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滕王阁序作文500字实用

时间:2023-05-20 作者:储xy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应用篇一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古代抒情散文。通过高一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本单元的主要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领略文言作品在抒情、叙事中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

(一)、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二)、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之美;

(三)、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和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会赏析景物描写,掌握一定的赏析技巧。

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句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的途径)

对于文言文教学,必须以诵读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诵读和讨论这两种方法。

本课教学计划分三课时

布置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在完成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后,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以下设计:

(一)新课导入

生答: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

古代文人墨客对这三大名楼都有题诗。大家都知道哪些?

生答: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同时设计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二)相关内容介绍

1、解题:介绍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及作者背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诵读品析,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

1、听flash朗读,明确断句和读音,把握句子的节奏,体会骈文在句式和音韵上的特点。

2、初步感知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遇到问题,小组内协作解决,老师在旁指导明确。)

3、在下列提示下将文章划分层次,明晰文章思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写作思路,从而尽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理清文章思路

先由学生齐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问题:本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成的?(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思考。)

通过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本文先写洪州之美。接着介绍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滕王阁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富庶祥和的生活场景。并由此写到宴会的盛况,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即仕途坎坷却依然积极乐观的情怀,最后述说身世,谢主引宾。

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以及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设计说明:本文词语丰富而生疏,典故繁多,学生理解确实有难度,但教材注解十分详细,教师不宜讲读,因此让学生在课前借助注释通读全文十分必要。同时,将此问题放到课堂上,提供了学生间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对解答过程的必要监控与及时指导,增强了学习效果。

(五)赏析重点段落(2、3段)

1、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作者按照怎样的思路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其周围的风光。

3、学生仔细品味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选景象的特点及所描写的意境的特色,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注意语言要有文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法和讨论法,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之美。

(六)探究重点段落(4、5段)

1、找出文中表现王勃情感变化的句子。

3、兴和悲哪种情感才是王勃真实的内心世界?

4、有人说:这篇文章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除了悲情之外文章还流露了什么情感?请从文中找依据。

5、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以上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解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法和讨论法,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写作特点分析

分析下列四句,分析骈文的写作特点。

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句式错落,音韵和谐

2、骈俪藻饰,文辞华美

3、多用典故,简练含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句子,把握骈文的写作特点。

(八)、总结全文,感受不同层面的审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辞藻,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壮丽的山川美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情感。

1、物质层面(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2、文字层面(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语言的内容和情势美)

3、哲理层面(让同学们对王勃作出评价,与同学们一路探究人生未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全文的总结,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审美层次,从而实现新课标对学生的更高要求。

(九)、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达到教文育人的目的。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是对学生迁移、整合和探究能力的拓展延伸。

王勃

(1):扣“洪府” ——赞地之灵秀,述宾主之美

(2—3):扣“秋日登阁”——绘山川美景,叙人烟富庶

(4—5):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6—7):扣“别”——感知己难遇,叹盛宴难再

设计说明:紧扣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洁直观,便于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应用篇二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法及思路: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 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 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 优美的语言。

三、 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四、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课文。

1、 作者: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 写作背景: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二、 通读全文。

1、 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 看注释,粗通文意。

3、 集体齐读课文。要求:分段读,师个别指导正音,节奏校正。

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 熟读课文。

三、 作业:背诵课文2~~5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 背诵课文

二、 重点段落分析

教学步骤:

一、 检查背诵。(个别学生,全体学生)

二、 理清全文结构,重点分析2~~5段。

1、 问:速读课文,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2、 背3段分析景物之美。

(1)、第2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2)、第三段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

(3)、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故曰一色。千古绝唱。

3、 背4、5段,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慨?

(1)、第四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2)、第五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译: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三、 作业:练习三、四。

附:板书设计

一、 述宾主之美。

二、 绘山川美景(近景,远景)。

三、 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四、 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 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特点。

二、 积累实词义项及虚词用法。

教学步骤:

一、 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练习二,概括一下骈文的特点。

明确:

1、 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意藻饰和用典。

2、 结合课后练习二,找例句。

二、 本文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1、 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

2、 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3、 运用典故,简练含蓄(找一下,文中运用了哪些典故)。

加强论证,叙事抒情,而运用的手法却有所不同。有明用,有暗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 积累实词,完成课后练习三。

