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字海

教学计划是指学校或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的一种教学活动组织安排、时间安排和资源准备的计划。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教师有序地组织和开展教学工作,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和支持。掌握了一份好的教学计划,可以使教师更加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一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写出函数解析式。

三、

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57页的例1,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根据基本公式很容易写出函数关系式,此题实际上是利用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同时也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材第58页的例2是一道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此题的实际背景较例1稍复杂些,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函数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课堂引入。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第57页。

例2.见教材第58页。

例1.(补充)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千帕)是气体体积v(立方米)的反比例函数,其图像如图所示(千帕是一种压强单位)。

(1)写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当气球的体积是0.8立方米时,气球内的气压是多少千帕?

六、随堂练习。

答案:=,当v=2时,=7.15。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二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3.难点的突破方法:

(2)注意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看形式,等号左边是函数y,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在分母上,且x的指数是1,分子是不为0的常数k;看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由于x在分母上,故取x0的一切实数;看函数y的取值范围,因为k0,且x0,所以函数值y也不可能为0。讲解时可对照正比例函数y=kx(k0),比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k0)还可以写成(k0)或xy=k(k0)的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三

1、能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

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反比例函数在生活、生产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矩形中s一定,a和b之间的关系?你能举例吗?

例1、见课本73页。

例2、见课本74页。

(1)写出这个函数解析式。

(2)当气球的体积为0.8m3时,气球的气压是多少千帕?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四

2.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数学问题。

一、创设情境。

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

二、探究归纳。

1.画出函数的图象。

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

解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

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3,-2)、(-2,-3)等。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

提问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

学生试一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

学生讨论、交流以下问题,并将讨论、交流的结果回答问题。

1.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2.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注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

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义?

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车到镇上的时间少。

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边越小。

三、实践应用。

例1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

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的值。

解由题意,得解得.

例2已知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

分析由于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因此k0,而一次函数y=kx-k中,k0,可知,图象过二、四象限,又-k0,所以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解因为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k0,所以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由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的值,再验证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

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

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1时,y=-2.

所以,k=-2.

点a的坐标为.

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

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

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这个图象上;

(1)求m的值;

(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1)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解得,m=-2.

(2)因为-2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因为在第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当x=时,y最大值=;。

当x=-3时,y最小值=.

所以当-3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

例5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厘米。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画出函数的图象。

解(1)因为100=5xy,所以.

(2)x0.

(3)图象如下:

说明由于自变量x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

四、交流反思。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五、检测反馈。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2).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求:

(1)y和x的函数关系式;

(2)当时,y的值;

(3)当x取何值时,?

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

4.已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2,-m)和b(n,2n),求:

(1)m和n的值;

(2)若图象上有两点p1(x1,y1)和p2(x2,y2),且x1x2,试比较y1和y2的大小。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五

公开课上完了,总的感觉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我认为本堂课成功的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定位较准,立足于本校学情。由于学生基础较差,本节复习是按知识点复习,目的是落实知识点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题型,通过教学来看目标已达成。

二、习题设计合理,立足于思维训练。本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设计了针对性的变式练习,通过练习学生的解体技巧、方法、思维都得到了训练。

三、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时,紧紧抓住关键词语,突破难点。性质强调“在同一象限内”,而我们学生往往忽略这个问题,无论是怎样的两点,都直接用性质,对此,采用讨论的观点,结合图像观察,让学生看到理解到:在同一象限内可直接用性质,不在同一象限内,一、二象限的点的纵坐标永远大于三、四象限内点的纵坐标。这样,非常明了的让学生把最容易混淆的知识分清了,突破难点的同时及时总结出这其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四、大胆尝试信息技术教学。“班班通”走进了课堂,信息技术的教学正冲击着传统的数学课堂,虽然白板的功能还没完全了解,使用的也不够熟练,但也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的灵活性、直观性,对本节课“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多处教学都起到一定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不足之处:。

一、预见性不够。这主要体现在知识回顾中的第二题,本来打算一点而过,结果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老师的预想,老师势必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他们一一纠正,从而浪费了时间,自己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灵活性还不够,掌控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对学生的情感关注太少。本来想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因为紧张回答问题不积极,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焕发出学生的激情。如果在一开始就用生动活泼激趣的语言导入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对少数同学的回答能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不但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坚定学习的信心。

