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汇总13篇)

时间:2023-11-03 作者:笔砚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汇总13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精心编写的一年级教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汇总13篇)篇一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初步学习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

2.正确朗读课文。

3.积累词语不少于10个。在读词练习中,注意看清字形。

4.能看图用几句话说说自己喜欢的鸟。

重点和难点。

初步学习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学习儿歌一,寻找规律。

1.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风景图:美丽的树林,配有鸟鸣声)。

问:你们听见了什么声音?

2.是啊,我们来到了鸟的天堂。你认识这些鸟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鸟图,图变成相应的词语。

3.仔细看一看这些有关鸟的名称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4.听第一首儿歌(交流并板书)乌鸦、喜鹊、白鸽、仙鹤、黄莺、杜鹃、鸡、鸭、鹅。

5.在这些小鸟的名字中,有几个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

给生字注音,请大家借助拼音轻声读一读。

6.小复习。

7.出示第一首儿歌:(1)自由练读(2)指名朗读(3)男女生比读。

8.将儿歌中的鸟名替换成鸟图:你还能再读读这首儿歌吗?

二、学习儿歌二,揭示规律。

1.太阳公公想请聪明的小朋友去作客。看看,有哪些字?(出示:暖、昨、晓、暗、明——随机点读)。

2.今天,太阳公公家里又来了两位新朋友,它们是谁?(出示生字:暮、昏)。

3.字回到儿歌中,读一读。请在小小组内练习朗读。(教师巡视,随机解释学生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交流朗读,师生合作读。

三、学习儿歌三,掌握规律。

1.你们的朗读吸引了第三首儿歌。

出示儿歌:自由大声地朗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口字旁)。

2.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自学生字:鸣、啼、吼。

3.挑战读儿歌。

四、复习巩固,拓展训练。

1.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有关部首的儿歌。(出示:部首歌)分组朗读三首儿歌。

2.我们还学习了一个新的部首,叫——口字旁。说出几个有关口字旁的字?

3.游戏一:猜猜我是谁方法:教师做动作,指名学生上台指点黑板上的汉字。

4.游戏二:寻找双胞胎方法:黑板上贴有“鸭、鹊、清、晓”等汉字,请学生说出或写出和这些汉字相近的另一个字。这些汉字组成了词语,你能读一读吗?(出示课后“读”的练习)。

5.看图说话: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喜欢的鸟吗?(同桌练习、全班交流)。

6.拓展:这里还有三首部首歌,你愿意和同桌念一念吗?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汇总13篇)篇二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初步学习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

2.正确朗读课文。

3.积累词语不少于10个。在读词练习中,注意看清字形。

4.能看图用几句话说说自己喜欢的鸟。

重点和难点。

初步学习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学习儿歌一,寻找规律。

1.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风景图:美丽的树林,配有鸟鸣声)。

问:你们听见了什么声音?

2.是啊,我们来到了鸟的天堂。你认识这些鸟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鸟图,图变成相应的词语。

3.仔细看一看这些有关鸟的名称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5.在这些小鸟的名字中,有几个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

给生字注音,请大家借助拼音轻声读一读。

6.小复习。

7.出示第一首儿歌:(1)自由练读(2)指名朗读(3)男女生比读。

8.将儿歌中的鸟名替换成鸟图:你还能再读读这首儿歌吗?

二、学习儿歌二,揭示规律。

1.太阳公公想请聪明的小朋友去作客。看看,有哪些字?(出示:暖、昨、晓、暗、明——随机点读)。

2.今天,太阳公公家里又来了两位新朋友,它们是谁?(出示生字:暮、昏)。

3.字回到儿歌中,读一读。请在小小组内练习朗读。(教师巡视,随机解释学生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交流朗读,师生合作读。

三、学习儿歌三,掌握规律。

1.你们的朗读吸引了第三首儿歌。

出示儿歌:自由大声地朗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口字旁)。

2.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自学生字:鸣、啼、吼。

3.挑战读儿歌。

四、复习巩固,拓展训练。

1.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有关部首的儿歌。(出示:部首歌)分组朗读三首儿歌。

2.我们还学习了一个新的部首,叫——口字旁。说出几个有关口字旁的字?

