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 初一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汇总8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LZ文人最新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 初一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汇总8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教案的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启发。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篇一

1.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引入负数,将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数学内部的运算、解方程等问题的需要。本课内容是本章后续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的基础。

通过实例引入正数与负数,既能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又有助于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正数、负数去刻画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刻画现实问题时,通常将“上升”“增加”“盈利”等确定为正,相应地将“下降”“减少”“亏欠”等确定为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自己举出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生活实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学生能借助具体例子,用实际意义(如“增加”与“减少”,“收入”与“支出”等)说明负数的含义。在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应的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包括小数),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还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他们对负数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需要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规定正、负,特别是要用正数与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的现象(如“负增长”)中的量,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困难。这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同时也因为这样的表示与日常习惯不一致。突破这一难点,需要多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例子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展示教科书图1.1-1,并提出

问题1哪位同学知道这些图片介绍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数的产生产生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关系,感受数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问题2请同学们阅读本章的引言。你能尝试着回答一下其中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尝试解释。对于其中的问题(1),如果本地气温有低于0℃的情况,可以选择自己所在地区的气温状况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引言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回答,有的不能回答。让学生阅读并尝试回答,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在生活、生产中需要用到负数,另一方面让他们知道,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习新的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观察感知,理解概念

问题3根据小学的知识,你能指出上述例子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吗?

学生回答,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给出正数、负数的描述性定义:

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负数。

问题4阅读课本第2页倒数第二段。你能举例说明什么叫一个数的符号吗?

学生阅读,举例。只要学生能举出与课本上不同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符号就表明他们看懂了这段话。

教师补充说明:一般的,正数的符号是“+”,负数的符号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通过学生举例,可以检验他们对这段课文的理解情况。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种规定,所以老师直接说明,学生记住就可以了。

3.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提问:你是怎么理解例(1)的?

师生合作回答上述问题。估计学生解释体重“增长值”的意义时会出现困难,教师可以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补充总结:体重增长值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体重增长值为负数,相当于体重减少。

再提问:你能仿照第(1)题的解答,自己解决(2)吗?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重点是找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词。

学生总结,师生共同补充、完善。要总结出:

(2)选定一方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方就用负数表示;

(4)当数据没有变化时,增长率是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上把“上升”“盈利”“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把与它们相反的量规定为负。

问题6请同学们自己举出一个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其中的量的实际例子,并给出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刚刚总结出的结论解决问题。

4.巩固概念,学以致用

练习: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掌握情况。

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举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吗?

(2)你能用例子说明负数的意义吗?

6.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1第1,2,4,8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以下各数20__年07月08日-一帆风顺-一帆风顺祝大家健康快乐!天天都有好心情中,正数有;负数有.

【设计意图】考查对正数、负数概念的理解。

2.向东行进-50m表示的实际意义是.

【设计意图】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o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感受数0的特殊身份,并为学习有理数的分类做铺垫。

4.举一个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其中的量的生活实例,并解释其中相关数量的含义。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篇二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投影仪。

四、复习提问课堂引入

1.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举例说明,有没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

2.如果用正数表示盈利5万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

五、新授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分析: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与原数具有意义相反的数。负与正是相对的,增长-1,就是减少1;增长-6.4%就是减少6.4%,那么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当与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减时增长率是0.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

2.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分别为:

美国-6.4%,德国1.3%,法国-2.4%,英国-3.5%,意大利0.2%,中国7.5%.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如盈利-2千元,就是亏本2千元;前进-3米,就是后退3米;浪费-14元,就是节约14元;向南走-7米,就是向北走7米,因此盈利2千元与盈利-2千元具有相反的意义。

六、巩固练习

1.课本第5页的第8题。

点拨:增长-3.4%,就是减少3.4%,所以这一年里这六国中中国、意大利的服务出口额增长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的服务出口额都减少了,意大利增长最多,日本减少最多。

2.补充练习。

解:向西走10米,记作-10米,那么这人走12米,则表示向东走12米,再走-15米,表示向西走了15米,即这个人从a地先向东走12米,接着再向西走15米,此人这时应该在a地的西方3米处。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正数、负数的概念是否有了进一步理解?请你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数的量。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5页习题1.1第4、5、6、7题。

九、板书设计

1.1正数和负数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简单说出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2.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3.通过有理数的学习,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归纳与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负数的意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展示教科书图1.1-1并提出问题1:哪位同学知道这些图片介绍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数的产生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关系,感受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必要行。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问题2:请同学们阅读本章的引言,你能回答其中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解释

2.观察感知,理解概念

问题3:根据小学的知识,你能指出上述例子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吗?

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给出正,负数的定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的数叫做负数。

问题4:阅读课本第二页倒数第二段,你能举例说明什么叫一个数的符号吗?

