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与学生一起成长 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演讲稿(通用8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雅蕊2023年与学生一起成长 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演讲稿(通用8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自己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参考,下面是一些关于意见建议的典型案例。

与学生一起成长篇一

我们的女儿叫周x,今年8岁了,上小学二年级。在老师眼里是一个聪明、好学、听话的好学生;在亲戚朋友眼里是一个乖巧、懂事、多才多艺的好孩子;在她的小伙伴眼里是一个细心、开朗、快乐的小女孩;在我们的眼里是一个任性、倔强的小公主。

我曾经问她的班主任张老师:为什么周颖在学校和外面朋友面前表现得很好,大家都夸她很不错,在家里却很任性呢?我们也在思考,从她上学到现在这几年我们怎样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的,原来我们一直在坚持对待孩子教育的一种方式。那就是我们在平时晚上基本会有一个人监督引导孩子的作业学习;在周末鼓励她和朋友的孩子一起去玩,在与小朋友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争吵时,我们会不管她让她们自己解决,过后会与她一起分析争吵的原因,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她很喜欢学习舞蹈,参加过各种比赛,遇到各种她认为不公平的事情,会抱怨,我们每一次都会告诉她:你已经表现得很好,要取得好的成绩,不但要自己做好,团队合作非常重要,每一个人都是团队的主角。在生活中、在学习上我们不放过可以给她表扬、肯定她的机会,让她在表扬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步和自信,而且对她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

我们一切努力教育,目的就是希望她长大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

与学生一起成长篇二

犹记得一年前,我怀着憧憬之情踏入正阳小学南校区的大门,望着一栋栋巍然耸立的教学楼、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教室,我的心情无比激动。这便开始了我的教师之旅。

经过近一年的工作,我发现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在开学之初,我就给他们立下了规矩:不准在课堂上吃零食、听课要坐端正、举手发言应注意姿势等。可是英语课堂又不能过于拘谨,这样会打消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同时,我会将一些英语小游戏贯穿到课堂中,比如说magiceyes、角色扮演、绘画教学、自然拼读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热衷于表现自己,在欢声笑语中学会新单词。甚至有一些平时不注意听讲的学困生,也敢于走到讲台前做动作,让同学们来猜单词。就是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乐于参与到课堂中,对英语产生浓厚的`情趣。

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新老师,自然免不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开学不久,课堂作业的订正问题就让我感到手足无措。每堂英语课的课堂作业都会有一些较难的词汇,对于一些后进生来说,即使是抄写,也会出现字母上的小错误。通常情况下,我会在课余时间进入教室,把课堂作业本发下去让学生订正,但是我发现这样做,总会出现作业本交不上来的情况。针对该问题,我虚心向办公室的老教师请教。她们教给我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利用课余时间把作业出现错误的同学喊到办公室里来,看着他们一个个订正。当然,每次来的同学不宜过多,这样不但能保证订正作业的质量,而且能让老师充分地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易错点,另外还能及时收齐课堂作业。虽然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细节,但是让我意识到需要我去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也会经常认真倾听老教师关于与学生相处的对话,并能从中借鉴一些经验,进而融入到我的课堂管理中。

孩子身上总是充满了魔力。我们也会出现心情低落的时候,可当我们走进课堂,融入到孩子欢声笑语的氛围中,感受他们朗朗的读书声,便会暂时忘记自己的情绪,充分享受与孩子相处的过程。孩子是最可爱的,即使前一秒因为犯错而受到严厉批评,下一秒也会用稚嫩的声音向你问候一句“老师好”。正是这一句“老师好”,温暖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温柔的部分,让我们想成为他们的朋友,陪伴他们一起成长,把自己的知识一点一点地传授给他们。

也许现在的我不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但我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更多,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如何与学生更好地相处、学习怎样用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

