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技巧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通用6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MJ笔神2023年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技巧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通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技巧篇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

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的变化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

记作+4.5千米—3.2千米+1.1千米—1.4千米

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千米.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

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

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

如:(-20)+(+3)-(-5)-(+7)有加法也有减法

=(-20)+(+3)+(+5)+(-7)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20+3+5-7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或者“负20加3加5减7”.

4、师生完整写出解题过程

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再比较前面的方法,你的感觉是

2、例题:计算-4.4-(-4)-(+2)+(-2)+12.4

3、练习:计算1)(—7)—(+5)+(—4)—(—10)

1、小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p241、2

3、计算

1)27—18+(—7)—322)

五、作业

1、p2552、p26第8题、14题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技巧篇二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

2、理解并初步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3、能根据具体问题,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得出。

教具学具

多媒体、教材、计算器

教学方法

研讨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下面列出的是连续四周的最高和最低气温:

第1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

最高气温+6℃0℃+4℃-2℃

最低气温+2℃-5℃-2℃-5℃

周温差

求每周的温差时,应运用哪一种运算?你认为计算结果应是什么?请列出算式,并写出计算结果。

生:温差分别是4℃、5℃、6℃、3℃,应使用减法运算。

列式为;

(+6)-(+2)=4

0-(-5)=5

(+4)-(-2)=6

(-2)-(-5)=3

教学过程

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倒:

师:1、根据上面的计算和计算结果,让我们以求四周的温差为例子研究一下,是否可以用加法的知识类做减法的运算。

2、是否能直接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来求差?猜想一下,完成这个转化的法则是什么?

3、自己设计一些有理数的减法,用计算器检验一下你归纳的减法法则是否正确。

举例:(-5)+()=-2

得出(-5)+(+3)=-2

所以得到(-2)-(-5)=+3

而(-2)+(+5)=+3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三、法则的应用:

例1:先做笔算,再用计数器检验。

(1)(-34)-(+56)-(-28);

(2)(+25)-(-293)-(+472)

教学过程

解:(1)原式=-34+(-56)+(+28)

=-90+(+28)

=-62

(2)原式=+25+(+293)+(-472)

=+25+(-836)

=676

注意:强调计算过程不能跳步,体现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

检测题

五、练习反馈:

书p411、2、3

师:巡视个别指导,订正答案。

六、小结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作业书p50、515、6(作业本上)

板书

25有理数的减法(一)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

这个数的相反数。例1:先做笔算,再用计数器检验。

(1)(-34)-(+56)-(-28);

(2)(+25)-(-293)-(+472)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技巧篇三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理解其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过程,培养观察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问题分析解决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小学学习过加法运算律,带领学生回顾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提问:在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律还能不能成立?

板书课题,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二)生成新知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展示两组算式:3+(-5)=-5+3=;

提问:上述两个算式相等吗?如果换成其它有理数相加,两个算式的结果还相等吗?

归纳总结得出,有理数的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展示第二组算式:3+(-5)+7=3+(-5+7)=;

提问:分析式子意义,计算一下两个式子结果是否相同,换一些其它有理数试一试?

归纳总结得出,有理数的加法中,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

思考:多个有理数相加是不是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合某些加数求和?

(三)巩固提高

计算:

1.(-11)+25+(-9)=

2.(-16)+25+(-24)+15=

总结: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其计算简便。

(四)小结作业

小结:提问学生本节课有什么收获,阐述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作业:课本习题第2题。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技巧篇四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技巧篇五

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能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灵活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综合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为加法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难点: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方法。

3.关键: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正确理解省略加号的有理数加法形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

2.计算。

(1)(-8)+(-6);(2)(-8)-(-6);(3)8-(-6);

(4)(-8)-6;(5)5-14.

五、新授

我们已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例6:计算:(-20)+(+3)-(-5)-(+7)。

分析:这个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也可以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则它改写为(-20)+(+3)+(+5)+(-7)使问题转化为几个有理数的加法。

解:(-20)+(+3)-(-5)-(+7)

=(-20)+(+3)+(+5)+(-7)

=[(-20)+(-7)]+[(+3)+(+5)]

=-27+(+8)

=-19

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用式子表示为a+b-c=a+b+(-c)。

式子(-20)+(+3)+(+5)+(-7)是-20,+3,+5,-7这四个数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子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20+3+5-7.

这个式子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或读作负20加3加5减7。

例6的运算过程也可简写为:

(-20)+(+3)-(-5)-(+7)

=(-20)+(+3)+(+5)+(-7)(加减法统一为加法)

=-20+3+5-7(省略式子中的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加号)

=-20-7+3+5(加法交换律交换时,要连同符号一起交换)

=-19(异号两数相减)

六、巩固练习

1.课本第24页练习。

(1)题是已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原式=1+3-4-0.5=0-0.5=-0.5

(2)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律,同号结合。

原式=-2.4-4.6+3.5+3.5=-7+7=0

(3)题先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原式=(-7)+(-5)+(-4)+(+10)

=-7-5-4+10(省略括号和加号)

=-16+10

=-6

七、课堂小结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常统一成加法运算,运算时常用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般情况采用:(1)凡相加是整数的,可以先加;(2)分母相同或易于通分的分数相结合;(3)有互为相反数可以互相抵消的,先相加;(4)正、负数分别相加。总之要认真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25页第26页习题1.3第5、6、13题。

九、板书设计:

1.3.2有理数的减法(2)

第四课时

1、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用式子表示为a+b-c=a+b+(-c)。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技巧篇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四、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第53页的有理数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六、教具:幻灯片

七、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计算(口答):

(1)1+(-2)

(2)-10+(+3)

(3)+10+(-3)

2、出示幻灯片二:

如图:

教师引导观察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10)-(+3)=7

再计算:(+10)+(-3),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是如何转化的呢?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意学生的参与意识)

2、再看一题:

计算:(-10)-(-3)

问题:计算:(-10)+(+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式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教师总结:由以上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

教师对学生回答给予点评,总结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个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a-b=a+(-b)

3、例题讲解:

出示幻灯片三(例1和例2)

例1计算:

(1)6-(-8)

(2)(-2)-3

(3)(-2.8)-(-1.7)

(4)0-4

(5)5+(-3)-(-2)

(6)(-5)-(-2.4)+(-1)

教师板书做示范,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师巡视指导,最后师生讲评两个学生的解题过程。

课后练习1、2

教师巡视指导

师组织学生自己编题

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什么

教师点评: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进行计算。

课堂检测(包括基础题和能力提高题)

1、-9-(-11)

2、3-15

学生思考后抢答,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观察思考如何计算

学生观察思考

互相讨论

学生口述解题过程

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第1小题学生抢答

第2小题找两个学生板演。

学生回答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参与互动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综合考查学以致用

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下基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学生通过一个问题易于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可以照顾不层次的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体验知识的应用性。

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学生尝试小结,疏理知识,自由发表学习心得,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2.6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减法法则:

(+10)-(+3)=(+10)+(-3)

(-10)-(-3)=(-10)+(+3)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例1:

例2:

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问题探索过程中,以提问的形式展现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讨论交流的气氛很热烈,解决问题后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