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紫薇儿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要着重突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感悟,而不仅仅是描述事情的发生和结果。参加社交舞蹈比赛的经历让我体验到了舞蹈带来的艺术和自我表达的乐趣,心得体会是对这段舞蹈之旅的一个总结和回顾。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一

连日来,由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报告文学家王宏甲撰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塘约道路》一书,在社会上尤其是文学艺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不小的涟漪。该书紧扣时代的脉搏,以扶贫攻坚为主题,反映了当下贫困村里普通老百姓的脱贫故事。我们关注和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看故事的表象,更要读懂其给我们带来的双重启示。

仅仅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带领全村跃入小康村行列的成功做法,为农村的脱贫致富蹚出了一条新路,为各地扶贫攻坚做出了示范。塘约村之所以能够攻破碉堡,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跨越,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以党的建设为抓手,干群齐心、同心协力,从而一举拔掉了“穷根”、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启示之二:只要扎根人民,就能够创作出精品力作。生活是创作的深厚沃土,人民是创作的不绝源泉。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够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报告文学《塘约道路》一书在艺术上取得成功、产生良好的社会轰动效应,再一次地印证了文艺创作只要扎根人民,就能够创作出精品力作。该书作者王宏甲以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通过一年多在塘约村的深入采访、写作,记录下这个小山村一个个撞击心灵的真实故事,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农村波澜壮阔的画卷,吹响了脱贫攻坚的胜利号角,凝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力量,让人们看到农村脱贫的新路径、中国农村的新希望。

总之,研讨《塘约道路》,更要读懂其给我们带来的“双重启示”。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和总结、从一些典型事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就一定能够更好地促进和推动工作、讲好中国故事,实现经济发展和文艺创作的双赢。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二

我认为塘约道路主要有以下四条路径。

一是坚持“村党支部管全村”的领导路径。塘约村党支部4月升格为党总支。村行政有村委会、合作社、老年协会、妇女联合会、产权改革办、红白喜事理事会六个机构,全部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机构“一把手”都是总支委员。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是“一把好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改变了塘约。正是加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塘约才有今天的发展。

二是实行“村社合一”的发展路径。塘约实行“村社合一”,把村发展与合作社发展完全结合起来,一村一社、一社一村,以发展合作社来推动村发展。

206月8日,塘约村成立了合作社,在合作社下组建了农业生产队、建筑队、运输队等各类专业队。通过合作社的方式,集中使用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和奖惩制度,以此确保所有村民从中受益。三是尊重“村民的选择”的动员路径。尊重村民的选择这一理念贯穿于《塘约道路》一书全篇、实践于塘约各项重点工作之中。塘约采取成立各种协会、经常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措施,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发展,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尊重“村民的选择”,塘约在改革发展中拥有了老年人、党员、村民代表、返乡人员等四类帮手,这些人发挥了砥柱中流的作用。四是严守“红九条和黑名单”的管理路径。塘约结合实际完善《村规民约》,围绕整治滥办酒席、整脏治乱等村级事务,提出了“红九条”和“黑名单”管理方式,在执行过程中“下硬手”,坚持一视同仁,凡是踩红线的一律“拉黑”管理。探索了“村民管党员”的方式,加大村民对党员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

结合毕节实际,我们认为学习借鉴塘约经验,关键要做好立好《村规民约》这一个“法”,开好党员会和群众会“两个会”,算好增收账、民生账和资源账“三笔账”,用好老年人、致富带头人、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和村民代表“四种人”,解决好扶贫措施不精准、底数不清、驻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好、党员等同于一般群众、党委村务不公开“五道题”,补齐后进村整顿、村活动阵地提升、基层基础保障、“空壳村”清零、“范本村”创建和村减负“六块板”等六项工作。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三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个典型的山区村庄,三年前还是贫困村,但短短三年时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不到4000元提升到2016年的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202.45万元,实现了从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嬗变,为农村脱贫打造出了“塘约样板”,被学者誉为“塘约道路”。

