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

时间:2024-10-30 作者:纸韵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收获和感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自己。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文章,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一

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迅速,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村经济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发展现状,我参加了一次到农村的调研活动。这次调研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农村现状与农民的新变化,也增强了我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信心。

第二段:农村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成果。

在调研中,我亲眼目睹了农村产业发展的巨大变化。农村一些地区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农业经营思维,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了多样化的农产品和旅游业等产业。其中,一些地方在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推行了绿色种植、无公害农业等先进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同时,一些农村地区还加强了文化旅游开发,发展了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有效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三段: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民生问题的解决。

在与农民交流中,我了解到农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修建了更好的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此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农民的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的收入也有所增长,不再完全依靠农田收益,更多地从农村产业发展和务工中获得收入。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了政府的努力和农民的改变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也让我对农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第四段:农村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然而,农村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土地流转、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不稳定等问题。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农村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的问题。农村基层治理薄弱、农村环境污染等也亟待加强。

第五段:展望农村发展的未来。

面对农村发展的挑战,我坚信只要加强政府引导、健全制度保障,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多样化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完善农村基层治理和环境保护,农村就一定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作为一名现代青年,我应积极参与农村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如创办合作社、提供技术咨询等,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这次农村调研中,我对农村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农村的变化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政府制度改革的回应。农村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我将继续关注农村的发展,为助力农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二

现场调研真实感觉到“要致富,先修路”的正确性。没有公路,一切物资、产品,靠肩挑手提,运输成本过高,而效率低下,村民真的很难有机会致富。20xx年村里面的公路修通以后,村里面才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养殖产业,公路的修通使得很多产业发展成为可能。而且现场调研直观感觉,靠临道路的农户比较富裕,一些居住在山上的农户经济水平明显偏低。

道路行车对村民村民住宅选择影响更深。原来村民住宅选址,都临近自家田地,而现在都希望可以临近公路,这样购买种子、工具、化肥、农药等都方便许多。

另外现在四岩村与其他村的道路仍然是土路(因为每个村都不愿意出钱),雨天出行十分不便,这种公共部分就应该财政拨款硬化,加强村和村之间物质、信息的流通。

到底每个人有多少地?跟村民李文孝老人聊天时,他说家里每个人平均只有5分地,而后来村主任说二队土地上户平均每个人有8――9分地,再加上一些没有统计的,实际平均每个人超过1亩。村民往往说的数据偏低,而村上又文字记录,不知道如何能取得真实且准确的数据。在凡事涉及收入的问题上,村民都不愿如实相告,村委也只能按田地估算,数据一定有偏差。

村子原名寺岩,后政府登记出错才改成四岩。村子特点到底是什么?如果从收入上来看,应该是养殖业。有一家大型养殖场租用村里面土地,村里面也两家养猪场和一家养鸡场。至少在养殖业这方面,村里面有很成功的经验。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三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更好地了解新农村的发展情况,我参与了一次新农村调研行动。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也在与农民交往中汲取到了宝贵的经验。

二、新农村的发展趋势:在我走访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新农村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传统农业结构的改变,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普及以及新农村产业的兴起,使得农村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和多角度。农民在传统农业以外,开始尝试自主创业,从事农村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肯定的成果。同时,新农村的公共设施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农村的道路、供水和电力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然而,尽管新农村发展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不可忽视其中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农民观念的传统,部分农业生产仍以传统模式为主,效益较低,农民收入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有些地方工程建设盲目,缺乏规划和协同性,结果浪费了农民劳动和财力。此外,新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的差距仍然较大,农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

四、解决问题的路径:针对新农村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他们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同时,应加强对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其次,政府需要加强规划和监督,合理利用公共资源,确保新农村建设的效益最大化。此外,政府也应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提升,使农民能够充分享受到城市同等的服务。

五、个人体验与收获:通过这次调研,我不仅仅是作为观察者,更是与农民深入交流的参与者。我亲身体验了农村的生活和农民的辛劳,也亲眼目睹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在与农民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我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首先,我认识到了农民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对待生活和工作都怀有积极的态度。其次,我意识到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每个个体都有责任参与其中,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新农村调研,我对新农村发展的趋势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并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农村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有效的成果。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推动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四

近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我参加了一次农村调研活动。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也对未来的发展有了一些思考。在这次调研中,我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农民改善生活的艰难。同时,我意识到了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农村文化的传承。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在这次调研中,我看到了许多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示范区,那里的农村企业和合作社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这些企业和合作社借助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也创造了就地就业的机会。通过调研我发现,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能有效地推动整个农村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其次,改善农民的生活并非易事。尽管农村经济在快速发展,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农户生活水平较低,生活条件艰苦。在我调研的一个农村,农民们告诉我他们靠种地养家糊口,但是收入十分微薄,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此外,农村的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医疗和教育资源匮乏,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我们需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大对基础设施、医疗和教育的投入,让农民享受到城市居民一样的福利待遇。

再次,农业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这次调研,我认识到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具备发展农业产业的有利条件。例如,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培育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此外,还可以发展农业科技,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产出的效益和可持续性。通过激发农业产业的发展潜力,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最后,农村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在这次调研中,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乡村景观和丰富的乡村文化。农村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的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农村文化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我们需要重视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让农民能够自豪地宣传和传承他们的乡土风情,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农村文化。

通过这次农村调研,我对中国农村的发展情况和问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改善农民的生活依然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农业产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农村文化的传承需要得到重视。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社会支持,相信我们能够推动中国农村的全面发展,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五

为扩宽农村工作思路,培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思维,4月9日,梅江区大学生村官们驱车前往长沙镇小密村,就该村特色茶叶种植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置身千亩茶园,亲身感受小密茶园的规模,听取小密村李昌友书记的情况介绍,我们深深感到,小密村依靠自身优势发展茶叶产业,开辟了村集体经济增长点,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新农村的生产发展,为大学生村官深入思考如何扩宽本村集体经济收入新渠道,实现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开发小密茶园的过程中,村“两委”班子成员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是做到“三要三先”。

“人心齐,泰山移”,村两委领导班子是农村发展的核心,是村民致富的牵头人,牵头人是否决心搞经济,促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出路。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小密茶园发展初期,部分村委干部信心不足,工作阻力大,为了坚定村两委班子的决心,李昌友书记耐心开展思想工作,通过举例子、摆数据,最终说服了村委其他干部参与到茶园发展项目中来。领导班子拧成了一股绳,卯足了一股劲,决心发展茶叶加工业。经过村委干部齐心协力,20xx年,总投资200多万元、村委筹资参股50万元的小密茶园有限公司成立了,并且开办了大坑茶叶种植场,注册了茶叶品牌。小密村的集体经济开始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由此我们得到启示,集体经济发展难,最难在“决心”,要求发展,就要先求决心。

“细节决定成败”,寻求农村集体经济新发展从哪里切入,靠主观臆断不行,靠盲目上马也不行。村两委班子需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开展深入调研,挖掘本村优势。我们在调研中得知,小密村两委班子选择发展茶叶生产加工项目,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小密村海拔500米,常年雨雾缭绕,自然环境优越,是种茶的“风水宝地”,经过细致入微的调研,茶叶生产项目上马了,由于对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土质环境等因素考虑周到,项目很快步入了轨道,实现了理想的经济收益。由此我们也得到启发,集体经济寻突破需要从细节入手,通过调研寻找优势,顺应天时地利选择发展项目。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市场经济环境中,科学管理和技术利用在农业发展项目中越发重要。在与李书记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小密村的茶园项目并非一帆风顺,在发展的初期,由于不懂技术,缺乏管理,村民们总是瞎忙活:茶叶质量不高、价格低廉。茶叶不好卖,村民致富路子不好迈。后来,在小密村创业青年的指导下,茶园到大埔县、丰顺县等地参观学习当地茶叶生产技术和流程,掌握了梅州茶叶市场的基本情况;同时,茶园专门聘请我市知名茶叶专家江载宝为技术顾问,对茶园和合作农户进行统一指导和管理,对农户进行种茶技能培训。农户开始从种茶“门外汉”到种茶“能手”,脑袋中的种茶知识“富”起来了,茶园效益也明显好转。可见,唯有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利用,集体经济项目的发展才能获得理想的收益。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六

下到村里,刘书记的话变立即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起来。

和大多数中西部农村一样,曲风村很难见到年轻人,当地流行一句话:;农村有;三多;鼻涕多的孩子,头发多的妇女,胡子多的老头。

贺大爷和老伴,都已年过80,他50多的儿子都已经当了爷爷。5个儿女除了老二住着离他较近,其他都不在身边。老两口有承包地1亩8分,由于年事已高无法自耕,都已租包转出。转出每亩年收入650元。2012年国家出台了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要求所有农村老人必须办理,解决老有所养。当问及贺大爷和老伴是否有领到养老金时,两位老人都表示否认。一旁陪同乡镇干部解释到,农村养老金是交的多拿得多,目前交的村民只占到全村的5%。其中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太穷买不起保险, 二是农民对养老保险信任感不足,三是绝大部分青年在外务工,较难推广。于是每年靠1亩8分地租包转出的所得的1100来块,就是贺大爷和老伴全部的家庭收入来源。

冯大叔,男,51岁,和妻儿一家3口人住在垣上。居住的窑洞异常简陋,昏暗,脏乱,并伴有浓烈的异味。冯大叔的妻子有智障,据说是她姐姐在火车站捡回来的操南方口音的媳妇。由于交不起学费,8岁的儿子辍学在家,以至于当我们在早上10点大部分孩子都学校读书的时候走进窑洞时,发现他坐在炕上,呆呆地望着斑驳不堪的墙壁。由于老冯家情况特殊,县里已经准备将其列为低保户对象。我们调研组也为其送去了300元的慰问金。大伙都劝老冯还是想办法让孩子上学,老冯盯着装慰问金的信封默不作声。大家心里都清楚,一点慰问金和几句劝告,对于让孩子重新回到课堂来说,太微薄了。我们离开的时候,老冯和他的儿子似乎没有什么表情只有他的智障的妻子一直在憨憨地笑。

