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数学几加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1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薇儿最新一年级数学几加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18篇)

安全是我们的底线,不要让它断裂。安全标语的语气可以选择温馨、呼唤等,用于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这些安全标语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达了各种重要的安全信息。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一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十几减9的练习课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二

1、能够借助具体物体正确地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5以内数的具体含义,知道5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5以内各数。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1―5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1―5各数。

教学关键:由于学生刚刚入学,所以教师的组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准备: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活动课,坦克等图片,点子图,田字格。

学生:5根小棒或小正方体块。

活动一:谈话引入

活动二:教学1―5各数的意义。

1、同学们在做什么?(指导学生有序进行观察)

小女孩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坦克有几辆?”谁来告诉她?

谁能试着提出类似的问题?

谁能帮他解决?你是怎么知道的?注意对数数方法的指导。

按顺序板贴:火箭、坦克、汽车、机器人和飞机图。

2、小结:一辆坦克我们可以画一个点子,用数字1表示;两支火箭画几个点子,用数字几表示?等等。(板书)

活动三:1―5各数的书写

1、刚才老师写的数字漂亮吗?你想不想写写看?

教师在田字格中边示范边讲解1―5各数的写法,重点说明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及在方格中的布局。(有条件的可以利用课件动态演示讲解,提高学生书写的积极性)

2、学生练习。

3、师生评价同学书写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书写。

活动四:1―5各数的组成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师条理地进行板书。

3、教学2、3、5的'组成时,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想,有困难的可以摆小棒。

4、对口令游戏:

(老师演示:某某同学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

或:5可以分成几和3?或:2和3组成几?)

同桌游戏。

活动五:自主练习

第1题:图上画了哪些文具?橡皮有3块,连数字3;小刀、铅笔、文具盒各有多少,用哪个数字表示呢,连一连。

指导学生用直尺连线。

第2题:把各种水果的数量在田字格中记下来,比一比,谁写的漂亮。

第3题:根据计数器珠子的变化,感受数的顺序,并根据珠子的数量画点子,再用数字表示出来。

活动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学得高兴吗?课下寻找数量是1―5的物体,比一比谁发现得多。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三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电脑,投影仪。

直尺,提供了两道测量题目的小纸条(上课前老师事前准备好的`)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课桌的长度的?”

学生提出各种量法,例如用手,用铅笔,用笔盒……

2.实际测量:

分别统一用手量,然后再统一用铅笔,用笔盒量,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3.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4.那么,有什么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这种工具的时候,测量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想到了直尺。

1.初步认识直尺

幻灯片出示一直尺,让学生观察,从直尺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刻度,刻度值,单位

2.进一步认识直尺

从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长度吗?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吗?

从哪个刻度到6cm这个刻度才是6cm的长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课件,出示一些测量的错误示范,让学生讨论错在哪里,从而感受正确的测量方法。

b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1.试试测量小纸条中的第一题。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测量方法,用投影仪投影测量过程。

(通过亲手操作初步实践刚才总结出来的测量方法)

2.测量小纸条中第二题。

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进一步体会测量方法)

播放课件,展示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而是从2刻度开始测量的情况。

学生讨论该方法是否正确,又应如何正确读数。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四

1.巩固7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正确识图,知道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

结合图意正确地选择算法.

一、复习导入

1.口算:7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2.看图列式计算

分别出示:教材36页的兔子图和青蛙图(不加“括号”和“?只”).

学生看图列式,老师板书:4+3=7,7-2=5,3+4=7

第2题为什么用减法?(因为荷叶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就是去掉了2只,所以用减法.)

师:同学们对图的意思理解得非常好!你们都是根据小动物做动作的方向,确定是需要“合并”还是需要“去掉”来列算式的,今天我们要的题目意思更明确了,图中清楚地告诉我们要求什么问题,这就是图画应用题.(板书课题:图画应用题)

二、新知

1.教学例1

老师在兔子图的下面画括号,在括号的下面加写“?只”.

问: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只”表示什么意思?

老师引导学生叙述图意.

边指图边问: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又告诉了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在分步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三句话完整地叙述图意.

(有4只兔子采蘑菇,又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问:要求现在一共有几只,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板书:4+3=7(要求现在一共有几只,就要把4只和3只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问:4+3=7表示什么意思?

