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

时间:2023-12-26 作者:灵魂曲

年终总结是在一年的工作结束时,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年终总结样本,它们包含了不同级别和职务的人员,对撰写年终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一

今日,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在河北张家口召开,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副省长王晓东等领导出席会议,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主持会议。

会上,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和《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报告》显示,自20xx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会以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势头良好,成效显著,潜力巨大,大有作为,已成为我国扶贫事业的生力军;《行动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带动2.26万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

河北省张家口市政府、湖南省旅游局、四川省旅发委、河北省扶贫办、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河北省野三坡景区管委会、安徽省合肥市三瓜公社管委会、贵州娘娘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武隆县白马山乡村旅游合作社等单位代表在大会上分别发言,对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推进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李金早表示,"随着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不断探索,找到了各种脱贫致富的新路径,刚才各地也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自的经验。"他认为,四种模式值得肯定,分别是"景区带村"模式、"能人带户"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

李金早强调了六个方面,旅游扶贫是乡村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不是全部;要认识到旅游扶贫是"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最好方式;要精准对象、做实项目、明确利益分配机制,实现精准扶贫;结合"扶贫"与"扶志",让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中增强幸福感和自尊自强的意识;抓住旅游扶贫,搞好全域旅游;与其他扶贫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李金早表示,国家旅游局牵头制定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二

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研组建后,分头查阅有关旅游的文献资料,争取在实地调研之前对我乡旅游有一定的了解。

二、调研的行程。

201x年9月17日我们调研组3人一行来在石泉等村进行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四天我们的行走线路是:石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宝塘坡田------上流飞檐台、节孝坊-----霞留小水果基地,每个村一天。

在调研时我们充分运用各种调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资料之间相得益彰,保证我们可以点面结合的获得一手资料,从而保证相关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资料法:每到一村,我们都与该村的村干部进行座谈,了解该村的概况,并从村干部那里收集旅游业基本情况,及该村旅游发展情况介绍等相关的二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在对旅游工作进行探索性调查后,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利用乡政协旅游工作调查问卷,组织部分公司、社会知名人士等30余名人召开座谈会,完成调查问卷。

四、调研范围。

此次调研范围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调研的初步结论。

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共完成问卷30余份。通过所收集的信息,可以获得如下结论:

(1)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发展乡村旅游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1、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尽快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是解决农村问题,建设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社会最为重要的举措。从此次调查来看,乡村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来自于景区周边村镇。可见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业就业岗位层多面广,所需技术相对难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训就可上岗工作,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再者,一旦乡村旅游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后,可以实行当地劳动力的长期甚至永久转化,进而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2、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马桥乡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农业结构正在调整当中,第三产业比例较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而经过这几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如我乡的花豆、生姜去年吸引来了上千游人。

3、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马桥乡发展乡村旅游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它将农业与旅游业很好结合起来,实现双业增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乡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来自于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景区销售所得的收入。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

4、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时80%左右的村民表示支持。乡村旅游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据马桥乡乡村旅游景区村民反映发展乡村旅游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好处是路变好了,村镇整洁了,水干净了,绿化好了。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切实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同时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发展是以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经济。环境发展是手段,社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发展乡村旅游,虽然涉及多方利益关系,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齐下的方法,不仅不会触及既得群体的利益,反而会增加各方利益,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2)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景区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马桥乡旅游资源丰富,有些质量等级也比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并不高。

3、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要待进一步完善。从调查看,特别是一些自驾车的游客对入景区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务设施还是不很满意的。

4、乡村旅游的政策尚未配套。从调查来看,半数以上旅游目的地居民有投资旅游业的欲望,但很多因为缺少资金而放弃。可见在全区未形成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所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等。

5、乡村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整个长清从事旅游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层次比较低,人员从业素质也不高。从导游来看,仅仅几人获得国家导游资格,同时缺乏有序的管理。

6、乡村旅游的商品开发不够。缺乏商品意识。全乡旅游景点除花豆、生姜外几乎没有开发自己的旅游纪念品,在各旅游景区所销售的产品大多为农户自发组织买卖,而且大多为初加工农产品,产品附值不高。

(3)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用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张扬个性,确保乡村旅游原有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规划的编制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强化规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维护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使规划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是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保证。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夯实发展基础。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结合发展需要,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加快建设餐饮、住宿、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和水平。

3、重视保护利用。乡村旅游特有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继承和保护好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思路,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环境造成破坏,杜绝以破坏性开发谋求经济利益的做法。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依法管理,建立保护与开发的良好机制。

4、积极筹集资金。发展马桥乡村旅游,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农户要想投资旅游业也需要资金,因此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变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这方面马桥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马桥乡在开发金宝塘坡田生态旅游风景区当中,引入民间资本投入整合水库水库出险加固工程资金,利用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为景区打造良好的景区外围环境,从而激励投资开发商对景区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要放宽市场准人,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以缓解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到旅游村镇兴办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

5、加强包装宣传。马桥乡景区很多是有高质量的,但很多却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装宣传。因此,加强包装宣传十分重要。精心策划能反映和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知名度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荐会、说明会、展览会等活动,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整体形象宣传和联合促销,营造健康浓郁的特色旅游氛围,拓展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和招揽海内外的游客。加强新闻媒体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鼓励新闻媒体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三

今日,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在河北张家口召开,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副省长王晓东等领导出席会议,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主持会议。

会上,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和《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报告》显示,自20xx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会以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势头良好,成效显著,潜力巨大,大有作为,已成为我国扶贫事业的生力军;《行动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带动2.26万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

河北省张家口市政府、湖南省旅游局、四川省旅发委、河北省扶贫办、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河北省野三坡景区管委会、安徽省合肥市三瓜公社管委会、贵州娘娘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武隆县白马山乡村旅游合作社等单位代表在大会上分别发言,对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推进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李金早表示,“随着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不断探索,找到了各种脱贫致富的新路径,刚才各地也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自的经验。”他认为,四种模式值得肯定,分别是“景区带村”模式、“能人带户”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

李金早强调了六个方面,旅游扶贫是乡村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不是全部;要认识到旅游扶贫是“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最好方式;要精准对象、做实项目、明确利益分配机制,实现精准扶贫;结合“扶贫”与“扶志”,让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中增强幸福感和自尊自强的意识;抓住旅游扶贫,搞好全域旅游;与其他扶贫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李金早表示,国家旅游局牵头制定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贵港市委员会关于实施“五年攻坚战、共圆小康梦”六大行动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意见》,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的整体部署,扎实推进旅游扶贫工作,,贵港市于20xx年2月29日召开了全市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宋震寰主持会议。会议总结了我市乡村旅游工作。20xx年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9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7.8亿元。通过旅游带动,实现贫困村屯及贫困人口脱贫人数达5.24万人,约占全市脱贫人口的12%。

市委副书记钟畅姿强调,当前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任务、重大民生任务和重大行动部署。要立足本地优势,扎实推进我市旅游扶贫工作。要充分利用贫困村屯的生态、生产、生活等资源,注重整合资源,通过建立稳定的机制,开发旅游产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今年,要突出抓好“中国荷城·最美乡村四季游”主题旅游年活动,力争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15%以上。要根据贫困村的资源和发展条件,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推进旅游扶贫。要大力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新和完善乡村旅游扶贫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积极开展旅游扶贫村招商活动。要加强组织领导,多方筹措资金,加强部门配合,强化绩效考核,着力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水平,推动全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有序有力开展。要充分发挥旅游扶贫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把旅游扶贫作为推进扶贫工作、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来抓好。全市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8.1万人脱贫。

10月13日,全省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传达了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大会精神,总结交流全省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成果,安排部署全省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重点工作。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广智,省旅游局局长寇武江,巡视员何琳,副局长张凤有、朱建伟,省扶贫办副主任吕国范等领导出席会议,省发改委、财政厅、交通厅、农业厅相关负责同志,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分管旅游工作负责同志和旅游局(委)负责同志,省内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代表,旅游扶贫结对帮扶单位代表,会议发言单位代表,媒体记者等参加会议。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万旭主持会议。

张广智副省长充分肯定了我省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并深入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的重要意义,对我省乡村旅游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张广智在讲话中指出,“三农”问题始终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河南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绝对贫困人口排在全国前列,贫困人口也都在农村。旅游扶贫是非常有成效的产业扶贫方式。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全省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成绩。我省连续多年将乡村旅游列入“河南省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启动了全省乡村旅游扶贫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强政策的引领作用。从20xx年开始,省财政每年投入15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带动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旅游行业通过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双百千万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

