。

然后独立测量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

小结明确:一个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

四、拓展提高。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方法。

指名回答,阐述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2、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各图形的周长。

指名回答正方形周长、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指名回答第三幅图的周长长度。(可能有同学会认为是30厘米)。

指名上台指出该图形的周长。

同时出示各边的长度。并指名计算周长长度为26厘米。

提问:为什么有同学算出来是30厘米,有同学却算出答案是26厘米?

五、全课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能指出物体的周长,能测量这些物体的周长,能计算物体周长的长度)。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二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

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自主探究。

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反馈。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4.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

五、课堂总结。

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总说明。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喜爱的卡通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剪一剪、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一元硬币的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师生分享着发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

课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本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安排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片欣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学习数学的情感也由此被进一步激发。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三

1.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了解它们的运转关系,学会看整点,并初步学会记录整时。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并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使幼儿懂得珍惜时间,有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2.幼儿操作材料。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你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吗?(闹钟)对了,是闹钟。闹钟是钟的一种。

师:钟是计时用的,所以又叫时钟。它告诉人们几点了,应该做什么事,小朋友认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

1.读钟面上的数字。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只钟。这个圆面叫钟面,钟面上最外面有些什么(数字)?钟面上有哪些数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字从小到大按顺时针方向围成了一个圆圈。

师:钟面上除了数字之外,还有什么呢?钟面上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还有一根细细长长的是秒针。今天我们来认识时针和分针。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就是按从1到12的方向转了一圈又一圈。现在时针和分针要进行跑步比赛了,你们猜猜哪根针跑得快?现在我让他们都站到了12上,开始了……谁跑得快?(分针)。

教师反复地拨时钟,让幼儿了解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的现象。你还发现了什么?(分针跑了一圈,时针只跑了一格。)。

师:对,分针长,跑得快,时针短,跑得慢。分针跑了一圈,时针只跑了一大格。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大格就是一个小时。

(出示7点钟的'钟面)师:你能说出这个钟面上的时间吗?你是怎么知道这是7点钟的?

(出示1点钟的钟面)师:这是几点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出示5点钟的钟面)师:这是几点钟呢?

(出示11点钟的钟面)师:这是几点钟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7点钟、1点钟、5点钟、11点钟。(同时出现刚才的4个钟面)小朋友看一看,这4个钟面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特点?(分针指的位置相同)。

师小结:如果分针走到12,时针指向哪一个数字,就表示几点钟。

师:小朋友已经会认钟面上的几点钟,下面请你们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几点钟。

师:请小朋友拨3点钟。(幼拨,师巡视)你是怎么拨的?(幼说)。

师:在自己的钟面上拨9点钟。(幼拨)请一位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1.师:现在几点了?早上7点时小朋友起床了,你每天几点起床?

2.出示中午12点钟午睡图。

3.出示晚上8点钟睡觉图。

师:我们也要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有关写大家都知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

幼儿园导语:幼儿园如何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

幼儿园资料《认识时钟整点》这堂课可以让孩子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关于认识时钟整点的教......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四

写好教学反思对老师来说也很重要,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认识周长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认识周长》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课堂上,首先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一只蚂蚁爬树叶边线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再让学生用彩笔描出自己喜欢的树叶及课本上习题上的图形,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最后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及知识的拓展延伸。

这节课虽说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觉得有就一处的设计对教材内容挖掘得太过深彻了。我一共设计了六个图形让学生判断那些图形有周长,那些图形没有周长,为什么?在学生作答后我引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还有两个是不封闭的图形,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感受图形边线具有封闭的特性,从而使他们知道在指物体表面周长的时候一定要指完整,不能断。其实后来的几个环节都是叫学生指周长,都在暗示着让学生体会周长的这一特征,所以前面强调边线的首尾相接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效果也不太好。

其次,是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精细化。例如:在“试一试”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树叶的周长时,我发现学生对测量方法的选择很随意,而且整个测量过程用时比较多,细细想来是在进行测量之前缺少对学生方法选择的引导。如果在测量之前加上个“你打算怎样来测量?”问题的探讨,也许会避免上述的问题。有学生说用绳子围着树叶一圈之后,把绳子拉直,用尺子量一量就可以知道树叶的周长是多少,这时我却没有抓住机会适时给学生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又如:在实践联系计算图形周长时,我出示的是课本“想想做做”第4题,其中第一个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第二个是等边三角形,第三个是平行四边形。其中就体现了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渡,有很多同学就选择使用比较简便的乘法来计算,而我却没有抓住机会,让他们体会文本的意图。如若能让学生就图形的实际情况来说说为什么能用乘法的话,相信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一定会更深。

另外,教学评价欠缺。当学生回答后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评价,或者是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时,不能够抓住机会及时的引导学生,并进行评价,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

