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

时间:2023-12-26 作者:笔尘

优秀作文能够体现学生的独特思维和个人观点,给读者以启迪和思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一

元旦过后,我开始把摄影对象投向了雕像,有点想完成从拍摄花草树木到拍摄现实生活的转变,便利用小儿子中文课间的二个小时,开始了我的探访之旅。

雕像,是一个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一个社会的文化气息。我常常喜欢站在人物塑像面前,回忆一个故事,激活一组历史细胞,唤起一种感情,延续一段自己青春的梦。

不用担心语言不沟通,用眼睛去看,可以呼吸到时代的气息;更不怕它会用言语伤害你,用心去感知,感受历史文化的底蕴。

不会说话的塑像,其实可以告诉你很多东西,你可以想像ta生活的时代,听它诉说那个时代的.往事和历史。是一本到人写好了,由你自己来编辑的历史书。

我也会驻足停留片刻,有时候还会抚触ta或来个拥抱,似乎在和ta进行近距离的心灵深处的对话,当然内容是彼此的自己个人隐私。ta是一碗心灵鸡汤,心酸苦辣由自己来调味。

山下公园的雕像,每一座都是一道风景中的风景。一个时代的烙印。

我想用三章随笔把这里的雕像群重新整理在自己的记忆里。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二

人生路上一次不经意的遇见,醉卧在某种情绪里整整一年。

如果说这是生命路上必经的某种安排,那么这种刻骨铭心的体验,也足够回味一生的了。

人生是一条单行漫长的路,路上经过的每一个驿站都留有我们成长的足迹。即使有再让人迷恋的风景,生命还是要继续前行。

把过去的一切放下,把所有的记忆收藏了,不要让它再变成你前行路上的包袱,也别再让它惊扰了你的身心。

那些有过的`片刻幸福,那些走过的漫长疼痛,都会随着时间被冲淡,甚至被遗忘。

在经历了一番颠覆之后,生命是该具有免疫力的,应该会产生抗体,不再被感染。

我确信这一点,能够留下来的是时间带不走的生命精华,终究会被时光雕刻成一份永恒的记忆的丰碑。

生命因经历而丰富,因寂静而悠远。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三

终于又盼来了一个周末,礼拜五晚上洗个好澡,吃个好饭,就没了出去散步的时间,这样子,哪有不胖的道理。

礼拜六早上六点十分,和朋友出去锻炼,天是真的冷了,锻炼的人越来越少。到水库时,远远传来人的讲话声,清冷的早上,透过水波传来的声音有点骇人。走近了,才知道是一精神病人,站在水库边的小房子前,对着水库“布置工作”,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很有干部讲话的派头。由于不急着回家,朋友在水库边拍照,我静心听那人讲话。那人熟知附近的各个村子,叫人快点起床修水库,叫着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名字。有趣的是,还叫着一个女性的名字,说要她快点去水库大坝上找她的啥啥哥,要是去晚了,花都开败了。由于好奇,我和朋友一直到了那人的跟前,那人站在小房子前,穿两只不一样的鞋子。他看到我们,要朋友用手机给他录音,最后还问我们要不要去船厂干活,去的话一天给我们开一百元,朋友开玩笑说:“现在一百元谁干啊,工资太低了。”那人有点气愤,说一百元还低呀,多少年多少年前一天才几元钱。

上午十点多去白杨,到农行取钱,由于跨行取,手续费扣了24元,想想为了少跑几步路,损失24元,真是窝火。去修鞋,那个修鞋老人变得很陌生,不时说着另一个修鞋老人的坏话。修好一双,穿着去超市买菜,出来去取另一双时,只见老人正拿着我的鞋子在砂轮上磨鞋跟,最终还是把鞋子还给了我,说没办法修,但鞋跟磨下去了一小截,估计这双鞋子就这么被这个自称修的很好的老人给报废了。天阴沉的厉害,空中慢慢飘起了小雨,我们去喝了豆腐汤,味道很不错。冒着蒙蒙细雨回家,由于那碗豆腐汤的能量,我们没觉得怎么冷。

下午老公出去玩,我带儿子去街上给女儿买了棉鞋垫,给儿子理了发。回家,微累,安排儿子写作业,我睡觉。睡醒时,天已经微黑,儿子字没写一个,蹲在电脑前兴奋地看动画片。吃晚饭时,老公打了儿子,儿子就只写了作业,没吃饭。刚吃完晚饭,接到高中同学苏娟的电话,我们一直喷了一个多小时,真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我们回忆着高中时一件件有趣的事,聊着那时的一个个同学,转眼间,我们都步入中年,时光飞逝,青春不在。

天阴冷,挂断电话,天已经不早了,取消了去散步的计划。借着心情好,坐在沙发上吃点花生,回忆回忆往事,无声的笑笑。然后去厨房洗碗,洗完后决定炸点东西。于是煮了红薯,炸了油菜疙瘩;切了萝卜丝,炸了钩子撒;擀了面,炸了果子叶。看着茶几上自己炸的东西,特有成就感。

礼拜天早上,外面的风怪叫着,听着就怕人,但我还是和朋友出去锻炼了。顶头风,很费劲走上西坡,耳朵里面都刮的生疼。急忙把羽绒服上的帽子戴上,风太大,我们放弃了从水库边走的打算,转到了贾岭村,我们顺着那条往下走的水泥路走到了村子里。村子里很静,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叫。很喜欢这个安静的村子,喜欢谁家门前的竹子和篱笆,喜欢谁家还保存着的老屋,喜欢那些在寒风中落光叶子的大树小树。

上午在家心烦意乱,回妈妈家吧,走着有点远,骑车又太冷。最后决定和儿子走着回去,也是我们运气好,刚走到街上,就遇见小叔开着车要走,我们坐了顺车,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妈妈家门口。家里很热闹,三个孩见面亲热的不行,父亲在平房上晾晒玉米,妈妈在烧热水。我穿上妈妈的大罩衣开始扫地,妈妈说不用我扫,还问我中午想吃什么饭,我说想吃红薯面条,妈妈很高兴地说:“好,那我去擀,你不总说我擀的好吃吗。”刚扫了一个屋子,弟弟开着车回来了,弟弟接了我的.笤帚开始扫地,我开始帮着妈妈做饭。妈妈擀了红薯面条,我炸了辣椒,洗了青菜,弟弟扫完地帮着父亲把红薯粉疙瘩往平房上抬,父亲用刀子把红薯粉疙瘩一下一下切开,弟弟趁机给三个孩子洗了手脸。

吃饭时,我和弟弟都夸母亲擀的红薯面条好吃,母亲显得很高兴。给父亲煮了一碗饺子,父亲端着出去吃了,三个孩子对红薯面条和饺子都不感兴趣。我们吃完后,我又煮了一大碗红薯面条,用作料调好,放了多多的小磨油,强行让三个孩子吃,连夸带恐吓,三个孩子还真把一大碗红薯面条给报销了,顺带快把锅里的面汤给喝完了,喜的父亲和母亲不时笑。

吃过午饭,弟弟带着大侄女走了。母亲说她带着孩子让我睡会,我说不困,问母亲有没有啥活干,母亲说平房上还有玉蜀黍棒子没剥净。于是和母亲上到平房上,坐在废弃的沙发垫子上,和母亲捡着玉蜀黍棒子说着话,母亲的话题很广,由十月一那天去给外婆烧寒衣纸聊起,说起大姨二姨小姨,又说起大舅二舅小舅,还说大舅每次回来最想吃的饭就的红薯面条和糊涂饭。听着母亲的絮叨,心变得特别安静,一切的琐碎和忙碌都离我而去。我忽然有个很奇怪的想法,我真是个多面人,有时,我活在幻想中,享受着别人对我文字的崇拜;有时,我活在浪漫中,享受着惬意的锻炼和开心的阅读;有时,我活在现实中,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享受着与世无争的清净,就如现在,母亲的絮叨,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将近四点,活还没干完。我和儿子要回家了,儿子撕扯着父亲的衣服:“外爷,我要拿你们家东西。”父亲笑,母亲笑,小侄女名名拿了自己的零食给儿子:“哥哥,这个你拿着,可好吃了。”最终,儿子拿了零花钱和各种吃的东西,开心地往回走。运气好的不得了,还没走出村子,又遇一熟人车,不到十分钟,我们就到自己家了。