教学之路还很长,在这条路上我们与学生一起成长,有他们的陪伴不孤单。

与学生一起成长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讲话的题目是《新课堂我们与学生一起成长》。卢梭有句话:“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的确,课堂不是机床,只是把学生冲压成某种质地的零件;课堂也不是流水线,把学生组装成整齐划一的产品。课堂应当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成为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殿堂。理想的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新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宗旨。新课堂应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是教与学的课堂,而教师的引领和指导都应该是为学生这一主体服务的。所以,当新课堂的春风吹进我校时,我们立刻被那种完全不同常规的课堂震撼了!尤其是聆听李炳亭专家对高效课堂的精辟解读如《课改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到一中参加新课堂展示观摩课,以及曹局长的《新课堂教学及其思考的讲座》,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势在必改的潮流和趋势,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教师所追求的美好蓝图。这一切的一切就犹如发现新大陆,既感到新奇无比,又有些忐忑不安:我们能适应这片新大陆吗?它将给我们带来哪些挑战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反思,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首先,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活动导学”模式在我校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教学革命”,完全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主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不准与学生“抢风头”。可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往往以“不放心”或“时间紧促”为由不太愿意放手。不知在座的同事们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学生展示点评时,我们在下面干着急;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我们只能望着满满一黑板的内容仰声长叹。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办法,如:强行给学生规定展示点评的时间;课下给小组长指导或在教师整合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单独用一节课让学生充分预习,用一节课展示反馈,然后再用一节课去总结归纳书上的内容等等。虽然在前期阶段和以前的教学模式相比很浪费时间,以前的一课时现在用三课时才能,但看到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学会主动参与课堂,我还是决定去放手。总之,放手让学生在争辩中领悟、在质疑中进步。

其次,学会倾听同行的声音

我们现在正处于新课堂的摸索期,没有同科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应充分利用好集体教研时间,和其他年级的教师交流,使其不流于形式。我们青年教师,刚执教鞭不久,教学经验不足,更应该多与同行们交流请教。

生活在团结的政治组是幸运的,这里有经验最丰富的李主任、有胸怀若谷的周老师,有一丝不苟的韩老师老师和杨老师等等,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的独特的人格魅力!记得有一次,我对年级组长说:“我对现在的课堂有很多困惑,不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没过两天他就主动开了一堂“示范课”,召集我们实验班的新组员一起交流、探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不是一个年级或一个学科的事,所以我觉得:集体备课时,一些人少的小学科完全可以在一起集体活动,如我们文综组就可以在一起交流和探讨。

再次,学会倾听自己的声音

旁观者清,当局者也未必迷。课下,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聆听来自心底的声音,那是一种真切、深刻的体验!叶澜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也许成不了好教师,而坚持写教育反思,不出一年就会成为好教师。这一点我应该向办公室、年级组、教研组的其他老师学习。业余的时间我就会去公共论坛看看别人的心得和体会。有人说雕刻艺术品的过程就是凿去石头上多余边边角角的过程,教师的成长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去伪存真,扬长避短,方能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倾听,让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浮躁走向从容,从肤浅走向深刻。

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是被动接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看守所,而应是思维碰撞、激情四射、充满活力的乐土。每个老师都应该根据本学科特点来设计教学。政治课上,我不会拘泥于固有的模式,而是积极探索适合政治学科特点的一些做法。如:为了激发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热情,关心社会的情感,上课前我会抽出五分钟的时间请几位同学来“说天下”,说说近期国内外发生的新鲜事儿,并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每节课学生的评论都精彩无比。课堂上,我也会根据需要创设“虚拟剧场”,开展情景表演、小辩论、歌曲欣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根据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语言、逻辑等至少八种能力构成。因此,我们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教师应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树立积极地学生观。比如:

(一)我在每节课上会评选一至两名“每日之星”如“质疑之星”、“口才之星”,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进行大力表扬。如:写在黑板板的光荣榜里宣传、通过校信通发给家长,并让他们成为班级学生的小榜样。我们惊喜得发现,凡是被表扬到的学生,都会更积极、更认真的学习和做事。

(二)班级每月还会评选出“展示之星、点评之星、助人之星、质疑之星”等。当然,任课老师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评价:如一节课下来由表现欠佳的小组表演节目,上台总结等。