学生阅读举例,只要学生说出与课本不同的实例并说明它们的符号就表明他们看懂了这段话。

教师补充:有时,为了明确表达意义,在正数前也加上“+”号,正数的符号是“+”,负数的符号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课本例题,

提问:你是怎么理解例的?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正数与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重点是找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词。

.选定一方用正数表示,另一方就用负数表示

.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描述指定方向变化的量,如:本例中,进出口总额减少6.4%,表示为增长-6.4%,这就是说增长量是一个负数实际上是减少了,也可以说成“负增长”。

.当数据没有变化时,增长率为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

4.巩固概念,学以致用

练习:第三页练习1,2

【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掌握情况

5.归纳小结

回顾本节课内容

6.布置作业

习题1.1第1.2.4题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篇四

1、介绍七巧板

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七巧板是由七块图形组成的,它可以拼出丰富的图案来。外国人管它叫“中国魔板”,在他们看来,没有哪一种智力玩具比它更神奇的了。

2、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七巧板”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一)认一认形成表象

师:老师这儿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改变方向后问:它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不管平行四边形的方向怎样变化,它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图贴在黑板上)

(二)找一找感知特征

1、在例题图中找平行四边形

师:老师这有几幅图,你能在这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

2、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其实在我们周围也有平行四边形,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可相机出示:活动衣架)

(三)做一做探究特征

2、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并选代表在班级里汇报。

3、刚才同学们成功的做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吗?你是怎样发现的?(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师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度。)

(四)练一练巩固表象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五)画一画认识高、底

2、师:刚才你们画的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3、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书上是怎么说的呢?(学生看书)

4、这样的高能画多少条呢?为什么?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机动)

5、教学“试一试”。(学生各自量,交流时强调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6、画高(想想做做第5题)(提醒学生画上直角标记)

三、动手操作巩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第3题:拼一拼、移一移,说说怎样移的?

第4题引入:木匠张师傅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成两部分,拼成一张长方形桌面,假如你是张师傅,该怎么锯呢?想试试吗?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试一试。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课前做好,课上活动。)

(1)师拿出自做的长方形,捏住对角相反方向拉一拉,看你发现了什么?师做生观察,互相交流。

(3)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师再捏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向里推。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觉得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呢?(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4)特性的应用

师: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举例后阅读教科书p45“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用你手中的七巧板拼我们学过的图形。

3、寻找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篇五

1.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于海平面918米,记作海拔+918米;那么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海拔米.

2.某地一年中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15℃,此地这一年的温差是多少?

二变:|x-1|+|x-2|+...+|x-617|最小值。

6.10袋大米,以每袋50千克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记录如下:

2,-1,-2,+3,-4,+5,-3,0,-2.5,+1.5

问这10袋大米总共重多少千克?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篇六

1.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引入负数,将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数学内部的运算、解方程等问题的需要.本课内容是本章后续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的基础.

通过实例引入正数与负数,既能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又有助于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正数、负数去刻画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刻画现实问题时,通常将“上升”“增加”“盈利”等确定为正,相应地将“下降”“减少”“亏欠”等确定为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自己举出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生活实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学生能借助具体例子,用实际意义(如“增加”与“减少”,“收入”与“支出”等)说明负数的含义.在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应的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包括小数),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还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他们对负数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需要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规定正、负,特别是要用正数与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的现象(如“负增长”)中的量,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困难.这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同时也因为这样的表示与日常习惯不一致.突破这一难点,需要多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例子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展示教科书图1.1-1,并提出

问题1哪位同学知道这些图片介绍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数的产生产生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关系,感受数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问题2请同学们阅读本章的引言.你能尝试着回答一下其中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尝试解释.对于其中的问题(1),如果本地气温有低于0℃的情况,可以选择自己所在地区的气温状况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引言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回答,有的不能回答.让学生阅读并尝试回答,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在生活、生产中需要用到负数,另一方面让他们知道,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习新的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观察感知,理解概念

问题3根据小学的知识,你能指出上述例子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吗?

学生回答,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给出正数、负数的描述性定义:

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负数.

问题4阅读课本第2页倒数第二段.你能举例说明什么叫一个数的符号吗?

学生阅读,举例.只要学生能举出与课本上不同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符号就表明他们看懂了这段话.

教师补充说明:一般的,正数的符号是“+”,负数的符号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通过学生举例,可以检验他们对这段课文的理解情况.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种规定,所以老师直接说明,学生记住就可以了.

3.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提问:你是怎么理解例(1)的?

师生合作回答上述问题.估计学生解释体重“增长值”的意义时会出现困难,教师可以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补充总结:体重增长值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体重增长值为负数,相当于体重减少.