2.教学例2

老师在青蛙图上画括号,在括号下面写“7只”,在左边的青蛙图上面写“?只”.

问:现在这幅青蛙图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多了括号、7只和?只)

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呢?

问:题中告诉我们原来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出现“括号、7只”)

(手指“跳到水里的青蛙”)跳到水里几只?(手指“?只”)求什么?

你能完整地叙述一下图意吗?

找两名同学完整地叙述图意.(原来荷叶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还剩几只?)

问:要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

板书:7-2=5(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原来的`7只里面去掉跳到水里的2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问:7-2=5表示什么意思?

3.比较

(第1题是知道了两个部分求整体用加法计算;第2题是知道了整体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问号所在的位置不同,所求的问题就不同,因此,同学们在看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

4.做一做

(1)投影出示教材36页做一做的金鱼图

问: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找两个人叙述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

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投影出示36页做一做的小鸟图

问:树上原来有几只小鸟?(7只)飞走了几只?(3只)求什么?

指名学生完整地叙述一下图意.

学生列式解答.

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5.质疑

三、巩固提高

1.出示教材39页第5题的苹果图和兔子图

同桌互相说图意,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看图列式(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39页的思考题:

有7只小兔,每只小兔要喂1个萝卜,还缺2个萝卜.现在有几个萝卜?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五

【认知目标】

1.认识星空中由7颗星组成的星座。

2.知道“7”的正确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1.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2.能正确书写“7”。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心情。

2.在画星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

根据星座正确数星星。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教师:光盘、实物投影仪、数字书写卡片。

学生:方格纸、小圆片。

1.课前准备交流

请你说说自己生日所在的`星座。

2.光盘演示

(1)出示书本上的4个星座。

(2)介绍这些星座的名称:天鹅座、狮子座、大熊星座、射手座。

3.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1.观察这些星座是由多少颗星星组成的?

请大家一起数数:1、2、3、4、5、6、7师:全是7

2.小组活动

(1)用小圆片拼出数为7的星座图案。

(2)为图案取个星座名称。

(3)汇报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取这个名称?

3.出示题2:按给出的数画星图

(1)学生尝试自己画。

(2)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星图。

1.书写7

(1)学生尝试自己写。

(2)交流写法及注意点。

(3)师指导写法。

2.拓展

选择1到10个数。

3.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图案。

4.说说你的图案像什么?

请学生说说今天你学习的愉快吗?你又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六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迁移,积极探究。

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教师准备ppt课件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

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

(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

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通过“智慧爷爷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及减法算式的读写法。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具、学具准备:

积木块、两朵红花。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的.红花。怎么也拿不到黑板上方的红花。

这时,老师轻松地将黑板上方的红花拿下来。

问: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多红花?

生:因为老师的比小朋友高。

师:为什么小朋友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

生: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指出:下面我们共同研究比高矮。

板书课题:比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找两个高矮相差较大的小朋友上台。

师:你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生:能。

师再请两位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师:大家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生:不容易看出。

2.小组合作

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

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鼓励合作活动肯定方法

脚跟并拢,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来了。

还可以靠墙作记号,比一比谁高。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第三高......

3.判断并说明方法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鼓励互查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用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八

一、填一填。

2097(一个一个数)()、()、()、()。

9800(十个十个数)()、()、()、()。

3002(一个一个倒着数)()、()、()、()。

6800(十个十个倒着数)()、()、()、()。

二、填“十、百、千、万”。

1.我们学校大约有两()人2.一节火车厢大约能坐两()人

3.一列火车大约能坐两()人4.一棵大树上大约有一()片树叶

5.一个班大约有六()人6.一本书大约有二()页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九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电脑,投影仪。

直尺,提供了两道测量题目的小纸条(上课前老师事前准备好的)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课桌的长度的?”

学生提出各种量法,例如用手,用铅笔,用笔盒……

2、实际测量:

分别统一用手量,然后再统一用铅笔,用笔盒量,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3、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4、那么,有什么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这种工具的时候,测量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想到了直尺。

1、初步认识直尺

幻灯片出示一直尺,让学生观察,从直尺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刻度,刻度值,单位

2、进一步认识直尺

从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长度吗?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吗?