1、旧 1、全、都

2、所以 2、没、干

故 3、特地 尽 3、全部用出

4、原因 4、完,尽头

1、属于 1、依附

属 2、类 即 2、就

3、在 3、则

四、虚词义项及作用。

1、将,副词 1、表陈述,了

2、将近,副词

且 3、暂且、姑且,副词 矣 2、感叹,了

4、将要,副词

5、尚且,还,连词 3、表疑问语气,了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骈文句式的特点。

1、默写课文 2、找出本文的成语 3、找出通假字并加以归纳。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应用篇三

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鸛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王勃的。

二、关于文体

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  关于作者: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

2.  关于本文写作背景:

四、通读全文

1.通读全文,解决生字注音。

2.对照书下注释,粗通文意,划下不理解的语句。

3.分段请同学在全班诵读,教师纠正字音,明确停顿。

五、作业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分组分段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进入文章情境。

二、课文分析

1.第1段

概写洪州的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起笔先介绍滕王阁的所在地,“豫章故郡,洪州新府”,由古及今。接着由天及地,写天地的广大,写滕王阁的具体位置,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更写出了滕王阁的宏大气势。

如此灵秀美丽的工地,一定也会产生杰出的人物吧。“雄州物列,俊采星驰”一句由陈述位置转而对人进行描写。在盛赞了宾主之后,又盛赞了这次盛会,最后,又谦逊委婉地介绍了自己参加这次盛会的原因。

2.第2段,第3段。

2、3两段写景。

先点明时间,深秋季节,骤雨初歇,山峦景物全都笼罩在一片暮霭之中,从楼上向下眺望,绣闼,雕甍,山原川泽,闾阎扑地,舸舰弥津,再衬以水面上传来的缕缕鱼歌以及穿空飞过的大雁的啼叫,有声有色,亦动亦静,引人入胜。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千古传诵。青天碧水,天水相接,浑然一色,可算是全诗意境之眼。

作者一反传统悲秋的习惯,将眼前的秋景注入了心中的豪迈,使景物描写平添了一份洒脱之气。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背诵时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及重点句。

教师可请一两位同学当堂示范,但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要强求。

3.第4、5段。

写宴会盛况,并抒发人生感慨。

第4段作者紧承上文景物之美的描写,说到美丽的景色使自己情绪激动。极写管弦之感,歌声之美,铺陈宴会宾主欢饮娱乐的场面,多次使用典故,简练、含蓄的表现宴会的豪华。但一想到“四美具,二难并”,心绪一转,不由得“兴尽悲来”,由喜悦渐生愤慨。接下来的几句,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感情基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看出,“兴尽悲来”才是全文情感的主脉。

“兴尽悲来”,而想到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空有绝世才华、却远离都城,无可施展;心怀君主,却不知何年何日才能被召见,不由得让人感慨“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大有生不逢时之感。然而作者并没因此而消沉,反而因之以自劢,在文中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乐观向上,不懈追求的决心和勇气。其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最高思想意义的警句,表明了克服一切困难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就算身处逆境也不轻言放弃的积极、乐观、坚定的品质。“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郝援引于此,表明了他不放弃自己理想,高尚的人生观。

学生熟读,背诵2-5自然段。

4.第6、7自然段

述说自己的身世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知己难遇。

三、作业 

1.背诵课文2-5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题的检查。

三、总结骈文特点。

可采用学生自己归纳,汇总后老师指导方法。

由此文可看出骈文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讲求平仄,用韵严格,注意藻饰和用典。

四、课上练习

1.填空。

①中国江南三大名楼指_______________。

②“初唐四杰”指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勃,字_________,绎州龙门人,初唐文学家。

2.中出现的成语有哪些?

3.默写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                       。

②             ,                                 。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③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                ,                        。

④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

4.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①“一楼何奇”中的“楼”指                                             。

②“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                                               。

参考答案:1.①滕王阁,岳阳楼,鹤雀楼,黄鹤楼。②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③子字。2.物华天宝,老当益壮,钟鸣鼎食,人杰地灵,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高山流水,俊采星驰,穷且益坚,青云之志。

3.略  4.①岳阳楼  ②“忧”和“乐”

附:

王勃

一、作家作品及本文写作背景

二、骈文

骈俪文,四六文。

三、分析

地势雄伟,地灵人杰

楼阁壮美,山川胜景

宴会胜况,个人遭际

自叙经过,谢主引宾。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应用篇四

1.背诵全文.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介绍写作背景。

通读全文,正音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从王勃的简历说起

2、作序的背景

那么,王勃的文章到底好在哪儿呢?

