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

时间:2023-12-15 作者:笔砚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能力。希望这些教学计划范文能够给教师带来启发和帮助,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一

2.会有感情地吟诵《暮江吟》,会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吟诗心情,进一步提高吟诗的兴趣。

3.能将古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进一步感受汉字的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由一学生组织全班集体齐诵已学古诗)。

一、感知导入。

1.“从刚才同学们的吟诵看的出,我们四(1)的同学在校本课程中古诗文的积累做的很好!今天这节校本课,唐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风景录象!(播放课件)。

2.怎么样?看了录象后有什么感受?

3.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看到这美丽的江边景色时,他陶醉了。随即吟诗一首——暮江吟(板书)(播放配乐朗诵)。

二、学习古诗。

1.吟得多好的诗啊!请同学们拿出古诗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们觉得他的音读准了吗?那你来试试看?

3.同学们的音都读准了。请你们对照注释再读读诗句,并试着在四人学习小组内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哪些不懂的?。

4.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谁能将这意思表达的更流畅些吗?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随机问:铺在水中的到底是什么?从“铺”字你可以感受到什么?(照的面广,平射过来,非常柔美)有感情地吟诵一、二行。

5.说到夕阳,说到日落,让我想起白居易的一句描写日出的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啊!日出时(?),而日落时呢?(??)。

当白居易看着这醉人的夕阳美景时,不知不觉,黄昏已经来到,这夕阳也带着它的美丽悄悄隐去,这时白居易低头一看,只见江边小花小草上挂满了——(露珠),抬头一看,看见了(弯弯的月牙)。不由得感叹到:这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的(可爱)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试者配上合适的动作,和着这优美的音乐来吟吟这首诗吧。全体起立!(音乐起)。

三、写一写,出示书写注意事项。

1.作品展评。

2.配乐齐诵古诗。

四、拓展练习。(10分钟)。

诗人是触景生情,吟咏此诗。那我们又怎样来表达我们自己的读诗心情呢?我这准备了一些拓展练习,每个四人学习小组可以合作任意选做其中一题。

(3)向你的好伙伴推荐一首描写美好景物的古诗。

(4)将自己心中的夕阳,用创编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五、课堂总结。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二

学生背。(略)。

师:学过的诗都记住了,很好。我国古代出了许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诗,这些诗有很美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新诗。(板题)。

二、理解诗意。

1.读正确、流利。

师: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只有一个生字,请同学们学会这个生字后,再试着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读流利。

2.理解诗句。

师: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吟、铺、残阳、瑟瑟、可怜等。

师:谁会解释这些词?动动脑筋,看看课本中的插图,试着理解前两句意思。

学生根据图,理解了残阳(夕阳〕,铺(照),瑟瑟(碧绿色)。师画图,让学生标出瑟瑟和红。

师:后两句诗的意思你们理解吗?谁能把它的意思画出来?

师:看看这景色美不美呀,你们猜一猜可怜是什么意思?

生:我猜可能是可爱的意思。

师:正确。知道了可怜是可爱的意思,谁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生说诗意,师相机指导理解半,半在这里,不是确指。

三、想象悟情。

师: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要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范读)。

师:你们听后能不能理解诗人的感情?能否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吟这首诗的?

生:在江边,傍晚到夜里在江边吟的。

师:说得好。(师勾勒诗人立于江边的简笔画,边画边叙述)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来到江边(投影:

诗中景色图),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看看图,想想看。

师:随着音乐提示,诗人站在江岸上,只见夕阳江水这些美丽的.图画你想象到了吗?(自由说,指名说)。

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模仿诗人,把看到的美景说一说。

(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师:景色这么美,你看到后会说什么?

生:

(用简笔画把学生带入当时当地的氛围中,同时用音乐渲染情境。此时,教师用语言加以描述,帮助学生再现当时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以用表演进一步体会情境。这样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感情朗读。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这么好的诗应该背下来。大家试着读读背背。

(生自由读背,指名背)。

五、练习巩固。

1.默写这首诗。

2.以《暮江美景》为题展开想象,写下诗中美丽的景色。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三

学生背。(略)。

师:学过的诗都记住了,很好。我国古代出了许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诗,这些诗有很美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新诗。(板题)。

1.读正确、流利。

师: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只有一个生字,请同学们学会这个生字后,再试着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读流利。

2.理解诗句。

师: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吟、铺、残阳、瑟瑟、可怜等。

师:谁会解释这些词?动动脑筋,看看课本中的插图,试着理解前两句意思。

学生根据图,理解了残阳(夕阳〕,铺(照),瑟瑟(碧绿色)。师画图,让学生标出瑟瑟和红。

师:后两句诗的意思你们理解吗?谁能把它的意思画出来?