3.游戏一:猜猜我是谁方法:教师做动作,指名学生上台指点黑板上的汉字。

4.游戏二:寻找双胞胎方法:黑板上贴有“鸭、鹊、清、晓”等汉字,请学生说出或写出和这些汉字相近的另一个字。这些汉字组成了词语,你能读一读吗?(出示课后“读”的练习)。

5.看图说话: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喜欢的鸟吗?(同桌练习、全班交流)。

6.拓展:这里还有三首部首歌,你愿意和同桌念一念吗?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汇总13篇)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正确书写“丁、女、斗”三个生字。

2、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事物联系起来。

3、朗读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农村夏夜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会写“丁”、“女”、“斗”三个独体字。

2、感知词串,聆听故事,有感情朗读词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闪烁的小星星》,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吧,会唱的一起唱。

2、小朋友们唱得真好,瞧,天上的星星都被你们吸引过来了。星星说啊:今天要跟你们一起学习识字6,还要跟表现得好的小朋友交朋友呢。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1、首先请小朋友们把书本翻到76页,借助拼音读好每个词语。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去拼音读,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3、出示韵文,逐行指名认读并领读。去拼音读,分组赛读。

4、你们认读生字的'速度越来越快啦!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农家小院吧!

三、引读词串,认读词语。

1、你们看,夜晚的星空多美啊!谁来读读第一行?

(1)出示图片,指名读第一行的词语。(读后师纠正个别词语的读音,特别是后鼻音)。

(2)出示生字“星”,指名读,说说记忆方法,并开火车组词。

2、你们读的真不错,老师能感觉到星星真亮,你们看看,院子里有谁在看星星呢?(展示:农家小院纳凉图)。

(1)(出示:爷爷奶奶小丁丁)仔细观察这三个词的读音,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组赛读,注意读准轻声音节。

(2)出示生字“奶、丁”,指名读,说说记忆方法,并开火车组词。

3、在这美丽的夏夜,小丁丁一家在干什么呢?

(1)对呀,爷爷正笑眯眯地给小丁丁讲故事呢,爷爷手里拿的扇子就叫——蒲扇,齐读。

(2)爷爷坐的椅子是竹子做成的,就叫——竹椅读。

(3)爷爷坐在竹椅上,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给小丁丁讲故事,奶奶笑眯眯地坐在一旁,小丁丁入神地听着,连墙角的萤火虫都被吸引过来了。出示:萤火虫,指名读。

(4)谁来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赛读,男女生赛读)。

(5)出示生字“扇”,指名读,认识户字头,说说记忆方法,并开火车组词。

4、过渡:爷爷讲的什么故事让小丁丁这样入迷呢?你们想听吗?老师已经听到了爷爷讲的故事,现在老师就把爷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但老师有个要求,听的时候得听仔细,听完后老师有问题考大家哦。

(1)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传说有个漂亮的仙女叫织女,她和人间的牛郎相爱并结成了夫妻,生下了一儿一女。,可是天上的王母娘娘不同意织女嫁给牛郎,于是派了天兵天将来到人间,把织女捉回天庭。牛郎知道后,挑起两个孩子追上了天,眼看就要追到了,这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往织女身后一划,立刻,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牛郎和织女的中间,从此以后他们化作了两颗星星,永远闪烁在银河的两岸。每年的七月初七,他们团聚一次。直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到,在银河的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一颗是牵牛星,另一颗是织女星。

(2)小朋友,故事中讲到了哪两颗星?

(3)出示:牵牛织女读(指名读齐读)。

(4)爷爷刚讲完牵牛织女星的故事,奶奶又给小丁丁讲起了北斗星的故事。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到北方这一组最亮的星星了吗?这就是“北斗星”。北斗星一共有七颗星组成,很像一把勺子。如果你在夏天看星星,在天空的北方发现七颗组成勺子一样的星星,那就是“北斗星”。

出示:牵牛织女北斗星谁来美美地读这三个词语?(分组读齐读)。

(5)出示生字“牵、织、女、斗”指名读,说说记忆方法,并开火车组词。

(6)天上的星星,除了牵牛、织女、北斗星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学生说)。

(7)其实呀,天上的星星有许许多多,我们看到的只是能发光的及少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星星是不发光的,但他们也存在于宇宙中。

四、学习写字,探寻规律。

1、出示“丁、女、斗”,告诉学生这三个是独体字。

2、观察都有什么?(长横)复习长横的写法,老师范写。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范写“丁、斗、女”,生书空。