如今,洛阳栾川县、焦作岸上村、新乡郭亮村、信阳郝堂村等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对重渡沟村乡村旅游发展和家庭宾馆管理模式给予充分肯定。乡村旅游已成为我省旅游业发展的亮点,旅游扶贫已成为我省扶贫攻坚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

去年我省旅游实现了双破五,即接待海内外游客5.1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5035亿元。应该说,旅游业是全省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在全国也不落后。下一步全省旅游业做强做大,怎么让全省人民特别是贫困人口、贫困户享受到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我省传统景区当然也有转型发展的问题,但是真正的发展潜力在于乡村旅游,是生力军、后备军。

发展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涉及的点多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部门很难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参与的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推进机制,旅游、扶贫、发展改革、财政、交通、建设、国土、环保等部门齐抓共管。着力解决旅游扶贫工作中规划对接、用地保障、行政审批、资金支持等问题,整合财政支农、扶贫、旅游发展、交通建设等各类资金,用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资金投入的集中度和有效性。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四

北京市乡村旅游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历经自发发展、数量扩张、规范发展和品质提升四个阶段。目前,北京市乡村旅游呈现快速发展与品质提升并进的局面,形成了由乡村景区、民俗旅游村、休闲度假村、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及乡村节事构成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但是,北京市乡村旅游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初级观光产品比重大、产品开发同质化严重、产品布局单体化明显、产品标准体系不完整、产品营销方式较落后、乡村环境破坏较严重、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旅游发展资金少。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加速推进北京市乡村旅游从初级观光向高级休闲、从同质开发向差异发展、从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的转变,构建乡村旅游的全新品牌、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北京市应积极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并通过制定《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系列标准规范各业态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北京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不少蜗居都市的现代人开始将目光转向具有清新田园风光和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乡村,北京的乡村旅游悄然兴起。这一时期北京市乡村旅游的主要特点是:旅游形式以郊区农村观光、学生郊游和农家乐为主;经营方式以农民自主经营为主;乡村旅游所需的基础服务设施极不完善;尚未出现与乡村旅游相关的规范、标准和制度,乡村旅游处于自发发展状态。

北京观光农业工作会议之后,作为观光农业的一种类型,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活动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北京市乡村旅游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乡村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到底,郊区已有10个区县开展了乡村旅游接待活动,乡村旅游接待户达到1520户。二是乡村旅游产品逐步丰富。北京郊区已形成食宿接待型、观光采摘型、特色餐饮型、休闲度假型和生态健身型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产品。三是经营理念亟待转变。乡村旅游经营者特别看重菜品质量、味道和价格,而对旅游接待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如特色、环境、服务等没有高度关注。四是经营方式趋向多元化。乡村旅游经营方式从农民自主经营逐渐转变为村集体经营、农户自主经营、政府主导经营、混合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

北京政府制定和实施了推进北京郊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221行动计划”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京市乡村旅游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北京市乡村旅游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标准逐步完善。为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市农委、旅游局会同市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乡村旅游评定标准(试行)和扶持政策。底市旅游局同市发改委、市农委联合制定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市旅游局会同市农委在《北京郊区民俗旅游村(户)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对《乡村民俗旅游村(户)等级划分与评定》进行立项经过反复调研、专家论证于4月30日通过北京市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批准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二是市场竞争逐步规范。由于相关标准的制定这一时期的乡村旅游逐步走上“有序化发展”的道路。

为促进乡村旅游的结构优化与品质升级,北京市于推出了24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逐步带动了全市乡村旅游的整体提升。这一时期北京市乡村旅游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标准规划。20,北京市旅游局完成了13条“一沟一品”的沟(带)地域乡村旅游规划。二是高视角审视。为促进北京市乡村旅游的升级换代,北京市旅游局完成了多个涉及乡村旅游的专项调研报告,如北京环城旅游乡村休闲度假带研究、北京郊区旅游用地需求与功能配置研究等,这些调研成果已经或将对北京乡村旅游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是高质量建设。北京市规划建设了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旅游品质高、市场前景看好的旅游项目,乡村旅游逐步走上了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传统意义上“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的乡村旅游已经不能满足市民对乡村旅游品牌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体验的差异性的要求。近年来通过不断培养,北京市已形成了由乡村景区、民俗旅游村、休闲度假村、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及乡村节事构成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北京乡村景区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目前,北京郊区共有144处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42处、3a级景区30处、2a级景区50处、1a级景区20处。

从分布来看,乡村景区分布呈现北密南疏、西强东弱的特征。重自然景源的乡村景区近郊很少,中郊区集中,形成从北京正北方向延伸到西南方向的环形风景名胜区带;重人文景源的乡村景区近郊集中,以博物馆、游乐园为主,远郊以长城、陵寝、宗教文化景区为主。

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怀柔和密云的自然景区数量排第一位,分别占总量的18%;延庆排第二,占总量的14%;房山、昌平排第三位,占总量的13%;通州的自然景区最少,占总量的1%。北京市重自然景源的乡村景区主要依托资源有三类:一是山脉资源。北京的山按城区的方位来说,分为北山和西山。北部为燕山山脉,层峦叠翠,自西向东直;二是水文资源;三是生物资源。

北京的人文资源的等级最高,影响最大。在郊区,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明十三陵三处世界文化遗产。a级人文型景区在郊区的分布情况为:房山数量最高,占19%;昌平、密云、延庆、门头沟、通州、平谷、顺义、大兴分别占15%、14%、13%、13%、10%,5%、5%、3%、3%。北京市重人文景源的乡村景区主要依托资源有四类:一是长城资源;二是边贸古道资源;三是皇家陵寝;四是革命遗迹。

截至年底,北京市已有17000多个农户开展乡村旅游,市级民俗旅游村达到154个,民俗户8713户。全年共接待游客1613.5万,同比增长27.2%,实现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29.2%。北京市的民俗旅游村大致分为八种类型:国际风情型、创意产业型、品牌餐饮型、新村建设型、景区依托型、生态示范型、古村聚落型和民族文化型。

从分布来看,民俗旅游村主要分布在北京西北部和西南部远郊区县,以怀柔、延庆、房山、昌平为主,近郊几乎没有,其它区域较少。民俗旅游村的地域分布呈现三大特征:一是西南郊区沿河流分布,永定河、拒马河、清水河沿岸都是民俗村密集区;二是西部地区沿交通干线分布,北京通往周边地区的国道如108、109、110、111等国道沿线都是民俗村密集区;三是北部地区沿沟谷带分布,怀柔、平谷地区尤为明显。

国际风情型民俗旅游村是指具有浓郁的异域乡村风情的民俗旅游村。典型代表有怀柔区慕田峪村、海淀区管家岭村等。国际风情型民俗旅游村以国外特有的民俗风情等为核心吸引物,突出对异域氛围的营造,带给游客对异域风情的真实体验,能满足大多数游客追求新、异的心理,并易形成与其它乡村旅游地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是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创新与补充。

创意产业型民俗旅游村是指依托乡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创意产业所形成的氛围,开发艺术家社区等具有鲜明创意产业特色旅游产品的一类民俗旅游村。典型代表有通州区宋庄镇、昌平区下苑画家村等。创意产业型民俗旅游村把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业有效结合起来,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内容,提高了乡村旅游地的吸引力。

品牌餐饮型民俗旅游村是指以品牌化的特色餐饮作为吸引游客的主要手段,从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民俗旅游村。典型代表有延庆县柳沟村、怀柔区杨树下村等。游客对旅游地的深层体验,“从味蕾开始”。特色餐饮,是乡村基于饮食传统文化,投入最少,最易于经营的旅游服务。该类民俗旅游村抓住了旅游者对特色餐饮细致追求的心理,从旅游者的“口”入手捕获其“心”,带动乡村旅游地声誉的.快速扩大和旅游者数量的迅猛增长,不仅能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促进农民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村容村貌的改善。

新农村建设型民俗旅游村是指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村镇,把村镇建设与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国家和地方对于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环境保护、城镇建设等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运用于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解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消除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从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民俗旅游村。典型代表有昌平区郑各庄村、平谷区玻璃台、将军关、挂甲峪和南宅等。新村建设型民俗旅游村把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对旅游功能的开发,实现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双赢,有利于农村环境的整体改善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是农村现代化和文明化进程中的历史性迈进。