再提问:你能仿照第(1)题的解答,自己解决(2)吗?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重点是找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词.

学生总结,师生共同补充、完善.要总结出:

(2)选定一方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方就用负数表示;

(4)当数据没有变化时,增长率是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上把“上升”“盈利”“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把与它们相反的量规定为负.

问题6请同学们自己举出一个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其中的量的实际例子,并给出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刚刚总结出的结论解决问题.

4.巩固概念,学以致用

练习: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掌握情况.

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举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吗?

(2)你能用例子说明负数的意义吗?

6.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1第1,2,4,8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以下各数07月08日-一帆风顺-一帆风顺祝大家健康快乐!天天都有好心情中,正数有;负数有.

【设计意图】考查对正数、负数概念的理解.

2.向东行进-50m表示的实际意义是.

【设计意图】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o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感受数0的特殊身份,并为学习有理数的分类做铺垫.

4.举一个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其中的量的生活实例,并解释其中相关数量的含义.

【设计意图】能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生活中的数量.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篇七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情感与态度: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负数的引入和意义

创设情景,生活实例引入,观察猜想,合作探究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半小时、四元八角七分、,我们需用到分数1/2和小数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

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又如,某仓库昨天运进货物吨,今天运出货物吨,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筒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运进纲物吨,记作+;运出货物吨,记作—。

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

—11,4,8,+73,—2,7,,,—8,12,—;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

课堂练习

任意写出6个正数与6个负数,并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1、北京一月份的日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用负数表示这个温度

3、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6,0,004,+,—,,25,8,—3,6,—4,9651,—0,1。

4、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什么?

7、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

(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

(2)记作8米表明什么?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篇八

一、选择题

1.若规定收入为“+”,那么支出-50元表示

a.收入了50元;b.支出了50元;c.没有收入也没有支出;d.收入了100元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这个数就是负数;b.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d.若a是正数,则-a不一定就是负数

3.既是分数,又是正数的是()

a.+5b.-5c.0d.8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最小的正整数,没有最小的负整数;b.一个整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c.如果a是有理数,2a就是偶数;d.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整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理数是指整数、分数、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这五类数

b.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d.以上说法都正确

二、填空题

1.向东走10米记作-10米,那么向西走5米,记作____________.

2.某城市白天的最高气温为零上6℃,到了晚上8时,气温下降了8℃,该城市当晚8时的.气温为_________.

3.如果某股票第一天跌了3.01%,应表示为________,第二天涨了4.21%,应表示为_____________.

4.一种零件标明的要求是(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为直径10mm,该零件最大直径不超过____________mm,最小不小于____________mm,为合格产品.

5.若书店在学校的东面500米记作+500米,那么超市的位置记作-600米,则表示____________.

6.在东西走向的公路上,乙在甲的东边3千米处,丙距乙5千米,则丙在甲的__________.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人大精神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学习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指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借鉴。2022年1月6日至7日,武汉市第十五届人

    弟子规感想心得体会(实用14篇)

    教学反思可以成为教师自我发展和提高的重要途径,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下面是一些书写工作心得时的技巧和窍门,希望能让大家的工作心得更加出彩。

    最新读书的心得体会个字(大全8篇)

    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接下来是一些比较优秀的军训心得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参考。读书的心得体会个字篇一《查

    学生法制教育心得体会(实用8篇)

    培训心得是我们在培训过程中的一份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些成功案例的工作心得范文,从中汲取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技巧吧。学生法制教

    世界地球日演讲稿(汇总7篇)

    在致辞致谢中,可以回顾过去的合作经历,分享感人的故事,同时表达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学生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世界地球日演讲稿篇

    大学生感恩父母(优质9篇)

    通过自我介绍,我们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特长、经历和价值观,从而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岗位职责,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范文,供大家参考。大

    祝领导元旦快乐的话 给领导的元旦快乐祝福语(精选8篇)

    个人简历是展示自己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能力技能等内容的一种重要文件,是求职和进一步发展的必备材料。看看以下个人简历范本,了解如何将你的经历和能力以最佳

    最新对父亲说说心里话的句子(模板8篇)

    个人简历可以为我们在求职过程中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我们选取了一些优秀员工在履行岗位职责时的表现,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对父亲说说心里话的句子篇一爸爸,谢谢

    2023年万能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报告万能(大全10篇)

    政务工作涉及到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行政命令等多个方面,需要严谨和精确的处理。下面是一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案例和经验分享,让我们一起探索企业文化的力量。万能个人年

    2023年三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汇总19篇)

    范文范本是积累写作经验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这次自我介绍,希望能与大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三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篇一于永正曾说:“课前,教师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