回家做晚饭的间隙,点燃自家院子里的落叶,孩子们兴奋的很,在院子里疯闹着。晚饭后带儿子出去散步,感叹,周末,总是过的有点快。明天,又该按部就班地忙绿了。今晚,抓着周末的尾巴,尽量做个好梦。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四

事件回顾:

5月10日,占地6200多亩、总投资300亿的横店圆明新园(一期)开门迎客。因仿建圆明园备受关注的圆明新园,从提出到如今一期建成,7年时间内,围绕其“是否劳民伤财”“土地审批是否违规”“与圆明园遗址侵权之争”等争论,从未停止。

热点时评。

“圆明新园的建设资金全部来自民间,其中绝大部分由企业自筹,少部分来自社会捐赠。不花政府财政的钱,就不存在劳民伤财之说。”东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楼守威说,企业遵循的是市场规律,愿意巨资投入,自然对成本收益和承受能力有所考量。

他介绍,在建设初期,圆明新园确实曾因为存在违规立项、用地申报违反国家供地政策、规划用地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问题被国土资源部叫停。在经过整改之后,圆明新园项目重新立项并低调动工。圆明新园投资人徐文荣介绍,圆明新园建设获得有关部门的立项许可,相关土地审批手续已全部完备,所有手续合法。

“北京圆明园遗址应该保护,因为它是文物,可以让国人牢记国耻;而在横店建设圆明新园,可以再现当年艺术经典。”徐文荣认为,北京圆明园目前仅是遗址,圆明新园是按照圆明园图纸仿建的全新的园林景观,谈不上侵权。而且,横店圆明新园的名称和项目都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如果侵权也不可能通过”。

中国圆明园学会副秘书长要砺闵认为,过去曾有人提出过在原址的废墟上重建圆明园,但这是不可能的。国家文物局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将圆明园定位为遗址公园。“争论和比较毫无意义。”要砾闵说,在遗址重建圆明园绝无可能,一些和清代皇家有关的娱乐设施和项目也无法在遗址开展。“研究和保护好现有遗址是北京圆明园最大的任务,而一些想做却做不了的事情,比如古建筑的仿建和修复、场景再现等等,却恰恰可以放在圆明新园。”

圆明新园建设和管理按照国家5a级景区的标准,并力图在整个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体现完美。已开放的.春苑景区拟定门票价格为280元/人次,夜游区域票价280元/人次,冰雕雪雕馆及野生动物馆则另行收费。这一价格制定的依据,来自圆明新园建设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建筑用料成本。百姓会自己选择,“如果觉得值得,大家仍然会买票游玩;如果觉得物无所值,也就不会来了。”

我的看法。

看法一:在我看来,圆明园无论是一个旅游景点还是娱乐场所,都是一种历史记忆,一种民族记忆,而残败的圆明园更能唤起国民的记忆,因为用伤痕来记住历史,才能记得牢固,记得长久。无论复制多么宏伟壮阔的新圆明园都毫无意义,或许残缺才是最美的,才能从灵魂深处震撼人心。

看法二:一方面,横店仿建圆明园确实能够让游客回顾当初万园之园的豪华与宏大,感慨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顶峰实力。但是另一方面,圆明新园不过是一种对过去的怀念,然而这种“天朝上国”的迷梦是最不可拥有的,圆明新园在细节处肯定也比不上圆明园,那是一个皇室历经多代搜集天下珍宝与能工巧匠而建成的,不相信圆明新园会那么有人性味,相比于残缺不全的圆明园尽管它要更加精准与堂皇。

看法三:复制的文化失去了醇厚清冽的馨香,横店圆明园仿照圆明园,虽然显示了其恢弘的规模,华美的艺术品,但是却给人扑面而来的是金钱气息,不像历史上的圆明园,虽经大火灼烧,仅留下焦黑的遗迹,但其经受摧残的沧桑之美震撼人心。

看法四:新建圆明园,不仅重现曾经历史文化的辉煌,加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更是与现在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遗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国人勿忘国耻,自强不息。至于是不是劳民伤财,我觉得这应该纯粹是自愿的问题,既然有人愿意投资,就说明商家肯定是有了充分的估算的,新建的圆明园会创造新价值的。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五

我在适合我的道路上睡着了。

那本是喧闹的,脱销的景色,花开的声音如同炮鸣。小草也会为它的生长折腾。我的'心和这一切成了同类项,合并了。并不觉得欢乐,也没什么新意。以至于,在所有事物轰鸣时。我竟然睡着了。

我竟然睡着了?旅途不遥远,天气也不焦躁,不疲惫,不抱怨。

若不是山脚的夕颜悄悄张开了嫩白色心,紫色绒瓣的脸。

若不是鸟儿的翼惊动了我的后脑勺儿。

若不是阳光收敛了他的炫耀。

若不是星星雨滴刷到我的头皮上。

若不是我还有梦游的本领,游走在另一个岔路口。

若不是那个平静的路口。我感受不到我心活力,我有多么平实。

我睁开了双眼在一片雾气中,走到另一条路。正常,符合自然规律。和平的路.

投入另一个违背心灵的世界,才会发现信仰的是什么,注意的是什么。

正常中寻找不正常。平凡中寻找不平凡。

黑夜中寻找明亮。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六

听,耳边微微吹过的风,有如慈爱般的温暖。看,在那遥远的天边,那温和柔美的朝阳。

是你们改变了祖国的命运,是你们用生命书写辉煌。永远没有轻薄的表白,永远没有一句悔恨的怨言。只会用博大诉说着耀眼的刚强,只会用坚强的身影歌颂美丽的童话。

如果说战乱纷飞的峥嵘岁月里,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是军人价值的最好体现,那么和平年代里,默默奉献是则军人最好的写照。

我的身边就有着这么一位军人,他是我的小舅,我曾经无数次的梦想成为像您一样的军人,在我的心里军人是正义与无畏的化身,你们是人间的天使,守护着这个并不安定的世界,社会的浮华没能腐蚀你们,经济的浪潮没能淹没你们,你们一味的在孤寂中燃烧着似火的激情,一味的在雪域高原上守侯着那片安宁,更一味的在一次次烈火中抒写着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

小舅在读高中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的优异,报考了郑州的一所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工作,从那一刻开始,您便成为了我心目中的偶像,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你们便成为了我奋斗的'目标,我梦想的殿堂。

刚进军队的时候,您还是那样的年朝气蓬勃,意气奋发,时间飞逝,转眼间您已在您钟爱的岗位上坚守了,这么多的日日夜夜,一天又一天从不间断的训练,一次又一次困难重重的任务,并没有打败这些热血男儿,你们是祖国的骄傲,是我们的榜样,是一座屹立在世人心中的坚定的不倒的丰碑,我梦想有一天,能像你们一样,守卫自己的祖国。

当小舅再次回到这边的时候,眼前的您,已褪去了年轻时的青涩,一份坚定,一种庄重,一丝威严从您的身上倾泻出来,你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守卫着祖国,你们没有时间像我们一样和亲人在一起,甚至在我们一家团聚,欢天喜地的过春节的时候,你们也只能在部队里和战友们在一起,只能通过电话与亲人交流,心中的思念让你们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训练和努力学习中。从你们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会比普通人多一份责任。我看过小舅出海执行任务时的照片,很是威武,你们有着自己的信仰,你们注定一生都在为这个信仰付出努力,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誓言时刻牢记在心中,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

我还记得,敬老院中的那位退伍老军人,您把一生都献给了军队,献给了祖国,您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军队里的故事,那些事情,那些时光,那些人,您依然记忆犹新,在您的眼中我们看到的是对军营生活的留恋,对军队的崇敬,您的话语是那么的铿锵有力,久久萦绕在我们的耳边,时刻激励着我们,我们感谢这位老人告诉我们的一切,感谢他对祖国的奉献,感谢他把这种坚定的信念带给了我们每个人。