调研期间,我和搭档裴凌罡被安排住在曹大哥家。大哥名叫曹文产,43岁,一手好厨艺,村里红白喜事都是掌勺人。家中5口人:老父亲、妻子、女儿、儿子。大哥的女儿刚刚高考完,成绩还没出来就到县城去打工了;大哥的儿子读到高二,不想继续读了,大哥将他转到县里的职业高中学厨艺;大嫂有冠心病,医生说不能生气、不能劳累。但多少年来,她一直毫无怨言地悉心照顾着由于一次脑出血,变得神志不清,行动不便的公公。

据说曹大哥是还在村里务农的最年轻的男丁,由于大嫂身体不好,曹大哥一个人担当了家里所有的粗活、重活。曹大哥家里劳动力并不充足,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但收入在村里算的上中上水平,也是村里人眼中的“致富能手,和村里很多其他农户形成反差。为了一探究竟我们在曹大哥的田间地头认真地向他讨着“致富经。

“现在国家政策好,日子咋能难过哩?关键还是自己不能懒,而且会动脑筋。”曹大哥现在打理着7亩水浇地,包括:4亩李子树和甜瓜,2亩棉花和1亩柏树苗;垣上还有15亩苹果树。这些都是经济作物,收益都比小麦和玉米高。但是种植的投入成本和种植难度也更高。曹大哥读过一年农林技校,每年都订阅《山西果林》杂志,以此了解果林知识和市场信息,来确定要种植的果木以及联系购入幼苗。1997年曹大哥开始在靠世界银行贷款在垣上整理出的坡地上种植苹果,但是当时村里多数人嫌垣上交通不便,苹果树结果时间太长、前期成本高不愿意种。而那一年曹大哥买一台拖拉机,一口气承包了15亩地种苹果。xx年他收获了第一批苹果,拖拉机也成为他农闲时跑跑运输的工具。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七

社会实践是我们大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以各种方式深入社会之中展开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我们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另一方面,当我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开始开始展现自我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没有足够的经验,直接出来闯社会势必要吃很多的亏,但是我们在校园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习,要想得到更多的经验,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来进行社会实践,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国家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要求,全面发展型人才,并且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号召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群众,了解社会,争做社会主义新青年。

本着“了解农村,体验生活”的目的,我报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想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砥砺自己的意志;通过感受农村的艰苦生活,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品性;通过不断地反省,改变以前不好的习惯。总之,一定要收获生活的,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经验。

20xx年1月4号,我们七个人(杨方益,宫明,宣继岩,周晓玥,李冬梅,李迎春,还有我)开始出发,坐上汽车,远离城市,东北乡村的景色慢慢呈现在我们眼前,一眼望去,目力所及之处都是白的,庄稼地里已经看不见什么农作物了,我们在车上的时候,几个农村的叔叔伯伯在谈论着最近发生的新鲜事,一个个眉飞色舞,我就在旁边认真的听着,观看着现场版的“东北电视剧”,特别有意思,人人都说东北人豪爽,有啥说啥,直性子,一点没错啊,他们的喜怒哀乐真的可以从脸上看出来。

汽车就这样行驶在乡村的公路上,我们面对着新的环境,一个个都特别兴奋,好像就一转眼工夫,我们的目的地——大堡村,到了。一下车,暖暖的太阳就照在身上,虽然身上还是有点冷,但是看着大伙四处张望的眼睛,还有那好像使不完的精神劲,就觉得身上暖和好多。看天色,应该还有几个小时才天黑,赶紧找了个旅馆,我和冬梅住一个房间,简单休息之下之后,几个人趁着天色还早,赶紧到外面转转,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

东北农村和南方不一样,这边农村屋子都只有一层,而且屋子面积很小,大概是为供暖来考虑的。可能这边新农村建设比南方要好,这里的屋子都是很整齐的建在公路两旁,看着很美观,比起南方农村的参差实在是好很多。拍完几张相片,和伙伴们边走边唠,一直在公路上走着,天色暗下来,就会旅馆休息了,这天晚上早早就睡了。

5号是安排参观当地的宏信小学,当时也是为了不打扰小学生上课,就选了个星期天,学校不大,操场大的不得了,我们去的时候操场上的前面一点的地方还有很多没有清扫的积雪,听当地的人讲,这所学校是一个商人资助才建起来的,我们到处走走,没多长时间就逛完了,总体感觉这所学校还不错,在农村有这样的一所小学已经很不错了。下午没啥事,大家又忙着四处看看,毕竟向我们这些南方的孩子很少有机会看到北方的农村的。

而我呢?已经是大学生了,有时候还向爸爸妈妈撒娇,到现在竟有时候也把自己当做小孩,我是不是该好好反省了?做完问卷调查以后差不多也到了 十二点多了,大家一起吃完午饭,开始统计问卷结果,整理好所有资料之后,就到了返程的时候了,这次社会实践就算是圆满完成了。

据我们了解,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而且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特别是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给予农村很大的帮助,像医疗方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教育方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再过几年就要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农业方面早已免除农业税,现在国家为鼓励农民种粮,还推出很多补贴,像农机补贴,粮种补等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自己亲自了解了农村的各方面情况,有了深刻的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的宝贵财富我学到了很多,觉得现在确实要好好的读书,为着将来更好的回报祖国,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八

第一段:引言(150字)。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到农村调研的活动,深入了解农村发展现状以及农民的生活状况。这次调研让我对农村的发展前景和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农村的巨大潜力和机遇。下面将根据我调研期间所了解到的情况,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农村发展现状(250字)。

通过这次调研,我发现农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农业结构尚未得到改善,传统农作物产量低,农民收入难以增长。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供水、供电等方面还存在短板。此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相对薄弱,与城市差距较大,农村人才流失严重。最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的发展受限,亟待解决。

第三段:发展潜力和机遇(250字)。

尽管农村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但我也看到了农村的巨大潜力和机遇。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减少,这为农村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动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提高了农业效益。此外,乡村旅游、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业态的兴起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最后,现代物流和电商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些潜力和机遇为农村的去中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第四段:解决方案与建议(300字)。

为了充分发掘农村发展的潜力,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作物品质;同时,大力发展精准农业,提升农业效益。其次,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本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此外,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最后,要严格农村环境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障农民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第五段:总结(250字)。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管农村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只有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解决农村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作为一名研究者,我将把我的调研心得和建议反馈给有关方面,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农村问题,共同为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九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我局近期开展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是按照县政协彝政协办【xx】13号文件(《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的。本次调研工作我局采取以发文件收集情况、电话采集信息、并结合我局了解掌握的工作情况等方式进行的。现就调研后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积极行动、收集数据、掌握情况。

在接县政协《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后的第二天,我局就组织人员开会作研究,并按照本次调研工作的精神及时拟发了《关于填报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相关数据的通知》至各乡(镇)文化站,要求各站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如实填报《××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统计表》,在各文化站填报的统计报表收讫后,我局就统计报表的数据又作了逐一认真的反馈落实,并对数据显示的情况结合我局掌握了解的情况作了综合分析研究,经分析研究后,大体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统计数据显示的情况和我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情况不太乐观,属文化站产权站舍2个,共600㎡,且建设不合要求,均建于乡政府院坝内;在建5个站舍,面积1500㎡;其余8个乡(镇)均无站舍。各站共有藏书1xx余册;工作人员共3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名(中级职称人员4名);村文化室全县共17个,房舍面积257㎡,兼职人员13名,藏书20580册;近三年全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共约197.88万元(县级以上部门投入170.48万元,乡村自筹27.4万元,大部分资金用于站舍建设);近三年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约130场次,参加活动人数约25118人次(其中乡镇65场次,参加活动13809人次;村61场次,参加活动11309人次);各乡(镇)共有篮球场199块(学校186块),乒乓桌208张(学校200张);电视已覆盖2898个村民小组(覆盖率达98%以上),覆盖农户86565户(覆盖率为68%以上);乡村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

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工作中,我局除发文收集调研情况外,还以电话调研的形式逐一地对各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通过电话的进一步调研,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存在站舍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问题。

目前有站舍的乡(镇)文化站为龙安乡和奎香乡文化站,站舍面积均为300㎡;两河乡、海子乡、树林乡、钟鸣乡、小草坝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在建中,预计年底竣工,面积均为300㎡;尚无工作用房的乡(镇)文化站为角奎镇、牛街镇、洛泽河镇、荞山乡、龙街乡、洛旺乡、柳溪乡、龙海乡。户外活动场地各文化站均无。

二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从我局本次调研收集的经费数据显示来看,近三年我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除工作人员工资外,只有8个乡投入有文化建设经费,投入资金为197.88万元,其中站舍建设150万元为国家扩大内需而投入的,20.48万元为上级各主管部门投入用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27.4万元为乡(镇)自筹用于文体活动的开展、站舍建设等支出的.。其余7各乡(镇)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为零。由于经费的投入较少,客观上就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建设、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和文体活动的开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以及文化站多数人员综合素质的偏低。