4、唱写字姿势歌。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师巡视指导,反馈,集体评议。

板书设计: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汇总13篇)篇四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教师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字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听课文歌曲再次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用学唱歌曲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教学策略。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一)学习第1、2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

(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

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

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

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

(四)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五)学习第6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

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逐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童真童趣,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并理解课文。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

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5.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设计意图: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小画家”们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通过拓展仿写儿歌,培养说话写话能力;启发思考,突破课文难点;学唱歌曲,兑现课前诺言,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汇总13篇)篇五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喜鹊鹤莺鹃暮昏鸣啼吼”10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光、啼、昏、鸣”。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初步学习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

3、能看图用二三句话说说自己喜欢的鸟。

教学重、难点:

寻找部首组字的规律,摸索记忆汉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儿歌一,揭示规律。

1、教师出示:多媒体——百鸟图。

2、你认识哪些鸟?(媒体飞出学生认出的鸟,同时衔出它的名字)。

3、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鸟字旁,

鸟儿多。

小结:大多数鸟的名字中都带有“鸟字旁”的字。

4、我们称“鸟字旁”为部首出示:部首。

5、补全课题部首歌,出示儿歌(一)(同时多媒体播放儿歌一)。

师:这会儿,森林里又飞来了哪些鸟?多媒体:各种鸟(嘴里叼名字)。

6、学生字。

(1)在鸟的名字中出现了很多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们?自己试着说说。

(2)交流并板书:乌鸦、喜鹊、白鸽、仙鹤、黄莺、杜鹃、鸡、鸭、鹅。

(3)这里有几个生字,你们都记住它们了吗?(给生字注音;自读;指名读)。

7、生字回到部首歌中,你会念吗?(多媒体演示字回到儿歌中)。

(1)自己试试,指名读读。

(2)去掉拼音的动物名字,你能正确地读出来吗?(同桌赛读)。

(3)齐读。

8、有个小朋友可喜欢大白鹅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来介绍的?(多媒体介绍)。

师:是啊!那么多鸟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你能用以下的句式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多媒体图示,同桌说说,全班交流)。

“我喜欢,它长着。(头,嘴,身上,尾巴,脚……)它会。”

二、学儿歌二,了解规律。

1、轻声读第二首儿歌,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儿歌。找一找,儿歌中有多少带有“日字旁”的字,用笔圈出来。

2、学生字。

太阳公公的孩子中间又来了二个生字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有办法记住它们吗?

(出示生字:暮、昏)。

(1)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生字和以前学过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今天学的生字,表示太阳的“日”字在下半部分)。

(2)多媒体演示,理解“暮”的意思,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当堂书写”昏”。(注意“斜勾”的位置)。

(4)多媒体出示:儿歌(二)。

把生字放回到课文中来读读。

三、学儿歌三,运用规律。

过渡:来认识一下它的兄弟“口字旁”的字?

2、小组用好方法来学学生字,读读生字、理解生字。

鸣,指鸟兽或昆虫叫,如;鸡鸣、鸟鸣、蝉鸣、虫鸣。

啼,指某些鸟兽叫,如:公鸡喔喔啼、猿啼(两岸猿声啼不住)。

吼,指猛兽大声叫,如牛吼、狮吼。

3、考一考、比一比。

4、你能说出几个有关口字旁的字?(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四、巩固拓展。

1、分组朗读三首儿歌,尝试背诵一二首儿歌。

2、游戏:寻找双胞胎。

方法黑板上贴有“鸭、鹊、清、晓”等汉字,请学生说出或写出和这些汉字相近的另一个字。这些汉字组成了词语,你能读一读吗?(出示课后“读”的练习)。

3、写一写(指导略):光、啼、鸣(先做手指操,音乐响起)。

4、布置作业:回家后学编儿歌(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汇总13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喜鹊鹤莺鹃暮昏鸣啼吼”10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光、啼、昏、鸣”。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初步学习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

3、能看图用二三句话说说自己喜欢的鸟。

教学重、难点:

寻找部首组字的规律,摸索记忆汉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儿歌一,揭示规律。

1、教师出示:多媒体——百鸟图。

2、你认识哪些鸟?(媒体飞出学生认出的鸟,同时衔出它的名字)。

3、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鸟字旁,

鸟儿多。

小结:大多数鸟的名字中都带有“鸟字旁”的字。

4、我们称“鸟字旁”为部首出示:部首。

5、补全课题部首歌,出示儿歌(一)(同时多媒体播放儿歌一)。

师:这会儿,森林里又飞来了哪些鸟?多媒体:各种鸟(嘴里叼名字)。

6、学生字。

(1)在鸟的名字中出现了很多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们?自己试着说说。

(2)交流并板书:乌鸦、喜鹊、白鸽、仙鹤、黄莺、杜鹃、鸡、鸭、鹅。

(3)这里有几个生字,你们都记住它们了吗?(给生字注音;自读;指名读)。

7、生字回到部首歌中,你会念吗?(多媒体演示字回到儿歌中)。

(1)自己试试,指名读读。

(2)去掉拼音的动物名字,你能正确地读出来吗?(同桌赛读)。

(3)齐读。

8、有个小朋友可喜欢大白鹅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来介绍的?(多媒体介绍)。

师:是啊!那么多鸟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你能用以下的句式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多媒体图示,同桌说说,全班交流)。

“我喜欢,它长着。(头,嘴,身上,尾巴,脚……)它会。”

二、学儿歌二,了解规律。

过渡:刚才我们学了部首是“鸟字旁“的字。你们知道吗?和太阳有关系的字是什么部首?

1、轻声读第二首儿歌,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儿歌。找一找,儿歌中有多少带有“日字旁”的字,用笔圈出来。

2、学生字。

太阳公公的孩子中间又来了二个生字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有办法记住它们吗?

(出示生字:暮、昏)。

(1)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生字和以前学过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今天学的生字,表示太阳的“日”字在下半部分)。

(2)多媒体演示,理解“暮”的意思,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当堂书写”昏”。(注意“斜勾”的位置)。

(4)多媒体出示:儿歌(二)。

把生字放回到课文中来读读。

3、孩子们,你们真聪明!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带有“日字旁”的字,你们见过它们吗?

三、学儿歌三,运用规律。

过渡:来认识一下它的兄弟“口字旁”的字?

1、那就请你们自己来读读第三首儿歌,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的地方?

2、小组用好方法来学学生字,读读生字、理解生字。

鸣,指鸟兽或昆虫叫,如;鸡鸣、鸟鸣、蝉鸣、虫鸣。

啼,指某些鸟兽叫,如:公鸡喔喔啼、猿啼(两岸猿声啼不住)。

吼,指猛兽大声叫,如牛吼、狮吼。

3、考一考、比一比。

4、你能说出几个有关口字旁的字?(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四、巩固拓展。

1、分组朗读三首儿歌,尝试背诵一二首儿歌。

2、游戏:寻找双胞胎。

方法黑板上贴有“鸭、鹊、清、晓”等汉字,请学生说出或写出和这些汉字相近的另一个字。这些汉字组成了词语,你能读一读吗?(出示课后“读”的练习)。

3、写一写(指导略):光、啼、鸣(先做手指操,音乐响起)。

4、布置作业:回家后学编儿歌(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汇总13篇)篇七

1.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1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品读课文,让学生从中领悟帮助别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整体认读中认字学词。

熟读课文,悟出帮助别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的道理。

同学们,今天和老师一起来到课堂上的还有一只小公鸡,它呀!十分苦恼,因为它整天没有事情做。今天,它打算出门去寻找快乐,你们想不想和它一起去呢?(想!)。

好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快乐的小公鸡》板书课题。

既然是快乐的小公鸡,我们应该怎么读?是的,高兴地读,那让我们一起高兴地读一遍课题,好吗?(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

让学生自由地说,老师边听边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1.播放课件,听课文录音。

先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生:课文一共有七个自然段。

2.播放课件,趣味读词。

刚才大家听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要看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老师先从文中请来了生字宝宝。

整天烦恼蜜蜂姐姐。

田野池塘报时耕种。

传播庄稼苦恼花丛。

(1)老师大声读,全班同学小声跟读,老师小声读,全班同学大声跟读。

(2)男女生赛读,男生女生,谁先来?(我先来)女生先来。

老师及时表扬学生并纠正学生的读音。

1.自由读2、3、4自然段,想一想;小公鸡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谁?

(1)个别学生反馈:小公鸡在路上遇见了老牛、青蛙、蜜蜂。

(2)老师放课件,并随时板贴老牛、青蛙、蜜蜂的图片。

2.引导质疑,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公鸡在哪遇到它们的?它们分别在干些什么?