景区依托型民俗旅游村是指依托旅游景区(点)开展乡村旅游,把附近旅游景区(点)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并融入一些乡情活动,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民俗旅游村。典型代表有海淀区车耳营村、房山区十渡镇、房山区中英水村、怀柔区红螺寺村、昌平区瓦窑村、延庆县西大庄科村、密云县花园村等。景区依托型民俗旅游村以乡村旅游地周边景区的客源为主要客源,并依托这些景区发展旅游服务业,在完善景区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能实现乡村旅游接待户自身的致富,从而达到景区发展与自身发展双赢的结果。

生态示范型民俗旅游村是指以生态环境作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民俗旅游村。典型代表有密云县石塘路村、昌平区郑各庄村、昌平区香堂村、昌平区羊台子村、延庆县秀水湾村等。生态示范民俗旅游村以生态环境为核心吸引物,发展乡村旅游业,满足游客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能够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古村聚落型民俗旅游村是指以浓厚的古村聚落文化和特色古村聚落建筑为核心吸引物,以保护为主,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民俗旅游村。典型代表有门头沟区爨底下村、门头沟灵水村、门头沟琉璃渠村、门头沟沿河城村、门头沟椴木沟村、昌平区长峪城村、延庆县岔道村、密云县遥桥峪古堡民俗村等。古村聚落型民俗旅游村以古村落的特色建筑与文化为核心吸引物,满足游客对古村历史与文化体验的需求,能够在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达到古村落建筑与文化保护的目的。

民族文化型民俗旅游村是指以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为基础,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引导少数民族农民参与旅游开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民俗旅游村。典型代表有怀柔区七道梁正白旗村、怀柔区项栅子正蓝旗村、怀柔区老西沟镶红旗村、大兴区巴园子村、昌平区西贯市村、密云县古北口河西村等。民族风情型民俗旅游村以乡村旅游地特有的民族风情为核心吸引物,突出对民族特色的挖掘和展现,将民族文化与旅游有效地结合起来,满足游客体验民族文化的需求,能达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旅游业发展等多重目标。

目前全市已形成100余处休闲度假村,主要的依托资源有生态农业、温泉、森林、旅游景区(点)、体育设施等。

从分布情况来看,北京的休闲度假村主要分布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和延庆等山区、半山区区县以及西北六环外侧的平原区和浅山区。休闲度假村的地域分布呈现两大特征:一是近郊平原地带受距离影响形成一个六环附近的度假环带,主要集中在通州和顺义地区;二是中远郊地区具有明显的“环水”情结,在各郊区分别围绕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金海湖、红螺湖、永定河、拒马河、清水河形成了密集的度假村分布区,而具有一定人文景观或山地景观的地区分布尤为集中。

生态农业依托型休闲度假村大都采用前村后园,以园养村,以村促园的经营模式,其中90%以上的土地用于种植、养殖业,10%的土地用于休闲、娱乐、康体、会议、餐饮等设施的建设。其典型代表是朝阳区的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温泉依托型休闲度假村通过开发地热温泉,建成温泉疗养地、戏水池、游泳池等,使度假者通过温泉浴达到医疗、保健作用。北京郊区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型度假村较多,如位于昌平区小汤山镇的御林汤泉度假村。

森林依托型休闲度假村即利用森林资源,在森林内或森林公园旁修建的度假村,游客可以在这里呼吸到城市里享受不到的新鲜空气。其典型代表是顺义区的北京绿色度假村。

景区依托型休闲度假村大都修建在旅游景点周围,游客白天可以领略风景区的秀丽风光,夜晚可以在度假村休息、娱乐。其典型代表是怀柔的神堂峪山野度假村。

体育设施依托型休闲度假村是以大型旅游设施如高尔夫球场、滑雪场、足球场、羽网球馆等为依托,进行配套设施开发的度假村,主要满足运动休闲的需求。其典型代表是丰台区大井体育公园休闲度假村、大兴区采育阳光休闲度假村。

旅游地产依托型休闲度假村以房地产开发为依托,大部分是具有异域风情的度假别墅群。其典型代表是密云的瑞海姆田园度假村。

除上述六种类型的休闲度假村外,北京市还有会议型休闲度假村,如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狩猎型休闲度假村,如北京天龙狩猎山庄;科普文化型休闲度假村,如地球村等。

依托特色农产品、农业高科技、牧场、水库等资源,北京郊区已建成各类观光农业园200余个。

从分布来看,各区县情况相差不大,顺义排第一位,占14%;昌平、怀柔、密云、门头沟居第二位,分别占10%;海淀、房山、大兴,分别占7%;朝阳、平谷、丰台分别占5%。北京市观光农业园的地域分布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市级农业观光农业园主要集中在近郊和中郊;二是近、中、远郊农业观光园项目各异。近郊地区的观光园以科研、观光、采摘、科普、康体为主,以“新技术、新品种、高科技、现代化”为主要特色,充分体现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的发展水平。中郊地区的观光园以采摘、娱乐为主。远郊地区的观光园通常依托其它景区存在,项目种类繁多。

农园观光型观光农业园是指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等为主,建立的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农业农园、市民农园或租赁农园等。其典型代表有朝阳区的朝来农艺园,昌平区小汤山的灿烂阳光少儿农庄、海淀区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等。

农园采摘型观光农业园利用开放成熟期的果园、菜园、瓜园、花圃等,供游客入园观景、赏花、摘果,从中体验自摘、自食、自取得果(花)农生活和享受田园风光。其典型代表有怀柔区的乡间情趣园、门头沟区的瑞丰花果园和龙泉香杏园等。

养殖园体验型观光农业园通过饲养家禽、家畜、蜜蜂等,开发参与功能,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典型代表有顺义区的神农卉康蜂情园等。

渔场垂钓型观光农业园利用水库、池塘等水体开发垂钓、驾船、划艇、食水鲜和水上娱乐等内容的水域旅游活动。典型代表如怀柔虹鳟鱼养殖、垂钓点等。

生态科技展示型观光农业园利用生态示范区或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吸引游客,使他们在休闲中增长知识。典型代表有昌平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

乡村浓厚的乡村气息为市民度过传统节日提供了绝好的背景,乡村因时因地打造的地方性节庆活动也是促使市民到乡村旅游的重要动力。目前,北京乡村节事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民俗型节事活动,如汤河川满族风情节等;另一类是创新型节事活动,如平谷国际桃花节等。目前北京市主要的乡村节事活动已达60余项。

民俗型乡村节事是以传统的乡村民俗节日、民俗活动、民俗文化及特殊物产为依托开发的一种乡村旅游产品。典型代表有怀柔区“敛巧饭”民俗风情节等。

创新型乡村节事是指依托各类乡村旅游资源,通过不同主题创新性开发的一类乡村旅游产品。典型代表有平谷国际桃花节等。

目前,北京市乡村旅游产品仍以初级观光产品为主,高级休闲旅游产品比重较小,这点在乡村景区和观光农业园两类产品中表现最为明显。从乡村景区来看,北京乡村景区呈现冷热不均的发展特点,大多数冷点景区的旅游活动形式仍是留在浅层面的走马观花式,未深入挖掘该景区所属地区的“地格”,缺乏参与性、休闲性、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从观光农业园来看,数量众多的观光农业园大都侧重观光产品的开发,而对游客迫切需求的教育、休闲、体验等旅游产品重视不够。

北京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倾向,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体现不足,这点在民俗旅游村、休闲度假村和乡村节事三类产品中表现最为明显。从民俗旅游村来看,目前北京市众多的民俗旅游村真正具有特色的少之又少。通常在一个小景区周围就布局多个民俗旅游村,各个民俗旅游村又未有自己的特色,纯属重复建设;从休闲度假村来看,休闲度假村在建设过程中大都缺乏规划、布局不合理。另外,休闲度假村市场竞争重点只是放在价格及改造升级上,仅仅靠提高档次进行竞争,未从产品特色等更高层面寻求突破,最终必将陷入恶性竞争的循环中去;从乡村节事来看,各区县的乡村节事从名称、内容、受众等方面都缺乏差异性,真正结合各地地域特色和文化开发的成功的节事活动十分鲜见。

北京市乡村旅游产品仍处在单打独斗的层面,产品多为单体化布局,严重影响了产品的体量和市场影响力。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没有意识到联手经营、共拓市场的重要性;二是政府层面缺乏相关的促进政策和联动措施;三是受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各地不具备集群布局的条件。乡村旅游产品的单体化布局导致各地的重复建设、同质开发,造成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另外,还影响了大体量、高规格、高品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利于乡村旅游产品的升级。