三是队伍建设及人员素质问题。

四是业务工作及活动的开展问题。

通过调研及我局所掌握的各文化站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受经费、站舍、场地等条件的制约,各文化站业务工作的开展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除少数几个站开通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工作有一定业务工作要做以外,多数站人员主要是服务于乡(镇)的中心工作。从农村文化建设统计表显示的有关业务工作统计数据来看,现有图书的文化站7个,总藏书量仅1xx余册,而且能流通阅读的图书不多;村级有17个文化室,藏书20580余册,但是由于管理人员是兼职,加之村一级各项工作也繁杂,所以造成文化室的开放不正常。各乡(镇)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这些少得可怜的工作设备怎能达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需求。

从近三年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统计数据来看也不容乐观,具体情况是乡级开展了各类文体活动65次,参加活动人数13800余人次,村级开展各类文体活动61次,参加活动人数11300多人次。从统计数据得出各乡(镇)级每年每乡(镇)平均开展文体活动1.44次,村级每年每村开展文体活动仅0.15次。这些数据折射出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十分薄弱,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十分匮乏。

在送戏送电影下乡方面,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也显得苍白无力,近三年来,除县上组织了8次送戏下乡、5次送电影下乡和今年市上开展的送戏下乡到我县15个乡(镇)各进行一场文艺演出外,各乡(镇)组织开展的演出活动不足30场次。三年来,有9个乡(镇)组织开展送科技知识下乡206次。据调查统计,各乡(镇)共有娱乐室11个、篮球场199块(属学校所有186块)、乒乓球桌208张(属学校所有200张),这些统计数据显示了我县农村文体活动的主要场地在学校。公益性文体活动场所的严重不足,也是影响和制约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我县民族民间节日传统文体活动开展得好的有牛街、洛旺的春节龙灯活动,龙安三乐、奎香松林、荞山猴街、洛旺茶坊等地的赶花山活动,除此之外,苗族集居地的洛泽河铜厂沟、簸箕寨等地的苗族群众在春节期间已形成了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的习俗。据调研统计,各乡(镇)有民间文艺队32支,队员500余人,这些队伍就是丰富和活跃我县农村群众文体活动的主力军。

我县文化站的现状可概括为:一人一站一间房,开展活动靠借场;工作经费无保障,全凭个人想办法;人员全是“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放;队伍建设不稳定,归口部门也无法。

三、解决问题及努力方向。

总之,通过这次全县性的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我局也进一步地摸清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与症结所在,我局将这次调研情况作总结,提供县政协作参考进行参政议政,为今后如何加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推动全县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十

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大调研,通过调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群众上访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二是进一步摸清了全办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级组织工作的领导。下面主要对**办事处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办事处是**区的东大门,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辖区内有×个行政村,×口人,×亩耕地。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投影仪、卡拉ok、图书室,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各村“两委”干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村里在重大节目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区文化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各村自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演唱团队,文艺表演队伍×个,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龙、跑马、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习练书法、绘画。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差距较大,问题不少,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1、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对经济文化贯彻不够,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极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村级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两委”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打麻将之风盛行。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3、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设施作用。要充分运用国家相关的文化扶持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挥好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管理,真正让其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

4、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对部分村一些颇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积极挖掘、整理,并加以继承、弘扬,并加以创新,让其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推陈出新。利用特色的农民艺术、食品和农产品,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为农村文化建设增添后劲。

5、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新路。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文化资源和文艺载体日趋丰富,我们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加以引领和疏导。加强村级组织的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整合电视、广播、通信网络等文化资源,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事组织好农民书画展、文艺汇演和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让先进文化占领、覆盖广大农村,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推动农民营造自演自赏、自娱自乐和强身健体,崇尚科学文明文化的氛围。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十一

县文化馆实行文化馆、文管所、博物馆三块牌子,一套班子操作。20xx年从业人员13人,高级职称1人,级职称4人,其他职称8人,举办展览9个,辅导和组织文艺活动36次,藏书150册,下基层开展服务96次,组织讲座1次,财政拨款39万元,主要是工资拨款。年末固定资产原值85.4万元,公用房屋建筑面积2690m2,业务用房1943m2,馆办文艺团体1个。

2、图书馆基本情况。

20xx年图书馆从业人员8人,高职1人,职1人,其他6人。总藏书65068册,其:图书46834册,古籍1756册,善本182册,报刊16478册,开架书刊30096册,累计发放借书证1791个,总流通人次115757人次,外借49973册次,举办读书活动2次。财政拨款28.7万元,主要是拨付工资款。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60.2万元,公用房屋建筑面积2201m2,书库753m2,阅览室473m2,阅览室座位108个。

3、乡镇文化站的基本情况。

全县乡镇农村文化站(心)机构9个,从业人员13人,正式职工11人,临时工2人,其:级职称1人,其它职称及职员10人。举办展览17场,组织文艺活动115次,藏书35365册,举办各种培训班20场次,培训班结业1364人次,到村社下基层服务196次。全年财政拨款和零星收入39.854万元,其:财政拨款29.922万元,主要是支付人员工资。上级补助5万元,铺面收入1.2万元,其它茶水等收入3.732万元。全年支出56.667万元,收不抵支,亏本16.813万元。支出项目,其:基本建设支出17.667万元,经营支出0.6万元,人员费用支出37.859万元,公用支出(包括福利、维修、各种设备购置、税金)15.049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0.956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13.983万元,公用房屋建筑面积4475m2,其:文化业务活动用房3310m2,到村社指导文化户9户。订阅报刊杂志179份,黑板报面积79m2。目前能够开展活动的项目借阅、扑克、健身、麻将、文艺辅导、培训、锅炉、茶水、摄像、黑板报、诗书画等活动。此外,各乡镇还有党校、职校、工青妇学校、老年学校等单位在开展培训、娱乐等文化体育活动。

4、据统计,全县村级文化活动室40个,40人,房屋使用面积2780m2,使用面积在30m2以上的20个,藏书29270册,目前能够开展的阵地活动有扑克、麻将、借阅、练功、健身、象棋、茶水等。到目前,全县农村文艺队206支,活跃在农村基层,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文化娱乐场所和丰富的精神食粮。

此外,社会文化市场全县文化经营户215户,其:音像制品出租零售78户,打印、复印32户,书报刊、杂志31户,歌舞娱乐22户,电脑网吧10户,台球6户,印刷企业、个体31户。民办非企业文化类5户。

20xx年对全县爱好文学艺术人员及人才进行统计,其:文学57人、书法54人、美术44人、摄影44人、音乐30人、舞蹈70人、曲艺20人、戏剧创作30人、表演230人、器乐演奏60人、民间文艺250人(包括高台、地会、狮子、龙灯、虾灯、白象等)、民间工艺(包括木雕、石雕、铜器、刺绣、银饰、服饰等),共计1018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馆、图书馆是财政只保个人工资、社会各项保险。办公费、业务费等等费用得不到保障,图书馆的照明电费、水费、报刊杂志征订费有时没有。乡镇文化站的投入也相当微薄,乡财政也只保文化站在编人员的工资,有时连个人的各项保险、奖金也不能保证,由于人手不够,聘请临时工费用完全自己负责。县乡文化单位家家受穷,日子寒酸。经费的困难,影响到单位业务的正常开展,该开展的阵地活动开展不了,很多文化站都是个人作奉献,想尽办法力所能及的开展一些阵地活动。村、社文化活动室投入为零。

2、人员的问题。由于经费问题困扰、福利待遇差等等因素,影响到文化人心的不稳定,责任心就更不用说了,个别人员一旦有发展机会,在作另攀高枝的打算,身在曹营心在汉,家穷人难住。目前很多文化站都是一人在支撑,编制少,人员限制,既是负责人又是工作人员,工作忙于应付。文化站人员现在大部分是拿职员工作,拿职称工资的不多,工资职称与单位工作岗位的不相协调,工资晋升、考核受到影响,也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现在由于文化站人员空缺,业务停滞。部分文化站人员被抽调,从事其他工作,挂羊头卖狗肉,形成空壳。

3、站址、设施设备问题。目前秀山、里山、四街文化站无站址。河西文化站居住在河西文庙内,文庙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消防安全隐患。九街、高大文化站房屋腐朽,修缮困难,杨广文化站借用村委会房屋,4月租期将满,面临无站址状况。纳古业务单一,兴蒙文化站用房几家共用。文化站的设施设备老化严重,音响、投影、放映、功放、乐器、桌椅、书籍、资料损毁严重,长期没有更新,现已无法使用。文化站的问题,可谓根深蒂固。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在发生变革,由公有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随之带来了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的转变,年轻人转向了电脑网络,老年人转向小群体的自娱自乐健身运动,大众转向了家庭电视,有闲人员转向了ktv、歌舞厅、卡拉ok、茶吧、聊天,大量的知识靠电脑上网获取。而文化站功能退化、服务单一、设施陈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了,文化站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危机的到来,没有及时转换思想,转变服务功能,导致文化站走向困境。

4、县乡电影放映的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电视网络进入家庭化,大量的时尚文化传入,vcd、dvd、录象带广泛进入消费市场,大众对电影的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转变,电影事业严重滑坡,电影院的观众寥寥无几,电影业进退维谷。在此情况下,电影院没有清醒地意识到危机的到来,没有转变思想,没有转换服务职能,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一味地认为,只有依靠政府,才能解决。而市场经济法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所以电影问题日积月累,无力摆脱,导致危机重重。九十年代后期,央为了加大西部的开发,丰富西部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制定了发展电影的“2131”工程,对电影事来给予扶持。但我县县乡财政困难,上级也无资金配套,“2131”工程搁浅,没有实施启动。现在,电影公司、电影院合并后,无法维持,也正在改革。河西、九街、杨广三户个体户时不时在农村放映几场电影。

5、农村文艺活动团体发展缺乏引导。全县农村业余文艺队206支,公布在乡镇村寨。近几年由于对这些文艺队缺乏管理和指导,这些文艺队随意发展,演出的节目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花灯、小品、烟盒舞,多方面发展空间不大,年青人参与的不多,大部分属自娱自乐,提高节目质量难度大。