(三)班级还制定了“小组竞争pk台”,实行加分制。涵盖了早读、作业、课堂表现、卫生等各个方面。每天由专人负责统计分数,一周一总结,评比出“明星小组”“进步小组”和“黄牌小组”。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和奖励,反之表现差的小组晚上要留下来开“反思会”并进行相应的处罚,必要的话还会邀请家长参加。学生的重视是难以想象的,往往小组排名还没出来时,同学们都已经知道最差小组是谁了,因为他们时刻都会在心里盘算每天的得失。目前,班级七个小组之间在各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风气已悄然形成。总之,完善的保障机制才能为学生的良性竞争和我们的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更恰当地说,应被称为“个性”老师。“个性”并不是因为穿着打扮的标新立异,而是他们在对学生负责的基础上,有着迥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浑身洋溢着个人魅力。做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们就应该铭记以下的标准如:幽默风趣、认真负责、知识渊博、公平公正、宽容大度等,我觉得这些标准通过努力都是可以做到的。

总之,在实施新课堂的初级阶段,我们还是有点畏首畏尾。起初我自己也不敢放手,就像学生不敢起来回答问题一样,既有胆怯又有传统教育留给自己的烙印,更有对新课堂似懂非懂的片面理解和不成模式的尝试。真的就有了一种困惑,有来自学生的,更多是自己的。从传统教学向新课堂迈进,也许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尝试,我还是很自然的对新课堂充满渴望,同时对学生的解放和教师的幸福充满向往。虽然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布满坎坷和荆棘,但我们不能缺乏追求幸福和挑战自我的勇气。想想学生的未来和家长的期望,想想中国教育的走向和趋势。我们更应该从现在起,去寻找自身的差距,从我做起,从每一堂课做起,扮好为学生服务的角色。

老师们,新课堂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更应该勇于并善于接受挑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身的价值。老师们,让我们抓住机遇,勇敢地迎接新挑战,用新课堂引领学生翱翔于新课改的广阔天空吧!谢谢!

与学生一起成长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

我说都不是!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

我觉得,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用那些华丽的词藻去描述读书的美好和意义,只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成长故事。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学校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业务、完成角色转换,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初出茅庐的我觉得这种培训没什么意义,尤其是没有必要讲那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只要多提供几堂精彩的示范课,让我们模仿就可以了。因为初登讲台,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所以特别希望老教师给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们参照,甚至照搬,否则心里就没有底。

这样做果然省劲,一切都不必费心,教材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练习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师的去做,无从下手的困扰没有了,每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感觉是那样的轻松,那时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容易呢。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有的在下面偷偷地聊天,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打起了瞌睡。每当我提问题的时候,下面几乎都是一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束手无策。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教师和教师不同,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再者,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别人的教案和课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教学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啊。

想上出点新意,可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新方法、新手段、新角度。通过对比,我终于明白,干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不学习,心灵之泉就会枯竭,工作也就无“心”可用。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首先通读了五年制数学专业的全部教材,我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同时我到处搜寻名家著作,观摩名家课例,认真查找着自身的不足。读书和学习让我眼界大开。我发现,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在我的眼前好象打开了一扇大门,我不敢说我已经迈进了数学王国的门槛,但我真实地领略到了数学之美,备课变得容易了,课讲得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我长进了——在教的过程中,我先学,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了!

有人说:经验+反思=成长。我的成长体验就是不断地学习。学习的方式,可以是自我磨砺。不断告诫自己要用心地对待工作:上课前要用心,——用心钻研,用心备课;上课时更要用心,——用心讲解,用心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后也要用心——用心回顾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及时总结得失,修正教学思路,写好授课后记,把教学过程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反思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学生之见,正是这看似平常却给人深省的课后小记,能帮助我们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促使自己获得经验、探索新路、尝试向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学习的方式,也可以是与同行切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更快进步。现在的我已经明白,借鉴决不是照单全收,更不是机械模仿。借鉴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改造,形成自己的东西。

学习的方式,还可以是观摩名家课例,与名师交流。网络上有众多名师案例,还有许多名师博客,可以让我们浏览、观摩,更可以直接向名师请教、切磋。名师们的教学感悟、教育理念都给了我极大的启迪,使我获益良多。与名师为友,让我这个教育新兵,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眺望数学教学的前沿风光。

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我们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可以好好掌握自己;我们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人生毕竟是自己的。一个人怎样看待、设想、规划自己的人生,他就将会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教师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自己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与学生一起成长篇五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xxx班的xx,这次演讲的题目是《和小组一起成长》。

从九月的炎热,到十二月的刺骨寒风,再到二月春风袭来。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小组已经建立了一个学期了。从素不相识到团结友爱,从原来口中的“我“渐渐变成了我们,这过程是如此漫长,却又如此短暂。

在建立小组的过程中,我们有过吵闹,也有过欢笑,更有过别人对我们的质疑。我们曾为了一句话吵得天翻地覆,势不两立,但下一秒,又为了小组的荣誉再次齐心协力。有一次,组内一位同学犯了严重的错误,我们整个小组都因此留了下来,每人写了三十字的反思,也让那位同学深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小组合作就是一个人的过失大家一起承担,一个人的荣誉大家一起分享,不分你我!