师:看看这景色美不美呀,你们猜一猜可怜是什么意思?

生:我猜可能是可爱的意思。

师:正确。知道了可怜是可爱的意思,谁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生说诗意,师相机指导理解半,半在这里,不是确指。

师: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要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范读)。

师:你们听后能不能理解诗人的感情?能否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吟这首诗的?

生:在江边,傍晚到夜里在江边吟的。

师:说得好。(师勾勒诗人立于江边的简笔画,边画边叙述)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来到江边(投影:

诗中景色图),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看看图,想想看。

师:随着音乐提示,诗人站在江岸上,只见夕阳江水这些美丽的图画你想象到了吗?(自由说,指名说)。

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模仿诗人,把看到的美景说一说。

(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师:景色这么美,你看到后会说什么?

生:

(用简笔画把学生带入当时当地的氛围中,同时用音乐渲染情境。此时,教师用语言加以描述,帮助学生再现当时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以用表演进一步体会情境。这样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这么好的诗应该背下来。大家试着读读背背。

(生自由读背,指名背)。

1.默写这首诗。

2.以《暮江美景》为题展开想象,写下诗中美丽的景色。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四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季节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两幅画面:残阳斜照和新月明露。其中“铺”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夕阳的柔美,而“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动幻之美更令人陶醉;“可怜”一词恰恰表现了诗人对夜凉如水,“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静美景色的热爱和留恋。

1、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理解古诗的内容,讨论解决学习中有价值的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展开想象,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转化成画面。

3、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学课外古诗,积累古诗,感受古典文化,弘扬古典文化。

这首古诗文字浅显,意境优美。鉴于这是我校《大班额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这一实验课题的研讨课,因此,教学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来理解诗歌内容,突破学习难点;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完古诗后,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欣赏古诗、自学古诗的活动,旨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自觉弘扬祖国灿烂文化。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诗人白居易的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录音带,教学挂图,写有《忆江南》和学习目标的投影胶片。

1、同学们在课内和课外背诵了许多古诗,其中大量是写景的诗,能背几首吗?大家喜欢怎样的方式学古诗?这节课我们就以同学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暮江吟》。

2、解题:

读题后说说题目中自己理解的字和不理解的字,(重点理解“吟”)再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谁来介绍介绍。

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1、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这就是《暮江吟》,每一首写景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放配乐朗诵磁带,生想象画面)。

2、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生汇报)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也去美美地读一读。

4、汇报朗读。(指名读诗)(一起读)。

出示合作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弄懂的问题。

(2)提出自己经过努力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试着讨论解决。(生自由学习讨论)。

2、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1)理解诗意: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2)相机引导: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很柔美。)能读出来吗?(生读)。

(3)那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生汇报)。

(出示挂图)欣赏“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

想象“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情境。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读诗)。

3、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学生争着,比着读)。

4、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师吟诗。

5、我们现在一起来吟一吟。(师深情描述创设情境)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

6、小结过渡:太美了!在陶醉于这夕阳新月的美景之中时,我们不禁感谢诗人白居易用他清新通俗的笔墨,给我们带来这身心绝美的享受,其实白居易的写景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一首他写的《忆江南》。

1、出示古诗《忆江南》。

2、生一起读。

3、大家利用注释来看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名汇报(一首是写日出的,一首是写日落的。)。

(都是写江的。)。

(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写的。)。

4、师简介此诗背景资料。

5、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

(配乐,生一起读)。

6、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诗,下课后,相互交流。让我们用这样的热情去读古诗,学古诗,弘扬中华古典文化。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喜好自选作业:

背诵并默写《暮江吟》,用写话或作画的方式展现诗中描绘的一个画面。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3.教学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著有《白氏长庆集》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新课教学。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

2.学习会写字。

“暮、吟”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指名说感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六、布置作业:

1.把《暮江吟》中的景色用小作文的形式描绘出来。

2.查找资料,了解《忆江南》。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六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暮江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等6个方面入手进行说课。