(1)分小组读2、3、4自然段。

小公鸡在——遇到正在——的老牛。

小公鸡在——遇到正在——的青蛙。

小公鸡在——遇到正在——的蜜蜂。

(2)齐读句式。

3.出示小公鸡与老牛的对话图(放课件),品读并体验。

(1)齐读对话。

(2)个别读,引导小公鸡是怎么问老牛,老牛才会乐意回答呢?

(有礼貌),那你来问问吧!谁还愿意问老牛?

表扬学生;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我相信老牛一定会很愿意告诉你做什么最快乐了。

(3)齐读老牛说的话。

老师随机板书;耕地。

(4)引导质疑;老牛为什么认为给人们耕种田地就快乐呢?

(5)演一演;老师扮农民,学生扮老牛。

请一位学生上台戴头饰扮演老牛。

农民:好大的一片田地,我用锄头什么时候才能翻好呢?

老牛:我来帮你耕地吧。

农民:谢谢你!

(6)采访老牛:听了农民的感谢,你现在心情如何?你为什么高兴?

预设:很开心、很高兴,因为我帮了农民伯伯的忙。

你作为老牛,愿意将你的快乐说一遍给大家听吗?(个别读)“帮助人们耕种田地,就很快乐了。”

(7)男、女同学分角色读老牛与小公鸡的对话。

4.出示小公鸡与青蛙、蜜蜂的对话图(放课件)。

(1)请个同学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青蛙哥哥教小公鸡什么办法呢?

预设:小青蛙教它说为庄稼抓害虫,就会快乐了。(板书:抓害虫)。

(1)这就是青蛙哥哥的办法,如果你是青蛙哥哥你要怎么说?咱们一起来读读青蛙哥哥说得话,为——齐。

(2)小公鸡问了老牛爷爷、青蛙哥哥,它找到快乐了吗?(没有)。

(3)它又接着去找了,你瞧,路上遇见了蜜蜂姐姐,小公鸡就问它(引读):“蜜蜂姐姐,怎样才能快乐呢?”蜜蜂姐姐是怎么告诉她的,女生一起把这句读一读。(板书:传花粉)。

(1)让学生自由地想象。

(2)反馈(啄木鸟医生、狗、猫头鹰……)。

5.(1)齐读5、6自然段。

(2)学生反馈;它回到家来问爸爸。

(3)出示问题;为什么老牛爷爷、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说得不一样呢。

引导:它们虽然说的不一样,但它们都在帮助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

它们觉得这就是快乐。

引读:所以公鸡爸爸告诉小公鸡————(齐读)。

出示重点句;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

过渡:是啊,他们都是在——帮助他人(出示“帮助”

(4)(出示带田字格的帮)师: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预设:加一加,拼拼音……。

(5)引导学生观察。

(6)师:“我们观察一个字可以观察它的结构、田字格的位置、笔画变化,这样就能把字写好看了。”

(7)师范写,生书空,描红。

(8)师:“但是这个‘帮’自己一个人很孤单,于是它找来了它的好朋友(课件出示‘助’),这种找朋友的方法我们叫他组一组,那你能不能用老师教过你的方法,观察一下这个字,怎样才能写好它呢?”

(9)引导学生观察。

(10)师:“小朋友们都拥有一双火眼金睛,看看大林老师怎么写,咱们一起来书空。现在请你们拿出本子,将帮助写一遍。写完的请举手”

(11)生书写。(提示学生的坐姿)。

(12)师:“小朋友通过自己的观察,写得又端正又整洁”

老师引读;你现在就是公鸡爸爸,你会对小公鸡说————(个别读)。

你们都是公鸡爸爸,会对小公鸡说————(齐读)。

老师随机板书;帮助别人,就会快乐。

6.(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小公鸡听到你们的声音了,它真的找到了快乐,那就是——报时。

下面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声高兴地读—遍全文。

1.配乐朗读。

2.说一说;你生活中快乐的事。

让学生自由说,老师及时引导并表扬。

3.总结:是啊,帮助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你会觉得很快乐,这是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老师希望大家以后能够比一比看谁帮助别人做的事情多,谁就是最快乐的人。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公鸡。

小公鸡报时。

老牛爷爷耕地帮助他人。

青蛙哥哥抓害虫就会快乐。

蜜蜂姐姐传花粉。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汇总13篇)篇八

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让一年级的学生能有初步的音高、节奏概念;唱歌时,不大声吼叫,能用美好的声音歌唱;通过训练,能做到从教室安静排队到音乐专用教室上课;能爱护音乐循环教材;能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感受音乐特点,理解音乐情绪。提高自身音乐艺术修养,热爱音乐、热爱学习、热爱生命!