在组内建设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何谓“组长的责任”,在上课的时候,组内成员与别人讲小话,我便会立马无声的提醒他,叫他认真听讲;在英语课上,我也会积极地让不敢于发言同学勇敢地举起手,在课后,我们也会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作业中的出现的问题,虽然组内有顽皮淘气的男生,也有默默无言的女生,但大家团结起来,斗志昂扬,就一定能把小组建设的完美,优秀!

小组像一个小家,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成员,只有用心去保护,爱护这个家,才能让它变得更温暖,更强大!

回忆起几个月前刚进校园的我,对小组内的工作一窍不通,不知怎样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上课的主动性也不高。老师布置下来关于小组情况的登记,我更是不知道如何动笔,还要去向别的小组长借鉴,一切工作做起来都那么生涩,蹩脚。现在,我和小组内的同学齐心协力创造了一个活泼温暖的小组,对组内的工作更是得心应手!

小组合作给了我们锻炼的机会,让我们在管理方面获取了更多的经验,这种亲身体验比言语理论的效果来得快得多!

大家都说成长是漫长的,但有时,成长就是一瞬间的事。从创建小组,到建设小组,再到完善小组,这过程虽然有些困难,但我们却乐在其中。我们小组里的每个人都在这么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中成长起来!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因为小组变得慢慢丰富起来。在小组中,我们会慢慢成长!

大家好,我是xx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人人都希望做一个受欢迎的人,这是人之常情,可不知道为什么在我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对我说:做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吧!

记得一天中午,我们四个同学想出校去吃一顿,但事实上只有一个人有出入证,于是我们想了一个办法,让有出入证的同学先出去,再从围栏外递给我们,依次往复,我们就都出去了。当第二个同学伸手拿到出入证时,他故作淡定地走向校门,竟然蒙混过关出去了,第一个同学向她竖起了大拇指。紧接着是第三个同学拿着出入证走到校门口,此时出校的人很多,我无意间看到一位老师在检查出入证,他背不是很直,头在左右摆动,肯定是在不停地查看出入证,但因为人多走得又快,他似乎忙不过来。此时,在围栏外,三个同学在鼓掌欢呼。接着他们把出入证递给了我,看着我的同学,然后再侧目看看那位忙碌认真的老师,我对他们说:我就不出去了。也许对待友情,我选择了另一个答案,但我想我不会后悔,即使我会拥有更多的青春回忆,但他们这样的友情是我不需要的。可想而知,他们向我投来了疑惑和失望,紧接着是不屑和不满,随后便开心地去享受这自由的时光去了。

我本可以与三位同学一起去享受一段美好的午餐时光,但是看着那认真负责且倍显忙碌的老师,再看看以这种游戏的方式逃出学校的我们,我想象自己经过校门口时做贼心虚的眼神碰到老师那亲切与信任的眼神,想象着自己与同学都逃出校外时的那种自得与欢喜,可是,我分明听到在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对我说:做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吧!此时在其他三个同学眼中我是一个“背信弃义”、“胆小如鼠”的人,是他们所不欢迎的,但是我分明看到老师那认真忙碌的背影不显得那么憔悴,也许此刻,有人在为我鼓掌!

生活里,我们太想做一个受欢迎的人了,所以我们经常会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去迎合他人的喜好,但如果只有与同学拉帮结队才会因合群而受欢迎,如果只有与老师顶撞才是会因有胆识而受欢迎,如果看到同学没有完成好作业就不去记下他们的名字,那么,我宁可不要被他们欢迎。但我一直在思考,我并不是不想做一个受欢迎的人,而是更看重哪些人欢迎我,是因为什么而欢迎我,如果是内心存有真善的朋友因为我的真善而欢迎我,那是我欢喜的,反之,是我厌恶的。

所以,我希望我们不要盲目地争做受欢迎的人,有时候做一个不被某些人欢迎的人,实际上你在被另一些人默默喜欢着,默默欢迎着!