《暮江吟》语文e鄂版第11册第4单元的诗词诵读,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单元的目标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本课设计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为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解诗题、读诗、品诗、悟诗四个小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想,在想中绘,在绘中悟,层层递进地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步步深入地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奶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白居易)当学生说出白居易后,我紧接着追问,请问你们对白居易都有了解吗?当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介绍诗人。

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的一首风景诗(这时我板书《暮江吟》。)。

在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诗题: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诗题的?“吟”又是什么意思呢?(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是古代的一种诗体。)谁在黄昏时分在江边吟诗?进一步追问学生,加深学生的记忆。

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在这里我设下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读诗,了解诗意。

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因此在诗句的讲解方面,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对古诗的独特体会,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去描述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分为2步:

第一步,让学生自由朗读,按照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停顿。

残阳铺水中露似珍珠。

傍晚之景夜晚之景。

江瑟瑟红月似弓。

在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再读古诗,这时或许古诗所描绘的傍晚之景和夜晚之景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这里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诗文,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想,在想中绘。

(三)品诗文,升华情感。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在品诗文、体意境这个教学环节里,我主要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感悟。问题设计如下:

(1)齐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通过抓关键词“铺”、“瑟瑟”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古诗的意境。如:“铺”字可不可以用“照”、“射”等词替换,为什么?不说“照”,却说“铺”,“射”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铺”写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瑟瑟”、“红”写出了残阳铺水的结果。)。

(2)齐读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明显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解释:“露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面对这样的夜景,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用诗中哪个词可以概括?(通过抓关键词“可怜”、“似”等,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喜爱之情!)。

如果说傍晚江边夕阳如火,那么夜晚江边新月当空,一片银白,这静谧的夜景令作者作美丽的遐思。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比较下与前面你所看到的有什么新发现。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古诗的关键字词对古诗进行品析,层层递进的去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假设意境,发挥想象,感诗人之所感。

这时,我就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去想象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进而去领悟诗人当时的心情。

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而这首诗是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达,在赴杭的江行途中所作。

假如你是诗人,得以如愿的离开你自己所不乐意待的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引导学生说出)——轻松愉快。

这时我进行小结:不错,这首诗在描写那绝妙景色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经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课文,体会下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里,我通过假设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的站在诗人的角度去品诗,去感悟诗中诗人所蕴含的情感。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脉络。

残阳铺水中露似珍珠。

傍晚之景夜晚之景。

江瑟瑟红月似弓。

热爱自然轻松愉悦。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七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景,领悟诗情。

能够有感情地读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联想其意境。

掌握诗歌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形象比喻的写法,学到一些学古诗的方法。

以小组合作方法,自学了解诗歌意思,意境,朗读提高诗歌品味力,培养学诗,作诗兴趣。

对"瑟"字的字型的纠错与提醒。引导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联想意境。

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诗歌赛背,导入主题。

出示"古诗",激情介绍中国"古诗":

(相应出示古诗句)。

小队赛诗会。

出示:十秒中内,你们小队能背出多少首古诗。

出示:白居易。

(1)、看到这个名字,你会想到什么。

(2)、朗读相应的古诗。(草,白居易简介,江南好)。

释题。

出示全诗,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感觉。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要求:

(1)、读准字词音,划记易错字。

(2)、结合注释理解字词。

(3)、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诗句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上台讲诗。(组内可以补充,结合出示课件)。

讲诗时引导学习:

(1)、本首诗中最值得注意的易错字是哪个。

(2)、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体会"铺,可怜,露似,月似"等词;扩展联想:说说你想到了怎样的意境)。

朗读悟情。

(1)、交流:怎样才能读好一首诗——抑扬顿挫,轻重快慢的注意。

(2)、小组合作读诗练习,互评。

(3)、小组读诗对抗赛。

(4)、抽背诗。

我们学写诗。

小组合作模仿本诗写一首写景诗。

评议1—2首诗。

读学生自创诗。

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学习,你对学习诗歌,了解了那些方法。

2、你觉得这节课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环节是什么。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八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季节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两幅画面:残阳斜照和新月明露。其中“铺”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夕阳的柔美,而“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动幻之美更令人陶醉;“可怜”一词恰恰表现了诗人对夜凉如水,“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静美景色的热爱和留恋。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理解古诗的内容,讨论解决学习中有价值的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展开想象,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转化成画面。