1、学习歌唱知识,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

小学音乐教案一年级

2、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等。

3、学习乐理知识,能初步理解乐曲。

1、统一学生的音色,美化学生的声音,能有感情地歌唱

2、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

1、 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

2、 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 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汇总13篇)篇九

教学思路:本课让学生欣赏一些用点、线、面、形、色来表现的大师的作品,使学生从重受到启迪,理解如何运用点、线、面、形、色来作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精神、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边线嫩里和综合评价能力。通过感受、体验各种味觉、嗅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来表现各种味觉和嗅觉,体验美术造型游戏的乐趣。

重难点: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大胆地表现不同的味觉和嗅觉;用自己切身的体验表现自己的味觉和嗅觉感受,可以大胆夸张的表现,要有独到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电脑、投影仪、图片资料等。

学生:水彩笔和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可以用来品尝的小食物。教师准备几种气体和液体,用深色的瓶子封好。

二、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大片大蒜,让学生品尝。出示几幅地图共学生欣赏。

2、学生品尝大蒜,让全班同学注意观察他的表情。

3、薛恒说说自己品尝后的感受。

4、再让同学品尝一些味道,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5、学生尝试闻一闻,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展开活动。

1、请小朋友将自己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尝一尝、闻一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品尝味道,表述自己的感受。

1、拿出自己的绘画工具用点、线、面画一画自己的感受。

4、学生尝试表达,战士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活动。

1、欣赏书上的作品,体会作者的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理解大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

3、小组讨论自己对各种味觉和嗅觉的理解和感受,如何用颜色和线条边线这些感受。

4、选择一种或几种味觉和嗅觉,用自己工具大胆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五、延伸活动。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相互欣赏评价。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汇总13篇)篇十

我执教的课题是《组织比赛》下面我将从备课思路,研究主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来阐述我们学校的这次校本教研活动。

统计知识在一年级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统计的观念,并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认识统计图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上册通过“最喜欢的水果”这一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问题并回答问题。

《组织比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先后安排了学生所熟悉的“组织比赛”“买气球”“调查你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三个活动,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经验。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与一年级上学期绘制的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1、借助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发展统计观念。

2、使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根据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

4、学会与人合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落实课堂教学效果,展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我本着以生为本,发展能力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奥运和福娃引入"组织什么比赛好呢",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明确,统计的必要性。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强调自主,注重合作交流。小组活动中收集数据时,方法多种多样,学生边调查、边收集、边整理数据,在愉悦的动手中了解了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活动好,又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增强了合作意识。再根据统计图上的的信息做出决策:组织参与人数最多的那项活动才好,又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联系课堂实际设计练习,让学生在小组里统计得到奖励的福娃,要求学生分析统计结果,作出比较,切实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会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善于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但是,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还存在收集数据不仔细、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同时对统计中的数学问题的分析还比较肤浅,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从“组织比赛”这一生活情境出发,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并认识条形统计图,参与其制作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比较合理地解决问题。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生活中统计的意识与习惯。使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汇总13篇)篇十一

1.认识七巧板,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形四边形。

2.利用七巧板拼摆平面图形并创造性地拼其他图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来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多问,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兴趣。他们表现欲强,好胜心也强,但自制力不强,且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空间想象这类程序性比较弱的内容”比学习“计算这类程序性比较强的内容”更难,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时间,不同的人空间想象力差异巨大,而发展想象力的最好方法是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引导学生亲自去做。

1.教学重点:认识“七巧板”,能利用七巧板拼摆平面图形并创造性地拼摆其他图案。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1。

【导入】课前5分钟。

故事中的种田人、兔子、树利用七巧板拼图制作,让学生初步接触利用学过的平面图形拼图案,并在故事中懂得妄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活动2。

【讲授】认识七巧板。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玩具“七巧板”。守株待兔这个故事中的种田人、兔子、树就是利用七巧板拼成的。(利用课间演示七巧板拼出种田人、兔子、树的过程)。

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说一说,认一认。

师:七巧板真神奇,可以拼出这么有趣的图案。请观察七巧板,你有什么发现?它里面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藏着哪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取出七巧板里的平行四边形,看一看,摸一摸,它是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但是不像正方形正正方方。)。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真是善于动脑思考的孩子,那你能动动你的小手把七巧板里的图形分分类吗同桌之间互相看一看,有没有分法不一样的,学生大面反馈,师评价。