从哪个刻度到6cm这个刻度才是6cm的长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课件,出示一些测量的错误示范,让学生讨论错在哪里,从而感受正确的测量方法。

b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1、试试测量小纸条中的第一题。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测量方法,用投影仪投影测量过程。

(通过亲手操作初步实践刚才总结出来的测量方法)

2、测量小纸条中第二题。

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进一步体会测量方法)

播放课件,展示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而是从2刻度开始测量的情况。

学生讨论该方法是否正确,又应如何正确读数。

1、书p151、2

2、《自主练习》p6

桌子有多长

1、

()cm

2

()cm()cm

()cm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十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6,25,50,68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十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星空中由7颗星组成的星座。

2.知道“7”的正确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1.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2.能正确书写“7”。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心情。

2.在画星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点:

根据星座正确数星星。

教学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教学准备:

教师:光盘、实物投影仪、数字书写卡片。

学生:方格纸、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准备交流

请你说说自己生日所在的星座。

2.光盘演示

(1)出示书本上的4个星座。

(2)介绍这些星座的名称:天鹅座、狮子座、大熊星座、射手座。

3.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探究

1.观察这些星座是由多少颗星星组成的?

请大家一起数数:1、2、3、4、5、6、7师:全是7

2.小组活动

(1)用小圆片拼出数为7的星座图案。

(2)为图案取个星座名称。

(3)汇报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取这个名称?

3.出示题2:按给出的数画星图

(1)学生尝试自己画。

(2)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星图。

三、练习

1.书写7

(1)学生尝试自己写。

(2)交流写法及注意点。

(3)师指导写法。

2.拓展

选择1到10个数。

3.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图案。

4.说说你的图案像什么?

四、小结

请学生说说今天你愉快吗?你又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十二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如何看整时和半时。而本节课则是教学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从而构建学生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时间、表示时间,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会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在认、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蕴含的时间观念。

3、通过时间与生活联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宝贵,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时、分的认识。

几时几分的认读。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学具——小钟。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想认识她吗?(课件出示婷婷的录像)

师:看一看婷婷在干什么?

生:起床、吃早餐、上学、上课。

师:她什么时间起床?你是怎么认的?

她什么时间吃早餐呢?怎么认的呢?(学生一一口答)

师:婷婷上学和上课的时间你们都会认吗?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归纳: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二、指导探究

1、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2)是几时几分呢?谁会认?(学生尝试认读,并指导写出9:15)

(3)分针指着3,为什么不是3分,而是9时15分呢?(学生尝试说)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

师归纳: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4)分针指着数字3是15分(出示钟面模型),分针指着其他的数字是多少分,你们知道吗?同位互相说说,并在书上填出来。(学生先讨论,再独立填,然后集体反馈,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指着模型)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2)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板书:1时=60分

3、新课小结

除了能认几时整、几时半,我们还会认几时几分了。为我们的进步鼓掌!

三、实践运用

1、小游戏

小游戏——“我来拨钟你们说”

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是几分吗?(师生互动)

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生生互动)

2、婷婷特别喜欢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老师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想看看吗?(课件出示:跳舞——2:40,捏橡皮泥——3:05)

师:她在什么时刻参加什么活动?(学生说)

这两个时刻你们还会写吗?(学生独立写,重点指导3:05的写法,集体反馈。)

3、拨一拨,说一说

(1)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课件出示),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有时刻2:55的钟面)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2)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

4、连线

(1)电视节目这么好看,有几只小动物也想来看呢。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座位,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一找,要求动物身上的时刻和座位上的时刻一样。(课件出示小动物身上的钟面和凳子上面的时刻)

(2)拿出作业纸,自己找一找、连一连。

(3)小狗怎么没有座位啊?这儿还有一个空位置,谁能说出它的时间?(学生说,课件出示并完成连线)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婷婷的学习和生活。你们喜欢跟她交朋友吗?我们不仅跟她交上朋友,还要向婷婷学习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附: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时=60分2时40分3时5分

2:403:05

五、教学反思

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

师:(课件出示图片)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生:做操。

师: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出示钟面9:15),你们还会认吗?是几时几分呢?

生1:9时15分。

师:你还会认这个时刻,真了不起!

生2:还可以说9点一刻。

师:你还知道9点一刻呀,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妈妈跟我说的。

师:你是怎么认的呢?