三、在新形势下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议。

按照央办公厅文件要求,“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产业较快发展,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这些指示方针,为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指明了方向。根据央的指示精神,结合县情、乡情,对今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各级文化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争取各级政策的支持。文化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和落实20xx年11月7日共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办发[]27号)文件,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大力发展我县的先进文化,一手抓文化事业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切实扭转文化艺术发展方向。

2、增强工作责任心,爱岗敬业,要转换思想,转化阵地功能,转变服务方式。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文化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向多元化发展。文化战线职工要提高认识,加深理论学习,吸收信息,吸取外地经验,把文化阵地与当前的文化消费需求相对接,主动转化功能,开辟新的文化服务项目,吸引社会大众,抓住机会,努力拓展自我生存和发展空间,争取占有市场一席之地。

3、完善服务设施,配合县委宣传部,努力打造“宣传文化工程”。

图书馆应完善电子阅览室,完善古籍善本的防虫保护及防盗设备,添置窗帘,更新桌椅,尽可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多项服务的阅览环境。

文化馆要加快文化库房的建设步伐,做好馆藏文物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要发挥戏剧、音乐、舞蹈、书法、摄影协会组织作用,互相观摩、交流,取长补短,强化自身素质。我县农村文艺队伍庞大,但艺术质量参差不齐,要注重发现文艺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加强对农村文艺骨干培训,为农村培养一批素质好、业务较强的文艺人才,让他们成为农村文化的主力军。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成功的机会,挖掘我县传统文化资源,配合其他部门,恢复文庙街、文星街、文昌街的古建筑,努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乡镇文化站没有站址的要尽快恢复,没有人员的要尽快落实,切实把站址、人员、经费、活动“四有”工作落到实处。应切实改变当前只借、租、阅览书刊和搞文艺活动的思想,应读随机应变,争取自我发展的主动权。根据市场信息,做好需求调查,配置社会大众需求的服务功能,与其他行业部门、企业、个体共同办文化、创办文化经营实体,可以把洞经、高台、地会、木雕、石雕、铜器、刀具、银饰、刺绣、剪纸、服饰等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作为产业来发展,推向外界,发展乡镇文化产业和文体个体。可以与其他行业相融合,发展健身、休闲、康体、宗教文化。可以优先发展乡村特色、文艺演出、文化娱乐、文化旅游和文化体育产业。借助社会力量,吸收营养,增强肌体活力,使文化站走出困境,逐步自我壮大。

村社图书室应配合做好“农村书库”建设,配合县图书馆、文化站做好图书配发、流动工作,掌握农民需求状况,向上反馈,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食粮。

4、农村电影发行和放映工作。在当前电影事业改革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其职能,多方奔走,争取资金,扶持农村电影事业。加快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尽快实现在21世纪一个村一个月放映一场电影,以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xx年12月23日,共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结合县情,在将来适当机会,根据现有文化单位的性质和功能,要推进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各类人才流动,激励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以更多的文化产品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赢得农村群众。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十二

省委x届xx次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城区委、区政府以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为新起点,着重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以基层文化发展繁荣,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又好又快发展。在接到《关于开展省委委员、修补委员20xx年度重大课题调研活动的通知》后,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对基层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细致的走访和摸底调查,对城区近年来基层文化建设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存在的问题、存在的原因和今后努力方向也做了一些全方位的思考。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文化活动阵地覆盖广。高度重视基层文化站的建设,全区13个镇(办)文化站,特级站有3个,二级站5个,三级站3个,市认定达标站2个,达标率达到100%。全区有文化广场58个,包括社区和行政村的小广场,建成农家书屋49家。

二是公共文化活动次数多。以今年为例,共开展各种各样的群体活动53场次,参与群众近万人/次;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504场,观众约13万人次;举办文化艺术培训班15场,展出书画作品200余幅,3000余人参观了展览;组织历史民俗歌舞剧《东坡与朝云》参加第九届国艺术节展演,组织小金口麒麟队参加上海世博会演出,受国了国内外友人的好评。

三是文艺作品创作质量高。对基层的文艺爱好者、“民间歌手”、“流浪艺术家”及“土专家”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文艺人才库。各镇(办)共有艺术团体31个,各种艺术门类创作演出人员1200多人,其,国家级会员11人,省级会员51人,市、区级会员357人。今年全区会员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共发表文艺作品300多篇(幅),参加各类比赛20余专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40余项,排名为全市第一。

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我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有11类上百项,不可移动文物198处,消失文物2处,文物保护单位50处,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其最为著名的山公园、华全国总工会办事处、东湖旅店旧址、邓演达故居等已被开发成为红色旅游区。

在已经积累了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势能上,如何趁势前行,把基层文化建设由大变强,为调结构、促转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增添绵延后劲?关键是要找准基层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只有找准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才能在文化建设上闯出一条新路来。根据调研,目前城区基层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区现有行政村142个,年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的经济薄弱村有55个,这些村大部没有规范的文化场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许多空白点。其他行政村文化设施面积不足,文化配套设施过于简单陈旧单一。文化室里一般只是“一块牌子、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图书少,娱乐、健身设施少,根本无法满足当地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文化娱乐形式比较单调。有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少,一般都集在节日期间,村里才会邀请一些演出团体进行表演。大部分农民从外界获取文化信息的途径都是通过电视、广播等。据调查,一个行政村平均每年大型文体活动没有超过三次,这与农民的文化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另外,由于农民自身对文化学习的觉悟性不高,对于购买书籍、订阅报刊杂志、投资自身教育等行为意愿不强,从而使自身获取文化信息渠道十分狭窄,以致于他们的精神世界比较匮乏。

三是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很丰富,比如一些古城墙、古战场、名人故居、风景名胜、传奇轶闻、古村落、自然风光等,如同散落在民间的珍珠,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没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这既不利于保护,也是文化资源的一种浪费。

四是文化消费在农村越来越萎缩。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目前留守农村的人员,大都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及文化层次较低的妇女,青壮年农民的占的比例很少。在这样一个农村人群年龄结构层次出现三极化的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的和文化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就显得比较特殊。

五是农村文艺人才缺失。由于受待遇差、发展前景受限、工作内容单调等影响,一些文化专长、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不愿意到农村来。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人才流失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农村都面临着缺乏一支专业的文艺人才宣传队伍,没有专职的人员组织农民进行各种文化活动,农村基层文化宣传站没有得到发挥。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加以改进,以收到切实的效果,这就需要从根源上进行剖析,找到真正的症结。经过认真分析,我认为问题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建设农村基层文化最大的阻力。经济建设是社会关系与社会活动的基础,离开了经济这个物质基础,一切社会活动将如空楼阁。城乡之间以及农村与农村之间基层文化建设之所以会出现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则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要发展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根本之处在于优先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好了,才能进一步缩短城乡之间与村与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从而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只有农村的经济状况和农民的物质生活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后,农村和农民才有条件和精力来发展文化,整个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问题才能得到改观。

第二,经费投入不足是建设农村基层文化最大的硬伤。当前,各级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缺少对农村文化工作投入比例的明确要求,农村文化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镇(办)的决策意图,往往是在一个时期为完成上级交办的某项特定任务,而重视农村文化投入,一阵风过去了,文化投入就滑坡回落,甚至出现原有的文化宣传阵地荒置成为摆设,经费断源等情况。

第三,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是建设农村基层文化最大的困惑。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服务的对象和最大受益者是农民,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主体。然而在开展文化民,出现了很多农民不愿意参与的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群众文化素质较低,思想保守,对文化建设抱有观望心态;再者,文化民所开展的活动与群众所想、所盼有差距。比如村里建设的农家书屋,没能切合农民的实际,找不到对生产生活有帮助的书,引不起农民的兴趣,以致出现了“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文化民脱离了农民的实践,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就不能对群众产生感召力。

第四,相关部门引导不力是建设农村基层文化最大的缺失。从城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来看,仅靠农村农民自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在文化建设需要的活动用地、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文化服务的内容、文化技术指导等等,这些条件是许多农村农民所不具备的。一旦脱离的正确的规范和指导,农村文化建设很容易出现偏差。所以,政府应主动承担起责任,当好带头人和领头雁,认真履行科学规范引导的职责,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抵制“三俗”文化,倡导发扬先进、积极、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找出了问题,分析了原因,就需要进行科学谋划,以推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在以下几个面下功夫:

一是以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着力实施文化民工程。着重是以镇(办)为依托,以村为重点,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文化建设和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全区基本实现行政村文化网络阵地全面覆盖,村村都有一个可供开展文体演出的文化广场、一个图书阅览室(藏书1000册以上)、一个宣传橱窗、一个广播站、一个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场地。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进村入户工作,深入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积极打造农村文化活动品牌,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二是以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为重点,着力推行文化旅游项目。着重是深入挖掘城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大力扶持麒麟舞、龙形拳、李家拳、舞草龙等优秀农村传统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打造城区农村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以邓演达纪念园、横沥将军楼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为载体,积极发展农村历史文化寻根游、美食(节庆)文化游、农家乐游等活动,形成产品类型丰富多样、结构较为完备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大力推进植物园等“生态文化工程”建设,在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同时帮扶带动周边的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产业。

三是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重点,着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着重是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动员和组织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鼓励和积极引进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引导民间力量服务于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文化产业倾斜,支持面向农村文化市场的企业做大做强。规范集体资产有偿使用标准,建立村级财富积累机制,确保村集体文化资产保值增值,在实现的高效运营的同时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