小结:七巧板里有7个图形,3种图形,正方形有1个,是5号;三角形有5个,分别是1、2、4、6、7号;平行四边形有1个,是3号。

【设计意图】: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来发现七巧板中图形的组成和每种图形的块数,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摆一摆,比一比。

师:“七巧板里面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三角形。”“我们一起把三角形从七巧板中请出来。摆一摆,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结论:。

1号和2号三角形一样大,它俩最大。(验证,跟他一样的请举起来,它俩可以重叠。)。

4号和6号一样大,它俩最小。(验证不同方法,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三角形。)。

7号是中等的。

师:我们已经发现了七巧板的很多秘密,谁来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现在把你的收获说给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七巧板的特点,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复习,还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介绍七巧板的来历。

师:你们找到了七巧板的这么多秘密,真棒!那你们知道七巧板是谁发明的吗?我们一起来了解。(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来历:七巧板又称“智慧板”、“东方魔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工具,它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发明的一种桌子,可以根据吃饭的人数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4人拼成四边形,6人拼成六边形……有意思吧!后来,这种桌子演变成一种玩具,它十分好玩,人们叫它“七巧板”。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国外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设计意图】:

数学具有人文性,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来历,既实现了书本知识与人类文化历史沟通,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3。

【活动】拼摆七巧板。

师:我们中国人太了不起了,发明了这么好玩的七巧板。你们想不想玩七巧板?我们一起动手吧。

1.拼平面图形。

(1)拼正方形。

说说你是怎样拼的?都用到了那几块图形?还有不同的拼法吗?展示不同的拼法。

(2)拼三角形。

独立完成,展示不同的拼法。

(3)拼其他平行四边形。

你还能拼出其它我们学过的图行吗?展示不同的拼法。

【设计意图】:

利用七巧板拼摆平面图形是本课难点,我鼓励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在交流中学习不同的拼法,并尝试模仿别人的方法进行拼摆。这样的安排适合一年级孩子,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又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模仿拼图。

师:大家动手又动脑,用七巧板里的图形拼成了这么多我们学过的图形,真厉害!其实,七巧板除了可以拼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还能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呢。大家请看:

(1)欣赏用七巧板拼出的各种图案。

(2)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图案,照样子拼一拼。

(3)向同桌介绍你拼的图案,用了哪些图形拼成的。

【设计意图】:

由拼一拼学过的基本图形到模仿拼出美丽的图案,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再一次提高。

3.创意拼图。

(1)创造拼图。

要求:同桌合作,发挥你俩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一幅或两幅七巧板,拼摆出一幅作品。记得给你们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2)作品欣赏。

两位作者一同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

学生积极参与到拼摆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可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目的。将学生的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活动4。

【活动】欣赏七巧板在生活中的应用(伴音乐)。

师:其实呀,七巧板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拼出这么多有趣的图形,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事物是用七巧板的原理设计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设计意图】: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坚持到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实属不易。在学生大脑最疲劳、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我利用精美的课件,带他们欣赏七巧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再次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活动5【活动】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活动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你开心吗?你想对七巧板说些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们还想玩七巧板吗?我也想,七巧板真神奇,只要你大胆尝试、动手创造,七巧板可以千变万化,带给我们一个奇妙的世界。最后,我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小组四人合作,一起拼一个有趣的故事,下次上课接着展示。下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是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进一步体会到七巧板的神奇。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汇总13篇)篇十二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

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汇总13篇)篇十三

1、通过看图说故事培养数学交流能力。

2、在实际情节中探究与体会加与减得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初步体会加与减得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1、加法。

师:森林的早晨,

鸟语花香。听!谁在唱歌呀?

哦,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鸟在唱歌。有几只鸟呢?(6只)。

师:看!你又看到了什么?(飞来了两只鸟)你能编个数学故事?

原来树上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鸟,现在树上有几只鸟?

师:要求现在树上有几只鸟,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加法)。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求添加用加法计算。)。

你能列个算式吗?(6+2=8板书)。

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在加法算式中呀,每个位置上的数(手指6、2、8)。

都有自己的名称,6是加数、2是加数,8是和。(板贴各部分名称)。

2、减法。

师:那么,这张图你们看懂了吗?请你编个数学故事跟自己说一说,好吗?