通过这次讲课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一节好课它是有生命活力的,而这种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而恰恰这点就是我的课堂所缺少的。通过这次讲课结合年会的学习让我真正明白,在数学课中一个有效的数学问题,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其实它就是学生思维的碰撞,思想的升华,数学方法的渗透。所以,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

因此,我觉得要能在文本间自由地穿梭,挖掘出其中蕴藏着的奥秘,还要将自己领悟到的东西深入浅出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教师用来塑造一节好课最灵魂的东西。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周长的含义,为接下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打下基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现今数学课上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但如何适当创设情境,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恰当为教学服务,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在本节课上,我创设了“龟兔赛跑”这一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发现比赛的要求是“绕着操场跑一圈”。兔子在中间就穿过操场来到终点,犯规了。而乌龟按照比赛要求,从起点开始,绕着操场跑了一圈,又回到起点。跑了一周。在此基础上,板书一周。这样的情境创设,直观地让学生理解了“一周”的含义,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

新教材中,“周长”的概念是这样出示的“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一周”、“边线”等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所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首先,让学生动手剪书签,提问:“你是怎样剪的?”引出边线,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书签边上的边线;其次指书签一周的边线,先让学生自己指,再老师示范指,指名指,让学生理解一周边线的意思。这时揭示:刚才我们所指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接着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身边物体一周的边线,引导学生理解“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最后,描边线,描出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引导学生由“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类推出“多边形各边的长度之和就是她的周长。”从而完善和深化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在认识周长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量一量、算一算,理解周长的含义。小组合作测量校名片、五角星、硬币的周长。五角星的测量主要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后体会到五角星的10条边都相等,只要量出一条边的长,就能算出五角星的周长。校名片是让学生通过测量长和宽,初步接触长方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而硬币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探索曲面图形物体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让学生经历动手围一围、量一量的过程。初步体会“化曲为直”的方法价值。通过简单的测量和计算,引导学生拓展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初步学会测量和计算周长。尤其是硬币的测量,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有助于学生直接地体会“化曲为直”,进而领会测量物体某个面周长的重要方法。这样测量计算,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直观、具体地感受周长概念的内涵,感悟周长是一周边线的实际长度,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认识。

由于长期从事低段数学教学,这学期第一次接触三年级的内容,所以很多方面还值得认真思考和商榷。思考如下:

由于长期从事低段数学教学,在课堂上,我总是不放心让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总是想方设法“带”着孩子去理解题意,“引”着孩子去学习。如在教学“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时,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理解了周长的含义,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计算的方法。而我在教学中生怕学生虽然知道了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但不知道多边形各边的长就是它的长度之和,就是它的周长。所以,在教学中,忍不住又“引”着学生学: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的一周边线,再让学生理解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求一周边线的长,也就是求三条边的长度之和。这样的“引”的确可以使思维反应慢的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平面图形的方法。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另外,在解决“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由于时间的不足,我没有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而是直接将方法教给学生。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跟”着老师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中科院放手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已有经验,自主探索求周长的方法:可以数一数、加一加或者移一移等等,基础方法是数一数、加一加,要求学生掌握,而移一移要求较高,如有学生想到这种方法,可以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实践活动时,我选择了三件物品让学生去测量周长,校名片、五角星还有硬币,主要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中由线段围成的可以用直尺去量一量,而由曲面围成的可以先用线围一围,再量出线的长度的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课后回顾了整个教学过程,因为在例题教学时已经测量计算过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已经知道了线段围成的图形可以直接量出各边的长度,再算出各边的长度之和。所以实践活动中,校名片、五角星的测量就显得重复和累赘。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只要留下测量硬币的周长即可。又通过教学实际发现,硬币比较小,让学生去围一围,量一量比较困难。所以可以选择大一点的圆形的物品让学生去测量。比如:一整卷的胶带纸(或者双面胶)。这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由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测量,理解和掌握“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五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了解。

2、使学生会正确的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的负数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六

我校张秋霞教导在本次太仓市级教研活动中执教了“认识周长”,我参与了其磨课的过程。张老师尽管任教小学数学时间不长,但是她的数学功底很扎实,对于数学教学颇有见地,而且文章写得也不错。在磨课的过程中,我愈加有这样的体会。