三、角色转换不彻底。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主题、围绕学生提问的多,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机会很少.不能大胆放心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今后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在上课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因为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只有给了他们情感上的极大满足,学生才会获得渴望成功的动力,我们的自主学习活动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努力学习多媒体软件设计和制作,把它作为教师备课、教学改革的工具,使电脑、网络、光盘、白板等现代媒体成为像黑板、粉笔一样的得心应手的工具,恰如其分地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中,真正为教学服务。

有反思才会有进步,作为身处课程改革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迅速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勇于创新,积极接受挑战。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六

一、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二节的课题,是在前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的一节应用课。体现反比例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数学模型,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通过对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函数模型,运用已学过的反比例函数知识加以解决,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和学以致用的数学理念。

2、能力训练目标。

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进一步运用函数的图像、性质挖掘杠杆原理中蕴涵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函数探索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定律”,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再通过自己所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训练学生能把思考的结果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时要让学生很好地交流和合作.。

二、学习内容的基础以及其作用。

在17.1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基础上,《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这一节重点介绍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性,以及如何应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探究的例题和练习题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反映了数学与实际的关系,即数学理论来源于实际又发过来服务实际,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上涉及了物理学力学的实际问题,运用到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定理”,其本质体现的是力与力臂两个量的发比例关系,最后落实到运用数学来解决。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运用和理解,更深层次体会建立反比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七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一、复习铺垫。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2、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提出观察思考要求: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

(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教师板书:零件总数。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

(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三)比较例1和例2,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xy=k(一定)。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2、通过今天的学习,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43页做一做。

五、课后作业。

练习七6、7、8、9题。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八

由对现实问题的讨论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明确: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表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1.认识到数学知识是有联系的,逐步感受数学内容的系统性;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启发引导、分组讨论。

1课时。

课件。

复习引入。

2.在上一学段,我们研究了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两个量。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九

在学反比例函数前已经学过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九下学习二次函数,教材的编写意图是由简单到复杂,先直线再曲线。因此学好反比例函数对以后学习二次函数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复习反比例函数时把一次函数与它进行对比更有利于学好函数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由实例领会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观察、比较、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函数知识体系。

3、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及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鉴于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自主——交流——。

总结。

”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学法指导。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让学生小组交流总结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心中有数,学以致用。二.自主完成:

十个问题的设计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解析式的不同形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增减性,重点是巩固基础知识和一般的解题方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先自主完成,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精讲加深理解,。

第2,5,9,10小题易错处必要时教师精讲。第5题强调“必须限定在每一个象限内”,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平时在作业中错误率也较高,再次讲解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议一议(合作交流)。

九个小组组内交流这三个问题的学习成果,达成共识后举手示意老师本组交流完毕。

组间交流学习成果,此时边分析边讲解,讲解时学生不仅要说出结论,更要说出思维过程(说做法、说思路、说规律、说关键点),教师要观察和帮助学困生或组。

教师指定三个组学生讲解,及时鼓励学生总结补充。四.能力提升。

第1题是对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的考查。

充分利用“图象”这个载体,随时随地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一学生板演解题过程。注重规范书写.第2题是对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与方程,面积的综合考查。学生代表分析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关注“学困生”;请两名学生上台分析.关注学生的思维。五.当堂检测:

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复习课主要复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应用等内容,夯实基础提高应用。

七、作业。

能力提升第2题过程,课本64页习题17.5第5题。

1.定义。

2.确定表达式3.图象4.性质。

评价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

上完此节课后,我回忆着这节课的段段细节,不断思索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希望能使自己在这节课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最成功之处是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由于此节课是以现在最热门的房产买卖为切入点,从生活中买房的例子出发,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得这节课能得以发挥。由于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所以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师生得以互动。在正反比例解析式及其性质的比较中,学生能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在图象画法比赛中,许多学生能积极指出图象的优缺点,并且不断发现图象画法的不足之处。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既提高了他们画图的本领,更为后面学习图象性质做了铺垫。当对图象性质进行小组讨论时,许多学生能积极思考,互相反驳,互相提问解决问题,并且运用类比方法进行分析。应当说这节课让学生得到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整节课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场面比较热烈,使我也能充分发挥。

在课程设计中,我将反比例函数比较数学化的问题实际化,从实际出发又回到实际也是比较合理的。由于现在学生知识面的扩大,数学教学应该为实际服务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因此我认为联系实际是很重要的。

在这节课中,多媒体教学也起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电脑课件的帮助下,这节课变得比较充实丰富。而电脑动画更是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当然这节课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后半节课有些紧凑等等。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一

1、实例1:

(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答:p=600,p是s的反比例函数。

(2)、当木板面积为0.2m2时,压强是多少?