原来树上有8只鸟,飞走了2只鸟,现在树上还剩几只鸟?

师:谁想来试一试?

算式怎么列呢?

(8-2=6板书)。

想想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求剩余,就用减法计算)。算式中的8、2、6分别表示什么呢?在减法算式中,每个位置上的数也有自己的名称,8是被减数、2是减数,6是差。(板贴各部分名称)。

师小结:你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仅会编加法故事、列加法算式,而且还会编减法故事、列减法算式呢!(边小结,边出示课题:加与减)。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加与减。

师:那么加法与减法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师:看看我们刚才列出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同桌讨论、汇报)相同的地方两个算式里都有6、2、8三个数,不同的地方一个是加2,一个是减2、6、2、8在加法中和减法中的待的位置不一样。加法算式中的和跑到减法算式中被减数的位置了。加法算式中的两个加数跑到减法算式中减数和差的位置了。我发现加法与减法的算式是相反的。

师小结:你们的眼睛真亮呀!加法算式中的和就相当于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加法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相当于减法算式中的减数和差。(再请几名学生说一说)。

师:(边说边板书)如果老师用一个向右的箭头表示6+2=8,那在这同一张图上我们又要同时表示出8-2=6,我们可以用向哪个方向的箭头来表示?(向左)。

师:在这张图上,从左向右看我们看到了(6+2=8),而反过来从右向左看我们看到了(8-2=6),这幅用箭头来表示加减法的图正是对应着刚才的两道加减法算式,从图上我们也更清楚地看出减法与加法是相反的。

师:学习数学上我们有一个好帮手,看看是谁呀?双色片!小小的双色片也蕴含了加与减。

(出示)。

1、师:你能看图列出一道加、一道减吗?

6+3=9师:你能根据图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9-3=6师:你也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是加法算式中的和,减法算式中的差是加法算式中的加数,减法算式中的减数是加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加数。

师:(出示图)根据这两道算式,我们在它所对应的箭头图上的方框中应该填什么?

师:在这个图上从左向右你看到了什么?从右向左你看到了什么?

(生可能回答:我看到了6+3=9、9-3=6)。

师:对,从左向右看它对就是我们刚才列出的加法算式6+3=9,反过来,从右向左看,它就是我们列出的减法算式9-3=6。好,现在请你们拿出练习纸,完成练习纸上第1题。

师:你是怎么这么快想出答案的?对,根据加减法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加法来知道它对应减法的答案,这就是做减法想加法。

(2)师:再来一题,4+5=。

(3)师:你们是不是都想来比一比,我们就进行一次口算比赛,请大家把书翻开到p32,第3题,找到的举手,准备开始!

2、从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组成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3、看图写算式。

(按颜色)(按大小)。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的开心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巧给大家编了首儿歌。

加与减儿歌。

加与减,真有趣,就像一对好朋友。

加法能帮减法忙,减法可用加法想。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班主任总结发言稿大全(17篇)

    发言稿是表达自己观点的绝佳机会,一份好的发言稿能够赢得听众的尊重和信任。发言稿的写作不仅要注重内容的充实和观点的独特性,也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形象的生动性。

    班主任研修工作总结(热门18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既是对自己的一种交代,也是对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的一种展示和汇报。小编整理了一些班主任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灵感。

    学国语培训申请书(模板20篇)

    撰写申请书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个细节并确保其质量。阅读这些申请书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评审者的心理和要求,从而更好地应对申请过程中的挑

    高中爱国主义演讲稿(优质22篇)

    爱国是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是以集体荣誉为荣的精神追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爱国书籍,寻找内心的爱国之情。亲爱的同学们:如今,世界都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

    煤气安全感悟心得体会范文(15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收获和成长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变化和提升。4.以下是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随着煤气作为一种

    如何写好学术论文(专业13篇)

    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路。下面是一些经典范文的引用,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激情。学术论文写作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能

    时分认识教学设计(通用20篇)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你对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有困惑,不妨参考以下教学计划范文。教学目的:1、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初步体会

    职中入学心得体会(实用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彩范文,相信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写作方式。高中毕业后,我选

    社区组织生活会心得体会大全(1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经验总结的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总结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从自身经历中获取更多的经验教训,提高自

    学校防台风预案范文(21篇)

    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每一个学生都在这里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学校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由于学校地势低洼,加之深河路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