目前,北京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同质化等问题都与产品标准体系不完整有关。北京市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视乡村旅游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如出台了《北京郊区民俗旅游村(户)标准》、《乡村民俗旅游村(户)等级划分与评定》等。但这些标准尚不能改变目前乡村旅游产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品开发类型趋同、产品文化特色不足、产品布局单体化等诸多问题。北京市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经营不规范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旅游项目开办审批不规范,很多项目没有申办报告,没有经专家论证,没有一定的审批手续,自发、盲目发展;旅游项目尚未纳入旅游部门的正式管理范围之内,其开业、停业都较随意;价格不合理,任意定价,价格过高,甚至有蒙客、宰客现象;经营人员素质差,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游客的要求;对旅游项目没有严格的考察和动态跟踪管理,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制度等。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营销。目前,北京市乡村旅游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四个突出问题:一是由于乡村旅游经营者资金有限,导致营销投入不足;二是由于政府层面缺乏合作,乡村旅游经营者缺乏联合营销意识,导致乡村旅游单体营销;三是由于乡村旅游产品较为单一,乡村旅游经营者水平有限,导致乡村旅游营销方式缺乏创新;四是由于乡村旅游市场分析不足,营销手段单一,导致营销效益有限。

由于各地的重复建设和不合理开发,导致北京乡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以旅游度假村为例,很多旅游度假村全凭开发商个人的偏好进行设计,无论从环境保护,安全管理上,还是独特个性上都没有周全的考虑。而且,休闲度假村过度密集于景区周边及旅游道路沿线,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另外,很多乡村旅游地在发展中没有认真分析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规划设计,导致产品低层次开发,严重破坏了乡村生态环境。

较之其他乡村旅游地,北京乡村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从发展乡村旅游的角度看,北京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仍有待升级完善。这不仅表现在郊区道路、郊区停车场、郊区照明设施、郊区环卫设施、郊区医疗救助设施、郊区邮电通信设施等公共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乡村旅游接待单位的道路、停车场、餐饮设施、住宿设施、购物设施等旅游服务设施方面。

无论是开发乡村景区,还是发展乡村民俗接待、开办观光农业园、开发休闲度假村、举办乡村节事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投入资金,用于产品开发、宣传、人员保障等方面。但是,目前由于农民资金量有限,投融资渠道相对较窄,招商引资难度较大,政府支持力度有限等,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还比较缺乏,这也导致乡村旅游产品难以实现升级发展和集群布局。

为加速推进北京市乡村旅游从初级观光向高级休闲、从同质开发向差异发展、从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的转变,构建乡村旅游的全新品牌、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北京市应积极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并通过制定标准规范各业态发展。具体如下:

结合区县旅游资源特色,北京市可以开发八类乡村旅游新业态,分别是: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家、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

国际驿站(internationalhomestead)指以家庭(户)为基本旅游接待单位,并形成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

采摘篱园(pickinggardens)是指能提供观赏和采摘特色蔬菜、果品或其他特色农作物等休闲活动的高新农业实验基地或种植基地,具有观赏、采摘、学习和科普等综合功能。

乡村酒店(ruralhotel)是指具有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综合性旅游住宿单位。是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景观与住宿、餐饮设施进行结合,能够为游客提供乡村休闲体验的经营主体。

养生山吧(wellnessmountainbar)指依托山地资源,以绿色健康、修身养生为经营理念,从事颐养身心、健康休闲、舒适度假的活动场所。

休闲农庄(leisurefarm)是指占地100亩以上,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设施的经营主体。

生态渔村(ecofishinghousehold)指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村容风貌和渔业特色产业,以“鱼、渔”和水体景观为主题旅游吸引物,可提供特色餐饮、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服务的乡村旅游接待场所。

山水人家(naturalvillagehousehold)指具有一定规模,以自然山水景观为资源实质、以游山玩水为代表活动,能够为游客提供集观光、娱乐、住宿、餐饮、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山水环境度假场所。

民族风苑(minoritynationalityculturalvillage)是指以少数民族建筑、服饰、风俗生活形式和宗教信仰与生产方式等为依托,集中展示少数民族风情,以提供少数民族风情体验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娱乐综合接待场所。

为避免乡村旅游的同质化竞争,乡村旅游新业态也应当错位开发。结合各区县的旅游资源特色,近期:朝阳重点发展国际驿站;通州重点发展休闲农庄;房山重点打造养生山吧;大兴重点打造采摘篱园;昌平重点发展乡村酒店;密云重点打造生态渔家;怀柔重点打造民族风苑;延庆重点发展山水人家。远期:在各区县打造多种业态,丰富产品形式,提升产品档次,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

结合区县的新业态开发水平,北京应该通过打造乡村新业态集聚区,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和典型示范区的建设。如打造“朝阳区国际驿站乡村旅游新业态聚集区”、“通州区休闲农庄乡村旅游新业态聚集区”、“房山区养生山吧乡村旅游新业态聚集区”、“大兴区采摘篱园乡村旅游新业态聚集区”、“昌平区乡村酒店乡村旅游新业态聚集区”、“密云县生态渔家乡村旅游新业态聚集区”、“怀柔区采民族风苑乡村旅游新业态聚集区”、“延庆县采摘篱园乡村旅游新业态聚集区”等。另外,在远期可以结合区县发展实际打造多业态集聚区。

为便于京乡村旅游的整体品牌及其后期管理,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保护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建议北京市旅游局制定《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系列标准,推进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系列标准应包括由9个部分分别为《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1部分:通则》、《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2部分:国际驿站》、《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3部分:采摘篱园》、《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4部分:乡村酒店》、《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5部分:养生山吧》、《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6部分:休闲农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7部分:生态渔家》、《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8部分:山水人家》、《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9部分:民族风苑》。上述标准应从环境要求、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基础设施、安全要求、服务要求、社会贡献要求等方面对各业态做出具体规定。

北京市要不断创新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方式,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新业态品牌营销,围绕新业态品牌打造设计营销活动,并实现营销理念、营销手段和营销主体的升级。营销理念升级要求乡村旅游新业态营销以“绿色”为核心,运用绿色营销手段,传播绿色理念,树立乡村旅游的绿色形象;营销手段升级表现为整合多种营销手段,打造全方位营销网络,通过口碑营销、网络营销、事件营销、关系营销、媒体宣传等各种营销方式让游客了解乡村旅游新业态,并运用广泛营销和重点营销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营销效果;营销主体升级表现为新业态的营销要实现行政和行业主管单位、乡村旅游企业、乡村旅游个体经营者等多主体的合作。

乡村环境的保护要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尊重生态,其文化展现必须传承乡土。因此,乡村旅游新业态产品必须强调“生态性”,要求其对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保护乡村原生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农耕文化,实现开发与保护的有效结合。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做到三点:一是乡村新业态产品的开发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设计,并严重执行新业态标准;二是新业态产品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三是旅游局等行业管理部门必须做好监督,以保护乡村环境。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后劲的根本。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旅游局、发改委、财政局、交通委、农委等部门的联合,上述部门应该建立良好的工作协同机制,对乡村旅游地的道路、环卫设施、邮电通信设施、照明设施、污水排放系统、自来水系统、垃圾处理系统及燃气系统等进行规划、完善。各乡村旅游新业态接待单位也应按照标准进行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内的旅游接待设施,以保证乡村旅游的接待质量。

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发展需要强力的资金支持,为此需要不断拓宽乡村旅游新业态的投融资渠道。一方面政府要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新业态产品开发、生态补偿、宣传促销等方面的投资;另一方面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社会资本,增加对乡村旅游新业态项目的投资。主要方式有三:一是吸引国际资本进入乡村旅游;二是充分运用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的资金;三是通过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具有先进经营理念的外来投资者进入。五是政策优惠吸引大项目落地。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五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化,创新发展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必然要求,而乡村旅游扶贫就是扶贫开发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8月26日至27日,xxxx县政协第十三界委员会农经界别组赴兴隆考察调研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通过对三桥滨州移民新村、兴隆玫瑰农庄和卡麂坪传统古村落民居保护的考察调研,对我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旨在探讨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扶贫已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理清扶贫攻坚思路,增添扶贫攻坚措施,实施新一轮精准扶贫,已成为各级政府使命崇高的艰巨任务。

贫困地区是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域,更是扶贫重点投入的地区。乡村旅游扶贫丰富了扶贫开发的形式内容,提升了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乡村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是调整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是资源优势的融合,是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其本质都是为了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促进贫困地区繁荣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助力。