事实上,安顺市的农村改革,一直走在前列,早在30多年前,我的家乡关岭自治县顶云公社十六个生产队冲破思想束缚,大胆实行“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一道率先闯开“包产到户”的禁地,深刻推进了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丰富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内涵,激发了农村土地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奏响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30多年后,和我国大多数农村一样,顶云社区解决了温饱,却还不够富裕。

新时期的“塘约道路”,成为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实践的缩影。2014年,塘约村拉开改革的序幕,率先成立村级土地流转中心,建立农村产权确权信息管理平台,对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农地集体财产权“七权”叠加一并进行确权登记,明晰了农村产权“身份证”,让农民把产权“揣”在兜里,初步形成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农村产权交易打下基础,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农村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经营权参社入股,村里把利润分成讲得透亮:合作社30%,村集体30%,村民40%。

在读了《塘约道路》后,我选了一个周末,约上一群小伙伴,来到了塘约,村寨被雨水洗刷得干干净净。在塘约村本部,我看到了很好的道路、很好的广场、看上去很好很新的村民住宅,以及一些人家停在门前空地上的小汽车、大汽车……我确实很难相信,仅仅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二级贫困村,一个“空壳村”。只有被刻意保留下来的几栋简陋、破败的小房子,还能让我实实在在地看到塘约两年前的模样,那是它留给今天和未来的一个见证。刚刚摆脱贫困的塘约,的确已呈现出一种令人振奋的气象。这种气象不仅仅表现在村容村貌和农民的生活生计迅速得到改善,更表现在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表现为村风民风的健康清新。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一种主人翁的心态。他们以这种心态从事不同的劳动,关心村里、社里的集体事务,不拿一分钱也踊跃参与筑路、修桥、拓宽河道;同时相当用心地对所有的干部和党员行使自己的监督权、评价权、“罢免”权。比较很多地方的农民,他们拥有更多、更实际的民主权利。

乡村是需要民主的。我不敢说塘约村民已经实现了当家作主,但我相信,这正是塘约道路最重要的目标和方向。要是真能实现中国农民当家作主的愿望,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壮丽景象!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四

我认为塘约道路主要有以下四条路径。

一是坚持“村党支部管全村”的领导路径。塘约村党支部4月升格为党总支。村行政有村委会、合作社、老年协会、妇女联合会、产权改革办、红白喜事理事会六个机构,全部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机构“一把手”都是总支委员。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是“一把好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改变了塘约。正是加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塘约才有今天的发展。

二是实行“村社合一”的发展路径。塘约实行“村社合一”,把村发展与合作社发展完全结合起来,一村一社、一社一村,以发展合作社来推动村发展。6月8日,塘约村成立了合作社,在合作社下组建了农业生产队、建筑队、运输队等各类专业队。通过合作社的方式,集中使用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和奖惩制度,以此确保所有村民从中受益。

三是尊重“村民的选择”的动员路径。尊重村民的选择这一理念贯穿于《塘约道路》一书全篇、实践于塘约各项重点工作之中。塘约采取成立各种协会、经常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措施,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发展,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尊重“村民的选择”,塘约在改革发展中拥有了老年人、党员、村民代表、返乡人员等四类帮手,这些人发挥了砥柱中流的作用。

四是严守“红九条和黑名单”的管理路径。塘约结合实际完善《村规民约》,围绕整治滥办酒席、整脏治乱等村级事务,提出了“红九条”和“黑名单”管理方式,在执行过程中“下硬手”,坚持一视同仁,凡是踩红线的一律“拉黑”管理。探索了“村民管党员”的方式,加大村民对党员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五

关心国家发展前景,关心农村和农民命运的读者应该读一读这本小册子。当前农村正发生着惊心动魄的变革,一个好社会,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塘约道路不仅仅是一个迅速脱贫的故事,塘约的变化是在集体所有制得到巩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得到加强的情况下迅速发挥出优势。前者是经济基础,后者是上层建筑,二者的高度统一是当今所迫切需要的。这是在基层筑牢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走一条使每一个农民的切身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的同步小康的道路。

内容介绍。

本书着重报告了贵州省安顺市一个名叫塘约的.村庄,在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加强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这两件当前农村改革中关系全局的大事上,做出的突出创造性作为。,贫困村塘约被一场大洪水洗劫后更加贫困,他们成立了“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全体村民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里,进而做到“七权同确”,极大地巩固了集体所有制。全村重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走集体化道路,变化和成效都令人惊叹。

作者简介。

王宏甲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福建建阳人。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图书奖等奖项。代表作品:《智慧风暴》《新教育风暴》《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中国文学形式发展探究》《在经济发展的平台上看世界文学》等。

目录。

导言。

第一章:这是坏事,还是好事?