在老人的回忆中,我似乎看到了新一代军人的奋斗,老人的艰苦卓绝,与小舅的努力拼搏,与这个时代的军人的不懈努力交相辉映,完美的绘出了祖国日益富强的蓝图。

军人是大山,他们是坚强的;军人是大海,有宽广的胸怀;军人是雄鹰,天地间充满他们的勇气;军人是奔腾的豹,每一步都洋溢生命的气息;军人是一首诗,为我们诠释着男儿深情,军人是一首歌,把真爱播撒每一寸土地,军人是不到的丰碑,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七

漫步在秦国的码头上,竟被两件近乎于荒诞的事件给逗引住了。第一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秦惠王时的秦国大将军司马错率军西征巴蜀,被难于上青天的剑门之险给挡住了去路,无计可施之下,司马错竟心生奇想,编出了一个连如今的三岁孩童都不屑一顾的童话,他派人去西蜀谎称秦地有数头石牛从天而降,且能屙金尿银。秦王念与蜀接地连亲的,派大臣携兵丁护送石牛和美女给蜀王。谁知这蜀王更加的单纯,简直就是一个童话迷,一听秦王给他送来如此多的宝贝,心花怒放、日夜难眠。为了能尽早尽快的拥有这些宝贝,他立即派人在大小剑山和五丁峡一带开山架桥,修建栈道,为秦国人马开辟了畅通无阻的路线,乐滋滋爽快快得把江上和盘托出,呵呵。若让当今政客定论:蜀王这家伙政治上不成熟!我认为不但是不成熟,简直就是愚昧透顶,想必他从小就是一位修仙了道之徒,走火入魔了吗!还有比他更不成熟的.一位呢,那就是勇冠六国、威震周室的秦武王赢荡,听听:赢荡这名字,满怀胜利的信心雄视天下。赢荡是位勇猛好斗的人。随着秦国的实力壮大,秦武王赢荡的野心也慢慢膨胀起来,不仅要称霸诸侯,还梦寐以求的欲问鼎中原,他有天突然心血来潮的向两位丞相提出一个近乎于天方夜谭的想法,他要出兵征伐周王室所在地洛阳,而且要去坐坐周王的宝座,一睹九鼎之风采。

听完武王诗一般的描述与幻想,这些大臣傻眼了,君无戏言。他们想洛阳距秦如此遥远,且有韩国相隔阻道,此举一开战事就会一触即发,搞不好还会引起诸侯大战,何谈容易。然而在武王的几番强令之下,面对这位至高无上的狂想症患者,相国甘茂万般无奈只得硬着头皮说服了魏王与秦联盟共同讨伐韩国。又唯恐武王的随意性使伐韩攻洛之举徒劳而无功,便与其立下了“息壤之盟”,君臣二人立誓决不违约。天时与人和得到了保证,甘茂率领大军开始了远征中原,历时多半年的艰苦征战,最终还是一举拿下了宜阳开进了洛阳。走进周都洛阳,美梦成真的秦武王如孩童一般欣喜,当他在周室太庙看见渴慕已久的象征王权的大鼎时,简直就忘乎所以了,他邀请手下的几位大力士与他比试力气,看谁能把大鼎举过头顶,大家都很聪明的推脱了,只有孟贲不明就里的上前一把举起了鼎,武王的雄性的荷尔蒙被激发了,好胜心占了上风,于是就冲上前去搬动了大鼎,怎料当他把鼎刚刚的抬了起来,脚步就觉一软,鼎通的一声落了下来,正好砸在武王的脚上,当他被太医从昏迷中抢救过来,睁开眼睛的第一句话就是:心愿已了,虽死无恨。这是他留给秦人的最后一句话,悲壮而发人深省。虽然这属于一场闹剧,可我从中理会到成大事者必要有敢想敢做的气魄,行前人没做、世人咂舌之举,否则,你只能是个守成无为、孤芳自赏的小气鬼。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八

最近读史,才知道在南海九段线最南端旁边,有一个由272个小岛组成、面积2100平方公里的安波那群岛(即现在印尼的纳土纳群岛)曾经存在一个华人建立的王国。

汉代前,我国称安波那群岛海域为“涨海”。15世纪初,明船下西洋时称“涨海”为“石塘”、“石塘屿”、“万生石塘屿”等。据郑和船工曾氏后裔讲述,明朝宣宗癸丑年,船队官员回国,考虑到“万生石塘屿”是我南海重要门户,自郑和下西洋始,就代表朝廷直接管理,加之岛上还留存有不少营房等生活设施,故此,于是船队官员上奏朝廷,请示是否放弃驻守“万生石塘屿”?宣宗皇帝得悉,当即赐字“万生屿,安不纳”。此后,一个叫曾沅芳的和一干船工,带着皇帝手谕及各自家眷上岛住了下来,在相当长时间里,岛上住民互帮互助,亲如一家,一直享受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为纪念和感谢皇恩,住岛人员又管“万生石塘屿”叫“安不纳岛”,意即安居该岛,永不纳税。又因是受皇帝谕旨住守该岛,就意味着此岛是中国皇朝的直辖地。清兵入关后消灭了南方的南明政权,在广东沿海岛屿上坚持抗清的几百残兵和几百家不服满清统治的渔民逃到了南洋安不纳岛谋生,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在荷兰人入侵前在此建立了海外王国,自任国王,但不敢使用国名,怕清朝皇上治罪,安不纳岛事实上成为华人的一个独立王国,从郑和下西洋算起,中国国民对该岛实际管理长达200多年。之后,荷兰人入侵,乘机灭了张氏王国,后开始了一系列的去华活动,将安不纳岛名改为安波那岛,后又将安波那岛更名为纳土纳岛,意图是想割断与中国的文化联系。印尼独立时,荷兰殖民者把纳土纳岛移交给了印尼,这个本来属于华人开拓、管理的地方,于是成了印尼的领土。

与安波那群岛隔海相望、相距200多公里、面积74万平方公里、号称世界第三大岛的南洋婆罗洲(即现在印尼加里曼丹岛)也曾有另外一个更大的华人海外国家,就是1776年由来自广东梅州的罗芳伯建立的兰芳共和国。

罗芳伯来此之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早有许多人来到加里曼丹谋生。他们大都集中在该岛的沿海城市坤甸一带打工。有的在农村种植水稻、椰子、咖啡、胡椒,有的则在山区开采石油和煤矿。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极为艰苦,由于路途遥远,他们得不到祖国的关心和照应,被乾隆皇帝称为“天朝弃民”。为了生存,他们需要团结互助,于是自动结成了不少类似“同乡会”的组织。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罗芳伯与百余名亲戚朋友漂洋过海,来到盛产金矿和钻石的婆罗洲(即今印度尼西亚西部的加里曼丹岛)。起初,芳伯以教书为业,他有文化、有胆识、有才能,又懂武术,身体壮实,既能团结侨胞,又能与当地土人合作,深受当地人民和华侨的`拥戴。加里曼丹岛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又有山林、金矿,资源丰富,还有港湾可发展交通,但其时该岛内部各大小采矿公司之间互相争斗,外部又有来自印尼的荷兰帝国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入侵,内忧外患极为剧烈。罗芳伯在站稳脚跟后,积极联络苏丹和当地土族头人,成立华侨与当地民众相结合的军队,奋力击退外来入侵者,取得了东万律的管辖权。

1776年,罗芳伯根据当地人民的意见,以东万律为首府,着手建立“兰芳公司”,这是一个类似于东印度公司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团体组织。1777年改称“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在他管辖下的110万民众一致拥戴他为元首,元首称为“大唐总长”或是“大唐客长”,意思是华人作客海外的首长,而当地土著居民则称其为“坤甸王”。其首领的传承不是家族世袭制,而是类似于民主选举和禅让的形式。后来,兰芳共和国将其管治很快扩大到婆罗洲全岛。

罗芳伯这些人,都是满清国的平民百姓,因为在故乡太穷,不得已下了南洋。虽然飘泊海外,但仍然是满清皇帝的子民,祖宗坟墓祠堂,以及亲友家眷,都在国内。他们如果自立为王,对满清皇帝来说,仍然属于反叛。抄家挖坟毁祠堂的事皇帝是干得出来的,甚至还会派兵出海,进行征伐。所以,罗芳伯他们不敢自立为王。事实上,罗芳伯建立兰芳国后,在华人圈里根本不敢称为国,只能称为兰芳公司,或者兰芳大总长。这当然有害怕告发的原因在内。