生1:时针走过了9,就是9时多了。

生2:分针走1大格是5分,走2大格是10分,走3大格就是15分了。

师:可我看到了分针指着3啊,为什么不是3分而是9时15分呢?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

师:分针怎么走的啊?

生1:分针走了15下。

生2:分针走了15个小格。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那么分针走了15个小格,就是15分。

反思: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结合婷婷做操的情境引出认时刻的教学。在认9时15分这个时刻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认时刻。孩子们各人说着各人认时刻的方法,当老师肯定他们认对了的时候,学生的喜悦之情真是无法言喻。

活动一: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指着模型)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师: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生:可以用等号表示。(教师板书:1时=60分)

师: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活动二:从钟面上认读时间

师: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对应的是几分吗?(教师拨钟学生认)认得真快!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学生相互开展活动)

活动三:从实际生活中认读时间

师: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课件出示),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有时刻2:55的钟面)同学们请你猜一猜。(生猜,并说说如何认的)

师: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吧。(学生活动)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十三

:综合练习课(p65练习十一的13t到17t及思考题)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口算题卡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5+770+921+832+9

2+5559+94+669+91

38+767+443+279+7

2、听算

45+459+104+5863+8

3、填空:(课件出示)

65+4=(),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38+6=(),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二、练习十一的习题

1、计算练习:

23+775+98+23

56+950+548+6

76+542+505+44

先说计算过程,在写得数。

2、练习十一的第14题

要求:(1)、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现在一共有多少架飞机?怎样计算?

(3)、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的第15题

要求:自己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4、课件出示第16题,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对。

57+86+5625+70

42+671+97+80

三、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的第17题。

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计算。

四、思维训练

读题,解答p66面的.思考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十四

8和9的组成p55p603、4

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8和9的组成

一、引入

提示:蔚蓝的天空上星星在闪,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摆成两份,如果是你会怎样分呢?

二、新授

请你拿出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你能分几种?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汇报,说一说你分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每一种分法吗?

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

如果是9颗星星,又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演示9的分成,学生填书上的空。

2、读一读

学生互相读8、9的分组成

3、做游戏

1、猜数

2、拍巴掌

3、小猴跳

三、练习

1、p55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2、p603456

34小黑板出示

6完成找朋友的游戏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十五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较抽象的时间计最单位。也是较大的时间计量单位。在此之前学生己经掌握了时、分、秒三个时间计量单位,并且己经在生活中有了年、月、日的感性经验。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联系实际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及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教材还向学生介绍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的方法。

从而引出全年天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明确一年中各月的天数和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关键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人月天数的记忆规律和闰年的判定方法及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年、月、日之前已经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且是在学生掌握了它们的单位换算以后来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年、月、日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现人月天数和闰年判定的规律。要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年历知识的有关信息。拓展学习资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会自主探求规律,记忆每个月的天数。粗略知道置闰的根据。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结合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学生在课前准备5张年历卡(哪一年的都可以)。1980年至2000年2月份的天数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请同学们猜个谜语: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又最宝贵的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份年历)问:这是什么?年历有什么用途?

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学生说时教师板书年月日)?

对于年、月、日的知识你们知道了哪些?你还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呢?

二、拟订目标,确定方法

同学们各扦己见后确立研究方案: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分类记录。

【设计意图】:在研究之前。让孩子先掌握研究的方法。便于梳理孩子的思维。使他们有条理地进行研究。

三、自主探索,展开过程

1.认识大月、小月。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年历。仔细观察,并且要在组内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并记录下来。

小组展示汇报研究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并根据每月的天数分类、命名。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研究材料,便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小组的优势。对小组的结论。教师进行总结并予以积极评价,情感上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结论上让学生获得成功感。12.分析2月的天数引出平年、闰年的概念。

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可能说平、平、平、闰,平、平、平、闰也可能说三个平年。一个闰年。三个平年。一个闰年……也可能说4年里有一个闰年。

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初步发现。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好像与4有关系。

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初步发现。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好像与4有关系。

小组讨论:闰年、平年年份除以4结果有什么不同?