第二章:在一贫如洗的废墟上。

第三章:左二牛的奋斗史。

第四章:塘约村的十一人干部会。

第五章:村民的选择。

第六章:重新组织起来。

第七章:七权同确。

第八章:红九条与黑名单。

第九章: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

第十章:三千听众的露天现场会。

第十一章:回来吧,乡亲们!

后记。

附录。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六

《塘约道路》的成功经验是否可以复制?笔者认为虽然不能照搬照抄,但是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其中很多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

在《塘约道路》这本书中,建立农村合作社进行土地确权流转的实践经验,为农村党组织重新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党员重新成为农村发展核心提供了一个成功典范。塘约村行政的六大机构的一把手全部都是党员,而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等一系列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广大基层党组织能不能担当历史重任,整合资源、团结人心、统筹各方,带领群众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是对我们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实实在在的考验。可能发展的道路有千万条、面临的困难有千万种,但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共富的重任,我们广大农村党组织必须当仁不让“一肩挑”,广大基层党员也必须勇挑重担,首当其冲。

第二个体会:“道路”是在实践中走出来的,农村基层民主之路的本质应该以村民为主体,突出两委主导作用和上级党组织保驾护航作用,以村规民约促成村级协同共治。

在新常态背景下,“基层发展、村级事务管理、民生服务”对基层管理、治理提出了新需求,推进协同共治很必要、很重要。村规民约,作为一村中全体村民共同制订、共同遵守的自治性行为规范,它是一种集体契约,是一种集体意志的明文化、规范化,是推动协同共治的有力抓手。《塘约道路》中“红九条”“黑名单”等维护着塘约的道德底线,是在中国社会最基层重建乡村规范和重建良好民风,以此来优化协同共治、引领基层发展。这也正体现了村民共治的精神内涵:村民共治是对村民自治的演化和进步,通过真正讲求人民民主,即实现村民自治,也实现村民共治共享。

第三个体会:基层党组织既是深化改革的“先锋官”,也是保持稳定的“稳压器”。越是在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越是需要基层党组织成为落实党的组织制度的“战斗堡垒”,坚守底线、化解矛盾、促进发展。

书中,塘约村书记左文学认为最重要的工作是党支部建设,而重中之重是党员的思想建设。“三会一课”制度在塘约雷打不动,周工作例会制度也坚持得十分到位。塘约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生机勃勃、坚强有力,才能在各种严峻形势面前,经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党的执政地位才会固若磐石。左文学还提到了“四个好”:选好一个路子,建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用好一套政策,在村党支部建设层面理解的话就是首先确定符合实际、大胆创新的发展理念和坚持原则底线的政治路线;发挥干部决定性因素的作用,选好村级发展和执行上级决定的领头羊,配强配全支村两委班子;严格规范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在村务、党务、财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和先进的发展理念,活学活用,做到既坚持原则不变通,又灵活掌握促进和谐发展。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七

塘约村把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利器,将滥办酒席、不讲诚信、不赡养父母等不文明、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写进村规民约,编制塘约村“红9条”制度,凡违反“红9条”规定的村民一律纳入“黑名单”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考察管理,考察期内取消享有的荣誉称号及部分优惠政策,考察合格后方可退出“黑名单”。本人认为,农村的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除了抓好抓实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硬件外,还必须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想脱贫、能致富、谋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凝聚正能量,消除负能量,才能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实现小康梦。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八