答:p=3000pa。

(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的面积至少要多少?

答:2。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5)、请利用图象(2)和(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1)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电流i(a)与电阻r()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5-8所示。

(2)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你以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吗?

电压u=36v,i=60k。

r()345678910。

i(a)。

如图5-9,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60k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3,23)。

(1)分别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2)你能求出点b的坐标吗?你是怎样求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随堂练习:

p145~1461、2、3、4、5。

作业:p146习题5.41、2。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二

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课件。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生]是为了应用。

[师]很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究竟反比例函数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

问题: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的情境。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三

1、大家好,我是西街小学的刘老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满足的条件:两种量成相关联的量,意思就是说这两种量有关系2它们乘积一定,这决定了两种量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一种量随着另外一种量增大而减小。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代替:xy=k(一定),满足这个式子就可以证明出他们是反比例关系。接下来我们观察这个等式的特征。等号右边是一个定值,等号左边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相乘。抓住反比例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的特征,对于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十分重要。下面我们结合练习题进行讲解。

二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1)全班人数一定,按各组人数相等的要求分组,组数与每组人数根据常识我们知道,组数和每组人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组数乘以每组人数等于全班人数,根据条件可知全班人数一定。所以组数和每组人数成反比例关系。

(2)生产手机的总量一定,工作时间和效率。

同样工作时间和效率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工作时间乘以效率等于工作总量,有条件可知,手机的总量是一定的,所以生产时间和效率成反比例关系。(3)在一块菜地上种的黄瓜与生菜的面积。

黄瓜和生菜的面积是相关联的量,但是黄瓜的面积+生菜的面积=菜地的面积,不符合乘积一定的条件,所以不是反比例关系。通过上面的题目我们不难发现判断两种量是否相关比较容易,重点在于判断乘积是否一定。

二、填一填。

(1)平行四边形的()一定,()和()成反比例关系。平行四边形中哪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我们首先能够想到它的面积公式,底乘以高等于面积,我们让面积一定,就刚好符合反比例关系的表达式,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2)三角形的()一定,()和()成反比例关系。同样我们会想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乘以高除以二等于三角形的面积。这个等式与我们的反比例的数学表达式有所不同,等号的左边多个2怎们办?我们可以通过等式的性质对这个式子变形,两边同时乘以二就可以得到底乘以高等于三角形的面积乘以2。我们让三角的面积一定,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也是一定的。这样就符合我们的关系式。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也成反比例关系。对于第二题,我们主要是对相关的公式进行变形然后判断。

三、有x,y,z三个相关联的量,并有xy=z.(1)当z一定时,x和y成()比例关系;(2)当x一定时,z和y成()比例关系;(3)y一定时,z和x成()比例关系。

我们看第一题,x和y直接满足了题目中的条件xy=z,所以很容易判定是反比例的关系;第二题,当x一定时,我们就把x放在等式的右边,x等于z除以y,满足了正比例的数学表达式,所以x和y成正比例关系;我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判定第三题,y一定时,我们就把y放在等式的右边,y等于z除以x,满足了正比例的数学表达式,x和z成正比例关系。这种题型就是考察对代数式的转化能力。一般可以通过对代数式进行变形,把两种相关量写在等号的左边,不变的数写在右边。在看他们是乘还是除,继而判断是什么比例。以上就是我们学习的全部内容,谢谢。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四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

3.培养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列表,描点,连线,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通过观察图象,概括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有关性质,训练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难点 1) 重点: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认识图象的特点.

2)难点: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教学关键 教师画图中要规范,为学生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模板

教学方法 激发诱导,探索交流,讲练结合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教师画图,学生模仿

教具 三角板,小黑板

学法 学生动手,动眼,动耳,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包含课前检测、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小结、形成性检测、反馈拓展、作业布置)

内 容 设计意图

1.什么叫做反比例函数;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

(1)k为常数,k0

(2)从y= 中可知x作为分母,所以x不能为零.

y=kx+b y=kx

k0 一、二、三 一、三

b0 一、三、四

k0 一、二、四 二、四

b0 二、三、四

可以

问题3:画图象的步骤有哪些呢?