3、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学课外古诗,积累古诗,感受古典文化,弘扬古典文化。

设计理念。

这首古诗文字浅显,意境优美。鉴于这是我校《大班额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这一实验课题的研讨课,因此,教学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来理解诗歌内容,突破学习难点;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完古诗后,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欣赏古诗、自学古诗的活动,旨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自觉弘扬祖国灿烂文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诗人白居易的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录音带,教学挂图,写有《忆江南》和学习目标的投影胶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在课内和课外背诵了许多古诗,其中大量是写景的诗,能背几首吗?大家喜欢怎样的方式学古诗?这节课我们就以同学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暮江吟》。

2、解题:

读题后说说题目中自己理解的字和不理解的字,(重点理解“吟”)再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谁来介绍介绍。

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二、初读感悟。

1、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这就是《暮江吟》,每一首写景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放配乐朗诵磁带,生想象画面)。

2、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生汇报)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也去美美地读一读。

4、汇报朗读。(指名读诗)(齐读)。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出示合作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弄懂的问题。

(2)提出自己经过努力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试着讨论解决。

2、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1)理解诗意: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2)相机引导: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很柔美。)能读出来吗?(生读)。

(3)那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出示挂图)欣赏“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

想象“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情境。

四、悟情评读。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4、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师吟诗。

5、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

6、小结过渡:太美了!在陶醉于这夕阳新月的美景之中时,我们不禁感谢诗人白居易用他清新通俗的笔墨,给我们带来这身心绝美的享受,其实白居易的写景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一首他写的《忆江南》。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古诗《忆江南》。

2、生齐读。

3、大家利用注释来看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师简介此诗背景资料。

5、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

6、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诗,下课后,相互交流。让我们用这样的热情去读古诗,学古诗,弘扬中华古典文化。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九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诵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

3、积累与夜有关的古诗。

诵读古诗。

教师准备相关的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风格不同的乐曲,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根据画面的意境联想诗歌。

2、指名回答,相机背诵有关的古诗。

3、导入、板题。

4、读题,认“暮”字,学写“暮”“吟”两个字。

5、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课文。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品读悟诗境。

1、听配乐朗诵,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交流汇报,相机找出相关的诗句并诵读。

3、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相机理解“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的妙处。)。

4、画一画诗歌(选前两句或后两句)表现的意境。

5、练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7、赛读、评议。

8、练习背诵。

四、作业:

1、背诵《暮江吟》。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可以用毛笔写一写。

3、读读背背与夜晚有关的其他古诗。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暮江吟》。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秋夕》、读题,练写“夕”字。

2、理解题意。

3、说一说有关秋夕(七月初七)的传说。

三、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课文。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四、品读悟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冷画屏”什么含义?“冷”什么意思?

秋天来了扇子本不要用了,为什么宫女用罗扇扑打“流萤”?

1、说一说古代深宫中的宫女的生活。

2、教师补充介绍相关的资料。

3、讨论:

“冷画屏”的“冷”指什么?(深宫的冷清,宫女生活的孤寂无聊。)。

“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宫女怎样的生活?

4、想象:宫女们会想些什么?

5、练读,将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师播放音乐。

6、配乐朗诵。

7、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1、读读背背与夜有关的其他古诗。

2、将自己喜欢的诗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六、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

2、背诵《秋夕》。

3、找一找描写宫廷生活的古诗读一读。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十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3.教学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课件。

一课时。

1.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著有《白氏长庆集》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

2.学习会写字。

“暮、吟”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1.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指名说感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1.把《暮江吟》中的景色用小作文的形式描绘出来。

2.查找资料,了解《忆江南》。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十一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

一、温习导入: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吟”是前鼻音)。

二、解题,知作者:

(接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

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ppt示简介)。

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

3、教师范读。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

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

(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

五、品读探究,深入理解:

1、画景物: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江边美景。下面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这江边的美景图一一描绘出来。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各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来,用笔画出来。(画景物——汇报)(板书:残阳、江、露、月)。

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同学们口中的夕阳真美啊,你们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

在这两句中有一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铺”。

“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

“铺”——(简图)(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

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这里的瑟瑟是什么意思?“瑟瑟”指碧绿色的玉石,诗中形容江水没有被夕阳照到时所呈现的青绿色。)(删除,课堂不讲)。

这里写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在你的想象中,江水红得像什么?绿得像什么?