情辞并茂是这篇文章的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

二.教学过程:

(一)初步理解,打好导读教学的基础。

(二)初读求读准:让学生自己搭桥过河,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碰壁”后予以引导,记忆尤深。例如,骈文的七字句和诗句节奏不同,诗句的节奏一般是四三,而骈体文七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所以下列文句节奏应是:a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b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c都督阎公∕之∕雅望,启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 帷暂暂驻。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引导点拨后,举一反三,学生自会读出语感,有所感悟。

三、布置作业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辨析词义,归纳义项

二、分析文章,概括各段大意

【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通过反复朗读,在聚零为整的结构分析中,学生领略了作者写作技巧的高超:首叙天文地理,次叙贤主嘉宾,再叙蚨景物,然后描写阁内近景、阁外远景,接着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二句总收胜景,转入抒情,先感慨古代失志者,再劝勉当今失志者,最后叙到自己,以逊词结束全文,甚为得体。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背诵全文,结合课后练习一,加深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找出本课的成语,总结全文。

【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1、语句方面的骈偶与“四六”

例(依次):a 雄州 雾列,俊采 星驰。

b 披 绣闼,俯 雕甍。

c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例:a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例:四四四四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2、用词方面的特点:用典与藻饰

该文 写景雄伟壮丽,文辞华美;抒情真挚委婉,借助典故,充实内容,抒发心志,毫不滞塞。可从“藻饰”“用典”两点入手,赏滕王阁盛景,解王勃心怀。

3、溢美之辞是本文的一个幌子

板书:“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景象映入我们的眼帘。

-----面对人才辈出,贤士如云的洪州,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百姓乐业,天清气净的风俗画卷。

4、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是文章的本质

a\宇宙没有穷尽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b\人生难免失意

c\壮志难酬的痛苦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

5、《滕王阁序》给我们的启示

a、 为文应该有感而发。b、没有脱离情感的文采。

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优化设计

滕王阁序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练习。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方法:

1、预习,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的文化常识。

2、教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同学,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读着这气势磅礴的诗句,我们便会想到王勃为这首诗所作的

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解题

1、关于本文的写作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2、关于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二、            研习课文

1、疏通文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

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2、重点突破——学会“精加工”。

①教师示范分析第一部分(第1节)

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

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

“雄州雾列”呼应“星分翼轸”句,“俊采星弛”呼应“物

华天宝”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翼轸”句,“宾

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天宝”句。多层次渲染,以壮文

气。图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 “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采星弛” “物华天宝……” (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宾主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的写主宾盛宴。

②学生归纳其余各段,边理解边背诵。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

之美。

“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騑”四语写自己来到腾王“层

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

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

句,展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

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乘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

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解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必须抓住这一环节。

三、作业:背诵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序》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二、品析鉴赏

1、对偶品析

南昌故郡    星分异轸     襟三江而带五湖

洪都新府    地接衡庐     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雄州雾列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塌       俊彩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摇临

宾主尽东南之美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帏暂住

十旬朽暇,盛友如云   腾蛟起凤孟许士之词宗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三江”对“五湖”、“蛮荆”对“瓯越”)

腾蛟起凤,……紫电清霜,……(也属于“当句对”)

2、对偶句与仿句练习

①教师任意读出课文中的上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②教师根据课文的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腾王阁中,高朋满座;都督宴上,盛友如云   

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③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语句编制“对偶句”。

(解说:此举旨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意构思。应该在;两个方面要求学生:句式、句意,不必苛求平仄上的工整。)

3、“警句”品味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的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如:“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东隅”已失,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的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的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文中类似的对偶句很多,不一列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律。

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课文,直至烂熟于心。

2、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有完整主旨的文字。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应用篇五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二、解题

1.介绍“序”

2.介绍“骈文”

3.介绍王勃和写作背景

三、诵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

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

“二二三式”。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3.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4.试背课文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三、赏析第三、四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⑤“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⑥“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⑦“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⑧“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⑨“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2. 请思考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

四、课文总结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滕王阁序作文300字 滕王阁序作文应用通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最新母爱小学作文300字精选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

    2023年母爱小学作文模板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

    2023年小班班级工作计划下学期(模板九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以

    2023年小班班级工作计划上学期6篇(大全)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

    班级工作计划小班(通用3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班级工作计划大学(大全8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班

    最新班级工作计划中职 班级工作计划小学大全(6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

    2023年高中风景作文300字 高中风景作文600字3篇(实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高中风景作文800字八篇(优秀)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高中风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