四是以培育优秀人才队伍为重点,着力筑建农村文化人才高地。着重是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农村基层人员的文化素质;以招聘大学生村官、干部下乡挂职锻炼等方式,鼓励和吸引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文化机构工作,不断壮大村级文化队伍的实力。建立健全文化人才激励机制,设立城区农村文化发展奖励基金,每年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成果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十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两三年,也就是温总理上台后,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农村出生的孩子,我对现在农村发生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当然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

我从我寒假在家里的调查以及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所看所见全面的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农村。

自从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实施以来,农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农业并没有摆脱为别的行业服务的地位,农业创造的财富无情的转移到别的行业,这和别的国家争相补贴农业形成了鲜明对比。二十年来农村的变化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我就农村的经济,教育,卫生保健,治安,信息化的调查大概谈一下我的看法。

农村变化最大的应该是房子,从小的时候的土坯房到平房,到现在二层的楼房,但是人们的收入并没有实质上的增加,我大概调查了一下,在我们那里,现在一般的家里都是三口人,每家有四五亩的地,每年种地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钱,这里面有农民买种子(大约要一两百元)和买化肥(也要一两百元)的钱,还有自己亲自劳作,节省了耕地和丰收的花费,所以如果一普通农家只种地的话,除去日常的生活花费将所剩无几,所以我们那里的农民一般都要去干零时工。在20xx年后,突然流行了外出打工,这是中国的大势所趋,沿海的发展给大量的农民工提供了打工的机会。现在我们村子只要有一定劳动力的人都在外打工了,虽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和中国经济总体水平相比,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有的家里只有丈夫在外打工,每年能够带回五六千的收入,多点的七八千元的收入,家里的收入也就是自给自足,也就是现在每个家庭平均每年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但是每个家庭都有孩子,每个父母都要赚钱为孩子盖房子,现在农村一般都盖的是两层的楼房,如果不盖的话,自己的孩子将很难找到老婆,而且会被人耻笑,而盖一个二层的楼房一般都在两三万,所以丈夫辛辛苦苦储存的钱也就是为给孩子上学的费用,以及将来孩子长大了,给孩子盖房子。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也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父母储存的钱给孩子盖了房子,孩子又要养活自己的父母,又要储存钱为了自己的孩子,这里面不能发生任何的以外,包括家人得了什么重病。再看一下我们那里的村的集体经济,没有一个村办的企业,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到沿海打工,农民没钱,村的办公机关没有收入,举债运行,到达破产的边缘,农村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农村问题不解决中国不可能富裕,中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过中国在发展,农民问题也慢慢的解决。

农村的教育问题也非常的严峻,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农村的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决大部分,可能农村的孩子不能决定祖国的未来,但是也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乡原来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而现在好几个乡才有一个小学,而我们市的高中也只有两所高中,而只有一所每年有两三百个考上大学,另外一所只有几十个,这样的状况怎么可能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家长还有孩子不是不想上学,一是考不上,二是考上了也可能没有钱上。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但是我问过很多人,普遍的反映却是用处不大。政府要加强对学校的投入以及扶持一些社会急需的行业培训结构。还有就是现在经济的发展使很多的孩子辍学去打工,我们村现在一个村只有两三个上高中的,其余十五六岁的孩子都去打工了,如何让这些孩子重返学校,也是社会要关注的问题。

农村的卫生保健就更差了。农民以前没有医疗保险,而现在突出的问题都是看病贵,所以农民只能是小病抗着,大病等死。还有就是农村没有自来水,随着环境的污染,自己井里的水到了不能食用的地步,就那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为例,普遍存在井水过咸的状况,而且杂质过多,越喝越渴,没有人去关注,农民选择了沉默。

农民看病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构成的:

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抵御疾病能力太弱。由于经济条件差,很多农民大病往往错过了治疗时机,一旦发现已经成了绝症,而且治疗费用高,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债台高筑。

二是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萎缩,农民健康无制度保障。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集体经济实力下降,依赖集体经济运转的农村合作医疗名存实亡,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逐步萎缩,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是国家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多年来,国家对卫生的投入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卫生资源的配置明显存在着倾向城市而忽略农村的趋势。

四是医疗市场竞争无序,医院运转成本增高。由于财政投入少,医院的正常运转主要靠提供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添置大型先进设备主要靠自筹资金。这种机制实际上把医院完全推向了市场,其后果是形成医疗市场的无序竞争。

五是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医德医风与日俱下。由于医疗制度的弊端,我市大多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公益性质和群众利益,医疗行风出现滑波,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六是医药进货渠道不畅,中间环节多费用高。有的医院的药品进货渠道不正规,伪劣药品鱼目混珠,药品入库价与出厂价的差价悬殊。

七是地方疾病防治不力,血防工作形势严峻。我市地方疾病中要数血吸虫病对群众健康危害最大。一旦患上血吸虫病,将伴药终身,若延误治疗到晚血后期将会丢掉生家性命。

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非小事,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进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委员们建议:

第一、坚持办医的公益性和服务宗旨,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发展。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卫生工作,围绕如何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快医疗制度改革。

第二、加强卫生宏观调控管理,合理节约优化医疗资源。市、县(市、区)两级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监管工作,合理调配优化医疗资源,认真实施卫生区域规划,引导医疗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加大卫生事业投入,重点倾斜农村卫生。政府对卫生投入应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应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且应倾斜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真正落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卫生方针。

第四、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牢固构筑农民健康屏障。切实抓好钟祥、京山、沙洋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行工作,关键是政府的补贴要及时到位,提高农民的参合率,扩大覆盖面,防止出现“三起三落”。

第五、切实办好惠民医院,真正服务好弱势群体。要使惠民医院真正“惠民”,拿出医疗惠民的硬措施,以解决低收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六、大力加强医德行风建设,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重点抓好医疗机构医德行风建设,使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为病人着想,医疗为病人满意,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彻底扭转过去偏重经济创收的倾向,重塑健康卫士的良好形象。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十四

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农村文化建设。

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下,我市农村文化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初见端睨,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调研乡镇的走访了解,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从我们调研的乡镇来看,除戴南镇外,其他四镇都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辟有文化活动阵地。如大邹镇文化站分别辟有展览、图书、阅览、健身等文化活动厅室,配备有相应的活动器材,并正常开放;茅山镇除兴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外,还新开辟两处文化广场,广场上配备体育健身器材;周奋乡利用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戴南镇目前也已积极规划投资20xx万元筹建将会成为“苏中第一”的镇文化活动中心。

2、乡镇、村领导文化意识有所增强。从走访调查中,我们感受到乡镇、村的领导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已逐渐增强。戴南镇分管负责人对我们说:“当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农民的文化需求就更为迫切,文化建设也就显得更为重要,经济发展亟需先进文化来支撑。”为此,他们已开始将新农村文化建设摆上乡镇工作的议事日程。周奋是经济薄弱乡镇,乡负责人对文化建设工作十分重视,首期投资了45万元,建成了集图书阅览、健身、活动、展览和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大楼,并于今年初正式投入使用。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每个乡镇庙会文化都较为发达,茅山镇每年都搞一次颇具特色的会船节。部分乡镇能利用民俗和传统文化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如茅山镇利用曾唱响中南海的“茅山号子”填上新词进行演唱,周奋乡通过挖掘、整理出民间文化瑰宝“西江月”曲牌,并编排了《又唱西江月》节目参加市里演出,获得全市文艺调演一等奖。茅山镇还通过搜集整理,编写了反映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古镇茅山》、《茅山烽火》和《茅山号子》等3本图书。

4、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市里组织的送戏、送电影、送体育和送图书下乡活动,普遍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合陈镇重新改组恢复了电影放映队,创造条件,积极实施“送电影”下乡活动,仅20xx年就完成“送电影”下乡495场次,较好地满足了当地农民的这一文化需求。

5、村民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调研乡镇都能利用重大节日和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如组织文娱演出、棋赛、球赛和联欢会等。乡镇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如组成腰鼓队、舞龙、舞剑、打莲枪、扭秧歌和小型民间乐队等。近年来由乡镇文化站或当地学校牵头组织的一些文艺节目参加本市和赴泰州大市演出,普遍受到好评,还获得了不同的奖项。茅山镇每个行政村常年活跃着一支宣传队,逢年过节均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国家、省市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乃至令人堪忧。经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中央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经济政策,并要求地方政府对当地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应高于当地经济增长的幅度,但不少乡镇并不能很好、全面地落实相关的文化经济政策,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文化建设不能与经济建设同步,严重错位。