三月,春日绮丽,阳光明媚,在这人间的三月天,仿若大军南下的我们在上周到达了蔡甸野战国防园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呼吸着空气中泥土和青草的清香,入眼的是国防园万绿从中掩映着的白色楼房,在一望无垠的蓝天下静谧安详。终于可以短暂的屏蔽城市的嘈杂,离开“袋鼠父母”营造的安乐窝,难得的的不苦读“应试书”的72小时啊,我们激动不已。

现在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可它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却远难结束。我们离开父母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亲身体验社会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每个人努力着力求完美的完成教官的指令,团结合作﹑团队力量﹑团体精神在这次实践中被发挥到淋漓尽致。开始时我们的确非常辛苦,可在慢慢的磨练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学会克服与战胜。

回想第一天我们颇具“中国特色”的送别自然景观︰学生家长把校门口围得水泄不通,“换下的脏衣服装袋里带回来家洗﹑食堂里伙食不好吃就不吃,包包里有吃的”“长工”父亲“保姆”母亲甚至“老敬小”的爷奶们的叮咛﹑唠叨不绝入耳。壮观的景象怎么看都是感动﹑无奈加辛酸。恒古流传的独立自强都去哪儿了﹖不会洗衣、不会打扫寝室、不会整理内务怎么一不小心我们就被喂养成四体不勤的低能“书虫?”

与学生一起成长篇六

教师心得演讲稿: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

我说都不是!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

我觉得,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用那些华丽的词藻去描述读书的美好和意义,只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成长故事。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学校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业务、完成角色转换,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初出茅庐的我觉得这种培训没什么意义,尤其是没有必要讲那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只要多提供几堂精彩的示范课,让我们模仿就可以了。因为初登讲台,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所以特别希望老教师给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们参照,甚至照搬,否则心里就没有底。这样做果然省劲,一切都不必费心,教材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练习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师的去做,无从下手的困扰没有了,每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感觉是那样的轻松,那时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容易呢。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有的在下面偷偷地聊天,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打起了瞌睡。每当我提问问题的时候,下面几乎都是一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束手无策。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我们的组长孙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教师和教师不同,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再者,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别人的教案和课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教学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啊。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首先通读了五年制师范学校数学专业的全部教材,我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同时我到处搜寻名家著作,观摩名家课例,认真查找着自身的不足。读书和学习让我眼界大开。我发现,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在我的眼前好象打开了一扇大门,我不敢说我已经迈进了数学王国的门槛,但我真实地领略到了数学之美,备课变得容易了,课讲得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用我们校长的话来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我长进了——在教的过程中,我先学,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了!

有人说:经验+反思=成长。我的成长体验就是不断地学习。学习的方式,可以是自我磨砺。不断告诫自己要用心地对待工作:上课前要用心,——用心钻研,用心备课;上课时更要用心,——用心讲解,用心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后也要用心——用心回顾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及时总结得失,修正教学思路,写好授课后记,把教学过程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反思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学生之见,正是这看似平常却给人深省的课后小记,能帮助我们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促使自己获得经验、探索新路、尝试向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学习的方式,也可以是与同行切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更快进步。现在的我已经明白,借鉴决不是照单全收,更不是亦步亦趋、机械模仿。借鉴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改造,形成自己的东西。

读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为师之道,知晓了由合格到优秀,由优秀到卓越的教师成长途径。在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我从一个刚走上讲台、缩手缩脚的新教师成长为一个有教学自信、乐于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快乐的教师。虽然不能说,读书学习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快乐,但我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带给了成长的喜悦!

读书让我认识到,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她还说: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师的思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教师有博大的思想境界,才有可能培育出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人才。

读书还让我认识到,要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人。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是他从事工作、教书育人的根基,没有这个,什么都是空谈。一个教师能走多远,他的学生就能走多远。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美。阅读专家论著、观摩名师课例,让我明白: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必须培养自己和学生的“大数学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真正领略到数学那种严谨、缜密、规律的美。

书海无涯勤涵泳。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我们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可以好好掌握自己;我们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人生毕竟是自己的。一个人怎样看待、设想、规划自己的人生,他就将会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教师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自己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

与学生一起成长篇七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只有真真切切地从讲台上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才能与学生一起成长,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一、让碎纸片快乐地舞蹈?!