(生:红得像一块红绸子。似乎有人把红墨汁倒进了江中。江水另一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让生尽情说,答不到也没关系)。

夕照下的江水半绿半红,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那么,江面为什么会呈现出半绿半红的景象呢?(引导、简图)(教师边演示课件边小结——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很善于使用色彩的对比,他多像一个大画家,用他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我们祖国自然风光的色彩美。以上两句,不由得使老师想起了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的词《忆江南》。这首词中也运用了色彩对比的写法,同学们想想是那两句呢?(生答)。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在写法上多么相似呀!一个写了秋天、夕阳下的江水;一个写了春天、朝阳下的江水。都描绘了奇特的美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带着刚才的理解,想象着画面,再将这种神奇的美读出来。

有一个词尽显了白居易当时的心情?——可怜。为何说“可怜”?是不是很可怜的意思呢?(拆开组词:可以怜惜。)。

“可怜”:可爱“真珠”:珍珠。

什么可爱?哪些景物让你觉得很可爱?怎样的露珠、月亮让你觉得很可爱?

你能将这种可爱读出来吗?(个读、齐读)。

()似()()似()。

(露:宝珠、玛瑙、水晶月:像金钩。像小船。像眉毛。像镰刀。)从颜色、形状方面进行点拨。江似明镜月似船。

同学说得多传神呀,多贴切呀!你们将天上的月与地上的露珠完全融合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图。面对这样美的景色,诗人情不自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齐读)。

六、感情朗读:

在白居易的眼里,远处的残阳美,近处的江水美,脚下的露水美,天上的新月美,这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前面讲到诗人是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离开了朝廷因为着不能追求功名利禄了,但他却没有丝毫失落感,转而流连于幽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中,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个性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带着诗人这种轻松、闲适的心情,再次漫步江边。(配乐齐背诵)。

七、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将这幅幽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

题: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ppt。

八、拓展延伸:

学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中哪种景色最美丽?你还能背背写这种景的古诗来吗?(学法)。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十二

本次网络环境下语文古诗《暮江吟》专题教学属于课题研究中的第二轮。现从以下两方面对这次研究进行反思。

1、根据这次《暮江吟》专题教学设计的研究,初步证明第一轮研究中总结出网络环境下语文古诗模式(浏览信息知诗人——自读古诗晓大意——查阅信息细理解——全作交流再探究——表情朗读悟情感——自我检测显效益)是切实可行的。

学生是整堂课的主角,他们通过小组内分工合作的方式,利用学习网站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不仅自己在网页中获取知识,而且努力合作,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还不断思考,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问题和观点。比如: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不用“夕阳”而用“残阳”,有的学生指出因为用“残阳”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夕阳已接近地平面,异常柔和平静。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弱化,只是更多地表现在台前幕后,收信学习资源,建设主题学习网站,教师所作的工作与原来相比较,量更大,要求也更高。

2、“如何更好地处理资源”这个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

资源的海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在众多的信息中,不仅存在着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存在着对本堂教学毫无意义的资源,通常这些无关的信息更容易吸引学生,并对教学生产干扰。为避免学生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浏览,教师要在其学习过程中适时监控。同时,通过对网络环境的建设,设置更有意义的、更合理的情境,让网站成为有准则和约束的空间,使学生在享受开发性、自主性的同时,能够自觉地用公认的学习准则去适应网上学习。

1.“诗学就是情学,诗是心灵的燃烧。”古人称作诗曰“吟咏情性”(《诗·周南·关雎序》),读诗或低声吟哦,或漫声长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毛诗序》)。所以诗歌教学与鉴赏,不能只满足于释词译句。读诗也好,讲诗也好,最重要的是自己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投入进去。教师情真,才能以情动情,教师心热,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意远,才能在学生面前开拓其思路,如果冷冰冰地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朗读、分析、讲解,就会索然寡味。老师的一颦一笑,语言声调,无不牵动学生的心弦,师生感情同频共振,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如果说语文教材是美的矿藏,那么古诗就是这矿藏中的瑰宝。古代诗人们在诗中使用的字词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我们应紧紧抓住文本引导学生从品析中领略古诗流光溢彩的自然美。如“一道残阳铺水中”一句中的“铺”,为什么不用“照”“射”等词?看似平凡,其实正是诗人的绝妙之处,诗人不但能发现美,懂得欣赏美,还能用准确的文字表现美。因此,引导学生从品析词句入手,抓住诗中的关键词“铺”、“可怜”等全方位地挖掘美、感受美,使学生在感受古诗语言美、意境美、内容美的同时,心灵也受到了震撼,又体会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的美。