2、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乡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他们甚至不知道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以致不想抓、不愿抓。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同时亦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不讨好,而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镇村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调查发现,大都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一些乡镇可谓“文权”旁落,镇村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而将引领、导向作用让位与民间“会头”,使得他们在农村“神气活现”、“一呼百应”,建庙迎会请神,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还出现不少假僧假道,摆“水陆道场”;伪装“半仙”算命看病,骗取群众钱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农村阵地?不少干群对此十分忧心。如此现象,固然与大量青壮年且素质相对高些的农民外出打工,留守老少病弱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认识不到先进文化的重要性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调查显示:经努力,20xx年全市有11个乡镇文化站建成达标,但目前尚有12个未建成镇级文化站。而行政村一级的文化活动场地就更为奇缺,据统计,目前我市614个行政村无正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就占%,即使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文化设施也不齐全,图书藏量很小,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5、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老化,青黄不接且后继乏力。我市农村因大量劳动力转移,留在农村有文体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绝大部分乡镇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镇中小学亦几乎没有专业学校毕业的音、体、美教师。所有这些,对繁荣新农村文化造成很大阻碍。乡镇文化站干部队伍也令人堪忧:一是年龄偏大。因近几年进入农村文化干部队伍的年轻人极少,多数人员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人才,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已在50岁左右。二是水平偏低。这些人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自学形成的,没有与文化对口的专业学习基础,其专长往往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还谈不上“精”、“专”、“博”。三是不够平衡。全市乡镇的专业文化干部布局不合理,多的乡镇达5-6人,而少的乡镇没有1名专职干部。加之这些人员隶属当地乡镇管理,不便于流动调剂,因各乡镇财力和重视程度差异,其人员工资待遇保障不够,亦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这支文化干部队伍的稳定。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迫切而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当前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结合这次调查,我们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近年来,中央和省市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有利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经济政策,我们应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我们应制定新农村文化扶持政策,认真履行“文化事业资金投入率不低于同年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率”这一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培育文化市场,扶植文化产业。市、乡镇、村每年都要抽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各级财政部门应确保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新农村文化服务项目和内容而需要增补经费的问题,保证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并为乡镇文化站、村文体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设施建设、运作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市与文化工作相关的各部门如文化、教育、体育等主管局和新华书店应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设施、器材及书刊,用于扶持新农村文化事业,以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各类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2、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应强化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向前向深层次发展。要摒弃文化建设是“软任务”,搞得好不好,与镇、村工作业绩考评关系不大的错误思想和做法。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建设的总体布局调整,真正做到合理、适度、同步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把新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分类指导、实施意见,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推进、互促互动、共同发展。各乡镇、村要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健全文化机构,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并把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3、培育引进人才,不断强化新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要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关键。我们应尽快配齐乡镇文化站专业人员,理顺体制,落实编制,妥善解决其归属、工资待遇等问题,以充分调动他们服务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市文化局、体委和文化馆等文体主管部门要面向新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干部、文体骨干和文化专业户的培训辅导,充分引领、指导农村文化能人开展文化活动并使其发挥辐射作用。我们从现在起要有意识地解决农村文化队伍老龄化、人才断层和青黄不接的问题。一是要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新农村文体能人,不断发展专兼职结合的新农村文化队伍,并通过精心培育、加强业务辅导,逐步提高新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积极扶持镇村建立各类文体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文艺、棋类、球类等文体活动,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三是从源头抓起,加强新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体第二课堂,设全上满教好音、体、美等艺术课。四是着意引进人才,建议用足并增加农村文化事业编制,在人力资源招聘时,可优先招收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和艺术体育类教师安排到乡镇文化站和农村学校。

4、加快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设施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运用省文化厅的相关扶持政策,积极行动,按达标要求迅速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扩建和兴建工作。我们应充分调动和发挥乡镇、行政村、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富裕农民的积极性,大力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尽快构建出各个乡镇有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各个行政村有文化(体育)活动室、自然村里有文化活动户、农家书屋等多层次文体活动网络。调查发现,由于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小学撤并后不少行政村的小学校舍闲置,可通过整修开发成为当地村文化活动室。同时,应充分发挥这些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挤占、挪用文化站房和文化设施,并加强管理,真正让其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开展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各类文化需求。

目前,我市农村幅员广阔,各乡镇之间经济发展和文化基础差异很大,为此,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不能“一刀切”、搞同一模式、定同一进度,应该结合各乡镇实际,制定不同的规划,分类推进和实施;加之,繁荣和发展新农村文化事业,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建议,可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实验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在全市率先选择2到3个乡镇、10到20个不同类型的行政村作为试点,花6个月到1年的时间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推进试验工作。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改进完善,然后逐步在其他镇、村进行推广,从而使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更快推进,取得实效。

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大调研,通过调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群众上访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二是进一步摸清了全办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级组织工作的领导。下面主要对**办事处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办事处是**区的东大门,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辖区内有×个行政村,×口人,×亩耕地。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投影仪、卡拉ok、图书室,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各村“两委”干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村里在重大节目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区文化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各村自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演唱团队,文艺表演队伍×个,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龙、跑马、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习练书法、绘画。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差距较大,问题不少,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1、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对经济文化贯彻不够,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极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村级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两委”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2019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3、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设施作用。要充分运用国家相关的文化扶持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挥好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管理,真正让其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

4、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对部分村一些颇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积极挖掘、整理,并加以继承、弘扬,并加以创新,让其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推陈出新。利用特色的农民艺术、食品和农产品,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为农村文化建设增添后劲。

5、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新路。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文化资源和文艺载体日趋丰富,我们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加以引领和疏导。加强村级组织的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整合电视、广播、通信网络等文化资源,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事组织好农民书画展、文艺汇演和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让先进文化占领、覆盖广大农村,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推动农民营造自演自赏、自娱自乐和强身健体,崇尚科学文明文化的氛围。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十五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xx镇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各种新兴的文化服务、文化活动以不同的表现形态,走进了乡里村间,大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但也要看到,与城市文化建设相比,我镇新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待提高,为了解决xx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和现状,总结成功经验,找准突出问题,为下步工作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推进文明进程,特对全镇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开展程度等有关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深入调研。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xx镇现有1间xx年建的电子阅览室,2间xx年建的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1间xx年建的3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1个客家民歌协会和三个民间健身队。职业中学、中心校等学校受xx市教育局和xx双重领导,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文化设施齐全,学校环境优良。村级建设有5个篮球场、武教村委会的七件健身器材,使文化站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有了新的阵地。12间xx年建的8平方米的文化书屋,发挥着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知识的作用。

xx镇政府高度文化建设事业,把其纳入了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之中,安排一名镇宣传委员(学历大学本科)分管主抓文化建设工作,并配备了专职文化站站长各村(居)委会、各单位文化室都设有兼职文化员,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学历,无工作报酬;各村(居)委会、各单位相应的建立了各类组织机构,尤其是中小学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文化建设走在了全镇其它单位的前列。中小学校建有一支学识渊博、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该队伍常年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任,发挥着文化宣传作用。目前,全镇从事文体人才的人数达xx年龄在35岁左右,学历均为高中以上,他们能结合阶段性工作和时令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xx镇把群众文化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寓教于乐。年开展文体活动达20余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月三”文艺活动、农民职工篮球赛、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客家民歌会、健身舞表演等。各村能够利用文化室,在节假日及农闲时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马岭排苗村村委会就是一个典范,能够利用文化活动室经常开展国家x策、法律法规、计划生育等知识宣传文艺活动,表演的节目都是农民自编、自导、自演,通俗易懂的竹竿舞、客家民歌、蒲扇舞、苗歌等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文化工作,使文化建设有新的突破,中小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教育文化基地作用,做到师资、教材、课时、效果“四落实”,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开展德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十六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xx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然而落实到行动上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文化建设依旧摆脱不了困境。这从我们的调研过程中也可以明显看得出来。为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情况,为了使文化建设赶上经济建设的步伐,为了能使人们更深一步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为了探索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的深层原因,我们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9人和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3人,在陈维达教授的指导下,我们以大邑县作为调研对象,于7月21日——7月31日展开了为期十天的暑期调研活动。相关情况及分析如下。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西部农村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实施情况,我们选取了成都市大邑县作为样本深入当地取得第一手资料,为西部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二)、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总体为成都市大邑县大邑县政府的各个部门及个乡镇全体农民.调查范围包括5个乡镇(悦来镇、王泗镇、安仁镇、新场镇和鹤鸣乡)15个村(社区)。

(三)、内容设计。

本次调查内容设计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受访者人口统计特征、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农村义务教育实施情况及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农村经济情况等。

(四)、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面访和座谈会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其中问卷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方法上我们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面上我们走访当地各个相关职能政府部门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点上针对农户我们采取入户访谈和调查的方式,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五)、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向大邑县五个乡镇共15个村、社区的农村居民发放问卷220份,共回收205份,回收率93.18%.清除无效问卷21份,实际有效问卷184份,问卷有效率达89.8%。

(六)、受访样本的基本情况。

1、性别和年龄结构。

本次受访农民中,男性占45.7%,女性占54.3%,女性所占比例较高。从年龄结构上看,31至40岁周岁的中年人比例最高,占到35.33%。

2、受教育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农民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比重分别占到40.22%和39.23%,高中占到15.22%,大专及本科以上仅占5.43%.考虑到样本的年龄结构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等因素,大邑县农民受教育程度应该高于此次调查结果.

3、受访农民收入状况。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5个乡镇家庭年收入以9000元以上为主,占到整个样本的39.67%,某些乡镇的个别家庭年收入达到30000元左右.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有19.02%,主要集中在边远的丹凤乡,***元之间占25.0%,6000元9000元的家庭有16.3%.这与我们在大邑县统计局收集的农民人均年收入3200元基本相符.