为求获得安全保护,兰芳共和国请求向清政府称潘,清政府没有应允。荷兰殖民者在15就侵入印尼,16成立了具有政府职权的“东印度公司”,不断在印尼诸岛进行侵略扩张。荷兰殖民者一直对兰芳共和国虎视眈眈,并不断派兵侵扰。罗芳伯等领导人认为,如果仅仅依靠兰芳小国的力量,很难抵抗荷兰殖民者,只有借助清朝的力量,才可以镇住荷兰人。

于是兰芳国向清政府成功开展贸易。兰芳也借助此点,向外制造假象,宣称兰芳已经是清朝的藩国。此举果然唬住了荷兰人,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康乾盛世,荷兰人担心对兰芳的入侵引起清朝的反对,他们不得不停止对兰芳的骚扰。

到了晚清时期,荷兰人认识到清朝已经衰弱,无力顾及南洋。于是荷兰人趁着1884年中法战争之机,入侵兰芳共和国。兰芳共和国人民在大总长的领导下,一方面全力进行抵抗,另一方面火速派人请求清朝派兵支援。但此时,清朝自身的统治已摇摇欲坠,根本顾不上去援救兰芳。得不到清朝的支持,武器装备又与侵略军相差很远,兰芳共和国终于被荷兰殖民者灭亡。不过,由于害怕清朝做出反应,荷兰当时还不敢公开宣称已经灭亡兰芳,而是另立了一个傀儡以便进行统治。直到19清朝灭亡后,荷兰才正式宣布对兰芳地区的占领,前后存在1。

真是太遗憾了,清政府的极度无能,连老百姓甘愿奉送的如此大片疆土也无力接纳。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九

屈原在涉江中,孤独,是夕阳余辉射中眼前的利刃。回头?江水滔滔,自己走过的路已经消失。前方?前方是做亡国奴的屈辱,是苟且偷生的痛苦,是等待自己多时的深渊。

屈原无语,他为了坚持自己的本色已经失去得太多了。如果善于迎逢权贵,必享一时繁荣富贵;如果抛弃平庸的昏君,另寻明主,也必然能找到施展才华的天地。但是他是屈原,他的本色是那个正直的屈原,他不做一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文人始终感到“天降大任”,也许屈原是瘦弱的,甚至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但他的傲骨远比钢铁坚强得多:“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显然不愿那么轻易放弃,他想坚持到最后一刻。

风,依旧吹,月光洒在桥头,屈原明白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单纯的.理想。记得《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对白“生存还是毁灭,还是一个问题”屈原不假思索,让自己的本色生存,哪怕生命被毁灭!

楚汉之争。

乌雅是一匹马,很多人这样认为。不,其实它不是受人驱使的战马!楚王是王,它亦是王,从楚王驯服它的那一刻起,他的下半生注定只跟楚王一个,他的忠心只有一颗。它开始奔跑,它似乎听到了楚王的声音:“乌雅,你听到了吗?这是楚歌啊!”

“九月深秋兮四野风霜,天高水沽兮寒雁悲伤……”

或许,乌雅的世界里应该只有阳光,草原和奔跑,可人类发动了这场战争。或许,这并不是战争,而是厮杀,是搏斗,是屠戮!

边缘的那一边是什么?是蓝天,白云和自由,和平……。

莫须有。

当又一个黄昏玩弄着华夏大地,日子已经是南宋了。天空还是蓝色的,但世界不再单一,大汉文化始终受到了冲击。

岳飞看到即将破碎的山河身世沉浮,保卫国家的使命不能变,这又该是岳飞的本色……。

我们看到,岳飞怒发冲冠的悲壮只能用鲜血书,潇潇雨歇,一道道金印随着千里快马,带着昏君的命令。我好恨,恨他为什么不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拒绝?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的本色中不幸地混入了杂色,中庸之道是缠着他身上的铁链。你没有霸气!我想对岳飞喊。看来,忠君是排在报国之前的,国家是君主的个人财产,你生来就是在为君主卖命,报国仅仅是套在君王头上的光环,让君王有冠冕堂皇理由从能让手下全心全意地为自己卖命。岳飞走进了这个圈套,他单纯,他只懂军事不懂政治。于是他的本色被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莫须有”,只有三个字,但岳飞不会明白!

千古一帝。

纵然,我不相信一个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一个帝国,事实却是如此,我不得不接受。我要说的是乾隆,不是影视剧里的那个,而是历史书上的那个。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大概是指是乾隆能在昏君遍布的年表上有所作为吧。也有人说乾隆是昏君,不过是祖上留下的遗产丰富而不至于留下骂名。其实那是两种很极端的说法。从乾隆身上我们应该可能要看到很多本质的东西,摘下有色眼镜,擦亮眼睛,乾隆觉不单是乾隆,我的意思是乾隆的帝王本色不单是他一人拥有!

七月不会下雪,历史还在一片雪地上前进。灯火不再是古时的衰老。一声哀叹,千年的钟声带走游子的期盼,期盼有一年有一天,一个清清爽爽的日子,找到雪地里,掩藏在白色下面的,是最单纯也最可爱的历史本色!

尽管,本色并不完美!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十

在我的记忆深处,所有的历史都是写在纸上的。那些大人物,英雄也罢,枭雄也可,都在纸上用文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当我们打开历史的画册,却无法找到关于小人物的些许记忆。也许很多很多年前,我们可以在族谱上翻到那些我们叫做祖先的卑微的名字。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农耕时代的结束,人们的家族观念也随风而去,当一个生命逐渐逝去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记忆,有人说这是一种进步,是进步吗?我不得而知。也有人说,这是人们对自己祖先的遗忘,是人的一种退化,是退化吗?我也不得而知。

我的祖先不属于我现在脚下的土地,听祖父说起,我们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一路迁徙而来。在我的老家,我们已经居住了整整五代。对我来说,我记住的,除了祖父一代人,父亲一代人和我自己这一代人,以及正在成长的我的女儿他们一代。那些更早的,比如我的曾祖,我的高祖,我没有丝毫记忆,也曾想过翻阅一下那些只言片语,找找他们生活的那些痕迹,可是,随着老家的几次修建,那种叫做族谱的东西,到底去了哪儿,却已经没有人知道了;我也只是从祖父和伯父的口中偶尔听到而已。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作为大山的儿子,我会离开生我养我的大山,到外面去讨生活。在我所接受的传统思想里面,我一直以为我会和我的父辈一样,在土地里面刨生活,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也葬于斯。阴差阳错的缘故,我离开了我的老家,把握自己的家定义在了一个对我的父辈来说很陌生的地方,在那里,我听不见农村那亲切的牛哞,看不见轻盈的袅袅炊烟,当然也就没有了那些熟悉的面庞、悦耳的乡音。行走在城市的街头,我所能把握的除了自己微不足道的一家人,再也没有了其它。其实我知道,老家将会逐渐淡出我的视线,而我也会逐渐被老家所遗忘。

幸运的是,我工作的单位,依旧在老家的小镇上,每年的三百六十五天,我有超过两百天的时间可以听到那些熟悉的乡音,看到那些朴实的脸庞。只有这样,我才能感觉到我内心深处的关于老家的许多东西依旧鲜活着,就像我依旧活着一样。

曾经看过别人的族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当然这是莫大的荣耀。一个泛黄的本子,用工整的笔记,记载着一个个曾经逝去的生命名讳,普通人只有短短的几行,记载着某人生于某年某月,逝于某年某月,曾娶某人为妻,生有几子几女,仅此而已,个别在历史上曾经留下过自己的足迹的人也许会幸运一些,会加上几笔关于他的生平的记载。

我知道,在很多的家族里面,对这寥寥几笔却是极端重视。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面,那些家族内部的惩罚,点天灯、浸猪笼等虽然血腥,却无法让族人真正恐惧,最然人恐惧的莫过于开除祖籍,死后不得葬入祖坟,每当这种惩罚实施的时候,总面临着无数的争斗,以前我不理解这一切,随着年龄渐长,开始接触历史的时候,我开始明白这一切。这种做法是将一个人在世上存在的一切全部铲去,这种做法虽然不会伤及人的生命,但是被惩罚者的子子孙孙都将要接受这种惩罚,无休无止,一时的惩罚将成为子子孙孙永远的耻辱,而且永远无法抹去。