3.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在这节课的“吟诵入诗境”环节中,以幽静空灵的《春江花月夜》一曲作背景音乐,轻诉古诗的情境,使学生把画面上看得到和看不到的融为一体,体味到黄昏夕阳残照的空旷、瑰丽和晚上新月初升的静谧、安宁,从这情境中感受到美,认识到美,从而理解了美,达到“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的更高境界。

4.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投入的、有感情的朗读、吟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还可更好地使学生领会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在读中悟“情”,在吟中入“境”,或共鸣,或陶醉,随其悲而悲,随其喜与喜,从而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塑造美的心灵。

古诗《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中描绘的是深秋时节从傍晚到夜晚的美丽景色。教学这首诗,首先要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意境之中,让他们喜爱这首诗,进而乐意学习这首诗。我是这样教学这首古诗的。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句,粗知诗中大概意思。

在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作者、朝代以及题意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把这首诗朗读五遍。在朗读之前明确要求:1、要求基本会背;2、要求了解诗中写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有哪些景物?读完五遍后,学生基本可背下来,同时也会从诗句中了解到时间是写深秋傍晚到夜晚这段时间的景色,地点是江面可江边,所描写的景物有阳光、江水、月亮、露珠。学生粗知了这些内容继而再理解诗句就不难了。

二、利用投影片进一步了解诗中内容,为理解诗句作铺垫。

在讲前两句诗时,我出示第二幅投影片(夕阳照耀下的江上景色)。在学习后两句诗时出示第二幅投影片(一弯新月下的小草和露珠)然后再指导学生说出图中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儿的,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在理解诗句就轻而易举了。投影片在教学中起到了纲举目张,突破重难点的作用。

三、注重启发,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如前两句诗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夕阳)“铺”是什么意思?(斜照)再问:“什么时候的太阳斜照在什么地方?”学生很快可译出:“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接着问:“夕阳斜照后的江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瑟瑟”是什么意思?(绿色)学生又很快可译出:“江水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后两句诗我也是采用的方法进行教学,由浅入深逐步启发同样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利用音响设备引导朗读、创设情境、体会意境。

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十三

1、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词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知诗人,解课题。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大约是公元822年白居易赴任途中写的。通过一时一地地吟咏,一笑一吟地流露,真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反映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1)“暮”是什么意思?(傍晚,日落西山)。

(2)“暮”和“江”在这儿各交代了什么?(时间和地点)。

(3)吟:作吟咏讲。

(4)释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在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范读全诗,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音乐]。

(2)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然后自由说说诗句的意思。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

铺:照射。

瑟瑟:碧绿的颜色。

诗意:夕阳从地平线上照射水中,江水一半是碧绿色,一半是红色。[课件]。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诗意: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露水像晶莹的珍珠,月亮如同悬挂在天空上的弯弓。[课件]。

3、想意境,悟诗情。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它呈现给读者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这里不仅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而且还给人们亲切安闲的感觉。尤其是“铺”的运用。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

4、诵佳句,背诗文。

(1)朗诵这首诗时,注意下面的节拍。[课件]。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一道残阳铺水中,”要读得平缓、轻柔;

“瑟”“红”要拉长语调;

“可怜九月初三夜,”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课件]。

1、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代诗人的作品。全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2、辨字组词。

暮()残()瑟()铺()。

慕()浅()碧()哺()。

3、说说下列诗句意思,注意粗斜体字词。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十四

学习目标:

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4、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习重点: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搜集描写夕阳的诗词;

2、温习《夕照》;

3、准备水彩笔。

教师准备:1、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

3、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谈话入课。

2、哪同学跟老师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声的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最好!”

(2)同学俩俩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对对方说:“你能行!你最好!”

(3)闭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语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行!”

3、怎么样?这会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们来做个诗词接龙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看来老师是难不倒你们了,哪位同学来出出题呢?

6、对!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他的诗内容充实,语言通俗,大多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们常常说“如诗如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今天我们要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风景诗———《暮江吟》(板书)。

二、听诗。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词。

1、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有心去欣赏这首诗。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再来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谁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三、读诗。初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画面。

1、自由读诗。注意用笔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词,进一步的感受画面。

2、谁来读读这首诗?