在这节课上,张老师非常准确地把握了这节课的重难点,她的思路非常清晰,从认识边线——认识一周的边线——认识周长——计算周长——自己测量数据计算周长——了解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脉络非常完整且有条理。在认识边线中,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她又分了两个层次,一是借助有边框的平面图形认识边线,二是找出没有边框的物体某个面的边线。通过这两个层次,学生对于边线从具体实现了向抽象的有效过渡,对于边线,他们的认识就突破了“有线”向“无线”的飞跃。这对于学生准确建立周长的概念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认识一周的边线中,张老师也煞费苦心,从学生指一指揭示“一周”,再利用另一个素材,通过教师指,为学生提供辨析的一次机会,以此让学生牢固树立“一周边线”的概念。教学进行到这里,“周长”的概念可谓“呼之欲出”,张老师通过屏幕演示,用线绕树叶边线一周,拉直,用尺量出长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周长就是一周边线的长,另一方面则向学生预示了测量周长的方法。在计算周长一环节中,张老师同样分成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她出示了教材提供的两个图形,让学生说说求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就是求“三角形”、“四边形”的什么?以此强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然后出示数据,让学生分别计算。第二环节她出示了课后的一道练习题,有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通过这项练习,一则可以巩固周长计算,另则可以生发多样化的计算,引出简便的计算,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可以说,张老师的这节课层层深入,是一节有着浓浓“数学味”的课。当然作为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不影响这节课的整体效果。

听后,教研员杨老师对此课作了详尽的点评,在肯定的同时,杨老师提出了许多意见,对于这些意见,我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在这里提出,以求引起大家的讨论。

1.杨老师认为数学中的“方法”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不应该是老师告知。我想,在这个观点上,杨老师太过偏激,她忽略了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个成员,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适时点拨学生的疑难困惑。试问:如果“方法”都能由学生探索,那么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何况,有很多的方法学生根本就探索不出,尤其对于像我们这样生源的学校。在课上,学生自己测量圆形物体时,的确没有出现滚动的方法,那么教师将其介绍给学生,也不失是一种教学策略。在这里,我想说,关于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行的探索习得,另一方面通过有意义的接受也能让学生从中习得。

3.杨老师提出,将图形剪下再认识“边线”比不剪下认识“边线”要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同时杨老师还介绍了自己上课时的处理方法。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杨老师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设计意图,关于“边线”的处理我在“评课的艺术”一课中有具体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何况,每个人认识的角度不同,决定了他们在处理教材上方法的不同。可能杨老师的处理方法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别的不同的处理。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正因为不同的思路都能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才能成为一门艺术引起无数有志者为之不断探索而乐此不疲,如果只有一条路,那么,有了那些特级教师们的努力,我们就只需步其后尘,无需努力了。

以上只是自己不成熟的一些想法,如能引起某些讨论,那可就是我写这些文字的目的所在。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七

前几天,听了吴xx老师所上的《认识周长》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预设。

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周长这一概念相对抽象。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段儿童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吴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并不是将周长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她首先让学生根据公园平面图初步感知“一周边线”;再借助游泳池和数学书封面进一步感知“一周边线”的特点,从而认识“周长”;接着由游泳池和数学书封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并探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再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周长问题。这样设计,从生活中的实物着手,先形象地感知生活中的“周长”,再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认识数学中抽象的“周长”,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活—数学—生活”的设计,把形象与抽象形结合,帮助学生逐步将“周长”这一概念从生活与实物中逐渐剥离、步步明晰。

二、在有效探究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组织引导学生经历有效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教学中,吴老师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次是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之后,组织学生探究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第二次是在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阶段,组织学生探索树叶和神奇宝贝卡的周长求法。两次探究活动,吴老师都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讨论测量计算方法,再进行展示交流。活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介解决教学难点。

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媒介,将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及时捕捉下来,反馈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本课教学中,在探索神奇宝贝卡(圆形)的周长求法时,吴老师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了部分学生的.测量时的照片,在交流时展示、播放。从而使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得到了全面的展示,测量方法的优化也有了充分的保证。

总之,吴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预设初步认识周长,并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深入理解周长。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效果显著。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悟周长的含义,知道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测量图形各边的长度初步感知计算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周长的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感知周长。

情境引入:同学们,老师在公园里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1.出示媒体:小猫绕花坛跑了一圈、金龟子绕树叶爬了一圈。

(1)看到了什么?

像小猫、金龟子绕着花坛、树叶跑了一圈,我们也可以说它跑了的一周。

板书:一圈一周。

(2)怎么看出来正好跑了一周?

从起点出发,绕着跑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所以说正好跑了一周。

(3)像这样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媒体配合演示。

板书:周长。

二、理解周长。

1.出示媒体图:钟面书本封面三角形、红心图。

(1)找物品图形的周长。

(2)指一指钟面的周长。

(3)描一描图形的周长,完成练习纸上的第一大题。(实物投影反馈核对)。

2、抽象出平面图形(媒体配合滚动一周长度)。

什么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3、判断:红线部分是下列图形的`周长吗?