我的家族一直是一个漂泊的家族,在老辈的口耳相传的记忆里面,我听不到多少辉煌的记忆,有的只是生活的`苦楚。父亲曾经告诉过我,我的曾祖,实在“湖广填四川”和“四川填陕西”的两次大移民中,从遥远的湖北黄州一路迁徙而来。刚到这里的时候,当时的土著对曾祖他们极为排斥,于是,曾祖不得不采用了一些极端的手段来获得大家的认可,当然包括使用武力。每次听父亲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由生出几分钦佩,我的曾祖是一个小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关于他的记载,但是对我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当初没有曾祖他们的一路艰辛,那么也就没有我的祖父,当然也就没有了我的父亲,父亲也不可能遇到我的母亲,自然也就没有了我,自然也就没有了这些文字。

去年给曾祖上香的时候,跪在曾祖的坟前,我突然有了一种想法,假如曾祖活到现在,面对着一群自己的子孙们,一个个抛弃了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家业,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自己的梦想,他又会作何感想呢?是生气,还是理解,我不得而知。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十一

秦晋六年的蜜月浓情到秦晋三番的反目交恶,秦国历经了崤山之役而两败,背水一战而告捷,终于划定疆界于黄河西岸,秦国的版图自此括尽了整个大关中,为之后秦的国都逐步东迁扩展了优越的空间。

秦穆公之后的15代君王,强势渐消,秦国屡遭内忧与外患,一直处在被动挨打的弱势。直到晋国一分为三,这才给了秦国一个喘息复原的机会,心怀复兴穆公霸业,崛起强秦帝国大志的'秦献公可算是大福之命,如此天赐良机能不迅速动作呢。他认为收复失地,强秦复兴的第一步就是迁都,只有把都城迁到战争前沿,才能使举国之力奋起作战,最主要的是献公自己便于一线指挥和决策,还有栎阳水陆交通发达,水土丰茂,战后将会为秦国的农业与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了具备如此战略目光的政治家,秦国之幸甚!

遗憾的是秦献公和秦襄公一样,壮志未酬星陨于狼烟弥漫之时。

愚以为秦穆公对秦国的最大贡献是摘掉了穷兵黩武的帽子,开仁德治世之风、贤良强国之策。秦献公对秦国最大的贡献是废除了人殉这一原始野蛮的制度,开启了农耕与工商业齐头并进的文明时代。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十二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追寻古人遗留下的尘土,漫步在历史长河,走进那充满诗韵的人生。

手捧一卷泛黄的诗经,传透过历史的窗户,似乎又看到了那猛浪若奔的汨罗江。一个头戴巍峨之冠,身披兰草之服的男子伫立江边。江水激起千层浪,似乎在警告他的靠近。耳边回忆起渔人的话“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他苦笑一番,脱去了那沉重的高帽,纵身而跃。百姓的哭声,国家的衰亡,化作他眼角的泪水,与他一起,沉入冰冷的江水中。

转身来到那个天高云淡的秋日,发现他正一手握着一壶酒,一手拾着几株秋菊,悠然地从东篱出发。转至南山,黄昏的一切都情意浓浓。山谷被染成昏黄色,温柔而又静谧,呈现出一副奇美的景象,似乎在欢迎他的到来;巍峨的高山直插黄天,连绵不绝,令仓促的内心平息下来;河面闪耀着金光,一泻千里,载着他的思绪奔向远方;他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这暮色带来的美好。

那日,忽然瞥见他在高楼之上独酌。举着一尊心愁,邀明月疏星共饮,对着自己的影子倾诉。寒风吹起他单薄的衣服,似空中独舞。远处皇宫传来热闹的歌舞声、君王的嬉笑声、奸臣的`奉承声、在他耳中是那么刺耳。孤独的他重重一叹,望着高高的寒月,一股悲凉之感怆然升起。

站在他的背后,看着他奔走南北之间;看着他屡遭打击;看着他的身体渐渐衰弱,我的眼睛如同蘸上辣椒水,心中不忍。果然,他又从裹藏的被窝爬起,扛着困意,在寒冬中挥动着僵硬的手。就这样,在一个个深夜中,他默默地努力。最后,在那黑暗的近代中,他爆发了,带领民族走向光明大道。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十三

历史的长河,记忆了祖国的昌盛与屈辱。

战争,出现了林则徐大英雄,一场浩大的禁烟,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八年的抗战,中国的小米加步枪,对付八国联军的飞机和大炮,是多么大的悬殊,却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到与红军,是邪不胜正,红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是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让中国不至于灭亡!

我们的国家,走过了屈辱;走过了心酸;走过了坎坷。现在是:国家安定,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过去;忘记了历史,让我们时刻警醒自己,要做有良知的中国人,我们要团结一致,才不会受到别个国家的欺负!

回顾历史,让我们更加坚强;回顾历史,让我们更加自信;回顾历史,让我们更加自毫。我们的中国,是充满神奇色彩的中国,我们要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十四

穿过岁月幽深的长廊,我们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璀璨与绚烂;透过历史深邃的眼眸,我们读懂了这部东方鸿著博大精深的睿语哲思;站在岁月的宽阔而宏厚的肩膀上远眺,看到有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听到有一种激情,经久不息,勇往直前;读懂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照亮未来。

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我们又一次升起了用无数革命前辈的鲜血染成的五星红旗。庄严的国歌,雄壮的旋律,鲜艳的红旗,无时无刻不在告诫我们――牢记屈辱历史,创造和谐美好的明天。

忘不了那振聋发聩的隆隆轰炸;忘不了战斗飞机在头顶盘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十五

第一次见她的时候,我的心着实悸一动了。

距离富人区仅一条马路之隔的,有一条排档街。有时候落差其实也是一种美,比方说马路里头建设的像花园似的,而马路的外头却是另一番景象,比起内里的“高尚”来,倒是多了许多市井味道,那种味道十分的亲切,亲民。

她在排档街,也是一个落差。

排档的意象,想必大家是深知的,操作台上横七竖八地散乱着各类自己灌装的没有标识的调料瓶,操作台旁边摆放着大小不一邋里邋遢的桌子凳子,浑浊的地沟油消耗出来漫天的油烟,摊前的地上随时都有一大摊油渍——也是地沟油的,顺着微坡流到了阴沟里,第二天就被回收利用了。

而她的摊子上,所有调料总是归得整整齐齐,而且瓶子都是“原装”的:金龙鱼油,六月鲜酱油,恒顺香醋。每一个调料罐子里都有一把塑料小勺,盐,味精,鸡精粒粒分明,不像其他摊子上的被大油勺挖的粘连模糊。在我所见之时,她的操作台上总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虽然表面上泛着油光,不过那些光彩也算得上是一种点缀吧,仿佛打了腊似的。路过她的摊子旁边,我总被她那炒菜的样子所吸引,那色拉油的油烟氤氲在她的俊美的面容前,就像流岚萦绕着秀丽的青山一样,是的,流岚只能拥绕青山,青山是不会让它沾着不放的,她的皮肤亦如此,白净不沾一丝油烟。

老天的造化很微妙,赐给女人一张姣好的面孔,仿佛就等于赐她幸福一生似的,而美丽的女子,生来就是尤物,走到哪都是受人欢迎甚至追捧的。学校里的校花,就是该被男生倾慕,被女生嫉妒的;社会上的美一女,就是该招人怜爱,穷人通常只得卑微的仰视,而富人则强势的追求,那么美一女子的天平会倾向哪一边呢?这对于价值观、人生观是个严峻的考验。

她的美,是让人心酸的。每次见到她的时候,我都想问她,为什么有这样好一副容貌,却是愿意窝在这肮脏的排档街呢?何不找个好人嫁了呢?不过每每看到她那双眼睛,我的话到嘴边就咽回去了。她的眼睛不大,纤细的双眼皮勾出一条妩媚的弧度,眼角微微向上提一点点,那是代表着她的年龄尚轻的,但是眼珠子很大,黝一黑发亮,像月色下的一汪井水,澄明,清澈,她的眼睛每次与我对视的时候,仿佛在告诉我,不要做轻佻的事,不要说世俗的话。

她的摊子上总是挤满了人,先不说台子凳子多干净,大小多么划一,也不说她长的好看,人们冲着“食色”的心态去惠顾,光说她那厨艺之精湛,特别那道酱爆螺蛳,是一绝。可能有好多未婚的男食客们都心照不宣:如果能娶到这样以为媳妇该多好呀!