3、俗话说:“好诗好景好地方”,谁能告诉我这首诗写得是什么地方的风景?你从诗中什么地方知道的?(暮江吟——江;半江瑟瑟半江红——半江)。

4、这首诗写得是什么时候的风景呢?(九月初三夜——农历九月初三,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二,今天的九月初三是十月十六,星期六)。

5、九月初三傍晚和夜晚时间的江边景色。诗中哪个词看出是傍晚?哪个词体现的是夜晚?(暮、夜)。

四、赏诗。看课件,听朗诵,欣赏诗词。

1、公元1083年,距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九百多年,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边的日落,不禁陶醉其中,吟下了这首诗。然我们看看画面,去亲身领略当时诗人所看到的美景。(播放课件录音)。

2、诗分两个时间段,那么我们也按两个时间段来学习品味这首诗。

五、品诗。体会诗人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

1、傍晚夕照,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诗句,学生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到的景象。

(1)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或者你还有什么疑惑的问题?

铺:——体现了光的柔和、斜身的方位、还有面积广大而均匀。

——比较:照、盖、洒、射,铺更形象、生动。

瑟瑟:——碧绿的颜色。

——江水中怎样的绿呢?(像绿宝石、像无暇的翡翠、像碧玉铺成的)。

红:——江水是怎样的红呢?(像小孩子的脸、像红玛瑙、像火)。

——白居易有一首诗《忆江南》,诗中有一句:“日出江花红似火”虽说是江边的灿烂红花,但朝霞映红江面,也如火一样的艳艳。在这儿,夕阳下的江水,不也是“日落江花红似火吗”

一道:——为什么用“一道”,对于夕阳,我们多半怎样的给它组词?

——一轮夕阳,半轮夕阳。

——“一道”我们一般怎样组词?

——一道墙、一道伤口、一道光(。

——对,是一道光,夕阳西下,是光斜射到江面上,本诗的句子应该是“一道残阳光铺水中”只是古诗的绝句有严格的字数要求,所以省写了“光”,这在古诗中经常见到。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对愁而眠的应该是人,全诗应该是“江枫渔火对愁眠人”同样是因为字数的原因,省去了。(利用简笔画去帮助学生体验诗句所描写的情景)。

(3)诗人的遣词练句非常精彩,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以至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它的美妙。

(4)“夕阳无限好”古诗中有很多吟夕阳的诗。谁查了相关的资料?

李商隐:《登乐游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之焕《登鹳鹤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无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5)看到这样的情景,诗人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那么,带着这样的愉快心情,我们来读读这两句。

2、夜晚的景色。

(2)读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感受。

(3)夜晚的景物有哪些?

新月:如弓——古诗中常有这样的描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是新月如钩。

露珠:珍珠(晶莹、透明)——新月的映照。

(4)如果说傍晚江边夕阳如火,那么夜晚江边新月当空,一片银白。这静谧的夜景令作者作美丽的遐思。

3、将全诗朗诵一遍。

六、再次品味、赏析诗词。

出示作业:唱唱、画画。

诗如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动笔画画(展示网上学生的画)。

诗如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唱唱(出示录音歌谱)。

诗为心声——朗诵好的同学可以有感情或者表演地朗诵。

贺诗——大家可以贺一首诗,把自己心目中的夕阳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如:夕阳西下红如砖,可爱石榴云里钻,深蓝天空点约霞,夕阳美景似奇观。)。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十五

1、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词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古筝音乐、《暮江吟》课件。

一、课文学习。

1、知诗人,解课题。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大约是公元822年白居易赴任途中写的。通过一时一地地吟咏,一笑一吟地流露,真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反映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1)“暮”是什么意思?(傍晚,日落西山)。

(2)“暮”和“江”在这儿各交代了什么?(时间和地点)。

(3)吟:作吟咏讲。

(4)释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在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范读全诗,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音乐]。

(2)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然后自由说说诗句的意思。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

铺:照射。

瑟瑟:碧绿的颜色。

诗意:夕阳从地平线上照射水中,江水一半是碧绿色,一半是红色。[课件]。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诗意: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露水像晶莹的珍珠,月亮如同悬挂在天空上的弯弓。[课件]。

3、想意境,悟诗情。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它呈现给读者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这里不仅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而且还给人们亲切安闲的感觉。尤其是“铺”的运用。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

4、诵佳句,背诗文。

(1)朗诵这首诗时,注意下面的节拍。[课件]。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一道残阳铺水中,”要读得平缓、轻柔;