“十二五期间”,xxxx县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扶贫支柱产业。一是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目前新建龙桥、长安、太和、云雾民族风情街,板壁房,保存浓郁川东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观,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基地的形象和档次。新建三桥、龙桥、蜀鄂、杉木等扶贫移民旅游新村,与绿树花草相映衬,与景区景观相辉映。农户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商贸和后勤服务,实现安居乐业、经济增收。二是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培育餐馆、宾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业。制定出台《xxxx县乡村旅游农家乐补助标准及验收办法》,搭建贫困地区创业协会和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平台,采取政策扶持、信贷、借款贴息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鼓励引导发展。已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农家乐1000家,总床位1个,餐位15680个,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其中贫困群众2000余人。致力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开展乡村旅游景区知识、乡村旅游扶贫营销、农家乐服务规范、农家乐基本厨艺等专项培训30余期,培训从业人员1.2万人次,大大提高了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子商务村,增强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围绕“示范带全域、旅游促产业、产业辅旅游”的思路,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发展“养生休闲”农业特色产业、观光休闲农业园、规模化生态养殖。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本土企业,围绕乡村旅游要素,扶持、引导农业产业企业发展。鑫桥特色种植、云龙牧业生态养殖等龙头企业逐步成长,与之相应的就业群体、服务团体正在形成,走上致富之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立足资源、市场和乡村旅游发展,谋划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布局,支持、引导实施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红豆杉生态原料林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4.1万亩,繁育红豆杉种苗7000多万株。带动5000余户农户种植红豆杉,近200农户实现年收入超万元;发展脐橙30万亩,油橄榄6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大力发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万亩,满饱游客眼福和口福,带动成片农户致富。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建成兴隆扶贫观光园、鹤峰油桃基地、江南脐橙观光园,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新增产值1亿元,户平增收2万元。四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发掘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内涵,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凸显三国文化、诗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积极培育壮大巩义美术产业群,开发名优特产品、绿色食品、传统工艺品,以及民风民俗手工制品和民族饰品等旅游产品。五是创建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了聚龙观光园等2个3a景区、铭阳等3个2a景区、回龙和杉木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一)产业发展缺乏共识联动。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产业与扶贫产业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两种完全不同的产业的结合,有一个探索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发展共识,主要表现为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巩固农村经济地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乡村旅游扶贫思路不明确,理念不清楚,引导不给力;乡村旅游扶贫很大程度处于扶贫部门自说自唱的阶段,宣传推荐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凸显;公安特种行业管理,文化、工商、税务、旅游、卫生、防疫等部门管理服务还没有跟进,产业联动发展机制还没形成。

(二)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受扶贫项目资金投资周期的约束和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形成的多是“几间房,几张床,天热歇个凉”的低端旅游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深沉,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产品缺乏市场分析,同质化现象突出。季节性强、效益不佳;开发方式粗放,急功近利、模式单一,文化内涵单薄,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三)发展环境急需改善提升。

贫困村多处边远高寒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往往是对外交通条件是最差的地区。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必须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级、用电保障、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环境条件。

(四)服务管理缺乏规章规范。

一是制度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由于跨多种行业,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管理服务职责模糊不清,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二是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有经营行为,就有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在经营过程中,主顾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纠纷都有可能发生。由于条件限制,乡、村、户处理纠纷的能力已很不适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需要。三是人员素质低。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扶贫操作中,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担任,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本土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由于贫困户多数是经济、能力、条件多种致贫原因叠加的结果,住房条件、个人能力、经济收入大多不符合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所必备的要素,所以乡村旅游扶贫的扶贫性也在一定程度饱受社会争议和质疑。由于乡村旅游投入大,点多面广,贫困户大多和旅游扶贫政策沾不上边。

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形成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扶贫战略的共同意识。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是推进扶贫开发、创新扶贫模式及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这一重大意义。

(二)科学规划,强化规划操作性严肃性。

一是科学规划。把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项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来策划规划。要站在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县人大通过的《关于加快xxxx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与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x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纲要等相衔接,突出扶贫特色和可持续性、可操作性,高起点、高规格制定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明确主题。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应该坚持丰富文化内涵、突出区域特色、培育品牌精品的基本方略,全力打造城市人群最关注的以文化、生态和健康为主题的扶贫品牌。三是注重规划的严肃性。乡村旅游扶贫总体规划,必须对全县的乡村旅游扶贫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在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执行的刚性原则,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延续性。

立足生态涵养发展,重点突出“生态休闲、健康人生”主题,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按照不同区位优势和客源市场,利用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等优势资源,开发避暑、健身、漂流、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形成比较全面的产业布局。要以“保护资源环境、荫泽子孙后代”主题。加强对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有选择地保留、有重点地保护、有计划地修缮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迹。乡村旅游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拓乡村旅游扶贫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在重点旅游线路和景区(点),设立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推介窗口。利用花卉观赏、瓜果采摘等节庆媒介,宣传推介乡村旅游扶贫目的地。加快乡村旅游扶贫管理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定等旅游在线服务,指导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扶贫示范户建立网上预订系统,提高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一是加大财政扶贫的引导性投入力度。设置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重点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倾斜;按照渠道顺畅、方向不变、统筹安排的原则,整合农民新村建设、民族发展、道路通畅、饮水安全、用电保障、环境整治等行业部门资金。二是拓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融资渠道。鼓励县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购买、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三是鼓励和支持项目区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旅游服务经济实体,创新“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扶贫开发方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五)规范管理,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管理体系。把乡村旅游扶贫纳入农村扶贫开发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粗放式管理”向“依法扶贫”规范管理转变升级。二是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申报审批、管理使用、检查验收等制度,明确乡村旅游扶贫资金支持的对象和范围,建立扶贫、旅游、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管理服务联席制度。三是走专业合作化道路。以村为单位成立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在市场开拓、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价格管理、投诉处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合作社+示范户”的模式,实行标识标牌、星级评定、收费标准、客源分配等“四统一”规范运行管理。四是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整合旅游、人力资源、教育、文化等培训资源,开展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

(六)创新机制,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一是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方式。对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在享受乡村旅游普惠政策的同时,可以享受d级危房改造、宅基地复垦、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地灾救助、三峡库区移民等政策的叠加扶持。还可以享受扶贫的信贷贴息、低息和无息借款等特殊政策;由企业开发的旅游景区,政府给予相关扶持政策时,将扶贫责任捆绑给企业。企业必须履行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门票收入提成用于贫困户扶危济困、社保扶贫补助、经济发展扶持等扶贫义务。建立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探索无偿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机制,实现循环使用、滚动发展。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乡村旅游扶贫资源集体所有、村民共享。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等方式明确并公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利润分配、项目受益农户等重大事项,使乡村旅游扶贫成果真正惠及贫困农户。三是建立扶贫项目成果巩固机制。加强扶贫项目后续管护指导工作,建立“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管护机制,发挥扶贫项目效益。

总之,xxxx乡村旅游扶贫要立足生态涵养区发展“三步走”战略,以“建设长江三峡国际休闲度假中心”总体目标,以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和天坑地缝景区为依托,以产业化拓展为平台,以发挥乡村自然生态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走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和可持续一体化的道路。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六

5月11日,黔南州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召开,安排部署全州下步工作。

黔南州人大主任罗毅、州委副书记吴胜华、副州长陈有德、州政协副主席梨燕萍等州领导出席会议,三都县领导梁嘉庚、潘仕进、韦其贤、陈木林、严军和其他12个兄弟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组织部长、分管领导,州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了现场推进会。

当天,在三都,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普安镇交梨社区高平村乡村旅游项目和普安镇普屯村扶贫生态移民项目,接着一路乘车前往大河镇参观政务大厅,然后又参观万户水寨生态移民项目、周覃镇廷牌社区马铃薯基地,最后实地观摩了周覃供港粤蔬菜基地发展情况。下午,前往荔波参加总结会,共商全州扶贫发展大计。