反馈核对媒体更正。

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1、出示三角形。

(1)怎么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三角形的周长其实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

(3)测算三角形的周长。反馈核对,纠错。

2、完成第二大题另外三题。

正六边形。

正方形。

长方形。

小结:平面图形几条边的长度总和就是它们的周长。

3、下列是由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比比它们的周长,哪个长些?

(1)(2)。

abab。

小结:比较周长,是看图形一周的长度,和小正方形的多少,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a

b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九

1、利用游戏操作活动,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认识时针、分针。

2、学会看整点,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款式小闹钟。自制一座大钟(教师用),自制小钟若干。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引入课题(投影出示)。

1、对,就是闹钟.今天闹钟的一家来到了我们这里,我们欢迎他们。

2、我们一起逛超市: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的指针和数字。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们身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谁来说一说.

时钟上有数字1-12,12总在上面,6总在下面。这些钟都有两根针,一根长针,一根短针。(这根长长的针叫做分针,短短的针叫做时针。

3、时钟的作用?(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不停的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进行工作、学习、休息,给人们带来有规律的生活。)。

二、认识时针和分针。

1、长针和短针转的时候,它还有一个小秘密。长针跑得像小白兔一样快,短针像小乌龟一样慢,长针跑一圈,短针只跑一格(可让幼儿一起做出动作加深印象)。

2、教师师范拨一次时钟,提问:长针跑一圈,短针跑多少呢?(一格)就是一个小时。

三、认识时间。

1、现在老师要教小朋友来认识时间了,现在长针指到12,短针指到。

几就是几点了。(长针指到12,短针指到3,就是三点整了)可重复几次。

2、教师说几个时间,请幼儿操作(如:7点钟该起床了,8点钟该上学了,5点钟该放学了等等)。

四、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巩固整点的认识。

幼儿扮成小白兔,教师扮成大灰狼,小白兔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不说话就在时钟上拨点,如拨3点,然后幼儿看时钟就说啊三点了,教师一拨12点小白兔就跑回家。

3、“时钟时钟几点钟了的游戏”教师当小闹钟,小朋友问:时钟时钟几点钟了?教师敲铃鼓,敲几下就代表几点钟了,(如:敲4下,就代表4点钟了),请小朋友表示出来。

五、总结。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你都认识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并能自己拨出正确的时间。希望你们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十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姜小学张庆安内容:苏教版数学十一册115-118页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的特征和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学法指导:动手操作,结合观察、分析、推理和验证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一套;2、教学圆规。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圆规、直尺、三角板、剪刀、彩笔设计理念:1、数学来源于生活,课件中出示的`几种生活中的图形都有圆,很自然的就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2、强化操作,在操作中探究,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圆的特征。3、运用课件,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4、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起源于生活,又能应用于生活。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到圆,导入新课:1、课件演示生活中的物体:硬币、钟表面等,从这些物体中闪动、抽象出圆,指出圆是一个平面图形。2、师:我们以前还学过那些平面图形?指名口答,并随着学生的回答点击鼠标,出示各种平面图形。3、对比、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其他则是直线图形。适时板书:圆的认识二、操作、探究:1、师:有位数学家说过:“圆是最美丽的图形”。你们想不想画出一个美丽的圆呢?2、画圆:(1)认识圆规,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2)试画一个圆。(3)交流画法;师适时板书画圆的步骤,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4)让学生将自己所画的圆剪下,备用。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1)师:你们知道圆中的点叫什么名字吗?(板书:圆心)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这个点就是圆心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来动动手、动动脑,证明这个点就是圆心。(2)交流证明过程。(3)课件演示证明过程:用红色闪动圆心,显示“圆心”两个字,用字母o表示;再用蓝色闪动一条从圆心到圆上的折痕,显示“半径”两个字,用字母r表示。(4)师:我们在一个圆中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他们的长度怎样?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半径,并用字母表示。(5)课件演示:用黄色闪动一条折痕,显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6)师:在一个圆中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他们的长度怎样?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7)判断哪个是直径:(8)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吗?4、同一个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1)小组合作,并写出表示他们关系的等式,看哪个小组写得多。(2)交流并板书。三、运用、巩固:1、完成117页:练一练1学生操作,再在投影上评讲。2、根据要求画圆:(1)d=7厘米(2)r=2厘米学生独立完成,评讲。师:这两个圆谁大谁小?圆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3、做118页第2题逐条用手势表示,交流。4、做118页第3题(1)尝试操作;(2)明晰道理。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谁能说说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该装在哪儿?(1)交流;(2)课件演示车轮在各种形状下、车轴在不同的位置下汽车开动的效果。2、学校要重建一座圆形的升旗台,要求底面直径是6米。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画出这个圆呢?(1)交流;(2)课件演示。五、小结全课:六、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1题2、画圆:(1)d=4厘米;(2)r=2.5厘米板书设计:圆的认识画圆步骤:(1)定点;(2)定径;(3)画圆。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十一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1页内容。 。