“瑟”“红”要拉长语调;

“可怜九月初三夜,”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二、朗读欣赏。

三、结束。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十六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景,领悟诗情。

能够有感情地读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联想其意境。

掌握诗歌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形象比喻的写法,学到一些学古诗的方法。

以小组合作方法,自学了解诗歌意思,意境,朗读提高诗歌品味力,培养学诗,作诗兴趣。

对"瑟"字的字型的纠错与提醒。引导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联想意境。

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诗歌赛背,导入主题。

出示"古诗",激qing介绍中国"古诗":

(相应出示古诗句)。

小队赛诗会。

出示:十秒中内,你们小队能背出多少首古诗。

出示:白居易。

(!),看到这个名字,你会想到什么。

(2),朗读相应的古诗。(草,白居易简介,江南好)。

释题。

出示全诗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感觉。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要求:

(1),读准字词音,划记易错字。

(2),结合注释理解字词。

(3),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诗句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上台讲诗。(组内可以补充,结合出示课件)。

讲诗时引导学习:

(1),本首诗中最值得注意的易错字是哪个。

(2),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体会"铺,可怜,露似,月似"等词;扩展联想:说说你想到了怎样的意境)。

朗读悟情。

(1),交流:怎样才能读好一首诗——抑扬顿挫,轻重快慢的注意。

(2),小组合作读诗练习,互评。

(3),小组读诗对抗赛。

(4),抽背诗。

我们学写诗。

小组合作模仿本诗写一首写景诗。

评议1—2首诗。

读学生自创诗。

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学习,你对学习诗歌,了解了那些方法。

2,你觉得这节课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环节是什么。

板书设计:

暮江吟。

瑟瑟。

江可怜。

景情融合美的享受。

暮江吟教学设计(优秀17篇)篇十七

教学内容:

“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21课。

教学要求: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了解作者(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板书:唐代:白居易。

2、简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

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晚)。

赞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说:歌颂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听录音朗读两遍,小声自由朗读5遍。

要求:1、基本会背;2、注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那些景物?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听录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要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

四、分组讨论要求2的问题、指名回答板书:

时间:傍望—夜晚(深秋)。

地点:江边。

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

五、学习前两句诗,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

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

2、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六、学习后两句(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是在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

1、指名译:“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2、问:“深秋的夜晚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看第四句)。

“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

它们各“像”什么?

指名翻译: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月亮像一把弯弓悬挂在空中。

3、指名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

七、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诗句,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小声读背,然后默写、翻译。

九、总结: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十、作业 :根据这首诗的翻译和老师提供的内容,同学们再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暮江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小兵张嘎读后感范文(18篇)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在阅读中的思考和领悟,形成个人的阅读笔记。在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几篇读后感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星期二的下午,我和同学们去新校区

    唱歌的小学(实用19篇)

    优秀作文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它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今天,姑姑带我和姐姐还

    我的同学学神(优质19篇)

    优秀作文要能够打动读者,引发共鸣,给人以启示和思考。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段落,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发。今天我看了电影《我不是药神》,在观影

    初二真的不容易(优秀23篇)

    优秀作文是用简练明了的语言和精确的词汇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的作文。通过阅读优秀作文,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欣赏水平。每当看见妈妈的拿手好菜——醋溜土豆丝时,

    实用版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通用20篇)

    编写活动方案应充分考虑参与者的背景、需求以及流程的合理性。以下范文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活动方案,涵盖了教育、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在12月5日第__个"国际志愿者

    黑骏马英语读后感(汇总19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将自己的思考与别人分享,也能够更好地思考和理解所读书籍。阅读下方的范文,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作者对同一本书的解读和思考方式的差异,体现了读者的

    脱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21篇)

    在写作事迹材料时,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言之有物和艺术性。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励志的事迹材料,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正能量。强基固本摸底子,找准穷

    对工作的总结报告(实用20篇)

    报告范文是对某一事件、情况或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后的写作成果,它可以为我们带来新的认识和启示,我认为我们需要读一读相关的报告范文。最后,希望这些报告范文能够激

    快乐的旅游小学六年级游记大全(14篇)

    在写优秀作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观察和思考,多读好文章,多积累素材,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这些范文选取

    中班好朋友手拉手教案(优秀19篇)

    中班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下是本周的中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其中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详细安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