时值初夏,三都大地绿树成荫,田间忙碌,生机勃发。从高平乡村旅游之地到大河果蔬菜基地,从万户水寨到廷牌马铃薯基地……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边听、一边想,纷纷用手机、相机拍照摄像,记录下好经验、好做法。一路上,参会人员下车看点参观,上车交流体会,全程热闹而有序,就连在大河吃简便午餐时,也是边吃边聆听三都干部有关扶贫创新做法和建设思路情况介绍,以便更好地为黔南州精准扶贫工作把脉,让广大农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近年来,三都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同步小康和扶贫攻坚三年大会战路线图、总目标、总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和民族文化旅游带动三大战略,以旅游为主轴深入推进同步小康“六大工程”,以坚决打赢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三场战役的决心。以农村扶贫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为引领,抢抓省委办公厅定点帮扶、深圳及广州珠海区对口帮扶以及“集团帮扶、整乡推进”、全省扶贫攻坚示范县等项目实施机遇,按照扶贫攻坚三年大会战各项任务要求,强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建设,加快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同步小康。三都通过围绕果、菜、畜、茶四大产业,扶持带动广大群众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致富新路子。

据统计,2012年以来,三都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905.9万元,惠及406个村(村次)8.7万户(户次)37.3万人(人次),重点建设蔬菜产业基地4.4万亩、葡萄产业基地5.1万亩、九阡李产业基地1.1万亩、核桃产业基地10.36万亩、茶叶产业基地1.47万亩、中草药0.6万亩以及120户家庭农场等生态畜牧业和通组公路等设施建设。三年间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38万人,实现了交梨、三合、九阡、普安、塘州、廷牌、合江等7个镇(社区)“减贫脱帽”工作。

比如,交梨山地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区是省政府于2013年批准建设的省级重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园区主要由葡萄产业区、特色生态养殖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区、粮蔬产业示范区、新农村居民安置区、农业孵化园、森工产业园、农业休闲主题观光园“五区三园”构成,园区内葡萄种植面积达5万亩,核心区1.1万亩,挂果面积达3.6万亩,涉及20个行政村6196户,受益27306人。园区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稳步推进,高效开发”的思路,通过“集团帮扶、整乡推进”等财政项目的扶持,整合各部门资金,采用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方式,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村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使园区人均纯收入达10986元,高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776元)4210元。交梨的扶贫思路及模式,成效明显。

据悉,三都下一步将按照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的要求强化扶贫产业规划,以“三个50%”安排落实扶贫资金等措施,继续创新扶贫模式,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果,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七

县政协于2017年4月下旬,在冯兴钱副主席的率领下,就如何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苍南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二)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灵魂。苍南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如金乡卫城和蒲壮所城的抗倭文化,五凤、腾垟的茶文化,矾山的矿石冶炼文化,玉苍山法云寺的宗教文化,岱岭、凤阳、莒溪等地的畲乡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刘英等抗日名将活动遗址的红色文化,还有唐桥宋塔、矴步、牌坊、状元坟、生态染坊、文物古迹等历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间民俗文化独特、农耕文明体验丰富多彩,如有太平龙、灵溪宫庙会、冥斋会、唱茶戏、拔五更、抬阁、马灯舞等民间民俗及捉小海鲜、踏水车、织布、做豆腐、捣年糕、采摘蔬果等农耕文明体验。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到2017年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201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二、大力发展我县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各级乡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四)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整体环境。一要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要把苍南实际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用来指导、规范和帮助农家乐经营者。按照现有的示范标准和星级标准加快经营户的提档升级,加强对游客权益保护,规范农家乐文明友好待客行为,以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二要加强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素质。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导游员,提升游客对景点的内容感知度,促进对景点的宣传和推介。三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要做好乡村景点间的绿道、慢行道的规划和建设,拓宽游玩项目,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要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等各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要创办乡村旅游节目,定期宣传苍南乡村美景,积极开展苍南人游苍南、外地人游苍南活动,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苍南在外的知名度。二要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展览会,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渔寮端午观海节和沙滩音乐会、玉苍山重阳登高节和炎亭海鲜美食节,四季柚、蕃茄、柑橘、五凤茶叶等农产品采摘节,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三要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精品联合,努力拓展乡村旅游市场。要围绕浙闽边界山海生态游的主题,加强区域联合,营造精品线路,继续主动与瓯南闽东二省六县(市)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创精品旅游线。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八

5月23日,省委副书记、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副组长毛万春主持召开金融扶贫专题会议。他强调,要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用足用好金融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源,着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副组长梁桂,副省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副组长冯新柱提出具体要求。

毛万春指出,金融扶贫是增加扶贫投入的重要渠道,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要在“学、抢、高、快、股”五个字上下功夫。要学习先进经验,借鉴金融扶贫好做法,少走弯路,提高效率。要抢抓政策机遇,拓宽资金来源,增加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供给。要提高小额信贷占比,用好产业扶贫融资(基金)平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融资平台,扩大贫困户扶贫信贷覆盖面。要加快贷款投放速度,解决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等融资难的问题。要让扶贫资金变股金、让贫困户变股东,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拓宽金融扶贫渠道,确保扶贫治本、效益长远。

梁桂要求,各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深化认识、提高站位,扎实做好金融扶贫工作。要摸清底数、精准施策,落实落细帮扶措施。要协同作战、履职尽责,做好各项资金保障工作。

冯新柱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加强督查考核等提出具体要求。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九

10月19至20日,河南省乡村旅游提升及旅游扶贫推进会议在栾川召开。全省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市)扶贫办主任,18个旅游扶贫试点村所在的扶贫工作重点县扶贫办主任,18个旅游扶贫试点村负责同志和全省旅游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共130人参加会议并现场观摩考察。省扶贫办主任张成智出席会议。

张成智表示,旅游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启动实施精准扶贫的十项工程之一,要切实认清乡村旅游扶贫的重要地位。乡村旅游扶贫是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亮点,旅游和扶贫结合起来能产生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能把特困片区变成景区,把贫困人口变为富裕人口。

张成智说,乡村旅游扶贫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脱贫致富主渠道,通过开发农家乐、小超市、采摘园等特色旅游扶贫到村到户项目,可以形成地方品牌,取得带动广大贫困群众增收的良好效果;乡村旅游扶贫能有效提升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通过村容村貌治理,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接人待物培训,群众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任重道远,贫困群众由于缺乏参与发展的资金和技能,大多只能通过打工或土地流转获得收益,景区开发与贫困村发展联系还不够紧密,一些市县还没有形成扶贫办主动、相关部门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

张成智要求,各地扶贫部门要把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试点工作领导机制,分解落实工作目标责任;要抢抓发展机遇,更新观念、注重谋划、协力推进、合作共赢;要整合相关资源,通过整合相关行业部门资源和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共同推进乡村旅游扶贫试点;要灵活掌握政策,可通过搬迁扶贫、整村推进、到户增收、小额信贷贴息等项目,扶持旅游扶贫试点项目;要主动与旅游部门协调配合,通过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把旅游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让广大贫困群众参与到旅游扶贫开发中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十

(一)推进旅游扶贫规划实施。指导督促2个省级重点乡村旅游贫困村加快旅游扶贫规划实施力度;通过规划指导、专家帮扶,明确乡村旅游发展思路、途径和措施,并分期实施、合理开发。

(二)创建一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结合乡村旅游“四级联建”,建成许村箬岭村、长陔韶坑村两个a级旅游村庄,巩固提升2020年5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力争2020年建成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3个。

(三)培育一批贫困户农家乐。引导、支持我县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办农家乐(2020年摸底我县共有17户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已经开办的贫困户农家乐进一步完善证照、健康运营,并按规定兑现奖励,实现稳定脱贫。主动帮助指导积极申报省星级农家乐,力争2020年发展省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0户。

(四)打造一批旅游扶贫示范企业。发挥我县骨干旅游企业、高星级农家乐等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智力扶贫等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xx披云山庄等6家旅游企业继续按照《xx旅游行业“百企百村”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x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要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打造旅游就业扶贫基地,引导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促进增收脱贫。披云山庄要通过商贸、就业等方式加大帮扶力度,巩固长陔乡韶坑村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力争2020年建成旅游扶贫就业基地1个,旅游扶贫帮扶示范企业1家。

(五)开展一系列旅游扶贫宣传营销。根据我县2020年旅游宣传营销方案,通过微信、微博媒体专栏专题、户外广告牌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提升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市场影响力。计划12个重点村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一次节庆赛事活动,同时结合举办旅游节庆赛事活动、旅游商品打造等方式促进贫困户销售土特产,带动增收。积极组织媒体、旅行商、游客赴重点贫困村开展踩线采风和自驾游等活动。总结提升我县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好做法、好经验,塑造乡村旅游扶贫典型并在我县进行宣传推广。

(六)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围绕我县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等重点扶贫村,继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游步道等方面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力争2020年通过向上争取资金的40%左右用于乡村旅游扶贫。