通过对《塘约道路》的深入学习和到塘约村参观学习,本人有四个方面的深刻认识。一是塘约村在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找准了一条发展路子。塘约村建立了村寨一体的合作社,村民自愿把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等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改变先前土地产出率不高,商品率更低的落后状况,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焕然一新,塘约村巩固了集体所有制,进而实现同步小康、共同致富。二是塘约村特别重视党的基层政权,选举了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塘约村在基层政权建设方面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创造出驾照式评分扣分管理模式,塘约村的种种变化,村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塘约村特别重视村庄治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塘约村通过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制定了规范村民行为的“红九条”,实行村民自治。四是塘约村善于改革创新,用活了农村资产资源。塘约村通过“七权”同确,成立土地流转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营销信息中心,赋予土地产权流转、入股、抵押、收益权能,探索实施“合股联营、村社一体”发展路径和“稻鱼共生、休闲观光、科技示范”发展思路,创新“金土地贷”、“房惠通”和“特惠贷”等信贷产品,鼓励村民用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参社入股,合股联营,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现了从省级二类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转变,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塘约特色的“塘约道路”。结合实际,我们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建好基层这个组织。二要用好群众这个主体。三要走好改革这条路子。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九

学习《塘约道路》,有几个方面的深刻体会。一方面是理性的回归。农村需要重建,如《塘约道路》的作者王宏甲老师所说:需要重建的岂止是广大的乡村,岂止是道路、房舍。我们的精神,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生活理想,世道人心、公序良俗、民主法治都需要重建。物质匮乏,不怕。精神和公义缺失才可怕。今天的贫困村,我们说的贫困,主要是以经济指标来衡定,人文指标却没有引起重视。塘约实践,重新唤起农村的念想,我们的乡愁。塘约实践,让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景与未来。为了生活,许多人一出去就是十多年,有的甚至几十年,尽管我们呆在城市,但我们所建设的城市却不属于我们,我们始终不是主人。然而,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父母没有得到很好赡养,我们找不到来时的路,我们的家在何方,我们的根在何方,我们在为谁奋斗?另一方面是终极的道路。面对贫困“硬骨头”,也有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对困难和问题无计可施、一筹莫展。塘约村穷则思变,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带领全村跃入小康村行列的成功做法,为农村的脱贫致富蹚出了一条新路,为各地扶贫攻坚做出了示范。塘约村之所以能够攻破碉堡,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跨越,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以党的建设为抓手,干群齐心、同心协力,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从而一举拔掉了“穷根”、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

学习实践塘约村“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干部”的经验,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塘约村党总支统领下的行政组织有村委会、合作社、老年协会、妇女创业联合会、产权改革办、红白酒席理事会6个机构,6个机构一把手都是党总支委员,确保党支部建到协会和专业队伍(公司),强化了党组织对全村的管理和领导核心作用。本人认为,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必须从最基层抓起,使最基层的组织、细胞和普通党员强化在党忧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的意识,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学习实践塘约村“‘红9条’村规”治“出文明新风”的经验,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塘约村把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利器,将滥办酒席、不讲诚信、不赡养父母等不文明、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写进村规民约,编制塘约村“红9条”制度,凡违反“红9条”规定的村民一律纳入“黑名单”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考察管理,考察期内取消享有的荣誉称号及部分优惠政策,考察合格后方可退出“黑名单”。本人认为,农村的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除了抓好抓实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硬件外,还必须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想脱贫、能致富、谋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凝聚正能量,消除负能量,才能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实现小康梦。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一

我是在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读到王宏甲这本新书的。当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位作家说,王宏甲的名字我知道,但这本书的名字我看不懂,我知道有协约、违约、公约、条约,不知道还有个“塘约”。我告诉他,塘约是贵州安顺的一个村,一个带着泥土气息的名字,村里应该是有塘的,不光有塘,还有两条河,一条叫洗布河,一条叫塘耀河,洪水一来两条河的水就暴涨,把村里的田地都淹了。“塘约”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约定,一个由村里共产党员带头、老百姓共同响应,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盟约。靠着这种约定,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农村脱贫攻坚的道路,一条实现富裕幸福梦想的道路,一条具有农村发展典型意义的道路。塘约道路既不同于华西村模式,也不同于小岗村模式,但两者的成功经验都在这里得到借鉴。塘约是革命老区,是红军走过的地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王宏甲通过塘约困惑、塘约经验、塘约模式、塘约道路,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基层的成功实践。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关键词――中国道路。