师生交流得出闰年的初步判断方法。

【设计意图】:平闰年的规律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发现的。它是充满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数感。

判断下面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电脑出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通过计算,同学们可能说1900年是闰年,这时教师打开万年历(课件)看一看(学生会说:为什么会是平年呢?)。

自学解疑: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3页。看一看“你知道吗?”并一边用课件演示“地球绕日”的动画。一边讲述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确整百数年份的特殊性,得出“四年一闰。百一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律。,【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测、验证、质疑释疑等教学活动,一让学生亲身探索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再用科学事实解释平一年、闰年现象。充分体现尊重科学事实、渗透科学意识的教学指一导思想。】一3.引导学生探索记忆每个月天数的规律,计算每一年的l天数。一请大家想个办法,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一(观察、讨论、探究后汇报)?一学生可能会发现总结出以下方法:一拳头记忆法。

(2)7月前单、8月后双的是大月。除2月外。其余的是小一月(分组法)。

(3)一、三、五、七、八、十、”传。三十一天永不差(歌诀法)教师鼓励同学们用自己认为好记的方法来记忆。

让学生很快计算出平年和闰年各有多少天。看哪组想的方法巧妙?

计算完后请同学讲一讲为什么平年、闰年相差一天?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忆,不但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真正实现学生自主个性化的进行学习。

四、总结运用,拓展创新

1.如果连续两个月是62天,这是几月和几月?60天呢?61天呢?

2.小亮的爷爷60岁时。只过了15个生日。你能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吗?

3.实践活动:课后每人制作一张2003年的年历卡(2003年1月1日是星期三)。完成后组织班内展评。

【设计意图】:富有情趣的开放性题目,改变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完全是由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中获得的。

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点拨者。整节课的氛围宽松、和谐、民主。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的学习模式。

本节课是用谜语和生活实际导入的,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并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方式既重视了学生间的互助,又给了学生自评、互评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推进了学生学习的社会化进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年历、观察年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活动、自由表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如。在让学生记大小月的时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忆,使学生真正成了探索学习的主人。设计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综合性和灵活多变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十六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1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数轴的正半轴----数射线

2、会在数射线上标数。

3、会在数射线上比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结合生活实际来探求数射线的意义。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数射线及其特点(方向,起点,单位长度)

教学难点:

在数射线上标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两幅树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树。你喜欢哪副图?

师:为什么你们觉得他排的整齐呢?

师:我们都喜欢排列的整齐的事物,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也要像他们一样排在一条直线上。

(多媒体)出示2副树的图

2.生活中的队列

二、初探数射线

1.初探数射线的特点(起点,单位长度,方向)

师:你们觉得谁应该排在第一个呢?

(板书:0是起点)

师:0排好了,那接下去的就应该是几?

师:接下去就应该是2了,你们来说说2排在这里好不好?(不好)

师:那你认为应该排在哪里?上来指一指?

师:你能告诉下面的小朋友为什么要排在这里吗?

师:把2放在这里,看看从0-1,再从1-2,他们每格一样长吗?

师:原来每格应该一样长,

(板书:每格一样)

师:现在数宝宝都整整齐齐的排好了。看,谁来了?(11)

师:11说,我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你们觉得应该把它放在哪里?

师:好的,我把这根线延长,把11放在10的后面。这样行吗?

师: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符号,用箭头来表示,这个箭头就表示往右还有好多数宝宝。而且你们仔细观察,这条直线上,起点是0,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数射线。

生齐读数射线。

(板书:数射线)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数射线,谁能说说看它有什么特点吗?(同桌讨论各自观点)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师小结,齐读板书

2.巩固练习判断,哪些是完整的数射线?用手势表示。

(1)012345678910

(2)012345678

(3)12345678910

(4)0246810

小结: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数射线上每一个间隔都是相等的,数射线上不但要

有起点“0”,还要有正方向(用箭头表示)。

三、深入探究,强化数射线认识

学会标数

送数宝宝回家

师:这些数宝宝都迷路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不能帮忙找找看啊?

找邻居

师:看着这条数射线,你能知道他们的左右邻居是谁吗?