这是一次有关科学小实验的语文实践活动,内容是摩擦起电。当我把活动主题“让碎纸片快乐地跳舞”在黑板上写好后,孩子们议论纷纷,但似乎都显得束手无策。于是我请了一位同学上来,让她用垫板在我的头发上来回地摩擦着。一开始,孩子们都好奇地看着。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就哄堂大笑起来。有的还兴奋地叫着:“老师成刺猬啦!”“呵!老师,您的头发在跳舞呢!”“老师,您该不会是怒发冲冠了吧?哈哈!”我笑着说:“看老师的表情,像吗?其实,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做的科学小实验--摩擦起电。”而后,我让那位同学继续把垫板靠近桌子上的碎纸片来回上下移动,这时,奇迹果真出现了--桌子上的碎纸片随着垫板的运动在尽情地“舞蹈”!“怎么样?你们肯定还有更妙的方法!试试如何?!”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了,于是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招,把手头上能用的都拿来试过。一时间,“我成功了!”“我成功了!”的欢呼声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二、我选择,我喜欢!

生:我想了解什么是“共栖”。

生:我想知道生物共栖现象有趣在哪儿。

生:我喜欢用表演的方式来学习这篇文章。

生:我喜欢跟同学们分享我在课外收集到的一些资源。

……

这是我在教学《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一文时的一个场景。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不仅轻松地完成了课内的学习任务,而且还交流了许多在课外收集的信息。如:燕干鸟、百舌鸟、黄金鼠等的特点,这是有的同学在《人与自然》、《动物世界》及《狂野周末》等电视节目中看到的。有好几位同学带来了百科丛书,一口气介绍了十几种动物之间互惠互利的现象。有的还打开《自然之谜》,讲述了生物的其他一些现象。更令我惊奇的是,孩子们能从自然界的这些有趣的现象中。联想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善待动物,学着与动物共栖,我们的家园会更精彩!”“保护我们的家园,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那么,我们的家园会更美丽!”“任意捕杀,任意砍伐,等于自我毁灭!”“动物尚且能和睦相处,而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跟他们和平共处呢?”

可以说,教学这篇课文的两个课时,我深深地被孩子们身上潜在的能量震撼了!课堂上,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主体意识被唤醒了,创造思维被激活了。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和帮助者,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乐于探究,学会了思考,这不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吗?真正的教学,不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也不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而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的飞扬。

语文老师是幸福的,我愿把这份幸福传递给每个孩子,让语文课成为成为我们共同成长的生命体。

作者邮箱:zyao2864@

[与学生一起成长(网友来稿)]

与学生一起成长篇八

我们的女儿叫周~,今年8岁了,上小学二年级。在老师眼里是一个聪明、好学、听话的好学生;在亲戚朋友眼里是一个乖巧、懂事、多才多艺的好孩子;在她的小伙伴眼里是一个细心、开朗、快乐的小女孩;在我们的眼里是一个任性、倔强的小公主。

我曾经问她的班主任张老师:为什么周颖在学校和外面朋友面前表现得很好,大家都夸她很不错,在家里却很任性呢?我们也在思考,从她上学到现在这几年我们怎样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的,原来我们一直在坚持对待孩子教育的一种方式。那就是我们在平时晚上基本会有一个人监督引导孩子的作业学习;在周末鼓励她和朋友的孩子一起去玩,在与小朋友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争吵时,我们会不管她让她们自己解决,过后会与她一起分析争吵的原因,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她很喜欢学习舞蹈,参加过各种比赛,遇到各种她认为不公平的事情,会抱怨,我们每一次都会告诉她:你已经表现得很好,要取得好的成绩,不但要自己做好,团队合作非常重要,每一个人都是团队的主角。在生活中、在学习上我们不放过可以给她表扬、肯定她的机会,让她在表扬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步和自信,而且对她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

我们一切努力教育,目的就是希望她长大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