奇怪的是,她的生意兴隆仿佛丝毫没有招致同行的嫉妒,反之一条街的小老板们无论男一女都对她客气有加,男的未免有“贪色”之嫌,可是女人呢?不好解释了。

当我无意间看到她的笑容时,我的疑惑便解一开了。如何形容呢?好像这个世界上所有能形容动人笑颜的词藻都无法冠之。她的笑容很短,如昙花一现,要不是我有心的拿着眼睛常在她的脸上打转,是很难看见她的莞尔一笑的,不过这是面对生人,她对于熟人,笑容可是给的一点都不吝啬的,比方隔壁摊主来借个调料或是肉蔬,她都会先咧开桃红的嘴唇一笑,露出两排洁白整齐的牙齿,脸颊旋起两个酒窝,再把东西递给人家,然后人家说声谢谢后,她又是那么一笑。

我不知道她如何称呼,第一次见她的时候,我试探性地称呼她老板娘,她却俏皮的对我乜斜着眼睛,说道:“还没有老板,哪来娘?”其实我心里早给她取了一个高雅的名字:排档西施。据说西施卖过豆腐,因此有别于其他三位美一女,有着一种来自底层阶级淳朴的气质。“排档西施”这个称呼,对于她来说,是实至名归的。

我很想进一步了解她,于是那天我趁着她空的时候,就找个话题和她闲聊了起来。我问她为什么排档摊用这么好的调料。她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房租费用的,也不用人工的,那么这些钱省下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添点好用一些的东西咯,于人于己都是好事啊。”

“那么你就不怕别人妒忌,给你使坏?”

“不怕不怕,我在这里摆了两年了,边上的邻居们都很照顾我的。”

“哦,那么·····”

我没有夫差的蛮横残暴,更没有范蠡的才学相貌,又怎能讨得西施的欢心呢?爱一个人应该给她筑上铜墙铁壁,而非一件件地拨去她的衣服,我这样安慰自己。

前不久当我再次去排档街的时候,那条街依如往常一般热闹,只是她不在了,那个摊位,取而代之的是一位中年男子在经营,排档无了“西施”仍然是排档啊!只是我的心仿佛缺了一块,人生有很多的未知数,就像她的邻居说的,她来的时候,就这么悄悄地来了,走的时候就这么静静地走了,没有任何预兆也没有人知道她的行踪。

排档西施,你给我的人生留下了一块最美丽的空白!

上一页12下一页。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十六

兴盛与衰弱,辉煌与惨淡,朝阳暖月与血雨腥风……无数历史苍桑在来去轮换,而历史所记忆的,从来都是充满深意的。

——题记。

张晓风在《不朽的失眠》中,以丰富的想象,敷演了张继在落榜的不眠夜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张继虽然失去了原本期望中马蹄轻疾衣锦还乡的荣耀,历史却记住了他那晚的失意忧伤,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于是一千二百年后的今天,世人依然在吟诵那晚他写下的诗章,却无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欢喜。

历史也是有记忆的么?如果有的话,历史为什么不记住金榜题名的风光状元,而选择铭记一个名落孙山的落魄士子呢?我们回首历史时可以发现,原来历史本身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遭受宫刑后,身心受到巨大的创伤,但他忍受着耻辱与痛苦,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执著,实现了当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誓言。他用自己饱经沧桑的双手,完成了《史记》这一旷世奇著,给后世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宝贵文化遗产。而“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已成流传千古的佳话。他用全部精力编写的《太史公书》以及他在诽谤和嘲笑中磨砺出的坚强与刚韧,都被历史的记忆深深地镌刻。

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一代又一代的'文官武将随春秋代序,又有几个能被历史所铭记呢?而“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东平仅仅为官七日,有着清风一样的政绩,却处处受人排挤。他穷途无路时狂饮烂醉,放声号哭;他对待他人时爱憎分明,擅用“青白眼”;他处在强权乱世时清正高洁,从不曲意奉承。他乖张的行为与率真的性情如赤子般明快单纯,也同样被历史的记忆清深深地铭刻在其中。

乌台诗案使苏轼被谪贬到黄州一方窄窄的水土。他的政敌窃笑着,看他不羁的灵魂如何消沉,看他傲岸的头颅如何低垂。那个三月的一天,苏轼在通往黄州郊外的途中,恰巧遇上一阵雨。面对突如其来的料峭风雨,他依然且行且歌,从容不迫地跋涉在泥泞中。是啊,刚刚遭遇过一场政治上不测风雨的他,不也是从那锁定周身的阴冷无情的目光中,从那灭顶而来的流放异地的谕旨中,从那在心头挥之不去的如梦魇般的日子中气定神闲的走过来了吗?现在面对眼前的萧瑟,怎么能不达观从容呢?这一幕印在了在历史的记忆中永不褪色。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时间像流水一样永不间断。历史的记忆如铜制编钟浑厚而清亮的敲击声,足以穿越中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历史所铭记的,不仅是司马迁尽心竭力创作的《史记》,更是他坚强刚韧的意志;不仅是阮籍清廉的政绩,更是他坦诚直率的品性;不仅是苏轼由感而发的《定**》,更是他达观从容的作风。所以说,历史记忆的选择,必定是深刻而睿智的。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十七

在纸上写下“史”字时,一定要格外虔诚,否则就是一种亵渎。

以前,看《说文解字》,就因这“史”而感动。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此字本意,指史官,其结构,下方,一个“又”字,象征一人之手,上方,一个“中”字,取意正大光明。

此手,刚劲有力,挥舞于书简之上,记天下不平之事。

此中,堂皇大气,高悬于印堂之前,禀本人高贵之心。

这个结构,是造字者对记事者最大的赞美,而记事者们,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告诉世界他们没有愧对这个结构。

史官手中有笔,心存“中”之道。中者,正也,正乃正义之正。

孔子在竹简上刻下《春秋》,在举世不知忠义、礼乐崩坏的大周王朝,他要以这一部史书,这一部微言大义的史书,将丑恶展示给世人,把“仁,孝,忠,义”宣扬,一身凛然正气,与天下丑恶为敌。“史”中正气之力量,后世评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史官不惧屠刀,“中”更胜生命。中者,正也,正乃公正之正。

崔杼杀齐庄公,太史记下“崔杼弑其君”,崔杼命其改掉,太史不从,于是崔杼杀之,新一任太史仍然如此记载,崔杼于是又杀之,之后的史官们仍然凛然不惧。更有史官恐真相被罪恶掩埋,从外地赶回都城,只为了在无人敢记真相之时,写下“崔杼弑其君”,之后被杀。用一死表达对至高无上真相的扞卫。最后崔杼无奈,只得由史官们记录下真相。史官对公正的秉持,已经超越了个人的生命,它令世间一切权力都低下了头,一个“中”字,立于天地之间,炫耀着诸神也要惧怕的信仰的力量。