(练习:___,6,______,3,___4,___,______,___,2想一想,看一看,用数射线来验证)

动物跳远比赛

1、小熊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熊猫从起点起向前跳,一格一跳,跳三下,成绩是3)

2、小兔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兔从起点起向前跳,2格一跳,跳4次,成绩是8)

3、小袋鼠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袋鼠也是从起点起向前跳,3格一跳,跳3次,成绩是9)

学会比大小

起点相同,比较大小

比一比,谁跳得最远。

(1)小兔:012345678910

小老鼠:012345678910

小袋鼠:012345678910跳得最远

小结:本题在比较时,要注意小动物们的起跳点不同,所以不能光从跳到哪一点

来判断。可以通过数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看数射线比较图形大小

(师小结:数射线越往右,数越大,越往左数越小。)

巩固练习

看数射线,比7小的数有哪些?比2大的数有哪些?

四、小结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同步导学第22页

板书设计:

数射线

0是起点

每格一样

是正方向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十七

教学目的: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8和9的组成。

3、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8和9。

2、难点:掌握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书的大小,掌握8、9的组成。

教学准备: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一共有几朵花?

2、再添上一朵花,现在一共有几朵花?(8朵)如果再添上一朵是几朵呢?(9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8和9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1、创设情境,认、读、数8和9。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提问:图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画面上画了些什么,与哪些数字有关,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8位小朋友,9个人,2个小桶,2个喷壶,2把小铲,8棵树,1块黑板,黑板前有9盆花,9只蝴蝶,8朵花…..)

(2)、请大家用小木棒摆出和花一样多的数量,再添上一枝是多少?

出示计数器,请大家拨7个珠子,再添上几个是8个呢?几个珠子,再添上1个是9个呢?

2、数的顺序。

出示直尺图。问:第一段从什么数开始?再看7后面的一个数是几?8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全班看直尺上的刻度,从0读到9,再从9倒数到0。

3、数的比较。

(1)、7和8比较大小。

8比7大应该用什么符号?7比8小应该用什么符号?

8>77<8

(2)、8和9比较大小。

9比8大应该用什么符号?8比9小应该用什么符号?

9>88<9

4、认识8和9的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1)、让学生找到教科书p54的蝴蝶图,按要求用彩笔给蝴蝶涂色。

(2)、通过给蝴蝶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意义的不同。

5、指导书写。

(1)、指导8的书写。

首先让学生看教科书p53的黑体字8,问学生8字像什么?然后看教科书p54中8的书写顺序图,再出示田字格小黑板,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方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字处连接,一笔写成。最后,请同学看着黑板上的“8”字书空,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注意要圆滑,不能有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左下方写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在教科书p54的写字格里描写9。

(3)、完成教科书p54的“8”、“9”书写练习。

6、操作感悟,学习8和9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个数大于7,小于9,这个数是几?

(2)、9的前面第4个数是几?

(3)、比6大,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2、作业:把数字8和9写在作业本上(各写5行)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

8和9的认识

789

7<8,8>7

8<9,9>8

7<9,9>7

一年级数学几加几篇十八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95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客人,快瞧!他是谁?(课件出示圣诞老人图片)

第一关:我是小小神算家

课件出示题目

9+5=8+4=7+5=8+7=7+8=8+5=6+5=7+5=9+3=8+9=

指名说说8+9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并课件演示各种方法。

师小结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第二关:装扮圣诞树

1、课件出示:一棵圣诞树

教师:圣诞老人想让大家帮忙装扮圣诞树,只有算对了下面的题才能帮忙。

出示5+7=

a.5+7等于多少?先自己想一想,怎样算能很快说出得数呢?

b.学生独立思考。

c.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d.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e.统计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

f.师引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用哪种方法能准确的计算,就选择哪种方法。

2、学生试做5+8=4+8=3+9=,独立做后,汇报交流。

3、家族大团圆

引导观察三个算式,象这样的小数加大数5、4、3、2加几的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些?(生说师板书)

第三关:数客人

1、圣诞老人请了爱心小精灵来做客,课件演示,说图意,列算式。

2、圣诞老人还请小企鹅来做客,大家能算一算来了多少个小企鹅吗?

第四关:算式对对碰。

学生自己做题后,引导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

三、实践与应用

1、小马过河

生口算,课件演示小马过河

2、小鸡找妈妈

瞧,鸡妈妈也来了,可是粗心的鸡妈妈找不出哪个是自己的孩子了,你能帮帮它们吗?

指名口算,点击课件进行连线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什么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