王宏甲是讲故事的高手。书中有这样一段:“当晚,(左二牛的)父亲主持家庭会。父亲问儿媳妇:这个村主任,你同意不同意他干。儿媳妇说:他想做的事就做吧,我从来都没拦着他。父亲说:村干部要付出的,没有你支持,他干不下去。儿媳妇问:咋支持?父亲说:你就支持他两点,一是他有事,随时要走的,你不能拖后腿;二是有人来找,端椅倒茶要及时,找你吵架,你也必须先倒茶。儿媳妇说可以。然后问二牛什么态度。二牛说牛还在。父亲说:没必要老想着挣钱……你有机会给大家做点事,是福气啊!……第四天,二牛就把牛全部卖了,开始当村主任。”一段朴素的白描,描绘了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共产党员、老农民、老父亲形象,描绘了一位敢于担当的年轻村干部形象,描绘了一位朴实、明理的农村媳妇形象。这个家庭会的故事让人想落泪。像这样的故事,书中有很多。王宏甲的白描功底很深厚,字里行间,让我们似乎读到了柳青的《创业史》、浩然的《艳阳天》、孙犁的《荷花淀》。通过一本书讲述一个村庄的故事,讲述中国社会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普通百姓的故事,展示波澜壮阔的画卷,这是《塘约道路》的意义。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关键词――中国故事。

故事的主角当然是人物。《塘约道路》的故事是从村支部书记左二牛、村委会主任彭远科、时任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写起的。一场百年未遇的大洪水,使三位基层干部不期而遇地集中在一个画面里,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什么叫赴汤蹈火义不容辞,什么叫主心骨、定盘星、压舱石、顶梁柱,什么叫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村庄是中国社会一个最基本、最基层、最基础的单元,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终端、执行终端、受益终端,基层组织、基层政权至关重要。在11人的干部会上,大家对合作社、就医、就学、基本建设、土地流转中心等问题的认识,使我们看到,中央一号文件是如何落地的,习近平在小岗村提出的“四个不能”是怎样实现的,农村深化改革、基层民主建设是如何推进的,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在基层是怎样落实的。一句话,《塘约道路》让我们看到,实现农村脱贫、全面建成小康、复兴民族伟业,领导力量在党,骨干力量在党员,依靠力量在人民。这是我讲的第三个关键词――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中国故事、中国力量,是王宏甲这部《塘约道路》最突出的三个主题,是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注解和诠释。前两年,王宏甲曾有一本《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一书,书里梳理了从尧舜禹、汤文武等中华先圣的民本思想,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再到习近平的人民观,视野宏阔,思考深邃,思想性强。这部《塘约道路》可以说是《人民观》的农村版、基层版、实践版。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舞台的主角,是书写历史的主人、推动进步的主力,讴歌人民就是赞美英雄。我认为,王宏甲用他那饱含深情的笔,再一次为我们塑造了人民的群像、英雄的画卷。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二

近日,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在京举办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

农村如何脱贫?农村基层党支部该发挥怎样的带头作用?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撰写的《塘约道路》(人民出版社出版),叙述了贵州安顺平坝区塘约村,在一场大洪水洗劫了这个村庄后,大家投票选择了土地确权入股的股份制合作社的模式,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规模化的运输、装修、种菜,还用“全村酒席统一办理”来正村风。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人均收入从不到4000元,提升到20xx年的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增加到170万元。外出打工的人们纷纷返回家乡,塘约不再是“空壳村”,人们充满希望地劳动着,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转身。《塘约道路》感情真挚、有血有肉,语言质朴,内容更是发人深省,深具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中国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说,这篇报告文学,树立了一个中国当代扶贫攻坚的典型,让人震撼思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掌握在手中,给人民以希望。塘约的脱贫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真正脱贫。