二、    教学目标: 。

1、    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

三、    教学重、难点: 。

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

四、    教学用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

五、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

教学过程                             。

一、    猜图游戏,导入新课 。

〈多媒体演示:小画笔勾勒出乒乓球拍的轮廓〉 。

师: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

生:乒乓球拍 。

〈分别演示:手机、国旗的轮廓〉 。

请学生发挥想象去猜测。 。

二、    实践中理解周长 。

1、    理解封闭图形 。

师:谁听说过“周长”,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

生:…… 。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 。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

师质疑:这里好象有个词不常见? 。

生:封闭。 。

师:谁能解释? 。

生:四周都不漏缝的 。

…… 。

师:那么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呢? 。

〈多媒体演示:                        〉 。

师:这些图形中那些是封闭图形?为什么? 。

生:…… 。

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 。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

〈多媒体同时演示封闭图形首尾相接的过程〉 。

2、    指一指,从实物中找周长 。

(1)    师生合作 。

出示钟 。

师:谁能指一指钟面的周长? 。

生指 。

师:你是怎么指的给大家说一说 。

生:我是从这里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这里。 。

…… 。

指叶片、粉笔盒、数学课本表面的周长。 。

引导理解周长在面上 。

(2)    生生合作 。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 。

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 。

学生活动,汇报 。

师:我们身边能指出很多周长,例如:操场上也有。 。

三、    探究中体验测量方法 。

1、    创情境 。

师: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忙着干什么呢? 。

生:做操…… 。

师:小动物们也和大家一样忙着锻炼呢? 。

〈多媒体演示:小动物们绕图形一周跑一圈〉 。

师:怎么同时到达终点,那么他们跑得一样快吧? 。

生:…… 。

生:可以用线、用尺。 。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图形的周长评出冠军。 。

2、    量周长 。

学生活动 。

汇报结果 。

对照测量结果,承认误差。 。

师:谁的周长最长? 。

生:长方形 。

那么青蛙就成为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

四、    全课总结 。

说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十二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活动一:阅读。

让学生通过下图,从现实中的铁轨、斑马线、射灯的光柱等抽象出。

直线线段射线。

活动二:“认一认”

a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

b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c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活动三:“说一说”

注意: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活动四:画一画,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练一练。

a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ab-bc-cd-da。

b第2、3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视觉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

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

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十三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7的乘法口诀》中的例2、例3。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乘法的初步认识2——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和分两行摆点子的情境图。首先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正方形的情景,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建构“思维模式”。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与促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建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2)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通过示范、指导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通过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熟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最适合他们的就是直观形象的学习了。

四、说教法与学法。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发现学习法、游戏激趣法,把这四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尽管本节课“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原本并不是让人生畏的、令人生厌的,而是通过自己努力,体验成功、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美国教育学教授柯普兰提出“儿童对数学概念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法、类比迁移法、合作交流法、直观操作法、分析发现法,在教学中通过层层深入把“一个数几倍的含义”暗含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把“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通过亲身操作体验,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正“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方法”。

本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倍”,让学生初感受到“倍”,还给学生准备了圆片、小棒、三角形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3、强化概念,巩固认知。

4、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5、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倍)。

首先,说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倍)。

一上课,我首先请同学们看看教室墙上的“小组评比栏”,挑选两个小组的红花数行比较,板书在黑板上,挑选三对:

第一组:2朵。

第四组:4朵。

第三组:1朵。

第五组:2朵。

第九组:3朵。

第十组:6朵。

我请学生们任选一对用数学语言说说它们得到的红花朵数的关系,学生已经会用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来描述两组红花朵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完后,我说:“你们都说的非常好,你们知道吗,老师只用同一句话,就能描述任何一对中两个组红花朵数的关系,你们想知道嘛?”“比如第四组的红花是第一组的2倍。第五组的红花是第三组的2倍,第十组的红花是第九组的2倍”。在陈老师的介绍中,你有没有发现哪个新的数学名词?(学生初次听到谁是谁的几倍这样的数学语言,而且老师用同样的一句话就能描述每两组红花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感知倍,接下来,我文学生“对倍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倍”,板书“倍的认识”。这个环节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相对比较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然后老师用倍的关系来描述,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比较,渗透“倍”也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大背景。同时由于在先前的学习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的是相差关系,也可以这么说,在学生的头脑中相差关系已经形成了深刻的认知结构。鉴于此,既要沟通两个数之间的相差关系,又要拓展除了两个数之间存在的相差关系以外的关系,因此,教师事先准备了讨论的学习材料,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环节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认识倍)。

从更高的需求层次上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为下面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作好铺垫。