(七)举办一批旅游扶贫培训。加大对重点贫困村的培训力度,通过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扶贫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识、能力,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力争2020年开展乡镇扶贫干部、乡村旅游带头人、贫困户、农家乐等各类培训200人次以上。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十一

9月13日至14日,全省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会在十堰召开。省旅游局局长钱运坤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张慧莉致辞,全省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旅游局(委)局长(主任)及有关乡村旅游业代表等参加会议。

钱运坤在会上高度评价十堰旅游产业发展成就。他说,十堰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的政治使命要求,提出“外修生态、内修人文”重大发展方略,依托“仙山、秀水、汽车城”三张名片,深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全域景区,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走出了乡村旅游带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钱运坤指出,乡村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空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动力,是扶贫攻坚的新任务,抓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需要政策引领,需要改革推动,需要久久为功。全省旅游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推进落实,用旅游眼光打造新农村,用“创时代”理念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景村共建、农旅互动、多产兼容、诸业同兴”的乡村旅游新格局,使乡村旅游成为全省旅游发展的亮丽名片,在推进扶贫攻坚中再立新功。

会上,十堰市旅游局、黄冈市英山县旅游局、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咸宁市通山县大路乡山口村鲜虾戏水农庄负责人作经验交流。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共70余人到张湾区黄龙镇斤坪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郧阳区茶店镇樱桃沟村,实地考察十堰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十二

11月28日,国家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在十堰召开。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蒋晓华、中国铁路总公司总会计师余邦利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到会致辞。国家铁路局副局长朱望瑜主持会议。

张昌尔简要介绍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实践创新,体现出强大生命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将其作为“幸福湖北”建设十大确保内容之首,采取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包片、省直单位牵头、多部门协作的方式,合力推进秦巴山等四大片区扶贫攻坚。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开展7县市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大柴湖移民扶贫开发、对口帮扶恩施少数民族地区“616”工程等,有力推进了片区扶贫攻坚向纵深发展。在秦巴山片区,紧扣“区域发展、扶贫攻坚、生态建设”三大主题,大力夯实交通等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竹房城镇带建设,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片区“造血”能力明显提升,有力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我省将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借鉴兄弟省市经验,为片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湖北贡献。

会议对前阶段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成效给予肯定,要求各地各部门动真情、谋奇策、出实招,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妙扶贫,努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援助扶贫到创业扶贫,从一二三产业扶贫到全产业链扶贫。要开辟新途径,发展新“三农”,建设信息化、城镇化新农村。要积极推进“一县一品”建设,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坚持市场导向,依靠社会力量,推动片区扶贫开发成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典范。要做好新一轮扶贫规划,在资金、政策和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推动片区扶贫攻坚取得新突破。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和鄂、豫、渝、川、陕、甘六省市作经验交流。省政协副主席、科技厅厅长郭跃进代表我省发言。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十堰扶贫开发情况。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十三

17日,烟台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现场会在莱州市驿道镇初家村召开。省旅游委张明池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烟台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分管负责人,烟台市旅游局和9个县市区旅游局局长,莱州市政协、扶贫办、财政局,9个省重点旅游扶贫村村书记及所在乡镇(街道)负责人,以及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与会人员首先实地考察了莱州市驿道镇初家村的木楼听雨、杏林沙海、月亮湾、初家铺子、临溪小院、山草小院、木屋部落、胶东抗日根据地遗址等十余个特色景点和多家乡村民宿。

会议在初家村村委大院内召开。莱州市政协党组书记孙建国致辞,莱州市驿道镇政府做了乡村旅游和扶贫工作典型发言,介绍了初家村在融资、规划、开发、建设、运营各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龙口市石良镇政府和昆嵛山保护区昆嵛镇长岭村分别做了乡村旅游扶贫表态发言。

省旅游委张明池副局长讲话,肯定了烟台市近年来的乡村旅游发展成绩,指出烟台市作为省内经济较发达和旅游业发展领先城市,在旅游扶贫工作方面应当率先突破,发挥好旅游资源和产业优势,争当全省旅游扶贫攻坚战的先锋军,起到示范作用。

市旅游局张丛局长强调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要求9个省重点扶贫村及所在乡镇(街道)、县市区旅游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自觉融入精准扶贫工作大局,把握机遇,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的作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的乡村旅游扶贫新路子。

今年以来,按照省旅游委、市扶贫办工作要求,市旅游局全面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制定了《烟台市旅游扶贫实施方案》,首批确定了9个旅游精准扶贫村,按照“一村一策”的思路,联合县市区旅游局、乡镇(街道)指导贫困村因地制宜制定本村脱贫实施方案,争取省旅游精准扶贫资金110万元。开展了57个贫困村的旅游资源和基本信息调查摸底及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组织旅游企业与贫困村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组织开展了省内乡村旅游扶贫培训交流活动,赴青岛市、临沂市、淄博市、潍坊市4个地市的10多个旅游脱贫先进村庄现场观摩学习,帮助贫困村借鉴先进经验,理清旅游开发思路。下一步,市旅游局将进一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指导贫困村因地制宜成立村级旅游公司或合作社等经济实体,以此为平台包装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开展招商引资,统筹社会资本力量共同开展旅游扶贫,力争到,全市打造10个主题突出、产品丰富、设施完善的'旅游扶贫特色村。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十四

“今年已有一个旅游扶贫示范区、1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通过达标验收。”23日,四川省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会在平武召开,来自全省21个市州旅游部门的负责人和88个贫困县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总结交流四川省旅游扶贫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对下一步旅游扶贫工作进行部署。平武县委书记李治平就该县旅游扶贫工作进行了介绍。

“乡村旅游就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一个大的产业,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这是副省长杨洪波的书面批示。杨洪波在批示中指出:把旅游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景区带村,发挥景区在旅游扶贫中的主体作用,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做到能脱贫、可持续的旅游发展之路。

平武县委书记李治平做了《坚持绿色发展推进旅游扶贫》交流发言,巴中市、宣汉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高原藏区旅游扶贫促进中心等也相继做了交流发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管理信息化平台从昨(23)日起正式开通上线。大会宣读四川省获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表彰文件,现场为获奖的巴中市、绵阳市等旅游部门颁奖;公布了《四川省定点帮扶六大公益行动倡议》;国内旅游知名专家龙江智教授作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专题讲座,省委党校有关专家介绍四川省乡村旅游合作社相关情况;省农发行有关同志讲解《关于做好旅游扶贫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相关政策。

24日,与会代表将前往平武白马王朗考察“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现场观摩平武旅游扶贫“白马模式”。以来,成都天友旅游集团在开发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的同时,投资近3000万元提升旅游风貌、完善旅游设施,在187户藏居建成客房1301间,可接待5600余人住宿、近万人就餐,带动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较20实现翻番,率先完成脱贫摘帽。以大集团介入开发实行景区带村的“白马模式”,被定义为“四川文旅产业扶贫新样本”,入选《中国扶贫开发年鉴》。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十五

2022年以来,我局严格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助村“两委”班子,明思路,重方法,严措施,抓住乡村振兴大好机遇,整合资源,加大力度,提高标准,落实政策,提高成效。有关情况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我局将乡村振兴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筹划,扎实推进,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深入调查研究。为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我局主要领导带队,全体帮扶干部参加,多次进村入户对帮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帮扶工作计划。

(三)严格“双包”工作。局机关所有党员、干部按照工作要求,加强与帮扶户联系,为提升生活质量想办法出主意,制定切合实际的方法措施,确保帮扶户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按照“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要求,一是帮助村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协助抓好全村土地流转、致富带头人、村企业发展等项目,提高村集体收入。二是了解实际困难,分析原因,制定计划,督促各项帮措施落到实处。定期走访帮扶对象,特别是传统节日期间,我局帮扶人都与所帮扶对象进行亲切交谈,详细询问身体、生活、生产情况和家庭收支、子女就学情况,鼓励他们积极乐观生活,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同时送上慰问品。通过走访慰问,让群众倍感党的关怀和温暖,不仅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也助推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帮扶村顺利“摘帽”,帮扶对旬全部脱贫。

(四)强化政策宣传。协助村“两委”,积极宣传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乡村振兴战略措施和重要意义,加强培训与教育,提高帮扶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致富技能。倡导树立科学、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尚。落实村里因病因残因学等致贫人员、“五保户”等特定人群供养、特困救助等政策措施。