这漫漫历史长河之中的记事者,其实是最值得我们感谢的人,因为他们的'“中”,我们能知晓并相信前人的故事。在五千年的文明之中,史官让丑恶无所遁形,让正气在世间传承。

抱着虔诚的心态看“史”字,我们可以领略到那记事者的灵魂是如何的高贵。

这个字,闪耀着正气,让人为之感慨唏嘘,为之击节赞叹。

这个字,是不是也宣扬着一种情怀,一种史官精神——公正,正义。

历史类散文(汇总18篇)篇十八

公元641年十二月,由两千多人组成的浩大阵容出长安,过咸阳,沿丝绸之路东段西行,越过秦岭,经天水、陇西、临洮,一路车马颠簸,风尘霜雪,行至地处黄河上游的枹罕,才停下稍事休整。这两千多人中,至今广为人知的有三个,一是文成公主李雪雁,二是护送她到逻些(今拉萨市)与松赞干布完婚的亲生父亲、江夏王李道宗;第三个是为吐蕃王朝兴盛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禄东赞(噶尔?东赞)。随行人中,除宫女、太监外,还有大批医疗、种植、冶炼、纺织、音乐和文学等专业人才。高大华丽的辇车上,装有释迦牟尼佛像,各种珍宝玉器,金玉书橱,经典卷籍,各种金玉饰物,织绘有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并卜筮、营造、工技、药方、医学论著、诊断方法、医疗器械等多卷、种。还有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吐蕃王朝世袭明鉴》。”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文成公主进藏。一个女人,在中世纪的帝国,敢于从气候温润的江夏远赴陌生的人间高处西藏,这足够叫人钦佩。当然,这是一种政治的需要,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其家族利益、个人趣味和现实追求等方面因素。但不论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千古不朽的传奇。至今,文成公主当年进藏沿途及其在西藏留下的诸多痕迹和影响依旧深刻而明显。

送亲队伍到枹罕停下稍事休整的原因,主要是等松赞干布回信,其次才是借机消除连日奔行的疲倦。他们当时所在的枹罕,就是今天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这是一座有着鲜明地域文化特征及其独特历史的文化名城,因其东临洮河,西望青海,南接甘南、北濒湟水的特殊地理位置,历来被视作河湟雄镇,战略要地。

对于进藏的文成公主来说,临夏也是重要转折点。由此过黄河,到青海,就是吐蕃势力范围。也就是说,在当时,临夏是唐帝国面对吐蕃和吐谷浑的最后一个边疆城市,迈出去,一切就都不由自主了。在文成公主进藏到安史之乱爆发,临夏既是边疆又是前线,既是唐蕃古道重要转折点,也是文明、文化和宗教、物质贸易的主要流转地,不仅素来与吐谷浑、西羌、吐蕃等民族交往密集,而且,也可由此通往巴基斯坦、印度,以及更远的国家和地区。

初春,我到兰州公差,临夏州一位作家送给我一把保安族腰刀,接过就忍不住打开端详。这种刀具名闻遐迩,说成工艺品显然没有品位。无论是怎样的一把,都是艺术品。刀出鞘,顿觉心头生寒,甚至皮肤上还产生了一种被划割的痛楚感。

而腰刀本身沉静、肃穆,毫无戾气。

本质上,任何利器都无关血腥杀戮,真正带有暴力性质的是人和人心。

收刀回鞘,心神安宁。放进包里,穿梭在人群中,心里忽然多了一种别样的感觉。我知道,那是一种支撑,也是一种告诫;一种贴身的锐利,也还有一种收回的平和与宁静。

几个月后,再次去兰州,办完公事,在白塔山溜达,朋友指着一棵古老、庞大的银杏树说,那是文成公主进藏途径时栽种的。且不论这一说法真假,提起文成公主,我便想到枹罕——临夏去看看。

说去就去,到车站退了提前买好的返回酒泉的火车票,和朋友一起乘上去临夏的长途班车。沿途都是夏天,阳光热烈,绿树在飞驰之中妖娆。我想到,公元641年底,那个中世纪那个寒冷的冬天,黄河已经结冰,积雪覆盖了从长安——黄土高原到青藏高原的每一处土地。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一行,在枹罕休整时候,接到了松赞干布的回信。

松赞干布说,对文成公主的到来,他非常高兴,并要亲自到玛多迎接。

远嫁队伍过大河家渡,依次进入今之青海民和、古鄯、乐都、西宁、湟源等地,登上日月山,涉倒淌河,穿切吉草原、大河坝、温泉、黄河沿,再绕扎陵湖、鄂陵湖,翻越巴颜喀拉山,过玉树,渡通天河,涉过结古巴塘,沿子曲河走到杂多,过当曲,由唐古拉山口至西藏聂荣、那曲,最终到达逻些城。

而现在,天下大同,道路日渐畅达,不过一个小时,就到了临夏州首府临夏市。还没下车,就嗅到了浓郁的羊肉味道。大凡西北各地,羊及其味道是特有的一种嗅觉主题。临夏市区自然也不例外。入夜,吃烤肉、喝啤酒,在这一种充满别样气质和味道的城市,感觉异常新鲜,空气当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源自大河、草原雪山的那种峭冷和湿润。

大致是喝多了的缘故,进房间,放倒就睡。凌晨时分醒来,整个市区没有一丝杂乱之声,好像置身在空旷的草原。虽然是七月,凌晨还要盖上被子。那种清凉,与肉身的要求正相符合。一大早,和朋友一起,从临夏市折转回来,去炳灵寺。从行政区划上说,炳灵寺属永靖县辖境。

刘家峡,这座于1974年修成并使用的水库,俨然一个著名水利工程,同时也是兰州市及其周边城市的水源地。可能是为了赋予其诗意和历史感,刘家峡水库已被改称为炳灵寺湖。

要论资历,炳灵寺的存在要比文成公主时间进藏更早。始建于西秦。

黄河三峡群山高耸,参差错落,如巍然兵阵,壁垒屏障。其雄壮苍迈之美,与长江三峡形成鲜明对比。从感觉上说,黄河三峡更能体现“苍凉雄浑,悲怆孤绝”这八个字的内涵与神韵。湖水宽阔,浩渺荡漾,颜色幽蓝,倒影天空。乘船航行,自然也能够体验到人置身大水之中的那种微渺与无力。同时也觉得,任何一个人的生活,其实比这水更为庞阔幽深,也更多蕴藏,富有变化。

到峡谷口,弃船上岸,即可见到“十里柳林”。柳树在西北少见,本土树种多不如内地的直峭丰润,扭曲矮小者多。即使左宗棠抬棺西征时沿途种植的“左公柳”,也多不如内地生长的那些。可刘家峡的这些柳树,可能是因为大水乃至土质格外好的缘故,长得也姿态婀娜,妩媚耐看。处身于绵延丰饶柳林,不见天空,也不见烟火,抓一枝柳条用手抚摸,心里便会滋生了一些浪漫和柔软情绪。

从导游口中得知,炳灵寺在羌语中意为“鬼窟”,但她没解释真实意思。在藏语中,炳灵寺称“笨郎”、“十万佛”。主要以石佛为主,共有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分布在大寺沟两岸的红沙岩壁之上,层层叠叠,蔚为壮观,栈道曲折,如龙上旋。

观看之间,忽然觉发现,这些佛像其实也和塑造的时代有着深刻关联,即时代的气质与佛像极度吻合。如开凿于北魏时的25龛石雕释迦多宝像,气质飘逸而又不失庄重,极容易让人联想起南朝时期好玄学、尚清谈的上层习气和社会思想特征。

一龛一龛的佛像,在岩壁上端坐,以超然之姿,俯瞰人间万物,以巍然安然之心,数尽流转人事及自然变迁。

信仰强大而又具体。联系人的生,也系着人的死。对于平头百姓来说,信仰支撑了他们在苦难中的生,也支撑了他们生命乃至精神当中的某种希冀和寄托。对于达官贵人,信仰是保全、递进、轮回的美好奢望和现实投资。

可惜的是,在沧桑时间中,有些佛龛和佛像残损了,无头者多,那些在昔日浓重鲜明的'釉彩也被岁月剥蚀掉了。

由此也可想到,在陆上丝路最兴盛的唐帝国时期,炳灵寺乃至整个枹罕地区,也是极其繁华的,不仅物质交易频繁,文明流播密集,各种信仰也都在此留下了丰富而深刻的痕迹。其中,供养人的不断涌现,对开窟造像的热情,也是一方民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要求的具体体现。

夜宿积石山县。

我觉得,积石山这个名字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它所包含的意味,体现的正是古人天人感应的那种智慧,甚至人与自然合作的一种超能力。不光是积石山,还有焉支、祁连、昆仑和杭爱等等山名,甚至村寨名字,都好得不可思议,听到或看到时,让人登时无语,感觉犹如佛偈、谶语,一时间猜测不透,思索不尽。