二、被调查地区和农民的经济生活状况。

(一)大邑农村经济生活状况概述。

大邑县地处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过渡的前沿地带,其西部为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隆起的缝合带。是一个农业大县,平原,丘陵,山区皆有。20xx年大邑整个国民生产总值545406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97元,最近几年经济增长保持在10%以上。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7773元,纯收入4649元。当地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工业,旅游业。农村居民收入层次划分较为明显,山区(如西岭镇)收入最高,平原地区次之,丘陵地区收入最低。在本次调研的几个乡镇,王泗(地处平原地区)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10元,悦来镇(大部分面积属于丘陵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310元。而人均农民总支出达6865元。通过大邑统计年鉴,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人均收入增长在10%左右,而人均支出增长达30%。而主要支出依旧是生活消费支出和教育支出,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说明居民生活成本在增加。

城乡一体化取得明显效果,成都市统计局统计20xx年大邑县城市化率为31.1%,20xx年城镇化率的目标是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33.1%。大邑农发局土地流转管理中心统计,截止20xx年6月底,全县农用地流转总面积达19.43万亩,增长16.07%,其中:耕地流转面积4.82万亩。农用地流转面积已占全县农用地总面积的28.24%。安仁镇在城乡一体化中走在最前面,成功的创造出安仁模式。安仁镇将打造成为西部一流的历史文化名镇,为了配合整个工作,安仁镇对安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农户,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启动了规划占地450亩的农民新村建设,完成了新村广场、道路建设、5000平方米的绿化,已有100多户农户入住。许多人在政府的推荐、培训下,到周边企业实现就业。政府还出谋划策让居民自主创业,开办农家乐,并制定了证照办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县就业局还对新村内的部分失地农民进行了烹饪、礼仪、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

城乡一体化改革主要通过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和重组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缩小工农之间的收入差距;通过农民新村建设,使农村居民享受城市的现代文明,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繁荣,逐步缩小并最终消灭城乡之间的差距。

(二)、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1、农民收入提高与收入差距。

据统计,20xx年大邑县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为7773元,则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年总收入约为20000元。而调查显示,约60%的家庭年收入在一万元以下,家庭年收入在两万元以下的比例则更大,农村居民也存在收入差距问题。且由此可看出,农民收入的提高也主要集中在收入较高的那40%群体中,而收入较低的那60%收入并无显著变化,农民收入差距有增大的趋势,农民收入差距问题函待解决。

2、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与主要支出。

(1)主要收入来源。

由下图可看出,以传统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居民所占比重仅排第三位,低于个体经商和打工收入。这说明农业作为一项收入在居民中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传统农业经营的低收益表现得非常明显,被人们在逐渐抛弃。

超过一半的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所得,且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居民打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七成以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农民社区的建立,农民手中的土地减少,这一比例有可能会继续增大。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政府应作好农民创收、增收的跟进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主要支出。

家庭支出里面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食物支出、教育支出和日常生活用品支出。在被调查的184个样本中虽然有31个样本将农业开支作为家庭支出的第一位,但是有130个样本没有选择农业支出作为其家庭前三位的支出,可见农业支出占家庭指出的比例是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调查的地方农民失地严重和外出打工的较多从而造成了农业支出不足。

在被调查的184个样本中,有115个样本将食物支出列入其主要支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家庭还在为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努力时,说明农民的收入太低,经济问题仍然是农民的主要问题。

在家庭第一大支出选项中教育支出是仅次于食物支出的第二大类支出,这个教育支出不是对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教育支出,而主要是子女高中及大学教育的支出。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村家庭来说,孩子上大学的教育支出几乎是其家庭全部收入的总和。

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问卷调查主要分布在悦来镇、王泗镇、安仁镇以及鹤鸣乡四个区域,农村文化建设有其共同性,但也有区域上的差别。下面以农户的问卷调查为依据,首先总体分析大邑县农村地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然后针对有较大差异的指标进行地区横向比较,分析地区差异的原因。

农村文化主要包括个人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活动两个方面。下面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个体文化活动。

1、日常娱乐方式。

针对空闲时娱乐方式的调查中,农户的选择集中在电视,看书看报和麻将扑克上,80%以上的农户都选择看电视作为首要的娱乐方式,分别有9.14%和4.0%的将看书看报及麻将扑克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农户除了电视外,第二主要的娱乐方式为看书看报,比例占到36.0%,第三为麻将x牌,比例为14.29%.

可见,农民目前主要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自然而然,他们获得信息方式也主要通过电视,这与我们的调查完全一致,92.4%的被调查对象选择电视作为获得信息的方式,同时,通过报纸获得信息的也占到35.9%。其他方式(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则不足10%。

在我们的调查中,不会使用电脑的比例达72.1%,绝大部分家庭没有电脑,而手机普及率也较低,且主要用于日常通信,并非作为获得市场信息的工具。所以,农民只有通过电视和报纸获得信息。

电视和报纸作为农村居民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因而,针对农户看电视和报纸的兴趣偏好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关注的方面。

2、电视收视情况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主要是新闻,占有效样本的64.9%;在66个有效样本中,选择看报纸是为了了解新闻的占64.6%。可见,绝大部分农民还是很关心时事的,尤其时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时事新闻。

在农户经常看的电视节目类型中,除新闻外占绝大部分以外,其他一些农民感兴趣的节目包括连续剧电影,法制,综艺娱乐和农业科技,选择比例分别占到55.9%,29.4%,22.4%,18.8%。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法制方面的节目需求也就进一步的增多。

与之相对应,农户希望地方电视台增加的节目也以地方新闻为主,占64.9%,与前面不同的是,选择希望增加连续剧电影的人数只占16.6%,而希望了解农业科技和经济政策解读的排二,三位,分别占有效样本的32.5%。

这充分说明了农民尽管经常看连续剧,电影类节目,但他们最希望增加的节目还是关于农技知识和经济政策方面的节目,这说明农民对自身利益的日益重视,并且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关注。但由于电视台尤其是地方电视台这类时事节目太少,而多是连续剧,电影,农民没有更多的选择,除了新闻节目就只有收看电视剧,电影。所以,农民看电视剧,电影的比例才会较高。

除电视外,报纸也是重要的信息渠道,从我们的`调查来看,64.6%的看报者目的是为了了解新闻。另外,为了增长见识和了解市场信息的也占到了56.9%和36.9%。可见,报纸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3、农民看书情况调查。

针对农民日常读书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0.5%的农民从来不看,在余下的样本中,选择法制法律类书籍的比例最高,为23.9%;其后依次是农业科技和小说类、文化教育和经济管理,比例分别为14.7%、14.7%、11.4%和8.7%。

可见,从来不看书的农民比例占到一半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所调查的对象多属于留守在家的妇女和老人,不识字的比例较大,即使识字的农民文化程度也较低,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但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平时读书的比例在增大,他们有一定文化基础,也渴望通过书籍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读书学习是提高农民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政府应该鼓励农民,尤其是年轻人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书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另外,政府也应该为农民的读书需求提供条件,如开办免费图书室,丰富图书种类等。只有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加快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脚步。

(二)、公共文化活动。

除开个人进行的娱乐活动以外,村里及当地政府或民间团体组织的文化活动的丰富程度也是体现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我们的问卷中也涉及了乡村公共文化方面的调查。由于公共文化具有区域性,同一地区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主要通过地区的横向比较来分析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

从所调查的情况来看,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做的较好的是安仁镇,而王泗和悦来的丹凤乡以及鹤鸣乡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则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免费放映电影次数。

我们在调查村里一年免费放电影的次数时,累计有近70%的安仁农户选择放过一次以上,其中42.9%的农民选择3次以上,这些农户多集中在安仁镇金井社区。而王泗镇和丹凤以及鹤鸣乡分别有77.9%,97.6%及92.9%农户选择了没有放过(这里不考虑为商业宣传而放免x电影的情况)。

2、公共文化组织。

针对村里是否有文化团以及逢年过节是否进村演出的问题,仍然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有79.3%的安仁被调查对象选择“有”,而其他三个地区则选择“没有”的占绝大多数。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不少农民对于平时的文化生活并不重视,觉得无所谓,而逢年过节则希望能够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比如观看文艺表演等。这主要是因为平时家中的青壮年都出外打工,留守在家里的妇女和老人一方面要担负起繁重的农活,另一方面还要负责孩子的教育,全家的主要任务都是为了多挣钱,为生机而奔波,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文化活动。而逢年过节则全家都在家团聚,也没有繁忙的农活和工作任务,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时间。如果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更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

此外,农民对文艺演出的水平要求并不高,只要有农村特色,贴近农民的生活,有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就可以了,这样的文艺演出费用并不高,加之有特长的农民还可以自己亲身参与演出,又能减少演出的成本。与此同时,在愿意为文艺演出支付的票价的调查中,选择5元以内的占43.82%,不愿意花钱的占38.2%,另外,愿意花5-10元以及10元以上的分别占13.48%和4.49%。

可见,愿意花钱看演出的农民占到了60%以上。所以,政府可以适当收取5元以下的费用,加上当地乡镇企业对演出的赞助,资金的问题可以解决。为了让所有农户都能享受到有限的文化资源,针对农户居住比较偏远,比较分散的乡镇,单独举行演出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可以采取免费接送的形式,将他们集中到人口集中的大乡镇,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文化演出的外部性。当然,具体采用分散还是集中的表演形式,取决于文化演出的规模,以成本收益对等的原则,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的文化要求。

3、公共文化设施。

在对各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的调查中,情况同样如此,安仁的总体情况远远好于其他三个地区。在安仁居民社区,报栏,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和体育设施都比较齐全,选择的比例分别占42。9%,46。4%,67。9%,60。7%。安仁镇农户对当地公共文化建设的满意程度较好,选择非常满意及较满意的合计占51。7%。而王泗镇,丹凤乡以及鹤鸣乡的公共文化设施都十分缺乏,甚至没有。而农民对于公共文化设施的满意程度也较差。王泗和悦来镇选择不满意的比例都在60%以上,鹤鸣乡则达到80%以上。

安仁的公共文化设施十分齐全,但是选择一般以及不满意的比例仍然达到了48。2%,接近有效样本的一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调查样本选取的问题,我们在调查安仁镇时是以社区为主,也有小部分被调查农户不是属于社区范围以内,文化设施并不健全,无法享受到社区文化设施的便利,这部分农户选择一般或不满意的比例较高。

另一方面则主要反映了农村居民还没有养成文化消费的习惯,平时多喜欢呆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打麻将,而不习惯看书看报或者锻炼身体。

4、知识培训。

针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培训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见识,扩展知识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在文化建设中,针对农民的知识和素质方面的培训比休闲娱乐方式更加重要。

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农民素质普遍偏低,这对于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也是制约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头等大事,提高农民素质也应刻不容缓。只要经济发展起来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生活方面,农村文化建设就能更快更好的展开。