中央党校教授徐祥临认为,塘约达到了土地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利益统一。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应该明确承包制的必要性,塘约是在承包基础上的推进、完善,不是简单地重回集体化。专业化生产才能让农业领域充分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守英教授表示,塘约经验一是对农民和集体关系的变革。过去的集体制是模糊产权界定,这里是全面的产权确定;二是对公与私问题的触及,承包制解决的个人利益,但集体公有财产的归属没有顾及;三是产业分工合作,规模扩大,具备发展前景;四是村治和党支部的关系,新的村规民约,结合了传统的村治和共产党的管理,值得关注。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三

海,昨天退去。

出现在眼前的山,从天上俯瞰,宛若无数远古征战的帐篷安扎在大地。它不像太行山、神农架或者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那样连绵不绝,多是一座一座平地而起。好像有一只上帝之手,曾经在这里做游戏,造了这么多小山峰。

这里的山,便是两亿年前海底世界的景观。在这些高度差别不大的群山之间,曾经有许多海底生物在“山”与“山”之间游弋,是两亿年前海底的自然力量造就了这里特有的群山。

我们今天所说的青藏高原,就在那时候出生。它曾是远古的浅海低陆,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开始大幅度隆起,形成今天的“世界屋脊”。最后露出水面的这片海底世界,因无数小山峰耸立于斯,便成为当今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

这里是贵州。我没有想过,工业发展滞后的贵州能在信息时代为全国提供什么经验,但是,现在这远山深土是如此生动地教育了我,令我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的世界。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四

近日,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在京举办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

农村如何脱贫?农村基层党支部该发挥怎样的带头作用?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撰写的《塘约道路》(人民出版社出版),叙述了贵州安顺平坝区塘约村,在一场大洪水洗劫了这个村庄后,大家投票选择了土地确权入股的股份制合作社的模式,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规模化的运输、装修、种菜,还用“全村酒席统一办理”来正村风。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人均收入从2014年不到4000元,提升到2016年的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增加到170万元。外出打工的人们纷纷返回家乡,塘约不再是“空壳村”,人们充满希望地劳动着,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转身。《塘约道路》感情真挚、有血有肉,语言质朴,内容更是发人深省,深具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中国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说,这篇报告文学,树立了一个中国当代扶贫攻坚的典型,让人震撼思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掌握在手中,给人民以希望。塘约的脱贫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真正脱贫。

中央党校教授徐祥临认为,塘约达到了土地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利益统一。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应该明确承包制的必要性,塘约是在承包基础上的推进、完善,不是简单地重回集体化。专业化生产才能让农业领域充分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守英教授表示,塘约经验一是对农民和集体关系的变革。过去的集体制是模糊产权界定,这里是全面的产权确定;二是对公与私问题的触及,承包制解决的个人利益,但集体公有财产的归属没有顾及;三是产业分工合作,规模扩大,具备发展前景;四是村治和党支部的关系,新的村规民约,结合了传统的村治和共产党的管理,值得关注。

总之,研讨《塘约道路》,更要读懂其给我们带来的“双重启示”。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和总结、从一些典型事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就一定能够更好地促进和推动工作、讲好中国故事,实现经济发展和文艺创作的双赢。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五

近日,我有幸踏上了位于中国江苏省的塘约道路,这是一条以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闻名的道路。对我而言,这次旅行不仅带给我愉悦的体验,而且也让我对这一地区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的了解。以下我将重点分享我在塘约道路的心得体会。

塘约道路被誉为一条壮丽的风景道路,我深有体会。沿途山峦起伏,山川交错,给人以壮丽的视觉享受。特别是到了早春,道路两旁的桃花盛开,粉红色的花朵如云朵般簇在一起,令人陶醉。另外,塘约道路还著名于其多样性的湖泊,包括塘坞湖、约山湖等。湖泊倒映着周围的群山,形成了画面般的景色,美不胜收。此外,道路两侧还分布着众多村落,这些村落保持着古老的建筑风格,使得整个道路更具有了文化魅力。

第二段-塘约道路独特的文化魅力。

除了壮丽的景色,塘约道路还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在沿途的村落中,我遇到了许多当地的居民。他们热情好客,向我展示了塘约地区的传统文化。比如,在一个村落的庙会上,我见到了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和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展示。这些文化活动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塘约道路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此外,在塘约道路的周边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庙宇和古建筑,如约山寺和南大邱村。这些寺庙和村落保存着特定时期的建筑和艺术作品,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绝佳场所。