第三环节:强化概念,巩固认知(理解倍)。

首先出示例3,让学生们用学具摆一摆,第二行应该摆多少个圆片,并在小组内说说为什么这样摆,怎样计算呢?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也就是说第二行摆4个2,就是4×2=8。如果要求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呢?该怎样摆和计算呢?然后老师摆出第一行有三根小棒,请同学们摆出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数,然后再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摆的、算的。这个过程要反复用学具操作,在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然后请学生们利用学具中的12个小星星设计一个方案,把星星排成两行,然后请同组的同学来用“倍”来说一句话,表示()是()的()倍,让学生在次通过摆一摆来创造“倍”,并讲讲怎样摆才能清楚的看出来,这一过程一定要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在探究完新知后,进入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巩固深化(应用倍)。

1、列式计算:

(1)4的7倍是多少?

(2)7的3倍是多少?

2、78页第一题。

3、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倍,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4、用脑猜一猜老师今年几岁?

(预设:学生随意的猜测35、28、30、42、33……)。

师: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你最先排除哪些数?

(预设:学生容易想到排除28、42、33)。

师:是呀,35和30这几个数都有可能。(再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学生揭晓谜底,并且说出理由。

5、动口说一说。

看,陈老师老师带来的水果真多呀!(出示情境画面)。

(2个桃3个苹果4个梨6个菠萝8个草莓12个西瓜)。

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6、摆一摆,填一填。

第一行:

第二行:

(1)你能用“倍”来说一句话吗?为什么?

(2)第二行再摆()个,第二行的个数才是第一行的2倍。

(3)第一行去掉()个,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的2倍。

本练习环节中通过多种渠道(耳听、手动、眼看、口动)、多种形式巩固并加深对“倍”的理解,问题带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的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生体性,促使学生从发散思维中寻找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水平进入更高一个层次。总之,练习设计力求融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为一体,把夯实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求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后,使学生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理解倍的概念,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最后进行第五环节: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我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知识?(学生交流)。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这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全课总结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巩固新知,又使学生品尝到收获的喜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时空,激发他们用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整节课的新知识不是老师强加于学生的,是学生通过旧知识的`牵引,主动获取的,体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倍”是乘法的重要含义之一,要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注重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通过从形象到抽象的层层递进练习,提供了一个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认知,去反思,去巩固,去运用,去发展新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了情景图,形象地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呈现过程更清晰,更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板书的设计从旧知的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多少来描述,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学习,层层递进,简单明了,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形成。我的说课说完了,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十四

2.能够判断三种线会并动手画出这三种线。

设计完桥面再画什么(柱子)让学生动手画。再画拉索一条利用什么工具来画?

二.教学直线、线段和射线。

1、通过画的图引出线段:让学生说说线段的特点,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段的意思,

板书:线段:2个端点。

生活中有许多线段出示手中的尺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

2.请在本子上画3厘米长的线段,再画比3厘米长的线段能画多长?让学生想象一下将3厘米长的线段无限延长、延长,这时它就几个端点?让学生说一说谁来起个名字?让学生画一条射线。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射线的例子,让学生多说一说。(太阳光、眼光)。

3.这还有一道题将3厘米长的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没有起点和端点,谁来起个名字?

谁能说一说直线的特点,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直线吗?

让学生在本上画一条直线。

三.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识了几条线?

四.作业练习。

1.课后练习。

2.让学生利用今天学的知识画一幅你喜欢的画。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十五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必须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3、猜想:这种数为什么会叫分数?

(一)分与平均分。

问题:6个苹果可以怎样分?

方法:对几种平均分的结果提问。

小结:象这样每份同样多的分法是平均分。

(二)分数的产生。

问题:3个苹果可以怎样平均分?

平均分成的每份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说明:这就要求产生一种新数----分数。

新课:

(一)认识二分之一和二分之二。

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说明:2份中的1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演示:2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说明:这样的2份是2个1/2,也就是苹果的2/2。

3、强化平均分。

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大小不同的2份。

问题:2份中的1份还是这个苹果的1/2?为什么?

说明:只有平均分成的两份,每一份才能用1/2表示。

4、过渡:

学生动手操作:折出形纸的1/2;

问题:怎样折出形纸的1/2?

方法:学生演示折纸的方法和结果。

问题:如果大家继续平均分,能得到正方形的1/4吗?

(二)、认识四分之一和四分之几。

方法: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展示折纸的结果。

问题:为什么4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这样的2份,3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方法:指一指哪是正方形的2/4;

闭上眼睛想一想3/4是什么样?

举起正方形的4/4;

问题:为什么4/4是整个的正方形?

2/4,3/4,4/4都和谁有关系?