积石山这名字的好,不仅是对一座山外形的概括,而当人说出的时候,有一种口齿叮当的声音美感产生。

在这里,我第一次知道,保安族原是成吉思汗东征时候,留在这里的色目人,逐渐与蒙、藏、回、汉、土等民族融合后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民族。这一种民族生成方式或者说源流,与多数民族并无二致。兼容、合并,通婚、繁衍,强大、衰落,这些都是事物和人群乃至国家民族的一般规律。况且,游牧民族素来具有“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发展铁律,如此这般的民族诞生和衍变也是常态。

游牧民族定居,其风习必然发生改变。保安族也是如此,他们就此停止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一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进入农耕文明的怀抱,一部分人以金属制造为业。

商业生产是高于农耕文明的一种经济和生产形式。随后,保安族当中出现了大量的铁匠、金银匠、木匠、鞋匠,并且逐渐娴熟和兴盛起来。

自身需求之外,还有周边的其他民族。

正是这种技艺和需求的不断增加与他一生,使得保安族的金属制造业得到了持续有效的发展,进而成为他们民族的一种天性和技能。

临夏的朋友说,保安族的腰刀种类很多,每一种很有特色,出名的有“什样锦”、“什样锦双刀”、“雅王其”、“波日季”、“一刀线”、“蒙古刀”、“哈萨克刀”、“鱼刀”“双落”、“满把”、“扁鞘”等。

工具是艺术的初始形态,一旦竞争激烈,或者社会经济发达,为出奇制胜,制造者必定要在质量上、美观度上下功夫,求多样,以满足不同购买者的趣味和用途。

去一家传统制刀人家里,一进门,就嗅到浓烈的钢铁味道,让人感觉粗粝,又有血性和英雄气。主人说,锻造一把好刀可不容易呢。按照古时的要求,光工序就有80多道,最少也要30多道。一般来讲,要把选好的铁反复锻打,劈开加钢,再淬火。做刀柄时候,黄铜片、红铜丝、白铁丝、牛角、塑料等材料要分别加工,叠合胶铆,雕上各种图案,抛光打磨,过程很复杂。

刀面上一般刻七颗星、五朵梅、一条龙、一把手等图纹;刀鞘大多数是铁鞘铜箍,配以钢制镊子,既美观,还能防止刀体从鞘中滑出。

去参观他锻制好的腰刀,真可谓琳琅满目,似乎腰刀世界,冷兵器陈列馆。

但凡钢铁之物,锐利之器,总是能让觉得一种森然之气。

其中最漂亮的腰刀,还是“什样锦”,刀柄均用什样锦镶嵌而成;金黄、翠绿、湛蓝、黛黑、银白、桃红等图案缤纷夺目。

刀鞘银白,裹有枣红色铜箍,鞘上端还挂着一枚紫铜环。

很显然,保安腰刀,艺术品质第一,工具性次之。外表华贵,还有些浪漫气息;握在手中,则使人心生柔顺与悲悯。

晚上吃饭,喝了点酒,一个当地诗人竟然也会唱花儿。其中有一支,居然提到了李道宗的名字。

“摩天岭摆了个龙门(呀)阵,

盖苏文损兵者丧命;李世民收兵者回(呀)长安,

登了个金銮(嘛)宝殿。

张士贵满门(哈)绑了个定,

尉迟恭宝鞭(啦)砸完;薛仁贵当上了平豆的王,

王府们修下的干散。皇上的叔叔是李(呀)道宗,

假金牌仁贵(哈)害了;坐牢者三年(嘛)救(呀)出来,

挂帅者征西(呀)去了。”

听完,我有点惊奇。

这支花儿中提到的盖苏文、李世民、尉迟恭、薛仁贵、李道宗等都是唐代名人。盖苏文是高句丽强权一时的铁腕军事统治者,与唐作战多次,最终被李世民、李世勣、李道宗等人率军击败。公元670年,薛仁贵在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境内)与吐蕃作战,多次失利,死伤惨重,几乎全军覆没,最终与“钦陵(吐蕃大论,类似唐节度使一类的官职)约和而还”。公元634年,李道宗在青海湖东南出奇兵,痛击吐谷浑可汗伏允所率军队,迫使其烧掉粮草,“轻骑入碛”;644年,李道宗随李世民征伐高句丽,取盖牟(今抚顺)、破辽东(今沈阳东北),功勋卓著。646年,李道宗出任瀚海道安抚大使,大破薛延陀。

不过,李道宗贪财,也曾因此入狱,被削职。薛仁贵的武功谋略,并不如民间传说的那么好。

英雄总是在民间“吃水”甚深,他们的事迹到处流传,哪怕是目不识丁与他们毫无干系者。这种荣耀,当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吧。

随后,朋友又唱了几支花儿。从歌声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苍凉的迷醉,朴素的爱恋之心,朴实自然的情感表达,充满人间烟火和土腥气息。叫人心神纯粹,温情油然而生。

回兰州路上,心想起那些花儿,忍不住学着轻唱了刚刚学会的几句《花儿》:

“红嘴鸦落的了一(呀)河滩,

咕噜雁落在了草滩;

拔草的尕妹妹坐(耶)塄坎,

活像似才开的牡丹。”

朋友嘿嘿笑。我说这花儿多好,比现在很多的诗歌还好,那么朴素、真切,不做不装的。只可惜,这样美好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今天已经天塌地陷般地绝迹了,剩下的,都是花样。

他点点头。

回酒泉没几天,我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把保安腰刀,还有一本《中国花儿文化编年史略》。但没有寄件人姓名地址。此后几年,我原地搬家多次,前年又从巴丹吉林沙漠搬到成都。我一直把朋友送的几把保安腰刀放在书柜最突出位置。每次看到,就想到临夏——积石山——保安族,奇峰耸峙的黄河三峡,以及由此而向上的文成公主,以及在浩瀚历史当中无数的向上者;想那些生生不息、流淌在人们嘴边的“漫花儿”。

“清水们打得(嘛)磨轮子转,

磨口里淌的是细面;

宁叫(嘛)皇上的江山们乱,

决不叫我俩的路断。”

这种见心见性的情感,直达骨头和灵魂的语言,清澈而坦荡、直接而优美,简单而丰饶,充满人的体温和灵魂亮度。没事的时候,捧起保安腰刀端详,不自觉又想起临夏,一个历史纵深感极强,且有着多种文化意味及其生存景观的地域,一切都那么自然坦荡,趣味盎然,随便每一处,甚至每一件物品当中,都渗透和携带了诸多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当然,最为动人的,还是人以及他们用各种方式留在大地上的那些明亮痕迹。

相关范文推荐

    记忆深处的那朵花(模板17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观点,还要有充分的论证和有力的实例支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这些范文选取的是各个领域的杰出作品,内容涵盖了社会

    新二年级数学教案(汇总19篇)

    编写教案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规划的过程,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指导路线。以下是一份二年级教案的分享,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钟表上的整时

    在温馨中成长初中大全(19篇)

    优秀作文通过摒弃繁杂的修辞和千篇一律的套词,以独特的个性表达出作者自身的风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精选的优秀作文范文,相信会给你带来启示和帮助。“阳光总在风雨后

    普通话推广普及演讲稿(专业17篇)

    演讲稿是用于在特定场合下进行演讲的文本,它需要具备逻辑性和条理性。下面是一篇成功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

    收获成长初中(模板21篇)

    优秀作文是指在内容丰富、观点独特、结构合理、措辞得当等方面表现出色的文章。优秀作文范文不仅可以给我们提供写作思路,还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和阅读广度。

    秘书接待方案范文(17篇)

    编写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以达到最好的结果。最后,我们整理了一些写作计划书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1提前2天掌握接待任务具体

    小学生我眼中的大庆(实用19篇)

    优秀作文的语言生动、形象、有力,能够让读者简洁明了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希望这些优秀作文范文能够激发大家对写作的热情和创作的渴望。我眼中的秋天是五彩缤纷的,他

    暑期钢琴考级(通用18篇)

    优秀作文具有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象力,它能够给读者带来乐趣和启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上半年,我参加了钢琴二级考

    现在我不再任性(模板16篇)

    优秀作文是用文字打造美丽的艺术品,为读者带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这些优秀作文范文不仅在内容上值得称赞,还在语言上展示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词汇运用。

    我的小伙伴班级里(精选17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对生活、人物、事件等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精确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王雯瑞是我在这个暑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