在我的旅行中,我还尽可能全方位地体验了塘约道路带给我的其他乐趣。例如,我参观了当地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这里有着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生物物种,尤其是候鸟。我还参加了一次划船活动,在湖泊上漫游,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风景的美好。此外,我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尤其是著名的塘约饼,它是一种薄而香甜的煎饼,非常美味。这些全方位的体验让我的旅行更加丰富和充实。

塘约道路的旅行不仅仅是一次愉快的假期,对我而言更是一次启发。在这条道路上,我见到了许多勤劳和朴实的人们,他们以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丽的家园。这让我思考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此外,我还从塘约道路的文化上汲取了灵感,学习到了传统的艺术和工艺技术。我相信这些经验将对我的未来有所裨益,无论是个人生活中还是职业发展中。

第五段-结语。

总体而言,我的塘约道路之旅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不仅给我留下了美丽的回忆,也让我提高了对文化和环境的认识与理解。在将来,我希望能够再次踏上这条道路,探索更多的美景和文化。我相信,不仅塘约道路,整个中国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国家都有更多的奇迹等待我去发现。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六

第一段:初探塘约道路的魅力(200字)。

塘约道路是我家附近一条幽静而美丽的小路,每当我踏上这条小路时,总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魅力。这条道路弯曲而宽阔,两旁种满了高大的树木,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色长廊。而且,沿路而行,时常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如可爱的小松鼠和快乐的小鸟。除此之外,这条道路留有许多建筑物的痕迹,有些是明清建筑的精华,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一切使得塘约道路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段:塘约道路的四季之美(200字)。

塘约道路的美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更在四季变化中呈现出独特的魅力。春天的塘约道路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粉红色的樱花与嫩绿的草地相互映衬,仿佛走进了一个浪漫的梦境。夏天的塘约道路绿树成荫,凉爽宜人,是远离城市喧嚣的好去处。秋天的塘约道路金黄色的叶子遍布整条道路,随风飘落,落叶纷飞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冬天的塘约道路银装素裹,湖面上结冰的景象更为道路增添了冬日的寒意。不同季节的塘约道路都有独特的美,值得一探究竟。

第三段:塘约道路的历史文化(200字)。

塘约道路不仅在自然景观上有独特之处,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沿途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如宅院、庙宇等。这些建筑物代表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此外,道路两旁还有一些历史古迹,如碑石、祠堂等,记录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走在这条道路上,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底蕴,使人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第四段:塘约道路的健康意义(200字)。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已经成为了常态,让人们身心疲惫。而塘约道路则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给人带来健康和放松的机会。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阳光的温暖。此外,沿途的美景和小动物也能够提供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每天在塘约道路上散步成为了我的健康习惯,也是对自己最好的犒赏。

第五段:塘约道路给我带来的启示(200字)。

长时间的观察和体验,塘约道路给了我很多启示。走在这条小路上,我学会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学会了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在每一步行走中,我也学会了坚持和毅力,因为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够在最美丽的时刻出现。塘约道路教会了我珍惜当下,因为它的美好在于每一次的遇见和感受。无论是在风吹过树梢的声音,还是在树叶上微小的水珠,这些细微的感触都让我领悟到珍惜每一刻的重要性。

总结:

塘约道路以其自然景观、四季之美、历史文化和健康意义而独具魅力。走在这条小路上,无论是心情烦躁的时候,还是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我总能从这里得到安抚和放松。它不仅是一条道路,更是一片乐土,给予我启示和力量。对于我来说,塘约道路已经成为了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部分。希望它能继续保持它的美丽,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它给予的愉悦和心灵的净化。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七