说明:1/4这样的分数很重要。

过渡:如果继续平均分,还能得到几分之几呢?

(三)、认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几。

出示:一根钢管。

问题:要得到钢管的1/3需要怎样平均分?

出示:一个圆。

观察:钢管的1/3和圆的1/3。

问题:你又发现什么?

说明:把谁平均分了,得到的分数就是谁的。

(四)加深理解。

出示:花瓣,看说分数。

几分之一都很重要,有这样的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学生举例。

(五)看自学。

1,看书:p178页(学生边看边说)。

2,说一说:对分数又有了哪些了解?

3,反馈:看写分数、读分数。

(1/9)(5/9)(4/9)。

(9/9)。

巩固练习:

1,判断:1的红色和绿色部分各是线段的几分之几?

2中的绿色部分是线段的5/8吗?

2、猜想:出示不平均分的苹果。

问题:每一部分不是苹果的1/2,大概是苹果的`几分之几呢?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准确呢?

学生总结:对分数的初步认识。

说课: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的;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自己都认识哪些数?猜想以下分数是怎么回事?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迫切愿望后,顺应学生的猜想去分一分。例如:给学生6个苹果,让学生随自己的意愿去分,学生简直是五花八门,在多种分法中学生自己归纳出平均分的特点后,再继续分,就是有目的的平均分了。正当学生兴高采烈地平均分3个苹果、1个苹果时,一个突发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平均分得的结果用什么数表示呢?在学生们试用整数表示失败后,他们自发地感悟到需要产生一种新数了-----这就是分数。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了二分之一;以此为基础接着认识的是二分二。就此顺应学生的思维,继续认识的是四分之一和四分之几。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通过动手折纸的操作,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在多种折法中认识了四分之几的分数。教师趁机稍加点拨,如果再继续平均分能得到哪些分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让他们自己来判断、辨析1/6和5/6有什么关系?5/6、5/8、5/7为什么分子相同分母不同?这样有具体到抽象,加深了对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本节课抓住平均分这一重点内容,以其为主线贯穿始终。这条主线横向连着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来表示,并且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纵向深入到不平均分得的结果,不能用一个分数表示,但可以用其它的分数表示。例如:把一个苹果分成一大一小两块;把一个正三角形分成一大一小两部分。这样分得的结果是不能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的。在得到学生的认可后,适时地加以引伸:怎样能使这一小块苹果也能用分数表示?怎样使三角形中的每一部分都能用分数表示?在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而且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感染力;

2,联系实际巧设悬念;为学生提供机会展示才能;

3,教学手段新颖多样,课堂教学充满激情;

4,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平等交流、相互评价;

本节课从设想到实践力求有所突破,同时肯定会存在着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还请老师们多多指正。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十六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钟表面,了解钟面的特征,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会用两种表示方法表示整时。

能力目标: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得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一、激趣导入。

1、能告诉老师今天你们是几点起床的吗?你是怎么知道起床的时间的?(看表)你们见过表吗,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呢?(学生自由表述)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钟表,你们看!(课件播放“漂亮的钟表”)。

2、这些钟表都可以告诉我们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他们,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

(1)观察钟面。

看,这儿有一个钟,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钟面上有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提问:有哪12个数?哪个数字在最上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让学生到前面指一指哪根针是分针,哪根是时针。)。

老师发现了它们的样子不一样,这两根针各有什么特点呢?

师小结: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一根长的针叫分针,另一根短的针叫时针。(结合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粗;分针长、细)。

(2)摆一摆,指一指,认一认。

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

(3)说一说,比一比。

老师也带了一只钟,你看看老师的钟比小朋友刚认识的钟面多了什么?

伸出你的手指跟着秒针一起出发吧。

它是怎么走的呀?

这个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我们的时针和分针也是按这样的方向走的。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时针和分针,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看时针和分针就能知道大概的时间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认识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7时)。

这是小红早上起床的时刻,你知道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问:这个钟面上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生汇报:分针指着数字12,时针指着数字7。

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2)介绍用汉字“时”的表示方法。

当我们要记录这个时间时:7时只要在7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板书:7时)。

(3)介绍电子表的表示方法。

学生回答后,师简要小结:用电子表的方法时,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

(4)认识书上第91页主题图下面的三个钟面。

师指着第一个8时的钟面,问: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我知道是8时)。

(5)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四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数字,看看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师:它们的共同点是分针都指着什么?(数字12)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把这样的几时又叫做整时。今天我们学的就是“认识整时”。

现在,你会看整时了吗,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小结: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生齐读)。

(6)认一认,写一写,说一说。

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这是小明的一天,你能记录每个钟面的时间吗,并说一说小明是什么时候在做什么事情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电脑操作:做一做)。

集体反馈,提问:这时候钟面上的针怎么只剩下一根了?(第4幅图:12时)。

说的真不错,像这些时间都是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为什么都是9时而小明做的事却不一样?