(五)主动沟通联系。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深入,协助所包村因户施策,针对有工作能力而又缺技术和资金的人员,积极协调,培养致富带头人,推荐帮助就业等。

一是就业质量不高,稳定性比较差。部分人员就业意愿不强烈,大部分劳动力宁愿在家附近打零工,也不愿意去外地就业。

二是部分帮扶对象年龄偏大(75岁以上),除了落实国家政策外,其他措施难以实施。

(一)完善帮扶工作机制。继续深入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定期检查考核,确保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二)协助做好帮扶规划。根据帮扶村实际情况,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一是按照“逐个走访、逐类分析、逐项解决”的要求,全面掌握情况,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方案,实现应保尽保。二是对困难群体,按照“回顾、回访、回退”的要求,实事求是,确保政策措施应享尽享。三是抓好问题线索征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合理诉求,及时安排专人进行再核查,并将有关情况通报。

(三)扎实做好帮扶工作。一是抓好就业。及时动员帮扶对象,积极参加外出务工或公益岗位,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脱贫。二是抓好产业。指导帮扶村加强光伏扶贫项目资金效益,指导做好村企业的扩大生产,确保各个项目推进顺利,最大化的发挥效能。三是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及时指导帮扶村和帮扶对象,抓住时机,及时出动,加强种子、化肥、农药等安全管理,确保疫情时期不误农时。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十六

5月22日上午,水磨镇党委书记主持召开全镇精准扶贫专题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阿坝州脱贫攻坚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对象脱贫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会议要求: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要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认真履职尽责,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做好具体工作。在推进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时,要删繁就简,找准关键点,即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同时做好痕迹管理。

会议还就近期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一是创新管理办法。落实专人负责,由片区领导牵头,建立以村为单位的'工作群,由村两委干部配合驻村干部统一管理。确保政令通畅,及时了解普通群众的想法,掌握村级运行动态。

二是调查基础信息。全覆盖开展入户基础信息核查,切实了解农户困难诉求及真实想法,梳理汇总统一研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提出解决方案,争取予以解决。重点走访、的贫困户以及存在困难的非贫困户;对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入户时一并宣讲已享受政策及退出程序,注重宣传工作。

三是核实系统信息。压实责任到人,再次组织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对国扶系统和“六有”系统的信息进行核查,做到信息一致无差错。四是组织“应知应会”培训。由班子成员轮流授课,全镇机关干部职工和村大三职干部均纳入培训范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脱贫攻坚基础知识培训,并在六月底组织考核测评。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十七

5月11日,黔南州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召开,安排部署全州下步工作。

黔南州人大主任罗毅、州委副书记吴胜华、副州长陈有德、州政协副主席梨燕萍等州领导出席会议,三都县领导梁嘉庚、潘仕进、韦其贤、陈木林、严军和其他12个兄弟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组织部长、分管领导,州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了现场推进会。

当天,在三都,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普安镇交梨社区高平村乡村旅游项目和普安镇普屯村扶贫生态移民项目,接着一路乘车前往大河镇参观政务大厅,然后又参观万户水寨生态移民项目、周覃镇廷牌社区马铃薯基地,最后实地观摩了周覃供港粤蔬菜基地发展情况。下午,前往荔波参加总结会,共商全州扶贫发展大计。

时值初夏,三都大地绿树成荫,田间忙碌,生机勃发。从高平乡村旅游之地到大河果蔬菜基地,从万户水寨到廷牌马铃薯基地……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边听、一边想,纷纷用手机、相机拍照摄像,记录下好经验、好做法。一路上,参会人员下车看点参观,上车交流体会,全程热闹而有序,就连在大河吃简便午餐时,也是边吃边聆听三都干部有关扶贫创新做法和建设思路情况介绍,以便更好地为黔南州精准扶贫工作把脉,让广大农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近年来,三都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同步小康和扶贫攻坚三年大会战路线图、总目标、总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和民族文化旅游带动三大战略,以旅游为主轴深入推进同步小康“六大工程”,以坚决打赢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三场战役的决心。以农村扶贫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为引领,抢抓省委办公厅定点帮扶、深圳及广州珠海区对口帮扶以及“集团帮扶、整乡推进”、全省扶贫攻坚示范县等项目实施机遇,按照扶贫攻坚三年大会战各项任务要求,强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建设,加快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同步小康。三都通过围绕果、菜、畜、茶四大产业,扶持带动广大群众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致富新路子。

据统计,20xx年以来,三都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905.9万元,惠及406个村(村次)8.7万户(户次)37.3万人(人次),重点建设蔬菜产业基地4.4万亩、葡萄产业基地5.1万亩、九阡李产业基地1.1万亩、核桃产业基地10.36万亩、茶叶产业基地1.47万亩、中草药0.6万亩以及120户家庭农场等生态畜牧业和通组公路等设施建设。三年间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38万人,实现了交梨、三合、九阡、普安、塘州、廷牌、合江等7个镇(社区)“减贫脱帽”工作。

比如,交梨山地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区是省政府于20xx年批准建设的省级重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园区主要由葡萄产业区、特色生态养殖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区、粮蔬产业示范区、新农村居民安置区、农业孵化园、森工产业园、农业休闲主题观光园“五区三园”构成,园区内葡萄种植面积达5万亩,核心区1.1万亩,挂果面积达3.6万亩,涉及20个行政村6196户,受益27306人。园区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稳步推进,高效开发”的思路,通过“集团帮扶、整乡推进”等财政项目的扶持,整合各部门资金,采用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方式,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村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使园区人均纯收入达10986元,高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776元)4210元。交梨的扶贫思路及模式,成效明显。

据悉,三都下一步将按照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的要求强化扶贫产业规划,以“三个50%”安排落实扶贫资金等措施,继续创新扶贫模式,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果,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优质18篇)篇十八

7月19日,泗縣召開鄉村旅游扶貧村重點項目工作會議。副縣長王汝娜和市、縣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議傳達了10個鄉村旅游扶貧村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對項目下一步建設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王汝娜在會上要求,要充分認識實施鄉村旅游扶貧重點項目的重大意義。各有關鄉鎮、開發區和縣直各有關部門一定要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增強實施鄉村旅游扶貧重點項目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發揮旅游在脫貧攻堅中的應有作用。要把握工作重點,確保鄉村旅游扶貧項目落地見效。

王汝娜強調,要通過實施鄉村旅游重點項目建設工程,大力建設10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加強協調配合,統籌推進鄉村旅游扶貧重點項目建設。各相關部門要發揮各自職能作用,認真落實扶持政策,積極為鄉村旅游發展創造條件。引導社會廣泛參與,形成推動鄉村旅游扶貧重點項目建設的強大合力,努力提高鄉村旅游的經濟社會效益。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助理的年度个人工作计划(模板14篇)

    一年又快要过去了,是时候对这一年的成绩进行一番总结和回顾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度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在写年度总结时可以作为参考。你会写工作计划吗

    三年级运动会动物运动会(精选23篇)

    运动会是学生们努力拼搏、争取荣誉的舞台,也是实现个人突破的机会。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运动会总结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忽然,一只和螃蟹差不多大的蜘

    春天的赞歌美丽的春天(热门18篇)

    优秀作文通常表达了作者对于一个特定话题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借鉴。天气渐暖,我来到少陵公园的小河边,

    以宽容为话题的小学生(精选22篇)

    优秀作文往往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内容,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宽容别人,其实就

    二年级我最喜欢的布娃娃(专业18篇)

    优秀作文要求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让读者读后有所收获。接下来是一篇优秀作文的摘录,让我们一起欣赏并品味优秀作文的魅力。我有许多的布娃娃,就像:有着大鼻子

    新班主任学期的工作总结(优质18篇)

    在这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对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指导。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好班主任工作总结,我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古人说:教师是蜡

    安全有哪些有哪些(汇总15篇)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统筹安排时间,合理安排段落结构,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连贯有序。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评析和点评,可以帮助大家理解优秀作文的要点和特点。

    我的家乡·漠河家乡(通用19篇)

    优秀作文不拘泥于表面的华丽辞藻,而是注重用简练的语言、凝练的思想、深刻的内涵打动人心。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特点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

    大学生演讲比赛中精彩的演讲稿(优质21篇)

    演讲稿的语言要力求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要追求表达深意的同时又不失生动活泼。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演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供

    小学三级植物(热门19篇)

    一篇优秀作文往往能够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引发对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深思。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摘抄,希望能够让大家对作文创作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今天一大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