学习《塘约道路》,有几个方面的深刻体会。一方面是理性的回归。农村需要重建,如《塘约道路》的作者王宏甲老师所说:需要重建的岂止是广大的乡村,岂止是道路、房舍。我们的精神,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生活理想,世道人心、公序良俗、民主法治都需要重建。物质匮乏,不怕。精神和公义缺失才可怕。今天的贫困村,我们说的贫困,主要是以经济指标来衡定,人文指标却没有引起重视。塘约实践,重新唤起农村的念想,我们的乡愁。塘约实践,让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景与未来。为了生活,许多人一出去就是十多年,有的甚至几十年,尽管我们呆在城市,但我们所建设的城市却不属于我们,我们始终不是主人。然而,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父母没有得到很好赡养,我们找不到来时的路,我们的家在何方,我们的根在何方,我们在为谁奋斗?另一方面是终极的道路。

面对贫困“硬骨头”,也有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对困难和问题无计可施、一筹莫展。塘约村穷则思变,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带领全村跃入小康村行列的成功做法,为农村的脱贫致富蹚出了一条新路,为各地扶贫攻坚做出了示范。塘约村之所以能够攻破碉堡,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跨越,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以党的建设为抓手,干群齐心、同心协力,从而一举拔掉了“穷根”、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八

日前,由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

连日来,由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报告文学家王宏甲撰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塘约道路》一书,在社会上尤其是文学艺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不小的涟漪。该书紧扣时代的脉搏,以扶贫攻坚为主题,反映了当下贫困村里普通老百姓的脱贫故事。我们关注和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看故事的表象,更要读懂其给我们带来的双重启示。

启示之一:只要同心协力,就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各地脱贫攻坚激战正酣。攻城拔寨、脱贫摘帽,往往越是到最后越是艰难。面对“硬骨头”,也有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对困难和问题无计可施、一筹莫展。到底如何才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各地都在结合不同实际探索路径、寻找答案。应该说,塘约村穷则思变,仅仅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带领全村跃入小康村行列的成功做法,为农村的脱贫致富出了一条新路,为各地扶贫攻坚做出了示范。塘约村之所以能够攻破碉堡,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跨越,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以党的建设为抓手,干群齐心、同心协力,从而一举拔掉了“穷根”、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启示之二:只要扎根人民,就能够创作出精品力作。生活是创作的深厚沃土,人民是创作的不绝源泉。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够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报告文学《塘约道路》一书在艺术上取得成功、产生良好的社会轰动效应,再一次地印证了文艺创作只要扎根人民,就能够创作出精品力作。该书作者王宏甲以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通过一年多在塘约村的深入采访、写作,记录下这个小山村一个个撞击心灵的真实故事,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农村波澜壮阔的画卷,吹响了脱贫攻坚的胜利号角,凝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力量,让人们看到农村脱贫的新路径、中国农村的新希望。

总之,研讨《塘约道路》,更要读懂其给我们带来的“双重启示”。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和总结、从一些典型事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就一定能够更好地促进和推动工作、讲好中国故事,实现经济发展和文艺创作的双赢。

相关范文推荐

    阅读理解心得体会报告(热门16篇)

    心得体会可以成为自己的宝贵财富,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这些心得体会范文选自各个领域,各具特色,值得大家参考学习。数学阅读理解是数学学习中一项重要

    划拨土地置换协议书范文(19篇)

    在合同协议中,各方应当充分揭示信息,确保交易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同协议表述,大家可以在实际使用中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甲方:乙方:经各方友好协

    社联活动心得体会(热门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感悟。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总结和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社联活动部是一个负责组织和

    学风建设方案(专业14篇)

    建设方案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下面的建设方案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方案编制方法和技巧。

    基层特岗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5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对工作的表现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工作,分析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指导和改进的方向。

    高中名著红楼梦读后感范文(21篇)

    读后感是读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写作可以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领悟。以下是一些读后感范文的摘录,它们通过真实的感受和发自内心的表达,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商业采访心得体会总结范文(18篇)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成长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改进计划,以实现个人进步和发展。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

    共产心得体会报告(通用21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篇章,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启迪。20xx年2月20日,习近平

    上海评价标准(通用21篇)

    标准(指标)。评定。管理能力(40分)。1、尊重孩子的人格、兴趣和权利。2、随机给予孩子奖励。3、遵守既定的一切规则。4、能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5、能对孩子

    化解矛盾纠纷心得体会(优质13篇)

    总结心得体会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为个人和团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下面是一些领导者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对领导力的思考和认识。矛盾和纠纷是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