在针对是否有知识培训的调查中,安仁要稍好于其他三个乡镇,有48。3%的调查对象选择有,而在王泗,悦来以及鹤鸣三地,选择有的分别只占14.5%,27.5%,7.1%。

除开培训的数量,我们也对培训的质量进行了调查,从调查中发现,各种知识培训对于农民增长见识、学习技能有十分明显作用。在参加过培训的被调查者中,有71.43%的人选择了“很需要,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能”;选择“一般,还凑合”的占14.29;还是有10.39%的人选择了“内容没有实用性,走走过程”。

可见,由于培训对丰富农民文化知识有明显的效果,绝大多数农民都希望能接受某些类型的培训。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仍有少部分人(14.29%)认为培训缺乏实用性、或者太简单、或者太深奥,说明效果较差的培训还是存在,有个别培训仍然不符合农民的需要,缺乏针对性。这种情况应该尽量避免,基层政府在组织培训时,对培训类型以及难度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农民的切身需要为准,而不是农民去被动适应培训。

此外,在对培训的宣传上,基层政府也应发挥积极的能动性,大力宣传、号召、引导农民积极参加,而不应抱着“愿来者来,不愿来不来”的态度。这样才能使农民有积极性参加各种培训,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地区对比状况。

在对农民希望参加的培训项目所进行的调查中,选择法律知识,就业知识以及子女教育方面的人数比例没有明显地区差异,而其他选项如农技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卫生健康知识以及产品销售,经营管理知识等都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区差异。

(1)、无地区差异的指标。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希望接受法律知识培训的人数都在30%以上,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民的法律意识有所加强,法制观念有所提高,开始重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产、生活与法律密切相关。农民的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消费环节都会涉及到法律知识。比如,“厂家+农户”模式中,如果农民有法律知识则能更好地指导生产;在交易农产品,特别是批量农产品时,则更易涉及到法律方面的知识。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将指导农民生产、销售过程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避免利益受到侵害,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

相比之下,政府在法律宣传方面做的工作则很不够。针对基层政府是否组织有法律知识进村宣传活动的调查中,总共有58.3%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没有,不清楚的占22.8%,选择有的仅占18.9%。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心得体会范文(17篇)篇十七

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农村文化建设。

供大家参考借鉴。

随着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xx乡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遍布全乡的农村乡土文化彰显出其巨大的魅力和蓬勃生机,为xx乡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在乡政府在财政赤紧的情况下,尽力保证文化必要的投入,据统计,近几年来,乡里共投入14万元,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文化活动得到丰富,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政府以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乡文化站在圩镇办起了“阅报长廊”和“时事政策博览墙”。乡政府以培育新农民入手,创办了农民知识化培训学校,举办种养、加工培训班24期,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免费赠送科技书刊和资料近万份。乡里还办起了图书室、歌舞厅。同时,采取政府埋单,农民看戏看电影的形式,乡政府请县剧团来乡下村巡回演出,乡电影队下村放电影,为农民送上丰盛的精神食粮。每逢重大节日,乡政府还组织开展“爱罗江、美罗江”系列文艺活动,从2019年至今,共放映电影210场,为农民送戏40场,举办文艺活动12场,既满足了全乡农民的文化需求,又起到了教育引导作用。

3、弘扬乡土文化,织牢“乡、村、组”文化网。在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xx乡通过“以奖代扶”的方式,着力构建乡、村、户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乡已创建了5个特色文化村,15个文化活动室,200个文化示范户,并村经济贫困村的创建工作给予适当扶持。为了让当地农民成为本土文化活动的主角,乡政府以唢呐,鲤鱼灯为依托,经常组织文艺演出、竞技比赛等活动,开展民间艺术汇演,桂竹村鲤鱼灯获得2019年全县民间艺术汇演二等奖。

4、政府搭台、农民看戏。xx乡从加强乡文化站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入手,依托县文化局,县采茶剧团,开办了歌舞、乐器、书画等培训班。同时,按照“政府出资,乡镇搭台、农民看戏”的形式,定期送电影、送戏下乡,免费赠送图书和科技读物,为农民群众送上文化大餐。乡政府还采取企业冠名,社会捐助等方式,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风格清新质朴的农村文化活动。

1、农民的文化意识相对薄弱。由于受“经济利益”思想的冲突,一些农民往往忽略了对文化活动的追求。因此,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精神文明和文化意识。

2、经费投入不大,导致文化事业发展滞缓。由于上级对农村文化事业资金扶持力度不大,乡镇对培育本土文化、民间艺术、添制设备却无从下手。因此,上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农村文化事业。

3、乡镇文化站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应加强乡镇文化站专职干部的培训,配齐配强乡镇文化干部队伍,解决办公场所,下拨资金建好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增强乡镇文化服务功能。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门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注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文化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县建有文化馆、图书馆个1个,乡镇文化站7个,村组文化室35个,文化专业户120个。20xx年争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投资263万元,建成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服务点10个,村级服务点123个,工程网络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提升了农村文化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较好。一是民间节庆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各乡镇能结合地方民俗,组织锣鼓秧歌、农民文化艺术节等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化活动。二是各类文艺演出队伍发展迅速。全县现有各类文艺团队249个,常年活跃在农村,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三是农村文化大院初见生机。青化乡农民荔改朝建立了集锣鼓秧歌,自乐班、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组织“老荔文化大院”,为农村文化建设创出了新路子。

三是“送文化下乡”活动扎实有效。20xx年我县争取国家文化发展项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国家投资110万元配发了10台数字电影放映机。县财政每年列支7万元用于放映补贴,保证了放映工作的正常开展。20xx年共放映数字电影2019多场,吸引观众70万人次。

我县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阵地薄弱,发展不均衡。目前,农民最需要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尤显缺乏,很多村级文化活动室难以达到标准,除几个基础建设搞得较好的亮点村和成立比较早的县城社区之外,仍有不少边远村的活动场地设施简陋,设施陈旧,难以满足正常开放。加上农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日常在家的多半为老年儿童,因而看书读报的少,造成文化活动匮乏,乡村之间文化活动发展不平衡。

二是工作机制不活,专业人才缺乏。县乡文化服务机构自身力量薄弱,在指导、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上着力较少。乡镇文化站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且大多兼职,专不起来,难以发挥服务作用。基层文艺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是文化载体不丰富,乡村之间缺乏交流。有组织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少,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不多,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基层乡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乡村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各种节庆日、民俗日,上级组织开展的“文化、科普、电影文艺演出”下乡活动也仅到个别乡村,边远乡村文化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

四是文化投入不足,发展势头较弱。县乡财政可用财力有限,文化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与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文化投入的不足使得农民自办文化力量薄弱,很多乡土文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只有以少量的小规模出现,其组织程度也不高,尚未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步伐,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农村的一项当务之急。政府及文化部门要高度重视“文化软力”的作用,将农村文化事业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积极构筑“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以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必须加大对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倾斜,切实保障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文化部门要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切实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农工程建设。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寻求社会力量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扶助,努力为农村提供满足群众所需的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要充分发挥文化站(室)的阵地作用,加强与工青妇学校组织的联系互动。有计划、有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坚持贴近农村、贴近实际,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广泛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大型、示范性活动与平时的小型、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群众就近、方便地参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建议政府及文化部门,在抓好“送文化”活动同时,更加注重“种文化”工作。一方面要坚持深入基层特别是边远乡村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多为基层选送一批农村适用、群众喜爱的图书,通过乡镇文化站定期将图书流动到村文化活动室,方便农民群众就近读书,真正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一方面又要加快对农村文艺人才发掘培养与教育。积极开展乡村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文艺骨干。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村文化干部队伍中,稳定乡村两级文化队伍,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使文化下乡活动实实在在地惠及广大群众。

要加强对乡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着力发展我县乡村特色文化。积极扶持乡村民间文化团体,力争每个乡村社区都有自己的文体队伍。要大力鼓励促进以青化、横渠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锣鼓秧歌、社火、戏曲等民间艺术活动开展;要依托马家镇刺绣工艺品基地的发展,全面打造富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此外每年还要定期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和民间文艺展演活动。通过发挥示范引导,以点带面,互相交流,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积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正确引导农村文化的价值走向,巩固发展农村文化阵地,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挂职锻炼心得感悟(通用22篇)

    撰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为以后的改进提供参考。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心得体会摘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今年能被组织选派

    2023年一年级学生简单自我介绍大全(16篇)

    在不同的场合,我们需要根据情境和对方的需求来灵活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和方式。参考以下自我介绍范文,你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样本,以便更好地构建一个真实而出色的自我形象

    最优采购工作廉洁自律个人总结(模板19篇)

    个人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材料。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个人总结,他们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和突

    优秀军人廉洁心得体会总结范文(19篇)

    总结范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成长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军人是国家最坚强的柱

    精选周年校庆策划书内容(案例14篇)

    在准备策划书之前,我们需要对项目或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通过仔细研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项目目标和计划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规划,

    实用采购申请付款申请书(案例15篇)

    采购可以通过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获得更好的采购价格和服务。附上一些采购管理的书籍和资料推荐,供大家深入学习和研究。本人声明以上填写资料真实,并对此负责,电脑

    最新赌博有害心得体会(模板1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思和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法制讲座的心得体会(模板16篇)

    通过经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了困难无处不在,但我们要勇敢面对并积极解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样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不要自以为是地说:“

    热门工程管理管理毕业论文(模板15篇)

    毕业论文是学术界对学生研究水平和学术贡献度的主要评价标准,对于未来的学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借鉴以下的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具备说服力。针对工程中一些

    最新国防教训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表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国防法第十条是关于充实国防力量的重要法律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