(一天有24小时,时针一天要转两圈。第一幅图是上午9时,第二幅图是晚上9时)。

三、总结。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十七

1、引导幼儿发展初步的观察与分辨能力。

2、能区分圆形与方形。

3、能够进行图形分类,对应图色等。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手帕、球、图形钟表、书等。

3、教学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结合教学图片,进入情境世界环节,导入本次活动的内容。

小朋友们请看,图片中的小朋友在一起手拉手做游戏,请说一说他们拉成的是什么形状?

2、教师结合认知乐园环节,引导幼儿正确区分圆形与方形。

你知道小火车为什么能跑起来吗?它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车厢又是什么形状的?

3、教师出示手帕、球、图形钟表、书等,引导幼儿根据事物特征进一步区分圆形和方形。

看看这些常见的物品你们认识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四、实际操作。

1、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2、教师通过游戏方式进行巩固,圆形的边缘是光滑的,没有菱角,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

五、活动延伸。

1、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进行练习巩固。

2、教师分发各种材料,请幼儿在活动时根据图形特征分类进行整理。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或者在家,以及其他场所找一找圆形和方形的物品。

六、儿歌。

圆形和方形。

圆形,圆又圆,

像个车轮转圈圈。

方形,四个角,四条边,

像个城堡立中间。

七、活动总结。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日活动的环节把形状的学习与幼儿生活的真实情境结合起来,比如请幼儿帮忙将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分类整理。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十八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评析】。

本节课教学“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是概念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引入新课“新”。妙用“周”字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上也能用到“汉字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同时有效利用了学生的认知经验,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

2.活动设计“新”。教师在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意义”的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其中有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等;有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树叶的周长等;还有头围、腰围等的测量活动。整个活动中,教师完全放手,使每个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脑的全新的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

3.学习方式“新”。本节课中,自主学习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学生自主理解“周长”的意义,自主测量图形的周长,在测量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合作,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培养。

2023年认识周长说课课件(汇总19篇)篇十九

为了激发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欣赏树叶的美进而热爱自然,自觉爱护草木保护环境,通过活动使幼儿获得关于树叶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获得关于各种各样的树叶的知识。

2、在活动中体会交流与合作的作用。

3、引导幼儿动手用各种树叶拼贴树叶画。

4、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各样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

难点:用树叶拼贴树叶画。

活动准备。

收集好各种各样的树叶。

活动过程。

1、老师拿出收集好的各种树叶给幼儿看,并且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互相交流。老师个别提问说出树叶的名称和颜色。

2、老师引导幼儿说一说树叶的名称、形状、大小和颜色。

3、引导幼儿说一说所在小区里面都有什么树木,各有什么作用。

4、老师小结: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小朋友们不要乱爬树,不要乱采摘树叶。

5、让幼儿一起动手用树叶自由贴一幅树叶画。

6、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教学,充分调动了幼儿积极参与的热情,做到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在活动中,幼儿得到了手、口、脑的训练。同时培养了幼儿交流协作的精神。

3、这样的课堂寓教于乐,幼儿肯定喜欢,老师能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收获颇多。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幼儿园阅读摘抄与心得(案例19篇)

    经常性地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帮助您写出一篇内容充实、触动人心的心得体会。

    最新土地承包权永久协议书(汇总20篇)

    承包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能够将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以下是行业内一些成功承包项目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乙方:根据《土地管理法》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的

    2023年企业保安队长工作计划范文(22篇)

    通过合理的工作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和管理工作进展,确保任务按时完成。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撰写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指导和启发。

    实用广告安装承揽合同(通用20篇)

    承揽是指受托人同意承担委托人交付的特定任务或责任的行为。在承揽中,承揽方需要注重合作和沟通,以达成共同的目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加工承揽合同条例》

    热门公司间借款协议书范文(21篇)

    借款申请需要借款人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证明材料,以便出借人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通过正确的借款方式,我们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借款人:___________

    实用思政学科学习心得体会(汇总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个人成长提供指导。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涉及到的内容广泛,既有个人成长的思考,也有人际交往和情感表达的体会。

    精选勤学励志的心得体会和感悟(通用17篇)

    总结是一个思考自己成长的机会,我希望通过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起来,来反思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勤学励志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

    最热实验员年终总结报告(模板19篇)

    在年终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自己设定的目标,看看是否实现了,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终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一些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最热同志婚姻协议书(案例17篇)

    合同协议是为了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发生法律纠纷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请点击下方链接,浏览一些合同协议的样例文档,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启发。男方:×××,x

    最新意识形态工作论述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写工作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职业选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写得很好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够给大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