(1)列表

(2)描点

(3)连线

(教学片断:

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反比例函数,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反比例函数,下面哪位同学说一下自己对反比例函数的了解。

生:我知道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属于反比例函数问题,例如,在匀速运动中当路程一定时,且路程不等于零,则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函数关系。

生:我知道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且k不等于0

生:我知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曲线。

生:该研究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了。

师: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探讨一下反比例函数图象该怎么画?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提问:你能画出 的图象吗?

学生动手画图,相互观摩。

(1) 列表(取值的特殊与有效性)

x -8 -4 -2 -1 -1/2 1/2 1 2 4 8

(2)描点(描点的准确)

(3)连线(注意光滑曲线)

议一议

(1)你认为作反比例函数图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

(2)如果在列表时所选取的数值不同,那么图象的形状是否相同?

(3)连接时能否连成折线?为什么必须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4)曲线的发展趋势如何?

曲线无限接近坐标轴但不与坐标轴相交

学生先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而后小组汇报

做一做

作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

学生动手画图,相互观摩。

想一想

观察 和 的图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小组讨论,弄清上述两个图象的异同点

相同点:(1)图象分别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2)都不与坐标轴相交(3)都是轴对称图形(y=x、y=-x)和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0,0)即坐标原点)

不同点:第一个图象位于一、三象限;第二个图象位于二、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 y = 有下列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y = 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

(1)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象限,

(2)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象限.

(1)

(1)已知函数 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若ab0,则函数 与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可能是下图中的 ( )

(a) (b) (c) (d)

(3)画 和 的图象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2/x与函数y=x-1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它们的交点坐标.

(1) 作反比例函数y=2/x,y=4/x,y=6/x的图象

(2) 习题5.2.1

(3)预习下一节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ii

复习上节主要内容

(3分钟)

(5分钟)

运用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的方法,来研究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

由于初中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没有经过入学选拔,所以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上面提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开放性,面向各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问题可答,从而激发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重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利用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学会寻找研究的方向,会提出研究的课题,提高学习的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知识的重新建构,所以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及研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研究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使学生知道如何研究新问题,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12分钟)

引导学生正确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能归纳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有关性质.

在画第一个图象时,教师要在黑板上用三角板一步一步的示范,在重要地方再重点强调,直到整个图象的完成。只有以身示范,同学学习才有样可依,有了正确标准的样板,学生学习也变得容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严谨与严密的做题步骤以及做题的规范性。

注:(1)x取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数值

(2) x取值要尽可能多,而且有代表性

(3)连线时用光滑曲线从小到大依次连接

(4)图象不与坐标轴相交

在此学生若是回答图象是轴对称图象或者中心对称图象都要予以肯定,这些内容留给学生课下探讨,并鼓励提出问题的学生继续探索不要放弃。

(3分钟)

此时图象由学生仿照第一个在下边自己独立画出,并且监督学生,在有学生画的不对的地方及时指出,并使其改正后鼓励。最后在黑板上画出正确的图象,使学生自己画的图象与黑板对比。

(5分钟)

(4分钟)

培养学生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此中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

(2分钟)

与新课较接近的简化检测可以再次回顾所学内容,以及内容重点。这类题多为口算或口答,题目简单不过所学内容可以全部体现。

(5分钟)

这类练习要求动笔计算或者画图,有一定难度,可以深化所学内容。

(4分钟)

此题既是对函数图象画法的复习又是对方程求解的深化。其中蕴含了数形结合思想。

(1分钟)

巩固作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步骤,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画图,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从直观感受到分析归纳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形成。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归纳类比,数形结合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此节课是动手画图,限于器材以及教学设备,图象显示不能用几何画板和投影仪,不过一笔一笔的教学生一个范例,既可给学生思考也可有学习的空间。

在由图象获取性质的时候有一些不足,以后教课时要注意引导,使学生较快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归纳出要得到的性质和结论。在这节课要多强调光滑曲线以及画法。

(1)列表(取值的特殊与有效性)

x -8 -4 -2 -1 -1/2 1/2 1 2 4 8

(2)描点(描点的准确)

(3)连线(注意光滑曲线)

注:(1)x取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数值

(2)x取值要尽可能多,而且有代表性 三:练习

(3)连线时用光滑曲线从小到大依次连接

(4)图象不与坐标轴相交

(1)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2)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反比例。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分析、对比、概括、举例、判断等活动,结合实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认识反比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根据反比例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

反比例。

教学难点:认识反比例,根据反比例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

反比例。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1)文具盒的单价一定,买文具盒的个数和总价。

(2)一堆货物一定,运走的量和剩下的量。

(3)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说说什么是正比例。

师:大家对正比例知识理解掌握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该学习什么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反比例。2通过猜想、分析、对比、概括、举例、判断等活动,结合实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认识反比例。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指导自学。

师: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聪明!嘿嘿??

过了几天,财主到了裁缝店取帽子,结果一看,顿时傻了眼:10顶的帽子小得只能戴在手指头上了!

学习提示:

一独立思考?

1、“为什么同一匹布,裁缝说做1顶帽子,2顶帽子,10顶都可以呢?”

二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上述的问题。

三看书合作学习。

1、把25页例2、例3的表格补充完整。

4、你知道什么是反比例吗?

四、学生自学。

五、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说说自学要求中的内容。

师归纳: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两种量的积一定,那么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六、引导更正,指导运用。

你们还找出类似这样关系的'量来吗?”

排队做操,总人数不变,排队的行数和每行的人数是反比例;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是反比例。

七、当堂训练。

基础练习。

1、填空。

两种_____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______,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_______关系。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张伯伯骑自行车从家到县城,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4)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5)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6)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7)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提高练习。

宽/cm1。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相关联,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积一定。

xy=k(一定)。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六

(二)对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进行巩固和熟悉。

例题非常简单,在例题的处理上我注重了学生解题步骤的培养,同时通过两次变式进一步巩固解法,并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在变式训练之后,我又补充了一个综合性题目的例题,(在上学期曾有过类似问题的,由于时间的久远学生不是很熟悉)但在补充例题的处理上点拨不到位,导致这个问题的解决有点走弯路。

题组(三)在本节既是知识的巩固又是知识的检测,通过这组题目的处理,发现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还可以。从整体来看,时间有点紧张,小结很是仓促,而且是由老师代劳了,没有让学生来谈收获,在这点有些包办的趋势。

虽然在题目的设计和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了由浅入深的梯度,但有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不是恰到好处,有的学生课堂表现不活跃,这也说明老师没有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细节问题的。

还希望数学组的老题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了!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七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p45~46练习七第6~11题。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篇十八

1.能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

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景创设

反比例函数在生活、生产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矩形中s一定,a和b之间的关系?你能举例吗?

二、例题精析

例1、见课本73页

例2、见课本74页

四、课堂练习课本p74练习1、2题

五、课堂小结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六、课堂作业课本p75习题9.3第1、2题

七、教学反思

更多初二数学教案,请点击

相关范文推荐

    节约水资源五年级(专业20篇)

    写一篇优秀作文需要我们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优秀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展现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如何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呢

    圣诞节由来(通用16篇)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华摘录,它们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和启发。随着圣诞节的到来,幼儿园的大厅里摆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总结(优秀19篇)

    活动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行动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活动总结的实用写作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为深入纪念“3.15”

    财务求职个人简历(实用20篇)

    简历是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面试机会。以下是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个人简历模板,供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目前住地:广州民族:汉族。

    单位培训后的总结(优秀18篇)

    单位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个人的想法和建议都可以为单位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单位总结的写作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我很庆幸能有机会参

    高中英语经典美句(模板17篇)

    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语言,可以给我们的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语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

    小学班主任开学第一课讲话稿例文(汇总13篇)

    一个好的讲话稿不仅需要清晰地陈述观点,还要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讲话是一种艺术,这份讲话稿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艺术。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要做好

    新生军训开幕式总结(优秀18篇)

    军训总结是对我们在军训中所学到的纪律、团队合作、领导力等方面的总结和总结,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训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

    义工心得与感悟(热门15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学习或工作中所经历的一些感悟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让大家在写心

    物业植树节活动方案策划书(通用22篇)

    制定策划方案时,需要与相关利益相关方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各方的期望和目标得到充分考虑。在编写策划方案时,我们可以参考这些范文中的论述和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